路线设计论文

时间:2023-02-22 08:07:45

导语:在路线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路线设计论文

第1篇

需要注意的是:(1)地质的复杂性。在进行线路工程时,会遇到丘陵地带及山地地区地质,这样的地质,复杂且地形起伏通常较大,为了保证室内定位所使用的勘测资料和现场一致,在室外定位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应对立杆塔所处位置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核对,对其位置作适当调整;(2)必要的补测工作。为了核对室内定位的成果,在现场还要做一些相应的补测工作,如对某些地点的横断面图进行核对;线路转角度数进行核对;对重要跨越栏中对地、物距离及最小档的档距进行核对;为室内定位工作进行补偿并为之提供修改依据。

2杆塔定位后的校验

每一项工作在结束时必须做好监测和校验,才能达到标准。杆塔定位结束后,也必须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对其定位情况进行校验,在初步排定杆塔的高度及位置后,就要对杆塔各个部分进行检查及校验,再进一步确定其位置是否达到设计标准。(1)检测垂直档距和水平档距。通过在定位图上的测量,垂直档距和水平挡距通常会有较大差距,绝缘子就会承受不了导线的重量,这时在定位后,使用双串或是若干片绝缘子,就会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从而也会使绝缘子的承受能力得到一定增强。此外还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若垂直档距在图上的数值为最大弧垂时的数值,绝缘裙边就会出现积雨及积雪现象,此时绝缘子的强度及绝缘能力就会有所降低,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通常以倒挂形式对其进行安装,对于较偏远的线路,则把其放在位置较高的杆塔。(2)导线悬挂点应力的检查。导线悬挂点应力大小,杆塔定位后的校验的环节之一,如果杆塔处在较高位置,当其悬挂点过高或两侧档距较大时,导线悬挂点的应力就会起所能承受的荷载大,在检查过程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出现后果非常严重,所以,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必须及时处理。(3)杆塔基础的检查。杆塔定位后,还有两种情况需要及时校验:a.在没有卡盘的地方必须添加卡盘,但添加卡盘后这种现象还依旧存在,则可通过加拉线使杆塔保持稳定。b.如果杆塔的垂直档的档距较小,二水平档距较大时,应对杆塔的荷载能力有一定掌握,此时应对杆塔进行基础性检查,一旦发现不合格现象,应及时处理。(4)悬垂角的检查。及时纠正悬垂角是否合适也是校验的一项。当高处的杆塔垂直档距较大时,导线避雷线的悬垂角就会比线夹所在位置的悬垂角大,当角度过大或出现较大偏离时,就会导致埋下隐患,此时,应根据设计标准把悬垂角纠正。

3电力线路中杆塔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

(1)为确保电力线路安全、可靠的运行,杆塔必须质量非常过硬。所使用的材料、结构形式及受力形式都会对杆塔的强度产生影响,电力线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杆塔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也是电力线路中导线及避雷针的主要支持物,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荷载能力,为了避免其出现严重的变形现象,必须对其刚度及强度进行有效控制。(2)在电力线路的建设上,杆塔选择在安全运行、维修及经济效益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根据线路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杆塔的结构及型式。比如在运输及施工方面有一定难度、垂直档距较大或需大跨越以及出线走廊受到一定限制的地区,适合选用铁塔;而丘陵、平地、运输及施工便利的地区,则可优先选用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钢筋混凝土杆。

4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路径;杆塔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地电网建设迅猛发展,从过去的“几年建一条线路”到现在的“一年建几条线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大大增强,但输电线路建设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空间却越来越小。各地进行土地开发线路路径选择困难,施工占地的民事工作难以协调,线路改造停电时间短,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等是电网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应对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电网建设需要已成为技术部门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围绕方便施工、降低造价、利于运行等方面,对输电线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1路径选择

路径选择和勘测是整个线路设计中的关键,方案的合理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做到既合理的缩短路径长度、降低线路投资又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方便,一条线路有时需要徒步往返3~5趟才能确定出最佳方案,所以线路勘测工作是对设计人员业务水平、耐心和责任心的综合考验。

在工程选线阶段,设计人员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线路沿线地上、地下、在建、拟建的工程设施进行充分搜资和调研,进行多路径方案比选,尽可能选择长度短、转角少、交叉跨越少,地形条件较好的方案。综合考虑清赔费用和民事工作,尽可能避开树木、房屋和经济作物种植区。

在勘测工作中做到兼顾杆位的经济合理性和关键杆位设立的可能性(如转角点、交跨点和必须设立杆塔的特殊地点等),个别特殊地段更要反复测量比较,使杆塔位置尽量避开交通困难地区,为组立杆塔和紧线创造较好的施工条件。

1.2杆塔选型

不同的杆塔型式在造价、占地、施工、运输和运行安全等方面均不相同,杆塔工程的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30%~40%,合理选择杆塔型式是关键。

对于新建工程若投资允许一般只选用1~2种直线水泥杆,跨越、耐张和转角尽量选用角钢塔,材料准备简单明了、施工作业方便且提高了线路的安全水平。对于同塔多回且沿规划路建设的线路,杆塔一般采用占地少的钢管塔,但大的转角塔若采用钢管塔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极易造成杆顶挠度变形,基础施工费用也会比角钢塔增加一倍,直线塔采用钢管塔,转角塔采用角钢塔的方案比较合理,能够满足环境、投资和安全要求。

针对多条老线路运行十几年后出现对地距离不够造成隐患的情况,在新建线路设计中适当选用较高的杆塔并缩小水平档距可提高导线对地距离。在线路加高工程中设计采用占地小、安装方便的酒杯型(Y型)钢管塔,施工工期可由传统杆塔的3~5天缩短为1天,能够减少施工停电时间。

1.3基础设计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量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约占整个工期一半时间,运输量约占整个工程的60%,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20%~35%,基础选型、设计及施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线路工程的建设。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土质大部分为粉质粘土,而且地下水位高,一般为±0.0~1.0m,地基承载力又低,一般为70~90kN/m2。通俗讲基础越深受力越好、体积越小,但由于受地下水的影响,基础深埋后泥水、流砂现象出现的几率就会加大,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既影响工期又增加投资。

由于地质的特殊性和埋深的局限性,当前的基础型式只有采取浅埋式,通过适当加大基础地板尺寸,增加基础自重来满足上拔稳定才是比较安全经济的。直线塔埋深控制在2m左右,承力塔埋深控制在3~4m左右可减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根据工程实际地质情况每基塔的受力情况逐地段逐基进行优化设计比较重要,特别对于影响造价较大的承力塔,由四腿等大细化为两拉两压或三拉一压才是经济合理的。

2结束语

纵观近年来的输电建设工程,每项工程都有各自特点,设计中脱离工程实际,一味生搬硬套是无法保证设计质量与满足电网发展需要的。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优化方案,科技攻关,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满足建设坚强电网的要求,才能开创工程设计“技术先进、安全合理”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国家经贸委,1999,10.

第3篇

在线路运行过程中,雷击是常见的一种电力故障,它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供电,而且给电力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在对110kV送电线路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要做好防雷设计工作。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发挥防雷功能。第一,在线路选择和杆塔架设方面。一方面在对110kV送电线路进行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尽量避开一些雷电发生几率比较高的区域;另一方面在杆塔施工的时候,我们要合理把送电线路杆塔的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避免由于杆塔过高而遭受雷击。第二,在送电线路方面。在送电线路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选用双避雷线增强送电线路的自身的防雷效果。第三,在绝缘水平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送电线路的绝缘水平来增强防雷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尽量选择一些强度较高的绝缘子。第四,在接地电阻方面。在送电线路运行中,线路的防雷能力与接地电阻是成反比关系。鉴于此,在满足线路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我们要尽量降低接地电阻,以此来提高送电线路的防雷能力。

二、110kV送电线路的施工管理

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管理

在送电线路施工中,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施工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很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综合素质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具体来讲,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把安全和质量意识贯彻到具体的施工中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使他们熟练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和技术,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做好送电线路施工组织工作

110kV送电线路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比如,送电线路的施工距离比较长,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比较多,施工作业点比较繁琐等。因此,在110kV送电线路施工之前,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具体分为以下方面:第一,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在施工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熟悉施工环境,从而为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第二,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在送电线路施工开始之前,管理人员要组织一些相关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研究,从而熟悉施工流程,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施工全局。第三,对施工设备和材料进行管理。施工设备和材料是110kV送电线路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送电线路施工之前,管理人员要合理分配施工机械设备,做好设备的检查工作,保证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正常运转。同时,还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一些劣质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

3强化送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是各项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10kV送电线路施工也不例外。在送电线路施工中,我们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第一,实行安全责任制。在送电线路施工中,管理人员要推行安全责任制,把施工中各个部分的安全责任落实到小组和个人,从而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得到贯彻落实。第二,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在送电线路施工中,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把各种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无线发射FSK射频发射器nRF902

1概述

nRF902是一个单片发射器芯片,工作频率范围为862~870MHz的ISM频带。该发射器由完全集成的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组成。由于nRF902使用了晶体振荡器和稳定的频率合成器,因此,频率漂移很低,完全比得上基于SAW谐振器的解决方案。nRF902的输出功率和频偏可通过外接电阻进行编程。电源电压范围为2.4~3.6V,输出功率为10dBm,电流消耗仅9mA。待机模式时的电源电流仅为10nA。采用FSK调制时的数据速率为50kbits/s。因此,该芯片适合于报警器、自动读表、家庭自动化、遥控、无线数字通讯应用。

2引脚功能和结构原理

nRF902采用SIOC-8封装,各引脚功能如表1所列。

表1nRF902的引脚功能

引脚端符号功能

1XTAL晶振连接端/PWR-UP控制

2REXT功率调节/时钟模式/ASK调制器字输入

3XO8基准时钟输出(时钟频率1/8)

4VDD电源电压(+3V)

5DIN数字数据输入

6ANT2天线端

7ANT1天线端

8VSS接地端(0V)

图1所示是nRF902的内部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芯片内含频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和调制器等电路。

通过nRF902的天线输出端可将平衡的射频信号输出到天线,该引脚同时必须通过直流通道连接到电源VDD,电源VDD可通过射频扼流圈或者环路天线的中心接入。ANT1/ANT2输出端之间的负载阻抗为200~700Ω。如果需要10dBm的输出功率,则应使用400Ω的负载阻抗。

调制可以通过牵引晶振的电容来完成。要达到规定的频偏,晶振的特性应满足:并联谐振频率fp应等于发射中心频率除以64,并联等效电容Co应小于7pF,晶振等效串联电阻ESR应小于60Ω,全部负载电容,包括印制板电容CL均应小于10pF。由于频率调制是通过牵引晶振的负载(内部的变容二极管)完成的,而外接电阻R4将改变变容二极管的电压,因此,改变R4的值可以改变频偏。

将偏置电阻R2从REXT端连接到电源端VDD对可输出功率进行调节。nRF902的工作模式可通过表2所列方法进行设置。

表2nPF902的工作模式设置

引脚

工作模式XTALREXTXO8DIN

低功耗模式(睡眠模式)GND---

时钟模式VDDGNDVDD-

ASK模式VDDASK数据VDD或者GNDVDD

FSK模式VDDVDDVDD或者GNDFSK数据

在FSK模式时,调制数据将从DIN端输入,这是nRF902的标准工作模式。

ASK调制可通过控制REXT端来实现。当R2连接到VDD时,芯片发射载波。当R2连接到地时,芯片内部的功率放大器关断。这两个状态可用ASK系统中的逻辑“1”和逻辑“0”来表示。在ASK模式,DIN端必须连接到VDD。

时钟模式可应用于外接微控制器的情况,nRF902可以给微控制器提供时钟。它可在XO8端输出基准时钟,XO8端输出的时钟信号频率是晶振频率的1/8。如晶振频率为13.567MHz,则XO8输出的时钟信号频率为1.695MHz。

在低功耗模式(睡眠模式),芯片的电流消耗仅10nA。在没有数据发射时,芯片可工作在低功耗模式以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电路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发射模式需要5ms的时间,从时钟模式转换到发射模式需要50μs的时间。

图2nRF902的应用电路

第5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路径;杆塔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地电网建设迅猛发展,从过去的“几年建一条线路”到现在的“一年建几条线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大大增强,但输电线路建设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空间却越来越小。各地进行土地开发线路路径选择困难,施工占地的民事工作难以协调,线路改造停电时间短,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等是电网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应对新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电网建设需要已成为技术部门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设计角度围绕方便施工、降低造价、利于运行等方面,对输电线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1路径选择

路径选择和勘测是整个线路设计中的关键,方案的合理性对线路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施工、运行条件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做到既合理的缩短路径长度、降低线路投资又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方便,一条线路有时需要徒步往返3~5趟才能确定出最佳方案,所以线路勘测工作是对设计人员业务水平、耐心和责任心的综合考验。

在工程选线阶段,设计人员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实际情况,对线路沿线地上、地下、在建、拟建的工程设施进行充分搜资和调研,进行多路径方案比选,尽可能选择长度短、转角少、交叉跨越少,地形条件较好的方案。综合考虑清赔费用和民事工作,尽可能避开树木、房屋和经济作物种植区。

在勘测工作中做到兼顾杆位的经济合理性和关键杆位设立的可能性(如转角点、交跨点和必须设立杆塔的特殊地点等),个别特殊地段更要反复测量比较,使杆塔位置尽量避开交通困难地区,为组立杆塔和紧线创造较好的施工条件。

1.2杆塔选型

不同的杆塔型式在造价、占地、施工、运输和运行安全等方面均不相同,杆塔工程的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30%~40%,合理选择杆塔型式是关键。

对于新建工程若投资允许一般只选用1~2种直线水泥杆,跨越、耐张和转角尽量选用角钢塔,材料准备简单明了、施工作业方便且提高了线路的安全水平。对于同塔多回且沿规划路建设的线路,杆塔一般采用占地少的钢管塔,但大的转角塔若采用钢管塔由于结构上的原因极易造成杆顶挠度变形,基础施工费用也会比角钢塔增加一倍,直线塔采用钢管塔,转角塔采用角钢塔的方案比较合理,能够满足环境、投资和安全要求。

针对多条老线路运行十几年后出现对地距离不够造成隐患的情况,在新建线路设计中适当选用较高的杆塔并缩小水平档距可提高导线对地距离。在线路加高工程中设计采用占地小、安装方便的酒杯型(Y型)钢管塔,施工工期可由传统杆塔的3~5天缩短为1天,能够减少施工停电时间。

1.3基础设计

杆塔基础作为输电线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量在整个线路工程中占很大比重。其施工工期约占整个工期一半时间,运输量约占整个工程的60%,费用约占整个工程的20%~35%,基础选型、设计及施工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线路工程的建设。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土质大部分为粉质粘土,而且地下水位高,一般为±0.0~1.0m,地基承载力又低,一般为70~90kN/m2。通俗讲基础越深受力越好、体积越小,但由于受地下水的影响,基础深埋后泥水、流砂现象出现的几率就会加大,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既影响工期又增加投资。

由于地质的特殊性和埋深的局限性,当前的基础型式只有采取浅埋式,通过适当加大基础地板尺寸,增加基础自重来满足上拔稳定才是比较安全经济的。直线塔埋深控制在2m左右,承力塔埋深控制在3~4m左右可减少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根据工程实际地质情况每基塔的受力情况逐地段逐基进行优化设计比较重要,特别对于影响造价较大的承力塔,由四腿等大细化为两拉两压或三拉一压才是经济合理的。

2结束语

纵观近年来的输电建设工程,每项工程都有各自特点,设计中脱离工程实际,一味生搬硬套是无法保证设计质量与满足电网发展需要的。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优化方案,科技攻关,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满足建设坚强电网的要求,才能开创工程设计“技术先进、安全合理”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国家经贸委,1999,10.

第6篇

关键词:电力线载波消费总线

智能家庭要求家用电器经网络(总线)实现互联、互操,总线协议是其精髓所在。目前,国际上占主导地位的家庭网络标准有:美国的X10[1]、消费总线(CEBus)[2]、日本的家庭总线(HOMEBUS)[3]、欧洲的安装总线(EIB)[4]。

消费总线使用五种类型的介质(电力线、无线、红外、双绞线和同轴电缆),其中以电力线的应用最为广泛。消费总线得到IBM、Hownywell、Microsoft、Intellon、Lucent、Philips、Siements等大公司的支持,1992年成为美国电力工业协会的标准(EIA600、EIA721)。1997年,EIA600成为美国ANSI标准;2000年6月,微软和CEBus委员会共同宣布支持CEBus的简单控制协议SCP。SCP是未来微中UPNP协议的子集。

1CEBus电力线物理层

鉴于家庭中电力线载波通讯的特殊性,CEBus采用价格低廉、简单易行的线性调频(chirp)扩频调制技术。摒弃了传统电力线载波通常应用的直接序列扩频、调频扩频、跳时扩频等设备复杂、价格昂贵的扩频调制技术。

图2通用通讯模块的原理图

消费总线的物理层有四种码,分别是:“0”、“1”、“EOF”和“EOP”。均为扫频信号,正弦信号载波,从203kHz经过19个周期线性地变为400kHz,再经过1个周期变为100kHz,然后在5个周期中变为203kHz,整个过程用时100μs,也就是1个UST(Unitsymbletime,在消费总线中用多少个UST来度量时间)。其波形如图1所示。

chirps扫频载波需经过放大耦合到电力线上,放大后的幅度应适中。幅度太低,给接收电路带来困难;幅度太大,又会对电力线上的设备产生干扰。CEBus的规定如表1[5]所示。

表1不同条件下的载波幅度值

设备工作电压最小幅值最大幅值负载范围

~120V2.5Vpp7Vpp10Ω~2kΩ

~240V5Vpp14Vpp39Ω~8.2kΩ

表2不同条件下的设备输入阻抗值

设备工作电压设备输入阻抗(在频率20kHz~50000kHz)载波幅值

~120V>150Ω6Vpp

~240V>300Ω12Vpp

同时也规定了电器设备对信号的阻抗。如果阻抗很小,就会将信号吸收从而无法传送国。规定如表2[5]所示。

线性调频技术实现宽带低功率密度传输,从而大大提高抗干扰性能和传输距离。同时,chirps具有很强的自相关性和自同步性。这种自相关决定了所有连接在网络上的设备可以同时识别从网上任意设备发出的这种特殊波形。

2通讯模块的设计

根据P89C51RD2和P300的芯片手册[6][7],设计的通用通讯模块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P89C51RD2和P300之间采用SPI接口通讯,用模拟的I2C总线和串行EEPROM通讯。这样,中断口、串口和有足够的I/O口可以用于实际设备的设计。

3通讯模块电力线接口电路的设计

从P300输出的信号幅度小、驱动能力弱而且还有高次谐波,因此必须经过滤波和放大,然后才能通过耦合电路将信号调制到电力线上。耦合电路将高压和低压隔离开,防止高压击穿通讯电路。另一方面,从电力线来的载波信号又要由P300接收,而电力线上的干扰很大也很不确定,所以需要一个带通滤波器,通过100kHz~400kHz之间的信号,再送到P300的接收端。电路的方框图如图3所示。

其中左边的3根线来自P300,TS是数字信号,控制收发转换。实际上P300的收发类似半双工方式,因为当它在“发送”劣态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输出信号。因此,这个时候它可以处于接收状态,如果接收到了优态,就表示发生了竞争。

3.1滤波电路

输入滤波器电路如图4所示。

这个滤波器有6阶,对高频干扰有很好的抑制,图5是它的频率响应曲线。在高频段400kHz处衰减为3dB。高于400kHz的平均衰减为3dB,高于400kHz的平均衰减为128dB/dec,可以有效地过滤干扰信号。

P300输出的信号包含丰富的高次谐波,为了减小对电网的干扰,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再进行放大。滤波器也采用无源电路,原理与上面类似,这里不再多述。

3.2放大电路

P300的输出信号经过滤波之后,其内阻很大,没有驱动能力,而且电压幅度不符合消费总线的要求,必须放大后才能够驱动电力线。放大电路不仅要有强有力的输出能力,还需有禁止输出功能,这样才能使P300接收其它节点发出信号。

电网的性能不确定,有时是容性负载,有时是感性负载。这样就给末级电路采用反馈带来很大困难。因为当负载的阻抗特性变化时,输出的信号相位会发生变化,最终有可能是负反馈变成了正反馈,从而引起振荡。

图6电力载波放大电路

设计的电力载波放大电路如图6所示,虚线的左边的原理图,右边是实现电路图。可以看出,这个电路有两个输入,一个输出。输入信号来自P300的电力载波,输出使能控制放大器运行。图6的左半部分,T1和T2接成互补式OTL输出,它们的偏置电压来自电阻R1、R2的分压。来自P300的信号经过运放U1放大达到期望的幅度,然后通过电容耦合到T1和T2的基极。如果开关S1和S2合上,则T1和T2正常输出电信,P300可以发送数据;如果S1和S2都断开,那么T1和T2的基极都处于悬空状态,输出端也成为悬浮状态,从而不会吸收由电力线传来的信号,P300可以接收信号。

在图6的右边,开关S1和S2也被T7和T8取代,T1和T2被复合管取代,其中的电阻R11用来消除三极管漏电电流的影响。采用复合管是为提高放大倍数,这样可以尽量减小级间耦合,即使输出信号发生了畸变,也不会影响到前级而发生振荡。实际证明这种做法是很可行的。其对容性负载、感性负载以及纯电阻的负载都有较稳定的输出,输出阻抗小于2Ω。

图7P300与电力线的耦合电路

3.3耦合电路及保护措施

图7中J1接到电力线,R1是压敏电阻,它可以使尖峰脉冲短路,变压器T1实现了高压与低压的隔离。因为载波的频率比较高(100kHz~400kHz),远远大小电网的频率,这样就使载波信号畅通无阻,而能够隔断高压。电容C1阻断低频高压,阻止变压器饱和;电阻R2取值比较大,作用是在离线时使电容放电,防止在设备插头的两端出现高压。Z1是瞬变抑制二极管(TransientVoltageSuppressor,或称TVS),它可以有效地避免后而电路被高压击穿。L1、D1、D2也是为防止高压击穿放大电路而设计的。电力线上的设备接入或者是断开,都有可能引起尖峰脉冲,并导致收发电路的永久损坏。所以高压保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第7篇

1、10kV配电线路设计法流程影响

配电线路设计法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每一项设计都能落实到位。对于配电线路的设计,其主要流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接到设计后,需要明确配电线路的导线截面、线路起点、终点;2)对配电线路沿线的地形、路径的进行了解,并确定初步的设计路径方案,进行现场测量计算,绘制出配电线路路径图;3)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导线截面、档距、转交、路线场地等,合理选择杆塔的形式;4)根据设计,列出详细的材料清单,并对设计费用,设计定额、计费编制等进行合理预算;5)对各个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佳方案。最后对最终的方案进行整理,为配电线路具体设计实施提供完整的设计资料。

2、10kV配电线路设计法要点

1)配电装置的合理选择。对于10kV配电线路配电装置的选择方面,其设计技术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电器一级裸导体的选择方面,应该满足温度条件。温度环境的设计依据应该以每年最热月中最高温度的平均值。对于屋内电器以及裸导体选择方面,应该根据以往的温度统计资料,以最热月平均温度+5度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当温度低于仪表电器的最低允许温度时,要加强保稳措施防止冰雪事故的发生。另外隔离开关设置的破冰厚度要大于最大的覆冰厚度。②配电装置的抗震等级应该满足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目前我国主要的相关文件为电力设施抗震等级设计规范。③在配电装置最大风速设计过程中,应该以10米高空中30年内最大风速10分钟的平均值。如果最大平均风速大于每秒35米,安装户外配电装置时,应该保证安装高度低于10米,并采取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

2)配电线路中电器、导体的设计选择。在配电线路导体以及电器的设计过程中,其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相关导体以及电器的绝缘水平应该满足相关标准。②保证选用电器的承受电压,确保其高于该配电回路中的最高运行电压。设计中选用的导体,其允许的最大电流应该大于该回路汇总最大的持续电流。并且导体、电器等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日照对其的影响。③在导体、电器热稳定性、动稳定、开断电流验算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设计规划进行,并考虑配电系统长远的规划。具体的计算应该按照三相短路实施相关的验算。④当配电线路电压互感器回路采用熔断器进行保护石,不用对其热稳定以及动稳定进行验算。如果用高压限流熔断器对其进行保护,需要根据限流熔断器的特性实施热稳定以及动稳定的验算。

3)配电线路路径的选择。在配电线路路径设计选择方面,主要的设计选用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配电线路的选择尽可能的方便施工,尽可能避免对农田的占用,需要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运行维护条件,保证路径选择经济合理、安全。②在配电线路选择上,应该避开一些特点的场所,包括不良地质、油厂、军事重地、机场等;③在配电线路出线端一般采用12、16、24电缆沟,尽可能减少重复施工;④光缆的走线一般是根据10kv架空线,其配备一般以1到2千米为宜,如果光缆过长,会给线路维修与施工增加难度,线路果断会增加接头的数量,对信号造成影响;⑤尽可能的考虑到直线转角问题,将其设计为直线转角杆塔。

4)对路径的初步设计。在10kV配电线路路径的初步设计过程中,具体的设计内容包括总线路设计法、线路机电路线设计、杆塔与基础设计。总线路:总线路设计法方面,一般包括线路走径设计、设计依据一级一级工程设计三个方面。对于线路设计法依据应该从线路设计法原则出发,满足当地的实际情况毛病根据相关的设计文件与规章设计执行。制定工程设计各个分项目的任务书,并签订设计合同,对相关的文件与编号进行认真审批。机电路线设计:在机电路线设计方面,包括了导线架设计、气象内容、金属机具设计与组装设计、绝缘子串设计、导线防震设计。保证机电线路在可能发生的恶劣环境下,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导线架的设计应该满足最大盈利,其材质结构等都需要满足配电线路的送电能力,提升线路的防震性能,采取相应的防震措施。杆塔与基础设计:10kV杆塔主要包括直线、转角、耐张、终端等几种形式。塔型以及高度的选择是配电线路设计法中关键的内容,必须坚持维护方便、经济、稳定等原则。耐张杆塔选择中,需要尽可能选用高度较低的杆塔,保证杆塔具有较为良好的受力条件。在塔型选择方面,需要根据10kV配电线路工程实际情况,加强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与应用。这样也能降低对材料的使用,缩短工期,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帮助。

3、总结

第8篇

由于各种光缆大同小异,现就电力通讯最常用的ADSS光缆来说明设计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1.1路由查勘与选择路由的查勘与定夺,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方便抵达,维护容易的路线;尽可能裁弯取直;选择坚固、稳定的地区,如主干道两旁;避免地基不稳或等待建设的地段,如沟壑、沼泽;尽可能不穿越铁路、水域等等。

1.2光缆型号确定由于ADSS光缆是与输电线路共有杆塔,因此要考虑杆塔的承重及分布,再结合当地气象资料,线路断面以及特殊跨越点来共同参照,才能最终确定每节段各自的跨距,挂点落差,最大承受能力,最大风速等参数。由于不同规格线缆在不同跨距条件下,弧垂和张力的对应关系都有所变化,选择时以实际情况为准,但可以现成规格作为参考。如有条件,可用试差法试验几种规格选定最优的方案,以达到最佳条件。

1.3运行张力设计运行张力与弧垂具有对应关系,主要受风力影响。其影响作用体现在杆塔负荷,弧垂中心点距地面高度,以及控制点具体高度几个方面,一般对运行张力最大值取三倍安全系数即可。它对光缆元件的尺寸、模量和制造材料也有较大影响。

1.4传输损耗设计由于光缆传输损耗主要发生在接头部位,因此,在不影响传输效果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大长度光缆数目,以达到减少接头的效果。

2光缆线路施工要点

2.1光缆架设机械使用要点光缆架设的主要设备有张力放线机和牵引机,此外视具体要求使用一定数量滑轮。张力放线机顾名思义,通过匀速放线,使得光缆始终保持一定张力,为达到这一要求,通常将张力控制在3000~4500N左右,最大不超过5000N。牵引过程中,光缆顶端与牵引绳之间最好以网套,以避免内部光纤在外力作用下损坏。最后,线路架设中,务必保证每个滑轮都有专人看守,确保光缆不会脱出。

2.2施工注意事项光缆架设过程中,要特别小心不要磨损外部保护层,滑轮内部必须有橡胶缓冲层或其他缓冲措施,严禁在地面或其他粗糙表面拖拽,严禁用金属等硬物剐蹭表面,如果外部防护层发生磨损,就可能会失去防水性,进而有很大可能发生电腐蚀,使得光纤传导信号受到外界辐射的干扰,这将严重影响光缆的使用质量。对于耐张段光缆,可用棘轮来精确调节其紧张度,进而判断出光缆运行张力。此外,接续点的连接和接头盒的装配工作,都应该提前在地面完成,接续盒应装配在一般人所不能及高处,防止误触和恶意损毁。ADSS光缆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带电架设,施工中应特别注意雨雪天气等可能的安全隐患,以免酿成事故。

2.3其他注意事项架设线路尽量不穿越人口聚居区,尽量不穿越经济园林;在同等条件下,选择慢车道或人行道地下施工,避开快车道;与其他建设管线,特别是热力与煤气管线保持距离,具体可参考国家规定;避开大型工业区,或有较高建筑物及树木的地区;施工所在地已有其他输电线路时,要保持两米以上的安全距离,特别要考虑到光缆悬垂高度而非杆塔架设点高度,同时在施工当中,要注意采取保护措施,必要时可切断电力供应。

3结束语

第9篇

导线和避雷线振动时产生的动态弯曲应力导线振动时,其形状是做周期性的变化,因此,每一段导线都在反复地弯曲。以导线中性层(轴线水平面)为界,其上下层铝股承受着交变的拉、压应力。在一个振动周期中,导线上下层的应力状态改变二次,这就是动态弯曲应力。线夹附近的一小段导线,相当于以线夹压板固定为支点的一段悬臂梁。参照美国电工与电子学会(IEEE)的实验研究结果,认为距线夹出口89mm内的导线,按悬臂梁的假定是切合实际情况的。

导线振动时所产生的伸长应力导线振动时,振动波沿着导线晚返传播,改变了导线静止时的形状,这种几何形状的改变,会引起导线伸长而产生伸长应力,由于振动角很小,所以在线路设计中,此种应力一般可以不计。

导线和避雷线重力引起的静态弯曲应力一档导线重力由二侧线夹固定点加以支持,同时使导线产生了弧垂。因此,在线夹出口处的导线承受了一个向下的静态弯曲力矩、使上层线股产生拉应力,下层线股产生压应力。该弯曲应力方向是静止不变的,与上述动态弯曲应力截然不同的。静态弯曲应力数值上虽然相当可观,但与静态拉应力相比仍然较小,对导线的不利影响已考虑在平均运行应力中。

导线和避雷线重力引起在线夹处的剪应力半个垂直档距的导线重力,完全由线夹支撑,因此,在导线出口处导线截面上,承受着较大的静态剪应力。该应力与上述各种应力的方向彼此垂直。为减小此应力,可通过护线条、铝包带、预绞丝等来加强线夹出口处的导线强度和有效截面积。

线夹对导线和避雷线握力产生的压应力一般悬垂线夹是通过压板螺栓将导线紧紧握着。这个握力使导线受到挤压应力,而在线夹压板出口处使导线受到剪应力。所以对线夹的结构设计,必须考虑导线的防振要求。终上所述:虽然在线夹出口处,导线承受了各种应力,根据实践运行证明,导线的振动损坏主要控制于导线的拉应力和动态弯曲应力的组合,其他力都是非常小的。

导线和避雷线的疲劳极限

设计线路时,虽然考虑了导线的极限抗拉强度,足以应付在各种气象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最大静态应力而不致破坏。但是,许多线路上的导线,一经发生振动,就会在远低于其极限拉应力的情况下,出现破断,导致这一严重后果的原因,在于导线承受交变动态应力时,导线材料发生了疲劳破坏。

导线耐疲劳的能力与许多综合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导线的材料和结构方式、振动时弯曲应力的大小、震动的累计次数、承受静态综合应力的大小,以及固定方式等。如前所述,导线振动的动态弯曲应力是叠加在许多静态盈利上的。就导线实际受力而言,导线的平均静态拉应力,是各种静态应力中最主要的。故在衡量导线疲劳极限能力时,一般只考虑平均运行应力和振动弯曲应力的叠加作用。

导线和避雷线的防振措施

在微风作用下,无论是任何波长或频率,都是在线夹出口处,导、地线振动的危害性最严重。这是由于线夹出口处的导线始终是一个波节点;现价本身的转动不灵活,在悬挂点处容易形成“死点”,使振动波形不易通过线夹传至相邻档距内,除部分反射外,振动的绝大多数能量将集中在线夹出口处导线上,导线悬挂点处拉应力较大,为船体型的线夹,其曲率又使导线附加了一个弯曲应力,再加上线夹握住导线产生的挤压应力等不利因数的叠加,使线夹出口处的导线最容易因疲劳而损坏,造成断股或短线事故,以及造成金具的损坏。目前的防振措施如下:

1采用自然坏境防止导线振动尽量避开或减少容易引起振动的因素:如线路选择在微风区域,或出现较少均匀风速的区域,但这不易实现。

2采用线路设备本身来阻尼导线振动采用柔索软横担、偏心导线、预交式线夹等。

3采用护线条(略)

4改善线夹的耐振性能一般要求线夹的转动部分应灵活,出口处的曲率小些,常用的是采用压缩性耐张线夹,可改善线夹出口处曲率及加固装置。

5降低导线和避雷线的静态应力即为提高安全系数,增大导线弧垂,减小平均运行应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增加导线的耐振性能,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的防振装置的效果,减少设计难题。

6采用防振锤目前,防振锤是线路中最广泛的、采用最大的一种措施,运行经验丰富,效果显著,可以将导线振动的最大振幅值降低到几分之一和几十分之一。

7采用阻尼线主要用于大跨越线路和小截面线路上,个别严重振动地段局部采用,其优点如下:(1)重力轻,不宜在固定形成“死点”;(2)结点不用像防振锤那样用线夹固定,而防振锤线夹出口处若加工不良,就容易形成刀口磨伤导线;(3)对振动能量的消耗比较平缓;(4)对高频振动波,阻尼线防振效果比防振锤好;(5)便于就地取材,不需专门加工。其缺点:由于阻尼线安装尺寸较大,安装人员安装阻尼线时,出线距离较大,安装困难。目前,主要用于小截面导线,悬挂点高和大跨越处。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