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6:12
导语:在有效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众所周知,销售管理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产品管理、客户管理和销售队伍管理。无论企业拥有优质的产品,还是制定了正确的销售策略,产品最终能否顺利销售出去,销售政策能否得以正确地贯彻实施,关键在于销售队伍的管理。而在销售管理中,人是销售的核心力量,如何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销售队伍,并实施有效的管理,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我们在销售队伍管理方面针对目前饲料企业销售代表中存在的“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利”的现象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销售主管管理角色的正确定位和销售代表的心态与能力的调整,使销售主管的责任主要定位于通过提升销售队伍的能力和热忱,达成销售业绩的上升。一改过去销售主管事必躬亲,而忽略了对销售代表的管理、指导、激励和控制。我们通过加强对销售代表的业务培训与指导,注重实效,让销售代表从基本程序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主要精力,去开拓新客户,巩固和加强老客户,使老市场越做越大越强,新市场越做越多,从而使销售业绩逐月攀升。
对销售代表的管理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原来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通过销售指导、业绩激励等积极措施,让销售代表自动管理、自我控制。我们对销售代表的管理重点放在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制定奖励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辅导,并进行追踪跟进。具体讲就是绩效管理,对销售代表的奖金与绩效挂钩并奖罚分明,提供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在行动管理方面在销售代表下市场之前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实施电话追踪,突击抽查、行程核察和客户追踪。
1.2无法界定工作职责对考核结果的影响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对于内部工作职责的界定往往都是很模糊的,而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都是存在着较大区别的,那么如果无法清晰的界定企业内部的工作职责,就很难真实的反映出每一名员工的工作效果。举例来说,模糊的绩效考核体系体现出考核的原则、内容、权重的分配以及考核指标的设置等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不够和谐和统一,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在考虑员工的过程中,所得出的考核结论就可能不是公正和客观的,同时员工也是不愿意去接受这样的考核结果的,员工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从而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1.3绩效考核人员主观意识对考核结果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绩效考核都是分为两类的,即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而考核人员的主观意识对定性考核的结果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的,我国电力企业处于相对垄断企业,其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而这就会大大的提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员工对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敏感的,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人员的判断是很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的。举例来说,如果需要员工对彼此的绩效进行互评,就易出现竞争性攻击的问题,下级对自己的上级通常都会做出较高的评价,一些有背景的员工往往都没能端正的对待绩效考核工作,这些因素对于实际的考核结果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
1.4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作为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对于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以绩效考核的方式,电力企业能够准确并且及时的发现企业和员工存在的问题,而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有效的沟通,那绩效考核的存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现阶段,我国的很多电力企业都是不够重视绩效考核中的沟通和反馈工作的,还有一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沟通反馈环节,这一环节就只在被考核人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之间进行了。
1.5个人绩效考核与部门绩效考核相脱节。每一名员工的个人绩效考核的总和就是部门绩效,而每一个部门绩效考核的总和就是企业的绩效,所以,员工个人的绩效与其所在部门的绩效是有着非常大的相关性的,然而,很多企业却将这两者独立起来了,从而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而这一问题就可能会导致业绩较差部门排位靠前的员工是强于业绩优异部门排位靠后的员工的,这与实际的考核结果是不符的,影响了绩效考核工作的公正性,同时这样还会降低业绩优异部门员工的工作热情,大大的打击了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2做好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2.1合理的设置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在电力企业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必须充分的考虑到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从而分层界定企业的关键考核指标,分别建立完善的经营绩效类、客户服务类、安全管理类以及综合支持类等绩效考核的指标库,充分的考虑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的领先水平和基本水平等,建立最为科学合理的电力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同时大力的推广和实行红绿灯制度和内部排名制度。设置员工的个人指标时,应在充分的考虑到岗位差异的基础上设置出更加具体和个性的考核指标,同时编制出相应的不同岗位的绩效考核表。
2.2量化考核指标,合理的设置考核的周期首先,对于电力企业的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岗位来说,应分别设置相应的考核周期;其次,应借鉴交警处罚的形式中的有益内容进一步的完善绩效加减分考核通用标准表,可以量化的指标就一定要量化,而无法量化的指标也要尽可能的将其量化,尽可能的消除因考核人员的主观意识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充分的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
2.3采取有效合理的考核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最为有效合理的考核方式应为:制定绩效考核目标-实际绩效监控和指导-绩效评价-绩效改进,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不断的改进员工工作中的问题,以提升员工个人绩效的方式提高整个部门的业绩,同时应合理的设置考核周期。建议对一线员工实行月度考核的方法,管理人员应时刻的关注和评价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的纠正他们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不断的完善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
2.4做好绩效考核的反馈和沟通工作绩效考核的反馈和沟通能够直接的体现出此次考核工作到底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并且其还应是双向的沟通,以改进企业和员工的绩效为出发点,反馈和沟通工作重点讨论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因此,绩效考核人员应高度的重视这一环节,做好了绩效考核的反馈和沟通工作,他们才能够全面的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以及对工作的期望,也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5应在充分的结合了岗位实际的情况下设置考核指标绩效考核工作要想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那么就应充分的结合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设置考核指标是应遵循统一的标准,所以,每一个层级、每一个部门以及每一个指标之间都应有统一的参照标准,防止指标出现冲突的问题,从而保障绩效考核工作的权威性。如果能够设置有效并且严格的绩效考核标准,那么就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出各个岗位的工作成果,参照各个岗位的说明书设置绩效考核标准,制定出可衡量并且易达成的绩效考核目标。
3总结
一个班级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学业成绩不如预期理想、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组织纪律性不强、班团活动不积极等等,此时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具体的情况结合班级发展目标一一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督导学生不断改进,变坏事为好事,带领班级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成功之时,一定不忘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鼓舞班级士气,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2、实施赏识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班主任是学生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最多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班主任对学生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学生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基于这一著名的教育学原理,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妨常带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并及时的表扬,促进他们不断地进步,朝更高的目标奋斗。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显眼的班级荣誉墙,将那些学习进步明显的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同学、乐于助人的同学、为班级争光的同学公布在光荣榜上,引导班级其他学生向先进学习,每周、每月或每期定期评选班级之星,表扬先进,树立榜样,从而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全部学生共同进步的良好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架设班级沟通的桥梁
每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班级发展蒸蒸日上,班级奋斗目标都能够按自己的设想一步一步去实现,但事实上会出现“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局面,每当面临这种场景,很多班主任会随时放弃当初的理想,甚至怨天尤人等等。其实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老师是否自身有做得不妥的地方?笔者观察周围的类似的情况发现,这种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常言道:“误会来自于缺少沟通。”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架设与学生及时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管理理念,明白老师每一个管理措施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利用师生的合力共同建设好班集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不断沟通,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各种诉求,了解学生的各种状况,了解班级发展的动态,充分收集班级和学生的信息,只有掌握了第一手有用的资料信息,班主任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才能够发挥学生更大的潜能,师生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具有活力的优秀班集体。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多与学生谈心、在班级QQ群留言、召开主题班会、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定期召开班级科任教师会,也可以在班级中实施学生每日值日报告制度,班主任在报告中了解班级当天发生的大事,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建议等等。形式可以多样,目的只有一个:进行师生沟通,为实施有效的动态班级管理消除障碍。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产生班级归宿感
关键词:网络营销、旅游营销、旅游产业
目前对于旅游界来说,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站,网络营销已不是个陌生的东西了,并且如今的旅游网站也不是像刚开始那样,声势浩大地要把所有旅行社取而代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网站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也都日益显现出来。
INTERNET的发展始于1994年,其前身是美国的GII计划,即“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其目的在于连通各国的NII(“全国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亦为美国首先提出),以实现信息的全球共享。INTERNET的应用,实现了大量信息的低成本高速传递。信息的构成,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而且还可以随时更新。由于制作简单,其成本远远低于电视等信息媒体,INTERNET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006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11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人。目前,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国家顶级域名CN注册量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9万,成为国内用户注册域名的首选,稳居亚洲第一。上网计算机数达到495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36106M,网站数达到69.4万个。IP地址总数达到7439万个,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1〕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媒介,INTERNET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手段和方式。
一、旅游营销中应用网络营销是一种必然趋势
1.将改变传统接待模式,使供给市场规模增大,个性化愈益明显。一方面,旅游人数将会空前的增多。这一现象的出现固然有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特别是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各地区间的贸易壁垒将会进一步打破,国际贸易也将逐渐走向自由化,这将给旅游服务贸易带来广阔的市场和平等竞争的机遇。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自由化本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也是信息革命向深层次发展的必然,信息革命的进一步推进,网上旅游、网上预订将促成旅游个性化、多极化的进一步盛行,再加上人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收入的增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完全可形成在办公中旅游、在旅游中办公。旅游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生活的必需,另一方面,散客比例将增大。以前人们外出旅游前,要预知旅游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等情况,往往受到信息传递途径的限制,在较大程度上只好依赖旅行社(团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团队旅游比例较大,旅游个性化和多极化难于发挥。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旅游者可以对旅游地进行预游(网上旅游),这样可以了解旅游地食、宿、行、游、购、娱等具体情况,还可以通过网上预订,事先安排好旅游活动。于是,个性化旅游和多极化旅游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散客比例将会明显增大。据统计,入境旅华游客中团队与散客的比例,已由1997年的40.3:59.7变成2005年的36.5:63.5,〔2〕可以肯定,这一比例在继续扩大。正因为旅游市场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逐渐改变,所以传统的接待模式已难于适应这一变化。
2.将淡化旅行社职能旅行社作为中间服务商,主要职能是提供咨询服务、票务、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旅行社受到的冲击将最大,它的职能将逐渐淡化,如果它不重新构筑生存的基石,那么它将可能消失。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网络的自动查询功能所替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网上资源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随着信息家电的推出,人们可以“在家观世界”,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自动查询功能更具体、更直接、更及时地查询到自己所需的旅游目的地信息。
(2)旅行社旅游产品的推销模式和手段将被网上营销方式所替代。旅行社传统的广告宣传和推销手段,不仅成本高,而且推广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利用这样全球性的网络进行产品的营销,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成本低、效果好。特别是随着个性化旅游和多样性旅游的发展,很多旅游者通过网上旅游后,他们可能根据自己的个性设计旅游线路,而不使用旅行社为他们安排的旅游线路。
(3)旅行社票务的收入将会随着旅游预订系统(CRS)和银行付款系统(BSP)的完善和推广逐年下降。
3.酒店内部管理模式和营销将面临挑战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推进,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管理者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来综合运用企业资源,而且还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处理日益复杂的信息资源,正确、及时地对客源市场信息作出反应并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酒店内部管理模式通过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将取得较大的突破,它能保证有效信息的采集和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通过酒店信息系统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使决策者根据需求进行资源控制,提高服务效益,改进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项目。
4.旅游地产品将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在这以前,大部分旅游地产品的营销属于一种“被动”的方式,只是运用传统营销手段进行初步加工和包装并推向市场,主要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通过旅行社的图片、旅游交易会等形式,少量产品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宣传)。随着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运用,人们网上旅游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对旅游地产品的营销带来了压力,要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对产品组合要体现特有的文化内涵,要及时更新资料和信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二、网络营销在旅游营销中应用
1.在网络空间运作商务,首要的问题是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网站。网站质量的优劣,是决定网上商务成的关键。目前国内许多旅游企业已经上网,但是网页和信息量尚不丰富,互动功能也不很强。因为旅游信息是旅游网络营销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因此,要建立一个优质的网站,最关键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目前,旅游行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客观上也要求旅游企业提供全方位、详细的旅游信息,以满足各类旅游群对各种不同旅游信息的需要,并承诺和真正做到相应的服务。这是争取顾客,赢得利润十分关键的不容忽视的至关重要的部分。第二,建立内部数据库,网页和数据库相关部分应建立链接,以按时自动更新网页上的信息和取得网上的各种反馈信息等。第三,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信息和相关信息。网站应建立和国内外旅游站点的联系和链接,建立和相关服务机构的链接,以满足顾客的各种相关需求,增加顾客对点的访问次数和对站点的依赖性,提高网站的知名度。此外还应尽量制作多语种网页,在设计上也要新颖别致,并做好网站的宣传工作。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网站真正成为一个面向世界、服务全球的网站。
[next]2.适应网络化改变企业的产品策略,促进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性化消费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消费者的行为正在从静态的信息准备转向动态的信息准备,他们期望最好的选择、市场透明和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旅游经历和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由于以往的信息交流手段本身的局限,旅游营销者很难了解每一个潜在旅游者的需求,个性化的旅游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网络的运用为个性化旅游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互联网使得旅游消费者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查询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旅游产品要素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组合,设计适合于自己的旅游产品,然后通知许多卖主,要他们对旅游承包各专项因素出价,从中确定自己的选择。所以形成特色定位是旅游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基础,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性行业,旅游电子商务也以服务为本。
3.利用网络营销优势,加强服务、促销工作。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廉价、快速、便捷、手段多样等种种优越性,利用网络进行旅游服务、促销活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3〕﹙P46﹚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利用网络提供的多种服务,例如网上调查。电子布告板。电子邮件、电子刊物等进行形式多样的旅游调查活动及促销活动。通过网络,旅游营销者可以很轻易地对旅游者进行各种调查——只需按计算机中的网络用户名单发送一些电子邮件即可。而对于旅游者来说,接受调查也变得轻松多了,轻松到只需按几下鼠标。网络广告与促销尤其具有发展潜力。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必然会使其成为继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后的又一重要广告媒体。由于这一媒体上的广告形式多样、更新迅速,还可以迅速了解广告效果,所以,网上广告与网络促销必然会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全新的网上促销方式,如虚拟现实旅游体验等等。
其次是将网络与旅游线路柔性设计体系、旅游产品柔性制造系统相结合,促进旅游产品定制营销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性化的消费日益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反映在旅游业上,就是追求个性化的旅游——个性化的旅游线路、个性化的旅游经历、个性化的旅游纪念品等。但是,由于以往的信息交流手段本身的局限性,旅游营销者很难了解到每一个潜在旅游者的需求,个性化的旅游事实上不可能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而网络营销的应用,则为个性化的旅游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这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旅游营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要求,而旅游线路设计体系与旅游纪念品制造系统的完善,则进一步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旅游企业(包括旅行社、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等)可以在成本上升幅度不太大的前提下,提供不同的旅游线路、不同的旅游纪念品等,使旅游产品向“度身定做”的方向发展。旅游产品的定制营销将成为旅游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的旅游将真正成为旅游活动的主流。
第三是利用网络和日益推广与完善的转账支付方式进行旅游产品的网上交易。旅游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将钱转入旅游企业的账号,而旅游企业则通过网络将旅游者所需要的旅游信息、为旅游者设计的旅游线路等提供给旅游者并为旅游者联系交通、住宿等。当然,旅游活动的最终完成,包括旅游者前往旅游地、旅游纪念品等的交付,仍需委托物流企业来实现。
除了以上三点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完全依靠网络来实现、而不必依赖物流企业的旅游方式——网上虚拟现实旅游。具体说就是利用虚拟与数字模拟平台,可能还会包括虚拟与现实的情景交融,让使用者置身于一个由计算机模拟出来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既可以是现实世界的模拟,也可以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世界。使用者在其中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嗅,还可以有触觉上的感受,也可以自己决定行为方向,这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目前我国整体网络营销尚处在发展阶段,中国旅游网络营销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在技术形态上,而在使用者和社会形态上,如在体制、法律、支付、信息化基础等方面,也在指导旅游网络营销的理念上,它们成为中国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提出了网站的正确定位、网站质量与专业性、营销理念的创新,即建立中国特色的旅游商务信息网站的必要性。作为政府和企业应本着“高起点、国际化”的原则扶持、推动旅游网络营销,将传统与现代真正融合,信息时代的旅游产业将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中国旅游资源网.
[3]柳思维.市场营销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86-87.
[4]郑怀丽.谈我国的企业信息化[J].现代管理科学,2002,9:23-25.
1.加油站的操作效率和服务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我国大部分的加油站建立时间比较早,在加油站建立的时候,中国的机动车少,石油需求量不大,加油站规模和管理模式能够满足早期的需求。但是现在这种加油站由于加油站枪数少,容量少,面积小,规模小等原因,不能够满足高峰时期的加油需求量。小型的加油站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当加油的车辆过多,就会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加大,班次管理不合理的情况。加油站的规模小,枪数少会使得高峰时期加油站周围的交通拥堵。小型的加油站工作人员的操作并没有达到规程中所要求的,难以做到效率最高。
2.客户数量低下,市场占有率少
石油的需求量在我国虽然居高不下,而且这种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是我国数目众多的石油企业竞争市场份额的情况之下,销售上的竞争仍然给许多石油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石油企业拓宽市场的方式仍然非常的传统,即扩大加油站的建设,但是这种传统的竞争方法已经和现在的市场环境相背了。首先,我国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扩大加油站建设的成本也越来越高。盲目建设的加油站还会造成运营成本上的提高,因为如果加油站的建设位置不合理,很难做到盈利。
3.成品油的质量低下
中国的石油企业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巨大扩张和快速盈利的同时,很多的油品企业出现了为了扩大市场增加份额,而在油品的质量上缩减成本。低成本低质量的油品势必会造成顾客的不满从而导致企业营业额的下降,这样就与企业的初衷适得其反。
二、中国石油企业销售业务管理提升方案
1.优化配送中心的管理,区域经营
全国的石油企业,尤其是大型的石油企业,在销售管理的层次上对于企业进行优化改革,就应当合理化的布局销售网络。在每一个省,或者行政区划建立自己的销售配送中心,如果条件允许,需要每一个配送中心建立起属于自身的油库,这样能够很好的杜绝超长距离的运输和来回运输。每一个区域的石油产品经营都必须符合当地的情况,在决定油库的位置,区域,根据需求建设加油站,缩减管理成本的同时缩减运营成本。
2.在石油的运输过程中优化管理
在运输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油品不会犹豫运输而损耗或损失。在对于油罐车进行装车的时候,操作人员应当对于油罐车的油罐进行详细的检查,同时在出口和人口的位置同时打上铅封。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漏油。同时应当做好油罐装卸过程中的核对工作,油品出库,人库,都应当有记录,同时应当对于记录进行核实。
3.建设规模更大,服务能力更强,效率更高的加油站
我国在早期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落后,私家车的保有量和现在相比数目稀少。能够适应早期需求的加油站通常面积小,人员少,操作困难,设备简单,效率低下,现在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已经很难适应现实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石油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合适规模的的加油站,或者对于原先的加油站进行大幅度的改造,首先在设计上应当以人为本,满足客户上的需求,并对高峰期的需求量进行评估,合理制定规模,最后应当在设备上高度的信息化和自动化,高效率的油枪,油罐,刷卡器等是提高操作效率的重要工具。
4.进一步挖掘市场,创新市场竞争手段
在我国石油企业的数量众多的背景下,石油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市场拓展上抓紧扩张。新建的加油站应当采用降价,提高质量,优惠活动等服务手段,吸引顾客。地区销售经理也应当深人到小区和潜在市场区域进行走访,调查,推广等工作,确保能够第一时间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客户群。
三、结语
关键词:校长、工作管理效率
1校长要有思想,有明确的办学目标
校长工作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事业。校长要有思想,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支柱。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指出:“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者”。我国校长职责第一条明确规定:校长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校长靠正确的教育思想,职工的认识。校长要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职工的统一思想和行动,培养全体教职工形成办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职工齐心而后合力。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校近期目标是什么、远期目标是什么,校长心中要有谱,认真做好规划。有了明确的目标,校长在缤纷复杂的任务中就找准了方向。校长要把办学目标转化为教职工的共同目标,使办学目标成为教职工的共同追求。广大教职工思想认识一致,目标统一,干起工作来,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学校就会取得更大的发展。这些年来,我的辖区学校得到长足发展,最主要得益于我们有一批有思想、办学目标明确的校长队伍正确领导的结果。
2校长要会“授权”
一个学校,校长的领导力是最为重要和关键,但校长的领导力也是孤掌难鸣的。如今,学校工作纷繁复杂,管理内容千头万绪,校长“赤膊上阵”不可能解决问题,反而使自己无法从繁琐的事务中摆脱出来,白了头,也使班子产生依赖感,丧失责任感。学校班子是校长左膀右臂,校长必须与学校班子团结相处,和谐互动,配合发展,治校才会有良好的效果。校长要“授权”给班子,给班子一定的权力,属于他们职责的事,相信他们,让他们独立自主地行使职权,施展他们的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不要乱加干涉,乱插手,使他们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职位不是空的,权力是真的,责任是重的。校长主要抓学校全局和保证方向听大事。当然校长该做的事,决不能推给别人。会“授权”,是校长弥补了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调动班子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班子形成各司其职,人人动脑,通力合作,奋力完成任务的生动局面。
3校长要会“弹琴”
学校工作繁多,校长工作要会弹钢琴,灵活掌握弹钢琴艺术。校长管全面,各个方面工作都要纳入视野,不能疏忽、失察。校长凡事要胸有全局,把握学校的发展趋势,集中精力抓关键、攻重点,善于解决全局战略的问题,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校长会弹钢琴,就是要综观全局,调动各方面力量,统筹安排,不事必躬亲,把精力用在主要工作上。确定好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把工作切成“块”,排成“队”,有的事抓紧不放、有的事放放又抓,积极而有序地开展工作。即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一般,兼顾面上的工作,以中心工作的开展来带动其他方面工作。让一架钢琴的每一部位都发挥作用,使每一健位都发出应有的声音来,演奏出优美的乐章。
4校长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比较完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的依据,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具体化。校长制定制度,要集中发扬民主,制度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实行制度管理,使学校全体人员有章可循,避免校长管理随意性。制度有了,要认真抓好落实,不落实的制度等于零,是空花架子,起不到作用。执行制度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班子违规、校长违规,同样一致同仁。
5校长要采取人性化管理
制度是钢,校长执行起来应该是活的。若一味从严,就使制度冷冰冰的,教职工们表面服从,是被动的工作,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人是活的,人的手指有长有短,各显其能,握起拳头才有力。教职工能力有大有小,性格各异,重要的是凝聚力。校长要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教职工个性张扬,有利于学校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教职工创造性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最大限度激发教职工的潜能。人犯错误是难免的,不是犯大错误,改了是好的。校长要关心教职工工作学习生活,密切教职工之间的感情,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设身处地站在教职工角度考虑问题,创造宽松有制、宽容有限、宽厚有度、动力强劲的氛围环境,建立志同、理顺、利融相依、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管理运行机制,使教职工们感觉校园是温暖的大家庭,从而把学校制度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广大教职工从内心自觉遵守纪律,乐意工作,学校就充满生机活力,有希望了。
6校长要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心理过程。人人都需要激励。在学校,激励能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果。做多做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是一个校长老好人的管理办法,不得罪人,但学校是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校长白当,没有价值。我认为,校长主要采取以下办法来激励教师:①物质激励,做到奖罚分明,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教职工的工作业绩与评优、评先、福利、住房挂钩;②精神激励,对有工作突出的教职工,给予充分肯定,及时表扬,树立典型,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特长和优势;③用人激励,校长要推荐思维层次高,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好,有大局观念的教职工进入学校班子;④关怀激励,校长通过谈心、家访、群众反映,及时地发现、掌握并努力帮助教职工解决困难。教职工生病住院,校长无论多忙,必须抽空时间前去探望;教职工婚嫁,校长亲临祝贺,使教职工感到校长的关怀体贴。有效的激励,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使教职工形成一股推动力,造成一种发展力,学校不断发展。
7校长要不断提升人格魅力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校长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和造就着学校的文化价值理念,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学风,影响和造就着学校的品格和风貌,形成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优秀校长的人格魅力还将成为学校特有历史底蕴、人文品格,成为一座丰碑,成为一种资源。校长的榜样作用,对学校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校长要提升人格魅力:①重视修德,诚实坦荡,不为名利,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献身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先教师之忧而忧,后教师之乐而乐,不考虑个人得失;②重视修身,有干练的工作作风,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做严于律已,身正为范,诚信认真,热情友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③重视修学,爱读书,学识渊博,文采飞扬。校长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师生,凝聚了人心,赢得教职工的支持与信任。校长工作就有效期多了。: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对知识型员工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以提高其绩效水平,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知识型员工的含义,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特征,进而提出了关于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型员工绩效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转向知识和科技。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作为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扮演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特征,对知识型员工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一、知识型员工的含义及特征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弗朗西斯·赫瑞比则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知识型员工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他们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知识型员工与组织内的一般员工相比,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较强的自主性、较高的创造性、对权威的蔑视、工作过程难以监督控制、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较高的流动性等。这些特征决定了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时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员工的绩效特征。
二、知识型员工绩效特征
1.绩效行为难以监控
一般员工的绩效考评通常建立在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于标准化的工作内容便于进行过程监控,从而使得对工作过程的考评科学有据。而知识型员工创造性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工作一般重复程度较低,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不存在固定的工作规则,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其工作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这种非标准化的自主性强的工作内容及非程序化的绩效行为很难进行过程上的监控与考评。
2.绩效成果难以衡量
由于知识型员工工作特点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其绩效结果的取得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或经历一定的时间周期,有些工作甚至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会马上产生效益。因此,工作成果在短期内难以体现出来,更不易量化,这使传统的基于行为和结果的绩效评价体系受到了挑战。
3.绩效取得的团队合作性
知识的专业化,使得知识型员工价值创造活动以分工与协作的形式进行,因此,知识型员工的许多工作任务都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的,劳动成果多是团队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其绩效的取得更多依赖于团队的合作而非个人的力量。在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团队中,虽然团队的工作业绩和个体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团队合作的成果却很难分割到每个人身上。因此,很难量化地界定出某个人贡献了多少并以此为依据考评知识型员工的个人绩效。
三、关于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1.加强沟通,鼓励参与
绩效管理应是一种双向的交互过程。知识型员工绩效指标的确定应该从企业战略出发,按照企业战略、企业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的逻辑顺序,进行逐级分解。管理者在制定绩效指标过程中,应与每个知识型员工就目标所涉及的主要工作与衡量标准进行反复沟通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后,这些工作和标准就成为绩效评价的依据。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讲,工作意愿是影响他们绩效的最主要因素。用这种绩效指标指导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行为,员工自身的能力与业绩的发展就能与部门的目标、企业的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此外,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自主性较高,他们要求及时了解工作过程的绩效状况,及时得到评估的反馈结果,以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和业绩。管理者应鼓励知识型员工参与绩效反馈,使知识型员工可以有机会与管理者就绩效考评结果做双向沟通,对不客观、不准确的评估结果有一个申诉的机会,能够及时进行改正,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主动的、持续的沟通可以让员工充分意识到他们存在的重要性,从而感觉到被肯定和尊重,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自我尊重和自主管理的要求,有效地起到激励作用。
2.个体考评与团队考评相结合
由于知识型员工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工作的,这种工作特点决定了评价知识型员工时不能仅仅针对员工个人的工作,还应该考评整个团队的工作状况。如果只考虑个人绩效指标,则可能使员工只注重自身工作质量和绩效,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协作程度差,这种情况将导致整个团队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于团队成员各自为战,从而整体工作陷入混乱。因此在设计考评指标时,一方面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另一方面要考虑所在工作团队的工作进展、工作质量和团队凝聚力等要素,注意个体指标与团队指标的融合及一致性。将团队指标纳入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团队精神,鼓励员工之间团结协作,使团队能够高质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3.绩效成果与绩效行为综合考评
通常关注结果的绩效考评以工作结果为导向,注重工作的最终业绩,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工作的实际产出;而关注过程的绩效考评注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员工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努力程度和工作态度。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复杂,绩效有较明显的复合性的特点,必须综合考评其工作过程与行为结果。对非程序性知识型员工绩效的考评,尽量以结果为主;对于程序性知识型员工绩效的考评,可采用基于行为的方法;如果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成果本身又不易量化,价值体现滞后,专业性、创新性强,那么在对其绩效进行考评时,需要将行为考评与结果考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高校图书馆管理优化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较为淡薄
因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一些高校的领导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资源配置与优化工作重视不够,而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也没有认识到图书馆管理资源配置与优化的重要意义。他们总认为,搞好图书馆管理工作不够重要,因而普遍缺乏搜集、整理和研究图书管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更不重视图书馆管理资源配置与优化工作。存在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这是因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作为其内部管理内容之一,也是完整保存高校有关资料的重要载体,更是高校各项工作及成果的全面体现。所以,需要我们切实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进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资源配置与优化。
2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受过去那种传统落后体制机制的影响,一些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思想、观念及意识较为薄弱,因而体制机制相对不够健全完善。当前,很多高校还没有把图书馆管理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相应的收集、管理等制度也不够健全完善,必然导致高校图书管理资料存在残缺不全、管理混乱等不良现象。比如在一些高校,有的重要图书管理存在断档、缺档,甚至没有的现象,且图书管理资料存放混乱,根本谈不上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了,必然大大降低了高校图书管理资源配置与优化的效率。
3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一些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加之整体素质不高,不仅没有系统、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知识,也没有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等方面的知识。一般情况下,他们往往只是做好图书管理资料的登记、搜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等基础性的日常工作。因而不能适应图书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工作需要。所以,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图书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了。
4图书结构不尽合理
以一些高校的实际而言,其图书馆的结构普遍不尽合理。诸如工具类图书资料所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一些以教育教学业务为主的特色图书资料相对比较少,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丰富。而以图书馆管理的载体而言,纸质图书资料比较多,其他如电子图书资料的种类、数量相对较少。目前,从图书馆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结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资源配置与优化的策略
1健全图书管理制度
与馆藏文献资源一样,图书管理资料是高校的宝贵资源和信息之一。对此,需要我们健全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资源配置与优化的体制机制。通常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图书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分类、保管、检索、研究及利用等具体方面。面对如此众多的流程和环节,如果不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与规范,那么就会不利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可见,为有序开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我们就必须健全完善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这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我们选择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要选用那些事业心强、学历层次高的管理人才。当然,如果具有图书馆管理或者信息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则更好。一经落实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后,一般应当相对保持稳定,不能随意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稳定和延续。此外,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新的发展与变化。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严肃性的工作,因而不能忽视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观念,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3优化图书管理结构
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结构,一方面,要求高校应高度重视收集、整理与归档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图书管理资料。因为这些图书管理资料本身就是以文字的形式,直接记录着高校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的,故对于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这些资料,却通常是比较零碎、分散的,很难收集、整理与归档,因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做好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资源配置与优化,我们必须重视一些非文字资料,如音像、实物、电子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一般而言,这些图书管理资料比文字资料更为生动、具体和真实,佐证价值比较高。当前,我们要根据多媒体的特征,积极把电子文字、音像、照片、光盘等形式的资料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与优化的重点来抓好落实。此外,对于那些归档的图书管理资料要进行统一的科学鉴定,正确区别其性质、价值,尽量使高校图书馆管理科学、存档合理,既节省存放空间,又节约管理成本,同时更便于图书管理资料的查找、开发和利用。
4开发利用图书资源
只有让图书管理信息和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管理与优化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才具有其意义与作用。开发利用高校图书管理资料时,必须着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图书馆管理人员要积极服务于高校领导的决策,并结合工作的需要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图书管理资料,为高校发展服务,实现图书馆管理的价值。二是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图书管理资料的使用率。三是转变图书馆管理观念,使更多的人认识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资源配置与优化的意义和作用,不断提高高校图书管理资料的利用率。
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以培养机制创新为保障。笔者倾向于采取“英才基地班模式”来培养精英人才,在人才选拔、资源整合、学习自主等方面实现突破。
1.建立科学、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
把好“入口关”是精英人才培养的关键。对于统招进来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新生而言,精英人才培养对象的选拔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高考成绩结合志愿填报状况作为录取的标准,将高考成绩排名靠前且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首选志愿的学生纳入培养范围,大学伊始就开始分类培养;二是采取延迟策略,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实施学,学年末再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学年成绩加上其他方面的综合表现,结合面试情况加以选拔。相比之下,前一种方式操作简单,但不利于全面客观地选拔优秀人才;后一种方式操作较为烦琐,但有利于保证生源质量。
2.建立高效、务实的资源整合机制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精英教育必须配置优势资源。从办学角度讲,“英才基地班”可尝试探索国际合作和校企合作两种路径。国际合作主要是寻求与国外知名旅游高等院校的合作办学,实行“2+2”或“3+1”联合培养方式,将学生送到国外深造学习,拓展其国际视野,提升其国际沟通素养和国际竞争能力;校企合作主要是寻求与知名旅游企业的合作办学,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1年左右的岗位实践,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运作,使学生积累必要的实际工作经验。从教学角度讲,“英才基地班”可采取“本科生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
3.建立灵活、宽松的学习自主机制
精英人才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特性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则表现为强烈的学习自主倾向。因此,必须倡导“学习享受”的理念,在制度设计上为“英才基地班”的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在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下真正享有学习自。学习享受的源泉在于相对自由的学习状态,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按一定的课程比例在校内跨学科、跨院系自由选课,甚至鼓励学生到其他名校选课,考核合格承认其学分;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将其作为奖学金评定的重要参照,通过有效激励增加学生的学习满足程度。
二、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精英人才培养对策
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精英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旅游院校需要根据自身办学条件,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估等方面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精英教育保障体系。
1.师资队伍精英化
千里马得遇伯乐,方可尽其能。提供精英教育的师资也必须是精英。建立一支精英化的师资队伍,是实现精英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高校要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按照规模、结构、质量协调优化发展的要求,精心制定师资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学术带头人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和校外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校内导师配备而言,应跨学科调动由各级“教学名师”领衔的优秀教学团队承担教学任务,同时鼓励缺乏旅游企业工作背景的骨干教师成员走“双师型”道路,积极投身企业进行实践提升;就校外导师配备而言,应聘请旅游企业中管理精英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激发学生奋斗成才。
2.课程体系系统化
课程体系体现育人教育的指导思想。构建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要在课程取向、课程模块、课程时序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能提升要求、个性发展需要和个体成长规律,形成具有一定弹性空间的课程系统。在课程取向上,应兼有习“德”和习“艺”两个领域,以德为体,以艺为用;在课程模块设置上,可借鉴国外经验,实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特色教育”的形式,通识教育模块着重帮助学生奠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础;专业教育模块主要建立与学生未来职业有密切关系的专业知识技能框架;特色教育模块为学生搭建培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学习平台;在课程时序安排上,则应考虑学生在学习生涯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心理,做到循序渐进。
3.教学方法多样化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针对不同的课程,只有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然而,长期以来,“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我国高校课堂上司空见惯,教学目的注重“授之以鱼”而忽视“授之以渔”,教师力求将教学内容讲细讲透,却不注意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大学成为一个缺乏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堡垒,与精英人才培养理念背道而驰。在精英教育中,讲授式教学的比重会降低,而且在讲授方式上更加注重“论而有道”,不仅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相对而言,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甚至辩论式教学的比重则会有所增加,这些方法旨在培养精英必备的思辨能力与创新意识。
4.质量评估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