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5 14:56:13
导语:在化学考点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是做好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的保证。根据《恩施州招生委员会关于做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每年3月,下发《恩施州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的通知》,安排部署全州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工作。在恩施州教育局统一领导下,分别成立州、县、市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州、县、市电教装备站组织实施。为明确职责,恩施州电教装备站与命题人员签订《恩施自治州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命题工作责任书》,与印刷厂签订《湖北省恩施州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试卷印制合同》,与县、市电教装备站签订《恩施自治州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保密工作责任书》;县、市电教装备站与监考教师和考点主考签订责任状。
2精心谋划命好试题
精心谋划,命好试题是做好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的前提。恩施州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命题制卷工作由恩施州电教装备站组织。每年3月,抽选优秀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教师参加命题。
命题范围为现行物理(北师大版)、化学(人教版)、生物(北师大版)教科书所涵盖的学生实验。
命题内容为实验仪器的选择、安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规律的探究、数据的纪录、实验结果的表述等。
每年共命题12套,每套题含物理(或化学)1个大实验,生物和化学(或物理)两个小实验。每场考试12人参加,在12套题中每个考生依据抽签完成1套实验,每套实验题满分为20分(大实验12分,小实验各4分),考试时间为每场20 min。
3认真排查选好考点
认真排查,选好考点是做好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的基础。考点的设置以方便考生为前提,原则上不出本校,所设考点要有达标的实验室,并具备完成现行7~9年级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实验所必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由县、市电教装备站对考点逐一进行审查,对存在问题的考点督促改进,使其达到考试的要求。
每个考点可根据考生数设1~3个考室,每个考室设实验台(桌)12张(单人单桌,按3排4列布局,最大限度地拉开距离),并编1~12号,分别准备与试题相关的实验药品和器材。准备台上存放一定数量的实验药品和器材备用。
4强化培训配好监考
强化培训,配好监考是做好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的关键。各县市按照统一要求,每个考室抽调4名思想素质好、熟悉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各科实验操作的教师担任实验操作考试的监考教师。
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前,恩施州统一制定“恩施自治州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答案及评分说明”,各县、市根据恩施州统一制定的标准在考前对监考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统一监考标准和评分尺度,增强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培训结束后,组成1个或几个监考小组到各考点巡回监考。
每乡镇(或每监考组)由县市教育局选派巡视员1名,负责抽签和巡视。
各考点安排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教师各1名,负责准备、补充、调控考试用的实验器材、药品(开考后不得进入考室)。
5公正公平客观考试
公正公平,客观考试是做好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的核心。全州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每年5月4日开始,5月25日前结束。
首先各考点根据中考报名册按顺序每12人编成一组,编为若干组上报县市电教装备站审核,供考试时使用。
二是每1~3个组抽签一轮(不足12人的组的考生根据该考点所领试题号确定相应编号),考前考生自己在主考手中抽取考题试卷号,每组含12套实验试题,每抽出一套后由主考将组号、题号填写在《恩施自治州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分组名单》栏中,抽出的组号不放回口袋中,直到题号全部抽完;前一组考试时下一组抽签,直至考点考生考完为止。
三是考生进入考室前,由监考教师将每组实验题分放在实验桌上,分放完毕后不得进行调换。
四是考生进入考室,监考教师检查考生身份,题号是否与试卷一致,考生是否填好了学校、姓名、报名号等。
五是监考教师宣布开始操作,并将闹钟定时20 min。监考教师根据考生操作过程按评分标准给考生评分,由主考官将考生得分填写在“附件三”栏中,评分一律用红色钢笔或红色圆珠笔填写,分数填写必须清楚规范。
六是监考教师根据考生操作过程按评分标准给考生评分,并当场公布考生成绩,每组考试结束后,在考试组副组长和一名学校领导相互监督下,将考生成绩登录到成绩登分表(分组照片对照表)上,考试完成后在成绩登分表上加盖学校公章,复印一份由学校留存,原件由组长带回县、市教育局。
同时,各考点在实验操作考试开考前,召开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领导小组会,班主任、工作人员、带队教师会和学生考前动员会,宣讲中考有关政策和本次实验操作考试要求,强调考试规则、考试纪律,与相关工作人员、带队教师签订责任书。
杜绝本校教师进入考室,实验操作考试过程实行全程录像,各考点每个考室安装1台摄像机并安排1名操作人员,负责考试过程的监控拍摄,录制的影像资料由考点所在学校加密保存备查。
考试过程中,各考点聘请乡镇人大、政协委员到现场监督。
恩施州教育局组织巡视组对8县市考试情况进行巡视,发现问题,现场整改。严格了工作程序,保证了恩施州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6及时总结改进工作
Abstract: This passage describes the usage of the exam instructions during the review of Grade 3 senior high school. By analyzing the exam instructions and the entrance college examinations, master the trend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关键词: 高三复习;三轮一冲刺;考试说明;高考题;复习方向;建议
Key words: review of grade 3 in senior high school;three rounds and one clash exam instructions;entrance college exam problems;review trend;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63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207-02
0引言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是化学教学的依据,更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所以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可以使复习少走很多的弯路。
1高三化学复习过程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高三复习的过程是“三轮一冲刺”即:第一轮――分章复习;第二轮――分块复习;第三轮及冲刺阶段――综合训练、模拟高考、回扣课本。无论那一个过程,都要紧紧围绕山东省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来制定复习计划和复习方针策略。下面就分段简述一下复习过程中对考试说明的应用。
1.1 第一轮――分章复习可以按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其实在整个过程中始终穿插实验教学)--选修来复习。先研究2010年山东省考试说明以及做山东省07、08、09、10四年的高考题。结合这些将每章的考点一一列出来,然后给学生指明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考点及高考的热点。学生只需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本章的重要内容。例如第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试说明上的要求是:
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因为其说法太笼统,可以将其分解成具体的考点。如碳元素可分成:考点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考点二、碳的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考点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考点四、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然后将每一知识点逐一展开讲解,再将山东07、08、09、10年有关碳元素的高考题找出来,分析对应的考点及对策。如:
2007年第9题D选项: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2008年第10题C选项: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2009年第13题B选项: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2010年第13题B选项: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 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对应考点:①多种多样的碳单质、碳的氧化物――氧化钠、过氧化钠②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011高考对策及预测:在复习中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如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赤潮等等;对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及、三、四中的考点多加复习。
通过这样,让学生充分重视考试说明,重视老师所列考点,增加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复习效果。其余考试说明中所列考点可以一一给学生这样复习。
1.2 第二轮――分块复习在对课本知识吃透以后,就要着力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这时就不能限于某章某节内容,而应将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分成不同的版块进行“块块复习”,使块与块能融会贯通从而建立知识网络。形成网后每一块再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如对化学平衡复习时,可以将化学平衡常数作为一个重点专题来复习。因为在考试说明中关于平衡常数的要求是: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由此可见,高考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可以将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放在一起复习。
先分析近三年高考中其出现的题型及分值
2011高考对策及预测:将题目分别详解及分析、变式训练;总结预测2011年平衡常数考察的具体知识点如: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影响因素、与平衡移动的关系以及计算等。
1.3 第三轮及冲刺阶段――综合训练、模拟高考、回扣课本这时的训练题不可随便做,一定做好选题工作。如何选题?可以先将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分为几大块,然后计划好做几套题,命题时每一套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几乎将考试说明上所有的知识点都要涉及到。如:考试说明上对催化剂的要求是: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在某套综合题时针对催化剂可以出以下题目:
催化剂能够()A、改变反应的速率;B、使正反应速率高于逆反应速率;C、增大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D、反应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还有每次训练都模拟高考,限时完成,讲评时抓重点,讲学生出错多的、问得多的题目以及问题存在较多的知识点。再有教材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蓝本,考试前几天大家一定要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和归纳,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外延和联系。
2展望2011高考
现在2010年高考已经过去了,展望2011年高考还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考纲、考题,注重主干知识的复习。山东省2010年的考试说明化学部分与2009年没有任何变化。自2007年以来,连续四年的高考都非常重视对化学基本理论的考察。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及电解质溶液,还有像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仍将是2011年高考命题的重点。第二、重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强化课本实验。实验考查既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又是高考试题的难点。实验问题的设计是以课本基本实验为基础,通过挖掘和创新,强调实验过程、注重实验细节,要求考生能独立完成化学学科的相关实验,理解实验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实验条件的控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并对相关结论进行解释与评价。第三、加强集体备课。深化集体备课,整合群体优势,努力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水平。集体备课的主要依据是:考纲、考题、学情和每一轮复习所存在的问题等。集体备课主要内容是:解决复习策略和计划安排问题,即解决“从学生角度看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从学科能力考查看需要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从教师功能发挥看需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分几个专题,各专题的能力指向是什么,每个专题用多少时间”等四大问题。集体备课人人都必须提出不同的见解或提供不同的资料,切实做到智慧的整合。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认真分析、研究考试说明以及近年相关的高考试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摸清高考试题涉及的考点、知识点、特点以及变化趋势,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招生委员会.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186-188.
关键词:高考热点 知识点 常见考点 解题策略 答题要点
无机化工流程题解题能够以真实的工业生产过程为背景,以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为指导思想,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将已有知识灵活运用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这类题成为近年高考的必考题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无机化工流程题进行了探索:
1.这类题常呈现的形式:流程图、表格、图像
2.高考热点:
(1)碱金属及其矿物的开发利用(2)镁、铝及其矿物的开发利用
(3)铁、铜及其矿物的开发利用(4)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3.工业生产流程主线:原料预处理分离提纯获得产品
(1)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2)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
4.无机化工流程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
(1)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
①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速率、原料的利用率等
②温度:反应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利用控制pH分离除杂;
(4)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5)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
(6)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7)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
5.化工流程题的常见考点:
(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
①加快反应速率;
②溶解:浸出、浸出率、酸浸;
③灼烧、焙烧、煅烧;
④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
a、温度、浓度、压强、接触面积(粉粹、喷雾、搅拌、逆流)、催化剂等;
b、改变反应速率、促进了平衡的移动: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和反应物的转化率;
c、控制酸性或碱性条件的目的和方法:抑制离子水解:通过加酸或加碱;促进离子水解:加入物质与酸或碱反应,不引入杂质;
d、常加的氧化剂:氯水、KMnO4、H2O2、HNO3 、NaClO
(2)分离提纯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调pH值除杂: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②试剂除杂:
a、在化工生产中水洗的目的一般是除去原料和产品中的可溶性杂质;
b、用酸溶解样品一般是溶解不易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盐、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生成可溶性盐。
c、用碱溶解样品一般是溶解不易溶于水但可溶于碱的非金属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等,生成可溶性盐。
d、溶解样品过程中通入空气或加入强氧化剂的目的是将原料中有还原性的低价元素氧化为高价元素,生成可溶性物质。
③加热: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
④降温: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分解)、为使化学平衡向着题目要求的方向移动
⑤萃取
(3)获得产品阶段的常见考点:
①洗涤(冰水、热水)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②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水解;
③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⑤重结晶
(4)其他常见考点:①化学方程式;②实验仪器;③计算;④信息
6、解答无机化工流程试题的程序:
(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2)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
(3)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
a、反应物是什么
b、发生了什么反应
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
(4)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7.解题策略:
(1)解答流程题首先要找出核心反应步骤,正确理解每一步;
(2)仔细审题,根据小题问题进一步理解题干知识,以便准确回答问题。
(3)解答书写反应方程式的题目时注意配平和标明反应条件;
(4)注重答案的文字叙述规范:
①注意化学仪器、操作步骤中的错别字。
②洗涤沉淀:重复操作2~3次。
③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④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时,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XX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万金油式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⑤看清楚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注意配平。
⑥解答计算问题时,注意计算结果应带单位和有效数值处理。
8、答题要点:
(1)找出相应的化学原理(化学方程式、相关理论等)。
(2)用化学学科观点来解决和分析。
(3)绿色化学(原子利用率百分之百)。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常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某试剂,以检验其中的某种离子。
一、研:认真、仔细研读《考试说明》及例题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既要保持相对稳定,也会有变化。近几年化学卷难度相当,要特别注意新增加内容。2011年与2010年《考试说明》中变化最大的是:1.《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保留了原有的考点外,新增加的考点:了解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的区别。2.化学实验基础部分新增加了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延伸。2012年增加了核磁共振氢谱。3.2013年增加了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而只要有变化的地方,在高考考题中应均有体现。
二、抓:抓热点问题、梳理主干知识、查漏补缺
1.热点问题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2)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3)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5)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重大作用。
(6)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不要求KSP计算。
(7)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平衡常数K的作用。
(8)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的核外电子排布。
(9)熟练掌握七种非金属元素及四种金属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10)了解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以及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
1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2.主干知识主要有
(1)阿佛伽德罗常数;(2)氧化还原;(3)离子反应微粒共存;(4)周期表中的元素位置、原子结构、性质;(5)元素化合物;6)化学速率、化学平衡;(7)盐类水解;(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置;(9)有机物反应类型、方程式书写、能从性质推断结构、同分异构书写;(10)电化学;(12)阴阳离子鉴定、鉴别;(13)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仪器的洗涤;(14)气体的实验室制备、净化、干燥、尾气处理的试剂及装置;(15)药品的存放、实验室中简单事故处理等。
三、析:分析高考试题类型
安徽自主命题以后,题型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后面四大道题的形式与全国高考题有明显的变化,全国高考题中的有些题型已没有出现过。
1.选择题
选择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些知识点是高频考点,几乎在每一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体现,如:物质结构与氧化还原反应,粒子共存,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要注意总结归纳这些高频考点,教师在复习时要把这些知识点讲透彻,要精选试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2.非选择题
(1)元素推断、物质结构。现在的元素推断、物质结构是以推断元素为切入口,延伸到其他知识点的考察。这类习题是以元素周期表中1-3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物质性质为背景的综合分析推断题。涉及的考点有以下方面:基态原子(离子)的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电负性,σ键、П键,共价键极性的判断,物质结构式、电子式的书写,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核磁共振氢谱等。关键是要审题仔细,分析全面,作答规范。
(2)有机推断题。以药物合成为载体的有机化学合成推断题,主要是以药物合成为目标分子的合成与推断,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找准突破口,运用题目给出的反应条件并结合已学知识,进行顺推与逆推,注意分析官能团位置的改变、引入、消除,碳链的增减等信息。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通常是考查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书写。
(3)工艺流程题。工艺流程类试题是以与工业生产和化学实验实际密切相关的物质制备、分离和提纯为中心,以流程图为信息背景,以物质的性质、转化、分离等为考查点,将实验、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及化学反应原理等内容有机融合的综合题。解题步骤是:(1)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的目的是什么;(2)仔细分析每个流程中的变化;(3)根据被分离物质的特点确定实验操作方法。
(4)实验探究题。实验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分析推理等多方面能力。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打破原有的知识局限,发散思维、推理、假设、分析、比较、验证,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合理结果。近两年题目结构上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情景与问题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实验方案设计 验证猜想假设 评价与交流。其中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相关现象、结论的书写、实验的评价等考点年年考查。
四、针:有针对性的训练复习迎考
1.透过现象住本质
教师在复习时,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要讲透彻,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只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学得快,记得牢。
2.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帮助同学记忆。
3.复习时前后内容要相互联系,把知识点和题目融合到一起,做到针对性训练。
加强“变知识点复习为考点复习”的研究,高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不少于100个,而化学考试热点只有近30个,其中有近二十个考点重现率特别高;理综考试中,化学试题的量比较小,所考内容必然侧重于考试的重点和热点。
对重点知识要透彻理解,考生就要注意从知识的不同理解角度出发、从核心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出发、从学科思想方法或解题策略角度出发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深度理解。
比如:阿伏伽德罗定律不能只限于对定律本身(即三同和一同)的理解,还要从影响气体体积的微观因素来理解,最好还能从气态方程PV=nRT的角度去理解并导出其重要的推论。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对单一条件改变的一切平衡体系都适用,这是该原理使用的前提和范围,通过v正和v逆的关系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的微观理解是重点,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这种改变则是该原理理解的难点,而将此原理顺利迁移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相当重要的。
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应结合课本中几个典型的实验如酸碱中和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从目的、原理、仪器与药品、操作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结论与误差分析等环节下工夫,以目的为统领、发散原理、根据实验条件设计并优选实施方案。
着手培养应考能力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系统。适当选做一些题,特别对当时做错或不会做的题,认真分析一下,查漏补缺,会有很好的效果。
中学化学知识主要有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六部分内容。
高考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占的比重较大,应重点掌握物质的量浓度、阿伏伽德罗常数、“四同”概念、各种式(电子式、结构简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反应类型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盐类水解等化学基本理论。
元素化合物知识所占的比重在提高,因此,在复习整理时,应把握两点:一是“结构——性质——用途——存在与制备”的主线,二是抓住常见的元素C、N、S、Cl、Na、Mg、Al、Fe的单质与化合物。有机化学知识应关注代表物,拓展相互转化,落实各类有机物之间关系,再将反应类型、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有机实验等知识穿插其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关键词:火用 参考点 间接蒸发冷却
0 引言 (exergy)分析是研究能量转化的重要方法,已在能源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空调领域,由于在处理湿空气的时候既存在热量的传递又存在物质的传递(湿度的变化),使得湿空气的分析复杂程度增加。在能源、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分析方法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很多可以借鉴到湿空气处理过程中。但是,针对空调的具体应用条件,侧重点有所不同。分析的关键问题是参考点的选择,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历史上对零参考点的论述。
从60年代末至今,关于参考状态选择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所谓参考状态是人为定义的一个环境状态,它实质是一个在一定压力下的无穷大的热源和无穷大的物质源。参考状态不是随意选定的,对于参考状态的选择原则,Brodjanskij指出作为参考状态的环境介质模型应该具备3个条件:一、与系统作用时保持不变;二、环境介质应该在热力学平衡的范围内;三、接近实际运行的条件或不能相差太远。至今已经提出了许多环境模型来确定参考状态,如Ahrendts的环境模型、Szargut的环境模型以及Kameyama和Yoshida环境模型以及郑丹星等提出的环境模型等。这些模型并不是专门针对湿空气,而是涵盖了能源、化工、材料等等诸多领域的第二定律分析的参考点,其中包涵了自然界中所有存在的物质,涉及到每种化学元素复杂形态。
专门针对湿空气分析的理论最早是由Szargut(1969)和Wepfer et al.(1979)提出的,后来陆续有国内外学者如朱明善(1985),Moran(1989),Bejan(1996,1997)等对该理论进行过阐述。继之,有学者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思想来思考湿空气的热力学过程,Jung Yang San(1985),Cammarata(1997),Fratzscher(1997),任承钦等应用该理论分析实际的湿空气处理过程,湿空气分析问题的焦点是环境参考点的选择,不同参考点令分析结果大相径庭。
已经有大量的文献对环境状态的选择的文献做过综述,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对涉及到湿空气分析参考点的选择进行归纳。总结所有的环境模型,大致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类:
1) 取环境大气参数作为分析参考点;
2) 取环境大气平均气象参数作为分析的参考点;
3) 取环境温度下的饱和空气状态为分析的参考点。
其中第一种取法目前最为广泛的被采用。Wepfer et al.(1979)选择ARI的标准室外工况作为湿空气的零状态,推导了湿空气的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基本的几个湿空气处理过程。Jung Yang San (1985)利用该参考点分析的转轮除湿冷却系统的耗散。在Moran (1989)及Bejan et al.(1996,1997)的著作中,对湿空气的分析的理论进行的综述,介绍及分析该理论时采用的参考点为ARI的标准室外工况。Cammarata et al. (1997)采用了与Moran同样的方法,对全空气系统进行了经济分析及优化。以上的分析的共同特点都是选取的ARI的标准室外状态为参考点的。
第二种参考点的取法实质上跟第一种取法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考虑了室外状态的波动,取某一时段平均气象参数为分析的参考点。开创这种参考状态选取办法的是东欧的J. Szargut和Styrylska(1969)。之后,Brodjanskij总结了局部环境介质的概念,采用局部环境模型来分析热力过程;并且还做过空调系统的分析的计算,取用的湿空气的零参考点分时间区段计算环境参数平均值。
前两种参考点的确定都是选取大气参数,而大气一般是不饱和的,不饱和的空气与水接触,会有一定的吸水能力。第三类参考点的选取方式就是考虑到空气与水的平衡状态,选择环境温度下饱和空气为零参考点。Ahrendts的环境模型与Kameyama和Yoshida环境模型就是选取的饱和湿空气作为零参考点。Koro Kato (1985)在对干燥过程进行分析的时候,采用饱和湿空气作为零参考点。另外,任承钦 (2001)在用不饱和室外状态为零参考点分析表冷器效率时,发现如此算出的表冷器的效率极低,在选择饱和湿空气为参考点分析后得到了更为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 高三化学 一轮复习 实效性 复习策略
在我校实施新课改后,我迎来了这一轮的高三复习课,新课改强调的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与矫正。高三的化学复习课比较紧张,学生学习被动,方法单一,与新课改理念相差较大,所以老师千辛万苦地教,学生费时费力地学,总是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新课改下怎样才能做好高三化学复习?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
1.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过去的高考给老师留下的遗憾正是这届老师宝贵的经验财富,目前高三化学复习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知识,轻能力,重数量,轻质量,重练习,轻探究,因此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最大限度解决这些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成为老师们关注的问题。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保持相对平稳的特点,无偏题,怪题,突出基础,注重能力。试题突出中学化学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在课程标准、教材基础知识范畴内,考点常见并集中。试卷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过程和方法的结合。复习过程中应时刻明确考试大纲的要求,学习中结合高考真题体会高考试题的特点,及时调整复习的起点和落点。
2.实施复习策略的方法
(1)以考纲为指导,抓教材,深刻理解知识。
《教学大纲》中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点是化学教学的纲领。考点就是考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在进行章节复习之前有必要先对考纲进行研究,明确复习的内容避免无用功,对考纲新增的内容要给予特别关注,这样复习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
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要紧抓课本,将教材和资料有机结合是基础知识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划出重点和难点,知道哪些是记忆性的东西,哪些是需要理解的东西,哪些内容属于综合运用中常考的点。同时,学习化学一定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其关键是复习中要善于归纳,总结,在复习完一部分后根据考点、难点、热点编写知识结构图,将点连线再成体,有效储存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迅速将知识分解,转换再重组。鉴于高考的导向功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新课程理念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应有体现,教师应认真钻研,将学习体会落实到复习的各个环节。
(2)应用学案教学法增强高三化学复习的效果。
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课的旧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高三复习学案不同于普通资料,其重心不是向学生展示知识点,学案编排的目的应是调动学生主体意识,训练思维能力,所以其展现的应是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或者应是将考点设置成的探究性问题要体现高考能力的要求。高三复习学案的另一个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深研各类试题,针对性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繁重,如何快速提高复习的效率,我认为还是专题练习。专题训练是针对某一主干知识内容的知识能力目标而展开的,教师应该针对板块的特点精心准备例题,习题,做好检测。新课程高考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应用的考查,命题多在学科主干知识点上。在教学复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深入、透彻理解,知道内涵、外延,知其所以然,课堂上仅仅讲概念、规律不行,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应用,提倡“以问题为中心,以试题为载体,以师生互动为方式”,突破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一是例题,二是训练,三是反思纠错的步骤。
高考60%内容是基本内容,如果再加上10%~20%中档内容中容易的内容,学生能掌握的话,本科就不是问题了,如果把时间放在较难的内容上的话,讲了学生也听不懂是一种浪费,因此我们要切实改变观念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立足基础回归课本。
高三复习中,考试频繁,若要使其有效,命题质量和考后分析尤其重要,教师不妨也准备一个错题本,将平时学生的典型错题记录下来,自己遇到的好题记下来有利于以后命题。试题的讲评应该改掉满堂讲的习惯,侧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点拨启发为主,典型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审题、分析过程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共享,教师补充,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能力及思维的灵活度,从多个角度理解处理同一问题。
总之,高三一轮复习对高考来讲至关重要,要使一轮复习更加高效我们还要认真抓常规,从备好一节课,及时反思,认真批阅一本作业,考后认真总结做起,根据高考要求,不断创新改进高三复习策略和方法,使一轮复习更加扎实更加有效。
关键词:解题能力;解决方案;发散思维
在高中化学解题中不能单纯地依赖题海战术,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备考负担,同时还会蚕食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一些高效可行的解题方法很有必要。下面我谈谈就高中化学教学中解题方法的几点渗透方案。
一、集思广益,确立最佳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高考题目很多题的解法并不止一种,但不同的解法消耗的时间却大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全体学生对所做的典型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解法进行比较,从而确立最佳的解题方法。
例如:向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 3.36 L,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c(Cl-),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0.75mol・L-1 B.1.5mol・L-1
C.2 mol・L-1 D.3 mol・L-1
解法一:关注最终溶液中离子,把握电荷守恒。最终溶液中有Fe3+、Br-、Cl-,且n(Cl-)=n(Br-)=0.3 mol设FeBr2浓度为x,则0.1L・x・3=0.3 mol+0.3 mol,得x=2
解法二:Fe2+的还原性大于Br-,当通入Cl2后,先氧化Fe2+,据题意,Fe2+已全部被氧化。
设FeBr2浓度为x,已知n(Cl2)=3.36L/22.4L・mol-=0.15mol则n(Cl-)=n(Br-)=0.3 mol
则由电子得失守恒得:0.1L・x+(0.1L×2x-0.3 mol)=0.15 mol×2得x=2选C
评析:Cl2与FeBr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考点中的热点,考查载体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化学计算。用电子得失守恒来解是常规解法,但此题中“测得溶液中c(Br-)=c(Cl-)”这一句把我们的思绪转向终态溶液,可以说是匠心独具,把握到了问题的本质――电荷守恒。
二、融会变通,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对所教例题、习题的形式作变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加深对该项知识的理解,达到发散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例如:已知丁基有4种,则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变式1:将“C4H9Cl”换为“C4H9OH的醇”
变式2:将“C4H9Cl”换为“C4H9COOH的酸”
以上变换,有利于让学生意识到有关取代基的同价性和官能团同分异构的问题,而不是单纯考查同分异构体书写等基本技能。
三、精选精练,效率为先
在教学中,教师应精选出各种类型的样题,组织学生进行精讲精练,让学生掌握其解题规律。教师选编的题目要结合近几年高考的知识点,特别是常考点和热点,使选编的练习题针对性强,做到“选一题代一点”“讲一题明一线”“做一题知一面”。
例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14题]室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相应的气体至溶液pH=7(通入气体对溶液体积的影响可忽略),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向0.10 mol・L-1NH4HCO3溶液中通入CO2:c(NH+4)=c(HCO-3)+c(CO2-3)
B.向0.10 mol・L-1NaHSO3溶液中通入NH3:c(Na+)>c(NH+4)>
c(SO2-3)
C.0.10 mol・L-1Na2SO3溶液通入SO2:c(Na+)=2[c(SO2-3)+c(HSO-3)+c(H2SO3)]
D.0.10 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c(Na+)>c(CH3COOH)=c(Cl-)
该试题考查了学生对溶液中存在的守恒关系的理解能力: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
四、学会归纳,万变不离其宗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做过的题目及时按照解法相近或考查点相同等进行归纳,从中做出总结,得到典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得到启迪,提高能力。
例如:用98%的浓H2SO4与10%的稀H2SO4配制成20%的H2SO4
溶液,两溶液的质量比是( )
A.10:78 B.78:10 C.10:98 D.10:88
解:■,选A。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做法还很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总结,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都能成为解题高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总复习;后阶段;技巧
【Abstract】It is important stage of genenral review in the final of entrance test of chemistry for senior middle school.You can quickly make a progress on your students if you do it great first,reduce the scope of review;second,do a good job of focus questions; third ,ge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Key words】General review of chemistry ; The final phase ; Technique
初中化学这一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它可以在总复习阶段内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深刻体会到了初中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化学科总复习时牵涉的范围很广,知识点很分散。刚复习时,学生的思维还很乱;不能梳理出各知识的条理和联系。很多学生买了大量的复习资料,整天做大量的题目,搞题海战术。结果越搞越乱。其实,通过缩小复习范围、抓住中考命题热点、紧抓几种关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措施就能使化学知识明朗化、细致化,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一般是常规复习,各学校用的复习资料、采用的复习方法基本雷同。第三阶段的复习最能体现出各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各学校的特点。以下是我在历年中考后阶段复习的一些做法。
1.缩小范围,明确考点
总复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很多学生有这种感觉,总觉得化学科的内容很多,很杂,复习这么久了好像什么也没有记下来,一时处于混乱的状况。中考又临近了,一下子紧张起来。结果,越是紧张,复习效果越差。这个时候教师要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叫学生们拿出做过的模拟题、历年的中考题等,以一种具体题型为例,进行专题讲解。比如说,以计算题为例,让学生观察每一份试题里的计算题,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结果,学生们发现计算题不外乎这些内容:通过一个化学式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或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另外就是通过一个图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得出已知量,然后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样一来计算题的范围缩小了,明确了。并且计算题都有具体的书写格式,只要按照书写格式对号入座就能把计算题做出来。原来有很多学生怕计算题,总认为计算题很杂、很难。现在明确了,信心大增了,复习效果就有明显提高。并能腾出花费在计算题上的大量时间用于复习其他内容。
2.抓住命题热点,做好针对性复习
现在各地的中考命题热点都体现了重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命题指导思想新颖、灵活,不但增加了开放性而且融入了探究性。以下是这几年中考命题常出现的十种命题热点。①命题时,对概念和原理的考察已经走出纯粹为化学学科服务的误区,实现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②对单质和化合物的考察,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③化学用语的记忆、书写、意义和应用仍是重要考点。④仪器名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实验评价是必考内容。⑤选择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索价值的化学问题,对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方案进行处理,作出推断和迁移的问题是近几年的热门考点。⑥计算题的难度降低了,但逐步做到与实践、实验相结合,并注重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察。⑦用跨学科综合知识命题,现在很流行。⑧将当前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而将答题的要求落实到教学大纲范围内。这种“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思想已成为时尚。⑨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命题喜欢的内容。⑩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命题时,重视考察环境污染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总复习的后阶段,主要是针对以上的热门考点挑选出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试题,浓缩其精华编排成试卷,牵涉到某一个热门考点的题目可以在同一份试卷中反复出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同时一次又一次培养学生学会保持良好心态,不心慌、不浮躁,认真审题,做好每一道题目。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次的反思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在短时内迅速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3.紧抓关键物质,以点带面
纵观历年的中考题,我们发现有那么几种“明星物质”,每一年的中考题它们都有份“登场”在总复习的后阶段,我们要抓紧这几种物质。强调学生要记住这些物质的化学式、性质、变化以及用途,还要理解好由这些物质可能引申出来的问题。例如:碳酸钠这种物质。学生们要知道它叫纯碱但不是碱而是一种盐,原因是它不含氢氧根离子。但它的溶液能表现出碱的性质,而且它的碳酸根既能跟一些离子形成沉淀又能遇酸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它在鉴别、除杂、推导、实验等题型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强调学生们一定要对这些“明星物质“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