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药学本科毕业生论文

时间:2023-03-16 15:39:09

导语:在药学本科毕业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药学本科毕业生论文

第1篇

摘要:目的介绍药学本科生在我院药房实习的流程;方法建立本科实习生药房实习流程,制订详细的培养规范;结果培养出能在医院药房担负药师职责的药学本科毕业生;结论本文建立的实习流程规范了实习过程,切实可行。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1]。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1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2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3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4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4],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5],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6]。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2]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第2篇

关键词:药学毕业论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98-03

对于药学高等院校而言,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1]。十余年来,药学高等院校为提升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的选题(如不再允许撰写综述型文章和调查报告)、书写的格式、涵盖的内容(如需包括综述和英文文献的翻译)、答辩的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使得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也在毕业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得以强化,为他们走出校门,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迁,药学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

一、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存在的问题

1.论文的选题和方案设计困难。论文题目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完成毕业论文的最根本前提。尽管药学专业为理科专业,大学四年开设的实验课程所占比重较大,但学生基本是听从教师的安排,“老师怎么说,我便怎么做”,没有科研选题和设计实验方案的经历。自主选题非常盲目,要么缺乏创新性、没有实际价值;要么脱离学校现有的仪器条件、难以实现。同时,指导老师由于研究经费等原因,不愿意学生选择自己科研课题之外的项目,但自身的科研课题又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交给本科生做又担心无法良好完成,最终造成毕业生选题难的尴尬局面。

2.指导老师资源紧张。现在很多药学高等院校在学生大二阶段便已开始实施科研导师制,但由于近年来高等本科院校普遍扩招,每年招收的学生均较多,专业老师相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非常紧张,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如愿找到自己的科研导师尽早开展课题研究。此外,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都是各高校中的骨干任课教师,除了每天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进行课题的申请和实施开展、文章撰写、结题等工作。再要为学生毕业课题的设计、试剂药材等的购买、实验操作、论文的撰写事无巨细地操心,实在是身心疲惫、力不从心,因而从内心上也不愿意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

3.毕业生考研、就业压力的冲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场景,这使得毕业班的学生不得不向更高的学历挑战,每天在图书馆、通宵教室为考研而拼搏着,没有心情顾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验;这个学期也有不少医院、医药企业或公司来学校招聘或做校园宣讲会,很多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以求取面试的机会。写论文也是心急火燎,到要交了临阵磨枪,故而难以有效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4.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强。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可以说是对大学生四年学习的一次综合检验,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灵活运用程度。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尚显欠缺[2]。虽然《文献检索》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已在药学专业的大二学年安排,然而真到了学生要利用文献检索工具来设计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却发现所学知识早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都不知道如何充分利用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更不用说是查阅外文文献了,部分学生甚至向指导老师索要英文文献供他们翻译,让指导老师哭笑不得。

此外,药学专业的论文,不仅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必须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才能完成科学研究。然而学生在开展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来应付,缺乏热情,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动脑筋思考实验设计的原理和依据,一旦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第一时间就去问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最有感触的一件事情。

二、改善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论文的选题仍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体。由于在短期内药学高等院校提供给学生毕业论文的经费不会有明显增加,除少数较优秀的学生自选课题外,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仍将是学生毕业论文的主要来源。针对教师科研课题难度偏大、本科生难以较好胜任的局面,教师一方面可以将课题分解成小的子项目,另一方面可让研究生担当其中的良好中介。让学生跟着研究生做课题,既解决了毕业生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也让学生有研究生更直接、更全面的指导和帮助,能更好地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原理等,能较为有效地完成实验和论文。

2.从校外引入指导老师资源。除医药高等院校的教师外,不少医药企业、药检所等科研院所也在开展与药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由于这些单位编制人员少,对药学实习生的需求十分迫切。高校应搭建好他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与企、事业单位间相互熟悉和了解后,实现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的双向选择。让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不仅大大扩充了指导老师的资源队伍,减轻了在校教师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指导学生;而且也可扩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尽早接触校园之外的社会,为今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3]。

3.合理安排时间,给予二次答辩的机会。针对毕业生考研、就业压力的影响,学校可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大三的暑假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并适当提前不参加考研、准备直接就业学生的答辩时间,让他们尽早开展实验;对于考研的学生则将答辩时间放在考研结束之后的两三个月,即给予二次答辩的机会,让这部分学生可以安心复习考研,等到考试结束后再全身心投入到毕业论文的工作中。

4.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几年大学生涯的积累,因此,要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药学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关注的问题。在毕业论文设计之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等形式让相关的任课教师再系统地辅导一下学生如何充分使用检索工具,指导期刊文献特别是外文资料的查阅;学生也应重新翻阅《文献检索》等相关教材,回忆起遗忘的知识点,以提高检索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应明确毕业论文也是自身专业学习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是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练,从课题的选题、设计、实验操作到论文书写一定要认真对待。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机理和原因,而不是糊里糊涂只当是赶紧把任务完成。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应先自己思考该如何解决,然后再和指导老师或研究生沟通、商议或解答,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失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不要气馁,端正态度带着问题重新来过,以获取最终良好的结果。

5.强化对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针对前面提到的部分学生在临交毕业论文终稿时,才会绞尽脑汁拼命撰写的情况,学校通过宣传并落实好导师的选择、开题、中期检查、终稿递交、答辩等每一个环节,可以较好地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4]。在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可以抽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实验进展情况等检查,以督促学生和老师按时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最终保证毕业论文的优质完成。

参考文献:

[1]龚波.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02-104.

[2]付以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J].兰台世界,2009,(22):72-73

第3篇

关键词 毕业实习;本科;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167-02

1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毕业实习是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综合化、系统化运用的过程。通过毕业实习,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现状

毕业生和专业教师的比例上升 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一直在呈现增长趋势,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毕业生和专业教师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使得毕业实习碰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毕业生人数较少,专业教师平均仅带2~3名毕业生[1],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亲自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毕业生能够深入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或科研单位的实验室,进行实际生产或科学研究,使学生在学校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然而现在,平均每一个专业教师需要带7~8名毕业生,除了指导毕业实习,还要搞科学研究、承担在校本科生的教学、处理学科的行政事务,其指导实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工作和研究生复试的压力 在就业压力巨大的中医药本科院校,有些毕业生从第七学期就开始投简历、寻找工作了,而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研究生复试,学生无法静下心来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毕业实习中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只是熟悉环境、了解情况,没有时间开展具体的工作,实习就已结束。与此同时,也出现有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协调,即学生抱怨教师不能理解就业或考研的压力,而专业教师认为学生浮躁,不认真对待交给的任务。有些教师感慨学生的难处,由于担心其就业与前途等问题也很少过于苛求,碍于面子不能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这就造成毕业实习的名存实亡。很多学生担心毕业实习会减少考研复习的时间,为了正常毕业,草草撰写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交差。这种毕业实习安排形式,学生没有机会将学校所学的理论和实践运用到生产实际,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

事实上毕业实习与准备考研复试并不完全冲突,只要能够合理安排,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尤其是准备报考药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毕业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时最好和自己研究生报考的方向一致,既能在实习中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又能为今后的复试和研究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规范的实习基地 由于毕业生人数增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毕业实习的需求,造成无法有效安排实习。大部分药学或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时选择了药厂或医院,而有些实习单位因为生产任务繁忙,担心影响生产或会泄露商业技术和管理秘密,而不敢放手让毕业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动手实践,只是参观性的实习而已,毕业生无法立刻融入工作流程中。极个别的实习单位没有精力甚至没有能力来培养实习的毕业生,安排实习生做一些接待、打扫卫生、登记等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毕业实习了。

忽视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毕业实习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然而在部分高校中还存在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的现象。由于有些实习单位在技术上的保护,使学生无法了解具体的操作工艺,这样毕业实习在学生看来就是可有可无的。有些青年教师不愿意进企业、下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指导。有些高校缺乏规范的实习教学大纲,有些学校的实习教学大纲不符合学科的最新发展,这样就导致毕业实习缺乏总体的指导思想。

3 改进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实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但是很多学生抱着无论怎样都能毕业的态度,忽视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有的随便找个和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有的做市场调查的毕业生调查数据的样本数量不足,草草填写了毕业实习报告;更有甚者,直接将他人的科研成果写到自己的毕业论文里面。

因此在毕业生实习前,向其讲解实习的重要性、目的、任务、要求,让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避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实习前应该将毕业生分成几类,派往不同类型的实习单位。对于在实习前已经签订工作协议的学生,尽量安排到签约单位进行实习,可以使他们尽早熟悉单位的生产和管理,投入正式的工作中;对于考研究生或日后打算从事科学研究的毕业生,安排到高校或研究所实习,为日后的科研之路奠定实践基础。

精心选择毕业实习的单位 目前的许多企业生产任务比较紧张,领导在主观上也担心安排学生的实习会影响生产。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和专业教师多和相关的企业联系,尽可能建立更多产―学―研基地,以便根据企业的人才需要和学校毕业生的培养要求选择相关的单位进行实习。为保障学生的有效实习,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如河南中医学院已经为毕业生实习建立了GMP模拟生产车间、药材栽培生产基地、中药材标本馆等。

毕业实习与教师科研项目有机整合[2] 在大学三年级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之前,向学生公布所有指导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在研课题的情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以后的工作意向选择研究课题。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查阅文献资料,训练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科研实验,这样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闲余时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专业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有效整合[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专业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效整合。河南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实习主要有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剂学等,这些课程实习需要到野外、药厂、医院或大型药材市场调研。可将这些课程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在这些课程的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一些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利用实习单位和高校的科研条件,开展研究工作,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科研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考核实行定期汇报制度,

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3] 学校应充分重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加强对实习各环节的管理,包括联系实习单位,制订实习计划、具体的实习时间、实习考核要求与标准、实习目标,同时还要强调实习的安全性和纪律性,以防止实习过程中出现事故。监督检查毕业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的过程以及实习成绩的评定等环节,对毕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实习的质量。

4 结语

21世纪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一步融会贯通,也是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就当前的实习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既要求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同时要求学校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调整办学的思路,严格规范毕业实习的管理,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义忠,黄振锋.对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83-184.

第4篇

关键词: 药理学 实验教学 综合性改革

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是高校教学永恒的命题。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实验教学中是适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1],实验教学是学生接受实践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对药理学实验教学进行综合性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药理学》是高等医学的主干学科,是医学与药学、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桥梁,对医学生和药学生均是关键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药理学理论的任何进展均要以严谨的基础与临床实验证实,因此《药理学》实验课教学对于促进医药类本科生深入地理解药理学理论知识,从而在以后的临床工作和药学服务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药理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由于医药类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几乎均用到《药理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技能,因此良好的训练对于医药类本科生进一步深造的科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不少院校同仁对《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广州中医药大学将药理学实验教学整个过程分五个阶段进行,由浅入深、由简渐繁,进行“渐进性、探索性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不同层次学生均自第一阶段起始,终止于不同阶段,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教学的需要[2]。内蒙古医学院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设计性实验,将选题立项工作也交给学生自主完成[3]。有些院校强调采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教学等进行实验教学改革[4]。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本科生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增加SCI论文的实验设计,增强学生的自由探索科研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思路,结合采用实验方案讨论会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药理学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创新[5]。

2.我院《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我校《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前实验师准备好所有实验所用药品、试剂及仪器,实验课堂上先由带教老师讲授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然后示教,最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整个实验,取得实验结果,提交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基本为验证性实验,强调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应该肯定,现有的《药理学》实验内容及教学方法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对本科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理论教学的巩固作用基本符合大纲要求。但是由于《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已经采用多年,实验内容陈旧、单一,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安排,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医药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笔者对实验教学进行了综合性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对现有实验项目进行渐进性安排

现有的八个实验项目,由易入难,每个实验着重训练不同的药理实验技术。第一次实验组织学生分组观看“药理实验基本技术”教学录像,促使学生对药理实验技术建立一种初步感性认识。然后考察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的不同药理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给药途径对于药效的影响,同时训练学生灌胃及腹腔注射两个最基本的实验技术。第二次测定某药物的LD50,该实验为经典的药理总论部分实验,学生既可以复习上次训练的技术,又可以深入理解药物的安全性。第三次实验进行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训练学生的家兔静脉给药技术,中毒及解救实验结果的观察能力,并对拟胆碱药及抗胆碱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复习及深入理解。第四次考察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训练学生对于中枢抑制药筛选方法的掌握。第五次考察呋塞米的利尿作用,训练学生对家兔的灌胃操作技术及静脉注射技术。第六次考察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训练学生肌肉注射操作。原有的家兔离体平滑肌运动实验及家兔血压实验整合进新研发的药理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整个药理学实验课程安排在第七周开始进行,以配合《药理学》理论课教学进度。

2.2《药理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发

选择“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对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呼吸道平滑肌运动的影响”作为实验项目,训练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查询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讨论、优化方案、准备药品及仪器、进行预实验、正式实验、结果观察与分析及总结等各项能力。由此,我校医药本科生将获得有关药效学实验全程的严谨训练,从根本上提升我校学生的培养素质。

2.2.1普萘洛尔对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家兔麻醉后,固定,颈动脉插管测定血压,通过RPMI624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描记血压曲线。先分别给予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造成高血压动物模型,然后耳缘静脉注射给予普萘洛尔,观察普萘洛尔对血压的影响。

2.2.2普萘洛尔对心律失常的作用。大鼠麻醉后,固定,针型电极插入大鼠四肢皮下,连接RPMI624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选用II导联,描记正常心电曲线。颈外静脉插管,给予氯化钡至心律失常,记录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取另一大鼠重复上述操作,诱发心律失常后给予普萘洛尔,考察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或持续时间变化,评价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2.2.3普萘洛尔对呼吸道的作用。豚鼠处死后取出气管,制备气管螺旋条,放入盛有克氏液的麦氏浴管中,张力换能器连接于RPMI624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描记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曲线,观察给药前后收缩幅度、张力及收缩频率的变化。

3.结语

本研究通过对现有药理学实验项目进行重新整合与修订,强化对本科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及操作技术的训练,保证学生通过认真完成药理学经典验证性实验,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并具有必要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采用PBL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准备试剂、仪器,自行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处理、分析。通过本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药理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科研、临床、药学服务工作需要的本科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R].2011,教高[2011]6号.

[2]蒋苏贞.渐进性探索性药理学实验课程设计与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55-56.

[3]韩瑞兰,范蕾,常福厚,龚延平.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科研设计性实验研究[J].北方药学,2012,9(1):78-79.

[4]方欢乐,卫华,马怀芬,张飒乐,李英.药学本科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5,(S1):96-97.

第5篇

关键词:战略管理,医学院校,就业工作

 

1.战略管理的概念及体系

1976年,安索夫与德克勒克、海斯共同编著的《从战略计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 “战略管理”一词。战略管理是着力于全局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管理;是不断适应和利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战略调整,使组织得到长期、稳定发展的应变性管理。一般来讲,战略管理由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战略评估四个部分构成。

2.高等医学院校就业形势及现状分析

2.1就业率呈下降趋势

目前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硕士就业基本持平,相比来说,博士就业情况不太乐观,本科毕业生供过于求,专科毕业生边远地区及基层医院有所需。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些,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数量多,但需求不旺。。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2.2城市医疗人才需求急剧缩减

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用人编制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同时,乡镇医院由于地势偏远,条件简陋,使得多数毕业生不愿甚至不屑到基层锻炼,造成“有岗位没人去,没岗位挤破头”这一矛盾焦点。

2.3医学专业就业面较窄与医疗单位用人体制改革之间矛盾突出

从徐州医学院调查来看,2009届毕业生首选的就业方向主要为医疗单位或药企,这一就业率(不含升学率)占81.52%,其他途径就业的毕业生仅占6.26%。而目前三级卫生系统招聘大部分实行统一招考(类似于公务员招考),程序繁琐,并且每个毕业生只准填报一个单位,让许多毕业生失去了选择其他的机会。基层卫生院基本没有独立的用人权,许多县市医疗单位的用人也需要县人事局或卫生局在学生毕业后统考统分,实现就业,严重影响毕业生6月底前签约,导致毕业生难以及时就业,难以在基层就业。

2.4“一证难求”陷入“就业怪圈”

根据报考条件要求,要取得《医师资格证》必须在医疗相关单位一年以上的试用或实习经验。由于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相当高,很多医院都希望接纳经验丰富的成手。刚出校门毕业生越是无法就业越没法报考《医师资格证》,而越是没有《医师资格证》越难就业,导致医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逃恶性循环的“就业怪圈”。

3.充分运用战略管理,探索高等医学院校就业工作的新思路

3.1环境分析

环境分析SWOT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对组织的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把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以寻找制定相关战略。下表是高等医学院校就业工作的SWOT分析:

第6篇

1文献检索:在学生初步了解课题背景,即知道需要做什么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文献检索明白为什么做和如何做。虽然学生在前期理论课阶段均学习了文献检索课程,知道了文献检索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常用数据库,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不能准确确定关键词、不熟悉主要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等,常常造成文献漏检或范围过宽。我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课题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先仔细阅读带教老师指定的代表性文献,通过对课题研究背景的初步分析、讨论,确定准确的关键词,再利用Pubmed、GoogleScholar、Elsevier、Springer、WileyInterscience以及重庆维普、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各种网络数据库检索文献,并进一步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和归纳,使学生对课题的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等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研究方案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可见,利用各种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是获取课题背景知识及依据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方案设计:在学生对课题背景、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等相关文献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方案的拟定工作,包括具体研究内容、详细实施步骤、技术路线、预期结果、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及时间安排等。由于学生刚接触课题不久,很多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畏惧情绪,不知道如何着手,对此我们的做法是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增强信心,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独立设计方案,通过多次反复讨论与进一步文献检索,必要时举行“课题开题论证报告会”,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从而确保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水凝胶烧伤敷料研制课题过程中,刚开始学生连敷料是什么都不明白,我们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其阅读烧创伤救治等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文献,查阅水凝胶敷料相关产品信息,通过多次深入交流,让学生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和方法,从而形成了比较可行的实验方案。此外,还应考虑到课题工作量和难易程度,必须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从而确保带教任务的完成。

3课题研究:在前期课题方案设计完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规定的时间和技术路线展开实验。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贵重仪器以及专业性很强或较危险的操作,应教育学生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刚开始坚持由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以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实验记录是指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记录,应教育学生坚持真实、及时、准确和完整的原则,不得随意更改,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对于学生遇到的理论或技术难题,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先自行查阅资料,自行思考并汇报解决方案,如仍不能解决再做进一步指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教育学生重视自己每次的实验结果,尤其是那些与预期实验结果相左的实验数据更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这是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不可忽视的方面。比如,在学生在进行盐酸小檗碱体外微透析回收率的实验过程中,发现减量法与增量法的数据差异较大,我们让学生认真分析各种可能影响回收率测定结果的因素,通过排除法,学生最终自行发现,差异是由于高效液相色谱仪进样阀垫圈微量渗液引起进样误差造成,更换垫圈后即消除了该系统误差,这样既解决了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经皮微透析理论水平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能力。

4论文答辩:论文不仅是学生答辩的书面材料,而且是学生专题实习结束提交学校考核评价的依据,因此,论文撰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毕业成绩高低。但是,药学本科毕业生对于撰写论文的格式、写作技巧、专业性把握等各方面都非常欠缺,我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对课题研究内容认真进行总结,依据实验数据大胆进行合理性推测和讨论,提出课题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待论文初稿完成后及时进行修改和点评,从而确保论文撰写规范、实验方法正确、实验数据真实、实验结果可靠。论文完成后,督促学生制作PPT,同时可组织预答辩环节,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改进。通过学生与我们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所带教的近20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均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且取得了优异的答辩成绩。

二、结束工作

第7篇

论文摘要:对博士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是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培养、实践技能培养和思维模式培养的结合,注重个性化,为达到培养目标莫定基拙。

博士生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的最高层次人才,如何把他们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高级人才,正是我们中医药高等院校思考的问题。中医药学的创新,即是根据社会发展程度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对医疗技术的需要,根据发展中存在的间题在中医药领域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满足社会对这种高级人才的需要是中医药学创新的根本。为此,我们在中医药博士生的培养中,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

1构建培养博士生创新思维的条件

1.1博士生指导教师的选聘我们取消了论资排辈,采取院内外专家同行评议制度,结合申请者的科研情况,对具有创新精神的、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的导师优先聘用。同时,注重导师组的作用,即采取“群策公关法”,集思广益,促使博士生产生创新性思维。

1.2改革招生制度拓宽博士生的招生面。根据培养目标,允许具有创新潜质的、临床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具备扎实的临床工作基础和出众的临床工作技能并有科研成果的本科毕业生报考博士或跨专业的招生,对他们的创新性思维的新颖性和价值进行评价,进而判断他们发展的潜力,以决定是否录取,将有限的资源投人到更加能够发挥价值的地方。

1.3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氛围多方面给予博士生优先和照顾,例如,增加博士生借阅图书数目并延长借阅时间,优先使用校际联用图书卡,共享其他医学院校的藏书。再如,允许博士生与导师组协商并自选课题,对于他们的新颖、新奇想法给予大力支持,在课题完成所需要的条件上给予优先解决;同时,对于他们的具有创造性的观点(没有固定的程序和公式,而是以一种超越思考的既定方式达到未知和创新的领域),可能面对不被接受的局面,我们会尽量想办法解除博士生的压力,协调好他们与导师组的关系,消除他们对完成、实施新想法的条件等方面的顾虑。此外,尽量排除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困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保持博士生的最佳脑力资源状态,也是促使他们产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2注重博士生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养

2.1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博士生进行中医药理论知识培养,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知识的洞察力,培养他们正确观察事物的能力,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思维图,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使他们的思维匣处于开放状态,更加容易接受新理论、新知识,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必要的思维模式更替,进而为他们以后进行创新活动打好基础。在博士生学习、工作期间,尊重他们的灵感和直觉,鼓励他们随时记录他们的想法和思想火花,坚持写“做梦日记”,以利于当创新性思想一旦出现,他们能够及时抓住,并进行跟踪。平时的教学中,要求任课教师培养博士生随手记录的习惯,尤其在听取跨学科、专业的学术讲座中要记录随时出现的灵感。

2.2重视新兴学科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博士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教给他们一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的理论知识。例如浙江大学盛正卯教授关于“物理学与现代文明”的讲座,对同学们很有启发,触发了一些同学的灵感并将物理学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应用到中医药研究中,为创新开启思路。同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实验课程学校无法开设就送到综合性大学去培养。宽广、扎实的多学科知识给他们今后的创新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注重博士生个性化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1个性化发现与培养考虑到博士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培养。根据个性分析,准确判断其适宜的发展方向。结合个体情况,对表现出众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根据个性特点,培养新的思维模式,以便于在科学研究中、在必要时进行模式更替(所谓模式更替就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修改或替换旧的思维模式的过程,是转变思想观念或思维模式的过程……)。如,在首届3名博士生中,分别在科研思路、临床技能、教学方面具有倾向性和优势,与他们的个性相符合,因此在培养中就注重分别培养,将他们的各项特长有效发挥,毕业后都走向了适宜自身发展的工作岗位。

3.2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一名博士生要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创新,必须培养其创新思维。而发散思维(pergent thinking)和收敛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收敛思维又叫辐合思维、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对应。中医药院校的博士生一般均接受过正规的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教育,可以说知识面是比较宽广的,但由于受到中医学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思想的影响,更加注重收敛思维。为此,我们在注意加强他们的思维训练的同时,对发散思维的培养作一定的侧重,鼓励他们结合宽广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及现代科技发展进行联想和想象,以利于学会指出新问题,提出新看法,培养这种能力,是最重要的创新技能。通过思维培养,培育博士生正确看待事物,客观辨证地看待问题的各个部分以及总体,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理论,为民所用。

4培养博士生创新思维的目标

要想达到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注重积累和准备是必需的。为此我们设定了近期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就是在博士生就读期间,其创新成果要具有个体新颖性(主观新颖性),可以进行初级创新,这种创新往往是更大创新的起点。鼓励博士生的思想具有地区、团体或行业范围内的新颖性,进行行业、地区范围内的创新。远期目标就是在博士生毕业后2-5年内其创新成果具有地区、民族、团体或行业范围内的新颖性,进行行业、地区范围内的创新。毕业后5一10年内其创新成果具有世界新颖性,进行历史性的创新。

第8篇

1我国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1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通识教育(Genergl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和外语、计算机、数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医疗保险开办较早的郧阳医学院为例,其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为348学时,大学英语为270学时,数学类为144学时,计算机为108学时,按照其大学四年的必修课总学时2805来算,其中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占比为12.41%,同样,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也为348学时,占所有必修课程3055学时的ii.39%,如此高比例的思想政治、马列主义类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时间,像一些具有更高实用价值的课程,如口才学、营销学等都无法开设,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恐怕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改变观念,大力支持和配合课程改革才行。

1.2基础课程中医学课程少,学生医学技能不过关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保险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理论及现状,初步具备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经营能力。由此可见,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是医疗保险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由于受四年制学制的制约,学校要合理配置这么多学科基础课程,同时还要设置专业课程绝非易事;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学生在短短四年内的时间里既学好医学,又学好保险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的知识也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降低难度,大多数院校只开设基础医学课程,不开设临床医学课程,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医学知识,医学技能不过关。据笔者所在院校的毕业生反映,他们在找工作面试过程中,用人单位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学生所学医学课程太少,不能达到用人要求。

l.3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医疗保险只是一个专业方向,这个专业方向究竟放在哪个专业下,完全由各校自主决定,就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把它放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目录下(如东南大学、昆明医学院、广东医学院等),也有些学校把它放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录下(如江苏大学、安徽医科大学、NIgH医学院等),还有的学校把它放在预防医学专业目录下(如广东药学院等),除此之外,还有放在卫生事业管理、保险学等专业目录下的,由于专业方向归属不明确,导致各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各不相同,基本上都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所归属的专业来进行,其差异性相对通识教育课程来说更为明显。

1.4注重理论教学,实践和实习环节不够

据王霆、杨玉梅等人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和企业、高校教师三类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的长期原。学生就业能力差,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高校往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和实习,这是我国高校的通病,也是制约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瓶颈所在。据麦可思近几年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结果都显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加强实习和实践环节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实习情况来看,除了安徽医科大学安排了为期半年和昆明医学院安排了为期9周的临床实习之外,其他学校基本上只是安排去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障局实习,就算是去医院实习时间也非常短,如笔者所在的广东医学院,安排了为期1个月的医院实习时间,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执行到位。

2医疗保险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2.1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能力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就业及就业质量有帮助的因素中,“个人能力”被赋予了最高的评价,占46.60%;其次是“社会关系”,占32.02%;再次是“所学专业”,占12.O3%【4j。由此可见,承载着“个人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和能力锻炼。通识教育课程必须具有应用广泛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高校除了开设目前已有的通识教育课程之外,笔者建议再开设一些如医学伦理学、演讲与口才、营销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可适当压缩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2.2合理配置学科基础课程,提高医学课程比例

医疗保险是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众多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在学科基础课程的设计上,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考虑到医学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自学的高难度性,应加强医学课程教育,提高医学课程比例,适当精简其他课程。在医学基础课程上,建议开设基础医学(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诊断学等)、临床医学(内、外、妇、儿科)等课程,同时增加药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课程。经济学(金融保险)和管理学基础课程可以开设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风险管理学、保险学原理、会计学基础、卫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另外,再适当补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织行为学及民法学等课程。

2.3围绕专业或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课程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紧紧围绕医疗保险这个专业方向,突出医疗保险的医学背景和医学特色,要有别于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在此,笔者建议开设人身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保险精算学、保险经营管理学、保险营销与实务、保险核保理赔医学、疾病分类学、病案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医疗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除了这些必修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专业方向性的选修课程,将那些能在专业上继续加深的课程或前沿课程纳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例如可以开设金融理论与实务、保险会计学、保险统计学、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保险核保与理赔、劳动经济学、医院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考虑到医疗保险专业一般是在医学院校开设,这些院校金融保险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能够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有限,针对这种情况,与财经院校相邻较近的医学院校可以采取“校校合作”的方式,大胆尝试跨校选修【5】,使得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能够互补、共享。

2.4调整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实践和实习环节

医疗保险专业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学校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4.1加大实践课程和见习课程的比重

首先,在医学和临床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实验课和临床见习课的比重,在这一点上,医学院校具有别的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实验室条件成熟,并且有长期合作的临床见习单位。其次,在保险学、人身保险、法学等理论课上,要增加案例分析课,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高校要加强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定期请保险公司专家到学校来举办讲座,给学生讲解保险领域的前沿知识,还可以建立一批实习和见习基地,供学生实践锻炼所用。

第9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学位;中药制剂专论;教学改革;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1981年建立学位制度,2009年教育部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自此,我国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专业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理论研究为主,注重培养科研能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侧重于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培养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河南中医药大学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药学、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我校中药专业硕士研究生涵盖:制剂与新药研究、中药检验与分析、医院调剂与制剂、药事管理等研究方向,以培养具有较强中药学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结合中药学专业实际掌握科研基本方法,为培养目标。

中药学专业学位-制剂与新药研究方向注重学生中药生产、产品研发能力的培养,中药制剂专论是研究生的重要课程。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中药药剂学作为中医与中药的桥梁,在中药制药工业、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药制剂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大力开展中药制剂学理论与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工作,提高中药制药的理论学术水平,深入研究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为新剂型与新制剂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保持中药的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的传统优势,努力在复方配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中药提取纯化、制备工艺等相关研究,逐步实现中药药剂的剂型现代化,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技术工程产业化,从整体上提高中药制药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药制剂专论主要包括:中药药剂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思索,中药制剂前处理方法的应用与研究,新方法、新技术与新剂型在中药药剂中的研究与应用,中药制剂口服给药合理性研究与评价,中药新药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鉴于授课对象为研究生,为深化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我们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侧重前沿性、实践性、应用型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

1以问题为中心

开展讨论教学制剂与新药研究方向的中药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方向多为中药生产、产品研发,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中医药背景,基础知识扎实,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欠缺,在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讨论教学”,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能学以致用。如:在制剂新技术一章授课时,我们以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为例引出章节,以“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研发中的应用”为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包合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微囊化技术、脂质体技术、微乳化技术等制剂技术,查阅资料,分组讨论,阐述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向,做到学会、学深、学透,并能够学以致用。以“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为切入点,以质量可控为例,阐述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工作范畴即原辅料、饮片前处理、工艺、包装、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质量可控性评价对象为药学研究资料中有关质量研究、质量标准研究及稳定性研究资料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证质量均一稳定、控制已知的安全风险。并以清开灵注射剂的研制历程、临床应用为例启发学生对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身临其境

进入车间实地教学制剂技术、辅料、生产设备是药剂生产的三大支柱,其中制药设备的发展进步对制剂生产保驾护航,并对制剂技术的推广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多为理学学士,工科知识薄弱,对于生产设备构造、使用,生产车间布局等方面知识欠缺,为此我们利用我校制药模拟GMP车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对车间设计,设备的构造、使用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后续课题研究,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如我们选择感冒清热颗粒处方,充分利用我校制药模拟GMP车间具有较为全面的口服固体设备的优势,让学生通过提取、浓缩、制粒、干燥等环节,对超临界萃取、多功能提取、微波干燥等设备有更加深入了解,认识到设备改造更新换代的重要性。并分别选用摇摆制粒机、挤出制粒机、快速搅拌制粒机、流化床制粒机、干法制粒机等设备,采用不同方法制备感冒清热颗粒,并按照《中国药典》要求进行质量检查,使学生对各种制粒方法的特点、设备构造、适用范围、局限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深入医院和制药企业见习

根据课程特点,安排学生在医院药学部、中药制药企业、医药流通企业进行见习。通过见习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巩固深化、运用知识的目的。优良的药品是生产出来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推行药品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将“影响质量的危险应减至最低限度;把人为的误差降低到最小限度”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对药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的科学管理方法。生产企业通过:生产和管理人员、厂房、设施和设备、原料和包装材料、生产工艺、检验、售后服务等硬件、软件多方面的控制达到GMP认证要求,开展生产,产品符合国家标准。通过在企业见习,学生学习了从原料药购进到产品包装等各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实施,对GMP实施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对生产中“写你所做的事,做你所写的事,记你所做的事,分析所记的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意识到工艺条件发生偏移是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信号,及早发现、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方可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

见习前要求学生对所去医院、企业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特别是优势及特色。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等系列中成药,是全国最大的浓缩丸生产基地。到该企业见习,学生提前学习企业的产品种类,特色品种,特别是六味地黄浓缩丸的生产过程,关注饮片炮制、提取、成型等工序,特别是干燥、灭菌环节,感受微波灭菌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由药房、制剂室、制剂实验室等组成,制剂室拥有国内较先进多能提取、外循环浓缩器、喷雾干燥器、有机无机膜超滤器、纳滤器、高速离心分离机、二级反渗透制水等设备,按照GMP要求改造的制剂车间有颗粒剂、水丸、蜜丸、胶囊等近10个生产线。通过见习学生对调剂(饮片、中成药)、煎药室、特别是具有医院特色的相关科室医疗机构制剂的申报、生产、质量检验等环节有直观的认识。

4借助产学研合作项目锻炼实践能力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包括:高校和企业自主联合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共建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建立科技园区,实施科学研究与成果孵化;建立基金会,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平台,依托合作项目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工作,将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笔者依托河南省产学研合作项目“金银花深加工产品金姜颗粒、银花含片的研究”,培养研究生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家保健食品注册政策、生产、销售状况充分了解,强化学生对保健食品剂型选择、制备工艺优选、质量标准起草、中试生产、申报材料撰写等相关能力的培养。

5改革考核方式

在教学活动结束时,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布置设计型作业,开展课题研究,要求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同学之间的讨论,给出解决方法和实现手段,课程以论文和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教学效率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6结语

通过教学反馈,研究生们对教学方式的改革表示赞成,认为通过课程学习,学到了知识,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增加了学习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今后将进一步推广双师制,将从事药品生产、研发的导师做专题讲座。在合作单位中遴选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担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的导师,不定期到校给研究生进行专题讲座,特别是在开题、答辩环节,聘请其作为外审专家,对研究课题提意见、润色、把关,提升研究课题的实用价值,并使学社在未来工作中能学以致用。实现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吕东勇,邝卫红,王宏,等.发展中的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78-80.

[2]朱志军,白娟.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9):16-17.

[3]徐莲英,陶建生,冯怡,等.中药制剂发展的回顾[J].中成药,2000,22(1):6-18.

[4]白东亭.深刻领会GMP的实质是实施GMP的前提[J].中国药事,2003,17(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