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39:19
导语:在客户关系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企业和其他组织机构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它的客户。所谓客户,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购买企业产品,或者企业提供为其服务的对象。就建筑企业而言,其客户主要指其所提供建筑产品的对象———建筑市场中的建设单位,或者说甲方、业主,也即与建筑企业签订施工合同的另一方。建筑企业要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与其客户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关系,也即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它是建筑企业与其客户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交易中形成的一种关系,需要经常维护才能发展下去,所以企业必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所谓客户关系管理,就是企业首先收集、分析客户资料,对所有客户进行分类,找出核心客户重点管理,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掌握他们的需求,强化项目的跟踪回访,最终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并保持良好业务关系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现代客户关系管理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建立一套软件系统加以辅助管理而达到管理目的。
2建筑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传统的竞争模式下,企业主要通过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科研和施工技术能力、提高企业的工期、成本、安全管理能力等方面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成长,企业之间工程管理能力、施工技术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短,建筑产品质量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企业通过技术、产品来提升竞争力越来越行不通。所以企业必须从产品之外寻求提升竞争力的手段,即从客户的意愿出发,全方位、多层次与其沟通,满足他们的需要,与其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业务关系,这成为当前和将来建筑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3目前建筑企业在客户关系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存在对客户关系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简单地认为客户关系管理就是对客户资料的收集和记录、工程保修等一些基础性工作,没必要搞得太复杂。误区二,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套软件,企业只要购买了这套软件,对客户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具体有什么作用就不清楚了。事实上,客户关系管理本质上更是一种企业的营销策略,一种经营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手段,而软件系统只是一种进行客户管理的工具。
3.2许多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处于粗放状态
许多建筑企业由于以上所分析的对客户关系管理认识上的偏见和狭隘,在企业经营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对客户的管理流于形式、粗放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实施全过程的客户关系管理。
建筑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即从客户还是企业的潜在客户开始,到企业获取招标信息、投标、中标、施工、竣工、验收、工程移交、保修期,直到保修期满后,整个过程都应是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但实际上,有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在承揽项目时客户是“上帝”,揽到项目后,对客户就是另外一种态度;有的企业将产品移交给客户后,保修工作可能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从而引发客户的不满;大多数企业可能根本认识不到项目保修期满之后还应与客户保持积极的沟通,进行工程回访等工作,从而失去了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2)企业内部客户关系管理工作比较散乱,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没有统一收集客户信息,信息分散在企业内部不同人员、不同部门手中。有的企业客户信息可能只掌握在少数营销人员手中,这样企业就失去了对客户信息的掌握。一旦营销人员出现变动,客户资源就可能流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营销工作。第二,企业内部有许多部门都在与客户打交道,从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比如客户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到项目经理部,这些部门从各自的职能范围和业务分工出发,各自为政,独自行动,彼此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损害企业整体的客户关系管理目标。
(3)有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引进一套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而没有在企业内部从上到下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全力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
缺乏理念的有效支持,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就只是一个工具,一套摆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保持与客户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率。
3.3企业的组织机构不能满足对客户管理的需要
许多建筑企业现有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是以产品为中心,建造优质的产品。企业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职能科室的设立都以工程项目和建筑产品为中心,比如质量管理部门、成本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材料采购部门。这种组织结构体系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对客户关系进行科学、系统管理的部门,不能全面充分掌握客户的资料,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4没有形成与客户关系管理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群体意识以及在这一群体意识下特有的生存方式,其核心内容包括企业办公环境、员工外在形象等物质层,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制度层和企业在物质层和制度层基础上确立的群体意识,即理念层。不可否认,许多建筑企业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由于对客户关系管理意识的淡薄,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和意识层面都没有充分体现客户的要求,而是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这样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不健康的,不能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
4建筑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对策
4.1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加强核心客户的管理
建筑企业的客户很多,不同的客户于建筑企业而言“重要性”不同,给建筑企业带来的利润不同。所以建筑企业有必要对其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分类营销。所谓客户细分就是依据客户的需要和欲望,将其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需求和欲望的客户群,从中找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客户,即核心客户,并对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活动。对企业的核心客户,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定人、定期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加深双方的友谊,谋求长远发展。同时要建立核心客户培育机制,对潜在的客户要建立沟通渠道,逐步将其发展为企业的核心客户。
4.2建立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并落实管理责任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工作从客户的欲望和需求出发,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所以企业的组织机构应与这一理念相适应。企业需要对原有组织机构进行分析,确定要增加、减少、合并的一些职能科室。实践中,多数建筑企业职能科室中不设客户管理部,笔者认为应增设这一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同时要落实企业各部门的客户关系管理责任。各职能部门,如质量、安全、合同、工程管理等部门都应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各项目经理部作为建筑企业盈利的中心,直接和客户打交道,其客户关系管理责任重大,在工程施工期间,如有设计、施工等方面问题要及时与业主沟通解决,要按客户要求及施工合同的约定保质、按期、安全地完成施工任务。客户管理部主要负责对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监督其他职能部门和各项目经理部的日常客户管理工作,并有权利对其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同时还要负责工程移交后的工程回访工作。
4.3建立与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形成独特的建筑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的许多机构包括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都要与业主有业务关系,他们的工作思想、行为都应适应客户关系管理理念,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只有这样,经过长期行为的积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才能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中。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应包括工作流程制度、业主信息收集、共享制度、客户日常联系制度、工程保修制度、工程回访跟踪制度等。企业在建立和落实客户关系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形成以客户意愿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的企业文化,形成全员客户沟通机制。即从项目信息的获取、投标,到施工、维修、跟踪回访等各个环节,相关工作人员都要有与客户沟通的意识,培养沟通的技巧,形成全员沟通的局面和企业文化,这样才有助于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4.4利用专业的信息系统软件进行辅助管理
企业要积极购买、制作、引进适合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对从不同渠道收集的业主信息,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由企业客户管理部进行整合,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档案,使这些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所有部门之间实现共享,使他们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了解业主的需求和欲望,以便及时向业主作出回应。
4.5加强工程交付后的工程保修和回访跟踪
工程保修由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按国家有关工程保修的规定进行,必须做到及时、高效,让客户满意。工程交付后,由客户管理部组织原项目经理部和企业职能部门有关人员对客户进行回访,了解客户对产品使用功能的建议,了解客户对保修期回访的要求,听取客户对公司的建议,积极处理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5结论
1.销售力量自动化SFA(SalesForceAutomation)
在公司销售活动中将所有销售岗位上的工作者以及销售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每一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情况进行自动化统计管理,实现销售量的"信息化"、"标准化",达到销售人力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实行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变当下各个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团队内部协作力不强,单独行动引起的行动效率差的问题。在对客户相关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后、从后台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各个销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参考,提高销售活动的预见性、目的性,进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公司通过对eCRM中的相关板块的使用,可以达到管理所有账户信息数据,进行销售策略优化的良好效果。它可以为销售岗位上的所有销售工作者提供各种不同的有利于销售活动开展下去的详细资料与数据。详细一点说,该功能板块能够完成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
(1)账户管理。
销售工作者不但要管理好公司的客户,同时也要维护好与合作对象之间的关系,另外更要处理好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通过账户管理将不同的单位与客户的详细联系信息保存下来,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住址、联系方式、网页、传真等等。
(2)联系人管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一个固定客户那里得到更多的客户,但是这个连带客户又只和唯一的一个客户有关。对这些人的数据进行管理,主要的管理内容有姓名、住址、联系方式、邮箱、工作单位等等,它在企业电子信息管理中被看做是"电子地址本"。
(3)销售机会管理。
一些有可能为公司提供巨大的盈利机会的被我们称作是销售机会。这种机会及存在于系统里已经存在的客户的身上,同时也有可能是一些还没有纳入系统体系中的客户,就前者来看,它作为一种盈利的机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潜在性。销售机会信息内容主要有名称、盈利机会的数量、可盈利的潜在性、盈利机会的时间段、盈利机会的潜在负责人以及具体的抓住机会的方式。
(4)活动管理。
通过对SFA系统中的统计管理,对系统中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与购置的历史以及将要购置的可能性进行及时的记录与分析,不管这个工作是一线销售工作者自己完成的,还是由别人代劳,这里的别人主要是指一些已经辞职的工作人员或者是前台接机人员。销售工作者安排日常活动中的主要任务,将各项计划落实到实处。活动数据主要涉及到活动种类、活动范围、活动时间、活动组织者和活动等级等等。
(5)日历管理。
这项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为销售工作者提供一个活动进程规划表,将日历管理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从日历管理中可以查询到与活动相关的所有人员的详细信息。从归属性质来看,通过日历管理可以看到其它管理岗位上的销售人员的工作,用以调整各个活动程序上的协调性。
(6)报价管理。
产品计费SFA的报价管理将各种信息综合在一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把销售机器联合在一起,同文字机进行有效的联合,为修改、调整工作提供一定的方便。从这一点上来看,价格的数据主要涉及到了序列单号、销售可能性、所使用的商品的价位、价格变化情况以及销售商品的规格与总量。
(7)销售预测管理。
将一些潜在的销售机会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对以后的销售业绩以及商品的具体需求做分析,以其为材料储存、经费的使用情况等提供详细的参考信息。
(8)佣金管理。
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功能,把能够获得的潜在的客户数量与销售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进行挂钩,根据规范标准来对销售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定。
(9)竞争管理。
通过这项管理工作可以对公司所要面对的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统计管理为进一步制定发展战略提供详细的依据,可以适时地进行发展策略的调整。例如,竞争公司商品的具体情况,详细到商品的性能、规格、数量、优缺点、营销策略与进度、公司的网络平台,以及公司的发展规模等等。通过这些相关信息的统计,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做到熟悉市场发展概况,逐步提高销售总量。
(10)报表管理。
通过这项管理能够帮助各个岗位上的人员获得最详细的数据统计与报表分析。①开支报销管理。对销售工作者的日常工作花销进行统计。②数据同步。为电脑用户提供最新的统计信息,可以让公司内部工作人员随时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资料,方便销售工作人员根据需要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核查。
2.营销自动化MA(MarketingAu-tomation)
在过去的数据库销售工作中,通常得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对所得数据信息的整理,在这段时间内往往容易错失更多的盈利机会与潜在客户的维护与开发。在信息媒体飞速发展的新时期,通过各种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完善,通过对e-CRM的合理利用来提高公司信息数据管理工作的时效性,达到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一方面,在对已经存在的客户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掌握客户对公司提供的产品的评价、需求、认可等情况,通过这一点来进一步实现产品结构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设计上将竞争对手公司比下去;另一方面,可以对相互之间的交易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需求来将客户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来进行所需的客户的挖掘。通过进一步研究,对不同的市场活动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及时转变营销策略,以其通过最少的投入,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客户服务CS(CustomerService)
一共公司为了进一步满足客户对公司产品的各种需求而提供的各项服务工作就是客户。通过这项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客户心中的地位,赢得客户的信赖,拓展客户源,从之前的服务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不仅过于单一,考虑不周全,更重要的是给客户带去了很多无形的压力,不利于客户源的稳定。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之下,客户要自己去查询关于商品的信息,收集所需要的资料来考虑是否要购买这种产品以及具体的使用细节,应该注意的问题。不过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客户服务的具体质量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说,最初的客户服务思想理念一直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在电子商务不断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步的发展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客户的各项需求,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进行产品设计工作的不断完善,进行商品服务结构的不断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公司服务活动的整体优化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公司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1)售前客户服务策略---进行评价选择的阶段。
可提品查询和对比服务。用户在电子购物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位,挑选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使得购物不再受到时间、空间以及现金上的局限,网络平台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便易的购物环境,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此外通过网络平台购物,不能像是传统的实体店一样可以对各类产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因此网店一定要做好产品介绍工作,尽量将产品的信息详细的,真实的,客观地通过网络平台反映出来,为顾客选择最佳的商品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实现公司服务工作的个性化。
(2)售中客户服务策略---下订单购置货物的阶段。
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商品购买的服务。客户通过网络平台,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商品或者是针对产品向客服咨询关于产品的详细信息,提出合理的要求,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和需求,为客户提供所需的服务或者是及时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的重新设计与产品性能与结构的不断完善,能够让客户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获得满足自己需求的商品,提高公司的销售量,获得更大的进步。可提供顾客跟踪订单状态的服务。网上商店要根据客户的时间需求,按照订单的信息及时发送货物,保证货物能够在客户需求的时间范围内到达客户手中。同时也要保证客户购买过程中支付款的安全性,而且建立多样化的支付渠道。
(3)售后客户服务策略---跟踪处置阶段。
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工作。公司要为客户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对于客户提出的关于产品性能、具体操作细节、操作步骤以及产品的结构类型、产品修补等问题要给以及时的回应,帮助消费者在购买后更好地使用商品。另外还要做好后期服务跟踪访问工作。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构建一个用户使用档案,要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这一有利的销售渠道,对顾客的售后服务应该是终生的。
二、结语
论文关键词:营销;信息化系统;冲突
前言
当前,企业买方市场已经形成,消费者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企业的需求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但是,许多企业由于产品质量低劣、交付不及时,已严重影响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客户满意度。因此,如何维系好客户,如何提高企业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如何树立企业企业良好形象,不仅使产品卖出去,而且能卖个好价钱,这些已经成为企业和学界普遍关心的话题。企业实施CRM,不但能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的今天实现差异化经营,而且能以较低的成本开发更有价值的客户,并有效地防止客户流失,最终形成企业竞争力。
一、CRM理论及发展过程
当前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也日渐成熟。今天,市场规则变了,客户变成了市场的主体,客户需求成为市场主导,客户的获取与维系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CRM(客户关系管理)就是在“客户导向”的市场背景下,产生的全新企业管理方法。
(一)CRM理论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认为,每个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尽可能的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才能提高竞争力。
CRM的核心是销售管理,即把企业管理的前端扩展,直接与客户进行接触,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借此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通常CRM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营销自动化、销售过程自动化、客户服务系统。
(二)CRM发展过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按照所关注的对象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生产时代、产品时代和顾客时代。
1.生产时代
这一阶段人们生活水平低,社会生产力欠发达,物质尚不充裕和丰富,企业面对的是一个需求巨大,而供给不足的卖方市场,提高产品产量很自然成为管理的中心,企业管理基本是产值的管理。客户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处于被动消费阶段。
2.产品时代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产品逐渐变得丰富,消费者挑选余地增多,开始关注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的中心也转化为追求提高产品质量,内部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外部强化推销观念。但是质量竞争的结果是产品成本越来越高,销售竞争的发展使得费用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企业的销售额不断提高,但是利润却不断下降,于是作为销售额中心论的修正版本——利润中心论登上企业管理的舞台。这一时期,客户的消费行为是很理智的,不但重视价格,而且更重质量,追求物美价廉和经久耐用。
3.顾客时代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发现消费者是产品生产、渠道选择、售后服务等企业活动的决定力量,企业的经营观念核心开始从产品、生产导向转移到消费者导向,于是顾客的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顾客中心论被确立。从消费者来看,越来越重视心灵上的充实和满足,对商品的需求已经超出价格和质量、形象和品牌的考虑,对无形的价值如售后服务,销售人员的态度好坏等提出要求。
二、企业实施CRM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很多企业经营观念仍停留在产品时代里,业务流程都是从企业自身利益考量来设计、优化的,淡漠客户权益,产品又不能给客户提供更多附加值,很难实现差异化经营。问题产生需求,在全球经济危机强烈冲击下,企业面临着客户流失、订单减少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客户关系管理上。
(一)推行CRM是创新管理理念的要求
虽然很多企业都标榜自己是以“客户是上帝”这样的理念来去经营企业的,但是,无论是从企业战略规划还是业务流程来看,都尚未建立起一切工作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满足客户购买需求这一客户理念。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层意识到要创新管理理念,而CRM就是利用客户资源计划、客户生命周期等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指导企业日常活动。
(二)推行CRM能有效解决客户信息分散问题
目前企业的客户信息管理主要依靠每个一线业务人员自身的工作习惯,有的记录在笔记本上,有的记录在Excel中,有些仅仅是名片的整理,客户信息存在于个人或业务部门中,一方面客户信息不完整,可利用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业务或人员变动,造成客户资源的流失;当前企业可以收集的信息主要为财务信息,并且集中在已成交的客户上;对于更为重要的,企业的目标客户、正在追踪的客户信息及联系人信息,则完全散落在个人和合作伙伴手中,企业决策人无法准确得知目前客户整体的推进状况、每一业务环节的成功比率及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因此也很难进行针对性的业务指导和策略调整。CRM能有效地规避这些问题,在第四部分将予以详细阐述。
(三)推行CRM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引起顾客不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直接营销到消费者的健康;一些地区企业批发市场规模小,品类不够齐全,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水平;价格体系的混乱,乱要价,缺乏市场监管等等。比如某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尽管确立了流通的主导地位,但设施相对简陋,缺乏净菜加工车间、恒温库、配送车等等设施,同时市场的包装、加工、配送等各种辅助也很薄弱。尤其是产地批发市场的档次和规模明显偏低,市场功能亟待完善。
(四)推行CRM是处理与客户冲突的要求
企业把企业卖给消费者后,便认为交易关系的结束,对于顾客的退货、换货,往往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冲突的进一步加剧。冲突的发生、激化,不但意味着企业永远丧失这些顾客,而且直接损害了企业的形象。CRM的实施,能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冲突管理。
(五)推行CRM是解决客户流失问题的要求
很多企业抱怨每季度都有大量老客户流失,有的这些流失掉的客户转而去了竞争对手那里。这不能简单地归咎为顾客缺乏忠诚度,事实上是企业缺乏长效的机制,无法留住客户。首先是企业与客户之间沟通不到位,客户难以及时了解企业的新产品上市信息。其次,缺乏长期客户关系管理的手段。尽管有一些企业开始采用会员制的办法来留住客户,定期去拜访客户,调研他们的需求,但大部分企业企业连会员制都未尝试过,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产品时代里。
三、企业实施CRM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以上对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知,现在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全球经济危机已经探底,但客户订单减少、市场低迷的现状并未根本转变,这一切都迫使企业不得不将经营重心从产品和销量转移到客户开发与维护上。事实上,我国企业无论是在理论支持还是硬件、软件支持上,都具备了实施CRM的条件。
(一)实施CRM企业自身优势
我国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比如电信、金融等发达行业在业务方面有明确的分工,各业务系统有自己跨地区的垂直机构,大型企业在业务运作上很强调严格的流程管理,这使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实施更容易。很多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系统实施周期短,有利于在有限的条件下对CRM进行实时控制;有些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已经进行了自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便于CRM和ERP系统的实施。
(二)实施CRM的理论支持
关系营销的提出也为CRM提供了理论支持。在交易营销模式下,企业关注的是订单和交易。企业要不断寻找有需求的新客户,从一个市场转向另一个市场,寻找新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关系营销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放在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它认为,企业营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进行互动的过程,正确处理这些个人和组织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成败的关键。通过关系营销找出高价值的客户和潜在客户并通过人性化的关怀使它们同企业产生"家庭式"的密切关系。关系营销的建立与发展同相关个人及组织的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关键变量,把握住了现代市场竞争的特点,它使得营销重心从注重交易转向注重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在关系营销的模式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内部可控因素,其范围扩展到外部环境的相关成员。企业和这些相关成员包括竞争者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其所追求的目标存在相当多的一致性。关系营销的目标,也就是现代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建立和发展企业同相关个人和组织关系,取消对立,使彼此成为相互依赖的事业共同。
(三)实施CRM的工具支持
部分中国软件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发展适合于本土特色的CRM软件,更能贴近我国企业实际需要,一些国外的软件企业已有相对成熟的CRM软件,这也为我国企业开展客户关系管理提供高效的工具。
四、CRM的实施建议
企业开展CRM,应首先从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开始,把客户经营提升到战略层面。然后搜集客户信息并整合客户资源,为CRM战略实施打下基础。实施CRM,硬件和软件的选择尤为重要。日常管理中,企业还要及时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冲突,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源头遏止客户流失,并建立长效机制。
(一)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客户在战略上逐渐地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客户保留越多,企业长期利润越多,以下是权威机构研究的结果:企业提供5%的客户保留率可以为其提升75%的收入;吸引新客户的成本至少是保持老客户的成本的5倍;20%的客户创造了超过80%的收入和90%的利润;5-10%的小客户感到特别满意的时候,可以立即上升成为大客户。
为了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决策,需要整合公司各部门的客户资料,并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对客户基本信息、联系人信息、销售人员跟踪记录、客户状态、竞争信息、合同信息、交易信息、服务信息、反馈信息等等。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客户的购买倾向、价值情况等多种分析结果。在市场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客户信息,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在系统中有所记录和反映,然后由管理人员统一分配到销售人员,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内部抢单”的发生,而且可以确保每个和公司有初期接触的客户都会获得相应的跟踪,扩大销售漏斗的顶端,争取更高的销售业绩。
(二)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客户信息
客户信息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数据仓库、商业智能、知识发现等技术的发展,使得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客户信息的质量大大提高。企业对客户信息的搜集可以通过广泛的渠道得以实现,这些渠道虽然不同但却相互关联,如广告、销售、拜访、接待、网站、直邮、服务等。客户有成百上千个和企业接触的方法。显然,企业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控制全部的接触点,无论是营销、销售或服务部门。通过记录客户接触点的信息,形成企业精确、广泛的客户数据库——包括销售、定单、履行和客户服务的历史记录。使得企业对每一名客户的历史资料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和把握,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选择参数量体裁衣,为客户提供他们所喜好的渠道交互方式。:
(三)提升服务水平
一些权威的研究机构得出的结论表明,“把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五个百分点,其结果是企业的利润增加一倍”;“2/3的客户离开供应商是因为供应商对他们的关怀不够”。客户满意度受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影响。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重视抱怨、提高自身。在顾客选择企业的时代,顾客对企业的态度极大程度地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正是深谙此奥妙,麦当劳和IBM的最高主管亲自参与顾客服务,阅读顾客的抱怨信,接听并处理顾客的抱怨电话。第二,找出自身不足,修正自身行为。专家们认为,企业只有在认真分析自身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步骤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取得经济意义较高的服务水平。这可以降低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营销成本,提高企业销售收入和顾客购买的市场份额。第三,让员工尊重客户的购买过程。客户的购买过程是一个在消费过程中寻求尊重的过程。客户与员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服务水平。美国Sars对零售行业的客户满意度分析和多年的经营实践证明: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员工队伍,比再好的硬件设施,更能创造顾客满意,进而创造优异的业绩。难怪有人认为:员工就是企业的品牌。
(四)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非常重要,企业面临的不是客户的一次易,而是长期性的合作。一次交易的结束正是下一次新合作的开始事实上,客户非常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企业,友善而耐心的倾听能够极大地拉近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反馈机制就是建立在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一个桥梁,通过这一桥梁,客、企双方能够更好的沟通感情,建立起相互间的朋友关系。大凡成功的企业的一个秘诀就是善于倾听客户的意见,并善于发现这些意见中有用的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转化为新的商机。这里的反馈还应当包括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会发现企业中以前和现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客户的评价怎么样,怎样进行改进,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该怎么进行等等。通过对客户满意度的调查有助于获得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让客户知道为他所做的每一份努力。这样做才能够让他客户明白企业在为他们着想,从而自然而然的产生一份满意和忠诚。所以,在每次调查中可以附上一封信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并鼓励顾客们直接提出期望,这样做足以使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双向的交流,并使客户感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建立客户反馈机制的方式还有很多,企业应当向客户公开自己的800电话,并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机构处理客户的反馈意见,另外还应形成制度定期派人主动接触客户,获取他们的反馈信息。在倾听了客户的意见,并对他们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之后,就应当及时妥善的处理客户的抱怨,这也是赢得客户信任和忠诚的有效方法。企业应该鼓励客户抱怨和说出自己的不满,以便改正。企业也必须设有特别的机构处理这些问题。
(五)建设企业与客户关系的长效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企业与客户的长效机制便成了企业首要任务。一旦发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与客户的需求匹配,就要在合适的机会提醒客户,使客户关注企业具有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运用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尽可能多的让客户升级。对于高价值客户要强化客户关怀,最大限度地保留客户;对于一般客户通过努力促使其转化为价值客户,对于占据公司大量资源而又不能给公司创造效益的客户及时淘汰。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真实的客户信息,通过360度客户全接触,如实记录客户信息,各部门、各接触点的信息必须完整,能够实时反映客户状况。然后对所有客户进行价值细分,细分方法有ABC分类法,找出最有潜力的升级客户。在此基础上确定客户升级目标,评价升级后的利润贡献。通过对客户接触信息分析,确定客户最满意、最有效的接触方式,制定客户接触计划,包含活动预算、活动方式等。最后是对客户活动、市场活动的执行,并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反馈,实现不断提升客户利润贡献度。还有,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客户对你拥有信心。很多的因素都会对此产生影响:企业的商志、广告语;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员工的着装、言谈举止。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客户对企业的看法。所以,要让每个员工都充分认识到他们在客户面前代表的是整个企业的形象。公司的领导永远充满自信和乐观,营销人员永远保持活力和积极,服务人员永远充满热情和细致,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留住客户。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
1、客户关系管理CRM的起步及目前发展状况
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最早由美国GartnerGroup提出,自1997年开始,经过几年的发展,全球的CRM市场一直处于爆炸性的快速增长之中。1999年全球的CRM市场收益约为76亿美元。据市场分析专家预测,2000年全球CRM市场收益将超过120亿美元,2004年将达到670亿美元。年增长率将一直保持在50%以上。目前,我国的CRM市场也已开始启动。像以往的ERP、电子商务等新理念一样,CRM在国内的发展经历了从概念传入到市场启动这样一个过程,而这些新理念对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那么,CRM的基础是什么?它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认为,每个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才能提高竞争力。每个客户对企业的价值也是不同的,通过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特别是满足重要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可与每个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客户同企业之间的每一次交易都使得这种关系更加稳固,从而使企业在同客户的长期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CRM系统的宗旨是:为了满足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同每个客户建立联系,通过同客户的联系来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从地域来看,目前CRM商机最大的是北美市场,其次是西欧市场,其中西欧市场正以全球最快的速度飞速发展。在东南亚地区,CRM市场目前比较小,尚处于炒作概念而不是做产品的时期。这主要是因为CRM概念由美国提出,拥有此类产品的厂商主要是Siebel、Oracle、Vantive、Onyx等欧美国家的软件公司,在其他地区产品的推行存在产品本地化等问题。但就其市场前景来看,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从行业结构角度来看,大多数CRM方案供应商并没有把其产品局限在单一的行业市场,其客户遍布于众多的行业:如制造业、保险业、金融业以及高技术行业。
全球流行的CRM产品主要包括:Baan公司的BaanFrontoffice98.4、Onyx软件公司的OnyxCustomer4.0和Siebel系统公司的Siebel99等。这些产品都以Windows、Unix等为主流平台,并集成了MicrosoftOffice应用。IBM、Oracle、Lotus等公司目前纷纷在加大力度发展其CRM产品。
2、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目标与基本内容
CRM的基本目标应有三个,一是研究用户、确定市场,二是解决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和开发客户,三是通过客户研究确定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内容。CRM不仅是一个企业经营概念,同时也是管理技术。
那么,CRM的基本内容有那些呢?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如下的基本管理技术:
1)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技术。即以客户为企业行为指南的管理技术。在这种管理技术中,企业管理的需要以客户需要为基础,而不是以企业自身的某些要求为基础。这是一种把企业与客户一体化的管理思想付诸实施的管理技术。
2)智能化的客户数据库。要实行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技术,必须有现代化的技术,原因就是现代企业所处的是信息时代。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的中枢,智能化的数据库是所有其它技术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化的数据库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能源。
3)信息和知识的分析技术。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实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有效地实现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技术。为了实现这种管理技术,企业必须对智能化的客户数据库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种开发的基本与核心技术就是信息和知识的分析处理技术。只有经过分析和处理的信息,才是企业需要的知识。
使用CRM概念和技术,企业能快速搜集、追踪和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进而了解整个市场走势,并确切地知道谁是客户、谁是客户的客户、什么是客户的需要、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以及满足客户要求的一些重要限制因素。CRM还能观察和分析客户行为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使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及企业盈利都得到最优化。
CRM在具备如上的企业管理技术的同时,还应具备如下的基本指标:
1)客户关系指标
一个好的CRM技术和应用系统,应当能提供基本的客户关系指标,客户关系指标是客户与企业双方的信誉、能力、发展估计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2)客户产品关系指标
CRM技术和应用系统,应当能根据所掌握的客户、企业以及产品的信息资源,对客户产品关系做出综合评价,这个评价结果就是客户产品关系指标。在进行客户产品关系综合评价时,不能简单地对客户及其直接产品的关系等进行评价,还必须包括客户对产品需求的原因和能力等方面的客观评价。
3)客户企业关系指标
企业本身的需求,这实际上也就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从主要的方面反映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融合程度。企业与客户融合的越好,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就越广阔。
4)客户关联指标。
企业在进行商务活动和企业管理时,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就是通过客户需求和客户需求的目的所反映出来的企业发展前景。客户关联指标就是为了提取有关企业发展前景信息而对CRM技术和系统提出的要求。
3、CRM基本功能与特点
3.1CRM基本功能
企业CRM系统的基本功能应包括:
§销售管理系统:销售支持系统给销售人员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支持工具和多种形式的信息,从而使销售人员可以对客户、业务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销售管理系统将大大扩展客户范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销售成本,为企业的利润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营销管理系统:使营销人员能高效、全面地分析客户及市场信息,量身定做合适的市场活动计划。系统可以对销售、服务等进行指标化的分析,帮助营销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和调整营销战略计划,并发送给销售人员和合作伙伴,从而实现对产品、服务、物流等渠道进行管理调控。
§客户服务系统:客户服务系统可以帮助企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来满足客户的独特需求。可以向服务人员提供完备的工具和信息,并支持多种与客户的交流方式。帮助客户服务人员更有效率、更快捷、更准确地解决用户的服务咨询,同时能根据用户的背景资料和可能的需求向用户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建议。
§电话中心CallCenter:将销售与客户服务系统整合成为一个系统。使得服务人员可以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提供售后服务支持,也可以提供销售服务。大大方便了客户与公司的交流,使顾客增加了对公司服务的依赖。
3.2CRM系统功能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具备如下的特点:
1)提升个人关系为全企业与客户关系
2)跨地区分享信息,提升知识竞争力
3)资料化引导业务人员完成业务程序
4)利用策略评估找出业务弱点
5)业务研讨及心得,提高业务能力
6)完整客户投诉处理及服务,提升服务品质
7)有效整理对手信息,知己知彼
8)预估及管理未完成业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营销理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生着重要变化,1997年,GartnerGroup(高德纳咨询公司)首次正式提出了CRM这个概念。客户关系管理在零售业、银行业、物流业等服务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高度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作为企业追逐的目标,并且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动力。IBM公司是一家运用客户关系管理比较成功的企业,它认为CRM指通过提高产品性能,增强顾客服务,提高顾客交付价值和顾客满意度,与客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维系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提高效益和竞争优势。可见CRM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一种管理理念,其核心是将企业的客户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在向客户不断提供最大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价值。要满足客户首先要了解客户,所以说客户分析是进行CRM的基础。在探讨网络教育客户关系管理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校网络教育客户加以明确和界定。作为高校网院而言,一般通过自建学习中心或借助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网络教育招生、教学支持服务等工作,因此,学习中心或公共服务体系是高校网院招生、教务支持服务等工作的一个延伸机构,根据与高校网院的合作协议授权开展一定权限的支持服务工作,仍应看作是高校网院的一个组成部分。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来看,它明确界定了网络教育产品就是网络教育服务,而该产品的最终使用者、消费者是学生。通常对客户的理解,一般指产品的实际使用者和潜在使用者,因此,对于高校网络教育而言,接受或可能接受网络教育服务这个产品的学生就是高校网院的客户。
二、高校网络教育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各高校网院一直以来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生源,稳步扩大办学规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非常好,也顺应社会的需求,但该理念侧重在读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比如提供教学资源服务、网上答疑服务、重要学习节点短信提醒服务、班主任学习跟踪服务等,其服务的深度、广度普遍不够,并未真正构建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生关系管理体系,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不利于高校网院的长远发展。生存和发展是一切组织追求和努力的目标,高校网院也不例外。一个组织要达到其目的,就必须发现并满足他人的愿望和需求,就必然存在交换和竞争,即存在营销。事实上,营销观念已为世界各国的许多学校、医院等非营利组织加以运用。高校网院隶属于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虽然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有着明显区别,但他们有一个相似点,即企业为了争取最有价值的客户,而高校网院则是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当前,高校网络教育与开放教育、函授、夜大、自考等多种成人继续教育形式并存,而生源对象具有很大的重合性,同时高校网络教育领域也有教育部批准的68所普通试点高校参与竞争,可见生源竞争激烈。在“以客户为中心”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大背景下,高校网院必须增强市场营销意识,积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报读网络教育或购买高校网络教育服务并使其获得的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高校网院的生存和发展。高校网络教育学生以在职人员为主,来自各行各业,学习的能力、态度、目的等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高校网院绝不能照抄照搬全日制教学模式简单化地实施网络教学,而应该充分考虑在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设置特色的课程,并持续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一些学生选择网络教育进行深造的原因是在于网络教育具有5ANY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兼顾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一些学生错过了传统教育方式提升学历的机会,希望通过网络教育弥补自身的学历层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学位,从而为进一步深造研究生学历打下基础。正因为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客户关系管理的引入显得尤为必要。高校网院管理人员要全面理解服务的真谛,才能向网络教育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由于近十几年来,高校网络教育的总体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办学规模稳步发展,但是,高校网院管理人员对服务的理解不够全面,没有切实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建设有效的学习资源和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也缺乏对生源市场的深度分析和对毕业生动态的关注和跟踪。因此,客户关系管理的建立可以帮助高校网院管理者来改进服务理念,促进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由于缺乏对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认识,高校网院在服务深度和广度、服务观念、服务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这样不利于高校网院的品牌建设,也不利于提高其竞争力。
三、网络教育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
针对当前高校网院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高校网院应在进一步强化、优化为在读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为立足点,从增加用户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数据挖掘、重视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以及加强内部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持续推进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构建。
1.增加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这个词最早被认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DonaldNor-man)提出和推广的。用户体验是指客户在使用某个产品(或接受某种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纯主观的心理感受,积极的用户体验能够增加用户“黏度”,留住客户,并让客户散播好的口碑,吸引客户,为产品或服务带来信誉和盈利能力。高校网络教育用户体验指学习者对网络教育学习方式的一种直观感受,而这正是高校网院管理中最易忽略的环节。虽然高校网络教育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得到了一定提高,但并不那么深刻,网络教育学习的内涵并没得到真正理解。因此,高校网院应建立用户体验中心,免费向社会开放,按照专业性质(管理类、工科类或实验类)设置不同的学习体验区,将重点的、特色的课程植入学习体验区,让社会所有人包括潜在学习者从远程教育导学、课件点播、课后作业与练习、课程论坛、毕业环节等环节进行全过程体验学习,从而真正领会网络教育学习的优势与便捷,以便让学生自觉地选择网络教育作为继续深造学习的方式,即便自己没有选择网络教育,也会对体验的良好感受口碑相传,吸引其他学生选择网络教育。
2.注重学习过程中数据的挖掘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因此,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会存在差异,要使学习支持服务切实落实到位,应努力发现他们的学习共性,从而有利于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服务和更具有效性的学习资源。课程学习主要以网上课件学习为主,因此,课件资源成为了学习过程的核心内容。目前课件资源建设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即高校网院建设什么样的资源,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什么样的资源。网络教育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一般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地点播课件相关内容。高校网院应利用网络平台数据挖掘每一门课程课件的学习记录,汇总分析,找到学生最为关注的一些交集,作为今后课件改造关注的重点,根据学习情况按需调整章节内容。另外,高校网院应重视网上作业和考前辅导,利用网络平台汇总分析错误率比较高的网上作业题目,将其作为考前辅导重点讲解的题目,并通过课程BBS论坛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分析,吸引学生主动访问课程BBS论坛,从而达到了网络教学有的放矢的效果。
3.重视对客户市场的细分企业CRM面向的客户是一个收益群体,只有与客户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企业才能保证推出客户喜欢的产品,赢得客户的口碑,从而进一步占领市场、巩固地位。由于高校网院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投入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对客户来说并无等级之分,但高校网院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对学生进行细分,可分为潜在学习者、在校学习者以及离校学习者三类。通过确定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便实施更具针对性的策略,保证不同阶段的客户得到满意的服务。“潜在学习者”指尚未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者,是高校网院的生源所在,也是关系高校网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高校网院在生源组织过程中与潜在学习者缺乏直接有效的沟通,依赖于教育中心组织生源,导致中介招生、虚假承诺、乱收费等现象的出现,这样不利于潜在学习者作出正确选择。因此,高校网院要进一步介入与潜在学习者沟通的环节,要思考如何让高校网院品牌、教学模式、支持服务、资源建设等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位潜在学习者。“在校学习者”指已被高校网院录取的学生,在亲身体验高校网院学习支持服务的基础上形成对高校网院的一种重新认识与价值的认可,通过网络教育学习提升知识水平。“离校学习者”指高校网院毕业生,这一类群体也是最为高校网院所忽视的,但对于高校网院品牌与质量的建设以及后续的生源组织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他们对高校网院的认同程度,会以他们对外的宣传和对其身边人产生的影响反应出来,也会决定他们是否选择高校网络教育作为学习深造的途径。
4.加强对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高校网院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因为如果高校网院管理者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看法不统一,如果各部门以及校外学习中心对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意义不了解,有较强的抵触或消极心理,那么高校网院客户关系管理就难以真正贯彻落实。因此,为了保证客户关系管理的顺利实施和改进,必须获得管理者的支持以及各部门、学习中心的理解、协作和共同认可。为此,需要通过在高校网院内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理念的推广和人员的培训,向高校网院总部以及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灌输“客户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使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真正融入到高校网络教育招生、教学、支持服务等各个环节。
四、结束语
1.1细化培训内容随着优质护理的不断深入开展,加之临床又补充了一些年轻的护理人员,他们各方面知识及实际操作经验不足,所以管理者要采取分层次培训的方法,按入科年限、职称、工作能力,将培训内容细化,以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使其能尽快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融入到工作中。
1.2细化应急状态管理完善产科急危重症抢救预案,成立产科急救护理小组,并制定其职责,对急救物品实行专人管理,做到四定(定数量、定位置、定期检查维修、定期消毒灭菌),确保各种物品完好和充足,时刻处于应急状态。
1.3定期召开院患分析会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从而调整各项护理工作,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2细节管理在制度上的体现
2.1细化规章制度及护理工作流程,为护理质量目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产科患者周转快,护理工作涉及产妇及新生儿,工作量大而繁琐,容易造成工作忙乱,管理者应不断完善细化护理工作关键环节流程。如:入院、出院流程、查对流程、病房与产房、手术室交接流程、护士交接班流程、医务人员与产妇家属进行新生儿交接流程等。2.2细化各班岗位职责使护理人员工作时有章可循,人尽其责护理工作环环相扣,每个细小的环节都做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确保护理安全。
3细节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上的体现
3.1细化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产科具有专业技术要求高、技术操作项目多的特点,管理者要结合科室的实际,细化分级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质量、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基础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评价、患者满意度等质量评价标准,使护理人员工作时有据可依,行为得到规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3.2细节环节质量监控产科护理风险高,环节多,管理者要针对产科的特殊性,围绕整个产程严格执行“五查房”,加强对高危护理人员、高危患者、高危时段的环节质量控制,特别针对接诊、交接、查对、记录、转运、产程观察等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护理工作及时、有效、安全。
4细节管理在科室护理各项服务工作上的体现
4.1重视细节服务,传递人文关怀,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要求,管理要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切入点,提高护理队伍的能动性,建立主动服务意识,从入院开始就向患者详细的介绍,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并注意有效保护孕产妇的隐私,操作过程动作轻柔,特别针对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焦虑等心理要给与及时的疏导及耐心的指导,让产妇及家属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增进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4.2提倡人性化管理,提高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产科护理工作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护理工作劳动强度高,精神压力大,管理者要有效地实施人性化管理,营造“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文化氛围,从而提高护理队伍凝聚力,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4.3关心体贴护士,做护士的知心朋友产科护士常常承担超负荷的工作,容易引起急躁、焦虑等情绪,管理者应及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关心护士的身心需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不良情绪和变化,适时进行感情交流,在科室营造“团结、进取、友爱”的氛围,护士在被尊重、被理解的环境下投入工作,能感染周围的患者和家属,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
4.4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护理人员的特点、能力进行合理搭配,合理安排班次,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职,发挥每名护士的最大作用。
1.1一般资料作者所在医院自学习细节管理之后开始试验儿科细节管理的重要性。随机抽取儿科住院患儿206例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甲、乙组;其中甲组患儿103例,男64例,女39例,平均年龄6.0岁;乙组患儿103例,男61例,女42例,平均年龄6.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甲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儿科护理,乙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护理,细节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细化护理服务流程,体现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儿科患儿特殊的护理需求。完善护理流程,注重服务细节,主动寻找护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护患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问题及早沟通,以免因误解和沟通不良形成护患矛盾。转变护理的模式,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护患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护理需求,主动提供护理服务,满意患者的护理需求,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2.2细化培训体系,提高职业素质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对于儿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新上岗的护士。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并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必要的礼仪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
1.2.3细化管理制度,建立良好工作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保证护理队伍良性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对儿科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量化,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细化规章制度。参考多种护理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这样能够有效保障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实施。另外要对儿科护理质量实施动态监控,对工作中出现的忽视护理细节,造成护理疏漏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处理,帮助儿科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
1.3评价指标记录甲、乙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并发症、感染、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计算,同时也要对两组患儿的家属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以便评价细节管理的实施效果。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该研究共发放了206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6份,回收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的乙组患儿并发症4例、护患纠纷1例、感染3例,满意度97例(94.17%);甲组并发症9例、护患纠纷3例、感染7例,满意度80例(77.67%)。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甲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乙组患儿也明显高于甲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首创者Gartner Group认为,CRM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IT概念,它将看待客户的概念从独立分散的单个部门提升到了企业的层面,虽然与每个客户的具体交互行为是由每个部门来完成的,但是却是企业对客户全面的责任。CRM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客户交流能力,最大化客户的收益率。
CRM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企业必须由过去的“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转变,对企业与客户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的管理。银行与客户之间发生的关系,不仅包括单纯的各类金融产品销售过程所发生的业务关系,如合同签订、定单处理、收款等,而且包括在金融营销及售后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如在金融产品市场活动、市场推广过程中与潜在客户发生的关系,客户服务人员对客户提供关怀活动、服务活动的售后服务关系等。对银行与客户之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管理,将会显著提升银行营销能力,降低营销成本,控制营销过程中可能导致客户不满的各种行为,不断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从而为银行带来更多利润。
然而许多银行用了很大力气去积累有关客户的信息,但是并不能有效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因为信息只是一些原材料,经过组织、分析并理解后,才可以用来构建成有关客户的知识。这些知识运用在银行的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等各个领域,并让这些知识发挥出作用,以提升银行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缩短销售周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银行的效率和效益。然而,银行如何管理和分析大量、复杂的客户信息,从中找出对自身管理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则需要有先进的技术和工具的支持,数据挖掘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为银行CRM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从技术上定义,数据挖掘(Data Mining,简称为DM)是一种半自动地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如果从银行角度说,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客户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对银行数据库中的大量业务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和其他模式处理,从中提取辅助银行决策的关键性数据。因此,数据挖掘也可被描述为:是提取有用信息的数据产生过程,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并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发生行为做出结果预测,为银行经营决策、市场策划提供依据的过程。
在银行CRM中,数据挖掘应用广泛。比如金融市场分析和预测、账户分类、信用评估等。这些金融业务都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通过人工或使用小型软件进行分析预测十分困难,而数据挖掘可以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处理,找到数据对象的特征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可观察到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然后利用挖掘出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预测,进而发现潜在客户及现有客户的金融和商业兴趣等。数据挖掘在银行CRM中的应用模型如下图所示。
在对CRM的广泛理解中,最简单的含义就是:管理所有的与客户的相互作用。在实践中,这需要在客户关系的各个阶段使用与客户相关的信息来预测与客户的相互作用。我们将客户关系的各个阶段定义为客户生命周期。客户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一是获得客户,二是提高客户的价值,三是保持上等效益客户,四是防止客户流失。数据挖掘技术在CRM的不同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作用。
一、利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客户细分,获得客户
客户细分是银行有效运营、营销、服务的基础,是把大量的客户分成不同类型,每个类型里的客户拥有相似的属性。银行通过客户细分,针对每类的客户使用不同的营销方式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可使银行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聚类分析技术是通过无指导学习,按类相似性最大化原则,自动对数据分类。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大量数据,管理人员常常希望得到有意义的提示以做出正确的客户分类判断,此时使用聚类分析结果,可为管理者提供多个不同的相对较大的类划分,然后再进行精确划分。例如,管理人员要根据客户的价值细分客户,由于客户的价值对每个银行来说衡量的标准不同,因此可先对银行现有的客户进行聚类,利用聚类结果给客户赋予类标记,类标记有四种,即高价值客户、成长性客户、普通客户,以及潜在客户,并描述出每类客户特征。通过聚类分析,银行往往可以发现客户的群体行为,了解客户的共性,从而提供针对性的客户服务,提高银行服务成功率。还可以通过分类或聚类分析对客户进行群分后,再由模式分析预测哪些人可能成为其客户,以帮助管理人员找到正确的对象。例如一家银行利用现有的客户邮件地址数据库给潜在客户发送网络银行产品支付宝的降价信息。不加区分的给每名客户都发送促销宣传册显然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而有针对性的给有最大购买可能的顾客发送产品广告,才是一种高效节俭的营销策略。这时可以通过聚类分析结果,找到潜在客户,有针对性的客户服务才可能是成功的服务。
二、利用关联分析法进行交叉营销,提高客户价值
关联分析就是给定一组或一个记录集合,通过分析记录集合,推导出其相关性,目的是为了挖掘出隐含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常用的关联分析有简单关联因果关联和时序关联。交叉营销则是指银行通过和客户交流,向现有客户销售新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它以“双赢”为原则,即对客户来说,因得到更多、更好满足需求的服务而受益;对银行来说,因营业额的增长而获益。银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分析法可以从客户过去发生的交易数据中寻找影响客户交易行为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对客户将来可能发生的交易行为进行预测,分析哪些客户最有可能对银行的服务感兴趣,会对哪些金融产品感兴趣,哪些理财产品或服务通常会一起发生在同一次交易里,按什么样的先后顺序发生,从而实施有效的交叉营销,提高银行的客户价值。
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交叉销售做分析时应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分析现有客户的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数据,然后用数据挖掘的一些算法对不同的销售方式的个体行为进行建模;二是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客户将来的消费行为进行预测分析,对每一种销售方式进行评价;三是用建立的分析模型对新的客户数据进行分析,以决定向客户提供哪一种交叉销售服务最合适。
三、利用分类法有效保持客户,提高客户忠诚度
数据分类是通过在训练集上针对某一属性进行类划分,建立描述并区分数据类或概念的模型,再使用该模型对数据类集进行划分。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并非是指所有的客户都同等重要,往往一个公司80%的盈利是由20%的客户产生,因此识别银行的价值客户是实现银行CRM的关键。尤其随着各个行业竞争的加剧,银行获得新客户的成本正在不断的上升,因此保持原有客户对所有企业来说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往往失去的客户要比新得到的客户贡献更多的利润。来自北美和欧洲的权威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它们在五年内大约流失50%的客户。企业争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的7-10倍,所以可以看出企业最关心的话题是企业如何才能留住客户,增加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挖掘大量的客户信息来构建预测模型,较准确的找出易流失的客户群,并指定相应的方案,最大程度的保持住老客户。
通过研究,认为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决策树技术能够较好的应用在这一方面。决策树是在一系列决策基础上做出预测的决策模型。树的每个分支都是一个分类问题,即对某些重要问题做出预测,相似的记录会落在分支的同侧,于是原始数据便被分割成树的叶子。从决策树中得到的预测分割同时还带有对它本身进行定义的一些特征的描述。通过决策树算法在挖掘特定数据的基础上给出预测模型,由此按计算出的预测流失率细分客户群体,确定客户的交易习惯、交易金额和交易频率,分析客户对某个产品的忠诚度、持久性等,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以提高客户忠诚度。
四、利用孤立点分析法发现客户异常行为,防止客户流失
孤立点是数据集中与一般数据模型不相符合的那些数据。一般情况下,在数据被导入数据仓库前,应该经过数据清理,以消除不一致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客观存在的、非操作人员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异常数据。对于这些异常数据,我们无法按照一般可行的分类规则对其进行划分,也无法通过聚类的方法将其与其他数据建立有效的联系。但是这些数据往往包含着实际应用价值。客户流失是银行难以控制的常见问题,流失现象会对银行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通过利用孤立点分析法可发现客户的异常行为,从而使银行避免不必要的客户流失。比如信用卡推广中,我们为每位客户按月消费金额或月消费次数设定一个阈值,客户的日常行为都应该在此阈值之中,如果某客户某月的消费金额或消费次数低于该阈值,表明该客户出现了异常行为,有可能变为流失客户。此时,信用卡中心管理人员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挽留住该客户。
为了使数据挖掘技术更好地在银行CRM系统中发挥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各银行必须具备以下关键条件。
1.做好基础数据库的建设。银行实现数据挖掘的前提和基础是首先建立一个能够全面组织和管理来自银行内部和外部数据的平台,拥有大量、真实的数据积累。否则,数据挖掘将无从进行。实践表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成功与失败,是否能给银行带来经济效益,数据准备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数据挖掘应用过程的多个环节中,人的主观辨识和控制是应用成败的关键,这就对系统使用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具备相应素质的使用和维护人员,必将导致分析系统与现实分离,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于银行来讲,要想使得多年积累下来的数据资料和由数据挖掘得来的知识结合利用,就必须培养和引进数据挖掘专业人才,通过他们来将数据挖掘提升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3.数据挖掘必须由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员共同参与。包括金融行业专家、数据管理员、数据分析人员、业务分析人员、数据挖掘专家等。人们通常认为只要有了一个数据挖掘工具,就能自动挖掘出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更好地进行银行运作,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要想真正做好数据挖掘,数据挖掘工具的选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同时还需要对银行业务的深入了解和数据分析经验。银行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具有竞争力,必须有一些数据挖掘方面的专家,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并同其他部门有效协调,把挖掘出来的信息供管理者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杨会志:数据挖掘技术的主要方法及其发展方向,《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0
[2]张阐军:基于数据挖掘的CR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硕士论文.2005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会带来竞争优势,最近出现了电子商务、电子解决方案、电子政府等“e”化一切的趋势,但有调查表明美国过去二十年中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并没有明显改善知识工作者的效率和效益。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经济的性质已发生改变,企业基于信息的竞争优势正向基于知识创造的竞争优势转移,前者是变革相对较慢、以预期为基础的经济,一般信息系统就能应付组织信息处理的需要。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组织没能根据商务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战略,彼德.德鲁克认为这样的组织很大程度上为它们过去成功的经验和模式羁绊,典型的如IBM和通用汽车,它们没能深刻理解知识和信息的区别。本文将从更实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知识可理解为“具有某种行动能力的潜能”,而信息则“与对象性质和执行效果联系更紧密”。这个观点和著名信息系统哲学家查尔斯教授的论著“咨询系统的设计”相符:“知识隐藏于使用者的头脑中,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而是知识工作者如何对一系列相关信息反映”。畅销书《知识创造型企业》的作者野中侑次郎强调“只有人能很好扮演知识创造的角色”,不论其处理能力有多高,计算机最多是一种工具,作为一种高效信息运送者和信息载体,在人类充分利用并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行动的能力。
2商务模式变革:从连续改进到企业再造
过去十年中商务环境转变的标志之一是全面质量管理(TQM)向业务流程再造(BPR)发展,如图1示。与传统强调对现有过程逐渐改进不同,BPR侧重于基于信息技术对企业流程作整体性的重新设计。
从逐渐改进到企业再造
全面质量管理(TQM)业务流程再造(BPR)
改变程度增量激烈
起点现有流程从零开始
频率一次性/连续一次性
所需时间短长
参与方式自底向上自顶向下
典型范围狭窄跨职能部门
风险中等高
主要发起方式统计控制信息技术
改变类型文化文化/结构
但BPR也不能算作最终答案,它没有提供向基于Internet和万维网的商务的转变策略。SAP之类的BPR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了许多ERP系统,注重企业内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但也损失了信息处理的灵活性。一些新兴的软件企业如Siebel开发了外部信息流功能和信息接口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与注重内部功能集成的ERP系统互补,创造了一种无缝集成的电子商务环境。目前看来制约这种商务环境的重要因素是系统的灵活性、信息接口的柔性(包括企业内外部)。
过去四十年中增强企业智能的信息处理模式经历了三阶段:自动化、流程合理化和企业再造。但这些还不足以应付商务模式变革的挑战。在网络经济时代外部市场信息有时甚至比企业提品和服务的商务逻辑更重要。“原子经济”正向“比特经济”发展,“砖加水泥的百货店”正向“鼠标加水泥”发展,我们必须对传统经济因素从更准确的角度作出再评价,信息资产、知识资产、无形资产等让很多虚拟企业短时间内创造了传统方式无法想象的价值。新的、成功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基于网络的创业者大都知道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从成功案例来看商务模式的创新更是赢得全球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着要求我们必须应用新的价值规律衡量其供应链和客户关系,这就不仅仅是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要重新思考整个业务模型和组织间的信息流。
3从业务过程再设计到电子商务模式创新
“边际收益递增”理论的提出者安瑟(BrianArthur)认为这是一个“重新思考和再造一切”的时代,企业都基于信息开展业务,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审查、调整业务开展的方式,以适应环境激烈改变。现阶段尽管延续以往的、按预先定义好的模式开展商务也能成功,但从长远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对环境的清晰认识,并相应地调整战略目标和开展业务的方式。史蒂夫(SteveKerr)曾在《计划评论》期刊上对业务战略的现状作过精辟的分析:“世界发展得很快,有时你根本没法预测...,因此我们更多强调对外界的快速响应,而不再是完全靠计划工作。我们对世界的变化感到吃惊,但这中吃惊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虚拟公司、商业生态系统和.com公司的快速发展就是业务规则变化的典型例子。环境的非连续性、跳跃式变化使得昨天的最佳实践也许成为明天公司前进的障碍,公司要根据业务和信息体系结构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和新知识。
4从信息处理到知识创造
知识管理论文和专著常把组织过去的历史知识作为预测非连续变化环境的工具,并以此决定将来的行动方案。但从信息系统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这种观点存在很大的问题,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三种神话是:
神话1:知识管理技术能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应该说这种观点只适合过时的商业模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中业务呈现增量变化,高级主管们能通过检查历史数据预测发展趋势。但信息时代的商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必须以更灵活的方式应付,而不可能建立一套系统去对什么时间什么人需要什么信息作出预测。
神话2:知识管理技术能存储知识员工的智能和业务经验。数据库和群件技术能存储一些零碎数据,但目前还无法存储有意义的决策模式;而且信息特别是知识与应用环境密切相关,同样的信息在不同时间或环境中不同人会有不同反映。存储知识需要知识型员工有分享知识的愿望和将知识明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后一个过程太难实现。
神话3:知识管理技术能有效实现知识员工经验和知识的传播。这种论断也是建立在预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虽然信息技术能协助员工交换零星信息,但在一些重要的商业决策中不能有效进行包含复杂数据结构的通信。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有编译好的数据信息,也不能保证每位员工愿意利用。过去的研究表明尽管有内容详实的报告和数据库,大部分高级经理都喜欢通过与他们认为知识渊博的人探讨交互过程来决策。仅以一种统一的方式保存数据有利于理解信息,但妨碍了商务模式的创新,也不利于知识库的更新和新知识的创造。
5向切实可行的知识管理迈进
将知识管理同技术紧密联系到一起只会对计算机硬软件厂商产生好处。最近《首席信息官》杂志的一份访谈录中提到“过多强调技术会迷失关键成功因素”。几年前Intranet、LotusNoes和微软的MS-Exchange被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工具,现在技术上谈的更多的是知识门户、智能和基于“推送”的技术(push-basedtechnologies);尽管技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部分组织还是在寻找一些简单问题的答案:如何扑获、存储和转移知识?如何确保知识工作者共享知识?为了找到答案,组织必须清楚知识和信息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而对企业信息过量环境中的成功具有决定意义。前一段时间很多媒体和网络主管争夺“眼球”、“注意力”和虚拟社区,在电子商务时代真正稀缺的资源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因此要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创新、把知识成功应用到具有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中去。知识管理能通过结合数据、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和人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组织在非连续性变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与传统方式不同,这个定义从知识管理产出的角度分析了与商务模式创新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会有很多选择来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如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销售链管理等。
6根据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知识管理
目前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很多是基于过时的商务模型,这会对电子商务产生负面影响。下表说明了商务模型的变化和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分析知识管理的基本假设,调整相应战略以适应新电子商务的需要。
传统商务电子商务
商务战略预测提高应变能力
信息技术集中式分散式
高层管理的角色顺从自我控制
组织知识过程应用创造与更新
公司资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
组织设计结构化适度“混乱”
6.1商务战略的转变
商务市场的发展变化要求从不同角度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输出信息。与传统强调和依靠长期预测不同,在“新”世界开展商务要多用“场景规划”(scenarioplanning)之类的技术理解未来的演变。但这并不是是说要完全消除组织的计划,而是利用场景模拟来发现备选方案的局限性。组织仍会制定计划,但不会完全依赖这些计划,这种观点在一些新诞生的、基于Intranet的公司中更明显,这些公司经常会审查其商业模式,敏锐地观察市场并积极响应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它们也能更快地创造知识,发现“商务理论”与动态变化环境的差异。
6.2技术使用模式的转变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增加,很多企业将一些规律的日常办公流程电子化到信息系统中,这些流程一般采取“最佳实践”的形式。但用静态的计算机系统描述动态商务环境的流程往往使业务处理不太灵活。随着商务环境非连续、跳跃式变化,信息系统往往成为组织进化的障碍。我们必须考虑设计能适应商务环境动态变化的信息系统。动态定价系统、比较购物就考虑了市场数据的动态发展和变化;但这样的系统仍需要按结构化方式具体表示市场数据。不论是外购还是自行开发,都要有效协调现有技术和新技术,跟上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迈肯锡的观点是:企业信息系统必须从支持事务处理、集成商务逻辑和工作流向支持员工通讯和在线学习的系统转移。这种柔性技术和系统才能支持实践社区(communitiesofpractice,cop),由组织雇员和外界专家组成的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网络。毫无疑问,建设虚拟的消费者社区是要优先考虑的,福特和通用汽车就是这样做的。
6.3高层管理角色的转变
管理学学者和经理们不再过多强调业务开展的惯例,因为命令-控制系统和惯例往往不能适应商务环境的剧烈变化。高层经理要从命令-控制的角色向“感觉和响应”转移。如果说知识在信念和承诺方面区别于信息的话,组织应重点强调员工对组织远景的承诺,而不是强求适应规则和所谓的“最佳实践”。
高层经理应把组织看作员工社区,这种社区能产生不同信息,还要让他们访问组织信息。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商务环境快速变化,高级经理的决策和底层实施是分开的。对信息存在多种不同理解可有多种方案响应业务环境的动态改变。
6.4组织知识过程的转变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最佳实践有利于处理可预料的环境,在信息系统的早期阶段就要开发最佳实践。但商务环境的快速变化往往要求“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一定保证所做事情正确”。在重新评价关键假设的基础上,重点要强调更新现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并在商务中应用,而不是传统“旧经济”中在知识库中存储知识,需要知识的人从知识库取出后再加上重新理解的过程。
传统信息处理模型在给定一个问题后往往基于业务环境寻求解决方案。相反,在新环境中要从当前已有知识寻求解决方案,个人会从处理模型得出不同结论,但组织的远景规划确保了这些不同的理解向一个方向发展。
6.5组织资产的转移
彼德.德鲁克认为知识对个人、对经济都是最宝贵的资产,传统的经济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都没有消失,只是变得次要了,很多组织在重新评估其资产。现实中一些网络企业的实际有形资产有限,但获得了数倍于传统企业的价值。传统的计量方法不能有效度量知识资产的价值,网络公司和其它信息技术企业的成功来源于“回报增加”。传统生产因素受规模和范围的限制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的倾向,相反信息资产和知识资产遵循不同的经济规律而表现出收益递增的倾向。这是因为知识“外化”的结果,随着用户网络成员的增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也就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6.6组织设计的转变
传统经济遵循控制结构,新的商务环境要求组织保持适当“混乱”,就象凯利在《失去控制》一书中描述的缺乏固定结构和外部控制。这种组织只有少量规则、一些信息和大量的自由。在新的商务环境中,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者能进行“自我设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并重新评估和审视方案的产生过程。这样通过鼓励实验、重新思考,这种过程促进了行动反思和新知识创造。通过这种方式质疑所有假设,不是遵循传统的最佳实践而是寻求更好、更适合动态环境的解决方案。
7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