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时间:2023-03-16 15:39:24

导语:在人文景观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人文景观设计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以人为本;生态;文化;商业

中图分类号:Q14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人的生活离不开建筑,建筑组成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构成了我们的环境,环境是构成自然的主体,然而人又是自然的产物。居住环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空间。居住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世人皆知。在本景观设计中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处理好“自然―住宅―人文”的关系,就是小区规划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西湖水岸小区项目概况

2.1 设计性质

建设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生态功能、自然野趣和休闲娱乐为主的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2.2 设计范围

西湖水岸位于永昌县永昌县城相府路以东、文庙巷以西、云川路以南,建筑总面积7135.87平方米,包括罗马风情广场、番和景观区、东湖景区和住宅前绿化景观四大景观分区。

2.3 设计功能结构

罗马风情广场是一个以民俗风情、文化历史为主题,展示永昌县与罗马帝国的种种渊源;番和景观区通过景观小品展示永昌独特的风土人情;东湖景区为一个集健身、儿童娱乐为主的娱乐健身景区;住宅前绿化景观则以人为本,通过植物的搭配来调节小气候,提高小区的生态环境。

2.4 相关背景

项目所在区域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该县隋开皇初并入番禾县,西夏王朝于县置永州,元封永昌王于此改名永昌路,明日永昌卫,清改永昌县,至今不革。骊轩故城便在永昌县西南。现存古骊轩城遗址、驻军营盘、古烽燧、古战场、炒铁台、蛤蟆泉、娘娘坟、骊轩亭等景点。

西湖水岸是为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以本地骊轩文化特色为背景,结合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营造出一种集文化、休闲、生态为一体的人居环境。

3 小区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基础的 ,它是“内含在文化中的价值、境界、理想和道德追求”[1],因此人文精神必须要根植于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积淀。本方案以“以人为本、生态自然、优化融合”为原则,兼顾历史人文背景,结合当地骊轩文化特色,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景观设计

3.2 设计理念

在西湖水岸小区景观设计中,以“文化融入生活,绿色缔造和谐,生态演绎文明,商业引领时尚”为理念,创造以人文本的诗意栖居。结合一心、两带、三轴的设计,将四大理念和四大景观分区运用于小区的景观设计之中。

3.3 空间构成

3.3.1 一心

沿小区主轴景观路至小区中心处,设中央罗马风情水景广场。中央水景广场面积达1400平方,是整个小区最大的广场,连接着别墅区和商住楼区,不仅为小区的人流作了疏散作用还为整个居住区提供室外休闲交流。

3.3.2 两带

即商业内街带和中心别墅区带。从商业价值出发,从小区西侧规划了一条商业内街,既满足了小区居民的需要又服务了周围地区。结合整体规划,中心地块设为别墅区。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渗透衍生,通过景观绿带加强了小区的绿化力度。宜人的尺度,优美的环境,精心设计的场所让小区不仅提高了档次更体现了小区“以人为本”的宗旨。

3.3.3 三轴

以连通环城东路小区人行主入口的景观带为主轴,延伸至小区内部。此为东西中轴线,宽度达到20多米,包含了番和景观区、东湖景区和住宅前绿化景观连接了小区主入口与中央水景广场,突出体现小区闲情逸致的氛围。

除主轴线外,小区还有两条南北次轴线。分别连贯商住区和别墅区。一条连贯着整条商业街,长达300米。延伸了浓郁的商业氛围。另一条景观轴贯穿着整个别墅区,景观绿化优美别致,移步异景。

3.4 建筑布局设计理念

综合考虑建筑规模、体量与基地环境的整体关系,采取商住楼与别墅分区建设的方针。围绕地块四周建立一圈商住楼,地块西北边由小高层和多层住宅延伸形成了一条内商业街,商住楼一层为商业,由于商业街的形成,使商业面积大大增加,突出商业最大化的价值体现。地块中部为别墅区,典雅精致的别墅区提高了整个小区的品质。宁静优美的周边环境,错落有致的别墅群与丰富的商住楼群内外环境共生了一种美丽、动静皆宜的丰富而雅致的生活。该小区在设计造型设计的总体风格力求清新,素雅,简洁。无论是体量构成上,还是住宅空间,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层次清晰,真实反应了平面结构的逻辑关系。立面造型上,遵循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摒弃任何虚假的装饰构件,完全通过凸窗,栏板,色彩等纯建筑元素来完成立面造型,做到简洁,严谨,有节奏感。材料运用上,采用金属,马赛克和涂料等。

3.5 形态结构与规划立意

小区主要主入口位于小区西侧的环城东路的中部。南北各自设置一个车行出入口,方便住户以最便捷的路线回到居所。

3.5.1 功能结构

小区以居住为主,沿小区西面,北面临主干道做底层商铺,上层用作居住,内部则为纯住宅,户型上以两房和三房为主,兼辅别墅户型,满足当地的主流消费市场。

3.5.2 配套设施

本案配套设施完备,从社区服务中心,居委会,物业管理,到警卫室,公共卫生间一应俱全。社区的垃圾收集处将结合小区景观设计,以景观小品的形式存在于社区的环境景观中。同时将垃圾回收点设计成小区内可移动的“木屋”或者“盒子”,方便业主生活的同时增加小区景观趣味性。

3.5.3 交通流线

环城西路、文化巷路等城市主次干道与小区路形成内外双环的交通流线。在为小区提供便捷的交通流线的同时,也充考虑到适合做为消防车道使用。小区外环路与内环路均与城市干道有直通出入口。方便住户车行与人行的不同需求。

4 结语

本文之中的景观设计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分利用建设用地,同时兼顾周边环境的主题思想进行设计,以人为本,努力塑造一个文化式,生态式,本土式的商业居住一体化的休闲社区。通过对小区的空间设计将设计思想和理念融入其中,让我们的人居环境更加舒适自然,本地的文化体现在设计之中,表现于建筑立面,让人们更加体会到当地文化特色,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 刘晨阳 ,杨培峰.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人文思考[J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3(4) :80283.

[2] 格兰特•W•里德.从概念到形式[M](2005年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董承元 ,周振明.城市社会心理学[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

社 ,1988.

[4] 肖艳阳. 论人文特色的现代城市设计[J ]. 城市发展研究 ,2004 ,11(5) :18221.

[5]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 龚轶秋. 居住区的人文景观与地方特色 ― ― ― 扬州栖祥苑环境设计[J ].住宅科技 ,2006(3) :31233.

[7] 周虹冰 ,胡玲. 建筑的人文精神寻思[J ]. 高等建筑教育 ,2005 ,14(3) :25226.

[8] 王晓.现代商业建筑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

论文摘要: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看法和观点不同,新经济时代人才的侪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相对于贵奉而言里得更曲稀缺,出现人才雇佣资奉的新现象。组织要想不断创新并拥有竞争优势就必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禹吸引人才。应创建一种咀正确的人才观为基础,以嗄引留用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以创新激励、协作共丰和心理契约为特征的组织文化。

人才观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间题.它渗透在识人选人用人留人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的环节中,成为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如何从人才观角度实施组织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本文拟从人才观角度探讨组织文化的建设同题。

一、新经济时代的人才观

社会对人才的看法一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农业经济社会重视的人才是那些体格强壮精通拱作。具有经验型认知和技能的人;工业经济社会的人才是那些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机器、制造机器.在工厂进行各种物质生产的人。从表而上看农业社会的人才标准与工业社会迥然不同,但它们对人才的本质看法基本一致,即人才受到资本的雇佣,资本第一位,人才第二位,资本相对于人才而言是稀缺的。后工业社会则认为人才是那种能移灵活运用信息。有创造性的人,随着上世纪末新经济的悄然兴起,人才流动全球化趋势增强,人才的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人才作为独特的生产要素。排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之首,从而开始了人才雇佣资本的新时代。在知识型企业里,创新型脑力劳动者取代资本所有者成为委托人,和管理者共同分享企业剩余;资本所有者成为债权人,获取相对固定的投资收益;生产者负责生产,获得固定的工资报酸。如今人才表现出更多方面的特性:一是专长性。人才都是有所专长和能力的人,是本领域的行家里手,人力资本价值高:二是进取心,人才拥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他们竭力想发挥自己的才干、发展自己的才干,对工作价值的期望高;三是自主性,人格的自主性明显,对人、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程序。不轻易受他人左右,自我管理的能力强;四是流动性,人才的流动性远远高于普通员工.他们容易凭借自己的实力和知名度独立于组织之外获得聘用。更倾向于职业承诺而非组织承诺,特别是组织承诺中的感情承诺和继续承诺较低;五是稀缺性.人才不外乎是个体的先天潜质、后天教育以及环境熏陶锤炼综合作用的结果,缺少任何一方都难以成材。所以人才对社会来说总是稀缺的,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六是创新性,它是高素质人才的典型特征,表现出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或生产出有价值的新产品、新观念、新方法的能力。人才作为一个具有人力资本属性和自由意志的主体,总是不断地从组织环境中汲取信息和知识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成长.而组织也需要不同人才能量的发挥达到自身的且标,二者的关系状况体现着一个组织所特有的文化特色。而所谓的组织文化是“特定群体所发明、发现和发展的、用于学习应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问题的基本假设的形式,这些形式运作良好足以显示出成效、因而它们成为教育员工用以知觉、思考和感受组织间题的实际形式’。组织要想不断创新并拥有竞争优势、就必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吸引并留住最好的人才。由此可见,新经济时代要求组织创建的是一种以正确的人才观为基础,以吸纳留用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以创新激励、协作共享和心理契约为特征的组织文化。

二、创新文化建设

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一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组织成员创造性的发挥。创新文化建设的任务一方面是吸引、聚集一批创新型人才,抢占人才高地,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雨是设立相应机制开发现有人员的创造性:不过“新经济时代的企业创新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强调的创新有着差别很大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前者更加重视经济主体的独立性.个性和灵活性,提倡和保护具有个人冲动的‘’灵感’和独创性,鼓励不畏风险,激发创造热情,允许尝试失败。对人的尊重首先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正当欲望。使其才能智慧得以充分释放。而对工业经济中所提倡的“集体观念.’、“群体意识.’、“步调一致”、“绝对服从’‘等传统企业文化理念则持批判态度,认为这正是扼杀个性创造性的罪魁‘’①二曾几何时。以强调员工的忠诚感、服从性和缓慢提升制度的日本企业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企业文化研究热潮。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日本经济的衰退使得日本企业文化的光环日趋式微,日本企业的神话破灭了。而美国经济近十年则持续增长,为此人们不得不冷静反思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文化根源。美国的文化‘教育历来尊重人的个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强调不同于他人的个人价值,这种追求创新的文化背景可能决定着新经济必然最早出现在美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并使其他国家发生强烈的趋同效应二我们知道,新经济时代人才的突出特性就是创新性,美国硅谷之所以被称为’世界脑库‘’即着眼于人才的创造性而言‘创造性人才是组织最宝贵的资源。其能量的发挥离不开相适应的创新文化氛围和创新机制的设置。霍夫施泰德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推崇的英雄般的人物,创新文化的建设首先应在组织内外部寻找创新型的偶像人物,使之对组织成员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带动一批员工的成长。如比尔。盖兹已成为知识资本家的代表,IT行业的英雄。深深地影响着IS业的年轻人就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家本身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基于自身人力资本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合理分配而实施创新行为的主体,其创新行为的发生依赖于对企业资源的充分调动和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准确把握,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影响到下属员工的工作状态和质量,世界著名大学和老牌企业无不以其历史的、现时代的英雄人物激励着后来者。其次,一个组织的创新文化需要通畅的信息流动网络。任何一种创新活动都是对所拥有信息的加工改造过程,新经济越来越要求工作人员具有理解信息、对信息迅速做出反应、管理信息和利用信息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组织成员对组织内外部信息保持开放吸纳的态度。以求活跃思维拓展视野,这是人才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现实中的组织却常常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现象。出现信息交流障碍,致使许多从事技术创新的人员和基层员工不了解他们所在公司的发展方向或计划、战略,甚至不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需求状况,这样就削弱了创新行为的工作动力。信息流动的对称性、公开性和快捷性是组织进行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再次。创新需要合理的异质性人员结构。所谓的异质性结构指的是群体成员在年龄‘个性、性别‑},.度、背景或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一定的异质性有助于群体进行发散性思维,做出科学的决策,利用各人各方面的优势,多领域专家联合攻关,从而使组织适应市场需求的差别化,细分化和个性化的变化环境。最后、创新需要超越自我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即趁越,它是对现存的超越与否定,是一种不满足心理所带来的行为结果,需要付出异常艰苦的劳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组织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程,只有不满足于过去的成就.不固着于己有的竞争优势,具有百折不饶的精神,才会有创新发展。’‘居安思危、’的意识,永不满足的雄.L},‘自我实现’的愿望,与“假想敌’‘的不断竞争等组织人格因素的塑造,正是形成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三、心理契约建设

一些调查研究证实。知识塑人才的流动能力更强.拥有更多的工作选择权,他们更倾向于忠实自己的专业或事业、对组织的忠诚度较低。而组织如果没有稳定的人才基础,就很难有长期发展的后劲,所以组织为了吸引留用人才所付出的努力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艰难。长期以来,管理者习惯于用高额的物质利益来争夺人才。这也正是我们的国营企业较之外企、私企在吸引人才上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但是企业一味通过高薪留住人才、吸纳人才也有其无法回避的弊端,正如人力资源研究专家彭剑锋教授所说。它一方面可能造成热门人才的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出现人才泡沫现象,另一方面使人才跳槽频繁,增加其流动风险,这对组织、人才个人都极为不利。其实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双重作用的结果,美国组织心理学家Schein教授干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心理契约‘’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把它引人到组织文化建设中。将更适合于新经济时代人才和组织发展的需求。Schein将契约定义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以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套期望。“.这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实质上就是对无形的心理内容的期望,是对义务的心理承诺与互惠二i3ohinsonandRousseau也证实心理契约虽然无形,但如果违反。员工会产生较低的信任和工作满意感。更易于离职,会导致员工对组织其他契约的重新评价含。重视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心理契约的存在及其建设。就是不纯粹靠经济合同留用人才。还要酿造组织与个人之间良好的心理关系,它是双方心理需要满足的体现。我们知道大凡人才,其成就动机都很强烈,只不过不同的个体所认同的成就内涵不一样。有以财富、以权力、以名誉、以社会地位为标准,抑或几种兼而有之。但从成就目标定向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心理学认为人对自己的内在特质如智力、能力的可控方面都持有一种隐含理论.学习目标定向的个体持有增殖理念.他们相信能力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得到发展.成就目标定向的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持实体观,他们认为能力是固定的和不可控的,很难持续发展,所以他们在对任务的理解和适应组织环境的方式上有着明显差异,前者敢挑重担,渴望发展自己的能力、对眼前的物质报酬看得不重,更重视自我发展的机会;后者则会把自己完成的任务看作是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们不太倾向于接受新任务,自身发展的愿望不强烈,更看重眼前的利益,表现既有的才能,人才能否留住关键在于组织是否能以员工所期望的方式对待他们。并能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国营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并突出其优势,建立、巩固恰当的心理契约关系,譬如人们在国企工作的身份意识不同于在其它所有制企业打工的感觉,国企人才的个体市场价值增殖空间较大.这些都可以成为企业与人才的共同期望,产生激励作用.有利于留住人才。

四、协作共享的文化建设

第3篇

关键词:校区建设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绿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参加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一个健康优美的校园能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缓解压力、增益身心还可以起到启迪思维、激发灵感与热情、陶冶情操的作用。创建和营造富有传统文化底蕴、尊重地域环境以及师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景观环境,避免千校一面的单调乏味局面,是新时期学校校园规划设计面临的重要课题。天桃实验学校景观项目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九曲湾新城嘉和城内,项目距市中心20km,是嘉和城内配套的义务教育学校。天桃实验学校在整个地块玫瑰庄园风格下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写一曲爱丁堡风笛之歌。该项目地块道路两侧存在旧民居,地块东部与北部有河流绕过,风景独特,小区干道穿梭其中,交通便利,环境优良。

1. 校园景观结构的构成

1.1多样的自然景观

多样的自然景观是指校区的建设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风貌特征,如草木植被、水流湖泊、地形地貌等。这些构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校园景观的设计效果,同时,也孕育校园环境自身的特色。自然界所提供的河湖林木等地形地貌常常成为选择校址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校园的选址环境,一旦校址的确定,才能进一步因地制宜,根据地形、风向创造适宜的校园环境。

1.2 多彩的人文景观

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形成了璀璨的人文艺术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了多彩的人文景观。人类对自身发展过程的科学、历史、艺术的概括并通过景观形态,色彩、以及整体构成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包括有形的诸如建筑、雕塑小品等具有实用功能的构筑物,是人文因素中较直观的部分,是设计过程中容易利用的因素,又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性的富有精神功能的要素,如校园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一个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需要有属于自己的历史痕迹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校园景观应该具备学校所追求的文化内涵,体现该校园的文化特点,蕴涵文化的校园景观将会很好的提升院校的形象和价值,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景观之中,每天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校园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师生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1.3 复杂的社会因素

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主要有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在时刻影响着校区的规划建设。政治因素对校园的规划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学校校园不仅是单纯的教学场所,更是一部政治的传播工具。政治在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越了教育的需求作用。学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必然与政治息息相关,古今中外盖没如此。欧洲中世纪的学校就是政治与宗教的传播工具,我国在古代,学校就被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近代产生的教会学校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地区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校园建设,因为景观各组成部分投入资金不同,而最终的景观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表现在材料及设施的标准等方面,而校园建设作为社会投资反过来会促进该地区的综合发展。

2. 校区景观布局模式分析

校区景观布局是校园群体组织的灵魂,对校园规划的成功与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前,校园规划布局类型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除了传统的规划模式外,规划师在校园规划实践中,已总结出了多种多样的校园发展规划类型,如环形、院落形、网格形、带形、自由形、综合形等等。无论选择哪种类型,都要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灵魂和内涵。

2.1 植物配置凸出地域因素

植物的配置是校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区植物配置应当凸显出当地区域特色。植物配置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都是利用本身的色、香、形态等营造景观形态,其丰富多彩的植物物种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因此,植物景观的塑造在校园规划中往往受到很大的重视。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下植物景观呈现的形态特征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植物景观是表达地方特色的最重要的景观因素。另外,本土的树种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下形成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本区域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对于引进的外来植物,一般会“水土不服”而长势衰弱甚至死亡,且相对来说由于运输费用等成本有所提高,尽量选择本土植物,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和植物配置来强化地域特色。

2.2 营造精彩的水体景观

水是自然界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使校园景观面貌生动活泼的主要因素,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性。同时,水也是灵性与智慧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说,因此,水与人类知识最高殿堂的学校有着不解之缘。例如,朱自清笔下清华学校的河塘月色,北京学校的未名湖等,都成为学校标志性的景观。不仅在我国,欧美许多古老校园也和水体密不可分,如哈佛学校与查尔斯河,剑桥学校与剑桥等。水与气候、植被等因素相互作用会形成千姿百态的景观效果,不仅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的功能。水的可流动性赋予水以灵性与智慧,优美的水景可以给校园带来生机与活力。

2.3 创造特色的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包括社会、艺术与历史要素,是校园景观中最具特色的要素,校园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展现了校园精神。每一所学校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因此,学校校园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应区别于其他建筑景观,担负起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其校园空间不仅要蕴涵着浓厚的审美价值,更应充满浓郁的人文情境。现代学校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研究、传承、融合和创新,传承文化是现代学校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学校的崇高使命。

3. 校区木本植物配置

校区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校园绿化可以改善学校生态环境,形成优美的校园景观,并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3.1校区植物规划应系统分析

校区的植物配置不能单独出来考虑,应该与学校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建筑规划、环境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等众多规划互为基础和限制。校园绿化应该全方位规划、设计、构建,追求整体优化与总体和谐的目标。从天桃学校的整体上分析,学校的绿化形式以规整式设计为主,通过模拟和再现英伦花园的典型模式,打造庄重、典雅、安静、舒适的校园环境。与功能分区的划分情况一致,将学校划分为五大植物分区,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的性质和用途,进而选定相应的植物种类。分别为:入口迎宾区、学习区、师生互动区、办公区和运动健身区。现代学校已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和封闭的小社会,而是更强调系统开放性,更加立足与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更多地资源共享。

3.2 从教学和造景需要出发,选择多样的植物

校园内的植物是生物教学的活标本,并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也为中小学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条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考虑这种需要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科属代表性植物,并尽可能使植物品种丰富多样。校区内园林绿化主要是依靠树木、花卉和草坪,而树木(以乔木和灌木为主)是结构的主体。评定一所校园绿化的好坏,主要视其树木的数量和质量,树木数量的多少和好坏是校园绿化的关键,因此校园绿化的树种不但要有相当数量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品种。

3.3校区植物配置应科学合理

校区内种植的植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其生存、生长依然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植物群落作为校园绿化的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的植物景观是现代绿化发展的大趋势,它不仅是一种审美情趣的变化,而是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站在科学的视角上理智地审视景观,追求经济、景观和生态复合效益才一是最佳选择。在天桃实验学校嘉和城校区的规划中,首先依据生态学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按照“生态优先”的思想进行。生态规划就是充分尊重利用现有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特征,重视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植被类型及植物生态习性等,维持生态平衡,使校园绿化生态系统逐步接近自然生态系统。其次,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科学合理的配置方式构建稳定复层的生态群落,实现科学依据上理性的绿化规划与植物配置设计。

3.4校区植物配置应体现文化特征

归根结底,校园仍是传播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何在校园绿化建设中体现文化特征是一个深奥课题,把这个课题做好不仅关系到提并绿化高品味的人文景观品质,也关系到学校作为高等学府的校园文化的底蕴与基质构成,反映学校的历史文脉和发展的意识能动力。天桃实验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以此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反映广大师生的核心价值和共同精神追求。在校园绿化规划中既要从区域文化定位,设计不同地域景观,表达地域文化特征,更应设计展现学校性质的园林意境景观,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鸿葆. 当代学校校园个性化景观设计研究[D].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硕士论文,2007

[2] 张海霞. 南京市学校校园植物景观研究[D]. 南京林业学校硕士论文,2006

[3] 张建伟. 学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9)

第4篇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陶瓷;应用研究

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从物质条件的满足转向了精神文化层次的提升,以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之余环节精神压力,让自己充分地放松。为适应人们的这一需求,现代的景观设计中趋向于更深层地的文化内涵,并在设计中不断创新。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将陶瓷艺术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使得所设计的景观更有新意,而且为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播开拓了新的渠道。

一、现代景观设计应用陶瓷材料的优势

陶瓷材料属于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其熔点高、具有良好的耐氧化,硬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陶瓷材料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各种复杂的造型都可以被塑造出来,特别是对人物的塑造,包括人物的形态、人物的表情都会生动地体现出来。现代景观设计应用陶瓷材料正是基于陶瓷的这一特点1。对于陶瓷作品的制作,多会应用模具来完成,就使得陶瓷作品的长做更为简单化,成本也会降低。陶瓷材料还可以用于仿制其他的材料,诸如木材、金属等等都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这是很多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长期以来,现代景观设计中往往会采用金属材料,但是,长期保留在空气中,加之景观中都会有水环境设计,就会导致金属被腐蚀,不仅破坏了景观,而且用户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现代景观设计中,色彩是不可或缺的。陶瓷上着色不容易脱落,而且不会产生褪色的现象。陶瓷材料本身的色彩也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对城市景观设计的色彩要求可以充分满足。

二、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一)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陶瓷壁画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陶瓷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富于文化内涵的手工艺品。中国古代的文人对陶瓷艺术情有独钟,习惯于在陶瓷上写诗作画。由于陶瓷的耐用性,并不会由于岁月的久远而失去本色,使得很多的古代陶瓷艺术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陶瓷具有容易保存的物质特征,不仅色彩多种多样,而且具有很好的耐酸碱,容易清洗,因此,陶瓷上的书画就会长期保存下来。陶瓷壁画是一种景观设计形式,具有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时尚感,越来越被公众所喜爱。将陶瓷壁画应用于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性,使得景观的文化艺术层次有所提高。

(二)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陶瓷雕塑的应用

城市的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城市雕塑体现出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雕塑的选择更多地考虑城市形象,用各种艺术设计不仅可以起到城市景观装饰的作用,而且还富含深刻的寓意,将美好的愿望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目前的城市景观设计中,会有一些大型雕塑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2。在对这些雕塑的建造中,采用陶瓷材料,不仅可以使得雕塑作品经久不衰,而且会将陶瓷的民族文化特征呈现出来,使得雕塑更富于文化内涵。

(三)现代观赏性景观设计中对废品陶瓷的应用

陶瓷材料具有稳定的性能,在自然环境中不容易被分解,所以对于已经废弃的陶瓷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经过技术处理后可以用于景观设计中。目前很多的城市景观设计师致力于对陶瓷垃圾重复利用的研究,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一方面可以解决城市污染,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景观设计独居美感。现代景观设计中,以拼贴陶瓷碎片的方式进行艺术设计,使得艺术设计中将低碳环保理念注入其中。对废品陶瓷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降低景观设计成本,还能够减少城市污染物,还可以发挥陶瓷碎片美的价值。

三、现代实用景观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一)照明设施的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城市景观中,照明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存在,也体现了城市文化形象。城市照明设施的制作中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石料、玻璃等等。近年来,很多的城市会选择陶瓷材料制作灯具,即在灯柱的制作以及灯罩的制作上都以陶瓷材料为主,不仅可以使得照明功能体现出来,而且还将中国的陶瓷文化渗透于其中,将城市文化底蕴以照明设施为载体进行传播,使得城市景观的文化内容更为丰富。

(二)休闲设施的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在休闲设施的设计中应用陶瓷是自古有之。比如,中国古人就有用陶瓷做枕头的习惯,座椅的制作也以陶瓷材料为主。将陶瓷材料用于生活用品中,就在于陶瓷质地细腻、给人以清凉之感,而且清洗起来非常容易3。在现代景观的设计中,特别是城市园林景观中,就会使用陶瓷制作长椅、凉亭等等,并从现代设计视角对在陶瓷艺术上予以创新,使得园林景观的文化涵养更为深厚。

(三)街道标识的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城市街道中有多种标识,已经成为市容市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些标志的设计采用陶瓷材料,质感细腻,艺术风格简单、淳朴,而且标识的造型上也非常独特。这些陶瓷标志妆点城市景观,使得城市景观的质量有所提高,而且还富于文化特色,使得城市环境效益有所提升。

(四)地面装饰设计中对陶瓷的应用

对地面进行装饰中,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很难的。城市街道的实用性强,同时也是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因此,在街道地面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从实用的角度而言,要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而且容易清洁,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使用陶瓷材料是较为理想的4。从美观的角度而言,城市街道地面使用陶瓷材料,使街道更具有文化艺术气息,加之城市两边的商铺也普遍使用陶瓷材料,那种简约的工艺设计散发着时代的美感,就会使整个城市充满朝气。综上所述,城市景观代表着城市文化,不仅涵盖着历史文化,也是城市文化精神的体现。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将陶瓷充分利用起来,就是运用陶瓷艺术进行景观设计,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一种精神文化符号存在,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起到一定的文化传播作用。

注释:

1.翁梅.论废品陶瓷的美学意义及其在环艺设计中的运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09-111.

2.曾利.论住宅小区景观中环境陶瓷的设计介入[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04):25-28.

3.张玉山.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103-107.

第5篇

[关键词] 乡村景观;景观规划设计;挂甲峪

[Abstract]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rural local landscape has faced a great challenge , how to create a beautiful rural landscape in the situation , is worthy of study and research. In the paper, Beijing Guajia valle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do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order to achieve visual effect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Keywords] R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Guajiayu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研究缘起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迅速的发展,全国各地乡村都在火热的开展各自旅游业,但是在一片火红的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乡村本土景观被破坏。要想在开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保证其乡村景观的优美,就需要一个系统且适合当地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与之相配。本文以北京挂甲峪为例,通过实践研究,探析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本概况

挂甲峪山庄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北部大华山镇,它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是一个盆地,村域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挂甲峪一共有村民146户,460人口。挂甲峪是北京近郊乡村旅游比较成功的典范,先后获得了“2011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2009年北京最美乡村”等殊荣。挂甲峪乡村旅游的成功使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的成功也得益于本地自然条件的优渥。

挂甲峪位置属于典型的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适宜,气候宜人。整体自然条件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千亩大桃,梯田如波催涌,果树如澜吐翠,水潭星罗棋布,山路千回百转,勾画出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

总体规划

3.1规划目标

虽然挂甲峪的自然条件基础很好,但是在其开发旅游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异质移植的情况,很多不符合挂甲峪当地特色的设计出现,破坏了挂甲峪的原始自然风貌。综合分析挂甲峪本地植物种植的特色,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将乡村旅游与景观相融合,建设出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游憩景观。

3.2规划原则

3.2.1景观生态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时,要以植物景观的自然形态为主,通过植物的树形、枝干形态、色彩搭配出一定的变化,显示出植物的多样性,但又要在变化中保持一定相似性,形成统一感,这佯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3.2.2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一个地方生态平衡的最重要的因素,生态环境遭受干扰后也能比较容易恢复原貌,而生物多样性还能提高景观效果,丰富植物造景,使得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形成良好的聚落景观。

3.2.3因地制宜

在景观设计时,要根据设计场地的现状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原有地形地貌的植物种类,根据当地地形进行景观改造与升级,合理种植植物,布置景观小品等。

3.2.4以人为本

乡村景观服务于当地村民,还是服务于旅游者都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以人使用便捷舒适为前提的,以人的行为习惯方式出发,创造良好的宜居,优美实用的人居环境景观。

3.3总体规划布局

综合考虑挂甲峪用地现状,地形地貌,当地景观特色,内部用地的环境特征,结合景观结构构思,规划形成“一带五区”的景观布局。

3.3.1“一带”景观

“一带”景观设计是结合挂甲峪周边山势而成的,利用挂甲峪的三面环的山脊线打造而成的“万米生态步道”。“万米生态步道”主要贯穿了挂甲峪现有的人文景观,如长寿山,石龟,老官顶,八卦石,五瀑十潭等。“万米生态步道”将会利用挂甲峪现有本地石材,顺着山势走向铺设而成,以碎石小路为主,以保持景观的原真性。在“万米生态步道”不同的地方,建造观景平台,雕塑等景观小品,而植物种植以松、柏为主,小品处种植竹等。“万米生态步道”将会是挂甲峪景观主线和能欣赏高处景观的地方。

3.3.2“五区”景观

“五区”景观设计主要依托于挂甲峪的山体自成风水之势,挂甲峪三面环山,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坐山望水的地势。而“五区”景观规划则以五行来布置,为不同区域的植物种类种植来提供指导建议。

挂甲峪东侧为青龙方位,区域内种植常绿植物,如国槐、杜仲、碧桃、油松、侧柏、龙柏、雪松等。南侧是朱雀方位,区域内种植红色植物,如石榴、榆叶梅、夹竹桃、杜鹃、晚香玉、郁金香、石竹、月季等。西侧是白虎方位,区域内种植白色植物,如山梅花、太平花、大花溲疏、白娟梅、广玉兰、白丁香、梨树、水仙、邹菊等。北侧是玄武方位种植深绿色和紫色的植物,如紫藤、紫薇、紫丁香、三色堇、桔梗、泡桐、二月兰等。中间则是种植黄色的植物,如迎春、连翘、栾树、金茶花、大丽花、萱草、金盏菊等。这样挂甲峪种植的植物,将在不同季节以不同的颜色来展现,丰富各个季节的景观效果。

局部景观规划设计

4.1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在进入挂甲峪山庄的道路是一条精心设计的灯笼路,高高的架子上爬满了葡萄藤,郁郁葱葱,在配上火红的灯笼煞是好看,但是其他道路却缺乏设计。其他道路极度缺乏路旁遮阴,这样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会全程暴晒。由于挂甲峪整体道路系统缺乏明显的分级,人车混行。在路旁种植高大的乔木,配以低矮的灌木,形成绿色通道,这样既可以将人车分行,又能形成很好的景观效果。道路旁还可以设立供游客停留的小站,刻上有挂甲峪传说故事的石刻,让游客加以驻足,停留休憩。

4.2水边景观规划设计

挂甲峪主要景观五瀑十潭,潭水边缺乏景观设计或设计太生硬。潭水边景观应该是很具活力的景观,应种植自然的景观,在加以休闲游憩的景观小品,不仅仅让潭水边有欣赏价值,更加具有游玩的效果。水边种植达到很好的群落效果,种植的草本植物如,鸢尾、菖蒲、香蒲、水葱等,木本植物如,水杉、乌桕等,种植达到一种丰富的层次感。加上休息的座椅,亲水的游戏平台,叠水景观,小桥等,创造更美的景观效果。

4.3庭院景观规划设计

农家院是主要的休息场所,庭院景观可以让游客达到更好的休息效果。而挂甲峪新村,老村缺少院外和院内的绿化景观,使得居住外道路过于空旷。院外道路可以借景于庭院景观,达到美化的效果。而庭院种植宜种植经济类作物,增加庭院景观的效益和可观赏性。

5小结

可以预见,随着乡村旅游的红火,乡村景观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将成为景观的新学科。乡村景观要在保持本土性和景观完整性上来挖掘其价值,以本土植物和地形地貌为基础来进行景观设计,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适宜的乡村景观。

参考文献:

[1] 徐琴. 乡村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吴维,吴家根,方鸿,王继斌. 浅述淳安县乡村景观绿化规划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2006.

[3] 王国良,杨梅炳. 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策略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

作者简介:

王淑芬,河北鹿泉人,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副教授,景观研究所所长,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第6篇

关键词:公路设计 新理念 设计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highwa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highway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method,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keep and natural better coordination, to reduce the traffic accident, the company increased by personnel comfort.

Keywords: highway design new concept design method

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高速公路发展至今,在建设理念上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安全与环保成为高速公路建设的主旋律。人们对公路的使用性、文化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以“安全、环保、舒适、和谐’’为主题的公路建设新理念,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对公路设计新理念的认识。

一、 公路景观规划原则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不同地区公路乃至同一公路不同路段具有不同环境特征。在公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便是每一个公路建设项目都具有特殊性,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沿线社会环境特点、公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因此,灵活的设计理念也是公路设计新理念的重点、精髓。

针对公路特点,公路景观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景观规划与设计应当以保证交通安全为前提,从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结合工程结构、视觉等方面综合考虑,提高环境质量,来达到安全、舒适的目标。

2、尊重场所特征的原则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应成为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生态、人文和谐原则

高速公路生态恢复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外,还要延伸到改善自然环境景观。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当地文化背景,从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公路具体设施,营建符合当地特色的公路景观。

4、 动态性原则

高速公路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应着重考虑景观的时间动态性,应从动态、变化的角度研究景观感受,把景观作为动态的观赏感受对象加以研究和规划。

5、整体性原则

在公路景观规划中,对于公路本身,应当将道路宽度、平曲线、路线交叉、构造物、沿线设施等与其路域内的地形、地貌、生态特征以及其他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规划,使公路这一人工系统与沿线自然系统协调和谐。

6、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体现在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就是要采取节约型的设计手法。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注重先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的协调,尽量减少工程后期管养和维护。从经济、实用的原则出发,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

二、 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1、公路景观规划方法

虽然对于不同的公路,景观设计的侧重点和设计对象可能不同,但通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式、方法和流程是大同小异的,可归纳总结如下。

(1)相关资料收集通过调查、记录、拍摄、走访等方式了解公路及其沿线的基本情况,如工程概况、沿线自然概况、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概况等。

(2)整体理念规划通过上述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以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为指导,根据所经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多元的公路景观构成要素中,确定公路景观的整体风格。

(3)景观段落划分根据公路所处的环境条件,将全线规划为几个主题景观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路段的特点,选取特征明显的段落进行重点景观营造,突出主题,使其成为路线景观的兴奋点,增强该路的信息传达。

(4)景观序列与空间构建该阶段就是处理全线景观规划上点与线的关系,使全线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公路景观设计方法与营造手段

公路景观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为满足运输通行功能,它又有自身的体态性能、组织结构。

1、借景

在进行线形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多余的人工构造物与繁杂的因素。尽量减少对无法修复的周边环境的破坏,对大面积原有林地、珍稀植物和古树应尽量避让。使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可以欣赏沿途的景致,避免旅途中的枯燥、乏味和视觉的疲劳。同时,沿线的居民也可以欣赏高速公路优美线条与结构物,给人以愉快的心情。

2、赋予公路设施美的形式和文化内涵

在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尽量使线形与地形吻合是一条重要原则,但同时,既要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又要满足司机和乘客视觉和心理的舒适度要求。

沿线构造物是内部景观的主体,因此,对沿线构造物的景观设计必须要慎重、细致。在进行景观营造时,应仔细考虑其风格、色彩、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

结构物对公路的视觉质量有重大影响。结构物一般都是永久性建筑,应特别重视结构美学。桥梁结构,不仅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外形和比例,而且要有新颖优美的线条,在保证桥梁实用和自身美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与路线及其他结构物的造型充分协调。

3、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结合

公路景观是动态景观与静态景观的结合。公路沿线的服务性设施。公路景观具有自身的特性,景观营造应有其自身的规律,应当结合具体的场地条件来实现。

三、 公路隧道设计方法

1、1隧道景观营造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目前我国公路隧道采用的洞口形式,按其是否承受背后土压力,大体上分为端墙式和突出式两类。端墙式有普通端墙式、洞口环框及翼墙式(含柱式)三种形式;突出式有突出式、削竹式和喇叭口式三种形式。洞门型式的选择基本上是从按力学角度来确定,兼顾考虑景观因素。

隧道洞门景观设计除考虑工程需要外,还应了解当地的名胜,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把洞门作为文化的载体。统一规划,突出主题,充分体现人类意念的精神文化内涵,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和谐统一。

除洞门本身外,洞门背景的山体、上下行车道之间的绿地,以及洞口的侧面挡墙,甚至洞口名牌、灯光等也是洞口景观设计的细节,应将这些元素作为洞口景观有机部分,统筹考虑,使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洞间山体处理方法

高速公路洞门多前后相错,洞间多存在山体。洞间山体的处理是洞门景观的重要部分。根据高速公路隧道洞门洞间山体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

图1 洞间山体处理形式

3、康高速公路隧道洞门景观营造

(1)端墙式洞门

端墙均采用简洁大方的修饰手法进行渲染,利用贴面或塑石模拟具有当地特色的岩体,体现地域特色,同时也令生硬厚重的混凝土增加亲切感。隧道周围环境比较复杂,洞门接桥,省道上跨,涧门相错,景观设计采用突出端墙结构体量的装饰手法,将结构重点部分用光滑的混凝土突出于原端墙,原端墙则采用粗糙文化石饰面,模拟沿途村落的石头围堰,巧妙体现地方人文特色,并运用色彩深浅的对比,使端墙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具有更强的视觉立体感。

(2)突出式洞门

对山势、地形较好的采用削竹式洞门,其他采用直切式洞门,对隧道长度较短采用直切翻沿式洞门。有时为了兼顾功能,设计采用直切翻沿型式来体现洞门景观,增加洞口的接纳感。洞门周边为岩体,较为完整,稀薄草甸,洞门景观自然,绿化采用恢复性种植。

可采用削竹式洞门。利用GRC仿石做成的与山体纹理相近的千枚岩肌理。洞间下部种植乔灌木,掩映仿石,上部植竹类植物,错落有致形成斜向退台,使洞口景观层次更为丰富,突出当地的地质特色。因周边植被贫瘠,草甸为主。为解决黑洞效应,左洞侧密植植物,缓解洞内外光线变化带来的不适感。

结论

公路设计既要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又要满足司机和乘客视觉和心理的舒适度要求:在对具体构造物进行景观营造时,不仅要考虑工程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还要注意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物形式相协调;服务性设施既是沿线地区的服务窗口,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也需要综合考虑,可多结合当地的人文背景,突出地域特征。

参考文献

【1】 张铁军, 何勇, 唐垮垮,等。 公路设计新理念总结。 国际公路安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 出 版社, 2005, 255-257

第7篇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全球化;符号

正文:景观“Landscape”一词创始于西方,其含义广泛,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难以说清的概念。《辞海》里对景观的解释是:一、风光景色。如地表自然景色。二、地理学名词。如景观学中指特定的区域概念,兼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观设计是将视觉事物或事件置于一个特定的四维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从而使景观的形式、意象和意义均能得以有效的呈现。有意义的景观能与人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地域文化也称为“区域文化”,是一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脑力和体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加以积淀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它反映自然环境本身,涉及当地的经济水平、、艺术修养、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的地域因为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们改造自然程度的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化。

全球化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所谓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科技等各个层面突破彼此分割的多中心状态,走向世界范围同步化和一体化的进程。在全球文明一体化的背景下,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和开放,既对地域文化带来冲击,也给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面对无处不在的全球文化共生与交融的趋势,各地区在发展进程中不约而同的遇到文化趋同、地域文化丧失这个难题,与此同时,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趋同、地域文化消失的现象也同样出现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地域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在保持自己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不断的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两者融合共生,在冲击中地域文化重新整合。本文以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引起公众对地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关键所在。

影响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素主要有:一、空间要素。包括: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二、环境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资源、水文条件、山石、构筑物等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除了空间和环境要素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人文要素,人文环境对景观意义的表达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历史是时间累积的结果,与文化息息相关,我们在设计中应当遵循历史文脉的延续,它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以风土人情、传统民间文化、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例如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歌舞,东非人的恩戈玛,贝宁的杰拉德舞蹈、玻利维亚的奥鲁罗狂欢节等等,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怎样保护和挖掘文化和历史,将文化和风土人情融入设计,展示地域文化精髓是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尊重自然环境,在设计中合理的利用场地原有条件,充分考虑当地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在植物配置中采用乡土植物,既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能体现地域特色。其次要尊重历史。只有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相结合,景观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景观才拥有真正的生命力,文化上的归属感能给人精神层面上的慰藉。氛围的营造与人的主观感受有关,参与者所处地域背景的不同,使其对于景观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尽相同。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是很有必要的。

如何将地域文化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收集信息,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可以挖掘的地域文化素材有很多,例如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历史名人以及考古发现等,找出能够代表该地地域特征的信息加以利用。在当今科技发展的社会时代,伴随着高科技技术和世界全球化的发展模式,设计师在研究本地文脉的同时,也要熟悉外来的历史文化,注重将地域文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性结合起来,博采所长、融会贯通。其次,在对该地域的历史文化有相当透彻的理解后,才有可能对历史素材进行归纳、提炼从而形成设计元素。设计符号是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载体,任何优秀的设计都是设计师对情感、符号、形式空间、色彩进行统合的结果,地域文化符号不仅构成了地域文化的特征,而且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将所提炼的地域文化符号以合适的手法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借代”是创造符号时最常用的方法,不是把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模仿、抄袭、生搬硬套进来,而是在透彻的了解地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用一种新的观念对材质、空间、色彩等元素进行创造,古为今用,意在创新。例如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将造型别致的宫灯作为母型,在造型上简单化,将灯笼挂在入口的牌坊、入口的地灯、墙面、楼梯间的柱头上。还有深圳万科第五园的景观设计,设计师借用了传统园林的漏窗和门洞的符号,打造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居住区景观。地域文化元素符号可以以点、线、面或体的任意一种要素形式出现,或者以几种要素结合的形式同时出现。它们的应用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将其用为一个景观雕塑的形式,也可以应用在地面铺装的样式上,或者将其用在平面规划的形式上。在景观设计中,对于符号的运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我们在某些作品中可以直接找到符号性的元素,而在另外一些作品中似乎很难发现符号的存在。并非所有设计中符号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的设计会以一种含蓄的方式传递信息。例如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保留一口完好的老井,深圳世界之窗前人行道上采用匆匆的行人、拍照的游客等具有现代感的雕塑小品,正是设计师将符号语言融入作品中的典范。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只有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景观才有生命力。在经济全球化到来的今天,我们或许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景观扎根于不同的地域文化沃土之中,呈现千姿百态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成某种风格,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创造地域特色的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毅.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1

[2]王向荣,林菁.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

[3](意)乌蒙伯托.艾柯.符号学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宋启林,蔡立力.中国文化与中国城市[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美)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7]朱光亚,杨国栋.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J].建筑学报,2001.1

[8]俞孔坚.设计源于解读地域、历史和生活[J].建筑学报,2003.9

[9]吴良镛.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2

第8篇

1.1旅游公路的概念、功能和景观

1.1.1旅游公路的概念。旅游公路的出现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但是,我们对旅游公路的定义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不同专业的人们对旅游公路的解释也各不相同。

1.1.2旅游公路的功能。旅游公路的建设除了具有交通功能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那么,旅游公路的景观建设更具有可研究价值,因为,旅游公路的功能具有一定的先知性。

1.1.3旅游景观建设。旅游景观建设是以旅游为目的而进行的景观建设,它包括公路景观建设、互通区景观建设以及风景区景观建设。旅游景观建设不是单一的自然景观、空间景观的建设,也不是简单自然景观的恢复,而是经人工修饰的、综合景观设计的,并随着我们的意识的改变而改变[6]。

1.2研究的意义

柳老公路和鹤大公路(宁安段)作为镜泊湖和镜泊名镇的出入口,景观设计的提出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把柳老公路和鹤大公路的建设体现出镜泊湖和镜泊名镇的地区特点,更要与环境相适应,使旅游公路与周围自然、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所以,本文将对这两条重要的旅游公路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在全面考虑其使用功能外,对两条公路周围植被和景观进行调查研究,筛选出适合两条道路保护环境和生态恢复的植物种类,并对镜泊湖大桥的景观进行了生态设计,对中央分隔带和道路两侧的景观进行生态和人文融合设计。

2公路景观建设的植物选择适应性研究

2.1研究路段的选择

研究路段是由鹤大高速公路和柳老公路通往镜泊湖山庄地区,镜泊湖在自然保护区的中部,沿湖群山环抱,湖水清彻见底,风景优美宜人。为了比较准确、全面的了解环镜泊湖带旅游公路沿线和互通周边地区植物种类,本文分别对柳老公路沿线和鹤大公路宁安段的2个互通周边地区可以应用的植物资源的状况、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和分析。

2.2调查方法

在环镜泊湖地带的两条道路(柳老和鹤大公路)以及周边调查区内选择连续的样地路段对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记录植物品种、植物生长形势、景观效果,然后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合环镜泊湖旅游道路的植物种类。

2.3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环镜泊湖地带的柳老公路和鹤大公路(宁安段)沿线及周边地区常用植物为50种或变种,分属于26个科,35属。其中蔷薇科6种,分属于5属;木犀科5种,分属于3属;菊科5种,分属于5属;柏科2种,分属于2属;禾本科3种,分属于3属;豆科科2种为一个属;槭树科2种,分属于2属;杨柳科2种,分属于2个属;其它都为单种单属(科)。

2.4结合当地人文特征、社会文化习惯及生态平衡性来选择植物

2.4.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整个研究路段位于东经128°41′~129°28′和北纬43°45′~44°20′之间,宁安至杏山段路线于张广才岭、老爷岭的牡丹江台地经过,地形起伏不大,海拔高度在243~360m之间,属于平原微丘地带类型。地表植被平原区以旱田、水田等耕地为主,微丘区多被开垦成旱田,间或有少部分人工林、次生林。杏山至省界段为老爷岭余脉,地形条件为山岭重丘区。海拔高度在280~680m之间,地面相对高差为400m。地面主要植被为次生林。

2.4.2气候。研究路段所处区域公路自然区划为Ⅱ1区,即东北东部山地湿润冻区。该区域属大陆性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极端最高气温为36.5℃,极端最低气温为-40.1℃;年平均降雨量为400~600mm,降雨期集中在6~8月份;最大积雪厚度为56cm,最大冻深为1.80m,地面稳定冻结日期为11月初,稳定解冻日期为翌年4月中旬。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冬季主导风向为南西至西北西,最大风速为22m/s。

3镜泊湖沿线景观设计研究

3.1镜泊湖旅游公路线性设计

综合考虑本研究路段在黑龙江省区域内公路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要求,结合近几年的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等级的选用原则,根据镜泊湖旅游发展规划、交通需求、镜泊湖旅游公路的性质及现有公路具体状况,柳老公路镜泊湖段采用一级公路标准,鹤大公路全部建成高速公路。

3.1.1设计速度、路基宽度确定。

3.1.1.1方案选定区域原有道路技术标准。结合现有公路技术状况、旅游公路特点,以安全、经济、环保为原则,选择适宜的技术标准。考虑连接线工程位于镜泊湖风景区内,应以充分利用旧路资源,节约投资、减少占地及对周边环境影响为首要原则。方案利用原杏镜公路部分路段至景区风情名镇。原杏镜公路段为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0m,路面宽8.5m的二级公路。其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厚22cm,基层为18cm6%水泥稳定砂砾+18cm5%水泥稳定砂砾。

3.1.1.2设计速度的选定。本项目综合考虑整个路段的改造标准及本项目服务于旅游的需求等因素,柳老公路采用的设计速度为60km/h,鹤大公路采用的设计速度为80~120km/h。

3.1.2路线选择。路线选择的原则:a.考虑本项目的服务功能及在区域路网中的地位,路线布设应符合旅游区服务功能要求,符合镜泊湖旅游区及沿线城镇总体规划。b.充分考虑与沿线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满足沿线重要旅游节点与本项目所建一级公路顺畅衔接的需求。c.合理处置整体式路基、连接道路等工程,满足沿线村镇生产、生活需要,尽量合理利用旧路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d.尽量少占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合理设置美化、绿化工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3.1.3路线走向。方案走向。方案利用杏山互通A匝道和原杏镜公路部分路段进行改造:路线起点G201杏山互通立交A匝道,经东安村、太平村、梁家、褚家,在K7+000过褚家后旧路纵坡及平面线形差,在旅游旺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故方案设计离开杏镜旧路,全幅新线,于K8+895新建9*30简支转连续箱梁大桥跨越牡丹江,终于镜泊小镇镇内外环路起点,方案全长11.2km。旧路利用率62.5%。

3.2镜泊湖大桥景观工程设计

第9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道路景观;构成要素

近几年,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不再满足城市道路建设的交通功能的需求,更多的希望从美学观念出发,将道路空间的美观、整体景观协调性、民众路用的舒适性等等考虑在内,这也将城市道路建设提到了更高的层次去考虑,涉及了建筑及空间设计、园林学、城市规划、道路美学、环境心理学各方面学科的综合运用。

一、城市道路景观的要素组成

很多人在城市道路建设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道路的设置、以及沿街环境的配合,但这也只是排在头两个因素,一座城市的道路建设远不止这些,它的景观构成是有很多因素构成,如果忽略了这些,那么道路景观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甚至是出现不可行。因此,每个建筑师在着手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时需要明确它的景观是由哪些要素构成。

首先第一个要素就是道路本身,道路上的交通设施,道路边的种植、延伸的因素还有沿街边建筑物、结点,远景中的如山岳、海、森林、湖泊都算在内的自然要素、高楼大厦、城墙、高塔等人工要素,还有民众的活动比如路过的人、任何交通工具等都是包括在内。而更微妙的来说,变化的动态因素,如季节、时间、气候,都是要融入到最初的城市道路建设当中,而且容易被忽略的周围设施也是设计的一部分,比如商业设施、通信设施、排水设施等等的地下部分。只有把所有因素都结合起来,设计出来的城市道路景观才能够凸显这座城市的个性和鲜明的特点。

更详细一点说,如果要分出哪些重要,哪些次重要,哪些需要顾及,通过这样的分类来规划城市道路景观,更具层次感,所以要明确主次: 一是“道路”和“沿街”是最基本要素,必不可少;二是“地下部分”、“远景”、“变动因素”、“人的活动”是次重要因素;三是不可忽略地下部分众多设施的规划和设置。

二、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当中遇到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得好坏关系到城市形象、城市环境的建设优或劣,更进一步讲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所以重要性显而易见,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还是存在一些考虑不周、不完善的问题。

(一)设计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地下管网、架空线路在绿化中的冲突。如果没有规划、科学合理地设置地下网管,又或者盲目在这些地段上在栽植一些名贵、好看的乔木、灌木,长期下来很容易导致树木长势不好,甚至出现植物枯萎、死亡,这将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设计过程中忽略了道路附属设施的建设,造成形成不便。很多设计人员比较注重交通功能,但却忽略交通标志、行人公厕、道路地下通道、路向标牌、以及垃圾箱、电话亭、残疾人士无障碍通道等等的设置,很容易在现实的使用当中造成行人的不便。

(三)设计过程中忽略草地花卉等植物的季节应变性,容易造成浪费的现象。比如夏季植物却种植在冬季、冬季植物种植在夏季,又举个比较突出的反例子,比如有些花开在晚上却凋谢在白天,那么这种花的美化效果相比那些可以白天盛开的花朵要稍逊一些。

(四)设计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绿化,尤其是绿地面积的规划。一旦城市道路缺少两侧绿化带,那么就会造成酷暑或者炎热时期不能为民众遮荫蔽日,另一方面也不能带来视觉上的美观。如果只是注重交通功能,甚至挤占绿地面积,很容易破坏城市道路整个景观。

(五)设计过程中总体规划过于简单、形式化,缺乏创新、活力。一旦城市街道建设在空间上、色彩上、形式上、色彩上缺乏与别的城市的区分性,那么很容易导致城市街道景观建设形同虚设,达不到理想效果。

三、城市道路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最好加入人文特色,这样才能方便民众,加大当地城市特点。人们欣赏街景很多是在人流、车流这样的动态过程中进行,而人们行街的目的不一样,有些是为了上班、有些要去购物、有些为了旅游等,使用的交通工具不一样,因此为产生不一样的视觉特征、行为规律,这时候设计师可以加入以人为本的因素,这样才能获得民众的好评。

(二)遵循不同道路性质、功能因地制宜搞建设的原则

同一座城市有众多道路,有大有小,有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功能使用,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时候要结合交通目的的实际情况来规划,这样才能设计出搭调的风格、雕塑、绿地以及很多其它附属建设。

(三)遵循道路建设综合效应、整体性的原则

我们在遵循道路建设的交通功能的同时,也要求具有景观的美感,观赏性,这也决定了城市自然景色比如地形、山峰、湖泊、绿地等,人文景观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它们成为各种因素放到道路建设中,形成一个整体性、一体化的规划,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整体感、时代感的城市,就比如苏州园林,不论在哪个角度看都可以成为一幅画是异曲同工的设计原则,考验的是建筑师、设计师的智慧。

(四)遵循可持续与个性化兼备的建设原则

道路景观建设成不成功,很大因素是在于它能不能在具备交通功能、美观的基础上有没有具备这所城市的形象特点,俗称“个性”。但是不论怎样个性都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无害”,其实也就是对应了当今一直老生常谈的一个主题,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统一中来搞建设,一旦要是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影响了经济发展,那么再怎么个性的道路景观的价值都会被。

四、研究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关键性环节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要注重的环节很多,但是以下几点还是要结合实际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道路景观设计要结合交通设施来考虑。道路景观的设计绝不能影响交通安全畅通,它们是统一的一体,要在确保交通设施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规划道路景观,这是在交通功能正常发挥的实用角度上出发,那么从道路景观的美观角度出发,合理的交通设施建设可以增强道路的美观,不然就会起到反作用。要运用好标线的作用,合理科学的标线设计满通功能,引导交通流,还可以起到美观作用,一箭双雕。

(二)道路景观设计要注重道路线型的美观。道路线型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甚至是一半直线一半曲线,但不管怎样的线型都要在科学的景观分析上才能设置,不然就会导致交通功能无法发挥,甚至提高交通事故的频率,从长远看,可以将行车功能、美学两方面相结合,充分体现道路线型的美观。

综合论之,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将道路周边一些因素融合进去,比如不同区域、不同地形条件、不同人文历史情况,在确保正常发挥道路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深层次地综合很多因素来追求景观环境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不断展现城市个性化特点的内涵,最终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符合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系统,为民众谋福利,创造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顾小玲.景观设计艺术E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越晓冬,越晓峰.浅谈城市道路的空间及景观设计(J].城市交通,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