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热点论文

时间:2023-03-16 15:39:26

导语:在社会热点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热点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计量分析;科学史;ISIS

中图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001-02

0引言

国际科学史权威刊物ISIS是由科学家萨顿1912年在比利时创刊。1913年三月出版第一卷至今,已出版103卷。萨顿作为《ISIS》第一任主编,对《ISIS》具有巨大的贡献。萨顿在《ISIS》的首卷第一期《ISIS之目的》一文中明确指出:“《ISIS》是哲学与科学的哲学杂志;是历史与科学的历史杂志;是社会学与科学的社会学杂志。”[1]

很显然,ISIS是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于一身,熔科学史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于一炉,是一份综合性很强、内容丰富、水平很高的国际科学史权威刊物,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杂志[2]。本文主要选取ISIS(1913-2012)的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计量研究。

1 ISIS研究论文的内容计量分析

根据ISIS的目录,本文主要选取研究论文按学科和断代进行计量统计。按学科可分为数学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医学、技术、其他;本文以十年为时间单位并将分类的研究论文数占总研究论文数的20%作为划分热点的标准对ISIS研究论文进行计量统计,详见表1。

按断代分为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16世纪~21世纪和其他。详见表2。

从表一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ISIS(1913-2012)研究论文的领域统计分类所占比例分别为数学8%,物理科学28%,生物科学9%,地理科学4%,医学7%,技术4%,其他40%,总计1794篇。

很显然,在1913-2012年这100年中物理科学的比重平均超过20%,一直是科学史研究的热点,这与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研究热点关系密切相关。数学在1913-1922十年中,比重超过20%,可以称为是阶段研究热点。其他类所占比例远远超过20%,这是由于其中包括科学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受到更多的关注。

从表2ISIS研究论文的内容断代中得出古希腊和中世纪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19和20世纪呈逐渐递增趋势,这说明这两个时间是研究热点。其他类仍占有最多比重,这是由于20世纪以来科学社会和人类学普遍受到关注。

从图表的数据显示上看,现代科学史研究趋势已超越古代科学史。从而反映出科学史的发展趋势已从近代科学的源头希腊科学向“现代性”型的科学通史转化。不同的科学观导致科学史的关注度不同,从而导致科学史的发展趋势出现变化。20世纪以来80年代以来,科学史的发展趋势已从科学思想史向科学社会史发生转变,科学社会史成为科学史的新的研究热点,备受关注。科学史的发展迹象也从实证角度向科学事实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

2结论

从上面对研究论文的计量研究判断出这一时间科学史的研究热点。依据图一,就ISIS而言物理科学都是这一时间段的研究热点,这说明物理科学就是科学史研究的热点。生物科学和医学都在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他们有望成为科学史的新的研究热点。依据图二,我们得出19世纪,20世纪的研究占一半以上,这说明科学史的研究已接近现代研究,而不是以古代和中世纪为主。

通过分析100年来科学史权威刊物ISIS在研究论文方面的统计数据,大体反映了百年来世界科学史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从科学史内在逻辑看,表现为从物理科学研究一枝独秀到多门学科并举;从科学史发展的社会与境看,交叉学科关注度的增加,反映了科学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对科学史的综合研究已经成了当代科学史的一门显学。正如袁江洋研究员所说,科学史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综合。

参考文献

[1]G.Sarton.Historie de la Science.ISIS,1913,1:4-5.

[2]G.Sarton.Le but d’ISIS.ISIS,1913,1:1.

[3]魏屹东,刑润川.国际科学史刊物ISIS(1913-1992)内容计量分析[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5(2).

第2篇

一、2010年传媒学术界关注了什么:基于高频词的传媒学术热点分析

词频分析可以归纳出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词汇的出现频率,通过统计高频词可以分析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我们对2010年度传媒经济的312篇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进行了词频分析,剔除无意义的虚词后共筛选出传媒经济研究的50个实词高频词(见表1)。

统计结果表明:

(一)媒介类型:总体上,四大传统媒介仍然是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但新媒体对于学术研究的影响巨大,图书出版业位列第三,手机媒体成为研究新宠。

如果我们从媒介类型的角度将词义意义相近的热词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合并,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网络”、“新媒体”、“互联网”、“手机”)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总词频数为218),但是对4大传统媒介的研究依然是学术界研究的重中之重(总词频数为356),是新媒体研究总数的1.63倍。当然,新媒体之于传统媒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绝大多数对于传统媒体的研究都是在新媒体影响背景下所做的范式转型、规则变化、操作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就单一媒体类别的研究而言,期刊(含科技期刊165)研究占据首位;网络(含互联网)的研究居第二位(114);而出版研究(含图书、出版社、出版业,共计112)则居第三位。传统意义上媒介研究重点的报纸(含报业,112)、电视(79)忝列其后;此外,手机媒体的研究也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新宠(49)。

(二)热点议题:出版因改制动作巨大而成为学术界热议的第一议题;其次,传媒产业和传媒市场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级议题。此外,在去年的学界视野中,营销、改革、品牌、广告、管理、竞争也是人们热议的研究主题。

如果我们将媒介类型之外的热词看作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的话,在将其按照词频数做三分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排列在学界热切研究第一阵列的有:出版、产业和市场;第二阵列的研究议题是:营销、改革、品牌、广告、管理、竞争。与人们一般印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某些政策上、实践领域大轰大嗡的议题,在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中热度并不很高,比如:三网融合、转企改制、文化产业 、版权以及产业链等。此外,中国的媒介经济学研究在研究中国传媒经济问题时参照、借鉴最多的是美国的传媒业,同时也较多地借用了经济学的理论或方法。

二、2010年学术界如何研究传媒经济:基于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

本课题组结合内容分析得到的统计数据,对2010年年度传媒经济的研究方法与学科交叉情况进行了客观的描述,以期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本年度传媒经济研究的总体状况。

(一)定性研究为主,重视个案分析和调查研究

2010年年度的传媒经济实证研究中,定性研究数量是定量研究的2.7倍。有学者曾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比了中国与美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是“与美国相反,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方法处于绝对主导地位(80.8%)而定量研究很少(15.6%)”??。相较而言,传媒经济的定量研究量高于国内新闻传播学的总体水平,更偏重于研究的精确性和可量化性。

在定性研究方面,传媒经济以个案研究法(34%)、文献分析法(16.1%)为主,而新闻传播学则更偏重于文献分析法(38.2% ),这说明传媒经济更加重视对个案和典型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传媒经济以调查法(60.4%)、内容分析法(18.9%)为主,此外也有部分研究引入了模型分析(18.8%),而新闻传播学中内容分析法占据显著地位。与新闻传播学相比,传媒经济研究更注重于大量实际数据的收集,研究难度与研究投入较大,但在定量研究的数据处理方面,仍以简单的频数(13.3%)、描述统计(55.6%)为主,数据的深入挖掘和解析有待提高。

(二)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视角占主流,技术成为关注焦点

2010年年度涉及学科交叉的传媒经济论文有105篇,学科交叉论文比例为34%,与经济学(69%)、管理学(25%)的交叉最多。由于传媒经济构架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因此经济学理论是研究传媒经济问题的基础理论,较常用的研究视角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2010年传媒经济学的产业经济学视角最多(45%),其次为微观经济学(41%),制度经济学(9%)、宏观经济学(2%)、政治经济学(7%)涉及较少。

经济、技术、制度是影响传媒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涉及宏观环境对传媒业影响的论文有143篇。数字化、三网融合、电子书、微博等新的媒介技术和形式的爆发使技术(33.6%)成为对传媒经济研究涉及最多的宏观领域,整体的经济形势(经济29.4%)和政府规制(政治26.6%)也是研究者在研究中涉及的重要因素,而传媒经济对社会因素(10.5%)关注不多。

三、年度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基于社会网络分析

图1是对2010年入选的所有传媒经济学科的论文的关键词、题目和摘要做的社会网络分析,使用的软件为NetDraw2.054版本。

(一)核心层、中间层、边缘地带:传媒经济研究分层明显

结点(node)大小表示的是度数(degree),结点每与另外一个结点发生一次联系(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是流入还是流出)即为1度,结点越大表示与别的结点之间的联系度越高。从图中可以看出,传媒、出版、融合、广告等为今年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焦点和重点。每两个结点之间线条的粗细程度表示的是两者的关系密切度,两个结点之间的线条越粗表示两者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从上图可以看出,数字―出版、媒介―融合、三网―融合、科技―期刊、植入―广告等关键词之间的紧密度很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年传媒经济学科研究的兴趣和前沿。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对关涉的关键词进行了K-cores分析,不同结点的颜色代表意义不同,可以看出,整个网络有三层构成:核心层、中间层和边缘地带,红色的结点处在整个网络的核心层,主要有以下关键词:传媒、出版、融合、模式、营销、整合、数字、出版、媒介、改革、体制等;蓝色的结点处在整个网络的中间层,主要有以下关键词:广告、报业、手机、集团、转型、三网、竞争力等;黑色的结点处在整个网络的边缘层,包括制度经济学、风险投资、电子阅读、关系社会等,说明传媒经济学研究的议题还主要基于传统议题的基础上,对新的研究议题和对象的扩展度不够。

(二)研究热点:微博客、植入广告、媒介融合

由于2010年年度的论文很难以被引用的次数(一般而言,论文被引率高点发生在发表后的3―4年)来判断其重要性与关注度,但从CNKI的下载频次多少这一指标,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说明某篇传媒经济研究论文及其所代表的研究领域的被关注程度。一般而言,下载频次越高说明其影响力越大,关注程度高,有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以下为下载频次在300次以上的论文,共18篇。??(见表2)

结合前文词频分析的结果、社会网络分析结果以及18篇高下载频次论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发现,本年度传媒经济研究的媒体热点是微博客。表2论文中以微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3篇,平均下载频次为736次,并且“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 下载量超过了千次,此外还有众多论文从微博媒介性质、盈利模式、营销应用等方面对这一新的媒介形式展开了研究。本年度媒介产业的研究热点是媒介融合,3篇有关媒介融合的文章下载频次为352,并且“媒介融合”一词出现的词频也达到了52次,三网融合背景、产业视角和综述性回顾是本年度媒介融合研究的亮点。2010年年度广告方面的研究热点是植入广告,2篇论文的平均下载频次为457次,对新的植入方式的探究和对其广告效果的评价研究使植入广告的研究趋于成熟。此外媒介规制与体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及传统媒体的转型研究等传统仍旧是传媒经济研究者持续关注的话题。

注释:

??《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1)》项目组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喻国明主持,本文由宋美杰完成初稿,喻国明修改并定稿。本文中内容分析部分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由宋美杰、刘佳莹、许子豪、朱尔皓、陈瑾、陈宇完成,李彪对于本文的社会网络分析图的形成也有贡献。

??本文选取了2010年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核心期刊15本,辅助以2008年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G0/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期刊15本,30份期刊消除重叠后获得了样本选取期刊:编辑学报、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编辑之友、编辑学刊、当代传播、出版科学、中国编辑、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广告大观、现代广告、新闻爱好者、新闻界、青年记者、新闻战线、新闻与写作、新闻记者、中国记者、中国报业、电视研究、传媒观察等。选择以上期刊中已经被CNKI收录的(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23日)2010年度全年的与传媒经济研究相关的论文,此外以传媒经济、传媒业等为关键词在CNKI中进行搜索,获取了未在以上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通过上述途径获得的论文为研究的初步样本,在此基础上剔除了会议消息、研究随笔等性质的文章,共获得有效论文312篇。

??董天策、昌道励:《中美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比较――以2000-2009年<新闻与传播研究>和<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7期。[Dong, Tiance,Chang,Daoli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Tak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uring 2000-2009 as Example”,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2010, 7. (in Chinese)]

第3篇

1.文献综述方面

高校本科学生要在较短时间内的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汇总工作,最后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出现在论文的第一部分之中。论文综述的写作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前沿、研究热点的科学、准确界定,毕业论文选题及后续写作的创新性、科学性等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校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很少能够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概况,如该学科或领域中的研究主题、经典文献、权威作者、核心期刊、研究合作群体等,而科学知识图谱的一些分析方法,如来源分析方法、词频共现方法、共被引分析方法、引文分析方法等则恰好能够满足本科学生渴望对学科或领域研究基本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迫切需求,对于高度概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开展科学的研究述评,明确毕业论文写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有较大的帮助。

2.科学选题方面

鉴于国内多数高校对本科生学术科研要求较低,以及学生本身科研主动性、积极性不强而导致学生对所学学科及相关领域理论及实践研究了解不明确、不充分等特点,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如词频共现方法,可以使得本科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了解国内外相关学科或某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情况,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等方面对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网络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解和学习,从而使得毕业论文选题更加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可以说,在本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以科学的、准确的研究热点或研究前沿为论文写作对象,就是对社会实践和学科发展的客观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通过满足社会实践和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使得毕业论文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3.研究创新方面高等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如同研究生毕业论文一样,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样有一定程度上的创新要求,包括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内容的创新、研究过程的创新等等。通过科学知识图谱方法的有效使用,可以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和掌握,通过高度概括与全面分析,既可以实现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也可以在了解国内外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内容上创新,突破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使得研究的广度或深度上更进一步,并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使创新性和实践性统一起来,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此外,知识图谱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其他功效还包括:重要文献资料收集、核心期刊选定研读、权威作者跟踪学习等,这些都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和牢固的研究基础。

二、科学知识图谱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应用

1.文献数据库的选择与文献筛选

国外文献数据库选择与文献筛选。如果要分析国外某学科或领域的相关研究情况,可以选择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的“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数据库,即众所周知的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其为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涉及经济、管理、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内容。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为例,进入SSCI数据库后,在“标题”或“主题”选项中输入相关主题词语,如“humanresourcemanagement”或“HRM”等,之后确定相应的年限,如2000年—2012年,然后进行文献资料收索,在收索结果中选择相应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在“文献科学知识图谱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功效及应用房宏君刘瑛北京联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类型”中选择“article”即“文章”类型资料并去掉“meeting”、“review”、“editorial”类型资料之后以进行文献筛选;在文献资料保存过程中,选择包含标题、来源作者、来源单位、关键词、摘要、参考文献等全文献资料类型,以每次500条文献资料数量进行下载,并以文本格式进行保存。

国内文献数据库选择与文献筛选。本科学生如要分析国内相关某一领域的研究情况,可以选择现有的“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数据库,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其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数据库,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文献来源地区、研究机构、研究学者等相关情况,探测某一学科或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研究网络及发展趋势等。在CSSCI数据库中,确定年限之后,选择“来源文献”数据库,然后在“来源篇名”或“关键词”选项中输入要查询的相关词语进行检索,CSSCI数据库每次可以下载50条文献资料,点击“下载”即可得到相应的文本资料。

2.知识图谱绘制工具的选择

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的可视化工具很多,包括:“Citespace”可视化软件、SPSS软件、Bibexcel软件、Ucinet、Netdraw等,其中较为常用的如“Citespace”可视化软件、Bibexcel软件、SPSS软件等。本科生在毕业论文综述研究中可以采用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Citespace软件、SPSS统计分析软件等。关于上述软件的介绍与使用在一些专著、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中有详细的介绍。

三、知识图谱分析方法的确定

1.词频共现分析方法。

该方法用于探测和分析某一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演进历程、发展趋势等,包括关键词共现频次分析、突现词探测分析等,如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共现方法可以探测出2006—2010年5年间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基本热点情况

2.来源分析方法。

该方法用于分析一定期限内文献资料的主要来源国家、来源作者、来源机构等,以探讨文献资料来源的基本情况,如利用Citespace软件中来源分析方法可以探测出2001—2010年10年间国际范围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的主要来源国家。2001-2010年国际范围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献来源国家图谱共被引分析方法。

3.共被引分析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作者共被引、文献共被引、期刊共被引方法,用于探测某一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权威作者、核心期刊及其网络关系等。如利用Citespace软件中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可以探测出2005—2009年5年间国际人力资源研究领域中的最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经典文献。2005-2009年国际范围人力资源研究文献共被引图谱

四、研究结果的验证与应用

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的结果虽然是量化的、客观的,但是仍然需要通过实践调研去进行验证,如对研究热点的核实与确认,可以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权威专家进行访谈加以核实,还应该结合社会实践相关领域中的热点现象去验证,以综合确认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说,经过验证的科学的、准确的、量化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科学选题、文献综述、内容创新及突出论文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结论

第4篇

刊载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笔者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中国学术期刊以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所刊载文献的关键词为分析的数据源,以探析中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热点。同专著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文献相比,期刊发表的论文对学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把握相对更为连续、敏锐和直接。[4]本研究以教师职业道德2000~2012年间被CNKI数据库检索的1836篇论文及其关键词为分析对象,旨在揭示2000~2012年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热点。在Citespace中,本研究时间跨度为12年,即2000~2012年,单个时间分区为一年,即12个单个时间分区。我们所设定的阈值为3、3、19,分别表示满足的条件为关键词出现次数、共现次数大于3以及关键词间相似系数大于0.19,通过对条件的限定,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关键词在学术论文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利用关键词检索到文献,还可以通过关键词了解到文献所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科的研究热点。[5]笔者主要选择关键词共词分析来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研究热点探析。图1中各个圆圈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多少,圆圈越大说明相应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除此之外,图1还清楚地显示出了关键词的中心性,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的中心性的强弱与其他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概率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强,那么它与其他关键词同时出现的概率也就越大,该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的影响力自然就越大。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频次和中心性高的关键词一般都是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热点。[6]在图1的基础上我们在Citespace的export下的SummaryTable功能得到2000~2012年“教师职业道德”关键词的频次。出现频次排在前三位的关键词分别为热爱学生、教育事业、师德建设。上述数据表明:在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的文章中,教育研究人员比较关注热爱学生、教育事业及师德建设等关键词。

二、2000~2012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的热点探析

2000~2012年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热点领域主要是热爱学生和师德建设几个方面。通过CNKI检索系统检索2000~2012年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关键词的全部文章,发现这12年间含有该关键词的文章出现频次有一定的波动,整体来看12年以来都有上升的趋势。2002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175篇,为近些年的最高值,是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文章提出“师爱”、“尊重学生”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同时这一时期在师德建设方面也有许多建设性的文章出现,从上可以看出“热爱学生”、“师德建设”为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2002~2005年,在这期间一些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突显出来,如高考舞弊案,提高了公众对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关注度,这也使教师职业道德研究与出现的问题相吻合并呈现出增长态势。进入2006年以来,这一阶段的文章数量与前一阶段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增加。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出现了“范跑跑”事件,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引起热议,人们将更多的视线转移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关注上。因此,这一时期关于重塑教师形象、重建师德方面的研究显著提高。2010~2012年的文章数量有所下降,这提醒了我们在近几年教师职业道德研究方面应该有所加强,不应该放松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国家应该鼓励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并寻找出新的研究热点,为我国师德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结论与说明

第5篇

关键词:主题词表;词频统计;知识图谱;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Abstract:Based on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visualization of knowledge mapping and other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in two periods of 1980—2003 and 2004—2011, the article shows the areas of research focus and trends of Thesaurus in China. That is: there is a clear dividing line in two periods, and trends show tha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ystem, Thesaurus based on semantic description language ontology conversion is currently a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future research trends.

Keywords:Thesaurus;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Knowledge Mapping;Research Focus;Research Trends

1 引言

主题词表(叙词表)是一种情报检索语言,它在早期情报检索和知识组织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1876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卡特发表了他的《字典式目录条例》 [1]。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题词表的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另外,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以及语义网等概念的技术实现,也为主题词表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国内主题词表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从《汉语主题词表》的问世,到《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出版,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词表的介绍、评价、编制、修订、标引方法、应用及分类主题一体化等领域[2][3][4],另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词表被大量应用到了信息检索技术、知识组织与管理等领域之中[5][6]。

那么,这些年来国内对主题词表的研究都触及了哪些主题?其研究的趋势和热点又在哪里?本文试图通过对发表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进行研究,旨在为该领域同行了解和掌握研究方向提供些许帮助。

2 样本获取与研究方法

2.1 样本获取方法。本文获取数据样本的方法是:在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用关键词“主题词表 OR 叙词表”,检索出1980年~2011年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因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在1992年才出版,上述检索结果仅命中了1992年~2011年数据;因此,作者又补充了1980年~1991年的相关主题数据。经过人工筛选,最后,获得样本数为480篇(检索日期:2012年2月12日)。

2.2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应用文献计量学领域的词频统计方法和基于共词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方法。

通过关键词词频的动态统计与分析,可以反映出某时间段内研究主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如高频关键词的发展期、高峰期及衰退期等。词共现(共词)分析方法最早是在1986年由法国文献计量学家M.Callon等学者提出的[7]。在词共现分析方法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软件(如Pajek),绘制出各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学科知识图谱。

3 研究结果

3.1 历年情况

对480篇论文进行按年度统计,见图1。由图1可以发现,论文数量基本上呈上升趋势:1980年~2003年为缓慢上升阶段,但1994年和1999年均有突出表现;2003年以后,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诸如本体等语义网概念的应用研究,使得主题词表研究重新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有关主题词表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基金资助,2004年以前,仅有8篇资助论文,而2004年及以后,资助论文达113篇,尤其是近两年,基金资助论文比例均达50%以上。

第6篇

论文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教学策略

与生机勃勃的基础教育新课改和百家争鸣的大学外语教改相比,有关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和学术论文规范上,对于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问题仍缺乏深入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戴炜栋、王雪梅,2005)鉴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多年执教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之上,对一门重要的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探索与感悟,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程。主修这门课程的研究生将来多数会从事基础外语教学工作。由于硕士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中学历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推行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基础外语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为此,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全面的探索:从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到课程内容的抉择,从教学方式的更新到教学评估体系的变革。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门充满活力的、动态的、开放的研究生课程已经建立。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主要在如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精心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因此,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这方面入手。在课程与教学的运行当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确立课程教学目标。(Tyler,1949)在考虑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实际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把“英语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研究生的外语教学理论素养和外语教学方法。此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一是考虑了硕士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二是考虑了他们将来从事基础外语教学工作后的可持续发展。外语教学方法的训练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教学理论素养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在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由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跨度很大,(Richards & Rogers,1986)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而且日新月异,加之这门课程的学时有限,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刚性内容和弹性内容。刚性内容是指研究生必须掌握的课程知识,包括中外外语教学流派的评析、各种外语教学方法的语言学和心理学基础等等。弹性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外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分析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变化的。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克服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本科化”课程教学方式(罗尧成,2006)的弊端,采取“学生主题发言和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堂讨论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常常要研究生轮流在课堂上作主题发言,精要介绍一种外语教学流派或外语教学方法,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完善。这样做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师讲授的主要是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存在争议的问题和热点问题就构成了课堂讨论的内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得益彰。

在教学评估方面,改变了以往单凭学期论文评定成绩的方法,而将研究生的权威著作阅读效果、课堂主题发言、课堂讨论、学期论文四项内容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这样做有利于促使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指定必读权威著作,严格检查阅读效果

实践证明,对于任何一门硕士学位课程来说,要选择一本内容全面、对问题阐发深刻的教材十分困难,因此我们常常给研究生指定几本有关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权威著作,如J.Richards和T.Rogers所著的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1986),H.G.Widdowson所著的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1996)以及Peter Skehan所著的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1998)等权威著作。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对这些著作进行纲要式地介绍,然后要求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以便于系统地把握外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外语教学的基本概念(fundamental concepts),深刻领会外语教学法不断发展演变的轨迹和缘由。为了检查研究生阅读权威著作的效果,我们经常和研究生的导师积极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严格检查,如提交读书报告或组织讨论交流。

三、师生共建课程参考文献库

众所周知,学术期刊是反映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的主要载体之一(另一主要途径是学术会议),它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撰写学位论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生除了要学习指定的权威著作之外,还必须经常阅读外语学术期刊。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对此非常迷茫。一是不知道应该阅读哪些期刊,二是阅读过的文献七零八碎,缺乏归纳整理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参考文献库所收录的论文必须来源于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然后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参考文献库进行逐级分类并逐年更新。一级分类包括:国内外外语教学流派及其批判与继承、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心理学与外语教学、词汇教学研究、语法教学研究、阅读教学研究、口语教学研究、听力教学研究、写作教学研究和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研究等十大类。一级分类类别不宜过多、过细。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之上,我们又进行了二级分类。例如,在一级分类参考文献库“词汇教学研究”下设了七个二级文献库:词汇量调查研究、教学大纲词表研究、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词汇水平研究、写作词汇研究、口语词汇研究、心理词典研究和词汇搭配研究。研究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对二级参考文献库进行进一步分类,以构建个性化的参考文献库。为了及时更新参考文献库,我们对每届研究生进行了分组,每组负责及时更新一个一级参考文献库,教师定期查看更新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

实践证明,参考文献库的建立,不仅使研究生对该门课程的研究范围、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动态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研究生进行文献检索,使他们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有了清晰而全面的把握,为他们未来的硕士论文选题提供了有用的文献资料。通过师生共建课程参考文献库,教师也把握了外语教学研究的概况及研究前沿,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

四、选择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和专题讨论

如前文所述,由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跨度很大,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庞杂,加之这门课程的授课学时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否则就会陷入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本科化”教学方式。(罗尧成,2006)因此,有必要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抉择,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些外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介绍,然后让研究生在阅读指定专著和课程参考文献库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就这些专题展开讨论。就这门课程而言,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对各种外语教学流派的历史分析及批判继承上;难点在于各种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如何催生了外语教学法的产生和流变;热点问题是动态的,随着外语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为了使研究生能更好地进行专题讨论,我们常常会提前公布讨论话题,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话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可以培养研究生共同发现式的、合作式的学习。(文秋芳等,2006;戴炜栋、王雪梅,2005)此外,我们会对每个研究生在讨论中的的表现进行记录评分,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研究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我们发现,专题讨论既可以以点带面,又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和理论思辩能力,同时还可以检查和监督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营造科学研究的气氛和求实求真的科研精神。

有学者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研究”二字上,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是研究生了。(林文勋,2005)而研究生的“研究”又集中体现在论文写作上。要写好学术论文,其关键是做好论文选题,因为“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过去,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多数研究生在论文(包括学期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选题方面比较茫然,要么选题太泛,要么重复别人的研究,要么把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误认为是学术创新,即把学术空白等同于学术前沿。(林文勋,2005)通过专题介绍和专题讨论后,发现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方面比较敏锐,选题通过率明显提高,而且他们所提交的学期论文选题和硕士论文选题基本上都来源于师生课堂互动所探讨的重点、热点问题或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外语学习的最佳起始年龄、外语自主学习、我国基础外语教学改革、任务型教学法的本土化等等。

五、理论与实践互动,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我国研究生培养一直沿用“课程学习+发表文章+学术性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结果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学非所用,不少学生甚至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尴尬。(阮平章,2004)外语研究生的大多数课程都比较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张德禄,2005)而研究生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将会在学术性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突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分类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阮平章,2004)基于这些理念,我们着力提高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在开设“英语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同时,尽可能地给研究生安排适量的教学任务或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求教学机会,或是让他们充当本校任课教师的助手,目的是让他们亲历外语教学第一线,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第7篇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知网

维吾尔语言作为古老语言一直牵动着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虽然维吾尔语言没有成为轰轰烈烈的研究热点,但维吾尔语言的各个阶段不同级的研究没有停止过。从维吾尔语言在最近(2013-2015年)3年的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维吾尔语言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状况

在国外的维吾尔语言研究主要表现为维吾尔文古籍文献方面。

在近几年内,在德国、俄罗斯、荷兰、瑞典、美国等国家有关学者对维吾尔文古籍文献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观察最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德国学者 Oliver Cruff带头,kyoko Maezono, Walfgang Lipp, Dorpalam Dorj, Goroochin Gerelmaa, Aysima Mirsultan, Reka Stuber, Byambajav Towshintogs, Xie yan Li整理的《五体清文鉴》中的满语、藏语、蒙语、突厥语、汉语索引2013-2014年陆陆续续出版。

关于《玄奘传》的第九卷,最新的研究成果是艾代米尔(Hakan Aydemir)完成的《古代维吾尔语言第Ⅸ卷》(Aydemir 2013),作为哥廷根大学的博士论文提交的该论文,由两册组成的。第一册由古代维吾尔语言《玄奘传》的介绍、研究相关的问题、符号、参考文献、换写、转写、翻译部分组成。第二册由详细的注释、汉原文组成的,但没提供索引。

德国美因茨大学的教授 Laszlo Karoly (伊斯兰中世纪突厥文医学文献研究),2014年Brill出版社出版。该专题研究中Laszlo Karoly教授从文献学角度来对比不同版本的三个文献及其转写、注释、英文翻译、词典、词汇索引。此外教授2014年《Turcology and Linguistics》期刊上发表(突厥语伊斯兰文献中灵验的祈祷词 )。德国柏林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学研究所的研究员Abdurishid Yakup 教授(回鹘文佛教文献及其翻译研究),2015年德国出版。国内外合作艾尔肯・艾热孜,Erhan Aydin文献研究》,2014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二)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在语言学领域内进行了多层面、多视角的研究,使我国语言学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态势。维吾尔语言在内的语言研究与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通过梳理近三年(2013年-2015年)期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已经从单纯的语言内部结构体系研究面向了一个综合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一些综合性学术刊物上可以找到具有一定体系性和动态性的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的论文。

在本文中,以近三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项情况和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刊载的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主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近几年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试图发现当前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可以相信,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所刊载的相关维吾尔语言研究论文可以管窥出维吾尔语言研究的一般特点和基本动态。从应用语言学研究、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语言本体研究等方面总结出近三年来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转向,并对维吾尔语言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研究领域,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是一支重要的支持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方向。现今,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社科基金项目走进20余年辉煌岁月,在记录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重要平台。通过近三年以来立项的维吾尔语言研究方面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来进行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侧面理解到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基本概貌及其发展过程。主要从立项情况,公开期刊发表的论文来阐述维吾尔语言的研究状况。

二、近三年维吾尔语言研究项目立项情况

(一)项目横向分布

近三年立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语言学研究项目857项,其中维吾尔语言研究立项项目21项,占语言学项目的2.45%。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青年项目7项,西部项目3项。

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近三年维吾尔语言研究立项的项目9项,站语言学项目的1.40%,其中规划项目2项,青年项目4,交叉学科项目3项。

(二)项目主持人

对科研立项所属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状况和项目立项排名情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持人基本上集中在新疆的各高校,近三年新疆师范大学一直保持每年两项项目占在首位,中央民族大学每年一项项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三年两项项目排在第三,其他高校基本上三年一项目。

而教育部项目主持人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三年三项项目排在第一,喀什大学三年两项目排在第二,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苏州科技大学三年一项项目排在第三。

(三)项目内容布局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内容

近三年以来有关维吾尔语言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涉及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本体、文献及文献语言等学科内容。各学科立项项目在内容上有不同的分布,其中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占比率最高,其次语言本体、文献研究。应用语言学4、2、0,社会语言学3、2、1,现代语言本体0、3、1,古籍文献语言研究1、2、1。应用语言学研究内容集中在计算机语言学和语言对比两个两面。计算机语言学4、2、0,语言对比2、0、1。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接触及影响、语言调查等两个方面。语言接触及影响2、1、0,语言调查0、1、1。语言本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语法研究一直研究热点,语音1、1、0,词汇0、0、1,语法1、4、1。

2.教育部社科基金

统计表明,近三年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维吾尔语言研究热点也同样集中在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本体等方面,应用语言学2、2、1,语言本体2、1、0,社会语言学1、0、0。应用语言学研究内容集中在计算机语言学和语言对比两个两面。计算机语言学1、2、1,语言对比1、0、0。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接触及影响、语言调查等两个方面。语言接触及影响1、1、1,语言调查1、0、0。语言本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其中语法研究一直研究热点。语音1、0、0,词法0、0、0,句法2、2、1。

(四)立项逐年下降

从三年发展角度看,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关于维吾尔语言方面立项项目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国家社科基金近三年立项的项目分别8、9、4,尤其是2015年下降到一半。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中立项的项目分别5、3、1,逐年下降,2015年只有一项项目立项。近三年内西部项目、边疆项目、新疆项目中没有立项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的项目。

(五)项目类别分布不均

通过分析统计结果可以得知,目前无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还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所立项的维吾尔语言研究方面的项目,在项目类别分布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即所立项的项目中国家社会基金项目集中在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西部项目比立项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的数量则非常少。

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而言,集中在规划项目和青年项目上。相对于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比例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如果后备力量不足或缺少有力支持和培养的话,将来可能无法实现维吾尔语言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六)我国各地有维吾尔语言项目主持人

通过这三年的立项的该类项目主持人所属单位的统计和排名,我们发现,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方面立项课题单位,排在第一位的是新疆师范大学(6项和3项),其次中央民族大学、喀什大学。

(七)研究领域不平衡

立项统计表明,维吾尔语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维吾尔语言本体这三个学科领域,其中维吾尔语言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获批项目最多。这与当下应用语言学借助现代科技,积极与自然学科进行交叉研究这一大背景密不可分。计算机在语言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语料库的开发、建设和利用都已成为维吾尔语言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然而,与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立项的项目中维吾尔语言本体研究的项目比较少,项目少的原因很多。除了研究实力,研究人员数量等有一定的关系以外,主要还是大家语言本体的研究重视不够。

三、公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论文方面:以近三年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刊载的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文为主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近几年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主要成果,试图发现当前我国维吾尔语言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公布论文来看,关于维吾尔语言的论文分别19、46、119,数量逐年增加。

统计表明,近三年间网上公布关于维吾尔语言研究的论文中,研究热点也集中在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本体研究等方面。应用语言学研究14、26、58,社会语言学研究3、5、27,现代语言本体研究1、9、20,文献及文献语言研究1、5、6。

网上公布维吾尔语言研究的相关应用语言学研究内容集中在计算机语言学和语言对比、语言教学、翻译实践、心里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方面。计算机语言学5、15、37,语言对比4、4、6,语言教学4、4、7,翻译实践1、1、5,心里语言学0、1、1,病理语言学0、1、1。

网上公布维吾尔语言研究的相关论文中相关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接触及影、语言调查、语言变异等方方面。语言接触及影响2、3、18,语言调查1、2、6,语言变异0、0、3。

语言本体研究方面发表的论文语音0、4、9,词汇5、7、11,语法14、33、95。

从上述统计结果,我们概况以下几点:

第一、从历时发展角度看近三年公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

第二、从单纯的语言内部结构体系研究面向综合的研究领域。

第三、出现新的研究方法。除了原有的传统语言学方法以外,学者们从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新的角度来研究维吾尔语言。

第四、冷漠区逐渐变为研究热点。之前语音学设备问题、人员水平等原因没有得到深入的发掘和研究。这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语音学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力。

第五、比较语言学角度除了对比外,维吾尔语言同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日语、意大利语等语言比较并找出共同点、异同点。

第六、随着国家重视维吾尔语言人才的培养建设,先后呈现出较多关于维吾尔语言教学研究的论文。

四、总结

总之而言,当前语言学研究的四大转向。

第一,语言学研究从词、句等语言内部结构体系研究转向为词句的语篇、实际的言语行为等层面的研究。

第二,从形式取向转向功能取向。在语言学研究的过中,一直存在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形式主义者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形式系统,主张从语言结构的内部寻找语言现象的解释,从而建立一种能表现人类普遍语言知识的形式化理论模型。功能主义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实现交际功能的手段,主张把语言放到使用语言的实际环境中,联系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的交际功能,来解释语言系统的语言表现形式。功能主义注重语言的社会层面,重视语境、语用和功能的因素,侧重对语言结构变异的描写和解释。通过以上文献综述可知当前我国语言学研究主要趋于功能主义取向。

第三,语言学“人文主义”兴起,使得语言研究从语言本身研究转向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意识形态的研究。近年来,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话语研究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得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结构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所提倡的“科学主义”受到挑战。这些学科都认为,“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的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这种语言学人文主义思想将会在未来的语言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第四,从单纯的语言研究转向跨学科综合研究。当前语言学研究更倾向于跨学科发展,力求与不同学科建立联系,以解决种种复杂的语言问题。笔者虽然将上述语言学研究进行了人为的划分,但显然这些学科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研究是交叉进行的,如本文提及的学者们分别从功能、认知和意识形态等不同角度探讨了语篇、语言变异或翻译策略等问题,以及运用网络技术发展了语言习得或二语习得的手段等都体现了语言研究的跨学科性。

五、维吾尔语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队伍的不足及其的水平问题

维吾尔语言研究队伍不足。

对策:扩大研究队伍并提高他们的水平。

(二)维吾尔语言研究中缺乏理论的多样性

现代语言学由数学、数学逻辑、计算机的影响而产生的,这要求语言学家掌握关于数学、数学逻辑、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现在从事维吾尔语言研究的大部分人纯粹求教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现在语言学的先进理论运用维吾尔语言研究出现不少问题。维吾尔语言研究比汉语语言学、外语语言学研究差别很大。不论跟上国际轨道,还是国内的需求,不得不利用先进理论。

对策:维吾尔语言研究毫无疑问地应从先进的理论中吸取营养,但必须符合自己的条件。我们应借鉴西语的研究成果,开拓思路、对维吾尔语言进行深研究,建立维吾尔语言的多样理论体系。

(三)维吾尔语言研究不平衡性

1.维吾尔语言各时代的研究不平衡

看近三年的研究成果来观察古代维吾尔语近三年4、5、4,近代维吾尔语7、9、6,现代维吾尔语19、49、119,侧重于现代维吾尔语言研究,但是碑铭文献、古代维吾尔语言、察哈台语(近代维吾尔语言)没有得到深入的发掘和研究。

2.对语言组成部分的研究不平衡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组成部分,通过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维吾尔语言语法研究取得不少的成绩。词汇研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被当作一本《维吾尔语言词汇学研究》书,其词汇学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

(四)提倡创新

评价某种课题的时候,主要看有没有创新点,所以在学术研究中新理论、新方法、新资料都是重点。在维吾尔语言研究中,我们要注重增强创新意识。

六、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的维吾尔语言研究,我们认为总的趋势是多样化,即多视角、多层面、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趋势。具体而言,维吾尔语言研究将会在形式主义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社会语言学、功能语法、语用学、语篇分析和认知语言学等形式出现的功能主义取向。

在研究方法上仍然是定性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人文性与科学性并重。在实际应用方面,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应用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便利条件。一方面网络技术为语言习得创造一个仿真的可操作性虚拟空间,另外,语言学将为网上语言信息的自动处理,如自动检索、机器翻译等提供更有用的语言知识模型。

维吾尔语言跨学科研究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语言学领域内的学科交叉性仍是主流趋势,如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分别作为不同的研究视角对语言进行多层面的阐释。

(二)维吾尔语言会更加广泛地与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社会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结合。

在研究对象方面,我们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近三年的维吾尔语言研究以现代维吾尔语言为主。古代S吾尔语言(回鹘语)文献国外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出现返回的现象。对近代维吾尔语言(察合台语)由于语言成分复杂等原因没有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注意力。今后的除了创新方法研究现代维吾尔语言外,可能察合台文献成为研究热点。

相信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里,维吾尔语言作为一门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必将在学术界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参考文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DB].http/ /cn.

[2]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https[DB]///

[3]知网数据库【DB】http//

第8篇

 

应用型新闻人才,主要是指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培养的服务地方的新闻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较强的新闻实践技能和良好的新闻职业素养,并融知识、能力、素养于一体,在新闻工作中熟练运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才是核心,新闻是专业指向,应用性是基本要求。毕业论文是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要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独立完成这项具有较大难度的课题。这是对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应用,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是优秀应用型新闻人才的试金石。

 

一、存在问题

 

根据笔者近5年来对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管理情况来看,随着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加强,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质量逐步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毕业论文选题忽略了新闻专业的特性——社会性,没有紧扣社会热点问题,理论分析过多,实证研究较少;在理论分析的论文中引用他人材料和解释过多,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不足,深度不够,论文模式依然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步骤,尤其在“怎么办”阶段,对策拍脑瓜,方案想当然的问题相对突出。学生的毕业论文以“伪命题”的理论分析为主,科学严谨的实证研究偏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量的理论性课程的设置导致学生掌握的只有理论性知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缺失,使学生游离于实证研究之外,也不懂得运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二是师资队伍的不健全也是实证研究类毕业论文缺少的原因之一。目前,进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坛的教师,没有在媒体工作和一线实践的经历,师资队伍的单一性和实践型教师的缺失直接影响实证研究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即使学生选了实证研究类的题目,老师也指导不了。三是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对毕业论文的选题也会产生影响,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段时间学校基本没有集中授课的课程,大部份学生忙于就业、考研,精力难以放在论文写作上。且有的学生在外地,与指导老师基本上见不着面,论文指导仅限于网络指导和电话指导,理论性的论文选题更利于毕文的完成。

 

二、对策思考

 

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根本,它规定人才培养的规格,预期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应用型新闻人才与传统学术型新闻人才的侧重点不同,它强调了学生的应用和动手能力。作为新闻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用型这个特性应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型不仅是对新闻专业外在的层次规定,也是新闻专业本身内在的要求。新闻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工作在社会第一线,接触社会基层的方方面面,相关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对于新闻专业来说必不可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必要的理论课程和专业素养外,还要增加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课程和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这样,学生才能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般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专业筹建时间不长,师资以年轻的教学型教师为主,他们大都是来自高校的毕业生,不仅在理论教学上有所欠缺,而且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者,其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因此,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采用做访问学者或提升学历、学位的方式,通过进修来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展教师的研究领域,这对于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很有益处的。同时,由于新闻专业本身的特性和应用型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经验在毕业论文创作,特别是实证研究类的论文创作中起了很大作用。这就要求论文指导老师本身要具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因此,学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时,除了注重理论素养的提高外,更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获得,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原则。“引进来”,指聘请媒介一线有实践经验的新闻从业者开设专题讲座,为教师讲授现实中媒介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操作,掌握媒介的最新知识;“走出去”,指将青年教师送到媒介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各类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使得自己更加符合应用型新闻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是加强论文指导过程的管理。论文撰写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从论文选题到开题报告到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环节众多,有效的管理是保证论文进度和质量的关键。第一,要加强选题指导。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个环节,学生感兴趣的选题是论文良好的开端。论文的选题要提前规划,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和各类实践进行思考,而不是要做论文时才开始找论文题目。其次,新闻专业是一门社会科学,规划选题时要从新闻专业的实际应用性出发,寻找有研究意义的课题,避开似是而非的“伪命题”。因此在选题时,建议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选取实际问题。最后,选择课题要遵循“小切口,深挖掘”的理念,避免大而空的论题,如果论文的题目“假”、“大”、“空”,那么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因没有切实研究,只能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完成论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论文题目选好选准了,后面的写作才能扎实有效的开展。第二,要加强过程管理。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大部分学生已经外出实习,在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学生与导师面对面地交流的次数不多,毕业论文的进程和质量难以管理和监控,如何有效地对毕业论文进行管理是值得思考的。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流程中,要抓好论文的开题和中期检查这两关。撰写论文开题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开题,学生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对前人的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创新点和自己研究的方向。在开题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构建论文框构,明确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对策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定下论文的基调;在中期检查过程中,老师对论文写过程中的研究方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明确下一步的写作进程。这两个环节,指导老师要与学生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落实每一个环节,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深入地研究和撰写论文,而且还避免理论研究论文中的抄袭现象,改变以前的“剪、贴、拼”的论文写作模式,最终写出有新意的论文。第三,要重视基地建设。实证研究类论文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因此,指导学生撰写实证研究类的毕业论文时,需要相应的实习场所和实习基地。对应用型新闻专业来说,对口的实习基地就是报社和电台、电视台、各类网站等媒介单位,要建立相适应的媒介实习基地,特别是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实习基地,保证新闻专业的学生有大量的、长期的机会在新闻一线接受锻炼。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做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

 

三、改革设想

 

新闻学是一门社会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社会性源于自身的实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多层次、立体化局面,专业技术的要求更强,其对新闻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中,要引导更多的学生加入实证研究行列,同时考虑以多种方式呈现毕业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这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撰写深度报道或调研报告;第二,把论文写作与分层级、分模块、分方向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多个模块,如各类影视剧本写作、广告策划与文案、网页制作与维护等作品替代毕业论文写作。经过不断地探索,新闻专业的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将会妥善解决,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终会呈现新的局面。

第9篇

839篇相关文献共被引2491次,著录规范化相关研究论文被引最多,表明了文后参考文献规范化的重要性;自动化(网络)著录上升为第二,表明编辑人员和科技人员开始注意到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录入参考文献,和自动调整参考文献标注顺序的优点[3];著录编辑加工与审核排在第三,表明期刊编辑部对参考文献在著录中的具体要求受到关注。此外,被引频次超过20次的有21人,其中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陈浩元撰写的《著录文后参考文献规则及注意事项》,共81次。该文被频繁引用的原因是作者讨论的内容是科技人员在撰写论文时最容易出错并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看出,我国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研究热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规范化、标准化是信息传递、交流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据南京大学CSSCI统计,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图书情报学期刊的参考文献标注与著录规范化程度明显好于其他各类期刊[4]。本次调查中,研究参考文献著录问题与纠错、著录规范化的论文分别占到了28.13%和24.67%,足以说明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问题带有普遍性。常见不规范现象包括正文中无标注、文后参考文献不加“[]”,期刊的期、卷、总期数著录混乱,不标注引文页码,责任者项著录不全,不标注文献类型,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电子文献等类型文献著录随意性大。外文期刊著录问题更多,如著者只写姓、未写名的缩写字母,以及外文期刊名称缩写、期刊卷期号和书籍出版项极不规范[5]。虽然出台了国家标准,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现象仍频频出现,作者虽有责任,但关键是期刊编辑部审核不严谨。因此期刊编辑人员要严格执行《规则》,认真审核每一条文后参考文献,尤其是核对外文参考文献,可大幅降低错误率[6]。参考文献引用的篇数与有效标注是研究的热点参考文献数量多少为宜一直存在争议。刘雪立[7]认为论著引用参考文献不超过10条,综述不超过25-30条。杨丽[8]认为在引用合理的情况下,论著可以不限制文献数量。张靖安[9]认为不能搞形式上的标注,避免参考文献庸俗化。笔者认为,著录文后参考文献数量应根据论文写作具体情况而定。有的作者是创新性论文,确实没有参考过多的文献,但为了达到期刊规定,将无关紧要的文献给予标注,造成参考文献无效标注多,引用文献质量不高。当然,借鉴了一定要给予佐证,提倡实事求是的有效标注。

适度限制参考文献自引率是确保期刊学术的严谨性和作者诚实性基本原则自引包括作者自引和期刊自引。作者自引可以说明其研究的系统性,也可以提高自身影响力;期刊被引频次是评价期刊质量及文献情报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不少作者和期刊频频自引。蒋鸿标[10]认为自引不能反映学术期刊的真实价值,自引文献不宜提倡。国外不少核心期刊十分注意回避文献的自引现象。以3种世界权威医学期刊Lancet,JAMA,NewEngl.JMed为例,作者自引率仅4.3%-4.8%[11]。笔者对某单位学术论文被引频次的调查,个人排位第一者的自引率高达80%。不少期刊为了冲刺核心期刊或提高期刊影响因子,在论文录用通知书上要求作者必须引用该刊文献2-3条。上述现象导致作者、期刊引用文献的不良动机,极为庸俗。因此,提倡学术道德的纯洁性,正确对待自引,不要为自引率而自引,期刊更不能对作者下发“命令”式录用通知书。最大限度减少参考文献间接引用是确保论文质量的关键间接引用即A看B文,B文引用C文,A未看C文,通过B文直接引用C文。关于这个问题,至今未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规定。调查中发现存在两种观点,一是鼓励作者标注引文的原始出处,即使间接引用,不应指责[12];另一种是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文献[7]。为什么会出现间接引用现象?笔者认为,一是当今社会快节奏工作和生活极易导致浮躁心理,必然会出现间接引用的现象;二是电子文献为作者获取文献提供了方便,但电子文献存在时间的局限性。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为例,收录最早时间为1994年,之前的文献只能查找纸质,致使不少作者不愿深入查找纸质,直接采取间接引用。因此,要提倡纯正、踏实的学术风气,同时建议《规定》补充在无法查到原始文献时可以采用间接引用,但需要注明转引何刊,以供他人查询核对。

本文调研只是对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研究现状的了解和剖析,还有很多问题和现象亟待讨论和探索。但是,无论是期刊编辑部还是作者,只要正确认识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引用和著录论文参考文献,将会促进我国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进一步规范。

作者:宋敏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