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4 07:40:04
导语:在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们先乘飞机到青海省,然后坐汽车去青海湖。在路上,我们的车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穿过了一个又一个山谷,就像在山里走迷宫一样。当汽车又翻过一座山时,我们眼前一亮,啊!是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的油菜花像一块金黄色的地毯,风一吹就随风摆动,又像金黄的波浪。我们的车在油菜花地之间的公路飞驰,渐渐地,油菜花边缘出现了一条浅蓝色绸带——青海湖。车越行越近,绸带越来越宽,青海湖的风姿完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站在湖边举目四望,青海湖像嵌在山谷里的一块名贵的蓝宝石。天空显得那么蓝,那么清,那么高。青海湖的水也是那么蓝,那么清。一望无际的天和湖融成了一片,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我向远处望去,一座连绵不断的山和无边无际的绿草地,像一只大手捧着这蓝宝石。
湖水是宁静的,宛如一面明镜一样,镶嵌在山谷中,清澈透明,能映出蓝的天,百的云,红的花,绿的树,真是奇妙的“水中景”。
在环境的三大范畴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外在的,精神环境是内在的,而外在的环境污染总是由内在的环境污染造成的。所以,要解决世人瞩目的自然环境的污染问题,必须加强环保教育。“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虽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有机进行环保教育的课文,但很多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环保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许多人认为环保教育是“软指标”,升学率是“硬指标”。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往往撇开教材内容所蕴含的环保观念,大搞“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的实用主义,认为唯有考出的高分数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敲门砖。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也涉及到了环保教育,但也常常只是浮光掠影式地点到为止,没有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引起共鸣,这种做法,当然不可能达到环保教育的真正目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地渗透环境意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这其实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在这一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以教材为蓝本,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而又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的课文,教师可以以这些课文为蓝本,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自觉地引起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从而受到环保教育。
例如,在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理解作者既希望所有的人都来观赏美丽的青海湖而又有些疑虑的矛盾心情呢?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自然就对青海湖的环境问题有所关注了。
又如,我在教《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海洋中蕴藏着如此丰富的资源,那么我们开发海洋的速度是否应该加快?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就在这争辩的过程中,我已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环保教育。
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网上收集资料,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生对环境问题仅仅有所关注,那环保观念还未深植于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我常常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某些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网上收集资料,自主探究,然后再在班级交流。这样做,既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又让他们对环境问题产生了更高层次的思考。
如在教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请大家参照国内外著名景区的管理经验去收集资料,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一周后,在班级交流这一问题,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见解:有的说限定每日游青海湖的人数;有的说玩在青海湖,食宿在离青海湖较近的小镇或小城,青海湖附近不许修楼台馆所;还有的说多派人在景区附近暗中督管,一旦发现有破坏环境者严惩不贷……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教《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时,我要求学生收集资料,思考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学生研究这一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思考的结果也是各具特色:有的同学认为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是禁止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有的同学则以为人炸使地球供给人类的自然资源逐步达到极限,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才是首要任务;还有的同学认为需要用法律的手段--如建立热带雨林保护区,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这些答案虽不尽完美,但已充分凸显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积极思考与探究。
三、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主人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我还积极组织许多与环保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自觉地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我曾组织学生游览常德诗墙公园和柳叶湖,并要求他们在写好游记的同时,关注一下景区周围的环境。其中,李冰洁在《秋游诗墙公园》中,这样写道:“常德诗墙是我们常德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我们常德人的骄傲,可竟有人残忍地将自己的‘五爪金龙'印在墙上,还有人将自己吃过的零食袋随手扔在地上……”徐亚平同学在《美丽的柳叶湖》中也这样写道:“在那绿柳如烟的堤岸上,我看到那令人惨不忍睹的一幕:到处是随手乱扔的一次性塑料碗筷,成群的苍蝇在上面嗡嗡乱飞,就连那醉人的湖面上,也飘荡着令人讨厌的白色垃圾……”后来,这两位同学分别给有关部门写了信,反映了上述问题。
文星
"同学们做作业真认真,小红一丝不苟,小东专心致志,亮亮全神贯注,天天聚精会神......."你看,石老师的成语像珍珠泉的泡泡不挺的冒,冒,冒,大家听的眉开眼笑,越写越带劲了.石老师就像成语词典,可以随时随地一口气说十几个意思相同的成语,中间根本不停顿.
她读起课文来更吸引人:"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她的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有时温柔,有时深沉,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蓝蓝的湖水,静静的湖面.课文读完了,同学们还陶醉在青海湖那梦幻般的世界里.
笑星
石老师是幽默大师只要她心情好,一定会让你笑破肚皮.
有一天,上课铃打了很久了,几位同学才满头大汗喊"报告".我一看又是他们几个,迟到几次了.石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干什么去了?""我们上厕所去了"."难道飞到遥远的月球上上厕所去了吗?要不要我派宇宙飞船去接啊?"全班吨时哄堂大笑,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迟到过了.
有一次早自习时,我把透明胶拉得长长的在量桌子的长度,石老师看见了走过来,我没在意."心心,你在做拉面啊?今后早上一定要吃饱."石老师不动声色的一句话,让我在全班同学的哈哈大笑中羞愧地低下了头.
智多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品质 培养 方式方法
有一位教育评论家说过这么的一段话:劣等的教师向人奉送真理,优等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发现真理比奉送真理的人更聪明,更受人崇敬。但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做一个教会学生发现真理的好教师。要想发现真理,就要具有正确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什么是思维品质呢?思维品质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内涵十分丰富:包括人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敏度,对事物具有科学的批判性。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在实践中的见解有如下几点。
一、在阅读语段中培养思维品质
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针对性强、训练目的明确的语段,对学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认真领会、总结出语段的中心内容。与此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快速阅读,如何过滤筛选、如何总结和确定语段的中心思想等方法。如阅读时,不要被语段的一些细节所干扰,不要来回反复地读,而要从众多信息中迅速选择出语段的中心信息。这种语段训练,要经常化,持之以恒,不能虎头蛇尾,走走过场,摆摆样子就了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总结概括等思维能力。
二、在提问学生中培养思维品质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重点、难点,巧妙设置一些能拓宽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问题给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想象力,从中寻求多种解答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有位教师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他曾提出这样的问题:1.作者笔下的青海湖,有如稀世的珍宝一样,长期以来,它都未被世人发现,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所以,十分希望青海湖美丽的风景能让更多的人所了解、所热爱、所享受,但又担心人多利用它了,它的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因此内心充满矛盾。请问:作者的这种心理正常吗?为什么?2.实际上,现在的青海湖,人为性的污染已十分严重,因而,面积逐渐缩小,水质也日趋下降。如果再加大利用力度,必将给青海湖带来更严重的污染。请大家想想:如何才能使美丽的青海湖既要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又要使它的环境得到保护,不受污染,让它越来越美?3.请大家把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写好发言提纲,下一节语文课时,互相交换,共同提高。教师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大大地促进和开发了学生思维,结果,学生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迸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智慧火花。
三、在联想对比中培养思维品质
教学中,老师可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教学《卖火柴的女孩》一课时,我便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三个问题:1.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与当年卖火柴的女孩相比,有什么不同?你心里有什么感受?2.请你分析思考一下:造成两种不同生活的原因是什么?3.如果你是当年那个卖火柴的女孩,你会怎样面对当时那种悲惨的生活呢?4.,你觉得作者在课文中所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样态度?反映出他对穷苦人民的一种什么思想?
四、在分析语言中培养思维品质
要促使学生的思维深化,老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感悟作者遣词造句之奥妙等。值得注意的是,所设计的问题,其切入点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宜偏深或太浅。如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思考。1.你怎样理解课文中的这样几个语句:①“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人两三粒而已。” ②其中的“痕”“点”“ 粒”三个量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的用法有什么区别?③如果把上面的语句改成“长堤一座,湖心亭一座,人两三个而已”。这与原来的语句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更为确切?更为动人?为什么?④从上述的遣词造句中,可体现出作者在观察和用词炼字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五、在人生观的对比中培养思维品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以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这样就大大拓展了学习空间。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涉及的一些内容和现象,学生无法看到,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活动的范围狭窄,对外面的世界了解较少,因此很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百闻不如一见”,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教《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大屏幕播放了一组针鼹的图片,这样学生很快就了解了这种动物,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中的课文朗读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还是慷慨激昂的都能把握得非常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一起参与,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情景氛围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感官,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情绪高涨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水到渠成。例如:我在教《春》这篇课文时,利用多媒体,边播放朗读边展现画面,伴随曼妙的音乐、动听的旋律,再配上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的画面,学生很快进入春天的美妙境界中,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又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播放《阳关三叠》渲染离愁别绪。教学《背影》时,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使人仿佛感受到父亲深沉的爱,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很有帮助。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增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而且能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播放的画面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快而准地呈现给学生信息或资料,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课外阅读。传统的教学内容一般都限制于课本和教师积累的课外知识。学生的可读量十分有限,如果能利用多媒体,就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这一不足,多媒体能够快速地把教师的一些想法和意图展示出来,教学所需的背景、作者简介、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和同一选题的其他作品等都可以在屏幕上快速展现。如教学余光中的诗《乡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学生提供作者余光中的背景资料及以“乡愁”为题的其他诗,教师也可以选取席慕容的《乡愁》与余光中的《乡愁》同时展示在屏幕上,学生通过直观比较,很快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并能掌握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节省许多时间。
同时课文中许多优美的、令人心驰神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篇目,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对那些生活阅历不丰富、无法身临其境的中学生讲解半天,他们也许无法理解,而借助于影视形象再阅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感受到诗句的音韵美和形式美。
三、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想象力,因为想象超越经验事实,从中可以发现新的事实和理论。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就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运用手段。例如,我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赏读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从文字中感受青海湖醉人的蓝,接着用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伴随悠扬的古筝曲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此时,学生已经用画笔在自己的脑海中“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了,最后用课件出示青海湖的图片,优美的景色更激发了学生想象,带领他们融入其中。这时再让学生通过想象描绘青海湖,然后和作者的描绘相比较,找出差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多元思考可以拓展思维空间,捕捉到许多新颖独特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假设和结论。对有些“电脑小高手”,可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设计制作课件。还可以组织、引导和指导学生设计板报、自办班刊校刊,开展课本剧表演,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丰富想象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站建设,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在教学之余,我还建立了语文教学网站,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网站中设置了课文参考资料、名著导读、习作展示、师生讨论四部分。
我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搜集了有关资料放入课文参考资料中,其中包括课文分析、相关图片及音频视频资料、同步练习等,供学生自由选择浏览。在名著导读中,我收集整理出初中生必读名著,包括背景介绍、内容提要、艺术特色、巩固训练,等等,让学生方便地阅读名著。在习作展示中,我为班级每个学生都注册了用户,学生可在里面发表自己平时的练笔,互相浏览文章并提出意见,随时进行修改。在师生讨论中,我与学生建立了亲密的朋友关系,在这里我们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学习生活等方面内容,学生遇到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可以在网上和我进行在线交流。例如,我班有个学生,脑子很聪明,其他科都学得很好,就是语文考得一团糟,当面给他做思想工作时他很虚心地接受,但是回到家就把语文学习抛到九霄云外,他告诉我自己拿起语文书就想睡觉。针对他的情况,我利用网站经常和他谈心,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谈渐渐和他成为朋友,然后一步步引导他学习语文。他也由喜欢我到渐渐喜欢上语文,最后成绩也获得突飞猛进的提高。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读”的愿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一边用课件展示漓江两岸的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待学生被吸引到桂林山水优美的意境中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现在,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迷人的漓江,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漓江的美?”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而且读得有声有色。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使学生从文本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情感,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如在教学《义犬复仇》时,我们细读课文感悟到文尔内是一只正义、忠诚的军犬。8年前,它年轻健壮,训练有素,为保护主人而身负重伤。8年后,它凭着敏锐的嗅觉,对主人的忠诚以及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做出了不寻常的举动,舍生忘死,最终咬死了杀害主人的仇人。在此,我安排了对比朗读:(1)寻常的狗可能从人的衣物上嗅出敌人的气味。但是,文尔内却从柏油路面上的足迹嗅出了敌人的气味!(2)寻常的狗一个人的气味可能在它的头脑中保存一段时间。但是,文尔内却把这个人的气味在它的头脑里保存了八年之久!(3)寻常的狗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敌人怀有仇恨,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淡忘。但是,文尔内却一直对敌人怀着刻骨的仇恨,并且等到了复仇的一天!
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深刻理解了文尔内的三个不寻常的表现,感受到了三个感叹号的作用。
朗读示范,以情传情
教师充满激情、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文本所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范读时,还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我重点范读了描写索溪水“野”的段落。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索溪曲折起伏的特点,理解索溪水与山路相依相绕的密切关系。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的语音变化,逐步将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帮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基调。
依据文体,指导朗读
第一,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教育技术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对学习的挑战,自主学习才能产生运行的动力,让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计算机汇集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适合学生口味学习情境,渲染了活泼的学习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高效。特别是对于已经习惯了粉笔、黑板教学的农村中学生来说,教师如果不失时机地把信息技术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教材上来,语文教学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例如我在教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一文时,先是收集到许多有关于热带雨林的各种精美的图片,然后把热带雨林被毁灭后的水土流失等灾害图片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触目惊心的对比,然后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又让他们获得了美的视觉享受,高效地去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此外,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想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心情,活跃了思绪,学习的兴趣必会高涨。
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飞速,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不同的手段,放手让学生在读书感悟的基础上,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必会更爱学习。
第二,学生学习的思维由固化变得具有创新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带给农村中学生的是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把人的思维全部定势,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像是流水线上一个模子生产出来的一样,一样的反应、一样的思考方法、一样的结果。而当今社会需要的就是不同于一般的创新型人才。现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也带给农村中学这些学生们思维上的创新性的变化。
例如,我在教语文版初中语文的时候,苏轼、柳宗元、等很多名家都曾经被贬谪过,有一天,我在讲到苏轼的《浣溪沙》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为什么很多被贬的人都被贬到现在的广东、广西、云南、湖南这一带呢?”这个问题其实提得非常好,关键是它能够体现出学生细致的观察力、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力。我当场表扬了这个学生和他的这种思维,并且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很多人都被贬谪到这一带。
再比如说,在教《范进中举》的时候,我们一般分析的人物形象是范进、胡屠户和张静斋这三个人,但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却这样问我:“老师,范进家里饿得两眼昏花的老母亲和妻子是不是最后也因为范进变成举人而笑死了?”我目瞪口呆,感叹学生这种思维能力的可怕。这些农村的学生绝对是不可能读过《儒林外史》的,但是通过他们的思维却如此准确的猜到了课文之后的故事情节――范进的母亲确实是因为中举之后太高兴而笑死的。
第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过程由单一变为得具有多样性。
农村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以前无外乎是跟老师学、自学、向同学学、回家问家长。但是现在,他们的学习方式已经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工具书不再是他们手中唯一的甚至是重要的学习辅助工具,老师、家长、同学也不再是他们询问的对象,网络改变了他们的学习理念。电脑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已经成为这些农村孩子们最为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网上,他们可以对于任意科目的任意一个问题进行相关的查询,而且能够从头至尾的把这个问题弄得一清二楚,即使万中无一不凑巧的没有搜索到这个问题,他们也可以在搜索引擎上留下这个问题让无数的人来回答,甚至可以在线邀请别人来回答,这种快速性和准确性,哪怕是一万个老师也比不上的。即使是电脑上进行学习,现在也已经慢慢变得落伍了。手机的普及和通讯技术的发达让手机就像一部移动电脑一样快捷方便,而且还不像电脑那样笨重。通讯技术的发达保证了手机只要在有信号的地方就能像电脑一样随时随地查阅学生们想要知道的内容。而在电脑手机这些工具发达的同时,网上可以提供学习的平台也是越来越多。以往的引擎搜索式和提问式的不便之处在这些平台面前荡然无存。QQ、MSN等实时通讯软件能够让人在万里之外也如近在咫尺一般进行交流,只要两个人商量好,再遥远的距离都不是问题。视频录制让更过的学生能够享受到经验更为丰富更为高级的教师为他们上课。不仅如此,微信等全新平台的出现让这些学习者们把“你认为微信是什么它就是什么”的“什么”变成了“学习”,于是“微课”等新概念就蜂拥出现。让人敬畏的是,这些手段还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着。可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方式真正的开始像城市那样丰富多端。
第四,学生学习的结果由唯一性变为多层可供讨论性。
由于知识水平和阅读视野的限制,以往传统教学中农村学校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就是答案大部分都是唯一的,不可改变的,即使有所改变,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新瓶装旧酒,本质不变。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的孩子们也可以通过网络来接触大量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的知识,他们的阅读视野渐渐开阔起来,他们的阅读水平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他们的语文综合水平渐渐提高。因此,对于一个问题,他们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问题的答案不再是标准的、唯一的。
一、教材,思维发展和技能学习的“脚手架”
新课程赋予教师以专业自,这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教材是开放的,是弹性的,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加大学习策略和方法途径的指引力度,授之以渔,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技能学习提供“脚手架”。
如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篇自读课文,我采用了“八步批注教学法”:识字词、分层次、巧解题、说修辞、明表达、引传说、理顺序、悟心理。课上学生通过批注和有效的交流,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掌握了实用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要知道,课文的感悟、理解不仅仅是从文字到文字。画意浓的课文,可以“画一画”帮助理解;情节性强的,可以演一演加深理解……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的教学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尽可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二、教材,知识和语言积累的“素材库”
教材选文,大多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应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们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关注语言材料,也应首先从教材入手。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凭借教材这个“例子”积淀语言,将散落在教材中的一颗颗珍珠用心串成光彩夺目的珠链。
例如教学《周庄水韵》一课时,我发现文中对水的描写形象而细腻,于是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搜集写“水”的美句。学生找到了这些:
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巴东三峡》刘大杰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炫目的花纹……――《周庄水韵》赵丽宏
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周庄水韵》赵丽宏
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光带。――《周庄水韵》赵丽宏
灯光暗淡了,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从河里抬头看,只见屋脊参差,深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它们曲折多变的黑色剪影。――《周庄水韵》赵丽宏
……
你看,这些写“水”的句子“形态万千”,有白话,有文言,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有听觉,有排比,有比喻,有拟人……我又引导学生课下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章,开展以“水”为话题的综合性学习――赏水、咏水、读水、谈水、写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材,构筑人生观、价值观的“营养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杜威在论述智力与性格的关系时说:“正是因为课程中的学科代表着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标准要素,所以它们就是启迪社会价值的工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真善美的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统一,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介绍一位朋友
【词语货架】(叠词可参考“词语创生”)
体表整体的观察:干瘦干瘦 高挑 低矮 肥胖
面部:黑里透红 古铜色 白白净净 黑不溜秋
眼睛:盈盈秋水 清澈明亮
眼珠的想象:珍珠 玛瑙 葡萄 水珠 山葡萄 黑珍珠 钻石 黑豆 墨玉钻石 湖水 秋日天空 一泓秋水 黑水晶 湖中的小舟 铃铛 吸水的石子 春雨下的一对新叶 银星 电灯泡 算盘珠 桂圆 问号 枯井 两汪池水 露珠
行动:慢条斯理 匆匆忙忙 快速麻利
整体感觉:漂漂亮亮 清清爽爽 从从容容 秀秀气气 斯斯文文 干干净净
表情:嘻嘻哈哈 欢欢喜喜 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说说笑笑
行动:风风火火 蹦蹦跳跳 轻轻松松 稳稳当当
我的朋友
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他叫――――――。他的爱好可多了,――――――、――――――、――――――他都喜欢,最爱的还是――――――。
他――――――的个头,全身――――――的(胖瘦),像――――――;上身穿着――――――(颜色)的――――――,腿上――――――着一条――――――的裤子,看上去――――――的。
他――――――的脸庞像――――――的――――――。头发――――――――像――――――――;――――――――的眼睛像――――――的――――――,经常――――――地――――――――;――――――的嘴唇轻启,就露出―――――――――的牙齿,像――――――的――――――。耳朵――――――,像――――――的――――――。走起路来――――――,像――――――。
有这样一位朋友,我真高兴。
训练2:强化训练人物外貌描写
爸爸的爱好
【词语货架】
描写头发的:齐耳短发 两鬓染霜 头发乌润 黑发浓密 头发粗黑 短发稀疏
描写眼睛的:眉清目秀 浓眉大眼 眉梢细长 炯炯有神 眼睛布满血丝 会说话的眼睛 明亮的眼睛 眼睛眯成一条缝
描写鼻子的:又扁又平 又高又直 尖尖的 挺拔 悬崖一般的鼻尖 大蒜一般的红鼻头
描写嘴和牙:尖嘴猴腮 抿着小嘴 厚嘴唇 薄嘴唇 红润的嘴唇 嘴唇苍白 唇如胭脂 唇无血色 齿白唇红 参差不齐的牙齿 白而发亮的牙齿 满口银牙
描写面容的:长方脸 四方脸 清瘦的脸 满脸憔悴 古铜色的脸 黑里透红的脸 红扑扑的脸 布满皱纹的脸 脸色苍白 面黄肌瘦 天庭饱满 脸颊绯红
描和身材:十指尖尖 粗壮的大手 身材矮小 身材魁梧 大腹便便
描写衣着的:朴素 大方 整洁 讲究 笔挺 俗气 穿戴整齐 衣冠楚楚 不修边幅
耳朵:肥大 小巧玲珑 圆圆的 透明 卷曲的海螺 大蒲扇一样 椭圆的树叶
【思维导航】
孩子们,每次放学在校门口聚集着那么多的家长,可是你却能一眼认出自己的爸爸。认出你的爸爸,是爸爸在叫你,你听到声音了吗?
是爸爸身上有什么特殊的气味,你走进人堆使劲吸吸鼻子就闻出来了吗?
那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你的爸爸的?
你平常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发现爸爸有什么爱好?从哪件事情上能看出来的?
爸爸的爱好
我的爸爸――――――(身材),像――――――的――――――,上身穿着――――――(颜色)的――――――,腿上套着一条――――――的裤子,看上去――――――――――――。
――――――――的脸庞像――――――的――――――。头发――――――的,像――――――的――――――。――――――的眼睛像――――――的――――――,经常――――――地――――――;――――――的嘴唇一张,就露出――――――的牙齿,像――――――的――――――。耳朵――――――,像――――――的―――――――。爸爸爱好很多。―――――――、―――――――、――――――,他都喜欢。最爱的还是――――――。
那一次――――――――――――
用一件事说说爸爸沉醉于“爱好”的表现,看谁写得最具体?
他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件事?大家都在干什么?做这件事的动作,神态(声音)。别人打搅他时,他怎么说的,然后怎么做的?你心里怎样想的?
训练3:学会观察外貌的不同点
笔下全家福
照片上这位男士一副家长派头。他――――――的眉毛好像――――――的――――――,眉毛下,他――――――(形状、颜色)的――――――眼睛像――――――的――――――,正――――――;――――――的脸盘中间是――――――的鼻子,好像――――――的――――――――――。
挨着爸爸的这位女士就是我妈妈。她――――――的长发――――――好像――――――的――――――,――――――的鼻子下,是一张――――――,嘴唇――――――(色)、――――――(光泽)轻启小嘴,就露出――――――的牙齿,像――――――的――――――。
照片上的小主人就是我。(女生:――――――的小辫上扎着――――――(色)的――――――,头一摆,它们就像――――――的――――――在――――――。)
(男生:――――――的小平头像――――――的――――――,别看这头貌不惊人,里面可装着――――――呢。)――――――(颜色)的小脸儿像――――――;――――――(胖瘦)的又像――――――的――――――;――――――的眼珠多像――――――的―――――― ,还――――――转呢。
野花也很多。――――――的,――――――的,――――――的,――――――的,个个身穿――――――,又像――――――,引来――――――。
蝴蝶在――――――,蜜蜂在――――――!
看到野花五彩缤纷,小草心想:“――――――”就不满地说:“――――――”野花说:“――――――”野花和小草它们吵了起来。
野花越吵越――――――,小草越吵越―――――。
麦苗听不下去了,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野花虽美,―――――― ;野草外表朴素,――――――――――――。
训练7:观察图画
图画大意是秋天大树的枝条上只剩下几片有青有黄的残叶,残叶之间卧着一只肥硕的蝉;树叶边蜻蜓、蝴蝶在萦绕飞舞,树下的荒草丛中一只蟋蟀趴在地上。
快活的昆虫(画里画外)
【词语货架】
拟声词:嘤嘤嗡嗡 唧唧吱 唧唧吱(蟋蟀) 知了 知了 当啷 当当 咚咚 叮咚 吧嗒 咕咚 扑通 哗啦 飒飒 哗哗 嘎巴 啪啪 沙沙 呼呼 呜呜 嘎吱 喀嚓 潺潺 哗哗 咕嘟 扑哧 隆隆 滴滴 呜呜 噼啪 咔咔 喔喔 咕咕 滴答滴答 轰隆轰隆 哗啦哗啦 呼噜呼噜 呼哧 叽叽喳喳 呱呱 叽叽嘎嘎 叽叽嘈嘈 叽里咕咕 叽里咕噜 噼里啪啦 叽里呱啦 叽哩哇啦 嘀嘀咕咕 咕咕哝哝 嘀里嘟噜 唧唧哝哝 咭咭呱呱 絮絮叨叨 布谷 喳喳 啾啾 啁啾叽叽 嘀哩 嘎嘎咕 刷啦 扑棱棱
描写零落:稀稀落落 稀稀拉拉 零零落落 稀稀疏疏 疏疏落落 疏星淡月
【思维引导】
你在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事物?他们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根据这些景物,你知道图画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画面以外还会有什么事物?(丰收的庄稼,可爱的小鸟……)都是什么样子,处于什么状态?
快活的昆虫
秋天来了,原野一片丰收的景象。―――――的棉花像―――――、―――――(数量)的――――;――――――――的玉米秆――――――――别着―――――――的――――――――;――――――――(颜色)的黄豆秧上挂满――――――的――――――,有的实在――――――了,只听――――――的一声,它们便――――――。
大树的梢头,――――――的――――――上,――――――地挂着――――――,有的――――――(色),有的还――――――(色)的,散发着――――――的――――――――――――。
――――――(色)的蜻蜓舞动――――――(色)――――――的――――――,――――――(声)地飞来了,――――――的蝴蝶在――――――的树叶边――――――;――――――的蝉儿――――――震动――――――的――――――,高声地――――――:“――――――、――――――。”
树下的野草――――――的,像给大地――――――了一层――――――的――――――。一只――――――蟋蟀全身――――――的,它――――――地摆动 ――――――的触须,自在地――――――、――――――地叫着。
远处的电线上,几只―――――的小鸟―――――、――――――地给它们伴奏,还――――――地扇着翅膀跳舞呢。
它们可真快活!
训练8:拟人化的晴空
天空的童话
【词语货架】(叠词参考“词语创生”)
云:乳白色的云纱 玫瑰色的云彩 灰蒙蒙的雾气 雾腾腾的云海 镶着金边的云 雪白的浮云 白茫茫的雾团 粉红的浮云 轻如薄纱的雾 翻腾的乌云 淡淡的闲云 云轻如棉 云海茫茫 流云奔涌 如烟似雾 轻盈柔美 雾气腾腾
太阳:红日艳艳 火红火红 旭日当空 火轮升腾 春阳灿灿 太阳西斜 太阳西坠 夕阳如血 阳光明媚 阳光灿烂 霞光万道 金盘滚动
天空:碧蓝碧蓝 蓝蓝的 湛蓝湛蓝 一碧如洗 晴空万里 红霞满天 落霞缤纷 一碧如洗 碧空如洗 彤云密布 风和日丽 广阔无边 一望无垠
小鸟:(叫声参考“训练八”) 欢呼跳跃 蹦蹦跳跳
风筝:五颜六色 五彩缤纷 各式各样 展翅高飞 相互追逐 上下翻飞 悄悄私语 自由自在
彩虹:悬挂 横跨 圆弧 彩虹当空 弧状虹霓 彩桥横空 五彩缤纷 淡褐色 黄色 微红 若隐若现
引领观察后,交流:观察了天空,你有什么发现?
热闹的天空
――――――――(大小)的天空,――――――――(颜色),――――――、(颜色、形状)的太阳,就像 挂在天空,――――――,照在人身上,――――――、――――――的。这时候,天空多像一张――――――的―――――― (人身上的哪一个器官),而那――――――(写太阳的四字词语)就像这张脸上――――――的―――――― 。
云――――――地――――――从――――――过来。薄的如――――――、――――――,厚的那是――――――、――――――;它们把自己打扮起来,镶上了―――――― ,抹上了――――――:――――――的,―――――― 的,――――――的,――――――极了。
天空中――――――着一道彩虹,那――――――的形状就像――――――。
彩虹下是――――――的风筝,――――――的,―――――― 的,――――――的,――――――的,(形状)它们有的――――――,有的――――――,有的――――――(动作)。小鸟也来凑热闹,它们――――――叫着,――――――飞着,多么――――――。
天空就是美丽的童话。
训练9:夜空不再悄悄
苍穹里的生命
【词语货架】(叠词参考“词语创生”)
夜空:瓦蓝瓦蓝 深蓝色 墨绿色 湛蓝湛蓝 深远 深邃 黑蓝黑蓝 悠远宁静 垂幕 天幕 倒扣的铁锅 巨幅的幕布 无边的黑幕 深远的垂幕 广阔无边 一望无际 一望无垠 天宇 苍穹
月亮:杏黄色的 淡淡的满月 黄黄的灯笼 玉轮冰盘 蝉翼般透明 玉琢的香蕉 银打的镰刀 白净的面庞 梦幻般的 一轮圆月 擦亮的铜盘 银盘似的 柔和 银雾般的亮光 白色的纱衣 娴静而安详 温柔而大方 像一朵白色梨花 像一只钓鱼的小船 弯弯的一张弓 银色的清辉 明丽和洁净
星星:顽皮 闪闪 淘气 眨呀眨的 忽闪忽闪 漫天繁星 三五成群 呼朋引伴 不约而同 一点寒星 孤星寥寥 晶莹明亮 流星飞驰 密密麻麻 羞羞答答 万点繁星 众星捧月 疏星淡月 星光灿烂 明星荧荧 满天星斗 繁星闪烁 闪光的星星 疏疏落落 时隐时现 若隐若现 星如萤火 月洒银辉 闪闪烁烁的碎玉 万点繁星如同撒在天幕上的颗颗夜明珠
【思维引导】
夜空大家都见过,不知道什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星星什么样子?像什么?
天空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像什么?
月亮呢?
那么多星星聚在一起形成了什么?
谁知道关于天上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你的笔如果涂了五彩的颜色,一定能把天空描摹得最美丽。
夜空不再悄悄
――――――(颜色)的夜空像――――――,上面蒙上了――――――的――――――。
――――――的月亮像――――――的――――――,――――――(动作)。它发出――――――的亮光,把――――――都照得――――――了。你看,在月宫里,―――――― 的玉兔和――――――的嫦娥正在――――――地――――――呢。
――――――的星星像――――――的――――――,――――――(动作)。它们睁着――――――的小眼睛,――――――地看着――――――的――――――。它们――――――凑在一起,热闹地――――――。那么多,组成了――――――的银河,正――――――地――――――(写河流的动态)。
那河里,一定也有――――――和――――――,还有―――――― 的――――――在――――――。
要是――――――,该多好啊!
训练10:形与声的结合
雨来了
【词语货架】
叮叮咚咚 噼里啪啦 哗哗啦啦 淅淅沥沥 呼呼 呜呜叫着 铅色的乌云 电闪雷鸣 雷声滚滚 雷声轰鸣 瓢泼大雨 雨帘悬挂 大雨淋漓 大雨倾盆 狂风暴雨 雨急似箭 瓢泼大雨 雨帘悬挂 电似火龙 苍翠欲滴
奇特的想象:雷声像隆隆的炮声;闪电撕碎了天幕;豆大的雨点;雨滴像千万个伞兵;雨点连成一张大网;雨如万条银丝;屋檐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大雨像断了线的珠子;街道上的雨水汇集成一条条小溪;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雨给天空披上蝉翼般的白纱;雨软绵绵的,像春天时空中飘浮的柳絮;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
雨来了
――――――的夏天来了,――――――的――――――地――――――大地。空气里――――――,让人 ――――――。
早上醒来,天空布满――――――的――――――。窗外传来――――――的风声,吹得――――――的大树―――――― 直响;一阵风过后,从――――――的――――――传来――――――的雷声,震得――――――都―――――― 。紧接着,――――――的――――――像 从――――――飘落,打得窗前的雨搭――――――(声音),多像一首――――――的――――――。一会儿,屋檐下挂满――――――的――――――;――――――的雨滴落到地上,在水坑中溅起――――――(数量)的 (形状)的――――――,马路上也成了――――――的――――――。大树的叶子变得――――――,叶片上挂着――――――的――――――,那样娇美。小鸟站在 的――――――上,――――――(动作),――――――叫着。
路面上的水汇成了小溪――――――(描写水流的静态和动态)
小溪一路欢歌――――――(水流的声音)
天凉了。
训练11:形态观察
小溪真热闹
【词语货架】(叠词参考“词语创生”)
溪水:清澈透明 清凉 哗哗 冰凉 汩汩淙淙 缓缓的 柔柔的 哗啦啦 水波荡漾 水波不兴 水波粼粼 溪流淙淙 清澈见底 水平如镜 鳞鳞波光
水草:羞答答 婀娜多姿 左右摇摆 扭动 摇摇摆摆 东张西望
蝌蚪:自由自在
小鱼:苗条 精瘦 欢快 呼朋引伴 无忧无虑
螃蟹:笨重 笨拙 张牙舞爪 横行霸道
风儿:徐徐 悠悠 清风徐来 吹面不寒 微风轻抚 徐徐吹来 清风拂面 沁人心脾
观察小溪之后交流:你在小溪中看到了什么?能不能说具体一点?
小溪真热闹
――――――的溪水――――――流着,像――――――在――――――。
风儿――――――,小溪荡起――――――。
――――――的水草,――――――扭动着――――――的身姿,――――――,招引来了――――――。
――――――的蝌蚪一个个像――――――,―――――― 的尾巴――――――。
――――――的小鱼儿像――――――,它们―――――― 地做着――――――。
蝌蚪和小鱼儿互相打着招呼。“――――――!”“ ――――――!”
螃蟹被吵醒了,它挪动――――――的身子,――――――。伸着――――――的爪子,舞动――――――的钳子,瞪着――――――的小眼睛,仿佛告诉它们:――――――――――――。
这里真热闹!
训练12:水面的动与静
美丽的人工湖
【词语货架】
湖水:清澈见底 波光粼粼 清清凉凉 清清亮亮 一泓 风平浪静 无瑕的翡翠 水平如镜 微波荡漾 一圈圈涟漪 清澈透明 湛蓝 碧绿 恬静 温柔 轻盈流畅 碧波荡漾
垂柳:垂柳依依 亭亭玉立 柔美 长发披肩 婀娜多姿 娇柔 娇羞 羞羞答答 犹抱琵琶半遮面
小草:东张西望 左右张望 左右摇摆
其他:俊俏 剪刀似的尾巴 谈笑风生 花枝招展 啄破水面
【思维引导】
大家都去过人工湖,你能说说湖水的特点吗?水面静止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动态描写时你能抓住几个方面去描写?
美丽的人工湖
假山脚下,就是――――――的人工湖了。人工湖的水真静啊,静得就像――――――的――――――;人工湖的水真――――――啊,――――――得――――――;人工湖的水真――――――,――――――得就像――――――,连周围――――――的――――――、――――――的――――――都――――――。
阳光下,――――――的湖水泛着――――――,―――――― 的――――――吹来,湖面荡起――――――的――――――,这时的湖面就像――――――的――――――。
湖面上游船画舫往来不断。――――――型的,――――――型的,――――――型的;――――――(颜色)的,――――――(颜色)的,――――――(颜色)的,把湖面都打扮得――――――。游船过后,水面被割开――――――的――――――,人们坐在船上尽情――――――着,那声音惊飞了――――――上的小燕子,它们用 的――――――一挨水面,又――――――的一声――――――了。
小鱼儿也来凑热闹,他们――――――,――――――地――――――了一下头,又――――――了。
岸边的垂柳――――――,它们――――――,多像 的――――――在――――――。
这里真美!
训练13:立体的山
山中漫步
【词语货架】
山:山高树茂 清逸秀丽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巍峨壮丽 树木葱郁 峻拔 直指云霄 气势磅礴 万壑千岩 万木吐翠
石:形态万千 千变万化 千奇百怪 变化多端 大的 小的 长的 短的 宽的 窄的 正的 斜的 高的 矮的 圆的 方的 扁的 立着的 卧着的 楔形的 筒状 缸状 罐状 盆状 碗状 锅状 瓢状 柱状 三棱 四方 五角形 六边形
树木:茂盛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枝繁叶茂 绿树成荫 高大挺直 绿色长廊 松涛阵阵 枝叶婆娑 枝叶繁茂 苍翠挺拔 杨柳依依 垂柳依依 婀娜多姿 生机勃勃 亭亭如盖 密密麻麻 粗壮 苍翠 挺秀 浓密 葱绿 俊秀 青翠 飘洒 婆娑 摇曳 摇摆 倒垂 舒展
花儿:百花争艳 争奇斗艳 娇媚 鲜艳 烂漫 娇娆 婀娜多姿 芳香四溢 亭亭玉立 花香袭人 绚丽多彩 端庄秀丽 姿态各异 娇巧迷人 孤芳自赏 争奇斗艳 香远益清 亭亭玉立 妩媚 百花争妍 芬芳 含苞欲放
野花名称及颜色:山野菊(黄) 蒲公英(白) 山茶花(红) 杜鹃(红) 丁香花(紫) 喇叭花
【思维导航】
我们走近大山,大山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山上都有些什么?怎样运用“1+1”句式进行描绘呢?
大山风情
漫步山脚下,抬头仰望,大山就像――――――的――――――,身披――――――的――――――,看上去――――――。
山上的树木――――――、――――――。有――――――的白杨,――――――的叶片在风中――――――;有――――――的冬青,――――――(颜色)的叶子在阳光下――――――,就像――――――、――――――(数量、性格)的――――――在上面――――――;――――――的松柏头顶――――――、――――――(数量、形状)――――――,―――――地警告你:―――――;――――――的垂柳最温柔,它们在风中――――――,一副――――――的模样,还对着湖水――――――呢。
树丛中散布着――――――的野花,有――――――(颜色)的――――――,有――――――(颜色)的――――――,还有――――――(形状)的――――――。――――――、――――――,就像给―――――――穿上了―――――――。
山坡上遍布着――――――的小石头。――――――、――――――、――――――、――――――,有的像――――――的――――――,有的像――――――――――――的―――――― ,有的像――――――的――――――,有的像的――――――。
看着这些,我们仿佛走进了童话的世界。
训练14:马路摄像机
繁忙的马路
观察图画时我们要关注画里画外。如果把马路看作一幅画,一般情况要观察哪些部位?(马路边上、马路中间或上方的天空)
马路两边有哪些事物?(大树、电线、楼房和商店等)
路边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由它你想到了什么?它在干什么?树上的树叶像什么?风一吹,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路边的电线杆是什么样子的?用什么拉起了电线?电线像什么?(琴弦)还像什么?(拉起的晾衣绳、长长的头发丝)
电线的背后就是高大的楼房,楼房底层一间接着一间的是什么?都卖些什么?
门口的招牌怎么样?(用颜色表现:花花绿绿,五彩缤纷)
马路上奔驰着什么?都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你知道它们的品牌吗?
那该怎样表达呢?(有胖墩墩、黑乎乎的大众,有棱角分明的红色桑塔纳,有瘦溜溜的绿色面包)还能说出些什么?
它们一个个快速奔驰你能想到些什么?(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追我赶地赛跑)
它们在奔驰时会发出什么声音?既然我们把汽车比作赛跑,那么多汽车的声音仿佛在干什么呢?
十字路口的高架上高挂着什么?(几只亮晶晶的眼睛)红灯看到什么发怒了,有什么表现?(瞪起了红溜溜的大眼)
汽车怎么样?(停止了突突的喧嚣,老老实实排起了长队)
路边的人行道上,人们形色匆匆。他们的穿着怎样,都在干什么?
繁忙的马路
――――――的马路两边站着――――――的梧桐树,满头―――――― 的――――――在风中――――――;――――――的电线杆用――――――拉起了――――――的电线;那――――――(数)――――――的电线多像――――――的――――――,又像――――――的――――――。
电线的背后那――――――的楼房像――――――的――――――,――――――地――――――。楼房一层――――――地开着许多店铺,有卖服装的,――――――的,――――――的,――――――的,应有尽有。门口的招牌―――――― ,――――――(用颜色表现)。
马路上奔驰着――――――的汽车。有――――――――――――、――――――的“大众”;有――――――的――――――桑塔纳,有――――――(形)的――――――(色)面包,还有――――――的公共汽车。
它们在――――――、――――――,――――――。发动机――――――地叫着,仿佛――――――的――――――声。
十字路口,高高的架子上挂着――――――,仿佛――――――。这时,红灯发怒了,――――――。汽车――――――了,一个个在他面前――――――(声音变化,形态)。
路边的人行道上,人们穿着――――――,――――――的――――――的――――――的,――――――。他们有的匆匆―――――有的―――――,有的―――――。
马路真忙!
训练15:多幅图片的思维联结
震前震后(观察震前震后的四幅图片)
【词语货架】(叠词参考“词语创生”)
太阳:晕晕的黄 有气无力 大病初愈 软绵绵的
地震:突如其来 訇然而止 山崩地裂 地动山摇
天空:云雾迷蒙 厚重 弥漫 浓重 烟雾缭绕 雾气重重 凄风冷雨 愁云惨雾
地面:横七竖八 乱七八糟 一片狼藉 残垣断壁 破砖碎瓦 地面开裂 桥梁坍塌 交通阻断 满目疮痍 哀鸿遍野 衰草连天 寒风瑟瑟 惨绿愁红 冷冷清清
人们:眼睁睁 有气无力 望眼欲穿 翘首以盼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失魂落魄 惊慌失措 忐忑不安 火烧眉毛 凄惨 衣不蔽体 食不裹腹 悲痛欲绝 闷闷不乐 唉声叹气 仰天长叹 忧心忡忡 满腹酸楚
【情境链接】
2010年4月14日7时十九分,我国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一瞬间天崩地裂,房屋倒塌,无数人无家可归。更有数以万计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之下。
大灾有大爱,各地的救援部队、民兵、医疗队、志愿者汇集玉树展开大救援。遥远的玉树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
老师从网络上采集了这样四张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在图片上发现了什么?
震前震后
青海湖畔,――――――,――――――的水草像――――――披上了――――――。――――――的湖水泛着――――――(颜色)的――――――。多么――――――!
一场地震――――――,――――――。玉树的上空 ――――――,笼罩着――――――。
电线杆如同――――――的――――――,――――――地站在那里,――――――地――――――,仿佛――――――。电线――――――,像――――――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