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0:28
导语:在企业管理系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也很大,但综合实力还是大而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化,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差距。当前生产调度报表的管理主要是以手工操作的方式,计算机化管理只占一小部分,主要是报表的生成和传输作用,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企业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和进步,以较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占领市场,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技术目前已迅速发展并应用,其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许多优点,信息处理及反馈速度快,信息量大且综合管理能力强,通过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进入科学化、精细化的时代,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下面结合贵州省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做一下简述。
2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数据采集层、调度监控层、管理层。下层为数据采集层:将所有采集的数据利用各种方法采集至调度室信息管理服务器。中层为调度监控层:利用服务器相关组态及配置,对采集点进行实时监控。上层企业管理层:利用全厂局域网的形式将各类采集数据在Web服务器,各装置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可以通过办公计算机实现实时监控和历史查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于生产装置的DCS输出数据、小型PLC装置、分散数控仪输出数据或从基层单位手动上传的数据。
3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3.1实时流程监控画面,B\S模式Web和远程浏览功能,实现局域网浏览,支持手机远程游览功能。
3.2流程图的趋势查看,报警功能,回放功能。对重要设备报警监测。
3.3生产报表模块,由用户提供需求,可以自动生成生产数据。
3.4品质管理模块,分析化验中心设2个输入点,可以上传输入分析数据,和在线分析数据分类汇总。
3.5计量管理,包括计量点管理,计量信息管理,检定/校准管理等。
3.6视频监控集成,生产画面能进入工业大屏显示。
3.7设备(主要设备及仪表)管理方面。①有各装置设备台账,能够分类查看和统计数量(如反应器类、泵类、换热器类等)。②能对档案内设备检修内容、更换备件情况、改造情况进行实时更新。③能统计不同时间段内主要设备的运行时间、开停次数、开停原因。④建立压力容器、压力管线台账,有设备主要参数(管道长度、管道类别、操作压力、温度、介质、容器类别等)、目前运行状况、检验评级、下次检验时间等。⑤建立设备及仪表日常维修管理系统,有故障发生时间、通知检修时间和检修内容、检修结束时间及实际检修内容、更换主要备件、试车验收时间、试车验收情况等。⑥有计量台账管理功能,有各种计量工器具台账,有目前状况,下次检验时间等。⑦在工艺流程图上可查看关键设备及仪表档案(设计参数、开停车时间、检修履历、备件库存情况)、报警次数、时间及原因。⑧可以查看关键转动设备的实时轴振动、轴位移、主要轴承温度,可以查看以上三参数的趋势图。
3.8察看库存备品备件、原材料库存情况及计划申报内容。
3.9支持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生产优化、生产绩效考核等功能。
4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点
4.1通过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数据,并对生产事件进行及时的反应和处理,来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指导生产运行。
4.2实现动态调度与监控以及能源使用效率评估等业务的系统解决方案,进而实现企业能源的定量控制以及综合优化使用,达到节能和增效双同步。
4.3设备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公司提供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保障设备的连续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实现设备资产寿命周期内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设备投资利润率。
4.4通过建立标准的检验管理体系和检验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指标、分析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和综合分析,为质量追踪和及时处理质量事故提供基础。
4.5运行绩效管理对生产操作水平进行量化考核以及对企业整体运行绩效进行评估。
4.6安全管理功能模块采集相关安全生产数据、排放数据,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信息透明实现及时决策,预防和消除与安全、环保健康有关的问题,消除风险,稳定经营。
5结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2.1系统策划
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2.2系统运行
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2.3系统评价
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2.4系统改进
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结束语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交通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交通企业培养竞争优势的“重中之重”。这里从“人才流动”、“不断激励”、“健全制度”等三个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入手,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交通企业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说到底还是“以人为本”,发现、使用、培养人才,造就一支团结、奋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无疑已成为交通企业发展的真正的动因。
1适度“流动”挖掘潜能
人才流动的意义,决不局限于交通企业和“人”之间为相互寻找合适的人才或合适的企业(岗位)的一种市场行为,还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流动,企业能使其员工最大化的发挥才能并充分挖掘其潜能;而“人才”尽心竭力为交通企业(岗位)奉献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因此,建立科学、适度的“人才流动”机制是交通企业保持其发展活力的基本条件。
1.1人才流动的一个前提
由于人才流动的市场化,自愿、坦诚和公开的双向选择机制已成为人才流动的一个前提。企业既处于选择和放弃人才的角色,同时,也处于被选择、被放弃的角色。为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才的市场观念,防止“朝南坐”或“愿者上钩”的情况发生。
1.2人才流动的两种形式
(1)以人才的能进能出为形式,注意把好交通企业员工基本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小比例人才的相对流动之间的尺度,一般可控制在每年8%以下的流动量为宜。与此相配套,实施年度员工流动(淘汰制),吐故纳新,增进活力,根据企业需要定职定岗,并实行“以岗定薪”制。
(2)以人才可上可下为形式,注意淡化交通企业领导干部与员工的界限,形成企业内部人才正常的流动机制,一般可控制在每年至少5%的流动比例为宜。与此相配套,实施“年度岗位述职制”。根据员工能力、表现及公司需要“换职换岗”并实行“变岗变薪”制。
1.3人才流动的三个原则
(1)确立用人“业绩、能绩先决制”,以“业绩、能绩”决定人员的去留和升降。避免看材料、听介绍而定局的状况,防止“看看档案、人才难得、一经使用、哭笑不得”的现象发生;同时对“劳模式”员工进行肯定时,也应提防以晋升职务取代奖励杠杆的现象发生。
(2)试行公司、部门在人才流动中的“双效否决制”,真正使企业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唯才是举”,从而有效防止“用人唯亲”、“任人唯亲”的现象发生。
(3)坚持关键岗位用人的“标准裁决制”。以刚性的标准去衡量招聘或调动、晋升对象。使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名副其实,在万不得已时,也应坚持使用标准,“宁缺勿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遗憾。
2不断“激励”攻克“惰性”
交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人的管理,不同于其他部门对资金、设备、产品等客观事物的管理,而是对思想有变化,情绪有波动的“人”的管理。为此,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存在于每个人体内的“惰性”和“惯性”,主动积极的去防止“惰性”及其“负面惯性”的发生,并善于使用“激励”这一攻克“惰性”,弘扬“正面惯性”的最为有效的武器。
2.1实行分配激励机制
先进的分配激励机制,是调动和持续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动力,它可由以下两个构件组成。(1)建立与高效率相当的、有社会吸引力的、稳定的工资福利保障机制,增强交通企业在社会上对人才的凝聚力。
(2)强调功效挂钩的激励机制,用好奖惩杠杆,把企业年度目标、月度目标等阶段性目标与对员工的激励机制挂钩,推行“大效大奖、小效小奖、负效负奖”的奖励制度。
2.2推行精神激励机制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领导通常已深谙“得才者昌、失才者亡”秘诀,但是,要“得才”,除了建立较为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外,交通企业所树立的经营形象,是其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
(1)确立企业短期发展目标和描绘企业中长期发展蓝图,经常地灌输企业员工与企业共兴、共荣的思想,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和为企业的发展而拼搏的奉献意识。(2)建立企业员工“星级制”与干部“晋升制”的组合机制,使“能人”因有机会晋升而更加拼搏,使“好人”(未必具备领导素质,但爱岗尽责的员工)因有机会晋级(星级)而更加投入。形成交通企业内部既给“能人”带来希望,又给“好人”带来曙光的小气候。
(3)完善命名企业功臣和总经理嘉奖令机制。交通企业按年度命名企业功臣,不定期地对特殊奉献的员工颁发总经理嘉奖令,使企业优秀员工的事迹和精神在嘉奖过程中得以弘扬光大,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立功竞争机制。
(4)推行“员工守则”和“作业计划”日训制。在交通企业中,拟定合乎企业实际的“员工守则”,养成工作有计划的良习,并推行班前“日训制”,让每个员工时刻牢记如何才算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如何为完成公司计划努力做好当日工作。
2.3用活目标激励机制
确立正确的经营目标,是交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的奋斗方向。而实施企业的目标,应以其总目标为基础,拟定便于操作“看得见、摸得着”的分目标和阶段目标。
(1)阶段目标激励考核。根据年度计划,确立阶段(如年度、月度)工作目标,每阶段按实施部门和个人进行目标考核。可推行“某阶段完成计划和下阶段工作计划”汇报、申报制,由相关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复合、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2)重点工作目标激励考核。根据阶段工作重心,不定时的调整和布置阶段重点目标,提出实施时间要求,根据完成时间进度及完成质量,由人力资源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奖惩意见。
(3)与罢免相结合的考核。为防止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企业在阶段考核中,可以及时洞察被考核对象的能力及业绩,对不胜任者做出罢免决策,避免损失。
3健全制度
交通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一个系统,涉及到对员工的引进与辞退、使用与培养、约束与激励等诸多方面,为此,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以规矩定方圆,是交通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可建立并完善如下制度。
(1)双向选择的人才流动制度。即在劳动法的规范下,交通企业员工通过劳动合同,依法进行流动,充分体现员工择业和企业用人的自。
(2)按岗位要求确定的岗位责任制。交通企业要按照各类职务和岗位的标准,把适合的人选用在恰当的岗位上,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高薪高效的企业工资和效益、效率优先的奖金发放制。真正把员工劳动成果与其业绩挂钩,使优者优薪、优者高奖、庸者低薪、庸者无奖。
有一则笑话:一块广告牌被风吹倒了,砸了6个人,其中5个是经理,另外1个是副经理。这个笑话是讽刺现在的经理太多,不值钱。在管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定理——管理者所直接管理的人员的数量要控制在6个人以内,如果被管理者多于这个数字,会导致管理的漏洞。换句话说超过6个人就不能及时准确的进行管理。所以一般企业在多于6个人的情况下就会采取分级管理的模式,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金字塔状管理模式,每个中等以上规模的企业就会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部门或者机构,各负职责,管理的流程是层层汇报。这样的机构设置导致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增加,经理多也就不希奇了。可是这种管理模式也有明显的劣势,首先是部门之间分工不可能绝对明确。因为部门的划分更主要的是依照业务为根据的,业务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肯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重叠和缺漏。这样在日常的工作中,如果出现问题,责任不清是常见的事情。其次部门罗列也会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出现响应时间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业务方面,应该当时决定的事情往往由于逐级汇报等繁琐的程序错过了最好的商机,这在大型企业中是屡见不鲜的事情。那么管理界也就提出了扁平化管理的模式,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压扁管理金字塔。很显然,这种管理思路与前面所提的定理相驳,那我们深究其原因,就会发现定理所规定的管理范围不是依据管理能力而言,而是根据了人们日常管理的实施经验得到的。那么真正阻碍管理的是什么呢——直接原因是信息沟通的效率低下。
沟通刻不容缓
在当前的中国企业中,对于财、物来说,都具备有效的管理,但对于“人”的管理却比较薄弱,因为中国人的个性就是“办事程序喜欢变通”“碍于面子不愿意对别人发号施令”,这样也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举个例子:企业的领导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事没办成不怪我,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事应该他先干完通知我的,但他根本没通知”“这事我早就想向你汇报,但你太忙了,所以就耽误下来了”“这事三天就要干完呀,我以为不那么着急呢”“你是让这事吗,我还以为你让那件事呢”。时间长了,企业的管理层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每天早上起来就感觉有一堆事,心里想着“这事我得提醒提醒,不然他们该忘了”“那件事也不知进展怎么样了,得问问”,一天上班,光打电话就得花去大部分时间,到手的财务报告、业务报告反而没有时间看了。而企业的普通员工呢,也因为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任务分配的不明晰、时间限制不固定,而产生了种种的抱怨。
不仅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存在着信息沟通效率低下的问题,在企业的一个业务链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销售业务中,会牵扯到客户、销售人员、售前人员、商务人员、财务人员、分销伙伴以及决策人等多种角色的相互配合和制约。一个小的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关系到整个定单的成败。执行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体制可以使销售经理对销售员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但你越是认真的执行这种规范就越远离销售员;而另一个极端是销售经理们,由于害怕挫伤销售员的积极性而放任不管,十天半月也不和销售员进行交流,一到年底,才发现市场大变,业绩滑坡,于是组织突击销售活动。最后企业领导追查原因的时候,每个与销售环节有关的人都尽力推卸自己的责任,以免“热山芋”烫了自己的手,要赶快把它传出去,结果大多是责任不清楚,各自推托与别人的沟通不够。对于与销售类似的这种以业务为核心线索的信息链,彼此之间有效的及时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者”浮出水面
有效的信息沟通非常复杂,如何及时有效将信息传递给最终的目标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信息的接受者是不固定的,如果不是直接与被告知人直接通话的话,就不能最终确认信息传递到了,比如发传真但却不能确认对方收到传真,即便收到了但又不能确认是否阅读了,需要多次的沟通和确认才能保证信息确实有效的传递到。如果信息的接受者数量很多的话,一次完整的信息传递就可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不能保证沟通的及时性。(编辑:)
基于高效沟通管理系统理念的“管理者”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的,它是一套充分利用现今最新网络和通信技术,旨在提高企业运营中的沟通效率,加强企业管理的新一代智能通信系统。通过它可以将企业内外的沟通变为一种面向沟通目标、可灵活定义沟通策略的行为。每一次沟通,都设定一个目标,沟通的过程就是向沟通目标不断靠近的过程,只有达到目标后,沟通才算结束,否则高效沟通管理将会不断地提示沟通相关人员,直至完成沟通目的。
三层架构
“管理者”的体系结构分为消息层、控制层、业务层3个层次,层次之间可完全拆分,具备明确的接口,既可灵活拆开调用,也可组合运行。
消息层将目前存在的多种通讯方式进行集成,通过消息网关进行消息格式的转换,使企业内外的沟通不受沟通方式的局限,真正实现实时的多渠道的交互式沟通。
控制层是整个架构的核心,实现对企业内外任何一个沟通的有效控制。当实际沟通发生时,以沟通状态机为核心,控制每个沟通任务的策略执行、流程执行、监控执行和权限控制,并通过消息控制器调用一种或多种通讯控制模块来实现。
进销存管理是商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取得效益的关键,如果能够做到合理生产,及时销售,库存量最小,减少积压,那么企业就能取得最佳的效益。由此可见,进销存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XX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是完全基于web的应用,它能提供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使企业以低成本将业务管理通过网络来进行,即使是异地经营也能获得实时的管理信息。进销存系统将商品从进货到库存,再到销售的整个物资流和资金流的状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掌握经营中的情况,同时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收益。
这个进销存管理系统能帮助企业部门之间保持良好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库存与生产和销售情况,降低采购、库存等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做到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同时及时掌握销售和市场方面的变化,以好的产品和服务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二)、系统功能
1.功能模块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得到如图a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进销存管理系统
采购管理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
统计报表模块
基本信息设置
帮助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
各个功能模块分析:
采购管理模块:进行商品采购入库,采购退货,进/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供货商的往来帐务。
销售管理模块:进行商品销售,顾客退货,销/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客户的往来帐务。
库存管理模块:包括库存之间商品调拔,商品的报损溢,强大的库存盘点功能,库存商品报警查询。
统计报表管理模块:完整的统计查询功能,每张单据每次收款付款都可以清楚的反映。
财务管理:对供货商,客户的往来帐务管理,对日常收入支出管理,员工工资管理。
基本信息设置:商品信息,供货商,客户,员工,仓库等基本参数的设置。
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对数据库备份/恢复,系统初始化,添加操作员,操作员修改密码,年终结算,查看日志。
2.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
0层数据流图:
1层数据流图(共3张):(1)
(2)(3)
3.数据字典
数据流图描述了系统的分解,但没有对图中各成分进行说明,数据字典就是为了数据流图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加工,以及组成数据流或文件的数据项作出说明。
因篇幅限制,每样仅举例说明
数据流条目:
出库单=出库单号+日期+客户名称+物资类别+制单人员+记帐人员+发货人+状态+
{销售订单号+品名+单位+数量+规格+备注+单价}
各类财务统计报表=仓库材料消耗汇总(成本项目)+仓库材料消耗汇总(按车间)+材料收发存明细A+材料收发存明细B+材料收发存明细C+材料收发存分类汇总表+木材消耗汇总表
文件条目:
文件名称:原材料库存文件
简述:保存原材料的基本资料
组成:材料编号+品名型号+规格尺寸+单位+采购计量单位+参数+数量+最低数量+最高数量+单价+备注+大大分类+大分类+分类+小分类
文件名称:销售文件
简述:保存所有销售订单的文件
组成:内部定单号+订货日期+客户编号+总金额+预收率——NEWCASTLE号+PO单号包装办法+品质要求+内装箱+外装箱+MADEINCHINA+特别指示+箱正侧内+状态+{型号+色号+木材尺寸+光泽度+内绒+表面处理+数量+出货日期+单价}
数据项条目:
名称:材料编号
简述:材料编号分四个字段(大大分类+大分类+分类+小分类),可以将材料分门别
类,因为许多地方用到编号,因此将四项和为一项保存一个冗余字段.为了便于查找
(三)、总结:
XX企业的进销存管理系统不仅能对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等环节进行连续跟踪管理,采购管理依据在库产品的周转状况,合理、科学地制定产品采购计划,促使各部门把住进货关,不仅减少盲目进货,杜绝存货积压,而且保证畅销商品不缺货、不断档;销售管理不仅从计划上反映当时的完成状况,而且从客户渠道、产品类别、品牌、业务员、部门等多方位来进行核算与分析,使公司的销售管理又上新台阶。它的经济可行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成社会发展主流,以前的人工处理缓慢,出错率高将导致企业内部沟通不畅,信息滞后,将很难为企业做出有效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因此,缺少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企业在发展上寸步难行。所以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进销存必然会使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使企业走向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从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论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
(一)、系统简介
进销存管理是商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一个企业能够取得效益的关键,如果能够做到合理生产,及时销售,库存量最小,减少积压,那么企业就能取得最佳的效益。由此可见,进销存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XX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是完全基于web的应用,它能提供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和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使企业以低成本将业务管理通过网络来进行,即使是异地经营也能获得实时的管理信息。进销存系统将商品从进货到库存,再到销售的整个物资流和资金流的状况进行统一的管理,及时掌握经营中的情况,同时能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收益。
这个进销存管理系统能帮助企业部门之间保持良好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库存与生产和销售情况,降低采购、库存等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做到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同时及时掌握销售和市场方面的变化,以好的产品和服务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二)、系统功能
1.功能模块
在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得到如图a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进销存管理系统
采购管理模块
销售管理模块
库存管理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
统计报表模块
基本信息设置
帮助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
各个功能模块分析:
采购管理模块:进行商品采购入库,采购退货,进/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供货商的往来帐务。
销售管理模块:进行商品销售,顾客退货,销/退单据和当前库存查询,与客户的往来帐务。
库存管理模块:包括库存之间商品调拔,商品的报损溢,强大的库存盘点功能,库存商品报警查询。
统计报表管理模块:完整的统计查询功能,每张单据每次收款付款都可以清楚的反映。
财务管理:对供货商,客户的往来帐务管理,对日常收入支出管理,员工工资管理。
基本信息设置:商品信息,供货商,客户,员工,仓库等基本参数的设置。
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对数据库备份/恢复,系统初始化,添加操作员,操作员修改密码,年终结算,查看日志。
2.数据流图
顶层数据流图:
0层数据流图:
1层数据流图(共3张):(1)
(2)(3)
3.数据字典
数据流图描述了系统的分解,但没有对图中各成分进行说明,数据字典就是为了数据流图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加工,以及组成数据流或文件的数据项作出说明。
因篇幅限制,每样仅举例说明
数据流条目:
出库单=出库单号+日期+客户名称+物资类别+制单人员+记帐人员+发货人+状态+
{销售订单号+品名+单位+数量+规格+备注+单价}
各类财务统计报表=仓库材料消耗汇总(成本项目)+仓库材料消耗汇总(按车间)+材料收发存明细A+材料收发存明细B+材料收发存明细C+材料收发存分类汇总表+木材消耗汇总表
文件条目:
文件名称:原材料库存文件
简述:保存原材料的基本资料
组成:材料编号+品名型号+规格尺寸+单位+采购计量单位+参数+数量+最低数量+最高数量+单价+备注+大大分类+大分类+分类+小分类
文件名称:销售文件
简述:保存所有销售订单的文件
组成:内部定单号+订货日期+客户编号+总金额+预收率——NEWCASTLE号+PO单号包装办法+品质要求+内装箱+外装箱+MADEINCHINA+特别指示+箱正侧内+状态+{型号+色号+木材尺寸+光泽度+内绒+表面处理+数量+出货日期+单价}
数据项条目:
名称:材料编号
简述:材料编号分四个字段(大大分类+大分类+分类+小分类),可以将材料分门别
类,因为许多地方用到编号,因此将四项和为一项保存一个冗余字段.为了便于查找
供需链管理即是EPR系统的核心管理思想。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则首先必须与客户保持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并建立多条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的质量最好的产品以及最优质的服务,而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就必须有长期稳定的协套件、配套件和原材料的供应商。这也就形成了一条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完整供需链,它直接将企业、供应商、客户以及销售代表的共同利益集中,要想维持供需链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就必须共同努力、共同经营,最终让客户得到满意的服务,企业、供应商和销售代表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在人们所了解的供需链上仅仅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等三个重要因素,却忽视了另外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即是工作流和增值流等。整条供需链的运转都是依赖于这五个因素的流动。表面上看来,客户在消费的过程中,购买的是商品和服务,然而从本质上来看,客户购买的是商品和服务能够为自己创造效益的价值。各种物料在供需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或者附加值的增值过程,但是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还必须严格控制所有的不必要的浪费以及无效的劳动。众所周知,商品的增值是在商品售出的时候才显得有实际意义的。EPR系统即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主要是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企业资源,使企业的各项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因此,EPR在企业分析产品增值的过程中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EPR系统还能为整条供需链提供各项非常有效的业务流程,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最新动向,在业务流程的应用程序的操作上及时做出最适宜的调整。
二、EPR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EPR系统促进企业的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沟通更加合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依靠EPR系统中的决策支持智能系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与掌握,进而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而准确的未来发展计划,重新调整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模式,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保证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得先机。同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还能够通过EPR系统对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以及资金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调配。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地实行EPR系统,就能够对供需链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协调好企业与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促进了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使得整条供需链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EPR系统有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员工的思想认识企业在实行EPR系统后,一方面将会使企业的工作效率有了明显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一步加强员工的思想认识,让员工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会以全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用创新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EPR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管理体系,它的最大优点即是打造一条高集成化和高透明化的企业管理体系,运用计算机技术,准确采集数据,进而保证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控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确保企业顺利实现柔性生产、快速反应和资源最优化。
三)EPR系统有利于企业实现安全的数据资源共享,加强快速反应能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计算产品的成本时,仅仅只在EPR系统中操作与之对应的程序就能够迅速得出上月的产品成本,这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销售部门还能够借助EPR系统发送订单评审表,再由EPR系统将订单分发给有关部门,告知参加评审。如今的网络安全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EPR系统在实现企业内部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时,要重要安全防护工作,以免因不慎泄露信息而导致企业运营受阻甚至倒闭,在EPR系统的运行中,就能够通过用户权限限制实现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例如不同的采购员均采购了不同的物料,就可以在EPR系统中设置采购员各自负责的供货商,并自己设置独立的安全密码,那么只有采购员自己能够看到相对应的供货商、物料的报价以及采购单等信息,其他人是没有访问权限的。
三、EPR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一)当企业产生经济活动时,业务员就应该在EPR系统中准确记录下全部的业务信息,业务不同所采用的录入信息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例如,针对采购业务就需要以采购订单、采购发票、入库单等单据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针对销售业务就需要以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出库单等单据形式将其记录下来。
(二)在使用EPR系统之前,必须慎重地考虑各项业务信息能够自动转化成为财务信息,进而确保财务业务的集成应用。在使用EPR系统的过程中,会计平台应该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和各项业务特点来科学设置凭证的生产频率和凭证规则。再如,企业的业务量如果非常大,那就需要重视EPR系统的运行效率,此时就能通过人为选择按天或者按周等频率自动生成业务凭证。
(三)EPR系统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主要分为下述几个子模块:报表分析子模块:因为EPR系统具备非常高的集成性,这就使得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报表分析具备了十分强大的功能。如今,大多数企业均采用了基于EPR系统的报表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为所有的人员提供报表分析服务,但是在查询时应该设定访问人员的级别和权限,不同的管理层所享受到的信息服务是不同的。预算管理子模块:它主要是将上级部门下达的年度预算和通过由本企业分解后下达给各部门的预算全部录入到EPR系统预算管理模块,进而实现预算预警、警告和拒绝通过等三种效果,这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成本预算意识,促进企业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费用,进而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资金管理模块:这个模块在解决企业的收支平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下级企业按照工程采购合同以及工程施工实况向上级企业申请一定的工程资金。
企业组织变革的发生
企业组织变革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以改善和提高组织效能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活动。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组织变革的最大诱因。运用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可分析企业组织变革的发生。按照这一原理,环境对系统有两种输入:资源和压力;系统对环境有两种输出:功能和污染。
环境的输入直接塑造企业组织,这种输入的变化直接引发企业组织变革。对企业组织而言,环境对其资源输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本和自然资源;环境对其压力输入主要来自要素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中资源丰富,或者是资本充裕,或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那么企业就应当选择资源密集型的,或是资本密集型的,或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组织模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就需要相应地变革组织模式。同时,环境的压力也影响着企业组织模式的选择。如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那么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比竞争者具有更高的要素利用效率。如果在产品(服务)市场上竞争激烈,那么企业必须具备能够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组织结构。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讲,企业的输出同样对环境有塑造作用。当企业的输出对环境产生影响时,环境的变化进而会对企业产生新的输入,从而引发企业组织变革。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增加所有者权益以及向国家上缴税收。如果企业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那么就能够增强竞争优势,减轻竞争压力。如果企业是政府的税收大户,那么就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优惠。如果企业能够持续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就更容易吸引更多的资本。企业的功能输出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进而减轻组织外部压力,促进企业组织的健康发展。相反,企业的污染输出则会恶化自身的经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我们已有足够的认识。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污染。企业不尊重员工,甚至侵害员工的安全和利益,那么将没有人到该企业工作,可以说企业污染了自身的人力资源环境。企业投资决策不合理,经营管理不善,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就会失信于广大的投资者。企业将很难再获得更多的资金,可以说企业恶化了自身的融资环境。恶化了的环境会对企业产生新的压力,从而要求变革企业组织。
概括起来,环境对企业的资源输入决定企业组织形式;环境对企业的压力输入制约着企业组织的选择;企业的功能输出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企业的污染输出会恶化企业的经营环境。
企业组织变革的模式选择
对于企业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认识:企业要么实施变革,要么就会灭亡。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些企业进行了变革,反而加快了灭亡。这就涉及到组织变革模式的选择问题。这里将比较两种典型的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和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力求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调整,以求彻底打破初态组织模式并迅速建立目的态组织模式。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对组织进行小幅度的局部调整,力求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初态组织模式向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转变。
激进式变革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目的态,因为这种变革模式对组织进行的调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可谓是超调量大,所以变革过程就会较快;与此同时,超调量大会导致组织的平稳性差,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组织崩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组织变革反而加速了企业灭亡的原因。与之相反,渐进式变革依靠持续的、小幅度变革来达到目的态,即超调量小,但波动次数多,变革持续的时间长,这样有利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企业应当根据组织的承受能力来选择企业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全员下岗、竞争上岗”。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许多国内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全员下岗、竞争上岗”的实践既是其中之一。为了克服组织保守,一些企业在组织实践中采取全员下岗,继而再竞争上岗的变革方式。这种方式有些极端,但其中体现了深刻的系统思维。稳定性对于企业组织至关重要,但是当企业由于领导超前意识差、员工安于现状而陷于超稳定结构时,企业组织将趋于僵化、保守,会影响企业组织的发展。此时,小扰动不足以打破初态的稳定性,也就很难达到目的态。“不过正不足以矫枉”,只有通过全员下岗,粉碎长期形成的关系网和利益格局,摆脱原有的吸引子,才能彻底打破初态的稳定性。进一步再通过竞争上岗,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关心,只要竞争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就有助于形成新的吸引子,把企业组织引向新的稳定态。此类变革如能成功,其成果具有彻底性。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建立新的吸引子,如新的经营目标、新的市场定位、新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等。如果打破原有组织的稳定性之后,不能尽快建立新的吸引子,那么组织将限于混乱甚至毁灭。而且应当意识到变革只是手段,提高组织效能才是目的。如果为了变革而变革,那么会影响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
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局部的修补和调整来实现。美国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原有产品仅包括四种类型的直升机。每一种直升机有专门的用途。从技术上来看,没有任何两架飞机是完全相同的,即产品间的差异化程度大,标准化程度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该公司决定变革组织模式。其具体措施是对个部门进行调整组合。首先,由原来各种机型的设计人员共同设计一种基本机型,使之能够与各种附件(如:枪、炸弹发射器、电子控制装置等等)灵活组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然后将各分厂拥有批量生产经验的员工集中起来从事基本机型的生产。原来从事各类机型特殊部件生产的员工,根据新的设计仍旧进行各种附件的专业化生产。这样,通过内部调整,既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也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方式的变革对组织产生的震动较小,而且可以经常性地、局部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目的态。这种变革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导致企业组织长期不能摆脱旧机制的束缚。
比较企业组织变革的两种典型模式,企业在实践中应当加以综合利用。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有必要采取激进式组织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激进式变革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企业组织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组织的毁灭;因而在两次激进式变革之间,在更长的时间里,组织应当进行渐进式变革。
企业组织变革的评价
首先应当明确组织变革对于企业的意义。企业输入各类资源,输出产品和服务。各类资源的简单加总,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各类资源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方式结合在一起,便具备了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功能。可以说,这种功能是各种资源在企业中整体涌现出来的。而这种涌现性正是通过企业组织来实现的。现代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于企业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但对企业组织贡献的直接评价却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客观评价的困难,因而在实践中对于组织变革存在着模糊认识,要么是缺乏组织变革的积极性,要么是盲目地进行组织变革。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客观的组织评价模型。这里将尝试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建立企业组织变革的理论评价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KI-&,&(0,1)。其中:Q为企业的产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这里假定技术木变,A为组织贡献系数:A=Q/L&KI-&。在一个企业内,生产函数表示投入一定的劳动力和资本,在企业现有组织模式下生产出一定的产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组织贡献系数可以体现企业组织的功能。企业组织变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目标是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贡献系数大于初始态组织模式的贡献系数。以此为依据,可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对组织变革的效果进行比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