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0:32
导语:在通信发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光纤通信的诞生与发展是电信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光纤从提出理论到技术实现和今天的高速光纤通信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中期,所研制的最好的光纤损耗在400分贝以上,1966年英国标准电信研究所高锟及Hockham从理论上预言光纤损耗可降至20分贝/千米以下,日本于1969年研制出第一根通信用光纤损耗为100分贝/千米,1970年康宁公司(Corning)采用“粉末法”先后获得了损耗低于20分贝/千米和4分贝/千米的低损耗石英光纤,1974年贝尔实验室(Bell)采用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法制出性能优于康宁公司的光纤产品。到1979年,掺锗石英光纤在1.55千米处的损耗已经降到0.2分贝/千米,这一数值已经十分接近由Rayleigh散射所决定的石英光纤理论损耗极限。
目前国内光纤光缆的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特种光纤如FTTH用光纤仍需进口,但总量不大,国内生产光纤光缆价格与国际市场没有差别,成本无法再降,已经是零利润,在国际市场没有太强竞争力,出口量很小。二十年来的光技术的两个主要发展,WDM和PON,这两个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多业务传输发展平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更有效承载以太网业务、数据业务,另一方面是向业务方面发展。AS0N的现状是目前的系统只是在设备中,或是在网络中实现了一些功能,但是一些核心作用还没有达到。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趋势及展望
目前在光通信领域有几个发展热点即超高速传输系统、超大容量WDM系统、光传送联网技术、新一代的光纤、IPoverOptical以及光接入网技术。
(一)向超高速系统的发展
目前10Gbps系统已开始大批量装备网络,主要在北美,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已开始大量应用。但是,10Gbps系统对于光缆极化模色散比较敏感,而已经铺设的光缆并不一定都能满足开通和使用10Gbps系统的要求,需要实际测试,验证合格后才能安装开通。它的比较现实的出路是转向光的复用方式。光复用方式有很多种,但目前只有波分复用(WDM)方式进入了大规模商用阶段,而其它方式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二)向超大容量WDM系统的演进
采用电的时分复用系统的扩容潜力已尽,然而光纤的200nm可用带宽资源仅仅利用率低于1%,还有99%的资源尚待发掘。如果将多个发送波长适当错开的光源信号同时在一级光纤上传送,则可大大增加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这就是波分复用(WDM)的基本思路。基于WDM应用的巨大好处及近几年来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市场的驱动,波分复用系统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全球实际铺设的WDM系统已超过3000个,而实用化系统的最大容量已达320Gbps(2×16×10Gbps),美国朗讯公司已宣布将推出80个波长的WDM系统,其总容量可达200Gbps(80×2.5Gbps)或400Gbps(40×10Gbps)。实验室的最高水平则已达到2.6Tbps(13×20Gbps)。预计不久的将来,实用化系统的容量即可达到1Tbps的水平。
(三)实现光联网
上述实用化的波分复用系统技术尽管具有巨大的传输容量,但基本上是以点到点通信为基础的系统,其灵活性和可靠性还不够理想。如果在光路上也能实现类似SDH在电路上的分插功能和交叉连接功能的话,无疑将增加新一层的威力。根据这一基本思路,光光联网既可以实现超大容量光网络和网络扩展性、重构性、透明性,又允许网络的节点数和业务量的不断增长、互连任何系统和不同制式的信号。
由于光联网具有潜在的巨大优势,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预研,特别是美国国防部预研局(DARPA)资助了一系列光联网项目。光联网已经成为继SDH电联网以后的又一新的光通信发展。建设一个最大透明的、高度灵活的和超大容量的国家骨干光网络,不仅可以为未来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JJ)奠定一个坚实的物理基础,而且也对我国下一世纪的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腾飞以及国家的安全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开发新代的光纤
传统的G.652单模光纤在适应上述超高速长距离传送网络的发展需要方面已暴露出力不从心的态势,开发新型光纤已成为开发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为了适应干线网和城域网的不同发展需要,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新型光纤,即非零色散光(G.655光纤)和无水吸收峰光纤(全波光纤)。其中,全波光纤将是以后开发的重点,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从长远来看,BPON技术无可争议地将是未来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但从当前技术发展、成本及应用需求的实际状况看,它距离实现广泛应用于电信接入网络这一最终目标还会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五)IPoverSDH与IpoverOptical
以lP业务为主的数据业务是当前世界信息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因而能否有效地支持JP业务已成为新技术能否有长远技术寿命的标志。目前,ATM和SDH均能支持lP,分别称为IPoverATM和IPoverSDH两者各有千秋。但从长远看,当IP业务量逐渐增加,需要高于2.4吉位每秒的链路容量时,则有可能最终会省掉中间的SDH层,IP直接在光路上跑,形成十分简单统一的IP网结构(IPoverOptical)。三种IP传送技术都将在电信网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网络的不同部分发挥自己应有的历史作用。但从面向未来的视角看。IPoverOptical将是最具长远生命力的技术。特别是随着IP业务逐渐成为网络的主导业务后,这种对JP业务最理想的传送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网络特别是骨干网的主导传送技术。
(六)解决全网瓶颈的手段一光接入网
近几年,网络的核心部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交换,还是传输都己更新了好几代。不久,网络的这一部分将成为全数字化的、软件主宰和控制的、高度集成和智能化的网络,而另一方面,现存的接入网仍然是被双绞线铜线主宰的(90%以上)、原始落后的模拟系统。两者在技术上存在巨大的反差,制约全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光接入网技术。因为光接入网有以下几个优点:(1)减少维护管理费用和故障率;(2)配合本地网络结构的调整,减少节点,扩大覆盖;(3)充分利用光纤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4)建设透明光网络,迎接多媒体时代。
参考文献:
[1]赵兴富,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趋势.电力系统通信[J].2005(11):27-28.
[2]韦乐平,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电信技术[J].2006(11):13-17.
曹淑敏认为,以上这些特点,在近期内会对全球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和整个业务的增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欧洲正在进行的行业调整(如运营商合建3G网络基础设施,分担风险)以及全球范围内对移动通信业务与应用的研究和努力,都将缓解和改善这一不利局面。
同时,与世界经济下滑和发展放缓的趋势相反,我国的经济仍表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移动通信仍然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的增长超过去年同期的增长水平。截止到2001年10月,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已经达到1.3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网络。与发达国家的话音业务趋于饱和相比,我国移动通信仅就话音业务的市场空间而言,仍然十分巨大
标准版本多、更新快是3G延迟的重要原因
现在业界普遍认为,3G的向后延迟已成定局。欧洲市场UMTS商用时间表向后推迟半年到一年,而有专家称中国的3G商用则要等到2004年之后。之所以会有这种现象,除了整个宏观环境出现不景气以外,从技术来看也有其原因,其中主要是由于3G的标准版本多、更新快,弄得厂商无所适从。
摩托罗拉亚太区电信运营方案策略技术市场部总经理庄靖说,在UMTS规范中,WCDMA标准不断有新的版本出现,变化多而快,这使其显得稳定性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就较难选定其中的一种版本来生产设备和终端设备。例如,在2001年3月的R99版本中尚有五百多个更改要求尚待解决,估计到明年中后期R99将可进入成熟稳定的商用。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在cdma2000方面从1x走向1xEV-DV的演进则相对较为平滑。cdma20001x在向前延伸的过程中,无线子系统只要在软硬件方面作部分的变动,相对来说要平稳一些。
曹淑敏副所长也认为,3G标准版本的更新是困扰运营商和厂家的一大难题,也是影响3G商用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的问题之一。虽然业界普遍认为R99是一个成熟、稳定、将被大规模商用的版本,但对采用R99哪个月的版本仍没有统一的说法,并对2001年3月或6月版本以及在3月基础上增加部分6月的更改比较看好。可是9月底刚刚在北京召开的3GPP会议通过了R99最新版本(2001年9月版本),与6月版本相比,又通过了266个新的更改。令人欣喜的是,此次会议特别强调不应对R99版本的实质内容再进行修改,否则将严重影响3G产品的商用化时间。
以应用内容为主导的移动数据业务升温
移动通信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而3G的延迟又成为定局,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移动领域内的热点在哪里?
摩托罗拉全球电信运营方案部中国区市场与工程总经理吴达光认为,当前移动领域内的热点在于2.5G/2.75G,而由当前的2G开始的移动互联演进应首先启动移动数据业务。具体来说,国内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保持用户数持续增长的同时,却面临着APRU值(每用户平均每月话费)不断降低的压力,而目前收入的主要来源话音业务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同时移动宽带技术如GPRS、cdma20001x日趋成熟,这样一来,用移动数据业务来提高APRU值就成为每个移动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如何启动移动数据业务呢?吴达光认为,首先,要开发出能够吸引用户的应用和内容,让移动通信用户能简便、快捷地享受到移动互联的魅力。其次,在于设计出利益均沾的移动互联的盈利模式,如日本NTTDoCoMo的i-mode计划吸引了大约五万个内容开发商,在其中让大量的内容提供商能够有利可图,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拉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这方面,国内已经起步,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计划和中国联通的“联通在信”。第三,从承载网络的实现能力方面,也要不断加以完善。也就是说,要将目前如GPRS、cdma20001x这样的基础平台技术不断加以升级提高。如摩托罗拉近期将推出GPRS的CS-3和CS-4编码方式,通过软件升级,在支持1+4信道模式的手机上可将目前GPRS网络中20kbit/s~30kbit/s的速率提高到70kbit/s左右,基本能满足宽带上网管道速率的要求。?
大力优化2G网络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日常工作
在大家讨论3G、关注2.5G的同时,我们所使用的2G网络还在不断飞速发展,给移动运营商带来最大的业务收入,也给移动设备制造商带来了最大的利润。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阿尔卡特等多家厂家都承认,现在2G网络设备还是其业务的大部分。而现实的2G网络由于规模庞大、频率资源紧张,很多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地步,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近年来不断被专家们挂在嘴边的网络优化。
1、消费对卫星服务业的增长贡献最大。卫星直播(DBS/DTH)在卫星服务业中的比重高达80%,接近卫星通信消费总收入的95%。高清电视(HDTV)发展较快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清用户越来越多,二是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运营商分销渠道的大力推动。高清电视快速发展,促进了转发器租赁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卫星电视消费,同时带动了地面设备采购。
2、2004—2012年的8年间,卫星通信消费市场比重增加最多,年均增长5.9个百分点;2012年卫星宽带通信增长最快,为25个百分点。虽然市场主要在美国,但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3、2004—2012年的8年间,卫星直播增长最快,广播和电视年均增长分别为10.3和6.5个百分点。
4、卫星转发器租赁(转发协议)增长最慢,2004—2012年的8年间年均仅0.8个百分点,比重减少也最多,为4.5百分点,这也许是很多国家将卫星托管或合并给国际或洲际公司组织的原因所在。
5、全球卫星运营业发展很快,但区域差别仍较大,卫星转发器服务也不平衡。例如,美国每30万人有一个转发器,在欧洲是万人一个,而在亚洲,是600万人一个。近几年,后发国家发展较快,排名有所提前,但前四位的排名变化不大,营业收入仍占64%,可用转发器占60%,商业C波段和KU波段转发器容量占61%。前四名分别是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欧盟SES全球卫星通信公司、法国的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
二、全球卫星电视用户市场分析
截止到2012年底,全球电视用户至少有11.72亿,家庭普及率53%,数字化率43%、付费用户率66%;卫星电视覆盖97个国家和地区;卫星直播用户(含政府付费)至少有2.88亿,用户率25%左右,少于有线电视。全球卫星电视直播市场大体可分为四个区域,亚太地区欧洲地区,美洲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整个美洲是全球最成熟的市场,高清率最高,全球近60%的HDTV频道服务于美洲。欧洲是传统市场,高清率低于美国,卫星宽带有待发展。亚太地区是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亚太地区日本技术上暂时领先,中国发展速度惊人,按照卫星转发器收入计算,中国卫通从名不见经传一跃排名第13位。全球卫星电视直播市场最大的是亚太地区,用户至少8500万,其中中国用户5430万、印度880万、韩国660万,日本天空用户超500万。但是,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占全球人口的19%多,家庭众多,卫星直播家庭普及率还很低。第二是欧洲地区,用户至少有8256万,卫视用户率34%。德国1807万、英国1205万、法国约500万。第三是中东和非洲,大部分属于免费,用户有6177万,卫星电视渗透率为67%。在海湾国家,用户大多是通过双天线或双高频头接收卫星信号。第四是美洲,付费用户占大部,用户至少有5845万,其中美国3403.4万,南美加美国外的北美有2100万。近年来,全球卫星电视直播市场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亚太地区迅速崛起,成为耀眼的新秀。尤其是2006年以来,亚太卫视用户快速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2010年,全球新增近2500个卫星付费电视频道,其中超过四成来自亚太市场。由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卫星电视运营商多采用低价战略,迅速占领市场、扩展用户,以求后期获得利润。如印度卫星电视收费标准为每月5美元或更低,这促使数量迅速攀升,直追美国。中国“村通”工程定位于公益平台,免费接收。这些措施,成就了亚太卫星电视市场迅速发展。但是,亚洲卫星电视运营商还不能用更多的资本促进市场成熟,暂时还难与欧美匹敌。
三、卫星通信广播发展的趋势
1、拥有固定通信卫星国家(地区)在减少。
2005年有固定通信卫星公司的国家和地区有33个,现不到30个。近些年,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卫星公司先后托管或合并于国际或洲际卫星公司组织,如美国泛美卫星和回声卫星公司(故据2012年固定通信卫星排行榜合并列出);欧洲国家多参与欧洲SES全球卫星公司,有荷兰的新天空卫星公司、挪威的电信卫星广播公司、瑞典的天狼星公司、土耳其欧亚卫星公司等。拥有自己卫星公司的国家和地区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发射和运营固定卫星成本,与收入相比,投入和产出比不高。
2、地面和空间运营结合的模式有扩展的趋势。
卫星通信运营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卫星空间段为主的运营商,如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欧盟SES全球通信卫星公司等。第二类是空间和地域段结合的运营商,如美国DirecTV公司等。由于地面运营比空间运营经济效益高很多,第三类是以地面运营为主的公司,如康卡斯特(Comcast)有线通讯公司。以上三类公司的业务收入各相差一个等级。2012年收入,空间运营最大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为26.99亿美元,空间和地面结合运营的DirecTV公司是前者的11倍,达297亿美元。有线电视运营为主的康卡斯特公司,世界2000强排56位,营业收入626亿美元,是第二类的2.11倍。所以,后发展国家和地区,主要采取租用卫星,重点发展地面业务。
3、天地网络不断融合。
即卫星通信与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四业融合。目前,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数字媒体、信息服务行业已经占主流地位,其主要原因是地面网络天然具有互动性和社交功能,而卫星通信则以单向广播见长。但是,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互补性。这为它们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基础。毕竟,卫星通信、有线电视、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都属于信息服务业,相互融合是共同的发展趋势,全网络、全终端、全内容是共同的发展战略。
4、新技术广泛运用。
[论文摘要]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
不断扩大。
一、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一)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二)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三)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四)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五)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一)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Tbit/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二)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全光网络。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三、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到来。
参考文献:
[1]辛化梅、李忠,论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特点发展趋势光纤链路现场测试
一、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可以把光纤通信看成是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有线”光通信。光纤由内芯和包层组成,内芯一般为几十微米或几微米,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外面层称为包层,包层的作用就是保护光纤。实际上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不是单根的光纤,而是许多光纤聚集在一起的组成的光缆。由于玻璃材料是制作光纤的主要材料,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不会发生信息传播中的信息泄露现象;光纤很细,占用的体积小,这就解决了实施的空间问题。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2.1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光纤的传输带宽比铜线或电缆大得多。对于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由于终端设备的限制往往发挥不出带宽大的优势。因此需要技术来增加传输的容量,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目前,商品石英光纤和其它传输介质相比的损耗是最低的;如果将来使用非石英极低损耗传输介质,理论上传输的损耗还可以降到更低的水平。这就表明通过光纤通信系统可以减少系统的施工成本,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石英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而且绝缘性好。而且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很强,它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受人为架设的电缆等干扰。这一点对于在强电领域的通讯应用特别有用,而且在军事上也大有用处。
2.4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在电波传输的过程中,电磁波的传播容易泄露,保密性差。而光波在光纤中传播,不会发生串扰的现象,保密性强。除以上特点之外,还有光纤径细、重量轻、柔软、易于铺设;光纤的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温度稳定性好、寿命长。正是因为光纤的这些优点,光纤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三、不断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
3.1SDH系统光通信从一开始就是为传送基于电路交换的信息的,所以客户信号一般是TDM的连续码流,如PDH、SDH等。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传输数据也越来越大。分组信号与连续码流的特点完全不同,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传送这种信号,是光通信技术需要解决的难题。而且两种传送设备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3.2不断增加的信道容量光通信系统能从PDH发展到SDH,从155Mb/s发展到lOGb/s,近来,4OGB/s已实现商品化。专家们在研究更大容量的,如160Gb/s(单波道)系统已经试验成功,目前还在为其制定相应的标准。此外,科学家还在研究系统容量更大的通讯技术。
3.3光纤传输距离从宏观上说,光纤的传输距离是越远越好,因此研究光纤的研究人员们,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在光纤放大器投入使用后,不断有对光纤传输距离的突破,为增大无再生中继距离创造了条件。
3.4向城域网发展光传输目前正从骨干网向城域网发展,光传输逐渐靠近业务节点。而人们通常认为光传输作为一种传输信息的手段还不适应城域网。作为业务节点,既接近用户,又能保证信息的安全传输,而用户还希望光传输能带来更多的便利服务。
3.5互联网发展需求与下一代全光网络发展趋势近年来,互联网业发展迅速,IP业务也随之火爆。研究表明,随着IP业的迅速发展,通信业将面临“洗牌”,并孕育着新技术的出现。随着软件控制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现代的光通信正逐步向智能化发展,它能灵活的让营运者自由的管理光传输。而且还会有更多的相关应用应运而生,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更多的方便。综上所述,以高速光传输技术、宽带光接入技术、节点光交换技术、智能光联网技术为核心,并面向IP互联网应用的光波技术是目前光纤传输的研究热点,而在以后,科学家还会继续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从未来的应用来看,光网络将向着服务多元化和资源配置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光纤通信的发展不仅要突破距离的限制,更要向智能化迈进。
四、光纤链路的现场测试
4.1现场测试的目的对光纤安装现场测试是光纤链路安装的必须措施,是保证电缆支持网络协议的重要方式。它的目的在于检测光纤连接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并且减少故障因素。
4.2现场测试标准目前光纤链路现场测试标准分为两大类:光纤系统标准和应用系统标准。①光纤系统标准:光纤系统标准是独立于应用的光纤链路现场测试标准。对于不同的光纤系统,它的标准也不同。目前大多数的光纤链路现场检测应用的就是这个标准。②光纤应用系统标准:光纤应用系统标准是基于安装光纤的特定应用的光纤链路现场测试标准。这种测试的标准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光纤系统的不同而改变。
4.3光纤链路现场测试光纤通信应用的是光传输,它不会受到磁场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对它的测试不同于对普通的铜线电缆的测试。在光纤的测试中,虽然光纤的种类很多,但它们的测试参数都是基本一致的。在光纤链路现场测试中,主要是对光纤的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进行测试。光纤的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对光纤通信系统对光纤的传输质量有重大的影响。但由于光纤的特性不受安装的影响,因此在安装时不需测试,而是由生产商在生产时进行测试。
4.4现场测试工具①光源:目前的光源主要有LED(发光二极管)光源和激光光源两种。②光功率计:光功率计是测量光纤上传送的信号强度的设备,用于测量绝对光功率或通过一段光纤的光功率相对损耗。在光纤系统中,测量光功率是最基本的。光功率计的原理非常像电子学中的万用表,只不过万用表测量的是电子,而光功率计测量的是光。通过测量发射端机或光网络的绝对功率,一台光功率计就能够评价光端设备的性能。用光功率计与稳定光源组合使用,组成光损失测试器,则能够测量连接损耗、检验连续性,并帮助评估光纤链路传输质量。③光时域反射计:OTDR根据光的后向散射原理制作,利用光在光纤中传播时产生的后向散射光来获取衰减的信息,可用于测量光纤衰减、接头损耗、光纤故障点定位以及了解光纤沿长度的损耗分布情况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光时域反射计(OTDR)的作用类似于在电缆测试中使用的时域反射计(TDR),只不过TDR测量的是由阻抗引起的信号反射,而OTDR测量的则是由光子的反向散射引起的信号反射。反向散射是对所有光纤都有影响的一种现象,是由于光子在光纤中发生反射所引起的。
虽然目前光通信的容量已经非常大,但仍有大量应用能力闲置,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信息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并会超过现在的网络承载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努力研究更加先进的光传输手段。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光通信一定会有更加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裴丽.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2]何淑贞,王晓梅.光通信技术的新飞跃[J].网络电信.2004.(2).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纤种类越来越多,在这里我们只讨论信息传输地波导,是利用高纯度的石英精工制做而成的细小光纤,一般使用的光纤分三种基本的类型,主要有:突变型地多模光纤、渐变型地多模光纤以及单模地光纤这三种。突变型地多模光纤地纤芯直径一般多为50—80um。光线是以折线的形状沿着纤芯的中心轴地方向传输,其特点就是得到的信号畸会变大。渐变型地多模光纤纤芯直径一般为20~50微米,光信号是以正弦形状传播,它的特点就是信号畸会变小。单模地光纤的纤芯直径一般只有8-10微米,光信号是直线形状传播的,它的光信号畸变是很小的。而为了调整信号工作波长或着改善其色散的特性,还可以设计特种的单模光纤,其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三角形芯光纤、双层光纤和椭圆芯形光纤。双层光纤的分布像W形,因此又被称为W型光纤。这种光纤它有两个包层,其中内包层的直径为20微米,适当的选取光纤纤芯,外包层以及内包层折射率分别为a1、a2、a3,调整a值,可以得到在1.3~1.6微米间光色散变化是非常小的色散光纤。三角芯形光纤其折射率的分布成三角形,是一改进的色散为光纤的,三角芯形光纤在1.55微米有微量的色散。椭圆芯形光纤其折射率的分布成椭圆形,椭圆芯形光纤具备强双折射的特性。椭圆芯形光纤双折射特性能力能使光保持原有的偏振状态。这些特征都不尽相同的光纤光芯,他们的用途也都不尽相同。
2光纤通信中的测试方法的原理及其存在的局限性
如今的光纤通信高薪技术是从光通信中拓展出来的,它已经变成了现代通信几个主要的支柱之一。这个光纤通信是通过光波当做信息传递载体,是以光纤纤体作传输媒介的新型通信方式。通信传输容量大,并且传输距离远,损耗非常小。不但中继距离长,而且抗电磁干扰性能好,还有保密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光纤通信的应用领域范围很广泛,主要包含通信网还有因特网中的计算机运用的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等。如今在光纤通信被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对光纤材质等各方面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国外的某些公司提出来的使用光纤进行远程测试的方案中发现,想把光纤的监测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要能反映出光缆接近九成以上的,那么就要将一根光缆中两到三条的单独光纤作为监测检验的光纤才行。依靠这个理论发展而来的检测系统有以下两个类别,如下。第一代检测系统:这套系统的构成中含有一台OTDR设备、一个可控制多个链接条路的公用OTDR开关,还有一台控制全部设备的终端电脑。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般的电话网络调制解调器的控制器来管理使用OTDR,这种方法是通过自动性质的周期性测量来分析故障的,从而进行检测故障或者是特性特点,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实时性,不能及时检查到故障的发生,而对于系统来说,要不停地进行OTDR设备的启动和开关的操作,这样一直下去会严重地缩减机器的使用寿命。第二代检测系统:这个第二代系统的硬件组成成分和第一代是基本相同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软件的组成部分和在线的相关光纤测试工作。在这个系统进行测试时,使用的是将必要的中心遥控检测与必要的周期性质的循环检测相结合的办法。而在其他的时间,OTDR的检测设备和光开关是不会有启动等相关操作的,若在某一根光缆检验报告中没有检测纤的相关报告,那么它就会使操控光开关把这条监测纤的检测光路开启,若是出现故障,则会由WDM技术将链路的损耗增加。光缆检验测试网这一光传输的初期开发而生的应用系统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光缆监验测试网检测的准确度以及光的中继长度还与OTDR的动态大小范围相关;检测系统能够测验到光缆的故障之处,但对光纤的特性和优劣性无法进行检测。因为光缆的故障原因并非都是由光缆的阻断造成的,其中的外力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还有的就是光缆的续借更是一个再重要不过的原因,这也就是为什么系统的检测并不能完全的发挥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光纤的研究过程历经阶跃多模光纤、梯度多模光纤以及单模光纤这三个阶段,而其带宽的范围也从几十MHZ发展到几百GHZ。对于检测系统的研发与建设,为了系统传输的容量和距离的提升,将无人中继站的数量减少,检测系统扩充了大量的SDH系统,其波长为1550nm、中继距离为80KM。在ITU-T给出的设计草案中,并没有给出使用远程光纤进行检测的建议,因为没有标准系统软件的支持也没有用户接口和进行硬件测量的通道;但是在CCITT给出的设计草案中,他们提出了电信管理网络这一新概念,其中包含了人性化的管理、维护、计算、配置和安全这五个功能系统领域。
3光纤通信中的新测试技术
3.1建立于OTDR基础的光纤测试技术
基于OTDR系统的光纤测验技术的原理是将测试光纤里面向后的散射对光的消耗来进行测试的技术手段,是国际上最早被研发出来的测验手段,同样也是最快发展到商务行业领域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光纤通信在现阶段发展中的新要求,这种测验技术在性能和功能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1)单模光纤的波长是从1310微米以及1550微米开始,逐渐地向其他的波长延伸,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波长,例如说,全波光纤其低水峰的广播性质而配置的1400微米波长,为L波段和U波段光纤专属配置了1625微米的波长。(2)可以同时对多根光纤进行测验,其硬件搭配为OTDR原有的配件以及光开关。(3)并且配备了比较强大的数据存储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检测系统就可实现全自动乃至一键式的测验了,其过程时间也将由原来的30s以上骤减至ns级。(4)该检测系统对目标的功能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开发,重点方向落在了开发偏振OTDR系统即POT-DR系统之上,其基本原理是在光纤的检测端口上装配好需要的原件后,利用可调波长的光源,就可分析出光纤长度上PMD具体的分布情况了。
3.2对多模光纤中差分模延迟光纤的检测技术
近几年来,10GB/s的以太网中,多模光纤和垂直腔面的发射激光器在注入到光纤的检测中后的检测结果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它并不能准确地测试出VCSEL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带宽以及性能,而这之前若使用LED则不会出现这些问题,VCSEL在工作时,辐射比较小,因此在其实际的应用中和检测的条件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的发生,DMD系统的检测能加以完善,更改其检测的条件是:使用单模尾纤,MFD是5m,并且光脉冲的宽度为0.5ns,光测验的响应带宽将会大于5GHz,光纤各端面扫描的定位精度将会小于0.5m。检测的原理是:将单模尾纤中的输出光纤在被测试的多模光纤端面上进行径向的逐点分析扫描,扫描过后进行注入操作,然后在输出端可进行逐个测量,但要注意的是,在逐点注入的时候会对应到不同的模式中,所以测量时的延时误差也要对应到相应的正确模式。
3.3网络检测技术
由于光纤传输的信息具有带宽的优势,所有光纤系统作主干网的通信网近几年发展迅猛,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并积极升级了以局域网为中心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在局域网中又以以太网占据大多数。因此用于以太网、令牌网、千兆以太网和ATM系统等网络检测设备也因此在不断的产生。在通信网络研制开发、工程安装和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检测中都会使用到网络检测仪。而比较常用的网络检测仪包括局域网检测仪、广域网检测仪和一些协议分析仪。这些检测仪器都能够对光纤通信进行准确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它可以检测通信网络中各处节点的流量数据情况,也可以对各种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工作站、交换机等的性能进行检测。经常能用到的协议分析仪和其他设备的性能监测仪大多都是输入/输出型的器件,而在进行实际检测时这些仪器也并不会影响到通信网络的流量情况。仅仅会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监测和捕获的分析。对于光纤主干网络的性能进行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速率、数据误码的条件、通信链路的利用率等内容。在网络测试的仪器中有数据滤波器,它可以用来检测一些具有特殊命令并可以进行响应,同时也提供可选择触发条件,可以避免在高速的运行状态下,磁盘上会存储太多无用数据。目前的网络测试仪正向着多功能、智能化、小型化发展,以方便在现场施工及日常维护中更加地容易使用。
4光纤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现在用到远程的光纤测试系统其测试设备主要为OTDR原有设备,和电信管理的网络不能做到兼容,由此看来,光纤的检测系统一方面要朝着和TMN兼容方向发展,同时还要增设功率计以及错误比特检测仪等仪器,并且要增加定时或持续测量、故障的定位、参数的传输、自动报警等基本拓展功能,这样才能比较好地弥补检测系统中的缺点。
5结语
摘要:短波通信由于其天波传播特性,在通信领域具有其它通信手段无法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在民用航空地空通信中,短波通信对于航线覆盖与极地飞行,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文章介绍了短波的传播方式与通信特点,并就短波通信在民用航空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应用短波按照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划分是指波长在10m~100m,频率为3MHz~30MHz的电磁波。短波通信又称高频(HF)通信,实际上,为了充分利用短波近距离通信的优点,其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为1.5MHz~30MHz。由于短波通信的固有特点,长期以来,短波通信始终是军事指挥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外交、气象、邮电、交通等各个部门,用以传送图像、数据、语言、文字等信息。同时,它也是海上航行和高空飞行的必备通信方式。短波通信是无线通信的基础,尽管目前无线通信新技术不断涌现,短波通信有逐渐退出通信领域的趋势,但是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长处并不能被完全取代,在国际通信、防汛救灾、海难救援及军事等领域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短波的传播方式
民航通信中使用到的短波实质为无线电波,主要用于地面与飞机间的通信,其通信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1地面波。地面波是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它沿着半导电性质和起伏不平的地表面进行传播,一方面使电波的场结构不同于自由空间传播的情况而发生变化并引起电波吸收,另一方面使电波不像在均匀媒质中那样以一定的速度沿着直线路径传播,而是由于地球表面呈现球形使电波传播的路径按绕射的方式进行。
1.2天波。天波是经过地面上空40~800公里高度含有大量自由电子离子的电离层的反射或折射后返回地面的电波传输方式。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可实现长距离的传播,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的多次反射,传播距离可以由几百公里达到上万公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在天波传播的过程中,路径衰耗、大气噪声、时间延迟、电离层衰落、多径效应等因素,都会造成信号的畸变与弱化,影响短波通信的效果。
1.3直接波。直接波是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不经过任何发射,直接到达,电波就象一束光一样,所以有人称它为视线传播。由于民航中,飞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飞行,所以有些时候地、空之间的短波通信,实际上是可以靠直接波完成的。
二、短波通信的特点
与卫星通信、地面短波等通信手段相比,无线电短波通信有许多显着的优点:(1)短波通信无需建立中继站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2)短波通信元器件要求低、技术成熟、制造简单、设备体积小、价格便宜,建设和维护费用低;(3)设备简单,目标小、架设容易、机动性强,即使遭到损坏也容易修理,由于其造价相对较低,可以大量装备,因而系统顽存性强。(4)电路调度容易,灵活性强,可以使用固定设置,进行定点固定通信,也可背负或装入车辆,实现移动中的通信。这些优点是短波通信被长期保留、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同时,短波通信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点:(1)信道拥挤、频带窄;(2)短波的天波信道是变参信道,故信号传输不稳定;(3)大气和工业无线电噪声干扰严重;(4)天线匹配困难。
三、短波通信在民航中的应用
短波通信系统的主要用途是使飞机在飞行的各阶段中和地面的航行管制人员、签派、维修等相关人员保持双向的语音和信号联系,当然这个系统也提供了飞机内部人员之间和与旅客的联络服务。
3.1民航短波通信基本设备
民航短波地空通信设备由短波单边带发信机、短波单边带收信机、遥控器及地空选择呼叫器组成,设备一律使用单边带抑制载波、模拟单信道无线电话工作方式。短波单边带发、收信机均采用全固态电路及频率合成技术,频率范围为2.8~22MHz,发信机功率不大于6KW。
3.2民航短波通信地面站
民航短波通信地面站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短波机房设备、天线和馈线以及操作台设备。短波机房设备作为大功率发射设备,通常设置在远端,以减少对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以及对操作员健康的影响。操作台设备设置在操作终端附近,便于操作与管理。
3.2.1短波机房设备。短波机房设备的主要设备包括短波通信电台、功放、预后选器、交流稳压电源、光端机及一整套控制电缆,主要功能是传送选呼信号和语音信号。短波电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地面与航空器上均有配备,用于收发信号,包括选呼信号和音频信号。电台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电台选型依据主要有两点:符合用户需求并且与飞机上电台匹配。预后选器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而选择的设备。光端机是地面站系统中实现远程控制的接口设备,起着连接短波机柜和操作台的作用。
3.2.2操作台设备。操作台设备由操作终端及监控软件、选呼器、选呼控制器和光端机组成。操作员的所有操作都在监控软件上进行。监控软件实现对选呼器和短波电台的远程遥控,控制选呼器产生选呼代码,呼叫对应的飞机,控制电台的调制方式转换和音频信号收发,同时监测电台的工作状态。选呼器的功能是通过发射4个单音信号选择通知某个飞机。选呼器提供了一个7针的音频接口,包括一对平衡的选呼音频输出口、一个PTT输出口和一个地线,其余3个口经改造用于同选呼控制器通信。选呼控制器作为选呼器、电台和控制终端的中间设备,是实现系统自动化的关键,其基本作用是实现对电台、选呼器、控制终端、音频设备的信号转接、电平匹配、远程控制和状态感知,并自动转换调制方式。
3.2.3天线。天线的选择具体根据用途来确定:近距离固定通信:选择地波天线或天波高仰角天线。点对点通信或方向性通信:选择天波方向性天线等。组网通信或全向通信:选择天波全向天线。车载通信或个人通信:选择小型鞭状天线。
3.3短波地空通信数据链系统在民用航空领域,由于我国地理复杂、疆域辽阔、超短波网络尚不能实现完全覆盖,短波依然是地空通信的主要手段。短波地空通信数据链系统作为民航数据通信系统的子系统,在当前兴起的极地飞行中,有效解决了飞行盲区问题,对飞行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短波地空通信数据链系统用于航空器飞行中保持与基地和远方航站的联络。其系统构造由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站、地空数据网及机载通信系统组成,短波地空通信数据链系统通过短波、超短波与卫星实现了近、中、远程地空实时话音和数据通信。
四、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微型计算机、移动通信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短波通信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出现了实时选频、自适应、跳频、差错控制、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及软件无线电等新技术,使短波通信很好地弥补了它的缺点,还使短波通信的设备更加小型化、更加灵活方便,进一步发挥了短波通信设备简单、造价低廉、机动灵活等固有的优点。短波通信必将在应急通信、抗灾通信、特别是在军事通信中发挥更重要、更广泛的作用。因此。短波通信作为民航内部通信的重要手段,必将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得到保持和发展。
参考文献:
JohbG.ProakisMasoudSalehi.通信系统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6月
游战清.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规划与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通信电源在通信网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保障所有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信电源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下的一种重要设备,以科技为核心,不断提高通信电源的性能,实现通信电源的智能化发展已成为通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展节能经济、绿色经济、环保经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针对通信电源而言,发展节能的通信电源也将成为当代通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1智能化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通信网络对通信电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通信电源对通信网络的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确保通信电源的质量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我国当前通信网络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覆盖,智能化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然,高度集成化、通过采用模块化线路实现体积小型化,化解了通信网络对尺寸要求的压力。智能化技术在其应用中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智能化优势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得到非常好的运用,其主要表现在:大大改善操作者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应用得到解决;环保、节能;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故障诊断实现了智能化,降低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节约成本,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连续性。
1.2节能在我国通信网络系统中,通信电源作为通信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也是相当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紧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节能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通信行业中,通信电源只有不断发展节能技术,不断提高通信电源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才能响应我国可持续化发展战略的号召,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2结语
1.1通过价格机制促进邮电通信经济发展
1.1.1价格机制的概念。价格机制的概念是,市场上的某一类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其市场价格和商品供求变化形成的一种有机联系。价格机制通过市场价格来映射出供求关系,并根据价格变化对生产、流通作出合理、及时的调整,从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在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是其中最为有效和敏感的调节机制,价格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活动。因此价格机制在邮电通信经济市场中具有导向作用,通过供求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制约关系,可以有效调节邮电通信经济的杠杆。
1.1.2具体实践策略
1.1.2.1通过价格机制提升质量、控制成本。对于邮电通信的经营者、生产者来说,价格机制可以作为一种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为了占据更高的市场经济份额,邮电通信经营者和生产者应以廉价作为自身优势,尽可能控制成本,为价格调节提供出足够的波动空间,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经营者和生产者在尽最大努力压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应当保证邮电通信服务的质量,这样才有利于邮电通信的长久发展。
1.1.2.2通过价格机制调整邮电通信生产结构。海面上细小波纹往往暗示着水下的巨大漩涡,在市场经济中也是如此。价格上的微小波动看似平常,但是经营者和生产者不能对其掉以轻心,因为价格上的变化可以映射出整个行业的更深层次的生产结构变化趋势。对于邮电通信经营者、生产者来说,价格波动是调整生产方式、改变生产结构和生产规模的信号,与此同时,它也是一种衡量邮政业务或通信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最佳参照。如果某种邮电通信产品不被受众所认可,经营者和生产者首先能够从价格变化情况中得到反馈信息,从而对邮电通信生产结构做出及时调整。
1.1.2.3通过价格机制反映邮电通信市场变化趋势。当一种邮电通信产品或业务逐渐被受众淘汰,其市场价格也会受到影响,因而不同的邮电通信产品或业务的市场价格变化可以反映出邮电通信市场的发展趋势,这也为经营者和生产者开发产品和服务类型提供了有利参考。例如,过去几年固定电话市场的繁荣与当前固定电话市场的衰败就是很好的例子,邮电通信业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手机通信中,这体现了价格机制的作用。
1.2通过竞争机制促进邮电通信经济发展
1.2.1竞争机制的概念。竞争机制的概念是,各个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以自身经济利益为基本目标展开激烈竞争,并因此形成了经济市场的优胜劣汰。这种市场机制使市场具有一定的自净功能,从而能够保持市场良性发展。
1.2.2具体实践策略。邮电通信经济市场的竞争机制是其内在矛盾作用的必然结果,经营者和生产者与其消极等待或随波逐流,不如加强自身竞争意识,牢牢把握住时代脉搏,在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及时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调整,适应市场规律。
1.3通过供求机制促进邮电通信经济发展
1.3.1供求机制的概念。供求机制的概念是商品供求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发挥作用的现象。供求关系是市场内部矛盾的核心,会受到竞争和价格这两方面的影响,相应地,也对竞争和价格造成影响。供求关系与市场中各个环节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联系。
1.3.2具体实践策略。邮电通信领域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应充分利用供求机制来合理调节生产、经营策略,抓住机遇,改变营销手段,推广新型产品和业务。没有供求关系就无法产生市场,在邮电通信经济中,当通信能力超过市场的需求,即供过于求,其市场价格就会降低,并且延缓邮电通信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应突出自身产品特色,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如果通信能力滞后于市场需求,即供小于求,其市场价格就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应控制成本,通过价格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邮电通信行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不能把市场供求机制简单地、人为地固定化,一定要结合所处地区实际的通信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制定自身发展战略。
2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