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0:36
导语:在时代营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没有树立正确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思想影响下,一些现代企业特别是国有现代企业营销观念过于传统保守,对现代产品营销方法缺乏足够重视和认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各行业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不少现代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形势变化对市场营销的重要影响,不能及时更行市场营销观念,围绕客户制定并实行营销策略,导致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需求变化严重脱节。例如,一些现代企业将生产效益增长目标寄托在已接近被市场淘汰的产能扩张上;部分现代企业一直沿用传统营销策划方式,缺乏长期发展考虑,不仅导致国内市场份额逐渐流失,更是失去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现代企业发展最终陷入困境当中。
2.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缺位
从国内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现状来看,不少现代企业存在营销管理缺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不少现代企业没有建立其系统完善的市场营销策略,从短期出发根据市场动态变化随机制定营销策略。其次,一些现代企业虽然内部设置了营销管理部门,但是将营销工作视为辅工作,投入到其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有限,导致营销策划和管理工作水平相对偏低。虽然现代企业开始渐渐意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有现代企业将市场营销视为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没有从现代企业战略高度来统筹和部署营销策划工作。在当这种经营思想影响下,现代企业营销工作对现代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将会日渐式微。
3.现代企业营销方法和手段过于落后和陈旧
目前,不少现代企业还在沿用传统营销方法和手段,例如上门推销、驻点宣传、折扣优惠、电话营销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消费者消费观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例如电子商务的崛起正在不断蚕食着传统营销客户资源,成为现代消费者购物渠道选择之一。在这种背景下,传统营销方式已无法有效覆盖消费群体,现代企业要巩固现有的市场地位,必须要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和方式。
二、加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创新观念
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国内现代企业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创新观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市场营销经验和方法,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总体来说,现代企业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策划思想和战略,主动去认识和了解消费者需求;另一方面,现代企业要立足市场需求,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制定营销策略,建立与市场竞争形势相一致的产品战略、生产方式以及销售计划。在营销策划方面,小米手机就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大胆采用"饥饿营销"方法和互联网宣传平台,一改传统手机推广宣传模式,令广大消费者眼前一亮,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除此之外,国内现代企业还要树立长远发展观念,放眼未来,把握市场未来长期发展趋势和方向,抢先发现商机并作出提前部署。
2.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营销管理体系
首先,现代企业管理层要摆正市场营销工作定位,要在现代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市场营销工作分为,从普通员工到高层领导,都要认清当前形势下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此外,现代企业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人员培训机制。要为营销人员创造良好的业务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营销策划水平。现代企业要加大营销培训投入,营销人员不仅要掌握产品宣传方法,还要具备把握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并根据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营销策略,保证现代企业营销策划与市场发展高度一致。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营销创新
现代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市场信息技术和工具创新和方法营销模式,将现代企业营销方式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现代企业营销与时俱进水平,以消费者更加欢迎的方式开展营销,从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另外,现代企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便捷的信息渠道搜集消费者需求情况和消费反馈信息,不断促进现代企业与客户的互动与交流,为做好产品设计变化和灵活调整营销策略提高可靠决策依据。例如苏宁向电子商务领域进军,就是一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营销创新的成功例子。通过开通电子商务平台,苏宁实现线上线下品牌宣传统一、产品定价统一,以及利用网店便捷宣传与门店产品体验优势互补,大大增强了现代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实现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结语
1.消费者行为、需求和愿望的变化
(1)消费者从大众中分离
电子商务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商品信息展示和多功能的商品信息检索机制。而消费者一旦有了需求,也会立即上网主动搜寻商品信息。于是,消费者从大众中分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主动上网搜寻商品信息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消费者。
(2)大范围的选择比较
由于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提供了空前规模的选择余地。无论是个体消费者还是团体采购者,购物都可以“货比多家”,再不会被各种价格游戏弄得晕头转向,也不会再受信息来源和地理环境限制,消费者会更聪明、更理智地考虑各种购买问题。
(3)主动表达对商品的欲望
电子商务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在网上寻找适合的商品。如找不到,消费者可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向厂商主动表达对某种产品的欲望。其结果是使得消费者不自觉地参与和影响到厂商的生产和经营过程。
(4)告别处于两难境地的广告宣传
在传统的广告宣传策略中,广告宣传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两难境地———对大多数人来说,广告太多、太烦人;而对消费者来说,广告介绍的内容又太少、太简单。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消费者可以在家通过互联网看到商家销售的所有商品的详细性能、价格、外观等资料,对广告一目了然。
2.营销策略的变化
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应围绕企业的目标来进行,实现全程营销。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已从理论上离开了传统营销中占中心地位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理论,而逐渐转向4C(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理论,近年又提出了4R(relevancy,reaction,relationship,retribution)理论。4P到4C的发展主要讲:第一,不再先急于制定产品策略,而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再卖你所生产的产品,而是卖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第二,把定价策略先放一边,而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所愿付出的成本。第三,忘掉渠道策略,着重考虑怎样给消费者方便以购买商品。第四,抛开促销策略,着重加强与消费者勾通和交流。4R营销策略以关系营销为核心,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互动营销即企业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来并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断与顾客交流;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反映营销,即企业需要对顾客的定制化需求作出及时反应;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关系营销,即企业与顾客不断交互,其营销过程是个双向链;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回报营销,即把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满意作为对企业服务满意的回报,顾客会再次光临网站,如此重复,企业在网上的优势或劣势被扩大了。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应该是三者的融合。
3.营销理念的变化
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五个阶段。前三者是企业以自我为中心、以企业为出发点去获得利润的传统理念,而后两者则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和社会需求,去获得自身的利益,达到双赢和三赢的最佳效果的现念。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处理成本,使生产和消费更为贴近,使客户有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而且此时的消费者消费时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只能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客户满意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一个具有这种理念的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集中注意力于顾客的动向、更好的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4.营销方式的变化
传统市场营销注重分销,过去由于产销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存在,而使中间商得以发挥作用。而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沟通的发达,信息的共享,使得中间商的作用不断弱化,而直接渠道有了它存在的信息基础,因而使直接渠道得以发展。网络营销是信息化营销的重要体现,以网络互联为特征的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时空概念的广域互联渠道,使信息存贮、传递、使用成本大幅度下降,为商业销售体系提供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再分配系统。这种系统使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可以克服时空界限实现充分的互动交流。
二、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营销对策
营销的目的就是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必须开展网络营销,创造竞争优势。
1.进行营销观念的变革
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全球营销活动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只通过网络进行商品和劳务买卖活动,还涉及到传统市场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讲,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一种虚拟环境中经营者和消费者完全或不完全无接触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应该是以传统营销方式为基础,有机地将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互联网为载体来进行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而且要建立整体战略的营销观念、双向沟通的营销观念、创造需求的营销观念等。
2.建立信息优势
信息优势是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本。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在网上发送新产品、新特性、折扣和联系人信息;提供免费产品和服务,许多计算机软件公司通过软件免费升级来吸引顾客,使顾客能进入服务信息、技术指南和疑难解答的电子场所;建立爱好者俱乐部等。这样通过科学管理,将信息优势转化为营销优势,就可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发展企业。
3.调整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是现代营销的四大基本手段。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采取无中间商的产销合一型渠道模式,定价要力求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促销上要加强网络化优势。对于整合营销,并不是用4C代替4P,而是4C前提下的4P决策,同时融合4R营销策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既有别于以产品为中心的4P组合,又不同于以顾客为中心的4C组合,而以关系营销为导向的4R组合也逐渐渗透到策略组合中。
总之,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志于长期驾驭市场的企业应该做好准备,打造自己在新环境下的营销优势。
参考文献:
[1]汪珍英.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策略[J].时代经贸,2008,(1).
[2]高虹.浅谈电子商务对传统市场营销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17)
关键词:一对一营销客户占有率互动定制
全球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由此引发了市场营销的深刻变革。以大众营销为特征、扩张市场份额为中心的传统营销思想正被以建立稳固的客户关系为目的、占有顾客份额为中心的新营销思想所取代。如今是消费者至上时代,消费者开始四处搜寻可以满足其需求的企业,他们期望企业能够按照其特定的要求,为其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利维·斯特劳斯公司在它的女性牛仔系列中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通过店内计算机按照每位顾客的尺寸剪裁牛仔裤。这种经营方式就是目前正以多种形式影响全球各行各业的一对一营销。
一对一营销理念
“一对一营销”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的唐·佩伯斯和马莎·罗杰斯博士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该理念的核心是以“客户占有率”为中心,通过与每个客户的互动对话,与客户逐一建立持久、长远的“双赢”关系,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目标是在同一时间向一个客户推销最多的产品,而不是将一种产品同时推销给最多的客户。简而言之,一对一营销就是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顾客。一对一营销鼓励企业建立客户的基础,而不是竭力追求增加市场的占有率。它鼓励企业长期不断地与客户进行相互交流,并让这种交流促成一种“学习型关系”。
传统的营销是一次关注一种产品或服务,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是市场占有率,因此企业会设法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更多的用户;而一对一营销一次专注于一位客户,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尺度是客户占有率,企业则尽力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传统的营销中,企业经营产品,其经理们负责确保这些产品每季度的销售额;而一对一营销,企业经营客户关系,其经理们负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这些客户的期望值。一对一营销理论的关键理念有:
客户占有率。企业除了将营销重点摆在投入更多资金与精力在整个市场以期提升营业额外,还应考虑如何增加每一位客户的营业额——也就是在一对一的基础上提升每一位客户的占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利润,而且有利于企业与客户建立一种更长远、更忠诚的主客关系。
客户的保有和开发。一般来说,开发一个新客户所花费的成本要比保有一个现有客户的成本高出五倍之多,大部分的企业每年平均有高达25%的客户会流失。
与消费者对话。对一对一企业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对所有的客户了解多少,而是在于对每一位客户了解的程度。因此,企业必须与客户进行沟通即对话,这种对话是双向的。通过双向沟通,能使企业获得远比进行市场调查更多的信息。
学习型关系。要与客户维持坚固的关系,必须建立学习型关系,就是与客户每接触一次,企业对客户就多一份了解,客户提出要求,企业据此改进产品或服务,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自然提高了企业产品或服务令这位客户满意的能力,最终,客户将变得更加忠诚。企业可通过四步来实现这一目的:第一,通过与客户的互动与回馈,探索客户的需求;第二,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商品或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记住这些商品的特殊规格;第三,继续与客户互动并寻求他们的回馈,以求更加了解客户的个人需求;第四,尽力满足客户,才不至于让他们流失到竞争者手中。
一对一营销为何能行之有效
自“一对一营销”理论被提出以来,将其运用于实践并取得成功的企业越来越多,无论是新经济的代表如戴尔电脑、亚马逊书店,还是传统企业宝洁、雅芳等,都投入巨资重新设计产品、重建组织流程,使之成为创新企业价值的核心。为什么“一对一营销”能够行之有效,为什么要将焦点放在客户占有率上呢?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一些因素:
20/80法则
按著名的80:20法则:一家公司80%的收入是20%的客户带来的。就一家百货公司来说,拥有该公司认同卡的会员,平均贡献率比非会员来得高,而拥有金卡的会员又比一般会员高,这就是所谓的客户生而不平等定律。因此,如何找到企业中那20%的客户,提供完善的客户服务,进而增加他们的交易次数,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对企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留住旧客户比开发新客户重要
客户的流失和新增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常事。但正如前文所述,开发一位新客户要花费的成本远远高于留住一位旧客户所需费用。目前,每个行业的公司都面临着顾客忠诚度下降和利润缩减的问题。企业若能降低客户流失率,提高其忠诚度,则利润将有成倍的增长。
重复购买法则
企业若能让每位客户消费得更多,就能获得更长期的利润,在一特定时间内,同一位客户多购买一项商品,则该商品利润就加倍,因为在一位忠诚客户身上所花的营销成本相对较低,这同时促使每笔交易的例行开销大幅降低。
一对一营销如何实施
一对一营销计划的实施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信息技术的发展,才使一对一营销成为企业低成本应用、提高销售及盈利的基础。信息技术为企业实行一对一营销提供了三种重要的潜能:数据库技术,可以让企业将顾客区分开来并单独记住他们;互动交流,意味着顾客能随时与企业进行对话;批量定制技术则促使企业将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常规化。将这三种潜能结合在一起,即可创立一个“顾客反馈环路”,它有助于促使顾客变得忠诚。
一对一营销策略的真正技巧在于,理解顾客在各个方面是有区别的,而这种区别将影响到企业对待特定顾客个体的行为。一对一营销计划的实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要求企业能识别、追踪、记录每位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并与其保持长期的互动关系,从而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实际上,通过实施一对一营销,借由每次连续的互相沟通和交易,会使你的产品对这位顾客而言越来越有价值,顾客会更加忠诚。
实行一对一营销计划有四个关键步骤:识别、区分、互动和定制,它们可被视作执行一个一对一营销计划的连续过程。
启动一对一营销之前,企业必须与大量的客户进行直接接触,找出那些对企业最有价值的“金牌客户”,深入了解有关客户需求的详尽信息:不仅要知道顾客的名字、住址、电话号码,还必须掌握他们的消费习惯、个人偏好等诸如此类的信息,而且不是一次调查即告结束,企业必须通过每一次接触、每一种渠道、每一处地点及公司的每一个部门来搜集这些信息,只要客户可能对你的任一产品或服务产生购买欲望。企业可建立一个顾客数据库,在每次与顾客接触时可识别顾客个体,并与每位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尽可能地提高每位顾客的服务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顾客并非仅限于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消费者,一对一营销完全可以应用到企业的销售伙伴或分销链上的其它环节。具体来说,在这一步骤,企业需要采取以下行动:首先,将更多的客户名输入到数据库中。企业可以聘用外部机构来完成数据的审查与输入,也可以与同行业中一个不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交换用户名单;然后,采集客户的有关信息,不妨采用“滴灌式对话法”,每次与顾客接触时,询问1-2个问题;最后,验证并更新客户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净化”客户信息文件,注意地址、联系方法等方面的变更,及时更新信息。
区分顾客
传统的营销强调对所有的顾客一视同仁,他们付同样的价格得到同样的产品。而一对一营销认为,每位顾客都是独特的,即使有两位顾客可能购买了完全一样的产品或服务,但促使他们购买的需求也常常不相同。因此,顾客是存在差异的,对企业来讲,有些顾客就是比另一些更有价值。在充分掌握顾客的信息资料并理解顾客不同价值的基础上,合理区分顾客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必要的。不同顾客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对企业的价值不同,二是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同。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顾客进行有效的差异分析,可帮助企业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使得产品或服务的改进更有成效,牢牢抓住最有价值的客户,取得最大程度的收益。
与顾客进行互动交流
互动、对话与信息交流是一对一客户关系的本质。互动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对客户偏好与需求有进一步的了解,这也是企业根据客户需求调整产品服务的参考基础。企业可通过与最有价值的顾客建立“学习型关系”,使他们对自己更加忠诚,应将学习关系视作经每次新的互动而变得更巧妙的关系。企业要善于创造机会让顾客告诉你他的需要,而后为其定制产品或服务并及时获取其反馈信息。随着每次相互沟通和重新定制,你的产品对此特定顾客将越来越适用,也将越来越越有价值。
为降低与客户接触的成本,增加接触的有效性,企业应尽力以自动的、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进行。互联网就是目前成本最低、却能达到最大互动效益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前,企业与客户间的对话大多停留在面对面拜访,但这种主动造访了解客户需求的工作成本较高,因此大多只用于大型企业客户。随着网络成为快速有效的沟通工具后,企业可以互动的范围大大扩大了,不仅包括小型企业客户,而且包括个人客户。至于互动行为有效性的提高,则需要企业及时、充分地更新客户信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或更准确地评估顾客的潜在价值。此外,每次互动活动的展开应以上次互动行为提供的信息为基础,从而连出一条绵延不断的客户信息链。
企业可以通过下列行动来实现其互动交流的目的:与竞争对手的客户联系,比较服务水平的不同;将客户打来的电话视作一次销售机会,向其提供特价、清仓、试用等产品或服务;测试客户服务中心自动语音系统的质量;跟踪企业库内记录的客户信息,缩短处理周期,提高客户响应速度;主动与那些给企业带来更高价值的客户对话,设法保住他们的业务;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客户与企业交易的便利性;改善对客户抱怨的处理,可将每天接到的抱怨绘成图表,提高对客户抱怨处理的“一次即圆满”的比率。
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或服务
这是一对一营销计划的最后一步,从企业角度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要求企业能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调整产品和服务内容。企业如能提供这种量身订做的弹性,将能塑造出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成功地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分,成为维护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关键。然而,量身定制可能会带来成本问题。企业怎样才能在采用一对一营销方式的同时避免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呢?答案是批量定制。有不少企业最初是将批量定制当作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段来接受的。实际的批量定制过程并非想象的那么复杂,企业可以用“模块化”方法来实现定制,即预先生产出几百种产品“模块”,然后根据每个客户的需要将合适的模块配置起来,就能生产出数千个、甚至上百万个产品式样。如利维公司仅仅是把227种腰围/臀围尺码与25种裤腿尺码组合,就为其OriginalSpin品牌牛仔裤生产出5700种可选的尺码。当然,一对一营销最终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或核心服务的定制,企业还可以改变整体产品或整体服务的许多方面,包括从开具发票到包装、从自动补充库存到申请书等等,以适应单个顾客的需要。
需要指出的是,要实现这一步,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运行模式,构建以客户为核心的业务流程,这意味着企业必须全面改革其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这场改革将涉及企业的每个部门,不仅仅是销售部门,还影响到研发、采购、制造、财务和行政等各个部门,因此,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应通力合作。总之,一套真正的一对一营销计划必须与组织进行整合,否则无法得以贯彻实施。
参考资料:
1.(美)唐·佩伯斯、马莎·罗杰斯,一对一企业:互动时代的竞争工具[M],华文出版社,2002版
2.(美)唐·佩伯斯、马莎·罗杰斯等,一对一实战手册:实施一对一计划的完整工具包[M],华文出版社,2002版
(1)关系扩散下的注意力路径延伸社会化媒体不仅是个人现实关系维系的平台,也是基于个人偏向性信息选择与兴趣建立新关系的平台,传播的内容越是直观可视,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就越有可能获得其他用户的点“赞”和分享行为,实现基于社群关系的注意力路径延伸。例如,奥迪在Instagram平台,于2013年7月22日至7月28日期间一共了9张图片,7天的时间内,带来了超过8万的粉丝互动量,并增加了2万多的粉丝量。(2)内容扩散下的注意力视域扩宽可视化内容多以图片格式存在,用户可以使用APP应用,非常方便快捷地即时分享到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平台,实现了内容的跨平台传播,且技术层面的信息分类功能,使内容呈现出裂变式传播的特征,扩宽了用户的注意力视域。例如,2013年可口可乐的昵称瓶营销活动,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等视觉手段对生活中的昵称进行可视化叙事,形成了一组诸如“月光族”、“纯爷们”、“神对手”等内容的视觉图片,引起了社交平台用户的极大关注。用户不仅仅通过点“赞”进行内容分享,还纷纷晒出朋友送的带有昵称的可乐瓶,扩宽了用户的注意力视域。
二、品牌营销的可视化策略
注意力聚焦与扩散的互补形成社会化媒体空间信息传播的拓扑学意义的张力,使品牌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关系构建与感染呈现出动态性、参与性、延展性的内容传播动力空间。因此,品牌可视化传播理念主要对内容传播力、信息表达力、互动扩散力的“三力”传播理念的认识与运用
1.内容传播力:可视化传播的能量基础内容传播力是指品牌通过可视化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不仅取决于传播的范围,也取决于内容的“精确投放”能力及与用户的良性互动上的。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可视化传播的时空范围及“精确度”。可视化的内容传播力的打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核心用户的情感需求。用户内在的情感诉求往往外化于用户偏向性的信息选择与阅读体验,社会化媒体的“圈子化”特征,决定了用户情感诉求相近的特征,因而,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情感体验也表现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这种群体性的空间属性也为品牌内容聚焦与扩散提供了基础。适当关联社会热点。社会话题往往已经形成了大量用户的注意力聚焦,品牌传播的内容如能适当利用社会话题,进行创意性内容制作与传播,能较快进入用户视域范围,形成品牌认知与记忆。数据整合与意义挖掘。孤立的、个别的数据很难引发受众的联想与思考。不同类型数据整合并分析,挖掘出数据之间的联系,才能将蕴含其中的隐性意义揭示出来。企业不仅需明确规律性地数据收集行为,也应形成数据收集范围的标准。
2.信息表达力:可视化传播的形式要求信息表达力主要是针对传播内容的视觉化表达而言的。视觉元素的可视化传播帮助用户形成注意力聚焦,快速形成对信息的过滤、筛选、分享。信息表达力的塑造,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信息整合的形象再现。通过对多种信息进行分析、挑选、整理,发现不同信息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及意义的延伸性,然后以直观的可视化符号或图形、图表、图片的形式进行视觉化的形象再现。用户数据、产品种类、销售情况、使用反馈等抽象数据信息均可成为形象化的材料,通过数字形象化、数据对比、时空变化等视觉加工,加深用户对品牌的直观而立体的理解,强化对品牌的综合认知。品牌文化的故事图集。故事图是要求企业根据品牌传播的目的,利用品牌文化及产品的属性而设计的具有故事性的视觉文本。有两个层面的考虑,其一,故事设计可以根据品牌历史、品牌发展、品牌形象、品牌责任等内容进行思考。其二,故事展现形式多样化,漫画、照片集、文字形象化等手段,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
3.互动扩散力:可视化传播的核心目的社交平台上的用户是现实生活中人的再现,人际交往的某些特征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化媒体。从社会学角度看,人的互动往往是基于利己的动机,即希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而需求帮助。同时,人的社会属性也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角色互动,即关系的确立。最后,对道德的追求也决定了人也有帮助他人的诉求。互动扩散力是基于用户分享与社群互动两个层面的考虑。
论文摘要:营销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企业要制胜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营销创新而营销策略创新是营销创新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产品策略创新、价格策略创新、渠道策略创新和促销策略创新。
1.产品策略创新
产品策略创新重要的是要通过产品创新来引导消费者需求。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1.1通过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需求。通过市场引导改变人们的习惯是较能获得成功的因为一般来说,当你在改变人们习惯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市场,而这个市场最初往往是你所独立拥有的。别人暂时还没有意识到,也就难进入你所创造的市场与你竞争。
1.2通过主动参与新生活的设计,进而开拓出新产品。例如:卡拉OK娱乐形式,旋风般流行娱乐界,就是主动参与新生活方式的结果。
1.3通过把握全新的机会来创新产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未被满足的现实需求和尚未实现的潜在需求,更要通过营销努力开发出新的产品
创造全新的需求。例如,电视机、电话机、手机等科技产品在尚未进入市场前,消费者并没有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只有当这些产品开发出来之后,才使消费者产生了新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潜在需求与日俱增,企业应充分把握这一良机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来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价格策略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享有充分的信息知情权,以往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拥有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使得厂方与消费者占有对等的信息,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服务费用、创新成本及盈利水平等价格构成要素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购销双方均明白价格构成中哪些是刚性的(如材料费用、设备费用),哪些是弹性的(如创新思维、设计费用等),因此,企业在定价时必须加大透明度,尽可能采用低价策略,且以消费者接受为底线。
2.1定价因素创新,将知识因素,创新成本纳入价格之中。在知识为核心的产品营销中,定价就必然体现注重产品所含的知识价值,因而价格构成中不能缺乏创新成本这个范畴。也许在我们以往的产品价格中,原材料、人力费用、服务费用是重要的成本开支,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费用可能仅是产品价格构成的一小部分,而且也是相对固定的、刚性的,只有创新成本所占价格比例极大,且在价格构成中具有一定的弹性。哪家企业的产品所含技术含量高、知识创新价值大,哪家企业就拥有制订较高价格的可能。
2.2定价方式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说已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网络也使得运用价格的策略产生了变化。如:网上竞拍任何物品皆可在网上交易,而电脑这个“超能”拍卖师1秒钟就能接受并处理1.2万多人的报价。
3.渠道策略创新
3.1渠道结构创新,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渠道扁平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分销渠道的发展趋势。如有的企业由多层次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还有一些企业在大城市设立配送中心,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这种扁平化结构的销售渠道通过通路层次的减少来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增加了品质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把握消费者需求,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2渠道方式创新,实施E化分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将使全球贸易和营销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没有EDI(电子数据交换)就没有定单”的网络营销时代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渠道E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和适应知L-只经济时代所提供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和网络优势,实现分销方式的根本改变,全面实施分销资源计划(DRP),使参加交易的各渠道成员以及相关部门密切结合,共同从事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分销活动。E化渠道以跨时空、交互式、拟人化、高效率为特征,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快速、便捷并富有个性的需求。
4.促销策略创新
4.1广告策略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的普及,使企业可运用网络广告与消费者进行交互式促销,也可抓住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关注知识的特点进行广告诉求,还可运用科技手段刷新传统的广告方法,使消费者从手段创新中领略企业创新的风采。网络广告是知识经济时代广告策略创新的最主要表现。网络广告的互动式信息.传播,能够较好地激发消费者的需求,达到广告的效果。网络广告借助其自身的技术优势,不仅可采用文字、图片、色彩、动画等表现形式,而且可用三维空间展示,使用户全面了解产品信息。网络广告可以采取的形式大致有电子邮件广告(Email)、电子公告牌(BBS)广告、USenet广告web广告。
关键词:网络保险;模式选择;保险营销
进入21世纪后,网络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网络的使用率也逐年上升。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平均每分钟新增100多个网民。其中,已有20%的网民开始使用网上银行和网上炒股,25.5%的网民使用网络购物。据调查,网络、电视和报纸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网络是网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可见,网络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具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随着我国入世,外资保险公司给国内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外资保险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对国内保险公司构成了威胁。2004年北京寿险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外资保险却保持了高增长的市场份额,从1.26%上升到6.46%。但网络的便捷性给我国保险业带来了生机,也有力地促使各个保险公司在经营战略和营销手段上进行变革,保险公司开始逐步强化竞争和服务意识,重视管理和营销手段的快捷性和高效性,并逐步借助网络和信息化手段来开展各项业务。现在中国国寿、人保、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华泰等都先后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各保险公司纷纷采取e化战略是因为网络保险与普通保险相比有着以下各方面的优势:
一、网络保险拓宽了保险业务的时间和空间
网络保险可以实现“3A”化服务(anytime、anywhere、anyway),使得保险业务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全天24小时的无间断服务,最终达到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获得规模效益的目标。同时,促使保险市场进一步向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保险降低了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进行网络营销,可以有效降低保险销售费用。传统的个人营销机制是以保险公司向保险推销员支付高额的保险销售提成为前提的。以恒安标准人寿为例,其员工的保险销售提成可达到25%,而网络营销则不涉及此项费用。另外,由于网站的后期维护成本较低,相对于开设营业点的销售成本和广告成本如房租、佣金、薪资、印刷费、交通费、广告费等都会大幅减少。据美国学者计算,通过互联网向客户出售保单或提供服务要比传统营销方式节省58-71%的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三、网络保险的信息丰富,可供客户选择,也增强了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信息的交互性
传统的大众媒体自上而下单方向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利用网络开展营销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它更强调互动式的信息交流,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发表见解。消费者可以直接将信息和要求传递给市场营销人员,大大提高了营销过程中消费者的地位,使他们由被动的承受对象和消极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重要的信息源。在整个过程中,保险企业与消费者保持持续的信息密集的双向沟通和交流,让消费者参与营销过程的方方面面。随着保险人对顾客了解的增多,销售信息也将变得更加详细和个人化,从而使服务质量进一步地改善,真正使顾客获得个性化、人性化的保险产品。
四、网络保险投保公开透明,降低风险
通过透明的网络业务,投保人与保险人相互监督,可以避免不同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规范企业间的经营行为,共同维护保险业的整体利益。以上优势使网络保险在传统保险模式下有了一席之地,保险业也将随之进入网络保险时代。同时,网络营销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也是一种“软性”营销。由于保险业不需要传统的物流配送体系相支持,因此具有开展网络营销的先天优势。在这点上,国外的保险企业起步要比我国早得多,欧美国家大量涌现了能够在线提供保险咨询和销售保单的网站。目前,国内外保险企业借助于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一)保险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
此种营销模式主要是指一些有实力的保险公司通过原有的公司网站或另外建设一个网站,设立保险产品门店,在网上门店内完成从宣传保险产品到签发保单,甚至是受理配案的整个保险业务过程。由于通过主页来宣传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最好的一种营销模式,而网站就如同是保险企业在互联网上开设的分公司,客户直接可以通过网络详细地了解产品,因此,此种营销模式不仅能够极大地方便客户,使客户从被动变主动,而且能够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具有较强实力的保险公司自建,销售本公司的产品,在销售保险产品同时,宣传保险知识和公司形象,提供的服务流程较为全面,网上直接支付较为普遍。如今,平安PAl8、泰康在线、华泰的和新华人寿的等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
(二)利用第三方保险商务平台
第三方机构模式是指由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人或人之外的机构开设网上平台,为众多保险公司和客户提供交易场所,并收取服务费。保险公司和顾客在这个平台上碰面,互相促成保险合同。这种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第三方的商业机构建设,提供众多保险公司的产品,但是不能完成理赔等业务,网上支付也较少涉及。易保网、网险、保网、买保险网是这一模式的典型。
1997年11月28日,我国第一家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china-)正式开通运行,并进入国际互联网。同年12月,新华人寿公司在网上完成的第一份网上保单更是标志着我国保险业已经搭上了网络快车。2000年3月9日,国内推出首家电子商务保险网站——“网险”。该网站由太保北京分公司与朗络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开发,真正实现了“网上投保”。“网险”目前推出了包括网上个人和团体保险两大类,30余个险种。保险网络营销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目前仍受到监管不足、人力资源缺乏、前期成本高、产品种类少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保险企业的营销活动要想真正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还需在以下方面多加努力:第一,转变营销观念,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网络互动的特性决定了保险业开展网络营销,公司会收到大量的反馈信息,因此,公司要专门设人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需要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收集E-mail反馈分类的管理员,并在网站上设立留言板。
第二,进一步完善网络保险环境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了保证网络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单靠行业自律是难以维持的,如何进行网上核保、网上理赔,如何防范网上保险欺诈等都为保险企业提出了难题。与有形物品的网上交易不同,保险电子商务由于保险当事人之间的人为因素与深刻复杂的背景及利益关系,仅仅依靠网上运作还难以支撑网络保险,如何禁止和惩处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保险欺诈的行为、如何实现网上核保与网上理赔及支付等,我国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它既需要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公德意识与法制意识的不断强化。为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加紧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保险运行机制的研究,创建一个诚信、公平的环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以迎接e保险时代的到来。
第三,努力提高保险人员的素质,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网络保险要求员工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保险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应该包括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这样才能够避免员工串通骗保的情况出现。目前,在我国现行保险体制下,保险营销人员多数为非正式员工,按业绩淘汰,他们享受不到正式员工的待遇,缺乏归属感,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在美国,人队伍虽然近百万,但监管体系完善,人员素质高,行为规范,保险公司大约花费1-1.5万美元对人进行培训,并且要通过包括人寿保险和个人保险的14门课程的10门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日本的外勤营销人员也要经过完整又严格的教育培训才能获得展业资格。所以,我国保险公司要对保险营销人员进行系统、严格、专业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进行专业化的营销服务。
第四,创造网络品牌,加强品牌营销。品牌是一种心理概念,是一种基于消费者的内心期待,由企业通过产品或服务表现而建立的稳定的符号象征,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消费者情感价值的转换替代符号。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把品牌、服务和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保险企业应进行深入的客户调查和研究,重新进行客户定位,并开发出适合他们的新品牌产品。
第五,采取多渠道分销式的营销战略。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不同的分销渠道将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效果。因为保险产品的最终售价,不仅取决于开发产品的成本,而且取决于流通费用的高低,同时分销渠道选择得好与差将决定能否有效地使产品大量地进入市场。因此,保险公司必须选择既适合产品特性,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分销渠道,突破目前自销和个人人销售的单一模式。从美国保险业实践经验来看,不但保险对象是多元的、分散的,而且险种性质和内容也有很大差异。目前,我国非寿险分销渠道存在着严重失衡。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1~9月,我国非寿险保险费收入1196.17亿元,保险专业公司(独立人)实现的保费收入仅为71.22亿元,仅占全部非寿险保费收入的5.95%。保险经纪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8.21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62.12亿元,占同期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5.19%。占绝大比例的非寿险保费仍然是通过保险营销员和保险兼业机构渠道获得,这与美国非寿险业独立经代机构的重要地位截然不同。因此,我国非寿险业需要充分考虑保险产品市场化带来的客户需求、产品、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其他层面经营制度的变化,对当前失衡的分销体系结构进行调整,逐步放弃过度依靠单一直销模式的销售体制。
第六,切实开展险种创新。险种的创新开发是实现保险公司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险公司开展其他业务的起点。保险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开发出多样化的险种,最大限度地满足保险客户的需求。险种创新主要包括:设计全新险种;旧险种组合改造;实行“拿来主义”,从海外保险市场引进成熟险种加以改造;量身定做,针对客户自身特点制定和组合保险产品应是未来险种创新的主要方向。只有进行成功的险种创新,才能满足顾客不同需求,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
如果我国保险业能在以上各方面下苦功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保险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但与此同时,网络保险作为一种新事物,尽管有着很大的优势,其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不足。因此,网络保险尽管好处多多,但也非我们想象中的灵丹妙药。保险业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将传统保险与网络保险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2007年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业务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全国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7035.76亿元,同比增长25%。全国公司总资产共计29003.92亿元,比年初增加9272.60亿元,同比增长46.99%,是2002年的4.59倍,年均增长35.62%。保险业尤其是网络保险业在我国有如一个正在学习走路的孩子,他的成长之路还很漫长,成长空间也很巨大。如果各保险公司既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又能最大限度地防范网络风险,那么全面e化的网上保险公司将成为21世纪保险业的领头羊,届时,我们也将迎来保险公司与投保客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偰娜.21世纪的网络保险营销[J].时代金融,2007(7).
一、知识经济简析
(一)知识经济概念
二战以后,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世界各国都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科技知识以经济发展中上升到绝对的优势位置。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越多的人,获得的工资报酬也越多;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机遇也越大;拥有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实践证明,哪个国家知识生产水平信息传播快,科技成果运用广,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强。知识经济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提出来的。所谓知识经济,我们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特点
传统营销是一种交易营销,强调将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因此片面重视吸引新顾客而忽视老顾客,企图保持稳定趋升的市场占有率。然而,实践证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比维系一个老客户高得多,而且轻“老”重“新”极易导致新的一个到手,老的一片丢光,最终一无所获。
传统营销通常针对某一市场进行,也就是说,企业的营销通常针对所有的目标顾客群,企业遵从规模化生产、大众化营销和标准化服务,这在以前短缺经济条件下已经足够。而现在,随着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企业应针对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行个性化营销。
也就是说,大众营销时代即将结束,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大范围广告和大众营销将被“1=1”的理念所取代。企业进行营销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匿名的顾客群而是针对每一个客户,生产者和中间商以及顾客之间是1对1的沟通。如此营销更具实用价值和生命力。个性化生产、个性化营销、个性化服务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和信息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营销管理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内部资源状况,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去寻找能为自己提供持续发展所需资源的企业,并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前提下,打破企业边界,构建虚拟组织,与各种企业开展灵活、多样、高效、机动的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激发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革命,以科技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样,对企业管理、企业营销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
1.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企业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2.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借助电脑咨询软件迅速收集有关产品信息,并拟定与评估不同的购买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3.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如消费者从原来的对衣食住行最低的生理需求向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转变。
4.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知识经济促进因特网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外市场冲破地区界限、行为界限和时间界限,购买者可以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搜寻及选择理想的卖者 ,销售商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使购买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国内外的卖者,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挑剔。
(二)对产品的影响
一是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即与知识相关的无形产品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对象。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因而,要求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产品日益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速了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同时,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快以及科技发明层出不穷等原因,加之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认识不足和缺乏消费经验,促成高科技市场营销环境充满风险为什么和不确定性。营销人员无法按照常规预测、把握该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特性和相关数据。这就是近年高科技行业利润高、风险也高的原由。
(三)对价格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使Internet广泛运用,从而要求企业同用户面对面进行定价。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产品生命周期变得更短,以价格和行销
通路为基础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参与竞争者通过以顾客的需求为重点、与供应商结为联盟伙伴、向对手发起正面攻击等手段,令现存寡头垄断的种种准则和游戏规则化为乌有。过去那种靠品质、技能和市场区隔而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美好日子,势将一去不复返。企业的成长方式也将发生很大改变。传统企业的成长方式是资源型成长。当商业环境发生改变时,资源型企业难以迅速反应,往往会丧失新的机会,成为时代转变的牺牲者。未来将是变化越来越频繁的时代,资源型成长方式必须改变为管理型成长方式,通过管理规模(能力和范围)的扩张达成企业的成长。 (四)对分销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销方式,即主要通过中间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冲击。而现如今流行的网上交易却逐渐频繁起来,企业必须尽早适应这种变化。人类已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商业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将市场营销中的分销移植到了互联网,实现真正的虚拟营销。电子商务改变了工业时代传统的、物化的分销体制,企业必须为适应BtOB或BtOC的业务开展在网上建立全新的分销模式。
RFID技术有助于改善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能力,因此成功的RFID技术和其它移动服务能够显著地影响企业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的能力。同时,RFID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例如,制造、售后服务支持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RFID系统可以用来识别各种类型的对象,例如制成品、动物以及人等。同时,RFID技术支持广泛的应用,包括:资产管理和跟踪,产品制造,客户服务,访问控制和自动支付等。每个RFID系统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和定制化特征,以便支持企业特定业务流程。依据其应用的行业和企业,RFID系统可能非常复杂,具体实现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别。从概念上来说,RFID系统有三个子系统组成:(1)射频(RadioFre—quency,RF)子系统。应用无线通讯技术进行识别和相关的处理,采集数据。(2)中间件(Middleware)。提供自动识别技术和应用系统软件之间的通讯接口,将RF子系统采集的数据转换成应用系统软件可以识别和利用的信息。(3)企业子系统。包括各种应用系统软件和网络基础没施,可以存储和分析采集的数据,将数据转换成为支持业务流程的有用信息。
1.1RF子系统。
RF子系统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RFID电子标签中植有IC芯片,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电子数据。在实际应用中,标签一般附着在待识别物体的表面,或者嵌入物体内部。每个标签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并可能具有其他功能,如存储更多数据的内存、环境传感器和安全机制等。读写器是RFID系统中核心部件,在规定的技术条件和标准下,读写器和标签之间通过天线进行无线通信。在有效读写区域内,识别各个物体上的标签,读出标签的信息和时间。RF系统能够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同时具有抗恶劣环境、可同时识别多个对象、保密性强和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等突出特点。
1.2中间件。
RFID系统的中间件负责为企业子系统整理从RF子系统中收集的数据。从而直接支持业务流程,实现RFID硬件及应用系统之间信息的交互和管理。中间件在RFID系统中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它屏蔽RF子系统的复杂性和实施细节,这可以让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者将精力集中在RFID数据的业务意义上,而不是复杂的无线通信。中间件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系统管理者用中间件监控和管理读写器。操纵和控制读写器按预定的方式工作,保证不同读写设备之间的协调配合。(2)数据过滤。中间件筛选过滤来自读写器的重复、不完整和错误数据,将真正有效数据传送给应用系统。中间件的过滤功能在大量标签非常接近、具有条件性射频环境中非常重要。RFID系统中的中间件能为企业带来如下几方面的益处:(1)实施RFID的企业,不需要进行重复代码开发便可完成RFID数据导入能够极大缩短企业实施RFID项目的周期。(2)当企业数据库或应用系统发生更改时,对于RFID项目而言,只需改变中间件的相关设置即可将RFID数据导入新的企业应用系统。(3)当RFID项目的规模扩大时,例如增加读写器的数量,或其他类型的读写器,或者新增企业仓库,只需对中间件进行相应的设置,便可完成RFID数据导入,而不必进行程序代码开发。
1.3企业子系统。
企业子系统可以存储和分析采集的数据,将数据转换成为支持业务流程的有用信息。企业子系统包括企业分析应用和网络基础设施,业分析应用由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和Web服务组成,基于业务需求和用户指导处理中问件输出的数据,包括所支持的每个业务流程的业务逻辑。例如,RFID系统中的分析应用对物流的支持可能包括自动化库存管理、采购、运输、接受和账单等。网路基础设施使得RF子系统、中间件和企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通信成为可能,重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的物理和逻辑拓扑和数据通信协议等。
2.RFID现代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在供应链运转时,企业必须实时掌握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和资金的流向,才能使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率和效力。在物体跨组织流动过程中,采购、仓储、生产、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的各个环节处于松散的状况,商流、物流、信息和资金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RFID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供应链上各项业务运作资料的输入与输出、业务过程的控制与跟踪,同时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RFID技术区别于传统条形码各项技术特征,将物料的精细化管理触角深入到物流管理每个环节,无论是质量控制、自动化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或是装箱销售、出口验证、到港分发、零售上架等各个物流环节都将带来难以置信的便利和高效。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过程的应用类型包括:
(1)资产管理(AssetManagement)。
基于RFID的资产管理是指管理库存的任何可标签的物品,相比条形码技术有显著的优势。RFID系统能够几乎同时非接触识别多个物体,增加一般资产管理的速度,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例如RFID可以用于智能货架和智能机柜,通过跟踪物品的进出,自动保持持续的库存物品,当库存水平低时实现自动订货。自动货架还可用于防盗,当许多高价值货物在同一时间被取走时,可以提醒工作人员或者启动摄像设备记录这一事件。
(2)跟踪(Tracking)。
跟踪用来确定一个物品的位置,更准确的说是最后一个探测到存在标签的读写器的位置。多数的跟踪应用是资产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跟踪系统需要多个读写器,中央系统可以集合和关联来自各个读写器的信息。
(3)真实性验证(AuthenticityVerification)。
在真实性验证应用中,标签提供被标签物品来源的证据,真实性验证经常和跟踪应用结合。原始来源在标签中创建一个初始交易记录,无论是在标签中还是在企业子系统的数据库中。当读写器随后通过标签查询时,就可以确定它是否来自正确的来源。对于验证系统,为了提供适当水平保险系数,通常结合加密技术和机制以防止克隆。
(4)匹配(Matching)。
在匹配应用中,两个标签物品相互比较,当一个物体之后搭配了错误的标签物品时就会触发信号。例如可以讲航空乘客和托运行李匹配,从而防止盗窃和无意的错误。
(5)流程控制(ProcessContro1)。
流程控制是指利用与标签相关的信息使得业务流程采取定制行为,通常流程控制在制造流程中可以为产品设计的变化提供便利。例如在制造工厂中,装配线上的产品框架可以贴上标签,标签带有最终产品的设计特征。在装配流程的每个位置,读写器读出标签信息并采取适当的行为,例如装配特殊的部件或者喷涂特殊颜色。在另一典型应用中,和标签相连的传感器可以测量一些环境因素,例如温度、湿度或者震动等。传感器信息可以用来做出和标签物品有关的决定,例如,易腐烂产品如果暴露在室温环境超过极限时间可能要丢弃。和上述其它应用不同,标签之外的额外信息通常与每个标签相关,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实施组织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更多问题,例如要准确决定什么信息需要记录,如何保存这些信息,同时如何保护客户的隐私。
(6)访问控制(AccessContro1)。
访问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检查个人是否授权访问某一设施或者访问某一信息系统。通常访问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线系统。在线系统中读写器和中央计算机相连,每个识别卡属于特定个人,读写器通过中央计算机提供个人可以访问相应区域的支持。因为这一系统是联网的,中央计算机可以为每个读写器提供最新的访问控制列表。另一类是离线系统,离线系统是不联网的。
(7)自动支付(AutomatedContro1)。
RFID技术可以自动化各种财务活动,例如收费的公共交通系统、信用卡的零售支付、燃油费等。和其他支付方式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速度和便利,当然也不需要支付者交换现金或信用卡。物流管理通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上述RFID应用类型,例如资产管理、跟踪、流程控制、真实性检验和支付系统等。物流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跨越多个组织,每个组织使用的RFID技术能和其他组织互操作。理想情况下,产品在制造流程某一阶段附上标签,因而产品在供应链每个阶段的信息都能被记录。当产品在供应链中运输到最终用户,直至售后服务.每个供应链参与者都将标签指向特定物品。另外,供应链系统还可以使用主动式标签跟踪大型对象,例如集装箱,这些集装箱上的标签能存储每个集装箱的载货单,当集装箱货物变化时载货单可以自动更新。物流RFID系统的信息收集能带来许多收益,更准确的说,跟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整个供应链的参与者能够实现订单速度和准确改善、自动发票和支付、减少供应短缺和库存水平、减少货物损失。此外,基于RFID物流管理能够给供应链提供更好的透明度,从而确定流程瓶颈,有针对性的召回,以及准确的市场调研等。
3.RFID、3G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
现代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为主要形式、由物流和信息流相结合的、涉及供应链全过程的体系。在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电子化及信息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物流配送的新时期。最为重要的是现代物流表现为企业生产与运输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与服务,其中物流运输所需的成本、时间、安全及货物在途的状态控制是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将RFID、3G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势必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需要说明的是物流配送过程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位置的显示、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和物流配送系统进行集成,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这其中GPS和GPRS是GIS的数据源和数据链路,RFID是系统中数据载体。这个系统实现关键技术是,RFID数据和GPS数据如何通过GPRS进入GIS,以及物流OA系统和以GIS为平台物流配送监控系统多数据源通过GPRS和网络传输和多系统无缝集成,并将多源数据的无缝集成到GIS系统中是本研究的一个关键技术。另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移动定位技术。建议应采用混合定位技术作为物流移动定位的主要候选技术。LDMGIS系统的设计和研究实现为现代物流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分析工具。同时LDMGIS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为其他的子系统提供基础的地理数据,其分析结果可以直接作为决策依据。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3S(GIS、RS、GPS)技术和GPRS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和GIS开发辅助决策系统在物流管理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且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对于3G和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系统中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系统在精确定位和数据综合集成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数据维护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建立。
4.RFID实施的战略价值和挑战
企业在开发、采纳和实施RFID系统时,RFID技术的有效使用面对诸多挑战.诸如标准不统一、抗干扰问题、信息安全问题、成本问题以及应用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在许多文献中有详细的论述。HauL.Lee认为wal—Mart、DELL和Amazon获得竞争优势不是由于供应链更有效率,只有当供应链具有敏捷性、适应性和协作性时,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RFID技术支持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战略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对下述应用挑战的应对:
(1)实现RFID系统价值一个重要因素是与企业内外系统的集成。RFID系统和其他系统的集成面临两个问题:跨应用集成和跨平台的中间件连接。跨应用集成的程度意味着今天的系统处理RFID系统产生的庞大数据流的新的实时能力,新的信息中介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分析软件带来的四溢数据洪水成为关注的焦点。RFID影响的许多系统的遗留系统方面也需要同时解决,但没有第三方RFID中间件帮助减少基础设施转型困难,以及使新旧系统协同工作,过大的变革和更新成本将使企业难以承受。
(2)围绕RFID技术新兴能力重新设计组织流程。RFID技术的采纳和使用.对组织首要的积极影响是组织拥有丰富的与业务流程控制和完善相关信息,因此,企业如果希望充分利用RFID投资,需要提供使这些数据有意义的新的系统能力。
(3)使用以流程为中心的分析软件,将数据转化为管理上有用的信息。RFID系统产生的大量信息,信息过载又成为数据分析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表明,一些新的技术例如数据挖掘技术和管理大规模数据的数据仓库技术,能够帮助组织利用巨大的数据收集能力。决策科学帮助管理者了解如何做出实时决策,客户导向的RFID应用收集的数据分析产生的商业智慧可以更好的服务客户。
一、内容上从注重技法训练向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转变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堂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一部分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忽视了儿童美术作为一?quot;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湖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谢丽芳老师认为,幼儿绘画并非仅仅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幅图画的完成,它的稚拙、天真和浪漫是我们成年人所无法企及的。她提出了"不教而教"的隐性教育方式,这和英国里德、美国罗恩菲德所倡导的"儿童中心论"如出一辙。"教师只不过是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教"被认为是伤害儿童创造力或将成人标准强加儿童。这种观点虽说有失偏颇,但在目前还是有其现实意义
的。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再会有上一段时间的"考级"之争。
笔者认为:"不教而教"中的"不教",就是你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教"就是要启发他、引导他,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我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另外,画线条与画色块时不同的握笔方法,用色的良好习惯(不是一下子摊在桌子上,而是用一支拿一支,用完之后放回去),不准用直尺,最好少用橡皮等,
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不但对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及健全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起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方法上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转变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以最终大家"都一样"为结果;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基本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仅有的一点灵感也逐渐在"临摹"中泯灭。当然,临摹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必需的,但在小学阶段,即使临了也要以能临出独特的个性为佳。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如我在教"小鸟"一课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在教色彩时让学生听一组音乐之后再与色彩对号入座;让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把画好的画倒过来挂等等,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客观地表现对象;而且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三、正确评价儿童绘画,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的美术教育观转变
前几年《中国教育报》上载有一个美国、日本和中国小孩画苹果的故事,曾掀起轩然大波,并引起一场教育观的讨论。一位贵妇曾对马蒂斯所画的一个女人提出质疑,认为画中的手臂不合比例。马蒂斯回答:"夫人,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幅画。"贵妇人认为画得真实才好,而马蒂斯一语就道出了绘画的追求。一次我在教学生画《雏鸡图》时,一部分学生把小鸡画在纸的下面边线上,而上面边线多是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中间剩下大片空白。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把小鸡往中间画一点,地们说:"小鸡怎会在空中。"我恍然大悟:地们是把纸的底边作地平面了。我引导他们:假如我们站高一点看地面或是在飞机上看地面,我们的图画会是什么样子呢?地们是用"心"在画了。在教学中,学生有一点思想及创造性我都会提出表扬。如一年级李极把鸡眼睛画到鸡的嘴上说想打架了,巫晓聪把麻雀画得像凤凰一样并且用装饰色彩;这难道不是创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