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1 11:44:24
导语:在景观毕业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南京电大 Struts J2EE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1 研究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教育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间强强联合、不断实现资源共享。随着国内高校规模不断的扩张,合理并有效运用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教育管理方式转变,推进教育教学过程化管理,已成为各大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网络化管理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学生学籍管理、学生成绩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了广泛运用。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毕业设计(论文),与其它课程管理类似,其主要使用单机管理方式或是手工管理方式实现,包括对毕业设计(论文)步骤中的基本信息与成绩的输入输出实施管理,而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选题、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以及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效果的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环节都没有纳入系统管理中。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做法一般为指导老师前期给出参考题目,并通过纸质文件的形式发给学生,学生再从中完成选题或自行申报课题,由于正在毕业实习的学生比较分散,容易导致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造成有些学生课题选择冲突;同时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中后期,有大量表格由人工发放、填写、回收,导致效率极其低下;毕业设计(论文)完成阶段,通常需要运用纸质存储或者刻录光盘提交最终论文,常常导致资料堆积如山,查找不便。所以使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进行管理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者准确、及时地把握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给管理造成较大程度的困扰,甚至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计算机资源和网络优势,按照具体管理规定研发出一款为高校量身定制的管理软件,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化管理,这不仅重要,而且符合高校无纸化办公的发展潮流,这将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南京电大早在1999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电大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示范单位,属于“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类型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列的“省级电大”。至2014年春季,南京电大培养的教育本、专科学生已达52397人,每学年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达到1800人,因此研发出一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站在企业应用系统内部,从抽象的概念高度上分析系统需求,敲定企业应用系统的要素、组成及结构,因而给出系统的分析模型,并为企业应用系统设计给出依据。在此我们给出一些功能性分析和非功能性分析的示例。
功能性分析要求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应该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南京电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要求,按课题启动、申报课题管理、论文指导管理、论文答辩管理、论文终审管理等系列流程,能够实现不同角色应有的功能。南京电大学生可以浏览南京电大关于论文方面的公告,可以选择导师、提交课题,可以与导师交流,可以对自己的开题报告、论文及系统中资源进行上传和下载;南京电大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学生、查看学生课题、论文情况,可以对学生提交的课题、论文进行审阅,可以对自己的学生发出通知,向本校教务员汇报工作;分校教务员完成本校通知工作,维护本校教师与学生信息,向市校汇报本校论文工作;市校教务员可以对分校教务员、教师进行权限分配、调整;系统管理员需要完成业务数据备份、角色信息调整、系统安全运行、运行维护等工作。每一个用户登录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后都可以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都可以利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提供的查询与打印功能,都可以从系统中下载需要的资源,根据需要上传文档。
非功能性分析主要包括时间上响应不可以太慢,从而影响用户的操作,应在5ms-9ms之间;必须能够对所录入的业务数据快速的处理,得出执行结果,基本处理过程时间不可延迟过多,至多1-3秒;对学生的申请以及教师指导结果的传送和转化时间能够满足用户心理预期,不影响用户的使用,适应用户的任务需求为关键;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适应性上应该对录入的课题申报、指导意见、答辩结果等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响应结果与相关的查询;运行环境需要支持Windows系列、Unix等不同运行操作平台,对于将沓鱿值牟僮髌教ǎ系统可作进一步的维护以满足其稳定性;接口流量不可过小,与其他系统能进行快速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大约在5-10年时间能够正常使用;运行期应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更新维护,使其更加健全。
3 系统设计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其中学生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导师、申报课题、课题维护、论文过程汇报、浏览与回复导师意见等功能;导师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学生、审阅学生课题、审阅学生论文、向本校教务处汇报、有关通知、浏览学校通知等功能;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维护本校学生、维护本校教师、与教师联络、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本校通知、浏览市校通知等功能;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包括审核分校指导老师资格、审核分校上报答辩小组信息、完成终审论文成绩录入、向市校教务处汇报论文工作、市校通知等功能;系统管理员包括操作模块、包括角色信息管理、分校教务人员管理、市校教务人员管理、系统维护记载、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备份等功能。
图1中虚线框中登录系统、维护个人信息、查询与打印、上传下载材料等功能,学生操作模块、导师操作模块、分校教务员操作模块、市校教务员操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块等模块都需要这四项功能,因此将它们单独列出。
4 技术简介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运用Struts框架,Java的Web应用中运用的技术比较多,也较为复杂,所以研发过程中可选择的技术也多,项目管理必须考虑到开发人员个人的特长对开发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阶段考虑周到。MVC模式可以很好的将业务数据模型和业务处理模型分离出来,这样研发出独立的业务组件,以便于在编写表示层页面阶段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在处理表示层页面文件和模型之间关系过程中,控制器就成为两者的桥梁,这样使得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项目能够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化的工程。Struts框架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研发阶段可以很好的运用该框架开展开发项目,开发人员能够选择合适的模型组件。
在图2中,JSP和Struts为开发人员提供的一组标签能够完成页面的表示与数据显示等功能,使得开发人员可以编写丰富的视图功能。
5 系统实现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各个部分的研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5.1 创建视图
该系统采用Struts技术,视图的编写主要运用JSP技术,但和传统的JSP技术相比有两个明显不同。
(1)该系统在Struts下运用JSP技术研发视图,在页面文件中没有包括任何的脚本程序,仅是单纯的实现数据传递以及获得与显示从数据库返回的数据,对业务数据的处理和页面的跳转都是在业务层中执行。
(2)Struts框架给出了一组可扩充的自定义标签库,主要包含Bean标签、 Logic标签、HTML标签与模板标签。通过运用标签,能够简化编写用户界面的过程,而且更好地完成数据的封装。
5.2 创建模型
模型利用JavaBean组件,设计和实现系统的业务逻辑。根据不同的操作请求从Action派生特定Action类,调用由Bean组成的业务组件,建立由ActionForm 的派生类达到对客户层表单参数的封装。
5.3 创建控制器
在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中,中心控制器是由Struts提供(ActionServlet),程序员一般无需对该ActionServlet执行二次研发;负责特定业务处理的Action类则是研发者研发任务的重点,这部分Action对象中会执行全部业务操作,处理结束,由Struts的中心控制器转向到JSP页面,把处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
5.4 创建配置文件
包括两个配置文件web.xml和struts-config.xml,用来定义Struts系统中模块之间的交互。通过对该两个配置文件的定义,将Struts框架中MVC各部分联系起来,完成了一个真正的MVC系统。
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开启阶段学生申请导师界面见图3。
6 结束语
本文对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状况充分调研,分析总结现阶段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缺陷,在掌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基础上,结合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实H状况,探讨了南京电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本系统基于网络B/S方式设计思路,采用Struts框架技术与SQL Server2014数据库技术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云龙,贾宇波,吴徐彬.基于UML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2]丁勇,储久良,张飞.基于MVC框架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
[3]陈泽强,徐梅玲.基于.NET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校毕业生;就业观 影响和策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高校毕业生无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高校毕业生教育策略亦应随之改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影响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正面影响
就业观就是关于就业的观点和看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点产生诸多积极影响。
(1)从经济独立意识的角度看,作为市场主体的各个经营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间具有平等的互不依赖的关系。独立的主体地位是进人市场的先决条件,人才进入市场主体的情境亦然。人才的市场化也应该要求他们具有独立意识。所以传统的保守盲从和依赖他人的人才意识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精神差距很大。
(2)从市场竞争意识的角度看,竞争是市场资源配置的本质属性。优胜劣汰机制成为人才进入市场的重要机制。因此市场需求瞬息万变,市场主体机遇与挑战并存、效益与风险同在,经营者必须为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努力拼搏,必须独立担负起抉择风险。因而,经营者必须具备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等精神品质,必然摒弃与世无争、自甘落后等因循守自娱自乐的观念,树立起良好的竞争意识。人才很好流入市场的要求是必须具备竞争意识。
(3)从市场功利的角度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用处成为衡量和选择事物、行为、关系、人才的唯一标准。对经营者有用、作用巨大,就会成为他们抢手的心头肉,香饽饽。相反,人才则只能被无情闲置,甚至挣扎在饥饿线上,毫无价值。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不完善的,它对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必然存在许多消极的影响。
(1)市场经济易形成不良社会交往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所奉行的是等价交换原则,这极易渗透到人际关系中,影响人才自然流入市场的过程。既讲平等又重功利,使人际交往的对象、范围及深度都打上功利主义的印记,这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失去兴趣选择,难以全方位发展、再加上专业分科的细化,有些学生甚至丧失了必要的情感、理智需要等人文基础。
(2)市场经济易渗透不良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的趋利性、排他性等特点,容易引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气。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容易造成学生的生活信念危机。
(3)市场经济导致的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竞争压力。普通高校自2003年扩招后,以前的“天之骄子”的高校毕业生心态已经被就业现实瓦解得支离破碎。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很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多沿袭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模式,相对于目前瞬息变化的社会情况,已经严重地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残酷的现实,不得不逼迫高校毕业生在走向就业市场之前就已经完成做好失业心理选取。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恶化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转变客观上恶化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环境。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的转变历程
有学者把这种转变按照时间先后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即70年代末80年代初,高校毕业生有自己的理想,以社会为中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党的安排;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后期,高校毕业生们向以我为中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倾斜;第三阶段为90年初期,大多数学生的求职成才逐步到位,开始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功利化倾向明显;第四阶段是90年代中后期至今,大学高校毕业生门极力找到个人和社会最佳结合点,多元化、多层次,主动性、功利性增强。由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随之而改变。首先,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如从高校毕业生对成才的设计上看:有的以学业为目标,有的以从事社会活动为目标,有的以出国留学、经商、赚钱为目标,有的对未来发展没有目标,得过且过等。就业价值取向由“关注社会”转向“关注自我”。由狂热的虚幻的理想追求转向求真务实的关注现实。其次,价值取向由“崇尚理想”转向“注重实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去许多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念受到怀疑和否定,价值规律得到重视,象征物质利益的金钱得到了正确的定位。高校毕业生的价值观念更趋于务实,注重物质利益自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然追求。
不难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由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追求远大理想,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的价值诉求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就业价值选择上出现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还是积极健康的。高校毕业生对“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价值取向也能普遍予以认同和肯定,并能把个人的需要和国家社会的需要相衔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在日益协调化、多元化、自主化、理性化和务实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策略
(一)加强就业指导
高校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是紧迫的。学校教育当本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信息服务的原则去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把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贯穿在整个学习生活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切实可行的落实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规划。另一方面,学校要教育毕业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和部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艰苦努力来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获得不断发展的机会。让毕业生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同时还应用好多种渠道给高校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准确的就业信息。
(二)转变课程设置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高校课程设置应面向市场,把学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首先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专业建设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专业设置市场化,让学生在毕业就业时能及时地找到自己的专业位置.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比如“校厂结合”模式,让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知识与技能、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岗位相结合。又比如教学方法的改变,大量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提倡发现和探究教学。再如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技能大赛等各项活动,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还要重视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多元化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三)重视创业意识培养
要以创业带动就业。高校教育决定性的一个理念就是培养自主创业精神。当前的高校毕业生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取向对高校教育的启示是要注重“先创业,后择业,再就业”的培养取向。强调“先创业理念”的培养是破解市场经济冲击大学教育的关键一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就是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就业价值取向,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以自筹资产独立创业或以技术入股等方式参办企业的方式就业。这是一种必然的时代潮流,所以培育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树立创业理想,培养创业素质等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实践中我们提倡高校毕业生创业,但是,不能误导他们盲目创业、仓促创业。
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5]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关注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的责任、国家的责任、社会的责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列宁.《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第1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麻丽.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与就业难问题探析[J].西南教育论丛(季刊),2008.3.
[3]李欣.对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探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4]张伏力.浅谈新形势下本真德育价值取向的回归[J].教育与职业,2007.1O.
[5]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85页,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财务风险规避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下,我国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时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力度和水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为改变当前现状,必须加快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步伐。
一、企业财务管理内度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包括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两部分内容,其中财务管理是开展内部控制的基础,而内部控制是强化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两者在保证企业财产安全性、效益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管理事务中的重点。财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资金筹集、成本预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是确保财务决策正确性、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措施。内部控制是对财务管理具体工作情况加以落实,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规章制度为基本准则,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避免出现错误和舞弊现象,对企业财产安全完整起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产利用率。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性,必须将工作加以有效落实[1]。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制度是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综合从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亟需解决。首先,很多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力度严重不足。部分企业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O督机制,存在监管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监管人员数量较少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管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工作形式化、表面化现象严重,工作落实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实际问题并加以科学解决。其次,部分企业存在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不规范问题。企业管理层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责任意识薄弱、工作态度不端正,经常随意改动财务信息的现象[2]。同时,没有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队伍结构有待调整,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能力有待提高。另外,很多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够完善。一些企业在记录、统计财务信息的时候,所用方法比较落后,经常出现信息失真现象,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影响了对财务风险的准确评估。而且也没有形成一套规范财务风险评估流程,所选用的风险评估指标不具有代表性,难以准确识别财务风险并加以有效控制,导致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较高。
三、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策略
企业要适应时展,就需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及自身发展需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力度。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力度
要想确保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有效落实,就需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监管力度,这就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首先,企业应该理顺财务管理和内控部门之间的关系,设置专门的监管机构,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分配工作能力强、认真负责的监管人员,要求监管人员严格以财务管理内控标准和规范为基准,按照工作流程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审查。其次,应该以检查报告的形式,真实的反映出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整个过程,及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做好监管记录工作[3]。
(二)创造良好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的有序开展,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都要以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所以就需要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员工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重点宣扬诚实守信的道德理念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另外,还需要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调整优化人员组成结构,根据员工自身实际情况,安排最为合适的工作岗位,充分挖掘员工潜能,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环境的稳定性提供人员保障。
(三)完善企业财务内控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必须确保风险评估体系的完整性。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时,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加强信息化财务系统建设,提高财务信息记录的准确性,以及财务信息统计的高效性,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财务管理内控风险评估提供可靠依据[4]。并且,还需要结合企业特点及发展目标,建立一套规范的风险评估流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风险评估指标,对企业财务管理内控信息进行定期验证和检查,及时找出财务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新时期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在新时期背景下,市场环境变得愈加复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风险发生概率较高,所以企业在建设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时,需采取必要的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基础保障,必须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性和时效性。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需要从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以及资金配置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考核审查,实现风险评价标准全面化,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还需要从财务风险初级阶段、成长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预警方案,将财务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某机械制造企业为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力度,针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构建了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首先,在研发新产品时,对产品研发成功率及新产品上市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估,以判断新产品研发成本是否高于销售收入。同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原材料采购环节,有效的避免了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现象的发生。并且根据生产目标及生产需求,对所需资金进行科学配置,在确保生产加工顺利开展的基础上,确保资金链条的完整性,有效了避免了流动资金短缺现象。
(二)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是以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为重要依据的。企业在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时,需要从长远目光进行考虑,建立长期风险预警机制,将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短期负债比作为财务分析重点内容。同时还需要建立财务管理内控动态机制,从梳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数据库建设、风险管理工具应用三方面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和制约力度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和制约力度,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企业要权衡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各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力度,充分有效的发挥企业的监督约束机制的作用,实现高效有序的运营和发展。另外,还需要采用民主的方法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监督力度,实现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出现舞弊现象引发的财务风险问题。
五、结束语
企业的稳定运行和良好发展,是建立在可靠的资金保障基础上的。在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并做好财务风险规避工作,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的同时,降低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以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首要原则,做到企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相红.探究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J].决策与信息,2016(5):111-111.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法;指导建议
G642.477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任务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说明书两方面。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分析图等设计作业;毕业设计说明书主要运用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知识针对该毕业设计进行设计说明。本文谋弦瞪杓迫挝竦哪谌莩龇,分析现状和问题,从教学实践中挖掘出一些指导方法。
一、督促学生加强前期调研工作,端正学习态度
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与就业等时间冲突,使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毕业设计时间与精力的投入,降低工作标准的要求[2]。前期调研工作充足与否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是否良性循环,要求指导老师督促学生加强完善前期调研工作,端正学习态度。要求学生对项目基地进行调研分析,对自然地貌、建筑古迹、地域文化进行考察;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防冲突当地民风民俗。
指导老师需叮嘱学生在调研中,特别对园林景观中的细部设计进行观察与分析,例如水陆交接处的驳岸设计、亲水平台的设计、堤坝游览方式的设计、景观小品的人性化设计等。并要求学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汇报调研心得,对优秀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优缺点,学会借鉴与创新。
二、指导学生树立设计理念,培养创新精神与文化价值
当前风景园林毕业设计主要问题之一是设计内涵不足,忽略了最重要的创新精神培养[3]。有文化的设计才有生命力,任何设计作品都要有一定的设计理念,要培养创新精神和文化价值。指导老师告诫学生要善于挖掘文化精髓,体现更深层次的含义,才能提高人的品味与审美,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不是用简单的色彩拼图或植物造景就是对园林设计的表达。只有具有强烈的民族性的艺术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喜爱、所理解,才易于使本民族的群众接受,越具有社会性,越能发挥社会功能,就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4]。要求学生对基地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甚至城市精神、民族精神等多方面进行调研,挖掘与借鉴、吸收与创新。
要求学生遵循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4],对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抽取和转化,对地域文化精髓进行提炼和创作,对传统园林设计的创作形式和创作方法等进行借鉴与创新,通过景观设计展现最大限度的表现力。设计理念可以采用历史文化元素、民族精神等等,反映一定的生活内容或地域特征,体现于共同文化上,内容与形式让人关心熟悉的,才能在心理上达成共鸣。
三、督促学生完善方案设计,注意细节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包括总平面图、总鸟瞰图、节点大样图及效果图、分析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方案环节,指导老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断地进行辅导和修改,督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一)第一次草图的设计要点
首先,要求学生对基地的场地、现有水文与植被、建筑小品等进行分析,在保留古建筑、保护原生植被、尊重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对水文条件进行利用,将园林打造成一个青山碧水、鸟语花香,有特色有文化的游览胜地。其次,要求学生对场地进行分析图制作,贯穿自己的设计理念,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及基地各出入口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功能分析、交通流线分析、景观节点分析等。
(二)关注细部设计的重要性
景观节点设计、铺装设计、亲水平台设计、堤坝与滩地之间游览的可达性设计,以及其他人性化服务设计,都属于风景园林设计中需要关注的细部设计问题。
对景观的节点设计,要围绕设计理念展开,集中体现设计的中心思想,这一点是需要指导老师不断跟学生重点强调的。城市中的景观设施标志着历史与文化关系相辅相成,形成独特文脉和现代人文特色的景观[5]。通过节点设计表达该区域的功能性和设计主旨,一小见大,从而更好地贯穿全区域的设计理念。对该区域的中心景观小品、植物造景、地面铺装纹样、以及座椅的造型设计等,都要进行考虑,都要体现该节点的特色,从而展现整个园区的设计理念,体现一定的文化精神内涵。
(三)重视景观效果图制作的耐心培养
由于毕业设计任务量较大,学生耐心度不够,所以对于效果图的制作缺乏细节表现。效果图需要在sketchup、Photoshop等软件对植物、建筑、山石,以及水面、天空、飞鸟等运用抠图、色彩的叠加等表现技法,对基地进行场景模拟设计。效果图制作中对于植物种植,需要运用植物素材根据光影和透视角度,一颗颗调整种植,工作内容繁琐,对此项工作学生缺乏细心和耐心。指导老师需要叮嘱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强调植物种植在画面中的必要性,特别是主干道两侧的陈列式种植乔木,可以强调直线型道路的贯通性,强化曲线型道路的流动感,丰富画面效果。
四、提高毕业设计说明书质量,把握毕业设计最后一关
本科毕业生不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说明书,都存在一些写作不规范、内容不具体、结构不完整,论文格式理解错误等问题。作为毕业设计最后一环,要求学生必须提高毕业设计说明书质量,给自己的大学时代交一份完美的答卷。写作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围绕设计理念,阐述设计内容;并需阐明采用某种文化元素的原因、用意与出处,以及如何体现设计理念。写作格式方面要求学生规范写作标准,全面检验,严格把关,做到具体与完整。指导教师也需提高自身素质,高标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
五、结论
本文针对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内容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特别提出要指导学生善于树立设计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并探讨设计具有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以期为风景园林毕业设计教学水平的完善与提高提供指导性建议。
参考文献:
[1] 金敏丽,钱奇霞.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08(6):267-270.
[2] 莫媛媛.基于地方高校转型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118-119,120.
【关键词】高职园林 毕业设计 教学思考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进行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对所学的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预算技能等方面知识的一次较全面训练和考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选题方面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然而许多毕业设计的命题要求往往只停留在方案的初步阶段,对实际工程中综合问题的考虑较少,脱离了实际,没有实质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注重对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时还存在不少假题目,学生只能假题假做,不能突出高职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宗旨。
(2)时间方面
毕业设计的启动时间多与毕业实习、就业冲突。面对当前竞争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部分高职毕业生的主要精力开始转向就业需求。因此,也就造成了毕业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的工作中去,对毕业设计工作产生敷衍的心态。[1]
(4)学生专业学习方面
有的毕业生直到毕业设计阶段,许多专业基础问题仍未能很好掌握,专业基础薄弱。例如,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的方案设计思维能力仍然没有形成,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常用的园林树种,但是对于树种的使用和搭配仍然不清楚,还有的学生没能熟练掌握毕业设计中常需要运用到的专业应用软件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毕业设计的成果。
(5)考核制度方面
考核制度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把控不严。一方面,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规范的检查制度,或是落实不够,没能很好的辅导学生和督促学生的进度;另一方面,对毕业答辩的考核不严,没有一个很好的考核模式,学生一般都能通过答辩,使得答辩工作流于形式。
2 提高高职园林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对策
做好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是一个较为烦琐和繁重的工作。针对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应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合理选题
教师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时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力求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其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将来就业的方向。例如有些学生希望能去园林施工单位就业的,那么可以考虑拟定一些施工图绘制或是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另外,选题尽量做到真题真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必须尽可能地紧扣设计工作中的问题,按照实际的设计工作流程和要求来进行毕业设计。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中的其中一项选题为位于南宁市郊的某果园景观提升改造。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基地环境;与果园业主进行交流,获取果园的景观改造设计要求。获取一手资料后再进行进一步分析,构思和设计。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理论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进度
为缓解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有一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毕业设计中,建议毕业设计准备工作提前1至3个月展开。另外,教师要做好时间上的把控,将毕业设计分阶段开展,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避免工作虎头蛇尾。例如,可以将毕业设计分为项目前期阶段,方案构思阶段,初步概念设计阶段,方案定稿设计阶段,效果展示表现阶段,答辩前准备阶段等。每个阶段都需要学生进行阶段性汇报,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方案汇报的能力。
(4)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同学擅长3D效果图的制作,并且也希望将来能从事3D效果图制作方面的工作。那么在毕业设计阶段,就可以让他主要负责后期效果图部分的内容。有的同学方案能力比较强,可以让该同学担任毕业设计小组的设计主创。而有的同学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就需要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带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升,引导每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辅导,又要使教师由传统的“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规范答辩
毕业答辩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成果保障。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应综合考虑,具体内容应包括工作量、设计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答辩情况等。[2]上交的成果必须规范,要有统一的规格和装订。图册必须完整,例如设计方向的成果需包含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总平面效果图,总平面效果图、鸟瞰效果图、功能分区、道路分析图、景观分析图、局部效果图等内容。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简明扼要的而有系统的阐述毕业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能熟练地,确切回答问题。
3 小结
毕业设计是一项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手段和途径。因此,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充分重视,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规范实施,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选题脱离实际的情况,如数百亩地的某园区的规划,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有的难度偏小,如几十平方米的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甚至还不如课程设计深度,学生得不到应有锻炼,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导师工作室制度,在第七学期经由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进入由特定教师组织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制度下,注重少数精英学生的毕业设计成为可能。这一制度强化了各个工作室之间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对于艺术教学来说是一个培养精英的最佳土壤。工作室教学,学生与教师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因而其师生关系演变为带有师徒制这种传统教学的影子,关系一般比较融洽,所以学生的思想工作比较容易做。一个有特色的毕业设计工作室,应该在选题、教学方法和成果展示三方面有明确的计划和要求,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整体效果。
1.1题目类型个性化
首先由导师提出一个相对明确的整体方向,例如提出某一个园林景观学中正在探讨的理论方向或者设计风格趋势,作为引导学生探讨的方向。教师在开始时讲一个在这个方向上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讲座,提供一个需要的知识结构。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收集资料,思考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提出选题倾向,与工作室导师讨论,逐步确定自己的选题,使同学之间在相互比较和激发的基础上,基本构成整个工作室教学方向。
1.2题目内容真实化
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应选择真实的题目,地形图、规划意见书、任务书等基础材料齐全,多为指导教师参与或熟悉的实际工程项目或设计院的一个真实项目,以“实战”的氛围感染学生,或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参加项目踏勘、汇报、图纸会审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实际工程的操作程序,获得较全面的“实战”经验。
2.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2.1方法引导
传统的看图改图,就事论事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毕业设计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国际上盛行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提供改变这种现象的理论基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以选题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核心驱动力,导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更易于形成个体的学习风格。
2.2进度控制
毕业设计课程和以往设计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分散。一些学生趁毕业设计阶段外出求职择业,或者参加研究生、公务员等各类考试,这样就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得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和投入减少,造成设计质量下降。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投入,可以在前期召集毕业生开动员大会,告知其毕业设计的目标、任务及毕业设计中应遵守的相关纪律,与学生沟通,对其毕业设计任务在时间上做好合理安排,避免冲突。除了这些常规做法之外,通过准工作室制、分工分组、模拟实战、商业伙伴对话、Outcome等方式,实施“拼合座位”、“准工作制”等手法,突出设计过程的重要性,完成课程的进度,达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成效性。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3质量控制
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毕业设计良好效果的有力手段。针对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指导的方式、内容、时间等多方面着手,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和提高应用型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2.3.1小组指导制
毕业设计的指导,通常采用一个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学生小组的方式。这种单一指导教师制有其容易组织的一面,但可能受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经验多寡等局限。所以应打破这种“单一导师制”,而改行“小组指导制”,即由方案设计、植配、结构、水电等专业教师或工程师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参照实际工程设计中的操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当然,每个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的学生人数可数倍于常规小组,相关工种的指导教师不必全程参与,只在相应的设计阶段加入即可。
2.3.2指导时间切实可行
在指导时间上,保证每周至少一次的固定指导时间,其他时间可通过网络等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同时,做好详细的指导记录,记录每个学生的进度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对下次指导内容做大致安排。
2.3.3阶段性成果质量控制
工作室制的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建设过程的多项内容,因此,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设计本身,每一个过程的评价均应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如寻求设计工程项目、协助甲方编制设计任务书、各个设计阶段的建筑设计、与甲方的沟通协调、与其他工种的配合、方案汇报等。评审过程由导师和其他教师,以及从社会上聘请的专家们组成,进行互评。最后模拟甲方的评价,根据实际情况、按院(系)拟定的格式填写相应评价书,折成对应的分值计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3.展示模式
3.1展示定位
对于毕业设计的展示,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在答辩的同时进行集中的作品展示,而展示多数时候是为评审的方便而做的按照一定规格的陈列,构不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展览。成果展示在不同的院校形式不一,没有十分明确的模式。而将毕业创作展览提高到与毕业答辩一样的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览自己的毕业创作作品,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使得在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中,逐步变换成用户—设计管理者—设计师的角色。
3.2展示手段
2012年,曹炜教授和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系建筑方向班的学生们在毕业设计选题中引入上海建筑界有争议的真实地块,在毕业设计思考中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鼓励大胆自由的创意,引导绿色环保的方案,落实创意与工程的有机结合――以全新的设计思维方式挑战传统的学院训练模式,带来建筑设计创意的崭新天地。
呈现高校创意设计科研探索:本专题特别提供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2012届建筑与环境艺术系建筑方向班关于毕业设计训练与科学理性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和行动样本,希望引发更多深入讨论,希望更多元丰富的设计教育体制的诞生。
在此之前,院校的毕业设计命题多以学校设计为主,虽然较易避免商业项目定位中的投机感,体现纯粹作为学生阶段探索的学术研讨性,但不足之处是课程逐渐模式化,以另一种枯燥取代了之前的乏味。学生需要了解未来建筑市场的多样性,需要了解学校之外的实战项目,这样才能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我们在课程中将大胆自由的想法和理性严谨的计划付诸实现――“上海南京西路协和城商业综合体设计”项目是建筑班师生共同倾心培育的大作,是学生设计师职业素质的最好呈现。
一、 创意发散
――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建筑方向班的毕业设计
选择真题。以往美院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多以学院派自居,研究对象有相当局限性,对师生来说也缺乏相应的挑战。处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我们应该面对真实问题,尝试并探索对建筑的全新诠释。
本届建筑班毕业训练挑战的项目是《南京西路协和城商业综合体设计》。项目位于中华第一街――南京路末端,地块长约350米,南北宽约120米;东侧1千米内是静安寺商圈,北邻永源路,东接南京西路,西邻静安大厦,南邻南京西路和延安路高架,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由于该项目要求在较为狭长的地块里综合配置办公、住宅、五星酒店与高档商业等功能,近20年来,开发商协和集团与众多世界一流设计单位就该地块功能定位、设计风格、开发方向等做了反复研究与推敲,前后花费上亿元,但至今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
选择以《南京西路协和城商业综合体设计》为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毕业前感受上海文脉深厚、空间复杂、地价吸金、功能要求高端、用户要求无止境的建筑规划设计战场。
拓展创意。我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尽最大努力,以宏观统筹的视角策划方案,对整体和细节反复推敲,给出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同时,要求他们探索世界建筑发展前沿,培养自己前瞻的眼光,深刻理解世界建筑发展趋向,以此为基石实现创意拓展。
调研阶段,我要求学生弄明白基地所处硬件和软件大环境,对周围状况,诸如华山饭店这类老建筑做了文脉及风格的研究与测绘,从而为未来有的放矢的创意奠定基础。概念设计阶段,也是整个项目训练最为精彩并有挑战性的阶段,日常课程中接触到的各类知识都应该在此成为创意的触媒:当代建筑前沿理念,当代建筑的最新科技成果,当代建筑杰出案例分析……我要求学生们把思路尽可能放开,在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之前,先搞清楚在此之前已有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从中学习、提炼,间接获取前人经验。在此基础上,想前人不敢想,为前人所谨慎为。要求每个方案组根据自身分析的切入点充分激发灵感,且灵感的爆发和轨迹既要符合建筑语言的表达特点,又要具备绿色、艺术甚至超现实的质感。方案设计初期阶段,我要求学生沉下心来研究基地限制条件和建筑规范,无论是采光日照、建筑平面,还是人行车流、商业动线,自由大胆的前期创意都要对应理性的功能性要求。深化设计阶段时,我把它看作创意的护航和再次提升的契机,不断提醒学生们回忆设计初衷,检查目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否合理,甚至在基本问题分析结束后,再推导新方向探索研究的可能,以催化并深化学生对建筑创意的思考和理解。出图阶段,虽然学生们从概念分析、形体推敲到功能动线设计都已给出翔实具体的图纸,但我仍然不断激励学生继续尝试设计理念上的创新和突破。只有不断地回顾设计最初的信念,才能保持不断创新的意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是对方案本身不同角度、更深层面理解的推进;基于这些考虑,我和学生们始终在设计过程中开拓创新,直到方案成型的最后一刻也没停止前进的脚步。
整个建筑班被分为5个小组协同作业,最后,从不同角度聚拢形成的5个地块综合设计方案各具创意特点。
首先,学生通过对商业人群行为方式的研究后发现,人的商业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因而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其次,学生设想,营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偶然性商业空间”,可以为人群提供更优质的商业选择。小组设计以曲线形建筑形态的变化吸引人流:在建筑曲线间的交合处形成的偶然空间,模糊了层的限定,增加了建筑空间的层次与趣味,这种新的吸引力可以在南京西路末端将商业氛围推向。
《未来城市规划》、《协和山城》、《天空之城》三个方案着重探讨空中维度。当地面拥挤,新老建筑对话缺乏自由的空间,我们能否以空中城市实现传统与现代全新的对话关系?《未来城市规划》在缜密考虑了标准化单元组件、节点设计和单元链接等设计核心问题后,大胆贡献了未来城市空中巨构的傲岸形态。《协和山城》将正负零零的公共层面上升到15米-30米,期望人们漫步于此,不仅可以浏览城市景观,还可获得置身城市之外观看城市的独特体验。在为商场中商业氛围增色的同时,找到了建筑形态呈现的重要依据,发现了将建筑形态与商业空间巧妙结合的关键所在。《天空之城》将商区抬升至百米以上,“天空”城区与“陆地”城区相连,形成一个绿化、交通、购物、生活层层抬升的立体城市。
与众不同的《Endless》方案,以建筑形态的抬升、挤压形成循环的流线,试图打造一个多变的购物体空间,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在设计中充分展示了空间的随机和多样,为当今商业空间所需求的高品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012届建筑班的毕业训练作品以“大胆”的创意和扎实的专业水平获得了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的一致好评。5组作品参加中国美术学院毕业设计展,分别获金、银、铜奖。
学生们的毕业设计作品让我欣慰不已,大家的努力也得到了学院的充分肯定。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如何锤炼出既有创意、又有建筑专业水准的学生?教改实施9年以来,这一直是萦绕在我们设计教育工作者心中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
二、科学支撑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设计辨析。“环境设计”一词由19世纪欧洲的environment和design合并而来。据Britannica国际百科词典解释,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类打造自身所希望的环境空间的设计分支。
“环境设计”在亚洲的发展,源自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到了80年代末,环境艺术设计在中国兴起。为满足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及国内市场需求,中央工艺美院率先将传统的“室内设计系”更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此后,全国众多院校纷纷效仿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个模糊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于一体的专业概念就此在中国产生。
如今,环境设计包含的学科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其思想的涉及面也已扩展到包括建筑设计、地理地形、城市规划乃至历史古迹保护、照明设计、工业设计、生态环保设计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在日本,高校的“环境设计”学科被细分为建筑、室内、景观等不同系别,每个系别根据学校占有资源的不同,细分为造园、居住环境、家具、软装饰等各个方向。在美国,以环境设计命名的本科专业或者从属于建筑、景观、城市规划专业,或者提供建筑、室内等不同方向供学生自由选修,可见明确具体的专业方向,还是世界上大多数有环境设计专业院校的共同选择。
但在我国,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从老牌美术学院、综合性大学或其他大学中转轨形成,在教学上有的侧重艺术性,有的偏重功能性。此外,在有限的四年大学教育时间内,试图覆盖全部涉及专业并不现实,因而,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
我国每年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近10万毕业生走上社会,由于没有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专业能力差,实践能力弱,就业单位、市场、行业、社会都不甚满意。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借鉴国外同类大学的经验,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明确专业概念、改革课程设置。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充分认识到环境艺术设计不可能脱离建筑设计而存在的事实的情况下,为学科发展需要,我们一方面增设建筑设计专业方向,另一方面,将原来的“环境艺术设计系”改名为“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
在明确专业概念的基础上,“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对课程设置实施了大范围改革:第一,在认识到艺术类院校过分强调美术类专业训练的弊端后,取消一年级美术基础课程,增加与环境艺术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特别强调建筑制图课,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理性思维方式和熟练的制图表达能力。第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专业理论课,加强理论与相关专业设计课程的联系。不仅让学生了解文化、艺术、设计方面的常识,更要求学生把握设计的本质以及风格演变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搭建坚实而雄厚的人文平台和学术平台。第三,调整专业设计课程的内容安排,加强课程的连续性。第四,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与指导。
细化、深化专业教学。常见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通常为一年级安排基础课程,二、三年级安排专业综合设计课程,四年级分专业做毕业设计。这样做的弊端是专业细化、深化程度不够,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改革后,我们在一年级切入专业基础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室内、景观、建筑专业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对专业有一个整体认知;二年级就开始分专业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室内、景观、建筑等不同专业方向,接受有重点、有深度的专业教学。为避免学习内容单一,同时开设相关选修课,以增加横向知识的连贯性。
改革并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现代设计实践教育,加强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队伍。师生共同参与社会项目设计,在市场中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2届建筑班毕业设计的成功基于教学改革与科学严谨的专业训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9年教学改革的成效是: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仅就2011年6月统计,应届毕业生除计划出国与读研者外,百分之百就业;其中在5月前就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数占全院签约人数的2/3。
在课程内容上不断调整与更新,在教学模式上实施大量探索与改革,始终致力于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系努力培养“T”字形和“十”字形人才,在追求设计理想和社会服务之间寻找合理的汇合点,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曹炜
第一,对于学生而言,学校通过实施“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校企联动”系统运行模式,可以将生产、科研中的各种新技术、新成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动态纳入教学计划中,从而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飞跃,使他们能够更多地了解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熟悉艺术设计的各项工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且通过创建一体化的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全面掌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程施工及核算等专业技能,能够学以致用,为更高层次的科研开发与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对于企业而言,学校有选择地引进优秀的实践型企业的高管和工程技术人员,通过他们将行业的前沿性和需求性信息带入校企合作研究中,以便能够及时对理论知识进行更新,使学生掌握先进的实践技能。与此同时,这也有助于将创新意识带到企业中,将最新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取得较好的市场效应和经济效益。
二、“校企联动”学生毕业设计创新指导模式的含义与操作
“校企联动”运行机制的常态化,能够促进高校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建设,而软硬件条件的相对完备能顺利把学生导入到“校企联动”毕业设计创新平台上。
1.指导教师的学术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在“校企联动”学生毕业设计创新指导模式的常态化运行阶段,学校聘请了优秀的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让他们加入到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队伍中,实现了校企先进技术的共享。受聘者利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创新的坚强后盾,企业导师偏重艺术实践指导,校内导师偏重理论研究指导,双方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侧重点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在“双导师”的积极引导下,使得学生能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
2.科学、合理地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使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
恰当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就是制作设计课题。从以往的毕业设计反馈信息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陈旧;2)只顾在学校内闭门造车,导致实用性、适应性较弱;3)纸面设计多,动手制作少。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应充分利用“校企联动”创新平台,指导学生主动实践,鼓励学生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积极思考如何用自己的专业智慧做好毕业设计,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3.主动、创新地完成毕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创新的优势毕业设计是本科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具有综合性和主动性的环节。设计就是创造,艺术设计的灵魂就是创新。可以这样讲,无论对于何种艺术设计作品,创新意识是第一评价指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入学后,所接受的就是“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专业授课教学,这种“校企联动”实习课程的设置,能够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设计实践和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导入企业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真正将“教学、实践、科研”融为一体。学生完成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实践任务,其主动学习的能力获得了空前提升,为实现毕业设计创新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做好了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总之,应以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核心内容,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所选题目,朝着创新的方向迈进。要让学生将行业的前沿性和企业的需求性信息带入“校企联动”的毕业设计中,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在设计过程中实现艺术创新,并真正成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参与到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另外,还应提醒学生正确树立设计目标,提高他们对新动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敏锐性,使既定的设计目标能够经受住来自客户和市场的检验,提升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实施“校企联动”指导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桥梁工程;教学改革;工程能力;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104-02
一、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工程能力是现代工程师应该具备的重要和基本素质之一,其主要内涵为对现代工程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和道德能力等诸多方面。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水平发展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需要适应国际化的就业环境,需要具备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等现代工程能力。
但是,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重视培养个人的学术研究能力而轻视个体在团队中的协作精神,重视对已有科技的应用而轻视对科技的创新。因此,如何在大学学习期间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成为高等工科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
本文将结合我校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课程,深入分析和探讨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可为国内其他高校类似专业或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二、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和道桥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也是培养和发掘学生创新性思维最关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笔者基于多年指导桥梁毕业设计的经历,认为在以往的桥梁工程毕业设计教学中尚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作为大四学生最后学习阶段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桥梁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内容,包括从设计方案的选取、结构的设计计算以及施工图的绘制等,均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近几年毕业设计的现状来看,由于就业形势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纪律涣散,自主学习意识差,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要求的内容,成为影响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到最后并不是出于自身的设计成果,甚至存在完全抄袭毕业设计的现象,这就很难能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
2.学生设计的桥型过于单一化。毕业设计中,虽然学过的桥梁形式有很多,但是学生在选择设计方案时,一般是反向思维,即觉得哪个桥型好做,能方便找到参考示例,就以哪个桥型作为重点设计对象。而对各类拱桥、连续刚构桥、T型刚构桥、斜腿刚构桥、悬索桥等很多具有结构创新特点的,并且在实际工程中使用得也较多的桥型却很少甚至没有学生选择,最终导致毕业设计成果雷同化的现象很严重,也使优秀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和锻炼。
3.毕业设计过多依赖设计软件,忽视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桥梁设计软件为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更多种形式的桥梁创造了条件,也为解决复杂的结构分析计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一些突出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在短期内熟悉设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基本理论,在毕业设计初期,忽略了对桥梁基本知识的学习,而只是埋头于对设计软件的操作练习,影响了设计质量和效果;二是有的学生虽然能够使用软件进行设计计算,但是对结构设计相关概念模糊、计算原理不清楚,使得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了限制。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创新能力,需要对现有的桥梁毕业设计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
三、桥梁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针对桥梁毕业设计现状,课题组人员从2012年开始对其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探索尝试,至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采取严格的教学监管措施,督促学生自主学习。①提前拟定思考题,定期汇报讨论。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任务书下达后,针对每个阶段的设计内容,提前拟定一些思考的题目,采取每周定期汇报、定期集中讨论的形式,督促学生真正深入自己的设计任务进行研究和思考,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方案比选阶段,要求每个学生结合拟定的思考题,把自己比选的方案逐一论述清楚,包括:桥梁结构常用的上下部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分析;不同的桥梁结构适用的跨径范围;主梁截面形式如何选择等等。论述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对所学的专业基本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可以督促引导他们自行学习和研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②严格控制阶段性成果。毕业设计系统中要定期提交阶段性成果,需严把质量关。对那些不合格的设计结果或抄袭设计的成果,采取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设计、退回修改或延迟提交,必要时增加中期答辩、推迟毕业答辩、毕业设计不予通过等处理。这些措施不应只流于表面,而是要切实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激励督促学生重视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意识和主动性。
2.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在于对学生,指导教师应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和指导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实施创新设计的前提。两年的实践表明,举办各类专题学术报告,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实施如下:首先,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前,邀请了天津城建设计院的总工为所有师生做了专题报告,就城市景观桥梁(包括天津大沽桥、赤峰桥、进步桥等新型城市桥梁)的设计理念、设计计算、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进一步拓展了广大师生的知识面,极大地增进了师生进行创新桥梁设计的意识和兴趣。除此之外,还邀请了同济大学等名校的教授,进行了桥梁抗震新理念、桥梁冲刷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报告,这些都快速引导师生进入学科最前沿,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和研究动力。另外,还多次邀请高校及设计院技术人员就桥梁博士、Midas等桥梁设计软件的应用进行培训讲座,这些都为创新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工具,也使创新设计成为可能,避免了前期占用大量的时间学习软件操作。
3.设计选题中鼓励创新设计。毕业设计中具有创新性的题目有两类:一是来自于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科研项目,二是自拟设计选题,包括复杂桥型(如拱式桥、斜拉桥、悬索桥、连续刚构桥等)或传统桥型的部分创新性的研究内容(如不同施工方法、抗风抗震、优化设计、拱轴线型确定及各类专题研究)。其中科研性的题目,一般要由师生团体合作完成,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更能锻炼他们的沟通和团体协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重要的途径。尤其对于优秀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创新,并把是否有创新作为毕业设计最终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随着计算手段的先进化和师生创新意识的提高,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桥梁毕业设计向着多样化、创新型方向积极发展,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新气象。我校桥梁毕业设计除了常规的梁式桥设计外,更增添了多方面的创新型研究内容,其中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科研选题包括体外预应力或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设计、倒T梁体系设计研究、既有桥梁检测与荷载试验、斜拉桥的设计优化研究、轻质混凝土梁桥设计,等等;复杂桥型的创新性设计包括自锚式梁拱组合体系拱桥设计、无背索斜塔式部分斜拉桥设计、波形钢腹板PC梁矮塔斜拉桥设计、大跨径组合体系拱桥设计、无桥台斜腿刚构桥设计、采用悬浇法施工的连续刚构桥或连续梁桥设计、斜拉桥设计,等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影响下,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热情和信心逐年上升,连续几届的毕业生的工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其就业水平逐步提升,也体现了毕业设计创新性选题对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桥梁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具有创新性的题目作为主要设计内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也成为他们个人的需求和努力的目标。在每年的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中,大约80%左右的优秀毕业设计均来自于他们的设计成果,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及实践表明,桥梁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方面取得日益显著的成效,基本达到了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逐年提高,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扭转了以往毕业设计教学的不足之处,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受广大师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孙立山,姚丽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浅析[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9):107-108.
[2]刘小燕,涂光亚,徐晓霞.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107-108.
[3]黄明奎.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121-124.
[4]雷学文,龚建伍.毕业设计多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