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0:59
导语:在汉语热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越南,高校,汉语教学
一、“汉语热”的背景
第一、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通晓汉语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有了较大增加。
“汉语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个国家都把中国作为潜力很大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市场,失去了中国市场,将意味着丢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说国外“汉语热”的背景之一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没有人愿意错过“中国机会”。不管是旅游业还是外贸行业,汉语已经成为很多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1]
第二、,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中国文化撩开了以往神秘的面纱,走到各国友人的面前,汉学也因此成为“显学”。
中国与国际的交流,使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国的文化;了解到中国的语言。 他们通过电影、电视和书籍了解到中国的孔子、孟子和庄子等;了解到中国的李连杰;了解到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免费论文参考网。这些都刺激每一个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学习汉语。[2]这更多的来自一种个人的、民间的行为。
第三、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民众更想直接了解当代中国。
以上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升,给汉语的学习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对于世界人民对汉语学习的一种需求,中国政府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中国政府也在有意识地推广这一汉语热潮,目前在世界各地普遍开花的“孔子学院”就是专门向外国人推广汉语和介绍中国文化的机构。现在“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与英国的“英国文化协会”、德国的“歌德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齐名的国际文化推广机构。[3]中国自2004年在韩国首尔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政府计划在2010年前在全世界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截至2007年12月6日孔子学院达二百一十所,分布在64个国家和地区。[4]
二、汉语教学在越南的基本情况
中国与越南有悠久的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越南北部和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归属于象郡管理。[5]越南历史上是讲汉语的,后来1884年法国占领了越南,法国传教士为本来采用汉字的越南,设计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就是现在越南人称呼为「国语的拉丁化越南文字。历史事件就不在这里详述,我主要想表明的是越南和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越南语很多是根据中国文字而生成的,从这个角度讲,汉语的教学在越南来讲,较母语是英语系的国家是相对容易一些,毕竟两种语言有共同之处。上面讲的是在越南历史上,确切地说是,在1884年法国占领越南之前越南人讲的是汉语。
汉语在越南的再次学习是从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后开始的。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两国在文化、科技、教育和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党、政、军、群众团体和地方省市交往日趋活跃,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双边贸易额从1991年的3223万美元增至2004年上半年实现承包合同额2亿美元,全年可望突破4亿美元。[6]数字表明中越的合作是突飞猛进的,合作是离不开交流的,语言的障碍无疑给合作的顺畅进行带来了不便。具体到越南市场,便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的公司和企业都纷纷到越南投资、办厂,使越南社会对汉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便是越南人对汉语学习兴起的一个历史背景过程。越南人对汉语的学习也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情,在中小学阶段,华文教育在越南蓬勃发展,同时越南高校也在越中关系正常化之后就开始了正常化的汉语教学,为中越交流合作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以上提到的历史背景导致了大学中文系成了热门系,中文专业成了热门专业,于是越南高校的汉语教学很快地发展起来。据统计,目前(2004年),越南数十所高校开设有中文系或中文专业,在校的中文专业学生约有一万人。此外,许多高校都把汉语作为主要外语之一来开设课程。[7]越南设有中文系和中文专业的学校一般都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供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这样就可以在师资相对缺乏的条件下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使更多高素质的非汉语专业的人才接受到汉语教学,这样为未来中越的合作和交往无疑是有助的。中越发展所面临的语言和文化障碍将被扫清,这是一个构想,也是一种趋势,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越南高校中开设汉语专业的机构在韦锦海的文章中提到的有四种:公办大学的中文系和中文专业、民办或半公办大学中文系或中文专业、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中文专业、普通高校的汉喃专业及中国学专业。作者分别陈述这几类的情况。对各类机构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这里就不一一陈述。[8]作者认为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汉语师资缺口大;学历水平、职称结构普遍偏低;对汉语教学缺乏全国性的总体设计;缺乏适用的教科书、参考书、工具书和必要的教学设备。这些给了我们一些思考,越南与我国的云南接壤,越南与云南在地理位置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越南和云南在经济上的合作和联系也是很密切的,据统计,在2007年上半年,云南省与越南进出口累计完成4.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1%,超越澳大利亚、缅甸,成为云南省第一大贸易伙伴。[9]云南利用地理优势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越南汉语教学方面已经落后于其他省份了,尤其是广西省在与越南在汉语教学方面已经走在了云南的前面,这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我想探讨的就是云南省如何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教育资源、教学经验,在“文化出口”这个方面做出成绩。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在国际土壤中生根、中国的文化得以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同时也解决了越南高校中师资缺乏、教材匮乏的现状。
四、笔者对于云南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一些建议
(一) 将对外汉语教学与国外的学校建立一种合作关系
中国一些高校开设有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但是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出来未必都投身到对外汉语的教学中,这其中就有很多人学习了对外汉语专业,但找不到这方面理想的工作,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应该在国外,但有几个人可以出国,来投身于这项事业呢。一些国家的汉语教学的师资是缺乏,而我们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才却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窘境,这中间缺乏一种机制,缺乏一种将教师资源与需要这些教师的学校连接起来的纽带。这不是一件个人的事情,这是关系到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传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或是一个国外了解中国的一个推动器。中国不仅要将中国文化传向欧美,还要传到东南亚。很多学子也是很希望去欧美学习深造,很少有人想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这样国家应该鼓励更多的学子去这些需要汉语教师又没有愿意人去的地方,给他们之间搭建桥梁。中国对外汉语教师与国外的学校建立良好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使中国的学子的所学有用武之地,而且还改善了国外学校师资缺乏的现状,同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我想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要比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活动对越南汉语教学师资有更大的帮助,稳定的教师资源,可靠的教学质量,这恰好解决了越南高校汉语教师缺乏,很多教师供职于几所学校,他们无暇做好备课,自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而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云南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可以与越南高校的汉语学专业之间建立一种合作,通过这种合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这一专业来说也是一种促进,让这门专业更能符合国外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特点,为其提供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越南高校的汉语教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免费论文参考网。
(二)定期进行交流学习和沟通作为辅助手段
在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定期举行一些学术交流,这一方面可以交流经验,可以把在教学中的成功的经验让大家一起分享,或是将教学中的疑问一起解决,另一方面对于中越高校教师之间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形成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三)在优秀的学生中选派一些交换生,体验语言教学环境
语言这种学科离开了交流的土壤,离开了语言环境,它就只能是一种文字。免费论文参考网。同时,作为一门外语教学的老师,同时要了解国外学习者的语言特点,了解他们的文化,尤其是越南文字是由汉字编的,这两种语言天然的联系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越南高校可以在汉语学专业中挑选一些作为交换生,让他们到中国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或是其他相关专业感受语言氛围,而中国的交换生可以到越南高校去做一些汉语教学专业的助教,可以帮助在汉语学习遇到困难的越南学生。这种点点滴滴的长期的工作对于越南学习汉语的学生是很大的帮助。这种既可以让越南的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学有所成早日投入到他们本国汉语教学事业中,又让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习在实践中将知识巩固和深化,这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五、结语
在当前“汉语热”的历史背景下,抓住契机,立足本省,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突破口,加紧云南与越南在文化上的交流和学习,推动云南和越南在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云南省高校将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一重任。
参考文献:
1.陈鸿.浅析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Vol.18No.2
2.韦锦海.越南华人华文教学当前存在的几个问题[J].东南亚纵横2004.8
3.郭永章 周利生.开拓越南教育市场 培养国际教育产业[J].云 南 教育 总第 83 期2002,20(36):60~62
4.韦锦海.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现状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9,Vol.26No.5
5.杜剑宣.汉语在今日越南[J].
6.陈宏明 . 章慧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与探索——中新、新越合作办学模式比对[J].双语学习. 2007.10.
7.韦锦海. 探索适合于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10+1背景下广西的东盟留学生教育的思考(二)[J].东南亚纵横2005.
8.语热升温 域外汉学家希望其成为“长期现象” 新华网2007-3-29 08:52:02
9.冯氏惠.越南人学习汉语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网 2007-3-29 08:51:54
[1] edu.cn/hai_wai_464/20070820/t20070820_249643_6.shtml
[2] news.sina.com.cn/o/2005-03-18/14485398197s.shtml
[3] edu.cn/hai_wai_464/20070820/t20070820_249643_6.shtml
[4] hi.baidu.com/dzbing2000/blog/item/83e67587e7ba672ec75cc360.html
[5] hoodong.com/wiki/%E8%B6%8A%E5%8D%97
[6] fmprc.gov.cn/ce/cevn/chn/zygx/t177232.htm
[7] 韦锦海.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现状.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
[8] 韦锦海.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现状.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
[9] shippingchina.com/static/brmaininfo/200708/32943.shtml
世界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政府对对外汉语专业的高度重视进一步推动了学界进行专业建设的步伐,使中国高校在对外交流中加速了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在新的形势下,汉语国际推广已从“把人请进来”变成“自己走出去”,但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按照当地民众的接受习惯和思维模式来进行教学。因此,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各级、各类高校都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对外汉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理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重视理论、较偏重于语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和教育理论,而实践内容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偏重于艰深、枯涩的理论,而对于应用研究重视不够,导致学生不易掌握,而且难以将这些语言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教育理论等应用到实践中去,造成学生“学完就忘记了”,很难和实际建立联系,建立合理的实际联想,学生感觉学习之后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造成教学资源巨大的浪费,甚至“学而无用”。长此以往,学生会感到理论空虚、现实缥缈,渐渐就会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是分立的教材内容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形式不太相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僵化。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中,“满堂灌”和“填鸭式”、过分偏重讲授的方法难以吸引学生,教学手段陈旧,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是考核方式缺乏全面性。一直以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考试均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无法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作为专业课程来说,《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的主考课程。它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特色,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指导作用和枢纽作用。指导性是指它涵盖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枢纽性是指它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等先设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讲解演示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促使学生融汇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操练过程中,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的内容都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必备的核心知识。所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夯实学生在汉语言、文字、文化、文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素养和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知识系统和架构。这将会有力地促进本课程的建设,也将带动对外汉语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进而促进学科建设。
因此,不论是出于对外汉语专业整体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完善本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亦或是顺应当前汉语国际推广过程中需要培养和培训大量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师的总体情势、发挥高校应有的潜力进而做出应有的贡献的需要等等,对《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进行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而来适应时展的需要,利于21世纪新型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适时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技术设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力,将一般与特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一)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材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教材的内容及编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内容复杂,头绪繁多,因此在规定的学时内很难讲完全部的内容,不利于学生掌握,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逻辑严密、简洁而又好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无疑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该课程的内容。
目前,通行的教材有: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从对外汉语教师进修的需要出发,以作者所主张的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为纲,较系统地论述了本学科的性质、特点及发展简史和现状,论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教学理论和习得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力图做到史、论结合,总结我们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适当介绍国外的新理论相结合。[2]国家级重点教材、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赵金铭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该书的出版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历史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该书不仅全面概述了对外汉语教学各领域的基本概念与近期研究成果,而且融入了编写者个人长期而深入的理论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3]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吸收了应用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有所侧重,体现出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有机结合的特点。[4]
为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结合学校实际,我们以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为教材,整合赵本和陈本中关于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其他权威参考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等专业权威期刊,引入国内外最新学术科研成果等,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形势高速发展的特点,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对外汉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计划进行整体性重组、安排,设立实践教学项目,突出课堂训练和课外实践,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着力培养具备对外汉语教学能力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建设网上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师生共同参与,建立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案例信息库,将纯理论的知识用具体、生动、可感的案例加以阐释,将传统的静态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讲授与开放的、动态的、活跃的对外汉语教学现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对外汉语教学现象,以培养其开放的视野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发挥主体作用
1.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特别是结合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和具体对外汉语教学实例等方面的影像资料,通过多媒体手段动态地表现出来,将师生置身于同一对外汉语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虚为实,使其更加形象化、精炼化,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讲课的内容。
2.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在启发式、发现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茶馆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中实现角色互换,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先由教师确定讲课主题并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准备材资、组织课堂,自己当老师来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而且在课堂上教师也及时得到了学生的信息反馈,捕获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了交互式教学。
(五)更新考核办法,全面评价学生
加强学生课程论文、实践教学、平时学习态度考核,并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课程考核新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在“汉语热”背景下,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直接参与实践、体验、感悟、探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
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新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将建立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崭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将纷繁复杂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性分成几大模块,有利于学生进行宏观把握。
构建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不仅利于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注重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这种能力导向的评价方式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改革是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突破口,以点带线,逐步发展,进而推进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建设,进一步拓宽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口径,全面推进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基金项目: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容斋随笔》的修辞论研究”[2011JG01])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王丽梅.“汉语热”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5).
[6]张振亚.“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汉语 学习动机 对策
中国经济的崛起,使中国传统文化被世界诸多国家所关注,基于此吸引了很多来华留学的学生。虽然相关问题已经进入研究层面,但是,针对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方面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本论文针对这部分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进行研究,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策略。
一、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界定
所谓的“学习动机”,就是一种心理过程,即在心理的促动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维持下来,而且确保学习活动符合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1]。虽然学习动机是潜在性的,是一种心理作用,但是,有了学习动机,即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克服,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类
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学习,主要的目的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了解。语言本身就是传递文化的桥梁,来华留学生通过学习汉语,就可以理解汉语文化,进而对汉语文化进行研究。纵观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工具型汉语学习动机和融入型汉语学习动机。
所谓的“工具型汉语学习动机”,就是来华留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获益,即通过获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获得奖学金,以具备汉语言沟通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达到晋级的目的。工具型汉语学习是从语言的实用性角度出发,通过努力学习获得高分。
所谓的“融入型汉语学习动机”,就是来华留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的时候,为了促进汉语言交流学习汉语。基于此产生汉语言学习的目的,并试图被目标语群体所确认。融入型汉语学习动机不仅需要学习者在汉语学习中勤奋努力,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目标语说话者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想法,以运用汉语言进行有效交流。
二、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对策研究
对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就可以将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相结合。通常留学生所采用的学习对策包括有四种,即采用记忆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提高认知度进行学习、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进行学习、以社交为渠道进行学习。
将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四种学习策略相融合,可以明确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即来华留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的时候,如果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就会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而且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本人通过对大连师范大学的韩国留学生、德国留学生、日本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这些留学生的专业分别是电气专业、社会学专业和儿童教育专业。所调查的内容包括留学生的个人资料、所属学习动机类型、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的关联性[3]。通过调查可以明确,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无论是属于工具型汉语学习动机,还是融入型汉语学习动机,都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对来华留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留学生从情感的角度进行汉语学习的效率是比较低的,而且也较少有留学生使用,多数的留学生都会采用其他三种学习策略,即通过记忆的方式学习汉语是较为普遍的,部分留学生会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学习汉语,或者以社交为主要途径进行汉语言学习。
从来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所采用的方法来看,以记忆的方式进行汉语学习与工具型汉语学习动机和融入型汉语学习动机都存在正相关性;通过认知的方式进行汉语学习与工具型汉语学习动机和融入型汉语学习动机都存在正相关性,其中融入型h语学习动机的留学生所获得的成效更为明显;通过情感的方式进行汉语学习与工具型汉语学习动机和融入型汉语学习动机都存在正相关性;以社交为主要途径进行汉语学习与工具型汉语学习动机和融入型汉语学习动机都存在正相关性。
通过所调查的方式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可以明确,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但是,内在的需求是一致的。对于汉语学习方法,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选择,目的是提高汉语言学习质量。
论文摘要: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式更加多样化,同时在语言教学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互式理论所倡导的人机教学模式强调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也不断地吸收新的技术和经验应用于汉语教学中。
对外汉语教学自1950年创始以来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在这期间,经历了初创,瘫痪,恢复以及蓬勃等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一直在持续的发展中。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作用和应用价值越来越重要,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汉语学习也越来越兴盛。据了解,目前英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许多国家都把汉语纳入本国正规教育体系;美国希望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学超过2400所;韩国有142所大学开设了中文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00万;拉美、中东和非洲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迅猛增长。据统计,近年每年来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有8万左右,国外有汉语学习需求的约有3000万人。随着汉语学习持续升温,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各个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面对越来越多的汉语学习者,怎么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这门语言一直是大家研究的焦点和重点。
近年来关于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讨论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大家在一个方面却保持了相似的观点,那就是抛弃传统地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中来,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其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
1.交互式教学法介绍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的交互式教学法正是这种教学思想的代表。交互式语言教学(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在当今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之一。宫力在《浅谈《新时代交互英语》的交互理念与实践》一文中写到“对教学当中使用的“交互”一词的基本理解是:参与活动的对象,通过相互交流和互动而进行的活动。”
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Wilga M. River是课堂交互式教学的主要倡导者,在她的“交互式语言教学的原则”一文中的第一条原则即是“学生是语言的主体。”她认为,学生是知识的吸收者,是知识的主体,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旧金山大学语言学院院长H.Douglas Brown也是这一教学理论的倡导者。这一理论的出现打破了过去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实现互动。交互式三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师生互动,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人机互动,即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前两种互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课堂的互动方式。课堂时间毕竟十分有限,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实现与老师或者同学之间的互动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如何让这种互动的效果更加显著?如何让学生更充分地通过互动实现语言的学习呢?学生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利用充足的课外时间通过互动实现语言学习呢?在充足的课堂之外有没有更好地互动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在这些问题之下,我们可能更多地借助于第三种互动模式——人机互动,即实现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1.1计算机技术在语言教学中应用的阶段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CALL)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媒介和工具,更好地完成语言教学和学习的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从最初的基于大型机的语言教学程序,到70年代个人电脑普及后,视频光盘技术的出现以及九十年代多媒体和因特网的发展和普及,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辅助语言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变化中。
1.2计算机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人机互动的机会,给我们创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环境。对外汉语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也在积极地使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强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可以对音频、视频、图形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所以在课堂上,为了使学生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的教学内容,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学习、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对外汉语的老师通常会使用多媒体课件或者视频,音频等电视录音等短节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活跃性。但这些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主要是服务于课堂教学。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热”的兴起,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数目与日俱增,但是真正能来到中国学习的学生毕竟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对中文感兴趣的学习者分布在世界各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辅助语言技术出现了新的发展,即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辅助语言教学(Web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WALL),出现了很多的汉语学习网站和汉语学习平台比如中国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网上孔子学院、中央电大汉语中心研发的MyEchinese等。在这些汉语学习网站上可以找到各种可供汉语学习的音频、视频材料等,还可以在网站的论坛上进行群组讨论。
2.总结
交互式语言教学理论作为在当今备受关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法之一,倡导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而在此指导思想下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也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了更好的语言环境,这种相互交互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广泛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建构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而将这种人机交互的教学模式带入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来也丰富了我们的教学经验,使得对外汉语教学的手段和途径也更加多样化,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Brown H D. 1994.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Prentice Hall: Regents.
[2]宫力.《浅谈《新时代交互英语》的交互理念和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模式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以及融入世界进程的加快,汉语热已在世界各国悄然兴起。为顺应时展潮流,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办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经过系统的在校学习可以逐渐掌握对外汉语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对外汉语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还必须经过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与水平。但目前我国高校对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无论在实践教学课程规划、内容编排,还是在实践教学硬件设备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加强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指导,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有待完善与改进
目前,我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专业见习课程、实习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等基本内容,学生能力主要依赖模仿性学习获得,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实践课程的开设主要依赖校内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较为单一封闭,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忽视了学生个体化差异,不利于个性化人才的培养。
2.实践教学实施重结果评价轻过程培养
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对外汉语实践教学过程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实施的过程,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能力的养成训练。因此,只有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连续性,才能在实践训练中加深对理论学习的认识,不断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实践教学的国际化意识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紧密,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在现代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主要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外汉语专业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国际视野与跨国文化交往能力。但目前我国对外汉语实践教学的国际化意识以及专业人才的国际视野、跨国文化交流能力还不强。
4.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强化
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主要是面向国外学习人员,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实习基地建设的难度相较于其他专业更大。目前,很多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实习基地缺乏,在基地硬件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对有留学生生源的高校来讲,一方面要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只有想法压缩本科生的实习时间,另一方面要满足本校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实习,无法再为其他学校本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制约当前很多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对外汉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针对当前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实际,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对外汉语专业教育质量,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健全和完善课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要充分发挥课堂、校园等平台作用,加强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对对外汉语专业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通过课程实践、技能实践、专题讲座培训等实践课程的开展,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汉字书写能力、社交礼仪能力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在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要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在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的学习上,按照能力训练要求,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技能课程的学习上,要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为目的,通过开设社交礼仪、口才训练、书法与汉字书写、乐器表演、京剧艺术等各类课程,完善课内外实践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艺术情操。
2.健全与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课堂由校内延伸到校外,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亲自参与课程实习有关的课题选择、项目设计、社会调研等,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内容包括社会实践、文化考察、问卷调查等,社会实践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针对感兴趣的课题或内容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精细设计问卷内容,围绕对外汉语教学、留学生语言学习等问题设置相关题目。文化考察可以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存遗迹等开展国内外考察活动,使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各国的风土民情、文化特点,提高感性认识。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扩大国际合作交流
实习基地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对外汉语专业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只有建立稳定巩固长久的实习基地,才能为提高对外汉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坚实保障。一方面,要注重实习基地建设的稳定性,根据对外汉语专业招生规模与学生数量,稳步扩大基地规模,将实基地建设重点放到留学生高校,以汉语国际教学实习基地、华文教学基地为主体,各类外资企业与机构为辅助,提高实习基地的多样性与层次性。二是强化国际合作意识,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沟通合作,建立境外汉语教学实习基地,以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为平台,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事协作能力、外语表达应用能力,增强中国文化传播能力,提升汉语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英毅.“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5(6):66-67.
[2]杨晓黎.双赢:对外汉语本科毕业实习的探索[J].安徽大学学报,2015(3):39-40.
[3]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2015(2):112-113.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动机 性别
一、引言
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是决定学习者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对动机做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早在1959年Gardner和Lambert就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动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Gardner指出,动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推动力,因为语言学习中的很多因素都依赖于学习动机。他认为,学习动机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目标,努力的行为,达到目标的愿望和在相应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这四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任何一因素都不能单独代表学习动机。(Gardner1985:50)
在学习者的性别研究方面,人们的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领域,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在以往的动机研究中,性别一般会作为一个研究方面分析其与动机的关系。如:向琴(2012)发现非洲汉语留学生主要有三种动机类型:工具型动机、内在动机和被动型动机,在差异对比中,女生的内在动机高于男生,工具型动机低于男生。刘芸(2011)调查发现,菲律宾汉语学习者融合性动机倾向较大,但是性别与动机的差异不明显,女生的学习动机略高于男生。杨杰(2009)把泰国公立中学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归为五大类:个人发展动机、学习情境动机、被动型动机、兴趣动机和出国动机;在差异分析中发现,女生的兴趣型动机高于男生,男生的个人发展动机高于女生,其他动机类型无显著差异。林美玲(2011)调查了蓝康恒大学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将其归纳为语言兴趣、职业规划、文化兴趣、出国动机、潮流(汉语热)五种类型;在性别差异上,女生文化兴趣动机最强,男生出国动机最强。
针对专门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性别之间关系非常少见这一现状,笔者想从性别的角度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为缩小文章的研究范围,本文以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切入点,从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和国籍两个角度,具体的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水平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性别与动机之间的关系,希望得出一个有价值的结论。
本文主要使用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的方法,问卷参考了高一虹(2004)的问卷题目,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发放数量为60份,调查对象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水平初级至高级不等。在总结研究成果时,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水平、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差异,最后得出结论。
二、理论基础
动机在心理学上是一个概括性术语,是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过程的概括。西方学者将动机看作为人类为满足需要而采取行动的欲望(刘(2000)。本文将沿用刘(2000)中对动机的定义,即:第二语言习得的动机是推动习得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
在本文的动机分类中,使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比较认可的是1972年Gardner和Lambert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的分类方法。融合型动机指第二语言习得者对目的语社团文化充满兴趣,希望与目的语社团有更多接触,理解目的语社团文化,甚至想进一步融合到第二语言社团中成为其一员的愿望。工具型动机指第二语言习得者把第二语言用作工具的实际目的,如:提高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等。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本文所使用的问卷参考了高一虹(2004)的问卷题目,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动机类型题,有20道题;第二部分为基本信息题,由8道题组成。
第一部分动机类型,是本次调查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以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为考察对象,所以问卷题目也分属这两类动机。第二部分基本信息,主要涉及性别、专业、班级、国籍等背景信息。
调查采取6度量表,有“很不同意”“不同意”“比较不同意”“比较同意”“同意”“很同意”6个选项,赋值分别为-2、-1、1、2、3、4。数值大于0,说明有这方面的动机,数值越大动机强度越大。数值小于0,说明不但没有这方面的动机而且对其有排斥心理。
本次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上海交通大学国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对象分别为低级(初级班和中级班)32份,高级(高级班和研究生)28份,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8份。以下为调查对象分布情况调查表:
类别 人数 比例
性别 男 21 36%
女 37 64%
国籍 欧美 22 38%
日本 10 17%
韩国 26 45%
汉语水平 低级 32 55%
高级 26 45%
四、数据分析
本文以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为分析类型,首先从国别的角度分析男性和女性学习汉语的动机情况。下表为不同国别男女的动机平均值:
类别 欧美 日本 韩国
融合型 男 1.92 0.91 0.87
女 1.70 1.35 1.03
工具型 男 2.14 2.29 2.14
女 1.50 1.15 1.52
由上表可知:从横向来看,在融合型动机方面,欧美男性的平均分数远超日韩,日本、韩国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欧美女性的融合型动机也超过日韩,但三国女性差异不及男性显著。在工具型动机方面,三个国家的男性分数差别不大,其中日本男性的工具型动机最显著;女性的工具型动机均低于男性,其中韩国女性的工具型动机最显著。
从纵向来看,欧美男性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均高于女性;日本与韩国有一定的相似性,男性的融合型动机均低于女性,工具型动机均高于女性;从性别的角度总体看来,欧美女性偏重于融合型动机,男性偏重于工具型动机,但是单独比较男性或女性时,其动机趋向的差距不显著;日本男性都明显偏重于工具型动机,女性也都偏重于工具型,但日本的动机趋向不够明显,韩国女性相对来说更趋向于工具型动机。
此外,为了从性别的角度了解不同汉语习得水平的学习者中男性和女性的动机差别,本文将以低级、高级两种水平为变量进行探索研究。其中低级包括初级班和中级班的留学生,HSK水平为1~4级;高级包括高级班留学生和研究生,HSK水平为5~6级。下表为不同学习水平男女动机平均值:
类别 低级 高级
融合型 男 1.53 0.93
女 1.49 1.23
工具型 男 2.28 2.02
女 1.25 1.53
由上表可知:男性高级组的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平均分都低于低级组,在融合型动机方面的差异比在工具型动机方面的差异显著;女性高级组的融合型动机平均分低于低级组,工具型动机的平均分高于低级组。
男性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在减弱,说明男性的总体学习动机也在减弱;女性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融合型动机减弱,其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工具型动机。
五、结语
综合以上数据,得出以下3方面结论:
1.在各国籍内部,欧美男性和女性的融合型动机程度都高于工具型动机;日本男性和女性有所不同,男性的融合型动机低于工具型动机,女性的融合型动机高于工具型动机;韩国男性和女性的融合型动机均低于工具型动机。因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需要区别对待不同国籍不同性别学习者的动机。
2.在不同国籍之间,欧美、日本、韩国男性在学习汉语动机上差异显著,欧美男性比日本、韩国更倾向于融合型动机,女性差异则不明显。
3.不同习得水平在动机上差异不显著,但男性高级组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程度皆低于低级组;女性高级组融合型动机低于低级组,但工具型动机高于低级组,说明女性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逐渐倾向于工具型学习动机。
(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外国人汉语习得动态作文语料库建设及研究[编号:11YJA740076]”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0BYY006]资助。)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高一虹.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J].现代外语,
2003,(1):29-38.
[3]杨超美.英语学习者性别差异的研究与对策[J].外国语学
院学报,1999,(2).
[4]向琴.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5]杨杰.泰国公立学校中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类型及相关研究[D].暨
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刘芸.菲律宾华校学生的华语学习动机与华校的激发策略――密
三密斯光华中学的个案调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林美玲.泰国蓝康恒大学汉语专业学生汉语学习情况及学习动机
关键词: 孔子学院 汉语学习 网络教学 研究
一、何谓“针对孔子学院的网络教学”
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Confucius Institute),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
近年来,孔子学院的教学模式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应用而发生了变化,网络教学正在孔子学院教学领域逐渐延展。网络教学是与课堂(学校)教学相比而言的,属于以教学环境因素的划分方式下的教学模式族系,具体指“基于计算机管理的,具有交互通信功能的,(在)由不同的传输网络构建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开展的所有的教与学活动”。
所谓“针对孔子学院的网络教学”就是孔子学院师生以计算机为基础,通过网络技术构成新型学习环境,进而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具体形式包括汉语学习虚拟教室、汉语学习课件、汉语水平测试系统等,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为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
二、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建设的必要性
如果说学习网站是网络教学的具体应用,那么汉语学习网站可以说是对外汉语网络教学的有效载体,它为汉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到中国旅游、学习和工作的人群提供实用汉语学习课程,为外国人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也为参加各种汉语水平等级测试的学习者提供了教学资源和辅导资料。
在国内,自从1998年国内第一个汉语教学网站――北京语言大学开发的《中级汉语教程》出现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加入这个领域,如首都师范大学开发网上辅导课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发对外汉语教学网,中山大学开发汉语阶梯网,等等。而在国外,汉语学习网站的建设也日趋成熟,其中http://和http://是比较专业和系统的学习网站,与国内的汉语学习网站相比,它们在网站的版面、内容和媒体使用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尽管如此,针对孔子学院建设的学习网站数量却很有限,这里主要介绍两个相关网站。国家汉办开发的网络孔子学院是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汉语学习网站,主要有孔子学院、资源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和互动中心等版块,网站资源丰富,包括教学课件、语言学习、汉语知识、语言游戏,等等。媒体手段丰富多样,有图片、文字、视频和音频等。皇太后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学习网”作为综合性专业汉语教育网站,其主要包括网络课程、HSK、中华书库、视听资源库、在线辅导、中国文化等频道,对海内外汉语学习者有较大的帮助。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汉语学习网站的建设日趋成熟,但是,对外汉语学习网站的建设还是处于初始阶段,存在诸如内容过于单一、形式不够灵活、学习对象针对性不强、评价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改善。
三、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的优势
鉴于当前国际汉语教师数量有限、孔子学院学生汉语基础的差异性,以及很多对外汉语教学网站不区分学生的不同母语背景,不重视学生的年龄段等问题,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便成为孔子课堂的有益补充,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建设将具备下述特点。
(一)界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站界面是网站灵魂的外在表现,一个友好美观的界面会立刻拉近学生和学习网站的距离。有关研究表明:“对某外族文化抱有好感,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这是一种十分有利于学习该文化的语言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有的传统习俗、秀美的山水风光、多彩的风土人情,以及目前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中外文化交流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界面设计可以在上述内容中得到灵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或者可以链接一个版块,使用孔子学院学生的母语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现状,设置诸如“您知道孔子吗?”“您到过中国长城吗?”“您喜欢中国的龙井茶吗?”等可以通过点击进入汉语学习界面的语句,让外国学生乐于参与网站的学习。
(二)内容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应当重视个性化和国别化的学习,根据当地居民不同的学习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浙江师范大学乌克兰卢甘斯克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为例,它主要面向乌社会各界人士开设不同程度的汉语学习班;举办汉语水平考试考前辅导班;为当地汉语教师提供师资培训;为有意赴华留学的学生提供留学咨询服务;联系、组织浙师大及中国其他大学和乌克兰的学者开展汉语研究。此外,孔子学院还将举办各种有关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等专题讨论,举办中国电影周,开办太极拳、中国书法、绘画、中国民间舞蹈班,等等。这就要求网站必须包括教程、HSK、文化、影音、论坛等内容,换句话说,是学生最希望在网上见到的内容和资源,同时各项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应分初、中、高等级别,此外,在初等教学内容中为基础弱特别是零基础的学生附上简单的俄语介绍,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太难,失去学习的信心。
(三)媒体能整合现存的各种资源
在形式上,能充分开发音频、视频、Flas、游戏和在线答疑等手段。例如,学生在学习注音唐诗时,遇到不太会读的拼音可能会望而却步,学习效果不明显,如果使用音频,上述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学生在学习中国某种民俗文化时,如能结合视频加以解释,掌握程度就会明显提高;学生在学习汉字时仅以音频指导,可能会觉得枯燥,如果通过Flas来演示整个汉字的书写过程,或者通过小游戏学习汉字,都会加深学习印象;基础好的学生在孔子学院课堂上感觉“吃不饱”、学有余力,通过在线答疑,就能较方便地向教师咨询,获得及时的帮助。总之,内容的呈现应避免通过单纯的文本形式,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可以直接优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四)评价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课堂(学校)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奖罚等措施给学生施以压力,能非常有效地促进学生不断学习。而在作为课余辅助学习选择的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中,又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首先,它能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测试,让学生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其次,它能借鉴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从而设计协作者互动评价版块,鼓励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最后,它能提供学生自我评价的平台,较好地检测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阶段的学习进度。评价和反馈是网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的评价和反馈能够促进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四、结语
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设计者要充分利用教学设计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等,为孔子学院学生的网络学习提供全面的工具支持和实用的学习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孔子学院汉语学习网站对中国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参考文献:
[1]张瑞朋.对外汉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与网站建设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2]袁裴.试论在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中激发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1).
[3]魏智慧.基于网络环境的对外汉语新闻听力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梁源,曾斯楷.从对外汉语教学网站看网络教学[M].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2008.
[5]马颖峰.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对外商务汉语;商务汉语教学;商务汉语教材;商务汉语市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6-0254-03
对外商务汉语教学目前虽然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新热点,但因为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其自身尚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从需求和需求者、教学和教材现状、有争议的问题及存在缺陷几个方面出发,结合市场经济学、营销学理论对商务汉语教学及其市场的发展进行一些探索。
一、对外商务汉语的需求和需求者
中国是吸收外来投资最多的国家,很多外国人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中工作,同时,中国本土企业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多地聘用外国人。无论是从中国的加入wro到奥运会的举办、世博会的成功申办,还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都揭示着世界对中国在国际上举足轻重地位的认同和看重。这无疑无形中提升了汉语的市场价值,同时不断扩大着海内外商务汉语需求者队伍。
1.商务汉语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教学课程,有140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在校学生达330多万人。近年来国外企业越来越多地提出培训汉语的要求,国内外的中文学校纷纷开设商务汉语课程,商务汉语教材也层出不穷。国内外几乎每个汉语教学机构都开设了商务汉语课程,商务汉语教学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中的第一热点。据颜婉琳(2006)对海外学习者调查,目前的汉语学习者不再仅仅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或仅仅是想掌握一门外语,其需求既呈现多样性,又趋于集中(如,很多都希望能尽早接触到商务汉语)。
2.商务汉语教学对象(需求者)。目前来看,有商务汉语学习需求的人基本上分两大类:在校学生和工商界职业人士,他们构成了商务汉语学习需求的主体。他们是已经从事对华经济活动的商务人员,或希望将来从事与中国有关的经济与商务活动的人。但他们对商务汉语的学习需求多种多样,学习需求的层次和类型也比较复杂。
3.关于学习者起点水平的争议。商务汉语作为特殊用途汉语的一种,是专门用于商务场合的特定工作与交际语言,它是一种交际能力的体现形式,既具有商务活动的专业性,又与基础性对外汉语的使用密切相关。基础性汉语在这里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听、说、读、写需要的语言。商务汉语的根本是汉语,其教学必须以基础性对外汉语为平台,在学生已掌握基本汉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商务词汇、术语、表达方式、交际技巧等方面的专业教学(万谊娜,2004)。持有相同看法的还有楼益龄(2004)、曾学慧(2007)、张晓慧(2005)、刘织(2004)等。袁建民(2004)、杨东升(2003)认为,商务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起点为中级以上。因此,“大部分人认同零起点学生不宜开设商贸类汉语课”(转自路志英,2006)。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看法,如李柏令(2006)认为,零起点商务汉语教学具有可行性,并建议设计包括零起点水平在内的商务汉语课程。
笔者认为,如果过分地从市场角度考虑商务汉语教学,而忽视作为一门特殊用途、专业性较强的第二语言的教学性质、特点和规律,是急功近利的。商务汉语是汉语的商用,“商务”只是在医学汉语、旅游汉语等等专门用途汉语中起着区别作用。学习就像小孩从爬到跑的过程,虽然受不同的先天和后天的影响而在成长速度上或快或慢,时间上或短或长,然而成长的过程是不能跨越和省略的。
二、商务汉语教学与教材
明确学习者的多样性学习需求及汉语水平,是为更好地研究教学和教材做准备。然而任何一门语言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都不能脱离语言的自身特点。
(一)商务汉语教学特点
商务汉语教学除了具备基础性汉语教学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特点。(1)商务汉语是商务专业用语与交际汉语紧密结合的专用汉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经贸知识的学习,根据商务专业用语的特点,及时对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及复习,把握课程性质,避免上成语言技能培训课,或单一的经贸知识传授课。(2)作为一种跨文化经济交际的载体,商务汉语渗透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教师应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建立商务汉语中的中国文化观念。(3)商务汉语具有庄重文雅的语体风格,教师要根据商务汉语的语体特征,牢固树立学生的场合意识(朱黎航,2003)。
(二)关于商务汉语教材
随着中国同世界各国商务合作的扩大,商务汉语日益受到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选择学习商务汉语课程,随之而来的是对商务汉语教材多样性和专业性的需求也越来越紧迫。
1.商务汉语教材的现状。自1982年出版的《外贸洽谈500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第一本为留学生编写的商务汉语教材)后,中国开始出现专门的商务汉语教学。1988年的《外贸口语30课》和《外贸写作》,是最早的供长期进修汉语的留学生使用的商务汉语教材,至今仍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相继出版的还有张静贤主编的《汉语外贸口语30课》、李忆民主编的《国际商务汉语》。从2000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数种新编商务汉语教材在中国国内或海外问世,其中也不乏优秀作品,像近几年出版的《商务汉语提高》、《实用商务汉语》、《成功之道》商务汉语案例系列、《新丝路》系列等双语、配备多媒体教学材料、有针对性、融入中国文化的教材。新商务汉语教材的不断编写和出版,不仅清楚地表明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也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界与出版界对商务汉语教学的重视和热情。同时,商务汉语教材的内容也开始从涉及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知识和谈判技巧逐步扩大到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管理、国际商务合作、国际商法、国际商务策略、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文化等许多方面(蒋国权,2009)。
2.商务汉语教材的缺陷。结合商务汉语教学需求、自身特点和教材现状,以及笔者对近些年出版的新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下缺陷:(1)商务汉语教材的种类少,针对海外的适用教材严重缺乏。据张黎统计,截至2005年,国内共有40种商务汉语教材出版。商务汉语教材的数量大约是对外汉语教材数量的6%~8%。即使商务汉语教材种类不断增加,也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国外学习者对商务汉语教材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加之海外教育对象差异极大,而专门的针对某一地区、某些特定需求的研究少,“对路”的教材就更少。(2)商务汉语教材内容缺乏时效性。许多商务汉语教材的内容都是依
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商务活动编写的,却仍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作为教材使用,其内容常以某种商品的进出易作为主线,包括合同条款的谈判、议价、交货、支付、运输、保险和合同的签订等,内容仅涉及商务汉语的基础性常识,且会话用语过时,又缺乏对现代企业特征与现代商业运作基本特点的普及性介绍。对于与商务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经济制度等的描述也与当前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差异。(3)商务汉语教材的“汉语与商务”关系问题,其实还是基础性汉语与商务知识的融合问题,诸如语法、句法与商务知识的轻重和词汇的出现顺序与重现率。老教材轻商务重语法,而新教材轻语法重商务。若轻了商务,则实用性不强;若轻了语法,那么学习者就成了满口套用句式的鹦鹉。新教材的编写体例大多按功能编排,每一课都是独立的,前后部分联系不大或没有任何联系,这就减少或失去了词汇的重现率,不符合二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4)商务汉语教材中缺乏文化介绍,或是融入得较生硬。一些新教材为了融入文化,而在每一课最后增加了文化常识。但有些文化与课文内容联系并不大。(5)运用现代化科技的商务汉语教材还较少。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且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境,难以进行真正的交际活动,所以教材应用现代化声、影像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显得尤为必要。(6)商务汉语教材普遍缺乏趣味性,不够灵活、新颖。
三、基于市场角度对商务汉语教学的展望
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为商务汉语教材出版、音像社、语言培训机构、网络教育等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供求关系决定市场方向,我们在商务汉语教育“供”的方面,还远满足不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求,质和量方面都有待提高。为了商务汉语教学市场的健康发展,出版的教材不仅要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兼顾实用性、针对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并且不局限于书面形式,与现代教育科技相结合,加强多媒体的应用,发挥互联网的网络学习功能,如音频、视频、电子图书、人机互动的方式,将语言文字、文化和交际情景化、真实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2.利用媒体宣传的方式是市场营销的手段之一,我们应加大对海内外商务汉语的科普和宣传,汲取国内英语传播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像新东方、华尔街、英孚等成功的语言培训机构的营销方式、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等等,巧妙地利用汉语的市场价值,拉动外国人对商务汉语的消费。同时,还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意识,打造优秀系列教材品牌和优秀培训机构品牌,形成品牌效益。
3.营销学理论告诉我们,把了解消费需求并满足消费需求作为安排企业生产和营销活动的出发点,把整个市场按需求进行细分,有利于企业分析、发掘和捕捉市场机会,选择最有效的目标市场,制定最佳营销策略,集中有限资源,经营紧缺商品,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张黎(2006)已分别从教育目标级别、学习时间安排、教学组织方式、学习者自身汉语水平和语言学习内容的范围五个方面,把商务汉语教育分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非全日制、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入门学习与提高学习、单项语言技能学习与综合语言技能学习,并指出商务汉语教学应该针对这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需求,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和开发。这为未来商务汉语市场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企业对员工的学习性、业务素质要求的提高,企业对教育培训的投资也开始增加,而员工在激烈的竞争中也增加了教育支出。不仅员工如此,企业管理者也如此,几乎所有来华的外企、跨国企业、海外分公司等,其高层都是从本土总部过来的外籍人员,如三星的地域专家、SK公司技术人员等。所以,语言市场的细分不仅要求商务汉语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和多样性,也要有根据企业特点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
4.无论推广什么语言,都受该国的政治力量和经济波动影响。以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为例,受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截至目前留学生人数就减少了30%,居住在有“小韩国”之称的望京的韩国人就走了大半。因此,我们的教学及课程设置也应审时度势,时刻注意供求变化,使课程设置富有弹性。
5.商务汉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缺乏商务专业知识,商务类专业的教师又没有二语教学经验,所以,开设针对教师的培训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还能吸引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师从事商务汉语教学,促进商务汉语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对外商务汉语教学仍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且面临挑战,但相信在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和市场的驱动下,商务汉语教学必将以飞快的速度趋于完善并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张 黎.商务汉语教学需求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3).
[2]倪传斌.外国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2004.
[3]朱黎航.商务汉语的特点及其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3).
[4]王志刚.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目的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3).
[5]郭 力.海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状况[J].世界教育信息,2006,(5).
[6]国家留学基金委2005:200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摘要『EB/OL].国家留学网.
[7]路志英.商贸类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基本情况评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8]李柏令.从商务汉语的本质看零起点商务汉语教学[J].商场现代化,2008,(8).
[9]蒋国权.商务汉语教材的出版现状与对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11-23(006).
【关键词】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旗袍;特征;文化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关于旗袍文化的教学,第一部分是向留学生介绍旗袍的起源及其发展,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预期达到对旗袍有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具体介绍旗袍的基本特征,以期学生对旗袍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三部分为教授的重点内容即旗袍的文化意蕴。
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旗袍始于清代,是一种富有传统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为“旗袍”。其基本样式是:立领,右大襟,宽腰,长袖,上下直线剪裁,下摆宽大,不开叉,此时女性身体曲线不外露。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代一开始,满族妇女主要穿长袍,而汉人妇女则穿上衣下裙,并以之为时尚;清中期,满汉两族之间互相效仿;到了清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更盛,于是不少满族人将自己的服装改成了汉族服装,有的甚至将官袍截作短衣裳,可见汉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影响。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在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称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了一种经典女装。
二、旗袍的基本特征
旗袍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服饰,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旗袍饰物中,比如盘花和编制,镶滚边的精作,其独到之处是传统服装以及其他民族服装中未曾出现过的。“盘花扣”是古老的“中国结”的一种,这种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的绳结,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延传至今,它凝结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潜能。“盘花扣”是利用中国结的编制工艺手段,以大自然为题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积上,进行精工再造,这是中国的民族艺术和民族精华,具有中国民族风格。锦、缎、揍、绸是中国生产的丝织面料,在这些织物上,大多织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旗袍的用料,主要是从这些国产原料中选择,制作完成的服装,不但具有传统文化意蕴,更体现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古韵佳人,温婉如玉,身着旗袍,香肩、蜂腰,玲珑迷人的曲线内敛地演绎着典雅风情。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演变,到达过20世纪30年代的黄金期,送走过70年代的低潮期,迎接过90年代的复苏期,旗袍始终作为一种代表中国古典韵味的经典的女士时装。21世纪来临,随着国际舞台中国风的兴起,传统的旗袍被设计师们注入新颖的元素,中西合璧的改良与创意灵感更让旗袍从沧桑变化的往昔中焕然一新。
三、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旗袍作为服饰,除了保暖御寒的实用功效以外,还有重要的文化符号意义,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象征;是人的社会角色和身份的显著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等。旗袍也由最初满族的民族服饰发展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服饰瑰宝,享有国服的美誉。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其独特魅力来自它所包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旗袍在中国深厚的文化脉络中,凸显着它的极致的高贵,大素大雅,端庄而不失谦和。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服装设计者对中国的旗袍开始不断进行改良,使这种民族服装既具有东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具有优雅、贤淑气质的旗袍已经得到了国际公认。近二十年来,所见到的改良旗袍,受国际时装流行思潮影响颇大,一时间低领、无袖、紧腰、高开叉、超短、坦胸、裸背等各种形式变化无穷,珠片、刺绣、毛边饰边、织物印花等工艺装饰大放异彩,颜色绚丽、跳跃、浓重、柔和,大胆突破了旗袍的旧有模式。改良旗袍既保留了原有特点,又融入了创新意识。从此,传统的满装又被注入了时代的血液,赋予了青春的活力。旗袍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民族文化内涵。它适度地强调女性的“S”曲线,以造型的自然简约格调体现服饰的大家品质,庄重、典雅而又端庄,使出席庄重场合的最佳服饰。并且现代旗袍是对人体的一种较为温和的解放。旗袍的立体造型,既适合我国女性的体型特征,又符合国人一般的审美倾向,体现了独特的东方魅力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旗袍线条简洁流畅,婉约含蓄,在“露”的同时讲究“遮”,从而更富魅力,使女性的腿第一次得沐天日,使得自然美成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美,它在展现人外在美的同时舒展内心世界,这种展现当然有人的自身气质的作用。衣服穿在人体的表面,但是凝聚在服装中的文化和技术含量,对人的潜在资质的调动和挖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旗袍是在交融民族文化中出现的,它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入新文化、新观念,因此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中国服装传统文化的均体现,它能独领时代。
参考文献
[1]崔丽娜.简析旗袍的文化象征和审美特征[J].广西纺织科技,2009(38),4.
[2]王诤.旗袍、服饰文化与民族精神[J].文化广场,2010,06.
[3]韩云霞.浅论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文化特色[J].作家杂志,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