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版面编排论文

时间:2023-03-16 15:41:00

导语:在版面编排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版面编排论文

第1篇

您好!

我是校对员刘丽,由于个人原因向您申请辞职。当初应聘编辑职位,由于没有空缺的职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校对员,当时觉得也没什么。在经过几年的工作,我发现了编辑与校对员的差距。

校对员工作:

① 通过核对,校正校样上与原稿不符的文字、符号、标点、图表、版式等差错;

② 发现原稿中的疏漏和差错,并向责任编辑提出意见和建议。

编辑工作:

一、组织稿件。 二、审查稿件。主要是做好初审和联系送审工作。

三、编辑稿件。主要是文字上的删减、修改、标点订正。

四、编排版面、初审清样。主要是科学的安排版面,并对清样校对,报主编审定。

五、发行、交流。主要是搞好与有关院校、科研单位交流刊物。

六、收集反馈信息,对学报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七、帮助作者掌握与出版有关的国家标准,提高论文写作能力。

工作内容决定职场发展方向,因此我考虑离职以后重新寻找编辑工作。

第2篇

英文名称: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东省济南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1157

国内刊号:37-1348/R

邮发代号:24-17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医学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与编译、继续医学教育、经验交流、中医中药、临床护理,实验室技术等。读者对象为全国麻风与皮肤病和性病防治、临床、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者和广大基层医务人员。

第3篇

1文章题目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篇幅在300字以内。每篇文章都要有3-5个关键词,能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分号相隔。

3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4参考文献

文献序号标在正文中引用处文字末右上角,句号前。参考文献须注明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文献标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编排格式: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作者及工作单位

论文题名下应有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编(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若工作单位不同,则在姓名的右上角标注数字,单位之间用逗号相隔)。有通讯作者的请注明。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历,研究方向。

6声明

[1]本刊编辑部对来稿可做必要修改和删减。一般不退稿,请勿一稿多投,2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2]本刊没有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为《科学与管理》组稿和收取版面费,向机构和个人交版面费的作者,造成的损失本刊概不负责。

第4篇

【论文关键词】电子杂志动态设计静态设计

1解构电子杂志

电子杂志可以看成是一种富媒体或是一种新媒体,与传统的杂志不同它一般都用lfash的方式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及动画等集成,展示形式和传统杂志类似,具有翻页效果,故名电子杂志。一般一本电子杂志的体积都较大,小则几M,多则几十M上百M,因此,一般电子杂志网站都提供客户端订阅器,供杂志的下载与订阅,而订阅器多采用流行的P2P技术,以提高下载速度。

对于电子杂志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电子杂志是传统杂志简单的数字化,如许多杂志的网络版;第二代电子杂志是数字媒体的杂志化,如许多网站在互联网中筛选出主题类似的内容,定期以杂志的形式,有基本的栏目架构。而第三代电子杂志的特点就在于:采用先进的P2P技术发行,集Flas、视频短片和背景音乐、声音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内容更丰富生动。它还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通过发行方提供的阅读器下载进行阅读,未来甚至可以延展到PDA、OBLIE及TV(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个人终端进行阅读。

2电子杂志中的“动态”设计

电子杂志不同与传统印刷杂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多媒体性和互动性,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元素综合而成,它具有可视性、交互性、多样性、娱乐性、传播速度快、免费等特点。对于阅读者来说,从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开始转变成集接收者和内容提供者、传播者为一身的全新个体。当你阅读电影杂志时,最新大片的片花视频马上可以在眼前播放;浏览音乐杂志时,金曲榜的热门歌曲只需点击便可试听;时尚电子杂志提供最新的服饰潮流,让你随意搭配并即时显现;在电子杂志的页面上还设有投票与心理测试按钮,可以随时得到结果,并与他人分享;一些数字杂志上还加入了“我要评论”的窗口,你可以很轻松方便地发表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看法;通过杂志上提供的编辑的QQ、MSN甚至Skype号码,你可以和编辑在线交流,并且自己还可以通过软件自己设计自己的电子杂志上传到网上供大家阅读和交流……可以说,数字杂志的出现,将刚刚由“读文时代”进入“读图时代”的我们一下子又推进了“感官时代”,带来全方位获取信息的,也改变了过去只能通过杂志社、印刷所、发行社一系列高成本运转才能与读者见面的唯一方式。为了方便阅读及加强交互性,在电子杂志的页面上都设有多项按钮,帮助阅读者翻页、调节声音大小以及跨页阅读。例如,一般电子杂志翻页的按钮会安排在整个页面右边的上方或下方,以方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的操作。再以现在一个十分流行的电子设计杂志(NON0)为例,它是一种期刊式的电子杂志,杂志页面的外框处设计了可供点击的按钮。每期有个主题,打开文件后都会配以与主题相符的音乐。在目录处每一个栏目主题都可以进行点击,然后页面可以自动跳转到读者想看的页面,并且不同栏目所设计的音乐也有所不同,以致让读者不会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

3电子杂志中的“静态”设计

电子杂志的版式设计既类似于传统的平面书籍设计,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电子杂志都要通过电脑和处理器来进行阅读,长时间的电脑阅读容易产生疲劳感,所以对其版式包括色彩都有特殊要求。

对于静态的版式设计来说,既要传递信息又要注意杂志的变化。变化太多容易显得凌乱,而变化太少在阅读的时候会显得很枯燥。就其编排形式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排版方式。一种是网格化的编排,这样对于内容较多的电子杂志来说可以清楚的把消息分栏列出,强化一种次序感。其特点是运用固定的栏宽来设计版面,将版心分成一栏、二栏、三栏乃至更多栏。运用一定标准尺寸来控制文本、片头及图形排放,使版面显得节奏分明、井然有序。由于电子杂志基本上都是双页平行显示的,在这种形式中,双页中的中线再不是“”,而被允许作跨页面的各种设计。

另一种是自由式的编排方式。由于电子杂志来说,都需要借助电脑和显示器来阅读,所以在设计电子杂志的时候设计师可以不考虑印刷工艺及成本的限制对杂志的版面安排包括色彩运用都可以突出强烈的个性。对于其中的文字排列也不用受任何束缚而随意纵横驰骋,可绕图而行,可方可圆、可立体、可重叠、可实变、可渐变、亦可与图片组合成一个轮廓图形。追求规范与不规范,秩序与反秩序,整体与零乱的矛盾对比设计组合。有些设计独到的电子杂志还将某些文字进行动画处理,形成闪烁感或逐一出现。大面积的色块、底纹和强烈丰富多彩的版面对比可以使杂志更具有活力、更新颖。由于电脑在显示色彩的时候会比打印出来的颜色鲜艳,但对于长时间电脑操作来说,太刺激的颜色虽然很容易吸引眼球但对于阅读来说是不适合的,眼睛容易疲劳。所以在电子杂志的版式色彩选择上提倡不要大面积用到明度太高的色彩,一般白色或灰色调配合局部鲜亮的色彩。

4结语

第5篇

关键词:InDesign,阶段,案例教学法,临摹

 

引言

版式设计在一般人看来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可以说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是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在众多的版式设计软件中“Adobe InDesign”可谓是一枝独秀,自1999年9月问世以来,为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提供了优秀的设计平台,在桌面排版领域确立了龙头老大的地位。

“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课程是图文专业、印刷专业及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设计、制作报纸、杂志、书籍等基本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版式设计能力。

一、传统教学模式

“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一个学期的课程为96学时每周6学时。传统的教学进度安排是先讲理论,利用9周左右的时间讲解教材内容,再利用6周进行集中实训,最后1周复习考试。一个学期下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出现了一些弊端:

1.理论不会联系实训

经过9周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在实训中很难将9周的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做不到融会贯通。在前期的理论练习中总是边讲解边练习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做出来也会让教师误以为学生已经掌握。再有这样的练习也是比较单一的,大部分是针对某个的工具,学生学起来快忘起来也快。在试训中遇到稍复杂的案例就无从下手,对于之前学习的工具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会灵活应用。还有“Adobe”公司出品的软件比较多,界面也相近,既是“InDesign”优势所在,可是对于初次接触软件的学生就很容易将这些软件混淆,如“InDesign”与“PhotoShopo”和 “Illustrator”,一打开界面几乎相同,工具箱中工具的摆放顺序也是相同,更别说工具图标了。

2.集中实训的效果不佳

集中实训时学生面对整版报纸和整本杂志的编辑,十分吃力,很多工具不会使用。也有学生“记死理”,比如在做到杂志封面的时候,很多同学将图片放在出血线以内(理论课中出血线及出血线以外要求是不能有任何文字和图片的)顶着版心做,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却不知道在出图时,这样的设计十分影响效果,会在版心与裁切线中间留下白边。还有的学生自己设计的页面中排版格式较为凌乱,字体的大小与行距“心中无数”只以电脑屏幕上看见的为准。当输出成PDF电子书是才知道文字与行距的比例完全不对。

二、 “AdobeInDesign版式设计”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1.第一阶段

基于以上原因,本学期笔者对课程进行了调整。将总体的课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封面和封底”,4周的时间,用一周的时间讲解,三周时间练习。先通过多媒体课堂,给学生多欣赏案例,主要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而且熟悉的案例,比如:《读者》、《足球周刊》、《瑞丽》、《汽车之友》等等。讲解封面封底和书籍、内文、目录这三大块。从简单的入手,先讲解“封面、封底和书脊”的制作。“封面、封底和书脊”大都是由大图片加特效文字组成的。Adobe InDesign不但可以自行编辑图片及文字,还可以调入“PhotoShopo”与“Illustrator”的文件来修改所处理的图像。,案例教学法。它融合了这两个软件处理图形图像的众多优点,使创作过程不受任何干扰。通过实际操作,比较“InDesign”与“PhotoShopo”和 “Illustrator”的不同,让学生看见三个软件的区别,突出“InDesign”处理文字的优点,加深学生的印象。,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图形图像地处理,来讲解“InDesign”中最基本的图形图像设计制作技术,使学生对于软件的工具如:钢笔工具、矩形工具、文本框、文字工具、吸管工具等的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三周的练习也是制作杂志的封面和封底。虽然这样的练习对于初次接触软件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对于不会的地方很积极地提问,对于新学到的技巧很欣喜,众所周自己主动提问的学习和通过老师讲授的学习,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2.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先将教材内容重新讲解,讲细、讲透。教学方法上主要利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毕竟“InDesign”在文字编排这方面的优越性是其它软件望尘莫及的。所以这阶段安排了10周的时间从软件的应用、版式设计理念、色彩的调配、版式设计的技巧等方面讲解。版面设计的成功与否,最后还是看版面的效果。版面中的图文编排并不是一门严格的科学,没有绝对的法则可循,亦不可能用定量分析来描述,只有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熟练掌握。,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模仿”。模仿杂志的内页设计。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模仿”并不是完全生搬硬套,先分析大量国内外设计师的作品,再寻找他们构思的轨迹,最后才是“模仿”。通过大量的内页临摹,让学生一看见某一页的版式设计脑子里就立刻能反应出这一页中:文字是什么字号、颜色大概的CMYK值、页面边距在内、外、左、右分别设多少合适等等这些。,案例教学法。但模仿不是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模仿中熟练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做到举一反三。,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将版面看得见的“视觉”部分与看不见的“内在”部分有机谐调成一整体,在模仿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最终能够进行独立的设计、独立的制作、完成特定任务。

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共计2周的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一本杂志的制作。这个阶段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学会“创新”。图片处理、文字处理、版式设计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制作中什么地方是薄弱环节,以及学生的设计能力。

三、小结

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案例教学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改进教学策略,适应教学需要,都应围绕着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进行。,案例教学法。软件教育更应发挥其具有的独特作用,毕竟“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创新” 。

参考文献]:

[1]郑华.浅谈“Photoshop应用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第6篇

关键词:长江地理 媒介融合 议程设置 传播影响力

2009年4月,武汉市综合性都市类日报《长江商报》开设了品牌栏目“长江地理”,每周出版2到3期,下设“城市”、“行者”、“地球”,以及今年推出的“户外”、“别处”等多个子栏目。栏目定位为:关注湖北、长江流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自然与人文生态,用广阔的视角、洞察的眼光和独特的文笔行走、体验和书写,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地理类周刊。用“行走+纪实”的手法讲诉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介绍“游侠”的旅途故事,关注地球生态的点滴变化。“长江地理”栏目自开设以来,得到了读者的青睐和好评,本文通过“长江地理”栏目的解读,分析其兴起的背景、报道特色及提升栏目传播影响力的策略。

一、“长江地理”兴起的背景

“长江地理”创办三年来,栏目记者行走于大江南北,通过真实可感的文字和图片,展现各地的风物和不同的人生故事。栏目曾推出过“江河行”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拯救江豚行动等多个系列报道,今年以来推出了寻根农耕文明遗址、武汉名人故居走访、探寻湖北民间手艺等专题,获得了读者一致的喜爱和好评,现已成为《长江商报》的品牌栏目。栏目推出主要有以下几个背景:

首先,这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提升知名度的必然举措。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不断竞争和相互依存的探索中,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报纸的竞争往往就是特色品牌栏目的竞争,因为品牌是受众面对众多媒介、众多栏目确定选择意向的一个重要依据,品牌认知能够影响受众的媒介选择行为,因此,“长江地理”栏目顺势而生。

其次,这是武汉报人“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生动体现。《新京报》开设的“地球周刊”,多元化的图片进行深度报道,为读者还原了真实的拟态事实,使读者近距离感受国际大局和时事民情。随着环境运动的深入和环保新闻报道的不断发展,“长江地理”作为一个独辟蹊径的地理类周刊,栏目的着眼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偏重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的报道视角,在这个创意至上的年代,“长江地理”的开设实属大胆的尝试。

第三,满足“读图时代”受众的需求。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读者对于图片的信息传递和表情达意功能有了新的要求,报纸的图片叙事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图片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报纸“易读”和“视觉化”成为了报纸编辑的每日议程。一些编辑更是提出了以“非写作的方法向非阅读者提供非文字的报道”。“长江地理”的版面编排正是迎合了“读图时代”的特有要求,栏目没有一味地遵从“内容为王”的原则,在注重新闻报道质量的同时,以图片为主打的版面设置,顺应受众品位走向视觉化时代的转变,合理运用摄影、漫画、插图等,特别是版头大幅照片的运用,版面编排大方简约,视觉效果突出。

二、“长江地理”栏目报道特色分析

(一)合理的议程设置

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的论文《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指出: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指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读者习惯翻阅报纸的“头条新闻”,品读“专题策划”,这些头条或者专题都是媒介为公众的日常生活设置的一个个议程,媒介贴心周到地告诉读者:生活中哪些人哪些事是受众最需要关注的、最值得思考的。

“长江地理”栏目通过专题策划,进行合理地议程设置,使每期专题的主题都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舆论的主导。议程设置往往能够对受众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力,“长江地理”的报道议题通常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引起受众的共鸣。

议程设置是舆论导向的一个阶段,传媒可以通过有选择的新闻报道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城市”板块的报道多数着眼于对环境、生态、大自然的关注,如“自行车分享计划”、“垃圾填埋”、“污水处理”等话题的选择,唤醒了读者对环保的关注。

(二)图文互动的视觉冲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孟建教授指出:视觉文化既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向,同时也是一种传播理念的转向。他强调当下视觉文化传播是以影像为主要研究对象。纵观“长江地理”的版面,我们发现:每个版面上的新闻图片都占据了大量的篇幅,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图文结合的报道方式符合读图时代的传播要求,同时也是当下视觉文化传播的要求。

在“行者”板块中,图片通常来源于受访人,展示了不同地区的人文风景和风土人情。如《摄影师黄兴能:记录被社会边缘和遗忘的》(2012年1月4日B20版)一文选用这样一幅照片作为主打:一个得了肺癌的老人,手里捧着妻子的遗像。他以及在他身后那张墙上所挂着的遗像中的人,都是因为肺癌离世的。图片让人触目惊心,比文字有着更强的说服力。配图是摄影师黄兴能在偏远山区拍摄的边缘人群:一家四代没有户口的山民、麻风村中跟猫作伴的孤独老人、带着孩子捡垃圾维持生计的母亲……这些精心选用的图片给读者强烈的心理震撼,能够唤醒社会对这些边缘群体的关爱。

在“城市”板块上,图片的运用显示了精心的版面编排。如《两处老宅日久弥新》(2012年2月22日B27版)一文在版头运用詹天佑故居陈列馆主楼和石瑛旧居前门图片作为主打,分布左右,图片下方配发相关报道;左右两栏报道以四幅小图隔开,有詹天佑的书房、居家照,也有石瑛故居的后门图片;版面下方运用旧居侧面墙身图片压版,整体协调稳重,简明大气,满足了受众的视觉享受。

新闻图片直观简明,使得读者减少了从文字到印象的思维转换,而且具备文字无可比拟的真实性和保真度,图文互动的报道模式能从视觉方面补足平面媒体的短处。另外,漫画、插图、信息图表等都弥补了文字叙述功能的不足,增强了传播效果。

(三)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结合

白润光教授在《现代地理科学导论》一书中,将地理学划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科学领域。“长江地理”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效结合起来,报道运用纪实笔法和人物专访方式,将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人文地理则是深层的地理,“长江地理”不仅仅是为了普及地理、生态知识,更多是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进行报道,建构读者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栏目记者以脚踏实地的行走记录自然世界,主题多样化,这些报道融入了历史和人文的元素,体现了报道的厚重感。《大陆坊:一条巷子隔开繁华》(2012年1月4日B18版)一文介绍了武汉的一幢民居建筑“大陆坊”,报道涉及大陆坊的建筑结构、建造历史,并通过老人的回忆讲述当年居民的生活状态。报道不但普及了一些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也生动地展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汉口居民的生存状况,满怀人文气息。报道人文地理的意义在于蕴藏了丰富神秘的故事,有些故事表达了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如《王冰:纪念即将消失的江河、山川》(2012年1月11日B27版);有的报道则反映了一些生态问题,告诫人类要对地球和生态保有敬畏之心,如《控制气体排放已减缓全球变暖》(2012年1月11日B28版);另外,部分报道还告知读者因地域、民族、等不同造成的文化多样性。

三、提升“长江地理”传播影响力的策略

中国传媒大学的段鹏教授认为,传播影响力是在“传播效果”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传播内容达到后的效果及其释放能力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是接收者完成接受行为后,传播内容对个人和社会实际生成的影响力度。传播影响力的提升也是栏目品牌内涵的深化、社会内涵的进一步拓展延伸。要想提升“长江地理”栏目的传播影响力,可以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理念等方面做出改进。

(一)传播内容:立足南土,拓展全球视野

《长江商报》是一份区域性传统媒体,毫无疑问,需要立足本地,尽力拓宽本地读者市场,担负起构建本地文化特色的重任。江城武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的江河、老街、小巷、艺人、景观,无一不是本地文化独特性的展现。“长江地理”的报道在选题、内容上注意贴近本地读者,注重地方文化的张扬,融入了大量的本土元素。诸如屈家岭的文化遗址、詹天佑故居的陈列馆、扎灯艺人的故事等,这些报道中蕴含着无法复制的本土特色,吸引读者在读报的过程中找寻逝去的江城记忆。

然而,在信息传播日益全球化的今天,“长江地理”更需拓宽报道视野,放眼全球,关注地球整体的生态变化,充分发挥新闻报道跨文化、跨区域的传播力度。经笔者统计,“长江地理”栏目2012年近三个月的报道中,湖北省内的报道占据了84%,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占据了4%,国外的报道则占据了12%,可见栏目全球化视野的严重缺失。只有立足本地,并适当扩大全球视野的报道,才能提升栏目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二)传播方式:编读互动,增强沟通交流

“长江地理”栏目应进一步加强跟受众的沟通交流。2009年7月,“长江地理”在豆成立了“长江地理俱乐部”,不定期举办读者交流、读编对话活动,吸引读者参与其中。2011年6月份,“长江地理俱乐部”在线上发起了“拯救江豚志愿者招募”活动。同时,也借助这个“俱乐部”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形成了与受众互动的良性循环。但是,豆小组长期疏于管理,版面动态鲜有更新。另外,长江地理的两位专职记者权义和易清也开设了以“长江地理”冠名的微博,但是参与微博互动的读者甚少。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是信息反馈,更是沟通,它可以使受众获得“内容”,从而对报道的选题、报道的策划产生影响。在当今的报网融合背景下,报纸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反馈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三)传播理念:服务受众,强化传播诉求

新闻传播理念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的积累,它会内化为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并集中反映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风格等方面。著名新闻传播学者李良荣认为: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长江地理尊重新闻规律,在普及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报道的新鲜性、接近性、‘重要性。服务受众是最重要的传播诉求,“长江地理”应进一步向读者传递地理知识和远游理念,借助行者的眼睛观望各地的风景,通过他人的讲述阅览风情世俗。在“行者”栏目中,尽可能选取具备贴近性、显著性的人物,这样,具备新闻价值的人物才会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

结语:

第7篇

杨萃先老师表示,简历的版面必须有条理、一目了然。因为HR喜欢的简历结构清晰、一眼就能找到相应的信息在哪里。而在描述个人信息时,必须像议论文一样用数字与事实来说话。尤其是自我介绍这个环节,通过实例来说明自己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只说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这种空泛的表术。

为了吸引HR的眼球,求职者还必须在简历中秀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亮点,即使它与应聘的职位没有直接联系,但这往往能体现出求职者的可转移能力。

简历制作必须有针对性

在制作简历时,求职者还必须对简历进行客户化,也就是说简历必须有针对性,针对每一个公司和职位制作不同的简历。在简历中重点列举与所申请公司及职位相关的信息,弱化甚至删除对方可能并不重视的内容。尤其是把符合招聘启事中明确列出的职位具体要求的信息点放在一个黄金位置(一般在A4纸的上 1/3处)。在编排信息点时,要进行逻辑分类,从而体现出求职者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最后,简历的语言表达必须做到简练,一页为好。在完成简历之后,一定要找至少五个人让他们圈出不明白的信息和感兴趣的信息,对简历再次润色,逐步完善自己的简历。

不要以附件形式发电邮简历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 高校校报 副刊编辑

校报是打造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主要由重要新闻版面、学生新闻版面、综合新闻版面和文艺副刊版面四个部分组成。高校校报副刊,有一个固定的版面,主要刊登一些大学生写的散文、诗歌类的文学作品,或者是一些文艺理论文章,它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一个健康的平台,引导他们走向文学之路。但是,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校报的副刊也出现了很大的困境,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下降,所以,高校校报副刊编辑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高校校报副刊所面临的困境

1、作品缺乏创新

因为高校校报接触的都是大学生,他们的年龄、经历以及阅历都相差不大,所以他们的写作题材、笔法也都大致相同。目前在高校校报副刊中,最常见的体裁就是散文和诗歌;题材大都是亲情、友情以及爱情;他们的笔法相对都还比较稚嫩,要么用轻柔的笔法,反复使用婉转抒情的情感;要么就故意装深沉秀老到,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及忧伤。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基本的生活模式是相同的,每一年都在不断地重复着,例如:9月份,新生开学,就写离开难忘的家乡,怀念家人怀念朋友;10月份,表达新生军训感想,以及对大学的迷茫;11月到12月份,阐述新的环境下不同季节带给学生的不同感触及灵感,以及圣诞节和元旦给学生带来的正面及负面的影响;1月份,即将面临考试,各种考前筹备。进入考试阶段之后,稿件就会随之减少。过完春节学生还是遵循着节日及活动的规律来投稿,所以总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也很难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

2、网络的发展,校报副刊的吸引力下降

随着网络的逐步发展,校园文化环境的变化,学生表达自己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更多的是使用网络进行文学创作,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和校报副刊对比,网络形式相对更自由、更快捷一些,在这个强调个性、追求自由的时代,学生会选择运用网络的形式,放弃高校校报副刊。高校校报副刊的文学爱好者越来越少,就造成校报副刊的后备人才严重不足,没有好的创作人才,就不会出现好的文学作品,因此读者也就更少了。

二、高校校报副刊寻找出路的措施

高校校报是凸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散发文学气息的副刊也是一块不可缺少的阵地,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为高校校报副刊寻找出路。

1、紧扣网络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网络在高校校园的普及,对校报副刊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了校报副刊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校报副刊编辑可以顺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借助网络平台,扩大校报副刊的空间及影响,推出电子版和网络版,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弥补校报副刊在发行范围上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开设校报副刊的博客或者微博,让学生们可以在网上投稿,然后由学生共同评阅,让学生能及时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并进行互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以推进高校校报副刊更好的发展。阅读文学可以增加读者的人生阅历,提高他们的修养。高校校报副刊的文学创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人生的领悟能力。校园文学是一种能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载体,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校报副刊的优势,引领学生利用阅读文学作品,创作文学作品,并且在此过程中陶冶情操、升华情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培养优秀的创作人才,办出有思想有活力的副刊

一份好的刊物和其优秀的创作人才往往是分不开的,高校校报副刊也同样是这样,需要用优秀的作者群来改善校报副刊的品味。高校具有很多思想丰富的高智商人群,又是新思想、新观念的传播地,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培养那些有写作能力以及有组织能力的学生,要用海纳百川的心胸去接纳各种风格、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给那些充满个性的另类风格的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也可以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活动,让那些校园文学爱好者做策划,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投的稿件,我们也要及时作出交流及修改。高校校报是学校舆论宣传的主要载体,它肩负着办报育人的历史使命,校报副刊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应有的批判精神和理性精神。校报副刊的编辑要从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怎样帮助学生整理思想上的难点及疑点出发,把眼光投向社会,找寻社会话题中的热点及焦点,不能让学生总是过于自我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也要相应地选取一些有社会感的题材;校报副刊要想有活力,主要就在于它的包容精神,一方面,校报副刊编辑不能一味地由着自己的喜好来挑选稿件,从题材到体裁都要兼容并蓄,对于稿件的编排和版面设计要有创新,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一个大的蜕变,让校报副刊活起来。另一方面,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差异,学生所表达的文学思想及情感肯定会与成年人不同,所以校报副刊编辑不要用个人的观点去束缚学生的思想,要注意保护他们不被世俗所影响的情感,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审美和阅读需求,让校报副刊的内容能够成为和学生的智慧及情感交流的平台。

3、注重校报副刊的版面设计及内容安排

校报副刊的整体设计会影响读者阅读时的情绪,要设计最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版面,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副刊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其标题的设计和它的排版形式,一个好的标题会决定读者读下去的欲望,所以我们所设计的标题一定要新颖、醒目。我们也可以采用摄影、书法以及漫画等类型的作品,不要仅仅局限于文章的形式,多一些活泼的元素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校园文化的多样化是由年轻的学生创造的,他们是参与者,同时还是主动的创造者。校报副刊编辑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来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激发学生用热情去营造活泼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①李木、杨笑卉,《高校校报利用副刊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方法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②王平心、车红梅,《论新形势下高校校报的地位及其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③王建,《关于办好高校校报副刊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④罗获发,《新形势下高校校报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9(8)

⑤林惠仙,《高校校报潜在问题及其发展浅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3)

第9篇

关键词:新媒体;网易“另一面”;编辑方针;新闻评论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65-01

网易另一面(以下简称“另一面”)则是网易新闻频道中一个具有较强影响力、有态度的新闻产品和新闻品牌栏目。2010年10月11日改版至今,中国领先的门户网站网易宣布将旗下新闻资讯类频道进行新一轮的页面改版,新版本首次提出“有态度的门户”的内容建设理念。“另一面”无论从新闻评论文稿内容还是网页版式的安排设计上也日渐成熟,风格也日渐明晰。本文将从其定位、内容和形式三个方面分析其编辑方针。

一、栏目定位和地位

在网易整体的“有态度的门户”的内容建设理念的影响之下,“另一面”的定位于发表“有态度”的言论,结合新闻评论自身论点鲜明、言论新颖的要求,着力打造自己的“话语权”。

网易“另一面”栏目属于网易“评论”频道,与“另一面”同属“评论”频道的还有“专业控专栏”、“另一面访谈”、“政治· 社会”、“经济· 商业”、“国际”、“文化生活”、“更多· 另一面”等评论栏目。

就其入口页面(即“评论”频道主页)的栏目位置而言,“另一面”位于“评论”频道页的最上部和最左面,网友打开这一页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栏目。就其入口页面的版面安排而言,栏目左边是一幅长方形的图片,上面标有“另一面”字样,图片本身构成超链接,链接到相应评论专题的网页。左边图片的面积在整个“评论”频道主页最大,画面也最具吸引力。三个专题标题自上而下平行排列,具有很大的规模吸引力。就其栏目建设上而言,栏目每一期的评论选题紧扣时事热点,评论标题大胆犀利、吸引眼球,大幅彩色图片和多幅小图片的应用,精致的标题制作、大气的版面设置。综上所述,“另一面”栏目无疑是网易“评论”频道最重要的栏目,是网易重点打造的评论品牌。

二、网页版式设计与编排

“另一面”主要采用骨骼型版式。在横向上是双栏结构,在页面不滚动的情况下,上部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以一张大图片做背景,图片上是当期的期数、评论标题和导语部分;下部的宽度是6厘米。下部在横向双栏骨骼型分割的基础上,采用竖向双栏结构,左部的长度大约是17厘米,用来呈现评论正文,这一部分通常情况下有四个红色的标题将原文有机分割,四小部分内部有1到2句提示句;右部的长度大约是5厘米,主要是配以相应的新闻图片及其文字说明。

从整体上看,这种版式给人和谐、理性的美。横纵分栏方式的结合使用,既理性有条理,又活泼而富有弹性。文章正文和标题图片安排在视觉的中心,做到了主次有别,重点突出;文章通过两种标题的有机分割,图片互相错开,间隔明显,使得页面错落有致,相互呼应;文字和图片互补配合,互为衬托,既能活跃版面,又使网页有丰富的内容,做到了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总之,其网页版式体现出变化和统一、条理与反复、均齐与平衡的特点,具有美学的标准,符合受众的审美标准。

1、稿件来源:“另一面”的评论文稿是从著名新闻网站转载而来的整篇评论,经过编辑的整合和加工,文章被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代表一个大的论点,以红色的标题分割。评论来源于较固定的几个网站和作者。

2、文稿风格:文章大多是对当天或者近两天发生的较为轰动的新闻热点的解读。其评论观点新颖、另类甚至骇人听闻。不人云亦云,不随大流,对事件有自己的不同的解读和认识,敢于说与某些主流观点相违背的话,敢于对权威和政府部门提出大胆质疑,来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由此来彰显网易自己的评论栏目的风格,显示网易的新闻专业素质。这些对于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对利害得失的把握、对大是大非的判断以及对旧有观念、官方说法的破除起到了不少的作用,确实起到了引导舆论走向的作用。

标题是引起网民阅读兴趣的关键。“另一面”采用一个大标题加四个小标题的形式,别有新意。最上部的大标题,由图片做底,标题与图片合二为一,相得益彰,图片作为一个辅助作用,给标题的增加了些许的深意,激发网友的兴趣。

页面主体用四个小二字号的红色标题将文章巧妙地分割成几个部分,每个红色标题下还有1-3个9.5号加粗的黑色句子做提要,既使得整个页面风格显得活泼生动,又将文章内容分成几个部分,使得读者可以明确地有条理地对整篇评论给予大致的把握。

大标题的制作结合网站标题制作和评论标题的制作原则,一般将评论的主要观点在标题上清晰的表现出来,以单行题和实体居多,以煽情性、反常性和夸张性吸引读者;小标题的制作主要是从评论文章中选择那些能够代表文章分论点的句子,使文章从逻辑上自然断开,读者通过阅读标题能够大体把握整篇文章的行文观点。

“另一面”栏目的在毎一期会在页面最上方使用整整一个横栏的图片(简称“上部图”),这些图片以非新闻性图片为主,例如漫画、油画等;在正文的右侧栏放置4-6张新闻图片或者统计图、数据图(简称“右栏图”)。

1、图片的外形处理

图片的外形能使页面的气氛发生变化,并直接影响浏览者的兴趣。静态图片在网页排版中分为四种形式:方形图、退底图、出血图以及这三种形式的结合使用。“另一面”一般使用的是方形图,塑造评论性文章的稳重严肃。上部图与文章标题一左一右,编辑热衷于使用鲜艳的色彩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凸显主题。右栏图也是方形图,根据文章论点所举例子放置相应的图片。

2、图片的面积

图片在网页中占据的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其重要程度。上部图面积大,容易形成视觉焦点,感染力强,传达的感情较为强烈;右栏图面积小,穿插在字群中,显得简洁而精致,有点缀和呼应页面主体的作用。图片的大小不仅决定着主从关系,也控制着页面的均衡与运动。上部图和右栏图的大小对比强烈,给人以跳跃感,使主者更加突出,构成最佳的页面视觉效果。同时图片的面积大小也与页面大小和文字大小比例相称,做到了页面美观大方,图片主次明确,内容表达完整。

对新媒体来说,文字绝对不能沦为图片的诠释。“另一面”上部图和右栏图同时做到了图文结合,文字与图片相辅相成,有了文字的参与,信息更加完整。

超链接是指从某一部分内容到新的目标通过什么渠道来实现。实现链接的渠道可以使关键的词语或句子、或是一个图标,或是一个图片等。从技术层面上将,超链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链接源,二是链接目的地。“另一面”主要应用下面两种链接方式:

1、图片链接:点击写有“另一面”的图片,页面即跳转至当期的内容。在图片的右部并列着三行标题,是当期的前三期的内容提要,网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直接点击看到评论内容。

2、标题链接:“另一面”当期的页面中将整篇评论全文显示,在标题后【详细】链接的形式,以标题作为链接源,以评论文章作为链接目的地。这样做的目的使得当期页面显得条理清晰,模块感、层次感分明,页面显得大气,与新闻评论所特有的那种严肃性、思辨性和逻辑条理性相得益彰。

另外,在网页的下方,还有一个叫做往期回顾的超级链接,点击这个超级链接,就以一个整页面的形式显示出另一面的所有期的内容。有些时间较长的内容在页面上找不到,这是因为急于网络资源的宝贵性和评论的时效性,之前的那些内容几乎不能产生点击率了,因此网站选了不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