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市场环境论文

时间:2023-03-16 15:41:33

导语:在市场环境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市场环境论文

第1篇

一、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简介

附图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

企业是在一定行业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环境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分析认为,影响企业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五种因素(力量)可分为: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竞争者进入、替代产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力量、购买者议价力量共五种影响行业竞争力量。

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而言,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从事相同产品或服务经营的企业不止一家,因此多家企业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争夺客户,从而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就电影市场而言,随着院线制的形成,电影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原来基本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烈。

由于一种产品或服务开发的成功,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市场的价值得到巨大的发现,会引起许多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这些新加入者既可以给该行业注入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也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压力,威胁他们原有的市场地位。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政策的进一步透明,电影市场的投资价值日渐显现,高达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使电影市场成为投资资本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将是院线制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或功能相似,能够满足消费者相似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提供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就会成为相互的替代竞争者。作为提供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企业,其替代的竞争者有很多,比如电视传播企业、音像制品行业、互联网、酒吧舞厅等各种大众娱乐场所,这些替代者均构成了对电影行业的竞争。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的供应商会在两个方面制约企业的经营。一是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地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其次提供的生产要素成本会影响该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供应商提供生产要素的能力、价格谈判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寻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需要考虑的竞争力量。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供应商是上一级发行商或制片厂,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会制约发行放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用户的多少、用户的实际购买能力将决定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将会引起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用户可以是下一级的发行商,也可以是电影院,他们的竞争实力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随着院线制的发展,作为用户的电影院在院线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二、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以一个省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例)

1.传统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注:从1993年起国产影片可以直接向市县电影公司发行)

2.传统发行放映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分析

上图概括了一个省级电影市场在传统的发行放映体制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省级电影公司,还是市级电影公司,均面临着波特理论的多种力量竞争。结合当前院线制改革的实际,重点分析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各级电影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

(1)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抑制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传统的发行放映机制下在一个地区只存在一个电影公司,形成了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高度垄断的行业管理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互竞争的压力,必然造成企业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各级电影公司安于现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要。这种垄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电影市场整体利益、特别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2)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难以体现

由于高度的行业垄断造成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地区电影市场,这使市场中的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从1993年起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试图突破垄断,但限于行业内部的重组,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

从行业竞争模型可以看出,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战略是全方位的,对各级电影公司以及电影院都产生了影响,对比这几年电视、互联网等娱乐资讯形式的发展以及电影票房的逐年滑坡,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发行放映的各级企业承担的功能均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集团对抗能力,造成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在文化娱乐市场中争得了相当多的一批顾客。

(4)电影院的竞争地位较低

从竞争模型中可以看出下一级发行放映商选择的市场供货渠道单一,电影院没有选择发行商和影片的余地,造成购买者特别是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自身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5)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不强

在一个发行垄断的地区市场,影片供应商面对的是单一的发行商,虽然1993年之后国产影片的发行可以跨过省级公司直接向市级发行公司发行,但只是打破了省级公司对全省的垄断,在市级电影市场,影片供应商仍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具有较好市场预期的影片因比较稀缺,有利于提升这类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但总体而言影片供应商在市场运作中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综上所述,在传统电影发行放映的运行机制下,市场的竞争态势表现为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其他三种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地区发行商能够基本控制当地市场,形成行业垄断局面;但就整个电影市场而言,抵御替代品的能力是不强的。

三、院线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

1.院线公司运作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2.以院线公司为运作机制的电影市场竞争分析

院线公司是对电影发行放映经营者的重新组合,简化了中间发行渠道,逐步形成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实体。这种机制的改变,必然使得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地区发行商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而且与其他竞争力量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改变。

(1)在一个地区市场中形成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以上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企业,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由此大大削弱了发行商独家垄断而形成的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这种竞争对于打破市场垄断,增强市场活力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迫使院线公司不能走老路,必须更新经营理念,提升营销手段,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院线制形成的初期,由于市场规划还没有系统地建立,各院线公司应注意避免早期市场的恶性竞争,保证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明显降低

由于地区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其他投资者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为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市场信息是共享的,游戏规则必须共同遵守,这客观上削弱了原有企业的在位优势,降低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同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经济,现有企业会通过资本运作、共享市场份额的方式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这也是潜在竞争者“借船出海”的一种途径。

(3)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减弱

电影与其他娱乐形式的相互替代竞争,在任何运行机制下都存在。成功的院线运行效率高,针对性强,能够牢牢锁住某个细分市场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有较强的抵御替代产品的能力,所以院线制建立后,替代产品在某些细分电影市场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小。

(4)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影院与院线公司基本上是契约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了原来机制下影院必须完全从属于某级发行公司的状况;同时这种契约关系不是终生制的,影院在合同终止后有选择其他院线的权利,正如图中出现的虚线箭头表示影院可以“跳槽”,因此院线公司有必要处理好与加盟院线的关系,像对待顾客一样,重视加盟影院的满意度。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影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5)影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明显提高

第2篇

论文摘要:我国电视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市场体系虽已初步形成,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从电视剧市场目前的问题出发,探寻相关对策,以期对电视剧市场体系的愈加完善。

1私营制作机构带来竞争,也同样带来问题

随着国家对于电视剧制作市场和资金市场的准入放开,大量的私营制作机构以及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涌入,目前已有2000多家民营电视制作机构。从融资和刺激生产的角度对于电视剧市场都有直接的推进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0%-70%的电视剧市场的资金来源于民间,而由民营电视制作独机构立和参与制作的电视剧已达到市场份额的八成之多。民营制作机构的确给电视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电视剧产量剧增的数字变化,大多数民营制作机构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公司制的经营模式,再加上民间资本对于利润价值的天然追逐,更加催促了电视剧市场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理念的加强,这将推动电视剧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和市场化程度的发展。然而另一方面,虽然民营制作机构大量涌入,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其整体发展态势呈现粗放型格局。大部分民营制作机构规模偏小、资金不足而且生产品种单一,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生产能力低下。有的机构一年只生产一部剧,有的几年生产一部剧,形不成规模效应,缺乏竞争实力。

2类型化生产模式出现,但是缺乏精品意识

目前电视剧产量的庞大以及电视剧的类型化格局基本形成。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电视剧的年产量已达到529部14670集,电视剧交易占到中国电视节目交易总量的90%。同时涌现出一批批具有明确市场定位,大同小异的类型片,诸如历史正剧、传奇剧、武打剧、都市言情剧、涉案剧、情景喜剧等系列。电视剧生产者在我国电视的产业化的逼迫下,自觉不自觉地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电视剧自身规律,为了商业利益的追求,最终走上类型化和产品化的电视剧模式之路。

电视剧市场中,在各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的一档剧,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注重强大的明星阵容、具有优良的制作水准和精确的市场定位。可是仅占电视剧市场总量的15%。而与之相对的三档剧,制作粗糙、题材定位偏差、发行不力,始终只能徘徊在市场边缘,面临着亏本难以发行的现实,其总量却已达50%之多。其中不包括每年未通过审查的电视剧。

3市场机制作用渐显,却难掩播出机构的垄断优势

2007年“独播剧”渐成趋势以及几家电视台共同买断某部电视剧播出权形式的出现,说明目前电视剧制作也都在向精细化迈进,即从选题范围、播放区域和制作风格上作进一步细分,以求满足某一播出区域或是收视群体的需求。这些都是制作机构在强大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自觉地准确定位市场,研究受众,探索自身发展路径的结果,体现了市场机制的推动力。

虽然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在调控和规范电视剧市场上的作用愈发显著,但是电视台等播出机构的垄断优势却构成电视剧市场化的最大障碍。首先,制播双方主导极其不平衡。在发达国家,一般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和发行广告的比例为50%:25%:25%。而在我国,关系完全颠倒,电视广告分配比例中拨出一方占到80%——90%,而制作一方仅为10%——20%。这种交易额低于投资额的情况说明本身电视剧市场的商业化程度很低,长此以往,势必对电视剧市场的健康运作有所影响。其次,不少播出机构联合限价,人为违背市场机制,使制作机构的资金回笼困难。表面看,播出机构似乎从实际交易中获利,压低了播出成本,其实,从长远看,播出机构的这种行为只会得不偿失。本来资金周转问题就是大部分制作机构的大问题,资金的亏空只会挫败电视制作机构的积极性,阻碍整个电视艺术水平的提高,失去了稳定观众群体,最终损失的还是播出机构的利益。

4市场管理滞后,缺乏相关规制约束

虽然,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电视剧生产运作机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制约和引导电视剧的生产。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市场的推动力并不够。进入21世纪以来,电视剧生产和销售的市场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市场开始主导电视剧的创作和生产。但应当看到电视剧市场是不成熟的,电视剧生产管理和营销发行从宏观到微观仍要靠行政手段。至今,我国还没有系统地为电视剧行业立法,也没有出现如发达国家那样的行业协会等非官方的组织对行业管理发挥某种规范作用。另外,对于电视剧的题材报批立项和成片的审查目前仍是政府管理和调节电视剧市场的主要手段。这无疑是制约电视剧产业市场化的最大障碍。虽然不能否认,政府管理在引导电视市场有序发展的作用和克服市场消极因素不良风气的作用,但是,政策性因素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严重。由于对于主旋律和意识形态的倡导,造成了电视剧艺术本身艺术性的丧失以及观众的审美疲劳等一些列后续问题。

5电视剧市场化的对策

5.1拓展市场思路

强大的电视剧产业必须有一个兴旺的电视剧市场,而在电视剧市场中收视率是判断一个剧作是否成功的硬性指标。注意研究观众的收视心理和审美情趣,尝试让观众介入到剧本创作和拍摄的过程,使得电视剧的创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通过大众传媒特有的传播功能,在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人心中,迅速的扩张偶像文化的影响力。在成功地制造明星以后,应充分利用偶像的示范作用,大力挖掘偶像的商业潜力,开发偶像消费市场。

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电视剧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而是通过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旅游、文化产业一系列“商业链条”。改变依靠广告这种原始单一的价值实现模式,实现价值链的拓展。

5.2规范市场秩序

在电视剧市场化的运作中,各类影视机构无论什么性质、什么体制,都必须经受市场的考验,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通过激烈竞争,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制播分离、制发分离,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相结合,这是电视剧市场化的必然选择。一个成熟的电视剧市场也必然是一个规范化的市场。国家相关部门应当顺应电视剧市场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着手研究制订制播分离、制发分离以及相关的市场制度和法规政策,促进电视剧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平等有序的竞争。

5.3注重营销理念的践行

电视剧市场营销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只有拍得好、卖得好、播得好,电视剧才能达到预期的市场效益。

5.4培育强大市场主体

第3篇

当前,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和营销两个关键环节。营销主要是将市场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推销出去,以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成败与否决定着企业产品是否被推入市场,最终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在最近几年来,有些企业仍然采用过去比较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通常主要是以实体店来促进产品的营销,尽管有些企业开始重视了产品的网络营销,但是做出实效的却少而少之。

二、分析网络环境下企业应该具备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网络环境的特征分析

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和进步,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网络环境开始呈现一体性,其销售方式是一体化的,企业的发展规模如何主要取决于网络环境所具备的特征,所以,所采用的网络营销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

(二)对广大消费者采用的个性化服务策略

对于一些中小型的企业来说,可以向消费者采用个性化服务方式。由于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还没有站稳脚跟,企业的内部结构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所以,通过在市场环境中不断地宣传产品的优势,以促进产品的竞争,是企业产品营销的关键部分。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前提之下,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企业必须考虑如何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所以,采用个性化服务策略是中小型企业营销的最佳途径。采用个性化服务策略,就是从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出发,寻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度来促成营销,利用个性化服务,首先必须使消费者熟悉和了解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其次,要给消费者营造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消费环境,要让消费者在心理方面接受。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企业产品信息,并将产品营销的忠诚度体现出来。此外,利用网络环境,加强企业产品的宣传,积累网上客户群体,之后在制定出产品生产及营销的个性化方案,最关键的环节是要经常和客户进行交流,了解客户所需,这样才能将个性化服务做到有的放矢。

三、网络环境下应用市场营销手段的要求

(一)网站的建立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

对于较大型的企业来说,可以利用有利的网络环境,挖掘到更多的客户源,然后通过建立网络产品营销网站,来营销更多的企业产品。一些大型的企业,不能单单只是在网站上将各种企业产品介绍给消费者,可以利用大量的广告来进行产品的宣传。然而广告太多,很可能会让消费者看得眼睛疲劳,所以,企业所建立的网站,应该增添一个客户对产品的了解及信息反馈的一个平台,企业建立产品的售后服务系统,增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了解客户再使用企业产品之后的感想,以及谈谈网站产品服务质量如何。这样不仅可以让网站服务人员在工作中抓住重点和难点,而且还能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久而久之,就会得到广大客户的信赖。

(二)在销售平台的基础之上建立营销网点

在最近几年来,在网上销售平台越来越多,其种类也呈现了多样化,比如说,大家都知晓的淘宝和天猫等等,通过网络销售平台来促成产品的销售,其销售的速度之快,要比一些实体店销售的产品要多得多。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而言,可以建立适应自己企业的网络产品销售网站,可以通过直销的方式,然而产品销售网站从建立到形成规模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所以企业,为了能够节约一些成本,可以利用销售平台,在网上建设自己企业产品的销售店铺。在网络上利用客服人员来与消费者的产品购买进行有效沟通,客服人员要进行专业化培训,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服务,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质量,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三)利用网络进行企业产品的宣传和推广,来增强企业产品的知名度

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要想将企业产品在网络中畅销,在实行个性化的服务手段以外,还要借助网络的力量,来加大企业产品的宣传力度。因为网络产品宣传所覆盖的面积较广、在企业产品网址处附加上产品的宣传广告,使点击者通过广告了解更多产品的相关信息,以更好的带动消费者进行消费。另外,在最近几年,网络媒介越来越多,现如今的微信,都可以作为企业产品宣传及营销的一种快捷手段,同时,有些很大的博客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气,企业可以利用博客将企业产品向外推广和延伸,同时还可以利用专人进行产品的软文写作,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加直观,久而久之,企业产品网络营销知名度就会提高。

四、结束语

第4篇

(一)盲目追求全成本核算以往医院管理者对于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医院的管理只是简单的事项收支核算管理,但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医院经营管理的软件层出不穷,全成本核算软件在各大医院中推行开来,虽然全成本核算软件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很多医院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研和考察,就盲目采用,这也导致了人力与物力的浪费,让成本核算工作不能够顺利的开展。

(二)只作为绩效工资核算依据有些人认为,所谓的成本核算就是通过收入分配和相关的支出确定科室收支结余,然后按比例计算各科的绩效工资数额。因此将成本核算与绩效工资的计算等同起来。不可否认依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绩效工资的分配与成本核算相结合,并通过将个人利益与成本挂钩,可以促使各科室加强管理,降低运行成本。但成本核算更重要的目的是加强医院整体管理,增收节支,提高两个效益,只作为绩效工资核算依据,就失去成本核算管理的主要意义。

(三)缺乏统一、科学、规范的方法体系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与医院财会制度没有针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与方法做出相应的规定,所以,各医院科室的收支范围也存在差异,部门之间的成本分摊也是没有规则秩序,在医院中没有完整的成本核算账薄和报表体系,各医院也都是单独制定了自己的核算方法,所以,导致成本核算结果的价值降低,直接影响到医院核算的效果。

二、加强成本核算管理的对策制定与实施

(一)强化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管理意识,让其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明确成本核算在医院中的重要地位,清楚成本核算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教育,定期组织进行盘点,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处理,做到事事有人管。在医院的经费收支方面,要做到专人管理,并且构件经费审批制度,合理的控制资源的分配,避免浪费,在此过程中形成比较良性的责任制度与激励制度。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医院应该主动的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成本核算与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联系在一起,让成本会计能够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这样的信息才能够更为直接的反映出客观事实,定期对成本核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总结出最优的方案,以帮助医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

(三)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体系强化成本核算人员与硬件的配置,构件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度,科学划分成本核算工作,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业务款收缴、欠款管理、费用减免等,都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并且有监督机制。

(四)完善成本核算控制手段构件完善的成本评价体现,提升管理力度,建立定期核算、盘点周期,对核算结果定期进行分析,科学判断成本的升降原因,并针对核算中暴漏的问题,及时的制定处理措施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提升管理决策水平。

三、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文艺团体;建设;市场化运营;政府扶持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文明建设是我国最终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必需取得成效的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一个文明是物质文明,普通理解就是看得见的,让人民群众有实惠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的,另一个文明是精神文明,这个文明是摸不着的,只有让人民群众从精神面貌上能感爱到的。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越来越高。本文就文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文艺团体的建设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期望能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文艺的大发展提供一点有益的提示。

一、民间文艺团体的身份如何确认

要发展和推动文艺化事业,搞好文化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参与,团结和凝聚着各阶层的好人才,才能打造好一支优秀的的文艺团体。而文艺团体的身份问题,历来都是影响着民间文艺团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往的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统一的文艺团体建设虽然说在当年特定的环境下,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下的文艺团体的经营方式的利弊就日趋明显,计划下的统一思想大大约束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今天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人民群众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文艺表演方式。而往往是国有文艺团体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体制的原因,人的主动性没有激励出来,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下的文艺形式是不能够满足当今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的,没有根据市场规律办事的结果是文艺团体的节目无法适应民众的需要,呆板的管理体制也没有能够有效地激励人才的表现,发挥不了文艺人才的主动作用。在这种市场主体与文艺团队不相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各种节目的吸引程度将是大幅下滑,演出的节目没有观众也没有票房收入,只好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得以生存。

在民间文艺团体的经营中,他们演出的都是让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而这些项目又有很多是在学院派看来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节目,而正是这些看起来有点土的东西才是最接地气的,最为居民们所津津乐道的。由于存在体制的问题,在社区中占绝大多数的文艺人才都是在体制外头,都可能是有其它职业为谋生工具的,只是对文艺活动有一种强烈的热爱,才有机会在一些场合表现一下,这只是一种极少的露露脸,没有真正地有组织地团结这一部分人才,让这些人成为文化活动的生力军。常言道,高手在民间,这充分表明了在我们的民间是卧虎藏龙的地方,合理利用这些在民间中沉默着的人才,才是让民间文艺团体得到发扬光大和为社会民群众服务的时候。

要想让民间的文艺团体可以为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贡献,以什么作为出师之名呢?师出有名是千古之训,在现阶段的体制内外有别的情况下,在经营上要打破体制之分,虽然只是一种机会,但能够让民间团体与政府所管辖的文艺团体在业务上和待遇福利上达到一视同仁,是不现实的,如果能培养出一批民间的文艺团体,让这些团体起到一定的作用,使民间文艺团体有所作为,要合理利用这些民间松散的文艺团体,首先给予他们以各种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缓解了由于体制造成的差距,可以帮助他们能够生存下去,有利于激励这些民间文艺团体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搞好社区文化的前提就是建设好文艺团体(队),才能保证有一定的文艺力量来为社区的大众服务。

二、民间文艺团体的运营方式

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是有利润可图,民间文艺团体生存的基础是有钱可赚,才能有能力让文艺团体得到发展下去。说文艺就不能回避民间文艺团体的生存状态,民间文艺团体缺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物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说到底最基本的就缺资金,要维持一定的文艺队伍规模就得有一定的技术人才、一定的艺术装备和一定规格的场地,而这些因素对于一个民间文艺团体来说往往就是一个比较难办的问题。再就是如何运作了,要有节目就得有文艺节目的编剧、排练都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时间来支持的,这些问题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必需解决的,这就延伸出了民间文艺团体如何得到政府和社会支持的思路上来了。

政府也在多年的文化活动开展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以政养文的方式来,就是以政府名义在文化活动所要预算开支的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来购买民间文艺的文艺节目来为人民群众服务,在具体运作中由民间的文艺界团体提出文艺节目的内容,政府组织专业人员把关验收,通过后就让在一定的时间地点里进行有组织的演出安排,实现了政府和民间文艺界团体的无缝联接,解决了政府面临的维持一个文艺团体的巨大开支,另一方面,也激励了民间文艺团体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政府满意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双重效益。

三、要实现民间团体的人才组合

民间文艺团体为了得到发展,人才是重要的是前提,只有人才的合理组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艺节目,专业团体与民间团体的合作章显文化事业的稳步推进。从业界以往经验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方法可以对文艺人员的建设有一定的帮助,就是以骨干文艺人员为基础,这些骨干有的可能是专业的国家文艺团体的人员、学校的老师,甚至是一些社会上的文艺票友,是在某些文艺项目中有一定的功力之人,让这些各个阶层的文艺专才编成名册,立档在案,作为人才库,在将来有用到的时候就可以让这些人才发挥作用。这些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所掌握的文艺有专长,并且是具有无私贡献的精神,对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意识上是不容怀疑的,另一方面也让这些人才有一个发挥专长的机会,追求美好生活,能乐在其中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据调查,活跃在非专业文艺团体的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是有很多的,如何发掘和利用好这些人才是今后文艺活动开展得到助力的一个动力源。这些人才有一种爱好在里边,解决了心态的问题,另一方面不用在维持和培养上花费太多的费用和时间。从民间里来,服务到民间里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民间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要有一个系统工程,上面提到的立册在案只是一个初步,在日后的管理上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排练练习,这个培养系统工程也得有相关的师资来提高,最终才能达到社会文化活动的需要。在现实中民间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操作环节,就拿合练来说吧,由于民间人员不确定的上班时间,就存在太多的变化,各自上班时间的不一至,居住地点的不集中,要想上一次排练节目课是多困难,要付出的精力可想而知,对于能坚持下来就是一个奇迹。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要得到社会和历史的认可,是要经历着几十个人甚至过百个人的不断努力和无私奉献才能得以成就一次演出的成功,想比与专业团体来讲是要担负着更大的、更多的考验,为克服各种困难,民间文艺生存的空间本来就小,必须在有效的操作中实现节目的合适性才是最大的要求,

四、民间文艺团体的生存希望之路

第6篇

    

     【关键词】 数字化音乐环境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 多媒体系统 应用 高校 视唱练耳教学

    

     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历史赋予了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全世界利用电脑、互联网进行工作、交流、学习研究的人数不断增长。人们更方便、快捷地利用电脑从国际互联网上查询信息、收集资料、进行知识交流。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此时,高校音乐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利用科技迅速调整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将伴随着计算机发展而逐步成熟的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引入教学中,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它们的应用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培养出来的人才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甚至对我国音乐教育思维也将产生根本的改变。

    

     一、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需要教学新模式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是科技发展的结晶,也是数字化音乐环境不可缺少的技术和硬件支持。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指利用相关硬件和软件对音乐信息进行编辑和整理的技术。多媒体系统包括计算机本身机体和外接设备如:声卡、合成器(或MIDI键盘)、音频制作软件、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和MIDI连接线 、投影仪等。计算机可以将来源于音源的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存入硬盘, 然后用制作软件对每个轨道的音乐进行节奏、旋律、音色、像位、混响、延时等方面的编辑处理,再通过音源、调音台、数码录音机将数字信息转化为声音信息录制为磁带或CD 等声音载体。

     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国已经为广大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所拥戴。因为其有多方面的应用,在现代音乐制作上,它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论是影视舞台音乐还是广告音乐,计算机音乐事实上占据了主要地位。 其优势在于:易修改性,具有传统乐器及乐队无法达到的声效,具有优良的音质和宽动态等特点。数字化音乐环境及计算机音乐随着计算机和英特网的发展而产生,我们认识到,它们还可以应用于音乐教学中。通过相关软件的支持(如:CAKEWAIK8.0\9.0 、SONAR1.0.0 、 MW3.0、 JAMMER4.0、BAND-IN-A-BOX9.0 等)利用相关设备器材学习作曲、和声、视唱练耳、制作打印乐谱。可以制作各类型音乐,具有即时修改各项内容的功能。当现代科技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否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呢?在教学中我们即时可以听到所需音响效果,是否比空洞的纸上谈兵先进呢?“技术就是生产力” ,充分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革新高校基础课教学新模式,势必为高校音乐教学带来新的技术革命。

     二、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如何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的发展

     1, 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是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及音乐工作者的基本音乐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中一直困扰着教师是:怎样合理安排教学结构?运用什么手段?如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等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成效不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数字化音乐环境中音乐文化呈现出的多元性和学生的吸收能力已远远超出了教育者的想象。在以钢琴作为辅助工具的学习环境中,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及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已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教学进度迟缓、学生学习被动,使教学效果、考试成绩、学生实际需掌握的音乐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无法保证。因为以钢琴为音色主体、伴奏主体的视唱训练和以其为打击乐器使用的练耳训练已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音乐文化。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或通过磁带、CD、MP3等载体承载的多元化音乐现象往往会使他们迷失。摆在他们面前的音乐千变万化,数字化程度太高!从音色上来讲有:弦乐音色、木管铜管音色、打击乐音色、电子乐器音色、合成音色;从节奏上来讲有迪斯科、华尔兹、伦巴、探戈、摇摆、摇滚等;从音乐风格来讲有:古典、民谣、乡村、爵士、蓝草、拉丁风格、非洲风格、新纪元风格等。在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面前,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听觉究尽应该如何来适应数字化音乐环境。

     学生面前的困惑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传统模式教学与当代音乐环境脱节的现实。如今随着高级音色采样技术和电子合成技术的高度发展,电子乐器的逐步完善,以及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系统的不断完善、音序软件的不断更新使改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成为可能。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已成为现实,将它们结合运用到教学中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即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存储量、编辑能力及现场改编能力足以使教师的备课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的内容空间得到极至扩展。人机交互、反馈及时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于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可以通过多感官进行,而用多媒体表达的信息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计算机上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某些现象的发生或再现时,可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让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学。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运用的数字化环境中,视唱练耳教学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2, 数字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

     将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严肃地应用到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已渐渐成为当代高校视唱练耳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听觉训练;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改善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处于单一音响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的状况,并且对其它音乐基础技能教学的辅助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与听音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以钢琴为教具进行此项教学时,教师一定会遇到训练音色单一,要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可以事先运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伴奏。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在视唱训练时更可以减轻教师不停伴奏范唱的辛劳,因为制作合成的内容,音高节奏准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其速度、音调和示范音色均可随机变化。只要合理运用系统的编程功能,教师将会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同时取得很高的效率和质量。以视唱伴奏为例,教师在若干视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课前制作好音乐伴奏,其中即可灵活运用除钢琴之外的数百种音色,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穿插不同类型节奏,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音色和伴奏风格。为学生以后参加各类型演唱、演奏、合奏、协奏打下良好的听觉基础。在制作的音乐伴奏下,一方面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融入到了实际的音乐作品中来,同时对不同声部可以从整体音乐结构中剥离出来,让学生对每个声部有清晰听辨,这样的听觉训练即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又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另一方面学生所获得的是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并且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增强社会竟争力。这样的训练手段同时满足了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乃至整体音乐作品的吸取。通过使用新的数字化音乐技术手段,新的音色,目的在于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视唱练耳课作为基础课的目的是什么?过去由于设备的落后,多着重训练音乐的基本属性即音高、音强、音值。如今有了先进的数字化音乐手段,有高科技色备和软件所提供的大信息量,使得基础课也完全有能力承担音色感、音乐的情感属性及多元化节奏感等音乐本质的训练。

     素有“音乐灵魂”之称的节奏在视唱练耳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最具有训练难度的。因为节奏训练要求精确性的掌握和不同风格的把握。电脑音乐系统内具备全人类发明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效果,统称“鼓机”功能。它不仅音真,而且表现力度具有手感,从全套爵士鼓到木鱼,从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种打击乐器都能从合成器的键盘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每一种打击乐器又可以任意编成节奏型,可以即时播放,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即时改变速度、力度,与传统日常节奏训练时教师用跺脚拍掌、用嘴干喊“哒哒哒”进行教学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别,。

    

     3、优秀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合理运用优秀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也将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澳大利亚RISING公司以其优秀的《Auralia》进入视唱练耳软件领域。《Auralia》包含26课分属于4个主要课题:音程和音阶,和弦,节奏,音高和旋律。①音程与音阶中包括:音程的比较、音程的听辨、音程的视唱、音阶的听辨、音阶的视唱、复杂的音阶、复杂的音阶视唱。②和弦部分包括:终止式的听辨、和弦的听辨、和弦的视唱、和弦进行的听辨、复杂进行的听辨、音块的听辨、爵士和弦的听辨、爵士和弦听辨视唱、爵士和弦进行的听辨。③节奏部分包括:拍号的听辨、节奏的听写、基本节奏型的听辨、基本节奏型的听写、节奏模仿、节奏风格的听辨。④音高和旋律部分包括:对位视唱、旋律听写、音符听辨。其中各部分由易到难分不同的级别,有大量的习题供选择,并伴随正确答案。

     《Auralia》提供了大量在线帮助,每一课都有相关的理论背景和交互式教程,以及教程的使用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以自定的选择,虽然不能增加新的课题,但是可以加进新的和弦类型,编辑现有的和弦类型,改变某些术语。用它作测验非常简单。可以从菜单进入,让学习者为一次测验命名,决定哪一个课题和级别,题目的数量和允许出错的次数。学生登录以后程序就会通知他有一个测验,让其选择题目同时显示其过去的测验成绩。有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增加课题。检测音高的功能给程序增加了趣味。在视唱练耳听觉训练教室中《Auralia》也能够连成大的网络,供更多学生同时使用。这是一款卓有成效的练耳软件,适用于多种程度的学生。它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软件的辅助下学习基本的视唱练耳课程,软件能够对学生的练习给以评判。据悉中音公司已完成该软件的汉化工作,这无疑对其推广和应用起很大帮助。

     《EarMaster Professional》(可译为“练耳大师”)是另一款交互式多媒体听觉训练教学软件。它包括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性质及音高听辨;原位与转位和弦的音高听辨;长短不一、风格各异的四声部和声进行听辨;数十种调式音阶的类型及音高听辨;十多种拍子类型,1-6小节长度的节奏视奏、节奏模仿、节奏对比练习;4-12小节不等的旋律听记等十项训练内容。每一项训练内容又根据不同的练习难度分别设定为10-60课不等。

     《EarMaster Professional》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开放性。例如:(一)在音程性质听辨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同度至两个八度之间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旋律音程或是和声音程、旋律音程的进行方向是上行还是下行或是上下行交替出现。(二)在音程的音高听辨中,可以设定是否指定调性、是否显示调号、是否显示旋律音程的第一个音域和声音程的低音、参考音是单音或是调内和声进行等等。(三)在和弦听辨中,可以设定听辨材料的范围、听辨的音域、柱式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分解和弦的进行方向是上行或是下行。不但可以听辨传统和声范围内的各种和弦材料(可以选择只听自然音三和弦、七和弦、甚至只听各种增六和弦),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现代和声的和弦材料进行听辨。(四)其余各项练习内容如音阶、节奏、旋律、四部和声等,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每一课的训练内容。

     《Auralia》和《EarMaster Professional》这两款软件不仅可以在视唱练耳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广泛使用。如果学习者真正能够按照教师或程序设定的教学计划,通过计算机循序渐进地学完各项内容的所有课程,其听觉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必然会大大超过视唱练耳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程度。同时单一的听觉技术训练和音乐本体得以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