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16 15:41:45

导语:在课堂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堂教学论文

第1篇

预习能力的好坏,将会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影响他们预习的效果。对于预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不仅仅是要交给他们良好的预习方法,同时还让要引导他们发现属于自己的预习方法,提高自身的预习能力。在开始时,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进行预习,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其次是引入竞争,组织交流,展示成绩,提高兴趣。第一个方法是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第二个方法则是激发兴趣。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可以运用预习案来达到目的。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以学定教中重视自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导学案时,必须要注重自学目标的设计,让学生们明白应该将自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什么地方,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应充告知学生采取什么办法学习,如何提高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的时候,在导学案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

课堂自主学习内容:(1)把握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盼春——绘纯——赞春)。(2)详细的分析课文内容,哪一些方面写的最细致,你是如何看出来的。(3)举出有关春的诗句来表现出春的特色。像“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阳垂野草青琴,时有幽花一树明”等等来赞春。

同时,自学目标设计之后,还需要老师的精心策划为学生点出。如上述的自学目标可以结合导学案,在投影上展示出春天景色等等内容,让学生从书本和图册中找出更多关于春天的故事。

(二)导学案设计应该具备的特点

在设计导学案时需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并且需要体现出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自学时能够使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更加的具有条理性、更加系统。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学生在自学时通常都喜欢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直接去找答案,这对他们的能力提升相当不利,因此应该让问题具有启发性,这样他们才会去主动的思考,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学案中优秀学生要能够感受到挑战,一般的学生能够受到激励,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够给从中感受到成功,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羚羊木雕》这一课中,如果导学案中提出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回答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这样的问题缺少一定的启发性,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后就会第一时间就会认为课本上有现成的答案,而且认为只需要找到答案就完成任务了,此时他们已经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对他们的自学不利。而如果一开始就从辩论木雕应不应该归还开始,学生也会积极的找寻资料,为自己做好一辩。

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的点拨解惑不是课堂上的“独角戏”,以学定教重在引导、点拨,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需要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进行解惑,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七年级下册当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师需要做的并非是完全的解释课文,更多的是应该像学生提问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等等,教师需要做的仅仅是引导,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找到答案,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

以往数学测试一般安排在一个章节完成后进行笔试,这种测试在笔者所任教的专业班级实施起来意义不大。数学测试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点落实情况的检测。正是基于这个目的笔者将笔试改成“板书试”,将单元测试改成“小节测试”即讲完一个小节的知识点,根据具体内容需要安排一次“板书试”,笔者命名为“过关测试”。

以人教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第一章三角公式为例,本章有和角公式、余弦和正弦定理、正弦型函数三大节,笔者根据重难点和实际情况安排二次“过关测试”。第一次,是检阅利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两个基本关系的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设立已知正弦值,求余弦值或反之的过关测试。第二次,是落实求画正弦型函数图象,设立不同的振幅、初相和周期。一批上黑板的可以有4到5个学生,每生得到的已知值均不同,是随机给的,要求他们独立完成。经过教师批改后,当场给予判断是否过关,顺利过关者等同于作业完成一次,未在规定时间内者视为作业缺交一次并给予一定处罚。

过关测试,不仅可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还可以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学习金字塔》中说到:单纯的“听说”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通过“阅读”方式学习,保留10%;用“声音、图片”方式学习,保留20%;“示范”保留30%;“小组讨论”,保留50%;“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马上应用”,记住90%的内容。过关测试,就是实现“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这两种效果最好的载体。在过关测试的现场,经常看到学习好的学生,或者是刚刚过完关的同学,立刻被班级其他同学邀请要求辅导。这些“小老师”在教授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水平,而经过这些“小老师”辅导后,学生马上应用起来,独立完成过关。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下,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学习气氛非常激烈。此外过关时面对场下虎视眈眈的同学,独自在黑板上解题,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对题目,顺利过关,会使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过关测试的上课形式与以往的课堂完全不同,学生学习的方式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当然,让学生能主动过关,愿意过关,教师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过关的内容在课内是作为重点要求的,解题步骤很明确,知识概况性强。如落实正弦型函数图象求作的过关测试:第一步列表;第二步描点;第三步连线。又如落实椭圆几何性质的过关测试,椭圆性质概况为1、2、3及4点。具体就是1个离心率,2个焦点,3个长度,4个顶点。

2.合理预判每次过关测试内容的难易,对班级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做些难度上的提高,对班级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一些要求,如题目数值自给,或过关内容减少等,尽量使班中的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顺利通过。但对班级中不努力、不屑于过关的学生,要给予有力的处罚。

第3篇

课本上是先讲能被2和5整除的数,最后才讲能被3整除的数。课本安排的用意很明显:因为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它们的个位数(0、2、4、6、8)都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的数都是它们的个位数都是0或5,而能被3整除的数是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能被2和5整除的数学生非常容易判断。就在我讲完能被3整除的数时,举了许多例子让学生判断,15、123等。通过判断总结出:把各位上的数相加得的和能被3整除,说明这数就能被3整除。这时一个平时很不爱说话的同学举手了,我示意让他起来说,“老师,是不是每个数都能这样去判断?”我同意他举例。他的草稿本上早已有了很多例子,他说了一个9887。不等我在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早其他同学早就开展思考,演算起来,9+8+8+7=32,32除以3不能整除,所以9887不能被3整除。这时又有一个同学举手了,得到我赞许后,这位同学说:“老师,我发现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的数,数字越大,判断起来就越复杂,不像判断2和5整除的数那样简单,只看数的个位。”这时,其他同学也好像都有同感,盯着我等我回答。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放开给学生讨论。同学们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发言,“老师我发现数字越大它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就越大,我们要去判断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同样困难。”到这一步,我心理也没底了,因为没有想到这一点,这是所有的学生都盯着我,静等我的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也没有想过,于是就和大家一起来思考下到底有没有更简单的判断方法。这下同学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都在积极的思考。最先提问的那位同学站起来:“老师我发现了。”我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倾听他的叙述:348各位上的数3+4+8=15,15能不能被3整除,我又用1+5=6,又算一次,6能被3整除,所以348能被3整除。我说同学们再举些例子看看,发现了什么?最后大家一起找出规律:“不管多大的数看能不能被3整除,只要把各位上的数进行二次、三次相加后都等于3、6、9。”这就和能不2、5整除的数一样好判断,我把这一共同发现的规律写在黑板上,调整了一直以来教材上先讲2、5整除,再讲3整除的顺序。我对学生树起了大拇指,教室了响起了掌声。我想这掌声是每一位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赞许,是通过创新思维后获得新知识的喜悦。这堂课能到达这样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让我感到震惊。

这堂课我没有太多的语言,只不过留给学生多一点的思维空间,就能碰撞出如此绚丽的火花,我感觉非常成功。课后,我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捕捉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我觉得营造创新的思维环境是成功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有三点启示:

我们时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应用了很多方法,大部分看上去课堂很活跃,学生也积极参与教学,配合得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然受老师思维模式的限制,处在一种被动固定的模式当中。曾看过远程教育网上的一堂观摩课,小组讨论赏识表扬,但我看未必真正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叫讨论一下,几个凑在一起交流,然后就分组发言,说得好就嗨嗨你真棒。真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吗?我看未必,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气氛的热闹、活跃,就只能流于形式,无实效。只有学生在内心积极的,不受任何压力的前提下,有自觉的强烈探索欲望,才会有最强的创新动力。事实上,学生生天生就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而我们的教师要做的仅仅是抓住这种创新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给学生提供一个让这种思维持续进行的平台,学生就知道该讨论什么和怎样讨论,并由衷的感受这种创新思维飞翔起来的成功喜悦。如果哪位学生提出“老师是不是每个数都能这样去判断?”时,我仅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那么,哪位提问学生的闪现的创新思维火花就将被我浇灭,就没有后面的结论,学生就失去一次发现新知识带来的成就感,我已将错过一堂精彩的讨论探索课。

很多理论的东西,什么合作、探究、问题教学等,假如不去结合实际,它永远是理论上的全新教育模式,无法在实际中实施。问题是在把理论模式化,刻意备课,用多少时间去完成哪几个内容,突破几个知识点,做多少练习题,这样一来,老师已把时间安排满了,学生已经没有主动思维的机会,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假如前面的教学案例中,我一个劲儿的按备课计划完成教学内容,记住定义就行了,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不给机会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就永远不会发现这些闪亮的火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绘画大师留飞白的笔法,行未到而意到,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搭建主动探究的平台。

第4篇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如果在被动的、被压抑的氛围下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抑制,其学习效率也必然是低效的,将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作业以及练习中费时费力且效果不明显,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设法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须融洽师生关系,保持良好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的前提,创设和谐民主课堂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角色的定位。如果说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合演的一幕现代剧,那么教师既是导演者又是伴奏者,学生应该是这幕剧的主角。教师只有俯下身来,与学生真心交流沟通,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盛气凌人发号施令,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融洽许多,学生才能在比较宽松的情境下学习,从而提高认知效果。教师只有善于和学生交往,才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否则,即使是教师善意的批评和提醒,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接受,甚至发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普遍认为数学课就是枯燥乏味的,上课时如果再用呆板的语言讲解数学,活泼好动的学生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首先教学语言中应该有一定的幽默感,使讲解能够形象生动,既传神又传情。其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考虑如何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课堂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能自由主动地思考与发问。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下,教师走下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身边,从过去课堂上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便由此而生了。

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备课并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教师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备课时应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的整合,设计合理的学案,要考虑到很多数学题目的解法不是唯一的,所以要为学生预留比较充足的时间去研究,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应考虑到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才能确保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1、准确的课前教材分析。准确的教材分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教师只有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把握教材,才知道哪些数学知识要素对学生是有用的,是本课学习数学知识所必要的。比如,在课前教材分析时就应利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和辅助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将题型有层次地分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提高。也只有透彻地分析教材,才能使相应的教学方式水到渠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准确的教学目标。有了具体细致的教材分析这个前提,教学目标的定位便会准确清晰。数学教学的大目标必须靠小目标来一步步地实现,小目标又靠大目标进行统一,它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要有针对性地为实现大目标服务,而且每一个小目标都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三、重视构建有效教学方案

数学教学方案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第5篇

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促进理解、加深记忆。如烧伤深度的临床特征可总结为“Ⅰ°红斑,Ⅱ°水疱,Ⅲ°焦痂”,其中浅Ⅱ°表现为大水疱、剧痛,深Ⅱ°为小水疱、钝痛。将浅Ⅱ°和深Ⅱ°烧伤特征进行对比,则特点、区别一目了然。再如,骨折和脱位的特有体征都有畸形,不同的是骨折有反常活动、骨擦感(音),脱位有弹性固定和关节盂空虚。进一步延伸,并非所有的骨折都具有骨折的特有体征,如裂缝骨折、嵌插骨折则无,需结合影像学资料进一步确诊。类似的还包括3种颅底骨折临床表现的对比;低钾和高钾的对比;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对比;3种损伤性气胸的对比等。

2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我们经常说讲课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那么一个章节的重点是什么?讲课如何围绕重点展开?这就值得我们下大功夫研究。如低钾血症的病因就要围绕“摄入不足、排出过多、体内转移”12个字来讲,临床表现要抓住肌无力,治疗要抓住静脉补钾的4个原则。如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要抓住转移性右下腹痛和右下腹固定性压痛这两个特点,再如泌尿系结核要抓住病在肾、表现在膀胱的关键点。

3模拟表演,加深印象

在教学中活跃的气氛可使学生脑筋转得更快。有些模拟表演学生可能记一辈子。有一次讲上肢骨折时,上课前笔者用夹板固定上臂,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悬吊手臂于胸前来到教室,这种模拟表演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了关于上肢骨折的知识,且印象深刻。但要注意,表演的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4举例子、打比方,把难以理解的理论转化为简单的常识

举例子、打比方其实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裂缝骨折时,以瓷杯受外力撞击裂开缝隙为例,同时展示裂缝骨折X线片;再如讲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腋路法,课本对病人的描述较多,学生往往记不住,笔者的描述用了8个字“头偏对侧,行军礼状”,并辅以动作演示,学生一清二楚。

5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外科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地方很多,如器械的辨识练习、心肺复苏术的练习、综合手术技能的练习等,都是学生必须动手操作的。但对于有些内容,大多数教师只讲不做,学生理解不深。其实动手操作掌握得更为扎实,如急性阑尾炎的协助诊断体征、脱位的复位方法等,教师在学生的配合下做一遍,然后要求学生练习,学生在做过之后发出“原来如此”、“这么简单”的感慨,这与花费很大力气在讲台上演示半天相比省时省力。

6设置情景案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故事化

以笔者的外科休克多媒体课件为例,片头首先出现的是120急救电话和疾驶而过的救护车,接着出现的是紧张的手术画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至于案例教学的使用则更为广泛,几乎每个疾病都编有与临床贴近的病例。事实证明,在学生拥有一定基础后,案例教学必不可少、不可替代。

7因材施教,传授学习方法

第6篇

课堂讨论虽然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纳入讨论范围的。讨论的话题可选择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既源于课本,而又超越课本。讨论的内容应具有历史性,既要涵盖所讲的知识和理论,又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难易度要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如果难度太低,讨论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难度太高,就脱离了实际。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扩散性思维,激发学生探索和讨论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应避免提出只有一个答案或过分复杂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教学要求,精心设计。例如,学习“唐、元两朝”时,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唐元两朝有什么异同点”就显得面太宽。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开始讨论。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最好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而且,分别讨论效果会好很多。同样,讨论的题目也不能太简单、狭窄,以免使学生不假思考就回答“是”或“不是”,或搬照教材念上一段。如此,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才能实现,教学重点内容也就突出了。

二、把握好纠错时机

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决定了他们会在课堂中出现各种认识偏差,这是十分正常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绝不能因学生提出来这样或那样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见解或想法就对他们横加指责,那样只会浇灭自主、探究的火焰。教师正确的做法应是准许学生充分发言,将错误充分暴露,然后引导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实现集体纠错,达成共识。例如,我在组织讨论“为什么说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有的学生说“的性质应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此,我并没有中止学生的表达,而是让学生将原因说出来。这名学生认为,无论是从还是从的具体实践中,都没有反帝内容的出现。针对这一说法,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认真思考精神,然后让全体学生认真阅读《》的有关分析。很快,学生利用“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的结论得到了正确的认识。这样既帮助学生纠正了认知的偏差,也使全体学生体味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好讨论方式

课堂讨论要讲究实效,追求最佳的讨论效果,就要灵活运用各种讨论方式。具体来说,讨论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互商法。这种方法要求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见解或想法写下来,然后讨论,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可以保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例如,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专题教学中,我先提出:“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有了怎样的变迁,原因是什么?”而后,各小组成员思考、协商,汇成小组观点,再进行集体讨论,最终达成共识。(2)互补法。这种方法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在独立思考后,随机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而其他成员则以他的意见为参照,发表见解,最终形成集体意见。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全班组与组之间的探讨。而且,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3)互问法。具体可分为小组内提问,小组间提问,学生之间点名提问,男女生间相互提问等。多种多样的提问方法增强了趣味性,体现了竞争性,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实施好总结评析

第7篇

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十三四岁,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还很少,但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却是成年人难以企及的.为此,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备课时注意挖掘学生会有所了解但又认知不太清晰,或者生活中有所接触但不能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理解的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中来,以拓展课堂上的生物教学资源.而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好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点拨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地自己发现、自我探究.同时,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探究成果,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这样的课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材学习的理论化、枯燥化,而且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把握教材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自我发现和探究.这样一来,通过课堂讨论和交流,学生更深层次地认知了自己从生活经历中发现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更牢固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生物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形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性爆棚,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

新课改更加强调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学习素养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更易于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现象的认知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去.如在讲解完一节新课内容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来做自我总结,一个学生的总结总会在准确性、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而多一些学生进行总结,也就会是的教学总结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在进行课堂小结之后,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而这些练习题又要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最终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中,结合生活实际来独立完成.这样一来,通过练习,学生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习上耐心求知、善于钻研的探索精神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练习作业,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获得一定的对生物学科的认识,又因为这些认识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的,也就容易获得更多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将更加浓厚,持续得更加长久.

三、激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

对一门学科的教学,只有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学得高效、有实效.在此,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需要教师能够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于生物学科来讲,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教师必须能够结合大自然中的生物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能够更易于学生感知.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赢.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素材,然后进行知识问答竞赛.当然,这样的教学要基于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如搜集素材的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完成,而知识问答竞赛活动,则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浓厚的参与热情,也就会竞相作答.这样的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四、结语

第8篇

精准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高效推进、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每一节课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抓住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始终合理,使教学课前理解透彻、备课充分。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要高度关注三点:一是教师备课,二是教师讲授,三是学生参与。从备课环节来看,针对目前使用的新教材起点高、难度大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充分考虑某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然后系统合理地设计课时、教学案例,而且要针对自己所面对的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目前已有的知识起点和最近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讲授环节来看,教师要注意做到精讲,目标明确不啰嗦、条理清晰不含糊,要针对学生有疑问的或重点去讲,讲解透彻,切中要害;从学生参与来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的是愉悦,是精神的满足,而不再是枯燥的机械灌输。

二、以高效的教学管理驾驭课堂教学活动

要做到课堂教学管理优化高效,需要教师重视两点:一是强化课堂时间管理,二是强化学习策略管理。从强化课堂时间管理来看,就是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要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努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从强化学习策略管理来看,优化学生认知结构和加强学习策略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结合学科实际,以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整体性,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使教学更适于完成各类不同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努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推进课堂教学活动

第9篇

关键词:航海英语教学课堂活动优化探索

1概述

在现代社会,教育学家不再一味地寻求单一的、模式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语言教学也没有僵硬的和固定的规则。在传纺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动者,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而成功的语言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各种语言环境和交际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并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在教师的监督、指导和鼓励下,学生进行思考并进行语言的实际运用。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航海英语,探索一条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方法,一直是许多教育者的努力目标。

2优化航海英语课堂教学的对策

2.1交际法教学

航海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是一种高度社会化、交际化和文化内涵丰富的语言,应该采用交际式语言测试和教学。用交际教学法进行航海英语教学模式的设想,是目前整个世界航海英语教学的趋势,也是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要求。此教学法一改传统的翻译教学法,能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互动。好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一堂优秀的英语课是一种交流,对英语教师来说,为学生创造一种较愉快的交际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须设计和组织丰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例如:pairwork(一对一活动),groupwork(小组活动),discus—sion(讨论),brainstorm(头脑风暴),roleplay(角色表演),debates(辩论),presentation(陈述表演)等。

这一系列活动有利于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航海英语的热情,并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新知识得到巩固。交际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促使学生在航海英语语言能力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鉴于航海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比较枯燥,缺乏生活气息,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体验,如果在教学中单就课本进行语言教学,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增加一些趣味而又有助于理解记忆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学生好奇心强,使用情景法可引导学生参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如有关气象中各种云的词汇(cirrostratus卷层云;ahocumulus高积云;cumulo-nimbus积雨云;stratocumulus层积云;nimbostratus乱层云)很难记忆,如果利用图片、图像或录像,将所有能够直观表达的单词尽可能直观表达,枯燥无味的单词就会教得生动有趣。

2.2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针对传统教学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弊端,应平衡教师讲话时间和学生讲话时间,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育他们怎样学习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对班级学习和课堂活动负责任。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既提供系统的语言规则,又设计充分的真实情景。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鼓励学生努力地学习,引导他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独立自主性。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心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有了学习的自主意识,学生就能最有效地利用教师在课堂中提供的师生交际,与组员交际、与同桌交际的机会,主动地质疑、讨论,展开课堂活动,更好地融

入课堂教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自信心不强,课堂参与度低,需要教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要求学生对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消除心理障碍,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人都有自我实现、取得成功、获得认可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后的快乐和体验是学生学习力量的重要来源和内在动力。

2.3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宽松和谐的氛围和师生情感的投入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良好土壤。融洽的师生感情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情感上尊重每一位同学,充分肯定他们,体谅他们,给予其安全感、信任感,创造没有恐惧的轻松环境。教师上课时,应保持和蔼可亲的面容,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地参与课堂活动,而不怕犯错误。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发现优点,克服缺点,开发潜能。

经常鼓励、表扬学生,尤其是善待班内学习困难的学生,尽可能让学生感到每一节课是师生共同打造,而不是教师在孤独地教、学生在被迫地学。在教学中,忽视情感层次和心理教育,只求教书,不管引导,置学生的心理需要于不顾,会使课堂黯然失色,枯燥无味,也不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教师应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关心他们,尽力给予帮助和指导,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这是教学中的必要铺垫。

2.4利用多媒体,寓教于乐

在航海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软件中形象生动的实时动画、严谨准确的授课和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使学生因此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寓教于乐得以落到实处,学习的成功也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而且让学生投入当时的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思维及分析判断能力。也可以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学习英语甚至其它各科知识的工具,配备辅助教学和多媒体光盘软件,让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进行个别化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及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选择适当的学习进度和方法,并且不断调整,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能培养思维的敏捷,使多种感官得以协调发展。

多媒体航海英语教学还能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在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课室,教师通过计算机幻灯、实物投影等手段代替传统的板书,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单位时间的授课信息。实践证明,多媒体英语教学不仅能保证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而且带动了教育思想的改革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特别是在听力和阅读课堂,能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实现声音、文字、图像等方面的多通道、多元化。教师可以自行编辑制作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及学生具体情况的其他视听材料,这种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比单一化的书本教材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纯正的语音更易为学生所喜欢并模仿。多媒体英语教学通过潜移默化来提高学生运用航海英语的实际能力。

2.5创设网络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