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20:16:20
导语:在大学个人读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reading situation is not so good, we should take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cultivate their good reading habits, to prepare for future using and irritating the students’ desire and thirst for books. Make students develop the habit of loving reading, be good at reading and skilled in reading good books.
关键词: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ultivating students;reading habit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265-02
0引言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阅读状况非常令人堪忧。复旦大学推出的《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调研显示,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南京理工大学学生联合会调研部对南京市十所高校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4%的同学日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不足一小时。著名华人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学生虽然勤奋,但美国好的学生看书的时间比中国学生还要多,因为他们在中学、大学都要写研究报告,需要看很多书才能写得出来。据统计,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为即将入学的新生指定书籍,要求他们阅读,已成为美国高校多年的传统。
2008年5月5日,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第十八届图书交易博览会中国出版高层论坛”上发表了《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的演讲,提出了四个发人深省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2009年2月28日,总理在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也曾深有感触地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人的成长离不开书。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信息的仓库,经验的总汇,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大学是人一生当中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阅读的黄金时代。据有关资料分析,人的知识有80%是在课堂以外学到的。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自我修养的良师益友。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几何时,大学生的集体形象是象牙塔中“读书破万卷”的读书人。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同学从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许多学生除了教课书和教辅类的图书以外,很少阅读其他的书籍,知识面狭窄,课外阅读缺乏,知识储备不足。鉴于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加强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做好阅读储备,让同学们在校期间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阅读成为一种爱好和需要,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1指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阅读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读书,将对其成就一生的事业产生关键的作用。一般来说,大学生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行为往往受其所学专业和治学情趣的影响,引导、帮助学生围绕所学专业学会选择读物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校首先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阅读书目、阅读目的的指导,帮助学生确立课外阅读的意识。学校应组织各个专业的专家、学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出不同学生群体需要阅读的书目,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阅读。把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教师的教学计划之中,让学生在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读后要写出读后感或是做一定的摘抄,并且把参考读物的知识反映在考试内容中。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写读书笔记、做读书卡片、写周记、写札记,将值得品味或是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化典籍和文献信息资源,有人把图书馆誉为“大学的心脏”、“知识的海洋”。学校要把指导大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要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图书分类知识和目录检索知识,明晰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基本原则,学会查阅使用各种工具书和文献资料;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信息获取的技能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提高计算机检索和网上信息资源获取的能力。在网络资源日益普及的今天,学校图书馆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学生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常用的数据库地址,将收集到的精选的期刊、图书和报纸等目录存档在网络中,向学生提供目录通报服务,提供网络浏览导航,提高学生利用网络阅读的效果。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甄别书籍。在学生中通过开展导读、书评、新书介绍、专家荐书等活动,向学生推荐好的、有意义的书籍,使学生远离低俗的、有害的书籍。
3指导学生阅读一定量的经典书籍和名著
费尔巴哈说过: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人的生命往往是通过它所阅读的书籍表现出来,我们所“吃”的书籍越多,所“吃”的书籍越好,其生命的内涵就越丰富、品位就越高。假如人不吃什么“东西”,那么它的生命也就枯萎了。大学有大学的任务,大学生应当具有了解现代文明基础上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大学教育要训练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智商,而是智慧;大学学习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掌握多少专业知识技能,而在于通过各方面的学习,锻炼和发展学生的人格素养、文化品位和人文关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没有阅读,没有思想,那么,大学和职业培训所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读书是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塑造、人生观引导的重要方法。在大学时代,理工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更多的是通过专业以外广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的阅读来实现的。因为源远流长的中外经典,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求诚的生动展示。在大学阶段,学校要有目的的引导同学们广泛阅读一些经过历史积淀、融汇了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古今中外优秀书籍,尤其要保证一定量的经典书籍和名著的阅读,增强同学们在文、史、哲、经、法、艺、心理、生物等领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内在的综合素养。如通过开展“大学生百篇必读”等活动,列出推荐给同学们的书籍名称,引导同学们尽量扩大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毫无疑问,广博的阅读对一个人的思想积累是非常有益的,或许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许多知识都“无用”,但在学习这些知识过程中发展的能力,将有助于从工具型的人才中脱颖而出,并受用终身。据说,希拉里在10岁时,就阅读了从伯拉图到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大师的大量作品,为他日后的成长和超强的思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理在与大学生们交流时也曾说过:他在大学时50%的时间读教科书,应付考试;50%的时间读课外书,36门功课,他得了35门优秀。正是因为长期以往的博览群书,才使温总理在每年人大闭幕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经据典,谈吐儒雅,给人以万卷诗书扑面来的深刻印象,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修养。
4指导学生保持一定量纸质图书的阅读
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阅读已从单一的纸质读物逐渐向电子读物等多媒体方向扩展,其阅读正在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网络化、功利化、肤浅化”倾向,即时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的书本阅读而成为大学生阅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上网浏览也可以达到阅读图书的目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上网后,用于阅读的时间较少,聊天、玩游戏的时间较多,即便是阅读,也很少进行认真地思索,而是进行快餐式的浅阅读(指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浅易阅读),而这种快餐式的“浅阅读”是难以达到传统阅读功效的,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的见解与思考力,像手中的读物一样走向肤浅,变得浮躁。阅读是一个人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纸质的书,能带来更高的专注、平静和思考。有人认为,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追求一种有深度的阅读,因为阅读真正有价值的文字,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是一种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是一种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也是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一个人如果不经过一段艰苦的阅读历程,要想达到必要的思维深度将是极其困难的。而这种“有深度的阅读”(一种深层次学习和思考的过程)的最佳方式应当是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大学是教人如何思考的。大学精神的核心是提高思考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我们研读各种人文和自然科学课程、写论文、听讲座、进行各种阅读,都是在训练脑子和眼光,提升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经过大学教育的学生,应当善于接受各种新的思想和观念,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人格,能够较好地融入各种文化和环境之中,可以独立自信的进行终身学习。而过分热衷“浅阅读”最终会丢弃深邃的思考、开阔的视野和心系国运的责任感。因此,在电脑屏幕已经成为很多人阅读对象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教育学生保持一定量纸质图书的阅读,把“深阅读”与“浅阅读”、上网阅读和传统阅读很好的结合起来。
5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
大学生的天职就是读书。琅琅书声、悠悠书韵和浓浓书香,不仅是大学校园青春和朝气的的标志,更是大学品位和境界的象征。营造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对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要充分利用图书馆馆藏、馆舍的优势,在专业教师、图书馆、学生处和团委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组建读书俱乐部、书友会,开辟经典阅览室、读书沙龙,组织名师导读、新书介绍,开展读书月、读书周、读书日、读书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大学生必读等活动。学校还可以设立阅读专项基金,评选阅读明星,让更多的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中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切实激发同学们潜在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兴趣,鼓励、帮助和督促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前不久,华东师范大学王晓明教授在《中华读书报》上曾撰文建议:要“强迫”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要用一切情感的和制度的方式:讲座、个别谈话、课前书目、课堂讨论、课外答疑、考试、读书会、图书馆的咖啡厅、甚至娱乐性的晚会培育一种读书的氛围,切实的帮助和鼓励学生,督促他们用最多的时间去读好书。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逐步从阅读中体会世界的广大、智慧的光彩、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丰富。要让学生从内心孕育出对书的亲近和渴求,使阅读成为每一个大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并伴随其一生,让书香飘荡在校园及学生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爱默生曾说过,会读书的人应该是一个发明家。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知识改变命运,阅读升华人生。只有读书才能有积累,只有有了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从听课途径学来的知识,仅仅是为专业入门打了一个基础,走出校门以后,这些知识很快就会老化,大量的新知识,必须依靠阅读途径去获得。阅读的潜在力量是使你变得最大限度的富有――不但在金钱上的富有,同时拥有爱的富有、快乐的富有、家庭的富有、健康的富有、成就的富有、心灵世界的富有。换句话说,就是在你生命的各个方面均会变得富有。
参考文献:
[1]饶贞.学生不看书,愁煞数学家[N].广州日报,2008-07-10.
[2]李媛,李雪林.大学生经典阅读量不足[N].文汇报,2007-04-25.
[3]王苹,试论当代大学生阅读倾向与引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4]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N].人民日报,2008-01-04.
[5]高路,刘东.大学生读什么怎么读为何读[N].新华每日电讯,2008-04-24.
[6]吕绍刚.读书是一种风度[N].人民日报,2009-04-17.
[7]郭之纯.当心被浅阅读过滤掉文化营养[N].中国青年报,2004-12-16.
关键词: “读书工程” 习惯 大学生成长成才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1.引言
人们都在探讨“如何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如何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这一问题并试图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比较理想的方法只有一个,即读书。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启发学生阅读,要求学生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催促学生阅读,使学生明白阅读是他们大学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改变,从阅读开始”,“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学生没有阅读习惯,不想读书也不会读书,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不可能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因此,学校教育最关键之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极强的阅读能力,为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学生的阅读及学习现状
笔者通过和学生接触或交谈、或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和学习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习惯,少数学生的阅读数量几乎是零。他们在大学的学习现状是:只学课内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只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许多学生误读了高等教育的真谛,误解了大学教育的作用。由于现在的学生诱惑太多,玩具太多: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通讯产品并没有真正用于学习。在高中学习阶段,由于老师和家长的有效监管,他们想玩却不敢玩,也没有时间玩。升入大学之后,他们认为只要上了课,完成了作业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考试及格就万事大吉了。因为他们习惯了中学时期的学习方式,习惯了家长、老师的实时监管,很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以致误认为大学生可以自主掌控的自由时间太多了,可以尽情地玩,所以在自主学习、课余阅读方面比较盲目、无序。很多学生上学就像上班一样,到点上课,到点下课,课余时间除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以外几乎不接触书本,而是把所有的空闲时间用于业余爱好与娱乐消遣活动,如网上聊天、游戏、看电影、打扑克、玩“三国杀”或搞聚会等。很多学生通常是夜里很晚才睡,早上不早起。笔者本学期第一周周末和学生座谈时发现,学生晚上几乎都待在宿舍,上网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等,几乎没有人读书。当问及学生的感受时,他们回答:“尽管感到自由,放松,玩得非常痛快,但心里不免有一种空虚和不安的感觉。”他们学习无计划,读书无规划,整日不知所措,无所事事,长此以往,学校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学生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后果怎样,可想而知。
3.“读书工程”的实施所带来的一箭双雕之效应
笔者及教改团队在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专业七个自然班推行了“读书工程”项目。该项目历时两年四学期,主要内容是:(1)为低年级学生规定了前四个学期的阅读数量、参考书目:第一学期5~8本英文原版简写小说或书籍,第二学期8~10本英文原版简写小说或书籍,第三学期10~12本英文原版简写小说或书籍,第四学期10~15本英文原版简写小说或书籍。参考书目仅供参考,学生可以自己确定书目,但数量上不能打任何折扣;(2)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利用好纸质词典,有生词勤查字典,有问题多问同学或老师;(3)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准备读书笔记本,把自己认为好的感兴趣的句子、段落等抄录下来。(4)每完成一本书籍,都要有全英的读书心得体会,简单的书评、作者简介等;(5)每学期集中检查两到三次,结果记录在案;(6)期末举行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全英讲演展示会一次,学生读书笔记展览会一次,组织评奖,以资鼓励。“读书工程”的实施,很好地解决了大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的盲目、无序现状,在课余自主学习方面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与帮助,使学生明白听课与自主学习的关系,以及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须性。通过“读书工程”的实施,学生真正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地道的英语,欣赏能力、英语语流语感、用英文思维的能力及英语语言技能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读书工程”的实施对学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帮助学生由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读书工程”的实施的确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4.读书使人充实,使人明理,使人进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使人积累知识、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更重要的是读书使人明理,使人进步。古人、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被活灵活现地记录在书本里,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其成与败的原因及道理,以指导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行为。正所谓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它为我用。“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朱永新2012)。本科研与教改实施项目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自身的读书经历及阅读过程,认识到读书对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汲取精神营养的源泉,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之举。本科研与教改实施项目主要目的之二就是通过“读书工程”的实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视书为友,嗜书如命,终身以书为伴,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成为一名生活充实、积极向上、懂专业、有理想、豁达明理的现代社会的有用之人。
5.结语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人类文明的阶梯。通过实施“读书工程”,我们发现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较讲文明、懂礼貌;时间观念逐步加强,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了;英语语言基本技能也大幅度提升了;大部分学生明白了高中教育阶段与大学教育阶段的不同之处,明白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自觉制订了学习、读书计划;逐步养成了读书习惯和端正了学习态度。“读书工程”的实施仅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尽管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参与该项目的师生都比较认可,但是,如何使其效果更佳,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还需我们共同努力,使其进一步完善,惠及更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黄源深.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J].外语界,2006(4):63-66.
[2]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于课外[J].外语界,2007(6):12-14,85.
[3]王建华.自主学习与能力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5):63-66.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阅读特质;阅读影响
A Study on Re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nternet+”era
LV Zhen-ren
(Library of Wuzhou College,Wuzhou Guangxi 543002,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the rea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reading methods of college students,but also has an unprecedented impact on library.The paper expound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characteristics,and suggest strategies of reading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nternet+”era.
【Key words】Internet+;College students;Rreading characteristics;Reading impact
互联网迅速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首要是改变的是阅读方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探讨大学生阅读特质,如何开展推广阅读,高校图书馆如何有效发挥和提升服务职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特征
1.1 传统的纸质阅读在减少
随着数字化阅读迅速进入每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它不仅阅读便利,随时可以进行海量阅读,而且改变了传统纸质阅读习惯,对于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而言,网络阅读成了阅读的新宠,成为网络阅读群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1]在此背景下,传统阅读方式的纸质书本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据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数字阅读是亮点,首次明显超过纸质阅读。
1.2 刷屏阅读,浅阅读盛行
大学生比较喜欢看图、视频和轻松的文字的阅读,选择手机刷微博、微信朋友圈,或看新闻、读电子书等方式代替深入阅读,在下课休息的十分钟时间,也抓紧时间上网快餐式阅读一番。这种不求甚解泛读略读,会割裂对原文意义上的正确理解,使得读书变得庸俗化,浅阅读往往没有思索和感悟的过程, 长期习惯于浅阅读会养成一些不良品质, 做事无法专注更多的会带来消极影响,不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
1.3 为考而读,趋向于功利阅读
大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增加竞争力,都希望拿出多一本证书,在激烈应聘竞争中增加“筹码”,除了必要考的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外,大三、大四年级的同学,常常在课外利用大量时间考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这种学习目的只为求职所用,一方面,没有过多精力阅读,另一方面,经典阅读没有学分,也不直接有利于就业,大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无法得到短期的实惠,也就慢慢远离经典阅读。
1.4 缓解压力,选择娱乐性休闲阅读
大学生从踏入校门开始就担心就业这个问题,面对毕业时求职的火爆场面,为同学们在校学习中带来了不小压力,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减压,如体育比赛、户外活动、阅读等等,而阅读则是最好减压方式。而一些媒体为了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推出娱乐性休闲节目;出版商则在影视题材方面大做文章,致使娱乐化现象不断出现。
2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
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和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为大学生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阅读空间,“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阅读影响体现下列几方面:
2.1 阅读质量不高
大学生相当一部分同学课外阅读靠“三屏(电视大屏、电脑中屏、手机小屏)”,读屏式阅读泛滥,[3]在阅读过程中存在跳跃式的浅阅读,造成广告信息干扰,还沉迷于、武打的网络小说之中,使阅读质量不高。大学生长期热衷于刷屏阅读,会使视野变得不够开阔,看事物不够深入,分析问题也不够透彻,以至于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这对于一个大学生的发展不利。
2.2 读而不思,缺失想象力
传统纸质阅读本质上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能体会到阅读的氛围,是一个达到眼到、口到,用脑想、用心记的阅读过程,“不动笔墨不读书”,用笔圈圈点点或写读书笔记,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这样的阅读大学生能做到的并不多。“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更多的是对媒体阅读的心理依赖越来越重,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难以分辨,且长期碎片化的浅表层阅读,易看事物流于表面,无法形成良好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阻碍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3 品味下降,缺少逻辑,缺乏理性
读经典,能够加强一个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经典常读是助人终生发展的需要,能够助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培养良好的学养和提升品位,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而现在相当多的大学生认为“破万卷”不如“点鼠标”, “读经典”不如“读通俗”,经典难读,通俗易理解,忽视了经典名著的阅读。网络上要搜寻所需要阅读的内容很容易,但只是表面过多,深层不足,从而导致大学生阅读品味下降,看待事物的方式缺乏理性。
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阅读引导的策略
大学生阅读方式趋于多元化,笔者认为:大学生阅读既要有纸质图书的“书香阅读”,也要有数字阅览的“随时新体验”。图书馆顺应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利用数字媒介阅读。
3.1 指导大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现在校的大学生,阅读没有制定计划,阅读的随意性太大,这样的阅读不仅白白浪费时间,也使得读书缺乏系统性。图书馆要指导大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作为入馆教育的内容,按照计划进行阅读,会提高大学生阅读效果的。在阅读过程中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时间安排上课内和课外互为补充,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写好读书笔记。[4]坚持定期回顾,及时总结阅读计划执行情况,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好处。
3.2 设置“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平台
为适应“互联网+”时展,图书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措施进行融合新,设置“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平台,实行网上信息传递,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网络导航服务是服务的重点,对虚拟馆藏资源进行拓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培训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
3.3 开设经典导读课程
朱熹曾经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典就是源头活水。如何阅读经典,每个人读经典都有自己的方法,阅读经典最好做到要随时读,要反复读。图书馆联合学校教务部门开设《文学经典导读与欣赏》选修课程,用学分制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走进(下转第50页)(上接第89页)中外经典书籍的殿堂,品味经典的思想意义、领略经典的文化底蕴、欣赏经典的艺术特色。根据大学生特点和需求,推介高低年级同学所需要的阅读书目。
3.4 “校馆店”跨界融合结合体
“互联网+”的本质是创新发展,跨界融合是大势趋,互联网正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服务产业形态。如安徽铜陵市图书馆与新华书店于2015年12月25日放开的“校馆店”,是全国首家跨界融合的书店结合体,大楼一、二层及负一层为新华书店,三、四层为图书馆,而五层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顾客在书店看到中意的书后,通过“你读书,我买单”的软件系统,查询图书馆没有这本书可以通过该软件把书借回去,读者看完书直接将书还到图书馆。[5]从书店的顾客变成了图书馆的采购员、读者,解决了各级各类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矛盾:读者想看、爱看的书,图书馆没有或太少;图书馆购进的书,读者又往往不爱看。对于书店来说增加了营业额,而图书馆既丰富了馆藏结构,大大提升了图书新书流通率,又方便了大学生读者。
4 结语
阅读使人明智,阅读使人进步,阅读的人生更加精彩,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阅读的民族,把读书看作是“立身”之本。“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在全民阅读上引领大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托起时代赋予大学生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郑小茹.大学生阅读倾向与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85-88.
[2]孙凌云.高校学生读者的浅阅读倾向及图书馆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0(3):85-88.
[3]张岚.大学生网络阅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81-84.
步入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手机越来越发达,正如“一机在手,天下我有”这句话说的那样。当然手机也代替了传统的读书方式,再加上当代大学生对读书的不重视,精神文明越来越匮乏。为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河南城建学院读书协会由此开展读书风采大赛。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趣味性、竞赛性的“读书风采大赛”活动,增加学校中的读书氛围。
2、通过读书风采活动,增强同学们对书籍的理解。
3、通过比赛,同学们可以加深对阅读的热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组织单位
读书协会
四、活动名称
读书风采大赛
五、活动主题
提升文学素养,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六、活动对象
全体同学
七、时间地点
二0二0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召开会议,讨论活动计划,确定活动内容和活动分工。
2、分工后,各部门指派工作人员联系办公室部。
3、准备纸、笔、即时贴、工作证等材料若干。
4.确定地点,时间等。
(二)进行期间
1、在11月20日到11.25日收集报名表,并统计人员信息。
2、参赛人员于26日早上8点签到,并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3、参赛人员展示完毕后由专业老师和观众们投票决定分数,分数隔一个人公布。
4、结束后由主持人公布结果,并发奖,结束此次活动。
九、人员设置
1、签到及发放即时贴4名,发任务卡2名,维持秩序10名。(组织部)
2、主持人2名,宣读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朗读部、演讲部)
3、登记处暂设四个点,每点三名同学,共12人。
4、核查员5至8名老师。
关键词:读书 大学生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21-02
2013年6月,我们对河套学院在校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在读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读书积极性不高;阅读时间短、数量少;缺少规划与指导;缺乏做笔记的习惯;读书质量不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书的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校、教师、图书馆的引领作用,激发大学生读书积极性。
1 读书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总理在2009年世界读书日曾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学生读书尤为重要。
1.1 读书有利于大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文化修养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中学阶段所积累的知识甚少且结构单一,不能适应社会“一精多能”通材的需要。在进入大学阶段以后,仅仅被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瑞士凯勒曾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大学生只有通过读书,不断汲取浩瀚知识海洋中古今人类智慧精髓,才能开拓视野,丰富人生积淀,提高文化修养;只有有针对性地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才能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社会所需之才,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1.2 读书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当下部分大学生思维方法片面、善恶判断标准缺失、自控能力低下、责任感不强且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高尔基曾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通过读书,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具有真理性的科学批判精神,帮助大学生增强爱国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树立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增强抵制物质诱惑,坚持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自控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1.3 读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总书记在十八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也曾说:“如果一个民族的‘文明’不是扎根于教养和人类素质与能力的和谐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充其量只不过是‘虚有其表’,而不是‘文雅’的民族”。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开展读书活动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读书,大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承担起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使命。
1.4 读书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学风
调查显示大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聊天、看影视剧、打游戏、睡觉等,自主学习能力差。通过读书,可以提高大学生文化底蕴和人格修养,陶冶他们情操,活跃他们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他们对知识和文化的强烈追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大学生读书现状及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回收率为86%,调查对象为河套学院各个专业一、二年级在校生,其中本科学生占10%,专科学生占90%。男生占15%,女生占85%。
2.1 大学生普遍读书时间少,读书数量低
表1表明,平均每天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上,所占比例为10%,时间在1~3小时,比例为44%,时间在1小时以下,比例为36%,几乎不阅读所占比例为10%。大部分学生属于微量阅读(1小时以下),其中几乎不阅读占10%,总体来说读书时间较少。但本科生情况相对较好,适量阅读(1~3小时)所占比例达到63%。
表2显示,大学生平均每月阅读量5本以上,所占比例为5%,阅读量在3~5本,所占比例为11%,而阅读量在3本以下,比例高达84%,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读书数量非常低。
2.2 大学生读书目的基本明确,但读书积极性不高
调查表明,大学生读书目的选择“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比例为70%,选择“提高文化修养”比例为31%,选择“休闲娱乐”比例为36%,选择“精通专业”比例为13%,选择“通过考试”比例为11%。总体来说,大学生读书目的基本明确,主要是为了丰富自己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但从表3来看,67%大学生认为自己读书积极性一般,只有7%大学生认为自己读书积极性很高,不过,本科学生读书积极性要高于专科学生。
2.3 大学生读书缺少规划与指导
一、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我曾对班上60名学生就“为什么读书”做过书面调查,其中45名学生的答案是:为了获取知识,开阔眼界。这充分说明学生对未知领域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社会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想通过努力,了解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这是学生自觉进行阅读的动力。教师和家长要很好地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学时代是读书的黄金时期,这时,教师和家长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也许学生还不能读懂书的全部内容,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书中精神和思想的影响。读书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书籍不能改变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伴随人的一生。
第二,它是学习目标的要求。新课标对七~九年级学生的阅读鉴赏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背优秀诗文80篇(段)。”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达到这样的要求,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课下的阅读尤为重要。我的一个学生喜欢读历史典籍,上九年级时,已读了《史记》《古文观止》《名人传》及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等,九年级还挤时间读唐诗宋词。他谈起历史典故头头是道,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习需要课内外结合。注重课外阅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丰富,思路更开阔,理解问题更灵活、全面,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自如。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转变观念,正确看待读书
关于学生读什么书的问题,面对应考的压力,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的意见是一致的:与考试有关的书多多益善,与考试无关的书尽量少读。这种急功近利的看法限制了学生读书的自由,阻碍了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相互促进,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语文教师应该让阅读走进课堂,根据学生兴趣推荐书目。家长也要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据孩子的兴趣有选择地购书,最好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好书。
2.激发兴趣,明确阅读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变阅读为悦读。教师讲课时要依据教材内容适当延伸,旁征博引,涉及文史、哲学、科技等多个方面,留下悬念让学生课下去探索知识,寻找答案。要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如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评出名次,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活动激发兴趣,以兴趣促进阅读。
另外,要把阅读的意识渗透到日常学习中,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读书绝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文字浏览、打发时间,必须做到读而有感、读而有思。所谓“眼到、心到、手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都是提倡把读书的思考和感悟记下来。当你把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分享时,就会很有成就感,从而更喜欢读书。
3.制订计划,掌握正确的方法途径
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阅读兴趣,教师可制订出可行的计划,由浅入深地选择书目,切忌盲目阅读。对于难以理解的古典、科技类书籍,可适当给学生讲解。阅读时应该像欧阳修那样,抓住“枕上、马上、厕上”等一切可学习的时间,将阅读进行到底。假期集中时间读书,可选择大部头作品,反复品味思考,记笔记,进行深入剖析式的“慢”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兴趣广泛的同学可进行“海量阅读”,先从蜻蜓点水式的“漫”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尤其是那些对自己学习、成长有利的书,要细嚼慢咽,读思结合,提高气质涵养和文化品位,起到真正阅读的作用。总之,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读到健康的书籍,能把读书当成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获取充足的精神食粮。同时,自觉地选择好书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
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图书馆重要性的认识,确立服务育人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性、服务性、学术性功能,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作出图书馆应有的贡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年度图书管理工作计划,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021年度图书管理工作计划1
新学期开始之际,为了能进一步搞好本校的图书室工作,总结了前几学期的工作经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符合学校实情的图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校图书室以发挥其的功能,服务于全校师生,让学生在这里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尽可能地方便教师借阅,使他们提高理论水平用以指导实践技能。
二、主要工作:
1、借阅
我校图书出借阅实行开架借阅。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向师生开放。
2、赔偿
按丢失图书的价钱进行赔偿。比如丢了一本5元的图书,A、可以赔一本5元以上的新书或8成新的旧书。
三、各月工作:
9月份:
1、订好工作计划。
2、图书管理员会议。
10月份:11月份:
1、继续深入开展图书“开架借阅”工作。
2、搞好图书管理员培训、学习工作。
12月份:
1、做好工作总结。
2、做好期末书刊催回、归档工作。
2021年度图书管理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知识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需共同参与。中学学图书馆作为对青少年培养教育的机构,在此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任课班级和家庭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图书馆历来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第二课堂”,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由知识、观念、情感、意识多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素质,在未进入社会大课堂锤炼之前,图书馆是个人素质形成和培养的重要场所。图书馆还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苦草地。学习是持续一生的事业,中学是人生人生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分化点,从小学会从图书馆汲取新知,收获品质,将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历程。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力度,扩大图书馆容量,增添管理设备。
2、加强阅读的宣传和引导。使学生喜爱阅读,并在阅读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
3、坚持做到读书活动与青少年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智感,使他们学会学以致用。
4、进一步完善特色活动,认真举办,读书笔记,文摘卡,百科知识竞赛与展览,以及征文比赛,朗诵比赛,小型读书会和专题阅读讲座,等等,使读书活动更加丰富,更显我校特色。
5、熟练运用现代技术,优化流通管理。
6、加强自身进修学习,充实自我。
三、具体工作:
1、管好用好图书资料,为教育教导服务。
(1)科学管理各类书刊资料。对新购的图书,及时进行分类编目与管理,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办好电脑借书证,利用电脑出色地完成图书和资料的借出与归还情况,并定期进行汇报。
(2)培养优秀的管理队伍。对学校成立的图书服务队队员定期培训,建立他们的责任意识与服务精神,热心工作,规范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借阅制度。
(3)加强新书的宣传介绍。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阅读能力引进新书,并顺时大力推荐,指导如何阅读与写笔记。
2021年度图书管理工作计划3
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青少年成长的营养品,读书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我校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克服种种困难,为营造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塑造“书香师生”而不断努力着,为了使充满活力的老师和同学们进一步多读书、读好书,不断长善救失,逐步逐进灿烂书香人生,本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知识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需共同参与。中学图书馆作为对青少年培养教育的机构,在此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任何班级和家庭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图书馆历来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第二课堂”,对于中小学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大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力度,扩大图书馆容量,增添管理设备。
2、加强阅读的宣传的引导,使学生们喜爱阅读,并在阅读中培养情感,陶冶情操。
3、坚持做到读书活动与青少年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理智感,使他们学以致用。
4、进一步完善特色活动,认真举办读书笔记、百科知识竟赛与展览,以及征文比赛和专题阅读讲座等等,使读书活动更加丰富,更显我校特色。
5、熟练运用现代技术,优化流通管理。
6,加强自身进修学习,充实自我。
三、具体工作
美国只读兴趣书,何必进大学
在中国,一试定终身,学生熬过了中学,考进一所大学,终于可以摆脱教科书与参考书的纠缠,有了松一口气的机会。因此才有了大学university又有“由你玩四年”的别称。
进了大学之后,许多人倒是有了充裕的时间和机会可以去大学图书馆读一读自己在中学时没能接近的书籍。大学固然也有教科书,但是广泛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名正言顺。
至少我曾经这样以为,可事实告诉我:我的想法大错特错。
早在2001年,有人针对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3个地区20岁以上的民众做过一次阅读调查。
那次调查中有一个题目是探寻大学生阅读的动机。调查发现,在阅读动机中,“训练独立思考能力”这个原因普遍不受重视,大学生阶层因为“无聊/打发时间”而选择阅读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职业阶层。
看了调查分析,美国一个朋友立刻写了封e-mail,以好奇的语气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大学生的阅读动机里,有那么高成分的‘个人兴趣’?你们那里的大学生居然还可以为‘无聊、打发时间’而阅读?”
我也很好奇地反问他:“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他回答:“在美国,大学生连教授指定的读物都读不完,几乎没有什么时间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更何况是为了无聊、打发时间,太不可思议了!”
那时,我才认真地思索中国和美国的大学生在阅读这件事上重点顺序为什么正好形成对比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
中国的中学实行的是六年学制,学生被老师塞了整整六年的教科书与考试用书。
相对于中国学生,美国中学生的六年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相反,美国学生一旦决定要进大学,头一两年必定是通识教育,接下来的主修课程才真正需要你进行主修阅读。美国大学生脑子里有这样的观念:如果没有和专业课程相关的阅读,光是在图书馆看一些社会畅销书籍,咱们何必要费尽心思进大学呢?
中国书籍任我选,只读休闲书
美国读书有专攻,让书选择我
有一位美国作家生动地形容了美国年轻人的读书观。费迪曼在《一个年轻作家的读书经验》中写道:“过了17岁以后(有的人会延后一两年)就是书来选你,而不是你去选书了。你必须在某种限制之下去读书,阅读成了一种计划,成了大学课程中的一部分,或成为获取某一种学识的工具……”
可是中国年轻人的阅读习惯中却有太多极具讽刺意味的现象。在中国,不知到底是大学生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的大学很少给学生阅读的压力。再加上大学生大多由于高考考试分数的驱使,不是基于自己真正兴趣而选择大学的某个专业,所以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欠缺主动积极求学意愿的命运。
20世纪,大量的学科在新生、在分化、在细化。于是全世界的大学教育都在为学问的细化与窄化而苦恼,所以美国大学教育立刻出了新招:大学头一两年必须加强补充一些通识教育。实际上,中国大学生面临的学问细化与窄化的问题比美国严重多了。中国在20世纪里延续着近百年来中学、西学之分,理科、文科之分,许多年轻人即使进了大学,也很可能会成为一个牺牲者―因为文理学院之间的阅读重点根本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文学院之间,中文系与外语系的阅读也基本谈不上贯通。
关键词:读百本好书;书目;数量;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开展的“读百本好书”活动,是一项拓展大学生成功素质的重要的实践性举措。目的在于训练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成功素质,以厚积而待薄发,为学子们将来迈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读百本好书”活动,要求重在落实,重在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且都能有所得、有所获。作为大学生知识拓展的有效手段,“读百本好书”活动包含着四个方面的要求: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数量的把握、阅读方法的运用和阅读效果的评价。这四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同的书籍要求有不同的读法,而不同的读法会对阅读的速度、数量产生影响,并且书目选择和阅读方法的不同会带来阅读效果上的差异。书目的选择、数量的把握、方法的运用及效果的评价是读书活动中的四个重要问题,是体现读书质量、实现读书目的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开展“读百本好书”活动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阅读的书目、数量、方法、效果评价进行科学的指导并提出合理的要求。本文试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关于阅读书目的选择
古今书籍浩如烟海,大学生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外书来读,的确是个难点,是个最费思量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推出的“好书”书单各种各样,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书单所列书籍虽然确有价值,但大多是人文类的,有些又专业性太强,并非适合所有人,且有些书籍很难激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么,在大学阶段,我们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该怎样进行指导和要求呢?首先,阅读书目的选择必须以塑造成功素质为目标。国内曾有人对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做过调查,一种是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对象为安徽省5所本专科院校的26个系、37个专业的学生[1];一种是用大学生在图书馆借阅书籍的类型及数量作为大学生阅读情况的客观指标,调查对象为赣南师范学院的学生[2]。两项调查均表明,文学类作品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在所有课外读物中高居榜首,比例达40%,而专业辅导类、科技类读物则少人问津,两类加起来所占比例不足10%。虽然大学生们偏爱于娱乐性和消遣性的文学作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但对所学专业与文学关联不大的学生来说,毕竟缺少实用性。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读书“不加选择,那就是浪费时间”。中国现代学者夏尊在他的《阅读什么和怎样阅读》一文中,将阅读的范围分为三个,一是关于职务的,二是参考的,三是关于趣味或修养的。其关于职务的和参考的解释,对学生而言是指功课和与功课相关的参考书。先生在谈到读书时曾言:“理想中的学者,既能精深,又能博大……他用他的专门学问做中心,次及于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不很相关的各种学问,以次及毫不相关的各种泛览。”两位学者都一致强调了专业类书籍在读书中的核心地位。今天,我们以塑造成功素质为目标而读书,不妨将课外书籍分为以下几类:专业素质类,包括专业书籍及与专业相关的书籍;非专业素质类,指与专业关联不大甚至无关联但能提高观念、品格、能力等成功素质修养的书籍;娱乐消遣类,指那些与专业毫无关联,纯粹拿来怡情、休闲的书籍。这里,专业素质类应是我们课外书籍阅读的首选,当然,并不是说要将其它两类排斥在外,但绝不能本末倒置。这三类,在大学生阅读书目单上的比例,可以考虑为631,在此基础上可视情况进行调整。其次,书目的选择还应考虑大学生的年级、知识基础、个性修养、爱好兴趣等因素。在对安徽5所本专科院校学生的调查中还发现,低年级大学生与高年级大学生、专科生与本科生,甚至女生与男生,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都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爱好和习惯。例如,低年级大学生比较喜欢娱乐性、消遣性的课外读物,而高年级大学生则比较喜欢知识性、专业性的课外读物;专科生课外阅读的数量不仅低于本科生,且偏好于消遣性读物。因此,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标准,比方说,对低年级或专科生,课外阅读的书目中,专业类书籍的比例可适当放低,深浅难度上的标准可适当降一降。最后,在书目方面有几点需要说明:(1)书目的选择上应采取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方式,有的书必读,有的学生可自选。其中专业素质类书籍由专业老师负责推荐,而非专业素质类书籍要有素导、专业老师和有关的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国学大师先生就曾应清华大学学生之请,为初学者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今天,大学的专业分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而且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除课本之外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是数不胜数,而非专业素质类书籍则有如恒河沙数,由谁去挑选呢?这项工作只有相关研究机构、专业老师、素导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2)我们选择书目不要将眼光仅仅盯在纸质书籍上,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知识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像电子书籍以至影视作品等等都应是我们选择的对象。
二、关于阅读数量的把握
我们说读百本好书,并不是刻意要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读满一百本。书籍的字数有多寡之分,阅读的速度有快慢之别,再加上大学生的学制有长有短等等因素,对大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数量也就不宜作过于硬性的规定,但这并不等于说完全不作要求。一般情况下,一本约两厘米厚薄的书字数在三十万上下,如一部分上中下三册的《红楼梦》,每册就是三十多万字。按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使是带研究性的精读而不是一般性的泛览,对一本三十万字的书,每天用约两个小时的课外时间,相信一周左右是可以读完的。因此,开展“读百本好书”活动中,要求大学生每学期(含寒假或暑假)读10本书是可行的,这应是最低标准。这样,到大学毕业,专科生认真读完60本课外好书,本科生读完80本,那将对大学生的学业、对大学生成功素质的塑造,其作用不可估量。
三、关于阅读方法的运用
读书是一门艺术,读书方法直接影响着读书的效率与效果。清代文人袁枚曾把读书比作“吃饭”,说:“善吃者长精神”。因此,读书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古往今来,中外很多成功者曾在读书方面有过经验之谈,给我们总结出了许多极有学习、借鉴价值的读书方法,如背记式、复述式、评注式、重复式、博览式、计划式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参考。读书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应寻求到最适合自己、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否则,有耕耘却收获甚微;或者,只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书橱”,这都是读书的悲哀。在读书方法上有两点要重视:(1)要善于把握精读与泛览,特别须注意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与专业、与塑造成功素质无关的消遣性书籍上。(2)要勤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采用心得体会式,或是摘录式、评注式,都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写读书笔记可以说是读书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
四、关于阅读效果的评价
评价是对学生读书活动落实情况的量化检查,是对学生在知识拓展方面所获素质学分的考核手段。评价过程涉及三个方面:
(一)评价的组织机构。因为即使是大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对读书活动加强领导并设立组织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在组织机构上,可以将每个班级确定为一个读书活动组,素导、班导为顾问,设组长一名,由班级素导助理或者学习委员担任;每组又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小组8人左右,学生自由组合或者指定安排,设小组长一名。机构的领导成员不仅要负责对读书活动的宣传、指导,积极筹划与组织诸如读书比赛、经验交流、学术研讨等等班级活动的开展,同时要负责对学生在读书活动中的表现和读书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二)评价的量化。这里的量化也就是将“读百本好书”活动与素质学分挂钩。考虑到知识拓展在整个非专业素质拓展中的重要性,读书活动在非专业素质学分的权重分布中应该有所偏重,总学分不应低于5分,按专科5学期,本科7学期平均分布,并将每学期分值划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三)评价的方式。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1)检查读书笔记。要求每位同学在读完一本书后写出读书笔记,形式不限,评论、体会均可,然后由素导依据每位同学所写笔记的数量与质量按等级进行评分。(2)组织考试。采用笔试方式,根据教师推荐的全班学生以至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学生在学期内全都必须阅读的书目(共须书目),由素质导师、班级导师根据书籍内容给学生设计题目,每个学期末安排一次笔试,根据笔试成绩按等级评分。(3)考查平时表现。平时表现是指学生平时对待“读百本好书”活动的态度,以及参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有关读书活动的情况。考查由素导、班导、组长和小组长共同负责,同时,考查平时表现与检查读书笔记或者与组织考试结合起来,可按46或55的比例分配素质学分。
要使“读百本好书”活动能够更好地开展,除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如大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专业教师、素导、图书馆三者的协同,读书活动与其它成功素质拓展活动的统一,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