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艺术创作论文

时间:2023-03-16 15:41:53

导语:在艺术创作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艺术创作论文

第1篇

虽然佛像有很多种材质,但是在我国古代,陶塑作为当时雕塑艺术的先驱,为我国陶瓷佛像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陶瓷佛像制作者通过对佛像的容貌和服饰的雕塑,来反映陶瓷佛像中蕴含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陶瓷佛像是佛教的宗教意识与陶瓷的审美观念在艺术上的反映。目前我国的陶瓷佛像主要有德化的白瓷佛像、宜兴的紫砂佛像和景德镇的陶瓷佛像。

2陶瓷佛像的创作

(1)陶瓷佛像的起源陶瓷佛像起源于清朝康熙统治后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时掌握先进“瓷胎画珐琅”技术的传教士白晋受到康熙的重用,因此很多皇家要求白晋为其烧瓷,白晋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唯独一次例外:有一次康熙过寿,雍正知道康熙是虔诚的佛教徒,而且也很喜欢珐琅彩,所以他请白晋为其烧制一尊陶瓷佛像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但是,白晋由于是传教士,他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因此没有同意雍正的请求,这让雍正很苦恼。最后雍正想到了一个办法,他让白晋把“瓷胎画珐琅”技术传给朝廷中的内官,然后让内官学习烧制陶瓷佛像。陶瓷佛像就这样诞生了,并在我国不断地发展壮大。

(2)陶瓷佛像的特点我们通常在寺庙中看到的佛像大多都是铜塑、石雕或者是泥塑的,这主要是因为铜塑和石雕的佛像比较大,运输起来虽然不方便,但不容易被损坏;而泥塑的佛像容易损坏,也不易修补。如果有的人想把佛像请回家的话,一般用的都是陶瓷佛像。因为陶瓷佛像具有以下特点:

a陶瓷佛像比较容易批量生产;

b上了彩釉的陶瓷佛像更加的美观精致;

c陶瓷佛像的大小可以灵活选择,容易放在家里供奉;

d陶瓷佛像比较精美,具有很好的收藏性。

3陶瓷佛像的种类

目前陶瓷佛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德化白瓷佛像

福建德化的陶瓷佛像具有做工精巧、洁白细腻的特点,其胎骨细柔坚致、釉水剔透光滑、温润如玉,胎壁较厚,但却比灯罩更加透明。德化白瓷佛像的制造主要是通过捏、刻、雕等娴熟的手法,将佛像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将南方人的细腻轻柔完美地彰显在陶瓷佛像中。

(2)宜兴紫砂佛像

宜兴紫砂是我国传统的陶瓷艺术,蕴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凝结着陶艺家的技艺和创造,也记载着古老的文明。宜兴紫砂佛像的创作主要是通过临摹、借鉴和学习壁画、石窟、寺庙的佛像形式进行再创作,利用紫砂土来捏造出风格独异的佛像艺术品。宜兴紫砂佛像的创作深受佛学宗教文化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中主要以菩萨为主要形象,并且以神为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为主要的创作原则,在原形象上力求体态多样、个性明朗。

(3)景德镇陶瓷佛像

景德镇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陶瓷产区,在景德镇也诞生了大量心态各异、精美绝伦的佛教造像。景德镇自北宋时期就开始烧制陶瓷观音,一般多为素胎,之后再施以彩绘。在南宋时期,景德镇陶瓷佛教造像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元展至顶峰,明代开始滑落。景德镇的陶瓷观音透明度高、釉色莹洁、通体施青釉白,能很好地反映出塑像细节的处理。

4陶瓷佛像的价值

陶瓷佛像的价值判断主要是根据其烧制年代和烧制的好坏程度来评定的。在我国雍正时期烧制的佛瓷作品最精妙,因为雍正本人很喜欢珐琅彩瓷器,所以在其继位以后,珐琅彩在我国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因此,雍正时期的佛像在市场上的价值较高,尤其是雍正为康熙烧制的“康熙佛瓷”,由于首次采用了珐琅彩技术,颜料中还加入了珍珠、玛瑙、黄金、白银等磨成的粉末,其瓶身也由著名的书法家题字,因此其价值较大,被定为我国一级保护文物。当然,佛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制作工艺和年代等金钱价值,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平安、保佑等寓意价值。

5陶瓷佛像的姿势与其涵义

(1)佛像姿势的艺术

我国陶瓷佛像的姿势各异,有站着的、坐着的、卧着的,其每一种姿势都有着深刻的寓意。一般来说,站立的佛瓷双手合十,像是要迈开腿行走,表明佛陀在向世人说教,寻找着正在苦难中的人们;坐着的佛陀一般是左手放于膝盖上,右手的手掌向外,表示大地为证,为解救众生不惜一切,代表着佛陀让人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普渡众生;卧着的佛瓷形象来源于佛陀的涅槃情境,一般右侧面向南方而卧、右手支颐,表示卧佛由静变动,造化圆满。

(2)陶瓷佛像的艺术内涵

陶瓷佛像蕴含的艺术含义很多,例如慈爱、信任、财富、洞察等,每一尊陶瓷佛像都有其独特的含义。陶瓷佛像的创作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人们认为只要拥有一尊佛陀就能得到佛陀的保佑。人们对佛像的崇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根基,中国人民早已经接受了佛陀救世的思想,因此陶瓷佛像的艺术内涵包含着中华文化的根基。

6小结

第2篇

关键词:艺术偶像;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艺术欣赏;特征

“偶像”本是指巫师制作的神佛之像,从哲学的角度可解释为幻象或假象。到今天它却演绎成为那些受众人痴速、充斥着商业包装人为炒作后所诞生的“明星”的代名词,实属荒诞。从艺术的角度来说,艺术偶像是贯穿艺术创作过程始终的本原,它是艺术家的人生观和宇宙观通过幻想的处理后,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象征性的形象。下文以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作为分析视角。试图阐述艺术偶像的基本特征。

一、艺术构思——艺术偶像形成时的特征

(一)模糊性厦瞬间性

以《雷雨》为例,成功地把握住了以一扇模糊的窗户为艺术偶像的事实说明:艺术偶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艺术家的灵感。这种灵感很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像,若不对它进行迅速的把握和反复的捉摸,它极有可能稍纵即逝。曾经无数次面对艺术偶像的突然来临。我们该反问一下自己是否珍惜过他们:或放弃随之而来的世俗的欲望及杂念,好好地回味、琢磨过这份来之不易的艺术灵感。

笔者尤为推崇《阿甘正传》中塑造的憨厚的艺术形象——阿甘,在面对最心爱的人Jenny的不辞而别后茫然的看着Jenny送给自己的一双跑鞋。突然他的心中涌现出一种想跑步的冲动,他穿起爱人送的跑鞋一跑就跑了一年半。一路上无数费解的记者不断询问他:“你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跑?”“是为了环境保护吗?”“是为了教育基金吗?”在无数个“为什么”的背后,这帮习惯于用理性化的公式思考问题的记者谁会知阿甘此刻正在从事一项艺术创作?阿甘一句简单的回答“我只是想跑”充分体现出了他对自己灵感的珍惜。他把自己瞬间闪现出的一个想跑步的艺术偶像化为一种实际行动,用永不停歇的步伐来倾泄对心上人绵绵不断的爱。谁敢说阿甘这种表达自己爱意的方式不是一位艺术家所为呢?对比今天自称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我们,有几个能像阿甘一样敢于去表现自己心中模糊的艺术偶像?理性的分析导致了多少宝贵的艺术灵感还没有来得及形成艺术偶像就被扼杀?所以,在艺术面前没有聪明与傻瓜的界限,它是一种人的天性。只看你是否用同样艺术的眼光来看待闪现于你脑海中的艺术偶像。敏感地捕捉这种稍纵即逝的感觉,用艺术的加工-使这种模糊的灵感逐渐成为一种清晰的形象。

(二)想象性特征伴随经验性特征

艺术的偶像必须是伴随着想象的特征诞生的。如果你的偶像不是你的想象力的结晶,那就必然是抄袭别人经验的结果。由于想象性特征是原始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状态,是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我们的艺术偶像在产生时必定是一种对现实的升华,而不是一种对现实的归纳。这也许正是“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真谛吧。我们的艺术偶像可以存在于诗歌中,而永远不可能产生于报告文学中,也正是这个道理。但同时,这种想象并不是一座空中楼阁。他是以艺术创作者个人的世界观、经验为基础,从而诞生出来的艺术偶像。曹雪芹不身处封建家庭的盛衰变故中,怎会创作出《红楼梦》这样的经典;钱锤书若不是有过海外留学、抗战流亡的经历,又怎会写出《围城》这样的佳作。虽然贾宝玉和方鸿渐都是作者幻想出来的偶像,但不难看出他们身上依稀留有作者的影子。

二、艺术传达——艺术偶像转述时的特征

(一)必须有艺术家独特的语言特征

艺术偶像一旦在创作者脑海中成型。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创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把这种偶像转述成一种可视的形象。这一步被称为艺术创作过程,往往它也是评判创作者是否可称得上艺术家的最见功力的一步。由于艺术家艺术语言的差异性,以及语言表现力的差别,艺术偶像是具备个性特征的。同样是对交响乐《天鹅湖》的解读。传统芭蕾《天鹅湖》、《男版天鹅湖》以及王玫老师创作的《天鹅湖记》所传达的艺术偶像却截然不同。传统芭蕾《天鹅湖》讲述了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把传奇性的色彩渲染到了极致。而《男版天鹅湖》天鹅湖却是以一些极为生活化,写实化的哑剧语言,把整个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天鹅湖记》中,编导用最易懂的舞蹈语言把“中国舞蹈比赛”这一现象夸张丑化到了极致,从而引起我们舞蹈人对这一现象的反思。区别于借代别人经验偶像的蹩脚做法,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表述自己的艺术偶像时,所采用的语言必定是要有一定幅度的视野范围的。并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他所创作出的偶像相反会成为其他人争先恐后模仿却又永远望尘莫及的艺术原型。同时,这种艺术语言的个性不应该仅限于对艺术偶像的一度创作中。这就是为何当不同演员在说着完全相同的台词,或是表演着同样的舞蹈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偶像会大相径庭的本质原因。

(二)艺术偶像必须通过规定情境呈现

规定情境所指的是艺术偶像存在的相关背景。一个艺术偶像需要最贴切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环境背景来衬托,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试想《雷雨》如果没有兄妹、母子的情境为依托,何以一鸣惊人。离开了规定的情境的依托,没有时空限制的艺术偶像很难被恰如其分地转述出来。所以规定情境即起到了衬托、反衬艺术偶像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限制艺术偶像的作用。

三、艺术欣赏——艺术偶像呈现时的特征

(一)艺术通感特征

行家道:“好的舞蹈应该能听得见,好的音乐应该能看得见。”这指的就是艺术偶像的通感特征。优秀的艺术偶像一旦呈现,其肯定不会局限于一种艺术形式的唯一性。记得小学时候学过的一首诗《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人们常常沉醉于这首诗的意蕴中:它究竟是一幅画。还是一首诗?作为一首诗它却比一幅画还要形象逼真;而作为一幅画,它却比一首诗更加意境深远。它让人在“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忘却了这个艺术偶像的呈现形式。由于艺术源于人类的想象的天性,优秀的艺术偶像自然是融会贯通于所有的艺术形式中。这就解释了为何张旭在观赏了公孙大娘舞剑后书法技巧大增。一位编导常常借助一些唐诗宋词来刺激自己创作古典舞的灵感,同时也钟意求助于几米的漫画和音乐来开阔自己想象的空间,他的作品往往潇洒、超脱,富于想象力与感染力。可见艺术偶像的表现由于具备了通感特征。由此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二)审美判断特征

艺术的审美判断特征指的是其象征性特征。由于“偶像”一词源于面具,所以在一开始他指的是一种视觉的象征形式。但其还有另外两大判断特征。

其一为性别审美判断特征。从原始社会起,虽然从母系到父系,性别的地位有所交替,但两性一直有着明确的绝然不同的社会分工形式。还是那句话,艺术源于人的天性。在河南博物馆中,笔者有幸亲眼目睹原始社会的一些文物。母系氏族时期所铸造的“鼎”,其三个支撑角显然是以女性为原型的。可见,在艺术起源时期,艺术偶像的呈现是突显性别特征的。在今天的艺术界中,却涌现出大批所谓“中性化”的艺术偶像。无性别即代表艺术偶像无人性,所以对于这种反自然,反人性的做法,我们是不应该苟同的!

其二则为民族审美特征。民族和性别一样具有人类性特征。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民族。因此不同民族中的艺术偶像必须反映自身文化特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谈到民族文化,不禁令人痛心疾首:唐朝妇女的服装成为日本具民族特色的和服;《春莺啭》等多部唐代乐舞舞谱如今只能在朝鲜的舞谱中才能找到;原属于我国的《兰陵王》却被朝鲜申请了专利,不允许我国进行“非法”演出。当看到龙门石窟的石象被凿得面目全非时,却又听说龟兹石窟多年失修,甚至还有住户在里面生火做饭。为何我们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博大的文化在不断丧失,却依旧如此麻木?难道真要等到我们的艺术偶像完全失去文化依托的那一刻,才会开始大彻大悟的反思吗?

在艺术偶像的审美判断特征中,性别和民族都应该具备“以一斑窥全豹”的象征性特征。但如今我们的一斑”却在不断被全球化一体化的热潮所吞噬着。这种个性淡化的趋势。与外来文化思想的入侵有关系,与我们自身文化保护的忽视有更大的关系!

第3篇

在艺术界“深入生活”这句话,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美术创作中,深入生活却是一个基本原则。要深入生活,首先必须端正生活态度。我们要学会怎样去熟悉、热爱生活。要想从生活中获得真挚的感受,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分析、研究,选择认为最有意义的生活经验,而对于所要表现的生活,就要经过一个艰辛的体验过程,才能熟悉它。要认真做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个生活的旁观者,而是生活的参与者;不是以艺术身份自居,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做到对生活的热爱,对群众产生感情,也才能深刻认识生活的意义,分享生活的甘苦。于是画家便能在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发现生活的本质,来按照自己的艺术特点和思想感情,选择最有意义、最值得表现的主题,从而进行艺术构思,运用逻辑思维,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完成一幅既表达了自己,又能感动观众的优秀作品。

端正了生活态度之后,我们该如何来表现生活呢?当我们进行创作的时候,时常会遇到这几种情况:一种是先有主题构思,然后到生活中搜集创作素材;一种是在生活中有所感受,进而创作构思;再一种是从间接资料中获得启发,然后到生活中收集材料,进行创作。不论是哪种情况。作者都得先去熟悉生活,熟悉人物,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记住,如果只满足于把在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如实地再现在作品中,那就成为自然主义了。我们要抓住生活的本质,扩大和深化创作的主题思想,把生活内容表现得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这才符合现实主义创作的要求。

创作必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在美术作品中,如何把生活内容表现得高于生活,同时又能感染观众,使他们相互理解而产生共鸣,这还需创造一种“意境”。艺术的意境也来源于生活,却不是从生活本身单方面产生出来的,它是生活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相渗透,从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要创造艺术意境,首须进行艺术加工,所谓艺术加工就是艺术家从他的生活感受中概括提炼,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即所谓情景交融,然后升华为艺术境界。要产生艺术意境,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没有生活就没有意境。意境是从生活中来的,故曰:没有生活就没有意境。这是因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作者必须从生活中提炼出主题思想,这就意味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生活相结合,即主观融入客观,从而产生意境。作者理解生活越深,作品概括出来的意境越真切而明确。2.没有感情就没有意境。意境是作者感情思想的凝聚,故曰:没有感情就没有意境。情与意是相通的。对生活缺乏感情,作者只能做到对生活纯客观地反映。这样的作品,自然不能够表现生活的本质,也就决不能引起观众的联想,扩展思路,产生共鸣。意境就不复存在。所以感情越丰富,意境越广阔而深邃。3.没有形象就没有意境。形象是思想感情的具体表现。而文艺创作的构思,有赖于形象思维,因此由形象产生出来的意境,必须依靠形象才能表达。所以形象越明确,意境越具体;形象越生动,意境越活跃。4.没有联想就没有意境。联想扩大人们思维的境界,也扩大人们生活的感受。由此及彼的联想,使人们的思想获得自由驰骋的天地,意境就体现在思维驰骋之中。联想越广泛,意境越丰富。5.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想象是思维的飞跃,想象是感情的升华,想象使现实生活多姿多彩,想象使具象成为抽象的概念。而抽象的概念往往成为孕育意境的因素。想象越丰富,意境越深远。6.没有夸张就没有意境。如实地反映生活实际,是无法产生意境的。意境既然是对生活实际的抽象和概括,就必须高于生活,故而强化生活的某些特征就成为必要。夸张是意境所具有的一个特点。夸张越适当,意境越鲜明。总之,艺术意境的创造,既要通过作者与欣赏者的思想交流,又要产生精神共鸣,才能完成。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美术创作也需要创新,从而符合人民日益增长的欣赏水平。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是党提出的一个发展文艺创作的方针。我们时常把“推陈出新”理解为对文化遗产的新创造,这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把它扩大理解为打破一切文艺创作的俗套,进行新创造的一个方针。在美术创作上,必须时常突破一些陈套,进行新创造,才能“百花齐放”。也只有不断产生新形式,新意境,新内容,才能使文艺的生命永远地放射光芒。艺术的创新意味着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要打破常规陈路,想别人所未想,说别人所未说,画别人所未画,不甘与别人雷同,不愿重复自己过去的做法,这就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处处体现匠心。所谓匠心,就是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技能。这要求画家有正确的思想,高度的技巧与丰厚的修养。要大力提倡艺术创新,我们应做到这几点:1.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出发进行构思。决不能从概念出发,从口号出发。遇到别人出题目的场合,也必须补足生活经验这一课。只有作者有充分的生活感受,才可以说有艺术创新的基础。缺乏这个基础,创新只会流于形式,仍不能彻底避免公式化、概念化。2.含有新意的构思,当然是艺术创新的基本要求,但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艺术手法。如构图、用笔(用刀)、设色、塑造形象、创造艺术语言等,都应是有创造性的。艺术手法要丰富多彩,花样翻新,具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耳目一新的技巧,这样才能引人入胜。3.艺术创新立足于画家的个性上。画家有个性才能有独到的表现,才能有鲜明的艺术风格。所以,画家平时要注意提高思想水平,培养性情,扩展趣味,增强文艺修养,要学习理论,了解社会,读书看画,使自己思想境界提高,艺术知识广博,创新就有深厚的基础了。4.艺术创作必须胆大心细,没有胆识,就不敢迈步前进。而胆大首先要解放思想。思想解放了,创新也就迎刃而解了。5.创新是为了增强艺术的感染力,不只是为创新而创新。创新不是单纯为形式服务,应为主题服务。美术创作是创造社会美育,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明尺度之一。所以,具备优良的美术创造能力,是我们从艺人奋斗的最终目标。

作者:邓少波单位:东华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第4篇

只有重视主持意识在播音艺术创作中的价值,才能积极能动地传达出创作内容的艺术魅力,催生播音语言艺术表达的百花齐放。在播音艺术创作中以主持意识的特点、方式和目的去选择和驾驭一切表现方式和手段,是使作品在表现力上具有魅力和创新的关键,亦是弥补现有传媒教学的缺失、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正如张颂老师所言:“播音艺术创造活动的丰富生动、千差万别,都离不开语言主体的创造性、开拓性、群众性、时代性。从人文精神的音声化层面,注重语言主体的研究,也许能冲破‘工具论’的机械性,集结‘文化论’的普泛性,打开语言本质的大门,推动语言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以主持意识的视角观照播音艺术创作过程,既能开拓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学术视野,又能为播音主持艺术传播研究提供一种实证,对当前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主持意识产生的适应性需求

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属于创作范畴。在这种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过程中,传播主体按照创作要求运用主持意识,积极能动地将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语言、创造性地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张颂认为“有声语言的创作,必须完全符合创作要素(创作目的、艰苦劳动、改变形态、完整作品)的要求,否则就称不上创作”;①创作主体按照播音创作四要素的要求进行语言传播时,需要发挥主持意识的能动性,掌控创作的主动权,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有效地实现个人的艺术梦想。人们的行为总是有着一定目的,播音创作的目的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信息、服务大众。在明确播音创作目的的过程中,创作主体需要在主持意识的统率下,规范创作过程,搞清对具体内容的创作是在规范社会公德还是在痛斥社会陋习,是在宣传家庭美德还是在开掘审美视角,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致迷失航向、偏离主题。播音创作的第二个要素是需要艰苦的劳动。播音属于二度创作,是把冷冰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有色的语言的过程,创作主体需要在对文字进行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遣词造句、表达情感。这时创作主体在进行反复推敲和再三琢磨的劳动中,激发创新意识,挖掘艺术思维中转瞬即逝的闪光点,启发语言表达上的表现力,实现播音创作的目的。在这种创作中,创作主体运用主持意识深钻苦研,提高播音创作的自觉性,增强对播音艺术的创作力。播音创作的第三个要素是改变形态,是创作主体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把内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进行传播的活动,完成了语言艺术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的形态转变。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念字吐词而是把文字转化为创作者自己的语言,亦不是漫无目的闲谈性的聊天,而是在理解与升华基础上的以理服人、以美愉人。这就要求创作者在改变形态中发挥主持意识的潜在的主观能动性、遵守播音创作的规律、呈现创作,从而使主次关系明晰、表情达意贴切。播音创作的第四个要素是需呈现出完整的作品,可以是一档完整的节目也可是多人共同完成的诗歌朗诵作品等。作品的“完整性”体现出创作者调动自己的主持意识的重要性,因为“完整性”不仅是形态的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还是作品内容中的“不可重复、不可模仿”。这就要求创作主体以主动性的思维对语言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具体感受,引发不同思想情感的深化,传达出具有个性印迹的艺术作品。这个完整的作品包含着创作主体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趣味,更融入了个人在生活道路和艺术历程中的体验、触动、思考与启发。

三、主持意识在播音艺术创作中的主导作用

主持意识是建立在对主动性思维的理解和主动性语言表达方式的创作把握上。所以,在播音艺术创作中的每一部分(内在感受、有声语言的组织特点及创造表达等)都是来源于对主动性思维的理解和把握上,以主动性语言的形式特征和艺术轨迹进行思考,是使有声语言在表现力上具有魅力的关键。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学习储备,对于有声语言创作的完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种创作的准备就是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有这一点作为基础,可使创作者更为集中地抓住稿件的精神实质,更为恰当地把握表达技巧。但不善于运用主动性的思维方式开掘播音创作的表现力,便无法使播音创作有的放矢。创作主体也只有在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丰富的艺术素养的广义备稿、较为广博的知识和较为扎实的播音技能的狭义备稿的基础上,才可以更为主动驾驭稿件的主次关系,恰如其分地运用表达方法,吸引和感染受众。文字稿件是将静态的文字呈现给读者,而播音艺术的创作必须把静态的形态改变为动态,改变成一串串鲜明生动的语言符号以丰满受众的想象力。播音艺术创作是把文字的东西转变为创作者要说的话,所以不能被动地“播”、被动地念字出声,要理解、感悟,激发播讲愿望,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声音意象表达,以主动性的方式思考节目的内容形式、选择语言表达手段,从而使播音鲜明深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持意识在播音创作的每一环节中的呈现。“音”是播音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播”则是这种创作的趣味核心,更是播音之所以称为“艺术创作”的意义所在。播音艺术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重视个人的具体感受和情景表现的自由,使文字稿件里的任何一种对象都可以通过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表达技巧打通情感动脉,赋予其生命;作品的生命在创作主体的调度和发挥中,充满灵性,富于韵味。创作主体发挥主持意识的主导作用,能动地运用表达技巧,把技巧转化为表达工具,为传播服务。创作主体通过停连的回味想象、节奏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拟人夸张等技巧的运用,使有声语言创作串联起听觉微妙的感受,描绘出富于情节的精彩画面;作品的内在韵味基于创作主体主动积极的内在感受过程,也只有主持意识所引发的主动性思维运用方能将文字内容的原汁原味解读给受众。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因其是实物的呈现,所以在创作上的表现力是相对写实的,这就限制了受众的接收空间;但播音艺术创作则不是,作品中创作的所有对象可通过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赋予其灵性,让受众意念自由挥发、任意驰骋。这就是有声语言创作表现出来的自由性所带来的优势,这也正是有声语言创作在表现力上无可比拟的一个特点。所以,播音艺术的创作意义不是简单的“播报”与“发音”,而是创作者在以负责、掌管的主持意识的运用后所给予受众多姿多彩的意境空间;重要的是在语言的组织方式和表现力上怎样以主动性的思维、主动性的目的进行创作,充分运用播音语言的“主持”优势营造魅力声场。运用主持意识所进行的有声语言的创作对受众进行吸引与统领,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播音艺术的创作,不是自娱自乐,亦不是漫无目的胡侃,而是吸引受众,让受众获得信息,得到启发,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与生活的价值。所以当受众感同身受时,创作者必然会对受众的潜意识进行统领,以“催人向上”为目的,知善恶、辨美丑、明是非。以主动性的方式与主动性的目的去思考、设计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是在播音艺术创作中灌输的内驱力,是播音员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前进力,使播音员的语言创作拥有了生命力,凝练着感召力。这种与受众在情感上所达到的心理默契充满了人文关怀,可以在创作中营造沟通的氛围,疏通交流的渠道,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中达到一种情感共鸣,以承担起广播电视媒体“教育和鼓舞”受众的职责。

四、主持意识在播音主持艺术教育中的培养

第5篇

目前,Internet己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资料最多的资料库。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全世界的资源皆可全部共享,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地方,不论是哪个时间点,只要坐在计算机面前,都可以利用网络搜寻世界各地计算机数以万计的文件,并从中寻到你所需要的文件资料或是素材,再不济也会为你提供与此相关的文件信息。Internet使得偌大的地球成为了“地球村”,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人类,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浩瀚的素材资源中,文艺创作者可从中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和审美感受,有利于文艺创作者创作灵感的激发,进而得到启发,积极推动自身的创作发展。

2数字技术对创作思维和创作观念的影响

众所周知,网络计算机技术与数字新技术的不断渗透使得人们正快步进入现代技术文明的新时期。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也因为网络带来的虚拟空间不断地进行着革新;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交往方式以及节奏也由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相互交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定程度上文学艺术的思维深度也不得不进一步拓宽,并向多样化、立体化方向发展。《技术帝国》该书的作者曾特意向世人发出了一个警告,该作者说:“我们所面临的21世纪将越来越受制于世界的数字化。”作为时代的影子,文学艺术家时刻关注着世界的一切变化,而作为创作主体,他们也具有别人所不具备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观察力。现阶段,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社会各个行业或是领域都在积极迎接数字化的变革和洗礼。克莱夫•贝尔,一位著名的英国美学家,他认为科学属于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而宗教和艺术皆属于幻想和情感的领域。如今,文学艺术创作思维当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完美结合,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理论的推广与应用联姻等,这都预示着数字技术在不断地改变人类的创作思维和创作观念。人们的认知形式由于现实与虚拟的碰撞,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人们对于美的审视有了新的观点和标准。美和新是分不开的,美好的艺术方法不能停留在原地不发展,束之高阁一成不变的美好艺术会在观众和读者心理引起疲倦。文学艺术家的审美价值要紧跟数字技术时代的步伐,才会得到更多读者和观众的认可,创作思维和创作观念的不断变异和更新才能将审美价值延续并发展下去。

3数字技术对创作方法的影响

文学艺术的创作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获得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数字”或“数字化”的着眼点在于工具本身,指的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直接利用使工作完成。与其他传统的文学艺术作品相比较,计算机技术在很多方面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中包括传播、编辑、存储、表现、复制等诸多方面。科技与文学艺术之间由于计算机搭建的桥梁,使得两者之美相互融合,让人类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变为现实,呈现出无与伦比的视觉审美,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数字技术的身影,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它表现形式的一部分。对于各类文学艺术信息,与其相关的前期收集、整理,以及后期的编辑、加工、展示或是研究,数字技术都渗透到其每一本分。由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人类许多发散性思维想象的画面得以多元化、直观性地表现给大众读者,这功劳主要归功于数字技术。

4数字技术对创作形态的影响

此外,文学艺术的创作形态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渗透发生了质的改变。数字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文学艺术作品表现方式更为丰富,为其提供新的宣传的物质手段和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更是衍生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种类,创造了新的职业人群。如我们所熟悉的网络文化以及数字艺术专业和自由撰稿人。文学艺术创作由于数字科学技术的介入,使其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向视觉艺术形态转变,二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文学艺术同时也促进了数字艺术的发展。许多人类幻想的画面由于数字化后期合成技术的使用使其实现了视觉上的可能,数字可以对现实进行虚拟,通过变换艺术的各种成分,包括光、画、声、色、镜头、语言文字等将其融为一体,使人造的事物如同真实事物一样生动、形象,给人带来一种审美的共同感,有时用数字技术造成的画面甚至比真实事物更加逼真。其中为我们呈现的美轮美奂单纯地通过书面语言是无法感受到的,而通过数字技术却给我们带来了人类从未见过的一些景象。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使一些不可能成为了现实,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加工许多传统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正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呈现在人们眼前。例如我们从小便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西游记》以及数字电影京剧《对花枪》等。

5数字技术对传播手段的影响

文学艺术作品由于数字传播媒体的应用和普及,有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数字传播媒体便于收集、整理、编辑、加工、保存、复制、展示,致使文学艺术的传播手段多种多样,可由单一转向多元,由静态转为动态,由二维转向多维,该技术为文学艺术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融合,艺术作品的传播、体验、表现在技术上都能很容易地融合为一体。文学艺术的传播手段逐渐倾向于电子媒介化。传统的纸质媒介、电视、广播、电影向数字视频、数字音频、数字电影方向快读地发展,并逐渐与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传播媒体,也就是数字传播媒体。2008年让世界人民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幕式的呈现便是文学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典范,这足以证明数字传播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文学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由此开启,一场文化艺术的视觉盛宴震撼世人,告诉我们数字媒体技术的无穷魅力,展示科技美与文化美相互融合呈现的完美盛宴。但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我们不能忽视,传统信息传媒由于数字传播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报纸这一传统媒介。如今在美国,“如何才能拯救报纸?”已成为当下美国报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有谈到,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从事与信息相关事业的人,如果不及时进化到数字时代便会失去生存的权利。

6结语

第6篇

一、构成艺术“熏灸肌理”的制作方法

教师通过讲授肌理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掌握一般情况下视觉肌理、触觉肌理的各种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视觉肌理的处理手法主要有画、喷、洒、磨、擦、浸、烤、染、淋、燃烧、拓印、贴压、剪刮等。笔者通过案例讲解、作品赏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切实掌握燃烧法的运用,正确制作出熏灸效果的自然纹理,包括边缘熏灸和表面熏灸两种肌理效果。

(一)边缘熏灸肌理制作方法

1.人工法。在熏灸肌理的设计与制作中,纸质作品的边缘既能够按照边缘线条的设计轮廓进行燃烧,给人带来边线轮廓自然流动的视觉感受,又能够体现出强烈的熏灸肌理效果。在实践操作中,学生感到最困难的环节往往是燃烧速度的控制和燃烧强度的控制。燃烧的时间越长,火焰越大,熏灸程度越强,燃烧对象的边缘或表面也就越难以控制。无论是采用自然熄灭还是人工熄灭,燃烧速度的控制都需要操作者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和良好的耐心。考虑到燃烧速度的影响,很多操作者经常采用人工法,用口腔吹出二氧化碳,熄灭正在纸质作品边缘燃烧的火焰,从而得到自然古朴的边缘熏灸效果。

2.揩拭法。揩拭法是使用刷子、刮板和包裹棉花的细布等工具,处理织物表面上的污渍,使之脱离织物。[2]此方法来源于服装织物的洗涤方法,同样可以用于通过平面构成燃烧法制作熏灸肌理的过程中,即观察纸质作品边缘的火焰,当燃烧边缘达到设计轮廓效果时,用美工刀、硬纸片等固体小道具擦刮燃烧边缘,达到熄灭火焰的目的,得到边缘熏灸效果。相对于人工法,此法更加有效、安全,对于制作面积大的作品,更有利于操作者身体健康。因为长时间吹气容易导致大脑缺氧,出现头晕等不良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张推荐此法。制作过程中,熏灸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各步骤的连贯性,需注意以下几点:

(1)实物边缘的剪切方法。如需要达到更加自然流畅的边缘效果,最好先勾画出最后效果的轮廓,再用手工撕裂的方法进行剪切。

(2)实物边缘接触火焰的面积。接触火焰的边缘面积为燃烧面积,也是最后轮廓效果部分,此面积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熏灸效果过重,与设计预想不符。

(3)实物边缘接触火焰的时间。边缘预设燃烧面积接触火焰的时间不宜过长,根据设计效果确定时间长短,但最终效果须注意满足形式美法则,达到平衡与和谐。

(4)熏灸效果的自然控制。要达到自然流畅的熏灸效果,需要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和感觉,直至能够得心应手地控制燃烧速度和强度,其自然的流露就在微妙的感觉之间。要让学生在掌握燃烧法制作边缘熏灸肌理的同时,培养耐心和细心。

(二)表面熏灸效果制作要点

在实施燃烧法制作表面熏灸效果时,纸质产品与火焰的间隔距离、燃烧时间是制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恰如其分地掌握纸面和火焰的间距,必须首先弄清楚火焰各层的温度差异,这恰恰是较困难的地方。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即学生按操作的步骤做出了熏灸效果,但仅仅是依样画葫芦,表面熏灸效果不佳,水平参差不齐,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表面熏灸肌理制作的技巧,不能良好地控制纸面熏灸的时间和程度。针对这一情况,需注意:要根据纸制实物半成品进行整体熏灸效果设计,预先确定要出现熏灸效果的位置和大小,用铅笔作好标记;点燃酒精灯或蜡烛,将纸质实物从上至下,慢慢靠近火焰,注意其间距是以火焰的外焰到纸面的距离为准,因为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和焰心温度较低;注意火焰变化,及时平稳移动实物调整距离,达到间距相对准确时,保持实物位置固定,等待熏灸效果出现;纸面出现熏灸效果后,注意调整间距,以免温度过高,实物发生燃烧,在保证安全间距的同时,进行水平来回移动,以达到熏灸效果自然均匀。

二、熏灸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应用

视觉肌理的教学任务结束时,教师往往没有更多地思考学生当下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其专业学习中是否可以发挥作用的问题。实际上,熏灸肌理不仅可以应用在专业学习中,也能够应用在今后的实际设计工作中。在此,以平面、动漫和服装三个设计艺术专业为例加以分析与探讨。

(一)表达平面广告的精神内涵

熏灸肌理作为一种视觉表达语言,不仅为平面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空间,还能够激发创造能力。不论是燃烧边缘的边缘熏灸肌理,还是层叠晕染的表面熏灸肌理,都能够在平面设计中起到良好的美化装饰作用,传递出设计作品的内在信息。利用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可以制作出不同形态、深浅、晕染的熏灸肌理效果,将这些视觉效果与设计理念加以结合,运用联想、象征、隐喻等艺术语言,升华其精神内涵,把视觉效果本身的自然属性和设计对象的社会属性有机结合,会在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审美冲击力的同时,增添表情达意的功能性。日本著名设计大师原研哉的猕猴桃软饮包装设计即是如此。[3]为了表现产品的新鲜程度,原研哉将猕猴桃肉的本质肌理特征,表现在软饮外包装上,消费者能够直接通过产品的包装视觉信息,获得产品的信息及属性。将熏灸肌理应用在平面设计中的例子多不胜数,例如在香烟平面广告中,被烟渍侵染的牙齿、晕染发黄的牙菌斑、被香烟熏灸镂空的内脏器官等,都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运用如此直观的肌理画面,告诫消费者香烟商品的危害信息,其艺术震撼力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平面设计的效果。

(二)强化影视动画的美术意境

动漫艺术涵盖范畴包括故事题材、主题内涵、叙事结构、人物性格塑造、影片风格、造型风格、视听风格等方面,而肌理的表现可直接应用在角色设计、影片风格、造型风格、美术风格的处理上面。这种动画设计人员开辟元素创新的美术风格设计,在继承熏灸肌理效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让以往不易在动画中表现的视觉画面,能够以更好的视觉效果展现于世人面前。平面构成的熏灸肌理表现是基于绘画者或设计者的艺术风格而创作的。在当前的动漫艺术创作中,特效制作人员能够采用材质处理制作出熏灸肌理,应用在动画创作的场景设计、人物特技和画面特效中,在作品中创作出独特的绘画技法和美术风格。例如陈嘉上导演的电影作品《画壁》预告片中,结合了中国传统水墨形态,呈现出不同形态、深浅、晕染的熏灸肌理视觉感受,表现出古典背景下物质的独有质感,营造出复古、淡雅、质朴、隽永的意境,与中国水墨有异曲同工之效,呈献给观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民间传统古朴内敛的美术意境风格。

(三)拓展服装设计的包装造型

服装设计与肌理密不可分,熏灸肌理可运用在服装效果图的表现方面。一是单纯强化效果图整体的视觉冲击力,二是有针对性地表现服装效果图的款式和面料,采用边缘熏灸和表面熏灸强化效果图技法的局部表现力,为设计锦上添花。熏灸肌理也大量应用在服装面料的二次设计中,根据不同服装材质的功能属性,采用燃烧法进行熏灸肌理的制作渲染,对材质本身进行二次设计,此方法也可结合剪、撕、刮、擦、染、编、绗缝等服装工艺手段,使服装面料焕发新的面貌,为服装设计提供更宽广的创意空间。相比其他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在借助于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同时,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手绘表现技法,这跟服装设计效果图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服装设计作品的包装造型方面,熏灸肌理处理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视觉艺术手段。不管是对效果图本身进行熏灸表现,还是对服装设计系列作品进行整体包装,边缘熏灸和表面熏灸都能够起到品味独特的装饰作用。

第7篇

关键字:二度创作创作能力创作效果

在我们的所接触的表演艺术中,除了即兴表演以外的所有表演艺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它的的出炉需要两道工序。一是创作,二是表演。搞表演艺术的人都知道创作的重要性。在选择剧本、脚本、乐谱的时候都很用心。因为创作质量的高低对于演出成功与否起到前提的作用。同样文艺创作者也明白在演出时演员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选择演员的时候也是很用心的。如果演员的水平不错且又适合这个作品,那么就能使作品的内涵、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假如作品一般演员水平非常高,临场发挥很不错。结果演出非常成功。作者就会认为: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因此很多的事实告诉我们:艺术的表演环节太重要了。对于声乐艺术同样如此。

不仅把乐谱上的记载和基本情绪相对,而且在演唱中揭示出了作品深层内涵,显示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艺术个性,从而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的声乐表演就称作“二度创组”或者叫做再创作。二度创作决不是任意、自由和无限制的,它有一个原则和范围。这个原则和范围也就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维系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的纽带。因此,二度创作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在一度创作规定内容主体的范围内活动,即不能离弦走板,歪曲内容和作者的基调,违背作者当初创作的初衷。二度创作是沿着一度创作主旨方向上的创作,是因演唱而加强一度创作主体的感染力,而不是削弱或改变主题。其次,二度创作应该尊重一度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民族、地域风格。再者,就是二度创组方案一定要在自己的技术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如果你在一个高音上向做到弱音的效果,但还没成熟的掌握这一技巧。很可能会出现破音或者虚弱的声音。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可以试着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速度

每首歌曲都有特定的速度标记,但每一种标记都有一个灵活的幅度。如Largo(广板)每分钟46拍,但这也是一个参考的标准,可以根据自己处理上下浮动。此外,还可以在个别地方处理成稍快或者稍慢。如《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词。赵元任曲)中的“为风吹动了我头发”,为了唱出动感,我们可以把前六个字速度加快,唱的紧迫一点,最后“头发”两个字再适度放慢拉宽,这样唱出了动感也唱出了被风吹动的头发的形象。

2.音色

音色的调节和声门的状态、喉位高低、气息力度、共鸣腔的使用有关,是演唱者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手段。如《黄河怨》中的“哭诉我的愁和怨”这几个字音可以用哭泣抽咽的音色来唱。更能表达女主角伤痛欲绝的心情。

3.音量

在二度创作中选择和变更演唱的音量也是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从一般规律来看,无论欢乐还是痛苦,高涨情绪的迸发和宣泄需要较强的音量。平静的叙述需要音量适中。

4.语气

声乐是音乐中唯一的音乐与文学合成的艺术,语言的生动性在其中占一定的份量。所以说在演唱中对语言中的语气的生动处理也是二度创作中重要的手法。如《再见,了大别山》(王和全词。雷远生曲)最后一句“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的“把”字包含了一种对自己战斗过的有着血肉般联系的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这个“把”字就有了千钧的力量。

5.润腔

润腔这个词源于中国的戏曲唱腔。是指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中处于对旋律美的追求在不破坏全旅的骨干音、支点音和总体风格的前提下,在恰当的位置为音符增加装饰音,已达到美化旋律的效果。在一些作品中作曲家在一些段落专门给歌唱家留有自由发挥技巧的空间,这一乐段称作华彩。

不同的歌唱者不但二度创作的意图和方法不同,创作的水平效果也不同。这主要决定演员自身的素质、能力和状态。所以对演员的二度创作的效果好与怀的因果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创作欲的强弱。也就是说演员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部作品。还是领导指定的,这些都影响演员的创作欲,当然也影响着创作效果。

2.创作能力强弱。创作能力包含以下各方面的因素a,生活阅历、经验。B声乐技巧。C,对文学及姊妹艺术的把握程度

3.能力的提高。二度创作的正确方向在像生活的真实出发,从作品的内在需要出发,从自己的真实理解和感受出发,以及自己的演唱能力出发。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做作。

二度创作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是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的。作为声乐演唱者一定要好好学习和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来为作品的二度创作服务。这样我们的演唱才能打动听中,声乐演唱的艺术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第8篇

1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体制

现代项目管理的基本点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是由项目经理一个人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进度、质量,做出决策、承担责任。但项目经理又要把参建人员组织起来;把职权分解下去、一层层地交付下去、明确分工、各司所职、奖罚分明。使每一个负责人都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每一个人抱着对企业和集体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为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作到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禁止用“大炮打蚊子。”所以说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一个严密的成本控制体系,用统一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每一个参建人员的工作,力争在施工过程中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2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

2.1合同方面

按合同约定的工作范围、技术规范、图纸要求,详细的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并以此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在施工图纸中出现的设计问题应及早的提出并要求甲方尽快给予答复,以免出现怠工、窝工的现象。对于图纸以外而增加的工程量要及时的作好施工签证并申报、签字。用合同赋予的权利合理的尽可能的增加工程收入,减少开支。

2.2技术组织方面

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依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工程应在开工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技术组织措施并列入施工组织计划,详细合理的绘制施工现场布置图以达到所用材料最省、施工最方便、减少浪费节约开支的目的,根据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惩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2.3安全方面

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办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施工现场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不允许有任何细小的疏忽。否则,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必须从现场标准化管理着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4质量方面

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和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每道工序事先进行质量技术交底,设置施工队技监点、负责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复监和验收,降低返工、停工损失;根据要求和质量标准,合理使用人工和材料,减少质量过剩支出。

2.5劳动力方面

在实行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离的情况下,项目施工需要的人工和人工费,由项目经理部与施工队签定劳务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承包金额和双方的权利、义务。当实物工程量发生变化时要及时的调整人工和人工费,对在进度、质量、节约、文明施工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应给予适当的奖励。反之要进行罚款。

2.6材料方面

材料采购实行“质量好、价格低、运距近"的原则,进场材料要专人严格计量。采取“量价分离"的方法进行费用计算,密切关注市场指导价,如遇价格大幅上涨,可向甲方争取按实补贴。材料的领取可采用“限额领料单”的办法,定期盘点,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数量。随时掌握工程进度的材料实际用量与计划用量的比值。对于周转性材料要及时的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出现场,尽量的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2.7机械管理方面

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作到既实用又经济;作好工序、工种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械效能;同时,对机械的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防止操作不当影响正常的施工从而增加成本;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始终处于完好状态,随时都能正常运转,保持其完好的整体性。对于必须外租的机械设备,要对其性能和价格进行市场调查、摸底。

2.8财务会计方面

财务部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并对各部门成本招待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的成本分析,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数量,把好花钱关。

3工程项目成本分析

就是根据统计审核、业务考核和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进行分析。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要随着项目施工的进展,动态的、多形式的开展,而且要与生产诸要素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成本分析既要注重时效又要为生产经营服务,通过成本分析,及时的发现矛盾,及时解决矛盾,避免造成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发生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且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有效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从而改善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1)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分析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的基础。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施工图预算确定预算成本。施工预算计划成本和实耗人工、材料确定的实际成本进行“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寻求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节约途径,为竣工成本分析和今后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2)月(季)度成本分析:月(季)度的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定期的、经常性的中间成本分析。通过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可以了解成本总量的构成比例和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例如:在成本分析中,发现人工费、机械费和间接费等项目大幅度超支,就应对这些费用的收支配比关系认真研究,并采取对应的增收节支措施,防止今后再超支。如果是属于预算定额规定的“政策性”亏损,则就雁控制支出人手,把超支额压缩到最低限度。

(3)年度成本分析:由于项目的施工周期一般都比较长,除了要进行月(季)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外,还要进行年度成本的核算和分析。这不仅为了满足企业汇编年度成本报表的需要更可以总结一年来成本管理的成绩和不足,为今后的成本管理提供经验和教训,从而可以对项目成本更有效的管理。

(4)竣工成本的综合分析:凡是有几个单位工程而是单独进行成本核算的施工项目,其竣工成本的分析应以各单位工程竣工分析资料为基础,再加上项目经理部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施工项目只有一个成本核算单位工程对象,就以该成本核算对象的竣工成本资料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资料节超对比分析、主要技术节约措施及经济效果分析。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工程的成本构成和降低成本的来源,对今后同类工程的成本管理很有参考价值。

4小结

以上论述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搞好成本控制

(1)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成本控制体系。

(2)制订和完善成本管理责任制,指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第9篇

语言艺术是较为抽象的,需要通过读者的想象力来把抽象的文字进行具体场景的转换。此外,小说中的描述时间与读者所处的现实时间之间也是有一定距离感的,从而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时间绵延的阅读感受,进而形成一种宁静致远的深刻韵味。那么,绘画艺术则是一种较为直观和具象的艺术表达方式,他的图像会让观众由具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并可以把创作者的情绪与思维等直接传达给观众,而这种直观的艺术表现方式有时却是文学语言难以言说的东西,它反而显得比抽象的语言文字表达来的更为形象生动化。由此看来,文学创作与绘画艺术可以通过二者来弥补各自的缺陷,从而使得艺术创作者的意图表现得更为完美。当然,这二者的融合并不是说某一方代替另一方,而是保持各自本真的前提下进行相互补充与不断完善。

二、现代小说创作中对绘画艺术的借鉴与融合

1小说叙述结构对构图艺术的借鉴与融合

现代小说创作中,创作者非常重视虚实相生的创作意境。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观念,更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启发人们的思想与灵魂。那么,具有绘画艺术特质的现代小说中,它就擅长通过对客观生活中某些片段的画面式描写来表达创作的主题思想。现代小说家往往通过开放性的结局和巧妙的叙述框架来表达自己无限的思想情感。具体来说,绘画艺术的构图基本上是通过对多个绘画因素的空间设置来表现艺术张力与美感的,那么,现代小说家就借鉴并融合了这样的绘画艺术构图方式,对具有关联的生活片段进行画面式的描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有效衔接,最终让小说中的主题表现得更为清晰透明。例如,中国现代小说家鲁迅、凌叔华、张爱玲以及萧红等都擅长使用这样空间并置的画面叙述手法,即通过对一些生活片段的截图来表现人物,启迪人生意义。其中,鲁迅小说开创了新的小说创作模式,他的故事叙述基本上没有来龙去脉,都只是截取一些生活中的横断面来表现小说主题。因此,鲁迅的小说很多都是由一个个生活画面式的片段构成,整体的故事叙述都是空间并置的框架结构。凌叔华小说也是由很多生活画卷组成,让时间缓慢流动或者停滞,从而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思绪与情感,不仅表现了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同时还让小说主题升华到了一个哲学的思考层面。当然,还有些现代小说家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使用一种绘画艺术中较为常见的留白艺术方式,从而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这些言不尽意的诗意的留白手法,反而使得小说中描绘的生活场景更具艺术效果,因为有些小说家是在事件发展到关键时刻时忽然止住,有些则是故意不说明故事结局而使用景色描写来作为意象物引发读者的思考与想象。事实上,那些自幼就热爱绘画艺术并在此后的小说创作生涯中与绘画艺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作家对于留白手法的运用已经达到了纯熟的程度。例如,鲁迅的小说很多都是没有结局的,他还擅长对关键场景进行简单的描绘,进而形成一种意象性的文本空间,让读者意会到他的小说结局实际上是一种延续的符号,还可以预示着新一轮生命的开始。而凌叔华的小说留白则是一种舒缓的、绵长的思绪,她在前期做了大量铺垫,并让最终的结局出乎大家意料。

2小说形象塑造对线条艺术的借鉴与融合

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艺术由于不同的流派与种类而表现各异。但是,它们又都是一种直观感情特征的表现方式。例如,柳树的线条会让人产生一种忧伤的感觉。因此,现代小说家就巧妙借鉴与融合了这样的线条艺术手法,譬如,他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有些人就刻画得细腻柔和,而有些人则刻画得坚硬粗犷。这实际上与他们对于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艺术爱好倾向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再如,凌叔华小说中的线条是点染式的、柔弱的,张爱玲小说中的线条是现代主义的,鲁迅小说的线条是坚硬的,常常会出现一些人物景物特写等。其中,所谓点染式笔法就是指通过渲染的笔墨来描绘形象的内蕴,而非描绘事物的确切形象。这种笔法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常常会产生一种温婉、柔美的文学创作意境。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小说家就是凌叔华。凌叔华对于人物的描绘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仕女图,不在乎人物形象的逼真,而在乎人物言谈举止的神韵描绘。她的小说线条并不十分清晰,人物和景物的描述却是细腻的,带有某种情绪的思绪,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人物或景物的气息与神韵所在。这是一种诗情写意的小说创作手法,可以让小说行文更为紧凑和连贯。我们可以透过凌叔华轻描淡写的笔触来体会到其中的人物神韵,这是一种淡雅与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那么,绘画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创作手法主要就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象征意义而对现实事物进行抽象、夸张甚至变异的创作。这种手法的代表人物就是现代小说家张爱玲。张爱玲对于小说中人物和景物的描绘多用简笔,其线条是幻化、扭曲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然而,她又使得小说文本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张爱玲的小说中线条创作手法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物心理性格特征的现实主义描述手法。那么,现代小说家中对于白描手法的运用较为典型的就是鲁迅和萧红。鲁迅小说中的线条刻画是坚硬的,接近于写实手法,能够让人体会到其中所渗透着的人物灵魂。而萧红小说中的线条则是速写式的,可以把人物精神状态与大概轮廓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3小说的氛围营造对色彩艺术的借鉴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