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时间:2023-03-16 15:42:05

导语:在教育技术装备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

第1篇

论坛开幕式由本届论坛轮值主席、广州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龙树基主持,邀请到了广东省教育装备中心主任薛彪、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吴强致开幕词并做重要讲话。《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常务副社长丛林、蓝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华、城市论坛下届轮值方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所长刘晓平也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主任罗一华,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后有为,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主任杨立湖,太原市教育物资装备中心主任许原芝,郑州市教育局实验教学装备管理中心主任张玉洲,青岛市教育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刘后起,沈阳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书记郝丽敏,福州市电教馆副馆长傅瓒,唐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杨文,珠海市教育局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主任唐凌,惠州市教育局仪器站站长梁惠专,佛山市教育局仪器站副站长区建峰,苏州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主任陈绍义,淮安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陈东勤,镇江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书记吴善亮,张家口市教育技术装备站站长高星火,南充市教育技术装备所所长陈兴无。深圳、厦门、南昌、武汉、宁波、长沙等城市教育装备部门也派出了代表莅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还邀请到了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学韩长泽先生以及台北市幸安国民小学校长吴宗哲和高雄市大寮区山顶国小校长庄明广参会,扩大了交流覆盖面和论坛影响力。

本届论坛除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广等突出特点外,论坛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开创性地采取了“论坛+考察”式的议程模式。为期3天的论坛,每天的议程安排都是上午进行论坛报告,下午组织代表参观考察广州特色学校和企业,动静结合的论坛活动安排,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论坛围绕“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等相关议题,结合论坛报告、分组研讨、互动交流、新产品新技术展示等多种形式展开。议题紧扣教育发展现状及当前热点,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论坛上,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相关领导、学校校长、优秀企业代表分别上台演讲,从不同角度与大家分享了教育装备的工作经验、教学改革的有益实践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一步深化了交流合作,坚固了交流纽带,筑牢了合作平台,达成了广泛共识,收获了丰富的论坛成果,可以说本届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第二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EECF)”达成的初步成果主要有:

1.重新梳理教装工作思路,促进全国各地教育均衡发展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愈演愈烈的趋势下,教装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论坛上,大家重新认识了“教育现代化”的含义,围坐下来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热潮进行冷思考,并重新梳理了教装工作思路,对教装工作的未来做了有效规划。

通过论坛这一平台,来自全国各城市教育装备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人士共聚一堂,切磋交流,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并希望在后期开展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各地教育装备水平的整体提升,这将为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2.促进两岸教育教学的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

台湾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经验丰富,此次论坛,台北市和高雄市两所小学的校长分别介绍了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情况,为大陆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可借鉴性经验,有利于今后两岸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进一步沟通和合作。另外,此次论坛上,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的牵线搭桥下,台湾两所学校与太原市的三所学校达成结为友好学校的意向,进一步促进了两岸教育教学方面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3.增强装备意识,提高教装队伍素质

第2篇

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2-0024-02

近年来,光山县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摆上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抓建设、强管理、重落实、促应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因此,全县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得到了全面、快速、均衡化的发展。

2010年,光山县借助河南省全面启动以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的际遇,大力规划实施,并不断加大全县中小学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力度,以装备建设带发展,以规范管理促应用,以实验教学提质量,用实验操作增能力,有效促进了全县实验室仪器装备工作的均衡发展。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进步、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保障。全县的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

1 认识到位,加强领导,组织保障

在省、市勤工俭学教学设备管理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光山县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任务纳入到全县教育体育工作总体目标任务之中,将建设、管理、配备、使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县教育体育局成立了由督导室、基教股、计财股、教研室、电教站等相关股室站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局长为组长的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均成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自上而下,形成“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落实”的良好工作氛围。县电教站安排专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实验室建、配、管、用、研工作,深入学校检查、指导,保证了省、市有关部门精神及时得到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正常、有效、按计划开展。

2 “建、管、研、用”并举,扎实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2.1 重投入,加大建设力度

仅2010年,全县教育技术装备累计投入资金369.22万元,创建了光山高中、司马光中学2所省颁一类标准实验室建设窗口学校,创建了光州学校等5所省颁二类标准实验室建设达标学校。

1)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为辅的长效投入保障机制。一是专项经费保障,在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装备建设,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加强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项目扶持;三是加大宣传,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2010年,光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捐建实验室装备资金就达360万元以上,光山高中建成了5个标准化实验室(56个座位),司马光中学建成了4个标准化实验室(56个座位),光州学校等5所学校共计建成10个标准化实验室(48个座位)。

2)出台《光山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建立教育技术装备长效投入机制,加强全县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完善装备经费投入机制。在深入学校,认真调研,全面掌握光山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制定适宜本县实际的《光山县“十二五”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及年度目标方案,按计划推动光山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标准化进程。“十二五”期间,专项经费计划投入2 091.34万元,力争使光山县的23所中学、31所中心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达到省颁一类标准,25所中学、115所成建制小学达省颁二类标准,100所成建制村小达省颁三类标准。学校实验室、仪器室装备建设、管理、应用等同步达到装备标准化的总体要求,普及实验教学,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初步实现区域内教育基本均衡。

3)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要求各校严格执行县教育体育局下发的《光山县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落实设备购置费、教学仪器的更新和易损易耗品的补充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15%的安排,确保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同步增长,教育经费是否规范使用纳入县教育体育局的年度审计。

4)政策倾斜,服务均衡发展。近3年,县电教站每年都组织人员对仓库仪器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向农村薄弱、偏远的学校免费配发教学仪器,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力支持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2.2 加强管理,重在落实

光山县教育体育局为了促进全县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创新机制,灵活形式,认真开展督促检查工作。

一是每年把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管理、使用情况作为春、秋季开学检查必查项目,由电教站制定检查内容,统一标准,对照落实,检查结果通报全县并纳入学校的年度教育工作综合考评。同时,县教育体育局各股、室、站(中心)对所联系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督查整改,确保教学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制定《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细则》,组织专项检查,通过查看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否达标、仪器是否够用,实验室软件建设、实验教学计划落实,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记录,仪器使用登记是否落实等,统计现有仪器设备使用率,并逐项量化记分。检查结果通报全县,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每年分2次分别对全县初中和部分小学实验室“建、配、管、用、效”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下发“实验室管理使用检查情况的通报”和“初中实验教学考评中存在问题整改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促进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

2.3 组织研讨活动,加强指导

为了指导实验教学健康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光山县教育体育局每年组织实验教学分析、研讨活动,以活动促提高,以活动保质量。每年中招结束后,均组织有关教研人员对中招理化试题(实验探究部分)进行抽样统计分析,查找理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此外,还定期组织对全县部分薄弱初中理化生学科进行实验教学视导,及时指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场组织研讨,使实验教学指导更具有及时性和针对性。

2.4 加强应用管理,发挥装备效益

目前,全县中小学均开设了实验教学课,电化教学已融于课堂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促进学校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总结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管理、应用研究成果,县教育体育局经常组织开展实验教学比武、课堂教学设计等观摩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推动实验教学的深入开展。本着“促建设、促管理、促应用、促效益发挥”的目标,每年举办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教育技术装备优秀论文、师生优秀自制教具等评比、展览、观摩活动,为师生开辟展示聪明才智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全市实验教学工作深入开展。连续几年来,光山县教育体育局都获得了河南省教育装备管理中心“省教育技术装备先进集体”“信阳市教育技术装备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奖”“信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3 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3.1 完善制度促管理

一是县教育体育局向各中小学统一印发了《仪器装备管理规制度》。各校都把实验教学及仪器装备管理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健全的制度,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保证了该项工作不断健康发展。二是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各校均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列为学校三大建设之一来抓,围绕“建、配、管、用”,纳入学校教学检查与考评,不断优化实验教学环境。

第3篇

教育技术装备既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装备和教育手段必须现代化。在推进教育装备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找到适合成都教育的发展路径,使之成为实现“三化联动”的有力基石。

近年来,我市通过教育装备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不断提升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通过创新管理、加强研究、深化应用,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教育装备有力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向着“学有良教”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三轮建设,构筑教育装备新高地

成都市地处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教育技术装备起步相对较晚、基础相对薄弱。随着成都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战略的出台,以及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确立,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装备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和优化。

1.第一轮建设:2004~2007年,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彻底排除危房,完善教育功能,优化学校资源,我市历时3年,投资10亿元,全面完成了410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由此,我市农村学校的校舍标准整体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极大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全市学校的生均装备值从2005年的小学500元、初中650元提高到小学900元、初中1 300元,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第二轮建设:2008~2011年,教育灾后重建和“双满覆盖”工程

2008年,我市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技术装备“满覆盖”建设工程和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覆盖”工程。2项工程包括了实验、图书、音体美卫、现代教育技术、学生课桌椅及生活设施设备等项目。通过近4年的时间,投入装备资金约10亿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现了技术装备“满覆盖”,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再次大幅度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仪器设备生均值达到小学1 630元、初中2 190元,城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3.第三轮建设:2012~2014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

为了加快提升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我市于2012年实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投入近40亿元资金,确定了动态调整教师编制、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技术装备、改造教室光环境、改造学校运动场、统一并提高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等六大举措,从“人、财、物” 三个方面高标准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其中中小学技术装备提升工程资金共计26亿元,通过3年时间建设,达到2012年新颁发的《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生均设备值达到约3 600元、初中(含九年制学校)约3 900元、高中约5 800元。新标准达成后,城乡中小学的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将跃居中西部前列,接近沿海发达城市水平。

三轮建设实施的过程,是我市教育技术装备梯度发展、逐轮提升的过程,各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多到优的发展历程。到2014年,基本可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均衡化、优质化和现代化,为2015年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三级联动,建立教育装备新机制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推动和效益的显现是一个自上而下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和自下而上贯彻落实、执行反馈的过程,只有有效地把市、县、校联成一体,才能上下互动、形成合力。我市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中牢牢把握各个层面工作的重点,明确职责,协调沟通,既强调步调一致,又兼顾特色发展,有力地推动工作的良性联动。

1.三级职责界定

市级层面:负责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标准编制、建章立制、绩效评估等;

区(市)县级层面:负责细化方案、实施项目、强化管理、人员培训、督查评估等;

学校层面:负责科学管理、应用研究、实践创新、突现成效等。

三级之间相互协调、密切协作,在注重顶层设计同时,倡导基层首创精神、改革智慧和创新探索,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辩证统一起来,鼓励基层创新,突出实践探索,由点及面,全域推广,并对全市整体发展和未来科学规划产生积极影响。

2.三级联动方式

(1)上下联动

要实现上下联动,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构建起市、县、校三级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管理体制,确保关系顺畅、任务明确、经费保障、人员落实。其次,要有规划可引、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作为市级层面要做好规划、制定标准和建立规范,各区(市)县和学校才能以此为指导,自上而下形成整体推动、全面开展的良好局面;第三,以强有力的绩效评估做保障,将其纳入市政府教育督导、区(市)县目标考核、学校年度考评的范围,确保项目实施和应用开展。

①以规划作引领

充分发挥职能导向作用,先后制定了《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 “十二五”规划》《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未来五年发展思路》《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及《成都市教育信息化试验区试点方案》等规划方案,围绕建设成都智慧教育技术装备这个目标,全力打造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五大校园,建立健全三级联动的组织保障、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以应用为导向的绩效评估三大机制,着力强化优质装备、现代管理、队伍建设、创新应用,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实施策略,全面构建起服务于教育、教学、管理、师生活动的现代、智能、高效、共享的智慧体系,为今后3~5年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明确了目标和实施路径。

②以标准促配置

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是一个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整体建设水平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水平的基础性标准。我市一直致力于不断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域成都教育的装备标准体系,确保我市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已经出台和正在制定的一系列标准为学校优质化、特色化配置提供依据:如《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2012年)》《成都市公益幼儿园装备标准及玩教具配备目录(讨论稿)》《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学科实验(实训)室技术装备标准》《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成都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标准(试行)》《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及实施方案》《未来教室建设标准》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等。

《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设施设备建设、管理、应用工作意见》和《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及校园管理手册》等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为学校管理和应用提供指导。

实验、图书、网络管理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对专业人员素质和工作内容进行规范。

③以机制立规范

招投标工作机制:拟定《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政府采购工作管理办法》,完善教育装备计划编制、招标采购、项目实施、质量验收、资产管理等工作机制;建立职能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招投标工作机制,规范招投标文件编制、招标组织、项目验收、财务审核等工作。

技术参数编制机制:多方参与、反复论证,规范制定《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参数数据库》,通过建库、讨论、论证、修编、审核、公示等工作环节和流程,保证参数的通用性、适用性、经济性、先进性、开放性原则。

质量检测工作机制:加强政府和行业监管,与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装备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建立区(市)县教育装备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质检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2)自主能动

一个区域的装备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彰显个性和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我们积极鼓励和倡导区(市)县和学校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注重“四个结合”,不断丰富教育技术装备的内涵和外延。

①注重通用性标准与个性化装备相结合

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必须遵循国家、省、市的相关装备标准,在达成全域装备标准的基础上,应根据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和课程建设需求,编制个性化的校本装备方案,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这是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取向。

我市锦江区对特色学校的校本装备方案,充分考虑到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在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装备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三模”实验室,在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装备“艺术视听实验室”“书法实验室”“美术中心”;青羊区教育局以“一校一品,一校一景”为目标,以装备工作为平台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文翁实验学校的国学特色、草堂小学的诗歌文化、实验小学的博雅书馆、金沙小学的开放式图书馆、少城小学的书法文化,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各有所长;此外,双流县万安小学的川西民间艺术工作室、都江堰李冰中学的烙画教室、温江区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跆拳道室、武侯区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的心理健康活动中心等,各具特色,亮点纷呈。教育技术装备与学校办学特色相辅相成,为孩子们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环境。

②注重传统实验装备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传统实验装备因其实用性、直观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一直得到学校垂青,在我市的初中毕业考试中,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考试占据了重要的部分。近年来,教育装备发展突飞猛进,逐步迈入数字化时代。传统实验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素养方面各具优势,不能偏废。现代教育技术弥补了传统实验方法中的不足之处,传统实验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整合,能够达到实验教学的效益最优化。近年来,我市坚持传统实验装备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装备理念,在部分学校开展数字图书馆、理科数字化实验室、数字移动学习教室、智能机器人工作室、数字化心理健康检测和疏导室以及数字天文实验室等建设,新型媒体和手段的应用得到广大师生认同和喜爱,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育装备服务内涵和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

③注重教师素质提升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

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我市确立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建立健全专业技术队伍上岗、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制定《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标准》,到2014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达标率达到85%以上,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实施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提升培训工作,到2015年,完成300名技术装备管理干部、2 000名技术装备专业技术人员骨干培训;培养和评选一批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教学实践领域里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以课题为引领,围绕学科教学改革、应用模式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长远发展,教育技术装备效益的发挥也应以学生为本,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层面,为学生构筑多元化的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创设开放、便捷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逐步融合,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了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能力;阅读指导和阅读主题征文活动开展,促进了师生阅读素养的提高;学生电脑作品制作大赛、机器人竞赛、科技论文评选、实验技能操作竞赛、科技创造发明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各个功能室的课外开放和选修课开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特色化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扩展了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提高了学校国际化交流水平。

近年来,我市通过行政推动、目标驱动、活动带动,以评促用、以赛促用、以研促用等策略,使我市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应用成效不断彰显,先后涌现出了一批“装备精良、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特色鲜明”的学校,在全市中小学中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声名远播。

④注重立足现在与着眼未来相结合

教育装备工作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既要立足现在,也要着眼未来。立足现在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夯实基础,抓常规、保重点、强管理、促应用;着眼未来是要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作用,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谋划将来。着眼未来,一要着眼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二要着眼于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趋势;三要着眼于学生和教师发展需求。

(3)圈层互动

长期以来,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成都市所辖20个区(市)县形成了3个圈层。各圈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也导致圈层之间教育发展程度的不平衡。如何有效促进全域一体的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而“圈层融合”“三圈一体”发展思路的提出,为破解这个难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为此,我市实施了名校集团、互动联盟、百校结对、区域合作、师徒结对、网络覆盖等几大路径,有效促进了圈层之间的互动。成都市的实践探索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并获得各方积极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圈层之间打破行政壁垒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也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拓展了新的平台,初步构建起一个多维、立体的城乡互动网络体系。

①远程结对 互动教学

2010年初,在全市范围内,统筹遴选出6个城区的130所学校与远郊的169所学校深度结对,形成合作互动的发展团队。同时,在市政府专项资金支持下,在169对城乡跨区域结对学校建设授课教室和听课教室。通过远程互动技术,我市已经初步开展了课堂互动教学、远程教研、培训、评课议课等活动,使远在两地的教师互

(下转页)

(上接页)

相分享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专业发展的经验,开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

②直播录播 网校教学

从2005年起,为了提高薄弱高中、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依托卫星技术和教育城域专网,以多媒体双向实时同步教学系统为基础,我市陆续开展了成都七中、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实验小学3所优质名校的全日制远程直播、录播教学,通过资源推送、网上教研、全面互动,让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市)县辐射。网校学习极大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远端学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实现 “在农村读名校”的愿望。同时,我市将课程资源放在成都教育资源网站上,进一步扩大网校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农村学校的师生受益。

③教师网络研修和培训

在远程结对互动教学和直播录播网校教学中,受益的、互动的不仅是学生,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远端教师通过“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这种“跟岗研修”的方式,使自身专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培养了一批有教育理想、教学思想和实践经验的教学骨干。利用网上课程资源库、博客平台和远程视频系统等,积极开展区域间的教研和培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

圈层间的融合和互动,使区域内的合作更加密切,真正实现了共同推进和跨越式发展。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圈层互动的路径也会不断丰富。

第4篇

一、现状调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遵照局领导要求,笔者查看了各校的校内外环境、总课表、教师任课表及校本教研和培训计划、开学初学校自查情况记录等,并将调研重点放在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研、培上,通过与校领导、教师交谈和实地察看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一些总体印象。

1.领导重视,投入到位

三所学校均高度重视技术装备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成效显著,基本达到省级二类标准,部分条件达到省级一类标准(见表1)。

2.思路明确,管理规范

三所学校都充分认识到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作用,再先进、再完备的装备,没有良好的管理和规范的制度,也只能是一种摆设。三所小学均为小班化学校,校领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具有小班化特色的管理规范。他们引导教师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器材的登记入库、使用借用、损坏赔偿等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从近年来部分专用室获得的省、市级专项认证情况,可以看出各校在技术装备管理上下足了工夫(见表2)。

3.聚焦课堂,重点突出

三所学校都敏锐地意识到,课堂是关键,是技术装备建、配、管、用服务的主阵地,主阵地上师生的发展,是技术装备工作的意义所在。为此,虽然是刚刚开学,各校均立足课堂教学,把校本教研、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培训等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多研究学生,从而增强师生的主体意识。

4.努力创新,成果显现

三所学校依托技术装备工作,在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同时,也在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回龙桥小学结合晨诵、午读等群体性活动,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借助学校周边教育资源,成立了“回龙桥小学少儿信息科学研究所”。青云巷小学建设了“古生物陈列室”,对学生进行拓展科学教育。马台街小学教师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了多个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模”“科技发明”等活动先后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为技术装备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当然,在充分肯定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群众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标准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达到既有的“标准”,学校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和落实。

第二,学校在器材装备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进一步彰显体育场地功能,如何进一步规划和利用技能创造室等主题专用教室,这些都亟须研究和解决。

第三,在教师的专项培训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论是经费的投入还是人员的培训以及课程的开发,都需要不断加强。

上述问题提出的基本出发点是:我们不能仅仅在技术装备的配置上下工夫,不能仅仅满足于管理好,还要想办法用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更要创造性地发挥技术装备的作用,做出成效,做出特色。

二、管理建议: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

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做到的行动。能不能做到,做得好与不好,首先要看我们在具体工作展开之前有什么样的决策。教育技术装备调研的初衷,就是通过调研发现问题,为学校技术装备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笔者着重从如何凸显“软实力”方面提几点建议。

1.立足校情,优化管理

配备与管理,始终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要牢牢站在学校情境之中。这里的学校情境,包括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的个性化主张,以及学校里学生与教师的发展诉求。这些,都是决定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应该怎样做、怎样管的大方略。衡量一所学校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不仅要依据专项配备标准,更要看其工作思路与绩效是否服务于学校的办学需求,有没有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相应的评价标准要有所调整。

2.立足教学,细化服务

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使命。我们的工作思路应该是,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要能够服务到每一门课程,服务到每一节课,服务到每一名学生。不是说美术专用教室只能上美术课,科学专用教室只能科学教师来用。要进一步细化所有的教育技术装备的教育功能,要制订整合性、一体化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做到物尽其用,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立足发展,强化创新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终极目标。可喜的是,在这方面,三所学校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循着这样的思路往下想,我们可以围绕专用教室的设置开发独特的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特色;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尝试“大单元整合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我们可以充分依托社区教育资源,借助校园网、图书馆等校内信息源,构建更大范围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形成特色学习平台;我们可以针对校内小小博物馆,深度开发各种主题学习单元、活动单元,真正把这些校园场馆办成富有特色的“主题学习馆”;等等。创新发展,来源于创新思维,学校层面在这些方面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大。

三、 同步思考:统一观念,统整思路

通过这次调研,结合自己的工作领域,笔者认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要集中体现在三个关键词上,即管理、服务和创新。管理是技术装备工作的基础,即配齐、用足、用好,要科学规范;服务是为了让技术装备能够切实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的;创新则是技术装备工作的目标,要充分利用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开创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形成办学特色,这是基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三个维度。

从工作领域上看,管理、服务和创新是教育技术装备的三个方面;从工作水平上看,管理、服务和创新则是教育技术装备的三个不同的层次。在三者的关系上,管理是服务和创新的基础,只有管理到位了,技术装备的效益才能发挥出来,才谈得上服务和创新;服务是管理的内在指向性目标,即怎样服务就应该怎样加强和提升管理,服务同时是创新的生长点,服务水平发挥得越好,就为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创新是基于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水平上的飞跃,是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换来的“可能局面”。

从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来看三所小学的技术装备工作,可以认为:三所学校均十分重视管理,强化管理的做法扎实到位,富有成效,这是我区在这方面工作中一直提倡的,其他学校也做得不错;在服务水平上,三所学校也有明确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和保障一线教学工作的水平;在创新这一层次上,三校虽有亮点,但还没有形成品牌特色和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而我区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卓有成效。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调研,笔者看到了各校在技术装备工作上所付出的努力。如果说硬件建设上的投入需要“硬实力”,学校需要依托教育行政部门才能完成,那么在日常管理上所花的工夫则完全展现了各校的“软实力”。技术装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通过配置可见的技术设施设备提升教育和教学水平,对学校来说是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些不可见的、隐性的成分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是更加重要的。因此,从强化管理,到提升服务,再到大力创新,全部的用意都是在促进一所学校“软实力”的凸显。做强“硬实力”,凸显“软实力”,应该成为下一阶段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思路。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对三所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总体设计,就应该向凸显“软实力”方向倾斜,为各校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撑。从学校办学层面上看,要将凸显“软实力”作为学校下一阶段技术装备工作的重点,通过课程资源开发、统整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水平。

因此,各学校在以后的技术装备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科学统筹规划,明确工作思路,在管理、服务、创新三个维度上再上新台阶。这样,我们才不会只拥有“亮色”,而是绘成丰富的“底色”,形成鲜明的“特色”,甚至是叫得响的品牌。通过凸显“软实力”提升学校的技术装备工作水平,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四、主要措施:注重需求,协调助力

作为技术装备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科学合理分配利用资金,为学校装备最好的硬件,还要通过整合,使教育技术装备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使教育教学的三大要素通过装备过程实现和谐的融合,形成一个学科的高质量高水平建设。由学科到全面,使得技术装备的最大化运用成为学校提升“软实力”的有力增长点。要实现上述工作目标,技术装备工作者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努力成为“软件开发者”“资源设计者”,协调各方面力量,为凸显“软实力”,提升学校技术装备工作的水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不仅注重符合“标准”,更要注重实际“需求”。

过去,我们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标准”来配备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和现代化装备。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一味地追求标准,就容易脱离实际,忽略校本需求。这里所说的学校实际,既包括学校所在区域的群众对学校办学的要求,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指引,也包括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现状、愿景的特点等,这些都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方向,当然也决定了与之相配套的教育技术装备的“需求”。然而,办学需求对技术装备工作的这样一种“重要影响”往往是被忽视的。面对看似统一的“标准”,我们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应该立足具体情境,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并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我们要配备“技术装备”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到了“需求”与配备的“针对性”,一些学校已经形成了特色化发展,配备了个性化、特色化的数字化实验室,如汉江路小学配备了再生纸创造室,丁家桥小学配备了机器人工作室,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将来这些工作会不断得到加强,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技术装备“示范学校”。

在技术装备工作领域里有这样一个误区,一谈到装备,人们立刻想到各种专用教室,好像是配备得越多,就越能反映一所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诚然,专用教室的配备是现代教育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为学校配备更多有特色、有意思的专用教室。可是,如果仅仅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而不去考虑使用上的“优”,不仅会让学校财务不堪重负,也会造成新的闲置和浪费。例如,前面提到的技能创造室,其功能和定位究竟是怎样的?不仅要用于科学课,能不能更好地和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课程相整合?再如,很多学校花大力气做了微型专题馆,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地,然而,如何更好地开发其教育功能,更好地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从而创造性地将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化,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所以,我们不仅要配备“项目”,更要注重“整合”。

其次,不仅注重技术装备,更要加强协调助力。

在实践中,人们还是习惯于将技术装备等同于“实物”―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而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却有可能被忽略。例如,三所学校共同反映出来的体育、艺术、科学等课程专业教师培训的不足,就是“软件”不到位的表现,还有一般任课教师的“技术装备应用”专项培训也不到位。随着我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不断推进,校园内每间教室都变成了多媒体教室,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可是,我们的培训远远没有跟上,甚至连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培训都不尽如人意,更别说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设备开发课程与设计教学了。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为了提高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发挥其最大效益,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培训,督促学校自行组织培训,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装备管理、实验操作技能、自制教具、多媒体应用、装备新技术应用等,让装备工作在管理上上台阶,在服务上上水平,在创新上再突破。

在“协调助力”这方面,我们不仅提供培训机会,还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强化:加大使用“南京教育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力度,使每所学校全面符合要求并在工作上有所创新;组织参加市级以上的“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和“自制教具比赛”,并先进行区级选拔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利用“鼓楼实验中心组QQ群”及时传递信息、交流工作、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组织装备工作经验总结和研讨活动,鼓励更多的同志发表优质论文;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教科研工作,争取专题立项;等等。

第5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教育技术管理工作 工作方法

我园是开办才两年的新幼儿园,我在开园后便负责整个幼儿园的教学技术管理工作,通过两年的摸索与尝试,我从不知所措到有条不紊,从千头万绪到规范统一,现就这两年在我园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做总结。

一、虚心请教,建立常规

一线老师虽然对常规教技活动开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规范建立教育技术工作台账,如何有效组织相关培训与竞赛活动,如何进行民主、有效日常检查与考核等都无从下手。面对现状,我首先想到的是向原有幼儿园教技主任、教技片片长和教育局分管领导进行咨询与请教,按照教技综合考核要求建立园教技工作台账资料,细化教师日常教技工作内容与要求。在常规的建立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

1.细致做好登记、管理工作,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有序。

学期初,我们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规章。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物品的领用与管理:每个班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都有固定编号;每样物品的使用与保管都责任到班级或指定教师;设备出现故障都有专人维护与记录;班级充分使用现有教育技术装备并做好细致的登记工作。在全体教师的配合下,我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有序,使用充分。

2.规范做好常规工作,使幼儿园各项教技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确保教技常规工作的规范开展,每月定期对班级电教设备、班级网页、班级论坛、功能室记录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整改,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教技相关设备与运用较好地配合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1)建立幼儿园、班级网页,注重日常管理,建构活动展示平台。

首先,我们利用园内专业资源自行设计、设置校园FTP校园网络和园所、班级网站。开发初期我们搭建大的框架,权限分层明显,设置到位,配合专业的杀毒与维护,基本建立通畅的校园网络与对外网页。

在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为班级活动内容展示服务,我们细化网站管理的内容与要求并定期检查。教技主任根据检查情况进行个别交流并督促各班整改到位。在相互提醒与努力下,各班班级网页内容丰富多样,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多方面的活动情况,展现了班级活动的特色,较好地建构了我园班级活动、日常教育等展示平台。

(2)各班论坛互动有效,搭建家园的沟通桥梁。

在班级网页呈现活动情况的同时,各位教师都能较好地利用班级论坛与家长进行互动式交流、沟通。老师和家长根据需要提出讨论话题,分享育儿过程中的有效经验,探讨家园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展现幼儿生活中的快乐,沟通家长与老师的情感,为各班家园互动搭建畅通的桥梁。

(3)电教设备状态正常,保障学期工作的有序开展。

每月我们会检查班级、多功能室等各类电教设备的运行状态与设施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日常教育教学、全园和对外活动的有序开展。本学期我园组织了教研六片百节好课的评选活动、市百节好课展示活动、市学术带头人研讨活动,还接受了苏州市优质幼儿园的验收考核。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对各类设备做认真检查与提前的调试,为保障本学期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出了绵薄之力。

(4)专用室活动丰富,记录完整,发挥专用室应有的效用。

学期初各年龄阶段制订切实可行且各具特色的多功能室活动计划,各班教室能够按照计划认真组织专用室活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较好地发挥各专用室应有的效用。

通过细化管理要求,实现检查互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全都能参与到管理与工作改进中,最终使得我园教技工作逐渐常态化、有效化。

二、掌握需求,对症下药

新开办的幼儿园迎来的是众多年轻新教师,新教师对于课件的制作、电教设备的操作等没有经验,教学技术相关的培训工作是顺利开展教技工作的重点。在培训工作方面,我分步进行:

首先,通过集体培训确保日常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保障日常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这方面的主要培训内容有视频转换仪、电脑连接展示器材、投影仪使用、电子白板使用等。

其次,结合教师各自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自助式内部培训。通过组内的动态效果制作需要汇总,发现青年教师对电子白板中的“容器”、“透视镜”,对PPT中的标注、自定义播放和视频、照片自动播放和FLASH课件的基本知识需求比较大。针对教师的需求,电子白板和PPT课件我们请较好地掌握这些操作的老师进行内部的相互培训与指导。通过教师间的内容培训,各种实际制作需求得到满足,全体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有所提高。

最后,在各项教技工作常态化以后,我们在FLASH课件的制作上下工夫。新老师对于FLASH课件制作没有经验,由个别自学参赛的情况发现没有系统专业的培训无法获得显著效果,应广大青年教师的要求和提高教师课件制作能力的目标,我们接下来在教技培训方面的重点为FLASH课件制作,希望能在有序常态的教技工作中寻求突破。

三、个性发展,各司其职

我园虽为新开办的幼儿园,但是规模不小,相关教技方面的各类工作很多。面对现状,我尝试将园各项常规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操作与运用尝试分类实行专项专管责任制度。也就是根据青年教师不同的特长进行相应的个别指导与分类的管理。培训后,每个年级组都有小部分教师分项掌握系统安装、打印机设置、音像设备连接调试、校园广播系统调试播放、刻字机使用等能力。这部分教师在承担分管工作的同时还肩负培训同组老师的任务,将各类教育技术运用渗透在日常操作运用中。通过专项工作责任制,在负责教师有特长发展的同时,全体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都普遍提高。

四、积极尝试,积累成绩

第6篇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裴亮.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J].品牌(下半月),2014,11:26.

[2]张小巧,郭根生.浅析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8,02:89-91.

[3]李家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与融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6:57.

[4]韩璐璐.德国高等教育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教育时空,2014.

[5]周国宝.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金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

[2]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6).

[3]杨海霞.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系统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2).

[4]赵万宏,杨友桐.我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动因及存在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5]江有宏中等卫校女生的身心健康与体育教学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6]王俊吴晓红徐凯浅谈形体训练对卫校女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32)。

[7]张顺民中职女生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9,(22)。

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蒋莉萍.如何搭好初中英语向高中英语过渡的桥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175.

[2]张曲珠.试论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科教文汇旬刊,2015(7):107-108.

[3]蔡玲.做好衔接顺利过渡——如何做好高一英语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1):119.

第7篇

2009年,我县装备站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为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按照“抓常规装备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抓现代装备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市装备站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我县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各项制度、计划,装备投入方案。我们采取积极主动汇报,争取教育局领导的重视支持。还分别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措施,各项指标落实,责任到人,与分管签定了目标责任状,层层抓落实,确保市装备站的考核目标落到实处,上半年,我县装备站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目标抓项目建设,对照规划促均衡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们始终围绕市装备站目标要求和工作要点,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全面展开工作,并制定了三年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年初我们相应制定了工作计划,工作要点。我们依照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财政厅[2007]157号文件精神,把公用经费计划好、统筹好、管好、用足。今年,教育局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为了抓好装备工作上水平,我县装备投入公用经费,由原来10%提高到12%,全部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目前依照计划投入项目确定如下八项:

1、城关二小网络计算机教室55台液晶计算机,投入19万元,已进入安装。

2、全县中小学备课室配液晶电脑167台,投入56万元,每个乡镇平均13台以上,含学校和原有的电脑已达到5人一台计算机,基本能满足教师备课要求。

3、班班通试点已启动,已经局长签字同意,拟投资60万元,在清明河乡中学建起21个班的班班通工程,文昌阁中学七年级11个班的班班通工程。此工程正在招标中,确保暑期落实到位。

4、网络光纤进校园,全县所有的中学、中心小学连接宽带与互联网相联,由各中小学校自建。

5、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和仪器室,按照“三新一亮”标准,全县建15个标准实验室,投资60万元,已在招标中,暑期建设完毕,下学期开学交付使用。

6、环保教室在沙河明德小学办一个学校试点,正在询价中,暑期落实到位。拟投资10万元。

7、图书室建设继续走“阳光行”的路子,我县已签定了实小、伍洛镇小等六个学校合同,可望下学期投入使用,达到了市装备站的目标考核要求。

8、体育设施根据国家的要求,装备站以帮扶的名义,投入20万元,每个乡镇的乡村完小,全部建起标准的运动场,配齐篮球架、单双杠、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此项目分二次完成,暑期六个乡镇落实到位,十月份落实六个乡镇,确保接受验收。

以上投入含去年的60万元的滚动投入,总计投入达280万元,2009年12%的公用经费,全部投入到装备建设。为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迈开了新的步伐。

二、开展活动求形式多样,探讨研究上技术水平

电教部门是一个业务部门,既要抓建设,又要抓管理和应用,我们抓管理和应用的一个重要途经就是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2009年上半年,我们以各校开展校本培训,课题实验,召开了实验室管用现场会,电教作品评比,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操作比武考试等活动抓好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不同程度提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我们的培训分等次,从实际出发,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展开培训,装备站制定了管理应用工作重点,抓好校本培训,所有的项目学校每月有二次校本培训,培训有计划、有专题、有记载能经得起不打招呼的检查。我们把校本培训硬性要求纳入考核,年终评先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今年的校本培训工作扎实,各校培训保证了时间,达到了要求,对促进应用奠定了基础。

2、开展电教课题实验活动,探讨教育技术的研究,我们按省信息化发展中心申报“十一五”课题实验要求。全县三所中小学参与了省电教馆的课题实验工作,装备站采取培训、指导、检查督促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了对课题实验的探讨与研究,起到了良好的效应。。

3、开展电教作品比赛评比活动,省电教馆、市装备站的安排部署,2009年我们自上而下组织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大赛,送省电教馆论文课件300多篇,开展了教师电教作品大赛、教育软件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中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赛、教师实验课比赛多次。由于我们活动组织严肃认真,在全市优质实验课参赛中我县二名教师获一等奖、小学英语口语比赛二名获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二名学生选入省电教馆参赛、二名教师自制的课件参加国家NOC大赛评比。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教师积极探讨研究新课题,操作技能也不断提升,达到了以活动促应用,以应用上水平的效果。

三、健全制度抓管理应用,采取举施促水平提高

为了强化管理,我站制定了管理应用的各种制度,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资源整合制度、光盘播放、电子备课制度、奖惩制度十一种;抓好远程教育工作,我们还专门统一编制了十种运用登记册,促进各校抓远教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有力地推动了运用的层面。我们十分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年初重新拟定了考核细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举措、实行分管包乡镇、责任到人,平时采取定期、不定期到学校抽查,每到一所学校,我们随带摄像机,抓住两个典型:一是好的典型,对照课表内容按要求接受资源整合资源上好课的好典型,我们当场摄像,进行表彰。上半年,在影视频道通报表扬了四所学校,清明河方庙小学、吴铺镇小、义堂中学、伍洛中学。二是抓差的典型,我们发现设备损坏、制度不全、措施不力不能按要求接收中央电教馆的资源上课的学校,文字通报批评,并记入考核档案,连续发现二次不能整改,不能落到实处,不评为先进。2009年,我县装备站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进一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为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按照“抓常规装备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抓现代装备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思路。围绕市装备站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我县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各项制度、计划,装备投入方案。我们采取积极主动汇报,争取教育局领导的重视支持。还分别采取了积极稳妥的措施,各项指标落实,责任到人,与分管签定了目标责任状,层层抓落实,确保市装备站的考核目标落到实处,上半年,我县装备站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目标抓项目建设,对照规划促均衡发展

今年上半年,我们始终围绕市装备站目标要求和工作要点,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全面展开工作,并制定了三年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年初我们相应制定了工作计划,工作要点。我们依照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财政厅[2007]157号文件精神,把公用经费计划好、统筹好、管好、用足。今年,教育局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为了抓好装备工作上水平,我县装备投入公用经费,由原来10%提高到12%,全部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目前依照计划投入项目确定如下八项:

1、城关二小网络计算机教室55台液晶计算机,投入19万元,已进入安装。

2、全县中小学备课室配液晶电脑167台,投入56万元,每个乡镇平均13台以上,含学校和原有的电脑已达到5人一台计算机,基本能满足教师备课要求。

3、班班通试点已启动,已经局长签字同意,拟投资60万元,在清明河乡中学建起21个班的班班通工程,文昌阁中学七年级11个班的班班通工程。此工程正在招标中,确保暑期落实到位。

4、网络光纤进校园,全县所有的中学、中心小学连接宽带与互联网相联,由各中小学校自建。

5、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和仪器室,按照“三新一亮”标准,全县建15个标准实验室,投资60万元,已在招标中,暑期建设完毕,下学期开学交付使用。

6、环保教室在沙河明德小学办一个学校试点,正在询价中,暑期落实到位。拟投资10万元。

7、图书室建设继续走“阳光行”的路子,我县已签定了实小、伍洛镇小等六个学校合同,可望下学期投入使用,达到了市装备站的目标考核要求。

8、体育设施根据国家的要求,装备站以帮扶的名义,投入20万元,每个乡镇的乡村完小,全部建起标准的运动场,配齐篮球架、单双杠、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此项目分二次完成,暑期六个乡镇落实到位,十月份落实六个乡镇,确保接受验收。

以上投入含去年的60万元的滚动投入,总计投入达280万元,2009年12%的公用经费,全部投入到装备建设。为我县教育的均衡发展,迈开了新的步伐。

二、开展活动求形式多样,探讨研究上技术水平

电教部门是一个业务部门,既要抓建设,又要抓管理和应用,我们抓管理和应用的一个重要途经就是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2009年上半年,我们以各校开展校本培训,课题实验,召开了实验室管用现场会,电教作品评比,教师课件制作比赛,操作比武考试等活动抓好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不同程度提升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我们的培训分等次,从实际出发,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展开培训,装备站制定了管理应用工作重点,抓好校本培训,所有的项目学校每月有二次校本培训,培训有计划、有专题、有记载能经得起不打招呼的检查。我们把校本培训硬性要求纳入考核,年终评先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今年的校本培训工作扎实,各校培训保证了时间,达到了要求,对促进应用奠定了基础。

2、开展电教课题实验活动,探讨教育技术的研究,我们按省信息化发展中心申报“十一五”课题实验要求。全县三所中小学参与了省电教馆的课题实验工作,装备站采取培训、指导、检查督促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了对课题实验的探讨与研究,起到了良好的效应。。

3、开展电教作品比赛评比活动,省电教馆、市装备站的安排部署,2009年我们自上而下组织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大赛,送省电教馆论文课件300多篇,开展了教师电教作品大赛、教育软件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中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赛、教师实验课比赛多次。由于我们活动组织严肃认真,在全市优质实验课参赛中我县二名教师获一等奖、小学英语口语比赛二名获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二名学生选入省电教馆参赛、二名教师自制的课件参加国家NOC大赛评比。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教师积极探讨研究新课题,操作技能也不断提升,达到了以活动促应用,以应用上水平的效果。

三、健全制度抓管理应用,采取举施促水平提高

为了强化管理,我站制定了管理应用的各种制度,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资源整合制度、光盘播放、电子备课制度、奖惩制度十一种;抓好远程教育工作,我们还专门统一编制了十种运用登记册,促进各校抓远教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有力地推动了运用的层面。我们十分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年初重新拟定了考核细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举措、实行分管包乡镇、责任到人,平时采取定期、不定期到学校抽查,每到一所学校,我们随带摄像机,抓住两个典型:一是好的典型,对照课表内容按要求接受资源整合资源上好课的好典型,我们当场摄像,进行表彰。上半年,在影视频道通报表扬了四所学校,清明河方庙小学、吴铺镇小、义堂中学、伍洛中学。二是抓差的典型,我们发现设备损坏、制度不全、措施不力不能按要求接收中央电教馆的资源上课的学校,文字通报批评,并记入考核档案,连续发现二次不能整改,不能落到实处,不评为先进。

第8篇

参考文献是说作者在论文当中引用的他人的劳动成果,在文中引用的地方做上标注然后依次用数字和方括号在论文的末尾列出来。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范爱雪.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25

[2]李英鹏.浅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科技信息,2009,(07):208

[3]姚静,冯述芬.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初探.今日科苑,2009,(06):258

[4]袁丹丹.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4):36-38

[5]牛瑾瑞.论和谐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01):149-151

[6]胡胜霞.师生间关系的转变:从主客体到主体间性.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1):39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目前高校师生关系问题探析》

[3]《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探析》

[4]陈桂生.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教育科学,1993

[5]范寅虎.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之我见—兼与孙喜亭教授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6]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

[7]王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探析[J].教育评论,2000

新型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孙喜亭.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2]吕涛.教育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0

[3]陈桂生.略论师生关系问题[J].教育科学,1993

[4]范寅虎.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之我见—兼与孙喜亭教授商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5]齐放.20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9

[6]曾敏.用交往理论构建高校课堂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中国教育导刊,2005

[7]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J].教育评论,1998

[8]王辉.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探析[J].教育评论,2000

[9]潘洪建.师生关系:发展性主体交往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电教工作。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利用好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好电教服务工作、实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现有电教软件、硬件以及实验器材的作用。使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有新的突破与发展。

二、主要工作

1、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1)制定好信息技术课程实施计划,确立教学目标、进度要求,扎扎实实上好信息技术课,使学生掌据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信息素养。

(2)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学科整合研究,探索学科整合规律。组织教师参加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评比活动。

(3)建立学生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并进行辅导,组织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

2、继续完善校园网的建设与更新,挖掘校园网的功能,促进校园网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保证网络运行稳定安全,提高校园网的利用率。通过校园网的建设,为师生、家校、社会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并成为我校贯彻教育方针,追踪教育动态,介绍新人新事的一个窗口。

(1)调动各教研组参与校园网建设,使校园网在学校管理,教师业务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对学校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向资源库进行资源添加,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并协助各教研组在校园网上开设网页、设置主题论坛,形成教研探讨与学习的氛围,充实校园网内容。

(3)加强师生计算机教室的使用工作。组织本校师生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课例、论文、多媒体课件等的评比活动。

3、要求教师在个人工作计划和教案中体现电教手段的使用,充分发挥电教资源的作用,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

4、为参赛教师摄制一节录像课活动,记录教师成长过程,供教师交流学习之用,并充实我校信息资源库。

5、学校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教学应用培训工作,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应用为检测手段,积极开展教师计算机应用培训工作,使大部分教师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参与教学;加强对电教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

6、利用学校现有设备资源,大力挖潜,以校园网为依托,做好校内外的宣传工作,扩大学校的办学影响力,让和请、文明、满意的校园文化福射到社会各界。

7、进一步加强电教教材的管理和应用,确保学校电教教材订得足、管得好、用得好。

8、建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奖惩机制。

(1)在学生中开展一次小发明,小制作评选活动,对优秀者给子通报表彰和奖励,并报送上级参评,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2)开展自制教具,实验论文和实验优质课评比,择优选送自治区、市参评,获奖者按学校常规评比标准进行奖励。

(3)电教处对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情况纳入教师检查范围,并根据检査结果进行奖惩。

本学期,电教处工作将进一步提升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