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2:05
导语:在林业大学硕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灌木,蒸腾耗水,蒸腾速率
目前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不足,南方也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城市绿化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1]。园林植物自身耗水量过大,这导致了水资源匮乏与园林景观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虽然以往对植物蒸腾耗水特性有较多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自然林方面,对园林绿化植物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甚少。研究植物的蒸腾耗水规律和耗水特性对于低耗水树种的选择、水资源的优
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3,4],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灌木和小乔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试验以3种青岛主要的灌木树种为研究对象蒸腾速率,对其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以期为城市绿化低耗水树种的选择、水资源的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域设在青岛农业大学试验基地,青岛地处太平洋西岸,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滨临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是山东及沿黄河流域最大的出海口,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年平均气温12.7℃。最热的8月份,平均气温25℃;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3℃,年降雨量420mm左右,无霜期195d。
2 材料和方法
2.1实验材料
选择青岛市3种主要花灌木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金银木(Lonicera maackii )、锦带花(Weigela florida)为研究对象蒸腾速率,所选植株为2~3年生生长良好的植株,要求植株株形及大小基本相同。于3月31日将苗木从苗圃中起出栽于花盆中(花盆为直径30cm,高28cm),盆土取自苗圃。浇足定根水,进行常规管理,确保苗木成活。
2.2实验设计
本实验选用连翘、金银木、锦带花3种植物作为参试苗木。每种10株,每5株为一组,一组为控水组,另一组充分供水作为对照组。观测期为2010年5月5日,在观测日前一天将所有参试苗木浇透水,控水组植物不再浇水,对照组植物正常浇水,观测期内每天18:00用电子秤(30kg,1g)对盆栽苗木称重,为防止土壤蒸发散失水分,用塑料薄膜将盆体严密包扎,确保苗木蒸腾耗水是土壤水分流失的唯一途径。
2.3 试验方法
2.3.1 蒸腾速率的测定
利用Lcpro+光合系统蒸腾速率,观测期内每天从6:00—18:00,每隔2h观测一次,在参试植物体上随机选取向阳面叶片,每株取3-5片叶,每叶片取3-5个瞬时蒸腾速率值,取其平均值。
2.3.2 植物蒸腾量的测定
每天18:00时用电子秤称取各盆参试苗木的重量,当日与前一日花盆重量的差值即为当日的蒸腾量。
2.3.3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
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的重量含水量,每个观测日蒸腾速率测定结束后取控水组花盆的土壤,利用电子天平称铝盒得数据m0,用铝盒取土样,称重得数据m1,之后放入烘干箱内105℃下烘干12h,然后取出再次称重,得数据m2,计算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 m1-m2/m1-m0×100
2.3.4 叶面积的测定
采用方格纸法测定植物叶面积。首先测定单叶叶面积,然后点数叶片数量,计算总叶面积。
2.3.5 数据分析
将观测数据利用Excel软件处理,进行相应的曲线分析蒸腾速率,评价植物的蒸腾耗水特性。
3 结果与分析
3.1水分充足条件下3种灌木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
土壤中的水分进入植物根系后,通过茎输导组织向上运送到达树冠层,经由气孔蒸腾(包括角质层及皮孔蒸腾)转化为气态水扩散到大气中去,蒸腾速率是植物耗水特性的主要指标之一[5]。
图1 水分充足条件下3种灌木蒸腾速率日变化
从图1可以看出,水分充足条件下,连翘呈典型的双峰型曲线,金银木和锦带花呈单峰曲线。连翘蒸腾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前10:00~12:00和午后14:00~16:00;金银木和锦带花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6:00~14:00一直升高,在14:00~16:00达到最高峰,之后急剧下降。金银木蒸腾速率日变化幅度大于锦带花蒸腾速率日变化幅度。
3.2控水条件下3种灌木蒸腾速率日变化规律
在控水条件下,3种灌木蒸腾速率随控水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图2-4)。
图2 连翘控水时间与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关系
图3 金银木控水时间与蒸腾速率日变化关系
图4 锦带花控水时间与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在控水的第1d,3种灌木蒸腾速率与充分供水下相同,连翘蒸腾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最大蒸腾速率出现在14:00。金银木和锦带花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午后14:00;控水第4d,连翘由双峰变单峰曲线蒸腾速率,峰值出现在12:00,而金银木和锦带花由单峰变双峰曲线,中午前后有明显的暂缓期;控水第8d,3种灌木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2:00;控水第12d, 3种灌木蒸腾速率都呈单峰曲线,峰值都出现在上午10:00;控水第16d,由于干旱胁迫的加重,蒸腾速率变化平缓,单峰曲线不明显。16d以后,光合仪已测不出三种灌木的蒸腾作用,至此,控水实验结束。
综上所述,随着控水时间的延长,土壤含水量的下降,3种灌木的蒸腾速率降低,高峰期提前。
3.33种灌木耗水速率的日变化
单位面积上的耗水量即耗水速率,它能衡量不同树种的蒸腾耗水能力[6]。
图5 3种灌木耗水速率日变化
从图5中可以看出:金银木和锦带花一天中耗水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蒸腾速率,而连翘一天中耗水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4:00-16:00,并且金银木在各阶段的耗水速率都明显高于连翘和锦带花的耗水速率,金银木最大耗水速率为147.77g.m-2,最小蒸腾速率为99.53g.m-2,而连翘的最大值为85.76 g.m-2,最小值为 34.48 g.m-2,锦带花最大值为62.29 g.m-2,最小值为21.92 g.m-2,说明5月金银木耗水量大于连翘和锦带花。
3.4天气状况对3种灌木耗水速率的影响
耗水速率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差异较大。了解树木在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耗水差异,对于准确计算绿地需水量,并根据天气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灌溉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图6 天气状况对3种灌木耗水速率的影响
从图6中可以看出,3种灌木耗水速率均为晴天>阴天,其中金银木耗水速率差异最大,由1018.91 g.m-2降为448.83 g.m-2,阴天耗水速率仅为晴天的44.1%,并且金银木在两种天气情况下的耗水速率都明显高于连翘和锦带花的耗水速率。连翘的耗水速率由575 g.m-2降为279.54 g.m-2,阴天耗水速率为晴天的48.6%蒸腾速率,锦带花由391.56 g.m-2降为199.95 g.m-2,阴天耗水速率为晴天的51.1%。由此可见,金银木耗水速率受天气情况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连翘,受天气情况影响最小的是锦带花。
3.4土壤含水量与蒸腾速率的关系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植物蒸腾耗水的主要因子之一 [7],土壤含水量与植物蒸腾速率的关系如图7:
图7 3种灌木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从图7可以看出,3种灌木的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呈明显的正比关系。在观测日前一天将所有参试苗木浇透水,第二天早晨土壤处于饱和含水量状态,即三种灌木土壤含水量相差不大,在23.65%左右。在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中,连翘、金银木和锦带花的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控水开始阶段,连翘、金银木和锦带花的蒸腾速率与充分供水下蒸腾速率相同,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5.59%时,3种灌木的蒸腾速率迅速下降。
4 结论
(1)水分充足条件下,连翘的蒸腾速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午前10:00和午后14:00;金银木和锦带花的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14:00。
(2)金银木和锦带花一天中耗水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而连翘一天中耗水速率最大值出现在14:00-16:00。春季3种灌木耗水速率表现为金银木>连翘>锦带花蒸腾速率,金银木晴天最大耗水速率达1018.91 g.m-2,在城市绿化建设时要注重植物的合理配置。
(3)土壤含水量与植物蒸腾作用呈显著正相关,控水第1d,由于水分充足,控水组3种灌木蒸腾速率与充分供水条件下相同,随控水时间的加长,土壤水分含量的下降,3种灌木蒸腾速率降低,高峰期提前。
(4)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合理高效的利用园林植物。例如在植物配置时可以选择低耗水性植物,选择日耗水进程不同的多种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一天中土壤水分的均衡供应,从而达到减少水量支出的目的,进而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江.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9.
[2]李吉跃,周平,招礼军.干旱胁迫对苗木蒸腾耗水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2,22(9):56-58.
[3]王瑞辉,马履一,奚如春,等.北京7种园林植物及典型配置绿地用水量测算[J].林业科学,2008,44(10):63-68.
[4]武金翠.合肥市主要园林植物及典型绿地耗水规律的研究,2007,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5]王颖.北京地区常见城市绿化树种蒸腾耗水特性的研究,2004,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朱妍,李吉跃,史剑波.北京六个绿化树种盆栽蒸腾耗水量的比较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1(28):65-70.
[7]付海曼.城市环境下银杏蒸腾耗水特性及其调节机制,2009,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
1. 总结和展示在某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
2. 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树立在某一领域的学术地位;
3. 求职、岗位晋升、职称晋升的需要。
二、学术论文的种类及特点
1. 学位论文
(1)是完成某一层次学位所必须提交的、经过论文评阅人和论文答辩委员会认可的学术论文。
(2)不同层次的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士学位论文:具备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性论文,不要求研究的创新性,但是要求有具体的科研数据,有科学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有严密的分析论述,要求篇幅一般5000~10000字;
硕士学位论文:是对国内外某一最新领域的系统研究报告,要求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严格的实验选材和实验研究设计方法,有丰富的数据,有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严密的分析和论述。对创新性没有特定要求,但是最好有明显的创新性,字数要求3万以上。有2名以上论文评阅专家和5~7名答辩委员会通过。 博士学位论文:是对当前国内外最新研究领域的研究报告,是对某一研究专题的系统深入,除了具备硕士论文的一般要求以外,还要求在研究方法或研究内容或研究结论中要求有明显的创新性,论文要求5~8万字以上。要求3名论文评阅人和7名以上的答辩委员会专家通过。
2. 学术(会议)期刊论文
(1)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
总结本人、本单位或本地区在某一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只能发表在低级学术刊物上。
(2)研究性学术期刊论文——对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一问题的科学研究报告。
(3)综述(述评)论文——对某一问题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趋势的专题性综合评述。
3. 研究技术报告——对某一科学研究项目的全面总结报告。
三、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1. 标题——高度概括论文的主题和内容;要求概括性强,新颖,严密。
2. 中(英)文摘要——是论文全篇的简要概括,重点是结论性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的(时间)和地点、研究对象(材料)、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等信息;并列出关键词3~5(8)条。不同等级的学术刊物对摘要要求不同,高级别(尤其是国际)的刊物要求详细,低等级的刊物要求概括(只要求主要研究结论)。
关键词要使用规范的专业词汇,能全面代表论文的最重要信息。一般常选择地点、材料、方法、主要内容等作为关键词。
3. 引言——通常包括三个层次: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的目的意义。
(1)引言说明论文创作的目的意义、背景、必要性等。这些信息是通过对本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的综合述评(综述)后得出的。所以要大量查阅国内外该领域的有关文献,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加以综述。
(2)引言的写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倒金字塔形,即按照综述内容的层次性,从外围逐步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综合述评;一种是平行式,即对某一个领域的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综合评述。无论哪一种,都要求有严密的逻辑性。
(3)不同层次的学术论文对引言的要求不同,越是高层次的学术论文,要求越严格,篇幅要求越长。
(4)综述中必须注明必要而充足的参考文献。一般学术论文5~10篇,中等学术论文10~20篇,高层次学术论文10~30篇,学士学位论文20~50篇,硕士学位论文100~200篇,博士学位论文100~300篇。
(5)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有两种:上角标——用上角标注明文章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序列号;后标——用括号内的时间,或作者和时间注明参考文献。
4. 试验地点概况、材料与方法(研究性论文)
(1)试验地点概况——研究地点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自然概况(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分和水文、植被)特征。
(2)试验材料选择——试验材料的种类、数量、规格、处理方法。
(3)试验设计——田间试验设计方法的具体描述,包括设计方法、小区大小、重复次数、保护和管理。
(4)试验方法——具体说明每一项研究测试内容的方法。引用他人现成的方法,可以直接用参考文献注明。
5. 结果与分析(研究性论文)
(1)内容规划: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表述和分析。各个方面要求逻辑关系明确,相互照应,以小标题分列出来。
(2)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所有数据都要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性检验,并图表中的数据和曲线上表示出来。不能简单的用百分数对比分析。
(3)分析:内容分析要有深度,体现作者的学术水平,不能简单的表述。要求总结提炼出规律并加以表述(说明是什么),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原因、阐述机理和内部关联(说明为什么)。
6. 结论——对论文研究结果从不同方面做最简要的归纳。
7. 问题讨论——根据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从中提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分析讨论的水平可以超出研究内容。反应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般学术论文,结论和问题讨论可以只选择一项。学位论文要求同时具备结论和问题讨论。
8. 参考文献——规范地列出论文参考引用的参考文献。不同种类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方法如下:
学术期刊:谭秀梅, 王华田, 孔令刚, 王延平.杨树人工林连作土壤中酚酸积累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山东大学学报, 2008, 43(1): 14-19
著作(中文、英文、翻译著作):马履一, 王华田, 系如春, 徐军亮, 王瑞辉,贾黎明. 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规律、机理与应用.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
学位论文:王华田. 北京市主要造林树种耗水规律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2002
四、经济林论文的选题
1. 如何选题(课题的构思和设计)——新颖性、超前性、实用性、基础性或
应用基础性;
2. 选什么题:课题来源——上级主管部门、横向课题(企事业单位和个体企业家)、自我选题;
3. 项目申请书的编制
(1)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课题的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研究的前期基础工作积累、实施单位的科研条件、课题主要人员的学术水平)、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员简况及分工、课题实施年度计划、经费预算、课题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意见、主管部门意见
4. 课题的实施
(1)实施方案的编制
(2)课题组会议讨论
(3)试验设计
(4)试验布设
(5)试验的测定分析
(6)研究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
(7)课题的验收、鉴定和报奖
五、经济林课程论文的写作(综述性论文)——分树种、分研究领域进行综述(例子)。
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板栗密植丰产园栽培技术
核桃整形修剪技术
关键词: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评价;综合交通枢纽;类别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02603
1引言
前苏联K. IO斯卡洛夫曾提及:“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统一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路网相邻路径的运输特点,是由若干(其中包括不少于两种干线运输)所连接的固定设备(构筑物)和活动设备(包括运载工具、装卸机械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共同完成着货物及旅客运输的中转与地方作业”[1]。综合交通枢纽(Integrated-Transport-Hub,ITH)建设一般都有效结合了地铁站、机场、公路长途客运站或者城市轨道站点的建设,并已建成了一批具有不同类型、风格及特点的枢纽[2]。
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出入城市的重要门户,不仅讲述着城市的历史与文明,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以及城市活动聚集的重要场所[3]。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是环境景观原理在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运用。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科技先进,人们开始强调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生态和美化塑造。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综合交通枢纽的系统规划和建设问题。环境景观设施在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4]。由于我国学者对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研究起步较晚,时间短,尚未完成详实的理论体系,研究信息比较有限。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综合交通枢纽的4个主要类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特征;接着通过介绍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主要类别;第三,分析国内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项目工程;最后,归纳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情况。
2综合交通枢纽的类型
综合交通枢纽按照枢纽主导交通方式可分为4大类: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5]。
2.1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高速铁路车站功能占主导的一类综合交通枢纽。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无论是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是整体设计上,铁路车站的机械师们都力求更快捷更智能,同时能够兼顾低碳环保。而在“全球化进程”的背后,地域风格仍旧保持着强大的张力,提醒人们:建筑景观也是文化延续的一种有效形式。
2.2公路综合交通枢纽
公路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汽车站功能占主导的一类综合交通枢纽。在改造基础交通设施时,尊重、保护当地的原生环境,并且将其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而相得益彰,解读城市原有的特色文化。
2.3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占主导的一类综合交通枢纽。在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位于城市布局立体化前沿的地铁站、轻轨站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同时也是突破传统城市印象的新机遇。
2.4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是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机场功能占主导的综合交通枢纽。航空运输已经逐渐成为连接超大城市交通网络的纽带,因而机场建筑在城市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从单一的运输服务发展成复合多功能的大型交通枢纽,同时从城市边缘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渐转变为城市核心区域[6]。如许多专家学者对如何利用枢纽带来的大量人流和商机,使枢纽投资回报最大化进行大量有效的尝试[7~10]。
3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类别
环境景观从广义上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是自然地域性的综合体现,人文景观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概括[3]。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主要类别:主入口广场、集中绿地、道路景观和屋顶绿化[2]。主入口广场指机场航站楼主入口处站前广场。集中绿地包括中央绿地、高架桥下绿地、广场绿地和陆侧绿地4部分。道路景观主要指车行道路景观和起降着陆道路景观。屋顶绿化是指和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筑本体相结合的屋顶上绿化景观。广场和绿地的特征在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中,逐渐趋向互补、融合,可能会产生新类别广场绿地的形式。
4国内外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位于城市与近郊边缘地带建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这一交通基础设施。由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带来的大量人流,带动商贸的发展,予以配套齐全相应的设施,包括核心商务区、住宅区、物流区和生产服务区。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逐渐由边缘设施逐渐演变为区域核心,并且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环境景观的塑造为城市地区树立了直观的品牌形象。
4.1慕尼黑机场综合枢纽环境景观
伯托利尼(Bertolini L)比较欧洲国家的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的再开发模式后,指出枢纽区域的景观空间利用率、功能多样性和环境状况是枢纽站地区发展的关键。故在慕尼黑机场中心(Munich Airport Center)(图1)的环境设计中,结合机场及其周围环境自然结构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机场的综合安全考虑,在机场现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将增加新绿率,这样人们才能感受到空间和景致上有趣的结合[3]。图1慕尼黑机场4.2广州新白云机场综合枢纽环境景观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2)位于广州市北面,距广州市中心距离约28km,新白云机场的性质为代替现在使用的白云国际机场,成为我国三大门户机场。新机场担负着塑造广州市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域特色风貌的景观形象的任务,向世人展示我国和广州现代化进程、文明进步、时代面貌的窗口[11]。
新机场的环境景观定位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这个主题上,充分尊重自然、依循自然规律,利用“师法自然”的经典设计手法来重塑机场的景观形象。同时,新白云机场景观又是反映地域特色场所精神的场所景观。
图2广州新白云机场特点一:新白云机场环境景观重视整体结构和创意环境,巧妙布局,精心策划“少雕凿而有机”的景观空间布置效果,强调景观与空间环境及建筑本体(航站楼)的和谐统一。特点二:新白云机场景观设计突出广州地域特点,无论是选择乡土树种、适地适树,还是塑造景观小品的形象均流露出特色鲜明的岭南风格。
基于以上特点,可以判断出,基本结论如下:这两个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都非常注重自然生态的平衡、场所精神的营建,以及与周围环境统一,与整体环境一致,其环境景观的风格都延续本土化的民族风。
5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情况
中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环境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香港和北京、上海、广州4地。近几年中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迅猛,由无到有。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环境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关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发展时机日趋成熟,但是理论与实践水平还相当欠缺,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书籍、期刊论文及部分硕士论文,而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以及广州新白云机场等项目上,期待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的展开。
5.1相关的书籍
2007年俞孔坚主编的《景观设计——交通枢纽景观设计》[12]一书,从生态的角度介绍了整体化考虑的基础设施,并有较多的实例分析国内外大型交通枢纽环境景观设计,选择的项目具有新颖性和代表性,都完美地体现了项目所在地的场所精神,并且与其环境的自然属性、社会文化属性较为统一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展示了场所文化。这些文化精神的体现都不是靠简单的符号来实现的,而是从周围空间的横向角度来分析、提炼其蕴含的构图、色彩、肌理等方面的文化与景观元素的内涵,追求与场所的完美统一,甚至提升场所精神。研究工作以定性居多,未涉及定量研究。
2012年凤凰空间编著的《交通枢纽ARCHITECTURE FOR TRANSPORTATION》[6]一书,分别从火车站、地铁站和轻轨站、国际机场、公交车站和缆车站、高速公路和桥梁、码头渡口6方面来介绍国内外经典交通枢纽主体建筑或景观的设计案例,其中很多项目囊括了近几年最新的设计趋势,如:零能耗建筑、低碳等理念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并且结合人文实用性和城市的合理规划等。研究工作以理性分析、科学实验居多,感性理解太少。
5.2相关的期刊论文
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如下。
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是机场总体布局与环境相互协调(或者环境美学)的综合体现[13]。
周国宁(2001.2)等调研杭州萧山机场园林广场的时空布局及其特色,正确处理了生态、功能和景观三大造园要素的关系[15]。梁余等(2004.3)、张志强(2007.1)提出机场环境的改变必须同本地区的鸟类分布特点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以防鸟击事件发生[16,17]。总之,涉及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景观空间布置和绿化环境营造部分,研究以感性认识、主观审美为主;涉及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安全与生态环境建设部分,研究工作则多以理性和实验展开。
段俊峰(2004.1)、司品华、李祥(2010.2)等提出机场环境景观评价的概念,分析了机场环境构成要素,建立了机场环境景观评价体系,并且研究应用层次模糊分析法(F AHP)对机场环境景观的评定[13,18]。 关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评价的研究主要采用层次模糊分析法(F AHP),将实验数据通过矩阵演算,得出评价结论。这一研究方法过于严谨,缺乏感性直观的评价感受。
5.3硕士论文
程宇光、吴蕙、张哲慧等人的硕士论文中部分涉及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强调了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重要性在稳步提升[19~21]。
结论:国内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大致是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定性描述法主要是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美化环境等方面,用语言文字进行阐述与讨论;随着统计学的应用与推广,近几年定量评价法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采用的定量化的评价法主要集中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F AHP)、综合评价指数法等。对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工作最好既有定性、定量,又有感性、理性,多种方式方法相结合。
6结语
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工作,理论研究、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居多,其次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再者城市轨道综合交通枢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最少;项目工程,都比较多,项目研究可参考较少;评价研究,多集中于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和公路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另外两者较少。前些年,我国学者对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评价研究多为定性研究;随着统计学的应用与推广,近两年对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越来越多地使用理性的定量化评价法。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环境景观的研究方法正逐步趋于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 斯卡洛夫.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2] 郝蔚然. 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景观环境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3] 马肖.初探城市门户形象的景观塑造[D].西安:长安大学,2009.
[4] 蔺宝钢,吕小辉,何泉编著.环境景观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5] 叶冬青. 国内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案例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2011:9.
[6] 凤凰空间·上海. 交通枢纽[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7] 刘滨谊,张德顺,刘晖,等.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园林,2013(3):6~10.
[8] 张德顺. 上海辰山植物园营建关键技术及对策[J]. 中国园林,2013(4):95~98.
[9] 胡映东,张昕然.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商业设计研究——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为例[J]. 建筑学报,2009(4):78~82.
[10] 郑德高,张晋庆. 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区规划研究——以上海虹桥枢纽与嘉兴南站地区规划为例[J]. 规划师,2011(10):34~38.
[11] 佚名.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景观设计[J].美术学报,2002(2).
[12] 俞孔坚. 景观设计——交通枢纽景观[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13] 段俊峰,洪刚,王金华. 机场环境景观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4(1):66~69.
[14] 刘滨谊,范榕. 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园林,2013(5):5~10.
[15] 周国宁,骆文坚,吕炎. 杭州萧山机场园林广场环境设计特色[J]. 中国园林,2001(2):14~16.
[16] 张志强,杨道德,胡毛旺,等.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J]. 动物学杂志,2007(1):112~120.
[17] 梁余,张跃文,蔡洪岩.机场生态环境与鸟害[J].吉林林业科技,2004(3):29~31.
[18] 司品华,李祥. 绿地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研究——以徐州观音机场中心绿地为例[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182~187.
[19] 程宇光. 以交通枢纽改造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整合[D].天津:天津大学,2007.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室内设计 艺术
一 解析传统文化
“传统”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传统是已经形成的遗产或文化;也有人说传统是具有民族生活情感的,在民众中不断流传、继承下来的文化。本文认为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的、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 什么叫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类文化的精华。如中国的“彩陶文化”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所刻画的动物形态栩栩如生,如鱼纹、鸟纹和蛙纹等,至今在室内设计中仍起着装饰的点睛作用。又如古埃及文化距今也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并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它所建筑的金字塔,至今还令世人叹为观止。而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在室内设计上都喜欢遵循具有文化传统的建筑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核心。中国传统文化对环境所持有的价值观与心理行为的取向,其宗旨是周密考察了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如中国古代园林布局,无论是北方园林的宏伟、大气,还是江南园林的玲珑、典雅、都强调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思想,即“天人合一”。常运用曲折萦回、欲扬先抑、意犹未尽等手法,达到人工园林与环境的惊人吻合,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我国四大名园,即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都是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2 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的艺术表现
室内设计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以儒家倡导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传统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意识,其装饰内容和载体大多都有文化的意义,集中表现为重道德、助人伦和敦教化。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室内装饰成为传统艺术隐喻、象征和表达心愿、信仰及审美意趣的主要手段。如我国主要图腾物“龙”和“凤”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装饰元素,具有人格精神,和人共融,为人所用。“龙凤呈祥”是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骨干脉络,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至今我们还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凤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并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它经过形象的逐渐完美演化象征了美好与和平,预示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吉祥。艺术家们以丰富的装饰语言生动地表现龙凤多姿多彩的艺术风韵,龙凤组合的题材有很多,比如龙飞凤舞、游龙戏凤等。龙凤题材一直在民间室内装饰设计中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及力量的象征。
二 现代室内设计的含义与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高度集成的产物,它将功能实用性和审美艺术性融为一体,是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特殊艺术。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是通过调整空间的尺寸和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隔,强调空间的性质,解决空间的对比和统一等的精心设计,赋予空间更具人性化及更为丰富的内涵。如使用不到顶的墙、家具等实体性界面来划分空间,形成一定的视觉范围,又具有开放性。还可以使用栏杆、玻璃、悬垂物等非实体的手段来划分空间,造成空间界面模糊的感觉,使空间更开放。
2 整体装饰效果
整体装饰效果包括室内墙面、地面、屋顶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构造的设计,是室内空间从造型、色彩、工艺到风格的综合体现。如可利用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等通过对地面的高差处理,可实现转换空间、界定功能,让光线、视线、空气在无阻碍中自由融合。
色彩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色彩处理既要符合功能性又要能获得审美的效果,通过对色彩的视觉感受,可以产生丰富的联想、象征与寓意。如为了打破单调的六面体空间,可以采用超级平面美术方法不依天花、墙面、地面的界面限定,自由地突出其抽象的彩色构图,模糊了空间原有的构图形式,从而扩展了空间形式,创造空间意境。
3 室内陈设
室内陈设包括家具、橱具、电器、灯具、工艺陈设品、装饰品以及花卉植物等的选择与配置。他们之间的合理搭配对于形成室内环境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工艺品、雕塑、字画、纪念品等的点缀是室内设计中必需的内容,可以起到赏人悦目的作用。
另外,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材料也随之快速更新,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设计在强调人类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注重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以此带给人们持久的精神愉悦。
三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不同感受的改变,这要求室内设计必须与时俱进。但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寓意并没有改变,它们仍然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富贵吉祥的向往。因此,用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并将其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使设计在满足实际功能和理性追求的基础上,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质,又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1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即天人原本一体,物我自然两宜,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对自然加以改造,要求人们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并将其思想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去,使营造的室内空间在本质上与室外空间环境、自然环境能和谐共生。在现代家居室内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观念上将室内空间看成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区环境、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等一系列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
在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自然一致中,把古建筑中优秀的设计手法结合实际住宅巧加运用,更能体现人本身的内涵。如将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引入室内空间的设计,将其融为一体,做到室内空间室外化,让阳光温暖着室内与室外的人们,让人充分感受到外面的美妙景色,再利用光影创造出明亮、宜人、愉快的视觉效果。
对于开放性的空间强调的是空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的交流。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人们在室内与室外所体验到的感觉,从而使空间里的内墙与空间的分隔带有音乐的优美旋律。比如套间住宅的阳台,别墅的赏花露台,以及住宅内部的某些能做成通透的隔墙,通常用透明的玻璃进行隔断,这样的设计简洁而无假饰,室内与室外、空间与空间互为借景,形成视觉上的空间的连续与扩充。
现代室内设计注重人们对空间不同的心理感受。随着人们进门一刻的脚步移动,如由客厅走到卧室,或由卧室走到书房这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成功的空间设计是要让人们随着视点的转移体会到不同的装饰风格与艺术品位。传统建筑空间中弯曲流畅的线条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流动感,空间分隔上的隔断、花罩、窗、门让人对于传统空间有无限遐想与希望。因此,现代设计师可以根据传统设计,针对室内空间大小,利用色彩、明暗线条设计出感官上的空间延伸效果以及将室内与室外环境交织相融的效果。
对于封闭性的空间,要尽量利用窗户营造室内空间的某种氛围,使人们通过空间氛围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性格差异、不同的教育背景等。古代窗户的形式多种多样,大都取法天然,如梅窗、扇形窗、尺幅窗,等等,而现代的平窗、凸窗、斜窗等虽然在取材用料方面与古代已截然不同,但用意都是为了能更好地与自然对话。因此,现代设计师要借鉴传统文化,充分利用窗户把室外的景色纳入室内。
2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一种视觉的艺术,中国传统装饰色彩以白、黄、青、赤、黑五色为主,如绿色象征生命与健康,黄色象征尊贵与华丽等,它是室内设计中最生动、最活跃的因素。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颜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但颜色的外延扩大了,而且与事物的形状也建立了某种对应的联系。如在现代设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莫过于红色,它代表的是中国人的热情、热血和鲜明的特性。我国古代木建筑中最高等级的、流传至今的宫殿建筑,就以红、黄二色为主色,它深深影响了传统色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即便是现在,吉庆日子到处张灯结彩,灯是挂的红灯笼,彩结是的红彩绸。居室中的一整面红墙,餐厅中大面积的红桌布、红座椅等仍然是喜庆的象征。
又如金、黄两色在传统装饰中通常搭配使用,体现主人的尊贵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吸取了传统装饰手法,结合当代技术条件,创造出华贵氛围。例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室内改造工程中,设计主题非常鲜明,即“中国的金色大厅”。这一设计空间定位清晰明朗,风格细致淡雅,充满中国古典意味,天花采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藻井造型,八边石材柱间的梁枋采用传统沥粉贴金的手法,色彩及纹样具有敦煌壁画温润调和的风格,因而被称为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
3 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陈设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在中国家具上的印记很深,传统家具民族性特征极强,尤其是明式家具的艺术造诣和文人气质在世界家具史上别具匠心,至今无法超越。我们在书房放置一组典型明清风格家具,往往会因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唤起历史情感的回归以及陈年的记忆。
雕刻、匾额、书画、挂屏、文房四宝等陈设都是中国传统人文意识的载体,它们既能从形式上供人欣赏,又能从内容上起到激励、自勉和警世等作用,有效地围成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空间。
另外,我们可以对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装饰纹样进行移植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几何纹样有水波纹、回纹、冰裂纹、万字纹等,它们在窗花、屏风、隔扇的传统装饰点依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被使用,并且还用在了电视背景墙、天花、铺地等装饰的造型中。现代设计师打破了狭窄的传统文化概念,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华,配合新的造型和新空间对传统纹样大胆创新使用,从而创造一种新的借鉴传统的创作手法,使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有了新的生命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结语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强调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并巧妙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冲突,以获得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研究传统文化,应用其美学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注:本文系延安大学校级重点扶持学科项目。
参考文献
[1] 王其亨:《建筑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2] 田浩:《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成都地区餐厅空间室内设计为例》,四川大学硕士论文,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年。
[3] 刘霏霏:《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
关键词:后工业社会,景观设计,艺术化生存
中图分类号:J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我国现在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大片的拆除重建、“城市化妆运动”、“园林城市运动”在抹去城市旧日痕迹和工业痕迹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面对如此现况,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景观设计的“艺术化生存”,进行环境的改造和城市的更新,以及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再次利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1.后工业社会设计及其危机
所谓后工业社会,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第亚尼曾说过:“就是一种超级工业社会,或者说,一个把工业化的结果推向顶端的社会。”①“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每一个人,只要是其行动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其行动就是设计性的。”马克・第亚尼说,“后工业社会设计即是艺术的,又是可教可学的;是非物质主义设计;在非物质主导时代的地位等。”②
伴随着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变,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中国兴起了一场城市化妆运功,近年来扩展到中小城镇及农村。在此,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换来之的是当下我们正面临的一系列严峻危机:首先,环境与生态危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是环境的破环、生态的失衡,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并努力实践着。其次,文化身份危机,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进入快速的社会转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文化身份缺失的危机。在城市设计中,这种文化身份的丧失危机表现的更为明显。最后,精神信仰缺失,在当今充斥者唯物质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幸福感指数却越来越低,这正是由于麻木的追求物质,忽视精神的需求,缺乏信仰的支撑所导致。在城市景观设计时,我们应该保留当代人的精神花园。
2.后工业社会设计方法的探讨:艺术化生存
何为艺术化生存?在此的理解为:艺术化生存就是将生存艺术化,视生存为艺术。关键词是“化”,可看作动词,转化之意,当人类在艺术创造中得到的快乐与享受被转移、扩大、还原至生存层面,生存本身变成一种可资品鉴的艺术品时,艺术化生存便成为可能。③
以后工业社会景观设计来说,设计“艺术化”的生存,是使景观设计产物不再是一种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越来越转移到一套抽象的“关系”中,如在大地艺术景观中,艺术家利用大地进行艺术创作,借自然之力来完成作品,从而有效地表达自己对人与自然的思考,而不仅仅表达作品的物质性。大地艺术家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作品是人与自然共同完成的,离开自然,大地艺术就不称其为艺术。
2.1 与工业为友的大地艺术――螺旋防波堤
螺旋防波堤,于1970年4月建造在美国犹他州大盐湖东北角的岸边,这是一片由于开采石油而污染的湖区。这个大螺旋形的防波堤长460m(1 500英尺),宽4.6m(15英尺),螺旋形的中心离岸边46m(150英尺)远。整个作品的形状像蛇一般缓慢地爬入粉红色的湖水中。螺旋形改变了湖岸的单调,但是罗伯特・史密森并不是想让人看到什么,而是希望观众可以顺着堤岸走到湖中去,通过进入作品,人能比较方便地接触自然,以抓住公众对当代艺术的想像。这样的作品完全不像过去的雕塑那样,只是让人仰视或旁观。
换言之,通过螺旋防波堤案例,设计者借助工业废弃地这个物质载体,运用大地艺术的手法,传达出的是让观者对当代艺术的想象这样的艺术观念,而非物质性的载体本身。20世纪60年代孕育产生的大地艺术对大地景观的改造,使景观再生的手法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同时很好传递了后现代文化意识流中的观念思想,引导人们对我们目前的生存环境进行思考和反思。
2.2 珍视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岐江公园案例④
中山岐江公园位于中国广东中山市,基址是一个废弃的船厂。该船厂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1999年破产,虽该船厂是仅有50年的小船厂,但是深深的烙着中国社会主义工业运动的印记。面对这样的一个基址背景,在设计时,设计者并没有抛弃这些烙印着中国50年历史的机器设备,而是结合当地的环境,对这些材料进行保留、再利用,进行精心的设计。
通过珍视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山岐江公园案例,它向我们展现了景观设计者是怎样运用新的设计来确认场地的文化身份、保护历史文化和循环利用公共设施,实现功能、生态和美学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因造船厂拆迁而失去工作、失去归属感的人们,重新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增添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3.结语
在这个崭新的后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的是众多危机,包括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面对严峻现状,作为设计工作者,我们应该探索后工业社会设计的方法,以求达到设计的艺术化生存。
结合景观设计来说,我们应遵循场地现状,采用乡土树种,而不宜追寻“城市美化运动”的虚伪,重归“基址―人―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应确定设计的文化身份,尊重历史文脉,发现并表达特定地段的“场所精神” ;我们应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后工业景观设计思想与方法,利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实现设计的艺术化生存。
参考文献:
[1] 余文娜.后工业的景观更新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6
[2] 贺旺.后工业景观浅析[J].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4.
[3] 曹盼宫 陈 军.后工业景观艺术的先锋性初探[M].山西建筑,2009.10
[4] 杨青峰.论艺术化生存与艺术创作[J].湖北美术学院,2008.5
[5] 张玮.后工业景观的理性化设计[M].ART AND DESIGN,2012.5
[6] 张阳.繁华过后的宁静――理查德・哈格和罗伯特・史密森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景观思想[M].建筑论坛,2006.1
[7] 俞孔坚.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生存的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 Nor,Mubin Md; Ilias,Kamaruddin.NATIONAL HERITAGE SUSTAINABILITY:HOPE AND CHALLENGE IN MALAYSIA LANDSCAPE[M].Pakistan:Academic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2.
注解:
① [法]马克・第亚尼编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
② [法]马克・第亚尼编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
关键词:园林工程,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city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jects increased, also brought about many problems, the bidding is the root to prevent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bidding history and concept, and appeared in the bidding management work of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on China's current city garde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TU723.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而招投标制度渐渐成为当前我国工程建设活动所采取的主要交易方式,而公开招投标已然成为当前政府与市场、市场各个主体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并且提高了园林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可以防止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腐败并为此创造良好的环境。
招投标的概述
招投标的历史沿革
招投标制度起源于英国,并在在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并得到了立法的肯定。到目前为止有将近200多年的历史,并得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肯定,成为一种高级而成熟的交易方式。我国在1902年采用招标方式,但是在旧中国该制度也无法持续下去,而在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是计划经济,也不使用招投标这种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入市场经济,招投标也一并引进来,1980 年 10 月 7 日,国务院在《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赛的暂行规定》中首次提出,为了改革现行经济管理体制,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竞争,“对一些适于承包的生产建设项目和经营项目,可以试行招标投标的办法”。1981 年间,吉林省吉林市和深圳特区率先试行工程招标,并取得良好效果,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示范作用,揭开了我国招标投标的新篇章。[1]自从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招投标制度的文件,并且对此进行完善,尤其是199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更是标志着我国的招投标制度步入法制阶段。
招投标的概念
所谓招标是指招标人对工程、货物或服务项目,事先公布采购的条件和要求,以一定的方式邀请不特定或一定数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而招标人按照公开规定的程序和条件确定中标人的过程。[2]
投标就是指投标人通过秘密方式对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进行报价进行销售的行为。主要是按照要投标单位所的文件里的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估算出自己的报价,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给招标人,并参加竞争以及取得中标的过程。
招投标所秉承的原则就是“诚实信用、公开、公平、公正”,该原则就是要求发挥招投标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并发挥竞争的作用,促进公平竞争,防止不正当竞争,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城市园林工程中的招投标的主要问题
目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招投标一般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程序,就在这些程序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施工单位的问题,城市园林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施工工程,需要长期规划,而目前在招标过程中,所能邀请的施工单位是有限的,一般为至少三家,最多也就6家的样子,而且邀请哪些施工单位主要还是由招标单位决定的,但是在实务中哪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施工质量高的施工单位入选的机会反而少于哪些实力弱的施工单位,导致目前出现很多园林工程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标底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虽然招标投标在我国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但是目前并不系统规范,主要表现为标底在编制过程中不规范,错算漏项比较多,这样就导致很多造价是脱离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影响,极易导致工程造价与市场造价不对应;在实务中很多实力不强的企业通过采取降低工程的类别、无风险的包干价等方式来降低投资而去故意压标,这样的标底固然与所要求的园林工程标底相距甚远;标底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导致报价和标底的背离,也会引发一些投标企业不正当报价。
第三,评标活动的问题。评标是必须邀请一些人员来参与,一旦人员的参与难免会出现人为因素的影响。根据有关规定,评标委员会使有招标人代表、技术和经济相关方面的专家组成,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专家要占到总的人数的三分之二,且成员是5个以上的单数组成。但是在实务中,专家的聘任不是依据专家德才,而是聘期一些官员来充数,大大减弱评标的公正性;由于人为的因素出现,必然会导致评标的结果不具有确定性,主要是评标的专家本身可能就与某些投标人有着一些关联,可能为了使得这个关系人上位,而对其他标书评价平平。
第四,合同问题,招投标工作中最后都是要落实到合同,但是在实务中,招很多招标单位不依照合同办事,随意在合同中更改和补充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条款;而一些投标单位在出现问题时,也不按照合同办事,也不依据合同来维权,而是企图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来维权;在工程中合同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不足,而该类合同都是极为专业、极为复杂且专业性极强,相应要求一些管理人才的素质要跟的上,但现实就是完全跟不上,影响了合同管理水平。
解决问题的措施
第一,针对施工单位问题,主要是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施工单位网络系统,将一些实力强的单位在网络上,尤其是列入政府单位的施工名单中,超过50万的工程就要进行网上,做到公开透明,对于违法招标的单位依法制裁。
第二,针对标底问题,主要是通过培养一些专业人才,强化这些人员的业务和政治素质,并且选择一些在实务中工作多年的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从而依靠这些人才开考察整个工程,并编制促符合市场造价的标底。在把这些标底通过政府的工程造价部门进行核查,从而保证标底的正当性。
第三,针对评标活动问题,主要通过建立一个评标专家数据库,主要是收录一些技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专家,而且这些专家都是具有极强的法律素养和业务素质,最为重要就是有着极强的职业道德修养。更要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作为评标委员会人员,必须设立负责人来管理评标委员会,从而在人员上保证公正性,才能做到评选出的单位是真正适合该工程的。
第四,合同问题,首要就是加强招标和投标的单位的法律意识,培养合同意识,重视合同文本,尽量做到意思自治,符合双方的利益。最为重要就是重视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法律、法规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使各方主体尽快纳入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化轨道上来。
三、结语
在当前我国城市园林工作中还出现种种问题,真正的招投标制度的实行还很漫长,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招投标制度,并不断加快制定法律法规,保证我国园林工程中的招投标能够合理规范,真正做到“诚实信用、公开、公平和公正”,从而以此推动我国城市园林行业的有效发展,并为打造宜居城市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舒美英,杭州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5
关键词:保健植物应用
1银川地区保健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
1.1调查地点调查地点主要选择在银川市城市苗圃、银川市西干渠苗圃、中山公园、宁夏老干部疗养院、宁夏传染病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
1.2调查内容银川地区保健植物资源调查,包括与人类的五觉:视、嗅、触、听、味有关的保健植物,对其长势、胸径、抗性(包括越冬性、越夏性、抗病虫害、干热、土壤板结、贫瘠、盐碱化等不良因素的逆境适应性)等。
1.3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植物标本,拍摄照片,对其枝叶特征、植物生境、观赏特性及应用评价作详细的调查记录,根据其保健特性统计银川地区的保健植物资源并分析其应用价值。
2结果与分析
2.1保健植物的种类调查统计,能够在银川市区露地栽植的树木品种(包括变种)可达到236种,其中生长良好的品种就有132种,分属28科,45属。在银川地区共发现保健植物18科29属38种,有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
2.2保健植物的分类所谓保健植物,是指对人们身心健康的保持、保护有着明显功效的植物[1]。根据目前的研究,对保健植物的分类是根据人类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触觉器官、味觉器官对保健植物所产生的不同心理、生理感受,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2.2.1视觉型主要是指花、果、叶、枝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保健植物。人们长时间注视绿色植物,可以达到心旷神怡、神情目爽、增强体质的效果。蓝色能缓解紧张,调节体温;红色能振奋精神;黄色会增强食欲;绿色促进思维,减缓脉搏速度;白色镇静催眠[2]。
2.2.2听觉型植物的叶片或枝干在风雨作用下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有的萧瑟,有的优美,有的汹涌澎湃,这些声音能消除人烦躁不安、心悸不宁的情绪。人们熟悉的河清蝉鸣、雨打芭蕉、万顷松涛就是指人们心理获得了美感和满足,从而达到了保健效果。听觉型的保健植物要发挥保健作用,要选择安静的、没有噪声干扰的场所,在配置时要选择叶片经大自然风雨撞击后能发出优美声响的树种,而且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具有声响效果。如核桃、梓树、睡莲、荷花、美人蕉等。
2.2.3嗅觉型“芳香疗法”(aromatherapy):指的的是用植物香精治疗或预防疾病,是既年轻又古老的自然疗法。嗅觉型保健植物主要通过散发出来的各种香气或其他挥发性物质如芳香油、萜烯类物质来起作用。如有些植物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虫功效;有些植物的气味具有抗菌灭菌作用。对于人的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植物的气味可以改善人的食欲、调节情绪。
2.2.4触摸型触觉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发展空间的、有益身心的接触自然的感觉方式[5]。而触摸型保健植物正好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要,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粗糙、光滑、毛茸茸)对触觉都有应激作用。植物经触摸后,挥发出来的物质经过皮肤毛孔直接吸收,可以起到健身治病的目的。如触摸型保健植物萱草能消炎退肿,跌伤、扭伤可用接骨木涂擦。
2.2.5味觉型中医保健讲医食同源,植物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这类保健植物在园林绿地中应用较少,主要适合在宅前和阳台绿化栽种。如号称“果中之王”的中华猕猴桃,能增强体质,抗衰老、降血脂;一年生地被植物马齿苋,含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3保健植物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在园林绿地建设中,保健植物是构建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的基础,它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生态健全、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健身、医疗空间和“森林浴”旅游场地[6]。随着环境心理学和医学渗透到园林绿地景观中,园林绿地植物材料的选择也偏向于具有防病、强身、祛病、延长寿命等保健作用的植物,从而营造出便于人们追求健康的场所。
3.1营造高质量的健身活动空间在园林绿地中进行建设活动也已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的最佳方式。园林植物有调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作用[7],许多人都喜欢在树林环境中健身,因为松柏类等植物能会发出有益物质,具有提神、醒脑、舒筋、活血的功效。建设活动空间的植物配置,应以嗅觉型保健植物为主,再配以适量的水体[8],水边配置菖蒲、芦竹、香蒲等湿生植物,营造保健与观赏兼有的景观。
3.2开展“森林浴”旅游“森林浴”就是到森林中沐浴那里特有的气息。森林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利的良性物质,能清肺强身,使人心旷神怡。因此,“森林浴”收到众多旅游者的欢迎,而“森林浴”疗养院、“森林医院”也帮助许多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
3.3开辟植物保健专类园保健植物专类园是保健植物引种、栽培的试验基地。
3.4室内盆栽观赏提倡在居室的厅堂、阳台或办公室放上几盆食药用型或芳香的保健植物,起到调节生理、心理机能,增强免疫力的的作用[9]。
3.5与其他园林要素进行搭配保健植物与其他的园林植物一样,能为山石、水体、建筑以及道路增添美感,使之产生出一种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殷利华等.居住区绿化保健植物的合理运用[J].江苏林业科技,2005.32(4):50-53.
[2]程绪珂,胡运骅.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95-104.
[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4]蔡丽敏等.浅议植物保健园的营建[J].现代园林.2008.75(2).
[5]孔宪琨.感觉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C].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1:46-49.
[6]陈立军.保健型园林营造探讨[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108-114.
[7]吴克宁.探索城市园林绿地的新功能——植物保健园规划设想[J].中国园林,2003(10):31-33.
[关键词] 观光花木产业园 休闲产业经济 可行性 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是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其中园林苗圃的建设对城市绿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十几年来我国园林苗圃行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园林苗圃行业的发展前景,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深入挖掘园林苗圃的发展潜力,开拓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使传统园林苗圃行业重异彩,是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我国花木产业园的发展现状
园林绿化花木产业化程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决定花木科技术含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园林绿化苗木产业化程度较低,专业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都有待提高。
1.产业化程度低
现有的花木园多以苗圃形式经营,其规模、质量都参差不齐。很多花木园都是由没有受过科学专业指导的“门外汉”来经营管理,有些乡镇则采用农户家庭承包制,但政府却没有提供专业指导,也没有进行资源宏观调配,导致承包者各自为政。目前这种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高消耗低效益的花木行业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大规模环境建设与改造所需的高质量、规格齐全的花木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绿化工程的实施。
2.花木结构不合理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缺乏长远的预见性,没有注重对花木结构的长远规划,苗圃在长期经营中也不重视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得在灌、乔木不足,特别是缺乏高规格的优质花木,新优品种少,原有品种单调积压,提高了育苗成本,使外地低价位花木抢占了市场[1]。花木生产的长期性决定了苗圃只能进行长线生产,而目前大部分苗圃由于急功近利进行大量的短期投资用于花卉生产,而园林树木的生产周期过长导致无人问津,以致长线投资严重不足。
3.经营模式单一化
我国现有的花木园多延续着传统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道路,采取着“生产――销售”单一的经营模式,导致竞争实力的下降,以致花木品种更新速度比较慢,也无法开发引进新品种,经营不济又无力更新基础设施,长此以往愈发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单一化的经营模式最终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恶性循环。
二、观光花木产业园发展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花木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设备产品陈旧、国有苗圃制度老化、私人苗圃经营不济等问题的不断出现,近期兴起的观光休闲性质的花木产业园让我们眼前一亮,苗圃不仅可以生产园林绿化苗木和花卉,还可以作为观光休闲地,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在四川、广东、江苏、云南等省份先后出现了观光花木产业园的雏形,一些有商业头脑的花农借鉴了观光农业的发展经验,对自家的苗圃进行改造,改变经营内容及方向,开拓观光苗圃的形式,成为花木行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观光花木产业园的经营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苗圃经营的新思路。
1.花木产业园自身发展需求
长久以来传统的花木产业园被简单的定义为一种纯生产性绿地,因而花木产业园疏于科学合理的规划,甚至不规划,简单得在基地种植花木就大功告成。这样单纯的生产性绿地往往较少地具备观光休闲的功能。这样使得花木行业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窄,竞争愈发激烈,不利于花木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应充分挖掘生产性绿地的景观价值及开发潜力。
将传统苗圃重新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增加观光、展示、休闲的项目,并改善经营理念,苗圃除了进行“生产”外还可以进行“贸易”,这样能为传统苗圃带来多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花木产业园可以作为一个科普基地通过展示新品种,演示先进的炼苗手段等方式传播园艺、植物学方面的知识,并设置一些供游人参与的活动,其次合理规划花木产业园,打造花园式苗圃,满足人们休闲游览的需要。这种将花木产业园的生产功能、科普展示与休闲娱乐功能相结合的规划思路虽然在国内还不常见,但在台湾以及国外都已十分普遍,是传统苗圃发展的一个趋势。园林行业急需一种现代型花木产业园的规划设计思路,将苗圃规划从单纯的功能性布局向着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布局方面转化。
2.休闲产业经济和体验消费经济的影响
近十年来中国的休闲经济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其影响力渗透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就论断:“休闲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休闲产业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也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如果合理开发休闲产业,就会造就出庞大的消费市场,成为一种商机,并可派生出一系列新的产业,在更好地满足一部分人群的休闲需求的同时,给另一部分人群开辟出创造财富的空间,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体验消费经济不以销售产品为最终目的,而是通过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从中体验精神享受和快乐的消费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体验消费经济是文明进步的产物,是相对于物质追求型经济之后的更高级追求型经济。体验消费经济的重点在于让消费者在参与的过程中,长久地记忆过程的体验,由于体验美好、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使消费者愿意为体验付费。
休闲产业经济和体验消费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休闲和消费的观念和行为,从而为现代观光花木产业园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
3.发展观光花木产业园的意义
观光花木产业园将科研、展示、观光、休闲、游览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是对传统苗圃经营方式的有益尝试,是活跃苗圃市场,搞活苗圃企业的一针“兴奋剂”,对提高花木园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观光花木产业园以其自身独特的景观特性与休闲特点为城市居民服务。它以大自然为舞台,以乡土文化为内核,以观光、休闲、求知、劳作等为载体,在规划建设中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沟通,推动了城市生态结构的调整,有效发挥了空间环境的人文价值,给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创造了无形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观光花木产业园建设思路
观光花木产业园的建设要以生态学理论与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生产,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低投入,经济上可行的花木生产系统,同时赋予观赏性、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把观光花木产业园建成集生产示范、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公园,拓展花木行业的传统职能,增加其文化内涵。
1.科技兴园
科技兴园就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各种花木的生产向着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型、效益型方向迈进,实现苗圃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发挥土地优势,按城市规划需求育苗。
实现科技兴园必须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根据市场发展及需求,投入研发适合当地条件的新品种,促进苗木产品的结构调整;二是科学规划花木产业园的生产布局与花木结构,确保观光花木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采用新设备和技术,以及引进专业人员,为高大规格花木和新品种花木提供技术保障,同时提高苗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花木产业园的全面发展。
2.景观特色化
观光花木产业园的环境规划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在构思设计上区别于城市公园景观,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体现野趣天成、返璞归真,以乡土植物和当地材料创造出质朴、简约的园林景观。以原有地形为依据,合理布局;保持各类植物专类生产区的特色,并适当丰富植物群落景观;在保证花木产业园的生产功能的前提下,加强特色景观观赏效果。以特色化景观为根本营造具有文化性、自然性、参与性与持续性的现代化观光产业花木园。
3.平衡生产与观光
观光花木产业园具有两大主要功能――生产与观光休闲,是辨证统一的两方面。花木生产是苗圃的基本属性,有着不可动摇的本质地位,而观光休闲是对传统苗圃经营模式的有效拓展。这两者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平衡”两者关系。观光花木产业园中生产与观光休闲的比例是决定了其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生产比重过大,观光可发挥的空间就会受限,对游人的吸引力就会减弱。倘若生产区域过小,用于观光的用地比重过大,则花木产业园的基本性质则会变质。
因此我们需要辨证地处理观光花木产业园中生产与观光休闲之间的关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分配苗圃用地,生产与观光紧密结合。
四、结论
面对传统的苗圃现存的诸种隐患,急需为花木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而发展现代观光花木产业园正是为实现苗圃价值的多元化,拓展苗圃企业的经营形式,挖掘苗圃在生态与景观上的潜力,以及保持花木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续梅:城市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对策[J].内蒙古林业,2007,(10):36-37
[2]王伟军:以经济学观点探讨城市苗圃问题之我见[J].中国园林,2005,(4):50-51
[3]吕军辉:株洲县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3
[关键词]饭店行业实践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饭店行业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十余年的历程,因而总结与回顾我国饭店行业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将有利于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提升与完善。
一、中国饭店业发展历程综述
1.发展综述
回顾我国饭店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得知:我国饭店业经历了萌芽阶段、起步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回落阶段、恢复上升阶段、提高上升阶段。
(1)萌芽阶段(1980年以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总体数量少、设施陈旧、功能单一、条件简陋、全国地区性分布不平衡。
(2)起步阶段(1980年~1982年):通过引进外资,逐步兴建了一大批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饭店。这一时期的饭店经营管理依然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制约和影响,饭店仍在很大的程度上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3)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1993年):在这一时期,中国饭店业走过了一个以质的提高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对饭店产品与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意识及服务方式等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饭店发展还相对处于初级阶段。
(4)回落阶段(1994年~1998年):1993年以后,饭店业逐步完成其利润平均化过程,建设开始回落,同时由于市场不景气、经营不善等方面原因的促动下,盲目建设的恶果已开始突现,饭店业的利润率在逐年下降,1998年全行业出现负利润现象。
(5)恢复上升阶段(1999年~2001):这一时期,行业内的竞争日益加剧,平均房费下降。饭店产品、开发、建设等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也进一步激化了采用简单价格竞争的倾向。在此阶段,饭店行业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等问题,旅游教育也为饭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军,但我国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方法问题等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饭店领域的研究质量、范围也不断地提高与拓展,研究成果相对以前更成熟,但总体上还未呈现较高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成果应用在饭店产业的实践发展还相对比较薄弱。
(6)提高上升阶段(2002年目前):随着走出97年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行业发展负面影响后,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景观房地产项目大量涌入、培训中心的转向和社会旅馆升级改造,国际饭店设计公司与投资人员大量进入,以及对饭店建筑及景观环境认识的提高,饭店的建设将不断提高硬件水平,所展示出来的理念与国际饭店行业的发展逐渐接轨。另外,随着休闲时代的来临,经济、社会与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饭店开始得到巨大的发展,并且伴随着对各种新理念,比如体验经济、消费经济与消费社会等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饭店设计、建设与发展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饭店呈现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在饭店实践中也逐渐意识到特色与产品差异化发展必要性问题。我国饭店业本土自主投资、管理发展起来的饭店单体企业也表现了良好的成绩,并且出现了凯莱、如家等一大批有着良好发展理念、管理技术等的大型饭店集团、也出现了大量的饭店管理公司,它们在国内已经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品牌关注、但与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比较来看,在各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发展评述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超常规发展的道路,中国饭店业从一开始就是改革开放的窗口行业,也是一种非常规或超常规的路径。同时,在饭店业发展短短的不到三十年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发展道路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认识与完善,经济发展的转型,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竞争国际化进程、国内竞争国际化等问题,从饭店行业的发展萌芽时期迅速地经过了若干了发展阶段,因而也使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呈现出相当出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饭店行业发展对科学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认识及实践应用尚有待提高和缺乏迫切性,随着竞争地加剧,对饭店实践领域诸如,如何提高饭店企业竞争力、饭店产品竞争力,如何建立饭店产品品牌,如何建立与市场消费观念、需求相匹配的互动与沟通体系等,相关深入的基础研究成果需求将日益提升。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我国饭店业中还处于非理性的竞争环境中,我国饭店业的发展也更多地呈现出简单、最初级竞争手段——价格竞争。另一方面,我国饭店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饭店的竞争还更多地依赖资源的竞争,比如饭店更多的依赖规模、档次、政府的支持、社会关系网络、的建立等来获得竞争优势,利用品牌、战略、竞争力体系等科学管理专业理论仅仅得到重视但未完全应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以及与国际接轨程度进一步提升,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国饭店业在提高产品吸引力、竞争力理论研究等的成果提升。
(2)我国饭店行业将在产品设计、饭店类型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以及更新以往的建设思路,提高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创新能力与策略,进而提高我国饭店行业的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未来饭店发展实践中,将会迫切地需要更系统、深入地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体系、开发、建设与发展理论。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饭店业发展初期以接待团队旅游者为主,因而,我国的大多数饭店都是基本统一的城市观光饭店。但随着国内外饭店市场客源的旅行经验的成熟,行业竞争的加剧,将对更多饭店类型、细分市场饭店产品的需求与品质有提升的要求,比如会议饭店、度假饭店、精品饭店、家庭旅馆、农家乐饭店、经济型饭店、高级商务饭店等。因而,以探究饭店产品内涵与构成,功能,发展趋势等为核心基础理论的饭店产品的设计、开发、竞争力提升等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而迫切;另一方面,随着饭店行业竞争环境不断规范,饭店市场客源对饭店品质与特点的关注,客源对所入住饭店选择权利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未来饭店的实践中将更多地会趋向关注饭店产品自身品质、设计、特色等的提升与完善,也将进一步对饭店产品构成、饭店产品特色塑造与体现、影响饭店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观念、提高饭店市场吸引力、饭店产品竞争力提高等基础性理论有着迫切与巨大的需求。目前,随着饭店投资者不断地引进国外饭店设计公司进行饭店开发、建设,以及饭店投资者对大量新近开业饭店、国际饭店管理集团旗舰饭店开发、设计、建设等的考察,已经在实践中逐渐反映出与国际接轨的饭店开发、设计等敏锐意识与经验判断能力,尤其表现在对饭店环境景观、建筑、室内设计与装饰等方面的提高与完善上。比如,九寨沟天堂度假酒店、浙江富春山居度假村等。
(3)在饭店发展实践中,对于饭店产品质量的评判标准以及品质、功能认识等不断提高与完善,饭店产品的市场满足领域也不断突破传统观念上的局限——主要满足外来旅游者的需要,目前饭店不仅能满足外来旅游者住宿的需要,更成为当地社区交际的中心、当地社会的时尚与奢华的风向标与聚集地,也成为满足综合休闲、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消费场所,甚至有些饭店也已经成为一种梦想之地与梦幻之地,它们能带给消费者更高的精神需求与享受等。另外,饭店的市场领域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在不断地扩大。同时,各种新型消费观念、观念意识价值等都将对饭店产品品质、设计、建设与开发等提出了客观的新要求。比如,对高档饭店硬件设施除了精美、豪华等要求之外,也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意义上的精神要求,更加推崇饭店产品中的文化含量与表现,视饭店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从中寻找与体验到历史的纵深感,同时也关注消费者审美情趣地满足。此外,饭店消费者也开始追求饭店产品中孕含的文化符号社会意义及消费意义,全方面的消费感知与体验,追逐一种特殊身心经历与学习的收获与期望等。因而,在未来的饭店实践发展中,客观地需要基于饭店产品理论之上,关注饭店产品开发、设计、建设、发展等理论;也需要形成更多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与能力,比如除了质量与服务之外,还可以借助文化、酒店景观环境、内部装饰、品牌等,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目前,我国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饭店业界人士已经进行了良好的探索,比如,上海天禧嘉福酒店。
二、我国饭店领域理论研究综述
1.理论研究综述
在饭店理论研究领域,相关研究人士也随着饭店业的起步、发展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饭店领域的研究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介绍国外理论与实践经验以供国内参考,比如,谷慧敏2001年主编的《世界著名饭店集团管理精要》等。
(2)中外饭店管理比较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管婧婧、郭鲁芳2005年做过《中外酒店业HRM研究进展及比较》等。
(3)饭店行业宏观、中观、微观领域研究都全面展开,介入国家、地区、行业、集团、企业层面饭店发展问题研究:比如,黄静波2007年做过《中国省域星级饭店业的优势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等。
(4)饭店领域技术应用领域研究:比如,林璧属、王赞强2000年做过《中国旅游饭店业Internet应用现状评估》等。
(5)不同等级、类型、规模、产权饭店的发展研究:比如,胡敏2007年做过《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等。
(6)饭店经营管理方法、手段、科学理论、观念探索、影响因素、评价、投资等方面研究:在此方面尤其在具体诸如对服务与内部管理问题的研究、饭店总体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对饭店环境研究等是占相当数量的,同时,饭店理论研究者也非常注重对新观念进行探索,并注重新观念在饭店领域实践中的应用,比如,随着区域经济及企业集群在其他行业的发展,张俐俐等2006年做过《酒店业竞争力提升的新途径:集群发展》;随着体验经济理论广泛传播,以及对旅游活动文化本质、饭店产品文化性探索的深入,田敏2007年做过《文化元素在旅游饭店空间产品中运用的实证研究》、张明、廖培2006年做过《主题酒店主题文化选择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王燕与唐飞2006年做过《我国精品酒店发展之条件分析》;随着对生态环境与社会责任感问题与观念的关注与认识,陆诤岚与陈天来2002年做过《论“绿色饭店”及其标准的制定》等。
(7)基于管理或其他学科理论,以及新观念进行的在饭店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研究:比如,黄燕玲等2006年做过《基于SEM的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研究》等。
(8)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定性研究之外,近年来在饭店经营管理领域中也开始逐步引入了定量研究:比如,彭建军与陈浩2004年做过《基于DEA的星级酒店效率研究——以北京、上海、广东相对效率分析为例》等;同时,也在研究中更关注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比如,四川大学旅游规划与开发专业季哲文硕士论过的《主题饭店的规划建设研究——以成都市饭店业为例》等。
(9)在饭店阶段方面不仅进行了饭店发展现状研究,同时也伴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等宏观背景,开始探索饭店转型、升级、可持续等方面研究。比如,饶勇2002年做过《我国旅游饭店业向成熟转化时期的竞争的竞争特征和战略对策》等。
(10)对饭店业界具体发展实践、成功人物等进行专门介绍与研究:比如,对如家品牌、锦江饭店集团等的介绍、对希尔顿等的人物介绍等。
与此同时,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开始不断地介入到饭店领域中来,比如,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在硕士论文中曾做过《主题酒店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论过《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酒店建筑设计——以阙里宾舍、唐华宾馆和苏州喜来登大酒店为例》的研究、南昌大学工业设计系硕士研究生齐瑞过《休闲度假宾馆的配套织物及其陈设设计研究》、2007年北京林业大学室内装饰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章曲做过《现代酒店室内空间中的织毯装饰》、湖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甘露做过度假酒店地域性研究》等。
2.理论研究述评
通过大量阅读饭店理论研究文献,可以得知我国饭店领域的理论研究,从整体看,对于饭店领域的研究已经涉及了几乎所有方面,饭店管理教育也已经成为一个正式的、庞大的培养体系。因而,形成了大量、丰富的饭店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研究教材,但教材水准层次不等,也存在着百家争鸣的现象,反映了饭店领域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普遍共识的基础理论体系和理论基础还未建立。学术研究成果也数量巨大,研究层次也逐渐提高,从地区研究课题到国家课题都有进行,并且也随着香港的回归,出现了大陆饭店业与香港研究机构在饭店理论研究方面的合作趋势。学术成果大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而研究专著比较少,戴斌做过《国有饭店业重组与集团化管理》等,这也反映饭店理论研究还整体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对饭店领域的相关问题研究还仅仅局限在点的认识与思考。随着旅游高等教育尤其是硕士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饭店领域进行的相关硕士论文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饭店领域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具有较高理论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推进了饭店从研究点的认识与思考向纵深方向发展。由于博士教育还处于刚开始阶段,相关高质量研究成果还相对缺少,比如东北林业大学李红做过博士论文研究《我国酒店提升国际竞争力研究》、南开大学徐虹做过博士论文研究《饭店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该研究也已出版为专著。少数业界实践人士也参与到饭店领域的论述与观点表达,比如海岩曾出过发表对行业观点的行业书籍——《海“眼”看酒店——关于酒店行业问题的对话》、活跃在饭店业界奚晏平博士也做过一些饭店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出版过专著。
除此之外,饭店领域理论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1)饭店领域理论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忽略,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对饭店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开发、建设等的认识与提升。比如,饭店产品的内涵与构成、饭店产品构成各部分的内涵及设计、开发、建设等的理念,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对饭店产品如何随着市场消费观念、新价值与认知而发生演变、外延的认识与判断。目前,对饭店概念或内涵的认识还仅仅处于比较笼统的状态,因而对各种饭店类型的认识、建设思路、管理经营模式与方法等也缺乏清晰的认识,饭店产品创新与提升缺乏基础理论。现阶段,在饭店理论研究领域中,对饭店产品内涵、构成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还相当少,有些研究还仅仅借鉴与引用其他行业产品的内涵,缺乏对饭店产品内涵深入、系统地研究,从而也使得饭店基础理论研究呈现匮乏与薄弱的状态。
(2)在目前的饭店理论研究中,研究方向和成果与饭店业界需求等还有一定的距离与脱节。比如,饭店理论研究人员普遍在产品对饭店企业生存与发展重要性,以及提高饭店产品竞争力对饭店发展的推动方面达成共识。饭店产品及竞争力提升问题是业界尤其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对饭店企业具体实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与影响作用的理论之一。但在饭店理论研究中,在饭店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竞争力具体思路、途径、手段等方面,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虽然该方面研究数量巨大,但从整体看大多研究相对比较宽泛,缺乏深入性与系统性。因而,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饭店理论研究对业界的现实指导效果与影响,也影响了我国饭店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地位。
(3)我国饭店理论研究还大多以经营管理理论为基础与主流,缺乏与其他学科在饭店领域研究的结合与交叉,因而,在对饭店理论建立与研究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局限。目前,建筑与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研究为饭店建设与开发等,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思路与角度,在未来的饭店理论研究中,还有待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以更好地提高饭店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饭店业界实践。
(4)饭店理论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对新的消费理念、观念、理论在饭店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从而,在使饭店产品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引导市场需求,创造更多的异质与良好品质、类型饭店的同时,推动饭店实践与理论的发展。目前,饭店理论研究人员已经普遍关注文化、体验、符号与消费社会等对饭店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等的影响与作用,并进行了相关探索,但总体上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与系统化。同时,饭店理论研究还应该关注更多的饭店产品形式,比如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农家乐等;也要关注饭店企业发展模式趋势等,比如景观房地产、旅游房地产、旅游企业集聚、区域一体化、CBD发展等对饭店实践的影响。在未来的饭店理论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在饭店实践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上,将饭店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饭店实践还需要饭店核心基本理论进行引导与借鉴;对于饭店管理的研究来说,自身的研究框架体系和方法还不完善。未来的饭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等将更为专业,伴随着饭店管理学科的成熟,饭店管理需要发展自己的理论、尤其需要以饭店产品、饭店产品竞争力体系等为核心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系统以及细致的研究,以展开本领域的研究以更好地为学科发展和饭店管理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