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生法制教育

时间:2023-03-16 15:42:16

导语:在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生法制教育

第1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培养良好习惯;健康成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跨世纪中国的伟大社会实践,学校能否培养出在政治方向、价值观念、道德人格、思维创新及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人,关系到这一历史性实践的成败。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形式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日趋明显,给法制教育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未成人犯罪率的不断上升,犯罪低龄化日趋突出,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抓好学校法制教育,是贯彻小平同志“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要求的具体体现。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信息社会,面对多种不良因素的诱惑,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想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必须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对小学生法制教育进行创新的探索和实践。

1.充分认识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陈至立部长在《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一文中指出:“要把学校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高度重视小学生法制教育,并着力加强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

1.1 成立学生法制教育的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了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小组,书记、校长曾珊同志任组长,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杨海虹同志任副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大队辅导员刘敏同志具体负责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在完善和落实德育管理的同时,根据《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与中南派出所实行警校挂钩,并聘请同志为法制副校长,负责协助、指导学校开展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教育工作,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协助解决整治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环境问题,使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1.2 建设法制教育的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了一支以党员干部、班主任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为骨干的,素质较好的普法宣传教育教师队伍。

1.3 确定法制教育宣传月通过行政会议决定,确定每年11月为学生法制教育宣传月。

2.注意法制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

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重点是对在校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自我保防和犯罪预防知识教育,确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意识,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引导小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参加非法组织,不参与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活动,坚决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我们将法制教育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进行了有效地探索。

2.1 法制教育与大队、中队主题队会相结合

2.1.1 坚持“一事一议”的主题班会制度

发挥班会课阵地作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是我校多年坚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师生讨论、辩论、知识回答、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看法,再由班主任从中归纳、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辨明是非。如一些喜欢上“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学生,都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讨论,很快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改正了错误,增强了法制观念。

2.1.2 开展“红领巾维权岗”活动

通过开展“红领巾维权岗”活动,宣传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2.1.3 通过少先队活动阵地,进行法制宣传

通过黑板报、主题班队会、法制讲座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确实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坚决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特别是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违法行为,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2.2 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是我校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学校的统一要求下,各科老师都能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老师首先发挥了“龙头”作用,系统讲授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其他学科老师也结合各学科教学,渗透普法教育,如科学课进行自然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教育等,都让学生获得了许多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3 法制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法制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3.1 每学期根据学校法制教育计划经常请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到校给学生作法制教育讲座,上学期就请法制副校长同志为全校学生作了《小学生如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学生的切身利益,传授实用法律知识,教育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3.2 与交警中队联合成立了交通安全管理小组。定期组织给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图片展》,每个学期共同对各班的交通安全专题墙报进行评分,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测试,假期向学生征集交通安全方面的美术作品等,使学生时刻不忘安全教育。

2.3.3 组织学生阅读《法制报》,观看法制教育图片,举行“珍惜生命、远离”签名活动。

2.3.4 举行“校园拒绝”为主题的开学典礼。学校法制副校长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并号召全校学生“珍爱生命,反对”。

2.3.5 请市第四监狱的警官到校进行现场法制教育活动。《珍爱生命、拒绝、崇尚科学、拒绝》的主题活动,深受全校学生的喜爱。他们听取劳教人员现身说法,亲身感受违法犯罪人员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痛苦经历,从中吸取教训,让学生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实中接爱教育。

2.4 法制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利用《家校联系手册》,通过电话联系、家访、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等,向家长通报学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和实施要求,做好跟踪教育。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校外表现,让法制副校长和老师配合家长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5 法制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南派出所配合,依法整治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第2篇

【关键词】法制教育;小学;法治素养;学科素养;提升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因此,有必要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主义,这里说的是渗透,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找准“渗透点”,让思想教育直透心田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当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的容易破碎,作为小学生,我们该怎样保护地球妈妈呢”时,教师适时抓住渗透点――“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了我们的家园,每一个公民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与大自然的制裁。”学生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二、把握“渗透时机”,让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教师从教材出发,找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

三、掌握“渗透度”,使教育到位而不越位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突破的问题,教师要恰倒好处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爱一方,又能抑扬有节,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总之,只要点点滴滴地加以渗透,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第3篇

一、调研工作的意义和目的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就要深入的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青少年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并且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对这一群体的法制宣传工作又显得愈发的重要。

第一,这是由青少年这一社会群体在国家发展法制社会长远目标中的战略地位决定的。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来看,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既是建设完善的法制社会的需要,更是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第二,从目前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特别是守法懂法的合格公民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趋势时代的要求。但是由于自身物质条件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中小学的法制安全教育存在着缺陷。

因此,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在青少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养成上下功夫。

二、本次调研的方法

1、理论探索与实证调研同步

青少年是特殊的群体,也是个复杂的群体,在整个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对包括在校学生,闲散在家的适龄群体进行了调研。同时还对这一群体相关的家长,老师等进行了适当的调研。在从事“实地调研”这一实践活动的同时我们还适时地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适当的“理论探索”:一是在总结现有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资源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这一教育的内在规律性及其有效方法论。二是从自身评价,他人评价,社会规范评价等诸多方面对当地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尽可能真实的界定和评价总结。此次调研以这两项探索性的理论建设为线,使得全面系统地而又实际的把握当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状况,提升对这一社会问题的理性认识水平,进行最终的总结分析。

2、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

依据本次调研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对收集的材料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并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当地中小学生的法律能力现状

1、传统势力的思想对学生的法制思想形成阻碍极大。很多学生面对社会常见的纠纷的解决上受传统势力影响很大所以他们的解纷方式与整个社会显得极为协调,很少涉及法律途径的运用。这一方面虽然可以起到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某些传统和习惯的延续和继承,但是在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点值得每个的人关心和注意,因为如果这一代学生缺乏现代法制意识,那么整个中国公民的法律素质就会大大下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也会放慢整整一代。

2、价值取向的局限降低了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认同度。学生把升学当作第一要务无可厚非,但是升学率肯定会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所以不可能太高,这就决定了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自己都必须把“成人”教育放在首位,因为升学率低就会有很多学生会直接进入社会,所以合格公民的树造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四、改善当地法制教育现状和提升当地中小学生法律素质的建议

首先,丰富学校法制教育途径和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作用。

1、寓法于教。发挥学校课堂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寓法制教育于课堂之中。这种课堂既包括平常的德育和智育课又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班团活动。长此以往,对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打造具有丰富法制内涵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进行法制教育,将学校法制教育与上级有关组织的“法律进校园”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法制讲座;观看法制宣传片;欣赏法制图片;建立“问题生”成长档案、“法制知识竞赛”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

3、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以学生分组为单位分别到法院、公安局、派出所和看守所等单位,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实地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帮助学生认清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体会到法与自己的关系,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层面增加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增加实地教学的效果。

其次,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和社会有关教育资源的辅助作用。

第一、制定本地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良好局面。这种纲领性文件最起码应该包括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与意义;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中小学生法律素质提高所需的社会氛围与学校法治文化环境;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政府和社会支持和政策保障;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师资培训教材配备。

第4篇

关于制定加强全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

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

对小学生要着重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对中学生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二、基本要求

一是要确保课时到位,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法律教育专门课程。二是要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要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三是要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照“四五”普法的要求,积极组织征订法制教育精品教材,进一步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

三、方法与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法制课质量,注重法制内容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教育,增强学习效果。

2、积极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带法回家活动。

3、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工作,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育人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和犯罪的各项措施,确保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中小学要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5、要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文明行为,要结合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创建活动的开展,依托学校电教职工室以及校外管理规范的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在校学生网络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清除网络不良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强化组织协调,建立责任机制,营造领导有力,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建立部门与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形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网络,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切实搞好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要建立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学校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确保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

三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纳入学生、招生、招工、参军等考核内容。

四要强化监督检查,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加强督促检查,要把协同开展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净化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社会环境工作列为重要的监督检查内容,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第5篇

一、主要任务

对小学生要着重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对中学生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二、基本要求

一是要确保课时到位,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开设法律教育专门课程。二是要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对法制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同时要重视整个教师队伍的普法教育,使教师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三是要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照“四五”普法的要求,积极组织征订法制教育精品教材,进一步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

三、方法与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法制课质量,注重法制内容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教育,增强学习效果。

2、积极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中小学生带法回家活动。

3、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工作,通过制定各种制度,落实责任,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育人秩序,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和犯罪的各项措施,确保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中小学要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5、要推进青少年学生网络文明行为,要结合青少年安全放心网吧创建活动的开展,依托学校电教职工室以及校外管理规范的网络阵地,广泛开展在校学生网络知识培训,最大限度地清除网络不良内容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强化组织协调,建立责任机制,营造领导有力,职责明确,分工协作,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建立部门与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形成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工作网络,逐步实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要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工作,加强青少年校外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切实搞好有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要建立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学校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确保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

三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估体系,把学生学法和遵纪守法的情况纳入学生、招生、招工、参军等考核内容。

第6篇

关键词: 职校成考英语语法教学 培养语法学习兴趣 手段与措施

我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听到同事们在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英语基础稍好的学生越来越少,上课睡觉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差,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则一问三不知。在埋怨学生的同时,教师应该坐下来好好分析一下:是不是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

语法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法是语言的规则,是人们得以遣词造句的黏合剂,是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各项技能的基础。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在现实的学习中,不少学生苦于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反而让语法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开口下笔错误百出。

我国的英语教学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了。大多数语法项目,如名词的单复数、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等在初学英语时就接触到了。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进入高职高专的大学生们本应该非常熟悉英语语法了。但是,学生掌握程度却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职校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又要努力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英语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以及成考中英语成绩的提高并非易事。这对于英语基础薄弱也已经习惯了汉语语言且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职校学生们来说,彻底放弃语法规则的学习也并非明智之举。问题的关键是我国的语法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一种方法陈旧、形式落后的状态。因此,怎样使枯燥的语法规则具体化、生动化,并力求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比较轻松地逐步熟练和掌握语法就成了英语教师在当今的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下面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并参考一些专家的理论实践得到的体会。

1.教师应考虑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这是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在认识上和方法上的根本转变。教师应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各种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最优化的组织和精心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学生对定语从句之所以难掌握是因为它像姑娘头上的饰品,美丽而又讲究。教师很有必要把它理顺,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和灵活运用。①何为定语?比方说:She married a ... man.(handsome) The...lady helped me.(kind)定语就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②何为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就是定语的一种特殊形式,定语从句中的中心词叫做先行词。形容词常作定语,因此定语从句又称形容词性从句。定语从句也有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之分,注意两种形式的翻译。例如:

I still remember the day when we went out for a picnic.(限制性定语从句)

至今我仍记得我们一起外出野餐的那一天。

This pupil studies very well,whose father feels glad.(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这位小学生学习不错,他的爸爸感到挺高兴。

2.选好切入点,创设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Can you...?时,在教室创设人才交流会的情境,在招聘餐馆服务员时,教师询问每一个竞聘者:Can you work late?Can you work hard?Can you speak to the customs politely?Can you...?学生只能根据情境按照语法现象回答:Yes,I can./No,I can’t.

3.正确呈现新的语法结构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呈现大量的语法现象,让学生感知和习得这种语法。例如,在教被动语态时,先板书几个句子:

(1)He is usually asked to answer many questions in class./The teacher usually asks him to answer many questions in class.

(2)Our classroom should be cleaned every day./We should clean our classroom every day.

(3)My bike was fixed up yesterday./He fixed up my bike yesterday.

(4)His homework has been finished./He has finished his homework.

(5)My radio is being mended now./He is mending my radio.

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观察所给的句子,找出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规律,并说出理由,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讨论。最后,对每组的结论进行评判。

4.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

有了好的教学材料,并不表示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还是像传统的教学那样,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输结论而舍弃最有价值的自主探究和发现,那学生的思维从何发展,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呢?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善于营造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促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在这种由百思不得其解到峰回路转再到柳暗花明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即教师要设计任务,学生只有通过使用该语法现象的语言才能完成任务,最终把语法现象落实在语言运用上。

总之,教师在英语课上讲授语法时通过“范例”呈现问题,以“关键性问题”带动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相互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有两点启迪:一是“范例教学”这一模式比较适合英语语法教学,可以更多地尝试;二是只要教师多费匠心,真正起好引导的作用,语法课同样能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道真编著.实用英语语法,(最新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薄冰,赵德鑫编著.英语语法手册,(修订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4.

[3]李文梅.论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及其原则[J].煤炭高等教育,2001(7):62-63.

[4]李庆林.高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问题探析[J].洛阳农业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1(12):310-312.

第7篇

【关键词】语文;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家叶圣陶曾先生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学之中。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富。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找准“渗透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

2 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要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和写作渠道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课堂。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3 把握“渗透时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教师应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积极开展“周会、班队会、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4 把握“渗透度”,直透心田。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切入从何处渗透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彻底,则会效果不佳,功亏一篑;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又能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因此,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道”、“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抓住 “渗透渠道”是中心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第8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法律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是一个人品德、个性、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初始时期,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心理状态脆弱,易受各个方面的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因此,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

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学之中,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找准“渗透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如在学习三(下)课文第七课《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乱砍滥伐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必将收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要自觉保护自然环境,教师还应及时向学生介绍我们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环境保护法》。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立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及其写作这一重要渠道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应该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课堂。我们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媒体资源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把握“渗透度”,直透心田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切入从何处渗透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彻底,则会效果不佳,功亏一篑;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又能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道”、“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抓住“渗透渠道”是中心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第9篇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实践中,一是注意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分阶段、分层次施教。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初中阶段重点学习与日常行为有关的重要法律法规,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高中阶段主要学习法律基本理论和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宪法权威的意识和依法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观念。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学,结合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和语文等学科教学,渗透《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在中学,结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渗透《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知识。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进行典型案例审理等,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居委会、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并协助家长做好监护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