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6 15:42:20
导语:在钢琴演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起与落
弹奏的起与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良好的下键是以合乎逻辑的离键为条件。钢琴有“乐器之王”的美誊,它的演奏所产生的无穷魅力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其美妙的声音。要想获得美妙的声音,则必须依据良好的发音手段,而钢琴发音的最基本的方式是通过手与手指的上下起落触键。手和手指的起落、下键和离键,从外部运动形态上看它们是一对反向动作,两者处于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下键与离键之所以需要认真研究,是由于这一对反向运动无论从形态上还是从本质上都几乎概括了钢琴发音的总和。手指在下键与离键过程中的严格规范的动作是手指跑动至关重要的环节。手指的起与落必须敏捷迅速并具有高度的爆发力。所以在意识上应将下键与离键视为同等重要、互为因果、彼此对立统一的现象与过程。没有迅速而富有弹性的离键,就难以获得明确、快速的起落过程。因而也就难以获得明亮的声音。在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动作中,要想获得理想的统一,手指起落中的一切不必要、不相关的动作必须克服与消除。其衔接要自然紧凑,不能出现任何空隙和动作上的脱节,应强调“步步紧跟”、“环环相扣”。首先,就其起落方式而言,有大起大落、中起中落和小起小落。在大起大落中,遇到速度较慢的断音弹奏时,应以肩部起动,带动整个胳膊,使手臂重量下垂,将重量传导到指尖,以发出厚实、丰满而集中的声音。中起中落,一般指手腕的上下协调动作,从而使断音发音清晰、明确,音量不至过大、笨拙,又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小起小落,主要在弹奏16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句时,要求指尖末梢部位依靠手指自身活动能力,做到起落迅速、交替明快的发音,尤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其次,就其起落时差而言,下键与离键应具有严格的节奏意义和时间制约,任何时差上的不准确都会导致弹奏的毛病和粗漏。以二连音为例,在弹奏时,用手腕将力送到第一个音,手腕位置较低,在手腕站稳之后,当手腕做轻轻提起的动作时,另一个手指即刻弹奏第二个音,其起落原则为:要等第二个手指下键之后,前面的手指才能离开。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之间不能有缝隙,如果背离这一原则,那么前后两个音之间必然会出现断层,影响弹奏的连贯性。反之,如果在后一个手指下键的瞬间,前一个手指不能及时离键,就会造成发间不干净,失去弹奏的颗粒感,影响弹奏的速度。再则,就其起落的发力而言,手指起落发力过程的调节对发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手指的爆发力是实现快速弹奏最基本的核心。在手指爆发力的训练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应予以注意:一是随着掌关节的打开,手指迅速、从容地抬起准备发力,手指处于“引而不发”的独立与饱和状态,手臂的肌肉要绝对地保持放松,切忌因手指积极活动使手臂受到牵制或是随之同步发力,而是力求手指高度的独立性,使手臂与手指保持最大的反差率,这种反差正是手指和手臂分工合作、高度协调的重要基础。二是手指发力触健,应以手指第一和第三关节协同,动作务必迅速而富有弹性。手指下键的瞬间,应将迸发出的能量迅速集中在指尖,力求声音明亮、通透。三是在完成了手指触键发声之后,指尖切不可随之而松垮,而保留着一定的紧张度,将琴键轻轻钳住,而其它部位发力时的运动状态立即随之消失,取而代之是一种完全放松自然的感觉。总之,手指的起落发力应在手臂自然放松、意念高度集中的前提下,适当地抬高手指,最迅速而有力的下键,在节奏慢速中结合动作要领进行不断地练习,最后完成手指起的协调,实现矛盾从对立达到统一。
二、量与质
把握住学生弹奏的质与量的平衡,是提高学生弹奏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钢琴的弹奏体现了相当复杂的技巧性和极大的难度,因而在钢琴的教学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既通过一定数量的弹奏以增加曲目的积累,又能达到应有的教学质量,那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教学任务。从量变到质变,是辩证认识论中一个突出的课题。量与质的矛盾是钢琴教学要求的诸多矛盾中较难以解决的矛盾,因为其中涉及的要素既复杂又不稳定。比如由于钢琴教师本身的技术与学识水平的差异,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主张和不同的导向,对质与量关系的认识也必然不同,对教学中各种关系的看法与处理也会不一样,再加上学生生理及其它内在因素上的差异,使得对这个问题更难把握。因此,如果不从辩证法的观点去认识这个问题,也就容易走上极端和绝对化,自觉不自觉的沿着不可靠的途径进行下去。对质与量的关系的认识,常见的有两种相对的观点:一是“数量主导论”,即认为让学生弹奏大量的练习曲,广泛地弹奏不同风格的作品,而对具体的作品及练习曲中的一些技术性课题却不够重视,对作品中音乐文化的内涵更不作理解和挖掘,结果往往是勉强而过;二是“先质后量论”,即精雕细琢一两首练习曲,或是长时间地弹奏一首乐曲。这种方式,对于该首曲目中所要求的技术难点,通过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有可能加以解决,但对于不同风格的作品领略太少,在技术性方面难以打下较全面的基础,并容易使学生因长期磨炼一首曲目造成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钝化,形成机械性习惯,对于作品所表现的风格和形象麻木不仁。由此看来,上述两种认识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这种变化是以一定条件为基础的,即“以数量中含有一定的质量为前提”,否则量的增加也不会引起质的变化。因此,在钢琴教学和训练的实践中,决不能将质与量的关系简单化、绝对化,教师必须采取科学分析与全面考虑的态度。所谓科学分析就是要思考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和音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方面存在哪些可行性,即知识容量和技术容量,这些知识和技术各存在于哪些曲目和作品中,其中练习曲和作品的数量是多少。其次,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面临学生的各自不同情况,要临机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和不同的训练方法。所谓全面考虑,就是对教学要有全局上的把握,这种把握是以科学分析为前提的。第一是教学容量的把握,而容量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体现又可能不一样;第二是对教学内容中技术的重点和难度的把握,而重点与难点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不一样;第三是对具体教学对象在弹奏中技术性错误的把握,一旦发现要及时纠正,比如当发现学生因技术性困难造成了弹奏不准确、不完整时,则可从音程距离、和弦位置、指法规范、远距离大跳等一些技术课题入手去解决难点,从辅导、实践等方面去解决不完整性问题。让学生多有完整弹奏的机会,锻炼其正常的演奏心理,逐渐形成正确的演奏状态和演奏习惯。对不很熟悉的曲目或是新曲目,要用较慢的速度弹奏,在慢速弹奏中,对曲目的表情记号、演奏手法加以重视,做到既全面又兼顾重点难点。再则,要重视学生记忆的训练,除了学生普遍习惯采用的动作记忆之外,还应有意识的加强对音符的记忆(即能够唱出或是心中明了所弹奏的音符是什么音)。通过这些措施,在训练的数量上取得相应的质量。钢琴教学和训练质量的获得,必须以科学的弹奏方法为前提,经过一定数量的曲目练习和一个广泛的作品的弹奏过程。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钢琴弹奏只有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复巩固,既注重一定的数量,又从中掌握各种方法和技巧,并能对作品不同风格和音乐形象进行准确理解与完整表达,才能获得相应的水平与质量。那种泛泛而过的多数量练习和毕数功于一役的单曲目的机械重复练习都是不可取的。总之,钢琴教学和训练是一项极为复杂而艰辛的技术劳动与脑力劳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来指导这一实践过程,将科学的认识论与钢琴学习的基本规律相结合,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共性中求个性,在量变中求质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应是我们钢琴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目标。
作者:陈东 陈珺 谢艳群 单位: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广东顺德大良实验中学 吉首市民族中学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法教学音乐
随着钢琴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钢琴这件原本神秘的西方乐器早已走进千家万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钢琴之所以备受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让钢琴演奏者步入了音乐的神圣殿堂,领略了音乐艺术的迷人魅力。由此可见,钢琴教学目标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弹奏技法”,而是要他们在”弹奏”的同时领略“音乐”的内涵,将“弹奏”与“音乐”相结合,使钢琴教学提升至“弹奏技法”与“音乐教育”相融的层面。
一、掌握弹奏技法是学习钢琴演奏的基础
技法在钢琴演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高质量演奏的必需条件,若想通过演奏如实、充分地显现出演奏作品的音乐及其情感,全面、扎实的弹奏技法是必备的基础。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
1.加强目的性教育使学生明确技法在钢琴演奏中的地位和作用,设定符合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技法学习目标,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地自主训练,将技法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
2.重视钢琴演奏基本功的训练这一教学环节要从最基本的坐姿开始,教师教育学生要在身体放松、高度协调的状态下进行演奏的同时,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观察、分析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技法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采用有效方法与措施,纠正与指导学生在演奏中出现的技法错误,使学生形成正确、熟练的钢琴演奏的“动力定型”,为学生操作、控制键盘,自如地表现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确的读谱是演奏一首乐曲的最基本的范畴,就好像识字是读文章的基本要素一样。提到正确的读谱,许多学生认为只是音高、节奏的正确。而事实上除了这两者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的标记,都直接影响对乐曲的理解、表现以及对乐曲风格的把握和诠释。例如,音乐术语提示了乐曲是欢快的或抒情的、是快板还是行板或慢板,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整个作品的风格把握;力度标记,同样关系到了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在古典音乐中,一般从pp到ff之间就有p、mp、mf、f的六个不同层次;而浪漫乐派及后期作品从pppp到ffff,幅度更加宽广;速度变化如:放宽(Allargando)、减慢渐弱(Calando)、加快(Accelerando)、逐渐加快(Stringendo)等等。不同的速度变化直接影响乐曲的效果。因此,学生在演奏作品时要把握不同的速度要求,尽可能表达出作品的本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演奏的基本功是以音乐的基本要素为基础的,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另外,值得提到的是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音乐之外的知识。例如讲到西班牙的音乐作品,可以讲解一下西班牙民族的性格特征及国家的发展历史,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掌握丰富的知识对学生弹奏以及对乐曲的表现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是掌握钢琴演奏的前提
在学习演奏音乐作品之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风格才能使学生学会在演奏中表现音乐。
1.充分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一个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内在的感情,演奏出来的音乐才具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授作者生活的年代、生活、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使学生对作品的相关情况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使学生从理论的层面上认识音乐作品。
2.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教会学生倾听是感受音乐作品风格的最佳途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自己的音乐,去努力分辨自己的演奏音乐是否优美,仔细感受声音的层次变化。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倾听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和不同演奏家的精彩演奏,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妙,感受音乐作品的风格。例如,肖邦的优雅、华丽,柴可夫斯基的淡淡的俄罗斯忧郁情怀,莫扎特的明朗、纯净,李斯特的热情、奔放等不同的音乐风格。使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把握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感觉,为其在演奏时更准确、细致地表现音乐做好准备。
三、掌握音乐作品的旋律是提高钢琴演奏的关键
旋律是音乐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部分,要表现好旋律,首先要准确地找到旋律的动向、形态。人声是自然界所有声音中最自然、最具感染力的声音,演唱的旋律效果会比乐器演奏的旋律效果更具流动性和感染力。因此,在钢琴演奏教学过程中辅以演唱手段(在演奏的同时演唱或单一演唱作品的主旋律)时,尽量做到使演奏的呼吸恰当、强弱变化自然、音色优美如歌唱一般,使作品中的音乐性更加鲜明。只有这样,学生演奏的音乐才会更自然、更流畅,使演奏更具歌唱性,才能掌握音乐作品的旋律。
四、合理丰富的想象是巩固钢琴演奏的手段
想象,是人的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而钢琴演奏是再现音乐家思想、民族风格、生活场景等想象的过程。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形象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演奏,引导并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来表现音乐,使音乐更加形象化,使作品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一样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会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钢琴演奏的美好和音乐的美好。例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船歌》是根据俄罗斯诗人普列谢耶夫的诗作创作的。诗中写道:“走向河岸——那里的波涛将喷到你的脚跟,神秘而犹豫的星星会照耀着我们。”使学生在演奏作品的同时想象到荡舟湖上的感觉,湖边挺立着美丽的白桦林,突出了作品有的俄罗斯忧郁、柔美的风格。
钢琴艺术教育的实质是音乐艺术素质教育过程,是一种人类自身的文明教育。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学生欲将“弹奏”与“音乐”相结合,提高钢琴演奏教学效果,应该熟练地掌握弹奏技法,充分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辅以演唱掌握音乐作品的旋律,依托想象再现音乐家思想、民族风格、生活场景,巩固钢琴演奏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1989.12
很多学生甚至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师把考级作为衡量钢琴技术的唯一途径,为了争取最快时间拿下乐曲,完成考级任务,整个钢琴的学习过程就是赶鸭子上架,拔苗助长。以至于让很多学生弹琴从不过脑子,完全就是手指机械地弹奏,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音乐的问题,展开音乐的想象。这种恶性循环,让他们对钢琴渐渐失去了兴趣,最后钢琴成为一门被强迫学习的技能,要想让他们继续在钢琴技能上有所进步和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得培养他们的兴趣。例如动画片《猫和老鼠》中耳熟能详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找出简易的谱让学生去练练,让他们知道弹出一首好听的有名的音乐并不难,多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保持对各种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还有多让学生参加演出和比赛,锻炼他们的胆量,让他们感受被欣赏的喜悦,并且可以有别的同学相比较,他们会找到榜样目标,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久而久之,就会对钢琴产生兴趣和动力,把练琴成为一种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合理的安排练琴时间,钢琴的学习是一门技术性强的技能学习,必须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时间因人而异,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注重效率会更好。
(二)培养听觉
拥有灵敏的听觉是学习音乐者最重要的技能,有很多习琴者对声音不敏感,这对乐感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训练耳朵是至关重要的:1.音乐源于大自然和生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培养听觉,例如刮风的风声,呼———,音值有长有短;而狂风的速度力度又快又强,似八分音符,呼呼,呼呼;大雨是哗啦哗啦,像较丰富的和声,小雨是淅沥沥沥,更似简单的二声部。生活中有很多这种音色音响类似的例子,再比如节奏上,走路的节奏与跑步的节奏就不同,轻快的踱步和逛街之后拖着疲惫身体的步子节奏也不同,只要有心,这些都可随时随地的倾听、培养听觉,使耳朵变得敏感。2.多听自己的演奏和一些优秀演奏家的演奏,同一音乐作品不同演奏家的各种经典演奏处理,做到反复聆听熟悉作品,印象深刻,体会演奏者处理的细节,吸取其精华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感受鉴赏力。在自己演奏作品的时候,耳朵往往不能够发挥到最大作用,除了在演奏过程中尝试多用耳朵听辨之外,亦可以录下自己的演奏,再听录音,通过不断的听辨,最后演奏出自己最想要的音色,这种练习日积月累的听辨鉴赏练习自然能在以后的作品中更快速准确地把握好音色。3.广泛的涉及不同流派的作品,不同的流派有不一样的音乐:听巴赫、亨德尔等作品,了解17世纪巴洛克音乐;听贝多芬、海顿等作品,认识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听肖邦、勃拉姆斯等作品,熟悉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听拉威尔、德彪西等作品,了解20世纪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无论是音乐小品还是交响乐,我们都要仔细分辨作品中各乐器的音色,试着在钢琴上进行模仿,体会作品中的意境,才能在钢琴演奏中将作品的精髓充分表现出来。
(三)重视读谱
读谱看似很容易,把音看准就行了,其实不然。有的学生在演奏乐曲的时候常常错音、错节奏、错风格,不是练得不够,而是看得不仔细,一份琴谱,除了音符之外有很多术语、标记,比如:谱例上有很多上下加线,稍不注意就会弄错,中高低音谱号换用标记没注意导致音符全错,还有指示各种触键方法的连线、跳音、重音、顿音等,这些对音乐的分句、语气乃至风格有极大的联系。除了力度演奏等术语标记,谱上面的表情记号也很重要,因为和音符音高无关,有的学生更是无视这些表情记号,甚至是凭感觉胡乱猜测,往往会弹出与乐谱要求相反的术语。乐谱构成了钢琴演奏的前提和依据,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读谱把音乐表现出来,只有正确读谱,才能把作曲家的想法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演奏者要重视培养正确读谱的好习惯,即使已经是背熟的乐曲,也要经常看谱练习,注意作者所标的表情记号,尊重作者的要求,尽量把这些要求做出来,这样就使练琴成为一种乐趣,使乐曲富有生命,这样的钢琴演奏就是是一种享受,同时,乐感也会慢慢地培养起来。
(四)音乐想象力
通过培养演奏者的想象力来培养乐感。演奏者是否具有想象力也是影响到乐感的重要方面,钢琴演奏中的想象力主要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乐曲的时候头脑里形成的对乐曲整体的情境和感觉。比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想象是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清闲地吹着短笛,在田野上玩耍,天真无邪的场景,乐曲中部采用欢快的民间舞蹈节奏,就像是牧童跳下牛背在田野上嬉戏、奔跑的场面,一会儿两人追逐,一会儿捕蝴蝶,天真活泼,在弹奏地时候做到轻快跳跃的感觉。这些在音乐中发挥的想象力,演奏者可以根据作品的背景尽情的想象,也可以通过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进行想象,填补丰富内容,这样非常有助于乐感的培养。
(五)技术培养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弹奏技巧是相辅相成的。技术高超的演奏者可以使他对乐曲地演奏得心应手,更好地表现音乐,而缺乏演奏技巧的人,也许对音乐具有极高的乐感和独特的见解,但因为手指技巧缺乏无法准确地演奏作品而感到心有余力不足。技巧仅仅只是一种中介,它的最终目是为更好的表现音乐,技巧的训练要和乐感相结合,没有乐感的琴声是没有生命的。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们常说的声音颗粒,手指贴键等一些技术要求,这些都是关于各种音乐中运用的不同技法,触键要求,弹奏出来的音色也丰富多彩。手指的触键部位不同可以产生细微的音色变化,手指指腹触键,音色比较柔润;指尖触键,音色明亮;手指抬高下键,发出的是明亮的、颗粒性声音;而声音柔美的连奏就不需抬高手指,用贴键的方式触键就可以了。触键速度影响声音的强弱,触键速度越快声音越强,反之则越弱,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声音的音色,决定声音的刚柔、明暗、颗粒性等等。所以手指不同的触键会弹出不同的声音,这就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琢磨手指的技巧来培养乐感。
(六)结语
1.课程设置与简介美国音乐艺术博士的课程设置为55-65学分不等,大致需要2-3年的时间完成全部课程。每个学校学分、课程设置不同,但基本都包括:专业演奏、音乐历史、音乐理论、副修专业四大类。(1)专业演奏钢琴专业演奏课分为两种类型,即每周一次的与教授一对一的专业学习课,以及studioclass演奏课,每次为2小时。演奏课通常要求每位教授其授课班级的所有学生到场,学生自愿报名演奏和讨论交流,每位学生演奏结束之后,老师会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每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各自展示的机会,从而积累演奏经验、提升心理素养、锻炼语言表述能力。另外,钢琴系每个月都会举行两次pianoforum钢琴演奏讨论会,每学期每位学生必须在讨论课上演奏一次,由除专业老师之外的本系其它教授对演奏进行评论讲解,全系的学生都要求出席并参与讨论。(2)高级音乐理论和音乐历史高级音乐理论和音乐历史课程是专为博士生开设的研讨课程,从各个历史时期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主要针对曲式结构分析以及音乐理论的深入研究: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维也纳古典;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上半叶;自二战以后。或者每学期指定一个作曲家,从和声曲式、历史人文各个角度对作品和作曲家进行透视分析,上课方式以学生讨论为主,小班授课,通常不超过20人。教授出题并作引导,研讨的题目内容形式都很广泛,课程选择并无专业限制,作业是以提交论文以及课堂陈述报告为主要方式。(3)副修专业钢琴表演研究生的副修专业可以从演奏方法与实践、音乐历史研究、音乐理论研究、钢琴音乐教育中选取研究方向。演奏方法与实践是为键盘和弦乐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研究巴洛克时期(1600-1750)以及古典时期(重点放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早期的音乐作品)乐器的构造,装饰音,数字低音、节奏、颤音等一系列演奏方法,除了理论的学习与论证,学生还需分组用古乐器(比如古钢琴、羽管键琴、大键琴、管风琴等)或现代钢琴进行课堂示范演奏与陈述报告。钢琴音乐教育课程分为儿童钢琴教学以及成人数码钢琴实验室教学法两个学期。后者主要针对音乐学院钢琴副修学生的集体课教学法。主要讲述如何充分的了解运用实验室里的仪器与设备,帮助学生在键盘和声技巧、即兴演奏创作、视唱练耳、钢琴演奏等方面得到提升。如果选择音乐理论或音乐历史作为副修专业的学生除了按照第(2)项里的规定修完原有的学分,还需按副修学分的要求,额外修满这两门课程的课时。(4)重点必修课程方法与研究是所有音乐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课程目的是指导音乐研究生学会应用基础和正确的研究技巧,主题包括如何利用访问图书馆资源和在线数据库;论文的引文格式和抄袭的问题;批判性阅读和写作;以及对不同音乐版本的研究,了解它们的编集,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所有这些知识都是为之后的博士毕业论储备。硕士研究生的课时是2学分,DMA学生为4学分,他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规划和写作大型的学术研究论文。所有DMA学生将必须在课程结束时提交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并进行陈述。钢琴文献与作品研究是针对钢琴专业研究生必修的课程,以对钢琴音乐有重大贡献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为线索,纵览了17世纪中期到21世纪当代的钢琴文献,宏观上对不同时期的钢琴艺术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内容包括的体裁风格、音乐特点归纳总结、不同音乐风格形成下的时代背景,详细论述和赏析每个时期的作曲家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分析.
2.评价体系在完成所有课程后,学生首先需要确定答辩委员会教授组成员(4-6位),要求包括专业表演、音乐历史、音乐理论、副修专业四个方向的教授,以及论文导师。其次学生需参加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并通过之后才能成为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主要用意在于检验博士生在其研究领域内的综合基本学识理论(substantiveknowledge)和职业技能(scholarlyandprofessionalexpertise),确保其有完成接下来博士论文研究和实践的基本能力。综合基本学识理论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环节,出题内容必须包括专业演奏、音乐历史、音乐理论、副修专业这四个方向。考试时间分为两天四个时间段,每位教授会给出两到三个问题,闭卷当场作答,主要以提交论文的形式。考试问题涵盖了几乎所有音乐时期的知识以及作品,例如:讨论20世纪初期法国的键盘音乐,至少包括四位主要的作曲家,详述各自的作曲风格以及运用具体的作品进行论证。音乐理论的教授会给出五个左右的谱例,让考生判断属于哪个时期、作曲家的作品,并详细论述分析原因。口试定在笔试完成后的两个星期内进行,博士候选人除了回答答辩委员会的提问,还要提交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并进行陈述。对于钢琴演奏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职业技能考试是以资格审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钢琴系全体教授出席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通过。美国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有着很高的淘汰率,一般在20%-30%左右,如果不通过将无法获得博士候选人资格,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位进程。这也体现了美国艺术类博士培养极为苛刻严谨的标准,成为博士候选人仅仅是完成博士学位的第一步,在接下来的两到三年中,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需要举办三场独奏音乐会并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音乐艺术博士论文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提交:200页以上20万字的研究论文;100页论文连带一场和论文有关的projectrecita(l论文项目音乐会);50页论文连带两场lecturerecital(演讲音乐会)。形式多样的论文提交形式,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更适用于演奏专业的候选人。
二、对中国钢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中国钢琴演奏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从2005年起,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艺术硕士研究生,此为音乐演奏专业目前国内的最高学位文凭。美国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授予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演奏专业)的国家,从设立到现在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它整个系统的规范合理性、大量丰富的研究资源、众多在各领域汇集的一流的师资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精英教育体系。因此积极借鉴美国高校在专业培养模式上的成功经验和成熟体制,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对提高我国钢琴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上文论述中,已介绍了美国音乐艺术博士的专业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在接下来的比较探析中,笔者通过研究中国主流音乐学院音乐硕士(钢琴演奏专业)的培养方案,综合分析美式先进体系的优势所在,提出了如下思考和改进建议。
1.优化课程设置美国音乐艺术博士课程设置的连贯性、系统性、全面性、平衡性、多元性是其整个教育培养模式的精华所在,其主要优势体现在重点突出,环环相扣,构架严谨,搭配合理这几个方面。专业核心理论架构稳定成型,专业选修课程阵营强大,专业副修课程特色鲜明,专业方向(演奏)课生动精湛,其合理的基本课程系统架构确实值得国内各高校艺术专业关注并借鉴:基础理论课+方法课+诸门能够让学生掌握具体研究过程的专门研究课+演奏实践课+副专业课。这样的设置不仅使学生在课程选择时灵活性很大,对于拓展视野和深度也能够起到帮助作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在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体系中逐步形成良好完善的高素质研究素养和专业视角,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课业学习中,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的综合能力,设置目标完成进度的执行能力无疑都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挥。国内目前钢琴专业研究生培养课程模式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课程方向齐全,可是每个方向中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数量和种类较为单一。宏观、普适课程居多,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细化、深入研究课程缺乏。同时也存在课程结构设置比例不合理,内容缺乏前沿性等问题。(1)美国研究生阶段倡导的研讨导修课程模式值得借鉴,教授开课命题,如“德彪西音乐的风格研讨”、“美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研究”,学生在既定的范围内自由命题,做课堂研讨、开题报告、陈述展演、论文写作等,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与本专业相结合的情况下,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2)应加强如“钢琴文献及作品研究”,“演奏方法与实践”“、方法研究”等钢琴专业学生所需的实践理论课程的开设。目前,国内除北京、上海几所重点院校外,开设这几门课程的艺术院校并不普遍。尤其是研究方法论,学会搜索与研究是研究生阶段一个重要历程,也是学位论文写作的重要依据。(3)注重跨学科领域交叉课程的发展也任重而道远。在国内主流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课程设置中没有对副修专业的硬性要求,单一的主修专业使得学生只能完全专注于演奏的探索,缺乏全面适用的知识储备,毕业之后在就业市场上其综合能力和就职空间受到影响。
2.创新培养机制目前国内各高校音乐艺术类钢琴专业研究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后,学位培养考核模式为举办音乐会以及学位论文的提交。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考核手段单一,认定标准刻板,缺乏激励主动性学习等。针对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学位论文提交形式多样化上的创新和改革无疑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考量。比如,参考美国的经验,可以将传统的论文答辩改为论文+讲座音乐会的形式,边讲边弹,生动地将论据以演奏的方式呈现,并穿插对论点的陈述与讲解,全方位的将研究成果融入到最终极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奏当中去,在整个学位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估,分析研究,演奏技巧,曲式理解,风格把握等多项音乐素养都会得到本质的提高。此外,艺术硕士学位的中期考核的制度也存在不足,大部分院校只是对课程完成情况的检查以及学分等级的测评,并无统一的对于硕士阶段所学课程以及本专业综合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的考核。美国音乐艺术博士为了保证学位获得者的质量水平所规定的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已成为美国成熟的博士考核制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起到了中期考核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淘汰遴选手段。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式,在完成规定课程后,举行综合专业理论知识考试(笔试或口试),多次不合格者将不被授予硕士学位,在保证学位质量的同时,考核的形式多样化也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不得不以理解参悟应用为目标,搭建条理清晰,脉络详细的知识体系,为今后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开拓多元化教学形式在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除了专业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加强,还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针对以表演为核心的理念,采用灵活教学方法,逐渐完成从单一向多元化综合性学科布局,独立和封闭的教学方式向开放互动教学的发展与转化。国内的表演专业课程采用的是一对一教学形式,美国音乐学院studioclass和pianoforum这两种模式可以作为将独立封闭的教学方式向开放互动教学方法转化的起点。专业授课教授希望与学生在演奏上建立平等的交流,站在同一个高度探讨作品,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尤其是在studioclass这种新颖有效的课堂模式上,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通过相互展示评析克服表演的紧张,在相互切磋的气氛之下更好的掌握演奏技巧和艺术情感。单一封闭式教学容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局限,陷入演奏瓶颈。其次,专业理论课的课程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发。课堂讲授,讨论班组、文献阅读课、演讲展示、试听鉴赏,无论哪种授课形式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课程内容随学科发展而不断变化,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三、结语
关键字:钢琴演奏;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24-01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机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青年一代中,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所以保证大学生的就业,也就变的尤为重要,但是对于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来讲,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都是属于难就业群体,在这种就业形势下,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自主创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钢琴演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在所有的音乐院校中,钢琴演奏专业都有这举足轻重的地位。钢琴演奏艺术属于表演艺术。因此,我们对它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就放在“演奏和表演”上。每个人的音乐表演才能都不是与生俱来,它来自于演奏者的长期艺术实践和积累,来自于演奏者全面的修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更加要求演奏者拥有扎实的基础。作为一名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只有注重演奏基础的训练,经常参加演奏实践,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找机会多举办不同形式的音乐会,不断加深自己的演奏实力,才有可能将自己打造成高水平的演奏人才。在当今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虽然有无数的机会,但是人才数量之多和其就业的多样化,也使得不少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缺乏前进方向。总的来说,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有很多的就业选择,一般的学生选择从事钢琴家教,成为隐形的就业者。但除了家教之外,也可接受琴行的邀请进行授课。还有一些学生如果想要从事电子音乐和电子作曲之类的工作,则还需要参加相关的学习或培训。还有一些学生选择在市、区级艺术院(团)从事钢琴演奏工作;或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任专职音乐管理工作;还可以担任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艺术管理人员或钢琴指导教师;从事钢琴教育工作;或在文化娱乐场所担任专业的键盘演奏或其它跟钢琴演奏有关的工作。就业方向职业的岗位职责主要是从事钢琴演奏等艺术类培训和辅导。在一些工作岗位上积累到一定的人脉后,还可以选择自己创立钢琴演奏艺术学校,但这种创业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对于大学生来讲,就业的好坏与自己本身的能力有着非常大的联系。
以目前的创业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相对于许多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还存在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像创业观念上的落后,尤其是针对音乐类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够,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等。所幸中国的钢琴教育在整体上来讲还是非常好的,特别是这些年,发转的速度非常快,这通过观察每年参加大赛的新增选手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许许多多普通家庭也开始购买钢琴,培养子女在这个方面有所发展。一些不是音乐院校的学校也开始招收艺术类学生,并且开设了键盘演奏系。对于培养全面的钢琴人才以及生源的多元化来说,这个现状是很好的。在某种意义上,现阶段中国的钢琴教育和发展钢琴教育的大环境是我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想要拥有创业能力,学生自身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然而,在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和调查中,笔者发现现在的教学中还很多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依然运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在选择教材也不够慎重,太过强调技术性。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束缚,目前,“一对一”的课堂教学还是学校音乐教育以及私人教学的重点,这种方法使得学生的音乐体验的范围比较小,教学方法主要也是靠死记硬背、练习、模仿和重复,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主动创作的积极性和想象的空间。理想的学琴过程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所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对多”集体授课的模式,特别是初学钢琴的学生,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请一位同学上前独自演奏,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指出他弹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怎么解决,再由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这样在锻炼学生上台表演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也使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气氛。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会了学生“怎样弹”,也让学生掌握了“怎样教”。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纳法、演绎法以及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形象思维主要是指创造性形象思维,其主要形式是创造性想象;直觉思维不仅涉及灵感这心理状态,而且还包括直觉和梦等心理过程。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想象这种借助于形象或意象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人类得天独厚的才能,是艺术创造、科学创造、技术创造乃至一切人类创造活动的共有思维形式。爱因斯坦在回答法国数学家阿达马的征询时明确指出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并论证了想象的思维机制。正是想象这种形象化作用,在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特别是相对论的建立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钢琴教学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诗人、作家和艺术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需要在想象的广阔天地“神思”。钢琴音乐教育不是机械地照搬和理解乐谱上的术语,因为乐谱是无法记录下作曲家无限的精神和感情的,演奏钢琴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的精神和情怀。演奏者应该动脑筋和用感情出去发掘隐藏在乐谱行间的内容,使写下的音符复活,把生命注入其中。因此,钢琴演奏过程就是个从感知到再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演奏者不仅具有敏锐的内心洞察力,而且具有表达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演奏技巧。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神经中枢可通过改变神经冲动频率的方式来调节肌肉的收缩速度,反复的快速训练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机能,从而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达到手脑的高度协调统一。随着钢琴演奏的不断深入,学会掌握手指动作和力度的触键方法.增强触感的准确性和控制力,对空间事物微小变化的分辨力会逐渐提高,为保持与演奏需要相适应的兴奋程度,神经系统建立响应的调控功能,从而使人脑思维更加敏锐、反应更加灵敏、想象力更加富。
按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人的创造思维有两种思维在起作用,一种是聚合思维,一是扩散思维。心理学家认为,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这种思维正好与聚合思维相反,它需要离开问题的中心然后向多方向扩展,以便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也不受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而要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认识和思想。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如一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正是一个从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从而对作品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三、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
通过多年来的钢琴教学体会,我认为钢琴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于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对于促进演奏者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听觉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有必要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弹奏听力,引导学生对声音的想象与追求。必须要求他们要注意倾听自己的演奏,培养他们的听觉能力,包括音高、调式、色彩、力度等,这不仅对学习钢琴演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健康性、科学性。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来控制调整弹奏的动作技能,并通过听觉来仔细倾听作品的音乐语言,这实际就是一个创造艺术美的过程。因此,只有注重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有美感的产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想象能力的培养
对声音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重视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钢琴演奏是对音乐作品的解释,乐谱只是记录音乐作品的符号,但任何符号都不可能把一部音乐作品的全部寓意诠释出来,只有通过演奏者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体验到的各种情感体现在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中,才能把有血有肉的音乐传递给听众,才能让听众产生相应的情绪感受。
3.教学中激励创造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方案、新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这种教学方式是培养先进人才的必要手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和声教学,和声习题的设汁和处理,都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钢琴、演奏钢琴以及钢琴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能达到美育的目的,而且能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创新能力。钢琴音乐把人们带入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在思维空间里驰骋,将会使人类的科学创造力达到无尽的水平。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博大精深,它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可以丰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学会广阔的思维方式。
总而言之,现在是创造的年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点话题。本文针对钢琴演奏的特点,探讨了在钢琴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意在通过钢琴教育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为钢琴教育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教育的手段迈出探索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刘华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期刊论文]-大众文艺 2011(2)
【论文摘要】钢琴学习中,有人特别是初学者,经常会问“我练琴时手怎么会酸?”这实际上就是没有解决好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钢琴家王滨在她的钢琴讲座中说:“正确的放松,是一种‘积极休息’的状态,积极而清醒、有意识、巧妙地在所有可以不用力的时刻和可以不用力的身体部位均使之处于毫不费力、非常舒服、又可以随意地转入行动的状态。”
1如何理解钢琴演奏中的放松
放松是一个相对概念,是针对紧张而言的,是去掉多余的力量而并非手型塌陷松散,下键不到底,没有力度,不用力量。它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状态。我们常说的放松可分为静态放松和动态放松两种。静态放松是呈持续状的放松,如熟睡时的状态;而动态放松是瞬间的、局部的,是一种完整动作张弛中的一个“间歇”,行为目的不是为了静止,而是为了“待动”。钢琴演奏中的放松,即属动态放松。放松是钢琴演奏中掌握正确、科学弹奏方法的基础。初学琴的人往往认为放松即松懈,放在钢琴上的手是塌的。这样一来,就影响力量的控制,不但没有力度,也不会有美妙的音色。放松区别于松懈,因为它有紧张的一面,即有合理的松,又有必要的紧张。这就是说放松是紧与松的辨证统一关系,即松而不懈,也就是让整只手从肩关节到手腕完全放松,而指尖绷紧支撑臂部重量,腕和肘能够自如灵活的向任何方向移动,使整只手臂、腕和肩完全放松自如。弹琴不是单纯的靠手指去敲击键盘,而是靠肩、臂、腕的放松,将手臂的重量送入指尖所做的规范性的动作。
2钢琴演奏中放不松的原因
钢琴演奏中放不松的原因,通常有两大类:一是生理上的紧张;二是精神上的紧张。这两者常常相互关联。
2.1生理上的紧张
2.11由于弹奏的方法不够科学而形成的有很多人在弹奏速度较快的曲目时,经常感到前臂、手腕肌肉发热和酸疼。这是因为没能正确运用全臂弹奏法,而仅仅用连接肘部关节的肌肉力量举起和支持住前臂来进行弹奏,使上臂中连接前臂的伸张肌肉始终处于成直角的收缩状态,肘关节一直成直角形的固定状态。这样一来就很难使上臂及全身的重量完全送下去,从而也就很难发出丰满、明亮的音质和音量。一旦需要很强的音量时,就不得不更多的使用前臂的力量,时间一长,前臂里的伸张肌肉就会发热、酸疼,甚至受伤从而形成所谓的“职业病”。
2.1.2于触键后没有立即放松而形成的当手指抬起触键发出声音后,就应立刻放松,让刚才触键而收缩的肌肉立即恢复原来的平静状态,只保留一点使琴键不至于起来的重量就行了。这样出来的声音效果明亮、有穿透力。有些弹琴的人,特别是初学者,在触键后仍用劲按住键盘,没有使手臂里的肌肉放松。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两种恶果:一是这样弹出来的乐曲声音很闷、很死、全无音乐可言,因为键盘被压死,从而使琴弦共鸣不良。二是因为在第一次下键紧张度还没有消除的情况下,又弹第二个音、第三个音……这样就造成了紧张的积累,使整个手始终在紧张状态下弹奏。因而就不能弹奏一些快速的练习曲或有技术难度的乐曲,因为这样的弹奏到后来只能越弹越觉得手腕、前臂酸疼,使肌肉过于疲劳而造成损伤,影响弹奏。
2.2心理上的紧张我们知道,在演奏中,一定程度精神上的紧张是必须的。即充满信心,让身心处于一种全神贯注的兴奋状态,从而充满感情地把乐曲忠实、完整地演奏出来。但很多人在弹奏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心理上有害的紧张。众所周知,一首乐曲弹得越熟就越有把握,演奏中就可充满信心地弹得很好。相反,如果对乐曲弹得不熟、对乐曲中的技术难点还没克服……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表现为:弹奏前手心出汗、手指发抖;有的弹到一半就弹不走了,甚至还有的人一坐到钢琴前脑袋就一片空白,下不了手。这样一来在演奏中经常产生差错,这一错反过来又引起精神上进一步的紧张和恐惧,形成不可收拾的恶循环,最后只能以一塌糊涂而告终。另外环境上的不适应也会造成紧张。如有的同学在琴房弹的很不错,但一到大厅考试却不行了;有的给自己弹还行,一旦有人在旁观看就又不行了。此外,环境变化还表现为对琴的不习惯、指触上的不习惯、座位上的不习惯、因所处空间的差别而造成音响上、共鸣上、光线上等等的不习惯。使心情不安定从而影响弹奏。
3怎样去解决放松
3.1体会放松在钢琴弹奏中,我们只有自己实际操作,深刻体会放松的状态和感觉,再进行反复的练习,让肌肉形成记忆,养成一种习惯,从而解决放松的问题。接下来简单谈谈有关体会放松的练习:①(不用钢琴)站着,让一只手垂在身旁,它好像完全“没有生命似的”,只是一个死的肢体,用另一只活动的手拖着手臂把它渐渐举起,越高越好,(被托起的手要求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活动的手应该感觉是沉甸甸的)举到一定高度时突然放开,这时小臂带动大臂就完全像死尸一般地掉下来。这一练习可以用一本书“落”在地上和“放”在地上的不同效果作比较。②坐在钢琴前,将一只手慢慢抬高,高过头顶,像物体下落一样无拘束地将一只手指落在琴键上,发出声音。每个手指都可以试,手指落键要立稳,这样的练习可以放松手臂,更可以在潜意识中促进对放松的认识。通过以上两种练习放松手臂后,我们还需放平手腕,并把手腕放到尽可能低的位置。这样由高到低,重复多次练习。最后在高处位置上时,以平衡的动作用手腕将整只手向上“带离”琴键。通过每个手指这样反复地练习,相信可以使手臂、腕、手指获得一定的灵活性,并得到一定的放松。
关键词:钢琴;改变;音色;技巧;
一、钢琴音色的魅力
音色就是音乐世界中的语言,每一种乐器都有符合乐器本身的音色特质,所表达的音乐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就是音色的魅力。而钢琴这种乐器的音色在所有的音乐作品中都是不可缺少声音,因为钢琴的音色有它自身的醇厚,不论是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它都可以融入其中,并展现出钢琴特有的音色光芒,牵动听者的思绪。钢琴上每一个按键都有不同的音调,按键的力度不同、速度不同呈现出的钢琴音色特质就不同,只有了解钢琴音色的特质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钢琴音乐的美。钢琴的音色与弹奏者有着密切的关联,弹奏者弹奏是心中所想、思维所要表达的语言都会通过钢琴的音色传递给大家,这边是音色的感染力。
二、踏板的弹奏技巧
“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踏板是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中的一种,但是它的地位比任何其他的演奏技巧显得更加的重要,踏板是改变钢琴音色的一种方法,是一个辅助工具。它可以在瞬间就改变原来的音色,所以对于钢琴音色的改变来说,踏板的加入就像是钢琴演奏中的魔术。虽然踏板改变音色非常的方便,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踏板这个技术的话,再好的音乐作品也会死在踏板的变音效果之下。所以对于踏板改变音色的效果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演奏方式做出具体的使用踏板的方式。对于节奏较快,曲调清新的音乐,音色就呈现出清脆的特点,对于踏板改变的音调会十分明显,所以在处理时,不要让音色的改变感觉很突兀。而对于节奏较慢,沉稳的曲子在使用踏板改变音色时需要使曲子不要更显的厚重给人累赘的感觉。
三、改变音色的技巧
钢琴完美的音色除了跟演奏者的情感有关系也和演奏者的弹奏技巧有直接的联系。演奏者在演奏是需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更多的是要熟练的掌握对于钢琴的弹奏。这些都是需要演奏者数十年的苦练的,完美的钢琴音色是钢琴演奏者通过自己数十年弹奏钢琴的经验所造就的。音色的完美不仅仅在于每个音符被熟练的弹奏出来,而是演奏者在自己能熟练的将一首曲子的音乐弹奏出来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到这首曲子之中来,所以这考察的是一个钢琴弹奏者的弹奏水平、记忆水平、熟练程度以及对音乐的感悟。
弹奏的技巧会影响钢琴音色的好坏,不同的弹奏方式会发出不同的钢琴音色,所以想要获得完美的钢琴音乐,每一个音符的钢琴演奏方法都需要恰到好处。所以弹奏技巧的灵活是通过弹奏者的苦练得来的,当一个弹奏者既拥有过人的弹奏技巧又能将自己的情感与乐谱融为一体,那整首音乐表现也就完美无缺了。要达到钢琴的音色恰到好处就需要在弹奏时,使身体放松,弹奏过程中身体处于协调状态。在每个音符的弹奏中弹奏的速度有弹奏的力量都需要恰到好处,这样才可以弹奏出完美的钢琴音色。
1、手指按琴键的位置
手指按琴键的位置不同,所发出的音色就会有所不同。在演奏时按钢琴按键是分为用指腹按键和用指尖按键。用指腹按键发出的音色沉稳有力,因为指腹比较有力量,在弹奏过程中有力的按压琴键所发出的音色就是沉稳有力的,适合弹奏低音部分和作品中铿锵有力的部分。这样的音色会给听者一种厚重感觉;而用指尖按键的音色就显得短促而清脆,指尖可以灵活的弹奏任何按键,那种有速度的按击所发出的音色就会显得清脆,适合弹奏快节奏的音乐和高音部分的曲调。
2、按击琴键的高度
第一种是离琴键较高的地方敲击键盘。在弹奏每一个音符时,按琴键的手都放在距离琴键比较远的位置垂直的弹奏琴键,因为和琴键间隔了一段距离所以弹奏的时候会产生惯性,是发出的音色更加显得厚实饱满,每个音符发出的音色也显得响亮和醇厚。这种弹奏方法通常用于弹奏节奏较慢的音乐。
第二种是离琴键比较的近,靠快速敲击键盘来发出声音。在弹奏每个音符的时候快速的按压键盘,这是的音色就呈现出连续婉转的特点,每个不同的音色之间没有停顿,使发出的声音音色柔和给人一种听觉上的享受,这种弹奏钢琴的方法更多的用于一些舒缓、连续的音乐作品中。
3、按琴键的速度
按压琴键的速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在按压琴键中一种是快速按压琴键,还有一种是缓慢按压琴键,它们呈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效果。快速的按压琴键音色清脆,缓慢按压琴键则显得声音沉稳。
四、钢琴音色特点与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的掌握
对于钢琴音色特点与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来说,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就是一个音乐的“心脏”。钢琴演奏的表现就是让听者感受到的一种音乐的魅力,通过钢琴的弹奏者弹奏钢琴的键盘发出的节奏、音调、音色……这就是整个音乐想要表达言语,也是钢琴演奏的表现。所以弹奏技术在整个音乐表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钢琴的表现通过演奏者的演奏来表现,演奏者通过弹奏技术来进行演奏,没有熟练的弹奏技巧就不可能表现出这样完美的钢琴音乐表现。
1、耐心的慢练
对于钢琴的弹奏手指的技巧是一个时间累积的过程,需要通过循环反复的练习才能够运用自如,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练成,且不可心急,要有耐心的慢慢练习,对于每一个音符的把握、对于每一个力度的拿捏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是急于求成反而对于练习手指的弹奏技巧不利,到时候手指的技巧没有练到家,而且还会坏了练习钢琴的心性,所以,手指的弹奏技巧诗歌慢活。
2、用心体会
对于手指的技巧练了要每天勤于练习外,还要用心去体会,比如感受弹出的音色是否饱满、弹奏的节奏是否有规律,带上心练习,用心感受手指弹奏出来的音乐是否是动人的。可以在弹奏的乐谱上标上记号,哪里应该是连续的、哪里应该是间断的,这样用心的练习才能对手指的弹奏技巧起到作用,才能提升手指的弹奏技巧,用心去弹可以融入情感。
3、对于力量薄弱的手指加强练习
对于力量薄弱的手指加强练习,一般无名指的力量和灵活行最差,所以在平时的练习时就要更加注重对于无名指的练习,小指虽然灵活但是力量不足,平时练习的时候就应该加强小指的力量练习,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手指弹奏技巧的水平。手臂、手腕和手指要协调配合,手指积极在第一线的活动,手臂手腕要灵活调节,保证手指在每一音的弹奏中都处于最良好和有利的位置。
五、总结
钢琴这种乐器的音色在所有的音乐作品中都是不可缺少声音,因为钢琴的音色有它自身的醇厚,展现出钢琴特有的音色光芒,牵动听者的思绪。钢琴上每一个按键都有不同的音调,按键的力度不同、速度不同呈现出的钢琴音色特质就不同,只有了解钢琴音色的特质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钢琴音乐的美。音色的完美不仅仅在于每个音符被熟练的弹奏出来,而是演奏者在自己能熟练的将一首曲子的音乐弹奏出来的同时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到这首曲子之中来。在每个音符的弹奏中弹奏的速度有弹奏的力量都需要恰到好处,这样才可以弹奏出完美的钢琴音色。钢琴的音色沉稳而厚重,在许多的音乐作品中都有钢琴这种乐器的存在,在叮咚舒缓的钢琴声中,可以感受到宁静、祥和,通过钢琴的音色传达出弹奏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用钢琴的音乐与人们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论文摘要]通过钢琴丰富的音色表现力和音色特点,阐述如何表现、如何改变音色的方法,分析改变音色的演奏技巧。
音色是由发音体的性质、形态以及其产生泛音数目的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声音,即音的色彩和特征。优美的音色是音乐表演者必须持续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演奏出优美的音色才能打动听众的心,实现音乐感人肺腑之功能。著名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说“钢琴的艺术也是声音的艺术,通过弹奏音色的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现出愤怒的狂号、疾风骤雨、雄伟悲壮、奔腾豪放、果断刚烈等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低声倾诉、喃喃细语、安慰、、叹息、抽泣、甜蜜、微笑、幸福、爱情等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可以表达空谷回声、黄昏钟声、高山流水、粼粼水波等大自然的奇观美景以及阳光、月色、云彩、微风等看得见摸不着的物体。总之,所有称之为音乐的东西都可以在钢琴上弹奏出来,而音色的变化使音乐的表现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表现范围。
一、钢琴独特的音色美
在辽阔的音乐世界,乐器的品种类别数以千百,但人们却对钢琴情有独钟,那是因为钢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和审美价值。钢琴的气势宏大,没有哪件乐器可以与之相比。它既有辽亮辉煌的音响,又有绚丽多彩极具丰富的音色。钢琴音域广达6-7个八度,力度变化从最弱到最强,体现了大幅度、多层次音响特征,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以与一个交响乐队媲美。通过弹奏等技术处理又可以使音乐变化多彩……钢琴这种乐器在笔者的印象中是最理智的,弹奏时脑海里总是浮现各种更感性的、更具体的声音形象,包括人声和世界上所有乐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色彩。因此钢琴演奏者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一个人就可以单独在钢琴上塑造出绝对完整的形象,创造出某种完整和完美的钢琴作品。
钢琴有它独特的音色美,有它的“自我”,无法与其他东西混淆。我们应当了解并喜爱钢琴独特的“自我”,从而彻底理解它、掌握它。音色美给人以官能上的,这种源于物理属性的生理反应,是一种初级的灵感。但从键盘上流淌出来的音乐,却蕴涵着丰富的音乐美的内涵,这种有旋律、和声、调式、调性、肢体、曲式、速度、力度等音乐表现要素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音响美,不仅给人以情绪的感染和精神的愉悦,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启迪智慧、完善品格的效应。只有当你在钢琴上弹出不可能的东西时,你才能弹出钢琴上一切可能表现的东西。心理学家认为,概念、想象、愿望是可以跑在实际的东西前面的。贝多芬耳聋后创作了他听不见的钢琴音响并且预示了钢琴在数十年后的发展。作曲家的创作精神为钢琴音响探索出了新的规律,而钢琴就逐渐地适应了这些规律。
从钢琴弹奏的原理上看,钢琴是键盘乐器,是通过琴槌击弦发出声音的,因此颗粒性声音是钢琴的特色和所长。弹跳音、弹连奏就特别能显示钢琴的优势。在弹奏运指的同时,自肩起贯通至臂腕部,力量从上至下,无阻隔的传递到指间,这需要学生上部身躯各个部位能够相互协调并运用自如。尤其是臂腕部尽量放松,整体投入、上通下点、手指站立,这样所发出的音响通透亮丽,松弛而有弹性,富有光泽。在节奏旋律上有脉动感,有活力,更有清澈的颗粒性。所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就是钢琴效果的精妙写照。要训练好手指,使其独立、主动、灵活;使弹奏的声音清晰、流畅、均匀。这对展现出钢琴所长是关键性的步骤。
二、正确的触键方式是获得良好音色的前提
一些业余钢琴爱好者,他们有良好的钢琴演奏技能,但由于他们只知道触感是演奏艺术完美的保证,而忽略了触键方式,致使强奏时声音生硬、死板,弱奏时声音“虚”。因此在技术方面,要弹出“好听的”声音,必须具备非常灵活柔顺的双手(但不是软弱无力)和“放松的重量”,即从肩部和背部起,直到接触键盘的指尖(全部的准确性都集中在指尖)为止,整个手臂都是放松的;还必须有把握地、合理地控制这种重量,从弹疾速轻巧的音所要求的飞掠而过的触键起,到弹宏大的音量而用大力度用力弹键为止,都必须如此。
好听的声音是不同力度、各种时值声音的相互结合、相互对比、极为复杂的过程。声音练习只有在练习作品、练习音乐及其基本要素的时候才是实际有效的。而这种练习也不能和一般的技术练习分割开来。
钢琴上的音不能像别的乐器上的音那样延续,所以为了清楚地表达所演奏乐曲的音调,不但旋律线条的强弱变化,就连经过句的强弱变化也应当比别的乐器更丰富更灵活。当然,也有要求其平均的、没有强弱变化声音的地方。
根据查阅的相关国内外资料可知,为提高钢琴演奏的音色,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
从用指尖触键到用指面部位触键,每一变化层次都可以产生细微的音色变化,因为手指越立起,琴键受力越直接,音色越明亮。而指面平坦会形成一种受力的缓冲,从而对音质产生影响,使声音柔润。
2.改变手指的触键高度
提高手指触键对下键的速度有重要作用,如要得到明亮的颗粒性声音,常需手指的提高。而对声音柔美的连奏则不需提高手指,要求以平稳的贴键方式触键。
3.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
缓慢的触键速度是创造柔和歌唱性声音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触键速度影响着声音的强弱,触键速度越快声音越强,反之则越弱。另一方面,触键速度还影响着声音的明暗、刚柔等。4.改变手指第一关节或第三关节的牢度
从第一、第三关节较柔顺到较坚挺可以改变手指传力的支撑强度,也可以使音色产生变化。
5.改变指尖的坚度
从相对放松的指尖到相对牢固的指尖,每一层变化也都可以改变键盘动作速度和击弦速度,对声音的变化产生影响。
6.改变触键的用力形式
钢琴触键的用力形式一般包括:垂直方向用力和水平方向用力。像连贯柔和的连奏就需要以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触键,这种方式可以使琴键以一种缓冲的方式受力。
通过上述几条练习,掌握正确的触键方式并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就可以减少肌肉的动作,轻松自如的演奏出正确美妙的声音。
三、良好的音色的获得与踏板的运用有直接的关系
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安东·鲁宾什坦有一句名言:“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为丰富钢琴的演奏音色与和声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在钢琴音乐中,踏板虽然不是作为单独的技术而存在,但是它是作为对音响与音色的最高境界的追求而存在的。不论是水平粗浅的初学者,还是蜚声海内的钢琴大家,在演奏中无一不会不使用到踏板,所以演奏者演奏时应正确运用踏板,力图去感受和声,这样才能弹奏出好的效果来,使音乐达到最完美的境界。踏板是具有魔法般的调色板,触键的好帮手,踏板的用法是综合性,并是多种多样的,但也是非常有个性的,要根据演奏的变化而变化,自成风格,并没有相同的用法。即使是同一个人的演奏,每一遍都会略有不同,要根据音乐的表现,用严格的、敏锐的听觉确定踏板的运用。当然踏板的运用还会受作品艺术风格的影响,不同音乐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作曲家使用踏板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弹奏巴洛克时期和古典音乐时期的作品时,踏板要少用些,而演奏浪漫派以后的作品时,踏板可适当的多用些;同一个和弦,在低音区踩得要少些,在高音区踩得要多些;琶音上行可多踩些踏板,下行时稍微要少踩些;还用就是在练习曲中可少用或不用,以保证每个音的清晰……根据演奏场地的音响条件也要调整踏板的运用;不同品牌的钢琴性能不同,踏板的运用也会不同;要随着演奏者演奏瞬间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踏板的用法。延音踏板可以产生连贯浓厚的声音;弱音踏板则可创造出朦胧、纤细的效果;而踏板踩动的深度对音色也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抖动踏板又可获得洪亮且不混浊的强奏音色。当然这一切都必须以“倾听我们的演奏为前提”,它是“使用踏板的坚固基石”。
综上所述,对演奏实践进行理论性研究,阐述理论性原则,应该说比弹奏容易得多;掌握演奏技巧,用每一项技术手段创造丰富的钢琴音色变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当今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钢琴演奏技术也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在钢琴演奏中,要获得优美的音色除了掌握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外,还要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作品的不同音色及触键要求等原理,在掌握一定钢琴演奏的技术手段外,还要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和音响效果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踏板,不断练习,不断琢磨,才能创造出变化无穷、气象万千、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