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时间:2023-03-16 15:42:28

导语:在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第1篇

根据上述目的和要求,毕业论文写作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手段,其中选题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第一步,而且是具有方向性意义的重要一步,事关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多年经验表明,这一步强调要由学生参与共同确定,而不是单方面由教师选择一个有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的题目交给学生完成。尽管教师在这一点上必须把关,然学生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这和毕业设计通常由教师确定题目,学生按照某种既定过程和熟知方法去做是完全两样的。基于这种认识,遵循选题原则,掌握选题方法,对于实现毕业论文目的,达到毕业论文要求,保证毕业论文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选题合适,促使学生围绕选题积极工作,整个过程充满乐趣;选题不合适,不仅围绕选题进行的工作不会顺利,而且可能直接导致毕业论文的失败。在这个意义上说,选题本身就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一种测试,一向受到高度重视。一般而言,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原则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必须牢牢抓住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研究什么问题;另一是怎样研究。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以及如何研究的方法是很难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的意义在于界定毕业论文所要反映的事实和解决的问题。工商管理专业既不同于理工科专业,也不同于文科专业,从性质上规定了该专业的毕业论文务必结合实践来体现自身特点,展示学生能力。丰富多采的工商管理实践构筑了工商管理专业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工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可能来源于某一个特定企业的实际背景,从而为改善特定企业的管理状况和提高经济效益贡献应有的聪明才智。同样,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对工商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一些经济现象的理论解释,从而归纳这种现象的必然性和规律,以利于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应用或规避。

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胜任“经济工程师”的角色,知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用来设计和制造各种结构、系统、过程等的素材。从这种认识出发,其能力必须达到多方面的要求,包括专业能力、设计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在诸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就为适应、开拓、创新、竞争和组织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在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中,大力提倡以工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助于学生上述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原则,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毕业论文具有新意和时代感,同时还可以避免毕业论文闭门造车、步入后尘、东拼西凑的弊端。

2.专业原则

专业特长是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发现真理有所建树。坚持选题的专业原则,也就是充分考虑专业兴趣,突出专业特长,注意扬长避短,通过毕业论文写作,促进专业长进,获取优秀成果。具体说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落实选题的难易程度,一方面不要选择那些不花气力就能完成的课题,这样难以达到锻炼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专业领域内提出较高要求,确定的选题要花费一番努力才能完成。所以有人把选题形象地比作篮球比赛中的投篮得分:假设篮框置于人们头顶高的位置,不费吹灰之力,伸手个个中的;或者将篮框放在三层楼高的地方,纵使球艺很高,人们也很难中篮。如果真是这两种情况,篮球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呢?选题的道理同样如此,要防止犯类似错误,注意难易适中,深浅适中,宽窄适中,大小适中。例如有的学生对企业改制改组关注较多,就可以选择有关的企业改革理论课题;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就可以采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学生成本理论较熟,就可以探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凡此种种,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巩固专业知识,检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综合化。

3.时间原则

毕业论文写作是在一定的时空限制下进行的一种工作过程,一般要求在三个月至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所以选题大小要具有可行性。此外,毕业论文还有一定的文字篇幅要求,往往要求控制在6000字左右,这种要求既考虑到坚持一定的质量标准,又考虑到时间因素。计划写3000字的短篇论文与计划写1万字的长篇论文,在选题上肯定是有区别的。举例来说,选题“试论会计理论体系”与选题“净现值法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无论在理论涉猎面,还是在实际应用度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选题时要顾及时间因素考虑篇幅长短。如果选题过大,涉及内容繁杂,研究难以深入,论文易显空洞肤浅;同时,有限的篇幅也容纳不进冗肿的内容。如果选题太小,完成后论文篇幅太短,毕业论文的份量显得太轻,也不合要求。通常选题大小适中的判据是内涵深、外延浅,既能把问题展开说清楚,论文又充实有份量。

4.资料原则

选题明确之后,毕业论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者占有资料的多寡。因此,搜集和占有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物质基础。

资料可分为二手资料和原始资料。前者是指经别人搜集、整理并发表过的资料,大多来源于各种书报杂志、研究报告,许多论文都是利用二手资料提炼而成;后者是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成本较高,时间较长。写作者资料占有愈多,写作回旋余地愈大,对论点进行论证就愈加充实;反之,即便选题再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料,也写不出好的论文。

搜集资料之后,还应围绕选题要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毕业论文所运用的资料更有说服力,更能突出主题,让论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要注意:①资料的真实性。毕业论文的科学性依赖于资料的真实性,只有依据真实可靠的资料,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因此搜集资料时要有出处,运用资料时要有根据。尽可能选用原始资料,若选取二手资料,一定要认真核对,以防讹错,对资料均要鉴别其真伪与可靠程度,要把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不合逻辑,前后矛盾的资料不能选用。②资料的具体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许多数据、数字、比例、比率等,这些资料一定要具体准确规范,保证论文的可信度。③资料的新颖性。如果资料新颖,方法对头,可能形成新的创见。如果是一般性的常见资料,采用与众不同的研究方法或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也有可能产生新的结论。简言之,无论新资料还是老资料都应努力挖掘新意。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选题,实践原则是根本,专业原则是保证,时间原则是前提,资料原则是基础。

二、选题方法

选题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同其他创造一样,是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大量的社会实践和积极的思考中形成。毕业论文选题既要考虑科学价值,又要发挥学生特长,所以确定恰当的选题是一个不断思维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讲究选题方法对于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简单说来,选题方法有以下三种:

1.查阅文献法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报告会等方式,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与现状,特别是选题涉及领域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历史,能知道本学科过去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有些什么成果;明确本学科的研究现状,能知道现阶段的研究达到了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新问题是什么。有关这两方面的资料占有得多,情况就较清楚,选题就不会盲目,就有想象的基础,就可能产生出新颖、独创的选题。本学科已获得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铺垫了良好基础,尚未解决的课题是选题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必须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工商管理专业的图书目录和期刊杂志目录索引、专题目录索引以及各种辞典和工具书等。另外还要靠平时积累,学做文献目录卡片,丰富资料储备。这两方面的工作构成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选题基础。

2.实践选题法

毕业论文选题要密切联系客观实际,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工商管理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向,以此作为选题的依据。例如企业改组改制以后,在企业管理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又如市场竞争主体地位明确之后,采取何种经营战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保证企业获得长期利润?诸如此类的选题植被于工商管理实践的沃土之中,实践选题法要求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来获取有价值的选题。

3.学科交叉选题法

第2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 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theor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major in Wuhan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for example investigated the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competency model, based on this proposed based on action oriente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management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practice teaching; action-oriented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而是指将自身类型定位于应用主导型,将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服务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也指出新办本科高校应向应用型本科发展,改变新办本科高校遵循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老路,实现新办本科高校向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很多,其中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重视实践教学,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以武汉工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研究改革的问题。

1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武汉工商学院(以下简称W学院)创建于2002年,原为中南民族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于2011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转设后校名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成为首批12所成功转设的院校之一,2014年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武汉工商学院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于2014年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的实验教学水平和能力在同类高校居于前列。

W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和集中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课程实验实训又包括公共基础课实验、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等4个部分。该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等6类实验,以及军事训练、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5类集中实践教学。这样的体系基本照搬学校转设前所依托的母体高校,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也和传统的公办高校基本一致,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应用型高校的特点。

1.1 实践教学认知调查

为了了解W学院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真实态度,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2010级~2013级学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同R(2011)、文静(2013)的相关量表,使用了其中部分题项,并根据本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得到了我们调查的量表(如表 1)。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总共获得了254份有效问卷。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均符合要求。

1.2 调查结果

1.2.1 实验教学必要性

通过对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学生们基本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有81.89%的学生同意“我认为实验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是必要的”,但是在问及“我认为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独立,自成体系”这一问题时,仍然有高达33.07%的学生认为“很同意”,表明学生不能清晰地判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

1.2.2实验教学满意度

在问卷中,实验教学满意度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是课时满意度、内容满意度、设施满意度。

通过表 2可以发现,超过6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实验课时和总的实验课时不足。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课时非常不足。

通过表 3可以发现,超过50%的学生认为公共课、专业课实验教学内容是不适合的,接近6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充实专业知识有帮助,5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对就业有帮助。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课内容不能让学生满意。

通过表 4可以发现,只有约45%的学生认为我校的实验设施、电脑设备、实验器材等满足教学需要,而有54.33%的学生认为实验室空间大小合适,58.27%的学生认为桌椅设施合适。总的来说,我校实验设施总体情况不能让学生满意。

1.2.3实验教学整体评价

通过表 5可以发现,超过50%的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整体评价不高。

2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由于针对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调查的满意度不高,我们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中的特点与规律,围绕着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能力素质模型,将职业行动导向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中。

2.1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指标

能力素质模型是较为常见的识别岗位胜任力的方法,它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素质模型将人的行为原因进行了分层,划分了技能、知识、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人格特质等6个层次。其中技能和知识属于表层原因,价值观、自我定位、驱动力(需求/动机)、人格特质属于深层原因。

W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在2014年暑期通过对3~4家企业的相关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进行了调查,同时查阅了素质词典和大量文献,形成比较成熟的关于作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的指标体系。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基层岗位工作,然后慢慢步入管理岗位,因此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指标体系中并没有将素质分层模型中所有的因素全部纳入,而是将素质分层模型中的表层原因(技能、知识)和一部分的深层原因纳入,如表 6所示。

2.2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行动导向理论的特征,将实际工作“行动领域过程化、行动过程项目化、行动项目任务化、行动任务实践化”的方式构建由职业基础综合实训、专业知识实训、职业核心能力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6个方面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的实践教学体系。

(1)职业基础综合实训。职业基础实训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必须的职业基本知识进行综合实训。之所以打破这些课程的界限,其原因就在于课内实训的传统方式难以适应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像商务礼仪、商务文书、商务谈判、商务法律等知识本身就有很多交叉,割裂开来进行实训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专业知识实训。专业知识实训主要包括统计学实训、营销综合实训、会计学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项目管理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等,这些专业知识实训通常需要先学习对应的理论课程,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训,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使用的专业软件和基本操作。

(3)职业核心能力实训。职业核心能力实训主要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实训、创新思维实训、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实训、团队合作实训等,主要是训练管理类实际工作岗位中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这些能力随着学生将来职位的上升,将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将其定义为职业核心能力。

(4)跨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打破了传统的以某个专业进行实训的方式,通过模拟现实的商业环境,以生产制造业务为驱动,各专业学生根据所学专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仿真、复杂的、动态的环境中训练知识应用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交际沟通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是模拟与现实接轨最真实化最低成本的实习训练平台。

(5)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校外专业综合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在校期间所有的专业课和实训课学习之后,进入实际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采取集中实习,少量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

(6)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与传统高校的毕业论文不同的是,基于行动导向思想的毕业论文应当更加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成,例如针对企业的绩效考核问题,经过深入调研后,运用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或者理论为企业设计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

不论是哪个部分的实训,都应当以制度为基础引导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以行动为导向,对课程精心设计,与实践体系相对应的各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力争做到“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训化、实训课程技能化”;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强化实践教学,并学期内“分段化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或“教、学、做”合一等方式,实现“学期内、校内、课程内的工学交替”;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行动中,在行动中主动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现代教育,2014(4):1.

[2] 同R.影大W生⑴c服Wn程M意度因素研究[J].台南科技大W通R教育W刊,2011.

[3] 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13.

[4] 杜岩,王鹏.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问题研究[J].大学教育,2012(9):39-40.

[5] 刘祥东.人力资本视角下本科生对工作胜任力的认知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

第3篇

 为进一步加强202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附件1)的要求,特拟定工商管理学院2021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案。

    一、选题与开题

 1.2020年11月04日前,完成选题与开题工作,选题可参见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2.应教务处要求,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新增开题报告会环节。开题报告会由指导教师负责安排,采用多种形式自行与另外两位教师共同组队完成,同学之间互相交叉记录。

 3.2020年12月01日前,以班级为单位提交附件3 《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一览表》,发送至邮箱:gsbkjx@163.com。以班级为单位,提交《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会记录表》(附件4)及导师签字的《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附件5),交至通博楼A312办公室雷老师处。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交至通博楼A309办公室王老师处,选题情况一览表发送至邮箱:wangeric@swufe.edu.cn。

    二、初稿

 1.2020年12月3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稿,交由指导教师审核。

 2.学院各系主任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作为范文,发给每位老师并在系所会上讨论学习,以熟悉学院本科论文写作基本要求;组织老师讨论细化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定稿后发送给所有老师和同学。

    3.2021年01月04日前,以班级为单位,将完成的学位论文初稿发送到邮箱gsbkjx@163.com,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需将论文初稿发送至邮箱:wangeric@swufe.edu.cn。文件命名方式为“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撰写附件6《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交至通博楼A312雷老师,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交至A309王老师。如逾期未交,将直接推迟一个月答辩。

    三、定稿与检测

    1.2021年03月31日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定稿。

    2.2021年04月06日前,以班级为单位,将完成的学位论文定稿电子版发到邮箱:gsbkjx@163.com,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需将学位论文定稿电子版发到邮箱:wangeric@swufe.edu.cn。同时提交毕业论文定稿2份,一份请导师签字(在右下角空白处签:同意定稿并签名),另外1份(封面及致谢部分隐去指导教师姓名,版权申明不签字)以班级为单位交至通博楼A312雷老师,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交至A309王老师处,供交叉评阅使用。如逾期未交,将直接推迟一个月答辩。

    电子稿提交要求:根据附件7《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印制规范》要求自行排版,提交word及PDF版本完整论文定稿,文件名命名方式为“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另按检测要求,提交一份除去封面、目录、版权申明、 致谢、后记(如有)等内容word版电子稿,文件名命名方式为“检测版-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待检测学位论文电子版必须与提交定稿保持一致,若经检查发现有不一致的现象,将直接推迟一个月答辩)。

    3.2021年04月08日前,学校使用“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系统”对全校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检测通过方能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此次检测为全面检测)。

    学士学位要求:

    检测文字复制率<20%,视为通过检测。但该生和导师应对其学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修改。检测文字复制率≥20%,视为未通过检测。该生需对论文进行修改(论文修改时间不少于一周),并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申请再次检测;优秀毕业论文,复制率需<10%。

    四、论文评审

    2021年04月30日前,学院组织包含指导教师在内的两名教师进行审阅评分,收取两份评阅表(指导老师用和评阅老师用),两名评阅老师评阅成绩均及格后方能认定为评阅通过。其中,50%的论文采用双盲的方式,由校外老师评阅;剩余50%的论文,采用双盲的方式由院外教师评阅。论文评阅通过的学生方可进入答辩阶段。若评阅未通过,学生需根据教师评阅意见修改论文后重新提交评阅。

 2021年04月30日前,请指导教师填写好附件8《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情况记录表》和附件9《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指导老师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后交至通博楼A312办公室雷老师处,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交至通博楼A309办公室王老师处。 若学生指导记录表和评阅材料不齐,学生将不能参加本轮答辩。

    五、论文答辩

 1.2021年05月04日前,学校按学院人数的3%,随机抽取学生由各学院组织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公开答辩(抽取公开答辩的学生人数不足的6人的学院补齐6人,学院需提前报送公开答辩安排),公开答辩与学院组织的答辩一同进行。若学校不组织公开答辩,学院自行组织公开答辩。

 2021年05月08日,学院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第一次答辩工作。学生准备毕业论文定稿3份(封面及致谢部分隐去指导教师姓名),供答辩专家使用,答辩开始前提交给答辩组答辩秘书。未通过答辩者需再次相应申请公开或学院答辩,其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2.2021年06月09日,学院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第二轮答辩工作。

3.2021年07月10日,学院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第三轮答辩工作。学院完成延迟答辩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登录。

若答辩时间有变,另行通知。

    六、答辩后材料提交

    答辩结束后6个工作日内,根据答辩老师意见完善毕业论文,以班级为单位,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纸质档1份交至通博楼A312办公室雷老师处,电子档(同时提交word及PDF版本,文件名命名方式为“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发送至邮箱:gsbkjx@163.com,学习委员填写附件3《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一览表》(专业名称)发送至邮箱:gsbkjx@163.com。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发送至邮箱:wangeric@swufe.edu.cn。

    七、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推荐

    2021年05月24日前,完成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推荐和评审工作。

    八、毕业论文抽检

 2021年07月-09月,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论文进行抽检,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和总结。

 2021年09月10日前,学校集中对2021届全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最终次“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

    2021年10月,学校对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情况进行抽检,抽检结果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考核。

 

 

第4篇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仅靠掌握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而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能胜任工商企业管理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来制订培养目标。但从对学校的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来看,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师生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不高,仅仅把它当成教学任务或学习任务去完成,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效果自然不太理想。(二)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设计不合理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设计不够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个教学实践环节的比重不够,二是实习环节的时间设置不合理。教育部在2007年的文件中已对列入教学计划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1]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应提高到20%-25%。[2]从广州大学2012年最新修订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来看,目前工商管理专业集中性专业实践教学总学分是26分,占总学分的15.9%,虽然达到了15%的基本要求,但比重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专业实习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的最后几周都安排有相应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均为2-4周。学生普遍反映由于实习时间较短,无法完成预期的实习目的,有些学生希望将实习和寒暑假进行衔接,以延长实习时间。根据一项对企业的调查显示,一个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生至少需要2-3月才能基本熟悉和适应企业的管理流程,因此每学期2-4周的实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2](三)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缺乏多样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类别比较丰富,开展的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在调查中显示,目前学生在校期间所参加的实践教学类型,选择比例较高的是案例教学、专业实习及场景模拟,而学科竞赛、课程实训和课题研究选择比例相对较低。学生参加过的校外实践教学类型主要是校外兼职和专业实习,而以上的校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发起人主要是学生自己,其次才是学校和老师。74.27%的学生认为所参加的这些校外实践活动与本专业关系不太密切,51.47%的学生认为自己从实践教学中得到较大收获,而48.53%的学生认为收获不大。由此可见,目前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校内的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校外的专业实习,而专业实习又由于师资的不足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缺乏而采用分散实习的形式,即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老师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指导,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在学生实习单位的寻找、实习内容的安排和实习过程的指导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对分散实习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措施,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四)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不够明确具体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形式确定后,还应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目前的校内教学实践活动,如课程案例讨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学科竞赛等环节都有较为明确具体的实践内容来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但校外的实践活动,如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没有相关的实习指导书、实习指导手册等文件帮助学生了解实习的内容。在调查中,学生反映在企业实习期间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应用所学过的什么知识点,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没有较为明确的实习目标和具体的实习内容作为指导,也是造成实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五)专业实习成绩的评定不够科学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起到监督和管理作用,确保实践教学活动能按照预期目标完成。目前,校内的实践教学活动评价方式和方法相对比较科学和完善,但校外的专业实习评价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专业实习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采用五级制给出,但评级标准由指导教师制定,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仅仅根据学生实习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作为评价依据,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建立标准统一、方法科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

    根据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热情和满意度较低,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的想法,通过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流程进行梳理,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构建了全新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体系包括目标、空间、手段、时间和评价五个维度。目标维度是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以及学生个人对能力培养的需求,综合制订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并将此总体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分解为各实践环节的子目标。空间维度是指为了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从空间上要向课堂以外延伸和拓展。实践教学体系的空间维度主要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空间维度与手段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实践教学空间有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又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内独立实践环节等,而校外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活动是需要根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分阶段、有序进行的。空间维度和手段维度还需要时间维度来进行整合,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在不同时间段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化。最后的评价维度是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各种实践教学手段进行过程控制和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以确保实践教学活动达到既定目标,并能在目标出现偏差时及时调整目标。

第5篇

[关键词]学分制 课程体系 工商管理

[作者简介]曹雪梅(1971-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大学光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吉林 长春 13003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改革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141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45-02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将进一步带动我国市场经济的腾飞。引进人才,实现自我改造是中国传统企业弥补缺陷的唯一出路,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的共识,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升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前景持续看好。但是,很多独立学院脱离母体转设为民办高校后,其专业课程体系仍沿用母体院校的模式来设置,致使学生毕业后找不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彰显专业特色,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一、学分制对构建课程体系的要求

1.学分制的含义。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以导师制、班主任制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质和量,学生必须修读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的一种教育模式。学分制是一种弹性学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跨专业、跨年级选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学生选课也选择了教师,有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

2.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一个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性知识组合系统。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课程体系优化是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学源特点,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素质、知识和能力并重,依据岗位群设置课程,根据工作过程取舍教学内容,优化课程内部结构及课程间的比例,使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按照学时计算达到43.52.5,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按学分计算达到31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按学分计算达到81 ,使课程体系达到动态平衡。

3.学分制对构建课程体系的要求。学分制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前提的,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下开设的课程,必须满足社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双重需要。学分制将激励竞争机制引入教与学,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足之处

1.专业方向模糊,没有特色。工商管理是一级学科,下设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和旅游管理等二级学科,不同学校可设置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不同专业。可见工商管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些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专业方向,导致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得不精深,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特色,难以满足社会个性化的需求,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由于公办院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其着重为社会培养研究型人才,二本院校着重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而民办高校多数属于三本院校,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很多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与公办院校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必然制约着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综合性极强,其主干学科为管理学、经济学。除教育部规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主干课程外,虽设置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选修课程,但这些选修课程多与相近专业的课程在名称、学时、学分及授课教师等方面趋同,缺少按课程模块细化专业方向的课程,致使特色不鲜明。同时,由于受学年制、生源数量及聘任教师难易程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让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及特点来选择课程,而是指定学生学习某几门选修课程,失去了选修课存在的意义。因此,现有课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3.实践教学环节较少且保证不了质量。目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仅包括企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缺少专业技能训练及企业经营管理综合训练。同时,由于社会用人单位不愿意接纳在校学生去其单位实习,致使企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足,而社会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实践经验,到岗后就能胜任工作,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三、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根据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出发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管理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总体思路如下:

1.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将人才培养定位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本位,结合民办院校学源特点,立足地方,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

2.明确专业培养规格。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方面,具备较为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知识平台;在素质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在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人际交往技能、法律应用技能、创新技能、写作技能、计算机技能和外语运用技能等。

3.构建基于学分制的“平台+模块”模式的课程体系。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按照“科学定位、面向应用、突出特色、保证规格”的总体思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构建符合市场需要、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平台+模块”模式的课程体系,实现分类分级培养。(1)公共课程平台。为了提高全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搭建的平台。平台由 “两课”、大学英语、体育、大学数学和大学计算机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组成。针对学校所有专业开设,要求全校学生必须研读。同时,根据民办院校学源特点,对于数学、外语等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体现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2)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构建专业知识支柱结构,使本专业人才初具雏形,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而搭建的平台。平台由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运筹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组成,要求同一专业学生必须研读,体现工商管理专业“专、尖”特色。(3)专业课程平台。为了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主要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成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将其打造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设置了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商务谈判等。同时,对于社会确有需要的某些特殊人才,可在专业内设置若干个专业方向模块,如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和服务业运营管理等方向模块,每个方向模块课程群学分数相等,要求学生必须选择一个方向模块,实现分流培养,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4)任选课程模块。为了拓宽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潜能,根据集体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分制,可开设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跨学科选修课程,如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学、领导科学与艺术、消费者行为学等。要求学生选修相应的学分,体现人才个性化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实践教学模块。为了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应构建认知与验证性、综合与仿真性、设计与创新性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块,既独立于理论教学又与其密切配合。它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ERP实训、创业管理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为了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而开展的创业大赛、学生学术研究和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均以学分形式认定,重视实习环节安排,做到四年不间断。通过采用聘请企业高管来校讲座、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在实验室仿真模拟企业运营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做结合,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工作技能,体现实践育人理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课程体系框架总体设计。其一,学制、学时与学分安排。(1)学制:本科标准学制为四年。(2)学分:理论课每18学时为1学分;实验(训)课每36学时为1学分,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每周为1学分。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总学分应控制在180学分以内,其中课内总学分(含选修课学分,不含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一般应控制在150学分以内。学生达到本专业所要求的最低学分方可毕业。(3)理论课程周学时前三个学年一般应控制在22学时左右,最多不得超过25学时。

其二,各类课程所占比例。(1)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按学时计,一般为4.03.52.5。(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所占比例按学分计,一般为7.03.0。(3)必修课与选修课所占比例按学分计,一般为7.52.5。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课、跨类任选课。“专业方向课”与“跨类任选课+创新学分”的学分比例一般为1.51.0。

其三,相关课程安排建议。(1)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及其他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特长发挥,可设立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包括科技创新、学术论文、著作、作品、职业化教育证书、各级各类竞赛、表演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获得5个创新学分方可毕业。(2)根据需要与可能,可在专业课程中指定5~10门跨类任选课,供非本专业类学生任选。(3)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一般集中安排在第八学期。(4)为帮助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以“课程+系列讲座”的形式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选修,2学分。(5)为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开设大学生安全课。选修,0.5学分。(6)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使其具备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信息素养,开设信息检索课。选修,2学分。

综上所述,课程体系改革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在继承原有课程体系合理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分制对构建课程体系提出的要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形成以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为地基,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为支柱和栋梁,专业课程平台为栋梁上面的“金字塔”,实践教学环节为墙壁的完整的课程体系结构,凸显专业特色,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适合社会各单位对应用型管理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1.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2.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3.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

4.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5.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6.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

7.推进本科毕业论文模式改革探析

8.本科生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治理及效果比较

9.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管理探析

10.中日两国大学毕业论文的政策研究——兼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

11.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12.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

13.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

14.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平议

15.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证

16.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

17.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

18.毕业论文的远程指导与过程监控

19.基于Web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20.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

21.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

22.MTI学位毕业论文调查:现状与对策

23.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的改革尝试

24.加强毕业论文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

25.“开放式”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6.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制改革探析

27.MTI学位毕业论文写作模式探讨——以北外奥组委翻译班毕业论文撰写为个案

28.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29.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30.现代远程教育中毕业论文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31.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32.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

33.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理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现状与思考

35.我国本科毕业论文制度的阐释与建构

36.当前我国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37.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思考

38.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民国毕业论文的整理与研究

39.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毕业论文新模式探讨

4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评价方法

41.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

42.论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监控

43.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44.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45.近30年国内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研究

46.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培养相关问题探索

47.基于网络的交互式共享型毕业论文指导学习管理系统的实践与应用

48.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第7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in City College of Jilin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 as well as personnel cultivating program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 newly established in 2012,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was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achieve objectives were proposed.

关键词: 工商管理;课程体系;3+1模块

Key word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curriculum system;3+1 module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31-02

0 引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院校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在这十年中,独立学院为了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基本都是定位在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大的趋势也决定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本质原因也是由于社会中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着学校对工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课程体系的设置又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依据学院的不同定位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3+1培养模式

对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来讲,工商管理专业更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实品质,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基本技能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和沟通技能,未来能够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采用“3+1”教学模式为本次培养方案修订的改革重点,即将理论课程集中在前三学年进行,最后一个学年集中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此种教学模式具有突出实践环节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突出的成效。

2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3+1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由通时教育、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个平台和公共课模块、公共选修课模块、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选修课模块、专业或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专业或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等七个模块组成的“平台+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

将现有的全部专业课程按照课程性质划分为三大类:经济管理类课程、法规类课程、房地产类课程。每一类课程中的具体每门课程在课程的内容上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重复的部门删减掉,适当增加学科前沿和职业资格考试方面的内容: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缩减不必要的课时,重新分配学时,对于能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量,调整课程设置的顺序。

3 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3+1模式现状

工商管理专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在学生的就业和职业选择上下功夫,本专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未来学生的职业发展。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倾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城建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为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估价师和物业管理师等,在培养方案中我们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房地产制度与法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等,学生在校期间就经过这些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就业后在职业资格考试中的通过率也有所提高。

3.1 理论课程现状 “3+1”课程体系改革中的“3”指的就是在三年中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在改革初期,很多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于此种设置存在了一种错误理解,认为就是要把四年的课程都压缩在三年时间内完成,认为教与学的担子都太重。实际上,“3+1”模式的本质要求是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将难学的课程和简单掌握的课程相结合,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相结合,很多教学内容重复的课程相结合。

3.2 实践类型课程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仍然采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前三年半学习专业知识,最后半年进行实习,在最后半年的实习中,还要不停的往返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忙于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近几年,通过和学生的不停接触和实际工作体验,发现此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理论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中难以平衡,一直是令学校和社会备感困扰的问题。根据重新修订的课程安排,工商管理专业的实习一共有三种类型,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其中“3+1”模式中的“1”年实践,主要是集中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大,学校安排和组织实习难度大,单位接收实习也难,所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的模式在操作中是有一定困难的。目前建立能满足学生数量的实习基地还存在一定困难,第一方面,实习基地的选择难,实习基地本身缺少课程实习教学的必要条件、应有的经验以及接待学生的时间。现有的实习基地中,能够指导学生的工作人员,由于水平和素质的关系,并不能完全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而本校的教师也是常年注重理论教学,脱离实践,对于工商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难以指导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不能满足企业所期望的回报,反而有时候会因为接待实习学生给企业造成间接损失,对后期的指导实习课程往往也加以推辞。

4 实行3+1课程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3+1”人才模式培养的过程中,“3”的课程是“1”实践的基础,这两者在人才培养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好的“3”的课程设置,学生没有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基本的思路、基本的原理、基本的技术以及基本的操作实践,“1”实践中也很难开展,学生在实习乃至工作中便会感到诸多问题。如果没有“1”实践,所学和所用严重脱节,那也失去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专业课教师配备 “3+1”教学模式的教师配备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过去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要求就是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任务。改革后,除了完成要求教师能够讲授理论教学,对于“1”实践的内容,教师也要求给予大量的实践性指导。还要求教师具备带队去企业实习中,能够给予及时的合理的理论性指导能力。要努力建立一支适应工商管理教育特点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也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允许其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同时,深入社会和企业开展科研立项,管理咨询等工作。

4.2 教材配备合理 “3+1”教学模式的适用,会整合大量相似和重复课程及内容。那么以往的教材就都存在过时和不配套的现象,所以编写适合“3+1”模式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专用教材,又是另一个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4.3 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训基地 “3+1”模式中的“1”实践,是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途径。目前的学生自主实习和学校集中实习相结合,都有其弊端。独立学院的优势之一就是办学形式灵活,可以借助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实训师资,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提供了基地。

参考文献:

[1]赫桂梅,李珊,黄晨.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双线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2(28).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能力主导型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151-02

从1999年我国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以来,地方本科高校迅速发展。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国有本科高校1170所,201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727万人,由此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在麦可思公司《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红黄绿牌”专业榜单中,本科类工商管理专业被列入黄牌榜。然而在学生就业困难的同时,许多企业却找不到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部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对地方高校是机遇也是挑战,就工商管理专业而言,要借此机会,改革培养方案,改善课程体系设置,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是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或管理应用型人才,其内涵可以概括如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党的十报告首次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而言,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有益于社会,更是有益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这些专业基础理论涵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基础理论,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再次,要有实践动手能力,即理论与社会应用的对接。企业的需求导向和特征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通过本科教育获得实践动手能力,这一能力必须是针对某一特定技能体系培养。最后,具备柔性的扩展能力,其本质就是创新,不断践行学习、实践、创新循环过程,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不断变化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此外,对学生的培养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高校要对地方企业的宏观环境、行业经济特征、资源禀赋特征、发展战略模式等有所了解,据此调整相应的教学过程,达到多方共赢。

二、国内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

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内涵要求,所以目前国内各高校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四种创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按系招生,多方向培养”模式。指工商管理专业以系为大类招生,前期培养不分专业,在学生对专业有了深入了解,明确自身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进行专业划分,确定自己的工商管理专业发展方向,使学生的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和社会需求认识相协调。

2.“模块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细分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部分模块深入学习。使学生既有宽厚的基础和全面的管理视野,又具有在工商管理某些领域较为深厚的造诣,形成以能力型和创新型为主导的知识结构。

3.“协同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置于同等地位,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该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突出实用性、综合性,并实行个性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校企合作式”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达成协议,以学生与用人单位雇用劳动关系为主,学校协调配合,即根据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学校设置相关专业,选拔、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根据协议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相应岗位工作。

三、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设计

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要围绕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强化学生知识应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些目标展开,强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上述四种工商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满足经济发展对个性化、多元化、多规格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参考以上培养模式,在系统梳理已经完成的2014年工商管理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求,提炼企业需要的、学生应具备的应用能力,构建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见图1),并期望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应用型教学主系统。

该课程体系以专业导论引入,使学生总体了解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学习内容;以毕业论文(设计)收尾,对大学期间的全部学习内容系统总结、综合应用;由培养学生的七种应用能力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包括生产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信息获取处理能力,针对每种能力开设相应课程,同时以能力为模块,针对课程内容分别进行相应的实训,实现理论到应用的过渡。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实行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其中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另一种是现在的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即对高校而言,入口面临的生源和出口面临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将发生变化,变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的设计只是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一个方面,今后需要进行的还有应用型教学主系统、应用型教学辅助系统和应用型实践教学系统的整体构建,将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育探索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郑晋鸣,韩灵丽.应用型大学如何办好[N].光明日报,2014-09-19.

[2] 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9.

[3] 张怀英,蒋辉.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知识经济,2014,(1).

第9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管理活动日益系统化和专业化,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并提出多方面、高层次的培养要求。然而,目前从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潜力、自我认知和由此形成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间存在着冲突。有关调查表明,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政治素质较好,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强,但是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就高校而言,为了主动适应和调整人才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将专业深度与广度有机结合,拓宽专业的适应面。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正式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环节。下面结合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对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索。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总体目标

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基于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管理人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培养出具有管理、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经济及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能胜任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基本框架

(1)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

实践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它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般指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

具体的说,就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2)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设计)四方面。(1)课堂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一般以课堂为教学场所,常见的方式两种:一种是情景模拟,指设计某情景,让学生扮演某种角色,开展某项营销活动,比如:模拟公司组建、商务谈判、产品推销、市场调查等;另一种是案例分析讨论。教师事先准备相关案例,将全班同学分成几组,学生先个人分析,然后小组讨论,再课堂发言交流,教师总结。(2)现场实践教学是以实习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3)课外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4)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1.细化总体目标

实际上,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在理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外关系基础上,细化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明确各实践环节和活动的具体目标。具体来说,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要落到实处,必须对学生实现就业所必备的能力进行分解,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划分,据此把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总目标细化为基于各环节、分阶段培养各种技能的子目标,并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

2.制定严格的程序规范和标准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所学知识涵盖了管理、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经济及法律实践等多门学科,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要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程序规范和标准,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法可循、有制度可依。例如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大纲,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组织一线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编写适用的实践教学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档案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书、实践课表、实践考核成绩、实践课程软件等,数据资料要按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建档保存。

3.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不断完善和强化对各环节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确保该体系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落实到每一个实践过程,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奖惩等手段实施改进,必要时进行调整,将不足之处和遗留问题置于下一个新的质量管理监控循环系统中,进一步改进、优化各教学环节管理过程。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评估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因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没有科学、公正的评估体系,前期的检查结果未必明确,后期的奖惩环节又没有依据。该体系应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起到“感觉器”的作用,即是确认初始目标是否实现或是否需要更新,从而驱动“控制器”作出相应调整,保持系统的稳定。

评估体系中常见的评价方法有:过程式、成果式、取证式、综合式四种。过程式评估强调过程管理,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对整个过程实施定期和不定期实地检查,并要求教师和学生完成有关日常教学情况的详细记录,以便相关部门进行抽查;成果式评估指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课程设计作业、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成果来检验其运用所学课程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确保成绩的真实性,还可以与一定形式的答辩相结合。取证式评估要强化实验教学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的联系,学生通过实验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可折合为相应课程的成绩和学分。综合式评估是指学生实践成绩应根据阶段性成绩和综合性考核成绩,结合实践纪律综合评定,并有相应记录。

四、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1.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经费,除了学费和政府、学校拨款外,还可以寻求企业赞助,建立校企互动机制,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质服务,如为目标企业优先招聘优秀毕业生,为企业提供管理人员培训和基层员工培训等;其次,有效地利用专项资金及社会各界的捐赠,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具体包括:定期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及时添置适用、先进的模拟软件(如ERP系统、专业模块仿真等);提高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强化教学软件体系的效用;对相关教学人员进行短期模拟操作培训,以提升实验室的使用价值。第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与对口单位和部门签订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具体项目,使教师和学生走出课堂,与社会相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升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很多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深度不够,不能全面、系统、高质量的指导学生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因此,为保障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指导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学历教育、培训、兼职等途径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并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促进更多教师积极进行心智模式的转变,开展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建立适应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能力结构;另一方面,引进一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设法从外面聘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的管理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总之,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使师资队伍尽快从整体上实现结构性和功能性转变。

五、结论

总之,为了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性,培养出具有管理、经营战略、市场营销、经济及法律等方面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努力方向,而主要途径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只有根据本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把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才能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培养其职业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华东:深入思考教学改革中的基本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