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时间:2023-03-16 15:42:43

导语:在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第1篇

由于受课堂教学实践所限,课堂上经常性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更应该延伸至课外。目前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优势,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通过高校网络图书馆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仅包括本专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还包括对和语言学习有关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的探索,可以增设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定期组织英语读书会,英语文化交流会,英语国家文化历史知识竞赛,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而学生在自主探究、总结和归纳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研究能力。

2.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2.1指导学生确定选题课题的选择是否合适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第一步重要的任务就是知道学生选取和设置适当的课题。这要求教师认真钻研和研究教材,深刻挖掘教材中的课题资源,联系学生的社会现实生活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在掌握好学生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确立课题并进行研究。高职英语教学中课题的选择来源非常广泛,可以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大家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指导选题时遵循的原则是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按照学生自主意愿进行选题,这样学生才有就所选课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动力。

2.2进行必要的研究方法指导英语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虽然是探究的主体,但是他们的探究和研究能力并非天生,而需要教师在旁加以正确的引导,因此,在选取和确定问题之后,教师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对于学生所研究的问题在寻找资料、研究方法给予适当的指导。在资料收集方面,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广开思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可以自己亲身调查或采访,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文献,通过各种方式拓开信息来源渠道和资料搜集方法。另外,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对所选定的课题进行思索和分析,切忌对搜集的资料产生片面理解。对于研究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将一般性研究方法的指导和有针对性对具体问题展开特殊的研究方法指导结合起来,在学生的自主调查研究过程中给予他们一定自由度,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结语

第2篇

论文摘要: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选题内容广泛,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过程趣味性强,研究结果有实用价值。笔者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例,提出了提高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应用问题并解决问题。目前,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许多中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许多研究性学习活动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认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我们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1.选题内容的广泛性

地理是一门涉及范围广泛的学科,研究的内容从自然现象到人文。地理学科的特点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可以从气象气候、土壤植被、地貌等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 [1]。

2.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不同,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利用网络、现场观察、问卷调查、咨询专家、实验分析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

3.研究过程的趣味性

地理课程充满着自然奥秘和科学情趣,研究性学习就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探究。在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有的学生在观察水循环时,看到浓密的乌云瞬间变成倾盆大雨,雨水又通过小河流向大海,高兴地跳跃惊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4.研究结果的实用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环境污染、节约用水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如有的学生在节约用水的研究性学习中,设计了简单的雨水收集管道,将搜集的雨水用来浇灌花草,非常具有实用价值。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

二、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的途径

2008~2009学年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以“福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研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因此在很多方面有了提高。结合这次实践活动,总结出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的一些途径,供参考。

1.选题要恰当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同时要与社会现实,周边的生活环境结合,尽量让学生研究熟悉的环境,这样既可以降低研究的难度,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选择“福州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研究”为主题,一是这一课题与课本知识“地球上的水”联系紧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二是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是大家身边常见的问题,贴近生活,学生容易产生兴趣,也便于学生观察、研究。

2.目标要明确

研究性学习要想取得预计效果,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本次研究性学习,从总体上有三个层面的目标,一是加强学生对水循环和水资源保护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二是从情感价值上讲,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2];三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方式要灵活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不规则的、活跃的、主动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课题在调查阶段,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拍照、走访专家、调查问卷、实验分析等手段认识问题;在解决问题阶段,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讨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体现获取知识途径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4.组织要严谨

为了保证这次研究性活动的质量,特制订了详细的计划。把整个研究活动划分成三个阶段:

(1)选题分组阶段:时间为期一个月,这个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动员,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撰写研究开题报告,制订详细的研究计划。

(2)研究实施阶段:时间为期五个月,各小组有步骤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组长每个阶段向老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阶段性小节。

(3)成果展示论文答辩阶段:课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或小发明、小制作,举行成果交流会,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也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3]。科学、合理地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认清不同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性,按照学科的性质确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制订严谨的研究活动计划,才能使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研究性学习目前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志.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实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5.

第3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语文味;选题;素养

目前,紧跟新课改进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引进各个科目中,个人觉得,研究性学习应该具有学科特性。作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就应该有语文学科的语文味。语者,语言也;文者,文学文化也。基于此,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该包括对文字的学习整合和对文学、文化的学习整合这两大方面。

文字的整合是积累、梳理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部分文字的整合也是对学生沟通能力的锻炼。文学的整合是对十几年来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检验,包括对文化的传承,对文学作品方方面面的解读,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自我理解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实际上语文的这几方面的研究型学习是最具有语文味的,也最能够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要根据学习的认知能力,学习情况来展开。初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其认知度和知识的广度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引导学生确立课题最好紧扣文本于课文中进行,这样是对课文阅读教学的延续和拓展,有利于平时上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形成新的见解。如教学《鸿门宴》中,学生阅读时,发现鸿门宴中描写了危机四伏的矛盾关系,但是几乎没有着笔在宴会上,于是学生在读到“赐之彘肩”时,想到这场宴会是否有蹄子汤这一说,鼓励进行考证,最后定题——鸿门宴席上是否有蹄花汤这道菜。在教学《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在东床快婿这个典故的阅读中,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郗鉴选择了王羲之当女婿?有一个异样的声音说王羲之当时很性感,于是这个课题可以做这样一个引导——东晋人的择婿观。其实进行对文本的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时,学生思维最为活跃,观点也比较多。能够入选进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就其文学而言,在文学史上堪为经典,在文字的考究上自然也不会缺乏文字的精准性,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也可以激发学生很多的观点。如在《荷塘月色》中讨论让学生咂摸用词之美时,学生自己会选到“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泄在叶子和花上”,或者会选到“薄薄的青雾浮起来”,便开始咂摸“泄” 和“ 浮”这个字了。还有些人会选到“田田”等的叠词,尤其是后者,很多学生发现《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赤壁赋》等千古名文都有这些词的使用,由此引导学生总结我们学习过的叠词,然后探讨叠词的使用方法等。甚至很多学生发现该文还有修辞之美,可引导学生总结更多的修辞,引导他们去探究修辞之美。高一的学生由于其认知度低,也许会发现很多创新的观点,但是多数缺乏严谨的考证精神,这时也只能是重在引导推进研究型学习的进程了。

在文本中自主学习,在探讨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确定研究性学习,这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摒弃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的观点,有利于进一步确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观念。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确立课题而外,最好根据语文各个模块的内在关系来进行研究型课题的确定,同时结合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以及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板块进行综合性整合。一来可以继续推进文本的深层次探究阅读,二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拓学生的视野,避免学生的盲目性选题,还有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合乎于未来高考的考试大纲。如高一,根据文字型研究性学习和文学型研究性学习给出如此课题供学生选择,高一语文课题研究项目:分析《论语》中孔子的形象;探讨《论语》中“仁”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探讨分析《论语》中“孝”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探讨分析《论语》中“礼”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探讨分析《论语》中“义”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鉴赏巴金《家》中的艺术手法;探讨巴金《家》中的主题思想;分析鉴赏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鉴赏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鉴赏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艺术手法;探讨分析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题思想;分析鉴赏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鉴赏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艺术手法;分析鉴赏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主题思想;成语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探究对联的文化内涵;错别字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流行新词的现状及其反思;姓氏的源流以及现状;初探文学史上“穷而后工”的现象以上课题立题的这几种整合实际上是对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灵活运用的具体体现。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优势;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2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网络资源大大拓宽了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范围,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束缚,开创历史教学的崭新局面。

1.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的比较

1.1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开展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必须有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基础;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式的、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从这种定义来看,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必须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从历史科目所具有的特点来看,这些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研究性活动所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开展活动的教室、电脑等;二是研究所用的"资料"。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研究非常强调占有研究"资料"。历史研究资料有很多种类,有历史文献、历史档案、历史文物、历史遗迹、音像资料、研究著作和论文等。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研究资源,但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几个大城市中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中小城市的高中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其所需的研究资源只能是主要依靠网络信息资源。现在,各类网上图书馆、专业历史研究网站、历史博物馆等提供了大量的网上电子图书、研究论文、音频、视频等网络资源,为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条获取研究资料的便捷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2传统手段选题面窄。许多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选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时,往往要求学生以地方历史作为研究的首选的课题,把历史研究性学习同地方史研究等同起来。教师这么做主要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寄希望于地方史资料容易获得和其相对独有性,期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具有创新性;二是担心教材上的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同时,资料不易获得,不易出"成果"。

其实,只要很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即使是根据历史教材选定的课题也可以"创新"。比如朝鲜战争研究,国内外对其研究的很多,相关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网上仍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志华教授利用其从原苏联购回的大批原始档案资料,翻译了大量与朝鲜战争相关的资料并在个人网站上,所有研究历史的人都可以免费利用,其中一些资料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国内首次。但现在有些教师成天沉浸于教材之中,欠缺网络信息资源搜索、整合能力,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选题面非常窄,限制了学生研究性思维的发散。

1.3传统手段互动性、情境性差。传统的历史教学内容狭隘,缺乏现代化技术含量,师生的互动性差。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则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忽视体验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等,因而不能开启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信息时代,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丰富性,对其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创设新情境,可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实现人机交互沟通。这样灵活高效地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空间得以极大地扩展,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会得到无限延伸。

2.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是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必然要求。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目标的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归纳,最终整合成高质量的、可供利用的系统构建过程。

2.1对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定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研究性学习的第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及情报检索知识讲座。教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一个网络信息检索的范围。此外,在学生查找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校园网师生互动交流系统进行交流,对网络资源的检索进行定位。这一过程对教师的科研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教师应该牢记指导者的角色定位,不能越厨代庖,而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信息资源查找定位,真正融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之中来。

2.2建立共享资源库。在正式搜寻网络信息资源前,可利用校园网建立一个研究性学习资料库。然后,学生分工合作,把网上能找到的资源下载到数据库来(不能下载的可以建立链接)。这个数据库应对所有参加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学生实行开放式的共享,使研究资料的查找情况对教师与学生都保持高"透明度",减少重复性劳动。每个学生都可为研究资料的查找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资源共享。

2.3进行信息组织筛选。在资源库建立后,就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筛选。首先依据信息的重要程度、知识含量、网站的权威性等情况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重要等级排序,同时将那些与课题关联性不大的信息删除。其次进行分层。把网上的事实性、数据性、档案性的资源进行归纳。教师应与学生开展互动,指导其对信息进行组织筛选和信息重组。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各种学习方式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广义上是指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狭义上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各门课程,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我体验、理解和运用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主要是指教师不把问题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学生通过教师启发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主要针对高中人民版的历史教科书展开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一、开展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1.搜集历史课题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

高中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有关某一重要课题的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再把研究的结论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撰写下来。一般来讲,论文要有它的研究意义,要有明确的论点,分析及论证都要有依据,让学生独立思考,有学生自己的见解。

2.撰写有关历史题材的小型社会调查报告

学生围绕某一历史课题,组织开展走访或是实地调查等有意义的活动,将搜集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以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撰写出来。活动的进行不能盲目,组织者要事先选定调查的地方和对象,并做好各项记录,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或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师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知识辩论

组织辩论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具有正反面的历史问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双方各持一个观点,以正规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教师不能任意的将课题视为辩论课题,被选中的辩题一定要具备可辨性和适中性,是学生都比较有兴趣或是比较重视的历史问题,但必须要求这一辩题不偏向于任何一方,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4.适当地采取试教法

试教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扮演教师给大家上课,从“学”转变为“教”,在“教”中学习,做到真正的“教”“学”相结合。历史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扮演自己的身份,把一些指定的历史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给其他学生。但是学生一定要重视每次的上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分析好教材,找齐所需资料等。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收获。

5.自办报刊,尝试编写历史性事件

在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了解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成为”一名编辑或是记者,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评论和编写。学生不但可以模拟当时的历史情境,也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选取一个视角进行编辑。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也让学生明白掌握历史事件阶段性的重要性。

二、高中生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生选取的历史研究课题的范围过于广泛

由于学生以往都是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其还是有些生疏,不能很快适应它。因此,学生在选择或制订课题时盲目不合理地选择了一些大范围的研究课题。一个较大范围的研究课题,由于它的文化范畴较为广泛,学生很难把握住它的教学方向,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搜集资料有一定难度

历史具有过去性,历史学科不像那些物理学科,可以通过做实验来获取所需结果。历史研究性学习所需的资料很少有实物资料,一般都是以文字资料为主要参考资料,影像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获取资料的方式只能是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叙述或是图片资料,然后分析出与之有关的知识点来。

3.学生历史知识薄弱,无法掌握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思考与实践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研究过程是民主的。研究方案的制定,合作者的确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均由学生自主决定,这种学生真正“当家作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提供了空间,这是研究性学习最显著的特点。

二、物理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因而,针对物理学科教学,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

当前,正是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好时机,因为“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挑战性。学生要想体会到该“如何做”,就必须亲自去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用眼睛亲自看一看,这要比在牛顿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智力也得到了提高。更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热爱物理这门学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要有分类递进的教学思想。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科基础和学校的研究条件,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问题,选择课题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兴趣,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要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做到:

1.认真选好课题

选好课题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学生开始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可以由教师按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课题。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达到一定层次时,应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课题,因为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

2.体现开放特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的内容多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边的现象,研究内容的实施主要依赖于教材和校园内外的资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只能扮演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而不能干预太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要多元化,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开放、主动、多元、合作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往合作的能力。

3.注重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活动过程是:

(1)选择课题。课题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课题的深、广度要适宜。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四个课时完成为好。学生在选定课题后,要引导他们对课题进行认真分析、论证,找出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的概念框架,提出预期目标。

(2)制定研究计划。研究题目一经确定,就必须写一份计划书。在该计划书中应该包含:课题题目、研究目的、形式方法、人员安排、研究进展、成果形式、实验仪器等。

(3)资料收集和整理。收集资料是进行研究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寻找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引导学生会分类处理所收集的资料。对于能进行统计分析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能作图表的资料,则用图表的形式画出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有利于他人对其研究的理解。

(4)设计及实施实验。学生采用的是实验方法,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的一种尝试性的回答。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实验设计完成后,就应该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如果没有现成的设备,可以自己动手来做。如果能按照实验要求自己设计出所需要的装置,那就是一种创造。这也是研究性学习希望得到的成果,我们应该鼓励这种创造,在评价时追加适当的分数。

(5)分析和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对整个实验进行概括和总结,将所得出的结论与所做的假设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如果说假设成立,则可以利用该假设去预见某些还未进行的同类的实验。学生还可以再设计一个实验,用假设去推断出它的结果,然后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一推断。如果仍成立,说明该假设暂时是对的。此时,学生的实验课题也就完成了大部分。

(6)总结阶段。无论是做什么样的实验,都需要撰写报告,汇报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研究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①撰写研究报告。教师应向学生讲清楚,研究过程除了交代实验的事实外,还应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完成课题论文的撰写。

②成果展示整个过程完成以后,课题组长在学校举办面向全体教师的教学展示活动。其中包括a.各小组组长宣读论文。b.评委针对论文内容提出问题。c.本组成员答辩。d.指导教师总结。

③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性课题对于不同学生的区分不是会与不会,也不是做对还是做错,而是表现在所做的多少和研究的深浅上。学生做这些课题时,也不存在简单的“会”与“不会”的问题,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进行多方面的工作。

这样的研究课题每个学生都参与,同时又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的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结果可能并不理想,但他却解决了或考虑了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评价该学生的研究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下面我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1、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

2、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其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转贴于

3、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量化设计型、分类讨论型、数学建模型、问题探求型、情景研究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4、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

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

4)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

5)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

将数学开放题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首先必须有适合的问题,如何编制能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有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的参与,必将促进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目前,“研究性学习”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共同走进“研究性学习”吧!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5,31.

[2] 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第8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 任务型教学 实施策略

从理论上来说,研究性教学是指一种以社会生活与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载体,以一种近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教学为手段,使学生能够在收集、分析及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丰富对问题感受与体会,进而达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而任务型教学作为高中英语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与这种研究性教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认识到: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解决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主要手段,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及策略则能够为任务型教学处理各种问题提供依据与支持。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背景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已成为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筛选,确定研究专题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编写与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学习型素材,这就为学生在英语教师引导下进行英语专题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可能性,学生研究专题的选择也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研究专题的选择过程中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出发点,对学生在现阶段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将学生思维既定的认知规律作为制定各种研究专题的基本原则。我们选取的研究专题还需要注重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及知识性的统一,使学生们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有所思、有所得。

二、多元化信息渠道,收集整理信息素材

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在学生开展各种专题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相应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大量的专题研究实践,并组织学生到网络教师、图书馆等资料汇集室进行信息素材的收集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应该适时发挥外部构建作用,为高中英语教学购置相应的影像、文献资料,为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素材收集环境。对于学生而言,依照专题研究分类成立的专题研究小组成员需要对收集到的各种原始英语信息素材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并在教师的辅助下顺利完成专题论文研究报告。在整个信息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会得到良好的体现,这不仅会使得学生对英语专题研究的感受更为深入,而且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对于研究性背景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

在研究性学习背景下的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唯一也是绝对的主体,英语教师在整个学习研究过程中只发挥引导与辅助的教学作用,但两者无论其重要程度如何,均是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参与者。我认为,学生在各种信息素材的收集、整理、小组研讨并完成研究专题论文报告撰写的过程中,能切身体会到在学习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合作关系。研究性背景下的任务型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高中阶段英语知识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乃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从本质上来说,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深化与发展。

四、开展多样化的研究活动,共享专题研究成果

在以上诸多教学策略的支持下,如何有效地对学生及研究小组在高中阶段英语专题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及共享是我们进一步完善研究性背景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策略最关键的一步。教师可以安排恰当的时间,以文字、图像、声源、视频等诸多多媒体形式对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加工处理,并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及答辩会等诸多形式将学生个人或是专题研究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及汇报。一方面,学生能够在这种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过程中再一次对所取得的学习收获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在各种类型英语专题研究成果的交流过程中对本专题所获取的知识进行补充与拓展,进而达到知识巩固与补充的双重学习目的。

五、开展鼓励评价、分享成功喜悦

研究性学习背景下高中阶段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评价不能陷入单一研究结果评价的误区,同样要关注学生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感受及体会。评价也不能仅仅以专题研究的文本表现形式(论文、报告等)为唯一标准,而应该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这一过程。鼓励性评价往往比批评性评价更为有效,英语教师需要放宽评价标准,用积极、正面的眼光对学生取得的专题研究成果进行发展性评价,使学生在这种鼓励与激励性的评价中收获成果的喜悦,产生再一次进行专题研究的热情。

六、结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物化与精神文化需求都对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事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英语作为我们在加强对外交流与沟通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一门语言技能,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意义可想而知。本文对研究性背景下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王艳梅.任务链教学:以话题为主线设计真实性任务――一次英语多媒体整合的说和写的教学实例及教学反思[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7).

[2]李稳敏.英文报纸阅读――任务指导下的大学新生英语课外自主学习的调查与实践初探[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08).

第9篇

【论文摘要】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同理,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理论联系实际,对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碰到实际问题、操作难度并结合事例等进行探索与总结。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指导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化学实验中应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研究性学习与化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1.通过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通过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应遵守学生力所能及的原则,不要贪多求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

二、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选择:

①探索性化学实验;②开放性的化学问题;③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④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⑤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⑥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具体如下: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

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化学1、化学2,王祖浩 主编,2007, 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