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时间:2023-03-17 17:57:19

导语: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小企业信息化论文

第1篇

(一)缺乏会计信息化的标准规范

在会计的电算化起步的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十分完善的标准规范,当前很多会计软件不能兼容,在各软件之间的传递过程中会计信息出现了许多障碍,甚至妨碍了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财政部门出台了许多新的会计准则、法规和制度,然而会计信息化的方面却十分滞后,国家的各项制度与文件当中,没有提到“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只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上面,例如网络的安全、支付的信息、电子的交易、货物的配等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完善。会计的信息化发展速度需要有统一的规划和配套的标准与规范出台。

(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在会计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软硬件的本身、网络通讯的技术和计算机的技术的各项问题,主要是和管理准确的结合。会计的信息化主要关于企业的业务的流程和组织的结构、管理的制度、管理的流程等各系列的问题。同时,企业必须准确的根据会计的信息化的各项要求,结合现代管理的理论,并使管理业务的流程和管理会计的核算进行准确重组,从而建立与之相似的管理制度。

(三)会计信息化的人才缺乏

当前,中小型企业缺乏相关的人力的资源,会计的信息化各项应用低,对许多的企业中的会计的员工来说,会计的信息化作为新鲜的事物,会计员工对会计的信息化的软件了解不够,使用功能的不全面和使用的不当。社会认识与观念的偏差、缺乏保障的机制和我国的用人制度的方面一系列的问题,让中小型企业难以吸收信息的技术、会计专业的技术同时能懂企业的管理复合型的人才。

(四)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成本高

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的信息化不管购买商品化的会计软件,还是进行定点的开发模式来实施会计的信息化,都需要从硬件与软件上投入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引进的经济效益不会是立竿见影,在后期的使用过程当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见的各项维护费用。

(五)中小型企业主次不分,会影响战略的全局

信息系统完整的运营维护十分复杂,企业各自的人力有限,我国内的各个软件的公司不能做到随时对企业的维护,同时,企业的个性化的维护要求并不能得到满足。从而使企业主要的精力放在并不擅长的维护系统运行上面,进而分散了企业的主要注意力,改变了企业战略的全局。

二、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主要作用

(一)增强了企业的监督管理的职能

会计的信息化的管理与建设,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网络化。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开化和大众性的特点,社会的公众和企业的其他部门通过直接调查企业和网络在线进行访问企业的会计的信息,从而加强了会计的信息的透明度,有效地减少了会计业务中的“黑箱”操作,加强了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使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强化会计服务、管理、监督各项职能。

(二)简化了会计的流程

电子计算机有十分强大的运算的功能,网络的环境下,大量数据能够实现在线的输入和业务的信息进行实时转化,节省了在手工的方式下使业务的资料输入到会计的账簿过程,从而使会计的核算后变成实时的核算,使静态的核算转变为动态的核算。信息的使用者就会随时随地知道企业的各种信息,同时做出针对性的决策。

(三)更加准确地为企业提供各项信息支持

网络的环境条件下,对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会使财务的业务十分协同,企业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中的生产经营的活动的信息采集各点同时加入企业的信息网当中。企业使用完整的会计的信息进行监控资金各项运营的情况,进而改变了企业的投资各类方式,进而加速企业的目标使效益和资本的最大化。

三、我国中小型企业完善会计的信息化的各项策略

(一)关于政府的方面

1.需要构建新型的会计的信息化的一系列理论体系。会计的信息化会对传统的会计的实务与会计的理论造成全面和深刻的影响,需要适应当代信息化的各项需要,同时改变传统过程中的会计的理论,并且重新整理会计实务的流程,这是会计的信息化中并不能避免的各种问题。

2.需要建立完整的会计的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体系。我国以及世界会计发展新兴的领域中,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的电算化在技术方面上不断地延续。必须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环境与之相适应的和新型的会计的思想,与会计的信息化的相关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修正、改进、摸索的过程当中。从而快速实现会计的信息化,同时需要立法相关的规范。

3.加快会计的信息化的教育的相关力度。中小型企业由信息、物资、资金以及人员组成的各项系统,然而人在会计信息化中起着的决定性的因素。对于具有高的素质会计员工,对于快速实现会计的信息化十分重要。我国需要应用各种形式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化的人员的素质。包含以下方面的考虑:第一,高等教育当中,加强会计的信息化和现代的信息化专业的教育的相关力度。第二,加大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的人员培训力度。逐渐建立的经营的管理的人才库中,更加有效地加强我国企业总体的经营水平。第三,加大中小型企业中职工的各项培训。应用高等职业的教育、中专与技校、职业中学等不同层次培训的方式,进一步为中小型的企业培训会计的信息化的人才和提升会计的信息化整体的水平。

(二)软件开发商的方面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软件在设计中应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同时开发功能强大的专家的系统与会计的决策支持的系统。必须在符合国际与多国的会计的准则、多币种与多语言的各类情况下,从而提供国际可比性的会计的信息,进而满足各类企业与国际的竞争需要,需要最大的限度做到各种数据的共享。

(三)企业内部的管理的方面

1.会计的信息化很快进入企业的信息化当中。大中型企业在会计的信息化过程中,不应该局限在企业的财会部门,需要立足在整体企业,和企业的信息化相结合来进行。企业的管理者是企业的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能够脱离整个企业从而独立实现。管理工具中出现,会计的信息化不仅财会部门相关工作,也是整个企业当中信息化的工作中的重要的部分。

2.控制会计的信息化的风险,同时建立相关的控制的制度。会计的信息化的风险控制,包含两类:第一,改善软件与硬件的各项措施,配置十分优质的的计算机的硬件,从而减少计算机的硬件风险。使用的性能更加稳定兼容性十分好的操作的系统,应用成熟的设计、先进的技术会计的信息化的软件。同时应用稳定的大型的数据库,进而减少计算机的软件风险。第二,通过建立十分完善的风险的控制制度,通过软件与硬件的管理与维护的控制、系统环境管理与控制、人员与组织机构的管理与控制、计算机的病毒的消除和预防等方面建立相关的制度,从而进一步保证会计的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

第2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信息化;三方联合推动模式;需求特征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5. 053

[中图分类号] F270.7;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99- 04

0 引 言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截至2013年9月,小微型企业的数量超过了企业总量的97%,其主要贡献见表1①。数据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对平衡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社会稳定有重要贡献,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信息社会背景下,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然而,我国中小企业以小微型经济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行业分布广泛、资金实力薄弱、经营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大约有50%的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处在零起点。因此,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也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难点,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轨迹,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征,不断优化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最大化地发挥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功能、效率及效益,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稳步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提高阶段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表1 中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情况

1 政府助力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模式及作用

相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承担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是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经济群体,也是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服务的主体。2005年启动“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来,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和行动计划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国家《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列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在“电子商务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灵活多样的电子商务活动的具体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 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②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工信部在北京举办的“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上,中小企业司郑昕司长指出:“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基本原则。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沟通协商、相互配合、资源共享、联合推动的工作机制,凝聚了一支专业服务能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服务团队,形成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特色。③在政府的各项政策和行动计划助力下,政府、企业(这里的企业是指信息化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简称企业)和社会机构三方联合携手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模式,有效地改善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加快了以互联网建设为基础、以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为支撑、以电子商务应用为核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速度。如图1数据所示,2005-2012年淘宝和天猫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长,到2012年已达到10 007亿元④。如图2数据所示,2008年-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逐年增长⑤。再看2013年对内蒙古108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有75%的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有61.6%的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其中: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在3年以下的企业有49.1%),中小企业近3年电子商务应用发展迅速。⑥实践证明,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工作模式,能有效发挥三方资源优势,形成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外部合力,全面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型升级。

2 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征

2013年下半年对内蒙古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接入互联网的企业有75%,搭建局域网的企业有50%;大约有20%的企业除了在电子商务、入网办公、财务管理系统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外,对OA、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系统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有大约40%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入网办公、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有比较好的表现, 大约有40%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信息化系统及电子商务线上平台的应用方面处于零起点。如图3所示,拥有局域网的企业中有30%在OA、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等方面没有应用行动,有15%接入互联网的企业没有电子商务应用行动。这30%和15%的中小企业具备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还有20%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具有继续提升和发展的潜能和需求,以及将其培育成行业信息化示范点的可能性;加上5%的可作为向下辐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整体推进组成部分,就构成了2:3:2具有不同需求的三方联合重点挖掘的信息化服务空间。⑦

在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发现,资金和IT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分别排在了第一位和第二位;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和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价格高的问题仍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别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调查数据分别为:认为有资金问题的企业占62.8%; 缺少IT专业技术人才的企业占42.3%;认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企业占39.7%;认为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价格高的企业占30.8%。同时,在对中小企业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进行扶持和帮助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资金支持(占57.4%)、政策和培训支持(占42.6%)、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交流平台(占33.3%);在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产品(服务)需求情况的调查数据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有培训需求的企业占42.6%, 希望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产品的企业占38.9%、需要提供更优惠价格的企业占35.2%。⑧

由此来看,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呈现的主要特征有两个方面:①资金、政策和培训方面是中小企业的首要需求。从图3可以看出,大约有5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比较好的基础,对信息化建设呈主动需求态势,需要更好的政策环境、便捷的学习平台和见效快的培训项目,已经实现了由要我信息化的被动角色到我要信息化的主动角色的转变,有主动和积极的信息消费意识和行动。同时,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与支持。②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中,高品质、有适用性,价格优惠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仍然是中小企业的基本需求。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经济成分复杂、行业分布广泛、资金实力薄弱、经营方式灵活、管理松散及信息化应用水平低等特点,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网络化、模块化等特征,在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选型上,更看重有针对性、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灵活便捷的实用产品。

3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三角关系

(1)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弱势经济群体,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共同责任。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自然特征。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中,为了共同的信息化服务市场需求和社会责任,形成基于“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的,三方联合、相互合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三角形关系,如图4所示。其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分别是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三方实体,AB(或BA)、AC(或CA)、BC(或CB)是三方实体的相互作用关系,面积是三方联合的服务对象的分布区域。三方联合推动模式三角形关系模型具有三角形固有的稳定特性,只要三角形的结构存在,其稳定特性也会持续,就会稳定发挥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功效。“功能由结构决定,结构由要素构成”,下面还要从要素入手讨论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功能和作用。

(2)三角形第一个顶点代表政府:指国家各级政府,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广义的政府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⑨。政府为了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针对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市场供需错位问题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并推出系列扶持政策、安全保障措施、相关标准和行动计划,通过协商、合作、沟通、扶持等方式,广泛挖掘和聚集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鼓励、牵线、沟通能力,为企业和社会机构营造适度宽松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环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积极性,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搭建了稳定高效的运行平台,对企业和社会机构产生积极的驱动作用。

(3)三角形的第二个顶点代表企业:是指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由众多中小企业协同,服务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及服务供应商群体,是在政府政策、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下独立存在的经济实体群。目前,在政府的驱动下,已形成由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阿里巴巴集团公司、金和软件公司、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风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铭万集团等众多企业组成的,服务于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群体。中小企业数量之多和信息化后发展空间之大,是巨大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潜在市场。如此之大的信息化需求市场,将成为企业开拓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内在动因。

(4)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代表社会机构:是指由新闻媒体界、教育界、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和协会、联盟等组成的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群体,是在政府政策、法律的保护和制约下独立存在的,并区别于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群体的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第三方面的力量。通过技术转让、调查研究、信息沟通、组织培训、信息化技术咨询、审核评价、宣传报道等方式支持和协助政府政策和计划的落实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推广应用,在政府、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商)和中小企业之间搭建畅通的信息化沟通平台,提高政府和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行动的效率和效果。社会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机构利益和中小企业巨大的服务空间形成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内在动因。

(5)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三方实体的互相作用关系:①政府和企业及社会机构存在相互信任、支持、协作或合作的互动互利关系。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中,政府通过优惠政策、相关的行动计划、法律法规以及改善信息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措施和行动为企业提供安全和谐、鼓励创新、信息畅通的发展环境,号召以三大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IT服务企业承担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企业在政府动力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巨大需求市场力量的驱动下,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下,积极支持政府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商合作、互相支持、资源共享的互动关系,并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②政府对社会机构有监督管理职责,通过购买服务、购买项目、政策激励等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相关行动,社会机构发挥资源优势协助政府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需求服务,弥补政府直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局限性和不足,提高政府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效率,实现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效益最大化;③社会机构和企业为了共同的社会责任和各自的利益,在项目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资源共享等方面相互合作或协作,形成互动互利的伙伴关系。总之,三方为了共同的社会责任和各自的效益,不断优化三方的互动互利关系,形成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能量,建立按需动态优化的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服务模式。

4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动态优化过程模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及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中小企业对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升级。如图5所示的三方联合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模式,旨在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问题,对需求市场的新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满足处在不同信息化水平的中小企业的动态需求。模型的基本构成:一是由①调查和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②根据需求的变化修正策略和行动③优化政策环境、培训环境和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供给市场环境①构成基本的动态循环过程;二是由④三方联合大数据管理及监控平台构成各环节信息输入与输出监控体系。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动态优化过程模型的特点:一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由三方实体共同行动,发挥三方联合的资源优势。例如环节①,由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同步进行,通过不同渠道、基于不同动因广泛调查,获取需求信息,并且三方共享信息。二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输出的信息都通过监控系统的“价值”判断。例如环节①,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输出进入环节④,有价值的进入环节②和环节③;无价值的反馈到环节①,继续补充调查。三是以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中心,周而复始,起点和重点都在OO线上,形成开始于“调查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结束于“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市场”的不断优化的循环过程。

5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核心价值

三方联合推动模式,具有高效的互动性、固有的稳定性和可动态的优化性,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高效运行,能实现“共赢”效果。政府能更高效地激励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力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低成本、低风险、见效快的创新技术产品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不断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供需市场关系,有效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过程,保障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企业能获得更多的与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的机会,增强创新能力,把握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市场,赢得中小企业消费群体,实现增加营业收入和获得社会效益的双赢;社会机构也会从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合作、技术转让和服务对接等机会,配合政府和企业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产品选型、技术创新与推广、调查研究等方面做出贡献,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6 挖掘三方联合推动模式潜在价值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市场的调查研究,支持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策略和行动。政府通过政策导向和相关行动鼓励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机构广泛调查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现状和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研究文档管理机制,极致发挥三方联合优势,通过线上和线下不同方式,采取问卷、走访、访谈等多种调查手段和方法,广泛获取反映中小企业信息化真实水平和实际需求的数据,搭建信息量大、来源广泛、有质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及需求市场研究平台。以更好地把握中小企业信息化实际需求情况和发展趋势,使三方联合服务行动更有针对性和实际价值。

(2)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高速、稳定、低成本的网络基础设施环境。从功能上划分,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通信子网是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通信网络环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基础环节,就像有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可以刺激公路交通消费一样,高品质、低成本的通信网络环境是刺激中小企业信息消费的基础条件保障。需要政府与大型企业合作,完善通信子网建设和技术升级,为中小企业提供覆盖面积广泛、无盲区、区域均衡、高服务品质的通信网路环境。

(3)继续加速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普及性和提高性应用。电子商务应用仍然是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切入点,采取政府出台鼓励线上交易政策、企业和社会机构联合行动的方式,发挥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技术力量,开发契合中小企业实际的创新服务项目,加大分层次及个性化指导和培训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对C2C、B2C、B2B、O2O等技术和功能的认识,指导中小企业在众多电子商务平台中有效地进行选择,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水平和普及度,增加企业线上交易额,建立与上下游企业线上交易关系,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平稳转型升级。同时,对中小企业在商务网站上进行电子交易时顾虑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进行电子交易时最大的顾虑是信息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政府从信息安全法律、信息安全技术、企业及公民诚信度管理、信息安全宣传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为电子交易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4)不断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市场环境,搭建开放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服务平台。信息化培训需求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需求之一。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需求由被动需求走向主动需求,从模糊需求走向明确需求,为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工程迎来了良机,也是企业拓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最佳时机。目前,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市场存在着一些矛盾,即: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培训预期目标高和实际效果不佳的矛盾;中小企业看重培训对绩效的明显作用与开发培训项目者很少考虑培训对绩效指标产生的正能量影响之间的矛盾;中小企业需要能解决企业具体问题的培训与开放灵活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较少的矛盾;中小企业更期望在投资前就了解收益机会与描述培训投资效益难的矛盾等方面。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需要构建分层次完全透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体系,如图6所示,其层次之间完全透明,信息共享,下层的培训对象是上层的潜在客户,下层为上层提供潜在客户的挖掘服务。其中:普适层培训服务,是指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借助三方联合资源,运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模块化、自助式、开放的培训内容与线上或线下、自主或课程等灵活培训方式相结合的按需选择的公益性普适培训平台;产品推广层培训服务,是指中小企业购买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之前信息化服务商提供的以产品为单元、能让服务对象感知产品(或服务)应用价值的灵活开放的推广性培训平台;产品应用层培训服务,是指中小企业购买信息化产品或服务之后信息化服务商提供的伴随产品(或服务)整个技术生命周期的配套培训服务,包括开放的、定制的、虚拟的、直播的以及点播等多种可自主选择的培训形式。普适层培训作用在于,让中小企业充分认识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理清本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形成产品(或服务)选型的可行性论证和初步意向;产品推广层培训作用在于,使培训对象熟知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和预期投入,感知及体验产品(或服务)的适用度和预期价值,形成产品(或服务)选型结果;产品应用层培训作用在于,使培训对象认知和接受产品(服务)带来的新变化,在实际应用中感知产品(或服务)给企业绩效带来的价值,并在产品(或服务)全生命周期中不断得到适用性培训服务,挖掘产品(或服务)的绩效价值。通过回访、动态跟踪调查,不断补充和完善实践效果好的培训,淘汰实践效果差的培训,形成三方联合共建的持续优化培训体系。

(5)加强技术创新,开发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升级。急需国家政府出台系列与云计算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精细化的和可操作的信息化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相互合作,开发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云计算技术产品(服务),引导企业和社会机构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有质量、有效果、标准化的需求服务,同时为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依据。充分发挥三方联合资源优势,以电子商务应用为切入点,以培训为手段,在中小企业广泛推广基于SaaS服务模式的产品(服务),通过租用模式和体验效果评价过程机制,将企业的资本投入转变为日常开支和运营成本,将传统的产品选型过程转变为真实体验效果评价之后再做选择,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选型困难、一次性投资的资金压力大和风险高,以及信息化系统运维IT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现实问题。完全实现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服务,切实有效地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

7 结 语

以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中心,以动态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为动力,以优化政策、培训和信息化产品(服务)供给市场环境为目标,以中小企业信息化大数据共享平台和透明化的监控系统为手段,基于政府、企业及社会机构三方稳定的三角关系,能更有效地发挥三方联合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三方联合推动模式的服务能力、效率和效益,实现三方联合价值的最大化。为中小企业营造信息化产品供需信息畅通、信息化供给产品(服务)丰富、和谐诚信、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环境,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提高中小企业生产、管理与市场开拓的信息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指南[M].北京:机械

工业出版社, 2013.

[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9)[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3] 姜梅.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小企业,2011(6):67-68.

[4] 郑小军.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老问题与新机遇[J]. 通信世界周刊,

2011(15):17.

[5] 张洪宾. 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在京举办[J].中国中小

企业,2013(5):22 .

[6] 郑昕.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J]. 化工管理,2011(5):

13-14.

[7]王维剑.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软件导

刊,2011(3):3-4.

[8]王茜.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12(5):6-1.

[9]工业与信息化部. 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暨中小企业

信息化培训启动会[R]. 2013.

[10]何永琴. “套餐+自助”组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3(4):109-113.

第3篇

论文摘要: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形势下需要开展知识管理这一新课题,广大中小企业大都感觉找不到着手点。本文立足知识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可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入手,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逐步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和能力。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日益动荡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居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50%左右的经济总量,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受自身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少企业能系统和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鉴于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构建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信息化建设人手,夯实开展知识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循序渐进推行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可行的策略。

1.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1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O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理论营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获得领先于同行的竞争优势。

1.2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在企业或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能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帮助企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竞争和挑战。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导入

要开展知识管理,首先是要让企业的员工都了解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导入。

1.2.2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的建立

第一,在总体上监控和管理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最上层。主要包括:总体经营规划、总体质量监控、总体产销监控、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设备管理。这些监控和管理贯穿于知识管理工作链,并为工作链服务。

第二,支持业务工作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中间层。主要包括工作经验、体会与方法、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成果(报告、报表、结论)、工作相关信息、工作基础知识、工作制度以及专家头脑中知识等。

第三,基础方法理论和基本产品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基层,对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基层支持。主要包括: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介绍、产品基本特性说明等。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三个层次的企业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结构。

1.2.3企业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企业知识管理落到实处的过程包括知识沉淀、知识发掘、知识引出、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默化以及知识优化等。这些分步过程需要一个平台,这就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技术平台。

1.2.4知识管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知识管理的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并不能说明知识管理就能有效地落实,必须要有完善制度或运行机制来保障。

2.中国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面临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来源。但近几年来,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国家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国内外严酷市场竞争环境,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发展创新。实施知识管理虽然是广大企业寻求发展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但对于85%以上以传统产业领域经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面对知识管理这一现代企业运行管理新模式,感觉到象是画饼充饥,一下子难以找到策略突破口和操作着眼点。

3.推进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有效突破口

知识管理是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因此实施知识管理必须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落后,市场信息陈旧,缺少现代的传播工具,信息的交流渠道单一,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这就注定在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过程。

从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看,知识管理从信息化管理实践和理论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知识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如果说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目前已经进化到第三代的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就是知识。所以,基于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这种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入手,加快推进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分阶段推进和实施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基本架构

4.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善信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形成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生产技术装备、原辅材料、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成化和高效利用。

2)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使企业能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运营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企业与市场有效沟通的业务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3)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实现人、财、物、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紧密结合并有效发挥作用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程交互衔接运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高效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组织结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式,实现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可以预见,今后的企业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朝着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临时性、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小组为主导、扁平化运行的组织结构体系发展。

4.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策略途径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和解决方案与大型企业有明显不同。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薄、资金少、人才缺、起点低,不能照搬大企业“高投入、长周期”的信息化模式,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寻找一条经济、实用、方便、有效的信息化建设途径。笔者认为,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应该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ASP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得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同时ASPJ]~务商会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将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象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ASP模式在满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方面,同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基本一样,诸如寻找客户、扩大市场、财务电子化、生产计划、销售和存货信息管理等,AsP模式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多地点管理、多分支机构、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ASP服务商,与网络营运商、咨询顾问公司、公共服务公司以及应用软件供应商,形成稳定、强大的服务联盟,可以无时间限制、无地域限制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平台租用,使企业减少信息化后顾之忧,集中精力致力于本业发展。在国外,AsP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美国60%以上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sP模式。可以断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AsP模式,定能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第4篇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三、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 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总之,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2]闫兵;企业信息安全概述及防范[J];科学咨讯,2010

第5篇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已经被带入了信息化的步伐中。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且成为当今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信息化的主体为云计算。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工业也与信息化绑在了一起,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云计算在制造型企业中尽显其能,使制造型企业有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也推进的云计算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制造型;中小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云计算技术

云即网络,是可以提供服务或资源的网络,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在云中获取资源。所谓云计算,就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超级计算模式。云计算局限于IT行业,它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依托互联网,向用户提供服务,它是IT设施的交付及使用模式,但它的服务资源是软件、硬件等。云计算是通过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的计算方式为互联网使用者提供服务的。云计算模式中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将网络资源转换到他们的需求上,访问计算机或存储系统,他们不需要了解服务器的原理以及计算机的运作[1]。

二、制造型中小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的全过程。信息化可以将市场、业务、订单结合起来,带动企业物流、资金流的活动,也可以在线完成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业化在信息化之前,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基本物质基础,资金和人力,满足了信息化的需求,而信息化推动着工业化的发展,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扩大了工业化的内容;经济的发展属于一个阶段过程,工业化表现了一个国家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一个过程,同时使经济发展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前进的,信息化可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反过来工业化也可以促进信息化。信息化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改变传统制造型产业结构:①信息化使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及组织方式发生了改变,通过有效组织生产,提高了中小型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及提高了工业生产化的质量和效益[2]。同时也促进了信息的流动;②信息化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信息产业具有扩散性和渗透性,能够融合于其它产业,逐渐带动传统制造型产业升级,挺高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化促进制造业走向现代化、智能化;③信息化使生产方式更加集约化。规模化。信息技术的扩展性、渗透性使知识、技术等延伸、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科技的发展也使工业产品中知识和技术含量的比例升高,纯自然的东西越来越少。信息化加快了工业发展的步伐,使制造商更加注重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④信息化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力。信息化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在工业生产力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够为中小型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⑤信息化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三、云计算在制造型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

云计算也已经悄悄地渗透进入了制造型中小企业中了,而且在企业中可看作是一种潮流和企业发展的趋势。云计算为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应用云计算为企业设计、生产产品,能够缩短需求回应时间及运行时间。云计算在中小型企业中是功不可没的,中小型企业本身规模小,他们的IT基础薄弱、IT预算有限,如果将“像购买电、水一样,中小型企业能够按IT的实际采购软件和服务”[4]这种模式应用于这些企业,无疑将会改变企业的发展形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云计算可代替IT,云计算的应用可使IT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降低,防止意外或灾难的发生。云计算应用于制造型企业,可降低使用成本、采购成本等各种成本,激发了企业的突破和创新的思想,让企业产业达到前所未有的业绩,完成更加高难度的计算。

(一)、云计算商业模式在制造型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

云计算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模式主要有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和PaaS(Pla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两种[6]。当中小型企业缺乏资金及信息技术人才时,利用这两种模式,可有效解决中小型企业面临的成本、可扩展性、个性化等问题。

(1)、SaaS模式

SaaS普遍适用于广大用户。软件厂商统一将应用软件安装在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上,用户直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租用或定制所需要的应用软件。一般中小型企业的经营都由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软件厂商不仅提供软件,还负责管理和维护软件,所以用户只需要花费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就可之间通过互联网使用所需要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等[6]。不在像以前那样,用户需要购买硬件、软件和雇佣相应人员,而且开支大、成本高。制造型中小型企业使用SaaS,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而且还能提高运营效率。中小型企业通过SaaS模式获得先进的技术,它省略了企业构建、购买基础设施等环节。

就目前形式而言,中小型企业并不使用整体的SaaS构架,出于对其安全性的顾虑,只使用SaaS的部分解决方案。SaaS供应商是通过记录企业所有数据、权限访问等一一记录,做定期审计来解决企业数据问题。SaaS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对数据的敏感性分类差,只将所有数据集中起来;另一方面是由于供应商也对数据的敏感性等级的辨别能力有限,并且基于其自身可能也存在程序漏洞或泄露用户信息等缺点。在安全方面,SaaS供应商设置了保护密码,对数据访问设置了控制权限,而且通过私有云将数据模型设计中正确的数据和SaaS应用体系隔离。SaaS的应用软件一般都是开发好的,所以智能租用难以定制,但企业使用软件只需要进行软件使用的培训,无需使用开发技术或IT构架部署。SaaS侧重于服务和应用。

(2)、PaaS模式

PaaS是为用户提供硬件资源、开发环境和服务器平台等服务的。它可以为个人或企业提供定制研发的中间件平台,提供应用服务器、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托管、试管等应用服务。用户通过在供应商提供的基础构架上开发程序软件,还可以通过其他服务器或互联网与其他用户共享其开发的软件。

PaaS模式应用于制造型中小型企业,有利于企业自主开发企业管理软件。企业通过租用PaaS服务供应商的开发环境和运行平台,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开发信息系统。PaaS的个性化服务,可适用于各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开发环境。PaaS投资成本较低,对开发人员技术方面的要求也低,而且用户不需要自己购买开发软件和服务器,也不需要任何编程,可直接研制开发企业管理软件。

(二)、制造型中小型企业云计算实施方案

制造型中小型企业实施自己的云计算战略,需要详细的规划指导过程。第一步:分析企业制造产业当前需求。综合考察和研究讨论制造业当前的业务现状及IT环境,明确是否需要用云计算、应该需要公共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分析需要应用云计算的哪一业务及那一层服务;第二步:选择和设计云计算的整体方案。这个过程包括对应用软件、硬件平台、安全系统设计、操作系统平台、自动化流程设计和用户访问模式等的选择。完成了这一步,可进一步设计云计算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设计;第三步:实施云计算方案。按照云计算方案逐一将硬件、软件、服务器等相关计算资源安置到位[7],系统管理;第四步:云计算系统的运营。云计算提供的服务过程是连续不断地。在运营云计算的过程中,要确保它所提供的服务是有用的,要不断发掘和研究云计算为制造业新产品所提供的新价值,不断完善云计算在企业中的服务产品。

(三)、云计算的应用和实施的策略

(1)、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为制造业提供一个终端服务器,通过此服务器中小型企业可采用世界上领先的技术和资源。云计算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2)、云计算所提供的的资源可以看做和皮筋的弹性一样,可扩充也可缩减。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安排适当的访问量,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

(3)、宽带与云计算密切相关,所以选择稳定的网络访问环境,是保证云计算正常运营的前提[8]。

(四)、云计算应用于制造型中小型企业的关键技术

(1)、安全技术。全球数据中心将所有数据保存于云端,而且由专业团队管理数据和程序,这样就可以减少中小型企业用于数据管理的时间和精力。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更注重于制造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

(2)、软件服务技术。用户不用在购买软件,可通过租赁的方式支付一定的费用即可访问所需要的网络软件。这种方式降低了制造型中小型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3)、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最突出的特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时常会出现服务器负载失平衡的现象,通过该技术可实现服务器间资源的转移,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虚拟化技术可将硬件和软件分离。

(五)、云计算应用于制造型中小型企业的优势

云计算应用于中小型企业,有数据挖掘的功能,即除能够查询所需要的数据外,还可以对所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及所存在的联系,更方便了数据管理人员。云计算加入制造型中小型企业的好处有:(1)、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根据自身情况可以租用所需要的软件,不必另外够卖硬件、软件、服务器等;(2)、云计算就相当于一台超级计算机,使制造型中小型企业的数据统计方便而快捷;(3)、云计算软件即服务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强大的软件模板技术,使用云计算可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数据安全性。

结语:

在实践过程中,云计算这个概念已经缓缓地深入制造型中小企业的核心了,也慢慢被企业接受和认可了[9]。云计算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潮流,是制造业领域的新型技算模式。制造业运用云计算,既不需要购买硬件、软件、服务器等资源,不需要建立数据中心,也不需要IT技术人员,而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服务器等使用这些资源。云计算为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它将企业大量的繁杂的资源管理起来。云计算为中小型制造业节省了成本,应将云计算运用与中小型制造业的哪一环节是实施云计算战略的成败关键。云计算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

[1]全若贝: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9(4):102—103

[2]H·钱纳里.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3]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十五”时期我国就业保持持续稳步增长.2006年3月13日.

第6篇

关键词: 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147-01

1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规模以及经营理念,资金状况往往比较紧张,对其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会计认识的不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在发展中的风险认识和控制埋下了隐患。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信息技术措施和方法对其会计方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1.1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制定。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信息化技术不断的提高,在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各种技术措施和方法的支持。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上的落后也有其客观原因,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和技术方式进行分析与管理的过程,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尚未制定一个标准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体系,是通过多种财务软件的通用方式和通用技术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由于缺乏标准,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软件的制约存在着各种社会风险认识低,其处理手段和处理方式小的影响问题。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成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发展技术措施和技术手段不断完善是保证其发展的活力关键,这对于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非常必要的。

1.2 转变观念,在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分析,将信息化技术措施和会计管理方式当前当前的主要财务控制手段和管理方式。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来看,会计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更好死当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其发展效益的关键前提。中小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通过其在发展过程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的,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信息化道路的选择既要方向明确,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要选择和力的应用措施和方法,保证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适合当前企业的应用和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企业文化的重塑等内容,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管理技术措施,其是结合当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管理控制措施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与利用。中小企业应该认真的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确保会计信息化的稳步推进,促进企业发展的正常有序进行,保证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

1.3 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构建方案。在当前信息技术建设和应用中,是通过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企业信息的日益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采用和变换的,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时,中小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通过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与应用,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项目的实施,一些不必要的则该放弃时就要放弃,对各种盲目的追求和照搬各种制度的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控制与改善。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上,通常是通过两种情况进行分析的,其主要的情况分析措施有简单化和不自量力的形式,其简单化是通过在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对软件应用和分析的明显不够,觉得软件套过于简单,造成认识的错数。不自量力,大企业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照着各种大型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方式和会计信息处理方法进行应用的,由于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各种基础不同因素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因素。

1.4 培养或引进高素质信息管理人才,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在当前的中小企业管理中,由于对人才应用和管理的不足,使得其在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分析与利用。通过对软件技术处理措施和人才管理的综合应用进行企业发展探讨。软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而人才则最终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既要靠软件供应商的实施,更要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对人才的建设措施和建设方法进行分析,其相关的管理技术措施不断的完善,发现问题的实质,然后组织相关人员就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解决方法,并能够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流程制度方式。

2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风险控制

2.1 严格授权。在工作中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和各种风险措施进行分析,应该尽可能的采取多层多渠道的方式避开风险,站在企业的角度去分析和管理,要加强对站点进入控制、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沿着控制方式和控制措施进行管理和工作,实行严格授权制度,通过实施权限设置和口令管理的方式,能够在工作中无人授权的情况之下对会计系统的管理十分严格,而无法让陌生人进行登陆。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避免在工作之外造成由于账号盗用出现的各种缺陷和问题。

2.2 培养或引进有较高水平的系统管理员。站点的管理,系统的维护以及数据的更新大多是通过系统管理员来实施的,所以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岗位设置,其他包括系统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拟订、系统运行管理和系统数据管理等也基本有系统管理员来完善,所以,在这个岗位人员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尽可能的选拔一些既技术过硬又品行端正的优秀人才,同时还能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这是保证信息系统能否成功实施和平稳运行的关键之一。

3 结束语

在当前,由于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属于一个刚起步阶段,其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管理制度措施和管理技术方式不够完善,各种制度的缺陷造成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这不仅是政府的问题,也是人民的问题,更是企业自己的问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的推动其发展技术措施和发展中的管理技术手段是当前企业发展中的重点形式,是完善其财务运行状况,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的主要前提和基础方式。

参考文献:

[1]任晓红.试论会计信息化.太原大学学报,2005.6.

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对策,以推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基础信息会计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个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迅速掌握好信息技术、利用好信息技术,按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企业信息化,才能全面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能力.如何把会计信息化系统融入日常的会计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规划。

许多中小企业的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企业管理和会计信息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实施会计信息化对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由于中小企业目前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受厂商的引导,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在应用过程中缺乏专家的具体周到的指导,使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过程缺乏总体和长期的发展规划、统一的规范和科学的方法,这造成了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应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会计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很多中小企业在手工核算方式下会计基础工作较差,账、证、表的格式和内容混乱,核算方法与程序不统一、不规范。由于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化系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企业基础信息分类及编码缺乏总体规划。企业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信息系统信息共享、交换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基础信息编码包括:组织机构编码、人事编码、会计科目编码、供应商编码、客户编码、物资编码、固定资产编码、设备编码等8类。由于会计信息化实施时。往往只考虑财务部门工作的需要,没有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高度出发.导致各信息系统的编码种类繁多且很多编码相互之间不兼容,存在同一编码对象在不同系统中分类和编码完全不同,形成很多“信息孤岛”。会计科目设置时简单照搬手工条件下的会计科目,没有充分使用辅助核算来提升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客户编码和供应商编码采用顺序号编码,给客户信息和供应商信息的录入和查询等带来不便。

(2)不重视摘要的填写。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填写凭证的摘要时,往往认为摘要不重要,摘要内容写得非常笼统,或一张凭证只有一个摘要.信息不全面。

3.会计信息化人才缺乏,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低

会计信息化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护知识。由于中小企业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财会人员多数仅懂得业务技术,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虽然经过会计信息化培训,但由于各种原因,培训效果并不好,所学知识不足以支撑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日常工作需要,由于大多数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太了解,造成使用不当或功能使用不全面。而对于系统中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核算特点进行设置的项目,更是不能运用,一些已经开展会计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正是因为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4.缺少强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所有的会计信息都以电子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会计信息化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侵扰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系统内部,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安全防范措施。主要表现为: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不设置口令密码,或口令密码长期不变,或保管不严,系统管理员对操作人员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人员短时间离开计算机时,不正常退出财务软件,没有采取浏览防范措施,致使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轻易地操作系统,浏览、修改数据;个别操作人员使用带有重要财会数据的计算机上网聊天.给网络黑客窃取信息或病毒侵扰提供了机会:没有对软件提供的操作日志进行管理,数据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缺乏灾难恢复措施等。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对策

1.提高企业领导的认识水平,科学制订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

会计信息化应用,首先要有支持和理解会计信息化的企业领导,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是会计信息化成功的保证。企业主要领导必须对会计信息化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深刻的认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订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制订出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使企业完全掌控企业的人、财、物情况.实现物畅其流、财尽其利、人尽其用,所以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高层高度关注的一个投资项目,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方案。并找准信息化实施的突破口,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推进。企业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对预期的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把握企业信息化整体思路之后,就可以按照效益与实务互利、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以实施。具体可分以下几步走:①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把会计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切人点.一步一步地引导和推动其他管理环节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②建立以存货管理为中心的供、销、存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③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生产、成本管理系统。④建立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2.加强会计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

(1)要特别重视系统初始化工作。系统初始化是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初始化设置将本单位要采用的核算程序、方法、规则、基础数据录人电脑,使财务软件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与管理需要,是由手工核算过渡到会计信息化处理的第一步。系统初始化设置是一项工作量大、难度高、对系统日后影响极大的工作,初始设置项目一旦确定,以后便难以更改。初始化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日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系统初始设置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周全。个别企业在初始化时对于核算的内容缺乏周密的考虑,给以后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在初始化设置之前必须要根据本企业特点、核算内容、管理要求制订具体的方案,经过多方面的讨论通过后再执行。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会计信息化系统要求录入到电脑中的会计信息代码化,以便计算机识别、分类、汇总、查询。编码的设计是初始化中既复杂又费时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初始化成败。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只有从全局考虑,在企业形成统一的面向信息共享的信息分类与编码,才能将分散、孤立的各种信息资源数据变成网络化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将众多“孤岛式”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①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企业的变化和发展,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科目体系;②根据已建立的会计科目体系及企业核算和管理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的辅助核算项目体系,以灵活多变的核算形式和统计方法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组织机构编码、人事编码、供应商编码、客户编码、物资编码等关键性编码、名称,各个子系统要完全一致;③结合有关职能部门和内部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会计报表体系。

(2)重视摘要的填写。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对反映不同经济内容的同一张记账凭证,应该做到每项经济内容准确对应一个摘要,不能笼统使用同一个摘要,摘要信息填写得是否完整,对充分体现计算机优点的查询、统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分类方面,摘要、明细科目、核算项目可以相互补充,配合使用.使分类的维度增加.以使分类统计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例如。在企业经营中要签订很多经济合同.企业依据合同支付款项,如在摘要中写明合同的编号,那么在一段时间后,对于各个经济合同的款项支付情况进行统计时.就可以在摘要中以合同编号为过滤条件。来筛选对于某个合同款项的支付情况。以便于和企业的合同台账相核对.确保合同付款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

3.加大会计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会计信息化需要一支稳定的既懂会计知识、信息技术又懂管理业务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国家和社会以及企业都要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高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素质。中小企业员工的素质、应用水平、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好坏。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做好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

(1)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员工逐步了解和熟悉信息化,明白信息化能给自己、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使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2)强化中小企业自身使用的那套会计信息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将培训贯穿于系统运行全过程。

(3)有计划地组织会计信息化业务骨干到会计信息化管理优秀企业参观学习.以取长补短。

4加强会计信息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在技术上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具体安全防范措施有:设置密码及使用权限,只有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注册登记并拥有正确密码的人员方可进入本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应根据内部控制的原则与岗位需要公平地分配每个系统操作者的权限,只有拥有操作权限的人才能调用相应的功能或接近到相关的文件,对于操作密码,系统操作人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修改自己的密码;对于系统中重要的程序、数据、文件等,应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加密,以防他人进行调用、浏览或篡改;设置操作日志,操作日志可自动记录进入系统的人员密码、进出系统的时间、所进行的操作内容等,通过操作日志,可及时发现非法进入系统、接近系统数据文件的企图:建立有效的防火墙、计算机病毒防范体系、网络漏洞监测和攻击防范系统,建立计算机安全应急机制,使用设计成熟、技术先进、安全稳定的数据库系统和财务软件平台等先进技术,为了防止病毒的侵袭,不能使用盗版的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来的磁盘要先进行病毒检测,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在计算机中安装并开启杀毒软件,这样能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毒;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要定期对软硬件进行维护、保养,定期备份财务数据,并且每次备份不少于两套,分两地存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

本文试图就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分析,并总结出一些解决方法策略。

一、中小企业及电子商务

1.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对中小企业都是把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概念界定的目的也就在方便政府扶持和管理中小企业论文。很多国家在定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时都把便于扶持中小企业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在内。

随着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高,中小企业的定位越来越高。我国官方给出的中小企业的定义是: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

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目前我国98%以上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

2.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很多专家学者各持己见,但有一点无疑是大家都认同的,那就是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是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是指交易各方之间(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各类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是一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时代。

电子商务作为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具有提高贸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特点,在全球商务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联合国贸发委2004年报告统计,2003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8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69%。预计到2006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到12.84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销售的18%。

据中国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鉴数据,2003年中国中小企业达到2160万家,到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将达到2300万家。有56.1%的企业表示从没做过网络营销活动,有41.1%的企业用户表示曾采用过网络营销方式,有2.9%的企业用户不懂网络营销是什么。由此可见中国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状况不容乐观。

二、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1.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电子商务,有助于缩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使更多中小企业能够与大企业甚至跨国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增强了中小企业的应变能力、运行效率、创新能力以及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了中小企业管理质量,降低了内部管理费用,扩大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改变了中小企业经营要素观念。企业要树立注重知识的观念。现代企业快速、高效地响应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关键环节已不再取决于物质资源,而是在于企业获取、处理、传递和利用信息及知识的能力。电子商务能使中小企业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极大增强,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到企业所需的有用信息和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知识传播与交流,使员工的个人知识方便地转变成可以在企业内部广泛共享和恰当利用的企业知识。

3.电子商务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在获得信息与信息方面实现了“实时互动”。企业需要树立快速创新的观念,电子商务不仅使传播的信息量激增,还使信息传递速度实现“光速”。电子商务使得信息实现瞬间内在全球传播,全球各个地方几乎可以同时知道一条最新的信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创新,而且要快速。在信息实现全球同步化的时代,创新成了企业的灵魂,速度成了企业生存的前提。

三、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竞争意识不强,思想认识摸糊。绝大多数企业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即使已经进行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也并未真正认识电子商务。相关的管理基础却没有跟上,企业的电子商务仅停留在表面的网站建设上。因此中小企业不但要在观念上重视电子商务,而且要在理解电子商务实质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发展电子

商务,不宜盲目跟风。

2.上网企业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全国560万家企业(含乡镇企业)中,上网企业所占比例不足1.5%,并且集中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上网企业少,浏览客户就少,网络给企业创造的效益就减缓,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困难。怎样合理使用有限资金?许多中小企业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中小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据整个信息化投资80%以上,而配套软件和IT服务等方面投入相对滞后,对软件的选型不恰当,咨询合作伙伴协调不力等都会限制电子商务的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低,难以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

4.网络利用率差,营销方式单一。大部分上网企业的网络营销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和促销上,而且也只是将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且,很少有企业拥有自独立的域名网址,开展其他网络管销活动的更是寥寥无几。网络对企业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

5.社会化配送滞后,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化配送跟不上,货物递送成本高,网络营销产品不能占有价格上的优势,又没有风险保障,使得企业不敢在网络营销上进行大的尝试。

6.网上支付安全机制和配送法规不健全,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缺乏可靠保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策略

1.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管理模式。中小企业经营者要树立知识化、信息化管理观念,对知识经济要有较深刻的认识,重视对信息技术的投资与应用。要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资金、信息、实物优化组合,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和规范的网上经营体系,使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流程化、数字化、网络化,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商务。

2.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操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已经开展的电子商务如还没有实现在线支付、快速配送和安全认证,反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平衡,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铁路、公路、航空、邮政快递可以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配送中心、投送中心,完善中小企业物流配送体系,以高效、快捷的方式,服务中小企业,保证中小企业网上销售的顺利实现。

3.注重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很大障碍就是人才的缺乏。由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工资待遇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和技术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工作,致使中小企业人员素质较低,对信息技术领悟和掌握程度差,这是造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实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困难的症结所在。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外国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资金和发展优势,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缺乏问题更加突出。中小企业不能坐等观望,要加快培养现有人员,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引进信息技术人才,为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4.拟定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和总体规划。拟定电子商务的总体规划是实施电子商务的第一步,其中包括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选择。目标与计划的制定等。进入电子商务之前、首先,企业要弄清楚电子商务要通过何种机制达到何种目的,即设计商业模式,简单地说商业模式就是: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怎么结算?根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及其他部门最近的调查结果:网民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排在前列的是阅读新闻、发送电子邮件、聊天等、上网购物者并不很多;还有上网用户男性、年轻人、高学历、中等收入以上者居多等。这些情况可以使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是采用何种形式,还是卖何种产品,如书籍、服装、电脑零件。这里包括管理模型,目标、计划和总体思想等。

5.做好目标市场定位。把握最佳时机目标市场就是企业要服务的顾客群体。只有确定了服务对象和服务的区域范围,企业才能决定要生产销售何种产品,以何种手段进行促销及网页设计要突出那些特点等。网络销售和单向营销的传统模式不同,它是双向的营销方式,所以定位目标市场必须了解自己的产品是否适应上网用户的各种情况。

6.加强网站设计与推广,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一个企业的网站访问量多少更取决于同站的建设和服务。因此,设计推广网站是进行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推广网站的方法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各种公司宣传品、名片、广告衫和产品电装等宣传网址:二是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推广网站,将网上广告到Internet上经常被网民访问的地方。

7.建立高效信息收集系统,优化资源配置。信息网络时代,谁最先获得信息,谁就获得市场,获得财富。中小企业要成功地实行电子商务,一定要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收集系统。通过网站的设计。建立一个良好均数据库,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了解市场的需求动向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企业的产品在网上受欢迎的程度等。从而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最大地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五、结论

中国有2000多万中小企业,而其中真正实施电子商务的不足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电子化的发展,中小企业被推向了竞争的风口浪尖。实施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关系中小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管理革新,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宁波宇泰软件.中小企业信息化指南———BKD123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第9篇

关键词:层次化;工作流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小企业

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网络建设越来越普及并亟需大量从事网络设计、安装、维护、网站管理及数据资源管理的人才,然而,网络的应用不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网络技术人员还需要以企业生产及管理岗位的业务为载体,在此基础上组建网络并实施管理与维护[1]。为此,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立足于行业及岗位,结合学生的特点,整合岗位业务知识建立一套具备多层次技能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对网络人才的技能要求。

1层次化培养的依据

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有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分工细、技术性强的信息服务行业,学生需要掌握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技能。当前,多数高职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上都采取“生产线”模式,对所有学生设定统一的学习目标,这样做无法从岗位群和工作流程的角度为学生提供种类不同的技能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从岗位角度看,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几乎涉及企业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是一项包含多个环节的综合项目[2];从专业角度看,网络工作有着系统性的特点,它既有网络设计、搭建和测试,又有系统安装、代码编写和单机调试,还包含培训和文档整理等。基于以上两点分析,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本身就有着层次化的特点,这为培养多层次的网络人才提供了行业依据。

2层次化培养的基本思路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层次化人才培养是以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岗位为目标,通过分析岗位共性,从中归纳出岗位工作的一般流程,筛选出符合相关职业和岗位群共同点的主要操作要素,并以此为依托列出每一要素在操作时所需要的技能点、知识点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品质、心理、能力、体能、形象、拓展等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分门别类设计课程[3];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类,依据工作流程为每一类学生设定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基于岗位的层次化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层次化”主要是基于岗位工作的不同阶段及要求,从不同的层面去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

3基本要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和培养定位上都应体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其中,层次性指的是培养目标和技能结构的多层次,其主要依据是网络建设和管理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而多样性主要是指课程类型和技能发展方向的多样,它是实现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

3.1突显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

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依据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和知识、技术、能力、素质以及工作流程的特点等设置专业课程[4]。课程主要分为公民素养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技术课程细分为:基础课、技术课、技能实训课和岗位实习四类。

公民素养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职英语、体育和大众哲学等课程,其中大众哲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辨的能力。

基础课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结构和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其中计算机市场营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策划、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能力,主要有C语言、网络操作系统、网站规划与设计、无线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

技能实训课主要培养应用实践型的技能,需要体现当前主流网络技术的应用,具体课程有实用组网技术、网络工程设计、网络数据库、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和人际沟通与礼仪等。

岗位实习是高职教学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学生充分的实践经历,岗位实习由岗位认知考察、顶岗实习和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三大部分组成,共650学时,实习地点主要是网络行业的知名企业、部分网络运用较成功的企业公司和江浙一带的中小企业。

3.2依据工作流程设计层次化教学

课程体系的建立依据是行业岗位,从一般中小企业网络建设和管理的岗位工作来看,其内容可能涉及调研、需求分析、网络设计、网络实施、测试、客户咨询与培训、文案管理和维护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工作者有着不同的要求且与整个网络的运行相关。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们首先针对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阶段化分析,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在此基础上设计层次化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基于工作流程采用渐进引入的方式是较为合理的,即参照工作流程的进展,引入与阶段化流程单元对应的教学模块,在保证流程单元和教学模块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依据工作流程由浅入深、逐步展开教学与实训,这既符合项目教学的实际又有利于层次化培养体系的构建。

以一个企业Intranet中的“三层交换网络的搭建”为例,如图1所示,现要求PC1和PC3同属一个VLAN,PC2和PC4属另一个VLAN,并通过顶层的三层交换机实现两个VLAN的通信。

依据工作流程处理与分解思路,整个网络的搭建可以分为五大单元: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总结和培训,其中需求分析主要是依据网络的建设实际,通过需求模拟,以交谈讨论、现场勘查等形式获得需求,并撰写需求报告;设计是通过需求的结论,选择设备、生成设计方案;实现是依据设计方案,完成设备的安装、连接与配置;测试总结是依据设计的要求,对网络实施测试并写出测试报告;培训是由设计或实施人员负责给使用者或管理员培训使用与维护的技巧等,每一个单元所对应的工作类别都有不同,对应的技能任务、实施形式、技能类别、提交成果和实施人员也不相同,我们通过学生分组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具体分工见表1所示。

3.3基于学生特点设定技能目标

实现多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把握学生个体的特点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培养。但是,多数高职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且没有明确的自我发展目标,另外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爱好很难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表现出来。因此,我们采用调查问卷、问询等手段,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把握学生对学习单元的认识及偏好,以此作为下一阶段层次培养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整、测试”,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层次教学提供保证。

以表1中的单元为例,一组内善于沟通且获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重点发展需求单元的技能;专业基础扎实且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全局观的学生可以作为组长,重点训练其设计或测试单元的技能;对动手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重点锻炼设备连接、安装、配置的技能;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培养网络建设和管理中相关的文档管理、报告撰写和培训等方面的技能。以上技能都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且都需要一定的行业背景,通过阶段训练,我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优势,进而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4以单元目标为准的双重考核

针对层次培养的目标,考核的内容具备“双重”的特点,一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基础内容,这部分内容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是针对某一门或几门课程而设计的学习单元,多个单元组成一个完整的岗位工作实例或项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单元学习并接受相关的考核。

考核的角度分两个方面。由于基于岗位的工作项目及其流程来源于企业,因此,企业专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是依据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对学生提供业务指导,并以各工作阶段的业务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岗位工作作出评价;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各阶段的技能表现作出技术评价,同时汇总企业专家的评价及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作出综合评价[5]。

4结语

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此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显然,基于岗位的层次化人才培养为学生在专业学习领域发挥自身的特长创造了条件。但另一方面,涉及课程单元的岗位业务和工作流程应有足够的代表性,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收集实例、抽象提炼来加以完善,进而为有效实现层次化培养目标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张琼.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 统计与决策,2005(1):135-136.

[2] 田立勤,乔安娟. 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与层次化培养[J]. 农业网络信息,2007(4):116-118.

[3] 赵京丹,马少先.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设计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8(7):31-32.

[4] 崔秀敏,李显宁.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00-101.

[5] 王妙.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5(11):106-108.

Study on the Foster of Classified Computer Network Talents for Varied Pos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 Zhijia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the foundation in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zation, while classify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talents and cultivation at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he talents are focus fo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the network and skills required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lso, teaching programs and assessment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phase the procedure and divide the course into units can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choose appropriate units which coincide with the learner’s personality, thus, make it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classifying network talents for different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