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

时间:2023-03-17 17:57:25

导语:在用电检查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用电检查技术论文

第1篇

通过对微处理器控制的不同深度的了解,在经过用电检查的深度检测后,产生了对双电源的一定认识,从而通过对双电源用户的一定相关规范,产生出一定的分析及措施。

关键词:双电源;用电检查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一、双电源简述

经查阅权威资料系统得知,双电源是一种由微处理器控制,称作ATS也称ATSE,是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ing equipment的英文缩写,近年来,双电源的使用普及到大众老百姓家中。其还主要分为PC级双电源和CB级双电源。如今看来,各类双电源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例如:各大公共场所的照明应急箱中,使用的就是接触器类双电源的转换及切换。简化来说,就是常用电设备突发故障时或突发停电时,就可以通过双电源的开关进行切换,从而可自动的转换进备用电源设备上来,使供电设备仍能照常运行。其保证了供电系统发生状况的情况下还可持续使用的得重要组成部分。

二、用电检查的重要性

用电检查是一项具有专业性质的重要用电检查,是各大电力行业以及其相联系的组织、个人依据规则、规范的标准、又或者事例经验对消费者使用电力对象的情况进行质量、安全、计量、隐患、设施性能、营销各方面的检查、评估、测定的行为。是对今后专业用电工作的最基础的重要依据,重点包含:使用电源前的检查和使用电期中的检查和使用电源后的一系列的检查。

三、用电检查中双电源用户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双电源用户是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才能被称双电源用户。以下为现存的双电源用户现状分析:

从供电局中转出两个不同的电路来源并可共同使用电的用户;

从供电局转出的一电源路线供电,但是自备发电设备来做为长性备用的电源用户;从供电局转出一条主要供出电源的线路,然而又从不相同的电路来源处供用电源的另一用电用户中取得长性备用的电源。

经分析得知双电源的使用用户当中,政府建设的公共设备占有较大的比例,例如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对其的应用还有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当然操作用户是否具有专人负责用电管理,配电室作业电工作人员和电气操作人员是否具有电力部门监办颁发的《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工作人员是否熟知《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安全工作规程》并经考试合格都是重要考察项目。

其次为大中小型商业用户,产品利益促使商户不可以断电,断电的话会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如矿产业必须具备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等。经过上述得出,双电源的应用对煤矿业的重要性相当重要,当然重要电力用户的自备电源是否定期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也是相当重要的,对其是否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对自备电源进行启动和测验是相关部门当下要重视的重要部分。

最后为最为百姓的我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例如电梯,应急灯,小区监控等,最常见的就是老百姓家中的电视设备也具有双电源的加入。当然用户选用的自备应急电源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消防、安全、环保、节能等一系列技术的要求和标准的规范。配置的绝对容量是否达标到安全负荷的百分之一百二;以及其实否能够满足四大系统的相对负荷,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经过相关部门进行认证。

四、双电源用户存在用电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双电源用户的安全使用问题是当前双电源用户最大问题,当然,相关部门已对双电源用户出具了相关的条例法案进行安全性教育,以下便是安全条例中的一部分:

未经许可两个电源不得并列运行,对联销装置应定检查,保证安全可靠。

双电源并列必须按相关协议执行,并且还应该考虑有关电保护及其定值的可靠性。对其相关它设备进行检测、检修时,应确保与原来的相位达到一致。凡是经过批准的双电源用电的用户,其两路电路不得自主转达给其他用户用电。凡是两路电源都是由供电局专线供的电路的十KV 或十KV 以上的双电源用户,就由有关部门签订的调管协议,从而存入相关部门的调度管理。

电源机发动之前,用户应该断开与电力相关系统相连的开关,应该有相对明眼的断开处,来确保不会使供电线路倒送电源。

当然加强对双电源用户的用电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加强了对其的管理,才能维持正常的用电秩序,从而维护双电源用户的权益,不可排除的是用电管理就涉及到用电检查这一专业性操作。定期对各类双电源用户进行检测,排除安全隐患等问题,对用电户和相关单位都是双赢的,当然还要排除一些偷电的行为,电力作为人类公共资源,偷电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这种行为时一定要排除的,偷电对用户本身也是一种非常不安全的行为,会发生漏电、泄电这一些类安全问题,从而引发人身安全。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不难得出,当今的双电源用户的比例成分,及在对双电源用户进行用电分析中得出相关的事项及问题。这篇论文虽然分析的并不够深入,但还是可以突出双电源的利益性,从而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当然也为电力事业的发展有一个更深入的渗透。

参考文献:

[1]谢铿.有效开展用电检查,提高用电管理水平[J].商品与质量,2011(S2):23-24.

第2篇

关键词:驾驶舱仪表;A/D转换;CAN2.0;LIN2.0

中图分类号:U4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682(2015)06-0019-04

作者简介:吕霞付(1966),男,教授,主要研究智能仪器仪表及其应用

0引言

随着汽车功能的逐步增多,使得大量的电子电器零部件安装在汽车上。通常,一辆汽车上的电子电器零部件占整车零部件总数的15%左右,整车的电子电器零部件故障率也越来越高。据统计,在整车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电子电器故障占总故障数的35%以上。如此之高的故障率,若不能够快速可靠地予以排除,将直接影响整车的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即使有少数故障未被及时处理而流向市场,也将可能产生无法预估的后果,给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汽车驾驶舱仪表装配过程电检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汽车出厂前的安全检验。整套电检系统具备检测精度高、覆盖范围大、检测项目全面、检测数据可统计分析等特点,能够很好地提高整车下线合格率,降低在制品和成品车辆的返修率。随着消费市场的需求,新开发车型的电子电气系统将越来越复杂,消费者对汽车的总体质量和可靠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电检系统将为避免“汽车功能越多质量越不可靠”的现象提供有力保障。

1系统方案设计

电检系统集检测、通信、显示及数据存储打印于一体,主要由检测变送部分、通信传输部分、运算处理部分和控制显示部分构成。其中电检设备,由5块电路板构成,1块主控板、2块电流检测模块(可扩)、2块通信检测模块(可扩)。车型扫描枪扫描发运码判断检测车型正确后,系统开始进行逐项检测,根据上位机设置的检测项,主控板选择对应的检测模块,检测模块通过线束对检测项进行数据采样,并且将采样数据传送至主控板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后,通过USB传送至上位PC,上位PC将检测数据与数据库设置的标准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合格,并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同时将检测结果打印出来。系统大量采用了成熟的接口技术与通信技术。能对各个电子电器零部件及其系统功能进行检查,包括电子电器零部件本身的合格性检测,电控单元内零部件的装配一致性检测,电子电器零部件工作电流、电压范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检测,各类电控单元及其相关元器件的通信连接检测,同时将整车检测信息采集并上传。配合方便的上位机软件,操作者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便可以得到快速而精确的检测结果。

2系统检测标准及方法

根据厂家生产需求将汽车驾驶舱仪表各个组件的合格标准包括检测项ID号和正常运行的电压数值或者范围录入数据库。电检设备根据被测对象性质的不同,分别采用通信、电流检测方式将被测信号经检测插头进入电检设备,若是通信方式,则直接读取对象的ID号或数值;若为电流方式,首先将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经A/D转换后,进入测试仪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实际测得的数据与数据库中标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根据比较结果给出测试合格或不合格结论。操作者插接电检插头,扫描待装配的产品识别码(车型号),若不匹配则报警,若匹配则自动识别需要检测的项目,并执行电检。检测完毕后在上位机分别显示各检测项的状态,并将检测结果存放到数据库中,然后打印出检测报告。

2.1通信检测

系统拥有独立研发的通信控制器,除搭载了常见的RS232、RS485、USB通信接口外,还配有汽车电气控制常使用的CAN-BUS以及LIN通信接口。配合厂方提供的通信协议包,通信检测除了能检测出连接是否成功外,还能读取汽车ECU的零件号,达到二次防错的功能。汽车仪表板通信检测包括LIN-USB转换模块和CAN-USB转换模块。电检设备采用独立研发的通信控制器,支持速率高达1MHz。检测时,CPU先选择需要通信的ECU地址,调整好CAN/LIN控制器的通信速率,然后根据厂家提供的协议包内容对ECU进行通信并读取该ECU的ID号,并与已知的ID号进行对比,便可判定是否通信正常。

2.2电流检测

电流检测项合格标准统一为转换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针对各个部件的电流进行采样,数字离散化处理后送入微控器,根据计算出的值来判断是否工作正常。同时采用独立的高性能10位A/D转换模块,转换速度为250K/s,对各个元件具有非常可靠的检测能力。电流检测分为常规项目检测和特殊项目检测。

2.2.1常规项目检测

常规项目是指在仪表盘内部构成回路,并将引脚输出至外部的检测元件。以应急开关为例,开关插头中有2个针脚与外部相连。当外部通电时,电流将从其中一个针脚进入,经过开关后从另一个针脚流出,从而构成一个回路,根据对电流值的采样,检测出该插头是否插好。根据其工作原理,当电源在开关外部针脚两端加以恒定电压时,开关内部将吸收电流,这时电流也会流过采样器,并在其两端产生电压,A/D模块获取电压经过滤波后进行A/D转换送入CPU处理,最后由控制器运行程序后判断是否工作正常。

2.2.2特殊项目检测

特殊模块在内部没有构成回路,不能直接进行检测,线束两端针脚悬空。因此检查该接口是否插接好,需要外部设计对应的插接设备,从而形成回路,使电检设备能够对回路电流值进行采样,检测出该插头是否插好。根据其工作原理,当插入外接器件后,恒压源在外接器件两端加以恒定电压时,器件将会吸收电流,这时电流也会流过采样器,并在其两端产生电压,A/D模块获取电压经过滤波后进行A/D转换送入CPU处理,最后由控制器运行程序判断是否工作正常。

3电检系统软件设计

根据需求软件可分为5大模块:电检项目、记录查询、项目配置、参数设置以及打印记录等模块。用户通过参数设置,制定检测合格标准,项目配置选择所需的检测项,用户配置完成,扫描枪扫码后开始逐项进行检测,检测最终结果显示在主界面上,如图6b所示。各项单独的检测结果储存在数据库中,部分结果如图6c所示,用户可以查询和打印结果。软件采用Access动态数据库和VB语言编程,结构紧凑,调试方便,存储空间占用小。人机接口采用成熟的串口技术,配合上位机友好的界面,操作者可轻易地控制设备,查看检测结果。

4结语

该文设计的电检系统已在整车生产线中投入使用,操作简单,硬件运行稳定,软件运行精确高效,能够很好地提高整车下线合格率,减少返工和售后问题,降低制造和售后成本。系统设计在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上都留有很大的空间。配合相关的统计,能够对电器性能、故障类型、故障原因作进一步分析,对提高整车制造工艺也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姜阳.电子电器检测系统在汽车装配线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1):204.

[2]程艳阶.汽车电子电器故障检测技术[J].汽车实用技术,2012(07):51-55.

[3]王云,窦本虎.电检系统提高汽车交检合格率[J/OL].ml,2013.

[4]韩伟.汽车ECU综合性能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王黎明,夏立,邵英,等.CAN现场总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CypressSemiconductorCorporation.EZ-USBSeriesFX2GettingStared[R].2002.

[7]MotorolaInc.MC33290/DdatasheetRev1.0[M].Den-ver,Colorado:MotorolaInc,1998.

[8]饶运涛,邹继军.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社,2003.

[9]王箴.CAN总线在汽车中应用[N].中国汽车报,2004-9-20.

[10]李计镕,钟再敏.车载控制器匹配标定ASAP标准综述[J].汽车技术,2004(10):1-4.

[11]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CAN-BUS实验室.CAN基本知识[OL].

第3篇

目前市场上各种品牌的心电图机有数十种,不同的医院甚至是同一家医院会使用不同的产品,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必定会给临床工作带来困扰。另外,专业人员对心电图网络化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实现了心电图机入网就是心电图网络化,而未考虑到临床工作中有很多问题,如床旁心电图检查、采集数据时间、医生浏览查询、统计报表、科室管理等,都需要通过心电图网络化和规范化来解决。

2心电网络系统规范化涉及的问题

心电网络系统规范化主要涉及4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采用统一、规范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标准,以解决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心电设备数据的兼容性问题,从而达到心电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其次,需要采用符合国际标准和医疗规范的心电波形浏览软件进行分析和自动诊断,从而达到心电波形浏览的标准化;再次,根据推荐的系统架构,结合各医院目前的基础设施设计一个平衡的架构方案,从而达到网络系统架构的合理化;最后,需要建立区域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将网络规范发展的优势最大化。

3心电网络系统规范化的内容

心电网络系统规范化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一套比较完善的心电检查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流程规范以及系统功能规范。而心电图在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更是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下面笔者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下称亚心医院)为例介绍心电网络系统规范化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3.1系统流程规范化

亚心医院首先搭建了一个心电图网络平台,成立以心电科为主导的诊断中心,并改变传统操作流程,实行医、技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即技师为患者进行检查操作、医生发放诊断报告),同时针对门诊、急诊、病房及心电科等不同部门制定心电检查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如门诊工作要体现快速、有序,因此采用电子预约、分诊、排序、叫号等方式;急诊则重点突出异常参数分析后自动提示(危急值报告);病房患者由护士进行检查,必须强调选择患者的信息准确无误;心电科的工作重心是分析、诊断,因此更关注系统能提供多少心电波形的测量参数和测量方式等分析技术,当然,能提供的测量参数越多,则自动分析的结果就会越精确,那么需要医生干预的程度就越少,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心电网络的发展、完善和规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诊疗信息。心电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可以通过心电网络临床浏览系统来实现:医生进入该系统后,输入不同查询条件进行检索,如姓名、病历号、病区、检查时间等,进行病例报告的查询和动态观察。近几年,得益于国家医改政策的支持,远程心电监测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我们的体会是这项工作能够顺畅运营的关键是对会诊病例的及时响应、及时报告,与当地医生及时沟通、给予指导、保持联系。

3.2系统功能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系统功能必须具有基本的接口功能,包括:与HIS系统集成,获取患者申请信息、财务扣费,实现电子申请单;与PACS系统集成,获取其他影像和报告、上传心电图图文报告;与电子病历集成,以便在电子病历中查询、测量和保存心电图;与电子签章系统集成,实现电子签名;与门诊医生工作站、病房医生工作站集成,以便快速将诊断报告推送到医生工作站,让医生能及时浏览心电图报告;必要时还可以与体检系统集成,这样心电图报告单便可直接在体检报告系统中打印,不需要另外粘贴。除上述以外,还要支持其他医院需要的接口,如预约系统、IE浏览系统等。心电数据入网需要有统一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格式。由于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心电图等波形类的存储标准,因此,一些心电图厂家使用自己的心电图存储格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心电图网络发展。目前国内遵循新的国际通用心电图存储格式,即心电图数据存储以XML文本心电图格式存储HL7aECG数据。而硬件的配置和移动终端的使用则根据医院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有所区别。数据入网后,系统数据管理功能可以实现数据库资料的有效提取和利用,包括按照给定的条件分类;根据自定义的关键词查询等,如测量参数范围、医生姓名、异常结论等找到所需要的病例,以完成工作中的病例总结、患者病种管理、科研课题和论文资料的筛选。

4责任体系

心电图网络化在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传输的不稳定性、环节操作差错的隐蔽性等。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责任体系以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包括:

①供应商提供系统使用的售后服务;

②医院工程设备管理科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能提供备用仪器;

③医院信息中心保证心电网络的安全运行,并制定网络故障的紧急方案,以保证临床心电检查不因网络故障而中断;

④临床科室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为患者检查,以减少或避免操作差错;

⑤心电科作为这一体系的中心环节,不仅要维持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还要对上述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和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供用电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调研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行业体制的改革,供用电技术专业背景也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电力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服务理念已由计划用电向开拓市场转变,由用电管理向营销服务转变。电力工业从大电网、大机组、超高压、高自动化阶段,进入了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大区联网和全国联网阶段。由于本专业发展速度较快,出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电力行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电力企业调研内容

(1)了解供用电专业人才服务面向的就业岗位类型。

(2)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的建议。

(3)了解电力企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专项技能的要求。

(4)了解往届学生对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在现场实际应用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5)与去台交流的教师进行座谈,探讨台湾教育教学模式。

(6)协商师资培训项目,为本专业建立“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储备师资力量。

(7)与企业建立产学研方面的合作,探讨“配电设计”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就业单位类型和岗位类型

通过对电力企业及相关行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得到专业服务面向的就业单位类型和就业单位岗位类型。就业单位类型有:供电企业,电力设计部门,电力建设工程公司、电力设备修造企业,社会各行业自备供、配电系统,电力用户等单位。就业单位岗位类型有:配电设计,配电线路的设计、运行、施工及检修,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电力负荷控制,用电检查,抄表核算收费,装表接电,配网自动化等岗位。

三、专业定位及发展方向

原有的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比较接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经企业调研和课题组教师对就业职业岗位类型的深入探索和分析,现将供用电技术专业定位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结合对电力企业的调研情况,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方向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掌握供用电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分析处理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后作为电业局、县电力公司的配电中心一线工作人员,从事电力客户服务、配电维护、电能计量与计费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校企一家的优势,制定具体措施、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三上三下”,即“上学历、上职称、上水平”和“下企业、下基层、下一线”。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师认证工作,以支撑学院职前职后“互为加强、互为支撑”的办学理念,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加“双师”素质教师数量,改善专业教学团队结构。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从专任教师中选拔1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给予重点培养。安排其到相关企业、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到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培训,主持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参加专业学术活动。计划在三年内培养出1名能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广的专业视野,具有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2.“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在本专业已选派2名青年教师到福建省电力公司离岗研修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基础上,计划每年继续派出1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半年,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给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横向科研项目,实现校企互动,体现“产学研一体化”。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对进校3年以内的教师分阶段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国家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申报工程和技能系列职称,将专任教师培养成懂理论、会操作、能培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计划于1~2年内在福建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范围内,聘请6名兼职教师,形成1:1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另外,积极开展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教学互助活动,共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与授课技巧,承担校内外教学任务特别是担任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指导任务,协助开展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五、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本专业技术岗位(群)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形成了“职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职业能力结构

职业素养、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电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电力营销与用电管理能力、配电运行能力、线路设计运行与检修能力、配电系统设计能力等。

2.支撑职业能力的课程设置

如支撑配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能力的课程:“电工技术”(由原来设置的电路、电机、电子合为一门课程)、“电气工程制图与CAD”、“电气工作安全规程”、“配电线路”、“配电设备”、“配电系统”、“配电线路规程”、“配网自动化”、“电气运行”、“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钳工实训”、“电工工艺实训”、“线路带电作业实训”等。

3.创新课程设置

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老三段式的传统课程设置,按“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素质教育教学包”要求设置能力素质式课程体系。

文化基础教学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语文”(包括电力应用文和科技文写作)、“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基础教学包:“电工技术I”(含实训)、“电工技术II”(含实训)、“钳工实习”(含实训)。

专业技术教学包(一体化教学):“供用电系统”、“配电设备”(含实训)、“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含实训)、“安全用电与安规”(含实训)、“装表接电与内线安装”(含实训)、“供用电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含实训)、“配网自动化”(含实训)、“用电管理”(含实训)、“电力市场营销”(含实训)、“电气制图与CAD”(含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

专业拓展教学包:“建筑配电与设计”(含实训)、“电力工程预决算”、“电气运行”(含实训)、“带电作业”(含实训)。

素质教育教学包:“电力法律与案例分析”、“准军事化与电力企业文化”、“职业口才与训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电力办公应用软件”。

六、初步教学改革

1.理论教学改革

为了形成职业能力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我们在课程目标中,融入了职业岗位群的国家职业标准对知识的要求,使课程内容以职业内容为主线。文化基础教学包、基础教学包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教学包、专业拓展教学包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门课程均实现一体化教学,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通过素质教育教学实现职业能力中对相关知识的要求。

2.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了“四层次、三培养”集中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四层次”为:实验、实训、实习、设计;“三培养”是指培养工程素质、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四层次实践环节,层层递进,构成了能力培养的有机整体。

开展电工技术、继电保护试验等,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进行电能表接线、检查、错接线查找,低压排故,配网自动化调度,带电作业,杆上作业实训等,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通过配电线路、配电室、配电站、开闭站、开闭所等毕业设计,电气运行仿真实训、顶岗实习等专业性设计、实训和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在专业教学改革的牵动下,已形成了“装表接电”实训室、“低压排故”实训室、“电气运行”实训室及“配电设计研究所”等,计划在3年内,建立“配网调度实训室”、“电力负荷控制实训室”等。逐步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相互衔接、配套成龙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基地,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3.一体化教学建设

(1)教师一体化建设。任课教师负责本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材的编写、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并负责实验、技能训练的指导,即大纲、教材、备课、讲课、实验实训指导等一体化。

(2)教室一体化建设。包含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三合一。教师在一体化教室边讲理论边示范,学生边练习,突出技能培训功能。

(3)教材一体化。包含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指导及考核、技能训练指导及考核等内容,即教材、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一体化。

对主要专业课程如“配电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等10门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整合相关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

七、深化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深入,是把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融“教、学、做”为一体。

(1)探索建立“讲、演、练”一体化的教室,如配线线路设计施工与检修、装表接地与内线安装、配网自动化、带电作业、配电运行等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在一个教室里进行,边讲边练,做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

(2)变实验指导书为实验任务书的改革,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实验教学。

第5篇

[论文摘要]电力营销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电力营销系统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分析应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提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与开发建设。

一、应用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影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通道问题是导致各供电营业所单机独立运行的主要原因。由于各供电营业所地理位置分布较广,在全区范围内铺设光缆到各供电营业所,成本和维护费用太大,而传统的电话拨号连接又不能满足信息系统的带宽要求。(2)目前计算机的应用虽然越来越普及,但在地域上分布非常不均,一般也只是在城市或相对较大的城镇,而供电营业所广泛分布在小城镇,对计算机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当机器出现故障时无法及时处理。

随着全社会通讯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电信、网通、广电的基础通讯设施已经相当完善,网络的连接可以解决由于操作人员应用计算机水平低引起的系统维护难的问题。在应用工作站安装远程控制软件,通过远程控制可以维护一些简单计算机操作的问题。操作员可以运用本地自动更新模块来自动更新维护;信息系统数据库集中存放,这样系统管理员只需维护数据库就可以了,而操作员只要客户端网络通畅,应用系统就没有问题。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一)开放的系统设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电力企业资源的统一规划,可以与其他相关的开放的生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办公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的无缝连接。

(二)灵活性。不同的供电企业或同一供电企业的不同时期,其业务处理过程、方式可能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的目标就是适应电力企业快速转型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情况迅速制定不同的企业解决方案。

(三)先进的技术。建议采用当前流行的企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与软件设计思想,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分布式、模块化的组件开发,可提供各种专业接口,为系统问的互联和系统的扩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四)安全性。通过客户权限管理、用户加密、数据备份、分布式应用服务以及系统出错处理等各种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数据与网络安全性。其中用户权限设置应将系统用户的工作权 限定义到具体功能,保证数据的访问与处理安全性。应用服务通过负载平衡算法保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三、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

(一)系统功能划分。根据营销系统各项业务要求,系统功能可划分为:用电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模块、管理功能模块)和与其它系统的接口两部分,核心业务模块包括业扩管理、抄表管理、电量电费管理、收费与账务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管理功能模块是辅助决策等,系统接口包括银电联网、客服系统接口、财务系统接口、电能计量系统及各类电能采集装置的接口、OA接口、触摸屏查询等。

(二)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应有业扩报装、电费计算、档案管理、物资管理、资料管理等部分,实行数据集中管理,各供电营业所通过广电网络建立广域网实行数据共享。业扩流程纳入计算机管理并加以业扩监控,逐步达到单轨制无纸化流程。利用广电网络作为数据库通道建立供电局与各供电营业所之间的物理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放置在供电局大楼信息中心统一管理。数据库采用Oracle,系统开发工具采用Delphi。由于系统数据统一集中管理,保证了系统数据的唯一性、合法性、一致性,系统软件的升级只要将文件写入相应的数据表,操作员运行一下本地的自动更新程序即可。

(三)系统功能要求。

1.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要求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性能灵活(包括对历史数据的转储及处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追忆性、可恢复性、可操作性、共享性和安全性,方便查询及分类统计。 转贴于

2.在报表功能方面,应能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按要求灵活生成各类统计报表,提供灵活的报表格式。

3.在图形功能方面,应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进行动态分析,能以棒图、饼图和条形图、曲线等示之,并能按A4纸打印;图形要求美观、比例恰当、布局合理。在统计功能方面,对系统所要求的各类数据库进行一般性统计和按某种需求进行统计;统计可以由用户自定义;统计结果可以按自定义的格式用A4纸打印。

4.在保密及授权方面,应具有良好的授权机制,访问权限具有足够的授权设置级别和严密的控制管理。

5.在系统维护方面,要求方便、快捷、可靠、安全。

(四)业扩报装。

1.电力客户服务中心为新装增容用电和用电变更一口对外管理部门。

2.低压客户(综合配变供电的客户)的报装等相应事宜在所属供电所办理,各供电所应建立相应的客户档案,并及时向客户服务中心备案。

3.10kV及以上客户的报装业务在电力客户服务中心。

4.客户服务中心负责受理客户申请、客户建档、组织竣工验收、签订供用电合同等,生技科专责人负责现场勘察、确定供电方案等方面的工作,营销部负责计量等方面的工作,实业总公司负责客户施工等工作,生技科负责方案审核。

5.客户业扩工程竣工后,由客户中心组织生技科、营销部、供电所及实业总公司等有关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接到验收通知后要按时参加,及时为客户验收送电。

6.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对外业务服务,对内负责有关业务流程的调度,按时完成各环节工作。

(五)电费计算。通过设立综合变用户和公用变用户这两种只计量不计费的关口表用户,来统计线损。主要功能有:读数录入,电费计算,电价字典维护,电费台账生成与打印,电量电费报表汇总,银行数据接口(委托银行代开发票、代收费的,按一定格式生成银行所需数据)。

(六)档案管理。提供模糊查询功能,输入相应的参数,能够在数据库中调出数据,供查询用户文件、表计文件、农村综合变、小城镇公用变、表库文件等资料。

(七)物资管理。实行进、销、存操作,对各供电营业所的物资进行计算机管理,统一编码,实时统计库存量,便于物资合理利用。包括:材料编码、材料进仓、材料核价、材料销售,材料结存。

四、结语

通过对各类业务模块的细分,满足供电企业营销各级管理群体的需要,既减轻了软件维护的工作量,又方便了各供电营业所相互之间的应用交流,满足数据结构统一、编码统一、运行模式统一的设计目标。全面提高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决策水平,促进电力营销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加强电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年完成电网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变电站新建和改造。投资260万元新建仵龙堂35KV变电站一座,于*年4月30日投运;投资310万元对10座35KV变电站设备进行了改造,其中完成了官厅、崔尔庄两座35KV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改造;张官屯1#主变增容5000KVA;完成杜林35KV变电站基建及一次设备搬迁;完成张官屯35KV变电站电抗器的安装和投运;新装35KV开关2台;对19座35KV变电站的一次设备进行了防腐处理和地面硬化工作,安装避雷器在线监测仪57个。

35KV线路新建和改造。投资300万元新建黄递铺-高川、杜林-力通联35线路13.9公里;完成汪家铺110KV站出口改造;改造薛工3613架空导线为地埋电缆218米;更换陈圩-杜林35KV线路5.3公里;对褚纸3524、铺刘3921等10条35KV线路安装了驱鸟器并增加杆塔1基,更换转角铁塔2基;

全县农业排灌全部实现“井井通电”。*年投资400余万元完成144眼的通电工程。目前,全县2390眼排灌全部实现“井井通电”。

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07年投资448万元完成了16个电气化村的建设改造,目前已在全县建成17个新农村电气化村。

科技兴电,提高了农网的科技含量。推广应用了变电站安全操作远程监护系统,目前已完成了3个变电站的安装调试工作;投资58万元在14个站所安装了数字化一体球、摄像头等前端设备,建成了现代化的电网监控中心;投资30万元安装了变压器和杆塔防盗报警装置;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了对我局35KV、10KV线路以及输、配电设备信息的采集整理工作,建成了*电网的缩微化模型。

省电力公司投资的汪家铺110KV变电站于07年1月10日正式投运,大官厅110KV变电站也即将完工。目前,我局16座35KV变电站达到了双电源和综合自动化水平,到年底另外3座35KV变电站也将实现双电源供电,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强的电力保障。

二、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夯实了安全根基

今年来,我局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各项工作之首,注重宣传教育,健全管理体系,强化过程控制,夯实了安全基础,确保了全局安全生产稳定,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097天。一是注重安全宣传教育。坚持每月召开安全例会,分析安全工作形势,制定改进措施;组织了“三种人”培训考试,160名安全负责人、安全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组织了安规考试、消防演习;制定了安全应急预案,加强了应急训练,充分利用511TDI爆炸、湖南娄底人身伤亡事件在全局开展了“吸取教训,做好安全工作”的大讨论;在乡镇集市组织了三次安全用电大宣传,发放安全宣传资料1万余份;在乡村、学校播放安全电影12场次,在县电视台播出窃电个案及电力设施保护系列短剧23次;粘贴电线杆安全标语2000余张,悬挂台区警示牌500块。二是加强电网隐患治理。按照国网公司提出的安全生产必须保证人员、时间、力量“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农电安全整治月”活动,开展了新一轮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对照“百问百查”安全生产检查细则,查找了涉及“三票三制”落实、电网运行调度、施工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121项,逐项进行了整改。三是加强设备缺陷管理,认真开展了春检预试。严格缺陷管理制度,及时消除了所辖设备的主变渗油、设备过热、电缆护管的封堵等缺陷;完成了顺昌屯等9座35KV变电站的春检预试;对陈圩、官厅等15座35KV变电站和褚村、薛官屯两座110KV变电站10KV出线进行了升流试验和测温工作;配合市公司完成了辛仵、代李、代汪三条线路的清扫预试。四是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了“两措”管理,推行了变电检修全封闭围网,避免了变电检修人员误入带电间隔,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充分发挥安监队伍作用,对汪家铺110KV、35KV线路切改等施工现场进行了全过程跟踪检查,确保了安全生产无事故。五是改善农村用电环境,大力推进了安全用电村建设。投资347万元建成了30个安全用电村,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用电环境,使广大农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

三、以“优质服务年”活动为平台,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今年来,*电力局以开展的“优质服务年”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了“和谐电力,服务社会”大型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服务就是市场,服务就是企业生命”的意识,努力实现服务方式、服务机制、服务手段的创新,实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突破,真正做到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全力塑造全新的企业形象。一是以供电所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基层规范化管理。投资466万元完成了5个供电所的新建和改造任务;加大了对供电所设备、计量、线损、电费等指标的管理考核力度;依托光纤联网,在16个供电所安装了管理信息系统。目前,16个供电所全部达到了规范化管理标准,8个供电所达到标准化要求。二是整合服务流程,落实服务承诺。供电营业窗口全面推行了无周休日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预约上门服务制;推广“一站式”服务,简化、优化业扩流程;加强了95598服务热线建设,新增了两条中继线,实现了市县联网。为落实服务承诺,保证故障抢修时限,投资120万元购置16辆故障抢修车(目前已购置了8辆)配置给每个供电所每所一辆。三是深化优质服务常态机制,提供特色服务。积极配合政府招商引资,对新上项目提前介入,提供无偿技术咨询,开辟绿色通道。今年先后投资20余万元为8家企业新架10KV专线23.2公里;对大客户建立了跟踪服务制度,每个供电所责成一名技术人员专门负责辖区大客户跟踪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用电需求,做到迅速反馈,快速解决;各供电所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优质小分队,把电力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印制便民联系卡,为孤寡老人、军烈属提供特殊服务。四是做好社会监督工作。坚持了“客户满意率”调查制度,局班子成员今年带队入村入企12次,征求意见。坚持了每季度召开一次行风监督员和“三公调度”监督员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内外监督机制。标准化的优质服务,为居民生产生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年实现供电可靠率99.42%,综合电压合格率96.29%。

四、以提高“两个效益”为核心,强化经营管理

*年,*电力局创建一流供电企业与同业对标工作齐头并进,提高了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完成售电量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4%;实现利润1905万元,上缴税金2053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实现了线损管理新突破。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监督完善”的降损管理网络体系,健全了线损技术体系和保障体系,组织了抄核收效能监察,严格了抄核收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抄核收流程。07年完成综合线损率5.87%,同比下降0.01%;10KV线损率3.93%,同比下降了0.02%,低压线损率完成5.69%。电费回收实现100%。成立了电费核算中心,进一步规范了电费核算流程,实现了高、低压电费的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建立了预付费系统,对一些大客户实行分次收费;加强了居民供用电合同管理,确保了电费月结月清;加强了反窃电活动,今年来共追补电费3.2万元;清理陈欠电费11.32万元。车辆管理实现了市场化运作。除留部分公务用车外,把全局的大部分车辆作价拍卖,日常用车由职工个人购买,单位根据工作性质,用车量核算标准,每月支付给职工个人车费,实行“私车公用”。经尝试,不仅满足了企业和个人用车需要,每年还可节省油耗、车辆维护费等开支70余万元。加强费用管理,规范采购流程。严格财务预算,对大额工程投资和各项费用支出,严格执行审批手续,财务报销实行八人会签制度;加强了物资采购管理,从申报到采购、入库领用做到层层把关;健立了审计监督机制,年度应审项目审计率和审结率均为100%,未发生任何违法违纪案件。

第7篇

论文关键词:营销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电力营销

一、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一)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登录模块:根据其在安全性设计上的要求,只有合法用户才会被允许进入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登录界面。若对操作人员进行3次身份鉴定之后仍无法判明是否为合法用户身份时,系统将自动判定为非法用户并自动退回到操作系统界面;2、主程序:主要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些系统参数的设置、设定登陆次数、调用登录表单及主菜单系统、全局变量自定义等基础性工作。根据库表文件的状态在模块中设定控制各级别菜单操作权限的有关变量;3、菜单系统:通过VFP提供的菜单设计器,建立起系统菜单和各级子菜单系统组成的菜单网络;4、用户数据录入及结算:该操作界面主要是为用电客户各月用电表底码录入、进行电费结算和发票打印的服务,严格按照业务流程依次执行“选择相应台区”、“录入用户数据”、“打印电费结算报表、清单及发票”等步骤。

(二)该套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开发了用户信用评估的一整套体系

电能特有无形性、不稳定性和不可存储性,供电企业是为全社会提供生产生活用电能源的服务性企业,用电客户可以根据电力产品的特点对其进行信用评估,具体可分为安全信用、法律信用、合作信用和商业资信这四个方面:1、电力客户商业信用信息资料可分为经营行为记录、付款记录以及经营能力,根据这3部分的表现和相关记录可以判定商业资信客户是否可信并具有相关能力对其经济上的承诺进行履行兑现;2、安全信用亦分为3部分,即安全事故记录、调度合作记录、安全监察记录;3、法律信用则包括了违约用户记录、危害电力设施记录、对电力生产及建设造成不良影响记录和偷电记录;4、合作信用则包括了用电检查记录、需求侧管记录和调度合作记录。

二、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技术

供电企业在追求提高经营管理效能、决策水平和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一目标时的有效手段,即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服务功能为依托,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PMMIS)。国内已经投入运行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普遍存在以下不足:按照传统的用电管理模式开发研制,未能充分考虑到电力企业公司化运营和电力市场与时俱进的特点;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如多个用电管理信息业务模块的有机整合难以予以实现;客户服务支持系统难以提升为集成PMMIS,GIS,Call-center的模式);由于缺乏电力市场营销总体方面的构想,未能将电力营销分析、用电管理系统及其辅助决策系统有机结合。传统的用电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均采用两层结构,开发过程并不简单,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所要进行的工作十分繁冗,对代码的应用性能和重用性能都造成了负面影响。难以将系统应用进行集成,使对目前使用的系统功能的再利用难以实现。传统系统由于扩展面乍、兼容性小、需要耗费大量工作进行维护、系统集成较为困难,已经不适合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而采用构件耦合法设计应用的系统体系结构和实现技术方案则完全消除了传统系统的诸多弊端,做到了与时俱进。该系统采用J2EE技术规范,遵循CORBA,COM和EJB构件开发标准,做到了特点突出、完全适用于最新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分为以下三项:

(一)构建耦合技术

由于构件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即是当下构造软件系统的主流技术之一,就可以让系统的相关研发人员在设计企业应用系统并加以实现的时候,方法更加灵活,更加创新。根据构件相互间的关系,可分为松、紧耦合两类:紧耦合是指构件与构件间彼此进行相互调用、相互协调、紧密合作的关系。例如数据库连接池构件与执行数据库操作构件;事务逻辑构件与报表生成构件之间的关系。从数据流程上,构件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和调用的耦合关系也可定义为构件紧耦合。举例分析数据库连接池构件、执行SQL构件和XML生成构件三者所构成的工作模式:数据库连接池构件对数据库的连接是以连接重用的方式进行工作的;执行SQL构件是通过前者连接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相应的逻辑化处理,将结果反馈集传给XML生成构件,后者为了显示Tag标签,需要通过从XML模板库中对报表进行读取,再结合执行SQL构件传来的数据生成XML/HTML页面,最后由Web-server返回到客户端进行显示。松耦合的定义是指构件之间相互独立运行并完成模块化协作的系统功能。 该关系体现在功能实现上的具体形式是,相互协作,以形成模块化和系统化的结构松散、功能结合相对紧密的一种关系。比如从模块化、系统组成上分析构件间的耦合关系。执行事务处理构件、执行数据窗口构件及执行SQL构件都是完成通过数据库连接池构件操作数据库的功能,不同在于各自的侧重面有异。SQL构件能执行标准的包括select和delete,insert和update等在内的SQL语句,同时也能够操作存储和视图过程;datawindow一般被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对其进行专门的执行调节应用的构件为执行数据窗口构件,将处理好的OLTP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综合反馈。3者中的任何一个,既可以以动态模式下生成的构件耦合完成的形式生成用户报表,同时又可以XML生成的构件耦合形式进行执行报表数据操作。与此同时,SQL构件和执行数据窗口构件均可与其他构件通过可供应用的系统选择方式,通过联合叠加的方式对事务和业务报表的处理进行操作。可以将松耦合理解为构件相互独立、亦可相互替换结合、可供系统应用选择并且叠加的协作关系。

(二)构件开发技术

根据服务器端开发与客户端开发这样的两条主线,可以将构件的开发过程进行划分。分布式通信协议的服务器端开发有时会较为复杂,但因为容器提供了大部分针对通信、状态管理、线程管理、资源分配的支持,从而很大程度上得以使服务器构件可以通过简化了的方式进行开发。对服务器端构件的开发分为如下几个步骤:构件标准接口;构件特定业务接口;远程接口的创建;本地接口的创建;编译代码配置模块或应用程序部署描述符以及配置服务器/容器时用到的部署描述符,把构件模块以J2EE应用程序形式进行部署。为在客户端使用正确的接口方法则须进行如下开发步骤:对客户库是否标准进行验证:必须建立起标准的客户库。继而建立连接起构件客户接口:将进行了正确编译的接口、特定构件相对应的存根完整地提供给构件客户。进行客户代码的标准编译:即对构件客户声场的代码进行编译的过程。客户实现:建立构件客户,使其能使用全部接口。做到如上所述之后,即可将J2EE的应用程序系统置于特定的客户容器环境下进行相关的调试和运行。

(三)应用程序系统的应用与整合

应用程序系统的应用与整合是指在应用服务层构件间耦合的基础上,实现GIS,DSS,Call-center等系统功能集成与PMMIS自身功能集成。后者在整合集成时需要注意的是构件间的通信和应用层的协调统一两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使用XML作为标准的信息表示以及系统间数据转换的方法,进一步采用J2EE企业应用集成技术,便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系统应用程序的集成。多种系统的无缝衔接因为B/S系统结构的易扩展性和兼容性而更加便利。PMMIS整合自身应用以及其他应用系统后的运作方式已经足以达到企业信息门户的运作模式。

三、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目标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响应及时、稳定可靠同时业务复杂的大型信息系统,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取消“三卡一台帐”,进一步加强用电的全方位经营管理以及对用电管理各项工作的考核,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提高供电公司对用电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将电力营销在纵向和横向上有机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心,完善以分公司联网和数据集中管理的双层架构,从而使客户实现了在同城内任何地方办理用电业务(如查询、报装和交费等)。

(二)在一定区域内建立内联局域网络,以上文所述中建立起的营销数据中心作为基础,建立一整套的服务于管理层的全面调查系统。并同时在该区域内建立电力营销报表汇总和报送系统,从而有效地使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防止了其他单位蓄意篡改、瞒报谎报真实数据。

(三)建立网站,将电力营销推向互联网的广阔天地。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企业形象宣传,获取相关资讯,延伸电力营销业务(如也业务申请、电费查询及缴纳、业扩报装进度查询)。或建立电企内部使用的查询系统,利用网络方便查询和及时了解各种数据和报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动态。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困难,为社会和电力企业带来了诸多问题。其成因主要是:电力立法滞后于体制改革,造成电力行政执法主体事实上缺位;受制于上位法致使地方电力立法难以突破电力行政执法的基础——执法队伍构建及执行力。因此,电力行政执法需从立法层面予以突破,从中央层面明确电力行政执法主体;在立法一时难以突破的情况下,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应对之策。

引 言

近年来全国各地妨碍电力建设、破坏电力设施的违法事件频频发生,窃电现象也呈频发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电力建设项目进程,危急供电安全,而且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使国家和供电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就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刑法》等法律法规对于电力设施和电能的法律保护远不能涵盖实践中所存在的相关行为,对现实中存在着的妨碍电力建设、破坏电力设施及盗窃电能、侵犯社会公众和电力企业利益的涉电违法行为,其中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需要通过行政执法予以制裁和规范。但由于我国电力立法滞后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与政企分开后的电力体制不相适应,存在着电力行政执法体制始终没有理顺、电力行政执法主体事实上缺位、无法形成一支有力的电力行政执法队伍等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电力行政执法体系及实践情况的分析,探讨形成这一难题的原因和解决之策。

1.当前我国电力行政执法面临严峻形势

破坏电力设施和偷窃电能现象,不仅使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严重侵害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严重侵害了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破坏电力设施和窃电行为还扰乱了供用电秩序,造成许多危害电力运行安全、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直接威胁到电网的安全运行。

2007年,在全国“三电”(指加强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专项斗争中,查处“三电”治安案件2.5万余起。涉电案件剧增,严重危害了电网安全运行,无法保证电网正常供电和电力用户正常用电,还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由于电力执法力度的不足,涉电违法行为得不到追究和惩处,无法保证电力执法部门公信力和电力相关法律法规的威慑力。

2.电力行政执法内容分析

电力行政执法是指电力行政执法主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的行使和履行情况直接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是保证电力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的直接性的、管理性的行为。

按照行政执法行为对相对****利义务所引起的直接效果,电力行政执法主要有以下方式:电力行政处理、电力行政处罚、电力行政检查、电力行政处置。

3.导致我国电力行政执法难题的原因

电力行政执法出现的严峻形势,固然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执法保护力度缺乏是最重要的因素。由于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电力立法滞后于电力改革,现行电力法律法规中许多方面不适应我国当前电力工业发展与改革的现状。

3.1 执法主体事实上的缺位是电力行政执法难的根本原因

3.1.1我国现行法律中对电力行政执法主体的规定不明确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既可以自己的名义在法定权限内从事电力行政执法活动,承担法律后果,也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法定权限内再委托符合法律规定的其它社会组织行使电力行政执法权。受委托的组织并非电力行政执法主体,它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相应的行政执法后果即法律责任应由委托机关承担。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于1998年1月7日修订后,诸如北京、天津、青海、山东、四川、新疆等地都纷纷出台了有关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及反窃电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但在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执法主体方面,无一例外地沿袭了上位法《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即明确了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电力管理部门作为相应的行政执法主体。如此看来,电力设施与电能保护的行政执法主体似乎并不存在缺位情况,但事实上,现行法律的规定并未明确由哪一个政府组织具体来行使行政执法职能,有的电力行政事务有多个部门在具体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3.1.2 电力行政执法主体的变迁导致执法效能弱化

1996年4月1日《电力法》实施后,国务院国[1996]48号《关于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指出,为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深化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国务院决定组建国家电力公司。按照这一决定,新成立的国家电力公司负责原电力工业部管理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不再具有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国家经贸委作为电力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电力行业的行政管理与监督。由此,改制后的电力行政执法职能完全由政府部门承担。

3.1.3 政府部门作为电力行政执法主体能力不足

通过考察电力行政执法主体前后的变化差异,不难看出: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电力局不仅具有行政执法权,而且具有与之相配套的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经验。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地方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虽然取得行政执法权,但其限于人力、物力、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地行使行政执法权,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使得无法形成一支与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电力设施和电能安全保护相匹配的行政执法队伍。

由此看来,执法主体执法能力的欠缺是导致电力执法难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是因为执法主体的能力不足使得行政执法主体事实上的缺位,并直接导致了电力行政执法之难。

3.2电力立法难以突破导致难题持续

3.2.1电力相关法律规定与其他法律衔接不到位

我国《电力法》的修订与完善滞后于电力体制改革,面对电力行业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发电与电网企业的技术配合问题、预购电、欠费停电期限、用电检查权等方面的新问题,《电力法》及其配套法律规定与相关行政法的规定没有衔接,与《刑法》规定的破坏电力设备罪、盗窃罪等罪名条款没有相衔接,法律的适用出现了许多真空。

3.2.2 相关电力法律法规缺少可操作性

涉电案件在进入行政执法程序后,由于相关电力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缺少可操作性,使得行政执法主体无法对许多案件进行行政执法处理。如在破坏电力设备案件中所涉及的电力设备范围的具体指向、盗窃和破坏电力及设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如何计算等等问题,行政执法部门与电力企业和公检法部门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3.2.3 上位法的限制使地方立法难以突破

基于法律效力等级理论,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的效力。《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都规定电力管理部门作为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的行政执法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全国大部分省市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也就无一例外地沿袭了这一规定,即明确了由各自省(市)的电力管理部门作为相应的行政执法主体,而无法形成新的突破,因此在地方立法中很难解决电力行政执法主体事实上缺位的问题。

4.现行体制下破解电力行政执法困难的对策

4.1 修改与完善电力法律体系,加强行政执法保护内容

《电力法》修改要与《民法通则》、《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刑法合同法》、《农业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公路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协调。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也应根据电力产品的特殊性和电力行业的特殊情况,在制定与《电力法》配套的法律、法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时,要对窃电等违法行为的违法金额的认定、处理等具体问题作出明文规定。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也应随之建立一套有机的电力法律、法规框架,其中应更多地体现对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的行政执法内容,并形成切实可行的和完整的行政执法保护制度。

4.2 开展电力行政执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立法层面尚难有较大突破之前,在地方实践中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电力行政执法模式,不失为在当前解决和破解电力行政执法难题的一种切实有效的办法。如《宁夏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处罚条例》的出台,就是一种良好而有益的探索。

电力体制的改革对电力行政执法资源提出了重新配置的要求,能否将有关资源再行配置与组合,在符合经济性的同时也具备操作性,是探索电力设施与电能保护行政执法模式的原则。

4.3 深入宣传电力法律法规

相对于电力主管部门,就电力法律宣传工作来说,电力企业在人力、物力、经验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在有关宣传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也更容易把握实际、灵活机动、贴近生活,使宣传工作不至于流于形式。当然,作为行政执法主体的电力主管部门,也应就电力行政执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切实提高群众遵守电力法律法规的意识,才能达到群防群治的效果,减少涉电案件的发生。

第9篇

论文关键词:CIS;高职学生;自我识别;探索

CIS,全称“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业识别系统”,分为理念识别MI(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和视觉识别VI(Visual Identity)。MI是核心和原动力,BI是动态识别形式,VI是静态识别系统。CIS源起于西方,由IBM公司首次导入企业并加以全面推广。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引进CIS并大量融入东方文化内涵,使其得到深化和丰富。20世纪80年代末,太阳神、健力宝等企业CIS系统的成功建立和推广引发了中国企业界导入CIS的热潮。

经济领域中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客观必然性,CIS的产生及运用是由其自身的文化性(Culture)、活动性(Activity)和可识别性(Distinction),即其CAD特征所决定的。通过CIS的运作,可以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凝聚力、扩大企业知名度,获取消费者的认同。

培养目标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1996年9月,《职业教育法》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合法地位;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进一步推进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数量和招生规模上的突飞猛进。

作为未来的企业职工,高职大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目前很多企业反映新进员工普遍存在着缺乏实际工作能力、难以融入团队、工作热情不能持久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从“学生”到“职工”的身份转变未做好;二是从“学校”到“企业”的环境转变未做好;三是从“学习”到“社会”的责任转变未做好。究其深层次原因,很关键的一点来自于高职学生自我识别的普遍弱化上。

PIS,“Personal Identity System”,是CIS主要理念在个体上的运用和体现,通过价值观建设、知识性构建、自我意识能力、自觉行为导向等方面的努力,塑造个体的特定形象,以期得到社会的广泛了解、认同和接纳。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识别,塑造高职学生的全新形象,才能提升高职信息的传递能力和形象诉求,从而大幅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据此,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以下领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在理念上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识别

1.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企业元素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以“责任”、“诚信”、“创新”、“感恩”等为主题。在全校学生中评选“十佳爱岗敬业明星”、“自强之星”、“感恩之星”,树立意志坚定、积极向上、心态阳光的健康形象;组织学生参加国网系统的“青春光明行”志愿服务,先后参与“电力天路”图书馆捐书、“电力三下乡”等活动;组织学生学习爱岗敬业模范吕清森、职业道德标兵江小金等先进人物及行业中涌现出的“抗冰保电”、“抗震救灾”等先进事迹,让学生在感动之余深刻领悟优秀的电力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

2.企业优秀员工到校兼职教育

为了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有更直接的感悟,学院聘请电力企业优秀员工到校参与学生的教育。这些来自一线工作岗位的优秀职工,不仅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带进课堂,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以自身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形成企业所需的优秀职业道德。

二、在行为上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识别

1.教学班引进企业班组建制

高职教学班身着统一的工作装,借鉴企业的班组建制,采取学生自愿、教师指导的方式将全班分成若干个班组,各班组民主选举班组长、制定班组制度和共同愿景;班组将学院、班级事务下放、划拨到每个班组成员,成员间既有共同目标,又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利用看板定时呈现各班组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每位成员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根据目标实现程度及任务推进情况定期评选优秀班组和班组之星,为学生树立勤学守纪的典型,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该项举措既强化了班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又加强了班组间的良性竞争意识。

2.教室、寝室、实训场地的5S企业现场管理

借助于5S企业现场管理的方法,要求学生对教室、寝室、实训场地进行整理,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把不需要的杂物清除掉;教室里的桌椅、清洁工具,??室里的洗漱用品、生活用具,实训场地里的设备、工具、图纸、资料等全部按规定合理、规范放置;各种标示一目了然、物品放置易于取用、区域划线清晰分明,定期进行清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不间断的检查来确保改善的持续深入推进。企业优秀管理方法的实施,不仅能够使校园保持清洁,更能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提高个人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精益化、标准化的管理要求。

3.校园内的企业文化活动

在学院“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对学生开展攀岩、跨越、求生等训练,强化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举办“电力安全知识竞赛”、“水利工程中的CAD应用”、“电能计量装置误接线判断”、“登杆作业”、“全站仪控制测量及放样”、“触电救护”等各类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在校园中创设企业的仿真环境,进行岗位适应性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

4.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党团建设,端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干部实行素质拓展认证制度;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到偏远地区调研水利、电力、教育等情况,开展电力科技、农村安全用电等科普宣传,建立“社会实践服务基地”,完成调研论文上报省电机工程学会。

5.校外企业顶岗实习

学院与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电集团川渝公司、中国水电五局、中国水电七局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用电检查、电力营销、架控线路施工、电能计量等专业对口的企业岗位实践,让学生进入企业、下到车间,以企业职工的身份代班代岗。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们熟悉了企业环境、工作流程、生产要求,也清晰了自身与工作岗位间的差距,既促进学生对自身高职角色的认知,更有利于学生向企业职工的角色转换。

三、在视觉上强化高职学生的自我识别

视觉识别独具直观性和形象性,对人有最直接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感知、记忆和认同,学院特别注意强化学生对自己高职身份的识别。

1.基础视觉识别

作为国家电网下属的高职院校,学院在基础视觉方面呈现出与企业相同的风格:使用国家电网徽记,标准色统一为深绿色,在标志外环的企业名称下加注学院名称。这种集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于一体的徽记,在向学生传达国家电网为社会提供洁净能源,与客户建立互惠和谐关系的企业服务理念的同时,也体现了学院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的办学方针。

2.应用视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