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地理论文

时间:2023-03-17 17:57:31

导语:在初中地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地理论文

第1篇

1.增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实验其实就是对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的回顾,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会自发的要求我们把课本理解透,再去操作实验,在试验工程中,我们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要自传,这种情景光凭学生的想象能力很难理解清楚,如果通过地理实验模拟,学生就会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拓展到对日食和月食现象的理解,这比老师在课堂上重复的讲授要高效得多,而且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增强动手能力我把实验分成两类,一类是自己动手模拟运行,另一类是运用软件模拟运行。无论是那种试验方法,都要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就无意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板块运动知识中,我们要运用软件的方法来模拟运行,那个把那块运动会带动那几个板块的运动,那些地带是地震的高发地带,都需要学生自己去一一验证。如果我们真实在实验中发现也没那么轻松,因为我们要学会去运用软件,在学去运用这些软件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软件的各种操作,甚至是指令。这在培养学生自己操作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把学生培养成适合时的科技型人才。

3.培养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想象,凭空想象没有多大实际作用。例如在大气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对气压与气流的运动,温度与气流的运动理解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地理实验模拟的方法给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知道气压升高大气将会下沉,温度升高大气将会上升,反之结果相反。那么学生记住这些模拟过程的时候对情景的在线将会简单的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实现复杂情景综合想象的效果。这样就慢慢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是当代学生必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所谓团队精神,是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一种协同工作精神,而思想政治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做人,学做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往往都需要一个或多个队友共同搭档完成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无疑需要他们的默契与沟通。例如,在模拟地球自传公转的实验中,一个要模拟地球的运动状态,一个同学要在旁边观察记录数据,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配合。

二、小结

第2篇

二、地理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教学活动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现在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教师谁都能胜任,特别是新课标、新教材对教师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多样的教学方法、高超的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目前全区33名地理教师中,大学本科21名、专科12名,但毕业于正规国民教育院校的并不多,而且有19名是非地理专业毕业。且不说那14名教师的毕业院校,就这19名转行的教师而言,纯粹属现学现卖,只不过有的卖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的是现卖。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学科的教学方法也有相同之处,但各科的本质是根本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33名教师的课都听过,从听课的过程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实在不敢恭维,有的连最基本的知识都能讲错,而对于那些较难的知识点,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所以讲起来是一锅粥,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重视不够,地理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不像大科目教师那样更加迫切地关注教学的新内容、新动态、新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地理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再加上教师素质的因素以及相互交流的欠缺,导致了地理教学方法的普遍落后。在全区各学校中,只有少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多样,能够跟上时代的最新潮流,大部分教师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徘徊,主要表现为:照本宣科式,照着书本讲课,生怕离开书本就会出错,没有课外知识的补充,结果是教师念念有词,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满堂灌,没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理解了要听,不理解也得听。与生活实际联系少,一方面没有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使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实践活动少,没有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知识只是留在了脑子里。不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好多学生学习了地理不会看地图。不注重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运用地理知识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课讲得不深,只讲知识,不进行分析探究。轻重不分,抓不住知识的关键,抓不住重点、难点,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装了一袋子东西,学生却不知道轻重。多媒体运用不科学,有的觉得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不管讲什么内容都用多媒体,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也用,用得太乱太滥;有的以为多媒体是万能的,在课堂自己不讲课只当放映员。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等互动活动,一味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教学方法的落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地理课作为一门学科,在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开始便被列入教学课程,即使在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年代,虽然遭遇冷落,但仍与数理化一起坚持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这说明地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而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逐渐地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育中地理课的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对实现科学发展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的水平,势在必行。

首先,学校应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站在大局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认识地理课的重要意义,从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对地理课的课时设置,对地理教师的引进、任用和培养,对教学设施和仪器的配备,对教科研活动的开展,都应做出相应调整,改变过去陈旧的想法和做法,在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做文章,促进地理教学开创新的局面。其次,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作用无可替代。而作为地理教师,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教好学,才能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的优秀学生。

第3篇

我国人口规模庞大,各种人口指标复杂多样,然而在教材中没有体现这些人口数据的来源。课文中的第一句话“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到人口普查以及人口普查的次数。由此会引起什么是人口普查,我国进行过几次人口普查,如何通过逐级汇总得到全国的人口数据等学生关注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人口普查表,两人一组,一人担当普查员,一人担当申报人,现场模拟人口普查工作。普查表中涉及性别、民族、户口、受教育等情况,通过简单的表格填写,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口相关数据来源,通过逐级汇总最终得到我国人口的相关数据,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数据印象。同时,模拟普查工作可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让学生了解普查工作的意义,以便向家长讲述,更好地配合国家今后的各种人口普查工作。

二、利用普查数据理解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建国至今已完成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很多有意义的人口数据。可在课堂上提供建国以来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绘制建国以后的人口增长图,一张绘制好的建国以后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要求学生计算每十年的人口增长率,总结出我国自建国后人口增长所呈现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口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在图中有所反映,使学生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控制,对教材中图1.9我国人口增长的相关内容给予补充。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不是图中曲线的终点,通过绘制2010年后人口数量增加、平稳和减少三段可能的变化曲线,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变化趋势,同时有助于学生识别这一类型的增长模式图。

三、分析所在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第4篇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灌输式教学时,学生在被动情况下往往采用模仿的思考方式,按照教师的思路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就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思维,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量,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创新性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摆脱思维定式的影响,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的活跃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地图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地图,这些地图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地图在地理课堂上的作用,让学生提高读图的能力,通过认真阅读地图,从中挖掘更多的地理信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摆脱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通过地图的直观作用来让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把地理理论知识和地图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地图时能有效提取有用的信息。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通过认真分析地图,能让学生建立对地域的初步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地图这一直观教具,并教给学生阅读地图的科学方法,使他们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地理知识。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对地理知识产生想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快速地进入到对地理知识的探究中。(2)运用丰富的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程,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地理教学多是图表教学,要实现图表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运用图片、地球仪、多媒体等资源,创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提升,进而提升学习效率。(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课堂学习动起来。采用游戏教学、模仿教学等方式,将学生从静态转移到动态,如让学生绘制中国省份图,制作图表等。当然,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众多,如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在于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性,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第5篇

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初中地理的学习离不开问题情境的支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关于知识的学习。合作学习导学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使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搜集信息的积极性,促进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度。例如,《印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关于一个国家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这些知识基本属于常识性的知识,没有理解的难点,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不仅会造成知识的枯燥记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个人所查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设计两个需要搜集信息的问题展开互助合作学习。一是,印度基本状况了解,包括面积、人口、国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等;二是,从以上维度比较印度和中国。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展开竞赛活动,开展小组学习。

规则是,各小组由抽签的方式决定发言顺序,发言小组每提供一个信息增加1分,该小组发言结束后,由其他小组补充,补充小组每提供一个信息加2分,得分高的小组为优胜小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围绕教师的设计的问题,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着彼此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着全面,借助小组甚至全班集体的智慧,促进学生个体对印度更加广泛的了解,并在小组讨论中明确中国和印度相比的不同。

二、发挥教师在互助合作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互助合作学习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完成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新课程内容化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导学问题,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方向,其次合作学习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监控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内容学习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偏离合作主题的行为也需要教师提醒及时纠正。例如,在《祖国的神圣土地——台湾省》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一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导学生走进台湾省,然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关于台湾省你想了解哪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归类,有包括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等基本状况;台湾省的文化、风俗习惯、服装的;台湾的历史发展,为什么会产生台湾领土的争端;台湾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发展的特色是什么等,这就将所要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教师指导作用一方面的表现。

同时,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是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逐层展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逐层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将导学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小组在自主学习后展开交流互动;其次,是各小组对本小组搜集信息的展示,以促进组间的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地疑难和理解误差的地方进行点拨;再次,要促进组间相互提问,内容的相互补充,以真正实现互助合作学习。

第6篇

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以趣味导课的模式逐渐展开。在讲授区域地理之前,可以通过“地理之最”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亚洲地形特征时,可以先向学生们提问: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山峰?海拔为多少米?在讲述南极洲时,可以用世界上位置最南、平均海拔最高、气温最低而冰层最厚等来导入。可以用“世界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作为日本地理的开端,也可以用“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引入中东地区的讲述,可以用谜语“灰尘吹来”的猜谜底“埃及”来导入对于埃及地理的介绍。这些教学导入模式不仅新颖有趣,还能够让学生们记住这些区位的地理特征。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地理风貌,在领略一个国家或地区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再来展开新课的讲授。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先观察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等,然后展开对于欧洲西部的学习。这些导课方式都非常灵活,这样能深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体验。

二、趣味授课

授课过程不仅是整堂课的核心,这也是趣味教学的支撑点。想要让趣味教学法更好地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这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们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应当将知识讲活、讲通,应当借助更多趣味化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体验。许多教学内容中都含有对于一些特定区域与国度的地理特征以及文化特点的介绍,在介绍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提炼一些有趣的内容,这不仅是对于知识的浓缩,这也是趣味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良好应用。许多教学模式都能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教师可以使用地名别称来进行教学。地名别称能够把地理事物的特征高度概括,有助于学生记忆众多的地名。例如,“世界公园”、“钟表王国”──瑞士;“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佛塔之国”———缅甸;“枫叶之邦”———加拿大;“日光城”———拉萨;“不夜城”———漠河;“草原钢城”———包头;“塞上江南”———宁夏等。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国家的地理故事以及地理趣闻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述西欧国家时,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只有一棵树”的国家──冰岛共和国;在讲述泰国首都曼谷时,让学生知道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首都,全称若译成汉字共有41个字;在讲述非洲热带草原上的树木──波巴布树时,可介绍“绿面包树”的来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方式都是很值得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的使用也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活动

第7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常用的体验式教学策略主要有两种:

1、操作式体验法

操作式体验法,就是提供一定的实验场地和道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自行动手操作并总结出地理科学规律的方法。操作式体验法主要适用于介绍一定地理现象并需要总结出规律的内容,这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试验场地和设备。教师需要地理现象及背后蕴含的原理,设计出可行的实验并模拟出实验过程,比如地震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教师在设计这一实验时要考虑能以那种实验道具展现这一现象,并设计可行的步骤。在没有试验场地和设备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充当道具,进行模拟实验。比如,地壳运动导致地震的实验,可以利用毛巾、橡皮泥等进行挤压产生折叠甚至断裂现象,解释地震的现象。总之在操作式体验法中,教师尽量提供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探索现象背后的地理原理。

2、课堂情景式体验法

课堂情景式体验法主要是在缺乏能够模拟地理现象的教学内容时采用的,运用简单的教学道具或者多媒体等辅助设备,加之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尽可能地理解地理现象及原理。比如,大气层的知识、水的运动及变成雨、雪的原理等,都不具备模拟的条件,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一滴水由海洋上升到大气层变成水蒸气,遇冷后又变成雨、雪的循环动画,让学生借助生动的动画演示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课堂情景式体验法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形象、生动地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还可以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配合教师的讲解,以模象直观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表象经验。比如,很多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活火山、冰川等奇特的地理风貌,教师运用图片或者视频等方式呈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二、现场教学的策略

相较于实验室模拟法和课堂情景式体验法教学,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能带给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那就是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要求把真实的地理环境作为教学场地,让学生通过实地体验、考察等方式获得知识,培养地理责任感。现场教学法,主要适用于理论知识不强、道德责任感的教学内容,比如环境污染、旅游地理等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现场教学的环节中应该注重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的重要性。现场教学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学的一个环节。由于它是脱离教室这一教学场所的,教师在组织学生、知识传授等方面会不便于进行,因此,需要事先做好功课,先进性理论知识讲解,然后有目标的进行现场体验和调查,在课后要通过调查报告、课后作业等形式让学生总结调查结果,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自己看到的问题。具体而言,现场教学法可以采用社会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参观法两种方法。与其它两种方法相较而言,现场教学法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地理责任感。

三、总结

第8篇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将课本的知识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适时增加游戏和竞赛,既能起到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又能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如果是老师简单的描述和板画,学生感到很抽象,很难完成从空间向平面的转移。我在课堂设计时,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造山运动”,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造一座“山”,把“山体”高度(海拔)相同的曲线想办法投到平面纸上,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学生接到任务很兴奋,各显神通。有的同学用橡皮泥捏,在不同高度用彩笔描出来;有的同学用萝卜削,在不同的高度处切开;还有的同学用湿沙堆,用不同颜色的包皮线给“山”上了个“罩”,很形象。课堂上各小组踊跃展示自己的设想和方法,虽然不那么准确,但从感性上对等高线认识更深刻了。再如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时,让学生动手把各省级行政区轮廓用硬纸剪出来,然后各小组之间相互竞猜抢答,说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好像是在“玩”,实际上在“玩”中学,已经把课堂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学生本人还感到很快乐,很有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加强电化教学,增加兴趣

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对于提高地理趣味教学增加了一个新渠道。靓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惟妙惟肖的动画让学生耳目一新,同时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学习《地球的公转》时,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拿着地球仪演示,也不好弄光源,不好真实直白地反映太阳直射光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教师授课费劲,学生听着难懂,索然无味。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斜着身子”自转的过程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可以说一目了然,“此处无声胜有声”。在学习《首都北京》时,借助互联网链接短片视频《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鸟瞰图,对于没去过北京的学生来说,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纪念堂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天安门恢弘的气势,加上解说员富有激情的语言,一种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每个同学对北京都心驰神往,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三、通过课本剧表演,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爱表现,很多学生都有表演欲,夸张滑稽的表演,让学生捧腹大笑,在笑声中收获知识,使地理学习没了负担,饶有兴趣。有些同学为表演好,业余时间反复练习和背台词,没上台表演已经把教材内容弄得烂熟于心。在学习《西亚》中的《世界石油宝库》时,西亚石油储量和产量之丰富,石油分布和输出路线,必须凸显出来。简单的数字描述和读图查找石油的分布及运输路线,学生兴致不高。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编排了课本剧《助理招聘》,结合国际金融危机,石油价格大跌,石油总公司“经理”招募助理,通过“招聘会”,各“助理应聘者”争先恐后为“经理”献计献策。通过课本剧,生动活泼把教材的知识点展现到学生面前。为了加强环境教育,我编排了课本剧《地球会议》,构建了几个关键人物:“地球”、“南极”、“北极”、“西欧”“巴西”、“非洲”。“南极”抱怨臭氧层有空洞“,北极”说冰川面积在缩小,“西欧”讲述工业革命排放的“三废”,“巴西”地球之肺在,“非洲”为避免沙漠扩大而焦头烂额,“地球”步履蹒跚,伤痕累累,有述说不尽的苦难,最后振作起来,要求人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学生的表演,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恶化,保护环境的意识进一步加强。

四、贴近实践,情景教学,发展兴趣

第9篇

1.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因此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老师一般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逐个讲解,并对基本能力和技巧进行反复训练和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变多、变深、变难,教学主要是偏重于对理论、规律、原理进行解释,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上进行疑难点解答。高中地理考试偏重于对能力的考察,出题比较灵活,这样就要求在进行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图形上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推理,提高学生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一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进行学习,在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方面,初中生能力有限,还不擅长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而高中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一般是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二、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措施

1.老师要十分了解地理的教材内容

在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尤其是在高一这个学期,老师应该要对高中地理的教材进行了解,并能够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了解,同时还要知道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明白整个教学系统,对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掌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分析,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衔接初中和高中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和学习,在脑海中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储存更多的知识量,注意对初中残缺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弥补,加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完善知识体系,进而用高中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假说或者是寻找多种可能性的结论和答案;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信息汇聚到同一个方向,进而找出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中都十分强调用图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该要根据这个共同点进行知识点衔接,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衔接和思维转换。

3.注意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为了能够使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衔接起来,老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迁移,多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这样不仅能够使地理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

4.注意端正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

在高一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老师的言谈举止上进行模仿,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正确的态度进行表扬和肯定,或者是其他奖励方式,这样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自身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检验、自我激励、自我批评、自我监督,这样能够从学生内部进行态度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错误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和相应的惩罚,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抑制或者是弱化错误行为的倾向,同时用比较公正、客观的方式对正确态度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