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3-03-17 17:57:32

导语:在机电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电专业毕业论文

第1篇

 

一、民族院校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选题大而空泛,与实践严重脱节

 

好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选题方法,选题随意,选题范围重理论轻实践,或好高骛远、求大轻小。例如,金融专业的同学前几年喜欢选诸如“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等,去年甚至有同学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有些同学选题犹豫不决、随意换题,不少老师都抱怨学生选题不和导师商量,当导师不同意时甚至随意从网上直接下载论文,结果不但影响了选题的质量,又不利于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创新与分析问题能力不足

 

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应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即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实践中,不少学生只为交差过关了事,不仅相关文献阅读十分有限,如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网上转载的各类文章甚至博客文章等,笔者甚至发现有个别同学的参考文献竟然是学院自己办的内部杂志上的文章,既不权威又不准确,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几年前出版的教材等,对于文献调查等基本收集资料的方法不会运用。同时,论文写作过程中又缺少相关的调查和实证分析,要达到深入分析,甚至要有所创新自然就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 论文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欠规范,极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限

 

按照我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笔者所在高校也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规定,但不少学生却达不到这些要求。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论文评阅环节要求:(1)内容:立论正确,方案设计、论证、计算正确;内容完整充实,论文结构合理;结论正确;工作量足、难度适当。(2)水平: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或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对所学专业知识有较好地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3)格式:全文格式、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完整且符合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数据、图表完整,图纸规范。而不少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或者出现头重脚轻,即前面的概念、发展历程、问题现状等罗列较多,而后面的原因分析和相应的对策部分十分简略;或者是另一极端,前面的分析介绍简短,而后面列出的建议对策动辄十几条,甚至有的问题分析和后面的建议几乎没有直接关系,论文质量堪忧。笔者还遇到过极个别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有限,完成规范的毕业论文有相当的难度。

 

二、影响民族院校金融学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民族院校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论文写作中投入精力十分有限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又遇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直到毕业,除了考研的同学外,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上面。而一般毕业论文撰写正好是这段时间。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都知道,毕业论文成绩对找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并不重视,投入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个别学生在答辩前两三周才与指导老师联系,论文写作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与提高。笔者每年指导的学生中,总有个别同学忙于实习或各地找工作,要等到最后才与老师联系,考虑到就业的压力等老师往往无法严格要求学生。笔者所在学院的老师还发现,对毕业论文投入较多精力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工作落实得较早的学生,自然毕业论文也写得比较规范;那些工作一直没有落实或落实较晚的学生,很难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毕业设论文撰写上,论文选题和质量自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在二本院校中应该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民族类高校。

 

(二)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够

 

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导教师投入精力的多少。毕业论文指导一般从学生选题、拟订论文提纲、收集资料到规范写作、反复修改等过程中都要给予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现在高校教师本身也存在攻读学位、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等压力,再加上论文指导的报酬通常都不太高,因而面临指导动辄10来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际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指导论文的时间、精力必然相当有限。如笔者所在的学院,老师平均指导的学生通常在10个左右,甚至有些学院的个别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有时多达15个以上,教师的指导任务相当繁重。尽管毕业论文早就布置下去,但学生往往集中在最后时间才联系导师,这时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之外,导师的指导工作量突然增加。所以,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老师也是希望论文只要过得去就行,论文质量的提高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学校对毕业论文答辩等管理流于形式

 

与国外高校的“宽进严出”不同,国内高校多年来普遍实行“严进宽出”原则,只要学习成绩、学分修够了,很少有高校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在毕业论文环节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对论文自然采取东拼西凑的态度,毕业论文答辩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现在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反过来使学校在论文质量把关和就业率压力之间偏重就业率的提高,自然就会更加放松论文答辩及其管理环节。因为高校每年都面临一次就业率的排名,甚至第二年招生指标、招生计划等的变化都与就业率直接相关,论文质量的提高也就被忽略了。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毕业论文成绩=评阅成绩(60%)+答辩成绩(40%),且答辩成绩不能低于60分,但在答辩中,即便对极个别答辩学生想给低分,考虑到就业形势以及民族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化基础等综合因素,最后往往也是手下留情。

 

三、完善民族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一些建议

 

在面临持续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民族类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的努力。

 

(一)学校要加强论文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民族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努力探索切实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途径,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如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适当提高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报酬,努力提高教师积极指导论文的积极性;又如,近年各省(市)教育厅(局)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和评优等,在职称评聘、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向毕业论文工作有所倾斜;再如,进一步落实毕业设论文写作与实践的联系, 加强民族高校与民族地区生产部门、企业之间开展协调工作,为学生论文选题、写作等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另外,民族类高校有些汉语水平确实较差的学生,可否采取其民族语言写作和答辩,至少不要和其他高校一样搞一刀切,真正发挥论文写作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考察和提升功能。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应早作准备

 

针对目前就业与论文写作的冲突,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也应宜早不宜迟。如果前面几年的学习中没有思想准备和材料积累,仅在几个月乃至最后一学期或一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从选题、研究到写作的全过程,确实很难指导或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如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就应先学习一些指导论文写作的有关论著,提高文字修养;还要选读一些本专业的优秀论文,从中学习写作经验和了解学术动态;掌握做简单的文献综述的方法和基本格式等;对本学科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些专题或方面,有意识地积累资料,为论文写作进行各方面的准备,还可适当缓解导师集中指导的繁重任务。

 

(三)学生要正确认识论文写作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客观地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没有就业压力,可专心致志做毕业论文;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应聘时若已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工作会落实得较早、较容易。而毕业论文的写作,正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应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对其就业、毕业论文完成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2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毕业生;酒店;人力资源管

酒店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酒店是以人为中心的行业,酒店的管理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大学生员工是知识型员工的代表,是酒店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酒店能有效地吸引旅游专业到酒店就业,能有效地降低旅游专业毕业生员工的离职意愿,成为提高酒店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一.问题的提出

(一)旅游专业毕业的对口就业率低。根据,郭倩倩的研究发现旅游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一般在10%—20%之间【1】。

(二)饭店业缺乏高素质的员工。根据,仇学琴的研究表明,2001-2002年云南省星级饭店员工学历层次专科及以上为37.1%、高中(含同等学力)及其以下占63.9%【2】。

(三)高离职率。根据浙江省饭店协会的《2008浙江饭店白皮书》近5年来酒店业员工离职率分别为25.64%、23.92%、24.2%、22.56%、23.41%,比一般行业5%—10%的员工离职率要高出1—3倍。据其不完全统计杭州市内酒店学生员工三年内离职率高达66.1%,进酒店一年就离职高达48.2%,甚至有些饭店招聘的大学生员工一年内全部离职。【3】

二.问题的原因

(一)薪酬低。据国家统计局《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工资情况统计公报(2009)》了解,2009年餐饮业员工平均年收入为21193元(非私营)和15623元(私营)。为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4.7%,在19个分行业中居倒数第二【4】。

(二)劳动强度大。据笔者对在酒店工作在酒店工作的同学不完全统计,他们一天工作时间是10—14个小时,远远大于国家法定的8小时,且没有节假日(节假日的劳动强度更大)。

(三)酒店的“逆向”选择和淘汰。由于酒店业对员工的隐性知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5】,所以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把许多有到酒店就职意愿的旅游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拒之门外。另由于对隐性知识的培训成本高,酒店就采取更方便的方法——挖墙脚,造成了高的离职率。

三.问题建议

(一)在校期间

1.就学校而言。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能力。以案例教学为载体的理论教学;以实习实训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以职业训练为核心的第二课堂【6】。要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适应酒店的高素质人才。

2.就酒店而言。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到酒店中兼职,为酒店发展储存人才。

3.就学生本人而言。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学会热情待人的处事方法;善于人际沟通、善于学习。总之要不放过充实自己的每一次机会,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酒店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实习期间

1.就酒店而言。在安排工作岗位时,应尽量考虑实习生的能力、综合素质、心理状态,因人设岗。对实习生的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实习生充满自信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能在工作中感到成功、成长的快乐,提高成就感【7】。酒店要支付给实习生合理的薪酬;要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关心和帮助实习生【8】。

2.就学生本人而言。要通过建立同事、师徒、上下级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资源。通过具体的工作,了解酒店的经营模式、总体规划;学习到各种工作技巧;丰富酒店工作经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要以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员工,而不是酒店实习生。

3.就学校而言。要尽量选择高星级酒店为实习合作单位,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10】。

(三)正式上岗期间

1.就酒店而言。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更好更快的融入酒店;尽可能通过内部提拔,争强员工的积极性,留住大学生员工;尽可能使员工感到公平,这不仅仅是工资的公平,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公平、提拔机会的公平;合理工作安排,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员工工作时间和个人生理与家庭需要之间产生一定矛盾和冲突,导致员工工作压力较大,这也是员工离职率高主要原因之一【9】。

2.就大学员工而言。要干一行,爱一行;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回报酒店、回报社会;积极为酒店发展献言献策;不仅仅把酒店当做工资的来源,还要把酒店当做家来热爱。

3.就社会而言。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到酒店工作,对到酒店工作的提供政策(如户籍、劳动、人事等)支持。

四.结论

要解决教育和行业需求不适应,学校与酒店人才供需错位现象,不仅需要我们高校的努力,还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更需要酒店的努力。只有高校、学生、酒店、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酒店业和旅游高等教育稳定的可持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倩倩,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报2008(3),p65-71

[2]罗明义,旅游管理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6,P59-67

浙江饭店协会,2008浙江饭店业白皮书[M],2008

第3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归属感;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54-03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一、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概念

归属感认为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对人类的行为和动机有着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作环境与行为之间关系原理在教育领域得到承认并把教育看成一种社会化的过程。研究还发现学校归属感有利于产生积极正向的自我概念,学校归属感与积极情感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减少问题行为,取得学业成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校归属感的研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归属感(school belonging)是指学生将自己归入所就读学校,以及由学生和教师所组成的集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即在学校社会环境中,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支持与接纳的程度。

二、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心理归属感的因素分析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大,相对于已经近于成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的培养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大部分是对专业型研究生的负面影响,造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缺失严重。

1.自身素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①培养基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基础涵盖许多方面,包括知识积累量、心理素质、教育背景、性格因素、家庭背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成长经历等等。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分数线要低于学术型研究生分数线,有的学生是自愿报考专业学位,更多的学生则是被调剂至专业学位。总体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基础略低于学术型研究生。②人际关系:从心理学角度讲,学校归属感是学生接受学校的直观刺激后的理性感知。研究生阶段,同学们大部分都已经成年,学校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要求研究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妥善处理好与同学之间,与老师之间的关系。③学业期望:研究生是我国最高水平的学历教育,莘莘学子经过寒窗苦读,被录取为研究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学子们大都包有良好的学业期望,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受社会风气和国家、学校政策的影响,不自觉的产生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低的错觉,期望难以实现,学校归属感势必降低。

2.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①导师观念:导师观念是指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观念,目前各高校并不限制研究生导师所带研究生的种类,但要求每名导师带1~3名研究生,数量的上限是部分研究生导师倾向于选择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可以用一年时间打好理论基础,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可以与导师共同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经过一年的理论学习后,就要提交开题报告专业毕业论文。部分导师会觉得培养专业硕士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不认同专业硕士的研究生指导老师可能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校归属感造成负面影响。②导师指导:导师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者和研究生科研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负有教学、辅导的责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影响。导师的指导方式、指导频率、指导重点、指导次数直接对研究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与导师的指导效果成正比,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的导师指导了专业硕士,可能指导次数、频率也较少较低,让专业学位研究生有被遗弃的感觉,从而影响其学校归属感。③导师道德素质:导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学术造诣的导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研究生希望导师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职业道德,处事公平、公正,容易接近和沟通。导师的品行和素养是领导力的源泉,能够帮助学生服从安排、达到培养目标。

3.国家政策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①学制:学术型研究生学制3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授予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一般在第一二学期修满学位要求学分,从第三学期至毕业进行论文撰写、实习和求职。专业硕士作为新生事物,尚未被社会广泛接受,学制上的直观差别让专业学位研究生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水平会较低,国家不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自信心会下降。②扩招计划: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国家对高级经济、技术、管理人才需求旺盛,研究生录取指标逐年提高,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数量,受以稀为贵的思想的影响,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难以定位自身价值,造成自己不是研究生中的主题的错觉,从而影响其学校归属感。③政策支持: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需缴纳学费,而学术型研究生大部分不用缴纳学费,还有大量奖学金,在各种国家级评奖活动中政策也明显的倾向于保障学术型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经济压力较大,一般需要交纳学费等费用,申请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的难度大、额度低,在学校里也就很难保持良好的归属感。

4.社会因素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①人群认知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经济、技术、管理人才的使命,备受国家重视。而普通人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认知不到位,认为这种研究生是拿钱就能上的,不是真正的研究生,长期不被人群了解,关注度下降,影响研究生群体本身的自我认可和学习热情。②就业待遇: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研究生毕业后的社会地位、从事行业、就业难度、薪资水平,会对在读的研究生造成巨大的影响。有的企业甚至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待遇要低于学术型研究生待遇,过低的就业待遇会打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导致培养质量下降。③舆论导向:舆论能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意向,控制行为,作用是巨大的。拜金主义、学习无用论、混学主义、关系决定论等盛行时下,导致有些学生不思进取、贪图享受,甚至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目标,对整个教育事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5.学校因素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①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个人成长的总体规划,按照本学科、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否符合专业学位学生自身的特点,计划能否严格按照要求实施,都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②激励机制:2006年教育部推出了以完善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为核心,以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强调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激励机制。学校是否存在不平等的激励政策,这些都会影响研究生自我认可、学校归属感。③教学资源:自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了5倍多,研究生教育机构却没有长足增长,直接导致生均教学资源减少。包括生均导师、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数量,以及公费名额,奖学金等,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因素。学校对不同类型研究生资源配置的政策差异也让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消极心理。

研究生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个体,他们的需要更多地侧重心理方面,看重人际交往,情感精神寄托。希望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尊重;作为学校的一员能被平等对待;学校宣扬的理念与自己的想法吻合;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等等,都与学校归属感密切相关。期望通过实行科学合理的措施,考察各项措施的效果和问题,再予以调整、实践,最后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探索出引导学生的学校心理归属感充分建立的途径和模式,促使学生建立心理归属感,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德育工作探讨[J].成功(教育版),2010,(4).

[2]徐坤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培育[J].人才开发,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