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7:34
导语:在内科护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1护士的责任心缺失不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交接换班对接不认真查对医嘱。护士不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护理方法,无法熟练使用各种急救抢救仪器。沟通质量欠佳,无法与病人及其家属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意识薄弱。由于护理人员严重缺少,很多人往往处于疲惫状态下工作,导致自身预防保护的意识不够强。还有的护理人员性格急躁、粗心大意。也有的是缺乏经验的护理人员容易违反防锐器损伤的规范程序,从而增加受伤机会医疗器械风险。
1.2环境风险护理工作突发事件多,压力大,长期得不到宣泄,极易出现抵抗力下降,加之一些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对护理人员的言行产生误解,与护理人员易引起争端,遭到辱骂,因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医护人员就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还有的医院由于床位间距小和医疗器械配备不足,使得护士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容易使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以此医院要完善职业风险管理制度,努力把护理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护患之间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如病人静脉注射时没有“一针见血”,病人认为护士技术差,心中不悦产生护患矛盾,同时也会因为患者的不配合而发生针刺事件。特别是手术后并发症也较多,患者的病情一旦加重,家属往往会迁怒于护士,患者投诉加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增强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2.1防护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措施做好急救物品的应用与管理。抢救药品要做到数量定量、根据物品的使用情况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各种新设备、新仪器启用前先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能正确操作仪器,防止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工作中要严格管理各种锐器,做到有效预防,做好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提高预防的自觉性。如果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尽可能的回避跟中辐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量辐射[3]。
2.2防护化学性危害因素的措施首先是掌握化学消毒剂的性能。掌握化学药品的功效及浓度,取放物品时要戴口罩,眼镜,防止与药品避免直接接触。若不慎将消毒液溅入眼内或皮肤,要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工作中护士应戴手套,防止用手直接接触汞;应保持地面,墙壁保持光洁,医院要对医务人员进行体内汞蓄积量的定期测定。
2.3生物危险因素的防护操作中尽量减少与患者血液、体液的接触,严格遵守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中养成操作后及时洗手的良好习惯,使用速效洗手液可减少疾病和微生物的传播,同时还要加强预防接种,防患于未然。
2.4提高护理人员个人能力首先要加强护士基本功训练,静脉穿刺要提高准确率,这样能起到减少自身感染的作用。其次是培养抗压能力。提高自我护理技术,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技能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练就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恰当运用沟通技巧,从根本上减少风险的发生。防范护理要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充分认识到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3结论
内科患者多收治非手术性疾病的患者,患者病情多迁延不愈且反复发生,病情变化较快,内科治疗效果缓慢等。护理工作在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内科护理中的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十分重要。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全过程中的关键点,如不能保证护理安全,就有可能造成患者的机体组织损伤,生理功能损伤和心理损伤,因此,降低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护理安全十分重要。内科护理中由于病种多样,患者病情复杂等等情况,容易发生各种护理风险,其中以穿刺风险、跌倒、压疮等发生率最高。我院护士为了更好地避免这些情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了护理改革。首先加强了对药物的观察,这样通过药物观察,可以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是否有进展,避免了由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缓解了患者的不适,提高了用药的安全。其次对并发症更加重视,护士了解了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静脉输液期间的观察,可以确保静脉输液的有效性,并对患者的血管有所保护,使后续治疗更加顺利。
2建立健全护理设备的管理制度,发挥出护理医疗设备的功能
建立健全护理医疗设备的使用、维修与保养制度,需要紧扣细节、完善内容、重视执行;制度的完善必须做到“有规可依,执行必严,违规必究”,对于违反使用、维修和保养制度的护理人员、行为,必须从严处置。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机械设备使用、维修与保养的制度,可以着重考虑如下思路。
首先,要逐步完善、健全“设备制度”,即以护理医疗设备为中心的制度建设。这一点可以如此理解,护理医疗设备设备的设备制度就是关于设备的保养、维修与实验的细致、规范与要求。如,护理医疗设备设备应有护理人员负责管理、使用。凡执行操作证的设备,必须实行“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执行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在多班护理作业时,必须有交接班制度。此外,护理医疗设备设备参与生产和日常工作的时候,要制定生产组织设计方案,合理选用医疗设备,从生产进度、生产工艺、工程量等方面做到合理装备,不要大机小用。要结合护理工作进度,利用工作间隙,安排好护理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要避免失修失保和不修不保,应使医疗设备保持良好状况,以便能随时投入使用。要定期、定量排查护理设备存在的故障、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病房都存在有护理风险。
(二)影响因素
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资料中存在2例,占3.1%
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在资料中存在9例,占13.8%
3、用药与设备因素
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在资料中存在15例,占23.1%。
4、人员与技术因素
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在资料中存在14例,占21.5%。
5、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主要包括:偏瘫(如: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感觉障碍(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抽搐(如: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精神异常(如: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稍有疏忽容易走失);呼吸困难(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感染(如: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感染,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在资料中存在25例,占38.5%
二、安全策略
(一)完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二)加强健康教育
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
(三)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关键字:内科老年病人心理问题护理
一、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一支持一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例1:男,“岁,以心源性晕厥”首次入院。病人不知道自己患了何种严重的心脏病或是脑血管病,因此焦虑不安,经用上述原则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确诊后二周出院。
2、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动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例2:男,68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人很少讲话,独自活动,常在床上长时间静卧。我们就主动同他交谈,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已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
3、悲观消极
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一支持一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例3:女,62岁,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伴消化性溃疡”而入院。平素生活能力很强,患脑血管病后左侧肢体功能未完全恢复,又患新病,思想负担较重,认为年龄偏大,恢复无望,遂产生悲观心理,甚至不想活了。经与家属配合,关心病人,讲清道理,积极配合治疗并加强营养和功能恢复训练,经三个月的住院治疗,生活能够完全自理。
4、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例4:女,68岁,肺癌,病情加重,咳嗽加剧伴咳血,胸痛明显加重,病人异常恐惧。我们在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告诉病人这是肺结核所致,随着上述症状的缓解,病人也减轻了心理负性压力,后虽死亡,但在这期间病人恐惧紧张心理明显减轻,减少了临终前期的心理压力。
5、疑病
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一疏导一解释。
例5:男,65岁,以“高血压原因待查”入院,一周后血压恢复正常,查无器质性原因。然而病人自觉身体多处不适,对找不到病因感到很不满意。对此我们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血压升高而住院期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原因,说明与病人入院前一天与人吵架有关,并作了适度的保证性说明,二夭后病人高兴出院。
6、情绪不稳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例6:男,71岁,冠心病,总是嫌别人讲话声音大,护士打针太疼,动作不轻柔等而大声斥责。对此,我们不计较,反而更加关心他帮助他,在护理操作上动作更加柔和细致,病人很受感动,后来向我们再三道歉
7、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例7:女,64岁,肾孟肾炎,经治疗已显著进步,但病人已卧床一月余,很少起床活动,凡事由家属或护士帮助完成。根据该病人的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改变了护理级别,让病人下床作适度的活动,并规定每日活动次数和时间,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三周后病情痊愈出院。
二、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创新性研究——有效沟通
1语言性沟通
1.1劝说开导
《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故护理人员与患者应“两神相照,两心相注”,耐心说理开导,达到有效沟通,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1.2交心谈心
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非语言性沟通
2.1移情相制
2.1.1移情
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还可以在病区加强有效卫生宣教,组织卫生知识小讲课,讲些预后好的病例给病人听,以解除顾虑。也可以在病区建立病房阅览室,购些书报杂志给病人看,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做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还可以组织病人搞些娱乐活动,看看电视等。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1.2相制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1.1规范化健康教育方法
1.1.1构筑和谐平等的护患关系为确保健康教育护理的深入开展,护理人员需以实际行动博得所有患者的信任,这便需要从患者入院之初,仔细完整地了解其性格特征及兴趣爱好,以此作为相互沟通的突破口。在进行临床谈话时,要用柔和的语调、清晰地发音,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在谈话的初始阶段,护理员工可略去健康教育的有关要点,主要以护患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熟悉为主[2]。在健康教育活动的后续阶段,可牢记护理重点,分主次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述,并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赢得其认同。例如,灵活地通过动作、图片、神态及表情等形式,特别对于口语表达有障碍的病患,图片及文字无疑具有更理想的效果。
1.1.2加大疾病保健常识的宣讲力度神经内科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消极情绪,或对治疗护理抱着不合作的态度,这些状况的出现大都来源于对自身疾病的不明确性。由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各异,职业及人生阅历更是截然不同,因此,对于疾病的认知及相关保健知识的掌握度相差甚远[3]。基于此,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内心需求及认知程度,详细地讲解疾病的病理、治疗方案、护理手段及自我调整方法等,并以临床护理中成功的案例,激发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培养自我预防意识,使之深切地意识到个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均对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重新树立起健康的生活态度,并朝着康复的方向迈进。
1.1.3亲属投入到教育活动中为数不少的内科患者的生活均依靠亲属的关照,从这个角度看,在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亲属的辅教育不可或缺。需提升患者亲属的疾病知识及操作能力,特别在患者出院前,要对接受辅助护理任务的患者家属予以相应的考核[4]。
1.1.4出院指导患者准备出院时,需提前告知患者出院后的休养及饮食方面的要求,并指导患者坚持功能性锻炼,发放健康调查卡片,其内容主要有:患者姓名、家庭地址、病症类型、主管医护人员、出院后的提醒事项、病房联系方式等。
1.2疗效指标出院时对比2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护理的满意度。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行问卷调查,共设置50题,每道题2分,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在及格以上的评分中,≥90分为优秀[5]。
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掌握程度为“优秀”的43例,占86.0%,对照组“优秀”32例,占64.0%;观察组有47例对教育效果满意,占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例74.0%,观察组病患在对病症掌握度及满意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对病症掌握度)=3.825;χ2(满意度)=3.175,P<0.05]。
3讨论
在高职内科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高职内科护理课程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要以护理岗位任务为目标,这样才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实际需求,所以说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是以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为基础而制定的一种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高职护理专业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但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详细化,而且要保证以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内科护理课程,要根据病人入院护理、住院护理以及出院护理护士所要进行的各项护理工作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
2.要根据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需要提供教学条件
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作过程模式教学,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室。在教室中配置病床以及各类护理工作所需要的仪器设备,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方便学生之间进行问题讨论和模拟。这样在课堂上不但能够进行传统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还便于学生的模拟实践学习。
3.在工作过程模拟教学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内科护理课程中入院护理主要培养的是学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情况去对患者进行评估的能力。上课时可以用典型的情景案例以及PBL教学方法等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划分讨论小组,要求小组内部讨论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等。通过患者入院护理阶段的护理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讨论,能够使得学生构建系统的护理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学习。住院护理教学中要为学生设置真实的病例护理任务,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模拟教学。这样就能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有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对于护理专业学生与患者之间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内科护理课程中出院护理教学主要涉及的是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这个阶段的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十分有帮助。
4.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工作过程模式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制定要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内容,主要包括入院护理、住院护理以及出院护理。入院护理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实际的患者病历,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设置一些护理专业方面的问题,如为什么会发生本病,本病会有哪些临床表现,需要做哪些检查,如何治疗。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制订合理的护理工作方案,再由教师对学生入院护理中所做出的护理方案以及护理内容等方面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住院护理的教学中,根据前面的病历资料,要求同学之间进行住院护理的讨论,写出该病人的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之后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模拟展示或者播放护理某病人的操作视频,最后再让学生进行住院情景的模拟实践练习。出院护理的教学中主要是针对学生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由同学们分组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操作,一个学生扮演病人询问,一个学生扮演护士解答。
(2)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在高职内科护理课程中注重模拟实训的作用,根据入院护理、住院护理以及出院护理这三个方面的护理内容制定模拟的护理任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制订任务计划,之后再由同学之间对既定计划进行讨论。教师要对计划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计划方案的可执行性进行修正和分析,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训,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来实现教学目的。
二、高职内科护理课程工作过程模式教学的创新
1.对教学内容进行工作过程化改革
通过对“内科护理”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根据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分为入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的护理模块。在模块中要对项目进行细化,根据不同疾病患者所需的护理工作要求,让学生进行模拟护理实践,从而掌握内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2.对课堂组织进行工作过程化改革
课堂教学中要转变之前传统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疾病的护理工作任务,模拟病房中的实际护理工作,从而使得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模拟临床护理任务来系统化掌握疾病护理的知识与能力。
3.对教学方式进行工作过程化改革
在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中,要注重PBL问题式教学方法的使用,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养成一种评判性思维。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
4.对模拟实践进行工作过程化改革
在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中,加强角色扮演的模拟实践,将护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护理的实际工作过程,这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对学习环境进行工作过程化改革
在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中,将学习环境模拟成医院病房,学生则以专业护理人员在医院病房的工作场景进行护理练习。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各项工作制度的制定,将学生的学习环境转变成一个模拟的护理工作场景,有助于学生尽早适应护理工作岗位的需求。高职内科护理课程工作过程模式教学的改革过程中,由于我国传统的护理专业教学方式根深蒂固,所以起初阶段的改革难度是非常大的,单纯依靠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教师以及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去解决工作过程模式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在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地分组,指导学生完成模拟的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任务。由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与我国的应试教育存在矛盾,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所以工作过程模式很容易被传统的考试机制所击垮。这就需要相关领导部门对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评估,早日实现我国高职内科护理课程工作过程模式教学。
三、结束语
1.1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护理。常规护理的内容包括:协助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满足其合理的需求,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方法是:
1.1.1进行风险评估
1.1.1.1对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心血管疾病病情复杂、病程进展较快,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常伴有多脏器的慢性疾病,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引起其他器官功能减退。同时,这些患者的自身保护意识不强,易发生跌倒、烫伤、坠床等风险事件,且大部分患者自身未能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容易因用力排便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因长期卧床引起压疮等。
1.1.1.2对用药风险因素的评估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情较复杂,经常要使用降压药、抗凝药、强心药等多种药物,护理人员在为患者用药的过程中若未能按照医嘱用药,或用药配伍不当,或忽视患者其他合并症及个人体质的差异,易引起患者不适或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另外,漏发、错发口服药、遗漏静脉用药、给药时间不当、给药剂量不当、静脉滴注速度过快等均是常见的用药风险因素。
1.1.1.3对仪器及操作风险因素的评估心血管内科患者经常会使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设备。若仪器保养不到位,抢救时仪器发生故障,会影响患者预后的质量。护理人员操作仪器不熟练,也会引发护理风险事件。
1.1.1.4对护理管理风险因素的评估心血管内科疾病病种较多,病情较复杂,且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若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薄弱,工作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较差,盲目地执行医嘱,对患者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评估得不够准确,对突况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会延误患者治疗的时机,影响患者预后的质量。
1.1.2进行护理风险管理
1.1.2.1组建风险管理小组由心血管内科护士长和高级护理人员组成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要求小组成员按制度办事,并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特点,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制定人性化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在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合并症、生活自理能力等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参照护理预案做好有预见性、有目的性的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加强护理人员进行日常监护及急救的能力,规范应急护理流程,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后,需由护士长和责任护理人员详细登记所发生的事件及预后,并由风险护理管理小组针对该事件进行归纳性的反思,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及措施,规避类似事件的发生。
1.1.2.2避免患者因自身因素发生风险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在病床上安装护栏,防止其坠床,在走廊上设置栏杆扶手,并保持地面干燥,防止其摔伤。对患者及其家属宣传预防风险事件的知识,提高患者主动规避风险因素的意识,并指导其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如患者在便秘时,叮嘱其切勿用力排便,可遵医嘱为其使用缓泻剂,防止其因用力排便诱发心血管事件。
1.1.2.3加强用药管理护理人员应熟悉不同药物的药理、药物的毒副作用及给药途径,合理地进行药物配伍,在配药前查看配伍禁忌表,登记可能出现配伍禁忌的药物。药物应现用现配,并在用药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的制度,分别在用药前、用药过程中、用药后查对给药剂量、给药途径、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滴速等。必要时使用输液泵、静推泵为患者用药。叮嘱患者在自行使用药物时不可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改服其他药物等,在出现不适感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3]。
1.1.2.4加强仪器管理,提高操作技能护理人员需定期对治疗仪器进行保养和维修,保障仪器能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治疗仪器的功能。医院要注重提高护理人员操作医疗仪器的技能,定期进行仪器操作培训及考核,避免因仪器操作不当而延误临床治疗和抢救工作。
1.1.2.5改善护理管理方法医院可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组织其学习有关新药物、新仪器的知识及使用、操作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观念和防范意识,掌握患者发病的症状、体征、近期治疗及用药的情况,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心肺功能,重点观察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全面掌握并评估患者病情的进展,消除潜在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应按照护理风险管理预案进行护理工作,规范护理服务的流程。医院还要培训护理人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保障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独立应对各种护理风险事件,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抢救、治疗时机,改善其预后。
1.1.2.6妥善处理不良的护理事件一旦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取得他们的谅解,并说服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无惩罚性地鼓励护理人员积极上报护理风险事件,以便风险管理小组能够及时分析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整改护理模式,改善护理流程。
1.2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并使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定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了护理风险事件,占本组患者的1.3%,其中有1例患者跌倒,有1例患者出现了压疮。对照组中有15例患者发生了风险事件,占本组患者的9.4%,其中有2例患者跌倒,有3例患者出现了压疮,有7例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操作不到位,有3例患者接受的急救处理不当。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153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中有14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7.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92.68%,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学生模拟内科护理不当应急反应处理情景。仅允许将要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参与到这次模拟专题学习中来,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要求参训学生按照病例情况构思演练方案,设计合理的情景,给"患者"进行内科护理,模拟内科护理过程,观察"患者"输液反应,并对此内科护理过程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判断病情变化并对应急状况作出相应处理。进行模拟情景演练,老师也可参与其中,给参训护生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培养护生组织协作能力,让护生及时掌握应急抢救措施和抢救过程,并准确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和意识,当"病人家属"不同意施救方案或"患者"不配合治疗时,要求参训护生对患者家属或患者进行耐心开导和有效交流,排除他们的顾虑与担心,并取得他们的良好配合与支持,增强治疗信心。有了这次模拟专题训练,护生们能够针对不同的内科护理反应情况,及时地设定出对应的处理方案,不断规范内科护理技术,掌握护理反应处理过程及处理技巧,进一步增加临床工作经验和临床工作效率。
二、课程整合,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职毕业生能否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专业技能,还取决于他们的综合素质,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自身发展,而且对学生未来工作成败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将课程整合应用于教学中,能够较好地纠正学生的厌学情绪,而情景模拟对课程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情景模拟教学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操作,而课程整合是将护理技术、健康评价及内科护理学等整合到一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与激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配合协作意识及职业道德精神,从而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巧妙运用横向比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护理教学中巧妙运用横向比较对激发学生求知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对内科患者吸氧浓度进行总结时,可以通过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生求知欲,比如,流量达到多少属高流量?达到多少属中流量?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的概念是什么?怎样的患者能用这种吸氧?要求学生结合书本,联系前后所学知识,比较内科患者的吸氧浓度并得出结论,需要进行高流量吸氧抢救的患者包括I型呼吸衰竭、高血压危象、一氧化碳中毒、急性肺水肿及急性心肌梗死等;而需要采取低流量、低浓度(25%~29%)持续吸氧的患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Ⅱ型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气肿、肺性脑病等;剩余的采取中流量吸氧,其中,高流量是5~6L/min,中流量是3~4L/min,低流量是1~2L/min。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度地把其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比较记忆,形成知识链条,拓宽学生知识面,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巧妙运用横向比较,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