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

时间:2023-03-17 17:57:52

导语:在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城市规划管理论文

第1篇

从城市化的战略需求看,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

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宽。

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当前的城市竞争已经不是单一城市间的竞争,而是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目前我国城镇体系规划中,仍然沿用传统的等级结构和职能结构划分标准,这与经济全球化、区域发展一体化的结构体系极不相称,导致区域内部发展不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独立,造成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低层次重复和区域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长三角地区城市定位趋同,城市间缺乏应有的产业分工,16个中心城市中,选择汽车产业的有11个,选择石化产业的有8个,选择通信产业的有12个。因此城市规划必须跳出城市自身,将城市融入所处的城市群分工体系,培育一体化的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市场和旅游市场等。

从城市统筹发展的大战略上谋划城市发展。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城乡差距呈扩大趋势,延缓了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制约了城市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合理谋划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城乡的工业、交通、道路、商业、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以及各项设施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城乡生产要素布局的统筹发展,城乡互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三位一体,同步发展。

从城市化的客观选择看,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个性特征

城市个性是一个城市的特色,是独特的魅力所在,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千城一面、似曾相识的城市越来越多,城市的个性特色已湮没在程式化的钢筋混凝土之中,失去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当前,城市形象成为热门话题,城市发展呈现出由共性突出到突出个性的转变,城市个性化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

打好“文化牌”,彰显文化特征。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许多建筑遮蔽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兴衰,但如今却被大型商场和高耸的塔楼逐步代替,越来越多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记忆”,“失去”了自己的历史。西方很多城市政府在处理旧城更新和古建筑保护上的成功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无论是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纽约、芝加哥,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处处折射出城市的文化,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了他们的历史。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必须处理好建设与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否则,城市一旦失去历史陈迹,犹如人失去鲜明的个性,得到的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却是永远的。

打好“环境牌”,彰显空间特征。由于城市所处的空间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象条件和自然环境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空间形态,提供了每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环境空间特性。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该城市的山、水、林和风景名胜等自然景观要素,发掘、保护、利用、开发、改造自然环境空间特色,在共性中找出个性,围绕个性建设特色城市。处于苏北平原的宿迁市,发挥华东净水、净土、净空的生态优势,大力实施“生态宿迁”的发展战略,以“西楚雄风、酒都花乡,河清湖秀、生态乐园”为区域生态定位,全力打造生态品牌,建设“烟波水世界,绿色梦家园”,城市环境特色十分突出。

打好“品位牌”,彰显艺术特征。城市应当成为开放式建筑工艺品博物馆,绝大多数城市建筑物都应当按照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标准来打造。市政府、车站、学校、艺术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要按照建筑工艺品的标准来设计和建设;临街建筑物应当讲究优美的造型、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色调。整个城市和每一条街道都要对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调、高度等因素有明确的要求,反对出现建筑造型的克隆和雷同,赋予城市建筑物文化艺术生命,努力建造中西合壁、富于特色和个性的现代化城市。

从城市化的内在要求看,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生产力布局

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必须有强有力的产业作为支撑。城市规划应当深入研究城市发展定位,为城市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根本保障。

合理布局专业园。园区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中,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正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这些园区以一种制度化的安排为纽带,以创新型的政策为保证,能在较短时期内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园区经济。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要着眼于园区经济发展方向,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快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与建设。在专业园区布点上,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内,与城市功能定位、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相协调;在园区企业布局上,要做到各具特色、适度集中、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第2篇

土地储备需与城市规划紧密配合城市土地储备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得到规划、计划、建设、财政、土地管理等城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部门之间配合互动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土地储备的运作成本。例如,政府将城市土地纳入储备库后,如果规划条件不能及时明确,城市土地就无法及时推向市场,而城市土地的储备时间越长,资金的压力就越大,势必影响城市土地的再投放和资金回笼。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储备机构往往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分属不同系统,只进行一些简单的业务往来。比如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土地储备中心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业务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地储备中心拟定土地储备计划后,交由规划部门核查会签,主要是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和用地性质;二是在办理储备土地的前期许可和后期出让时,由规划部门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核定规划条件。可以看出,这种业务关系更多地流于程式,比较机械。事实上,土地储备应当与城市规划建立非常密切的互动关系。

从法律法规看,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用地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城市规划法》也明确规定,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因此,土地储备必须要遵循规划先行、服从规划的原则,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对宏观,主要对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做出限定,而城市规划则是从操作层面为土地储备工作提供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成为土地储备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

从经济效益看,土地储备一个重要的效益来源是土地增值带来的回报,从而形成土地经营的健康资金链。储备土地的增值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通过储备期内城市建设的完善、城市品位的提高而带来的普遍增值;二是用地性质的转变,如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带来的性质增值;三是建筑容量的提高带来的数量增值。城市规划则是实现以上三种增值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从操作层面看,我国过去的土地政策造成了现在一些土地的权属关系比较分散和复杂,如果全部回购,将给处于启动阶段的土地储备机构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通过城市规划指导下的“规划储备”方式,可以将一些已列入改造计划但近期收购难度较大的土地,先纳入规划储备库,再根据市场条件变化,择机进行储备。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土地储备机构的资金流转压力。

土地储备实施过程中城市规划的全程参与通常来说,土地储备工作分为收购、储备和出让三个阶段,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土地储备的作用、实现土地储备的价值,就必须使城市规划工作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之中。1,收购阶段.规划部门需配合土地储备机构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1)确定储备土地的选址和范围。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或应当纳入土地储备的范围。从用地类别看,经营性用地,比如居住、商贸、娱乐以及部分工业用地,可以纳入土地储备的范围;从用地选址看,土地储备应集中资金重点储备政府规划的增值潜力大的土地,例如规划大型公园周边土地、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等。因此,规划部门应当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基础上,从用地性质、区位、周边规划发展等多方面,帮助土地储备机构有重点地确定储备对象,特别是选择当前市场形势下易被投资者接受的地块作为土地储备对象。

(2)为土地的储备方式、时限等提供参考意见。如果土地储备机构对所有可储备的土地都通过征购、)置换等直接储备方式进行储备,将可能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规划部门可以配合土地储备机构,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将一些近期增值空间有限、储备难度大或者位于城郊边缘的地块纳入规划储备库,运用规划手段对地块进行控制,待时机成熟再进行储备。此外。对于已明确进行储备的土地,规划部门也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储备时限提出建议,与土地储备机构共同确定短期、中期土地出让计划,使土地出让计划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以利于土地利用的连续性和城市规划配套设施的建设。

2.储备阶段,规划部门需配合土地储备机构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1)土地的临时使用。土地储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规划条件成熟度、政府财力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一般国外城市土地的储备期为2年~3年,较长的达7年~10年,储备期内往往赋予土地临时用途。目前我国对于已储备土地的临时使用缺乏相关管理措施,致使储备土地在未开发前长时间处于荒废状态。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储备土地所处的位置、规模以及周边建设情况,对部分储备地块实行年租和短租政策,研究提出储备土地临时使用的有关意见和规划条件。这样既充分发挥城市土地资源的价值,增加国有土地资

产收益,也有利于满足一些城市土地的短期需求者,实现规划资源的合理调配。

(2)地块详细规划的编制。对于尚未编制规划的土地,在储备期应由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编制详细规划,报规划部门审批。其中,依据各部门综合讨论确定的出让土地计划,对近期出让土地的详细规划应当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开发强度、城市景观、市政配套、公建配套等各个方面细致地做出要求。对于中远期出让土地,特别是规划储备土地,应更多地从容量限定、路网结构等进行总体控制,便于将来与周边地块开发相衔接。在用地性质、容积率等具体规划参数方面则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政府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合理调节。

3.出让阶段,规划部门需配合土地储备机构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不仅国土广袤,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相应对于资源、居住空间等配置的要求也随之加大。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在全球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大潮流下,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规划势必朝着环境友好型、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向良性发展。基于以上的新形势,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城市规划一定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规划,规避以前产生的问题,吸收成功的新经验,开创我国城市规划的新形势,推动我国城市的发展。

1、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1.1、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是按照《城乡规划法》与已经获得批准实施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与工程进行严格审查,批准与核发城市项目建设所需的“一书两证”,并监督和检查城市规划内容与建设项目是否与规划许可内容相一致的行政管理活动,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管理、审批管理和编制管理等内容。

1.2、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基本依据,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及规划,并通过正确的引导与控制,才能确定城市最终发展方向与发展格局。同时,城市规划需要经过法律程序的批准,具备法律效力,如果没有法定程序的许可,其结果不能任意地进行更改。因此,城市规划的实施不仅具有强制性而且不可变更。所以对于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城市发展的持续性而言,城市规划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3.1、整合原则。城市规划要从实际出发,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尤其是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要同步发展。

1.3.2、经济原则。城市规划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1.3.3、安全原则。城市规划要注意城市防灾,注意交通安全,注意人民防空等一系列关乎市民安全的问题。

1.3.4、美学原则。城市规划要注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历史气息与现在气息并存。

1.3.5、社会原则。城市规划中要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城市规划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与管理体制不完善

首先,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明确的确立,现行城市规划与管理“名不正,言不顺”,在实际工作中难免缩手缩脚,严重影响了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其次,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混乱,执法主体作用不明晰,难以进行依法执政。且部分地区缺乏完善的城市规划机构,规划编制、规划执法缺位。规划管理机构不健全。最后,我国城市规划权限缺乏强有力的司法解释,各种规章制度相互矛盾,各项职能难以实施,破坏了城市的规划管理秩序,如有部分人员搞规划特权等。

2.2、城市规划文化保护意识淡薄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很多城市的发展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城市初期形成到发展可能经历上千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而目前城市规划过程中,常常破坏了这些文化遗产,也没有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规划范围,极大破坏了城市的文化底蕴。2.3城市规划破坏了环境目前,很多城市都存在环境破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城市规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不仅要保证资源合理配置,市民生活的基础设施齐全,还要考虑城市中的设施建设不破坏环境。在现阶段,为了实现城市规划成本最低化,很多的城市规划都建立在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如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导致城市污水随意排放,影响环境等,这些不合理的城市规划不仅没有加速城市的发展,相反还会带来环境问题。

2.3、城市建设时序混乱

先盖房后修路、再修下水道的错误建设时序,造成城市污水横流、建筑垃圾遍地,绿地被大量占用,城市的生活环境质量持续下降。3.11盲目大拆大建,出现城市建筑短命现象据报道,被上海市民誉为“华丽的弧形’、‘亚洲第一弯”的上海延安东路高架桥,设计寿命长达100年,却为了配合外滩通道综合改造工程只使用了11年就被整体拆除。2006年10月,“坚固得像碉堡一样”的山东青岛市著名地标建筑青岛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20a。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耐久性为100a,一般性建筑为50~100a。”据统计,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为74年,欧洲建筑的平均寿命超过80年,而目前我国城市建筑的平均经济寿命只有25~30a,相比世界发达国家的建筑物平均寿命“短命”许多。

3、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解决措施

3.1、结合城市自身特点进行规划

城市规划一定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城市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文化底蕴以及地理特点来进行合理的规划。一些城市的工业发达,环境污染较严重,就要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加大对绿色植物以及排污设施的规划,一些旅游发达的城市则要求设计更富有历史或者自然气息,一些经济中心则要求交通便利,经济区聚集等,总之,城市规划要规划出城市的特色,满足市民生活的需要。3.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环境友好型进行规划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工程,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一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把握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城市规划一定要把生态环境置于首要位置,城市规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就要求城市规划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环保意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只有适中贯彻经济实用、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仿真,才能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3.2、重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规划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好科学规划,就应该以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目的来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与优势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行为,加大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形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合力。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法制、宣传等手段,向民众普及环保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够投身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行列中去。

3.3、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

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要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与科学,就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严格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从而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避免、随意干预的情况发生。为此,管理部门应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采取各种手段确保程序的严格执行,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保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3.4、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与严肃认真的行政执法是城市规划政策可以顺利贯彻实施的根本保障。因此,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更多合法合理的规划意见,而且要保证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公众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更顺应民意,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社会公众的听证制度,使每一项城市规划决策都充分的参考了社会公众的建议,从多方面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有效避免城市规划决策的片面性,提高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3.5、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而且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例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城市规划人员培训”和“城市规划工作交流”等方式,为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知识结构和增强专业技能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第二学历培养,为管理人员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拓宽管理人员的眼界,帮助其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又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4、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力改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当前,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管理法制、管理体制、监督与管理方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遵循有关的城市规划原则,处理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律法规、监督体制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生波.我国城市规划和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周建军.转型期中国城市规划管理职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8.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关系着城市规划能否全面协调正常地运行,关系着城市建设能否有序推进,关系着城市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做好城市规划管理,能够有助于城市健康发展,能够建设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的城市,能够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一、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

1、规划设计管理手段非常匮乏。

因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起步晚,意识淡薄,所以在现今规划管理手段科学性不强,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城市自身,城市是由人类的各类活动组成,如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等,规划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些因素的和谐共存、和谐发展是一件很难的事,这对规划设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上,由于很多城市规划师虽然具备丰富的规划专业知识,但经常缺少为未来的预见性,有时候规划还需要满足具体规划总体要求,限制了综合知识的运用,此外,很多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时缺少对城市发展速度、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及发展时间与规模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论证,所提出的城市定位与现实脱节,经常发生变更。导致城市规划方案在设计上就存在着许多缺陷。

2、审批管理程序存在漏洞。

城市规划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的,在审批流程上存在较多漏洞,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项目实际操作过程中随意改变规划,出现违法修改超标等现象,对规划管理造成较大影响。

3、规划管理权限一直是分散的状态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弊病主要表现在权利体系的构建和分解,现在城市规划管理权限一直是分散的状态。这种分权体制不仅使行政机构之间的权利不集中,管理实现的程序繁琐,还使管理权限的力度不断被削弱。我国城市经济不断改革,国内外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政府的行政事权体系也发生着变动、重组。

4、政府对规划管理的相应投入不到位

政府对规划管理不重视导致新技术应用、城市勘察、规划编制都存在经济投入不足的现象。

5、规划管理人员数量和质量存在劣势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执行人员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因素。我国规划管理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劣势,管理人员技术知识薄弱、技术手段传统、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都很大城市上影响了规划管理的整体水平。

6、忽视公众的参与权利

城市的主体是人,很多城市规划管理主要针对规划设计,而忽视了公众的参与权利。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是政府进行单方面的决策和实施,缺乏公众参与制度。这种单一制度没有形成通畅的表达机制,导致城市规划脱离群众,忽视了规划的现实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管理主要是社会整体多元化意识的统一和共识,是一种在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形成的以中国公共性、协商性机制。

7、重复建设、短期拆迁等现象严重

城市建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条道路每隔几年就会重复修一次,很多住宅才刚刚建成20年就进行拆除,这不仅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影响,而且建筑所遗留下来的垃圾对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污染。

二、城市规划管理建议

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体系

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较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系统、全面的管理机制和体系。

规划管理体制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城市发展前景。在机制建立前要对城市目标、城市功能、城市特色进行定位。同时要对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城市管理体系的总原则是“先规划,后建设”,把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考虑,最大力度做好各因素之间和合理布局,既要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又要考虑某区域的个性规划。把建设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关系相互协调好,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 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文本的原则进行控制和管理,创造经济合理、人文发展的和谐城市。

2、加强用地管理

用地管理是对城市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和管理,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通常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性措施来合理安排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用地管理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城市功能布局、环境质量、城市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合理组织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

3、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

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它的运用已经渗透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当中。特别是计算机储存技术、网络技术和3C 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城市规划管理手段更多、速度更快。信息是规划管理中的重要资源,规划管理的整个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反馈的过程。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储存,能够把资料形成数字化信息,能够使信息资料网络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扁平化统一。特别是城市呈现组群式形态的时候,建立信息化的通信渠道能够实现网上规划审批,也能够城区和城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传达提供高速的沟通平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网络通信系统(MS)是建筑规划管理中的管理系统,能够依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

4、加大公众参与程度

城市规划管理要充分吸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现行城市管理发展中明确规定群众参与机制,树立公众参与的观念。特别是对于重大工程,让公众多了解、多参与,进行监督,还可以减少规划实施的阻力。

5、兼顾环境效益

城市规划管理出了要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之外,还要兼顾环境效益。现代城市发展常常忽视环境和生态,城市规划不合理,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作为发展的基石。城市规划管理就要协调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意见的关系,建设生态性城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同时保护城市传统面貌,保护地方主义特色。

6、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和支撑城市建设规划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人才培养而言,要提高管理人员理论与实践水平。就目前城市规划队伍的实际情况看,岗位培训工作任务还比较艰巨、紧迫。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定期举办类似“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交流”、 “规划建筑报建人员培训”、“城市建筑规划设计”、“村镇规划”等专业培训班,不断改善在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同时鼓励更多的员工通过第二学历培养,出国交流,不断提高业务层次。

7、对开发商加强监督,避免重复建设、无序开发

重复建设问题在很多城市都经常遇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建设、无序开发现象的发生,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加强监督,严格审批制度,对违规单位追究行政责任。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对审批后的各项建设管理工作加强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活动,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

三、总结

建筑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手段日新月异,城市规划管理手段也要随时改变和完善,只有是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严格管理才能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高城市活力,塑造健康城市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吴迪.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心得体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