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7:56
导语:在建筑工程资料员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建筑工程类 课程体系 办学模式
一、项目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工作用房和各种生活环境、设施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基本需要和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而改善民生的主要抓手之一就是要改善本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开展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大量的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桥梁、铁路、地铁、隧道工程、公共娱乐设施等土木工程的建造活动,急需大量建筑工程类人才。
土木工程的建造周期长、任务重、专业性强,基本建设的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员;增设建筑工程类专业,培养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正是顺应了时代要求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
建筑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门类,作为新设的专业,充分认识到专业特色办学模式是能否长期办好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根本所在。新设的专业,还缺乏系统、完善、可行的成功经验和特色办学模式,而这些恰恰又是决定本专业生存的关键因素。
为此,开展专题研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和办学实际情况,从提高专业技能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出发,系统地研究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以为本专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教学决策支持。
二、项目研究方案
1. 明确研究内容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贴新设建筑工程类专业办学实际和高职专业培养方向,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出发,梳理研究思路,确立技术路线,探索新设大专学历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
2. 理清研究思路
一是修订完善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二是探索建筑工程类专业特色办学模式。重点从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入手,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依据立项任务,确立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3. 确立技术路线
通过施工现场实际跟踪和与技术人员交流,查阅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相关文件资料,结合周边地区建筑领域发展现状及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深入分析论证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校企办学探索,获取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走“调查研究提出办学模式教学实践反馈验证调研分析修订完善确立适合本院实际顺应社会发展特色办学模式”的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三、 项目研究成果
1. 掌握了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岗位、工作内容和主要职责作为课程设置依据
重点调查明确了各级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员、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测量员、资料员岗位工作内容、主要职责和与之相适应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课程体系完善的依据。
2. 修订了教学应开设的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优化了课程体系
依据调研修订完善了应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重点教学内容和技能目标,确立了相应的技能培养课程体系。
3. 确定了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和时间规划,明确了“2+0.5+0.5”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很强,课堂教育是灌输理论知识、完成专业学习的应知部分,学生不可能在课堂学会和掌握任何专业课,不可能完成专业学习的应会部分;根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上岗的基本专业要求,高职学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两年后,在工地跟班实习一个学期,顶岗操作一个学期后,方能推荐上岗被单位认可接受。
四、阶段性成果的应用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建筑工程专业是技术应用型的热门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探索特色办学模式上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将研究成果对新设的建筑工程类专业组织实施教学后,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已经培养了两届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关键节点;质量控制
一、引言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越来越大,就业压力增加。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与本科生同台竞争,压力很大。因此,高职教育逐渐认识到要面向市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与普通高校差异化培养学生。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注重理论基础的培养,高职院校要更强调实践技能培养,否则高职学生怎么和本科学生竞争?基于此,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成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多方参与及多种资源要素整合。参与方包括学校、企业、政府、学生,资源要素包括资金、师资、技术、实训基地、企业合作机会、政府扶持资源等。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学校处于弱势一方,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导致实践教育短板明显。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筛选辨析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形成培养关键路径及质量控制体系,是高职学校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二、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与现状
1.培养特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工种实习、测量实习、建筑识图与构造专题实训、建筑结构专题实训、建筑工程预算专题实训、建筑施工组织专题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监理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的一线岗位工作。企业希望学生能简单培训、快速上手工作,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愈发重要。这要求学生不但应掌握建筑力学、工程材料、施工等专业理论,还应具备工程测量、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资料管理等技术知识,掌握资料查询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即具有工程设计、组织、管理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培养现状(1)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据调查,我国用人制度愈加严格规范,除博士引进外,其他基本需要考试。因此,高职院校教师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部分教师一出校门即上讲台,多数教师理论较强,但实践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能力等相对较弱。在兼职教师聘任上,学校缺乏规范程序,兼职教师队伍龙蛇混杂,一些低水平人员也可以成为“特聘”兼职教师,而高水平人员因工作繁忙又可能顾不上兼职职务。(2)课程设置。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很大程度上还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浓缩版,课程结构依旧是学科理论为中心,未能体现实践培养特色。专业教材从理论到理论,缺少实际结合,学生只在考试前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3)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生源素质差,学生无心学习,教师教学方法死板。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急剧扩大,但生源质量却迅速下降。高职院校各专业录取线较低,部分进入高职的学生无心学习,甚至部分家长是因为不放心孩子过早进入社会,而让孩子到学校,通过学校看管。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根本不了解本专业及未来发展道路,无心学习,导致教师无心教课,实践教育走过场。(4)实践培训体系构建①目标导向问题。目前,各学校均以培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为目标。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没有制度与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导向引导。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基础差,不愿学,没有动力;教师不愿教,没激情,教学方法为满堂灌,实践课程课时数少,导致目标跟实际教学不匹配,没有纠偏措施。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制约各方的行为及促进互动。②实践教学方式问题。实践教学目前多强调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但是内容脱离实际。例如,课程设计,学生多,项目少,相关案例不是来自实际项目,需要教师自己编制或修改,学生做起来没真实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顶岗实习中实训基地及校企合作建设问题。企业追求利润,因此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考虑自身的生产计划。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主要按照自己的生产计划安排,不太理会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由于实习岗位和地点的分散,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化考核难于实施,取而代之以结果考核,即实习完成后检查实习日记等。这样的考核只是为“证明”学生是否进行了顶岗实习,而失去了考核评价的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筛选
1.调研情况介绍。为有效筛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笔者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分别进行问卷调研,其中向校友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访谈企业8家。
2.毕业学生情况反馈。约83%的调研学生进入施工企业,其他学生进入监理企业,个别学生进入工程咨询企业。笔者汇总学生反馈情况,主要关注点为以下内容。(1)在校期间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对工作有较大帮助。建筑工程行业需持证上岗,初始岗位为施工员、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等,持有相关证书的学生相对来说更受企业欢迎,没有证书的学生工作过程中还是要考,无形增加了时间成本。(2)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希望增加真实性。学生普遍反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案例设计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同时过于简单,与实际工作有较大差距。同时,课程理论需要再简单一些,最好能增加专业实习和企业实践过程环节及时间,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对照训练,这样学生在工作后能快速上手。(3)实习实践过程中,加强过程监督。学生反映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由于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加上相关环节有时候只是要求实习日记,导致学生松懈,没有认真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相关经验缺乏,起步就落后于有经验的同学。
3.企业关注点(1)实际动手能力要强,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快速上岗。一些私企尤为关注这方面。现在各企业竞争压力大,尤其私营企业,更注重成本效率,因此期特别希望其员工能招之际用,不愿培养。(2)实际项目中,由于挂靠造成人证分离现象,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希望招聘的学生既有证件,又能实际工作。这对企业来说能降低成本。证书不是目的,企业更关心学生具备实践工作能力。(3)拥有相关实践工作经验,能快速学习。企业运行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企业需要调配。所以,对新进员工,企业希望其能对整个行业的流程和岗位有一定的经验,员工能快速学习以适应企业不同岗位需要。
4.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根据对问卷的分析整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双证书学生的培养;二是以目标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激励作用,改善真实性不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加强顶岗实习等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重新制定过程考核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
四、TQC和ISO9000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在工业生产过程环节中使用,强调各所在环节的质量,通常不考虑整体目标质量。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顾客的要求,从源头制定质量标准并在过程中加以实施。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实践教学与教育质量全过程控制的要点。即以目标为导向,集中资源控制关键节点质量,从而提高整个产品质量。
2.质量控制的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大厦是建立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通过过程管理(节点控制)和系统管理,经过持续改进和优化,同时充分考虑供求双方的互利关系建立起来的,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目标指导下实施。
3.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根据TQC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方法,笔者将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控制过程分为四个部分:目标控制体系(包含课程内容、训练计划、组织形式、考核大纲等)的制定、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控制(关键路径及辅助路径)、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价(包括实践能力考核)、实践教学效果反馈与质量控制过程的改进(包括反馈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控制主要是要求学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关键节点的管控上来,包括双证书培养、技能竞赛机制的人才培养以及顶岗实习的关键路径培养。双证书制解决学生就业的基本入门问题,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技能竞赛机制下的人才培养立足于解决实践培养过程的真实性问题,从学校层面对学生参加国家、省(自治区)、市的技能竞赛制度化保障,扩大参与面,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包括学校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建设等,加强过程管控,保障学生进行过程轮岗,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随着关键路径的质量控制,学校逐步拓展辅助路径,如从双证书的强制要求到学生自主要求考取其他证书,从强制学生参与竞赛到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培养拔尖学生,从单纯顶岗实习到学校可以利于学生进行一些三产的对外服务。
五、结论与展望
论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学生及用人单位的调查,总结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实践能力培养过程涉及学校、学生、企业、政府等多方,学校在资源控制上不占优势。因此,笔者建议在全面质量控制(TQC)和ISO9000相结合的情境下,学校以目标控制为导向,集中资源进行关键节点控制,进而形成包含目标控制体系的制定、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节点控制、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反馈与质量控制过程的改进这四个主要过程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控制体系。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督促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使其充实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自我可持续发展。它能强化学校管理,集中学校资源,更新学校的办学理念,为进一步深化培养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营造建筑精品
**年12月,我在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人。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而要想获得好的工程质量,就要求技术治理人员要具有创优良工程的先进意识,作为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治理制度。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方法,以我为首,将工程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专业技术岗位,在按照技术岗位的要求组织施工。先后建立了技术复核制度、工程质量检查制度、隐蔽验收制度以及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半成品保护措施等一系列有益于保证工程质量的治理制度。根据本工程大开间及混凝土浇筑量大的特点,模板支撑选用工具式快拆体系,配合使用覆塑竹胶合大模板,保证竹模板间隙不大于1mm;接缝高低差不大于1mm,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mm,顶棚可取消抹灰工序,既可以节省水泥用量,又可以彻底根除顶棚抹灰空裂的质量隐患,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内外墙瓷砖表面平整、洁净、色泽协调一致,接缝填嵌密实、平直、宽窄一致,颜色一致;屋面防水层细部均经过精心处理,做法一致、美观;门窗表面洁净,无划痕、碰伤,涂胶表面光滑、平整、厚度均匀,无气孔;楼梯踏步相邻两步宽度和高度差不超过10mm,齿角整洁,防滑条顺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国家规范、规程和通用图集的要求施工,并按照创精品工程细部做法要求精心完成每一个分项工程,实现了“创高标准优质工程”的质量目标。通过对该工程技术工作的直接参与和控制,使该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效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唐山一中第二教学楼工程荣获**年度最佳优质工程(金牌奖)及**年度河北省优质工程奖。
二、努力钻研专业技术业务,做好本职工作
自从到唐山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干得更是出色。调任技术质量科科长之后,恰逢公司建立iso9001质量治理体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该同志自愿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一心铺于质量治理手册、程序文件以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和修改工作中,加班加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一个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总结我公司建立质量治理体系的相关经验,我形成了《浅析建筑质量治理体系》一文,并获得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技术论文一等奖。
在日常工作中,该同志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工作中如鱼得水,从施工现场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到施工技术资料的核查和治理,各项工作样样精通。在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申报资料做得结构严谨、术语规范、见解独特、论断精僻,送到市里交流的技术性文件多次受到唐山市建设局、唐山市质量监督检测站有关领导的表扬,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随着公司治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领导决定启动oshms职业安全健康治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在上述两个治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该同志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到体系文件编写、初始状态评价、重大危险和环境因素辨识、治理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当中,为企业顺利通过注册认证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参与建立企业质量治理体系、职业安全健康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个人也学到了国际通用的许多治理方面的知识,同时作为三个体系的内审员也时刻为三个治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做出艰苦的努力。
三、推行无纸化办公,用高科技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该同志在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努力探索和研究电脑的软、硬件知识,把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和autocad系列软件成功应用于日常施工治理之中,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推进工程治理资料的无纸化治理,应用word完成字处理工作,打印各种记录表格以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工程决策提供量化依据;应用powerpoint制作培训用的电子幻灯片,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形式,生动、活泼地讲解施工技术知识和施工构造常识,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培训的方式,使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真正服务于生产和质量治理。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软件在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施工技术人员彻底甩掉了粗笨的绘图板和铅笔手工作图的重担,使工程绘图变得异常轻松。
我通过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完成了企业内部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使各个科室的计算机实现了资源共享,除了共享数据以外,还能够共享诸如打印机、绘图仪等硬件设备,节省了大量宝贵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至于更深层次的应用,如共享internet连接上网,利用netmeeting实现视频会议等连接手段的应用更是前景广阔。这一切都为最终企业内部的文件实现无纸化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总结建筑业企业实现无纸化办公的经验,我写成了《建筑企业办公局域网-搭建实例》一文;为了适应企业科技技术文献检索的需要又写成了《用web浏览器查询工程信息资源》一文,这两篇论文上报到河北省建设厅参加河北省建设系统科技论文评审,均荣获二等奖。
四、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假如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企业技术治理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为此,我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技术交流活动。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先后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专题培训十余次,获得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土建三级预算师、资料员等岗位资格证书;获得iso9001质量治理体系内审员、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内审员、oshms职业安全健康治理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获得河北省建设厅颁发的贰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通过各种继续再教育培训班,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关键词: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一、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竟争力。
毕业生能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施工技术及基层管理工作,具有参与施工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工民建专业人才需要预测情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一)工民建专业人才需要预测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建筑业具有从业人口多,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工民建专业是建设行业的主干行业,在施工企业承担了主要的技术及管理工作。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对工民建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尤其是基层技术及管理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同时,行业的发展也使建筑企业对工民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若干建筑行业的领导,专家和施工企业一线管理人员的调查得知,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还会经济成本核算,以及国际承包工程管理的技术管理人才。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希望工民建专业的毕业生能达到就业就上岗,上岗即顶岗的要求。因此,本专业把岗位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实行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并肩的教学计划。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毕业生的综合能力能达到企业的要求。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是: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资料员、测量员、招投标管理员、企事业单位基建技术员等。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原先,采用的是“2+1”模式进行教学,即,两年在学校里进行理论教学,后面一年大部分时间去工地实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到工地后,很长一段时间难以适应,而且没有加强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结果上手比较困难。另外,大部分时间到工地后,督控的效果不太理想。后来经过调整,我们采用下面的模式进行,即:后面一年的实习实训用半年时间在学院里面进行强化训练。训练的科目为:钢筋工强化训练、砌砖训练、模板工训练、抹灰训练等。经过上述训练后,再用半年时间下工地实习,这样,就使学生很容易上手,监控的长度缩短了。效果比原来的模式显著。
转贴于 三、“校企合作”是构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
为了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许多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幅度很大,有的已经达到或超过总教学时数的二分之一。但实际在企业中进行的教学时间,大多在一个学期左右。这与发达国家企业教学与学校教学各占总教学时间一半的安排差距很大。学生在企业真实现场中进行学习,较之在学校模拟现场或实(试)验室中进行的学习,在培养生产一线职业能力上,效果是有很大不同的。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在安排企业教学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但和许多国家高职学生有二分之一时间在企业接受教育相比较,我们才安排了六分之一。这启示我们:提高高职的教育质量,仅仅提高实践教学的时数是不够的。还应强调增加学生在企业中学习的时间,真正把“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作为高职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并由此建立起新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企业进行的实践教学中许多国家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企业指导教师中是按职业能力培养内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按考核内容、标准和方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在企业中绝大部分的实践活动是独立进行的,许多生产技术问题是独立解决的,这就保证了学生毕业即可顶岗工作。目前我们有些学校在企业安排的实践教学,基本上还是依照多年来习惯的“认习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阶段安排的现场实习,学生很少能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这对于计划经济下培养“粗坏型”人才是可以的,但对于培养“毕业即顶岗”的高职人才就很不适应了。比较发达国家在企业教学中的作法,我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到了必须解决好校企合作这一重大课题的时候了。离开了行业,离开了企业,是搞不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如何将企业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利用好,使之为高职教育服务,是当前我国政府和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我感到,要准确定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需通过深化教育结构改革,在我国真正建立起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研究生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要保证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利用好企业的教育资源,真正构筑起“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四十年历史的综合性工科大学.担负着教学与科研两大中心任务.在当前深化改革的形势下还面临着科技转化、生产开发的重大任务。图书资料系统作为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生产三大任务的重要支柱,其建设、运行历来备受学校各级领导重视。作为该系统的基层机构系级资料室.集图书资料于一体.直接面间本系各相近专业师生.其建设与运行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我校水建系自84年恢复以来,在9年时间内由一个专业、80名学生和四个教研室.发展为四个专业近800名学生、一个硕士点与重点学科、六个教研室、两个研究室,对系图书资料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以下结合我系、资料室建设及运行谈一点对系资料室工作的浅见。
二、系级资料室工作特点
校级图书资料系统一般由图书馆、情报资料室与科技档案馆组成,面间全校师生。系级资料室作为其补充,在工作性质及服务对象等方面有其相应的特点。
(1)面同本系各相近专业。由于系属各专业口径比较接近.资料人员比较容易熟悉各专业内容并了解相应的对口单位,这为系资料室的建设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8在年水建系恢复时只有一个水工专业.其后陆续增设了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及农田水利工程三个专业。今年还设立了《水工结构工程》重点学科一及硕士点。但因其同属土木水利类.资料人员比较了解各专业内容,因而能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分清轻重缓急,迅速准确地采购了急需的图书资料.初步满足了各专业教学、科研与生产急需。
(2)直接接触本系师生.便于按其要求及时调整服务方式。水工专业第一届毕业设计前.教师提出参考资料不足.影[lfoJ准备工作。我们按教师选择的课题与学生人数和有关单位联系.及时采购了一批手册、规范等.保证了首届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以后每上一个新专业,从招生之日起,我们就开始其毕业设计资料准备工作。又如钢筋混凝土等课程设计需用重复套数为20本的专用工具手册,我们即设置了若干课程设计专柜。师生平时可零星借阅,课程设计前收回集中供教学使用。我们还按教师出席全国教学会议提供的信息,购进《结构力学》题库一套.为客观评定该课程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我校《水利土建设计所》上马前后,我们专门去省有关设计院采购了相应规范、标准及定型,初步满足了生产及学生暑期实践要求。
(3)充分发挥专业期刊作用。期刊反映各专业信息迅速而价格又较低廉,由于系资料室距教研室近且借阅方法灵活.故各种期刊借阅率很高。校图书馆对该项工作十分支持,拨给经费。每年订阅前资料室将期刊目录分发至各室.由他们提出要求。个别自办发行及内部发行的期刊资料则通过各种渠道单独办理订阅。目前我系汀阅各种期刊50余种。
(4)上承下达沟通师生与校图书馆的联系。对图书资料的要求,师生往往首先对资料室提出.限于系资料费的数量.不能解决的.我们则间校图书馆反映。如我系水工专业学生人数多.对某些专用手册需要量大.以及一些发行渠道不通畅书藉的采购问题.我们均及时同图书馆反映并得到了解决。
(5)开展对口信息报导。资料室先后在省内对口期刊上报导我校《水工结构工程》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以及有关会议及科研成果情况.增加了本系各专业社会知名度。日前国内各种资料情报网较多.限于经费而不能全部参加,我们经系研究筛选后报校.同时鼓励教师使用科研费再参加一些情报网。
三、经费筹措与图书资料采集
目前高校经费紧张是一个普遍情况,完全依靠学校正常拨款很难满足系资料室建设的要求,必须多渠道筹措。水工、道路工程专业上马时,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从水利厅、交通厅对口支援的经费中分别申请了五千与1万元资料专用费,缓解了资料经费不足与专业迅速上马的矛盾。我们还鼓励教师使用部分毕业设计经费购买图书资料,并制定了谁出资谁优先使用的原则。我系两个科研室需用专门资料图书较多,经系主任同意采用横间课题经费购买的图书资料由资料室验证后交科研室编目保存的管理方法。此外我们还从系工会会费、系主任基金申请少量经费购买一些文艺、健康类杂志以活跃教师文化生活。
资料图书采集是系资料室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当地邮局、书店按时订购是图书及期刊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很多专业书藉、期刊、资料自办发行.与我校订购渠道不通畅,为此我们通过校友等关系和水电、建工出版社等多个单位建立了信用关系.使用了相互能接收的结算方式.保证了所需图书资料的采购。资料交流是一种费省效宏的资料来源渠道.我们定期将本系教师的科研成果与论文间有关单位交流.取得了对方回送的不少资料。我们还在资料室接待了英国考文垂理工学院来访留学生.要求与池们挂钩.他们回国后按诺言定期给我们寄来资料与信息。
四、全面为本系师生服务,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系资料室的服务对象是本系师生,服务目的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科研、生产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在服务方式上既灵活又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各类图书资料均按图书馆规定编目上架。为便于师生查阅,教师一律开架借阅。对学生则须经任课教师介绍后,由资料室指导查询借阅。教师借书一般不限时间,但为防止积压,定期清理并限制每位教师借阅数量为20本。同一资料当另有要求借阅者时,采取追踪、协商、调剂的方式。学生借阅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资料,要求在设计结束后一周内归还。因专业资料十分宝贵且实用性强.又很难买到,对丢失者一律按章罚款。采取以上措施后,我系资料图书借阅率达80%,且很少丢失。
五、展望
随着全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与我校20世纪初进入全国一百所重点高等院校的规划要求,系级资料室工作也应进一步完善提高。
(1)系资料室应主动间校情报室、校图书馆等对口业务领导单位定期汇报工作,取得他们在业务上的指导,经费上的支持,并解决工作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议学校明确各部门分工,制定系资料室工作范围及职责,避免工作上出现空白或重复。
(2)进一步加强与本系各科研室、设计所、教研室的联系,并主动取得系主任的关心与指导,了解系内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及设计项目等,以便主动为他们采集提供信息资料。同时也要求教师为资料室提供科研论文、成果,以及参加会议后带回的信息资料.以便加以汇总、编目、报导,并与兄弟单位交流,进一步丰富系统资料室信息来源,推动本系教学、科研与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