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8:11
导语:在心理误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是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农民上楼”使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出行条件也得到了改变。我市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向镇区、市区靠拢,社会公共配套设施向这些社区辐射,实施集中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配备绿化小品和封闭式管理使居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二是安置了社区居民的就业。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大多“属地化”,注重招聘本社区人员参与物业服务,实现了小区“40、50”人员就近就业,减轻了政府就业压力,也吸引了外地务工人员的本土就业,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留守儿童”、“用工荒”等一系列问题。三是为物业管理市场化提供了基础保障。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多配套了物业管理用房和社区管理用房,条件允许的社区还规划了集体经营性用房,为专业化物业企业进驻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缺乏有力的政策指导,基本处于摸索管理阶段,有的还处于无序状态。
(一)各级各部门物业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都市区发展空间的功能定位以及发展大势要求,尚存明显差距。部分市直部门、乡镇和工作人员对物业管理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建设美丽和谐荥阳方面的作用和潜能认识不足,重要意义宣传不够,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对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缺乏充分的统筹协调机制和经常性的工作机制,缺乏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和统一性。
(二)村民变居民物业消费意识不强
村民长期形成的居住习惯,在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扭转。部分人的意识里,依然保留着旧有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处于一种城镇居民与农民不同文化交替分割状态。对于搬进住宅新区后,每月一次的水电费缴纳还能接受,对缴纳物业服务费还很不适应,甚至非常抵触,缺乏“花钱买服务”的意识。
(三)物业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
一是实际配建不健全。新型农村社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情况。二是规划配套有缺陷。多数社区一楼规划为住房,规划地下车棚入口坡度小,自行车都难以推下去,居民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在社区内乱停乱放,由于电动车需要充电,社区私搭电线情况严重。
(四)居民居住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未能根本改善
调查中发现,多数拆迁安置社区没有进行封闭管理,虽然居民由原先的分散居住改为上楼集中居住,有乡镇环卫人员定期进行垃圾清运,表面上看向城镇化迈进了一大步。但由于没有连续性、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缺乏及时的保洁清扫和垃圾清运,以及必要的设施配备和系统维护,小区垃圾纸袋乱飞,周边卫生环境恶劣。
(五)实施物业管理缺乏政策指引
荥阳市2009年新型农村社区就开始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但一直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意见出台,也没有配套的服务标准、收费标准、组织建设标准、考核标准等规范性的政策指引,使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存在无法操作、无从下手的局面。
(六)乡镇级政府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负担重
荥阳市已交付的新型农村社区中18个社区、涉及3361户居民,由乡镇政府委托人员按照每度电费0.56元收取,因用电协调不到位,电力部门按照建设用电每度0.81元收取,差额部分由乡镇政府承担。社区用水从地下井水抽取,但产生的电费和维护费、垃圾清运和保洁人员工资均由乡镇政府负担,导致乡镇政府负担过重。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引导
搞好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是投身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清晰标尺,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建议通过在电视台或者广播电台设立《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专栏、开展便民服务进社区政策宣传活动、印制新型农村社区物业服务手册等方式,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法规的逐步普及,帮助业主明确物业管理活动中的责、权、利,树立“花钱买服务”、物业保值增值的消费理念。
(二)要设立基层社区物业管理机构
一是乡镇(街道)设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形成长效有力的工作机制,为物业管理提供组织保障。明确各自辖区物业管理工作的组织、监督、协调、指导责任,设置集中办公场所、健全工作制度、理顺工作程序,畅通联动协调、投诉受理、综合服务渠道。二是设立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对于不具备专业化物业管理条件、业主委员会未组建成立或者业主入住户数不足100户的社区,由乡镇(街道)实施区域整合。
(三)要建立居民自我管理服务机制
对于路网拆迁安置或者合村并点社区,由乡镇(街道)物业管理办公室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或者业主代表协调委员会,制定业主管理规约和议事规则明确工作内容和业主的管理责任,制定和公布相应的服务内容及标准,实施业主自我服务。
(四)要引导物业管理市场化运作
一是将物业管理理念引入新社区。既可自由选择也可代管、自管、共管多种形式并驾齐驱。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对全市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和物业管理负责人进行专业培训,提升能力素质。三是引导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专业化。确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业主参与”的总体原则,有序组织新型农村社区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将新型农村社区与商品房住宅小区接轨,从而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物业管理规范运行新机制。
(五)要完善物业管理公共配套设施
一是严格落实郑州市政府关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用房的规定要求: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区域内,开发建设的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总建筑面积千分之四的标准,配套建设物业管理用房;总建筑面积小于2万平方米的,按照不低于8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二是配套建设物业服务经营性用房。按照不低于总建筑面积千分之三的标准,配套建设经营性用房。经营性用房由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物业管理组织经营使用,收益用于弥补物业服务费的不足,实现以小区养小区的良性发展局面。三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专业经营单位,要按照最终用户使用的计量器具显示的量值,向最终分户业主或者实际使用人收取费用,不得转嫁户外管线或者其他设施的能源损耗和损失。四是规划配套集约型的新型农村社区。随着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对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已交付新型农村社区,市财政部门应拿出相应的资金完善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生活、娱乐、生产、医疗卫生等需求。对于已规划正在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应调整规划达到相应的配套标准。五是要充分考虑农村习俗。借鉴成都市新型社区成熟的建设规划经验,实现房屋一楼以及地下为框架结构,设立按户为单位的车棚位置,配备可计量充电设施,方便居民电动车充电,避免私拉乱扯现象发生。规划居民放置生产农具的位置,结合当前农村习俗,应考虑红白事办理的场地。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大,还应规划提供老年人活动中心。
(六)要建立物业管理专项资金制度
一是安排专项资金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二是对参与管理的物业企业实施奖励。三是资金扶持社区物业服务站组建。四是实施以奖代补扶持工作。五是建立房屋专项维修资金。
(七)要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探究与利用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协作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习者的学业成绩、形成学习者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有“形”无“实”,教师和学生没有真正走进“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有下面几个方面:
从教师的角度看:首先,教师在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之前不应该是盲目的,必须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是首要的。而有一些教师因为学校的要求,仅通过几节教学实录和网上的一些经验介绍即着手付诸实施合作学习,此时教师还处于一种懵懵懂懂的状态,怎么能够指导学生去合作学习。其次,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虽然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桌椅摆成适合小组学习型,小组分工也明确,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
从学生方面看突出表现是:有的善于表现的学习优秀学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展示,不倾听,不配合,甚至出言伤人,引发矛盾;不顾小组存在只表现自己见解,不顾全大局,不顾同学感受;有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呆坐观望,即使轮到他参与,仍然是推委推托,消极应对。还有的学生依赖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搭车”现象突出。有的只顾组内讨论,过于喧哗,干扰他组,影响合作质量。
针对物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1. 更新教育理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教师需要摒弃陈旧的观念,认识到: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需要改变学生物理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因此,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和相关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初中物理论文,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 合理分组
教师最好对全班学生进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分组,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3. 授之以渔
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要教给学生如何搜集资料、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和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在合作时能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4.心理疏导。
为了克服学生的从众、不合群、羞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教师在分组之后通过一些活动如主题班会、竞赛活动、课余活动等来融洽学生的关系,有针对性对存在某种心理情况的学生进行训练,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教育。
5.精选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物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或从书本上能找到的问题。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因此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不可问题一抛出就小组合作。
6.指导管理
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
7.以人为本施评价
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陈旧评价观。初中物理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与时俱进,实施发展性的评价,以便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管理、选拔,而且是让受评人学会自我评价。要坚持以质性评定为主,量性评价为辅;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唯有这样,我们才更易走出侧重甄别的误区。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鼓励生生合作,创设出有活力的合作情境,使每一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过人之处,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学习资源。
编者按:面对高考英语试卷,往往是“得阅读者得天下”。但同学们在做阅读题时,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以致得不到高分。本专题归纳了同学们在做阅读理解题、阅读填空题和阅读简答题时普遍存在的误区,并总结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对照自己的实际,从而走出误区。
误区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是阅读方法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认清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的两种能力,即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和文章某些细节的能力,而不是要在短时间内把文章读懂。所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应该首先读文章的结构:读出结构,就能解决主旨题;读出结构,就能指导细节题。
例1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D篇)
第一段:Grown-ups are often surprised by how well they remember something they learned as children but have never practiced ever since...
第二段:One explanation is the law of overlearning...
第三段:In childhood we usually continue to practice such skills as swimming...
第四段:The multiplication tables(乘法口诀表)are an exception to the general rule...
第五段:The law of overlearning explains why cramming(突击学习) for an examination...
分析:通过略读,我们可知这篇文章是论证“过度学习”这一概念的议论文。第一段指出“成人常惊叹他们能很好地记得儿时学过的东西”这一现象,引出第二段的论点“这是儿时过度学习的结果”,剩下的三段是并列关系,均为举例论证。加下画线的词句既是各段中心,又体现了写作思路和篇章结构,即:第一段指出现象,第二段提出论点,第三段到第五段为例证。有了这一结构作指导,以下考题就很好破解了。
67.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1?
A. People remember well what they learned in childhood.
B. Children have a better memory than grown-ups.
C. Poem reading is a good way to learn words.
D. Stories for children are easy to remember.
【结构指导】段落主旨大意题。根据读结构的结果,文章第一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因此答案为A。
68.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law of overlearning by _________.
A. presenting research findings
B. setting down general rules
C. making a comparison
D. using examples
【结构指导】写作方法题。根据读结构的结果,可知答案为D。
误区二:断章取义,自以为是
这是解题方法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认清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出题特征:一是设问顺序主要依照写作顺序;二是选项中的词句来源于原文,又区别于原文。所以,在面对考题时,正确的解题方法应该是先彻底读题――读懂问题,就能正确定位,判定是针对句段还是篇章;读透选项,才能明白细微,有效甄别。
针对主旨大意题,要看其归纳得是否恰如其分,最好在做完其他题后做;针对细节理解题,要有区分,直接信息题可以对号入座,间接信息题需要加工处理,综合信息题需要查读多处或全文;针对推理判断题,要把握住“原文有依据,但没有明说”的原则,仔细对比揣摩;针对词义猜测题,要注意单词的特定场合,一定要回归原文,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例2 (2012年高考重庆卷B篇)
第一段:(略)
第二段:Now you have a list to end all lists!
第三段:(略)
Swim with Dolphins(海豚)?
第四段:Swimming with dolphins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ofitable tourist activities. However, not every dolphin will welcome having their busy,tiring day interrupted by tourists screaming and pushing around them in the water. Worse yet,when dolphins get too near to the boats loaded with tourists,they could get caught up in ropes and killed by propellers(螺旋桨).
第五段:Here’s a little secret. Dolphins look like smiling at you,but actually they’re just opening their mouths.
6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swimming with dolphins ________.
A.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tourist activity
B. gives fun to both tourists and dolphins
C. will make tourists busy and tired
D. can cause danger to dolphins
【读题指导】细节理解题。乍一看去,四个选项中均有原文词句,容易误导考生断章取义。A项与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ofitable tourist activities不符;B项得到乐趣的是tourists,而不是dolphins;C项又忙又累的不是tourists,而是dolphins。根据第四段的最后一句,可知与海豚共泳可能会给海豚带来危险,答案为D。
误区三:怕硬骨头,喜软柿子
这是心理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认清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与问题的特征:一是阅读难度越大的文章,出的题反而越容易,我们只要稍微把握句意即可;二是阅读难度相对较小的文章,更倾向于对原文进行改写,似是而非,反而容易产生陷阱。
在做题时,我们要避免大的情绪波动,不要信心膨胀,也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轻易改变阅读习惯和做题节奏,而应该做到该怎么读还怎么读,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例3 (2012年高考陕西卷C篇)
第一段:Eating too much fatty food,exercising too little and smoking can raise your future risk of heart disease. But there is another factor that can cause your heart problems more immediately:the air you breathe.
第二段:(略)
第三段:The authors of both studies stress that these risks are relatively small for healthy people and certainly modest compared with other risk factors such as smoking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53. The text mainl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_______.
A. heart problems and air quality
B. heart problems and exercising
C. heart problems and smoking
D. heart problems and fatty food
54. The underlined word“modest” in Paragraph 3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_.
A. relatively high B. extremely low
C. relatively low D. extremely high
关键词:外语人才 科研能力 外语教学
与文史哲等其他人文学科相比,受非母语、无语言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存在着人才培养难、研究突破难等问题。由此制约了外语学科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发展。
一、形成“瓶颈”的原因
(一)外语教师角色定位的“误区”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授业”,更要“传道”和“解惑”,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教师应与时俱进,使自己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知识长河。但不少教师却仅仅把自己定位于“授业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只重视教师职业的“传承性”,而忽视了其应有的“创造性”。其结果是既培养不出“创新型”学生,也造就不出专家、学者型的自我。
(二)对外语学科自身特点认识的“误区”
毋庸置疑,语言首先是交际工具。这一工具特征使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误解:外语是利用而非研究的对象,没有必要也不值得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已有的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不得不借助于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需要关注的是,20世纪以来,国外外语教学理论蓬勃发展,教学法流派层出不穷,其中不乏颇具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派别。而在中国,虽然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以同一母语和同一文化为背景的外语学习群体和教学群体,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形成“外语学习热”至今已四十余年,却迟迟未能形成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理论结合实践、影响面广、可真正称得上“流派”的外语教学方法论体系。
(三)外语学习方法的“误区”
在外语教学中,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十分普遍。多记多背被教学双方视作学习取得成功的诀窍。由于没有语言环境的潜移默化,外语学习者从基础阶段起需要大量记忆、背诵,包括背单词、背短语、背句型、记忆大量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乃至整篇文章。但与此同时,作为语言输出能力和研究能力要素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因长期得不到挖掘运用而退化。
(四)外语教学方法的“误区”
一方面,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口头、书面语言的准确性,对拼写及语法错误、搭配不当、用词欠妥等等较为敏感,另一方面,却未对内容逻辑性、论述充分性、见解独创性给予应有的重视。给作文打分清楚地反映出教师的这种价值取向。一般来说,语言形式准确但内容见解平平的文章,得分往往高于内容较为丰富、思想活跃但存在一些明显语言错误的文章。黄源深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写不出比较像样的英语文章并不是个别现象……写的是议论文却居然没有论点……突显了思辨能力的缺失。”[1] 应该说,不当的教学方法无疑从客观上压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课程设置的“误区”
内容单一、涉猎面窄是外语专业课程设置长期存在的问题。蔡基刚教授的观点一针见血:一个外国语言文学学位的学生成绩单上,专业课程寥寥无几,一大堆的听说读写课程。可以说,在我国,本科英语专业真正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没有专业的专业”或“没有学科内容的专业”。[2]高年级阶段虽然增加了一些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如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词汇学、语用学等,但总体上仍囿于语言的小天地里。狭窄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造成外语专业学生的先天不足,进而影响他们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待其成为外语教师后,自然对涉及的理论问题望而却步。
二、打破“瓶颈”的途径
(一)把创新能力培养落实到本科教学之中
1.调整课程设置,完善知识结构
黄源深教授认为:“有必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同时加大选修课的力度,把学生从狭隘的纯语言视野中解放出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需要理性思考的文化、教育、哲学等其他领域……”[3]任课教师也应有计划地在每学期之初,为学生列出课外阅读书目。通过大量阅读,在多种知识的交融中,使学生有可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形成未来发展的生长点。
2.开设“学习和研究方法课”
设此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从事研究工作、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步骤。例如:选题应注意哪些问题?收集资料、获取信息有哪些途径?怎样做笔记、整理卡片?怎样列提纲?什么是剽窃行为?……课程应以实际操作为主,课程进行期间至少应有一次严格按照论文写作要求,并有一定实际内容的论文写作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具体的方法、感受研究的艰辛和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培养搞科研的意识和能力。
3.评价手段多元化
除考试答题外,还可采用写读书心得、宣讲读书报告、撰写文献综述或文摘、合作承担小型研究项目等,平时参加课堂讨论的表现也应记入最终成绩,使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成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求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4.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从“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研究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帮助学生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文秋芳教授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她认为没有输出需要的输入不易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没有输入帮助的输出不利于语言体系的拓展,主张教学要以输出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4] [5]教师可以通过不断设置新的输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面临着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的任务,教师更是如此。因此,通过培训,不仅要提高教师对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如何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同时要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指导,启发和帮助教师思考探索理论与自身工作实际的结合点。
Wallace(1991)提出的反思模式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关系如图一所示。[6]
受训教师在接受培训之前已从自身的感受体验中形成了有关教育、教学、教师等的概念图式。培训不仅使他们接触新的理论知识,同时又促进了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交互作用,成为教师实践与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源泉。有助于教师摆脱从实践到实践停留于狭隘经验的低水平重复,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个人职能发展进程。
然而,选择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能够促进教师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结合、启发反思则值得研究。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英语语言文学及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技巧外,还应有教育学、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培训方式上,则应在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大工夫,以帮助其认清教育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关系,提高从宏观到微观层面许多问题的认识,进而自觉反思、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躬自问: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我的教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吗?我是如何处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的?时代在变、教材在变、学生的需求在变,我的教学对此做出回应了吗?我的学生处在什么样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主要的共同点是什么?我个人的性格特点就做教师而言哪些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我努力去调适了吗?
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培训课程开设方式的多样化,除必要的理论讲授外,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安排在教学科研方面成效显著的教师做主题发言、多组织吸引全体教师参与的教育热点问题讨论会。总之,要让培训过程本身成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创造性思维,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的过程,成为一次研究活动的体验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源深.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英语教学谈之四[J].外语界,2014(1).
[2] 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中国外语,2012(1).
[3] 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
[4] 文秋芳.在“首届全国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级论坛”的发言[Z].上海,2007.
[论文摘要]声乐技能学习是声乐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从存在于技能学习中若干认识上的误区进行学理性的分析和探讨,得出:排除本能发声意识对歌唱技术的影响,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才能进一步提高声乐演唱技能。
学习声乐的学生大都懂得获得好的声音技术离不开歌唱器官的协调合作,但在具体实施发声练习或演唱作品时,总会出现声音虚弱无力,气息用不上,共鸣腔打不开,咬字吐字不清等现象,尤其以学习时间较短的学生为多。究其原因,还是对歌唱发声的技术要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表象与实质的差异。文章即针对声乐技能学习中在用声、呼吸、共鸣、语言等方面出现的几种认识上的误区进行学理性的分析和探讨。
一、关于用声的误区
一般概念的发声原理是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喉头时促使声带震动,产生声音,而歌唱发声的运动原理却是在人的本能发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调整声带与周边肌肉的合理运动,产生强大而丰富的、符合歌唱技术需要的声音状态。在进行歌唱训练时学生往往混淆了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声音状态,用本能发声的心理暗示指导艺术歌唱,从而导致喉头上提、声音漏气等用声上的误区。要克服以上发声错误,就必须把生活中的本能发生习惯与艺术歌唱的发生要求严格区分,建立正确的发声意识。
声带的闭合能力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其周围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生活中本能的发声习惯,范围只局限于对方听得见的距离,没有太大的音量与音区的要求,声带的运用是随意的。由于声带只有在发强音和高音时才紧密闭合,那么类似于说话的本能发声习惯常使声带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完全闭合状态。如果错误的运用声带周围肌肉的功能,如把本该促进声门开放的环杓后肌运用到歌唱,必定会产生声音虚、漏的问题;把稳定喉头的喉外肌力量作用于发声,就会造成提喉、喉音等用声错误。
二、关于呼吸的误区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最科学的歌唱呼吸方法,但仍有很多学生苦闷呼吸训练中做得很好,而发声时气息却不够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关呼吸问题的误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吸气时气息到达的深度不够,即没有吸到技术所要求的到达“肺的底部”。气息吸得浅作用于声带时,呼出气息的量和压力不足以冲击闭合的声带,而使声音显得虚弱无力。引起气息浅的原因和本能呼吸习惯有关,本能的呼吸是建立在类似于一般的谈话间,或者身体剧烈运动后的一种生理上的本能反映,它只需要胸腔的扩张、收缩产生力量完成肺内气体的交换。扩张只集中在肺的上半部分,和歌唱所要求的“吸到肺的底部”显然是大有区别的,也就是说,腰腹肌的能力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遇到较长的乐句需要气息量加大时,肺叶的下半部分气息得不到有效输送,而觉得气息不够用。
二是气息与声音缺少有效配合,致使声音“搭不上气”。我们从两方面分析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运用气息歌唱的习惯,张嘴就唱,把呼吸动作与歌唱的用声动作分割开来。另一方面是过分地注意气息,为节省气息故意增加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形成“憋气”,使气息不能顺利地作用于声带。这两种情况的最终结果都可能导致声带紧张、干涩,声音发直缺少泛音。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主张呼吸和发声训练结合一起练习比较好,因为气息和声音是揉为一体的,呼吸训练不能脱离歌唱实践而单独存在。我们要建立这样的歌唱意识:只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才是有效的声音,只有正确作用于声带的气息才是有效的气息。
三、关于共鸣的误区
人体共鸣腔分为三个大的共鸣区域,即:胸腔共鸣区、口咽腔共鸣区(口、喉、咽)和头腔共鸣区(鼻窦、额窦、蝶窦)。口咽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上连头腔,下达胸腔,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声音的丰满、音色的美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帕瓦罗蒂曾强调声音共鸣主要在口腔、咽腔,说明了口咽腔在整个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这个区域出现的认识上的误区也是最多的。所谓的口咽腔打开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开喉咙”,有关打开喉咙的要求文章前面已有所论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舌头”在口咽腔打开过程中的状态。很多学生把缩紧舌头误认为是打开喉咙,结果造成舌部肌肉僵硬和压喉,一方面破坏了基音形成的良好状态,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口咽腔的顺利打开,良好的共鸣音响也就无从谈起。口咽腔打开的关键要做到:在稳定的基础上松喉咙、松下巴、松舌头,使这几个部位处于“自如”状态。
第二种误区是:过分强调头腔共鸣,造成声音听觉上的“假、大、空”现象,却误认为是产生了共鸣。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声门闭合无力,气息泄漏,声音沉闷、空洞,失去了良好共鸣所应具备的音色。
另外,也有学生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产生了胸腔共鸣。这种声音乍一听似乎很有力度,实则是喉和胸部压力过大,用了纯粹的“力”,而不是“气”,没有体会到共鸣产生时胸、肺部的松弛和气息的流动。
上述几种理解上的误区说明,人声共鸣要建立在整体的基础上。没有良好的基音作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泛音,也就不会产生各阶段的共鸣了。所以我们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务必要考虑共鸣产生的基础和它的整体性,任何强调局部共鸣的要求都是片面的,不足取的。
四、关于语言的误区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把发声和语言协调的运用以达到自如地歌唱,乃是诸多声乐学习者苦恼的问题。
这里存在着自然的语言动作与歌唱的发声动作之间理解与运用上的误区。语言动作涉及我们常说的五音(唇、齿、舌、牙、喉)、四呼(开、齐、撮、合)。歌唱发声动作主要指喉、咽部的正确打开,声门和呼吸的协调运用。文章前面分析过喉、咽打开状态的要领是喉头下降至深呼吸完成时的位置,而这个下降动作的完成能够带动喉部多种肌肉组织参与运动,舌骨下肌群是其中之一,由此看来,完成两种动作参与最多的部位就是“口腔和咽、喉的交界点舌体”。发声动作符合歌唱的要求,语言动作还处于自然意识状态,就必定造成发声性能的破坏。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求喉、咽部状态的稳定是无庸质疑的,那么语言动作如何调整才能适应发声动作的稳定呢?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舌体在歌唱发声时始终处于放松状态,不能随母音、音高、音量的变化而僵硬或紧缩。
(二)辅音的发出应在喉咽稳定打开后迅速完成,听觉上如同时进行的一样,要点是辅音的除阻不影响喉咽状态的稳定。
(三)相关的部位发生作用时,“只用最必要的力量,排除任何支援性的和连带性的紧张”。
当然,要做到上述几点,需要长期刻苦的练习,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字音的音韵、声调,才能真正做到歌唱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字正腔圆。
通过对以上存在的几种问题的误区分析可以看出,生活中发声动作、呼吸动作、语言动作等的本能习惯是产生诸种歌唱认识误区的直接原因。在声乐技能学习中,只有建立正确的歌唱概念,排除讲话习惯带给我们的影响,声乐演唱技能才能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余子正编著,《声乐教学论》,西南师大出版社,2000
一入“英语国”,口语自然溜
试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留学生英语应试水平最强?我想答案毫无疑问是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时,我听到澳大利亚本地同学对中国留学生最令人哭笑不得的评价如下:“You Chinese are so brave to come here with such a high IELTS mark and poor oral English!”很多留学生曾天真地幻想:只要能攻克雅思考试,并在说英语的国家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后,自己的口语水平就能达到和native speaker沟通无障碍的境界。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No! We Can’t!”
其实,真正到了澳大利亚这样的移民国家后,你会发现,如果自己不努力寻找说英语的环境和机会,在这里提高口语跟在国内一样困难。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首先,在澳大利亚留学时,课堂上大部分的课程形式都是以讲座(lecture)为主,如果留学生学的不是文科或学术性很强的专业,那么真正能锻炼口语的演讲(presentation)和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其次,澳大利亚人口中华人的比例非常大,再加上澳大利亚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比例还在逐年增加,所以澳大利亚的华人会愈来愈多。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校园里和课堂上中国人扎堆的现象越来越多。我就曾在课堂上见过全是华人成员的讨论小组,更滑稽的是这个小组成员在讨论时完全用中文交流。所以说,如果留学生不克服自身的羞涩与胆怯心理,在留学时只选择和本国人接触,那么很难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出于上述以及其他原因,很多留学生郁闷地发现出国后自己的口语水平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退步。所以说,留学生一定要走出“只要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口语自然会提升”的认识误区。要想真正提高口语水平,留学生还要克服胆怯心理,努力寻找锻炼口语的机会,比如多选择“老外”做室友,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在小组作业时尽量选择不同国籍的同伴等。总之,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这一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其实都是一样的。
作业倚小组,论文靠书库
在国内的一些大学中,学校图书馆通常只有在期末考试前两周或是写毕业论文时才会爆满,其他时间都备受“冷落”。这种现象反映了不少中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不注重知识积累,到临考或临毕业时才临阵磨枪,勉强通过考试或依靠拼凑各式各样的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抱有如此学习态度的人把留学生活想得更美好:国外拥有那么丰厚的图书馆资源,那就更不愁写论文时拼揍不到资料了;国外大学的作业形式多为小组作业(group assignment),那只要努力争取到一个好的小组,倚仗其他优秀的组员就不愁完不成作业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都彻底不用愁了呢?答案:“No!”
在澳大利亚的教育观念中,抄袭是最被学术界所最不齿的一个字眼。各所大学为了保证学生论文的原创性,不惜斥巨资引进防抄袭软件来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以我所就读的悉尼大学为例,学生每个科目所提交的电子版论文不仅要和各大联网的资料库文献进行严格对比,而且学生之间以及每个学生不同学科之间的论文也要进行仔细对比,审查之严格可见一斑。在小组作业占有很大比例的学科当中,小组作业的分数中还会考查到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分数(peer evaluation),即小组成员以不记名的形式对本组其他成员进行打分。如此一来,想自己偷懒不努力,倚靠其他优秀的组员取得好成绩的美好想象也就化作泡影了。所以说,在澳大利亚大学如此严格的学习监督体系之下,要想取得好成绩,只能依靠自强不息和勤奋努力。
旅行耗财力,宅家才给力
饱览异国风情是留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精彩部分。但不少留学生总是对旅行产生的高额费用叫苦不迭,他们宁愿选择把假期时间花在钻研厨艺或是追赶各种热播剧中。然而,在澳大利亚旅行真的需要花费那么多的费用吗?答案:“No! You needn’t!”
留学生如果担心出行的交通成本,可多在网上关注一些经济实用的出行方式。有一个订机票的网站叫廉航网(cheap flight),只要提前预订,留学生就有可能在这里订到折扣非常低的机票。留学生如果担心住宿成本,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经济、新颖的住宿方式,比如住青年旅社(Hostel)或者做沙发客(Couchsurfing)等。这些住宿地虽然条件一般,但通常汇集了来自各地的旅行爱好者,为“驴友”在这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其实,旅行中最大的收获并不在于吃和住,也不在于与各式各样建筑物的合影。旅行的收获在于自己对未知世界的体验和认知,与陌生人的交流和沟通,对新颖生活方式的经历和感悟,进而更好地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这些都不是宅在家里能领悟出来的。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留学生把海外学习和生活比作“镀金”的话,那么在国外的旅行生活也是不可忽视的“真金”之一。
打工拼体力,学费不费劲
在踏上异国国土之前,很多准留学生就根据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打好了如意算盘:留学要一边学习一边打工,通过打工把高昂的学费挣出来。那么,在国外真的能通过打工赚出学费来吗?答案是“No! You can’t!”
兼职工作确实是留学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勤工俭学机会。合适的兼职工作不仅能减轻留学生身上巨大的经济负担,也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正了解留学国家的好机会。但据我观察,留学生如果过分地注重兼职工作,尤其是体力型的工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要知道,国外大学各学科的考试通过率并不是百分之百,有些学科如果没考及格的话,可能连补考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选择重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留学生只是为了赚取学费而耽误了学业,最后再沦落到要重修课程的境地,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而且,据我了解,欧美国家的留学费用相对比较昂贵,而很多兼职工作的时薪(澳大利亚为平均每小时12澳币左右)并不可观,因此这种通过兼职工作赚足学费的想法无疑是痴人说梦。在澳大利亚,为了防止留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放在打工上,政府也推出了相关法规,规定留学生每周合法兼职工作的时间不可超过20小时。所以,兼职工作不是不可以做,但当兼职工作和学业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时,究竟孰轻孰重,聪明的留学生应该了然于胸。
“老外”自来熟,朋友自然足
“老外”这个词似乎一开始就和“热情”“友好”“自来熟”等一系列词汇联系在一起,而留学生们也总喜欢幻想自己在异域与“老外”朋友们打成一片、不分彼此的美好画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就我对澳大利亚当地人的接触和了解来看,答案:“Not sure!”
澳大利亚人素来以“热情”“好客”著称,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澳大利亚,即使你在路上遇到陌生人,他们也会微笑着和你打招呼,更会在你迷路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帮助。但是,如果凭此就认定能轻松交到澳大利亚朋友,那就错了。对留学生来说,想真正拥有一帮可以交流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无话不谈的“老外”朋友不那么容易。首先,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异较大。澳大利亚人崇尚自由、不受束缚的价值观,而中国人普遍崇尚以家庭为重以及凡事以他人为先的价值观,这种中西方观念上的差异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影响留学生和澳大利亚人之间的顺畅沟通。其次,中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澳大利亚人更喜欢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只要有假期,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自驾出行,醉心于在海边边喝咖啡边晒太阳的恬淡生活。而中国人天生爱热闹,喜欢扎堆儿聊天,聚众游乐,要让他们坐在海边喝上一天咖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最后,语言沟通的障碍也阻碍了中国人与澳大利亚人的深度交往。其实,在我看来,“老外”朋友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不一定非要发展成那种掏心掏肺、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中国如此,在澳大利亚亦是如此吧。
国泰民安康,偷盗去无踪
在我确定去澳大利亚留学前,有朋友来祝贺:恭喜啊,到了那边,再也不用担心偷盗抢劫了,那边可是太平盛世啊。那当我抱着穿越到唐朝开元盛世的心态来到澳大利亚之后,是否真的发现了一个无偷无盗的太平盛世了呢?答案:“No!”
客观地说,在欧美国家,尤其是在澳大利亚这样的移民国家,整体的社会治安状况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世事无完美,澳大利亚也有它自身的社会问题。虽然走在悉尼的大街上,我几乎毫不担心小偷的存在,但在遇到成群成伙的青少年时,我还是会选择绕道而行。青少年犯罪是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往往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所以很多青少年会慢慢染上不好的习惯。他们最初对偷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充满好奇,觉得好玩,但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和教育,他们会渐渐坠入犯罪的深渊,同时会对社会治安造成很大的威胁。留学期间,我的同学们被青少年挑衅和打劫的事情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一些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即使是在澳大利亚,社会治安也没有想象得那样美好,留学生还是应该提高警惕,小心为好。
驾照不用考,福利无限好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研究
卢宇刚《对我院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学生选题方向偏向于技战术分析类,选题方式偏于文献综述类,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于媛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论文选题方向偏重于专项类,但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类、社会体育类论文呈增长趋势;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不足。
魏祝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天津体育学院2008—2011届学生为例》中发现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上学校体育类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未50%〜60%,其中学校体育类的比运动训练类的少,社会体育、心理学、生理学及其他方面共占40%。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选题,来源单一,缺乏创新性。赵永才在《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训练类选题较稳定,社会体育类和基础理论类的选题有增多趋势,传统技战术分析的选题有下降趋势,学生选题呈方向多元化,但学生选题方式更多依赖于教师建议,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单一的方式,而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成为了困扰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因。
周小平在《湛江师院体育系毕业论文选题热点与走向》中得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仍然是广大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随着社会与体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和产业的开发也成为广大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现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各方面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也产生了些许变化,例如:在选题方向上,技、战术类的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体育教学训练类、社会体育类的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选题方式上,学生依旧趋向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或是指导老师的建议获取选题,通过思索创新进行选题的比重少;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集中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生研究手段仍然比较单一。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胥志敏《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列出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不强,论文成果一般。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朱少华,龙昆等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一一以南昌大学2008—2010届毕业论文为例》表明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偏重于体育教育方面,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在论文结构、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均普遍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戴卫东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中提到高校本科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有:论文的选题过于理论化;论文抄袭,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相关的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师投入不够;未形成论文质量考核体系。并提出高校教学部门的失范,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不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系统训练的缺乏等原因。
从上述文献可了解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都存在,并且普遍呈下滑趋势,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选题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选题存在陈旧、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选题的质量,完善过程管理体系方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
3.非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质量问题相关研究
夏光祥等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S大学2010-2012届为例》提出:学生部分选题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研究内容“撞车”、选题陈旧,个别选题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董秀茹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阐述学生选题出现大而广,题目越大越好写的误区。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题,但选题不能过于陈旧或追求热点问题,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宜。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中提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态度不端正认真、论文质量低劣等问题。郭剑平、姜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中提到学生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过于宽泛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无暇专心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毕业实习定位出现偏差、图书资料方面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大部分本科生的选题研究方向与本身专业关联紧密,能够围绕本专业的特色展开研究,不足之处仍然是有的选题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点,或是题目太大,学生亦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同时论文撰写时间的安排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师生的态度等亦是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4.结语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教育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
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
(1)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毕业前夕,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尤其是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焦虑使他们在择业时精神负担沉重,紧张烦躁。
(2)自卑。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惭形秽,缺乏信心和勇气。这使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悲观失望,同时阻碍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导致精神不振、消极厌世,甚至走向极端。
(3)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面试前准备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或者由于谨小慎微,唯恐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
(4)自傲。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他们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
(5)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一些大学生择业时,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往往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二、对策与措施
1.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2)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所需知识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从大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开始,高校就要培养他们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在大学四年中,为他们制定一个个目标,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取得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报关员、营销员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
(3)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与毕业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办公室应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媒体、网络及时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对择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错过求职机会。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择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4)进行相应的体验式培训。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式的培训,培训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可采用体验式培训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用职业生涯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就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掌握就业技巧,将来成为更有成就的人。
2.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只有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主要应做到:
(1)自我反省。大学生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2)社会比较。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心理测验。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3.大学生要学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常见方法有:
(1)自我转化法。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平衡。
(2)适度宣泄法。择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忧虑隐瞒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及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3)松弛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疼等。择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自我安慰法。择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5)理性情绪法。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变非理性观念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例如个别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遇到择业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如果转变这些错误想法,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参考文献:
[1]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文科版,2004(1):408-410.
[2]刘燕.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社会研究,2005(4):67-68.
[3]王永进.转型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J].南通大学学报,2005(1):16-18.
[4]李贞涛,闫荣双.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心理指导体系的构建[J].青少年研究,2005(2):40-41.
[5]丁歆,王华敏.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6]张钰.试论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与就业指导[J].高等教育研究,2004(4):36-47.
关键词:反思;教学;有效性;探讨
教学过程本身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与创造,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和变革。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发挥好自己主导作用有效结合学生主体性,由课前开始,到课堂中教学及课后巩固进行连锁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一、反思性教学模式探讨
反思性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教与学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结构。反思教学是一个“问题――反思――新问题――调整和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并且把这内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养成一种思维的品质。其实,这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在认同以上的观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这样的研究概念,并作界定习作教学反思性模式是在乡镇小学的习作教学中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教学设计、教与学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结构[1]。
二、反思,化学教学中的教学误区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导致学生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反而对其反感,造成严重的影响。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发现其化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是初次接触,因此有的学生因为新鲜会对此产生强烈的学习情趣,但是大部分学生由于化学知识生疏在学习上会产生极大的生疏感。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重视,知识一味的讲解、传导化学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没有上进心,其学习效果明显不好。
2.2习题讲解没有侧重点。
化学的习题很重要,而很多教师在习题讲解的时候只顾讲题,题题都将,没有重点和难点而且学生参与也很少,这样学生学习效果也不明显。分析其原因:首先,教师在讲解习题的时候没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没有找出习题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哪些题目是难度习题、错误率很高的?等等。其次,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只顾自己在台上讲解,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忽略了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懂得解答方法了?是否掌握了知识的侧重点?这些教师都不清楚,而学生也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即使学习到了,说不定一会就会忘记,因为在脑海没有深刻的印迹。
2.3教学方式老套不新颖。
有效的教学方式、手段是化学教学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但是就当前教学情况而言,很多教师一味采取原有的教学方式,未能结合学生学习实际不断改革和创新,因此及时教师掌握的一些学生问题也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问题。
三、构建反思性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化学教学中,反思一直是教师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体现在教学背景和方式、教学内容上[2]。
3.1从教学情景反思,唤醒意识、激发兴趣。
兴趣可以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兴趣是探究源泉,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是关键。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轻松愉快,萌生兴趣;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正确定位教师是教学引导者的地位,对每个学生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发自内心的关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同学生共同完成各项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伙伴的姿态加入学生之中,与学生相互协作、一起探索,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科学”常识出发,利用可乐中的气体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碱面和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燃烧的蜡烛火焰熄灭、用自己带来洗衣粉检验学校用水是否为硬水等等来研究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些与实验简单而且是日常所见,学生们学习起来也更有兴趣,同时由于亲自验证记忆更深刻。
3.2从习题讲解反思,抓住实际、对症下药。
3.2.1了解情况,抓住薄弱环节。
在进行习题讲解前,教师首先应详细了解学生习题解答的情况,比如说错误率最高的、难点、重点等,详细了解学生的这些才能知道它们薄弱环节,在讲解的时候才有针对性。其次,还应详细了解考点,比如说,出现问题较多的题目、经常出现的题目等等。除此之外,很多教师还会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
例如:对个别学生进行询问,询问过程中,把学生当朋友,真切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他们学习存在问题及时给与安慰和教导,一方面维护他们的心灵不受创伤,另一方面又能真实了解学生的情况。
3.2.2对症下药,突破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之后,教师在课堂讲解习题的时候就能对症下药,突破重难点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因为课堂讲解毕竟是针对大部分学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照顾,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到习题解答和讲解中来。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仔细分析并进行鼓励,在维护它们自信心的前提下,尽心教导。在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减轻师生之间的隔阂,这样才能让学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告诉老师,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也应积极面对,尽量不让它们心理上产生隔阂。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利用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误区,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习学习度和参与度,根据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并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能力。
参考文献:
[1]全芙君刘爱民-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
人文教育-[期刊论文]-《化学教育》-200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