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8:27
导语:在战略战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Stewart最早提出技术资源的概念,他认为,技术资源是一种组织独立做出技术选择、改进现有技术与产品,并最终创造新技术的资产与能力。Cooper借鉴Stewart对技术资源的定义,提出技术资源是一种组织独立做出技术选择、改进现有技术与产品,并最终内生地创造新技术的资产与能力,是企业采用新兴技术并使之与现有技术良好匹配的一组技术诀窍。从学者对技术资源概念及其构成的划分可以看出,广义的技术资源包含了技术资产和技术能力。主要借鉴Cooper对技术资源概念的界定,将技术资源理解为企业独立进行技术选择、改进现有技术并形成新技术,最终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应用的资产和能力的组合。同营销资源一样,本文借鉴Grewal等学者的资源划分标准,将技术资源划分为深度技术资源和宽度技术资源。深度技术资源是企业控制或利用的,能够帮助组织完善现有技术或创造新技术,集中度及专业化程度高的技术资产和技术能力。宽度技术资源是企业开发特定对象所利用的技术领域范围广、技术多样性程度高的技术资产和技术能力。
二、营销资源与技术资源的整合模式
基于现有的研究发现,从深度和宽度两个维度对资源进行分类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了解资源的特性和优势,从而引导企业合理利用资源。由此将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整合模式分为4种,即营销导向型整合模式(“深度营销资源-宽度技术资源”整合模式)、集中化整合模式(“深度营销资源-深度技术资源”整合模式)、多样化整合模式(“宽度营销资源-宽度技术资源”整合模式)和技术导向型整合模式(“宽度营销资源———深度技术资源”整合模式)。见图1所示。
三、不同资源整合模式的创新战略选择
(一)创新战略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者对创新战略提出了不同的定义。Gilbert把创新战略定义为企业以创新为目的,制定、实施企业战略并改善企业绩效时决定实现程度与运用方法的过程。谭文华把创新战略视为企业整个竞争战略的核心部分,它是企业针对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的行业环境,以为实现技术创新目标而做出的总体部署和谋划,也是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谋划与策略。本文借鉴谭文华对创新战略的定义,认为创新战略是企业利用内外部资源,为实现创新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策略。关于依据不同的标准,学者对创新战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创新程度March将创新战略分为探索式创新战略和利用式创新战略;从技术来源角度创新战略可分为自主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战略及模仿创新战略;从技术竞争态势角度可分为领先战略和跟随战略;从企业战略行为角度可分为进攻战略、防御战略和游击战略;从技术变化大小角度可分为重大创新战略和渐进创新战略等。本文主要依据企业资源的特征,来研究与不同资源整合模式匹配的创新战略,因此从创新程度上,依据March的探索式创新战略和利用式创新战略的分类来界定企业创新战略的类型。把探索式创新战略理解为在全新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创新过程,是创新战略中的较高层次;在利用式创新理解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针对以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在依据企业自身的技术设备、人力等固有资源的条件下,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创新过程,是创新战略中较基础的层次。
(二)不同资源整合
模式下的创新战略选择探索式创新战略具有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其创新成果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该技术领域中具有市场垄断地位,从而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同时,创新成果也使企业在同行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在竞争中占据主动。探索式创新更注重技术的突破与提升,需要企业将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资源投入到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全新产品的开发之中,从而获得来自于新产品开发的高额利润,这种创新以技术的领先和独特为前提,拥有深度的营销资源的企业对特定的技术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掌握,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企业具有自主或率先创新的实力和水平,适合采用探索式创新战略。深度营销资源和宽度营销资源均能对探索式技术创新产生促进作用。深度营销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挖掘市场机会、把握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开发新客户,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为创新价值的实现提供保障。宽度的营销资源能够利用多种营销渠道、开拓多领域市场,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因此采用技术导向型整合模式和集中化资源整合模式的企业适合选择探索式创新战略。利用式创新战略以组织内外现有的知识或技术为基础,创新结果容易实现,创新风险相对较低。利用式创新更注重技术的拓展和完善。需要企业分析既有市场的需求特性,通过投入多样化技术资源实现工艺创新,进而提升产品功能和质量,降低产品制造成本,这种创新以技术的多样化为前提,通常通过技术模仿或追随,实现工艺的创新或应用的创新。采用营销导向型整合模式和多样化资源整合模式的企业,由于技术资源过于分散,在核心技术领域内企业并不一定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宽度的技术资源能够形成多样化的技术组合,帮助企业建立较强的技术模仿能力和追随能力,这两种整合模式适合采用利用式创新战略。此外,深度营销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指导企业利用式创新方向;宽度营销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开拓多领域的市场,帮助创新产品占据市场地位,加速企业利润的实现。因此采用营销导向型整合模式和多样化资源整合模式的企业适合选择利用式创新战略。
四、结论及启示
技术发展战略是国家对科技活动全局性和长期性的规划和行动方针,由科技行政体系主导,并协调技术政策与其他工业政策、国家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对一国技术政策的分析框架,Lall(1998)提出从三个层次研究国家技术政策:(1)确定国家发展目标,明确技术发展与国家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2)激励政策,对市场失灵的领域提供国家干预的信号,包括基础型干预和选择性干预,所谓基础性干预是国家对人力资源、科技基础设施、研发鼓励等要素市场的干预,而选择性干预指国家扶持特定产业或特定产业组织优以实施优先优术发展目标;(3)组织制度,包括为实施技术发展战略的科技计划、行政组织等。[1]以这三个层次考察马来西亚技术发展战略的演变过程,马来西亚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技术规划不明晰时期。独立之后马来西亚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与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相一致,资源型产业(如早期的橡胶、之后的棕榈油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是政府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这一时期建立的马来西亚农业发展研究所(MalaysianAgriculturalResearchandDevelopmentInstitute,MARDI)对当时农业多样化、农矿产品的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技术指导和推广作用。相对地,在马来西亚推动工业化的产业政策框架中,产业技术发展并没有成为优先的议题。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通过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投资方式在生产初级消费品的进口替代行业兴建了一批制造业企业,到60年代末为解决就业问题和种族间经济利益冲突,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导向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旨在社会重组目标的新经济政策成为这一时期产业政策的重点,而外资主导的出口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新建的自由贸易区内,与区外的当地产业几乎没有技术联系和外溢效果。在80年代初期到中期马来西亚重工业化的第二轮进口替代阶段,马国政府通过政府投资行为推动的重工业项目计划不仅包含了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的设计,同时希望进一步达到种族间经济利益平衡的目的。可以说,在这一时期,产业技术的学习、深化一直不是政策制订者的直接目标。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开始筹建科技行政体系,如1975年成立的国家科学研究开发理事会(theNationalCouncilforScientificResearchandDevelopment),1976年成立的科学技术环境部(theMinistryofScience,TechnologyandEnvironment,MOSTE),它们的预算、权限十分有限,无力对其他部门(如贸易工业部、农业部)以及这些部门下属的重点研究机构发挥统筹规划的作用。
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政府加强技术力量供给的技术发展战略。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政府感到马国工业化“缺乏对科技政策、战略全面而清晰的方向”,[2]1986年马来西亚政府在当年数个经济规划中,包括第五个国家计划(1986—1990)和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明确了产业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联合,并在1990年产业技术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详细了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及鼓励措施。首先,产业技术目标在多个政策框架中明确体现,明显不同于前一阶段。由政府推动的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失利后,1986年马来西亚政府颁布了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1986—1995年)(theI8ndustrialMasterPlan),在这份规划中明确说明国内弱小的产业技术基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认为已具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产业并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几乎完全依赖外国技术,建议采取韩国式产业政策对特定部门采用倾斜式政策以帮助本地企业建立技术基础,强调优先发展具有较强联系效应的资源型制造产业,如木材加工业、橡胶制品、石油精炼产品。尽管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的政策方向随着很快到来的外国直接投资冲淡了许多,但该计划是马来西亚政府首次将技术发展领域独立地列为经济发展规划中,显示产业技术发展已经成为政策目标之一。1990年出台的“产业技术发展行动计划”(ActionPlanforIndustrialTechnologyDevelopment,APITD)作为第一个“产业主导计划”的补充,更为详细列举了五大优先发展领域,如自动化材料、先进材料、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和能源、环境与环境技术,同时指出了马来西亚产业技术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瓶颈,并提出了42项建议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其次,在包含产业技术发展目标的多个政府规划出台后,对原有科技行政体系的改革也就成为必然,这些技术发展机构与私营企业界联系显得比过去紧密。原有分散在各部门的主要工业研究机构统一由科学技术环境部管理,以便提高这些研究机构的合作能力;改革后的国家科学开发理事会加入了更多私营企业界代表,并监督1986年启动的、由国家资助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theIntensificationofResearchinPriorityAreas,IRPA)项目的实施情况;马来西亚内阁组建一个由总理牵头的、新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科技立法和项目规划,除此之外,产生了一些非政府机构的民间—政府协商组织,如马来西亚商业理事会的技术委员会、马来西亚高科技产业—政府协调小组。最后,在政策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对科学技术的公共投入迅速增加,1986—1990年第五个五年规划中科技的公共投资从5.4亿林吉特上升到11.6亿林吉特,这些投资流向国有技术研究机构的基础设备投资以及资助国家重点领域研究项目(IRPA),国家科学开发理事会挑选国有技术研究机构开展IRPA项目。
从实践效果来看,由政府制订技术发展规划、国有资金支持、国家公共研究机构执行的科技体制属于典型的“由上至下”的技术供给型发展战略,这种规划体制的性质是一种集中型的体制而不是包含私营企业界参与的复式或协调式体制,尽管政府的初衷是仿效日本产业需求拉动式技术发展模式将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统一起来,但显然缺乏合格技术官僚的参与和企业界的广泛参与,特别是这种集中型的技术供给型发展战略与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自由化的市场环境相矛盾,这种发展战略对产业技术的提升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但无疑地国家对科技的大量投入培育了一种技术创新的社会风尚,这是马来西亚社会氛围里一直缺少的。
第三阶段,1993年后,加强技术政策与产业组织结构、市场条件的协调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马来西亚政府注意到大量涌入马来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内部化的技术转移比70、80年代显得活跃而积极,跨国公司对呈现产品多样化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依托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消费型电子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开始跨国公司增加了对马来西亚本地企业的零部件采购以及部分下包行为,槟城形成了以半导体、硬盘驱动器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的产业集群。面对占马来西亚经济举足轻重地位的电子产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紧密融合和跨国公司行为模式的转变,前期的供给型技术发展战略显然无法满足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马来西亚政府调整了技术发展思路,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制造业转变原有扶持单一产业为主的倾斜式产业技术政策,新发展思路强调为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提供诱导性的政策指导以及完善创新的网络建设。在产业政策上,面临90年代初国内已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社会基础设施紧张等形势,政府强调从“生产要素投入驱动型”向“生产效率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组装、装配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环节发展,提高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加强产业技术开发,提高产业结构联系,以生产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在技术发展的操作思路上,突出了培育产业群的技术发展思想,重点发展以电子电器产业、石化与制药、材料、资源加工等8个产业群,通过产业群的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和相关商业服务的互动合作带动产业上下游联系。在外资政策上,1991年11月颁布《新外资投资法案》对参与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科技的外资给予倾斜的投资优惠政策;1995年马来西亚工业发展局规定以“人均员工最低投资额”作为批准投资的附带条件,从而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1996年马国政府将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作为最优先的税收优惠项目,这些政策调整表明政府通过选择性FDI政策以达到促进本国产业技术升级的目的。另外,为改善本国二元性的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先进技术扩散,1993年马来西亚政府公布了《扶植企业计划》,由马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和国内大企业)三方合作,促进大企业和经挑选的本地中小企业的配套生产,打造中小企业的技术学习渠道。
其次,科技体制从政府指令性向市场主导机制转变,这种转变突出表现在有关技术政策的制订、实施有更多私营企业界的参与。为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原国家公共研究机构的运作机制发生转变,改革后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营公司,采取合同制研究体系建立企业式营运模式,与此同时大学也被要求通过研究合同立项加强与产业的联系。1992年成立的公私合资经营的“马来西亚技术发展公司”(theMalaysiaTechnologyDevelopmentCorporation,MTDC)是马国首家风险投资公司,旨在促进公共研究机构成果的商业化。
二、马来西亚R&D发展模式的转变
推动研究与开发(R&D)的发展是政府培养本国内生性科学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国政府科技规划的主要领域。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在工业化发展早期,R&D的作用并不突出,但随着企业技术能力深化,R&D活动就开始变得重要,这时的R&D活动大部分与企业吸收、改良复杂的引进技术相联系。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R&D活动开始从改良转变为真正的产品和工艺创新。因此,无论是促进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或是实施技术创新行为,R&D的增长都意味着工业的成熟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学术界视研究与开发投入为衡量一国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R&D水平与一国经济发展阶段直接相关。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马来西亚进入工业化快速成长阶段,但R&D投入(指R&D/GDP)一直较为落后,成为制约马来西亚产业升级目标的阻碍。但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R&D的资源分布和活动特征明显改善。90年代中期之后,马来西亚的R&D总投入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幅。从R&D投入来源结构来看,来自产业界的研发比重从1990年的20%上升到2000年的57.9%,说明产业界研发的支出已经成为马来西亚R&D总投入的主力,显示在R&D领域由20世纪80年代政府主导开始转变为企业主导模式。与此相应地,在研发项目类别上,应用型和实验型研发支出大大超过基础型研究支出,显示产业主导形式已成趋势。
马来西亚政府的R&D投入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增长幅度很大,其产业需求导向的趋势日益增强。1996—2000年R&D支出为9.35亿林吉特,比1991—1995年的支出增长49%,[3]其中67%分配给国家资助的“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IRPA),其余则流向政府参与的技术合作项目,包括1999年成立的马来西亚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合作项目(theMalaysia-MITBiotechnologyPartnershipProgramme,MMBPP)、1998年批准的多媒体走廊研发基金计划(MSCResearchandDevelopmentGrantScheme,MGS)、1998年成立的示范应用技术资助项目(theDemonstratorApplicationsGrantScheme,DAGS)等。以政府R&D领域的资金分布状况来看,重点领域加强研究基金(IRPA)是马来西亚政府研发的主要部分,配合第二个产业主导计划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重点扶持领域从过去的5个增加到11个。相比过去,政府对应用性研发给予了更多倾斜。1986年启动的IRPA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1)IRPA的资金绝大多数流向公共研究机构和一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产业界很少从该基金获得研发项目,目前该基金尚缺乏产业界与研究机构的共同合作的机制;(2)缺少能够承担风险的技术孵化器的民间企业,IRPA在各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都很低。考虑到IRPA模式的局限性,马来西亚90年代下半期在IRPA之外设立了对企业新技术研发、应用资助体系,着重联合产业界强化对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如斥资1亿林吉特的产业研究与开发基金计划(IGS)的主旨在于鼓励产、学、研三方的共同研发与应用,已资助项目包括现有技术改良和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多媒体走廊研发基金计划(MGS)是鼓励进入多媒体走廊的资格公司的研发,已批准的项目涉及电子交易的软件开发、网络电话合成、指纹识别等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技术资助项目(DAGS)旨在推广本地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表2表明在2001—2005年期间马来西亚政府对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力度,特别在科技成果商业化和科技基础设施的预算投入方面将有大幅度提高。
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占全国研发比例的大幅增长是马来西亚研发结构最显著的变化,2000年企业研发支出金额是1992年的4倍左右,1998年曾达到全国研发总额的72%,显示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需求快速增多。与国家公共研究基金、高等教育机构的研发资金大多来源于国家基金相比,83%的私营企业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本身。私营企业研发领域多集中在制造业的应用技术和工程技术,特别是电子设备及零部件、交通运输工具和石油产品。在民间研发结构上,外资企业大约占40%左右,且集中于技术密集性行业,如电子电器、化工和塑胶产品,本土企业的研发着重于食品、精练石油产品、基本金属产品以及交通运输器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马来西亚研发型人力资源的缺乏和科技基础设施的不足,2000年民间企业研发费用中有1.31亿林吉特研发项目外包给海外的研发机构。马来西亚民间企业研发开支的迅速扩大,一方面是企业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民间企业(包括外资和本地企业)已通过技术吸收、消化环节后进入工艺和产品的创新环节。另一方面,民间企业的研发扩大也得力于政策激励。为鼓励私营企业的研发活动,马来西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除对私营企业研发活动的资助体系外,鼓励企业研发活动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也是重要的有效政策,具体地,由国家批准的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可以加倍从应课税中剔除,被批准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予以免除5年期限的公司所得税,公司内部的研发费用的50%准予在10年内从所得税中剔除。从私营公司对这些优惠政策的反馈情况来看,研发支出双倍从所得税中课除的激励政策效果较显著。
尽管近年来投入增长较快,马来西亚研发支出比例(R&D/GDP)在国际上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这对于期望延伸本国制造业的价值链、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此外,据马来西亚科技信息中心(MASTIC)的调查,公共研究机构、产业界和高等教育机构很少从事合作研发活动,三者中高等教育机构研发能力偏低,公共研究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低。从国家创新体系强调知识的生产、扩散、应用在一国创新体系的循环流转的角度来看,马来西亚R&D资源配置随着产业导向的模式趋强,技术创新的效率有所提高,但科技行政机构作为协调产、学、研创新行为主体的联系功效以及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仍然有待加强。
三、马来西亚近期技术战略调整的理论分析
学术界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政策的选择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新古典学派坚持应建立“市场亲善型”(Market-friendly)的产业技术政策,即为弥补市场失效,政府应改善要素市场,推动贸易自由化、深化金融市场、完善人力资本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市场的自发调节机制,主张技术政策应当保持中立性。新古典引用寻租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失效的可能性和成本远大于市场失效,所以排斥任何形式的针对某一特定产业、某一特定企业组织的信贷、补贴、税收优惠等干预行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理论学派(Lall,s.1998)认为政府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即便不是所有后发国家政府有能力象韩国一样成功执行有力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如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培育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后发国家的产业政策也应该是一种包含基础型和垂直型干预的混合物,不仅包括改善现存的要素市场,同时也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弥补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市场缺陷,比如鼓励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比如发展技术外溢性强、关联性强的产业,Lall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政策应向“市场激发型”(Market-stimulating)调整。从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政府对其技术发展战略的调整来看,其调整的思路更多地体现“市场激发型”的特征。
首先,针对制约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薄弱点,政府加大在人力资源、研发鼓励、科技基础设施等环节的基础性干预。在马来西亚国家创新体系中,缺乏高级化、技术性、知识型人力资源被认为是制约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因此,第8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强调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倾斜,推动在职培训,从教育体制上打破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促进政府与私人、国外机构的合作。此外,以国家力量促进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马来西亚加快知识经济步伐的重要措施,2001—2005年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占马国政府科技投入的60%,此举意在以信息技术的推广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在研发领域,除提供普遍的优惠政策外,政府还提供资助诱导私人研发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技术战略相结合,并改革公共研发资源的分配、运行机制,突出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效益。
其次,发挥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以新的创新组织形式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学研究机构的信息技术交流。产业集群是特定产业领域里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的集中,通过产业集群里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可以获得比孤立的企业整体更有效的集群创新优势,集群式创新体现了互惠共生、协同竞争性、资源共享性的特殊优势。在实践中,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已经在经济活动中,特别在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中显现出来,如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等都是成功的案例。马来西亚政府大力推出的“多媒体走廊”、“生物谷”计划也是希望借助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吸引外资进入,带动本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1.1成本领先分析
根据波特的理论,成本优势是企业可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之一,基于此,许多企业将成本管理提高到了战略的地位,制定了成本领先的目标,加强了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规划。尽管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多,但从战略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
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常常受制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产生于以不同的方式和更高的效率来进行更大范围活动的能力;产生于更大的销量中分摊无形成本和研发费用的能力;也产生于随着一项活动的扩大,支持该项活动所需基础设施和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规模经济的关键是需求要有价格弹性,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程度很高,具有较强的垄断性,没有完全替代品,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价格和销量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的供求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顾客无从得知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所以降价并不一定能带来销量的增长,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无从发挥。
学习曲线是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又一重要因素。一项价值活动随着学习而导致其效率提高,随着时间的累积其成本会下降。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本降低的机制包括劳动效率的提高,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原材料更适合于工艺流程等。也就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可能发现更有效的生产方法。然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创新性较强,这意味着原有产品和工艺流程持续的时间可能较短,而通过学习提高效率直至降低成本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它可能面临着不断向上位移的学习曲线,产品的单位成本由于分摊了新产品的研发费用而难以降低,成本领先优势难以获取。
1.2差异化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不但是产品的同质化,甚至连营销策略和技巧都趋于同质化,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广告战、终端战和促销战的泥潭之中,所以追求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差异化已经成了企业持续获得动态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战略手段。
无论是成本领先还是差异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高收益。如前所述,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成本领先战略难以奏效,因此,差异化就成为其必然选择。而差异化营销战略的选择又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结果。高新技术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创新动能和创新能力较强,而创新与产品的差异化是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讲,差异化又与产品的相对价格成正比,而高的相对价格就意味着高收益。创新而获取高收益会反过来会刺激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以促进创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2高新技术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施
2.1降低顾客的价格敏感度
高新技术企业的差异化战略要求产品的创新,而创新意味着研究与开发的高投入。在创新导入期,由于市场份额有限,单位产品的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有较高的市场售价作支撑。这也就要求顾客对价格不敏感。一般来讲,顾客的价格敏感度与替代品有关,当顾客无法准确比较本产品与替代品的相关信息,或者本产品相对于替代品而言具有其无法代替的独特之处时,顾客的价格敏感度会大大降低。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战略实施过程中,提供一种独特的、差别化的产品诉求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诉求的目的就是将本产品与其替代品区别开来,让它具有相当程度的垄断性,并依据这种存在于消费者认知中的垄断性实行撇脂定价,获取高收益。
2.2优化顾客价值链,提高顾客价值
根据美国战略学家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的论述,企业竞争差异性优势的来源有两个,即要么使客户的价值链更有效率,要么能增加客户的价值链的差异性,进而使得其产品和服务具有差异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讲,第一,要重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高新技术产品的优点在于创新与高技术,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就无可避免地带来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原因在于这种新产品或新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市场检验。因此,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差异化决不能以牺牲掉可靠性为代价。在实践中,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应该做到比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具有更大的可靠性。第二,要提供优质的服务。高新技术产业是服务性较强的产业,顾客的价值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更有赖于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服务不仅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全过程的服务,也包括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服务。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通过为顾客提供送货、培训、安装、咨询、售后等一揽子服务,增加顾客价值是高新技术企业差异化营销的重要手段。第三,提高产品的柔性。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比较快,为了避免顾客的损失,打消顾客的疑虑,产品的柔性(兼容和升级)非常重要。提高产品的柔性就意味着提高了顾客的价值。
2.3发挥价值信号的作用,提升顾客的价值认同
产品的独特价值能否创造有效需求有赖于顾客认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会影响产品独特价值的发挥。产品价值的不易感受性使得消费者在使用产品之前几乎不可能全面了解产品的独特价值和企业为实现这种价值所做的一切努力。因此,企业能否使得顾客清晰完整地感知、认同其产品的独特价值对于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表明,顾客是通过价值信号来感知、认同企业为顾客创造的真实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感知价值的。真正决定和影响顾客购买行为的是感知价值而不是真实价值。真实价值是指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本身实际具有的对顾客的价值,它是生产厂商经过努力所实现的产品或服务在性能、质量等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无论顾客是否认同它都是客观存在的。感知价值是指顾客对厂商所创造的差别化或产品与服务的独特性对其带来的效益多少的认同程度,它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价值。也就是说感知价值与真实价值是分离的。价值信号则是顾客用于推断企业创造价值的那些因素。一旦购买者不能通过价值信号正确地评价他们对产品的感受,真实价值和被感知的价值就会出现差异,真实价值将不能被顾客感知、认同,全部或大部分地转化为顾客的感知价值,那么企业为产品与服务独特性所做的努力就要宣告失败,其竞争优势自然也难以形成。因此,重视价值信号的作用,使之能将产品的独特价值和差异性完整有效地转化为顾客的感知价值是差异化营销的重点。在实践中,第一,要制定合理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反映,合理价格一方面要依据市场均衡价格,另一方面要能体现出产品的独特性。第二,运用有力的促销手段。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合理的广告投入、高效的终端演示、个性化的产品包装都是差异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有效的元素。第三,建立高效的渠道。现代企业竞争理论认为,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条价值链与另一条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围绕最终客户的特定需求,通过提升渠道买方价值链的竞争优势,进而提升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优势是高新技术企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内部价值链应通过渠道与外部价值链连为一体,通过强化整条价值链的优势来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
3结束语
差异化战略是高新技术企业竞争战略的可行选择,并且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较之一般企业更具优势。但是,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成功有赖于高效率的执行团队,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率的执行团队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成败。同时,选择差异化并不等于放弃低成本,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获取收益,而这与低成本是息息相关的,更何况,成本差异化也是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内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低成本应是差异化的应有之义。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高附加值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点。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的独特之处,试图找出符合其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竞争战略差异化价值链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范钧.高新技术产品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初探[J].科学学研究,2004(7)
3刘军跃.独特价值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1(12)
4杨慧.高技术企业价值链的分析与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0)
5程绍珊,李朝晖.渠道差异化的优势[J].中国牧业通讯,2005(2)
图书馆营销是指图书馆对其拥有与存取的文献知识资源与信息服务进行分析调研、组织计划、分销促销等处理,实现与用户的某种价值交换,从而满足用户文献知识与信息需求的过程[4]。在过去20多年里,非盈利机构(如图书馆)营销研究如雨后春笋,研究内容从早期的理论研究逐步发展到可操作的研究策略[5]。例如,IFLA管理与营销部门于2011年出版的MarketingLibrariesinaWeb2.0World,探讨21世纪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利用Web2.0工具进行营销和推广的策略[6];Ketcham等通过调查制定针对不同类型图书馆的营销手册[7]。在Web2.0时代,营销成为图书馆规划的重要部分。图书馆网站(website)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新形象标志,作为图书馆的信息门户,组织着图书馆相关的内容,串联着图书馆所有资源,提供着相应的图书馆服务,体现着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首当其冲地面对着读者,在图书馆营销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图书馆网站对于图书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此方面的研究很多。相关研究认为,图书馆网站应该持续地呈现准确的信息,努力吸引用户并鼓励用户经常访问[8]。图书馆网站应该有特色、易于获取、有推广活动、有优质的服务并能持续地提升网站质量和内容[9]。2009年南开大学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项目的资助下,成立中国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组,对15所“211工程”高校的图书馆网站进行评价,认为图书馆网站存在发展水平不均衡、普遍缺少与读者互动版块等问题,建议图书馆要加强网络的交流与建设,提供用户与图书馆的互动空间,关注用户需求,使网站建设更具人性化,加强高校图书馆网站之间的互联与共享[10]。其他学者同期也提出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式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网站用户体验的途径、基于用户体验的WEB界面细节设计原则等[11-13]。还有研究采用链接法对我国排名靠前的高校图书馆网站影响力进行评价,并提出通过丰富网站内容、优化网站链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友情链接数等手段来提高网站影响力[14]。总体来看,业界普遍认识到并承认图书馆网站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提高网站访问量,但是真正明确地将图书馆网站与图书馆营销结合起来的研究还很少。
2图书馆网站营销案例调研和分析
笔者从2013USNews美国大学排名Top100榜单[15]、我国大陆“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等选取70所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其中国外图书馆51所,我国图书馆19所(含我国港澳台图书馆7所),包括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日本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笔者以网站首页为主体进行调研,通过浏览和测试,对一站式检索、个性化导航、多媒体版块、首页关注读者需求情况、社交网络的设置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调研,结果见表1。总体来看,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图书馆网站在一站式检索功能、个性化导航和多媒体版块设置上更胜一筹,更关注读者需求,重视与用户的交互,重视利用社交网络等新技术推广服务。与之相比,我国大陆图书馆网站存在页面信息繁杂、重点和亮点不突出,导航功能、亲和力、吸引力和交互性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归纳出图书馆网站采用的五个主要营销策略。
2.1一站式检索是大势所趋
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平台是指图书馆门户中的一个集成检索平台,该平台将馆藏目录、数据库/电子期刊导航、学术信息发现平台、个性化服务、网络搜索引擎等整合到一个框架系统中,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集成化、一步到位的整合检索服务[16]。实践证明,网站的整合能力能明显地增强网站的访问量。70所图书馆都具备一站式检索功能,49所(占70%)提供网站检索,12所(占17%)提供课程、研究帮助相关检索,如Researchguides、Subject&CourseGuide、Newarrivals检索。此外,受欢迎的读物、特色馆藏、咨询、Libguides、Quicklinks、Google搜索等也被多所图书馆整合到检索区。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图书馆的检索功能给用户提供的信息量更大,检索目标划分更为详细(如用户可检索手稿、电影、照片等),而且大多无需读者进入二级界面即可在首页完成检索。近年我国大陆图书馆也在逐步拓展一站式检索服务,陆续将学术发现系统、网站检索、Google检索与馆藏资源检索功能整合在一起。搜索引擎使得图书馆更加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带动图书馆网站的营销。
2.2个性化导航方便读者
图书馆网站的信息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因而个性化导航的设置尤为必要。在70所图书馆中,有30所(占43%)提供针对不同类别读者的导航,如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在首页提供教工、本科生、研究生、校友、游客、博士后的访问入口;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馆“Resourcesfor”栏目提供针对本科生、研究生、教师、远程学习者、图书馆同行、甚至图书馆求职者等多个对象的导航;台湾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威克森林大学图书馆分馆等将各类别读者的链接放在首页醒目位置;美国国会图书馆提供针对盲人、残疾人的服务导航;德国国家图书馆提供该国旅游、文化、该馆的特色服务等资源导航。相比而言,我国大陆部分图书馆虽然在网站上推出新生或校友专栏,但少有提供针对不同类别读者的导航功能,导航功能整体表现为不够集中化、系统化,读者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寻找适合自己的“入口”。
2.3多媒体版块吸引眼球
与我国大陆图书馆网站相比,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图书馆网站一般会用较大篇幅的图片、海报、视频、flash等多媒体版块吸引眼球,使得一些在网站中藏得较“深”的特色资源得以更快地被用户了解。70所图书馆中,有59所(占84%)设置多媒体版块。具体看,52所(占74%)首页设置海报切换版块,或将馆藏检索框的背景设置为新闻、特色馆藏、建筑等切换图片;22所(占31%)在首页展示精美的馆藏图片;6所(占13%)在首页运用视频或flash。例如,哈佛大学图书馆首页有独立的馆藏宣传区,图文并茂地宣传名人签名、独立宣言手稿、馆藏发展计划等内容;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首页进行多种资源和服务的宣传;清华大学图书馆首页上方采用时尚的flas,平时展示图书馆建筑图片及常用栏目链接,当举办重大活动时,flash则更换为炫目的宣传横幅[17]。此外,视频、微电影、动画等形式也被更多图书馆应用,如密西根州立大学图书馆网站的研究生页面设置视频窗口;卡耐基梅隆大学图书馆首页设置新书展示区。近年我国大陆图书馆比较重视多媒体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例如2010年、2011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先后推出教学培训宣传短片《我的神秘助手》和自创短剧《爱上图书馆》,后者于2012年荣获IFLA国际营销大奖。图书馆网站对这些资源进行首次揭示,并在优酷等网站进行跨媒体宣传,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在主页系统抓取公告消息的点击量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重点宣传的内容或读者关心的服务内容,点击率高于其他同时段的信息。可见多媒体版块的运用符合数字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和使用习惯,更能吸引眼球。
2.4首页关注
读者需求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更加关注读者需求,将读者关注的信息(如个人账号登录、咨询、设施利用情况)放在首页的醒目位置,方便读者查找和使用。绝大部分图书馆将个人登录账号放在图书馆首页,有的则直接提供账号登录框,方便读者登录。49所图书馆(占70%)在首页提供研究帮助,17所(占24%)将开馆时间罗列在首页。例如,佩珀代因大学图书馆提供当天的开馆时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what’son”栏目可按主题检索当日、当周或当月的图书馆活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在首页公布笔记本电脑、Ipad的空余数量、用户拍摄的受欢迎的图书馆照片等;耶鲁大学图书馆首页上方提供个人图书馆登录、咨询、预订研讨间、可自习的场所等链接。相比而言,我国大陆大部分图书馆虽然也提供更加人性化和细致的服务,但通常将服务内容归类到特定栏目下,或是放在公告消息中以文字揭示,但没能抓住读者眼球,使读者不得不多次点击才能进入了解。为满足读者短时间内获取信息的需要,图书馆需要将新的资源和服务经常拿出来“晒一晒”,使资源和服务得到更充分地揭示和利用。
2.5与社交网络工具结合,网站交互性强
当前图书馆网站设计更加注重网络交互功能,所有图书馆都设置咨询或互动反馈栏目,社交网络工具的应用更是如雨后春笋。在本调研中,48所图书馆(占69%)使用Facebook;43所(占61%)使用Twitter;25所(占36%)使用Youtube;14所(占20%)使用Flicker;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社交网络工具的图书馆有56所(占80%)。此外,Tumblr、Mitlibraries、Pinterest、Linkedin、Hkulib、Plurk、Blog也被部分国外图书馆使用。我国大陆图书馆近年开始利用博客、微博、人人网、微信等平台开展与读者的互动,社交网络发展方兴未艾。具体看,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图书馆一般将咨询和社交网络链接放在首页的醒目位置,方便与读者交流讨论。部分图书馆首页上除设置咨询入口外,还设有读者反馈入口,如TellUs、Feedback、Telluswhatyouthink、Submityourlibraryevent、Reportaproblem等栏目。例如,密西根州立大学图书馆咨询栏目和读者调查问卷在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三个界面均有入口;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网站的每个页面都有Accounts和Askus的链接,该馆还将Blog、Twitter中重点推荐的内容链接公布在首页;美国国会图书馆提供Share/save链接,读者可在多个社交网站上分享对自己有用的资源或保存相关链接;清华大学图书馆先后开发并推出了人人网清华大学图书馆书友会[18]、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图”[19]、信息资源发现平台“水木搜索”系统[20]、微信等服务,将社会网络元素整合进来,赢得读者的喜爱。
3对我国大陆图书馆网站营销的建议
3.1将网站营销纳入图书馆发展规划
通过对图书馆传统和网络环境下新的营销方式的调研分析,涂志芳等认为我国大陆图书馆所进行的营销方式是通过资源整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而客观上产生的“无意识营销”,其主动营销意识仍然薄弱。图书馆生存环境的压力、读者需求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图书馆自身实现与时俱进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图书馆能够更加专业化、高水平地做好营销工作,以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双赢”,达到社会资源的价值最大化[21]。因此,图书馆应合理借鉴营销策略,将营销纳入发展规划中。
3.2建立营销团队,提供专业研究和服务
当前国外很多图书馆设置了营销或市场推广部门,而我国大陆图书馆在网站营销方面还很薄弱。尽管我国大陆愈来愈多的图书馆重视网站营销,但营销活动表现为较为零散、无系统规划、缺少营销专业背景的馆员团队的状态。专业的营销团队是有效实施营销计划的重要保障。图书馆员具有营销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十分必要,图书馆员应该受到相应的教育和培训[22-23]。调查发现,国外大部分图书馆都设有规划与战略发展部(如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并将营销活动列入图书馆发展规划。例如,波士顿大学图书馆的网站设计由该校的营销和交流部门负责[24]。我国大陆图书馆应逐渐与国际接轨,重视营销在图书馆中的作用,建立营销团队,还可借助外援(如学校具有专业背景的院系、设计公司、学生社团、校友资源等)协助营销策划。
3.3基于网络营销理论设计
图书馆网站图书馆应结合网络营销理论,将网络营销的主要思想应用于图书馆网站设计中,实现图书馆网站的营销化管理。营销型图书馆网站要根据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以及信息资源(图书馆的核心产品)的访问渠道,设定网络目标客户群体(读者),针对读者的访问习惯和需求思维,站在读者的角度在网站页面上呈现读者感兴趣的内容,进而塑造现代图书馆形象、展示信息服务、为读者答疑解惑,通过网站营销,获得服务线索,最终完成服务目标[25]。此外,图书馆在资源整合过程中也需对营销服务方式进行整合,以实现资源与服务的联动效应[26]。
3.4跟踪最新技术和动态,吸引读者眼球
早在2007年,DarleneFichter就在《Web2.0世界的七项营销策略》中建议图书馆应积极了解并有效利用多媒体与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等社交媒体作为图书馆的“营销引擎”,让图书馆的资源向外扩散传播,让使用者容易发现、获取及分享,使图书馆成为多媒体潮流的一部分[27]。Web2.0的发展为图书馆加强与读者联系建立了更加畅通的途径,社交网络、移动图书馆、微信、微电影等媒介迅速被年轻读者接纳和喜爱,图书馆应重视信息技术发展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增加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积极跟踪最新技术和动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检索功能,提升网站用户体验和交互性,使得图书馆网站更加吸引读者眼球。
3.5重视用户体验用户体验
(Experience)最早被广泛认知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DonaldNorman)提出和推广。用户体验涉及馆藏建设、网站建设、读者培训等多个方面,网站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网络信息服务要体现出便捷性、及时性、高效性的特点,就需要增加图书馆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通过信息交互,将众多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个人知识群体化[28]。ARL在2011年2-3月对126个成员馆开展的用户体验调查表明:几乎所有图书馆在过去三年中至少开展过一个用户体验项目[29]。雅各布·尼尔森(JakobNlelsen)提出的“十大可用性原则”已成为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参考标准[30]。虽然本文调研的内容不能完全涵盖这十个方面,但上述五个方面都很好地契合了易取原则、灵活高效原则、易扫原则、人性化帮助原则。可见,“以用户为中心”已成为网络营销中不可忽视的标准。
4结语
机顶盒的发放费用、消费习惯和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付费电视内容贫乏,这三点是制约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关键因素。内容对电视数字化绝对必不可少,而国内制作的电视节目品种单一,吸引力不强。如果数字电视节目源问题在今后几年的开播中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用户对于数字电视的兴趣消失。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借鉴国外数字电视运营的商业经验,将丰富的有线频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加强频道经营许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有偿频道租赁服务,让更多的专业频道服务者参与数字电视产业中来。中国大陆数字电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绝大多数有线电视公司缺乏资金对系统进行改造,消费者购买力相对比较低,高昂的数字电视机价格影响了数字电视的普及。单靠原来手中的频道资源来提高价格或加快数字电视用户的增加率,效果并不显著。从目前情形来看,单纯靠市场力量推广数字电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在预期时间内关闭模拟电视系统。原因可以归结为6方面:消费者对于数字电视了解不够、消费者的技术疲劳、数字电视接收机价格比较高、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数字电视表现与期望相差甚远导致的普遍怀疑、投资高风险和资本短缺。单一业务不可能推动数字电视,推动数字电视的四大动力是交互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数据广播和有线上网。我国电视市场基数大,送机顶盒的手段只能是短期行为,不可能长久。付费电视运营商要实现赢利,就必须构建一个可提供大量专业化频道的平台,以便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户。“整体平移”,以小区为单位,免费赠送机顶盒,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完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增加频道数量,开办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等,同时每月向用户加收有线电视费。如果仅仅提高图像质量,而没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作支撑,数字电视业务难以开展。“整体平移”探索出了一条不以收费频道为主的推广模式,数字电视中依然可以看到有线电视中的频道,很好地解决了内容匮乏和价格的瓶颈。通过在数字电视频道中提供分类广告等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成本回收的问题,这是中国广电业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资讯深度开发,大多数主要媒体都是通过提供分类广告的方式获得利润。
2我国数字电视地面施工技术
2.1发射天线发射天线的作用是向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由交变的电场和磁场构成。为了方便分析,工程上规定:用电场的方向表示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都是单极化的。
2.2天线选址目前,大部分电视发射天线的位置的选址有两种情况:高山低发射塔和平地(楼房)高发射塔。对于UHF频段内的无线传输,雨衰不是传输损耗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发射天线采用水平极化时,在春夏暴雨季节,部分离发射塔很近、平常接收效果很好的地点其接收效果显著变坏,而场强较天晴时还略有增加。通过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测试分析,可以看到在雨天多径情况明显恶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与发射天线的位置有关。
2.3发射频率目前各地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实验,一般在工作频率上选择范围不大。但就地面数字电视这项技术而言,对工作频率还是有一定要求的。①现在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一般都采用LDMOS功放模块,为了获得较大的线性动态范围,基本都选择其工作频率在UHF频段内。②目前数字电视信道解调的FFT都依赖速度有限的芯片完成,它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对多径信号的时延越短,处理愈快;而对于速度相同的移动接收而言,频率愈低,多普勒频移越小,因此工作频率相对低一些对高速移动接收是有利的。③水、湿地、树林等对无线数字信号的吸收,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增大。④目前UHF频段的低端,电磁干扰严重。根据国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开展以移动接收为主要业务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其工作频率一般选择在550~700MHz之间较为适宜。特别是在水、湿地、树林偏多的地区,开展数字移动电视广播以工作频率偏低端为宜。
3单频网与多频网
单频网(SFN)是指同一区域内的若干个发射台同时在同一个频段上发射同样的无线信号,以实现对一定服务区域的可靠覆盖。在传统的模拟电视中,相邻发射台需要使用不同的频率播放节目以避免相互干扰(差转),在一定距离以外才能进行频率重用,即多频网(MFN)方式。在MFN方式下,一套模拟电视电视节目要覆盖较大区域,就必须占用几个频道的带宽,消耗了大量的频谱资源。在电视广播中引入单频网的概念,是电视技术数字化带来的结果,采用数字调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单频网的应用成为可能。相对于传统的多频网,单频网带来的最直接的一个好处是频谱效率提高。由于同频率使用,在同一服务区一个频道上采用数字电视技术可传送多套电视节目,可以节省大量的频率资源,多个发射台同时工作所带来的分集效果,也使得接收的可靠性大大增强,从而获得更好的节目覆盖率。此外,通过对发射网络(如发射机的数量、分布、单个发射机的天线高度、发射功率等)的调整和优化,还可以降低总的功耗,减轻对附近其它网络的干扰,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改变覆盖区域的分布。
4GPS
GPS是单频网建设中非常有效也是非常必需的一个设备。GPS的作用就是方便地提供一个在任何地点都同步的系统时钟10MHz和参考时间信息1PPS。虽然这些也可以通过SDH网络等而得到,但通过GPS是最快也是性能较好的一种选择。通过与天上GPS卫星同步,可以获得高达1E-11的高稳定信号。在选择GPS接收机的时候,有以下注意事项:①目前很多GPS接收机都宣称拥有自动切换功能,一旦当GPS接收机不能同步接收到天上GPS卫星信号时,GPS接收机可以自动切换到内部振荡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型号的GPS接收机在切换时,采取的是一种类似硬切换的方式,会导致系统重新同步。②GPS内部配置的晶体的型号与价格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建议在选购GPS接收机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性能好的内置双重恒温晶体。③GPS天线的安装位置也是十分重要。首先,GPS天线四周应该有良好的净空(没有什么阻挡),GPS天线能接收到的卫星数目越多,GPS接收机输出信号的性能就越好。
5接收系统的安装
关键词:数字电视天线工程系统施工
1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策略
机顶盒的发放费用、消费习惯和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付费电视内容贫乏,这三点是制约数字付费电视的发展关键因素。内容对电视数字化绝对必不可少,而国内制作的电视节目品种单一,吸引力不强。如果数字电视节目源问题在今后几年的开播中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导致用户对于数字电视的兴趣消失。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借鉴国外数字电视运营的商业经验,将丰富的有线频道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加强频道经营许可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实行有偿频道租赁服务,让更多的专业频道服务者参与数字电视产业中来。中国大陆数字电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绝大多数有线电视公司缺乏资金对系统进行改造,消费者购买力相对比较低,高昂的数字电视机价格影响了数字电视的普及。单靠原来手中的频道资源来提高价格或加快数字电视用户的增加率,效果并不显著。从目前情形来看,单纯靠市场力量推广数字电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难以在预期时间内关闭模拟电视系统。原因可以归结为6方面:消费者对于数字电视了解不够、消费者的技术疲劳、数字电视接收机价格比较高、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不确定性、数字电视表现与期望相差甚远导致的普遍怀疑、投资高风险和资本短缺。单一业务不可能推动数字电视,推动数字电视的四大动力是交互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数据广播和有线上网。我国电视市场基数大,送机顶盒的手段只能是短期行为,不可能长久。付费电视运营商要实现赢利,就必须构建一个可提供大量专业化频道的平台,以便吸引更多的家庭用户。“整体平移”,以小区为单位,免费赠送机顶盒,在推行数字节目的同时完全停止输送模拟信号,增加频道数量,开办电视信息平台与商务平台等,同时每月向用户加收有线电视费。如果仅仅提高图像质量,而没有更多精彩的内容作支撑,数字电视业务难以开展。“整体平移”探索出了一条不以收费频道为主的推广模式,数字电视中依然可以看到有线电视中的频道,很好地解决了内容匮乏和价格的瓶颈。通过在数字电视频道中提供分类广告等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成本回收的问题,这是中国广电业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资讯深度开发,大多数主要媒体都是通过提供分类广告的方式获得利润。
2我国数字电视地面施工技术
2.1发射天线发射天线的作用是向空间辐射电磁波,电磁波由交变的电场和磁场构成。为了方便分析,工程上规定:用电场的方向表示天线极化方向。一般使用的天线都是单极化的。
2.2天线选址目前,大部分电视发射天线的位置的选址有两种情况:高山低发射塔和平地(楼房)高发射塔。对于UHF频段内的无线传输,雨衰不是传输损耗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发射天线采用水平极化时,在春夏暴雨季节,部分离发射塔很近、平常接收效果很好的地点其接收效果显著变坏,而场强较天晴时还略有增加。通过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测试分析,可以看到在雨天多径情况明显恶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与发射天线的位置有关。
2.3发射频率目前各地开展地面数字电视实验,一般在工作频率上选择范围不大。但就地面数字电视这项技术而言,对工作频率还是有一定要求的。①现在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一般都采用LDMOS功放模块,为了获得较大的线性动态范围,基本都选择其工作频率在UHF频段内。②目前数字电视信道解调的FFT都依赖速度有限的芯片完成,它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对多径信号的时延越短,处理愈快;而对于速度相同的移动接收而言,频率愈低,多普勒频移越小,因此工作频率相对低一些对高速移动接收是有利的。③水、湿地、树林等对无线数字信号的吸收,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增大。④目前UHF频段的低端,电磁干扰严重。根据国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开展以移动接收为主要业务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其工作频率一般选择在550~700MHz之间较为适宜。特别是在水、湿地、树林偏多的地区,开展数字移动电视广播以工作频率偏低端为宜。
3单频网与多频网
单频网(SFN)是指同一区域内的若干个发射台同时在同一个频段上发射同样的无线信号,以实现对一定服务区域的可靠覆盖。在传统的模拟电视中,相邻发射台需要使用不同的频率播放节目以避免相互干扰(差转),在一定距离以外才能进行频率重用,即多频网(MFN)方式。在MFN方式下,一套模拟电视电视节目要覆盖较大区域,就必须占用几个频道的带宽,消耗了大量的频谱资源。在电视广播中引入单频网的概念,是电视技术数字化带来的结果,采用数字调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单频网的应用成为可能。相对于传统的多频网,单频网带来的最直接的一个好处是频谱效率提高。由于同频率使用,在同一服务区一个频道上采用数字电视技术可传送多套电视节目,可以节省大量的频率资源,多个发射台同时工作所带来的分集效果,也使得接收的可靠性大大增强,从而获得更好的节目覆盖率。此外,通过对发射网络(如发射机的数量、分布、单个发射机的天线高度、发射功率等)的调整和优化,还可以降低总的功耗,减轻对附近其它网络的干扰,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改变覆盖区域的分布。
4GPS
GPS是单频网建设中非常有效也是非常必需的一个设备。GPS的作用就是方便地提供一个在任何地点都同步的系统时钟10MHz和参考时间信息1PPS。虽然这些也可以通过SDH网络等而得到,但通过GPS是最快也是性能较好的一种选择。通过与天上GPS卫星同步,可以获得高达1E-11的高稳定信号。在选择GPS接收机的时候,有以下注意事项:①目前很多GPS接收机都宣称拥有自动切换功能,一旦当GPS接收机不能同步接收到天上GPS卫星信号时,GPS接收机可以自动切换到内部振荡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型号的GPS接收机在切换时,采取的是一种类似硬切换的方式,会导致系统重新同步。②GPS内部配置的晶体的型号与价格密切相关,为了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建议在选购GPS接收机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性能好的内置双重恒温晶体。③GPS天线的安装位置也是十分重要。首先,GPS天线四周应该有良好的净空(没有什么阻挡),GPS天线能接收到的卫星数目越多,GPS接收机输出信号的性能就越好。
5接收系统的安装
本文作者:孙艳萍于文武工作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我国有机食品出口发展的障碍
我国有机食品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规范,导致未能发挥充分的作用,总体而言我国有机食品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有机食品的出口,不利于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有机食品的出口缺乏信息指导①基金项目:2011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黑龙江有机食品出口贸易竞争发展研究(11B059)。鉴于有机食品的起步较晚,许多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缺乏相应的认识,有机食品没有得到较大的推广,致使人们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混为一谈,并且对销售认证制度缺乏认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食品厂商在有机食品的出口过程中,没有把握市场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这将不利于有机食品的出口。认证体系的不健全在有机食品的市场中,很多国家都有本国的有机食品认证,这就形成了绿色壁垒,成为了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通行证,是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而有机食品的认证严格并且周期长,对于我国远离产地,增加了认证的成本,限制了有机食品的出口。缺乏认证,无法建立认证体系,无法充分发挥我国有机食品出口的竞争力。有机食品出口规模小我国出口有机食品的企业大都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技术经验和对外营销渠道上还存在着诸多限制,难以满足国外增长的有机食品需求。可见有机食品出口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欠缺,难以取得规模效益。有机食品认证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有机食品的出口中,在认证方面采取的是多头管理,我国的认证未能与国际实现接轨,并且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各种认证标准不统一,缺乏系统性;同时各种认证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复,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制约了有机食品的出口。例如在有机食品的国际市场上,虽然我国的商品达到了绿色食品认证,但是依然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
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对策
鉴于有机食品出口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国家需要加大对有机食品出口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有机食品的出口,为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国的有机食品出口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有机食品出口的健康发展。提高认识加强重视为了提高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认识,需要加强对有机食品的推广,使人们形成对有机食品的正确认识,同时加强对有机食品出口工作的重视,积极的创作有利于出口的条件。这就要求政府充分的发挥宏观调控,实现对有机食品出口的有效控制和指导,采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推进有机食品出口工作的有效开展。相关部门要从战略角度认识到发展有机产品出口的重要性,切实认识到有机食品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认证体系有机食品的出口依赖于统一的认证标准。这就要求我国有机食品的认证标准与国际接轨,根据我国的出口市场的特点,加强与合作国家之间的谈判和协商,制定统一的标准,实现认证标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进而为我国有机食品的出口铺平道路,为我国有机食品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加强对有机出口食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标准。加大政府对有机食品出口的扶持政府应该采取有利的政策,鼓励农民投入生产有机食品和出口商出口有机食品,例如可以通过减免所得税或者是提高补贴,降低有机食品发展商的贷款利息,或者是免息贷款,加大对有机食品的扶持力度。另外,可以鼓励银行对有机食品出口商提供出口信贷,减轻出口商的负担,为有机食品的出口提供便利的条件。在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有机食品发展的投入,积极的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研究,为有机食品的出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扩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首先要建立稳定的生产供货基地,使各个环节完整,包括生产、加工、认证和出口,建立以基地为依托,加强与开发战略的有效结合,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这就需要国家制定有机食品的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一批重点的生产基地、产品和企业,促进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化,提高对外出口的水平,扩大出口规模,进而提升我国有机食品出口的竞争力。搭建市场信息平台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信息的掌握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有机食品的出口中,需要加强对信息的关注,及时地掌握国际有机食品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优秀的人才,获取有效的国际有机食品贸易信息,然后专职人员对其进行加工和分析,得出需要的有效信息。因此,需要政府和相关的组织搭建国际有机食品信息平台,为准确了解海外市场的动态提供有力的条件。总之,有机食品是当今世界食品发展的潮流,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要顺利时展的趋势,加大国家对有机食品出口的扶持力度,积极的推进有机食品的出口,优化出口结构,提升我国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32―01
呼伦贝尔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是我国现有的人口数量最少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县级),其中鄂温克族人口25768人,鄂伦春3365人,达斡尔族69331人,我们把这三个少数民族为三少民族。这三个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的数量就少的屈指可数了。由于这三个少数民族都聚集居在便将经济不发达地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受旧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他们刚刚从游牧、狩猎、农耕的 半原始社会状态直接进入了21世纪,党的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卫生工作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妇幼保健工作被各级政府提到来的议事日程上来,在三个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健康教育起到了促进和拉动作用,为三少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健康教育宣传是怎么样开展的?对促进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女儿童的健康起到了什么样的战略作用?我们在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中以宣传党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在群众中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加强了等级医院和爱婴医院的业务培训,加强了孕产妇和婴幼儿的两个系统管理,在健康教育宣传中,我们广泛的宣传了高危与产妇的专案管理,普及新法接生,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建立妇幼卫生工作三级网,开展生命监测的宣教工作,为基层编辑妇幼卫生报,母婴保健法宣传画册,妇女五期保健,儿童保健,心里卫生咨询,健康教育致读者一封信,健康处方,性教育等资料3万于份。
对基层的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妇幼保健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包括妇女保健知识和理论,技能培训包括文字编辑、摄影、报刊编辑、宣传板的制作,板报的设计,简单的绘画技能等。这些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促进三少民族地区的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女保健所建立了宣教待产室,播放健康教育电视片,电视录像片包括:青春期保健,围产保健,更年期保健,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与优生,计划免疫,儿童保健与心里卫生,计划生育。在妇产科曾设了孕产妇保健的电视录像,播放的内容包括围产期保健和产褥保健,母乳喂养。儿科和儿童保健科病房为小患者播放动画片或为家长播放儿童保健知识。各科室都备有健康教育宣传单,宣传册,自编的妇幼卫生报。制作了固定式健康教育宣传板,宣传的内容包括:用药小知识,妇幼保健,母婴保健法,婚前检查,计划免疫,口腔保健,儿童眼保健,龋齿的防治,四病防治,生长发育的监测等,并结合节假日走上街头向广大的群众宣传医疗保健知识。
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儿童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防御屏障作用,对哦《母婴保健法》的贯彻执行,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监测与分析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两个系统管理起到了战略性的促进和拉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妇幼保健,建立专科保健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确实提高了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为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身也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自身的发展。
在山少民族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中,我们按照“把保健的方法交割群众的原则,坚持按照治病不如防病,保健有限与临床,计划免疫先行,医疗作为后盾保障健康”的方针,开展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把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不断的提高和将强健康教务宣传工作的水平,提高健康教育人员的自身素质,开展好三少民族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面对21世纪的跳转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手段,促进三少民族地区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的提高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充分的利用这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资源和妇幼卫生工作三级网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并通过健康教育公开信,健康教育入户卡,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把健康的方式交给群众,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在基层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宣传,结合社区服务,利用村、镇、旗(县级)的医院,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宣传健康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学习作风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所以, 化学这门学科需要 严谨的学习作风,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需要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训练过程。
一、初中化学主要基础知识
1.化学基本概念与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的颜色,(2)液体的颜色,(3)气体的颜色。
2.初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3.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相关例题。
4.化学实验。
5.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及物质的除杂
6.物之间的不同及有毒的物质
7.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氧气: 2KMnO4=====2K2MnO4+MnO2+O2
MnO2 2KClO3=======2KCl+3O2
MnO2 2H2O2=======2H2O+O2
(2)实验室制氢气 Zn+H2SO4===ZnSO4+H2 (常用)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2A
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一)精益求精的态度。
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二)准确表达与记忆。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三)对学生适时训练。
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取决于教师平时是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是否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等,而这种培训是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感觉,考试中认为习题很难,试后反而感到很容易。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使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三是还要使学生会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分析历届高考试题情况和得分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卷、第二卷中的基础知识内容,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养成不良的习惯,就会出现较大的失误,而影响得分,导致整个考试的失败。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过得硬,临阵就可以从容对待,即使是某些方面的习题出现了应付不了的局面,也会因基础知识性习题得分高而不影响全局。每年高考题进行难度分析,新题型、信息题、知识迁移性习题不会超过30%,而对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来讲,他们就会有能力应用规律去寻找内在的联系而找出其解题方法,从而取得优异成绩。
三、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按照记忆规律安排学习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
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扎实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