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类论文

时间:2023-03-17 17:58:29

导语:在医学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类论文

第1篇

医学类高职生自主创业过程中,面临专业、心理、资金诸方面因素影响,但理性思考之下不难发现,以上问题与高职院校的自主创业教育研究有一定关联。首先,专业影响因素。对于创业的学生,除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交叉科目,比如药品管理、计算机技术、医学法规等,或者将这方面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执行学习,做好创业准备。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医学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避免创业后因动手水平差而导致的客户源流失。其次,心理影响因素。高职院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流程、事项指导,不能流于形式,切实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时可能遇到的诸类问题,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在创业前未雨绸缪,更好的面对问题。第三,资金方面。让学校直接赞助学生创业是不太现实的,但学校有必要向创业学生宣传国家相关创业贷款及补贴政策,如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培训补贴、免费的创业服务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相关政策,减轻创业资金负担,提升创业信心。此外,对于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学校可考虑帮扶学生创业,为本校以后医学类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帮助。

2.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首先,当前我国虽然出台了部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创业环境,但对于医学类高职生而言,部分创业政策不配套、政策执行效果差等问题依然困扰[2]。由于政策可能就是创业资格问题,就是创业流程的可行性问题,就是创业资金问题,因此对于品学兼优、勇于创业的学生,在创业项目考核完成后,各省、市、县、乡、村政府应严格落实国家政策,为医学类高职自主创业生广开绿灯。其次,广大社会媒体应加强对相关创业成功实事迹的报道,为医学类高职生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以减少学生自主创业过程面临的家庭、社会舆论压力,并获得相应的人力、物力及精神支持。

3.结语

第2篇

艺术类大学是以艺术知识传播和创新为主的院校,高水平艺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了英语教学在艺术类大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以英语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使学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就成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的学生并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英语四级考试,他们只需参加高职高专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即可。《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确定的教学内容是: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就目前来说,艺术类大学常用英语教学模式与方法有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学生基础薄弱,英语水平参次不齐。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生英语水平整体较低,如每年九月份新生入学时,许多艺术院校和高等院校都会对学生进行英语、数学等基础课测试,所有学生使用的试卷相通,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分数通常会比其他院校学生低很多,只有极少数学生能达到80分,许多学生的英语分数大都在50分左右,有的学生甚至更低,部分学生甚至是英语零基础,连基本的音标都不会读。这就给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出了一道难题,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有大学老师的英语水平,又要有小学英语教师的耐心和经验,更要知道怎样给学生补充初高中英语知识。

2.学生英语学习不足,英语学习投入低。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对专业知识感情浓厚,许多人在专业技能上起步较早,希望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因此,许多艺术类学生都非常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热衷于围绕专业技能锻炼进行“自我发展设计”,许多人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写生、参加各类画展、歌唱、舞蹈比赛,积极进行社会艺术实践。加上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缺乏艺术专业特色,导致许多人在英语学习中普遍抱有“不挂科就成”的幻想,对英语学习缺乏积极性。与那些缺乏英语学习热情的学生相比,还有一些学生并不缺乏学习热情,但是由于英语基础较差,他们既想学好英语,又恐惧英语,因此英语学习信心不足,往往在坚持一段时间后放弃,进而变成厌恶英语,更不愿在英语学习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导致英语水平越来越差。

3.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短缺是导致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困境的又一主要原因。尽管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优秀的大学英语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大部分是面向普通高校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来编写的。艺术类大学使用的英语教材有《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和《21世纪大学英语》系列,尽管艺术类大学使用的这两套教材都有基础类教程做支撑,但是,其教材本质与普通高校并无明显区别。这两套教材在内容、选材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这两套教材明显是难度较高。教师无论是在课堂设计还是从教学任务安排来讲,都难以利用教材开展教学。

4.教师队伍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艺术专业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但是,与学生增长速度相比,教师队伍建设显然是相对滞后。受教学目标影响,许多艺术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艺术专业教学上,并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英语教学,导致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数量短缺,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许多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工作都由年轻教师担任,教师教学经验和自身素质都存在一定缺陷。许多学校因为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只好外聘教师来维持教学,这给教师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此相反的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完善面临的首要问题。

三、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观。语言是交际的手段和工具,也是社会信息传播媒介和文化的载体,在许多方面,语言和艺术有着相通之处。在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观,使学生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候,艺术的交流和发展最终无法脱离语言而存在,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具备英语知识储备的意识和信心。具体来说,在英语已经成为时代重要信息载体的大背景下,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育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将英语学习与自身价值提升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激励方法实现自己的独特价值,提高学生英语技能。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和承担着,学生语言观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辛勤教育。这就要求艺术来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以为人本”的教育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实,不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建立英语语感,切实使学生成为具备主动学习意识、学习方法正确有效、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此外,教师还要树立全新的英语人才观,在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的同时,重视学生世纪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强调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合作、参与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使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情感养成、思维培养的过程,促进学生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共同发展。

2.在艺术专业教学中渗透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艺术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立足于英语教材、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研究,分析各科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特长,加强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的联系,通过英语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如在大学英语“BewareofAds”一章教学中,英语教师可结合广告心理学、广告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背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正确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知识进行精讲,引导学生多练、多思,使学在新知识学习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其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能力,按照英语教学原则,尽量使用英语教学,积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其学习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最后,要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种评价体系,唤醒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有益补充,形成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因此,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重视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都纳入教学评价中去,以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优化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知识的载体。要想解决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教材建设滞后、教材与教学不符等问题,艺术类大学要立足于英语教材改革,编写适合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材,在教材中适当增加艺术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合格的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应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所谓教材的针对性,即教材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既能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提供有效参考,也能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其次,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实用性。艺术类大学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类大学英语教材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实用性,即教材内容无论是课文、练习和课外活动,都要围绕体、音、美等艺术专业知识来设置,增强教材的艺术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会再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再次,英语教材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即教材在内容编写、习题体例、知识练习等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教材编写的局限性,结合艺术类学生思维和个性特点来设置,确保英语教材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确保学生能通过其喜闻乐见的形式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4.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可以说,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学校首先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良好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管理阶层要发挥组织建设和思想工作优势,努力打造一个团结、和谐、竞争、合作的教师队伍,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内部环境,做好教师引进、培养和管理工作。具体来说,高校要加强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引进机制、培训机制、管理与评价机制,就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责任、专业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使教师管理有章可循。其次,艺术类大学要加大师资引进力度,解决师资力量短缺这一发展难题,这就要求艺术类大学主动出击,用优厚的薪酬、福利、培训和发展机会吸引人才、挽留人才,并在职称评聘、校内津贴、专项经费、住房分配等方面,适当向一线英语教师倾斜。当然,艺术类大学还可以去重点大学聘请优秀教师来校执教,以缓解师资短缺等问题。再次,艺术类大学要加强教师管理,重视教师管理、培训、监督工作,确保教师在教学、自学和组织培训中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第3篇

关键词:形象说理;读写结合;比照分析;仿写热身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0-040-1

重议论,会议论,固然是议论文写作之重,但空洞的说理苍白无力,板着面孔说教令人提不起精神。古今中外许多令人折服的说理性文章往往辞采飞扬,意象优美。精彩生动的说理语段,穿插某个寓言故事,比喻修辞的恰当运用等,或即物明理,或借象喻理,形象中蕴含抽象道理,增强可读性,富有感召力。

一、读写结合,充分利用教材和阅读文本中的文章或文段,引导学生学会形象说理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形象说理在中学教材中并不少见,从《两小儿辩日》到《劝学》,从《过秦论》到《我有一个梦想》,还有《庄暴见孟子》《拿来主义》等等,文质兼美,都是说理与形象兼具的范文,教者可充分利用教材示例、示范,利用教材总结形象说理的意义与方法。如:在《庄暴见孟子》这篇议论文中,孟子为了论证“与民同乐,则王矣”的观点,没有从大道理上去进行推论,而是精雕细刻地为读者描绘了两幅图画,从这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政治形式)中去归纳出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两幅画面虽然只是形象描绘,但从本质上说还是在说明道理。因为看完画面,一定要追究其原因:为什么人们怨声载道?为什么“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答案只有一个:是否“与民同乐”。这个答案点出了苛政的弊害,得出了本文的结论:“今王与民同乐,则王矣。”两幅形象描绘的画面,却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使齐王欣然接受。

笔者在教学中深切地意识到:选用典型的说理形象生动的优美短文,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表现手法进行鉴赏分析,进而总结说理技巧并尝试迁移写作,是让学生学会形象说理的较好方法。

二、作文评讲,善于运用比照法引导学生提升形象说理的能力

同一道作文题,不同的学生写出的议论文必然不同,有的文章空洞、枯燥,有的文章却避免了抽象说理,显得形象具体,读了让人感到津津有味。就论证某一个分论点,不少学生是泛泛而谈;有的学生却能做到感性与理性结合,读来颇有兴味;有的学生的话则只要换一种表达方式或换一种说法,就大不一样。这时,老师就要及时归纳,利用投影呈现等方法,通过比照、分析,让学生感悟,从而提升形象说理的能力。

同样是写“面对竞争我们首先得清醒地认识自己”,两位学生写得明显不同:

一位这样写:“面对竞争,我们首先得清醒地认识自己,先估计自己的实力,了解自己的优势,有什么缺陷,然后去了解对方的相关情况,如果拿自己的短处和对手的长处竞争,这样必然会失败,也不要大材小用,与实力悬殊的对手较量。”

一位这样写:“面对竞争,我们首先得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样,才不会拿鸡蛋去碰石头,也自然就不会拿高射炮去打蚊子了。量力而行,扬长避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两段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但后一位学生运用了两个俗语,同时也是比喻,语段一下子亮了起来,既形象生动简洁,又具有说服力,也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教师如果脱离学生作文大谈议论文说理的方法、技巧,由于缺乏可供模仿借鉴的示例、具体的感性材料,就收效甚微,甚至使学生更感茫然。多从学生作文中选取文段,并进行比照分析,对写得不好的加以升格指导,就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说理水平。

三、仿写热身,在语用训练中不断强化形象说理的技巧和文采

形象说理的方法技巧是可以总结的,大致可以概括为下面几种:运用相似联想,比喻论证;运用相关联想,类比引申;借助特征,形象添补;设置情景,寓言表述;描绘画面,勾勒形象等。笔者发现,这些方法技巧在我们平时的语言运用训练中都有涉及,我们不能为训练而训练,应适当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借助语用训练强化学生的形象说理的能力。

再看高考考试说明,其中对“有文采”的表述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四点,在语用训练中也都有涉及。所以,多做仿写热身训练,对写作大有裨益。

下面是一道语用题: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的特定语境。

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壮丽的大海; , !当然,假如你是一匹骏马,就绝不能满足于蜗牛的步履; , ;假如你是一尊金佛,就绝不能满足于门神的位置!

这一段话,如果仿写得好,就是一段颇有文采的形象说理语段,兼有比喻、排比修辞,生动地说明了“人要准确定位,认清自己”的道理,可见,“借用自然他物的形象,虽异彩比纷呈,却其理类似”。如能常常体悟生活,感知事物,加强引导训练,我们学生的作文必能意象纷呈,妙笔生花。

第4篇

1.1广泛的抗菌谱

该类药对G-菌和G+菌均有杀灭作用,尤其是对G-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在目前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主要分为以下4代。第一代:由于疗效不佳,目前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包括吡咯酸、萘啶酸。第二代:其抗菌谱在临床上有所扩大,包括新恶酸、吡哌酸、甲氧恶喹酸。第三代:主要是包括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其抗菌谱进一步的加强,对部分G+也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第四代:在原有的抗G-菌的效果上,加入了8-甲氧基结构,加强该类药对厌氧菌的抗菌效果,同时还加强了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的抗G+菌活性,还降低了该药的副作用,不过价格较贵。

1.2抗菌机制

喹诺酮类药的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中的A亚单位,导致DNA在体内不能正常的形成超螺旋结构,使DNA单链暴露于外,致使蛋白质与mRNA再合成上失去了一定的控制,由于染色体的不可逆性的损害导致体内的细菌被灭活。

1.3耐药性

目前在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已经出现了部分的耐药性,尤其是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最为常见[2]。例如临床上因大肠埃希菌导致的泌尿生殖道的感染使用本类药物进行治疗,在我国内已经产生50%以上的耐药菌株。

2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

2.1呼吸系统的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对治疗因常见病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效果甚佳。例如,疗、因肠杆菌、假单胞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属等G-菌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使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进行抗菌治疗疗效甚佳;因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咽炎等细菌性疾病,使用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治疗效果较好,同时还适用于G-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获得性肺炎(因支原体、衣原体导致)疗效甚佳。在临床应用中:针对肺炎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产生高度的耐药性)的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中首选治疗药物为左氧氟沙星。除此之外,治疗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军团病等,喹诺酮类药物可有效的代替大环内脂类药物进行治疗,其疗效较好。

2.2消化道的感染及其伤寒

通常,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消化道的感染时,主要是用于因志贺菌属导致的各种细菌性的痢疾、内在的急性胃肠炎(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弯曲杆菌等引起)、食物中毒等疾病,该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更胜于氨基糖苷类以及头孢菌素类。如,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上,环丙沙星联合使用西咪替丁等药物,其疗效甚佳。头孢类的头孢曲松钠在治疗伤寒、副伤寒上效果较好,不过,喹诺酮类药中的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副伤寒疗效最好。

2.3泌尿生殖道感染

由于在尿液中氧氟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的浓度较高,因而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用于尿路感染、尿道感染、前列腺炎、宫颈炎等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因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使用环丙沙星治疗其效果甚佳。通常在临床上治疗单纯性的下尿路感染以及肠道的感染主要采用诺氟沙星,疗效甚佳。

2.4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中部分抗菌药具有抗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在治疗重症结核疾病以及具有耐药性的结合疾病时,这些抗菌药联合使用其他相关的药物被用作二线药进行治疗、

2.5其他部位的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除了对以上系统的感染具有良好的抗菌治疗效果,同时,还对其他部位:妇产科感染、外科感染、骨关节感染、耳鼻咽喉、皮肤软骨组织、眼科等的感染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还常代替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药物的治疗。

3喹诺酮类药物的副作用、合理使用、注意事项

3.1常见的副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较轻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达5%~10%[3]。一般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以及胃部的不适等不良症状。不过,这些副作用一般都不是很严重,患者在发生这些症状之后几乎都能耐受。该药在体质上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方面,这主要是因为喹诺酮类药物抑制了受体与γ-氨基丁酸的正常结合,一般症状较轻的患者只是出现头晕、头疼、睡眠不好等症状,若出现的症状较重,会出现抽搐、惊厥、精神失常、色觉分辨能力下降、复视等症状。在副作用中有一种变态反应(皮肤性的疾病):包括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的水肿、皮疹、药热等反应,还有可能出现过敏性的休克等。该类药物中氟罗沙星、司氟沙星以及洛美沙星可导致光敏反应,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光照部位的皮肤发生红斑、肿痛、发痒(疼痛性),皮肤甚有可能出现糜烂或者是脱落症状,不过,患者一般在停药之后即可恢复正常。该药的毒理学实验显示:喹诺酮类药物可造成多种幼龄动物的关节、软骨的损害,一般儿童在服用该药之后其关节可出现疼痛、水肿病症。除此之外,该药服用之后可导致肾脏、肝脏等功能的异常现象;还有可能引起心脏的毒性、眼毒性、跟腱炎等疾病,不过,这些现象在停药之后便可恢复正常。

3.2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首先,掌握适应症,根据抗菌谱、耐药性、药敏试验等有选择性的使用药物,避免出现滥用药物以及耐药菌住的产生。其次,根据药动学制定合理、正确的给药方案,充分的发挥杀菌疗效,避免出现药物中毒。然后,合理的联合使用药物,β-内酰胺类联合使用喹诺酮类产生协同作用,与抗酸药物联合使用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与茶碱或者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合使用会增加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与氨基糖苷类合用会导致肾功能的衰竭等。

第5篇

1.教学内容对于音乐艺术类学生设置有偏差现阶段关于音乐艺术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采用国家发放的统计计算机教学使用教材,主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的基础知识,文字图形软件的处理,以及office软件的使用,网页的设计等方面,虽然这时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在初高中已经涉及并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新生进行相关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少部分的大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基本稍微了解一下,而大多数的大学生学生对计算机掌握一些,但是所掌握的不系统不全面,而真正能熟练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由上面的叙述可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学生掌握程度的参差不齐,因此为教师进行授课带来很大的困难。

2.缺少实践应用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大多学校采用纸上谈兵,注重理论上的教学,认为它是一门知识,而忽略了它同样是一项应用工具,对学生的实践要求不高,而且大部分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发生脱节,学习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只把计算机当成一门课程学习而不是把它当成一门技能去应用。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评分大多也是来自老师的印象给分,这样体现不出学习的状况,也不知道学生是否掌握。而且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虽然老师能进行大量的讲解,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听懂。

3.专业特点不能体现艺术音乐类学生思维大多逻辑性较差,然而计算机的课程具有强的逻辑性,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而这些方面的要求对艺术类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况且计算机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从计算机的发展史到网络协议,字符等专业术语词汇较多,逻辑性较强,并且课程比较枯燥不生动,缺乏想象力。因此无法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教学中形成了老师不停再讲,而学生却听不进去的局面。

4.课程构建的理念在构建课程中是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由于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有发散性思维,且善于创新,所以首先要改变教学的模式,不能在以老师为中心,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其次,要认识到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不应该以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应该使课堂呈现立体,多元化的发展,要注重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于探索,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也决定学生的创新和应用的操作水平。所以,我们应当将重要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使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掌握大量的重点知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创造力。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究

(一)内容上变革

首先,在设计课程上要考虑到音乐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不同,以艺术类学科为核心,以艺术类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音乐艺术类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的需求,不强调教学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从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出发,注重技能和方法的培养。所以课程难度要进行调整,结合音乐类学生的特点,在一般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增加一些有关艺术类专业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独立探究,讨论,实践,由此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设计并且改变了一些教学内容,首先是设定了一些比较基础的模块,例如对个操作系统的了解以及基本的操作,还有就是讲述Office办公软件的特点以及操作使用,然后有设定一些稍微中等难度的模块,例如多媒体操作的基础应用主要是有关多媒体素材的收集管理以及制作;网络使用的基础知识。最后在设置一些有难度的操作使用,例如Photoshop的使用主要是操作软件特点以及操作图形的处理转换,Flas的设计,以及网页设计制作。

(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的革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也就是灌输式,这种教学方式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关注最后的成绩,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采用开放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office的时候,可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能深刻快速的理解知识点,从而实现学生独立探索,并且独立学习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可以使学生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上,应当把有意义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探索,求知,标新立异,而不是在拘泥于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达到从知识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

(三)计算机的实践操作

实践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的另一种方法,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提高。在实践的环节中,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沟通,例如技术的指导,有创意的评价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创意能力,不是以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而是以计算机这种形式进行彰显,而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学生操作的辅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使学生以及努力的形式进行生成良性循环,而对于音乐类学生的主要放在基本操作类的培养。设置一些固定的动手操作的内容,设置一些如简单的操作系统以输入法的测试以及Internet的使用以及简单操作,对相应office操作进行,对图形文字图片的插入以及混排,考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将要求,评分等进行公开,表现给分的公平性,在试题中设计难度相当且类似的题目,随机抽取试题,当测试结束后,总结学生所需掌握的不足进行解答,达到强化知识,找出不足的目的,进而达到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模块化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分解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针对性教学,并且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这些首先是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操作系统的应用,并且要清楚的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软件才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这个软件需要什么用途,它的使用方法说明又是什么,使用技巧又是什么。作为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需要,例如在声乐类中的作曲,乐器的制作完全可以凭借计算机进行设计,并且可以用电脑进行曲谱和声等效果的制作,还可以用计算机等进行音乐的歌唱,可以看到各种声乐的演唱以及技巧,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许多著名音乐家的演。同样其它的专业和学科也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化,而是更加立体化,也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打下良好的开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可以结合学校举办一些相关活动,如学生歌唱比赛,计算机的知识竞赛,音乐和声演奏等多方面活动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知识来参与并设计这些活动,展现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结论

第6篇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农学类论文 英译分析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尤金・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翻译概念。

奈达的对等功能强调的是相对意义的对等,翻译的本质还是对文本信息内涵的传递,通过相对的对等,可以避免翻译过程中一些过分关注原文而造成译文难以理解的缺陷。

二、农学类论文界定及其特点

(一)农学专业的定义

农学专业是研究作物生产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专业。

(二)农学类论文英译的文本特色

与其他英语类型相比,农学类翻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客观性、精准性、简明性。

1. 客观简明的阐述。

要尊重原文的客观性,译文要尽量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客观观点,符合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及其科学领域的专业行文表达;译者必须要全面理解原文的表述内容,包括原文词汇、语法、逻辑关系和科学相关内容的理解。

2. 言简意赅的措辞。

科技英语中频频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其词意比较稳定和单一,在表达上需要简练的措辞;译文要简短精练,一目了然,文理通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译文简洁明晰,应是专业英语翻译的理想呈现。

三、常见错误类别

本文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库中随机抽取了20篇农学类期刊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对该类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进行了英译分析,发现概论论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

(一)标题的翻译

论文的标题是整篇文章的浓缩和缩影,根据论文的标题,读者能直接知晓论文大旨。本研究显示这些篇论文标题的英译存在以下问题。

1. 选词错误。

农学类论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客观性以及科学性,在选择用词上要求作者区分出普通词和专业词,尤其是英译成英文标题的对应表述。其中,容易忽略的还有缩写的规范性错误,对于专有名词的惯用拼写,还要考虑“同拼异指”的现象,即同一缩写对应指代两个不同的专业用语。

例1:原文:转抗虫基因棉花和玉米花粉对家蚕生长发育影响的评价。

译文:Evaluation of Impact of Pollen Grains of BT,BT/CPTI Transgenic Cotton and BT Corn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ulberry Silkworm,Bombyx mori Linnaeus.

分析:该论文标题英译的结构是合理的,其中对于专有名词的英译采用的是专业术语直接表述的形式,对于相关专业读者的理解是没有偏差的。这也突出了农学类论文专业性、科学性的特征。

2. 句式结构错误。

标题通常以短语或短语词组的形式拟定,多采用并列结构和偏正结构的形式。并列结构即阐述并列关系,偏正结构通常采用中心词前置、中心词后置等。由于中英表达的思维惯式的差异,在标题英译的过程中,需要{整对应语序,达到表达意义上的对应。作者应根据原论文的侧重点来选择相对应的标题组成结构。

例2:原文:非洲农业产量对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进展。

译文:Climate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frica: A Review of Impacts and Adaptations.

分析:该论文的中文标题结构是偏正结构,即农业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但英译标题采用的是并列关系,即非洲的气候变化和农业产量,缺失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效应。在英译这类标题时,应将研究的类型前置,以偏正结构或包含结构采用后置说明的表达形式。

3. 曲解原义。

标题英译过程中,容易出现曲解原义、词不达意的问题。逐词逐句英译,刻板英译是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只根据中文标题的字面意义,并未对论文的深意进行深层理解、分析,虽字、词、句英译都一一对应,但表达意义相差甚远。

例3:原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

译文:Fertilizer use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

分析:不难看出,该标题的英译和原标题所表述的研究侧重点不一致。究其原因在于,作者未找准该论文的研究问题中心,理解有偏差,以致译文中并未体现出“保障”之义,使得读者在读题时容易产生误解,有曲解原义之嫌。

(二)关键词的翻译

关键词是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文章的检索。根据关键词能够更直接、更精准地检索,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实效性和精准性。在选取关键词时,应少而精,精而准。本研究发现论文的关键词翻译存在用词不当、书写格式不规范两个典型问题。

1. 用词不当。

关键词的个数直接限制了用词的精准度和规范性。这里所指的精准性是其概括性以及实效性,简而言之,少而精,精而准。关键词应多用实词,以名词或名词词组为主,少用动词或动宾结构。

例4:原文:土壤功能性状。

译文:soil functionalities.

分析:该原文关键词由三个名词构成,分别是“土壤”“功能”“性状”,作者缺失了“性状”的翻译。在农学类论文关键词中,绝大多数是专有名词,而“功能性状”这一词,在农学类英文词汇表述中有“functional traits”专业名词。因此,对于专业名词,要选取相对应的惯用词汇,以免造成读者的陌生化。

2. 书写格式。

关键词的英译书写格式,应按顺序与原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且各英文关键词用分号隔开,除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需注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须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或名词词组各实词均大写首字母,关键词中出现的介词、连词等虚词不大写首字母。

例5:原文:水稻;高产;株型;栽培;技术。

英译:rice; high yield; plant typ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分析:该篇论文的关键词英译,首字母均没有大写,不符合论文的书写格式。

(三)摘要的翻译

论文摘要是对正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应该简洁明了,含义明确,表达清楚,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也为科技情报人员编制摘要型索引提供依据。本次研究发现了以下摘要音译错误。

1. 时态错误。

摘要部分的英译,通常以现在时和过去时为主,少用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等。农学类论文音译时,应该注重各时态的表现功能。

例6:原文:【目的】建立一种……的高精度非线性多维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方法】耦合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带受控项的自回归模型(CAR),……【结果】3个农业科学实例验证表明,……【结论】SVR―CAR是一种……序列分析方法,……有广泛应用前景。

译文:[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nove1 nonlinear multidimensional time series approach ... [Method] Integrated controlled autoregressive (CAR)into 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 ... [Result]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agricultural sample set showed that ... [Conclusion] As a novel nonlinear multidimensional time series analysis approach integrated CAR into SVR,... SVR-CAR,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prediction area of agriculture,ecology an d economics.

分析:该论文摘要部分,采取的是分点阐述的方式,清晰明了,分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方面,并且在阐述目的和结论部分时用一般时,阐述方法和研究结果部分用过去时。条理清晰,表达时态与方式正确无误,为正确的论文摘要撰写范例。

2. 语法结构错误。

中英两种语言本身就具有其语法、句法结构,因此在摘要英译过程中要适当地调整句式结构。例如,中英文中的主谓宾位置大w相同,除开起强调作用的偏正、倒装结构,而定状补的句法结构则大相径庭。为了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实意,需适当地调整句式结构。

例7:原文:提高气候变化对非洲作物产量影响的理解,揭示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及时、正确和有效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

译文:We need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Africa, and to know the responses of climate change to African agriculture. These are critical key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for agriculture in time.

分析:该句摘要的英译在翻译表述上没有问题,但没有考虑中英两种语言表达的习惯差异。汉语表达上,习惯把关键词、关键点后置,而英文中则习惯中心词前置。因此,在英译摘要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调整句式结构,以适应英文表述习惯。

四、结束语

本文对相对典型的20篇农学类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进行了相对应的错误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了农学类论文英译中常见的错误类型,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论文的英译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农学类论文汉译英的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莘.浅谈科技英语翻译与功能对等理论[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02):124.

第7篇

关键词:归因式问题;辨析式问题;评价性问题;启智性问题;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32-02

历史课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简要真实记载,其中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有正面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反面教训,还有经典的人生哲理与谋略智慧。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不仅能使我们适应社会而安身立命,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为改造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而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

由于道德情感倾向、人生价值观取向、思想文化底蕴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历史中的人物或事件,人们的认识或评价会有所不同。尤其是智慧化的人生经验与教训,作为课程教学,它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思索并探讨。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它说明课堂讨论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就历史课堂讨论问题加以归类,同时阐述简要的教学建议。

一、归因式问题

归因,即探索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出现,除了特定的政治与经济社会背景外,还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意识密切相关。探索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归因,有利于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同时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有益的教训,进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信念与智慧。如李斯向秦始皇建议的“焚书坑儒”事件,它既源于士大夫对当时废除传统的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管理的政治制度的不满,又与丞相李斯的治国理念以及个人政治动机有关,而秦始皇的集权统治思想则是该事件的决定性因素。

引导学生开展归因式问题的讨论,一是要分析人物和事件的社会背景,二是要探究人物的思想文化意识、个性与心理动机。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教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确以下系列问题:①“长平之战”前的两军对垒中,为什么廉颇坚守不出则秦军无法取胜?②赵王为什么会中秦军的离间计而不用能将廉颇?③赵王为什么会任用只能纸上谈兵的赵括?④秦军采用的军事谋略有哪些?⑤赵括的军事指挥有哪些失误?为使学生对上述问题有较好的认识,在问题讨论前,教师要提供下面三方面的史料信息:一是关于赵王的个性脾气、思想文化、治国理念、用人识人能力以及赵王对当时两国战争形式的主观判断等;二是关于赵括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学识水平、军事能力、心理素质等;三是有关“长平战役”的地理环境、双方的兵力布置、粮草运输等。

二、辨析式讨论

辨析,即分析与辨识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认识历史事件的是与非。如怎样认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对楚庄王的欺诈行为,教学中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晋文公曾在国家内乱逃亡中受到楚庄王恩惠后表示,如果以后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将“退避三舍”以报恩。然而在实际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表面是以“退避三舍”来兑现以前的承诺,然而实际是实施诱敌深入而达到歼灭楚军的军事谋略。晋文公是否不讲诚信?晋文公是否恩将仇报?如何认识兵法中的诡道?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学生不仅能正确认识晋文公的枭雄品质,而且能较好地把握诚信或报恩道德概念的适用范畴,同时还能较好地领悟为人处世的某些谋略与智慧。

在历史课程中,值得辨析的问题比比皆是。如夏商时期,奴隶过着悲惨的生活。为什么还会出现灿烂的青铜文化?又如封建社会帝位的“世袭制”,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利弊?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但社会发展是呈现进步的趋势,那么如何看待“世袭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再如教材中介绍:“相传,皇帝建造宫室,制作衣服,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这种说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对于人类的衣食住行发展,其决定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历史上有这样的传说?等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开展辨析讨论的问题。

引导课堂辨析式讨论,一般说来,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即使教师对有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提供了相关的史料信息,但仍需要学生进行思辨性的分析。由于学生不同的思想意识与情感倾向或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必然会存在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学中必须贯彻民主作风,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对于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或某些事件,自古以来就是褒贬不一,是是非非难以说清。即使是偏激或偏差的看法,也不必即时更正,随着学生社会阅历的丰富积累与思想情感的演变,原先某些观点或看法也会随之改变,而这种自我感悟就是最好的课程教育效果。

三、评价式问题

评价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道德行为或功过得失、历史事件的性质与意义都属于评价式的讨论话题。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评价式讨论,能促进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为今后人生事业成功的思想与智慧,以致少犯错误乃至不犯错误。

引导学生开展评价式问题讨论,主要应围绕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评价。对于传统文化,要汲取其营养而赐除其糟粕。如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其营养的精华是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其自然,不要强为。然而这种思想又会导致人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这又是传统思想文化对人们的消极影响。二是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或功过评价。如对刘邦与项羽的评价,为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刘邦与项羽,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这一段话:刘邦入咸阳后,废秦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项羽随后入咸阳,大肆杀掠,火烧秦宫,烟焰三月不息。又如对秦始皇的评价,他虽统一六国,但广大百姓遭受生灵涂炭;虽北筑长城,但百姓劳役堪重;虽统一货币,但“焚书坑儒”;虽注重开发经济,但为修建阿房宫耗尽了国家财力,他是圣君还是暴君?是贤君还是昏君?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二是对历史事件的性质与意义评价。如“官渡之战”,袁绍以十万大军进攻三四万人的曹军,从兵力对比角度来说,袁绍处于优势,然而事实是袁绍惨败。就此战例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官渡之战”属于什么性质的战争?“官渡之战”对曹操统一中原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对曹操以后发起的“赤壁之战”有无关系?

必须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离不开历史事件,而评价历史事件的是非又离不开历史人物,因此对于评价式的历史问题讨论,通常是两者结合。如评价刘邦与项羽的用人,离不开评价他们对韩信的不同使用事件。再如评价“官渡之战”事件,也离不开评价曹操与袁绍这两位主帅的用人才能与军事才能。

四、启智式问题

启智性问题,就是指有助于启迪学生人生智慧的话题。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为什么?”这就是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的人生智慧。历史上诸多“劣势战胜强势”或“弱小战胜强大”的案例都能充分体现这种以柔克刚并制胜的谋略智慧,如越王勾践三年为奴且为夫差舌舔大便以委曲求全来使得夫差释怀而放己回国,同时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以致东山再起而报仇雪恨;张骞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人扣留十年,他忍受了各种欺凌与苦难折磨,伺机逃脱后又经历长途跋涉的艰辛,终于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历史使命,同时为开辟陆地丝绸之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美名。

人生智慧蕴含在各种历史事件之中。然而考究历史时,选择的角度不同,人们受到的启示也将不同。如“赤壁之战”事件,论利益,刘备是“借鸡生蛋”,论战术谋略,孙权是“以长击短”,论战争因素,对曹操的深刻教训是“天时不如地利,骄兵必败”。就近现代成功人士来说,美国穷汉林肯在与富翁道格拉斯竞选总统中,就是以真诚朴实的“长”来击败对方显摆狂傲的“短”,而马云支付宝的赚钱方式就是“借鸡生蛋”智慧的巧妙运用。再如商鞅变法,应该说,它对秦国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惨遭五马分尸的结局则值得人们深思,更值得当前和未来改革者的警醒。改革不是一帆风顺,改革需要付出代价,改革需要坚强的后盾。明确了这些道理,那么他在未来的事业改革中,既能审时度势,又能抓住机遇,既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又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既不会莽撞碰壁,也不会急于求成,更会注意如何保全自己。

引导学生开展启智性问题的讨论,切忌就历史而讲历史,应要求学生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生活,特别要反思或剖析自己的思想意识与处事行为,注意总结自己的得失,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智慧。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就是指课程教育要启迪并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智慧。

历史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提升人文与智慧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正是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所在。为促进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与深刻性,教师除了适当补充介绍相关的史料之外,还应注意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让学生在思想火花碰撞中形成自己的人生智慧,在情感交流中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第8篇

【关键词】本科生 毕业论文 农学 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本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既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也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综合检验。随着本科教育的规范化,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已经成为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甚至有下滑的趋势,这已经是本科教育中比较普遍的问题。笔者想把从事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提供给大家,抛砖引玉,还望方家多加指教。

1 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论文教学计划安排未体现农业生产特点,研究时间不能保证

按照现行的教学计划,农学专业往往论文和实习结合,安排在第6学期和第7学期之间,而其他专业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以河南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为例,小麦一般在10月份种植,来年6月份收割;紧接着是玉米种植,并在10月收割。周年生产,一年两熟。而学生的实习被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时间安排上跟不上农事进程,也覆盖不了哪怕一季作物的全生长期。由于需要集中时间实习,另一方面也导致其他时间的理论学习时间安排很紧凑。在平时,同学们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参加到老师的实验中去。因此,目前的教学计划,难以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对作物整个生长期进行实习和观察,更遑论周年的观察和研究了。由于时间上不能保证,即使有同学愿意提前参加到老师的科研中,以备以后写毕业论文,也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承担实验任务,所得到的数据质量也不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容易大打折扣。

1.2 生产、科研与教学脱节,经费缺乏

作为地方院校,农学专业的老师课题申请竞争很激烈,不少老师基本没有课题经费支撑研究。因此,对于农业生产,往往也离得比较远。即使有部分老师有些小课题,也只能是小打小闹,脱离生产。另一方面,学校扩招,教学经费却并未相应调整。由于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往往是由老师命题作文,出现与生产脱节,炒冷饭的现象也不少。由于研究命题本身缺乏鲜活,也难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3 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存在缺陷,难以起到导向作用

尽管目前已经建立了毕业论文的监督与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其可操作性仍然不强。对毕业论文的评价,往往对格式、形式过于重视,对成绩分布、材料是否齐全较多关注,而对于实习过程监管、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等实质性的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老师们往往因为不忍心影响学生毕业,也存在放水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未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而同学们也往往因此而存侥幸心理,做论文时不好好做,写论文时东抄西抄,甚至有造假的情况。

1.4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些同学学习态度松懈,未能认真对待毕业论文工作。认为大四找工作忙,学校不会怎么样。而学校也因为近年就业压力大,而存在放松监管的情况。这更助长了学生们学习态度上的松懈。

知识面狭窄,求知欲不足,难以应付综合性的作业。现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养成了学生被动受学的习惯。不少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习惯于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学习模式,平时很少浏览专业期刊,知识面狭窄,对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这样的情况,是很难想象能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能够写出新意和深度的。

综合素质不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弱。一些同学缺乏基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混乱,语言表达功底差。写出来的文章,不知所云。语病连篇。大学院系往往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使同学们失去了提高的机会。英语过级的强制要求,使得很多同学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背记英语单词上面。

2 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要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效果和论文质量,根本还在于学生,毕竟论文是要学生自己写出来的。而各种制度和教学计划,都应该围绕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何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进行设计和管理。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提高。

2.1 鼓励紧贴农业生产实际的选题

农学类本科生的培养,主要目的为服务于农业生产。如果学生学习时就脱离实际,毕业后即使参加农业方面的工作,也很难短时期内适应过来。当前不少农学类本科生毕业后,往往在农资行业工作。这类岗位酒需要扎实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如果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就贴近生产实际,将有利于毕业生的能力培养。院校各级部门应该设计配套政策,鼓励指导老师提供紧贴生产实际的选题。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当地农业科研活动,既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也为学生实习提供经费保障,以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

2.2 根据农业特点,对教学计划作出相应调整

农业生产周期长,难以重复。因此,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要求在实习实践,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上作出调整。如刘世亮等提出的全程实习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毕业论文时间难保证问题。但是,要实现全程实习教学,必须要在课程设置上作出较大的调整,严格控制学生理论课学习负担,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取消专门的实习时间,通过教学时间表的调整,让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达到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的目的。

3 评价指标要作导向性的调整设计

在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中,应该减轻对形式审查的重视,而把更多的注意放到学术价值评价上,同时,应该把是否联系实际,以及论文工作的过程纳入考核的内容。这样,真正从评价指标的导向上,让学生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重视起来,并主动地把毕业论文工作于农业生产实际相联系。院校各级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把关,真正做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这样,从制度上杜绝学生侥幸心理。

4 鼓励学生尽早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

大学生在进校后,应尽早完成专业教育,并在第二学期开始,鼓励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去,在具体的科研中,认识农业生产,拓宽视野。学生们只有到具体的生产实际中去体验,才有可能逐步培养专业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毕业论文将从哪里出来。

5 经常举办学习交流专题报告会,分享乐趣和经验

院系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密切配合,经常举办特定专题的学习交流报告会。在报告会上,让学生们有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的学习成就,并和更多有兴趣的同学交流经验。

第9篇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

0 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艺术类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难度的加大,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更大,由此导致某些艺术类大学生出现了失落、偏执、自负等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

1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的主要心理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普通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共同之处,如自卑心理、从众心理等,但是由于艺术类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一般大学生所不具有的特质,因而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很多尤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如失落心理、偏执心理、焦虑心理等。

1.1 失落心理

艺术类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使得他们希望毕业后同样有一个高回报,但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当他们因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频频碰壁无法就业,或者找到的工作离预期目标相差过大时,支撑他们的精神理念就会轰然倒塌。这种因为自我价值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的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最终导致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难以自我认同。当他们因为难以就业而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时,他们的失落心理就会愈加强烈。

1.2 偏执心理

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艺术类学生个性较强,在考上大学前就开始了数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加之大学时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学以致用的专业职位。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量的储备人员接受小需求的市场挑选时,必然面对的是激烈的竞争。面对就业面的狭窄,有的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能干本专业就不签约,长时间地执着于择业的定向性问题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进而引发一定程度的偏执心理,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的抑郁心理,这样的偏执心理在艺术类毕业生身上体现得更为突出。

1.3 焦虑心理

艺术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自视很高,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且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职位。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他们理想的职业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时,焦虑之情就会占据他们的心头。于是,他们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成天装着各种不必要的担心,无所适从,难以排解,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活彻底失去信心。这种焦躁不安的心理,很容易导致他们行为表现反应迟钝、手忙脚乱,影响用人单位对其做出正确评价,进而加重了他们就业的难度。

1.4 依赖心理

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是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走向校园的,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于普通大学生家庭来说较好,他们的父母为他们的成才付出了较多的财力、精力。而父母在为他们提供优越成长环境的同时,也使他们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锻炼,导致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当艺术类大学生不得不走向社会,面对就业时,往往不知所措,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只是一味地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一旦希望落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会出现很极端的行为。

2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不健康心理存在的原因

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着多种心理问题,可以说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方因素共同促使的,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他们自身等方面的原因。

2.1 社会因素

由于高考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要求较低,艺术类专业报考和招生持续升温。报考艺术类的学生在逐年成倍地增加,一些高校也纷纷开设艺术专业,加之每年各个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社会人员,每年希望从事艺术类相关行业的人员数量规模相当可观。而与此同时,但艺术类专业社会需求还是整体较小,即使一些大城市对艺术生需要也非常小,而一些中小城市的需求就更小了。这些就业机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加之社会上还存在着不正之风,对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产生巨大冲击,使一些学生心态失衡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

2.2 高校因素

高校因素主要包括: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充分,使艺术类大学生不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培养方式落后,培养出的大学生大多基本功扎实,但创新能力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陈旧,影响了艺术类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使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心理健康指导教育滞后,造成了学生心理素质较低,不能有效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对就业指导工作不重视、就业指导方法单一、脱离实际,使有的大学生不知该如何择业、不懂得择业的方法和技巧。

2.3 家庭因素

艺术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教育,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整体而言要优于普通文理类的学生。艺术类学生的父母从小就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精力,事事都为子女安排妥当,对他们期望值过高往往会使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不良心理。

2.4 自身因素

由于艺术类专业对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要低,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上大学而在高中时期突击,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是真正地喜欢艺术,对相关专业工作并不是很了解。考上学校后专业基础较差,专业课程学习吃力,面临毕业时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人们常说搞艺术的人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很多艺术类学生不善于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当他们所追求的理想不能实现时,他们就会产生不良心理。

3 解决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历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指导,应成为当下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3.1 完善社会的就业机制

各艺术类高校也应该加大改革力度,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同时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加强自身专业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应对市场挑战。

3.2 重视家庭教育

就业是大学生家庭生活的大事,家长更要理解和关心孩子的就业。家长要切实估计子女的能力和素质,不对子女的就业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家长应尊重子女的主观愿望,不要代替子女进行职业规划,要给子女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主动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缓解他们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压力。

3.3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3.3.1 引导艺术类毕业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

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对未来的职业要求过高,艺术类毕业生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就业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纠正艺术类毕业生的认知偏差,改变其不良心态,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问题更需要靠他们自己去不断地调适,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不要过于焦虑。要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

3.3.2 引导艺术类毕业生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

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合理是其就业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对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充分估计就业的难度,正确为自己定位,而是在择业过程中一味攀比,盲目追求高收入、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还有部分艺术类毕业生将就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单位,对于一些基层工作不屑一顾。目前,艺术类专业毕业生已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趋势,我们要引导艺术类毕业生摆正就业心态,将眼光放低、放长远,就业可向基层、向西部、向私人企业转移,要认清现实,适时择业。同时要强化艺术类毕业生“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观,鼓励艺术类毕业生自我创业。

【参考文献】

[1]刘铸.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