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时间:2023-03-17 17:58:44

导语:在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诚实守信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诚信教育是指从社会发展和个体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个体遵守诚信的道德规范,具有诚实守信品质的努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在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诚信是大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诚信教育是指从社会发展和个体长期生存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个体遵守诚信的道德规范,具有诚实守信品质的努力。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个体、学校和社会多方参与。

一、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广泛的范畴,涉及面宽、内容繁多,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1.大学生的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学校一方面要严格校纪校规,使大学生在校内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校园内外的一些不良风气,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抄袭、作弊等现象,洁身自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2.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大学生是活跃在互联网上的一个重要群体,加强网络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中,学校应该侧重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一般规范和网络责任教育,从而奠定大学生网络诚信的基础。

3.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学风是校风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大学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风建设中的诚信教育涉及学生自身、学习环境和学习规章制度。

4.大学生择业中的诚信教育。

第一,大学生择业中的“唯实”教育。诚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诚信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诚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证”。

第二,大学生择业中的“抵假”教育。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作为高校的毕业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大学生择业中的契约意识教育。适应现阶段形势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以契约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就业关系,就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和合同意识。

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诚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 公民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可以说,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准则。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诚信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如果一个大学生连起码的诚信品德都不具备,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公民,对公民道德建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二) 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法制经济。这就要求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青年大学生即将成为未来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他们在未来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取决于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可见,加强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我国教育“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入世后,我们必须坚守诚信原则,履行我们所作出的承诺。因此,入世本身即是我们面向世界实践诚信原则的开始,同时也是对我们诚信状况的一个考验。为了尽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培养国人现代意义上的诚信观念必要而紧迫。尤其是在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更应结合该组织的有关规则,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大学生作为将来实践这些规则的生力军,理应具备较高的诚信素质。

因此,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建设,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努力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问题 调查与分析 对策

一、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我们“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访谈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问卷389份,有效问卷367份。调查对象覆盖了南昌市8所高校的学生,分布在大专、本科、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调查内容涉及与大学生诚信密切相关的系列问题,如考试作弊、求职履历、就业签约、助学贷款和论文剽窃等。

二、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总体分析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

第一,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度不高。“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对于自身群体诚信道德的认同度也不高。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意识“强”和“很强”的学生只占了13.1%;认为“一般”的占68.7%;认为“不强”和“一点都不强”的占18.2%。访谈的结果也基本支持了上述结果。

第二,大学生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调查显示,尽管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水平的认同度不高,但对个体的道德水平却予以充分肯定。调查中有76.6%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仅有3.8%的学生明确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有19.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完全是”诚实守信的人。这与他们对群体诚信认同度形成鲜明的反差。

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认为大学生诚信意识状况“一般”、“不强”和“一点也不强”的学生都有超过70%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大学生在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的心理。造成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他们对诚信行为的模糊认识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一部分人在作调查时掩盖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本次调查是不记名的,但可反映出他们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诚信的。

2.部分大学生对于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

在调查中,笔者对几个选项进行了交叉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承认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的学生中有67.0%认为自己是“诚信学生”,仅有3.9%的学生承认自己“不是诚实守信的人”;赞成作弊的同学中,居然有高达95.2%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不诚信的人;表示会在履历上造假的学生中,有66.7%认为自己是诚实守信的人,也没有人承认自己是不诚信的人;而选择“会毁约”的学生中,有82.0%的人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可见他们所谓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也表明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诚信”认识不清。

3.大学生在选择诚信的同时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

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视情况而定”、“无所谓”。如问及“你会伪装自己的履历吗”,有27.5%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问及“如何看待履历造假现象”,40.3%的人认为是“无奈之举,但也是不诚实的表现”,反映了被调查者的中立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问及“在与一个单位签约后,有一个条件更优越的单位要招聘你,你怎样选择”,有52.3%的被调查者选择“视情况而定”。其实他们的选择更多地是出于对自身现实利益的考虑,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损害或出现新的利益诱惑时,他们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准则。可见,多数学生的“诚信”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定,带有强烈的功利倾向。

4.大学生诚信状况并不十分乐观。

在校园里,还存在着一些学风不正的现象,有的学生,抄袭论文、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等;在其实习、求职、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像有的学生,将社会上流行的资格考试证书统统写入自己简历,虚构教育背景,也有的实习时对工作不负责任,给单位造成损失。大学生归还贷款率低是近两年来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贫困生贷款是国家教育部和银行合作助学的一项义举,贷款利息由国家承担一半,即便如此,有的学生贷款时虽百般承诺,还款时却拖拖拉拉,甚至想方设法不还款,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还给国家造成了损失。所以,缺乏诚信是这些大学生的致命伤。

三、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首先对于教育者来讲,应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诚信道德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占据发展趋势的主流,并且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的“储备军”,其诚信道德水平应该也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要看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同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品质之一,大学生中诚信品质极差的人只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处在中等水平。对此教育者要发挥教育的功能,以点带面、拉动中间群体促两头,正视大学生诚信的功利倾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让他们明白道德的诚信应该是发自内心、自愿的、不计功利的诚信,而不是以是否“利己”作为出发点的诚信,即要把诚信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操守、作为立人之本来追求。教育者只有端正了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基本评价,才能真正实施诚信道德教育;而大学生只有确立了正确的诚信道德观,才能从思想上保障个体的诚信行为。

(二)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

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诚信实践,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大学生诚信实践机制,设置诚信践行的模拟情境,组织大学生到一些金融机构切身体验经济信用行为。每个大学生只有从自身做起,自觉地实践诚信行为,才能增进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信任。大学生诚信道德观念的确立与道德实践是分不开的,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行为,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三)设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在高校,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征信系统,设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对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则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如把不守信的学生记录在案,并相应进行道义和行政上的制裁。设立学生信用档案,可从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学生开始。通过对个人诚信,如包括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就读情况(考试、图书借阅)、助学贷款、就业情况(履历写作、合同履行)、工作单位、社会保险、信用简史、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建立类似贷款证的通用档案,由学校某一部门统一管理,供所在院校、就业单位以及各金融机构查阅,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信用风险。

(四)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首先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我们认为可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因素;其次,确定诚信度测评体系各级指标,即确定几项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再次,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最后,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机构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第3篇

论文摘要: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大学生成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高校诚信教育问题。就大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失信行为,透彻地分析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指出高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后,较为细致和系统地指出了高校诚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就如何整体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思路和看法。

1高校诚信教育的内涵

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是让受教育者加强对诚信的道德认知,形成诚信的道德情感,强化诚信的道德意志,并外化为诚信的道德行为,最终形成诚信人格和诚信世界观。

2当代大学生失信行为表现

2.1学习失信学习中不讲诚信是大学生最为严重的失信行为,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学术欺诈,成绩单造假,抄袭作业及论文、上课迟到甚至旷课、编造实验数据等,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失信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造成了部分学生抱有一种侥幸与投机的心理。

2.2生活失信除学习之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也是失信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入党、评优动机不纯,恋爱动机不诚,借物不还,在老师同学面前表里不一,浪费水电现象严重,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反映问题夸大其词,恶意欠交学费,制造虚假履历等。

2.3精神失信精神失信的主要表现为部分同学由于缺乏理想与追求,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精神颓废,善于散布无中生有的小道消息以寻求刺激,更有甚者别有用心,加入非法宗教组织,组织煽动非法集会;另有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利用匿名身份进行撒谎、欺骗、诽谤等,在虚拟的世界中找到暂时的解脱。

3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调查表明,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3.1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和谐社会条件下时代的呼唤,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要途径。

3.2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对于诚信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多数大学生表示积极赞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但谈及诚信教育内容时则陷入了混乱状态,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所赞同的诚信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

3.3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影响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运用。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诚信教育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4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

4.1以“两课”为依托,把诚信教育引入课堂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在诚信教育中应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但在过去的“两课”教材中,有关诚信的内容却没有或很少提及,诚信教育当然成为课堂教学的盲点。因此,要深入研究“两课”教学与诚信教育的内在联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诚信内容,将诚信教育渗透在“两课”教学中,通过“两课”教学主渠道,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在“两课”课中,结合人际交往原则及友谊的建立与维护,帮助学生理解在人际交往中坚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结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内容,向大学生介绍我国各个时代的思想家都十分重视诚信,并留下许多发人警醒的言论,强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把它传承下去;结合“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向大学生指出为何我们把诚信作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强调诚信有何重要意义等。在法律基础课中,结合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内容,让大学生了解这些重要法律规范都有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规定,使学生们了解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么保障,失信能带来哪些法律后果,从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法治理念。总之,只有各门课着意渗透有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在课程上形成诚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大学生诚信认知水平,从而逐步树立讲实话、守信用的道德观念。

4.2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诚信实践道德素质的养成,除了正面的引导和灌输等直接教育之外,组织一系列相关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种“迂回”式地隐性教育方法,它是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渗透在各类活动和载体中,使受教育者在参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活动“氛围”的熏陶,提高自身素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演讲赛、主题报告等各类文体、科技活动,加深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诚信的企业和监狱,切实感受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从而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还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认识到诚信在社会经济转型期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性,以及当前诚信缺失对危险性等等,从而体会到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的政策、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执行,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改善,学生本人的努力以及校内外教育的整合等方面。只有在制度和法律、伦理和文化、教育和舆论等多方面合力的作用下,才能取得明显实效,而所有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刁一能达至大成,而且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对诚信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在教育实践中改进理论和实践模式,使之实效性更强。

参考文献

第4篇

2、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确有实效。

3、宣传社会,扩大影响,带动身边的人。

三、活动设计(一)活动准备

(二)活动形式

1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存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术交流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的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诣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辞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6)、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完善的意识。

2、各班利用晨会、午会和班会时间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诚信活动的大讨论。

3、学生征文活动。学生围绕诚实守信,正确对待学习、生活,诚实对待考试、升学等内容

写作,可以是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习、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等。

四、活动总结。【范例】一、 诚信教育活动的主题塑造诚信大学生,构建诚信校园

二、诚信教育活动的目的引导学生明了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自觉地做一个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号召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觉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诚信大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三、诚信教育活动的时间5月 8日(星期五)至 5月 25日(星期一)

四、诚信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1、全系动员宣传。

制作一条以“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创诚信校园”的横额,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由系团总支宣传部负责。

2、诚信格言征集比赛。

组织各班团总支开展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征集要求:诚信格言要以“诚信”为主题,提炼对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要求精练、深刻,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字数不超过 30 字。系部将从中推选3-4条报院团委参评。

一、活动目的:本次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诚信”的优良品质,要求干部职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成员,在单位做一个诚信的好职工,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促进良好行风的形成。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也使中葛根水库建管处德育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让道德环境有全面性发展。

二、活动主题:做诚信职工,建诚信科室,创诚信单位。

三、参加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四、领导小组组 长:鲁新平

副组长:张德兵 芦志强

组 员:赵 勇 侯彦姣 唐鲜鲜

五、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职工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职工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单位纪律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活动时间:4月1日—5月31日第一阶段:4月1日—4月15日 启动宣传阶段

第二阶段:4月16日—5月26日 活动开展阶段

第三阶段:5月27日—5月31日 活动总结阶段

七、具体活动安排:(一)启动宣传阶段1.利用例会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2.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诚信思想,营造诚信氛围。

3.召开全体干部职工的动员会。

4.各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加入诚信内容,渗透诚信思想。

(二)活动开展阶段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六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4月15日前)

(2)出版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4月15日前)

(3)提出一句自己的诚信口号并由同事监督实施。(4月22日前)

(4)个人制定一份“个人诚信公约”,并组织职工签名活动(4月25日前)

(5)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4月25日)

(6)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5月10日交稿)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党支部组织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

(1)评选优秀征文等。

(2)检查 “诚信公约”及签名活动、个人诚信口号的落实情况。

(3)组织开展“我身边的诚信故事”演讲比赛。(5月9日)

(4)组织观看纪录片《道德的力量》。(5月23日)

(三)活动总结阶段1.各科室写出本科室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部分资料。

2.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树立诚信典型。

3.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八、活动要求:1.全体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层层负责,力求实效。

2.可针对各自特点,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强对职工的诚信教育,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文明诚信的氛围,创造人人诚信的精神家园。

一、活动主题 争做诚实守信好少年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三、令页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四、活动时间 10月9日—31日五、活动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查求真实,不抄袭、不^做蔽。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六、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启动宣传阶段(10月9日——11日)

(一)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10月10日7:30)

(二)教学楼前面悬挂诚信教育的宣传横幅

(10月9日)

(三)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放关于诚信的故事(伟人诚信的故事)或名言。

(10月10日—28日)

(四)出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栏。

(10月11日前,责任人:王玉森)

(五)新都小学诚信主题教育签名活动。

(10月17日前,全体师生)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

(10月13日—28日)

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各班组织开展诚信教育“五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10月13日,责任人:班主任) 各班组织好一次“我们与诚信同行”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要坚持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2)每位学生收集一句诚信的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班主任把它张贴到学习园地,每天早上要带领学生读。(10月15日前)

(3)班级制作一个“诚信之星”评价表。(10月15日前) 班主任自行设计,然后把电子表格交到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统一转交德育室统一打印,张贴到班级。

(4)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0月24日,责任人:年级组长) 班主任协同语文老师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报刊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以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

先在班级进行初选比赛(10月22日);

各班选派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评分要求如下:

①主题鲜明、内容连贯、语言符合年龄特点。(30分)

②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精神饱满、感情处理恰当(50分)

③参赛选手的仪表大方、自然、得体。(10分)

④选手比赛时间控制在3—4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10分)

(5)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10月27日前,责任人:美术教师) 三~六年级学生制作诚信手抄报,参加校手抄报设计评比活动。同年级分别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用3K纸大小,班别、作者姓名书写在作品背面右上角。

设计要求如下:

①版面设计新颖独特,插图美观,标题醒目、大方;

(40分)

②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美观规范;

(10分)

③文稿紧扣主题,内容精炼充实、可读性强;

(20分)

④版面布局合理,整体效果好;

(20分)

⑤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图文一律为学生手笔。(10分)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学校将组织开展如下工作:

(1)评选优秀班会记录、优秀手抄报等。

(2)检查各班的“诚信之星”评选过程、个人诚信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的收集张贴及学生读的情况和演讲比赛的落实情况。

(3)加强值周检查工作力度,以值周检查为评选诚信班级的依据。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10月29日—31日)

1.各班班主任写出本班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

2. 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各班评选“诚信之星” 填写申报表,报大队部;

学校评选“诚信班级”。

3.德育室对本次活动做好总结,利用学校博客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七、活动要求1.要强化组织^令页导。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令页导,德育副校长要亲自抓,要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妥善安排,力求实效。

2.要制定实施细则。结合我校实际,做到活动有内容、有检查、有考评、有效果。

第5篇

一、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1、舞弊现象严重。抄袭别人的论文与作业,盗用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任意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考试作弊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具,甚至雇佣“”,可谓五花八门,形形,无所不用其极。

2、恶意拖欠学费。部分非贫困学生恶意拖欠学费、“贫困”学生不真正贫困,相当一部分同学拒还助学贷款或挪作他用、拒付学杂费、住宿费等诚信道德问题,不仅丧失了个人的信誉,也使学校这项工作因此陷入困境,

3、制造虚假履历。功利主义思想日趋滋长,入党、评优、奖学金、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表里不一,甚至施以欺骗等手段,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等诚信缺失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及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家庭失信行为的负面影响。

1、社会价值体系不和谐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的冲击。当代中国社会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价值观的相互依存和冲突,以及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严重失衡对传统诚信伦理道德形成巨大的冲击,整个社会恶化的信用状况,严重地影响着在校青年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高校德育力度薄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影响。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传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精神造成冲击,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功能,教学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生对自身从事专业领域的过分关注,而影响了他们视野与胸怀的拓展。

3、高校应试教育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应试教育的存在,大学生们很难改变为考试分数而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又和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资格以及找到~个“好工作”的期望紧密挂钩,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为了某一门课程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这门课程的成绩才费心:一些学生巧言令色,八面玲珑,为的是积累评优选先、升学就业的资本;另有许多大学生心态浮躁,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而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个好成绩,只好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

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诚信伦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立身处世之本。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工作,认清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因素,开展针对性工作探索,促使每一位大学生郁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1、促进大学生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协调发展。我们在高校诚信教育中,要贴近广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强调用认识来指导行为,用行为来强化认识,通过知与行的统~使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通过自我评价、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在实践中成为言行一致的诚信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

2、教师言传身教的和谐统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诚信建设问题上,必须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互动关系,切实起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只有我们的领导和教师先做到身正行直,做到严于律己,并且在是非、苦乐、荣辱、义利等问题上经受住考验,才能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做出表率。

3、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健全信用保障体系。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制度的轨道,才能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使讲信用的人、受到褒奖和赞扬,使不讲信用的人受到约束和惩罚,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

第6篇

“在通往人生目标和成就事业的路上,诚信的品格是一笔无形资产,它是成功者站立生命的基石,是其人格魅力的品牌和通行天下的护照”。当今在我们大学生中拥有这种见识的人并不太多。如一些学生为求考试过关,选择一些先进的手段来进行作弊;抄作业、抄论文、说谎逃课在一些大学生眼里更是家常便饭,甚至有的同学还雇人来替自己上课;择业简历更是假话连篇,虚构美誉,以致出现一个学校一个班有很多班长的现象,还发生过个别学生拖欠学费、脱逃贷款、与用人单位随意违约等恶劣事件。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更新,人的价值观念也日益多样化,这样的结果造成社会行为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社会上一些人世俗化的功利性价值观经常占据上风,从而导致了是非、善恶界限模糊,诚信人格操守缺失。如在一向被认为最该讲究诚信的领域,近年来也在人们的质疑声中面目全非:文凭交易、考场舞弊及学术剽窃等不正之风已呈蔓延之势,而“医托”、“黑哨”以及“假唱”等现象则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凸现出当代社会的诚信失范绝非个案。这一切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诚信失范的渗透性与腐蚀力,更向以“和谐”为己任的现代社会传达了一个“不和谐”的信号:转型期监管机制的缺位与诚信规范的断层正逐渐使一些人陷入功利主义与“双重人格”的危险。这些社会现象不仅时刻侵蚀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健康,也时刻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二)学校教育滞后

尽管我们不断地强调素质教育,但现实中很多学校依然把学习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所有的工作都以此为中心,完全忽视了要成才先要学会做人的理念,忽视道德教育,致使一部分学生思想道德观念严重滑坡。而学校里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也使一些学生更崇尚当官、赚钱,个别教师对有权、有钱家的孩子大开绿灯,种种不平等使微乎其微的诚信教育丧失了说服力。

(三)家庭引导乏力

如今应试教育使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教育,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不予关注,甚至对不诚实等行为不予教育,没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当成教育的大事来抓。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就言行不一,撒谎成性,很难使孩子具有诚信的品质。

(四)自我管理松懈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直在校园里学习,没接触过社会,单纯,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对诚信危害性的认识理解不深。特别是每天遭遇网络平台海量垃圾信息的冲击,使之无所适从,甚至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形成错误的诚信观。虽然多数大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的基本范畴有所了解,但当现实与自己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便放宽标准,言行不一。

(五)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而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并不重视甚至忽略学生的诚信状况,对学生不诚信的行为也没有进行严厉的惩罚,大学生失信成本低,失信行为愈演愈烈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大学生诚信构筑的方法和途径

诚信,不仅需要构筑以恪守信用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社会道德感,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制裁力,更需要依靠外在规则的制裁力,否则,我们的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为此必须上下合力、内外合围。

(一)健全法律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环境

诚信的保障需要借助于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作用。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条例,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对违法者严惩,使人们树立诚实守信的信心。高校也需制定诚信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加失信的成本,对大学生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失信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让其不得不慎重行事。

(二)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多样的诚信教育,因材施教

一是在大一学生中开展新生诚信教育,明确善恶美丑,使学生关注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大学时代建立良好的开端。二是在委培生中开展职业诚信教育,引导其将职业生涯规划当成毕业设计来做,提高委培生职业诚信意识。三是在毕业生中开展就业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强调“职场人生从诚信开始”,引导毕业生将诚信理念贯穿职业生涯始终。

(三)强调自我约束,提升诚信做人的觉悟

短暂而宝贵的大学生涯,不仅是汲取知识、掌握技能的最佳时机,更是努力塑造完美人格、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必须明白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将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生,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人诚信度的关注,及时“匡正”自身的言行。

(四)建立信用体系,完善诚信监督的手段

第7篇

论文摘要:高校扩招多年,高校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学生诚信出现了危机,本文对地方性高校学生出现的危机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的对策。

我国高校扩招九年来,高校发展迅速,校园人数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几十万人,大学的入学率高了,高校发展成绩喜人。可扩招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大学生不再是天之娇子,大学生违法违纪现象逐年增多,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证书造假现象越发普遍。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更是摆在我们地方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任务。

1 地方性高校学生的诚信现状

地方性高校学生总体素质不如国家重点高校,地方性高校国家投资较少,诚信教育得不到高度重视,加上地方性高校发展过快,自身的矛盾突出,负面影响较大,对学生诚信教育不利,学生诚信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制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严厉的处罚措施,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是花样翻新。②恶意拖欠学费。近几年来全国各高校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欠费问题,有的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和发展。欠费学生中除了一部分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费外,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大学生的诚信危机。③求职履历,弄虚作假,就业签约,无故悔约。就业造假现象随处可见,让用人单位雾里看花。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没有合理的定位,随意签订合约,有更好单位就立即悔约现象增多。④抄袭成风,瞒天过海。

2 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发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受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

(1)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现实社会中的失信之风、不文明之事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在日常生活中,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拖欠赖账、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现象随处可见。在法制领域,目前我国还没有个人信用评估体系,没有失信惩罚机制,没有相应的立法,在现代社会之中坚守诚信未必符合当前的时代精神之类的论调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上风。

(2)在长期教育中,学校家庭重智育而忽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环境和手段不利于学生培养诚信的品格。对教育者来讲,更多的是一味地讲大道理,对大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不够。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诚信意识和行为上不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有的家长叫孩子要勤奋学习,不要贪玩,自己却夜夜扑在麻将桌上,如此的家教如何培养诚信。

(3)责任意识的淡薄、反思能力缺失。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阴暗面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他们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不健全,很容易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4)学校诚信教育效果甚微。众所周知,近几年不仅是重点高校,地方性院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然而收效不佳。原因主要有:①学校不够重视教师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②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大多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做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③高校的德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高校德育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④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行为,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⑤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范畴,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3 加强地方性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地方性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做人和做事。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于信用和诚信的认识不清,如果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正确引导,就很容易被不良的社会现象误导,他们对失去诚信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迫切而又重要。

(1)在教书育人中,以德育教育为先导,创建诚信的校风、学风,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道德建设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

(2)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教育,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应当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体师生在诚信上有章可循。②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建立学生诚信或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并与教育部门的全国学籍网连接,收集学生在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就业、毕业、评奖的重要指标。③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在高校校园里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者得益,不讲诚信者难行”的校园氛围。

(4)在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舆论环境中,体现讲诚信的地位和作用。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出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等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道德建设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道德建设的内容,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引导学生用诚实守信的言行共建和谐校园。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

地方性高校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任重道远,意义重大。科学研究和制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时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姚英华,杨会.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教研,2008(6):19,31.

[2]郝春雷,刘延岭.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1):86-88.

第8篇

论文摘要:发挥制度对规范行为具有的强制性和稳定性作用,从制度角度完成对以道德为主要范畴的诚信行为的引导,是研究和制止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新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大学生诚信主流是向上的,对党和国家比较忠诚,政治活动诚实可靠,读书学习求真求实,人际交往真诚和谐,经济往来诚实守信,求职就业脚踏实地。但诚信缺失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客观存在,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学习考试抄袭作弊。考试作弊是大学生在学习方面诚信缺失的一种典型表现。《北京青年报》2004年2月24日报道, 2004年1月,因考试作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9名研究生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在上海某重点高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有9%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曾被行政处分。”

使用助学贷款不讲信用。大学生在其它方面也存在着诚信缺失的行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助学贷款问题。《中国教育报》2004年4月25日报道,广东省有的高校还贷违约率超过20%,截止2004年3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745名进入还款期的毕业生中,有190人未按时足额还贷,违约率达到26%。与人交往浮躁功利,信用不足。在人际交往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轻诺失信,虚荣浮躁。部分大学生寡诚失信,平时说话不诚实,人际交往信用不足,借同学的钱物不还,到附近个体户商户赊账毕业时一去不返。

求职择业弄虚作假。在求职过程中,个人履历注水造假较为严重。《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7日报道,有一家用人单位在某次招聘收到的84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竟有5人同时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重庆四所高校调查显示,一半大学生对求职简历造假感到可以理解,甚至近两成大学生认为,“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不这样要吃亏”。由上可见,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势在必行。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诚信的含义

诚信在古汉语典籍中多为单字复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曰:“诚”,信也,从言成声。关于“信”,《说文解字》中日:“信,诚也,从人从言。”可见,“信”是和人们的说话有关系的,人一开口,就有了信的问题。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认为诚信是君子必备的品行,是人人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就像乘车的车轴。诚信作为制约人道、通于天道的本根地位,逐步延伸到生活的其他领域,成为人们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之一。

英美国家的“诚信”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当事人所持的一种可信任或可信赖的态度;一是指受托者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责任。在古代德国,诚信指交易活动中的誓约。最初,人们以InTreu(于诚实)或Bei True(依诚实)或UnterTreu(在诚实名义下)来强制交易双方做誓。①

将诚信这一概念放在与西方文化比照的视域中来观察,它更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范畴。而“信用”、“信任”等概念则更多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色,即西方文化把“信用”、“信任”奠基于契约观念之上,它以具有浓厚道德色彩的“诚”为依据,充分体现了契约观念的深刻内涵和基本特征,并最终演变为法律原则。中国传统诚信重内在修为,如果不讲诚信更多的是受良心和道义上的谴责,其后果都是精神上的得益或受损,诚信表现得较为脆弱和不稳定。西方诚信重外在制度约束,违背诚信将受到制度甚至法律的惩处,其自身利益受到现实的损害,但他们忽视对诚信的内化教育,缺乏思想保障,使诚信容易出现动摇和缺失。

(二)制度的含义

今天所谓的“制度”,实际上是西方语境下的一种说法,是与英语的institution和system对应的汉译,出自日本的翻译,而后传人中国。

“制度”英语表述为institution,西方学者往往把习惯(us-age)、习俗(custom)、惯例(convention)、传统( tradition)、社会规范(norm)等等都包含在institutions这个词中。

制度研究的集大成者道格拉斯·C·诺思教授在许多地方把制度institutions定义为“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②

在制度研究领域颇具名望的康芒斯认为,制度“指出个人能或不能做,必须这样或必须不这样做,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事,由集体行动使其实现”。③

克劳福德和埃里诺·奥斯特罗姆认为: (1)制度是一种均衡; (2)制度是一种规范; (3)制度是一种规则。④《辞海》解释为: (1)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 (2)制度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体系,如社会主义制度”; (3)制度是“旧指政治上的规模法度。”第三种解释是过去所使用的,在现代基本上不用了。⑤

本文认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中的“制度”,是指《辞海》中关于制度解释的第一层意思,以及当前学术界对制度理解中的第三层意思。即所谓“制度”,是指要求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具体行为规范或行动准则。而具体行为规范或行动准则所表达的意思与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规则、原则、条例、规定等相当。

三、制度在规范大学生失信行为中的作用分析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入手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是一个新的课题。发挥好制度在规范大学生诚信行为方面的作用是既治标又治本的有效手段。

一是通过诚信制度规范、奖惩和增进秩序的功能,使大学生诚信得以建立和巩固。制度的规范功能既表现在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交往的激励以及对社会关系的积极建构上,也表现在对违反规则的惩罚和对社会关系的控制上。没有惩罚功能的制度是无效和无用的制度。⑥没有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大学生的相互交往就必然建立在极其脆弱的信任链之上,这种信任链由于没有制度的支撑而随时可能断裂。因此,制度的规范和惩罚功能能够使大学生在与他人或单位打交道中的不诚信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和惩罚,从而使人际交往中的诚信链条无限延伸。

二是通过诚信制度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功能,使大学生人际交往变得更可预见,使大学生成长成才变得更为确定。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说谎和欺骗产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特别是当这种行为可以带来好处而不必承担相应责任时,交往各方就极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行为,由此引发多数人不讲信用。要抑制和消除大学生读书、交往和就业创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就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监控制度、失信惩戒制度。通过预防、协调、惩罚、矫正等手段,引导人们的行为,消除人们的某些不确定行为,从而使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变得更易理解和更可预见,以此有效抑制和消除机会主义行为。制度能够提供预见他人行为,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制度框架和稳定的制度结构,引导人们较可信赖和较可预见地行事,使得社会生活更加没有疑问,更加安全,更加有秩序,从而对他人的可预见行为和未来的确定性寄予很大的信任。大学生诚信制度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制度框架,使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扎实、人际交往稳固、就业创业诚信、社会实践可行可信,使大学生的前途命运和未来发展变得更为清晰,减少了很多不确定因素,降低了“风险”,因而抑制和消除了机会主义行为。

三是通过诚信制度通过弥补信息不对称的功能,简化复杂性,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使大学生诚信行为变得更容易。因为他人行为的不可预见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普遍存在的人类交往关系中了解上的不深入,即交往一方对另一方信息的不知情或不了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世界中,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总会担心上当受骗,因而会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自然就会增加交往“成本”。掌握信息优势的一方则有意隐瞒关键情况试图压制对方,取得更大的效益。信息不对称势必使交往一方要么提高信息搜寻成本,要么放弃信息搜寻,但放弃信息搜寻又可能失去各种机会。制度通过简化复杂性而提高交往双方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度的稳定性和约束性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建立,通过增加对制度的信任而增加对交往对方的信任,使交往双方可信赖的依靠,使诚信行为变得更加容易。⑥

四是通过诚信制度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的功能,帮助大学生在师生、同学、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激励大学生在生活中取得更多的成功机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紧密的社会。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信用交易为主的分工合作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现代经济学认为,所有的市场交易都可看作是一种合同关系(契约关系),口头许诺、交往中的基本信任、做人的基本原则等等人们正常思维范围内合情合理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不完全合同”,而合同的不完备性就为造假、违约、欺诈等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和滋生土壤。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建立,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提供行为上的引导、制度上的规范,规范和约束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随意毁约、肆意欺骗就可能四处碰壁、寸步难行,就可能失去工作学习的机会,从而强化了大学生顺势而为、按规矩办事、本着诚实守信的态度行事、与他人主动合作的意愿,认真把握好与老师、同学、同事、领导相处合作的机遇,更好更快地主宰未来,掌握成功。

五是通过诚信制度降低成本的功能,提高大学生首次就业创业“成功率”,减少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要遏制或消除造假等社会诚信缺失现象,关键在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对人的行为约束。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系列制度规则,并通过这些规则约束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活动的可预期性,从而减少活动的不确定性,把阻碍诚信交往的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

注释:

①吴汉东.“论信用权”[J].法学, 2001(1).

②李松玉.制度权威研究——制度规范与社会秩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21.

③[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2: 89.

④杨立华杨爱华.三种视野中的制度概念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2): 117.

⑤夏征农.辞海第1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509.

⑥廖小平.论诚信与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11).

参考文献:

[1]总政治部宣传部.全军部队“四会”优秀教员授课讲稿汇编[C].北京:长城出版社, 2005.

[2]宋方敏,王立华.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讲稿集粹[C].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2006.

第9篇

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诚信是中国古代哲人极为重视的一种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儒家把诚信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孔子《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周敦颐《通书诚下》中也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由此可见,我们的古人是崇尚诚信,耻贱伪诈的。然而,当社会发展到今天,诚实守信这一美德却在逐渐地丧失。一些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利益的驱动下,言而无信,导致全社会的“诚信危机”。即使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仍然能看到那一处处虚伪失信的“风景线”:从考试作弊到借贷不还,从简历注水到就业跳槽等等,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现象令人堪忧!高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国家的希望,如果任其诚信缺失的现象在大学校园内滋长和蔓延,必将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沦丧。因此,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当前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诚实守信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之一,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先导和垂范作用。鉴于此,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的教化和人格的塑造,而大学生也在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和自我发展的耳濡目染中,逐渐接受并认同了诚信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其作为完善自身的人格目标。因此,当代大学生诚信的主流是好的,但勿庸讳言,大学生们在道德的认知与行为方面还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求知中的诚信缺失。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目的是为自己整个人生的成才发展和事业的成功打好基础。然而,一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过程中诚信缺失现象便随之产生:诸如上课期间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逃课上网;做作业时抄袭或请人代做;撰写毕业论文时直接从网上下载或者花钱从网上购买文章来应付了事;考试时为蒙混过关或获取高分而不择手段的进行舞弊。有的甚至在英语、计算机过级和研究生入学等大型的考试中寻找“”替考,一些“”为了自己的私利也不惜铤而走险。

(二)交往中的诚信缺失。诚信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德行。但当今的大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却不乏失信的现象:一是骗父母,有的大学生为追求高享受,不惜骗取父母的血汗钱,而为了所谓的“不让父母伤心”又偷偷地篡改成绩通知书;二是骗朋友,一些大学生在交友和谈恋爱时,动机不纯,纯粹是想利用对方或“玩玩”而已。一旦目的达到,便背信弃义,过河拆桥;三是失信于老师和同学,有的大学生经常在老师、同学面前撒谎,向老师、同学借钱、借书籍后逾期不还;四是失信于政府,主要表现为借贷不还。国家实行助学贷款政策旨在不让贫困的大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但有关的调查表明,在一些贷款的毕业生中,真正按期还贷的只是少数,大部分逾期不还。

(三)择业中的诚信缺失。一些大学生们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惜在自我推荐的材料中弄虚作假,如虚构个人简历、教育背景,更改学习成绩、“克隆”各种证书等等,以增强自己在竞争中的“实力”,造成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不信任,也增加了用人单位人才甄别的困难。有的大学生不负责任地草草签约或与多家签约,然后又频频跳槽,随意毁约,个别人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加重了大学生整体“就业难”的问题。

(四)网络中的诚信缺失。大学生中网络诚信失范问题日益突出:撒谎、谩骂、盗窃、诈骗、侵犯个人隐私权和知识产权等在点击鼠标中频频发生,计算机病毒的制造与传播、黑客骚扰等电脑犯罪现象也屡见不鲜。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传统的制约。中国传统诚信观中有其精华,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古人所倡导的诚信是以社会背景为基础的,由于中国传统诚信观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血缘经济,所以,我国传统诚信观强调的诚信往往局限于熟人、朋友、亲人等狭小的范围内,具有封闭性。由此可知,中国传统诚信观无法在广泛意义上超越血缘、地缘等关系限制的人文圈,难以在此之外建立更广泛的信任圈。受传统诚信观的影响,有些大学生讲诚信只对周围的熟人社会负责,而在这个圈子之外,则秉承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易吃亏”等等带有消极因素的古训,导致大学生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缺乏。

(二)现实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群体,本质上是由独立的个人组成的,因此,作为一个社会人,大学生也会受到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一些旧体制的仍然存在或产生负面影响,而新的道德、法律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人们的信仰、信念往往容易缺失或动摇,而价值取向的一元化又诱使人们为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择手段,大量诚信缺失的行为便随之产生:诸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弄虚作假、故意违约、偷税漏税、欺上瞒下、贪污受贿等等,这些社会不良现象,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腐蚀着人们的灵魂,使得大学生们在接受的教育与残酷的现实面前无所适从,从而导致一些学生随波逐流,导致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

(三)应试教育的偏执。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均存在着重智轻德现象,父母关心的是孩子能否得高分、进名校,学校追求的也是升学率的高低,就业时接受单位同样看重学习成绩,其他方面则往往被忽视。此外,一些高校招生中的虚假广告、部分教育工作者的学术腐败以及毕业生推荐中的虚假鉴定等行为,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抑制学生诚信品格的形成。

(四)自身素质的欠缺。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的娇惯和社会的过度呵护,往往容易使其滋生任性、自私的心理,导致道德责任感的相对缺乏,行为上往往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抛弃诚信。此外,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相对狭窄,社会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阴暗面、小事与大事之间关系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判断能力,也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当今社会的本质或主流,轻易地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动摇自己尚不稳定的诚信理念,甚至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违背的行为。

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矫治

(一)开展诚信道德教育。高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高校应在已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其他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通过教育,使大学生知晓诚信的重要性,懂得在人际互动的社会活动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要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去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

(二) 优化社会诚信环境。矫治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还必须优化诚信的社会环境,要将诚信作为主导价值之一予以大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欺诈可耻”的理念和氛围。政府和领导干部,学校和教师应率先垂范,使诚信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大学生认同的行为准则。

(三)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诚信观念的确立关键在自律,但还必须有刚性的措施加以约束,而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家庭情况、个人简历、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奖惩情况、信用记录、学校鉴定等。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记录。因为诚信档案能有效地制约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加大不诚信者的“成本”,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做人都有很好的制约作用,同时,诚信档案也将极大地方便用人单位选拔人才,降低用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