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3 08:09:28
导语:在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2017年,共青团某某县委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团省、市委“赣青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在县扶贫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要求,结合某某县共青团工作实际,着重围绕社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三大方面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扶贫渠道,加大扶贫投入,丰富工作措施,开展工作,在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贡献了青春力量。主要体现在:
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组织领导,扶贫责任和方向,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是团县委今年的重点工作,也是全县各级团组织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团县委领导班子和机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扶贫工作组织保障、制度规划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强化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2017年,为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共工作的组织领导,团县委调整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由团县委书记某某同志任组长,全面负责扶贫工作;团县委副书记 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扶贫工作的组织协调,协助某某同志做好青年创新创业等工作; 、 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青年志愿服务队组建工作,协助某某同志做好贫困学生家庭帮扶等工作。二是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2017年,团县委按照全县扶贫工作驻村工作的统一要求,克服单位人员紧缺的不良因素,选派了一名优秀干部担任帮扶挂点村某某县 镇 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按照驻村工作队员的要求,原则上与团县委工作脱钩,专职抓好帮扶村的扶贫帮扶工作。三是不折不扣做好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按照全县扶贫工作要求,结合团县委的工作实际,2017年团县委四名在职干部共计结对帮扶贫困户20户,每周走访帮扶贫困户一次以上,积极宣讲全县扶贫帮扶政策,充分了解并帮助结对贫困户解决住房、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017年共帮助4户结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完毕,帮助20户结对贫困户参加免费就业培训,真正将全县的扶贫帮扶政策落到实处。
二、明确扶贫工作思路,积极促进青年创新创业。
2017年以来,团委通过深入走访企业、农村、农户,积极抓好精准扶贫调查摸底工作,明确了“着力打造当地青年农民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加强沟通渠道建设、变“输血”为“造血””这一工作思路。2017年以来,团县委积极拓展青年电商、金融机构扶持等帮扶渠道,有效地推动了贫困青年创业和电商、金融等行业实现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着力帮助贫困青年开拓创业思路、完善创新想法,有效帮助贫困青年农民开拓市场。8月29日,团县委帮助对接的10位支持就业扶贫、有贷款需求的创业青年代表来到县政府机关电视电话会议室,参加了由中国人民银行某某市中心支行、某某县政府主办,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团县委、扶贫和移民办、妇联及中国人民银行某某县支行协办的金融支持就业扶贫现场对接活动。打通了贫困户与银行的对接合作、解决资金“瓶颈”渠道,切实增强了贫困青年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
三、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强化扶贫工作措施
2017年以来,团县委充分整合社会各界资源,突显共青团工作品牌效应,强化帮扶措施,积极动员青年电商、青年志愿者、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生力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在帮扶贫困青少年就业就学、走访慰问、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提升了贫困青少年脱贫致富的软实力,取得了良好的帮扶效果。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__县__片区、__片区、__片区、__茶业集团以及__县__片区、__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__、__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__、__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__县以“__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__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__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__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在精准扶贫中,__、__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__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____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__创建__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2014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__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__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14年,__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__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
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__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__、__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县的东部,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200米,气候属温带气候,降雨量在900至1000毫米之间。全镇辖12个行政村,91个村民小组,全镇幅员面积为468.23平方公里,总户数5834户,22235人。镇境内居住有彝、汉等8种民族,是XX县右所片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XX县金铁矿业集团位于XX镇境内,省道S307公路横穿全境,是XX县的东大门。全镇耕地面积22969亩,出产水稻、马铃薯、玉米、荞麦、小麦,种植业以核桃、青(花)椒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主,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煤矿等。
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确定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础,为认真落实XX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县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一是加强领导,组建工作机构。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包村干部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经镇党委政府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按照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的工作要求,制定了《XX镇精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三是规范程序,识别公开民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坚持严格程序,公开公正的基本工作原则,采取农户申请、村民主评议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推选,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群众。四是广泛宣传,培训到位。贫困户识别期间,我镇举办各级培训班4期共112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识别工作20余次,极大地推动了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开展;五是加强督查,确保实效。为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镇领导、驻村工作组成员深入贫困村督查指导共23次,对贫困户名单及相关档案进行抽样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纠正,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通过以上工作,根据XX县扶贫移民局所定的规模进行了总量控制,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贫困村识别标准,识别出了11个贫困村。按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788户,贫困人口数3274人。省上下达任务,县扶贫移民局要求将2014年我镇享受彝家新寨的23户贫困户107人,在系统中进行删除处理,最后录入系统贫困户数为765户,3152人。
三、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识别出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我镇结合各村实际及区域特点,扎实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一)制定扶贫计划,落实扶贫措施。
积极和“挂、包、帮”单位衔接,我镇和帮扶单位共同为各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了帮扶计划,明确挂钩帮扶责任人,确定帮扶具体目标、任务,做好了帮扶台账、帮扶措施和脱贫计划等工作。
(二)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在“挂、包、帮”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共同协调安全饮水资金82.3万元,惠及8个村23个村民小组。协调投入通村通组修路资金610.6万元,惠及10各村26个村民小组。投111万资金修建桥梁8座,惠及5个村。对3个贫困村开展彝家新寨建设。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1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县电力公司对10个贫困村实施了农网改造。
(三)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助农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通过上级部门的扶持和指导,截止2014年年底,全镇共种植核桃65885亩,改良嫁接36800亩,受益挂果核桃逐年增多。二是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我镇二半山的贫困村特别适合种青(花)椒种植,截止2014年度,全镇共种植青(花)椒15240亩,受益面积逐年增多。三是在3个贫困村发展特色烤烟,共有种植面积700亩,共2100担,可创造经济效益270多万元。四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在我镇二半山以上贫困村开养殖业,在上级部门扶持下,近两年投入50万元用于购买种猪、种羊发展畜牧业。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进一步贯彻省、州、县扶贫政策,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投入,为经济增收创造条件。
二是继续扶持产业建设,增强种植业、养殖业的技术支持,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保障。
今年“两会”,精准扶贫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金融扶贫是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保险因具有扶危济困的天然属性,与精准扶贫的理念高度契合,在精准扶贫中,有更多的创新发展。
去年6月,保监会联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后,行业经营主体们各展拳脚,积极探索,在大病扶贫、农险扶贫、补位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发力,取得了很多值得推广复制的经验和成效。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家始终践行“让人们拥有更多阳光”使命和“一切为客户”的核心价值观的阳光保险,一直在进行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阳光保险的模式值得同行学习。
创新思路运用保险产品扶贫
让保险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激发保险扶贫的内在活力。其中,多元化保险创新被作为保险公司的切入点。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在国家贫困县,阳光保险积极开发并推广贫困户主要劳动力意外伤害、疾病和医疗等扶贫小额人身保险产品,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全面的风险保障。同时,制定“千县崛起”行动方案,为广大抗风险能力弱的乡村农民提供保险保障,尤其是在最缺乏人身险保障的地方发展意健险,进一步为广大县域地区的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2017年,阳光产险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还将重点推进产品扶贫,以产品创新为抓手,精准对接广大贫困地区群众的保险需求。坚持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双线并行,在传统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价格保险、指数保险、保证保险等创新型产品,努力覆盖贫困地区群众全方位的风险保障需求。同时加大产品整合力度,结合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发保障面广、费率灵活的套餐产品,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扩大保险责任、加大费率优惠,进一步降低贫困群众保费负担。
参与相关产业扶贫投资基金
利用产业扶贫投资基金,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专项用于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也是保险公司参与精准扶贫重要的探索方式之一。
今年1月,阳光保险参与了中保投基金发起的中国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第一期),基金存续期为7年。
据了解,该基金将按照中央要求,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重点投向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特色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等领域,并带动其他社会资金流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脱贫。
阳光保险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保监会关于金融扶贫相关决策部署,并主动参与中保投基金成立发起的其他扶贫产业基金。明确相关责任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积极对接贫困省份精准扶贫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并根据各省的情况制定相应交易结构和合作模式。
贵州省一直是“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区,记者了解到,阳光保险正考虑在贵州省成立省级扶贫专项基金(有限合伙),专门投资于当地的精准扶贫项目,同时通过项目所在地的地级市城投平台回购基金LP份额,且贵州省级平台对回购予以担保并协助险资退出,这样的交易结构设置,一方面能够有利于扶贫落地,基金存续期较长也能够切实解决资金需求方长期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城投平台的回购和担保能够较大程度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
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活动
当然,阳光保险在直接扶贫上也进行了大量投入。
阳光财产保险的“定点帮扶项目”在众多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登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保险扶贫先锋榜”。
旗下的阳光产险分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便组建起“强基础,惠民生”工作队,赴昌都地区察雅县烟多镇中铝新村(下辖亚尼、德日、索日三个自然村)开展驻村工作,先后派遣5批10余名员工围绕“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寻找致富门路、进行感恩教育、办实事解难事”等五项内容在驻村点开展帮扶工作。中铝新村距离拉萨1300公里,海拔3300米,当地居民人均年收入低,经济发展观念保守。10余名员工先后阔别父母妻儿,在这里克服了人生地不熟、生活条件差、语言不通等困难,开展帮扶工作。
中铝新村属半农半牧型经济,受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发展资金、村民收入来源单一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村民一直处于贫困线,驻村工作队前期做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结合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交通及村民的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以养殖、种植业为主开展帮助村民致富的工作思路。截至目前,较为成功的集体经济有藏香猪、藏香鸡养殖园、生态林项目;并新修建了灌溉用水渠、蓄水池,方便村民在枯水季的农作物灌溉;藏香猪、藏香鸡养殖园项目已开展三年,受销路影响规模不是很大,生态林项目自开展以来,每年能够为村民带来的收入30万~50万元,直接受益人群有40余舸120余人。
除了定点帮扶,阳光保险还以就业扶贫为着力点,变输血为造血,拓宽贫困群众就业出路,推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加大面向贫困地区学生的招聘力度,充实各级机构后备管理梯队。加强与贫困地区职业教育院校的对口协作,开展职业教育和定向招聘,充实公司电销中心和集中运营中心团队。配合农险业务开展,加快农险协保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协保员业务技能,实现协保员收入的稳步提升。
基本情况
我局帮扶点在XX乡XX村,精准扶贫对象为该村XX。XX,男,家庭人口4人,人均纯收入2300元,属于因病(脑淤血、肾病)失去劳动能力,家有荒山8亩。经与本人协商,结合其家庭情况,决定帮助其把荒山进行开发种植油茶树。目前,已请挖土机把荒山平整完毕,等待种植季节进行栽种。通过帮扶,预计可增收4000元以上。同时,通过资金和科技等对XX村进行帮扶,XX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指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扶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成立了以局长XX为组长的扶贫领导小组,组长亲自负责抓工作落实。及时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尤其是跟踪脱贫经济项目进展情况,加强领导和指导,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二)做好调查研究,制定帮扶措施
一是开展了调查摸底。2015年7-8月,领导多次带领小组成员深入到XX村贫困户家中调查摸底,了解具体情况和贫困原因。二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在调研基础上,制定了《XX县科技局扶贫工作计划》。副科级以上干部按一个1-2户进行接对帮扶,共帮扶1名困难户。三是制定好每户的脱贫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广泛征求意见 ,结合实际制定了每户贫困户的规划。
(三)抓好扶贫措施,落实帮扶资金
帮扶工作组针对当地优势,帮助XX村发展水稻、烟叶、油茶等种植产业,并帮助介绍进园区务工等方式,促村民收入增加。到目前为止,共帮扶资金2万元。
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和部署,云南农业大学对口帮扶楚雄姚安县前场镇木署村。前场镇是楚雄州40个少数民族聚居贫困乡镇之一,木署村98.9%人口都是彝族,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种植、经济林果和畜牧方面的收益,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聚居村。
走访帮扶村 精准把握“贫情”
全省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启动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与姚安县签订“十三五”校县合作协议,云南农大和产业研究院成立了“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干部与贫户结对帮扶,专门研究制定精准扶贫方案,扶持贫困户早日脱贫。
每次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领导干部精准分析每一贫困户致贫原因,研究制定每一贫困户脱贫计划,认真落实每一贫困户帮扶措施,用实际行动带动全校帮户干部真心扶贫。帮户干部入户走访时,不仅详细了解贫困的现状,养殖、种植专家们还一次次地为贫困户现场传授专业技能,手把手地教会他们解决常见问题。截至目前,学校共派出帮扶干部202人次,走访贫困户116户,走访贫困群众449人,填写帮扶联系卡116份,提出脱贫建议465条。
选准特色产业 开展产业扶贫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把握“贫情”,理清需求清单的基础上,云南农大和产业研究院组织专家团队反复进行数据整理和精准分析,结合学校的学科人才优势,挖掘当地的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制订出木署村的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方案,即发展冷凉山区生态蔬菜产业和地方优质牛羊养殖业。
在木署村扶贫点建设100亩“云南农业大学生态蔬菜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区”,展示多样化品种高原生态蔬菜园艺技术,培训木署村的贫困户种植生态蔬菜的技能,树立木署村生态蔬菜产品品牌,帮助贫困户可持续增收达到脱贫的目的。
“生态蔬菜生产技术”将高原适应性多品种类别蔬菜农田园艺和先进灭害技术配套示范,组配最佳生态种植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农药和肥料施用量减免、农田废弃物收集制度;展示灭虫灯、熏蒸器、驱避器、性诱器、粘虫卡等器械和精准机械化施用设施,显示生物农药、肥料的应用效果。同步实现推广适用种养殖技术,将贫困户培训为种养殖能手,构建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控技术及配套物资协作服务体系,降低生产各环节的成本,形成生态优质蔬菜的产业链等多方面的共赢。
成立合作社 实现互助共赢
云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吴伯志、名誉校长朱有勇院士带工作组深入到木署村部署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在实地调研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后,与楚雄州政府、扶贫办、姚安县的县乡村各级负责人进行座谈,就发挥校村资源优势,建设无公害化蔬菜种植基地,成立合作社进行沟通。
云南农大、产业研究院联合楚雄州、县共同向上级部门申报特色产业发展项目,搭建产业发展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将木署村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联合起来组建“木署村生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机制方面,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较好解决了山区空心村、贫困户面临的缺人、缺钱、缺技术、缺销售渠道等瓶颈困难。
此外,云南农大、产业研究院将产业扶贫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协调2014届毕业生创立的云南豪晟商贸有限公司作为农产品采购方,将学校挂钩扶贫村的姚安山药、天申堂萝卜、新华白芸豆等特色生态农产品作为消费商品,集中采购送到学校,直接卖给教师和学生食堂。这个模式把广阔的消费市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农民增收脱贫链接起来,有力推动山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基地示范带动 发展生态蔬菜
蔬菜产业基地以农大蔬菜IPM种植技术推广示范项目专家组为技术支撑,开展“云南农业大学生态蔬菜秤示范”,展示多样化品种高原生态蔬菜园艺技术,树立木署村生态蔬菜品牌,帮助贫困户可持续增收,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生态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区,将高原适应性多品种类别蔬菜农田园艺和先进灭害技术配套示范,组配最佳生态种植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最终达到减免农药、化肥施用量和病虫害防控效果达到90%以上的目的。
同时,开办蔬菜生态种植田间培训,将贫困户培训为生态蔬菜种植能手;成立蔬菜合作组织,构建蔬菜生产病虫害防控技术及配套物资协作服务坐标系 降低生产成本。农田和蔬菜产品无污染、无农药残毒,带动辐射前场镇优质蔬菜生产,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同增长。
合作社规划建设百亩无害化蔬菜种植基地,通过逐步建设完善现代化的农业配套设施,建成具有科研、推广、示范及产业培植等功能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一期露天栽种蔬菜10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苦苣、生菜、大白菜和青笋瓜。二期规划建设大棚20亩,主要用于蔬菜育苗,严格按照无害化蔬菜种植技术操作,发挥引导、示范、培训与教学等作用,带动农户依托基地有序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实现蔬菜产业的规模与品牌效应,让村集体经济和种植户得到发展。
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
云南农大、产业研究院与姚安县开展校县合作挂钩扶贫以来,按照“便民修道路,发展扶产业,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科技扶贫为主,多种扶贫方式并举”的立体扶贫工作思路,把学校农业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同姚安县当地生物资源和民族文化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产业。
真情真扶贫,制订完善的脱贫规划
云南农大、产业研究院成立了“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根据姚安县前场镇木署村的实际,向姚安县选派7名厅级干部、113名处级干部,结对帮扶木署村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选派6名骨干教师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派驻了村支部第一书记。帮户干部分期分批,累计11批次深入木署村入户走访,实现了派出的帮户干部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一对一”对接,“面对面”交流,建立了联系,摸清了家底,
分类梳理贫困现状,深入分析贫困原因,研究制定贫困户精准帮扶计划,完成“一户一计划”的要求和任务,共收集到244条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和建议。组织经济管理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相关学院、部门,深入姚安县、乡镇、村组和农户实地调研,编制出前场镇木署村精准脱贫规划,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扶贫措施。
除此之外,针对木署小学存在的困难,云南农大、产业研究院资助了10万元资金,帮助木署小学建盖餐厅与围墙,捐赠了120套课桌椅;向村委会资助4万元修建了厕所与洗澡间;还争取了25万元资金硬化了木署村处署地至罗家箐村庄道路。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改善了木署村的教学与生产生活质量。
多措并举,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云南农大、产业研究院通过多种途径协助姚安县、乡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姚安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良种推广、土地开发整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木署村生态蔬菜种植、前场镇玉米节水灌溉与青贮玉米种植、木署村罗家箐进村道路硬化等工程,在前场镇建成优质大蒜、马铃薯、青花菜、山药、百合等近10000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实施千亩连片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新增土地500余亩,新建输水管线50余公里、水窖510多个;引进滇撒猪配套系、奴比黑山羊等优良种畜500余头(只)进行本地畜禽养殖品种改良。强化科技培训与教育扶贫工作,提高当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组织专家教授200余人次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科技培训班60余期,实施了“千名乡土兽医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累计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000余人次、现场指导农民群众8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10000份;建成优质林果推广示范样板基地近800亩,带动当地近15000亩林果的改造提升;协助争取并实施各类项目10余项,到位项目资金近400万元。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生活动,累计救助了贫困生400人次;累计捐赠电脑、教学课桌椅近200套,科普图书15000余册。
“六个一”计划 确保农民脱贫摘帽
自2014年省国土资源厅帮扶海伦至今,共支持海伦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0万亩,建设生态高产标准农田14.2万亩。大到投项目,小到送杯水,从实物扶贫,到精神扶贫,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用真心、用真情,浇灌着长华村这块贫瘠的土地。
精准规划
2014年7月,全省定点驻村扶贫工作全面启动,省里成立了28个扶贫组,省国土资源厅被确定为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第11组的牵头单位,与省物价局、中国工商银行黑龙江省分行、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单位一同定点帮扶海伦市,省国土资源厅直接定点帮扶长发乡长华村。长华村全村村域面积18500亩,耕地面积14935亩,共有6个村民小组,农户566户、村民2680人,其中贫困户334户、贫困人口1359人,占总人口的51%。
接受任务之后,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明确了“务实扶贫、捆绑扶贫、规范扶贫、合力扶贫、全面扶贫”的驻村扶贫总体工作思路。之后,省国土资源厅与长华村进行对接,并提出“摸民情、查问题、找原因、定规划”12字调研思路,明确各阶段任务和完成时间,细化落实保障措施。
要拿出切实可行,精准的规划,就要全面掌握长华村真实情况,深挖致贫根源。省国土资源厅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村屯走村串户,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到田间地头了解渠道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设计等情况,精准号脉,基本掌握了致贫的原因。
首先,“两委”班子建设存在不足。其次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田间水利设施不完善,田间道路质量差,全村缺少桥涵,农田防护林分散。最后社会事业欠账多,社会综合服务能力低。
找到病根后,如何开出治病的“良方”?省国土资源厅再次牵头五家单位共同“会诊”。经过多次会商,省国土资源厅第一时间制定出长华村扶贫规划:建立水稻、大豆、玉米3个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实施土地整治,建圆涵、方涵、分水闸、退水闸、农门、农用电网、修建田间道、生产路、水泥路等。实施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成蓄水池,春季用于育苗、夏季用于灌溉水田,还可以用于发展水产业。建设集中育苗大棚,修桥梁,建提水泵站,提档升级老水田,建立农机服务队、休闲广场和村级服务场所等。
精准施策
“规划先行,重在落实。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就要发挥部门优势,因地制宜,动真格的,真扶贫,扶真贫”。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
省国土资源厅扶贫队采取精准施策以确保项目的落实。扶贫队多次赴海伦,听取当地政府及农户的意见,尤其是针对农业基础设施问题,实地了解土地整治项目推进建设情况,对农田道路和灌排工程等如何实施进行现场调研,听取当地群众对工程进展、工程施工及工程质量等建议,就地研究解决问题。
省国土资源厅帮助海伦市开展土地整治建设规模30万亩,投入2.4亿元。其中,长华村投资1695万元的土地整治项目,项目实施后,由低产的旱田变成高产的水田,土地产出率提高了9.2%,受益农户增收达33.1%。2015年省国土资源厅还帮助海伦市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治理面积55474平方米。
精准定位
在帮扶海伦的众多项目中,富硒土壤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催生了海伦市的内生动力,已被纳入海伦市的“十三五”规划。
谈到海伦的富硒,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省国土资源厅扶贫队副队长吴建设。是他将海伦的大米样品,拿给了在省地质矿产局测试应用研究所工作的妻子,分析人员对样本进行化验,最终得出令人振奋的结论。
吴建设说,其实最先提出发展富硒农业的是时任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徐飞鹏。吴建设第一次到海伦调研时遇到了当时在绥化督查的徐书记,“他说做农业地质调查时发现海伦的土壤里含硒,你们可以在富硒农业方面做做功课。因为我是学物化探专业的,对这句话十分留意,所以才取了样品。”
结果出来后,省国土资源厅党组高度重视,将海伦市农业地质富硒土壤调查工作作为扶持该市脱贫的一个重要项目。省地调总院利用一周的时间拿出了《黑龙江海伦市富硒土地环境调查评价立项建议书》。2015年,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投入专项资金1650万元,在海伦市、绥棱县等地区开展1:5万农业地质调查。结果显示,海伦市辖区富硒土壤分布的面积巨大,属黑龙江仅有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富硒核心区,大豆、大米富硒率分别达到75%和60%以上。发现富硒(0.325~0.8毫克/公斤以上)耕地面积1730平方公里,可以为海伦加快脱贫攻坚提供资源和技术保障。
资源有了,怎么能够把海伦的富硒米创出品牌,打出知名度,推向全国?吴建设撰写了《努力将海伦打造为“国家寒地黑土原生态硒都”的构想》一文,对打造富硒农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预测,并对如何打造“海伦富硒之都”提出建议。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重大的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贵州省、六盘水市要求钟山区提前实现全面小康,为钟山区带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必须把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工作来抓。
分析现状找差距
钟山区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不断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全区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4.76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1.4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9.1%下降到2014年的9.19%。目前,全区还有22个重点村,需兜底保障人员1246户2853人,其中“两无”(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员500户928人,城市和工矿区的“干居民”贫困现象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日益凸显。
2014年,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乡镇发生率实现零的目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65%,达到9044元。果、蔬、药、乡村旅游等产业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解决安全饮水、村村改造电网,教育、低保、城乡基本养老、医保等不断进步,减贫摘帽工作取得很大成效,小康实现程度为95.5%。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钟山区城乡二元结构的剪刀差还很大,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少数地方贫困程度还较深,“大城市,小农村”的特点还很突出,小康实现程度越到后面5个百分点的硬骨头越难啃,要想在全市率先实现小康,任务十分艰巨。
明确目标定任务
钟山区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目标,充分利用地理优势资源,进一步抓好“3155”工程,围绕“5个100工程”着力打造好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进一步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六个到村到户”要求完善创新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落实管理、跟踪问效,落实好小康电、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
逐步减少贫困人口,现有的4350户14929贫困人口将在2015年减少6000人,2016年减少8000人,其余的通过资金变股金这一模式兜底扶持,对“两无”人员年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的实行退出机制,滚动到下一批需扶持“两无”人员。
理清思路强措施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钟山区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是按照“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法”要求保精准的思路和措施推进扶贫攻坚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三年决战达到真真正正摆脱贫困的目标。
坚持党建扶贫一条主线明方向。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重点是干部作风建设。因此,钟山区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建立完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推进乡镇办事处改社区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小康驻村”、“千企帮村”等活动为载体,以党建扶贫带动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在全区上下形成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授鱼”与“授以渔”双管齐下保效果。根据实际将全区贫困对象分为有劳动能力或掌握一定技术并有发展致富愿望的和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人员。对于“两无”人员,采取“授鱼”的方式,通过低保、慰问、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对928名“两无”人员进行兜底式保障,以解决一时之急;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但缺少技术和资源的1.4万贫困人口,则通过雨露计划,协调培训资金和培训教师,分类进行扶贫产业实用技术培训、企业“招工十培训十就业”、三位一体式培训、基层组织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培训、“三女”(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培训、雨露计划・圆梦行动、雨露计划・助学工程等培训,3年计划培训5000人,通过传授技能,培养发展本领,用“授鱼”来解决一时之急、“授以渔”来解决一生之需,双管齐下。
创新“三变”破瓶颈。钟山区在推进扶贫攻坚过程中,遇到许多发展障碍和瓶颈,如村集体和农民有荒山、土地、森林,但一直没有变成可用资源;安排给农民的项目资金往往由于不懂经营、不会管理而以失败告终,没有达到扶贫的目的,部分有一定发展能力的因为固定资金量少到最后也只能是“小农”经济。怎么让资源资金变活,实现农民向老板身份的转变,钟山区积极推动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劳动力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采取折股、配股、入股等方式努力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资源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找到出路。
推行“四进四送四联”强举措。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构建新型党群干群关系,助推扶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今年2月,钟山区启动以 “进社区,送服务,联系基层办实事;进网格,送和谐,联系群众纾民怨;进院落,送文明,联系群众树新风;进家庭,送温暖,联系群众解民困”为主题的“四进四送四联”活动,这是在开展党员“党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活动基础上推行的又一重要举措,促进党员干部在8小时以外持续发挥作用,优化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4月底,全区已有党员干部志愿者2737人到11个社区40个居委会报到,被编成含治安义务巡逻、法律咨询援助、健康服务、环境卫生、贫困帮扶等474个小组,认领服务项目3500余个,进行健康咨询近600人次、法律宣传900余人次,参加义务劳动900余人次,调处矛盾纠纷150余件,为民办实事500余件,共投入慰问帮扶资金22万余元,物资200余件,为群众送去蓝莓种植、核桃种植、蔬菜种植、危房改造路灯安装等项目,搬开了贫困群众致富路上的绊脚石。
实施“五个一批”固根基。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
对此,一是要摸清底数,对所有贫困对象进行快速摸排识别,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并按照民主评议要求,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使贫困户的认定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钟山区认真开展全区总动员的遍访活动,从“四大班子”的领导到普通干部,各级机关驻村干部认真对贫困户进行走访,通过走访统计得出目前全区仍有贫困户4350户,贫困人口14929人,其中一、二类(两无人员)500户28人,三类(扶贫低保户)448户1481人,四类(扶贫户)3807户12520人,有贫困村22个(其中一类村12个,二类村5个,三类村5个)。
二是建立一批台账。贫困对象识别出来后,各村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良好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实施分类施策,分类管理。
三是解决好一批问题。对贫困对象造成贫困的原因,对策等都要一一分析研判。对具有一定发展能力,通过产业扶贫可致富的对象,可引导、帮扶,用“3155工程”,“三变”等方式来帮其摆脱贫困;对“两无”人员和城市“干居民”,通过引导就业,财政拨入资金为其购买股份,职工结对帮扶,低保等方式让其摆脱贫困。
四是出台一批措施。围绕壮大集体经济积累,购买公共服务,压缩行政支出,简政放权推进改革等出台一系列有效的扶贫措施,进一步明晰扶贫攻坚思路措施。
五是树立一批典型。对于在“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好措施、好做法,要进一步总结推广,让好做法产生好效果惠及群众。
我就__镇近期扶贫攻坚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之初,由于我镇主观认识不足,致使全镇扶贫攻坚推进不平衡,甚至有的村推进较差。7月2日,区委__书记率任区长等领导来我镇调研,要求我镇把扶贫工作牢牢抓在手中。在县级联系领导杨部长及区委组织部、市规划和测绘局、区文广体局、区交通运输局等帮扶单位帮助指导下,我镇高度重视,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具实完善帮扶规划,强化多级督查抓落实,使近期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为迅速扭转镇村干部思想认识的偏差,确保贫困对象精准确定。首先党政负责人带头重视到位。专题召开党委会,重申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分村督导,进一步促进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村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推进。二是再次多种形式组织镇村干部学懂吃透政策。共组织召开党委会、镇村干部会、村组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会50余次,专题学习和研究扶贫攻坚工作,确保镇、村、组干部学懂、吃透政策,便于结合实际进行操作。三是按照“五个必须”、“三级督查”精准确定贫困户。“五个必须”即: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统揽牵头负总责,分管同志必须统筹具体负责,党委成员必须亲自带队下村入户核实,驻村干部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所驻村情况,村干部必须精准据实上报情况,这样层层分级负责,确定贫困对象。要求驻村干部全程参与并指导所驻村扶贫工作,与村干部同责同奖罚。“三级督查”
即:表册上报前,由党委成员带队下村入户核查;表册上报后,镇纪委分批次到村进行核查;表册审定前,党政主要负责人随机走访核查,如查实数据有偏差,将根据情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确保了上报资料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目前全镇贫困户建档立卡710户2164人,新增贫困户137户353人。
为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的目标,我们坚持因村施策,分轻重缓急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一是分类走访,统筹完善全镇扶贫规划方案。目前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已重点走访特困户和困难户368户,驻村干部已走访所联系村贫困户,入户率100%,同时为贫困家庭送去了资金和生活物品。通过走访,对全镇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和致贫原因有了总体了解,为进一步完善规划,制订帮扶举措和资金安排计划提供了基本依据。二是集思广益,因村完善扶贫规划。结合走访收集的实际情况,7月16日,召集市区下派到我镇贫困村的4名村支部第一书记,认真研究了4个贫困村的扶贫规划方案,第一书记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贫困村减贫规划进行了再完善,做到减贫目标合理、措施科学有效。也为非贫困村的规划完善提供了借鉴。三是整合资金,因户施策初见效。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完善确定帮扶方案,在整合民政、建设等多项资金的同时,我镇充分发挥镇扶贫协会作用,筹集资金80多万元,优先解决特困户最要紧的困难。先后全资为贫困户新建房屋12座,维修房屋2座;帮扶重症绝症贫困户86人次,帮扶资金32万元;组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定期义务巡诊,解决医疗费用3万多元;帮扶困难学生70人次,送助学资金15万余元;资助产业发展18万元。
为保证扶贫规划顺利实施,扶贫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切实保障扶贫攻坚工作真正大见效,我镇积极探索研究长效办法。一是强化效能问责。镇纪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纪律规定》,明确镇村干部职责,按月挂牌公示各村扶贫攻坚进展情况,对连续两次排名后三位的村三职干部将诫勉谈话,情节严重可按规定免(停)职,驻村干部调整工作岗位,并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资格。二是切实因户施策。继续完善各村各户的帮扶规划,使其操作性更强、效果更佳。三是积极筹集资金。依据收集贫困户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的积极争取项目,筹集资金,扎实有效的实施减贫工作,力争尽早完成减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