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职业素养论文

时间:2023-03-17 17:59:11

导语:在职业素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职业素养论文

第1篇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头燕,排头兵,即与学生有着同等的人权地位,又与学生有着角色的换位,即是师,又是长。好的班主任可以得到学生的高度信赖,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成长,反之,学生则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忽视班主任的授课科目,不支持班级的管理工作,学习质量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两种反差的成因取决于班主任的作用,通过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积极加强和谐班级建设可以有效避免后者。

2.和谐班级的标志

2.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学校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内成长成才,学懂弄通各种文化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成绩是要本。和谐班级就是要营造一种全员学习,相互学习,帮助学习的氛围,消除学生间成绩的差异,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均衡,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形成比学赶超的热情,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每名学生都有极强的学习紧迫感。

2.2教师的管理威信度高

教师的作用即有教,又有育,学生的很多情感都是在学校和班级的集体内生成的,教师的管理威信度高,学生的成长就快。和谐班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教师的威信度高,学生即能接受教师的管理语言,又能领会教师的教学内容。

2.3集体的团队凝聚力高

和谐出共识,和谐出共振。只有整个班级的思想是统一的,整个集体的意愿是一致的,整个班级的动作是协调的,才能称之为和谐班级。因此,和谐班级的核心就是团结,就是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班主任专业素养的作用

3.1做学生的主心骨

学生的主见尚未形成,做事缺乏责任感。因此,教师必须教育学生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又是不应该做的,学生遇到的事要有条有理的开展教育。

3.2做学生的知心人

学生最需要理解。要站在学生的一方,代表他们与家长对话,代表他们与学校对话,代表他们与社会对话,理解学生的短处,鼓励学生的长处,这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3.3做学生的变器压

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要做好调节工作,低压的要施压,高压的要减压,一张一弛之间保持学生褒有健康的学习心态。

4.班主任专业素养形成的要点

4.1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师要做学生的主心骨,与学生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团结一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要与学生交朋友。在班集体里,没有不能公开的秘密,选班干部要由学生选,选三好学生要由学生定,集体活动就是要集体参与,只有全员的参与与努力,才能形成集体的凝聚力。

4.2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每名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灵魂,他们都应该得到尊重与关心。后进生也有独具的闪光点,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鼓励,给予关爱、给予引导,就不会出现学生间优劣的差异。有的只能是学生间智力上的差异,绝不会是人格上的差异,因此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特别是后进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4.3鼓舞士气,为学生减压

一方面可以利用班会轻松的形式,去讨论各种问题,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课间、中午、自习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要加强对学生信心的培养,只要学生学习上有一点进步或其他方面取得点滴成绩,都要从有利于增强信心的角度给以表扬,不断增强他们的信心,减轻学习的压力。

4.4密切课任教师间的关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要经常主动的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课堂表现,尤要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情况,以便课后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经常的与任课教师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并邀请科任教师共同完成教育学生的重任。

第2篇

政府应参考WHO标准,从法规上增加基层医院护士配置和编制。对最关注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问题可制定优惠政策来吸引和留住护理人才。制定我国边远地区分级标准,让在越边远、越基层工作的护士得到越多薪酬待遇及优惠政策。保证引进大量优秀护理人才,充实基层护理队伍,实现个人、单位和国家三赢的局面。

2改善护理人才结构

2.1提高学历医科院校应重视就业指导工作,鼓励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同时基层医院走进医科院校,为引进专业护理人才建立畅通通道。另外可定向培养贫困学生,也可借鉴WHO的措施,如有条件地定向招收有农村背景的学生,增加医学院校学生在基层实习的机会,为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等,引导我国的护理人才到基层工作。

2.2锻炼和培养年轻护理人员针对护士低年资人员多、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每月进行急救技术及常规技术操作等考核。同时鼓励年轻护士在工作中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判断性思维的能力。采用护理“老带新”的模式,新老护士加强交流,分享护理经验与体会,使护士道德素质和责任心得到全面提高。

2.3增加高级职称人数政府应在文件上增设基层医院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让基层护士看到希望。同时基层医院应加强科研意识引导和科研知识培训,鼓励撰写护理论文,建立健全科研保障制度,充分调动护士的科研积极性,为基层护士职称晋升创造条件,并提供晋升机会。

3减少护理人才流动性

3.1提高社会地位基层医院应转变观念,建立良好的护士管理机制。对护士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感受到在基层工作也可实现职业理想。组织优秀护士做现场报告,增强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

3.2提高薪酬待遇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护士薪酬待遇,真正实施弹性制的工资制度。重视护士的工作效益和态度,尽量消除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的福利差距。增加对基层护士的补贴,特别在住房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护理人才。

3.3改善医疗环境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可使护理工作得到有秩序的开展,激发出更大的护理工作热情,基层医院应根据其服务职能、床位规模、服务人口数等合理规划建筑面积,增加绿化面积,合理规划和规范业务用房,增加制冷、供暖设备。通过自筹或财政补贴等措施购买先进护理设备。

3.4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护理部门在全面掌握本院护士分布及护理岗位的基础上,在整体上严格按照护理责任制配备护士。护理记录应建立自控、科控、院控的三级质控制度;加强业务学习,规范护理记录;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使基层医院护士意识到记录临床护理行为在医疗举证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护理管理中应重视护理工作,并成立专门的护理部;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护士长应不定期检查护士日常护理情况,加强指导与监督。最后应培养护士良好的自学习惯、鼓励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基层医院定期开展培训和增加外出培训、进修学习机会,及时吸取国内外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提高基层医院护士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

第3篇

改革开放30年,医院的人员编制“原封不动”,工作量却激增数倍,有的医师在手术台上累的睁不开眼。据国内数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严峻的医患关系已严重影响到医护人员的职业感受和预期。有四成医生表示工作压力过大,“有时甚至感觉要崩溃”。这种压力并非晋升艰难或收入微薄,而是患者和社会舆论的质疑和不认可,导致精神压力加大,神经过度紧张。许多医生感到工作效率和个人成就感都在降低。更为严重的是,60%的受访医生说,每年都会经历或见到同事经历被患者殴打的情况。这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在动摇医生的职业取向。如果一个职业充满了暴力冲突危险,绝不是一个让人向往的职业。超过一半的医生表示,他们曾经犹豫是否该离开医院,另谋出路;有36%的人曾做过谋划;仅有8%的人从未动过换职业的念头。医患关系紧张越来越成为医务人员烦恼的因素。58%的受访医生觉得“不快乐的时候居多”。因此,反对子女继承从医成了业内大多数选择。这是全行业的潜在危机。此外,当前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越来越严,管理团队庞大,对医务人员的管制和要求越来越多,而关怀性、服务性、后勤保障性工作却很少,很薄弱,这也是造成职业压力增大的一大原因。医护人员本身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调查中,63%的受访医生感觉自己的健康状况在下降,30%左右体检显示有问题。工作劳累、缺少运动、精神和职业压力大是普遍现象。工作时间普遍在8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在11小时以上。与此同时,休息和体育锻炼谈不上。54%的医务人员有半年以上没有运动过一次。医生也不经常参加体检,只有身体不舒服时才去检查。面对情绪的低落,3/4的人不考虑心理治疗,从未接受心理治疗的高达96%。护士群体普遍感觉社会地位低,晋升及深造机会少,经常倒班,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工作的独立性少。工作量大,须完成许多非护理性工作,每年的国际护士节大多安排技能竞赛及加班,得不到尊重和感受不到节日快乐等。

二、江西省儿童医院医疗医护人员执业环境的分析

1992年,我院担当了全省城市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的重任。相继推出了专家门诊、优质病房、点名专家手术、点名专家会诊等改革举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享受专家医疗服务的需求。2000年全院职工实行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近年来,医院推出两项改革举措。一是改革门诊运行机制,实行上门诊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各专业科室派出,并适当扩大上门诊的专业技术人员量,以及实行专病门诊与专家门诊相结合的举措,使得各专业既有专家坐门诊,又有专科门诊,既满足了群众看专家的需求,又使一些专科疾患儿童得到专科治疗,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就诊需求,同时也为专科医师搭建了施展才能的舞台。二是引导收入分配向高风险领域、高技术领域倾斜。调整了急诊中心的分配和质量考评办法,增强了高风险领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医院现有31个临床科室(专业)、8个医技科室,有6个专业跨入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先进行列,2个专业列为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建设项目。截至2009年,医院有31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全省及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其中,研究发现的27种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被国家确定为世界首报核型,正式载入“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数据库”。我院认真落实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江西省儿童医院在岗工783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666名,占职工总数的85.06%,其中152名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名医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南大医学院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有5名医学博士,25名中、青年科技骨干分别被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等6个厅级单位确定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或被评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江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了满足江西省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本省就医的需求,我院于2002年10月成立了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迄今为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实施先心手术2600余台,开展了20余项高精尖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达97%。全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在应对冰灾、问题奶粉、抗震救灾、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我院上下顾全大局,挺身而出,果敢应对。尤其是在应对问题奶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面对每日数千人涌入医院检查诊治的紧张局面,全院职工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全力救治,圆满完成了问题奶粉患儿的筛查、救治工作,较好的维护了社会和医院稳定由于社会原因,当前的医疗环境较差,医疗纠风时有出现,给医护人员造成较大压力。由于没有限制挂号,门诊专家每日要接待患儿70至80名,病人多,医生很难做到也根本没有时间与病人细心交流沟通。有的病区经常出现病床使用率达200%,加床多,造成病区环境不好,病人难以满意,容易引发纠纷;而医护人员工作太辛苦,待遇偏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也时有不满意。

三、当前形势下医护人员思想状况及执业环境的改进举措

1.行风建设,组织、领导是关键

医院实行了行风建设责任制,健全一套完整的院、科两级行风建设领导机构。院一级有医德医风建设管委会,由党政工领导组成。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设有行风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科室由科主任亲自抓,质控科经常检查、监督并处理群众的来访投诉,今年申请鉴定医疗事故二起,其中一起为三级五等事故,处理上访投诉事件20多起,办理率为95%。定期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工资,个人晋级升职,进修学习挂钩,与评比先进挂钩。建立了全院职工“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对医务人员一次考核分析并及时通报。

2.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

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监督员所反映的各层面群众的意见,召开病人公休座谈会,征询住院病人及其家属意见,作为改进工作的一面镜子,同时设立投诉电话,医德医风意见箱、举报箱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一旦有投诉和举报,即刻处理,给予满意的答复。实行明明白白看病,医疗费用一日清;推行病人选择自己满意的医生;院内杜绝药品回扣、红包,收受红包、回扣者将立即取消在本院的行医资格;并承诺:如有举报,一经查实,给予10倍的奖励。由于这一承诺,一方面是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一方面是对本院的医护人员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密切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取信于民,净化了医疗环境。

3、加强门诊建设,方便病人就诊

首先,在门诊大厅设立分诊、导医咨询服务台,病人选择医生宣传栏,就医指南,指示路牌,及医院各科室分布图。导医人员对年老体弱和急、危、重病人在就诊时有人陪医、陪检和帮助办理各种手续,保证病人能及时正确就医。其次,实行无假日门诊,做到节假日门诊各诊室不关门、不停诊,为病人提供优良服务。实行每个门诊病人必须书写门诊病历和首诊医师负责制,如三次不能确诊者即请专家会诊。增加挂号窗口,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简化划价、取药的繁琐环节,使收费更加准确。门诊大厅设病人接待中心,病人一到门诊,所有问题都可以由中心来帮助处理,答疑解难;建立全程服务和导诊制度;开设简易门诊,方便小伤小病患者诊治及时解决矛盾,有效地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4、重视急诊,急救工作

加强门、急诊工作的管理,由一名副院长专门负责门、急诊工作,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负责业务把关。急救中心医生、护士值班实行双班制,实行24小时应诊,如有急诊病人能够及时出得去、用得上,加强了院前急救工作,开通免费120急救电话,配备了较齐全的抢救设施,建全各项急诊抢救制度、职责,建立“绿色生命通道”提高了急救医疗反应速度,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做到接诊后5分钟内出诊,院内急诊会诊10分钟到位,使病人得到“快、准”处理。急诊实行先诊病、处置、入院,后挂号交钱、办入院手续的便民措施,确保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5、向全社会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医院为浓厚廉洁行医的氛围,在广大医护人员中组织学习卫生部提出的“八项承诺”、县卫生局制定的医德医风“三禁令”、“六不准”,开展医德医风法规教育等活动,以增强职工们的自律意识、法纪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室和医院、个人和科室签定了廉洁行医医德医风承诺书。为把活动引向深入,医院公开向社会作出了八项承诺:①拒绝接受患者及其亲友馈赠的“红包”、物品。对患者馈赠的钱物当时难以拒绝的,于24小时内上交本单位指定部门。②拒绝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一次性卫材、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推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它不正当利益。发现企业或推销人员有上述行为的立即通报有关部门。③介绍病人到其它单位检查、治疗、购买药品,或介绍他人购买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拒绝收取回扣或提成。④开药、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它医学检查等,拒绝收取开单提成。⑤根据患者病情,规范开药、合理检查,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⑥礼貌接诊,文明待人,热情服务,态度和蔼,不推诿、训斥、刁难病人。⑦执行医务公开、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和监督权。⑧执行患者住院“一日清单制”,不分解收费,不超标准收费,不自立项目收费。

第4篇

开展职业指导集中为讲座、授课为主,但学生认为内容比较狭窄,缺乏新意,课程设置不系统,尤其偏重于团体指导,缺乏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指导。严峻的就业形势,势必将职业指导工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指导要求从事职业指导的人员拥有足够的理论作为支撑外,还需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作为扶持,以适应社会学生不断变化的要求,其核心就在于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素养。

二、高等院校职业指导人员的素养要求

(一)、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承担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比起其他职业道德规范就更具典范性作用。大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群体,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还是职业观形成的黄金期。高等院校老师是学生接触的对后期发展影响最大的职业印象。教师的言行、举止、品格、道德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指导老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打造良好的高等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形象。

(二)务实的职业思想是指导工作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在整个就业群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属于较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体现出初次性、专门性等特殊性。而另一方面又受到缺少就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学历、专业和性别等因素的制约。为了减少或避免部分学生“快上岗、快换岗、频跳槽”的现象,应该借助高等院校丰富的师生资源,发挥优势,实现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职业指导人员对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有更深刻、更全面、更务实理解。实现三个转变:从职业指导的对象从单一的学生转变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转变;从指导时限求职阶段,发展到整个职业生涯的转变;从最终目标是个人的就业到大学生人尽其才的转变。围绕三个转变,探索职业指导的层次特点、调整职业指导的课程体系设置、论证职业指导在学校中发挥的功能、确立职业指导的阶段目标、强化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等等。

(三)过硬的职业技能是服务的必要保证

高等院校专业繁多,涉猎面广泛,职业指导人员应结合本校专业、培养目标及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了解职业分类和相关要求。因此有人将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人员比做就业知识的传授者、职场分析员、就业市场信息员、择业心理辅导员、职业生涯设计者等多重角色等需要必备多方面的职业相关技能:

1、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目前,职业指导师考试培训制度较为完善,培训既涉及理论研究和实践,又组织专业技能训练,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指导理论同时坚持了我国特色。职业指导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内化,有助于系统的了解指导职业发展和应用,高效提高服务水平。

2、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反馈信息的能力指导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对就业情况应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大学生信息充裕、分逻辑能力较强,对职业指导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会进行甄别。职业指导人员可以多走访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同时了解学校所设专业在社会上的发展态势,掌握供需情况,搜集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选才标准。调动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完备的参考。同时借助全方位现代科技传媒技术及时准确地把各种信息反馈给用人单位。

3、具备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职业指导工作是具有理性思维的,其中要靠科学的理论信服的实例来正面引导学生,来抵制部分不良风气和错误思想的影响。帮助学生争取分析自身,选择一条合适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因人而异,克服盲目跟风和受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倾向的影响,平衡待遇和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同时,在就业的过程中,教育毕业生树立法律意识,杜绝发生违法事件。

4、积累工作经验,发挥沟通组织协调能力面对学生多元化的毕业后规划,职业指导人员还需通过良好的沟通能力,促使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政府部门、其他院校之间形成和谐、良好的关系。

(四)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是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1、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1)对在校学生积极主动。指导关系的建立对指导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对单位积极主动。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工作需要有前瞻性,面对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保持和维护用人单位长期稳定且良好的关系。

(3)对已毕业学生积极主动。进一步承担起职业适应咨询、职业发展咨询工作,做他们实现职业规划的陪伴者。

2、立足社会,借鉴迁移高等院校职业指导人员大多在校工作了一段时间,离当初应聘、工作经历已生疏。为了改变这样状态,应该积极谋求机会,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招聘流程、用人模式。在课堂上能言之有物,在指导中能注重细节,降低学生求职风险和成本。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则能降低前期培训成本,促成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协作。同时,有条件还可以引进专业人士进校园开讲座搞论坛,针对不同学生团体和阶段帮助学生领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内容。

3、大胆尝试,不断总结探索职业指导以“实践”为载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将职业生涯设计和挑战杯两大赛事为主要抓手,培育一批优质学生参加选拔,将实际指导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第5篇

(一)高校因素

第一、课程开设不到位,课时设置不合理。由于受“重专业课程轻非专业课程”思想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开设《职业素养》课,关于此部分内容只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就业指导》课程中点到为止,涉及很少。“职业素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理论上尚且无法向学生完整地呈现职业素养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实践中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第二、职业素养在专业课几乎未涉及,甚至完全被忽略。原本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重要途径的专业教学却没有发挥其重要,这导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缺乏重要的载体,学生最终学到的依然是理论知识,不能内化为职业品质和职业行为。

(二)社会方面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却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做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是学校和国家的事,与企业关系不大。二是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一味追求眼前利润,认为如果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人员,导致正常生产秩序得不到保障。另外学生因技术不熟练,产品质量不过关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一定程度的下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影响到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机会减少,亲身体验职业素养的平台缺乏。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学生自身方面: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大学是学校到职场的最后一个过渡时期,因此大学生不应仅仅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学生,也应该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职场人”。大学生实际上具有作为学生和“准职场人”的双重身份。从走进大学校园开始,大学生应主动探索职业素养。思考所学专业与职业理想的关系、了解学好专业的路径,掌握提高自身素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只有具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这样才能有助于加深对职业目标、工作岗位、职业态度等的理解,便于毕业后能够迅速进入职业角色。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并主动寻找外出实践机会,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能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业,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将来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高职学生还应该利用周末或假期,主动走向社会,“了解自身专业发展的市场行情,了解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通过努力,增强自身职业能力,为以后顺利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方面:将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高职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高职学校首先要以课程学习为载体。

(1)成立相关的职业部门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应的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

(2)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专业课中加强职业素养的引导。并结合本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和前沿知识,让学生在专业课中领悟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其次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如活动中的具体项目采用企业的项目经理负责制,而且项目负责人不固定,大家轮流“坐庄”,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仿真职场”。组织职业规划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另外可以邀请企业人士、校友开设讲座现身说法,让高职生通过校园活动进行学习、实践和锻炼,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企业方面:积极走进校园,参与校企合作

第6篇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工作踏实,技术过硬”倍受企业青睐,但也有反映有些毕业生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上有欠缺,表现为工作现场管理意识差,不能严格遵守规则做事,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等问题。这是因为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注重知识技能掌握,忽视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素养培养落实不够,基本成了一个空口号。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顺利就业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现在的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由原来的重高学历转变为学历、职业素养并重,甚至以素养能力为重。因此,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把工作落到实处,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2在实训管理中推行6S管理,培养学生的员工感

实训室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实训现场类似于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我们不妨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把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实训教学中来,营造浓厚的职业教育环境氛围,实施情景仿真教学。尽管环境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训教学融教学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于一体,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形成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企业的管理方法有多种,但多是相通的。6S管理是现代企业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它是通过规范化和流程化的运作模式,改变人的行为习惯和工作现场,提高员工的自我素质,从而有效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这种管理模式十分适合实训室的管理。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方面,犹如刚步入小学的孩子,这给实训室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上课班级和实训课程比较集中、所需器材药品较多的化学类实训室,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出现混乱状态。高职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这一阶段,必须将职业素养这一软肋变得强大起来,在实训教学及管理中引入6S管理机制,可以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的深度交融,加快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3在实训管理中推行6S管理实施要点

实训室在6S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把握6S管理精髓,做好宣传和师生的6S理论学习工作,制定出实训室6S管理细则,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下面,以笔者所管理的化学分析实训室的实施情况为例介绍。

3.1整理、整顿,塑造清爽规范的实训现场

整理是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实训现场只留下必须的、完好的器材设备,数量控制在满足实训需要的最低数量,其余分类进行妥善处理,该维修的进行维修,该废弃的废弃,彻底不用的移交后勤部门。整理之后即进入整顿阶段,就是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此阶段的关键是定置管理、标示明确。实训器材据使用频率决定其位置,每天使用的物品,放到显眼且容易取放的地方,使用不频繁的物品放在仪器橱内,个别实训项目用到的器材,可放到器材备用橱中,并进行标示,以便查找。例如常用烧杯、锥形瓶的配置,学生日常化学分析一般要求平行测定2次,故每台配2只烧杯2只锥形瓶,放置于台面下的仪器橱内,按需取用;吸量管移液管使用频率高,置于架上放在实验台固定位置上;所用试剂置于试剂架上,备用试剂瓶、抽滤器材等放置于备用橱内。所有物品,实训结束,恢复原位,这样,实训室才会秩序昂然,各班学生才能做到想要什么,即刻便能拿到,有效地消除寻找物品所用的时间。

3.2清扫、清洁,创造明朗清新的实训环境

清扫是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6S要求实训现场责任到人。实训结束,物品器材归位,实验台清洁,人人有责,值日生负责检查和整体卫生清理。卫生、器材归位情况以大组进行考核,按5%计入实训成绩。各项值日任务落实到每位值日生,任务分为:器材归位情况检查;实验台清洁;天平室清理;扫地、拖地、倒垃圾;水池清理及关闭水电门窗等,排好值日表,并把值日完成情况纳入各班的实训考核。学院的志愿者每周对实训室一次例行大扫除,确保了实训室的干净清洁。

3.3形成素养,确保安全

经过前面4S的不断加强,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持之以恒,形成素养。有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药品及加热、灼烧带来的危害,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确保实训安全。

4实训室推行“6S”管理效果

6S强调规范管理的常态化、标准化,推动6S活动,营造出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符合规则”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整个实验室良好的整体氛围。第一,改善了实训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整理”,扩展了实训空间;通过“整顿”,物有定位,减少了实验过程中因寻找器材、试剂等浪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清扫”,使我们无论何时走进实训室,都是干净整洁的,使人心情舒畅,脏、乱、差的实训环境再也不见了。第二,确保了实训室的安全化学类实训室与其他类型实验室相比具有实验药品毒性较大、玻璃仪器品种繁多、仪器设备多为易损品等特点,在实训过程中极易出现烫伤划伤、触电、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管理中难度较大。在推行6S过程中,实训室宽敞明亮,通道畅通,没有随意摆放的物品,教学设备及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良好,同时又增添了大量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标识,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措施,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为实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将6S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应用到学生的日常实训中,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迅速提高,精神面貌、学习效率、办事作风等有了明显的变化,团队意识增强,学会了按照规则做事,明白了工作中需要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我们的毕业生更受企业欢迎。

5结语

第7篇

由于不同的研究者视角不同,细致程度不一,关于职业素养的内容也有多种表述。笔者以为,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品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三个部分。职业品德、意识和技能三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支撑起一个职业人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是外在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职业品德和职业意识是内在素养,主要表现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敢于担当,团队精神、整体意识、积极进取、职业规划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一个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应当内外兼修,职业品德、职业意识要内化于心,职业技能要外塑于行。

二“、两课”与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

1.职业素养教育弱化。在当前高职教育倡导“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背景下,职业素养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课时分配方面,存在着重文化基础,轻专业实训的现象,学生也存在着“重技能、轻素质”的争功近利的思维。很多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理论上主要靠“两课”教学进行。事实上当前“两课”教学并不受学生欢迎,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枯燥无味,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甚至旷课,仅靠“两课”的课堂教学,难以承担起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重任。

2.职业素养教育合力不足。当前高职院校的各机构部门,在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着各自为政、各说自话,教育目标分散、合力不足的现象。职业品德、意识、技能,作为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学校制定培养规划体系、课堂教学的讲解、现场实践的磨炼、自身思考的悟性,学校的相关机构和部门,应当通力协作,相互配合,释放更多的素质教育正能量。

3.职业特色明显不足。高职院校的“两课”教学,主要由通识教育系教师承担,一个授课老师同时承担多个院系专业学生的“两课”教育,授课老师囿于自身知识视野的局限,授课的内容在体现行业特色方面相对不足。同时,由于学生实践基地的固化,在拓展新的实训场所、引入新兴前沿实习领域方面相对滞后,多方面原因的叠加导致了缺乏职业教育特色的现象。

三、深化“两课”教改,推动职业素质养教育

1.顺势而为,推进“两课”教学改革。一是改革教学内容。要克服当前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缺陷,要紧密结合时事政治,广泛吸收各类新闻、经济、法制等综合网络资源、图片和视频资料,及时把当前国内国际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法制问题,补充到课堂上来,让课堂教育既有理论知识性,又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实践启发性,以实现促进职业素养提升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授课时常常引入广东电视台财经郎眼、凤凰网视频中的“一虎一席谈”等栏目的时政热点内容,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两课”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性和吸引力。二是改变教学方法。摒弃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育,采用讲授与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注意运用多媒体影音教学手段,以新鲜、活泼并能引起广泛参与的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搜集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三是改进考核方式。要改变传统陈旧的考核方式。当前“,两课”教师一方面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又承担了较重的科研任务。学校在制定对教师的科研考核任务时,要根据教师团队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不能制定脱离实际的考核任务,应该以教学为本,为教师留下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同时,对学生进行“两课”考核时,也不宜以具体的分数来量化,笔者以为用优秀、良好、合格作为考核的等次,以此来代替传统的分数考核,更有利于“两课”的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

2.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师资专业水平。一是加强师资培训。学校要对“两课”教师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培训,选送师资到综合性大学进修,鼓励教师攻读非专业学位,扩充如法律、语言、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其知识结构更为合理,提升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二是转换“两课”教育理念。当前使用的“两课”教材,特别是思想政治修养方面的内容,与中学思想政治、历史课本有较多的重合内容,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已经掌握得比较好,已经不适宜把“两课”教学当成单纯的知识传授,乃至作为政治理论教育来生硬灌输,而是要把应试教育教学方式转向提升素质教育的思路上来。三是注重引进师资。要改善“两课”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注重从综合性大学中引进知识渊博、眼界开阔的毕业生,特别是要注重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使教学队伍日趋合理化。

3.注重内在素养,激发学生核心潜能。一是突出培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特别是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状态下,新业态、新技术、新事物不断涌现。一个职业人如果不能够做到不断学习,很快就会丧失优势和竞争力。我们在“两课”培训学生职业素养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为毕业以后的职业生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是突出培养良好品格。“两课”教师在授课中,要注重结合史实,善于总结提炼分析历史人物的优良品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通过日积月累,从而培养其诚实守信、坚韧不拔的优良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自然而然就会乐观豁达,积极进取,不再患得患失、裹足不前甚至是半途而废,更容易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三是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早规划、早准备、早积累。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为学生提供有效信息。

4.注重外在素养,拓展职业技能实训。一是扩充实践基地。当前新兴领域不断拓展、新兴科技不断更新,学校要牵头规划,尽力扩充实践基地,让学生到新兴科技领域学习实践,尽可能地让学生到最具有朝阳性、最前沿的职业领域中去开拓视野,通过接触、学习、接受新事物、新思维,创新学习就业理念。以阿里巴巴公司为例,近年来该公司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发出阿里巴巴网络宣传媒介、淘宝网、天猫超市、余额宝等,不断拓展行业领域、创新经营模式,并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学校要有计划地把学生送到这样的单位参观、学习、实践,让学生从中有所领悟、有所启发,激发学生就业创业的动力。二是增加实践时间。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创新能力强且悟性高,在一个新的行业里,往往更容易提出与新颖或与当前做法不同的意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容易推动行业的发展。即使一个门外汉,专注于一个领域,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实践,也会成为行家里手。因此,要增加实践课程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其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和探究精神得到发展。三是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阶段,要让学生真正学到职业技能,要以技能培训为重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复实践、积累经验、熟能生巧。学生的技能意识、技能品质、技能心理、技能能力和初步的创业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为将来成为创业型人才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5.搭建平台,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创建素质教育网站。目前很多高校都开通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站,如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宁波大学等都开通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网站。“两课”教研团队要牵头在学校网站中开辟素质教育模块,设置科技博览、创新创业、哲理思考、素质拓展等栏目,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使之成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课堂。二是推动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锻炼其协调沟通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养成思考、创新的好习惯。学校应在物力、财力、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升职业素质的效果。三是开辟创业产业园区。学校要联合政府部门,创设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实战场所,一方面学校为学生推荐创业项目、创业培训、人事等便捷服务,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如财政、地税、工商等认真落实好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绿色通道。同时,也要邀请企业家、专业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宣讲行业信息与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

第8篇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学活动的保证。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因为高职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经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所以就需要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仅进行理论教学,则这种职业教育是很难成功的。所以,在面临专业教师严重不足的今天,学校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让教师去学习、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学校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1.站在个人发展层面来说,职业素养是决定自身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当成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就具有“以厂为家、以公司为家”主人翁意识,这样就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视,进而为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站在企业层面来看,企业需要的是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人才

只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为企业提供较强的创新能力,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增长点,并带动全体员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献智献力献策,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发展能力。

3.站在国家的层面来看,国民整体职业素养直接影响

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职业素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只有每个人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有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高度负责的忠诚之心和奉献精神。

三、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缺乏职业素养教育独立课程

现在一些职业学校都是把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合二为一,还是按照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重理论,轻联系目前形式的发展。或者是同就业指导合二为一,对职业素养教育简单只是说说,只重视就业技巧和职业技能这些硬件上的培养,轻视或忽视职业素养教育这一软件对学生的成长的长远影响。

2.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中没有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多数教师只是擅长把职业技能交给学生,而没有认识到自身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尤其现在,少数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德业分离、知行脱节、学术腐败、以教谋私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削弱了教师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示范性作用。

四、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建议

1.进一步加大职业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

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充分弘扬许振超等技能楷模的先进典型正能量,使整个社会都关注他们扎实的职业素养,并号召广大技校学生向他们学习。

2.通过学用结合来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第9篇

职业素养教育的环境得到改善。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高职教育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2006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在财政、政策上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并鼓励高职院校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同时鼓励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同时,教师队伍中拥有实践经验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改善了高职院校包括物流专业在内的职业素养教育环境。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提升。目前,能够提供综合职业素养人才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受企业的信赖,自身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也更受企业欢迎。这就促使更高职院校以及学生去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众多的高职院校将教学目标从原本单一的专业技能教育转向职业素养教育。

二、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理念落后于实际需要。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及教师都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去考取各种资格证,而对于知识的探索、实践的反复操作、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塑造等则流于形式甚至忽略不顾。那么,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和完善职业素养。这不仅仅浪费了大量时光,更会影响从业者、物流企业乃至行业的市场表现。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职业素养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注重的是规模的扩大,而对于教学质量则缺乏充分的重视。随着高中毕业生高峰已过,高职教育逐渐步入“买方市场”,但是由于前一个阶段遗留问题的影响,以及缺乏政策及资金的支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仍然缺乏合理的结构。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要达到年龄、知识、技能等层面的合理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职业素养教育的定位不能与时俱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不同类型。高职教育首先应该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性人才。但是,受“学优而仕”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之当前轻视专门人才的社会风气的渲染,公众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就难免偏颇,而不是将其视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要对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人才。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不够拓宽。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通常都简单地将职业技能等同于职业素养。在这种意识指导下,职业素养的实施途径就受到限制了:课堂讲授是主流,实习、实训、独自思考、团队讨论以及对抗竞赛等形式流于形式甚至“三年不见踪影”。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