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9:12
导语:在舞蹈专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牡丹江地区 啦啦操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211-01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使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牡丹江市啦啦操运动也在此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其发展形式主要依靠高等院校运动训练队和课堂体育教学。目前牡丹江市高校对舞蹈啦啦操运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的科研人员不多,有关舞蹈啦啦操项目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僵乏阶段。因此本文通过舞蹈啦啦操运动在牡丹江市高校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深入探讨舞蹈啦啦操运动在高校校园开展的现状,以及开展的院校状况、优势、存在的不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解决的建议,并结合牡丹江市高校的实际情况给出解决的对策,为舞蹈啦啦操运动在牡丹江市更多高校的开展和普及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参加2011年全国啦啦操等级规定套路黑龙江站培训班的5所高校的教练员和2011年黑龙江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啦啦操(院校组)比赛的近5所院校的运动员进行调查并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学校: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大学,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的书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通过百度、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检索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期刊、专著、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查阅了关于舞蹈啦啦操运动的相关文章,同时参考健美操等较为邻近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分析和总结,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参加黑龙江省啦啦操课程培训和比赛与牡丹江市权威的舞蹈啦啦操教练员与裁判员就有关舞蹈啦啦操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与分析。从中找出适合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模式的准确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了针对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在设计调查问卷前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如表1)。
问卷效度:问卷效度检验。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计了针对高校教练员、运动员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专家对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剔除了相关与本研究无关的问题,确定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2000软件对所搜集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频数分布与描述统计,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
2 结论
(1)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队参赛数量较少,现有舞蹈啦啦操队伍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并且存在参赛队伍地区过于集中化和各高校间舞蹈啦啦操运动开展不均衡的现象。
(2)牡丹江市各高校之间啦啦操场地条件存在不均衡现象,更多高校因训练场地设施的因素在舞蹈啦啦操训练中不到达到最基本的训练要求。
(3)牡丹江市大部分高校舞蹈啦啦操队平时不训练,普遍采用赛前集中训练的方式,仅个别高校能保持长期、系统的训练。
(4)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教练员主要来自健美操专项的老师,整体师资力量薄弱,具体体现教练员队伍年轻,带队训练年限短,缺乏带队经验,参加相关培训机会较少,但整体教练员学历、职称情况较乐观,牡丹江市高校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5)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队运动员基础薄弱,后备力量不足,运动员主要来源是体育专业学生和有舞蹈基础的普通大学生,大部分高校的舞蹈啦啦队都是由没有啦啦操基础的普通大学生组成,男女运动员比例出现严重偏差,存在女多男少的现象,运动员大多为大二、大三的学生。
(6)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领导重视程度、训练经费投入、师资力量配备、动员的来源与储备、参赛队伍地域过于集中、宣传手段等因素。
3 建议
(1)牡丹江市各高校领导应加大对舞蹈啦啦操运动的重视程度,全面分析舞蹈啦啦操运动在高校的发展形势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2)牡丹江市各高校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舞蹈啦啦操训练队经费的投入,加强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优化高校啦啦操运动训练场馆环境。
(3)牡丹江市各高校应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制定符合牡丹江市高校实际情况的短期和长期培训班,并定期组织培训。
(4)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水平,加强运动员后备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主力军,重视啦啦操运动在中小学的开展。
(5)提高竞赛质量,改善竞赛规模,增加比赛次数,促进各高校间的交流,积极开展高校啦啦队市场经济,并多渠道的自筹资金。
(6)加大宣传力度,多种途径宣传牡丹江市高校舞蹈啦啦操运动,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媒体、校园广播站、网站、校园报刊、电台、板报、宣传栏、标语、建立校园啦啦操网页等作为宣传渠道。
西班牙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现有高等学校300多所。由于西班牙是一个可移民国家,并且要求相对宽松,使得更多的留学生涌向西班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中国人开始选择西班牙做为自己留学或者移民的首选国家,同欧美等国的高消费相比,西班牙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学习“与上帝对话的语言”
除了英语、汉语之外,西班牙语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实用语言之一。全球讲英语的人约为4.9亿,讲西班牙语的则有4亿,同时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这其中包括了大部分的中南美洲国家,而美国的官方语言除了英语之外,也包括西班牙语。这使得学习西班牙语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多。由于西班牙语优美动听,所以被誉为“与上帝对话的语言”。据专家估计,英文、西班牙语、中文将成为21世纪最通用的语言。
首先,西班牙语是21世纪的官方语种,她是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贸总协定等的重要官方语种之一。她也是很多国际政治会议的最重要语种之一。
其次,在西班牙和南美洲地区共有4亿人使用西班牙语;在美国有超过2000万的居民正在使用西班牙语;在日本,有109所大学正在教授此语言,有接近4万名日本大学生正在学习西班牙语。
还有一点,近年来,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南美洲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以及加入WTO,国内将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现实是国内掌握西班牙语人才稀缺,这就为选择留学西班牙、熟悉西班牙语的中国学生提供具有竞争优势而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
因此,近年来,学习西班牙语已成为全世界非西语国家人们的教育投资项目,送学生到各西班牙语系国家学习西班牙语已在国际上蔚然成风。在中国,学习西班牙语,到西班牙留学将成为新的、最大的教育投资热点。
留学生与本国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西班牙具有悠久的大学传统,现有100多所大学及300多所闻名世界的专业高校、研究中心,可以提供各种专业和各种程度的教学。西班牙发达的公立体制,教学质量的保证,高等教育学费低廉,而且国家提供部份资助,外国留学生与本国学生享受同等的待遇。西班牙文凭也得到国际公认,每年接纳10万外国学生,欧洲式的办学标准,高质量的文化氛围,国家级的毕业文凭。这就是西班牙的国际市场上提供就学机会的本领。
西班牙的教育体制由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各等教育机构中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中,从小学到博士阶段实行免费教育,外国留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只收注册费(500-800欧元根据专业不同)高中学历的要通过考试,合格后可直接申请任何大学。
对外国学生,进入公立大学须通过西班牙语国家等级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后与西班牙本国学生一样免学费学习,部分私立大学不须考试但须交纳高学费。未通过或未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者可申请其大学的专科学习,专科毕业后再转入本科和研究生学习。
接受大学教育期间,为了鼓励发展教育,国家和私人机构设立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只要是学习勤奋努力、能够完成校方学习要求的学生,均可以申请奖学金 。西班牙大学的奖学金金额约在500-4000人民币/月之间,享受奖学金的时间为1-6年不等。每年还向国外学生提供一定比例的奖学金。西班牙政府用于奖学金的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3%。
西班牙一般大学,修业期分为个七个学年,三个阶段教授,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为一阶段,以通材教育为重心,灌输人文地理的认识,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为第二阶段,授予专业训练,完成二阶段所有课程,并经过考试合格,即获硕士学位,之后再接受两年之研究,缴完论文,通过测验,即完成第三个阶段,获得博士学位。 以上是西班牙大学就学现况,外国学生赴西班牙读书,多已接受原国家的高等教育,因此只要持有效的证明文件(经过翻译公证,西班牙教育承认),即可援用比较学历的方式办理。以圣诞节复活节暑假,将一个学年区分成了三学期,每期结束都有颇为紧张的期考,以确认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申请学校注意事项
入学方式:
大学一年级新生:所有外国学生,持有母国的高中文凭,经该西班牙教育部认可,即可申请大学就读,就读之学院、学校与科别由学生自由选择。
补修学分: 外国学生在母国已接受大学教育,但所修课程非全部为西班牙教育部所承认,故需补修大学部门未承认之课程,并修齐硕士学位之课程即可获颁硕士之学位。
博士班研究:西班牙大学之博士班课程,准许在外国修毕硕士学位之学生,但仍须办理学历认证作业,经西国教育部认可后,注册大学之博士班课程,并修齐专题研究内所指定的科目,通常须两年时间,经过考试,缴交论文即可获得大学颁发之博士学位
申请时间:
一般来讲,申请入学时间应早一些。申请进入西班牙的大学,应提前一年着手准备各类材料,然后按照规定在申请截止日期前将所有必备材料递交。由于西班牙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并不多,对专科以上的中国学生持欢迎态度。
西班牙公立大学的入学时间在每年的2月和10月,DELE是外国学生的西班牙语等级考试,在每年的5月和11月举行。外国学生进入公立大学学习须通过西班牙语DELE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或评估)后与西班牙本国学生一样享受低学费的待遇,但各个大学的入学要求不尽相同。不通过考试可以直接进入公立大学三年制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本科毕业后再转入研究生学习。部分公立大学硕士课程和私立大学硕士课程不须入学考试但要缴纳较高学费。
申请条件:
学生:大专、本科毕业生, 职大、电大、自考、成人可以申请。
父母:能够出示10-12万人民币的存款证明。
语言:目前西班牙领事馆对中国学生尚无西语学时证明,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
兴趣:对西班牙语言、文化有高度兴趣, 对掌握、运用西班牙语有信心和预见。
留学费用:第一年,如果您是大专、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您需要读一年的西班牙语,语言课程不享受国家的免费教育,所以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医疗保险、接机总共在7-10万人民币左右。
第二年的本科(Diplomatura)学费80%由政府补贴,学费注册费500-1000欧元,硕士(Licenciatura)学费1000-3000欧元左右。私立大学及西班牙语学校的学费则相当高。学生在西班牙以住经济型学生公寓或合租公寓、三餐自炊及上下学使用交通工具为例,大约为350-450美元。学生公寓生活费每月400-500欧元左右。
打工:西班牙政府允许外国学生在课余勤工俭学,但需另外申请合法打工学生工作证,工作时间不得与上课时间冲突,不得超过一般正常工作时间的77%(大约30小时/周),并需按照西班牙劳工法与雇主签订工作合约,雇主有义务为打工的学生上社会福利保险并支付保险费用的94%,其他的6%在工资里扣缴。社会福利保险包含100%公立医院医疗及60%药品费用。
想勤工俭学的学生可在任何行业寻找打工机会,像马德里、巴塞罗那这些工商贸易旅游大城,一般在餐饮、旅游服务行业,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公司是不难找到工读的机会。无论何种打工都需在通晓西班牙语的基础上,学生工读工资大约在5-8美元/小时的水平。
申请签证须知
一、 请留学签证者必须亲自前来申请。
二、 应递交的材料:
1、填好签证申请表并将4张近期照片贴在上面;
2、翻译并认证过的无犯罪公正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3、使馆领事处指定医疗机构所开的健康证明原件,申请人不得患有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的传染病、精神病,且无毒瘾(原件);
4、由申请人已被录取的私立或公立学校负责人签发的录取通知;
5、若无上面所提的被录取证明,无论申请人欲前往的是私立还是公立学校,都需提供此学校是被西班牙官方承认的,并有授课管理权的证明;
6、申请人学位证书翻译件的公证证书;
7、申请人拥有充足的生活来源(包括食宿及日用开销)的证明或是能收到以上方面的费用作为定期收入的证明。申请人的经济承担能力将同其去西班牙暂时居留的时间、目的、个人情况及西班牙方面接收家庭或机构的接待能力进行评估。
8、申请人如果未成年,需得到其父母或监护人关于其在西班牙学习和居留时间的批准。可能会要求申请人前来面试。西班牙大使馆有权向申请人进一步索要任何签证所需证明材料。所有证明材料需被翻译成西班牙文或英文。
三、 签证费用是405元人民币(54欧元)。
几种院校介绍
・西班牙语文研习: 西班牙各大学通常设有西班牙语文研习课程,这些课程专为外国学生所开设,修业期限通常为一年。公立语言学校,只要自认为有学习兴趣及能力者,均可入学,只要通过考试,即可获得校方的文凭。
・私立语言学校:专门教授外国人学习西班牙语的学校,教学内容以加强西语会话能力为主,并另有选修课程,如西班牙文化、历史、商用西文等。
・音乐学院及舞蹈学校: 西班牙的音乐水准,在欧洲是相当闻名且具高水平,在西班牙的独特风情中所蕴育的音乐和舞蹈,更是吸引无数爱好者与有心学习者的兴趣。在音乐学院上,西班牙约设有43所大小不同的音乐学院,其中以马德里皇家高等音乐学院及巴塞隆纳高等音乐院最负盛名,在音乐学院所研修的课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于每个阶段修业后取得初中高三级艺术文凭,至于外国人进入音乐学院就读,需参加能力鉴定考试,确定其可进入之等级就读修业。 西班牙约有7所舞蹈学校,其中以马德里皇家高级舞蹈学校,和巴塞隆纳高级舞蹈学校最为著名。
・美术教育: 西班牙的艺术在欧洲颇富盛名,在各大城市中均设有美术学校或装璜学校等,培养艺术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教学方法
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与此同时,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几乎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来保证自己的教师资源。然而,每年仍然面临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这就需要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包括普通话、歌唱、舞蹈、钢琴、美术等技巧),还要拥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与待人接物的智慧,以及敏锐的科研意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
而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构成较本科相对多样。但归结起来有以下共通点:首先,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至少明了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及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其次,本身对艺术比较喜欢或者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再次,幼儿学前教育最基本的年龄段是5-6岁,因而作为他们的老师,有耐心,性格相对稳定是必须要有的先决条件。
相对于艺术类学生更注重专业方面的要求,学前教育大专的学生在专业程度上未必有很深的要求,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又要求她们具备艺术传播方面的基本素养。这其中就包含了舞蹈等艺术类课程教学法的问题。作为艺术类课程的重要环节,舞蹈类课程的教学几乎贯穿了学前教育专科教学的始终,比较多所高校的专科教学大纲来看,舞蹈课程的设置不外乎舞蹈形体、各个舞种(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爵士舞等等)的学习,及幼儿舞蹈的教授与编创技法。众多的课程,繁多的舞种,怎么样才能在舞蹈基础不是很深厚的情况下尽快的掌握各个舞蹈的舞种风格,并且让没有太多表演经验的人迅速进入舞蹈状态并提升自信是学前教育专科学生将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固定,然不同的教师教授的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结果,除了学生自身的素质之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产生不同的原因。教学方法是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学的理性化思维就是教学方法。用教学方法指导实践,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几十年来,舞蹈教学方法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应当成为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而不应该成为其在探索过程中的羁绊。教师想要实现教学设计和控制的科学化,必须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和本质上的认识,一旦认识有了偏差势必得不出科学的方法论,更谈不上科学的指导和控制,相反,则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
那么如何利用舞蹈教学,发挥课堂的作用,切合实际的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有的学者认为“素质教育是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不只限于文化艺术学科素质”。所以课堂教学不应作为素质教育的唯一方法,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但就目前来说,社会以考试为主要的录用人才的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校考核教学效果的方式也没有彻底改革,因此,学生在学校的活动还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任何将学校教育游离于课堂教学这一主要形式之外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课堂教学从任何一方面来说,都不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障碍,也不是产生应试教育的温床。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淡化课堂教学,另辟蹊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方式上,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要达到这一要求,作为教师来说就要根据学科知识特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一定的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和教师的主导功能“以导促学”完成课堂要求的基本任务。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舞蹈课堂教学都是由浅入深、从简到繁,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逐渐掌握、不断巩固的目的。经常复习和舞台实践,就不致有学新忘旧的现象。利用教师渊博的知识和对教学课程的精心设计和舞台的表演实践,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得知识技能的快乐感,形成良性循环,减轻学生学习的课堂负担提升自信,获得较多知识和对舞蹈学科更多的了解。
2、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又是在知识的教与学中能中形成的,所以加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内容包括:
(1)观察能力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高级知觉形态,它是一种积极的能力。据测,人的信息量的30-90%是通过视觉观察得来的。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因而舞蹈课程的教授,首先要有观察的能力,要观察生活,观察各类舞蹈活动,而且在观察中善于以舞蹈家特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归纳。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所得的信息,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从而发挥意识对学生智慧的启迪作用。
(2)培养思维想象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舞蹈学科的思维力主要指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动作思维能力。当它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它本身也存在动作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个经过系统训练的舞蹈家,对动作的敏感性,就具备归纳、概括、划分与综合的能力。因此非常的利于培养他们对表现与研究对象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凭借观察记忆中的各种信息,运用思维形式,经过主观的加工、组合与改造,创造出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舞蹈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
舞蹈的教学方法在历史的扬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往往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个体差异性上。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出的效果和效应大不相同。如果授课人不注意新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始终固守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但意识不到它的错误和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恰恰相反,却依然盲目地行进在这条所谓的正确的道路上。而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值得肯定的态度。它在某一点或几点上突破陈规,脱颖而出,并在教学实践上取得成功。这种积极的教学态度所孕育出的新的教学方法,在经过实践检验后,必然会成为舞蹈教学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总之,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总结继承、与时俱进的基础之上还要做到的就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有不断秉承这一指导思想,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拉丁舞;艺术表现力;影响因素;培养对策
1.前言
拉丁舞是属于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兼有体育和舞蹈艺术的双重特点。以动作作为艺术语言,表现感情活动和人物思绪,对舞蹈者的艺术表现力上有着很高的要求。[1]其属于体育舞蹈的种类,包括桑巴舞、伦巴舞、斗牛舞、恰恰恰舞和牛仔舞。是体育舞蹈锦标赛的必选项目。拉丁舞参赛者按照多变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构成点与线的移动和静与动作的结合的各种造型,这种造型具有爆发性、对比性、转折性、整体性、进而给人以特有的瞬间美、过程美、变化美和立体美的享受,而影响这诸多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表现力。那么,如何培养我国拉丁舞选手的艺术表现力,这是目前体育舞蹈教练员和科研人员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影响我国拉丁舞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与形势下来展开工作的,希望通过研究能找出其中原因,探寻适合我国拉丁舞选手特点,能较快提高他们艺术表现力的方法与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
3.结果与分析
3.1影响拉丁舞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因素
表现力是指舞者用整个身体(包括脸部、躯干、四肢)将音乐的风格、内涵,所需表达的情绪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能让你从动作上看出是欢乐、活泼、遐想还是忧伤,且动作与音乐风格紧紧结合在一起。本文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和结合专家意见,把影响拉丁舞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制约因素主要归纳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3.1.1主观因素
3.1.1.1艺术修养。拉丁舞是选手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身体能力、审美能力和技巧)在其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3.1.1.2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拉丁舞是一门综合艺术,选手的人文素养是通过能把握不同拉丁舞的风格,了解其特点并能将对不同舞种的理解融于舞蹈之中来反映的。
3.1.1.3心理素质因素。心理素质影响艺术表现力发挥,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拉丁舞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关键之一。拉丁舞选手在比赛、表演、训练中不仅是身体的活动,而且也存在心理活动,其中心理活动对人的身体活动起着调节和主导作用。
3.1.2客观因素
3.1.2.1舞伴配合因素。拉丁舞的最高要求是两位一体,合二为一,才能极具艺术表现力地演绎各舞种不同的风格和个人独具的魅力。
3.1.2.2专项身体素质因素。随着拉丁舞技术难度不断加大,动作速度加快、动感加强、力度加大,选手的运动强度也相应加大,对选手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选手,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提高技术动作质量,充分发挥艺术表现力,争取竞赛好成绩。
3.1.2.3舞蹈创编能力因素。一套动作的编排不是简单的单个动作的罗列,而是动作间的有机联系、和谐配合及完整统一。动作的编排既要体现各舞种的技术特点,又要符合音乐的风格、韵律,同时还要根据舞者的个性特点、国际发展趋势、运动学原理、美学知识来编排。舞蹈创编能力是选手舞蹈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素质。
3.2拉丁舞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对策
3.2.1提高选手的舞蹈艺术修养
3.2.1.1提高文化素质。从人文视野来看,舞蹈艺术本身属于文化修养范畴,舞蹈艺术可以提高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
3.2.1.2提高舞蹈理论知识。要从各种渠道了解和学习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美学概论、民族学、民俗学、艺术人类学、人体解剖学、音乐基础理论等,只有懂得了这些,你才能对所要表达的舞蹈有一个较好的诠释,从而提高表现力。
3.2.1.3提高拉丁舞欣赏水平。首先,要了解拉丁舞的审美特征。舞蹈的形象性、感染性、独创性和技艺性是形成舞蹈美的四个基本审美特征。其次,要了解拉丁舞的种类、样式和各舞种的不同风格。选手只有了解了它们的发源地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各舞种的动作特点和风格,才能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投入等将舞蹈的思想内涵与意境准确地表达出来。
3.2.2加强对选手舞蹈人文素质的培养
提高人文素养关键在于提升审美能力,教练员应鼓励选手多运用网络、国际国内高水平比赛录像、舞蹈书籍等资源多了解、关注拉丁舞相关知识、资讯,使他们在具备一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有高品位的审美能力,让选手在了解和揣摩不同舞种、不同音乐伴奏所要表现的情绪、情感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提升悟性,并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舞蹈表现力。
3.2.3提高选手的竞赛心理素质
拉丁舞比赛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良好的身体能力,更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技术、体能是选手竞技状态充分发挥的前提。而心理素质的强弱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影响我国拉丁舞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选手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肢体语言表现力、心理素质、舞伴配合、专项身体素质、舞蹈创编能力因素和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等八个方面,这些因素从不同的层面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发挥。
4.1.2根据各制约因素对选手艺术表现力的发挥带来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对策。着重从选手舞蹈艺术修养的提高、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舞伴之间配合能力的训练、拉丁舞基本功的加强、教练员执教能力的提高、选手良好竞赛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六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拉丁舞选手的艺术表现力。
4.2建议
4.2.1专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提高动作表现力关键
运动员在学习、训练中应该首先抓身体各个部位基本姿态的规范训练,提高身体各部分协调运动的能力和节奏感,塑造优美的姿态;并且运动员在心理要有表现意识,通过心理训练以及比赛心理训练,增强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提高选手动作的表现力。
4.2.2舞蹈意识和音乐素养训练的运用是培养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舞蹈意识和音乐素养训练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使运动员在提高整体表现力的同时又形成他们自身的表演风格。许多教练员一般忽略舞蹈意识的训练,而过分注重动作的规范性,最终导致运动员在表演和比赛中缺乏“美感”。
4.2.3教练员是培养运动员表现力的工程师
运动员表现力形成的初级阶段,往往是通过对教练示范的模仿[4]。因此,教练员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拥有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和精炼的讲解,才能吸引运动员,激起他们的学习和训练的欲望,快速地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通过反复模仿融入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了选手表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徐金陆,吴东方.培养和提高优秀体育舞蹈运动员表现力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10):38-39.
【关键词】需求分析;小学英语教学;培养模式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需求分析理论最初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即通过不同群体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训练学生来构建课程(Rodgers,1980)。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后来逐渐扩展到外语的教育的各个层面。就具体外语课程来讲,针对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则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和动机等现状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等(陈冰冰,2009)。
在我国2001年推进和实施小学英语教育以来,英语课程的开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之小学英语课程的继续扩大,小学英语教师师资数量匮乏,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主力人群,怎样培养英语专业的专科生和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需求分析为理论依托,以社会对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和英语专业专科生对自身专业知识的需求为着眼点,对专科层次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进行探讨。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将需求分析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研究的重点也从最初的应用到专门用途英语(ESP)领域逐渐转移到普通英语(GE)的教学领域。Mead(1980)在对调查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他们的专业知识有关,能够满足学生客观需要。Huchinson和Waters(1987)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动机与态度、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的安排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学者也逐步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国内的外语教学理论,从理论层面到实证研究都进行了探讨。束定芳(2004)认为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前者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后者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陈冰冰(2009)强调对需求分析的持续性,这样才能掌握动态的需求变化,获得稳定的信息,最终对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曹玉坤(2011)对学前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学生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学前英语教育职业技能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学生往往忽视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而这些技能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小学英语教育方向(专科层次)的需求分析
根据束定芳(2004)提出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兼顾的需求分析理论,笔者选取了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对159名英语专业学生和35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期通过本研究发现小学英语教育方向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探索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根据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英语专业知识的需求方面显示学生更为看重语法、口语、阅读和词汇方面的专业能力。而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在口语、语音、音调方面的能力。二者在词汇、翻译、语音、语调、文学和语言学方面的需求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更希望小学教师在语音和语调方面更加地道,对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翻译、文学和语言学方面能力没有过高要求。
在职业技能方面,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尤为看重学生的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法、板书能力、英文书写和课堂组织的能力。而学生普遍对于自己职业技能的要求要低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两者在板书能力、英文书法、课堂组织、肢体语言、儿童歌曲和故事能力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小学英语教育(专科层次)培养模式初探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笔者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注重学生英语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重点规范学生的发音,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课堂用语的规范使用。并且通过建立院系自身的考评制度,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毕业之前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其次,选取适合学生的教材,适当降低教材难度。专科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知识不宜拨的过高过快,要坚持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牢基础知识。对于英语专业的高段课程如翻译、语言学、文学等课程可以将必修改为选修,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选择,拓展学生的视野。再次,加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启蒙阶段的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两笔(粉笔和钢笔)一画能力的培养和考评。同时将每学期的教学见习纳入教学大纲,充分重视学生教学见习和教学实践的环节,使学生的教学见习和教学实习要有目的、有针对、有检查、有收获。最后,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对儿童歌曲、儿童绘画、儿童舞蹈和儿童故事的了解。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让他们选取其中的一到两项加以训练,做到人人有特色,各各有技能。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Mead,R.ExpectationsandSourcesofMotivationinEAP[J].EnglishLanguageResearchJournal,1980,(1).
[3]Robinson,P.ESPToday:APractitioner’sGuide[M].NewYork:PrenticeHall,1991.
[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5]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
[6]曹玉坤.学前教育(英语方向)专业英语课程开发需求分析.河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同等学历,2011.
关键词:多梅尼可・斯卡拉蒂;奏鸣曲;旋律与节奏
Abstract: Duomeinike・Scarlatti is a famous Italian composer,an outstanding ancient pianoHome educator,he created more than 500 ancient First Piano Sonata that with a wide range of color expression,diversity,humor,joy, grace and elegance,bright and cheerful from view of Sonata melody and rhythm, and that made the form of Scarlatti'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Duomeinike・Scarlatti;Sonata;Melody and rhythm
一、旋律
旋律又称曲调,是按一定的高低、长短、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概念。旋律进行中出现的高高低低的音,通过节奏的变换形成一种线条性的错落组织,这就叫旋律线。在浪漫主义以前,旋律是音乐最直观的表现。旋律作为音乐语言的要素之一,在音乐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音乐就意味着旋律,它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在斯卡拉蒂的钢琴奏鸣曲中,他创作的音乐旋律摆脱了巴洛克音乐的宏大冗长所产生的沉闷,他的音乐主题比较短小,它们清晰简单,具有各种各样的表彩,形式多样,形成了斯卡拉蒂所特有的雅致特点,体现了作者性格的明朗直率。
(一)优美、抒情的歌唱旋律
斯卡拉蒂所创作的奏鸣曲中,有许多歌唱性的优美旋律,如同清澈的溪流,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恰当的节奏。这优美的旋律,既有清新抒情的田园牧歌,也有带有乡恋之情的那不勒斯小调,还有淳朴古老的歌谣。
斯卡拉蒂奏鸣曲K503就是选用意大利圣诞民歌作为素材发展而成的。旋律优美绝伦,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d小调奏鸣曲K9,乐曲具有悠长的抒情性,这在作者的其他作品中是少见的,因而有时也被称作“田园曲”“牧歌”等,其主部主题散发出诱人的春天气息而令人神往。音乐一开始就呈现出如歌的主题,那匀称悠长、徐缓平静的旋律犹如柳丝随风摇曳。
由流畅的音阶进入副部,由于加进了颤音和跳音更使人感到生机盎然。在乐曲的第二段落,可以听到主部的展开与再现。
K322 A大调奏鸣曲是一首从容自在、开朗自如的,具有意大利民族风格的抒情小曲,主题以朴素而流畅的节奏,明朗而舒展的旋律,传达乐观向上的精神。第36小节和第74小节的旋律,透出一种柔和亲切的情态,从容大方,令人回味不已。
具有幻想性质的d小调奏鸣曲(K213)主部主题旋律流畅、优美还略带一丝悲伤,像是怀念,更是抚慰,旋律线条上行部分比较短小,而下行部分绵延流畅,犹如叹息的词语,乐思缓缓流出。
副部主题的旋律线舒缓而平静,又略带一丝忧郁,然而低声部的主部主题的大跳,却表现出了激动不安的情绪。
斯卡拉蒂作品a小调奏鸣曲K61,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乐思的开头效果别致,全曲的主题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
(二)活泼、激动、豪迈的旋律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创作的旋律除了表现抒情、甜美的田园风光,还有许多表现活泼、激动、豪迈的旋律。“这些跳跃性质的旋律类型在拨弦古钢琴宽广的音域下为体现西班牙吉他表演、舞曲跳跃的舞步等风格提供帮助。”①
斯卡拉蒂作品K22(c小调奏鸣曲)主部主题的旋律以分解和弦琶音的形式奏出,低声部与高音部的大跳连接,恰似舞者轻盈跳跃的舞步。“高低两声部前后相接连绵不断发展构成”“使音乐情绪体现出激动和执着,适于舞曲执着连绵乐思的发展”。②
斯卡拉蒂作品K492的主题旋律以双手三度双音的齐奏交替出现,情绪活泼,富有情趣,节奏从舒缓到活泼,旋律优美欢快,情绪越来越激烈,音乐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断发展。上行的旋律线使乐曲更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斯卡拉蒂作品(K132、K514)运用两手相隔八度的反向进行斜向琶音来表现力量充沛、势不可挡的气势,从而使情绪突然激动起来,使乐曲有种波澜壮阔的开场白。
(三)装饰性的旋律
音乐语言的装饰性历史悠久,对于羽管键琴、拨弦古钢琴来说,它又可弥补余音过短和音值不足的短点。
在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装饰音是其极其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具有装饰性的旋律片断。
在具有幻想曲(ricrcae)性质的作品E大调奏鸣曲(K206)中,倚音的变化极为丰富,华丽的装饰音群增加了旋律的流畅性,音域宽广,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调外经过音、变化音等等多种手法,对原有的旋律进行装饰,并与之融为一体,恰似声乐上的花腔,婉转动听,体现了17-18 世纪意大利歌剧美声歌唱的即兴装饰特点,给人以听觉上的全新感觉,华丽而多彩,极具抒情性。
回音、颤音等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涵着深邃的诗意。斯卡拉蒂C大调奏鸣曲K326,左手连贯的分解和弦的连奏,像林中小溪欢快地歌唱,右手长颤音的运用,犹如奏响了一支乡村乐曲,风格优雅欢快,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味。
小颤音的运用可以使乐曲更加华丽、活泼,使旋律更流畅,在斯卡拉蒂作品K356(C大调奏鸣曲)中,小颤音的运用,增加了音乐的动力,随后紧接着的三连音,更使乐曲增加了活泼的气氛。音乐中那明快活泼的旋律,遒劲有力的节奏以及鲜艳、绚丽的色彩给每个听众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与此不同的具有西班牙风格的装饰音,常在句中或句尾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展示着那特有的奔放性格。”③在斯卡拉蒂奏鸣曲(K519)中,“这里的波音具有明确的突出重音的意味,具有人为的装饰意图,其音乐形象源自舞者手中的响板”。④
二、节奏
节奏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指一切均匀而有规律的工作进程。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感情的最高艺术形式。节奏、旋律、和声构成了音乐的三大要素,其中又以节奏为第一因素,然后才是旋律与和声,节奏可以独立存在,而旋律与和声却不可以脱离节奏。从音乐发展的历史看,也是节奏先于旋律出现的。节奏是音乐活力的来源,从人的呼吸、脉搏、语言,到田径场上的奔跑、跳跃,山峦的起伏,江河的奔流,田野的伸展,无一处不感受到节奏统治着生的世界,节奏就是生命的韵律。而音乐的节奏正是实际生活中节奏的变化。音乐中的节奏是指有规律交替出现的强弱关系和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巴洛克音乐要求一种富于动力的节奏,这种节奏以有规律重复出现的重音为基础,这种节奏赋予巴洛克音乐以持续的动力,产生出一种虽则但仍有所抑制的进行效果。鲜明的舞蹈节奏可以作为一首声乐或器乐的基础,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为音乐艺术提供了活跃的因素。
(一)三拍子的节奏
斯卡拉蒂的键盘风格中最重要的、最有特色的成分就是奏鸣曲的节奏。在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葡萄牙、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和舞曲的影子多次在他的作品中闪现,体现在节奏中的是大量三拍子的运用。在他500多首奏鸣曲中,有86首奏鸣曲采用的是二拍子、四拍子,而其余的400多首作品全部以三拍子进行创作。“在节拍上他运用3/4、3/8、6/8等舞蹈性很强的拍子来表现塔兰泰拉、凡丹戈舞、巴伐那舞、乡间舞等充满浓郁意大利和西班牙民间的气息:幽默喜悦、优雅高贵,明亮欢快”。⑤
斯卡拉蒂奏鸣曲K430,运用三拍子节奏的律动,以及旋律中间偶尔的大跳音程,表现出活泼欢快的舞蹈场面,颤音的运用更增加了活跃的气氛,左手的八度大跳以及连续的八度音程加重了三拍子的强弱感觉,使音乐更宽广、舒展。
斯卡拉蒂C大调奏鸣曲K461,左手分解和弦律动描绘了水波荡漾的情景,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恰似小船在水面上悠闲的荡桨。
作品K375的主题旋律自弱拍起以三拍子的方式,呈现出音乐舞蹈旋律的欢乐与激情。
(二)切分节奏
在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中,还出现了切分节奏的效果。体现在创作手法上的是:在一个声部保持原有拍子的正常节奏的情况下,另一个声部将两个八分音符同音以连线连接,使音乐节奏变为二拍子,这样在纵向上就形成了切分节奏,这种由忽略小节线的作法而产生的切分节奏的效果,使音乐更具动力性,更立体、丰满,旋律更活泼、跳跃,体现了新鲜和紧张感。例如K521。
在切分节奏型中,由于音符时值的改变,使原先的强弱规律发生了变化,强音位变为弱拍,而弱音位则变成强拍,形成一种强大的推动力,给平稳的音乐带来些许的动荡不安。
斯卡拉蒂喜欢使用切分节奏。其中节奏上最有创作力的奏鸣曲之一K233就包含有许多切分音的运用。
(三)复合节奏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的另一个节奏模式是节拍的交替运用,在他的奏鸣曲K502中就有2/4拍子与3/8拍子的交替运用,由于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律动规律使乐曲的节奏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节奏特点,这在当时来讲是具有一定的先锋性的。
总之,斯卡拉蒂在奏鸣曲的创作中,不仅大量地借鉴西班牙、意大利民间舞曲的节奏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奏鸣曲的节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其奏鸣曲的节奏丰富多变,为后世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素材。
注释:
①董蕾.《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奏鸣曲西班牙音乐风格研究》
第73页,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②董蕾.《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奏鸣曲西班牙音乐风格研究》
第74页,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③李睿.《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作品中的意大利风格》第27
页,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4月。
④同上。
⑤肖利频.《D・斯卡拉蒂奏鸣曲的音乐风格》,苏州铁道师
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119页。
参考文献:
[1]李蜀果.《现代钢琴音乐的伟大奠基者―论D・斯卡拉蒂与
其钢琴奏鸣曲》[J].载《音乐探索》1998年第1期
[2]陈一鸣.《d小调奏鸣曲(田园)的美学特征与手风琴演
奏提示》[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66年第]2期
[3]朱建.《斯卡拉蒂与他的古钢琴奏鸣曲》[J].载《钢琴艺
术》1998年第3期
[4]朱雅芬编译.《斯卡拉蒂的古钢琴奏鸣曲》[J].载《钢琴艺
术》,2000年
[5]候康为.《斯卡拉蒂古钢琴田园曲中的人与自然》[J].转引
《中国音乐学》1994年第4期
[6]刘畅标.《铮铮古琴韵――斯卡拉蒂奏鸣曲初探》[J].载
《钢琴艺术》,2001年第1期
[7]丹.《西方音乐体裁发展概要及体裁研究意义》[J].载
《音乐艺术》2005年第2期
[8]柳青.《浅谈巴洛克古钢琴音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7期
[9]孙晨荟.《西班牙的弗拉门科艺术》[J].载“中国音乐
学”,2003年第2期
[10]邵华.《古典奏鸣曲式溯源》[J].载“德州学院学报”,
2003年2月第1期
[11]杨静.《钢琴奏鸣曲的历史概略》[J].载《中国音乐》,
2005年第1期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实践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许多中小学校将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加强了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纷纷开设以审美为核心内容的音乐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同时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国家重新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类课程标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需师资的工作母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现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制约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近年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师范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拓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改革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而探索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我院两次举行
“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分学科、分教研室就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针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提出树立培养“社会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观,破除以往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局限于培养“单位人”——学校对学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结果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思想,造成学生竞争性弱、能力不强的做法;
2、加强教育思想的创新,破除一些陈旧教育教学的观念、制度、做法,总结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
3、不断提出新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4、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办学途径、办学手段,在稳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为突破,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优秀人才;
5、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发挥优势和特点,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其前身为艺术师范系的音乐师范专业,3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音乐师范人才,取得很大的成绩。面对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形势,经过社会调查和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我们对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即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音乐师资、社会教育机构师资以及为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后备人才。我们不仅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还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审美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质。
培养目标紧扣“以人为本”的宗旨,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习,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的学习,突出“人本主义”。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为与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思路。考研了国内外高师音教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大高新宽全大课堂"的理念:
“深”——深厚的基础;
“大”——大量的信息;
“高”——较高的实践能力训练;
“新”——新的艺术视野;
“宽”——拓宽的专业口径;
“全”——全方位的知识、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至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出现过一些失误。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就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这十分不可取。众所周知,音乐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上好舞台的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只能是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全盘照搬。
(二)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高师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动体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对应新的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大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文化课;
第二大类是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1、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常识(含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
2、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合唱与指挥等。
3、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含即兴伴奏)。
4、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此外,为使学生的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将选修课程逐步扩大到100余门,开设了作曲、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文学、各种器乐演奏、美术常识等选修课和有关讲座。
四、突出师范性——多能一专、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突出师范性,首先必须要大力夯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四大基础:
1、公共文化课的基础;
2、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3、专业技能课的基础;
4、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基础。
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决定于其培养人才的职业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单位,我们培养出可以迅速胜任教师职业的音乐师范生,既满足了国家对教师的急需,也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上的专业形象——师范性的形象。师范性应该是师范教育最具本质、最具特性的东西,它既遵循艺术师范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又与师范的培养目标紧紧相扣,从学科建立到课程设置,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学管理,从授课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实践环节等,都应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的教育体系,在每门课的施教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学法则是贯穿教与学的主线,明明白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教”。一句话,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切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才是最大的师范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就此,全院领导、教师逐步达成了共识: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五、拓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每种社会职能也无不交叉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势必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我们要求学生按前面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
所谓“多能”是在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力求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全面及求得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提高与发展的专长方向,以满足音乐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多能一专”型人才则蕴集了无可估量的能量,将大大推进整个音教事业的发展。
我院在拓宽师范生业务口径的途径有,如:
1、增设电脑音乐基础课程,讲授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及课件制作知识等;
2、在音乐教育学课程增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等最新内容的讲授;
3、扩大选修课,除传统选修课声乐、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民乐、作曲理论、舞蹈等课程以外,增设教师口语、播音与主持、音乐鉴赏等一百多门选修课程,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版权所有
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重要条件
1、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即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课标》的实施,而且也关系到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要使学生日后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就首先要立足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要求教师学习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充分认识到《课标》所阐述的十个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层面和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
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新课程给音乐教育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课程评价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感受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终生热爱音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近十几年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体现了21世纪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版权所有
2、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人才建设也是我院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1)“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教改经验,改进我院教学管理。通过派员赴美、加、日、俄、越、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访问、交流和演出,邀请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波兰音乐学院肖邦钢琴学院等中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以及举办“乐器演示会”等活动使师生们开拓了艺术视野,学到国内外许多新的音乐知识及新信息。
(2)注重业务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连年派出部分教师分赴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音乐院校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或赴北京、上海的重点音乐院校学习进修。并且由院领导带头率全院共有20余位中青年教师参加“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研修班”学习并已顺利结业。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已考上硕士研究生,另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地就读在职研究生,形成全院重新学习充电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风气。
七、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我院经过几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并已初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音乐师范生应练好“音乐书法”——即乐谱书写的基本功,并在新生的《乐理》课及毕业班的《配器常识》课上加以严格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配器常识》课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使这门课成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解决实际应用的课程。
(二)
改革音乐学院式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有师范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路子。建立视唱分级教材及分级考试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全体学生按教学大纲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部分学有余力以及有兴趣继续学习视唱的学生能向更高级别层次迈进;运用固定调唱名与首调唱名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视唱的熟练程度和贺御能力得以提高,这些均大大提高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三门史论课的授课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课堂授课与指导学生自学并举方式,教师隔周上课讲授本课主要内容,并列出参考书目及布置课后作业、论文题,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学会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欣赏室等的各种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三门课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在键盘乐器的教学中,采取了小组课、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改变了原来钢琴、手风琴课单纯“一对一”式的授课办法。学生在集体课或小组课上,不但能互相观摩学习,学到了演奏技巧,还学到了如何教学的方法。由于在集体课中运用了先进的数码电钢琴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优于个别课的授课方式。钢琴课还准备在2004新学年启用分级教程教材。
(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早在1991年建立了全国高校中最早的电钢琴教学系统,后又相继增建了电子琴教室、midi教室、教学录音工作室等。
(六)应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将电子琴课纳入了必修课,还提出并推行“手风琴与电子琴同步教学”的课题,大胆进行相关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这些健盘乐器的学习上融汇贯通,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七)将原有的钢琴、和声、钢琴伴奏编配几门课三门课程串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课程组合,将这些课程的教师组成课题组,根据这几门课的最终要求来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钢琴(演奏、歌曲伴奏及一些简单规范的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和声(和声知识与规律、习题、作品应用的分析与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钢琴伴奏编配(加强钢琴伴奏织体音型的移调训练、伴奏编写、即兴伴奏配弹等)。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八)及时将《电脑音乐基础》作为必修课。我们充分认识到,在21世纪,主导知识经济的必将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计算机是打开21世纪大门的金钥匙”这一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计算机作为最基础、最前沿、发展最快的学科和专业,是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中的核心,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打开新世纪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的理念同样地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士所接受,应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学习计算机,学习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成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必然。早在2000年,我院便为全体学生开设了《电脑音乐基础》的课程,使广大学生能尽快地结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进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学习。进而学习和掌握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发和应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就制作和应用音乐课件进行教学,受到学生及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九)声乐课改变以往套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一对一个别课的授课方法,进行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办法的尝试。努力将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程当中。
(十)舞蹈课得到了重视与加强;增加了课时;设立了侧重舞蹈的选修;教学内容中还增加了校园小歌舞编排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学习。
(十一)2001年开始至今,在《音乐教育学》的课堂上组织全院学生学习贯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音乐标准的音乐鉴赏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教学方法,并从新的角度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音乐教学原则、音乐课程理论、音乐教学艺术、音乐教学(含教育实习)指导策略、现代音乐教学技术、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措施、音乐教育研究、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运用等。使全院学生注重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颁发后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密切联系了我国和我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新教改实际,并实践于教育实习中,有助于培养音乐师范生成为新型的合格音乐教师。
(十二)大力加强艺术实践,将艺术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中,并进行考核和量化评分。艺术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下乡采风及创作实践。广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每年3月,是少数民族民俗艺术活动较多的时期,我院坚持安排二年级学生下乡采风,同时就地搞当地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民族音乐艺术教育,让他们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坚定他们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决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激发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采风的感受,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有的获全国音乐比赛获奖,有的在全国音乐刊物发表,更多的是自己的汇报音乐会上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作实践,学生们反映了这些活动是“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2、组织文艺活动及登台演出实践。如每年举办的音乐教育专业技能五项全能(即演唱、演奏、舞蹈、讲演、板书)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艺苑杯”声乐大赛、诗歌朗诵、大学生口才及讲演比赛等;还有每学年的教学汇报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和音乐舞蹈晚会等。让学生有许多机会来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
3、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与社会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学生节目曾获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全广西合唱比赛特等奖,并荣获广西区教育厅颁发“广西大学生爱乐合唱团”称号
(十三)多元的音乐教育实习方式。我院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探索与改革:
1、定点实习。加强音乐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已建一批实习基地学校:如有柳州三中、广西壮文学校、邕宁高中、邕宁职业高中、南宁第一职业高中、南宁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等。
2、学生分散实习,教师带头指导实习。采用了让学生回原生源地实习的办法。接纳我院实习生的各级学校已达200余所,使实习生有更多机会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外活动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为毕业生进行毕业“双向选择”提前作了准备,增强了我院与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机会,使毕业生就业途径更多,渠道更通畅,扩大了学院在社会的影响,生源得到扩大。
3、抓好实习准备工作。为使实习生能在毕业学年分散到全区各地实习,独立地进行实习工作,我们抓好了教育见习环节。带领学生到学院所在地——南宁市有关学校听课、评课、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辅导。并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根据音乐教育内容(乐理、声乐、欣赏等)逐项进行试教、试讲,以取得教学的体验,学会分析教材、备课、上课、评课、总结等环节。为他们进行下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基础。我院教师还承担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音乐师范生教育实际指导策略》,获得的成果很好地直接指导了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
(十四)紧抓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蔡世贤院长、陈玉丹教授一起经过两年多时间开设系列的讲座和积累,完成了近七万字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稿,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题库,以指导学生通过论文写作,提高音乐师范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调研的能力、查阅报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全方位的资讯的能力。
(十五)2002—2003年,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我院课程衔接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的衔接。
1、舞蹈普修课调至一、二年级上课,舞蹈条件及基础较好的学生三、四年级可以继续选修舞蹈课,这样,使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学习舞蹈基本技能,同时有机会将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中。
2、《钢琴伴奏编配》课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专科在第二学年开设,比原来提早了一年开设,保证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延续性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3、《教师口语》课由原来在第三学年开调在了第一学年上,以保证我们广西少数民族部分学生克服语音不准的问题。
4、将原在最后学期安排的大部分课程分布到前面其他几个学期进行,一改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课程内容较多的情况,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找工作,做好准备迎接社会的挑选。
(十六)为了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拓宽办学思路。增加了音乐学(音乐教育)新的专业方向:电脑音乐制作专业方向、舞蹈教育专业方向。
(十七)《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分析》、《和声》、《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课程,将最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应用到教学当中。
(十八)改革招生考试。招生确保规模扩大和生源质量两方面的需要。1996年始,我院积极承办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统考工作,改过去各院校分散招生为全区(省)性的统考,贯彻执行宽口径、重基础、重素质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评分办法、评分标准都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考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统考成绩在区(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通用,改变了一校一考,报多校必多考的状况,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有利于学校公正选拔,有利于合理利用生源,提高音乐专业新生的整体质量,并有利于减轻考生的负担,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路子是正确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前进。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我以为,改革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我们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永恒的课题。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注:1、参考书目:
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②《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研讨会报告》潘懋元著。
③《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突出师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纪的教学体系》
蔡世贤吴远雄合著
关键词:课程设置;“套餐式”选修;多元化
前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联系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我院于 2000年着手对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实施,从 2000年“低年级必修 +高年级选修”模式发展至2002年“全盘选修课”模式,经过“第一学期必修 +三学期选修”模式的过渡,最后回归至“低年级必修 +高年级选修”模式.在此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选课的目的、上课的态度、教师授课内容及方法、场馆利用等方面皆有不足之处.故在2006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上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针对我院的实际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场馆建设等问题,提出我院体育课程设置的设计方案及对策.
1 我院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个体差异大 我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高等师范学院,也是全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学院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同时承担着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任务,因此学生年龄跨度很大,体育教学中的区别性和针对性非常突出.本、专科学生中有50%来 自于苏北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薄弱的办学条件和“重文轻体”的办学思想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下降,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缺乏.
1.2 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的态度存在偏差 随着“学分制”教学评价体系在高校中的日趋成熟,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态度以取得学分为最终 目标,忽略了体育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大学体育的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 自己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能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运动能力;掌握有效的知识和方法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体能;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体育课程 目标无法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3 选修课项目的设置存在一定不足 现今我院体育选修项目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竞技健美、健身、武术等.面对我院学生年龄跨度大的招生特点,体育选修项目的设置就显得相对传统而单调.体育授课的学生中,有刚经历过高考选拔的本、专科普高生;有经过“专转本”考试录取的专科生以及“成人高考”招收的脱产班的社会从业人士.如此复杂的学生概况,现有的选修课项目的设置已显得比较陈旧,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
1.4 课程评价体系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和选课倾向不同 体育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着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运动技能的提升度和自身评价的满意度等方面.教师在具体的掌握和实施中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方面进步不大.
如低年级的必修课,平时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的比例扩大,造成运动项目技能方面考核要求降低,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幅度不明显.选修课专项技能考核标准尺度不一 ,导致学生选课人数集中,增加选修课教学难度.如高年级的选修课 ,部分选修项 目技能考核标准的难度相对偏低,致使学生人数集中,对选修课的开设带来了冲击.
1.5 体育场馆设施制约着体育选修课的发展 完善的体育设施将为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宽阔的空间,是丰富体育选修课的必备条件.由于场地条件限制,我院现今体育教学模式有两种,草场门校区的室内选修课教学和浦江校区的室外必修课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制约着体育课程模式,随着浦江校区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完全进驻,体育课程必将重新规划设置.如何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已变为体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2 我院体育课程重新定位探论
针对我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在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成绩的评定等进行分析,在教学环节上拟逐步进行调整。
2.1 体育课程设置有效提 高学 生运 动能 力基础 。加大学生选择教 学内容 的 自由度 原有 的“低年级必修 +高年级选修 ”模式虽然给了学生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然而必修课长达两个学期的学习,加上选修课的开设过多考虑的是教师的专长,较少考虑学生的运动需求和兴趣爱好,存在一定的因人(教师)设课的现象,给学生以强人所难的感觉.
新的课程设置定位,拟根据我院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和体育教学条件,第一学期对学生进行行政班的必修课教学,主要开设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健美操,着重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运动基本技能.第二、三学期为“套餐式”选修课教学,拓展选修项目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运动需求与爱好.开设的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 、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健身、武术、竞技健美、养身保健、体育舞蹈、形体舞蹈、轮滑、防身术、气排球 、街舞等,同时将这些项目分类整合为球类项 目、健美健身类项目、保健类项目、休闲类项目四大项目.“套餐式”选修课是学生在每学期开课前根据个人体能基础,爱好 、特长和今后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自由选择两个不同大类中的项 目组合成本学期的“套餐式”选修,教师则根据学生选修后各“套餐式”选修班的项 目构成,进行轮换式半学期的选项课教学.第四学期为专项提高教学,是让学生在一学期中选择兴趣专项进行高一水平层次的学习.此种课程模式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适应了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
2.2 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每个项 目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这种措施对教师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以往课程的教师配备,不管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是否接受,教师大多上完课走人.职称评定中,教学质量是软指标,而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是硬指标,因此,教师努力的方向和重点就变成了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但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选择 ,将会出现教师在教学质量中的竞争 ,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使得教师不得不将教学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因为一旦没有学生选课,或选课的学生不多那将比暂时没能评上职称更为尴尬.这样一来促进教师主动钻研教学业务,努力提高 自身的教学水平 ,设法改进教学方法.
2.3 针对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制定多元化评价体系 《纲要》明确提出“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采用多元综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根无形的杠杆,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必修课的开设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学生体育技能基础,因此定性与定量评价(体能和技能的评价)占主导地位,拟占70% 一80%,而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态度、t3常考勤)占辅助地位,拟占20% 一30%.选修课是学生根据 自身爱好及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开设的,因此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和学习进步幅度、学习态度 、13常考勤)和定性与定量评价(体能和技能评价)具有同等地位,占据相同比例.
2.4 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 《纲要》中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等纳人体育课程 ,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根据《纲要》要求 ,在全院范围内组织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等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协会.教师应把课内教学内容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定期对各俱乐部、协会进行组织和指导,使体育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有效的三维延伸,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具有体育文化氛围的学院健身育人环境.
3 结束语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在艺术学升级为独立学科的改革契机下,分委会召集各方专家就当前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未来戏剧影视学科的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深度研讨,讨论议题涉及艺术门类的建立与拓展、各院校的应对措施及发展预期、人才培养模式的变更与创新等众多焦点问题,列席专家秉承真诚沟通的态度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
会议由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付程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会议嘉宾及议程。之后,由分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围绕艺术门类升级问题进行了题为《中国艺术学科嬗变与分类建立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报告中,周星首先回顾了过去两年来分委会取得的工作成果,其中包括一份调研全国艺术类教育现状的专业报告,以及另外两次有意义的学术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支持下的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以及依托西南大学组织的学生论文评奖活动。
其次,周星重点解析了艺术门类独立过程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他认为,学科门类在独立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一些难题,一级学科大扩展,一级学科确立之后怎么和原有学科衔接,很多院校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当前,艺术学科已经从隶属于文学的一级学科提升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原来的划分是05文学门类,0501中国语言文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0503新闻传播学,0504艺术学。回顾历史,艺术学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试图独立,却一直没有成功。2008年,第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立后征求过很多专家的意见,新的转机出现,特别是在以中央音乐学院老院长于润洋等为代表的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修成正果”。最初确定艺术学下属4个一级学科,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舞蹈学、戏剧影视艺术学、美术设计艺术学等,最后公布时更改为五个学科,分别是1301艺术学理论、1302音乐舞蹈学、1303戏剧影视学、1304美术学、1305设计艺术学。由于艺术学下属一级学科的调整,也随之也引发了一级学科博士点评审的变化,某些院校可以自行审核博士学位一级学科点,分两种情况:第一,40多所985高校,可以自行设立一级学科,按照原有学科点审定、公示;第二,各省按照规定名额竞争申报,国务院学科组针对各省申报进行投票审议表决。目前,各省市地区已经基本通过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包括中央美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之后国务院学科组14个委员投票,超过半数同意就会通过。如果简单类推,假设他们具有全学科艺术门类的授予权,就增加了12所院校。原有一级学科最早是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现在估算起来,加上985高校通过的,目前可能是总量20余个一级博士点艺术学授权学科。
再次,周星介绍了当前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最新进展。根据教育部最新要求,2011年要完成目录修订工作,自2012年开始正式招生,其中招生计划、教育统计等按新目录执行。这次目录修订将所有专业分成引导性专业、一般性专业和特殊性专业,简称“宽、普、特”。这项工作最终还是交给各个分委员会。当前,专业“老目录”和“新方案”之间的衔接、关联、协调出了很多问题,新方案在学科归属和性质认定上还有许多矛盾亟待解决。
最后,周星总结,认为艺术门类独立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对于艺术学科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必然也会引起许多争议,二十多个在旧学科里国家认可的一级学科怎么和门类嫁接?怎么评价一个一级学科的优势特点?学科门类、学科规范以及调整成为一级学科门类在各个学校的设置,特别在综合大学怎么设置?这些都成为困扰艺术独立门类发展的问题症结。这一系列问题必然影响到某些学校的专业设置或者院系调整,周星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讨论交流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会议第二个段落是专家发言与集体讨论,参会专家畅所欲言、积极互动,针对艺术升级为门类引发的一系列变革和问题各抒己见。首先,东南大学教授王廷信发表观点,他认为艺术学升门类首先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因为艺术学在整个艺术国际化过程当中发展非常快,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在社会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次国务院学位办能够把艺术学升为门类,是国家对这样一种变化的判断和选择。但是,相应的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学科之间的平衡问题,原来一个一级学科下面有八个二级学科,现在归并成五个一级学科,这五个一级学科,是各种力量支配下形成的结局,这样一个结局有没有问题?比如说音乐学,应该说是积累比较好的学科,但是音乐学和舞蹈学放在一起,而美术学和设计学因为一些外在原因被分开。艺术学升为门类过程中,尤其艺术学的创办,主要是张道一先生起很多作用。张先生有一个观点启发很大,他认为艺术门类之间是有影响的,音乐和舞蹈之间没有鸿沟割裂开来,戏剧和影视之间也没有。懂一些艺术史的人都很清楚,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电影进入中国以后用京剧这样的方式表达,说明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影响会促进每一个艺术品种的发展,缺乏这些东西,或者音乐是音乐,舞蹈是舞蹈,大家各自划条界限,没有办法更好地发展。总体来说艺术学升为门类是好事情,升为门类之后学科之间的互相交流非常重要。
之后,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也围绕艺术门类的独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通报了一些他掌握的最新信息。他认为当前是艺术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机,从2010年底到开始,教育部几个司都在举办相关活动。首先,2010年11月份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通过了未来十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划,规划规定各个学校今后应该开八门艺术类课程,供全校学生选修,十年之内八门都要开起来,包括两类:第一,艺术导论,即艺术概论。第二,专科欣赏,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剧鉴赏、影视鉴赏、戏曲鉴赏。在这一规划的影响下,必然需要大量的师资投入,这对艺术学科的发展是一种推动。第二个会议是教育部关于组建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调研组,暨召开调研工作会议的通知。要成立两个调研组,奔赴全国26个院校调研,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实地调研,研究起草改革报告,筹备召开全国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现在艺术升级为门类了,到底应该怎么发展是主要的调研方向。在这次准备会上主要讲了几个问题:第一,对调研要有正确认识,因为现在艺术教育发展非常快,除了艺术院校以外,综合大学、师范大学纷纷成立艺术系,2007年在校生有113万是学艺术的,是1999年的26倍,毕业生21万,是1999年的47倍,艺术教育成果显著,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而且艺术教育已经超出了学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需要调研的问题,包括:1.现在艺术教育规模过大,据说有的学校招生报名人数居然达到十几万。2.学科专业问题。现在艺术已经升格为第13个门类,教育部高教司正在修订专业目录,但是艺术院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有求全、求大的现象。3.人才培养与质量建设。现在艺术教育方面已经有17个国家级艺术教育中心,有60个创新人才基地,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非常重要。以前培养人才比较单一化,与实际部门的需求脱节。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符合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发展。4.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现在学生数量很多,教师相对数量很少,从质量上来看,师资也不够,缺少学科带头人,而且重演出、轻教学。5.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和国际接轨。下一步艺术教育的发展重点是:第一,不断提高艺术人才质量。第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比如对专业艺术院校、综合大学、理工应用大学、师范院校艺术人才培养应该有不同标准。第三,要特别关注艺术师资缺乏,尤其缺乏学科带头人的问题,对师资今后加强定期培训。第四,大力推动艺术创新和学术创新,出作品、出研究成果。第五,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围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挥智囊团作用,艺术教育跟国家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关系非常密切。本次参加调研的院校有两组,第一组包括吉林艺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北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大学;第二组包括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员、华中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青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梁国伟从本科目录修订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艺术教育的变化。目录修改体现了一个新趋势,音乐学多出音乐科技和艺术专业,在影视学中加进了数字影视技术专业,这些新兴战略性专业体现出国家对教育格式的调整。武汉大学教授彭万荣从所在院校出发,谈了艺术升级门类带来的变化。这次调整艺术门类独立以后出现五个一级学科,对高校影响很大,除了极少数院校能够同时办五个一级学科以外,其他学校也许只会涉及到一个、两个或者三个,音乐、舞蹈、电影、书法都有一点,但是要真正形成一级学科很难,没有一定的师资恐怕不行,现有的师资分散在五个一级学科里,作为一级学科一评估,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还有一个想法,原来艺术学附属在文学学科里,因此可以借助文学学科的力量发展艺术,比如说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在文学系下面设了戏剧影视文学博士点,和本科点名称一模一样,本科变成艺术类专业以后,博士点是不是可以考虑这方面的建构问题。1998年国务院进行了一次学科目录调整,当时把在文学学科下面的一个民俗学二级学科授予文学学位,后来学科调整以后,征求大家意见,几个老师纷纷要求到法学系,后来武汉大学把民俗学从文学里剥离出来,分到法学系。艺术学一级学科门类独立以后,能不能仿效原来的做法,按照学科归属慎重考虑这个问题。既然门类独立对原有格局会产生新的变化,那这个变化应该有指导性的影响,应该使学科的归属更加明确,更加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在分析了艺术升级为独立门类之后的发展优势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龙等多位列席专家又从自身院校发展实际出发,分析了这一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师资培养与学科评估上,由于一级学科的严格要求,可能造成师资人才引进的巨大负担,因为由于戏曲、影视等特殊的教育需求,使得以论文、课题考核人才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全适用,一旦从二级学科变成一级学科,这方面的压力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