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政治建设论文

时间:2023-03-17 17:59:27

导语:在政治建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政治建设论文

第1篇

1.1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共性。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代表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哲学,属于管理理论范畴;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思想文化,这种思想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属于政治思想理论的范畴。对于企业来说,在组织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存在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并存的现象。此时两者的共性主要表现为:①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出发点,不管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②工作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围绕价值观、道德观进行教育,这些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通过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③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都重视人的社会价值;④原则方法,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指导思想、工作内容等方面存相似性,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都遵守民主、说服教育的原则。

1.2不可替代性。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在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尽管两者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在所属的范畴方面,由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不同,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不会出现相互取代的现象。

2融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2.1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创新。

对于企业来说,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建立生动、活泼,并且容易被人接受的企业文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文化,通常情况下,这种企业文化不具有强制性,这时会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与逆反心理。在改进、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这种寓教于文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2.2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进行创新。

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高度关注文化因素对员工观念、心理等产生的影响,同时借助企业文化,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自身的经营活动、娱乐活动等进行融合,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空虚感在一定程度上降到最低。

2.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够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在心理方面,使他们更加信任领导和同事,并且更加热爱企业,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断地努力工作。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内容方面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具体化。

3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对建设企业文化的作用

3.1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对于企业来说,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通常情况下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并且会触及到一些人切身利益,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

3.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能够进一步塑造企业文化的灵魂。

第2篇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特点

电力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开展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基本出发点。也是领导制定各项工作应遵循的规律和依据,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开展在员工之间,根据已经制定完善的工作方针、原则,来指导员工的工作行为,从而促进电力企业良好的发展。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四大特点:第一是社会性,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寻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外,还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且电力企业也是处于社会大环境中发展,员工的思想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具有社会性;第二是开放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许多外来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了电力企业员工的思想,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具有开放性;第三是自主性,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员工加入到电力企业中,这些员工的自主意识非常强;第四是广泛性,思想政治工作包含的范围非常广,职工素质教育、改革观念教育等都属于思想政治范畴。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企业文化内涵是企业的一种文化氛围、精神环境,以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起规范性的作用,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也有很多方面: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心态文化,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的行为方式等。在电力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创新化、人本化、制度化以及学习化的特点。创新化: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创新性,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本化: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员工,只有被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同时,企业员工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化:是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学习化:建设企业文化时,要创造一个全员学习的氛围,以便员工的工作能力能一直符合时展的要求。

二、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联系

二者的共同点: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二者都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精神对人的主导作用,为了使工作达到最佳效果,都会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二者都会针对人的特点来开展价值观教育,促进电力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增强,让员工主动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二者的不同点:在电力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所特有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属于理性文化概念。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引导,以此来调动员工主动投身工作的热情,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理性概念,还是实践性概念。二者的互补作用:在管理上,思想政治工作以党的思想为基础,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而企业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保证企业文化具有政治方向,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互为补充。在行为方式和体系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选用的方式为关心理解、沟通等,这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依据,而企业文化经常采用的方式为商品经济行为、非组织交流行为等,这种方式可以补充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在电力企业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方法有三种:第一,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队伍,这是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保证和条件;第二,采取相应的运作原则,运作原则要以人为基础,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充分的调动起人的积极主动性,让员工自愿的投身到电力企业的生产建设中,并参与到电力企业的管理中;第三,注重电力企业文化培育,良好的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繁荣的发展,当前,电力企业正在实行体制改革,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做到与企业体制、时展相符合。

三、结论

第3篇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其学风的质量与水平是衡量其办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要想保证高校教导出来的学生能够为社会带来足够多的良性效应,就必须要确保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以及诸多个人品质的优秀。在当前的教育行业发展形势下,由于高职院校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必须要保证学校的学风水平,保证高职院校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确保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地拔得头筹。

1、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前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行为特点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每个人都怀着不同的学习目标来到大学校园,每个人的学习动机是有着一定的差异的。随着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给予高职院校了更多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每年接收的学生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重大改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式要做出应有的改变,以满足新时期下的教育发展新需求。

2、提升学校内涵,加强学风建设力度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应当脚踏实地,而不是浮在空中,重视形式多于实际,并且内涵建设也应当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部分。一个学校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其自身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学校应当保证自己的学风建设能够满足足够的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风建设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理念相互结合,为创造更加具有人文气息的高职院校出功出力。

3、明确学风建设对高职院校起到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要想向同学们准确传达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办学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其自身的学风理念。在这样的基础上,为同学们的长远发展制定细致的规划。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通过学习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学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了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还包括了各种课外对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学,并且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来源于多方面的,片面地考察一个学生是不合理的,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学风建设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首先解决的难题之一。

二、注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结合

作为两个紧密相连又相互有差别的工作类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学风建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在工作当中是不能被分隔开的。学风建设主要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文化氛围的构建有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两者要想发挥最大的工作质量,就应当毫不犹豫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互补的效果。

1、思想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本质并无较大差异

在以往的学风建设工作当中,整个工作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世的水平以及自主求知的能力。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并将这样的信念贯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过程中,培养起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推动学风建设向更好的方向开展,也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将学生作为两种工作的中心,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大学这个大集体的温暖,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

2、思政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有着相同的目标

在高质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提升学习能力,锻炼工作能力,与他人融洽相处的目的,在学生毕业踏入社会之后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正能量。而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学校制定的相关规范的引导下,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并努力在学校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以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保证其自身优秀能力的目的。

3、思想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在内涵上紧密相连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中,注重建设学生的理想、信念、诚信以及价值观这几个内容,而这些重点在学风建设工作中也是核心所在。我们要想显著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就应当着重将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带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能跟上学风建设的步伐,要能让两者形成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作用。

1、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来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一位大学生来说,其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高低与周围的学习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学生的整体学风水平,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切实保证学生的学风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当搭建空中楼阁,而是应当建立在学校相关资源的基础上,保证校内的相关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思想

学风建设工作不仅仅包括对大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任何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的看法都是与学风建设工作是息息相关的。高校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学生应当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中心点,既是学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风的影响者、塑造者,因此学风建设工作应当是相关部门工作的重点。在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中,应当充分提升学风建设的地位。从大学生最根本的特点出发,强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度,通过积极的学习环境来提升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主动去完善自己的个人素质水平,为社会贡献出更多高素质的新鲜血液。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发挥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四、探索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新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体制面临着更多的改革因素,高等教育形势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变动。大学生数量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挤在本来就接近饱和的人才市场当中,造成了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为了满足新时期大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需求,各个高校都应当开始规划自己的学风建设工作。学校应当认识到自己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优势,不断拉近自己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学风建设差距,进而推动我国各个学校的学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学校的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的是,整个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其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与学风建设水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时候,高质量的学风建设水平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基础,并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学风建设工作还要与高校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趋势。并且不光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最重要的一点,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来激励学校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第4篇

(一)促进高校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丰富多样化、各国政治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与国际化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全球观念的新型人才。

(二)明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以90后居多。他们大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个性较强。第二,能够正确认识传统道德观念,但漠视不良社会现象。第三,受利己主义思想观念影响严重,自我期待与自我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第四,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接受各种新鲜观念和流行元素,但盲目接受现象大量存在。第五,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较强的工作能力,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团队合作。这就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加强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狠抓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促使高校校园文化能够代表我国最先进思想和文化前进的方向,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思想要求的价值取向与原则。

(三)促进高校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

高校以育人为基本任务和目的。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新形势的挑战,为社会培养新型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新时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激励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历史沉淀、学风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与氛围。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感染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充分结合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广泛激励高校师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实现高校育人的最终目标。校园文化在沉淀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种不成文的文化习惯,在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被这种业已形成的文化习惯所制约,要勇于打破已有的习惯制约,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的教育。

(二)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

促使高校师生情感世界的不断发展、优化与完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集娱乐性、思想性、运动性、趣味性、学术性、创新性和知识性为一身,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熏陶高校师生,有利于高校师生积极、正面的情感的形成和坚韧意志、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充实和丰富高校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不断提升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功能,促进高校师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的最佳途径,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优秀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潜移默化的熏陶、激励、影响广大高校师生,让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且在自我教育中不断完成自身的发展、完善和升华。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更能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一样不能要求在教育中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要长久的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开展符合当前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升华。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变为一种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氛围。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与校园文化实现真正的互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跟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与互动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互促

要想做到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互促,相关工作者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相关活动,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这就要求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精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促使高校学生在高校文化活动中获得快乐的同时,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是拓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二,狠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魅力。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校园文化能够大大提升高校的品牌效应,促进高校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充分结合自身的传统历史与文化、人才培养策略和最终发展目标,在满足时展新要求的前提下,开创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一过程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本身的优良学风和人才培养等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打造极具该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第三,全面落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属于层次相对较高的、复杂社会文化的特定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健康、平安、诚信、和谐的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牢固的基础,从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促进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为建设这样的校园文化,反过来要求我们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使校园文化在沉淀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给后人留下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为学生留下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构建新型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高校的建立。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构建和谐高校为重心,大力提倡宽容、和平、民主和正义,结合广大高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科学、有序的管理工作,促进高校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各种人际关系日益融洽,实现个人与高校和谐、健康的发展。比如,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严格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相关项目的申报、管理、实施、审批等各个重要环节,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激发高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突出其主体地位并逐步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让校园文化活动充满民主与个性,为构建和谐新型校园奠定基础。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又一次重大发展,是新时代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思想,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需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开展,这也是新时代为高校教育理念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在高校中时时刻刻影响和熏陶着高校师生,对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高校校园的行为规范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先进性,能够切实符合具体实践的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切实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为基本方向,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结合当今国际、国内新形势,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促进高校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比如,开展以当今我国社会焦点问题为核心的主体性辩论大赛,让高校学生对目前我国信仰缺失、贫富差距显著等社会敏感问题进行深思和讨论,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必须以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积极探讨、长于探索、敢为人先、开拓进取,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四、结论

第5篇

1.1建设用地点多线长高铁项目作为线性工程,纵向往往跨越多个省域及众多不同的省辖市行政区域,而横向却仅仅限于铁路红线范围及个别受影响的敏感区域。征拆工作涉及领域宽,主要牵涉到发改、规划、环保、交通、国土、水利、民政等部门。征地拆迁总费用逐年递增。征地拆迁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

1.2高铁项目的征地拆迁是一项政策性强、考验基层领导艺术的工作在具体工作实施中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拆迁范围需要严格界定。严格控制征地拆迁范围,高铁项目征地红线宽度桥梁段为18米,路基段为40-60米,站场范围按施工设计图确定。电力、通讯、信号、信息四电工程用地分布在线路两侧。此外,还有噪声和振动等环保要求的红线外拆迁范围,铁路安全距离要求的拆迁范围。同时要解决好跨越征拆界限的厂矿企业的补偿问题。

1.3征地拆迁补偿数量及标准的不断变化

(1)地上附着物数量要比设计调查的数量大。一种是自然的增加或者设计调查漏项,例如新建房屋、屋内功能改造、新铺设电线线路等,特别是电力、通讯等地下线路设计调查容易漏项。有的项目三电迁改数量成倍超过设计调查数量,都需要据实补偿。另一种是抢种抢建。抢种抢建现象也要分门别类视实补偿。由于抢种抢建往往发生在设计单位放线后,土地征收公告之前,距征地拆迁已经过去三年左右的时间,是否属于抢种抢建已经难于界定,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对特殊情况进行专项处理。

(2)铁路线路设计变更。线路设计变更在铁路项目建设中较为常见。铁路各种功能分区和站房建设在用地红线图中都未列入,如在郑西公司建设过程中这种现象极具代表性。由于郑西客专项目是我国首批高铁建设项目,其配套工程不断变化和增加,且边选址、边设计、边施工,整体建设周期较长,所需永久性用地,客观上难以一次性全部依法保障到位。一是逐渐新增加改造了一些配套工程。为解决高铁职工生产生活难的问题,按照铁道部要求在沿线车站升级改造综合维修工区;因养路机械不断投入,对线路进行了扩能改造;为加强高铁运行的安保巡查工作,根据铁道部文件要求新增警务区项目,新增用地。二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施工要求和高铁项目运行需要不断变更补充完善设计。如桥涵图纸设计与施工涵洞仰坡角度不一致,变更设计后增加了面积;申报的站房用地不能满足引进设备运行的要求,完善设计后增加了用地数量;站后及附属设施设计滞后于主体工程,尤其是“四电”工程用地在开工建设前未具体定位,补充设计后扩大了用地规模。三是在工程建设前期,因高铁项目设计变更的不确定性,改移道路选址难以精确定位,设计未能在申报国务院批准用地前完成。工程建设期间,高铁项目设计变更稳定后,为不影响区域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及时实施了道路改移工程,逐渐形成新的道路用地。

(3)边角地、夹心地补偿。边角地和夹心地的认定标准不明确。

(4)补偿标准的提高。一是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调整造成征地补偿标准提高。按照规定,征地区片地价2-3年就要调整一次,每次调整后提高的幅度不小于15%。二是城市规划的变化造成房屋性质的变动。三是国有土地出让价、房价及其他物价逐年提高。四是各种规费的增加,如耕地开垦费等。

2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概算编制与调整

工作的组织形式一般情况下采用的组织形式是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代表省政府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工作实施协议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铁路公司签订。为支持铁路建设,省级专门成立省铁路建设协调办公室,组织协调征地拆迁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项目业主根据征地拆迁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向上申请调整概算,组织第三方机构按照要求进行编制。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代表省政府进行统征统迁工作,是组织主体、责任主体、协调主体,对组织征地报批、征地拆迁中涉及的政策性问题进行督促、指导,对征地拆迁概算调整提出合理建议。省铁司作为出资主体应全程参与,对适用的政策及标准进行把关、复核。省铁路建设协调办公室组织沟通全线整体工作,及时向政府提供决策信息。

3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概算工作的组成

3.1铁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目前中国铁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第一,铁路建设专项基金;第二,通过发行铁路企业债券直接融资;第三,中央财政通过国债及预算内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和其他投资人采取直接投资或承担征地拆迁费用的方式参与铁路建设。

3.2编制征地拆迁总费用应包含的类别及补偿标准根据勘测定界成果核定建设用地面积,确定附着物拆迁范围。以路地双方协议、省政府动员会下发的铁路建设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正在实施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沿线省辖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体土地上的青苗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文件及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依据进行计算。

(1)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按照区片价标准补偿,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费和社会保障费。土地补偿安置费用按区片价规定标准补偿;社会保障费用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费用标准计算。

(2)回收国有土地补偿。按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执行。遵循先协商后评估的原则,以协商或评估价格作为标准,评估费用纳入征地拆迁总费用。

(3)地上附着物补偿。建设用地上各类建、构筑物及其他地上附着物种类、数量、规格以建设单位、省辖市、县(市、区)国土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产权单位(人)及相关责任人共同确认的结果为依据。有关补偿按照省辖市人民政府公布标准执行,省辖市公布的附着物补偿标准未包括的按照已公布的行业标准执行,行业未公布标准的原则上按照有资质的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确定。

(4)临时用地的使用。临时用地补偿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执行。

(5)耕地开垦费用缴纳。项目业主委托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进行补充耕地,补充耕地价格以在交易平台摘牌价为准计算。

(6)其他费用。征地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的确定以征地拆迁总费用为基数进行收取计列。

3.3界定模糊的费用确定问题通常原铁道部与省(直辖市)政府就高铁建设签订《部省纪要》,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征地拆迁工作,对征地拆迁工作的组织形式、有关标准、费用分担及双方权责等事项进行规定。包括红线外影响铁路运营安全的拆迁建、构筑物,如距红线过近的居民住宅及企业、三电迁改费用。三电迁改指铁路建设项目路(内)外电力线路迁改,路(内)外通信、信号、有线广播、电视线路等迁改及有关设施电磁防护,无线设备的电磁防护改造以及上述迁改所引起的相关改造。三电迁改费用是否纳入征拆费用而由地方出资容易引起纠纷,需在部省会谈或在签订的协议中予以明确。各种规费的缴纳应明确,如森林植被恢复费、耕地占用税、压覆矿藏补偿费等要明确是否纳入征地拆迁总费用。

3.4征地拆迁概算的控制措施征地拆迁概算的控制措施包括勘测定界前的控制措施、勘测定界实施期间控制措施、征地拆迁补偿实施时的资金控制措施等。

(1)勘测定界前的控制措施。要签订操作性强的工作实施协议,商定征拆范围、标准、组织模式、费用分担等,特别是要明确界定比较模糊、容易引起分歧的费用。建设用地及附着物拆迁面积调查要准确。要控制征地拆迁面积、性质和类别,需要拆迁的厂矿企业、电力、通信等迁改数量。征拆补偿概算要做足。对于特殊拆迁要现场核查,认真核算,逐一认定。要做好保密工作,防止提前在征拆范围内抢种抢建。

(2)勘测定界实施期间控制措施。勘测定界和附着物清点工作要同时进行,组织足够力量,分组同步进行。附着物清点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县乡村各级政府、产权人现场确认签字。如发现漏登漏记附着物,上述几方要联合进行现场确认;已补偿构筑物拆除要彻底;进场后施工单位要树立责任意识,杜绝二次拆迁补偿;特殊附着物要采取先协商、协商不成再评估的补偿方式。

(3)征地拆迁补偿实施时资金控制措施。验工计价工作要及时跟进,按文件要求完成。以便准确、及时地把握征地拆迁的资金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概算,不影响工作进度。加大检查力度,各级征地拆迁责任单位要及时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审价介入,及时管控资金走向。及时汇报,对缴纳主体不明确的各种税费,要对照文件进行核对、确认。发现实际工作与法律条文不符的要逐级上报。

4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概算涉及的其他范围

因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相对起步较晚,为尽快推进工作速度,在部省会谈中要事先对临时用地使用及复垦事宜进行约定。虽然临时用地的使用和复垦费用不在征地拆迁概算中列支,但临时用地的复垦工作却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整体验收,要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条例》规定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

5结语

第6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文化建设 联系

1问题提出背景

文化改革中的一大重点是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生活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关键一环,其对群众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以及道德风貌、价值取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十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立足于实际,面向未来,创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分众化、对象化等诸多方式,通过标准建设、制度管理、多元载体等具体举措,以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为基本,以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诉求,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在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础上,大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

2主要途径探究

2.1“一个理念”为突破口,“四个统一”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中的导向功能,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化发展

(1)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广泛提倡“社区一家亲”的共同生活理念。在社区生动开展“树家风、传家训、立家礼”等活动,通过“家文化”讨论、“家LOGO”设计、“家概念”阐释、“家元素”征集等活动,辅以问卷调查、组织推荐、公益演讲等方式,联合社区群众共同打造“家文化”长廊和家文化主题广场,积极开展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2)扩展基层文化服务范围,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打造“名称统一、窗口统一、流程统一、制度统一”的“四统一”的社区文化室,深入推进“三室”(标准图书室、标准电子阅览室、标准文体活动室)建设,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起的坚实平台。

(3)紧抓顶层设计,端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作用,将社区文化即民生、思想政治工作即热点新理念深入社区,突出思想教育功能战略新思维,将其与社区文化改革发展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

2.2促进社区文化管理制度化建设,突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1)加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投入、保障和协调机制。夯实制度化建设,打造基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推进公共阅读服务,研究制定流动管理办法,开展图书“一卡通”制度,新建社区流动图书平台,拓宽社区文化资源渠道。

(2)依托群众主题文化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社区工作需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假日,组织群众展开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交流学习。开展“亲子读书会”、“道德讲堂”、“孝道文化讲座”等,同时,将优秀本土文化融入讲堂,拓宽了群众视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服务群众。

2.3促进社区文化价值引领,深挖社区文化规范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增长点

(1)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以培养平等、互助、协作、友爱为主旋律的新型人际关系为着力点,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培育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新增长点。拓展“种文化”、“养文化”的新型思维,策划“阅读与生活”、“讲座联盟”等群众文化主题活动。

(2)着重心理疏导,倾注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投影社会热点,着眼社会问题导向,培育规范健康社会心理新增长点。在思政工作中深度融合社区服务,组建街道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共青团市民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构筑品牌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及时关爱老年、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积极思想沟通,化解心理焦虑,引导群众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理性处理问题。

3问题反思

3.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1)对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出现偏差,不重视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将其浅薄理解为“吹拉弹唱”,对社区文化缺乏足够认识,无法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

(2)将社区文化发展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割裂开来。片面地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只和自身建设有关,与其他部门无关。缺乏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不足,缺乏地方特色,导致社区文化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

3.2内容有待丰富

(1)社区呈现出内在人文关怀不足,社区精神内核不突出,群众参与度不稳定等情况,外功有余、内功不足,对群众活动过度依赖,而活动又多流于形式,缺乏和群众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了服务群众的效果

(2)社区思想教育内容空洞化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紧扣时代主题,仍以“填鸭式”为主,缺乏吸引力。

3.3人才配备有待充实

(1)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管理策划性人才,不利于社区文化活动的精密性、专业性、结构性组织,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懂“文化”的不懂“政治”,懂“政治”的不懂“文化”,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文化的整合发展,高层次、专业性、复合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不足。“各说各唱”,相互协调不充分,制约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孙连任.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7).

[2] 马国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7).

第7篇

构建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助于培养其的独立意识与社会生活意识,对于整个高中教学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对于我党的政治教育来说,能够培养高中生的对我党方针、政策、路线的了解。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意识,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一代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1.1适应现代化教学体系的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习要求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实践要求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开展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对于高中生来说,不仅仅通过课堂学习理论知识,让充足的理论知识充实头脑,而且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能力,现代社会在教育上不拘泥于以前教育模式下的理论,而且要求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开展高中政治课的社会实践课有助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体系的要求,培养学生更多的社会生活能力。1.2还高中政治课堂以生活本色。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开展实践教育对于高中,以生活为教育的本源与教学的题材,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高社会生活意识,教育本来就是通过实践让学生领悟生活,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1.3增强高中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构建文/汤江南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让教育与时俱进,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让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建设的需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需要的人才,在高中政治课开展社会实践模块,对于教学、党建、和学生的自我成长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下笔者将从高中政治课模块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措施来分析,社会实践模块构建的积极意义。1.4有助于全面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在建设中仍然存在矛盾,这些矛盾会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政治课构建实践模块是为了让现代的青年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问题、了解社会主义假设路线,通过对学生的特殊教育,有助于全面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1.5有助于高中政治课程体系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是以人为本,要求全面发展,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于教育来说,也要跟得上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社会的发展对于时间能力有着更强的要求,联系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于高中课程依据一些实际的变化来改变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这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以此来弥补高中课堂的实践内容,完善高中课程体系。1.6有助于践行高中政治生活化的理念。社会生活模块的内容是围绕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社会主体、社会交往、社会规范、建构和谐社会展开的。社会实践模块的构建也是依据社会生活展开的,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中了解社会,熟悉社会。

2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模块的构建设计

2.1开展插入“情景式”的讨论授课。开展“情景式”的讨论授课,主要就是依据上课所学的知识点老师结合可行的现实问题,然后依据这些问题,老师同学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商讨,通过实际的案例,然后大家分析,主动探索,积极思考,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开拓学生学习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时,可以开展模拟法庭,通过法庭上的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实际在庭审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学习在法庭审判时,学生也可以对于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可以通过互相的讨论与思辨,更加深刻的了解。2.2开展户外教学。开展就是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引导学生,让其自主学习,培养其学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户外教学并没有具体的教学规范与教学形式,可以依据学校所在的环境,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条件,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我国基础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扎实,但是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足以支撑这些理论的构建的,那么通过通过这些实践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知行合一,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体验教学法,高中政治课主要是对于一些理论的学习,但是,理论的学习中如果没有个人思想情感的介入,那么这些理论对于所学者来说很难理解,并融入到生活,让其指导生活,体验教学法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加入到教学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学习,第二种,探究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的问题,针对不够透彻的问题或者是比较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大家的探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彼此的阐述中获得启发。2.3开展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活动。这个问题,主要会涉及到家长的实践问题,老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列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回家里,与父母一起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和家长的意见都作为一个阐述,并说出其看法的不同,以及他们从家长的表达中受到的启发,因为家长毕竟作为社会中生活的个体,他们与学生的看法可能就就代表着两个群体的意见。2.4针对开展政治说课比赛。这种形式,主要就是学生和老师角色互换,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前准备工作,在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准备与理解讲述自己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些是自己认为的重点,以及自己对这节课的启发。

作者:汤江南 单位:贵州省瓮安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第8篇

近年来,新安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支持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了较大改观。

1.农村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税费改革以来,逐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并自2006年起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后,全县基本实现了农民合同内的“零负担”。

2.农民得到了更加切实的实惠。近两年来,在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积极落实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成品油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政策,大幅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06年以来,全县共兑付粮食直补资金5112.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55万元,优质改良玉米良种给予补贴360万元。在多种政策合力下,促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3.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新安县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积极实施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06年以来,先后投入1018万元资金,改造和新建校舍面积达2.5万平方米;同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了了“两免一补”政策(即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使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共计22.7万人次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基本解决了贫困学生因贫失学问题。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06年以来,新安财政投入节水灌溉、人畜饮水、村村通自来水等水利基本建设资金2953万元,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农田基本建设资金2800万元,投入农网改造、“村村通”工程、沼气池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619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新安县以构建农村安全保障体系为着力点,初步建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一系列救助体系,在全县农村架起了社会救助的“网络链条”。目前,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近19.9万(人次)农民获得就医补助,补助资金2724.7万元。

二、目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难点

总结该县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大矛盾和五个难点:

两大矛盾:一是资金供给量小与需求强烈的矛盾。由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刚性支出增长快,县乡两级财政无力拿出较多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加上乡村经济实力不足,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增长有限。而与此同时,在“村村通”、农业产业基地建造以及各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较多的财政资金投入,资金供求矛盾尖锐。二是支农资金投入周期长、风险高与支农资金回收困难的矛盾。转贴于()

农业投资无论是农业产业基地建造、各种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产生效益,而在此周期内,由于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因素,使农业投资风险较高,农业投资回收较为困难,造成支农资金投资效益明显低于工业企业和加工企业,造成支农资金投入大与效益不保证的矛盾。

五个难点:一是农村产业发展缓慢。目前农业在产业化、市场化和外向化方面,与先进地区有较大的差距,龙头企业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不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迟缓,民营企业发展不充分,财政支持农村建设资金有限。二是村级债务沉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出现了旧的债务不去,新的债务又来。三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不利于农民生活改善和扩大生产性投放。四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压力较大。当地就业容量有限、外出打工收益不大,城镇定居缺乏经济支撑等困难,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相对滞后。

三、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以“增加投入、引导放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规范管理、提高效益”为原则,着力支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落后面貌,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1.准确把握财政政策,争取新农村建设更多的资金、政策。发挥财政部门涉及面广、信息灵通的职能优势,准确把握上级财经政策的实质和走向,紧密结合县情实际,提出对策和措施,争取多的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同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协作,用足用好省、市帮扶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共争取上级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倾斜,确保得到上级更多的政策性投入。

2.创新投资机制,发挥主导作用。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通过建立“各级政府出一点、涉农资金捆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让一点”的融资模式,不断拓宽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渠道,有效激活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同时,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搞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防止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第9篇

1.1课堂生动化

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以往无法表述或演示的内容,通过具有生动的画面、立体式的视觉信息以及伴有声音的图像内容等得到了有效的呈现。其打破了传统空间上的局限,使教师的讲述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简化了以往课堂教学中部分较为繁琐的过程。

1.2质量最优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以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最大化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教师在较为短暂的时间里可以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得到了最大化的激发,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接受。

1.3知识复制化

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重复教学(学习)的功能,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课下通过自行点播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学习包放在网络上让学生课下观看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从而有效地进行对知识的温习、复习以及重难点巩固。

2高中政治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运用

2.1立足于教学内容的熟知

教师要进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其前提必须要对所教内容充分了解与掌握,只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我们所设计出的课件才能是有效的。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脱离或者偏离这一前提,所设计的课件必然会成为分散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精力的导火索。

2.2立足于学生的充分分析

教学的实质是服务学生,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而实现这样实质问题必然要在充分分析好学生的前提下实现。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人而异地推进政治课程的开发,建立富有特色的多元化课程。分析学生,必然要知晓他们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现状等诸多问题,所以教学经验的积累非常重要,同时,教师也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了解与分析。

2.3立足于技术的熟练掌握

多媒体软件的设计除了上述条件之外,更大程度上还要立足于软件技术的掌握。换句话讲,如果要设计出一个具有较强效果的课件,对所应用的软件熟悉程度是有很高要求的。计算机水平不同的教师设计出的课件教学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掌握一种或几种课件设计软件是当今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2.4立足于教学资源的积累

如果试图设计出一个较为满意的教学课件,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因为,在设计过程中仅仅靠教学用书或者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远远不够。这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自行研究的过程中所积累下的一些资源就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资源有重点、有计划地加以积累,从而在实际需要时对其最大化的使用,发挥它的使用价值。

2.5立足于教学实际的需要

鉴于一些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认识的偏差,笔者建议我们的教师应该注重课件设计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而不能被多媒体课件所支配。课件仅仅是辅助我们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载体或者手段。我们也会常常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占用了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导致一节课中,教师自说自讲,学生在看戏,最后形成了课堂无亮点、重点不突出、目标无实现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师在课件设计上过于追求完美,尤其是在显示效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而在实践中其所发挥的促进教学的作用却很小,因此,类似这样的课件就属于无效之作。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