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9:34
导语:在药剂学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适合21世纪所需要人才的教学体系.医药院校的数学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应改变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为目的的方式,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讲解数理统计学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引导学生思考数理统计学的思维特征,理解数理统计学思想,引导学生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和用好医药数理统计学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数理统计学的时候改变思维模式,使学生从医药学的形象思维模式向数理统计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模式转变,并结合教材中例题的讲解、学生自身实例资料的分析及作业的批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统计符号及公式等.
2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定远.医药数理统计方法[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
[2]王锐,陈长生,徐勇勇,等.统计软件SPSS教学的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425.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的学科,有机化学课程涉及很多定义、定理、化合物结构式等,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单纯依靠课本讲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而那些立体结构、反应历程等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2].如果利用传统的板书授课,不但不能很好的展现这些立体结构和反应的变化过程,也浪费很多时间.这时适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将图、文、动画和视频等有机的融合成一体,它生动、形象、直观的效果更能清晰展示教学内容[3],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还能实现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思考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师方面,更能节省书写板书的时间,可以多为带领学生做练习以巩固所学;还能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辅助”而不应该是“主导”,因为实验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用多媒体可以生动的模拟出化学反应过程、现象等,但是与实际现象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而且在课堂上很多同学反应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单位时间内信息量大,难以平衡记笔记和认真听讲的关系,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注意速度.另外很多合成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如果教师利用板书把实验产生的现象、产物逐一指出,带领学生一起得到最后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印象更加深刻.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人才培养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通过实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熟练的技能还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基本知识和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提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按项目层次可划分为:基础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按中药专业培养方案界定).基础型实验以验证为主(如普通蒸馏、熔点测定;醇酚醚、醛酮醌的性质验证),其步骤、现象、结果等在教材都能找到,这样很多学生就不加以重视,机械的按照书中提示步骤进行,实验结果也没能仔细观察.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规范要求,没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更达不到综合设计型实验要求的综合实验能力.所以应该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在绪论课中介绍,一些典型的官能团性质实验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练习不再加入到实验课程中;而一些重要的基础操作,如普通蒸馏、结晶实验、熔点测定等需要单独进行实验指导,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能将一些基本操作整合到其他的综合型实验中,例如将分馏实验整合到制备乙酰苯胺的实验中.
综合设计型实验不但包含基础实验知识和基本操作,更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实验技能,可以考虑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这一类型的实验.而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用以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的教学先会由教师集中讲解然后整个实验内容都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完成,在新教学模式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相关实验说明然后自主思考实验的过程、结果、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是还有哪些合成途径.这样就可以把教师在课前的集中讲解变成学生的自主讨论这时教师再适当的补充和点评,能帮助学生对实验内容理解更深刻,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1.1方法
1.1.1实验组①带教老师从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出发,精心挑选典型案例,并围绕案例提出若干问题。②分组:学生以每组6~7人分成若干小组,民主推选1名组长,负责组织自学讨论和记录。③自学内容的讨论:根据案例及问题,学生提前1~2周通过图书馆和期刊网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写出回答问题的讨论提纲。④自学参考资料:国内外药剂学教材以及期刊网等。学生分组后首先集中分析案例,围绕问题进行讨论,由组长分工查找资料,最后大家再次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与组之间展开讨论,每组选1~2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对于在讨论中的错误和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指导老师负责纠正或答疑,每2组配备1名指导教师。
1.1.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主体为相同教师,知识流向模式主要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
1.2评价方法
1.2.1主观指标授课结束前,实验组同学发给“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实施PBL案例教学法效果单盲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学习效果、对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对综合能力的影响、对药剂学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小组学习情况调查等方面展开。
1.2.2客观指标单元考核试卷选自试题库,卷面以百分制计算成绩,按统一标准进行流水评卷。
1.3统计学处理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对PBL+CBL教学方法的评价在实验组学生中发放问卷调查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结果显示,PBL+CBL教学方法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学生认为:可提高学习效果、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
2.2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81.09±5.44)分,对照组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4.13±5.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差异在记忆题、理解题和分析题3种题型的成绩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由此可见,PBL+CBL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成绩有显著效果。
3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授课主体,采用灌输性教学,传授的信息量大,系统性强,内容较枯燥抽象,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以至于缺乏自主能动性、思考能力及探索和创新精神。PBL联合CBL教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更新。但任何先进的教学法,僵化的使用都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PBL和CBL,其变异形式多种多样,各国医学院校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改变并实施。PBL和CBL教学方法并非全能,两种教学方法均无法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传统教学在学科知识系统性建立和教学效率上更胜一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教学与PBL+C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取长补短。教学开始由教师在大班课用2个学时以串讲的方式讲解所学章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理论,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复杂晦涩的原理做必要的解释;然后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案例和现实问题,指导每个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去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反思在整个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从而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4],提高学习效果,逐步形成了适合师生教学基础的PBL+CBL教学模式。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着案例和问题解决,案例的难易程度和问题本身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学习结果[5]。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以为案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法能促使学习更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恰当和适度的教学案例,否则会“欲速则不达”。案例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知识范畴,学生无从下手而失去学习信心,必然影响教学进程;案例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3]。
指导教师应该注意根据教学大纲来适当安排案例,遵循循序渐进、先浅后深的案例教学模式,逐步过渡,而不应该在课程刚开始就引人过多过复杂的案例[6]。笔者在药剂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某些剂型的制备工艺容易混淆,先引入了一些简单小案例,使学生体会如何进行入手分析,建立学习的信心。在学生的知识掌握达到一定程度后,适时地引出一些较有难度案例[6]。最后结合教材的较复杂案例,激发学生自己探索、自主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提出的问题要经过仔细酝酿,精心设计,反复论证,问题应该是开放的、真实的,既要有一定深度、广度,又必须能够预测其解决的途径,而且问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5]。由于学生长期接受传统教育模式,基本是“接受式学习”,使其在学习上对老师产生一定依赖性。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知识水平和素质差异较大,而PBL+CBL教学要求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5]。
如何将PBL+CBL教学学习方法正确引导给学生,使其迅速进入状态很重要。PBL+CBL教学要求学生在开展研究工作中与同伴协作学习,在建立和表达个人独特的学习成果等方面具备一定能力[5]。参与PBL+CBL教学的学生最初可能感到不适应,甚至个别学生对PBL+CBL存在着潜在的抵触,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提供一定的帮助,向学生介绍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和重要性,要使学生转变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感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真正从案例和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满足和成就感[4]。同时必须建立一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习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对学生的考核,除了试卷考试,也同时将他们在教学中的表现纳入考核之中以提高学习积极性[5]。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一、准确、全面地认识健美操
1.不可小觑健美操。说到健美操,有些人不屑一顾,很多人认为这只是女性的锻炼方法,是为女性保持身材而设计的健身方法。有的人认为,健美操的运动主要是活动身体关节的,同时辅之以各种跳跃运动。这种认识局限于健美操的外在,远离了健美操的内涵,忽视了健美操的实质,脱离了健美操的精髓。
2.练习健美操要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在准备练习健美操的时候,先要进行热身运动,要先活动身体的每个关节,时间不宜过长,力度也不要过大,不然会使体力消耗比较大,也容易对关节部位造成一定的损伤。走动要适当轻柔,跳跃的高度要掌握好,步伐适中,上下肢的动作要协调,有氧练习部分是健美操影响人体的最主要部分。
3.全面发展健美操。人们对健美操在力量的练习方面也有错误的认识,认为女性练习健美操有了一定的强度,肌肉就会过分发达,从而显得过于粗犷,而失之于柔美。于是,有些人认为健美操更适合男性练习,以呈现出男性的阳刚之美。
在健美操教课当中,很多人往往只注重上下肢体配合的动作、注重协调性及柔韧性的锻炼,缺乏力量方面的练习。
实际上,在有氧运动当中,很多人通过力量的练习,使肌肉变得有弹性、均匀,塑造出非常好的体型,甚至有的中年人在长期进行力量方面的练习以后,显得英姿勃勃,具有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可见,力量的练习是健美操练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的练习方法,不仅不会让肌肉受到损伤,而且会变得更加美观。
二、健美操学习要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音乐是健美操学习的有力辅助因素,它和健美操如影随形,其鲜明的节奏、欢快强烈的韵律、奔放的情感很受学生喜爱。有音乐的伴奏,学生的身体动作与音乐节奏非常合拍,使体育活动平添色彩,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健美操的热情。
音乐感受能力的增强,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体育的枯燥感,还能提高学生调节身体的各种能力,增强对动作的适应。健美操训练中笔者发现,初接触健美操训练的学生中,大多节奏韵律感差,通过教师几堂课的指导练习后,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都有所提高,能按音乐节奏做动作了。
青少年活泼好动,喜欢欢快鲜明的音乐,学习健美操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音乐,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吸收,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注意力充分集中、全身心投入,沉醉在音乐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到体育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健美操运动益处多多,十分适合青少年,这是一项需要综合能力的运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帮助巨大。很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舞蹈,没有学习过健美操,刚学习的时候困难重重,动作僵硬、身体不协调、动作不到位、体力负荷大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指导,认真引领,真诚赞美,让学生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有着一往无前的信心、善始善终的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最终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达到教学要求。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激发,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关键词】教学方法;医药数理统计;教学质量
《医药数理统计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及农科院校等部分专业要学的基础课程及必修课程,也是许多专业招收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医药数理统计学》是一门讲述随机现象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它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计算技巧。与学生学过的高等数学的思考方式不同,两者思想体系差别较大,学生除了具备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具备语文知识、逻辑学知识,是大家公认的一门较难的课程。此课程中随机变量理论特别是一些习题,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缺乏思路,难以下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1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思想和做法
由于此门课程的讲解注重应用因此应着重于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的讲解,淡化定理的严格证明,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2《医药数理统计学》课程部分难点重点的教学措施
2.1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定义有现代数学中泛函分析的初步思想,因此分布函数的定义是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难点。学生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强化分布函数的讲解和应用,在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时强调分布函数的作用,让学生多练习使用分布函数,这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他们接受了分布函数的定义之后,也就潜移默化地有一点现代数学思想。
2.2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是概率论的两个重要理论,对它们的理解是接受概率思想的标志。它们都是极限问题,需要极限的思想和任意小的概念。只靠语言叙述、定理证明是很难理解它们的。我们在教学中淡化定理的证明,着重于定理的分析理解,例如,作某种观察或试验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情绪、仪器的偏移、主观感觉等等。它们每一个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都很小,但是它们综合起来构成了观察误差。观察误差是一个随机变量,它是很多微小的独立随机变量的总和。按中心极限定理,这个总和(随机变量)应服从正态分布。结合实际例子,使大数定律的思想在学生头脑中自然形成。多举一些与医药学联系紧密的例题和习题。
2.3最大似然估计方法
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方法不容易掌握,求解过程也比较烦琐,而它又是实际中很有意义的估计方法。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一个老猎人带领一个新手进山打猎,遇见一只飞跑的兔子,他们各发一弹,兔子被打中了,但身上只中一弹,到底是谁打中的呢?凭知觉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老猎手打中的;医生看病,在问明病人的症状后(包括必要的一些检查),作出诊断时总是对那些可能直接引起这些症状的疾病多加考虑等,通过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初步的最大概率的想法。这种选择一个参数使得实验结果具有最大概率的思想就是极大似然法的基本思想,使学生将直观想法化成理论表示,建立模型函数,最后找出估计量。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
2.4假设检验的思想方法
假设检验是依据经典数学的反正法原理,结合概率论中的小概率原理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的方法。理解它的难度大,往往学生会套公式做,但不会解释,更不能解决新遇到的问题。对此可采取多将实例,细讲分析过程,讲明白小概率事件原理,同时注重学生思考,调动其积极性踊跃回答问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提高《医药数理统计学》学习效果,保证学习质量,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提出几点建议
3.1善于归纳
本课程内容较为散乱,每个问题都有不同背景,系统归结,找出共性,有利于整体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古典概型所求概率是随机事件在样本空间所占比例,是随机事件样本点数与样本点总数之比,几何概型虽然对象不同(样本点无穷多个,不可数),所求概率是两个几何体度量之比,但也是随机事件在样本空间所占比例,两者本质思路都是一样的,搞清这一点,对全面掌握知识很有帮助。
学科交叉,提高认识
本课程虽然内容独特,但我们将概率视为函数之后,就可以用《数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广泛应用极限、导数、积分之后,不仅处理问题严格科学,更提高了对问题的理解认识。
3.3加强练习,掌握技巧
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后练习,对例题及课后习题作精心选取,重点选择既具有实用背景又能对阐明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有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例题和习题,利用课堂讨论、思考练习、课外答疑、批改讲评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概率与数理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医药学以及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看问题,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工程或经济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对课后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理解,熟悉各种基本解题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了统计方法,也记忆了很多公式以后,很茫然,不知该选用哪种方法来处理资料。例如:为了比较两种安眠药的疗效,将20名年龄、性别、病情等状况大体相同的失眠病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新旧两种安眠药,测得的睡眠延长时数如下表。
新药组xi1.90.81.10.1-0.14.45.51.64.63.4
旧药组yi0.00.7-0.2-1.2-0.12.03.70.83.42.4
假定两组睡眠延长时数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试检验两种安眠药的疗效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很多学生发现两组样本含量相同,往往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这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这种设计方法的内涵。配对设计的每对数据要求测自同一个个体(称为自身配对设计)或同一个来源的两个个体(称为同源配对设计)或条件相近的两个个体(称为条件相近者配对设计)。题中从失眠病患者这一总体中随机抽取20例受试对象,然后随机平分为两组,是典型的成组设计。如果题中说20例患者按照某一条件(对结果有影响的非处理因素)配成10对,然后把每对中的两个个体随机分到新药组和旧药组中,问新旧两种药物对睡眠延长时数效果有无差别,这才是配对设计,所以学生一定要明白实验的设计方案,这是正确选用统计方法的前提。
3.4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程产生的背景,是迫切解决当时实际问题的需要。当今社会环境中,医药学、生物学、经济等大量问题都可以用概率方法研究解决,让学生们做一些相关资料处理工作,把所学的统计方法用到实际中,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每讲授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后,学生除了完成基本作业外,还要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文献,找出运用所学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的文献例子,这样学生不仅学会查阅文献,而且通过查阅文献这一过程,对所学的统计方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有的同学还对一些杂志的文章所用的统计方法提出质疑,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认为统计学其实是很实用、很有趣的一门课程。
3.5在《医药数理统计学》的教学中引入CAI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CAI的引入,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因材施教、具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但CAI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是任何机器都无法取代的,一节课是否能吸引学生,不在于CAI课件的吸引力,而在于教师的讲课方法和教师的语言魅力,教师不可在教学的全部过程应用CAI课件,不适合过多地用课件进行讲授,会影响他们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祝国强,刘庆欧.医药数理统计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要探究素描的形式语言,首先要从形式语言基本要素入手,只有在了解形式语言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很好的使用这些元素构筑复杂的画面,下面我们就形式语言基本要素做一些了解。
1.在数学上,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和方向,但在造型上,点不仅具有大小还有形状,圆形的点只有大小和位置,没有方向,其他形状的点,不仅有大小,位置而且还具有方向。越小的点,点的感觉越强,越大的点,面的感觉会越强。线有直线、有曲线,有整齐的几何线、也有徒手画成的自由线,不同的线条给人不同的感受,水平线具有平静、亲切、开阔、舒展的视觉感受,垂直线有生机、对抗、永恒的视觉感受。倾斜线具有动感、紧张、刺激的视觉感受。曲线给人流畅,轻柔的感觉。粗的线条给人以强壮,结实,力量、稳定、朴实、憨厚的感觉,细线给人轻快、锐利、阴柔、优雅、灵活、瘦弱等感觉,粗线有前进感,细线有后退感。以上描述只是线的普遍属性,不同人画的线条,不同的线条组合会产生各种各样新的感受。比如线条的方圆、疏密、长短等变化,毛糙、光滑、流畅,涩滞、轻重等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挖掘,探索各种线条的个性特征和可能性。面有几何形的面、有机形的面、不规则形的面以及偶然形的面,其中方形、圆形、三角形称为三原形,其他一切形状都是由三原形衍化派生出来的,方形具有端庄大方之感,圆形给人亲切、活泼之感,三角形给人锐利、冲动、对抗之感。
2.画面黑白灰的布置安排。处理画面黑白灰关系,首先考虑的是画面大的调性,是高调的,中调的还是低调的画面,然后考虑画面是采用长调还是短调,在大的调性明确的基础上,考虑黑白灰的面积对比关系和位置安放。面积关系避免平均分布,缺乏对比关系而使画面平淡,位置关系主要考虑形的高低,前后以及平衡关系。
3.肌理的应用可以丰富画面的效果,不同画面肌理会给人带来不同视觉感受,因此,我们在素描过程中,要尽量挖掘新的肌理的制作办法,尽可能制作出全新的,能和画面表达诉求契合的肌理效果,那么,我们如何实现丰富变化的肌理效果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使用工具材料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上做文章,不同的工具材料加上不同的制作手法,能够制作出丰富多彩的视觉肌理效果,我们通过涂绘、刮擦、压印、拓印、喷洒、熏烤等手法,通过肌理的制造和使用表达物象的质感。如光滑与粗糙,柔软与坚硬,温暖与寒冷等等。
二、在我们对设计素描的基本元素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应用基本元素组织画面呢?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形式结构的原则,形式结构的原则有变化统一的原则、对称与均衡的原则、比例与尺度的原则、节奏与韵律的原则、条理与反复的原则、整体与局部的原则、对比与调和的原则、条理与反复的原则、空间分割的原则、图底关系的原则等等。
1.统一与变化是构成画面的基本法则,其他法则都在统一与变化的统辖之下。统一起主导作用,变化起从属作用,统一强化画面的整体感,变化起到活跃气氛,避免单调死板的作用,统一和变化在一个画面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变化的统一画面会死气沉沉,没有统一的变化画面会杂乱无章。在一个画面中,要形成统一的形式基调,才能使画面和谐,就线条来说,是以直线为主,还是以曲线为主,以水平线为主还是以垂直线为主;就形状来说,是以方形为主还是以圆形为主,以规则形为主还是以不规则形为主;就肌理方面来说,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以喷洒形成的肌理为主还是刮擦形成的肌理为主等等。一个画面中,光有统一的因素还是不够的,这样会使画面显得单调,沉闷,所以在大统一的前提下还需要变化的因素,比如以方形为主的画面中加入圆形或者三角形,以形成变化活跃的因素。
2.尺度与比例是构筑画面的重要法则,恰当的比例关系能够形成具有美感的协调的画面,希腊人自古以来就在研究比例,其中黄金比尤其有名,雅典帕特农神殿屋顶的高度与屋梁的长度就是黄金比,米罗的维纳斯雕像的重要尺寸都含有黄金比,近代的绘画作品大多用到黄金比,黄金比为我们设计画面提供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标准,除了黄金比还有其他的比例与尺度,如根号矩形和各种数列等等。
3.对称与均衡,对称给人端庄、稳定的感觉,示人理性、秩序的美感。自然界当中随处可见对称的形式,如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对称性构造,体现了协调匀称的美感。均衡体现了力学的原则,以同量(心理感受的量)不同形的组合方式形成稳定而平衡的状态。对称和均衡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对称端庄静穆、安定均匀,但因为过分均等而显得死板单调,均衡有生动活泼、险绝运动的感觉,但会因为变化太大而失去平衡。
4.整体与局部,整体和局部是一种主从关系,局部服从整体的关系,整体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局部,一个画面点线面安排,黑白灰的布局都要服从整体的需要使画面各构成要素间形成恰当的关系,使各要素互相协调,互相依存,而不是各自为政。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也就是说,各个局部的相加不等于整体。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在《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中指出:“知觉形式的本质特征是在知觉中每一单独的因素只有处在与所有其他因素的关系中才具有意义;一切大小尺寸、一切光影、一切色彩等等,都只有相对的价值。每样东西都取决于相互的关系,每样东西都影响到别的东西的价值。因此,当我们说到总体印象时,我们指的是直觉形式中所有因素的相互协作产生的效果”。
5.节奏和韵律是周期性、规律性的运动形式,构成节奏与韵律有两个主要的关系:一是时间的关系,主要指运动过程中形状排列所形成的起伏变化与断续停顿的“节拍”;二是力的关系,指抑扬顿挫交替产生的强弱变化关系。节奏指的是节律运动中强弱高低的有规律的变化,而韵律指的是在节奏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情感起伏的律动。音乐中依靠节拍体现节奏,而绘画是通过形状、线条色彩等体现节奏。
6.对比与调和,对比形成变化,调和趋于统一,对比和调和相反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对比没有调和的画面会过分生硬、刺激,而只有调和没有对比的画面则会单调、乏味。在艺术实践中能够灵活应用对比与调和的手法形成既富有变化而又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从许多方面应用对比手法:如虚实对比、疏密对比、曲直对比、长短对比、大小对比、粗细对比、枯润对比、刚柔对比等。调和,一方面使画面中占绝对优势的某种元素统辖全局,对比的元素居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是在相互对立的元素中寻求共同的点,使二者冲突得以缓和,从而实现新的平衡。
7.条理与反复,在构成画面时将繁乱的元素梳理成有序的状态,称为条理。将相同和相近的形状重复出现在画面上的状态,称为反复。反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相同形反复,一种是相似形反复。
8.空间的分割,如何去分割空间,是决定画面大的格局的关键。空间的分割有等形分割、等量分割、渐变分割、相似形分割、黄金分割、自由分割等,无论我们采用哪种分割方式构筑画面,对空间的分割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低年级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常用的学具有以下几种:1.实物图画、数学、符号、几何图形卡片(或塑料片)。将儿童喜爱的小动物(如小鸟、小兔、小鸡、小鸭、蝴蝶等)、熟悉的花草、水果图案(如红花、黄花、苹果、梨、桃、五角星等)绘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卡片上。(如图(1))
数学塑料片有:0—20这20个数的塑料片。(如图(2))
符号塑料片有:运算符号片和关系符号。(如图(3))
2.小棒。
小棒有单根的,有成捆的(示意图(如图4)),用来学习认数和计算。
(附图{图})
(1)(2)(3)(4)
3.计数器或计数表(如下图),用来学习百以内、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附图{图})
4.口算练习卡片。这种卡片可根据各册的口算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制。如第一册的口算练习卡可编制如下:
(1)(2)(3)学完6以内数的加减法: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完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3=6+4=9+3=
6-2=10-8=17-9=
1+5=3+7=4+8=
5-3=9-4=11-6=
6-4=10-3=7+6=
3+0=5+5=15-7=………………
利用以上卡片上的试题,可让学生定时地进行练习,以提高计算能力。
5.圆形口算练习板
(附图{图})
可根据不同的口算内容制作不同的练习板。用它进行口算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如上图的表内乘法口算练习板。制作时,先将两个圆形剪下来,然后切掉大圆中带有阴影的长方形,把小圆(右边的)放在下面,用大头针或铁丝在“·”处钉住,使两个圆都可转动。这样就可进行口算练习了。
6.钟面和七巧板
自做一个钟面模型(如下图(1)),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附图{图})
(1)
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拼板玩具。由7块形状不同的板块组成(其中等腰直角三角形5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如下图(2))。用它可以拼组各种各样的图形。通过拼摆,能加深学生对已学的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同时丰富想象力,培养空间观念,提高学习兴趣。
(附图{图})
(2)
7.钉子板
钉子板又叫几何平板。它是用一块正方形的木板或塑料板制成。正面等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一般是16个、25个、121个),每一个小正方形的每个顶点都钉着一个钉子。可以用皮筋圈在钉子上围成各种图形,如下图。钉子板操作方便,变化快,用途广,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
(附图{图})
8.奎逊耐彩条
奎逊耐彩条是一种结构性强、近三十年来国外广泛使用的小学数学学具。它是由比利时的一位叫乔治·奎逊耐的小学校长设计出来的。这套学具由10种彩色木条组成。每根彩条的横截面都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0种彩条的颜色分别是白色、红色、浅绿色、紫色、黄色、深绿色、黑色、蓝色、咖啡、橙色,所对应的长度分别是1厘米、2厘米、……10厘米(如下图)奎逊耐彩条在小学各年级都可使用。学生通过操作,可以理解所学的概念、法则的意义等。
(附图{图})
二、学具的主要使用方法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具的种类较多,不同结构的学具功能有所不同,如何使用好这些学具,使之真正达到既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他的能力的效果呢?下面简述一些学具的主要使用方法。为叙述的方便,按数学内容进行简述。
1.数的认识和计算
在低年级数的概念和计算教学中,可选用的学具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塑料片、数字、符号卡片、小棒和奎逊耐彩条。还有计数器、计数表、口算练习卡片和口算练习板等。
运用这些学具,可表示数概念和运算意义、法则等。如,学习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时,可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塑料片进行操作活动。学生摆出然后教师提问:“一共摆了几个图片?”“从左往右数,第5个图片是什么形?”学生摆完后,对着摆好的图片叙述:“一共摆了5个图片。”(理解数5的基数含义)“从左往右数,第5个图片是正方形(理解数5的序数含义)。通过摆、说这两个环节,理解了一个数所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附图{图})
又如学习数的组成时,可用彩条进行操作,使学生探索出数的组成规律,并能很快地记住某一数的组成。如用彩条摆出7的组成:
(附图{图})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能有序地发现7的组成有以下6种:
6和1,5和2,4和3,3和4,2和5,1和6。
在教学百以内、万以内数的读写时,把计数表和奎逊耐彩条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好,这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计数单位、数位等易混的概念,同时掌握读、写数的基本法则。如,用彩条表示数2103。
(附图{图})
又如学习乘法的含义时,用奎逊耐彩条让学生进行如下操作:
3个22+2+2
4个33+3+3+3
5个44+4+4+4+4
(附图{图})
3根红色彩条表示2+2+2,4根浅绿色彩条表示3+3+3+3,5根紫色彩条表示4+4+4+4+4。这些操作活动都表示同数连加。学生通过操作,在头脑中便形成了一个个同数连加的模型,这时候,教师引出乘法概念便水到渠成了。
2+2+2是3个2相加,用2×3表示;
3+3+3+3是4个3相加,用3×4表示;
4+4+4+4+4是5个4相加,用4×5表示。
由此概括出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又如学习有余数除法时,用彩条摆:10里面有几个3?还乘几?
(附图{图})
通过摆彩条,学生直观地看到10里面有3个3,还剩1,列式是:10÷3=3……1。这样,使学生自然地从数学模型过渡到数学计算式,对其中的算理理解得较透切。
2.应用题
在学习应用题的最初阶段,为了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选用的学具一般是各种几何形体的塑料片(或卡片),小棒和奎逊耐彩条。用卡片、小棒等进行操作的活动在教学参考书上已有介绍,这里着重介绍如何用彩条来进行操作。如第二册教学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
“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用彩条摆)
(附图{图})
一根橙色条(表示10)和一根红色条(表示2)连起来,表示12只白兔,一根黑色条(表示7)表示7只黑兔。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就是求这两行彩条的长度差。从图上可清楚地看到,上面一行彩条比下面一 行长了一截,因此可将上面一行的彩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下面一行同样长,另一部分是比下面一行长的,只要去掉同样长的一段,剩下的就是比下面长的一段,也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通过操作,学生从具体数学模型领悟到抽象的数量关系,逐步学会解答相差关系应用的分析方法。
另外,彩条在学习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中,都可作为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工具。在此不一一举例了。
3.几何初步知识
在低年级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时,需准备的学具有各种形状的图形卡片和实物。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实物或卡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实物或模型;还有奎逊耐彩条、钉子板和七巧板等。这里着重谈谈奎逊耐彩条和七巧板的使用。
(1)指导学生在奎逊耐彩条的6个面上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用4个白色方块摆成不同的长方体。
(附图{图})
(3)用8个白色方块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附图{图})
(4)用4根红色彩条(表示2)摆一个正方体,用9根浅绿彩条(表示3)摆一个正方体,用5根黄色条(表示5)摆一个长方体等。
(附图{图})
(5)运用七巧板除可拼成课本上所示的图形外,还可拼成许多有趣的图形。如:
关键词: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钢琴教育
曾经有一位从事钢琴教育多年的专家说:“钢琴家的饭碗是教琴。”这段话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提示:绝大多数钢琴学习者成为不了著名的钢琴演奏家,他们今后更多地会成为新一批的钢琴教育者。这段话还给了我们另外一个重要的提示:培养著名的演奏家也许并不是钢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高校,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以适应新时期下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钢琴教育的尴尬与思考
据教育部统计,早在2004年,全国就有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中专普通高等院校3782所,成人高等院校2913所,远程网络教学院校62所。在这些高校中,几乎一半以上的高校都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由此,钢琴课这项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重点内容,其设置的广泛程度可见一斑,其对教育资源需求的程度同样不难想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缺乏的状况,全国各高师音乐系科几乎都扩大招生规模。然而始料不及的是,为了解决中师后备力量缺乏,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引发了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滞后、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等诸多“不适应症”开始日益凸现。于是大家开始关注这样的问题:当今社会对于钢琴人才需求的结构到底怎样才最接近理性和真实?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是否适应社会对钢琴人才培养的需求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钢琴人才需求的层次发生不断分化,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不断转变和发展。从行业需求的视角看,音乐院系的培养对象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潜能大、素质高的新一代音乐教育人才,而且国家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要求高校要面向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中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因此,肩负这一历史使命的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教学,亟待根据培养复合型钢琴音乐教育人才的新需要而进行重新定位,以改变传统钢琴教学的注重技能培训,内容相对单一、偏窄、偏专的问题。传统钢琴教学几乎都是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个别授课方式是与只对少数人开放的精英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众多以培养演奏者为重要目的的音乐学院中,这样的钢琴教学模式至今仍然显示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对于非音乐学院的高校来说,这样的模式未必就是优势。两类学校之间多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对钢琴教学变革的不同要求。
二、专业音乐学院和非音乐学院高校在钢琴教育上的几点差异
1.生源基础条件不同
音乐学院的学生大多从小开始学习钢琴,从当初启蒙到考进音乐学院,很多同学都有10年左右的琴龄,钢琴弹奏基础相对要好。而非音乐学院高校的这些学生却起步晚、基础较差,需要从头学习掌握基础训练、练习曲、大型乐曲、复调乐曲和中外名曲五大块内容。
2.学生培养方向不同
钢琴教育虽然一直是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点,但非音乐学院高校与专业音乐艺术学院的钢琴教学不同。比如,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教学宗旨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中国的钢琴音乐舞台培养一流的演奏家”。而非音乐学院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即培养具备一定钢琴教学基本技能和演奏技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钢琴独奏人才。所以这类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普修课一般只开设两年。
3.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能力不同
对于非音乐学院高校的学生来讲,他们未来的工作走向,要求他们更需要掌握的是即兴伴奏、自弹自唱和教材教法。在教学的侧重点上,音乐学院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演奏的表演能力,而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教学,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如一般性的演奏、范奏和伴奏等综合能力。
三、数码钢琴教学是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教学的理性选择
在找准了非音乐学院高校关于钢琴教学的定位、教学重点、培养人才的方向等综合目的之后,我们应审视现阶段的钢琴教学的手段、配套教材、方式方法是否是最优化、最合理的。不难发现,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在为培养演奏者而教学的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科系。而此时一种既能够满足保持钢琴教学本质不变,又能弥补非音乐学院的高校诸多教学条件不足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数码钢琴集体课。
数码钢琴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被称为21世纪钢琴普及教育的主流。它的教学形式是由一个老师同时对数名学生进行教学,让若干个学生共同听课、练习、弹奏和复习的综合教学活动。主要针对那些钢琴程度在中级以下的学生,以及非钢琴专业的学生,如声乐、器乐、舞蹈、音乐学、作曲和一些成人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这种模式是现阶段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专业教学的一项理性选择。
具体来说,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在于:
1.从学校投入情况看
采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学校在硬件设备上的投入无疑能够有所节约,成本相对会有所降低,(转第73页)(接第80页)特别是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非音乐学院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窘况。
2.从教学效果情况看
数码钢琴集体课能够充分体现“数码优势”和“集体优势”。“数码优势”表现在钢琴功能上的拓展,如旋律配和声、伴奏配旋律功能、电子节拍器功能和录放音功能,这些能将乐理、和声、即兴演奏、即兴伴奏等多项教学内容放到课堂上完成,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丰富性。“集体优势”则表现在对于触键方式、力度要求、演奏方式、放松状态等公共内容采用一次性讲述,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因为减少了老师多次重复带来的心理麻木,还会对教学的规范性和完整性有良好的帮助。特别是集体练琴互不干扰更是将“数码优势”和“集体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
3.从师生双方感受看
因为老师重复讲课的次数大幅降低,这对教学的激情、备课的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集体课上,学生在有人弹、有人听、有人问、有人答的活跃状态下,消除了“一对一”教学方式固有的心理压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同时上课,能够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这能够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当然,数码钢琴集体课同样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其一,对于学生的知识接受,数码钢琴集体课只能抓大放小、,针对性较弱。其二,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码钢琴集体课在教材上并没有完备严密的分级课程设置,这对于教学双方而言,在系统性和严密性方面都存在一个很难判断效果的尴尬。其三,数码钢琴作为一件全新的教学工具系统,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的钢琴,其自身有很多新的功能,它的操作以及操作对于教学过程、结果产生的影响,均取决于对它熟悉和掌握的程度,实际上就是取决于教学者的操作新教学系统的水平等。
联系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教育的实际情况,同时围绕这类学校钢琴教育的明确目的,我们应针对数码钢琴集体教学实行合适的学员分级、合理的课程设置、及时的演奏点评、有梯度的作业布置等,力图从各方面解决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弱点带来的问题,以保证数码钢琴集体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让同学们在有限的钢琴集中学习的环境条件中,接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
实践表明,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是一项适应高校扩招背景下,能有效缓解非音乐学院高校钢琴专业教育需求的理性选择,是对传统钢琴授课方式的一种有力、有益的补充。数码钢琴以及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推行,必将开创钢琴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连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改革的新动力.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9月,第3期.
[2]余文珠.高师钢琴集体课与分级教学.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28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