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9:36
导语:在企业管理方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防汛抗旱气象综合业务系统 运行 管理
1 前言
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是一种综合的信息服务系统,它以计算机网络与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核心是几十年的历史与实际雨情气象综合数据,该系统集合了水文气象资料的采集、处理、应用与管理,可以及时提供准确的雨情、水情、天气实况、气候预测等综合信息,以便决策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汛抗旱工作。该系统在硬件上主要应用了先进的RAID技术与服务器双机热备份技术,系统的硬件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在软件上则有用户管理、远程系统维护管理、互联网服务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多种服务管理,软件与硬件都有较高程度的安全保障,是当前为防汛抗旱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信息服务系统[1]。
2 用户管理
2.1 系统用户的分类
该系统以网络分布范围为依据来对系统用户进行区分,可分为广域网用户与局域网用户两种用户。再做细一步的划分时,对局域网用户可根据不同的职能与业务需求划分为应用系统运行用户组、应用系统监视用户组、系统管理员工用户组、防汛抗旱业务专业用户组等;对广域网用户则可以服务对象的不同为标准划分为EMAIL邮箱服务组、WEB浏览用户组及FTP服务用户组[2]。
2.2 系统用户的权限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的划分是以用户组为依据进行划分的。根据不同的用户组,系统给予了对应的应用权限,各个工作组均有属于自身服务的范围与权限,这样使得系统资源管理的应用权限划分十分清晰,有利于系统管理员对用户与系统资源进行管理及维护。
3 RAID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
RALD技术即磁盘阵列冗余技术,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牺牲小范围的磁盘空间来获取数据安全及磁盘访问速度[3]。这种技术也是当前许多微机服务器为了保证磁盘安全广泛应用的一种较先进技术,而且较多采用的是安全系数更高的RAID技术。应用RAID技术之后,当服务器内的磁盘列阵组有硬盘发生故障时,整个系统及数据也不会受到影响及破坏,系统仍可正常运作,并可在服务器不发生停机的情形下及时替换出存在故障的硬盘,然后使RAID系统可以自动恢复正常。此外,应用RAID技术之后,服务器在对硬盘进行数据处理时,速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减轻了用户维护系统的负担,而且有效改善了系统运行安全性、数据运行安全性,并使服务的系统性能得到大大加强。
4 数据库管理
防汛抗旱水文气象综合业务系统主要应用了MsSQLServer2000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应用这种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其管理与安全性能,从而保障系统内的数据库运行正常及数据安全。一般的数据库管理大概有以下几种分类:数据库数据管理、数据库用户管理、数据库数据远程分发管理等。
4.1 数据库用户的管理
本文所述的系统用户主要有三种分类:(1)一般(普通)用户,这类用户通常是指应用系统客户端的用户,其目的主要是对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查询,所以该类用户对相应的数据资料仅具查询功能;(2)应用系统型的用户,该类用户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数据的入库、修改、维护及查询等,所以该类用户对相应的数据资料享有的是增删改查等功能;(3)超级用户,即权限最多的用户,该类用户可以对全部的数据库及数据表享有进行建立、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同时可以设置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功能、数据修改、数据查询及数据维护等[4]。
4.2 数据远程分发管理
数据库数据远程分发管理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子服务系统的基础上的。为了有效实现数据库的远程分发,该系统采用了互联网的Email服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数据库远程分发管理的应用子系统。该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数字库的触发器对数据库作的过程或数据进行记录,再通过Email对这些程序进行传送,这样可以及时更新远端数据库及管理数据库。数据库数据远程分发管理应用子系统为远程数据库进行远程的数据管理及数据更新指引了方向。
5 应用系统的文件管理
对应用系统的文件进行管理,首先要了解系统文件的类型。本文中的系统其文件主要有两种类型:支持工作人员工作时需要的私有文件、支持系统运作的非私有文件,即公用文件。
5.1 私有文件的管理
该系统对于私有文件的管理主要是采用了文件安全与文件共享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同时安装了特有的磁盘存放文件、管理文件。此外还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对其分配相应的磁盘空间,以便控制私有文件占用的空间超出磁盘范围,从而保证服务器磁盘的文件与系统的运行安全。
5.2 公用文件的管理
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建立专门的共享目录对公用文件进行管理,共享目录会根据文件类型及其功能对文件进行分类存放。此外,还设置文件共享及文件安全性的双层访问权限,这样系统用户对文件系统的访问以及系统运作的安全就得到了保障。
主要栏目
中国宏观经济论:主要刊登国家权威部门、著名学者所做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宏观管理热点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具有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前瞻性的特点。
中国金融·财政研究:本着理论性和实证性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对中国金融、财政体制改革、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资本市场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并及时探讨现实中出现的难点问题。为国家职能部门的决策、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和有关社会研究机构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信息。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论坛:主要刊登围绕中国对外贸易、FDI、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主要围绕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以及针对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推动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向规范性、实证性的方向拓展。
中国就业·分配论坛:主要刊登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在深入了解问题所在的基础之上,寻求解决中国就业、收入分配问题的方案。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主要刊载中国区域发展、区域性经济结构以及区域发展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
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主要刊载有关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问题的理论探讨、政策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成果,以期加快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使其成为政府了解中国乡镇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中国产业发展论坛:针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现实状况,本栏目着重关注有关中国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国家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的调整等方面研究成果。
工商管理理论论坛:结合中国工商管理的实际状况,以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为主,着重研究、探讨切实符合中国工商企业管理实际的管理理论、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
中国上市公司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等方面问题,以求全面、准确掌握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促进中国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工商管理评论:以中国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形式,探索、总结、推广符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的经营理论与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以及管理方法等。
投稿须知
1、论点明确,文字精炼,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按各刊物要求不同而不同,但必须依次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文稿首页请在地脚处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资助基金项目(若有的话,并注明项目号)。
2、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
3、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为宜。摘要分为三种: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侧重写本项研究的最具价值和创造性的结果和结论,指示性摘要主要写研究的方法、手段及研究的方向、内容范围,报道-指示性摘要则介于两者之间.研究性论文应写成报道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少数综述性论文在不便于写成报道性摘要时才考虑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
4、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即应为译文),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摘要正文、关键词。
5、图、表要精选,切忌图、表、文字间的重复.表格须有表序和表题,插图须有图序和图题,图和表在正文文字中必须有所指向(如引用,如"见图1"或"见表1"),一般紧随所提到的文字排放。
1.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关于毕业论文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现状分析、改革创新方面,其中蒋彦(2008)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目前高职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就如何正确选题,确定选题的办法,如何更好地将论文设计与工学结合紧密联系,在论文指导和答辩上体现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操作性强的改进意见。杨建芳(2007)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新模式,指出“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产学研三者互补而又有机融合的一种有效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很好地磨合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白杨(2006)在毕业设计内容创新方面,提出了到被录用单位做毕业设计的观点;庄美男、林波(2007)对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对传统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与企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多专业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等;杨载田(2003)提出以学生为本,对其进行创新性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行开放式选题指导,加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特别提出要尊重学生的选题权益,建设一支创新性指导教师队伍,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创作实践必要而足够的时间。王占九(2009)指出高职院校沿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范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高职毕业论文(设计)范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特色进行改革,而毕业综合实践是一种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新范式。钟振宇、周明荣(2008)根据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织保障、资金保障、制度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孙小红、徐世举(2009)根据目前高职毕业论文的现状,并结合作者对高职毕业论文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提高高职毕业论文的几点措施:启动时间提前,保证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提高师生认识,加强教师过程指导;有专项经费投入毕业论文工作。赵丽杰、赵丽萍、关晓彤(2007)提出通过对高职毕业论文与实践教学、科研和为企业服务的关系分析,将毕业论文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综观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专门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研究相对缺乏,特别基于产学研模式下,分别从评价主体教师和被评价主体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反思毕业论文成果的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即是以此为出发点,全面调查产学研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其毕业论文成果的评价体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丰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细分研究。
2.样本选择与数据分析
2.1 样本选择
为全面了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课题组成员从毕业论文成果考核评价两个利益相关者一教师、学生入手,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力求了解双方对现行考核评价体系的态度。2012年4月~2013年4月,课题组成员对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等高校的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6份,回收率为98.7%,有效率为98.7%。同时深入学校在华南、华东、华北和四川地区的实习基地,向正在实习的学生以及已经顺利毕业留在实习基地就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0份,回收率为96.7%。最终用于统计析的有效问卷数量560份,问卷有效率为93.3%。
2.2 数据分析
2.2.1 群体样本统计分析
2.2.1.1 对学生毕业论文成果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不是很高“不满意”度和“比较不满意”度总体达到67.9%,“中立”项占到25.6%,“一般满意”度占到28.5%,“满意”度选项为0。
2.2.1.2 学生论文的应用价值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的评价总体不是很高“无价值评价”高达48.7%,这是整个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成果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缺乏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学要求。
2.2.1.3 对学生论文写作态度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的态度评价不是很高“不认真态度”和“比较不认真态度”比率共占到42.8%,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实习工作比较繁忙,时间上和精力上不足,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兴趣不高。
2.2.1.4 学生选题的新颖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9.3%的教师认为学生的选题缺乏新颖性。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历年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酒店人才的流失、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酒店的薪酬管理制度方面,选题普遍比较宽泛,学生没有进行相应的细致研究,缺乏新颖性,即使指导老师提出了比较有意义的选题方向,但是感觉学生无法驾驭,论文写作的质量依然不是很理想。
2.2.1.5 学生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内容的相关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8.9%的学生写作的论文与自己的实习工作不相关,这是导致很多学生对论文写作没有什么兴趣的主要原因。很多学生把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看成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事情,不能在实习的过程中搜集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感觉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负担。
2.2.1.6 现行的毕业论文形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8%的教师觉得论文形式需要根据酒店专业的特点进行一定的修改,35%的教师提倡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论文,12%的教师认为论文形式单一、意义不大,5%的教师提出改用其他形式。由此可见,现行的论文写作形式不太符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特点,可以结合该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与学生实习工作相结合,寻求新的论文写作形式,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2.2.1.7 现行的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的合理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体系合理性,0.6%的教师选择了“中立”,这可能与教师作为论文评价的主体定位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不合理性”维度的取值明显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见,教师们也感觉到现行的毕业论文体系亟待改革。
2.2.2 学生群体样本统计分析
2.2.2.1 毕业论文成果的满意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的满意度评价也不是很高,52.3%的学生选择“中立”项,“很满意”的情况只有2%,“比较满意”占9.7%,“很不满意”占到8.6%,“比较不满意”占到27.4%,“不满意”维度明显高于“满意”维度。
2.2.2.2 论文应用价值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无价值”的占到12.6%,“比较无价值“的占到27.4%,“中立”的占到48.6%,“比较有价值”占到11.4%,“很有价值”为0。由此可见,学生普遍对自己论文的应用价值评价不高,这跟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对论文的态度有关系。
2.2.2.3 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内容的相关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0.4%的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与实习工作不相关,47.4%的学生论文与有实习有一定相关性。学生普遍反映不能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表现为两者有效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实习工作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冲突性。
2.2.2.4 毕业论文形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希望注重论文价值,减少形式的束缚,27%的学生认为当前的论文形式要求不符合自己的知识层次,26%的学生希望可以尝试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提交。由此可见,学生希望实习论文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希望通过与实习工作的有效结合,通过实习体验完成论文写作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把实习工作中的感悟和有价值的知识记录下来,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2.2.5 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合理性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论文成果考核标准合理性,45.6%的学生选择了“中立”这可能与学生对考核体系合理性的认知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不合理性”两个维度的取值要高于“合理性”由此可见,学生们也希望现行的毕业论文体系有所改革。
2.2.2.6 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9%的学生认为“资料无法搜集”是他们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36%的学生认为“选题与工作不能有效结合”是他们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而这些可以通过学生与实习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沟通得到一定的解决。如果把实习企业的管理者纳入到学生毕业论文的评价主体中,引导管理者指导学生论文的写作,学生遇到的困难就会小很多。
2.2.2.7 毕业论文写作中各方面能力重要性调查
学生普遍认为论文写作过程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对自己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量。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他们发现自己在实习或者写作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但是能否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是自己最欠缺也是最需要的能力。其次根据自己的论文题目,来“搜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写作成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多内容需要经过论文指导老师的点拨,才可以明确思考角度和逻辑顺序。
3.改革建议
3.1 与企业管理者合作进行考评
鉴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可采取双导师制,即由高校教师和酒店相关人员组成。高校教师在理论研究上有优势,可以增加毕业论文的理论深度;酒店相关人员在实践经验上有特长,可以提升学生毕业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论文)提交系统,把企业管理者引入论文考核主体,充分体现对学生毕业论文实际运用价值指标的侧重。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收集整理,从论文的内容修改和论文成果的完稿,企业的管理者始终与学生的实习工作同步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意识等各方面的素养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可以有效引导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路径,甚至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探索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修改不合理的规定和措施。学生和企业都可以在这一过程有所收获。
3.2 实行全程监督管理
鉴于产学研模式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般实行的“2+1”模式,第三学年全年在实习企业中度过,理论教学基本退出。因此可以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文献搜集、市场调查分析、信息搜索与整理等方面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基础准备能力。进入实习阶段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自我寻找感兴趣的选题方向,然后与行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老师进行双向交流,确定论文题目,并确定论文成果的写作形式。然后在“学校老师+实习企业管理者”的双导师指导机制下,收集一定的基础资料,提炼出论文的大纲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改调整后,开始在行业内部通过与实习管理者、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层的沟通,获取所需的资料和数据,然后进行一定的分析整理,完成论文的初稿。初稿完成后,指导老师要做中期考核,对学生整个前期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态度和写作量进行一定考评,并对论文的进度、存在的问题、实训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在实习过程继续征求行业管理者的意见,进行论文成果的修改。期间需要学生、学校指导老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做好良好的信息沟通。实习结束后,学生完成毕业成果的终稿,接受评阅老师和答辩小组的评定。
通过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监控、评价,有利于全面提高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学校毕业论文工作,促使毕业论文质量呈现螺旋状稳步上升。
3.3 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评价
改革现行的毕业论文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内容与实习工作的结合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激励学生在实习的参考文献: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中,各评价主体都要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
其考查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毕业论文内容与实习岗位的贴近度、专业贴近度和训练的实效性。二是毕业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如科学性与创新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也涉及毕业实践中的工作量大小以及完成毕业成果的态度,如钻研勤奋与否、与导师配合是否积极认真等。三是毕业答辩的评价,毕业答辩的过程其实是学生经过—年的实习之后,综合素养的展现过程。这部分主要是关于答辩论述思路和表达程度以及回答评委问题情况,如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回答内容是否深入和回答是否有很强的逻辑性等。
3.4 注重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
通过与各大企业集团合作,校企双方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学校方面可以将往届毕业生的论文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归类,优秀论文成果可以进行电子贮存,共享信息平台系统,供学生查询借鉴,也为教学、科研以及历届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提供重要的文献参考资料。对优秀的毕业论文,不仅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和荣誉,还要推荐给期刊杂志争取发表,或选送参加各种评选,或提供给企业等生产机构作为科研参考,既实现了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也能够激励学生重视论文写作,并不断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另外,校方可以出据书面鉴定,让毕业论文成为大学生求职和升学的名片,呼吁用人单位聘用大学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毕业论文质量高的学生,并把毕业论文质量作为是否推荐免试进一步深造的重要依据。企业方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把一些学生的优秀毕业成果转化成实践素材,提高管理的效率,改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另外,可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提升员工的思考能力,鼓励员工在信息平台上共享知识成果和实践技能。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必要性;构建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行业,在人才需求上尤其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在学生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高校的培养目标方能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吻合。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1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应用性人才培养是很多实践性强的专业的办学目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无论是本科办学层次还是专科办学层次。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应考虑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特点,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比例。然而受制于办学资金的限制,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么就没有实践教学环节,要么以校内实践教学为主。基于此,旅游管理专业应积极构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1.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新设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的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这种迅速扩张的模式一方面满足了旅游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填补了人才需求的大缺口;另一方面盲目极速扩张造成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雷同性强,特色不明显,直接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速度和方向。据统计,我国大多数旅游高等教学沿用的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1.3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是很多高校很多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高校的扩招以及人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也愈来愈难。大学生就业难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缺乏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忽视实践教学,造成大学生旅游专业知识相对较强,但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要保证充分就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要立足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设置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让学生能够走出校外,在企业中边实践边学习,提高实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为就业做充分而有效的准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大学生就业保障的需要。
1.4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功能的主要体现。旅游管理高等教学特别是地方性高校一定要突出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上,课程设置模块除了要考虑到地方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还要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与地方的互动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培育上应优先考虑地方旅游企业,可以考虑与地方旅游业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如此,不但可以节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的费用,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功能,还能够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有地方适应性。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也是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
2.1实践形式
实践教学是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并形成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应按照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教学规律,形成包括企业参观、课程实训、社会实践、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课内外专业活动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方式上,采用集中和分散、定期和不定期,校企联合合作等多种形式实施。
2.1.1综合素质拓展训练实践形式
通过校内教师或邀请校外企业管理人员授课、座谈等方式,塑造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初步建立良好的仪态仪表、社交礼仪,掌握沟通技巧,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1.2以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为载体的实践形式
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创业竞赛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身创业素质,强化创新创业理念。
2.1.3专业实验与社会实践调查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和实训室等设施,加大学生的实验和实训活动。同时,利用学期寒暑假进行旅游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到企业走访,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
2.1.4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的实践形式
高年级时,学生应集中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见习和课程实训。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学习企业中管理及技术人员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了解本专业的用人情况及对知识、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感受社会竞争的压力,激发自己加强必备技能与能力的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1.5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形式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阶段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或研究内容来源于实习单位。学生紧密结合实习单位生产或管理上的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完成的毕业论文可供实习单位采用或参考。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和企业之间增进了了解,单位找招聘时可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2.2实践内容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可实行“三结合、四层次、六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据此确立相应的实践内容。“三结合”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采取日常实验与集中实习相结合,课内实习与课外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四层次”包括认知性实践、验证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和科研性实践四个层次;“六模块“将实践教学分为社会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科研实践等六个教学模块,他们相互补充、相互配套、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2.1认知实践
认知实践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习过程。认知实习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可以促使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今后的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调整作用。认知实践可以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观看录像、见习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本地旅游线路的组合及参观旅游六大要素所涉及到的旅行社、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餐饮和旅游商店等,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构成要素,对旅游活动相关企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2.2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可有案例讨论和实验室实验两部分构成,既有技术性较强的的管理实践,又有探索性的案例分析和综合课程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可以分别设置饭店管理实验室、导游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和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饭店管理实验室实验项目包括客房销售、前厅接待、餐饮服务,逐步掌握饭店前厅、客房及餐饮部门的操作技能;导游模拟实验室可进行导游模拟技能训练,进行导游影像资料的观摩学生,逐步提高导游技巧;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室借助ArcGIS、Mapinfo、AutoCAD等软件,培养学生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景观视觉造型艺术、景观设计工程制图等技能;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借助饭店、旅行社、景区管理等专业软件,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企业业务流程和专业管理软件的操作。
2.2.3专业素质拓展实践
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所需,主要通过岗前素质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商务礼仪、营销技巧等实践课程和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能力。可借助旅游歌曲大赛、舞蹈大赛、旅游礼仪展示与竞赛、旅游知识竞赛、普通话培训、导游大赛等形式开展。
2.2.4专业实训
在校内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结束后,通过到实习基地企业的实际相应岗位上实习专业实训,进一步提升和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主要内容是根据学生选择的相应职业的岗位差异而分别设置,实训时间一般半年以上,太短不利于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
2.2.5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
毕业实习主要依据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在专业实训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操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应在实习期间结合自己在企业的实习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
2.3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2.3.1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主要是指满足学生校内实践的实验室和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是学校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目前,受资金和办学规模的限制,多说高校旅游管理实验室实训室设施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难易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校外实践基地种类单一,多是酒店,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3.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许多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课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旅游行业工作经验,短期内难易承受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因此,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请进来”:邀请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二是“走出去”: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到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2.3.3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组建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小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文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适时实践教学工作动态,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实操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基地构建[J].科技向导,2013(5).
[2]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10).
[3]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以钦州学院为例[J].文学界,2010(8).
[4]族学院教务处.湖北民族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M].2013:284-299.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2011314)。
作者简介:
论文关键词: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进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现代流通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于社会就业、国民福利及城市发展也有着重大贡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服务业虽然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还不够快”,并且流通产业集中度低,流通费用高,流通方式陈旧,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带来了全局性的不良后果,如制造业资本周转和经济节奏放缓,城乡居民消费受到非收入方面严重制约等。[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流通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在中国流通领域的加速扩张企业管理论文,已经使缺乏创新能力的本土流通服务业遭遇严重威胁,而且容易引发政府调控能力弱化、上游产业失控,导致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如何实现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恰恰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缺失,这和该领域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有密切关系,已经严重制约着流通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流通服务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打造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砝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尝试着对国内学者在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分析其理论脉络,以便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指明方向。
“自主创新”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路风将“自主创新”界定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坚持技术学习主导权,并且把发展技术能力作为竞争力或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泉的行为倾向、战略原则和政策方针,但是他也指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创新。[4]事实上,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关于服务业创新的研究上。鉴于国内流通研究领域单纯以“自主创新”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罕见,我们在研究中将流通服务业及其所包含的四个子行业(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餐饮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均视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中国期刊网是我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收录的核心期刊对行业的研究现状很据代表性核心期刊目录。本文通过以下方式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文献进行检索,具体包括:(1)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搜索篇名中含有“创新”,同时
摘要中含有“流通”、“零售”、“物流”、“批发”、“餐饮”“饭店”、“酒店”、“商业”、“商店”的文章,期刊年限选择2000-2009年,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2)剔除其中的书评、新闻、会议等非学术论文,并且剔除文章核心研究内容不是流通服务业创新的以及部分非代表性的期刊(如《特区经济》等)上的论文。按以上标准,共得到论文样本330篇。(3)分别按照三个标准对论文样本进行分类,即按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按年份进行分类、按流通服务业中零售、物流、批发和餐饮四个子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以上三种分类,本文从三个视角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图1)。
图1 分析框架图
三、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 研究主题分析
以研究主题为标准,我们可以把研究样本划分为9个研究主题,分布结果显示研究最多的是综合创新,即涉及非单一创新维度的研究,共105篇;其次是流通模式创新,共55篇;再次是组织创新(以业态创新最多)企业管理论文,共40篇。
1. 综合创新。该部分共105篇文章,涉及流通服务业战略创新、价值创新或体系创新等许多摘要用时间消灭空间。[7]
2. 组织创新。该部分共40篇文章,很多文章在充分分析我国流通组织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流通组织措施的对策。关于我国流通组织的现状,主要观点认为我国流通组织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各自盲目发展;流通组织间的竞争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且竞争不充分和过度竞争并存。[8]孟铁和张殿波总结了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政策选择,即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制定适度市场壁垒政策;流通产业有效竞争政策;制定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现代大型流通企业。[9]关于组织创新研究最多的是业态创新,如李飞认为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就是零售营销中产品、服务、价格、店址、环境和沟通6个组合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6个要素中24个细节维度的组合变化就是零售业态创新的具体内容。[10]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涉及了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创新,如冯邦彦和段晋苑提出通过建立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改革现行的生猪流通制度的建议。[11]
3. 流通模式创新。该部分共55篇文章,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包括生产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物流模式创新和渠道模式创新等,表明我国的流通模式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于奎和文启湘分析了批发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批发商业发展模式创新可以通过推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向现代物流中心过渡以及发展规模经济等途径来实现。[12]
4. 营销创新。该部分共29篇文章,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批发上面,大都从企业营销手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创新改进营销方式。很多学者强调零售企业营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正确选择。[13]范增认为营销创新是连锁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营销方法的创新应包括绿色营销,情感营销和导入CIS推广形象营销等方面。[14]
5. 技术创新。该部分共24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流通服务业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等。如张宏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A—U模型,流通产业的升级可以是跳跃式的,发展具有可跨越性的,而这都是由又是由技术创新的跳跃性所决定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地位,强化对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参与流通技术创新,提高流通企业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建设等角度进行改进。[15]
6. 制度创新。这部分有25篇文章,主要从政府企业管理论文,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健全我国流通市场的制度创新。如文启湘和赵玻指出流通产业天然就是低进入壁垒产业,要防止流通产业过度进入,今后我国必须加快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核心期刊目录。[16]
7. 观念创新。该部分共18篇文章,如宋则提出要确保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 充分认识流通和流通创新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17]黄国雄认为流通是基础产业,并从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出发,对商业的本质、商业城市建设、商业信誉、商业市场、商业利润、商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18]
8. 服务创新。这部分共18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流通业服务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应新时期流通业服务创新的若干措施。如许彩国和柳思维指出零售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设施,更新服务内容,通过服务创新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培养顾客忠诚。[19]
9. 其他。以上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涵盖所有流通创新论文,凡是不能归入以上类别的学术论文归入该类,合计共16篇学术论文。
(二) 时间序列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最近十年国内学者们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我们对论文样本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对总的样本论文以及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分别按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更好的得出学者们研究重点的变化。
图2 流通创新论文时间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国内学者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曲折式上升,在2003、2007年达到两个峰值。2001年末中国入世之后,外资流通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此时的本土流通业迫切的需要创新理论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通创新的研究持续增多,所以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在2003年流通创新达到一个相对峰值是符合实际的,但是这种研究态势并未持续。直到2004年底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后,本土流通业面临外资的威胁和压力骤然增加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这使得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应需要而增多,同样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所以在2006-2007年间才达到另一个更高的峰值。但是随后流通创新的成果又出现了下滑的迹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流通服务业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才又再度受到关注。总之,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着波动,这表明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企业管理论文,并未形成持续稳定的增长局面,同时也表明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学者有限,更多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发展。
(三)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研究文献分析
以下我们对流通服务业4个子行业即零售、物流、批发、餐饮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零售业创新。零售行业的研究论文有79篇,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零售业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城市零售创新的,论文样本中仅有5篇是专门研究农村零售创新的,主要研究了农村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如汪旭晖和徐健从农民消费行为偏好视角对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探索农民消费行为得出了新型业态创新模式“农村现代综合商场”,这种业态与城市大型综合超市有显著差异,融合了农村现行传统业态——杂货店、集贸市场等的优势,并且摒弃了这些传统业态在商品品类少、假冒伪劣商品多、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缺陷,在零售组合要素各个方面具有典型的农村化特征。[20]张蓓从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出发,对农产品超市的营销方式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21]
2. 物流业创新。物流行业的论文有106篇,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张光明认为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跟随竞争创新、顾客需求主导创新、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网络创新、增值物流服务创新等,各种创新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劣势及风险,选择何种模式取决于企业环境条件及诸多因素的考虑。[22]魏际刚提出物流技术创新涉及经营管理和工具、装备、设施等领域,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智能性与人性化,绿色化与节能化。[23]总体来讲,我国物流也起步较晚,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创新方面都还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关于这几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多数的设计和建议还都停留在纸面上,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大物流现代化的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国情逐步健全我国的还很不完善的物流系统。
3. 批发业创新。研究批发业的论文有27篇,具体包括了批发商业态模式的创新及批发市场的创新。如李芬儒研究了中国农村批发商业的业态创新问题,指出由于农村批发业存在着批发网点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商业功能萎缩,批发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农村批发商业业态创新方向应该是产、供、销一体化,批零一体化企业管理论文,产销地一体化,批发与物流配送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等核心期刊目录。[24]谭本艳和赵晓飞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策略,即组建批发商群,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通过创新模式,实现批发市场间的横向整合;通过打造龙头,实现批发市场间的纵向整合。[25]
4. 餐饮业创新。检索到研究餐饮业创新的文章只有23篇,与其他几个流通子行业相比,餐饮业创新相对较少,这些论文集中在研究餐饮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上。如杨铭铎对餐饮企业产品创新体系进行了设计,认为餐饮企业产品创新系统可分为菜点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三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26]于干千从中国餐饮企业“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出发,分析了不同餐饮企业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27]
四、结论
本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对我国2000-2009年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研究发现可归纳为以下方面:(1)通过研究主题内容分析,发现学者们对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但总体来说比较分散,而且大多侧重于流通业创新的某一方面,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科学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创新,流通技术创新以及流通制度创新等有限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用系统的理论统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整个全局,并深入探究现代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规律,这将成为流通服务业创新研究的重点。(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到学者们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一种上升势态,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问题。但论文数量并不是一种持续上升,而是折线上升,表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如何全面,系统并且有层次的对流通服务业创新进行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通过对4个子行业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侧重点差异很大,零售和物流领域创新的研究比较多,而批发和餐饮则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零售作为商流的终端企业管理论文,是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环节,理所应当的受到更多的关注。物流在节约流通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得到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其创新研究也涉及到各个方面。而作为零售商背后的批发业,则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商业发展的趋势看,多种现代流通组织的出现如工厂实行产销一体化,零售连锁公司实行批零一体化等抢占了批发业的经营空间,使许多人质疑批发业存在的价值,批发业的创新也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至于餐饮业创新的论文最少,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对餐饮相关专业的设置起步较晚,从事餐饮研究的学者非常稀少,以及餐饮企业长期漠视创新所致,但是随着餐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餐饮业自主创新问题将会越来越被关注。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目前零售业创新的研究集聚在城市零售领域,但是随着城市零售业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零售商进军农村市场,而对于农村零售创新的研究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流通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宋则,李蕊.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警觉[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
[4]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徐从才,李颋.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
[6]赵振民.价值创新: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12).
[7]晏宗新.物流体系创新——从行政区域组织到经济区域组织[J].经济管理,2001,(11).
[8]宋羽.浅析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J].商业时代,2007,(8).
[9]孟铁,张殿波.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J].经济纵横,2008,(9).
[10]李飞.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
[11]冯邦彦,段晋苑.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的组织创新研究——猪肉涨价背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研究,2008,(8).
[12]于奎,文启湘.谈批发商业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5,(32).
[13]叶敏,兰昌贤.我国零售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思考[J].江苏商论,2007,(10).
[14]范增.连锁超市的营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1).
[15]张宏.技术创新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9).
[16]文启湘,赵玻.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
[17]宋则.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9).
[18]黄国雄.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J].商业时代,2008,(28).
[19]许彩国,柳思维.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浅论[J].中国流通经济,2004,(4).
[20]汪旭晖,徐健.农村零售业态创新:一个基于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5).
[21]张蓓.论我国农产品超市的营销创新[J].经济纵横,2007,(7).
[22]张光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6,(18).
[23]魏际刚.物流技术的创新、选择和演进[J].中国流通经济,2006,(3).
[24]李芬儒.农村批发商业业态的创新与开拓农村市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25]谭本艳,赵晓飞.创新批发市场经营模式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
[26]杨铭铎.餐饮产品创新系统构建[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7, (4).
【关键词】企业管理 创新 科学发展观
一、引言
企业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课题,在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催生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在学术界也出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以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这些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又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果得以延续和发展,不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果逐步退出市场,而这往往以大量企业管理的惨痛失败为代价,总体说来,创新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条主线,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没有创新,企业管理就不能与时俱进,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企业永立时代潮头,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管理创新促使企业从以逐利性为唯一发展目的逐步转化为兼顾社会责任,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的,这一转变本身就是企业管理的创新,这一创新,是企业步入了现代企业的行列,不但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入,而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助力,最终使企业的发展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管理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企业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创新
企业管理是通过对本企业所处的市场、政治法律等外部环境有着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综合协调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企业文化等内部资源,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机制,通过协调、控制、计划实施等一系列博弈,使企业达到良性、协调运转的方式方法。而这样的企业管理,必须符合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顺应潮流达到企业各体育社会的互利共赢。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创新,只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管理才有生命力。
(1)企业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法人治理机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要有完善的、运作协调的法人治理机构。中外大量的企业管理经验证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具有发展生命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而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建立健全了完备的、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法人治理机构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而法人治理机构的构建,要充分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过程中,在这个分析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创新,随着社会经济和宏观市场以及微观市场情势的变迁随时对企业的法人治理机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影响企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包括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企业所处地域的政治性倾向、区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风俗习惯、民族宗教等可能对企业带来的社会任务、企业所处地域的原材料、燃料、交通、劳动力费用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微观因素包括企业所在市场对本企业的需求,同类企业对本领域的供给等,通过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宏观和微观分析,探索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法人治理机构,并建立长效机制,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
(2)企业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流程管理体系。企业管理要实行现代化的流程管理体系,流程管理是现代企业实现企业管理的一大特色,欧美国家对企业的流程管理有了相当成熟的研究,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反复予以实践并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流程管理理论,如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等,使流程管理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在企业管理方面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流程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标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企业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企业管理的创新正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潮流。但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并不会因为流程理论的完善和应用而停下脚步,由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能源的大量采用,企业管理的创新又不断丰富着企业管理流程的内容,而企业管理流程又不断丰富着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践,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流程管理强调统筹计划、指挥、控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和财力以及社会资源,突出企业管理的重点部位,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着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障碍因素,在加强企业部门内部协作和决策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企业管理的创新进一步推动流程管理明确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和企业管理的核心利益,通过企业内外部各个层面,以及各层面之间的不断博弈,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的均衡状态。
三、企业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本身就是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种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杀鸡取卵式的发展,这就促使企业在管理上抛弃其逐利性的唯一特性,转向关注民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同事在社会各界的协作下,完成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现阶段企业的发展并不单纯是追求经济利益,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自然灾害救助、突发社会公共事件中的配合,贫困人群的救济等诸多方面,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与壮大吸纳社会资源。可续发展观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是新兴领域,必须有所创新,并在创新中探索出企业管理的经验和理论,用来指导企业管理的创新。
(1)企业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增强主动性和预见性。科学发展观引入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观点重新审视企业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对企业所处领域、地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有一个明晰的、正确的认识,有利于企业增强主动性和预见性,主动调整企业管理战略,统筹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管理的对象员工,作为每一个员工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而这种有主见的思维,往往会因为客观世界的影响而表露在具体的行为中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对每一个人个体的人文关怀,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管理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管理创新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必然选择。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重视员工个体的人文关怀,能够充分预测到员工的心理变化以及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管理者可以通过这种心理状态的预测,准确把握全体员工思想及工作需求,从而增强企业管理的实效。而员工通过管理创新,学会了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去把握本职工作以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协调本职位、本部门、部门之间、企业与周边的关系,从而减少企业发展的障碍因素,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2)企业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配置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是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应。而企业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配置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能否实现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个企业能否是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从而使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值,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固定的市场份额,保持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够不拘泥于企业资源配置的形式,大胆探索新的资源配置途径,使企业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有效遏制低产出、高耗费的资源配置形式,及时创新高产出、低耗费的资源配置形式,对企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控制,不断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采取得力措施解决企业相对有限资源与各部门对资源需求的矛盾,根据企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针对企业资源利用的程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通过不间断的人员培训、引进高新科学技术、大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等手段,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搞好现有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潜力开发,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3)企业管理创新有利于企业探求企业管理内在的规律,使企业管理达到最佳效果。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规律决定着企业管理创新理念的发展和形成,因此,企业管理创新既依赖于经营管理人员的心理发展规律,又依存于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既依存于企业管理决策层的引导,又依存于企业管理个体的自我体验。所以,企业管理的创新要运用科学发展观对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把握,通过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充分把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引入使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路更加明晰,目标非常明确,企业管理创新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管理创新的认识,促进管理人员将管理创新自觉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实务中去,有了符合企业发展内在规律的管理创新理念和认识,掌握了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在规律,就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人使企业管理创新的规律并加以科学、合理的运用,达到企业管理的最佳效果。
四、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取得发展是任何一个企业唯一的发展目标,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发展的这个中心,可以毫不隐晦地说,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体现在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企业的管理创新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如果能不能在企业管理创新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管理路径,就不能同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相适应,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企业管理创新。只有管理创新,才能赋予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只有管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带给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管理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1)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到企业的合作方式。企业管理创新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自身要求,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管理能够通过网络等形式跨越企业经营领域和经营地域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合作共赢,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向国际战略联盟、网络合作、虚拟企业、供应链协作等合作方式方面进行转变,这种转变,是现代企业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不断加大管理创新力度,不断研究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合作的新情况及发现的新问题,研究开发企业管理的新路径。
(2)企业管理创新更加注重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企业管理创新将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力,企业管理创新的立足点就是要充分激发企业员工身上潜在的能够促使员工与企业管理流程、职工与各个企业内设部门、职工与相互协作单位、职工与社会管理诸多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是企业的管理与各个层面的协作成为运转协调的一个整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个整体为企业的吸金能力,从容应对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为企业谋求更大领域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加显著的经济效益。
(3)企业管理创新更加注重全面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进行管理都要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方法,但是在如何进行绩效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绩效管理往往只是单一的绩效考核的形式,由于在考核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考核的量化指标有时不能充分表明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在实行时缺乏必要的组织改善手段,从而遭到一些员工的抵制,弱化了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企业管理创新促使企业的绩效管理向全面实行绩效管理方向转化,只要是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绩效管理模式,就是企业需要的绩效管理模式,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僵化的、固定的绩效管理为动态的绩效管理,及时创新绩效管理标准,甚至根据不同的岗位、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标准对绩效管理的量化指标进行必要的修正,确保为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真正能够从企业获得丰厚的回报,为企业的发展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学。
参考文献
[1] 朱宏任.完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在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0.
[2] 邹光国.加快企业管理创新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A].现代企业,2010,第7期.
[3] 张德政,田蓓.企业管理创新原理与计算机辅助创新实现技术研究[A].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SE 2010) (Volume 3)[C].2010.
[4] 蒋丽萍.论民营企业管理创新[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
[5] 熊国明.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0,第4期.
[6] 蒋黔贵.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在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0.
[7] 邵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在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A].以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10.
[8] 肖晋,李欣,黄志健.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问题把握和解决思路探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第3期.
[9] 王蓓.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管理创新[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
[10] 郅卫强,张元顺.金融危机背景下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
关键词:服装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模块 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7-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研究、探索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其它专业,它直接反映学生从整体策划、设计构思、服装板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设计内容方面必须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同时根据当前的流行时尚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主题方向,以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实践性、原创性的特点,从而为过渡成为未来的“准服装设计师”作好铺垫。
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也是服装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多年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式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其次是按各教学模块的特点,确定学生完成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专业教师将按每个模块的特点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分别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和考核。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一套管理有序且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图1。
2 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 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2 收集服装主题设计相关资料及选择论文选题阶段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专业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定位及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论题选择实践。此教学环节是在毕业调研过程中穿行,在实施选题方向之前,专业教师可提示出几个选题方向。即:(1)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主题相吻合的设计主题;(2)与企业合作进行成衣产品开发或流行趋势预测的设计主题;(3)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课题;(4)研究服装展示、品牌、企业形象及服装市场营销的课题;(5)研究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主题;(6)研究服装流行趋势、传播媒介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课题;(7)研究服装CAD技术、人体计测与服装造型的课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一个课题,同时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需尽可能的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选题。针对选题范围通过图书馆、网络及服装期刊等方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毕业调研及收集资料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将组织学生讲解论文选题的思路,和学生共同分析、筛选适宜的选题,对选题进一步考察、论证,同时要求选题应具有典型性(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最后确定选题;此过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又利于深化学科知识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3 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选题确定以后,指导教师将根据选题的已知要求、条件和学生交流,并对学生进行具体分组,初步拟订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预案(色彩、款式、风格、面料分析)、设计草图、服装效果图(设计一个系列服装5—10套)、服装款式图及工艺设计说明等,同时要求学生对每系列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确定最佳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全面、综合考虑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即:服装的面料、服装的款式、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工艺及配饰等整体协调与统一。
[论文摘要]本文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个结合c/s和web技术的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实例,利用技术解决了目前各位应用软件互不兼容的“信息孤岛”问题,对中小企业建设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具有参考价值。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各类信息交换越来越多,而传统的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都是针对某个专业进行使用的,如人事管理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都是互相不关连,各不一样的管理系统,故用户需要独立安装各个管理软件,并在各个软件中频繁转换,为了更好地整合利用信息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朝着统一系统的方向发展。
广州市污水处理总厂是广州市一向十分注重信息化建设的事业单位,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建厂越就已经使用电脑进行管理。现在。单位除了负责属下有三个分厂的日常生产营运管理工作外,还需要负责全市二百多条河涌整治工程的管理工作,信息种类繁多,信息交换频繁,为了解决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统一各类多种管理软件的问题,该厂于2003年底开始了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项目建设。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项目特点与开发工具
针对该单位信息的多样性,该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具有兼容性强,扩展性广的特点。它必须具有基于WEB设计程序的特点——资源共享。对于以前或今后使用的软件,具最大程度上的兼容性,能保证新旧系统在交接时不出现问题。为此,在项目设计的初期,选择了微软公司的和SQL数据库作为该系统的开发工具。
是微软公司于2000年的VISTUAL STUDIO的一个软件开发工具。
它为软件开发商和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支持未来计算的高效的Web Service开发工具。即在第三代的互联网中,各个网站不再是一个一个信息的孤岛,而是互相联结、互相调用。
二、璜耳的实施情况与成效。
1、基础项目实施。
整个项目设计基于B/S模式设计,主要由主页框架子系统。信息子系统,内部邮件子系统组成,用户管理子系统,收发文审批子系统,人事信息管理子系统,以及日常管理子系统组成,在日常管理子系统下又细分了会议室管理模块,车辆管理模块、图书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饭堂管理模块等功能子项。单位内一般员工可以使用IE浏览器,可以使用各自不同的进行帐户登陆,查看公司各项最新要闻、通知、以及收发邮件信息,共享各项公司内的信息资源。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网上的收文系统,查看和审批有关文件,办公室值班秘书每天用高速扫描仪将收到的公文扫到电子文档中,系统自动将有关文件分发给相关的科室、领导、经办人传阅,最后回到值班秘书中进行归档工作。而领导可以随时随地地跟踪公文的处理落实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一改以往由人手传阅导致的阅文时间过长、公文遗失、无法跟踪等各类问题。由2005年中收发文模块使用至今,已有3000多份公文通过实现了网上审批。大大地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管理效率,真真正正地实现了“办公无纸化”。
2、软件的扩充性。
数字市政项目(GIS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一种)是广州市市政工程近年来的一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数字市政系统的建成在今后广州市的市政自来水管网工程、污水管网、煤气管理工程将会有一个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今后在广州只要有哪个地方污水管道出现事故,只需要在电脑上点击相关的管线,即可查询出现有问题管道的来源,以及排除事故的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系统,我们利用了数字市政所提供的WEB SERVICE接口,利用即可很轻易地将数字市政系统与办公自动化平台相结合,更有效地为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便利。除此以外,利用还实现了工业自动化设备仪表信息读取。生产营运方面的同事,只需要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即可收集取远在分布在广州不同地方,几十公里外的污水处理厂区及泵站站仪表的实时数据,为生产管理和理论研究打算了坚实的基础。
3、信息的安全。
该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了“IKEY”USB加密锁技术进行信息加密。只有拥加密锁的用户才拥有文件审批的权限。从而确保了文件审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除此以外,在网络拓扑上,各分支机构还利用VPN技术,实现了各个外网信息安全交换。
万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领域,著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租赁会计》等专著,其中《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2006年获得辽宁省政府颁发的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主编《成本会计学》、《成本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教程》等教材、工具书等40余部。近几年先后在《会计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学术论文80余篇,《解决企业社会成本问题探讨》一文在2006年获得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承担教育部、财政部、辽宁省等有关部门的多项科研课题。曾到台湾东吴大学、韩国中南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多所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在相关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近几年多次到香港大学讲学。主持教育部、财政部、辽宁省等有关部门下达的多项科研课题,在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万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成本管理方向,2003年主持了财政部《企业成本管理》课题,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改革、成本管理的体系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该课题最后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财政部企业司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成本管理培训的教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成本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产品设计成本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取胜,是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仍然采用降价等传统的方法,在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会使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而产品设计成本是成本管理的源头,在成本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产品成本组合中的70%~80%的成本,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固定下来,而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措施进行降低的幅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加强产品设计成本的管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产品设计成本的内容、方法等问题进行全面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本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