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9:42
导语:在大学成果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08例新生儿黄疸干预指标,均符合2000年9月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会议(广州)建议的足月儿和早产儿推荐干预方案[1]。108例中,男56例,女52例,足月儿66例,早产儿42例。3~d34例,6~d46例,10~15d28例。血清总胆红素≥205.2mmol/L65例,≥256.5mmol/L38例,≥300mmol/L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2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以对症、支持、纠正缺氧、纠正酸中毒、保暖、有感染者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白蛋白1g/kg,1次/d共5d。治疗组在综合治
疗基础上给茵栀黄注射液(江苏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批号ZZ-4717,苏卫药准字(1999)第168502号)每d10ml加入100g/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5d为1疗程。
1.3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d,皮肤粘膜黄染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正常;有效:治疗5d,皮肤粘膜黄染减轻;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
1.4治疗结果见表1。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新生儿黄疸,即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并致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新生儿早期的常见症状。轻度黄疸对新生儿无害且可能有益,因为胆红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2]。本但若血中间接胆红素浓度过高,则可使基底神经节黄染,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致死或致残。因此,应积极查找引起黄疸的原因并清除体内过多的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祖国医学认为新生儿黄疸为“胎黄”,系由娠母感受湿热,传于胞胎,故面、腿、身皆如黄金色,或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运不佳,湿热内蕴不得输泄,以致湿热毒邪留在体内,透发于外而面部皮肤发黄[1]。所以治疗应以利湿清热退黄为要。茵栀黄注射液主要从茵陈、栀子、黄芩、二花中提取而来。方中茵陈利胆退黄,黄芩清热燥湿,二花清热解毒,栀子中含有栀子素、红花素,黄酮类等,能减少血中胆红素,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茵陈除湿利胆退黄,其中所含茵陈酮、β-蒎烯等,除能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利胆外,还能拮抗溶血,改善丙氨酸转移酶及退黄等作用[3]。全方共奏利湿清热、解毒、保肝、利胆、退黄之功能。能迅速缓解症状,可使血中胆红素得以控制。有效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超级秘书网
结果表明,新生儿黄疸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比对照组显效快,能迅速降低血中间接胆红素浓度,有效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且价格低廉,药源充足,无毒副作用,为治疗本病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基层单位。
参考文献
一、大赛内容
1.教学论文:初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与推进、地理教学实践与探索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2.教案学案: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各版本地理新教材的教学设计与导学案设计等。
3.教材教辅:校本地理教材、乡土地理教材、自编讲义及各类配套辅助参考资料。
4.教研课题:国家级或省、市、县、校级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告等。
5.学生论文:研究生、师范生、中学生撰写的教研论文或地理文章等。
二、大赛要求
1.教学成果应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有启发性和代表性;表达准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请在稿件中注明详细联系方式。
2.纸质稿件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收,邮编:400030,务请在信封正面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字样,以区别于其它稿件。电子稿件请寄至:,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
3.参评稿件每篇评审费为120.00元(中国地理学会正式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每篇稿件评审费100.00元)。寄出稿件时请一并从邮局汇款且在汇款单附言注明“评审费”字样。汇款人姓名、地址需与稿件作者的姓名、地址一致,以免出错。汇款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400030)。
4.大赛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3年7月20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5.欢迎参赛,具体事项请与大赛办公室联系:023-65362774。
6.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三、评奖办法
1.主办单位将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组成评选委员会,对稿件客观公正地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2.获奖证书将加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公章。
3.获奖揭晓后,拟将在本刊2013年第9期公布获奖名单。
4.欢迎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及建议。
一、大赛内容
1.教学论文:展示地理课程改革创新、地理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文章。
2.教案学案:呈现地理新教材剖析研讨、地理课堂设计探究的课例课案。
3.教材教辅:交流校本与乡土教材开发利用、高考与中考复习指导编撰的研发成果。
4.教研课题:汇集各类型科研课题、各层次教研成果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著作。
5.学生论文:荟萃中学生、师范生、研究生学习历程、行动研究的心得体会。
二、大赛要求
1.教学成果应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有启发性和代表性;表达准确、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请在稿件中注明详细联系电话、地址及邮箱。
2.可寄纸质稿件也可寄电子稿件。纸质稿件请寄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收,邮编:400030,务请在信封正面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字样,以区别于其它稿件。电子稿件请寄至:,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探索杯教学成果大赛”。
3.参评稿件每篇评审费为120.00元(中国地理学会正式会员凭会员证复印件,每篇稿件评审费100.00元)。寄出稿件时请一并从邮局汇款且在汇款单附言注明“评审费”字样。汇款人姓名、地址需与稿件作者的姓名、地址一致,以免出错。汇款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重庆师范大学《地理教育》杂志社(400030)。
4.大赛活动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截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5.欢迎参赛,具体事项请与大赛办公室联系:023-65362774。
6.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三、评奖办法
1.主办单位将邀请有关专家、教授、特级教师组成评选委员会,对稿件客观公正地评出特等奖及一、二、三等奖。
2.获奖证书将加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公章。
3.获奖揭晓后,拟将在本刊2014年第9期公布获奖名单。
4.欢迎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及建议。
耿国华,工学博士,1978年西北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任教,1989年~1994年任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现任西北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2007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师,2006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带领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荣获2007年陕西省教学团队。
多年来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数据库与知识库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横向项目的研究,在核心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专著2部,9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信息处理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已形成智能检索处理的研究特色。
耿国华教授教书育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主讲8门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主持2门国家精品课程;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奖1项和省级教学奖3项;主编出版教材13部,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共指导博士生15名,硕士研究生76名,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百余篇。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3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3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周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华爱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顾荣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学前教育系)、刘明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郑健成(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周世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3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3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登录《幼儿教育》杂志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根据网站指示注册并上传参评论文的电子文档。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3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傅彦教授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为本科学生授课,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学生的尊敬。她满腔热情的课堂讲授,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她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一个眼神,都受到学生的关注,课堂教学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和极大的成功。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趣导课、以疑启思、以法解惑、以律求知”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特色。2007年1月,她在“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排名全学院教师的第一名。另外,长期以来她一直指导本科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自1998年以来,共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75名,其中已获硕士学位42名,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
2教书育人,用真爱感化学生
傅彦教授从教25年来,凭着满腔热血和赤诚之心教书育人,乐于奉献。长期以来,傅彦教授的育人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同行及学生的充分肯定。她所指导的研究生成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不少人在全国各大企业中成为技术与管理骨干。在要求学生学业上进的同时,傅彦教授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学生们做人方面的教育。她所提出的本科生导师制对当今的本科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由她亲自指导的本科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且在其他综合素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她要求她的学生像她一样事事求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是她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从教以来,她的务实精神及教学成果为她赢得了诸多荣誉,先后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电子科技大学首届“优秀主讲教师”、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奖”、“先进女教职工”等光荣称号。
3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傅彦教授潜心钻研,积极探索,以勇者之志探索教学新路。经过数年辛勤钻研试验,她终于创出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与方法。提出了“离散数学”中以逻辑为主线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描述问题的方式、证明问题的按定义证明方式。她先后到欧洲和美国进行学术访问和教学考察,将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及科学成果及时引入到国内的高校中,制定出了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负责和参与的教学建设项目中,《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与改革》于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面向21世纪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2004年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系列研究》于2004年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在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中,她先后在各类杂志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主编离散数学及辅导、实验教材6部。由傅彦老师负责编写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离散数学及应用》和《离散数学实验及习题辅导》在2007年7月出版发行,其负责的“离散数学”课程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四川省精品课程。她所领导的“离散数学”课程小组拥有国内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环境和一支在全国同类课程中有重要影响的优秀师资队伍,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离散数学”课程网站和“离散数学”的系列教材在全国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关键词:教学学术;实践特色;大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04-02
“教学学术”一词最早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博耶于1990在《学术的反思》以及《学术的使命》中提出。他认为学术应包括互相联系的四个方面:教学的学术、应用知识的学术、探究的学术和综合知识的学术。[1]他把传播知识的学术称之为是教学的学术。教学是对知识的探讨与研究,是一种学术性的活动,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自博耶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后,对教学学术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重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教学学术的理论研究逐渐成熟和完善,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也取得了较多的实践成果。
一、国内外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实践现状
1.形成了专业的研究队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教学学术的研究队伍。早期的研究人员主要是卡内基学者,现在参与教学学术研究的学者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如加拿大的佩里(Perry,R.),中国的姚利民、王玉衡、史静寰、侯定凯、宋燕等。
2.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
建立了专门的致力于教学学术发展的组织机构,如卡内基教学学术研究会(the Carneige Academy for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CASTL)、国际教学学术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ISS-OTL)、加拿大教学学术咨询委员会等,这些组织机构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资助项目、建立网站等,为大学教师提供了交流教学的平台,扩大了教学学术的影响力,促进了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研究。
我国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以“教学学术”命名的组织机构,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此类机构增加了教学学术的内容,致力于促进大学教师教学的发展。
3.搭建了教学学术成果的传播平台
(1)创办了教学学术的专门期刊。国际上创办了以“教学学术”命名的专门期刊,如《教学学术杂志》(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教学型教授》(The Teaching Professor)、《视野:学术性教学》(Insight:a Journal of Scholarly Teaching)、《加拿大教学学术杂志》(The Canadian Journal for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等。
我国还没有创办以“教学学术”命名的专门期刊。
(2)出版了教学学术的专著。国际上,出版了《教学学术》(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从事教学学术》(Engaging in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透过课堂发展教学学术》(Into Classroom:Developing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教学作为共同财富》(Teaching as Community Property)、《学术责任》(唐纳德・肯尼迪)等关于教学研究与教学学术的著作。
我国经过近十年来对教学学术的研究,于近两年出版了教学学术的专著,如宋燕所著的《大学教学学术及其制度保障》(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王玉衡所著的《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二、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
1.基于教学学术绩效的教职晋升制度
近年来,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颇受诟病,诸如评审标准过于僵化、行政主导色彩过浓、教学与科研比例失衡等。当前高校里“流行”的职称评定体制,虽包括了论文、著作、研究项目以及教学成果等多方面指标,但科研成果才是最主要的,因此许多高校教师为了职称晋升,都忙着写论文、出专著、搞项目,原本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却被轻视,这也就出现了“教授不教学”的怪现状。在以往职称评审中对论文、科研成果等有形评价指标的过分强调,会埋没众多教学成绩出众的好教师。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型教授”应运而生。“教学型教授”的出现有利于解决科研与教学失衡的问题,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利于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教学出色却只以“讲师”终其一生的悲情遭遇,引发过关于教学、科研与职称晋升的大讨论。考评体系应当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可以制订教学、科研两类考评指标,由教师自愿选择。同样,在职称晋升方面也应该给热爱教学、钻研教学的教师留出发展的空间。
自2005年起,我国部分高校逐渐开始设置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等职称(见表1)。高校设置教学型教授、副教授职称不仅有利于完善高校的教师聘任制度,更对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中、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大学评聘教学型教授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效果好,教学成绩突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荣获各种教学成果奖、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称号等。[7]
2.教学学术的奖励
1994年3月14日出台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2012年教育部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实施办法,主要是针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具体奖励办法和程序。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看,非常重视教学成果的奖励。除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外,还有市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市级教学名师等各种相关的奖励。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对教师的考核一直以科研成果为主要考核目标,浙江大学“心平奖”的出现,就是要扭转这种偏差,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鼓励更多的教师把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2011年教师节,浙江大学宣布设立由浙大校友段永平和夫人刘昕捐资设立的“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以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突出、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见表2)。参评教师需要各学院推荐,然后经过由校长、校领导、院士代表、国家教学名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组成的评委会的考察,再由全校师生投票选举产生。浙江大学高额奖励一线教师的做法是要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教学,但是要扭转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设计奖励外,还需要更多的制度保障。
三、完善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建议
1.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提升教学学术意识
当前我国教学学术现状不容乐观,对教学学术的理解存在偏差。许多教师不认同教学是一种学术;教师的教学责任意识不够,普遍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较少,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对教学研究不足,同行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因此,大学教师亟需树立教学学术的观念,提升教学学术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增强教学学术的研究力量和构建团队
尽管我国已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教学学术的研究,如姚利民、王玉衡、史静寰、侯定凯、宋燕、黄英、耿冰冰等,但是总体力量不够强大,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因此,我国教学学术的研究力量还应该进一步增强,应逐渐形成教学学术的研究团队,为我国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一定的贡献。
3.加强教学学术的管理,让教学学术重回崇高
大学学校层面的管理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不科学,教学学术与科研学术不平等都不利于大学教学学术的发展,因此应从制度层面加强大学对教学学术的管理,提高教学学术的地位。
(1)构建适当的大学教学学术评价标准。格拉塞克认为,教师的教学学术评价包括:目标明确,准备充分,方法适当,结果显著,有效表达和批判反思。特里格维尔等人构建出的教学学术模型也可以作为一种评价体系,该模型围绕知识维度、反思维度、交流维度和观念维度对教学学术的程度加以衡量。我国学者耿冰冰认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能力和教学成果,其中教学成果较好地体现了大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综合与应用的学术水平,是教学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黄英指出,评价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基本依据是教师的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教学效果和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什么样的教学学术评价标准更适合我国大学教师?这需要在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教学学术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现状,构建本土化的教学学术评价标准。
(2)完善教学学术奖励制度,突出教学的价值。目前我国大学对学术的奖励主要集中在科研学术方面,与教学奖励相比,科研学术方面的奖励金额和奖励层次更高,说明没有把教学学术同科研学术放在平等的地位。因此,大学应尽量在教学学术奖励和科研学术奖励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这样才能更加突出教学研究的价值,更有利于提升教师开展教学学术研究的热情。
(3)在职称晋升中为教学型教授、教学型副教授留出空间。我国一些高校已经设置了教学型教授和教学型副教授,这有利于职称的分类发展,也为不同类型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但是教学型教授或教学型副教授的名额较少。因此,建议大学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比例,进行教学型职称的设置,适当增加教学型职称的比例,为那些有志于教学、热情投身于教学研究和教学事业的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此外,希望有更多的大学能够设置教学型教授或教学型副教授,促进大学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4.增强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促进教学学术的发展
(1)应充分重视与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教研室是教师进行观摩、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教研室在大学中或被取消或名存实亡。[9]目前我国多数大学的教研室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和交流的机会。
当教学成为学术,大学就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教学研究组织进行合作研究和交流。大学应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和职能,鼓励教师在教研室内增强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沟通与交流,形成教学学术的成果,将教学学术的成果与教学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研室组织的相关活动,提高教师反思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促进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发展。
(2)发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职能。当教学成为学术,大学就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教师发展组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教师发展,但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教师发展机构的建设。2011年5月,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组织国内的12所大学参加“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中国――密歇根大学教师发展研讨会”。2011年7月,颁布了《本科教学工程》文件,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建设的重点内容。教育部已经开始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在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中重点支持建设了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重点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推进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常态化与制度化,并起到区域内带动辐射的作用。2012年7月,我国已经启动了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建设中心的建设工作,9月21~10月8日教育部对评审出的30个大学的教师发展中心进行公示。通过访问我国部分高校的网站及查看高校教师发展机构的新闻稿件发现,我国已经有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江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40多个大学建立了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多数教师发展机构的名称为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且多数教师发展机构是近两年建立的,所以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学习国外教师发展机构的成功经验,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学术为核心,更好地促进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欧内斯特・L・博耶.学术的使命――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1979-1995)[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8.
[2]Boyer,E.L.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R].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0.
[3]McKinney,K.What is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oTL) in Higher Education?[EB/OL].[2013-11-25].http:sotl.Illinoisissate.edu/downloads/pdf/definesotl.pdf.
[4]宋燕.“教学学术”国外研究述评[J].江苏高教,2012,(2).
[5]Glassick,Charles E.,Mary Taylor Huber,and Genei Maeroff[J].Scholarship Assessed: Evaluation of the Professoriater,1997.
关 键 词:艺术审美教育 教学改革 教育创新 社会效益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从1990年开始围绕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而在泰山学院中文系进行艺术鉴赏讲座,1995年面向中文系学生开设艺术哲学课,1998年3月成为泰山学院教学改革立项,目标是创建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类艺术鉴赏课,旨在通过艺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艺术名作的鉴赏,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感受力、积极的情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力、坚强的意志力、超常的创造力,造就心灵健康和谐的高素质人才。1998—2007年,在中文、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专业开设“美学与艺术鉴赏”“艺术鉴赏”两门课。2002年3月,“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校拨专款予以支持,并将艺术鉴赏确立为全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2004年开始,成熟的艺术鉴赏公选课面向全校开课,深受学生欢迎。其间“艺术鉴赏”还曾应邀为多校开课,均受到热烈欢迎。
我国自1957年将“美育”从教育方针中删除之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育类课程才逐渐恢复。到了90年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才逐渐开设音乐鉴赏等艺术教育课程,但国内高校大都是进行部分门类的艺术教育,缺少艺术门类全面的以鉴赏陶冶为主的艺术审美教育。我们所实施的“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特点是:针对当前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专注应试教育、情感世界没有得到陶冶、想象力普遍偏低、意志力普遍较弱、审美潜力没有及时开发的实际,本工程重视艺术审美教育而淡化技能训练。一边授课,一边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地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异步教学、快乐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成果“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两门课程:(一)美学与艺术鉴赏。已在学校中文系各专业开设5年,所讲内容主要包括美学基本理论和各门艺术基本理论与名作鉴赏。(二)艺术鉴赏。2004年被确定为全校选修课,所讲内容为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以及建筑、园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书法、戏曲、摄影、影视等艺术门类的中外艺术名作鉴赏。第二,两种教材:(一)《美育概论》,李长风、姚传志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由曾任全国高校美育学会会长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作序,被泰山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成教学院、山东电力学校等大中专学校作为美育课、艺术鉴赏课教材使用多年,获得广泛好评。(二)《美学与艺术鉴赏》,教育部确定的面向21世纪人文素质教育教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主编,笔者也是主要编写者之一。教育部领导作序推荐。第三,两项教改实验:(一)学校1998年教改改革立项“实施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完成,得到省内专家评议组的好评。(二)2002年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完成,并有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获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第四,一种综合多种教学方法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固守某一种教学方式,而是从学生的收益出发,综合启发式教学、异步教学、情境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主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第五,一套多媒体艺术鉴赏课件。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网上下载各门类古今中外艺术名作,通过自拍艺术名作、反拍典籍中外名作,录音、剪辑等手段,制成多媒体课件,并配以简要讲解、鉴赏。实践证明,配合教学能够“图文并茂、情境真实、效果显著”(学生评价)。第六,创建了多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施多样化的实地教学。笔者对泰山文化——特别是泰山的建筑、园林、书法、绘画、雕塑、碑刻、民俗、诗歌、散文等门类的艺术有较多的观察、体验和研究,发表过许多有较大影响的论文。得到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岱庙、普照寺等景区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岱庙、普照寺等景区作为泰山学院学生的审美(艺术)教育基地,实行多样化的开放的实地教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亲自带领整班同学,实地观赏,现场讲解;一种是教师带领“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实地参观、考察、研究、赏析,之后由“艺术教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头带领班内同学实地游览、观赏、学习。这种“把读书与行路、做人与做事、游玩与学习、弘扬泰山地方文化与艺术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都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创新点:在我国的审美教育课、艺术鉴赏课中断几十年后,一线的教师异常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几位教师在承担文学理论、中国文化概论、艺术概论、西方美术史、西方音乐史等多门中文、美术、音乐课的同时,一边在科研中提升自己,一边为学生搞讲座、开课。新开设的“美学与艺术鉴赏”(中文系)、“艺术鉴赏”(公选课),使党的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真正落到实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创新。笔者参编的《美学与艺术鉴赏》教材被教育部确定为21世纪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类教材,填补了我国美学教材建设方面的一项空白,编著的《美育概论》也属于“创新简明科学实用”、在全国范围有较大影响的美育教材。具体课堂教学中,本项目没有固守某一教学方法,而是根据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还利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地观摩测量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和效率都大大提高。录音剪辑合成、多媒体课件制作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而利用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泰山所积淀的审美(艺术)资源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层次开放式实地的审美(艺术)教育更具有创新意义。
“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程的社会效益:以《美学与艺术鉴赏》《美育概论》为教材的艺术鉴赏课,得到泰山学院、国家公务员泰安培训中心、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电力学校、山东新汶中学等多家院校、培训机构的应用。听课学生普遍反映,笔者所讲的艺术鉴赏课、美育课形象生动、思路开阔、逻辑性强,加上幻灯、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而又恰当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大增。通过开设艺术鉴赏,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迅速提高,审美能力大幅度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取得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程十几年来一直得到泰山学院等学校和山东省的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且便于操作的成果。该成果2007年获泰山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总结教学效果的论文《论艺术审美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2005年获得山东省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一等奖、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三等奖。该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必将在更大范围带来更大的育人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美育十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美)霍华德·加德纳.艺术与人的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3](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结构.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4]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李长风,姚传志主编.美育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坚持以教学为根本,以辩证唯物精神对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坚持教学改革:坚持以攀登科技高峰为目标,以勇于创新的精神投入技术攻关,并带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他就是张宇峰,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化工学院副院长,“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改性与功能纤维”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适时更新观念,不断丰富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是张宇峰教学和科研双丰收的秘诀。
张宇峰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不忘本职,爱岗敬业,积极坚持一线教学,在2000年至2006年担任材料化工学院材料系(原化学纤维教研室)主任期间,先后为材料(原化学纤维)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讲授13门课程,承担过该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指导过5个专业实验,包括1项大型综合纺丝实验,指导学生完成科技作品竞赛获奖3项,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80余人,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17人。多次带领本科生进工厂企业完成实习任务,多次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班导师工作,2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
张宇峰也是一位学者,他相继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作访问学者,近年来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紧随科技发展及行业动态。在积极投身科研,提升能力的同时,还不断利用科研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先后主持参加完成国家863、973、天津市科技攻关等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委级科技成果4项,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获授权4项。比较有代表的科研成果有:“人工肺微孔中空纤维的研制”、“中空纤维反渗透中空纤维复合膜及组件研究”、“中空纤维膜品种系列化及产品质量保障技术研究”、“纳滤中空纤维复合膜”、“开发纤维素纤维新溶剂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及装置”等。
张宇峰还是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他积极参加和组织学科、专业建设,并坚持教学改革。组织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完善了大型综合纺丝实验及其与其它实践环节的衔接,构建了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应的课程体系,开展了“化纤工艺学”精品课建设,再版的《化学纤维概论》被列为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建立了课程网站,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精品课,负责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8年获得国家特色专业称号;参与完成了天津市十五投资、中央地方共建投资等材料相关实验室建设项目,参加完成了天津市“化学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战略研究”和天津工业大学材料学科“十一五”发展规划,参加完成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和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工作,连续成功主办第五届至第十一届“全国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并组织师生百余篇。2009年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学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