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7:59:59
导语:在财务内控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标事业单位在社会上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服务社会,是国家为了开展管理出资兴办的承担着专项职能的工作单位,事业单位的主要特点是非盈利。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范围比较多,包括教育、科技、医疗技术、科学、保险等诸多方面,在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阶段进行策划来完成服务的标准。比如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由于其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没有具体的盈利项目进行资金回转,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只是依靠国家对其经济的资助。这样,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只需要对原有的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并能够对社会提供一定的服务,就能够开展正常的运作。事业管理的发展目标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能够使得事业单位能够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满足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事业单位在资金问题上不再仅仅局限在依靠国家的拨款。逐渐地开展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来获得资金,向社会寻求资金。事业单位在进行筹资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实践活动中争取以最小的风险来完成筹资工作。同时,在现代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阶段应该转变管理模式,不断地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进行创新,突破传统的预算资金收入管理;不断地通过绩效为指导的创新型财务管理进行合理的控制,设定相应的指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定期的考核,能够围绕事业的发展进行管理。
二、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在相当多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部门和一些职能部门并没有设立专业的工作人员,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定不充足,其中一些财务人员也是从其他部门转行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并没有设定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事业单位依靠传统的制度模式进行管理,没有意识到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一些简单的管理条例不能满足发展中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中,工作岗位出现偏差,使得内部工作人员不能真正地各司其职。另外,有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置内审机构,这就使得财务人员不能真正地发挥内部管理的职能,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无章可循,在上级检查时只能应付,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逐渐地形式化,达不到财务管理的效果。比如在会计人员之间不能形成一种内部牵制的原则,一些职能始终得不到落实。
2.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淡薄
在事业单位中,要想真正落实财务管理,就需要加强事业单位整体的内控意识,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在单位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内控理念,财务管理意识逐渐薄弱,不能充分地认识到内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因此,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还有一些领导在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认为内控的内涵就是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对财务部门只是施行简单的监督职责,将财务预算当成了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因而导致财会人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在事业单位中执行相关的财务,没有权利进行决策和管理,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能力大大减弱,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
3.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事业单位中的财会人员并没有接受到正规的专业培训工作,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要求。就目前来看,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对国家中制定的关于财经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标准研究不到位,这样就使得财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真正地做到得心应手,所以就不能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实施。对事业单位经济运行中的财务信息处理不完善,就会影响后期的财务核算工作的工作质量。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对财务人员开展提高整体素质的培养与训练,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正常执行。
三、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的途径
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在监督方式上实现创新
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内部控制部门是事业单位的两个同属部门,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充实与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因为内部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比较了解,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部门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这样能促使整个事业单位部门有效地降低经济花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的经费进行定期审查,加强事业单位自身的建设。
2.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实现创新
高素质的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能够带动整个事业单位的成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要想实现内部控制度创新,就要充分认识到财会人员的重要性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事业单位自身的服务价值。要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工作判断能力,使得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作用。
3.增强内控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内控制度创新
强化事业单位中领导和员工的内控意识,整个事业单位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内控的积极意义,增强对内控相关事项的理解,有效地增强事业单位中各个人员的职能,调动全体员工对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中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是装修公司的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我结合了装修公司的发展形势,发现了在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中存在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房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装修行业也很热门,从而装修行业的内部压力很小,这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风险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但是就装修行业的情况来讲,企业的风险意识很差,没有意识到应该设定内控管理制度,导致经营风险加大。同时,装修作业方作为专业承包方受项目业主方、项目建设方、项目施工总包方等利益相关方影响较大,由于某方的原因都可能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项目组不能及时应对,而施工项目独立性特点常常造成信息反馈滞后,从而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其次,法人的治理结构并不完善,法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会让企业产生大量的内耗,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降低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企业的信息流通不畅,责任的划分也并不是非常的清晰,每个工作的具体分工并不明显。所以企业应该设定出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可以保证责任可以具体的分配到个人,每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并且将自己的工作完成的很好,比如:在项目管理方面,确立项目经理负责制下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项目组成员都对项目目标和要求有清楚的认识,明确各自在项目中的工作职责。就目前的形式来讲,企业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一个工作任务来讲,公司里每个人都可以管,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放任不管。所以在企业的运营出现问题后,没有专门的人来承担,每个人都可以推卸责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最后,内控的机制不健全,缺乏内控管理控制,会造成随意性较大,无法真正实现权、责、利的有效统一,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舞弊现象的发生。为了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经营目标,需要就公司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设计恰当的凭证、职责划分、恰当的安全措施等。同时,企业为了完成实现控制的目标,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和程序,并且严格的执行。
(二)企业内部财务风险
企业主要面临着一下的两种财务风险,分别是外部原因以及内部原因,企业外部造成风险的原因主要有金融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及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等状况。企业存在风险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种:企业的盲目投资会造成巨大的风险,很多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会盲目的扩张自己的企业,希望通过扩张企业的形式来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抵挡外在风险的能力,但是,如果企业盲目的扩张自己的企业不仅仅不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还会影响自己的本身的发展从而增加企业在财务上的风险。对于企业的内控管理上,如果企业没有合理的进行管理,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方面的决策发生错误,很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除了以上的几种风险以外,筹资也有可能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在筹资的过程中,企业会对自己的内部失去控制,从而不能对筹资的方向和具体的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选择出不适合自己公司现状的筹资组合,导致企业会出现财务风险。在目前的装修行业并不是非常的重视财务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项目财务常常因不熟悉工程管理而工作极为被动,所以必须需要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全程的参与,不但耽误时间而且加大了财务方面的支出。并且项目预算无法与工程项目的变化相一致,使预算管理执行度较差。各职能之间的协调性很差,不利于项目与环境的适应,财务对项目的控制必须要做到及时知晓项目状况,并及时的应对,才能较好识别出其虚假信息,财务才能准确理解项目标和懂项目管理情况。
二、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的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内控管理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提高风险评估管理能力
现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都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风险评估就是分析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在情况发生的同时采取正确的策略,那么如何能够加强风险的评估呢?首先,要对会计工作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且进行防范,企业的会计工作的风险包含着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涉税风险以及会计信息不正确风险等多种类型,所以,财务风险防范的主要防范目标就是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以及对会信息的核实等等。并且,对于企业的资金风险也要进行充分的认识和防范,企业想要加强资金风险防范,就必须要对资金的回收进行管理控制,准确的评测投资和融资的风险,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二)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内部监督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保证内控制度可以有效地进行,企业在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通过内部审计、财务监督以及其他的方式进行监督,在企业遇到问题后会适时地采取措施,不至于让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
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首要的一方面,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企业营造出合适的控制环境。我们不仅仅要让管理层次的人员认识到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建立起来与企业的现状相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管理制度,最后,形成一个重视研究程序的企业习惯。在企业制定年度计划的时候,要针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进行集体决策,避免少数管理人员作出不正确的决策,严禁少数或者单个人决定的情况发生,积极地倡导正义和健康的企业文化。
(四)加强控制活动的管理
控制活动就是企业的管理者为了防范风险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的活动,在会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必须要设定相应的部门。同时,在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和程序情况下,应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适时对相关管理制度、程序以及计划或预算作出合理的调整,使内部控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为此建立相应的动态管控机制,实现系统化、动态管理。(五)加强信息的沟通每个企业的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沟通以及交流,企业的管理人员都会通过信息的沟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执行每个人自己规定的职责。不论是风险的评估还是采取适合的控制活动都和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要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并且还要确保信息的畅通性,在有风险后可以快速的将情况传递给管理人员,方便他们快速的作出反应。
三、结束语
(一)缺乏独立有效的管理理念
在我国,传统守旧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理念严重制约着它的发展,致使它跟不上时展的潮流。传统的理念不注重管理,没有完善的制度。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改革,弥补了传统理念的缺陷。
(二)缺少人才
当今社会下,人才至关重要。不管你的理念有多完善、多先进都是需要人来执行实施的。在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中,同样也是需要人才的支持。目前,我国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不那么全面,这严重抑制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和深入。比如,在很多企业中,对基层的财务会计工作者的要求普遍都不高,他们所接受的教育程度高低都不一样,专业知识也没有过多深入的了解,更没有被统一培训过。要想使财务会计工作者能在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职能,就要有专业人才的带领,进行专业的培训。
(三)对资金缺乏有效的控制
目前,很多的企业管理者还没有认识到企业资金的有效控制对企业的发展有多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他们对企业内部建立资金控制制度并不积极,那么不健全的资金控制系统,对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和收益情况的了解就不那么清楚。很多财务会计人员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没有风险意识,没有完全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尤其是对某些领导批准使用的资金更是本着一种忽视的态度。如果不能够清楚地知道企业资金的流向,不能够使企业资金进行最大的利润化的调整就会抑制一个企业的发展。
(四)信息化不健全,不能很好地进行监督
健全的信息化制度在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中是必要的,它能够监督和优化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完善的信息化制度可以使这个环境很畅通,也可以对其他部门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以确保企业会计资料没有被弄虚作假。但是,这种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利用率并不高,这也是影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有效健全的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可以维护国家的财产安全,即使有些企业本身就是财产的拥有者。财务会计之所以如此受到国家的重视,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国家收税,还包括着工人的工资等。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需要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另外,财务会计人员之间进行相互监督,也会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保证他们经手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信息的真实可信。所以,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科学规划和实施至关重要。
三、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也被注入了新的理论,它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从各个方面去改进、去完善,积极地响应新时代的发展号召。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的完善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财务会计管理理念
我国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与新时代提倡的管理理念有着一定的差异,单单是这种差异严重限制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既要保留旧的理念,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首先应将企业领导层的理论更新,这样由他们带动其他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从而使企业整体人员都是本着新理念去工作。
(二)建立人才机制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步伐,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有自己完善的人才体制。在当今竞争如此的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首先,可以引进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由他们去指导企业内部人员的学习与工作;其次,可以筛选出一些平时表现较好、工作效率较高、素质较高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公司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骨干人才。
(三)强化资金的管理
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用于本身的资金管理制度。它包括了企业资金如何合理进行分配和使用,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挪用企业的资金,对于合理使用资金的人员做好跟踪记录,避免资金流失时,员工之间互相推脱责任造成的公司损失。对于一切运用职权滥用资金的人,抓到后要严惩或者予以辞退。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问题以及资金动用等问题要集体讨论,合理选择,尽量降低资金成本使用的风险。
(四)完善的信息化制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制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化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改革创新阶段,也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制度。利用信息化制度可以帮助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公司所有人员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有力地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强化。
四、结语
1.1岗位责任、账目不清晰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岗位职责不清晰的问题,且账目不清晰。部分单位财务部门人员不足,一个人员需要身兼数职,如出纳人员同时也是需要进行监管报销的工作,财务专用章由单独的人员管理,该情况不符合我国《会计法》中的相关条款,且在进行各项工作时容易出现失误,也给别有用心的人员进行违法行为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在账目管理方面,经营责任制在事业单位推行后,部分经营责任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各种类型的名目,把潜盈、潜亏等纳入往来科目中,并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各种外投外借资金也纳入挂入往来科目中,如果对方另一方企业出现破产等情况,该类资金则无法完全回收,而在核算时依然将其作为其中的科目进来处理。债权债务的明细账目在债权债务发生变化后,没有及时处理,使得实际的债权债务与账目出入较大,较为混乱。
1.2预算控制问题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十分丰富,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编制、汇报、绩效考核等。许多单位均能够按照批复的预算数额,统筹安排单位的收支,合理运用预算经费。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较为特殊,其职能及特点决定了其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无法制定出统一定量的标准,因此对预算控制进行绩效评价时存在较多的困难。另外现代事业单位的预算编报系统、决算编报系统相对独立,无法很好地将预算、决算相结合,综合评价预算执行控制效果。
1.3支出管理不足事业单位的人员对于经费的支出没有概念,支出的控制意识较为薄弱,使得资金浪费情况十分严重。首先由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在制定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制度进行,人员权力过大,支出不合理,如部分支出的浮动范围较大,没有硬性的控制标准的支出项目,人员在支出时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支出数额等,对于可有可无的物资没有节制的购进,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人员自私动用单位资金等现象,使得资金大量浪费,国有资产受到严重损失。
2.相应改进措施
2.1建立健责任明细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责任制明确,一旦产生财务问题,容易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或者责任人寻找开脱的理由,因此需要构建责任明细制度。将财务人员的岗位工作内容、职责内容、权利范围、负责的环节等均需要清晰的划分出来,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将该类制度落实到位,每个人均需要各司其职,对本环节的内容负责,强化各单位负责人对财务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出现问题后根据财务管理的环节直接追责。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利也需要严格进行划分,并使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在奖惩机制方面,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构建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如果出现、的人员,需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并坚定的执行到位;在岗位上表现良好的人员则应进行精神及物质上的嘉奖,以公平公正的态度赏罚分明,各类人员则会不断地提高工作热情,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效率,使得事业单位的运转更加高效,在单位内部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2.2严格预算编制预算的编制工作十分复杂,属于较为系统的工作。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对各个项目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并实施论证,进行全面的考察及综合测评,才能保障预算方案的合理性。现在应用较为广泛且较为合理有效的编制方法是零基预算法,即是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把所有的预算支出项目的出发点视为零,不考虑过往会计期间出现的费用项目及数额,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实际需要和可能出现的支出为基础,全面分析预算的影响要素,对预算期内的各种支出一一进行审核,判断其标准时是否存在问题,以综合平衡为原则进行预算编制。该方式能够有效的优化预算编制的效率及质量。另外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需要较为详细、严谨,并需要给予预算编制的时间进行分析、考证,才能保障方案的质量。
2.3收支及采购的控制收支及采购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障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正常运转,也是强化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事业单位收支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审核收入的来源是否合法;支出的项目是否经过了相应的审批程序,并达到了规范及标准的要求;各类票据的管理状况及效果等,使得支出项目更加合理、严谨。在采购控制方面,采购控制能够保障单位资金的使用达到国家政策的要求,符合相关的文件精神,因此可以将采购业务纳入部门预算中,根据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采购方案,对采购的方式、过程、供应商等进行审核,全面控制采购活动。
2.4提高财务人员素养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综合素养与其财务的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及单位的形象,需要不断的优化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事业单位的选拔人才时,就需要优选专业的人员,并需要其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及相关的执业经验。日常的人员管理中,还需要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各项法律法规、财务会计知识、交流经验等,更新其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及思想道德水平,使之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敬业负责。
3.总结
地勘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可以保证其资金的安全、会计信息的可靠以及经济活动的有效,具体而言其作用体现在下述环节。第一,保护地勘单位的资产完整安全,避免出现资产流失问题。资产和完整安全是地勘单位从事经营性的市场活动并履行其职能的重要物资保证,而通过内部财务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舞弊现象,从而减少甚至避免盗窃政府财产以及挪用单位公款等违反乱纪问题。第二,保证地勘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以及经营管理信息的完整真实。财务会计信息以及经营管理信息对于地勘单位做出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判断有着重要的依据,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为地勘单位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会计信息以及经营管理信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经营决策出现的偏差的问题。第三,有利于地勘单位降低各种风险,从而改善其经营管理的效益。地勘单位工作因为工程项目的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工程款的回收困难并且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使得风险管理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对地勘单位而言,如何尽量降低甚至避免各种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是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内部财务控制可以有效评估各种经营风险,推动地勘单位不断强化对于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薄弱环节的健全完善,从而将风险扼杀在萌芽当中,是地勘单位防范风险最为有效的一种途径。第四,有利于地勘单位实现经营目标。内部财务控制是由一整套的制度、方法、措施以及程序构成的,同时贯穿于地勘单位经营管理活动整个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地勘单位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效结合到一块,使地勘单位的各个部分可以运转协调,从而顺利实现地勘单位的经营目标。
二、地勘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财务控制难度较大地勘行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难度比较大。地质勘查除了风险高以及未知性大的特点之外,还有着流动性大、分散程度高以及勘探范围广的特点。由于地勘单位行业的性质导致一些基层的工作单位在其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无法控制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阻碍者内部财务控制的执行落实,因此地勘单位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过程当中面临着比其他企业更严峻的挑战。除此之外,地勘单位还存在着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特点,导致内部财务控制分工无法长期持续下去,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以及及时的反馈,从而加大了地勘单位实现会计信息覆盖的难度。
2.内部财务控制理念落后很多地勘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理念落后,认识不到其重要意义,由于地勘单位特殊的行业特点,从而影响到内部财务控制发挥其应有所有,这就导致一些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财务部门工作就是会计核算,只需要做到正常报账、正确算账以及提供会计报表。财务工作的优劣通常是同地勘单位的效益直接联系的,地勘单位的效益好就肯定会计工作的成绩,对于内部财务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首先,一些的地勘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措施,或者是内部控制的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发挥出内部财务控制所具备的控制作用。其次,一些地勘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比较健全,不过却最终沦为形式主义,一些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同地勘单位的实际不符,或者是制定出来后没有真正落实,从而使得地勘单位的财务控制无法取得具体效果。最后是忽视地勘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由于地勘单位对财务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部分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利用自身权力抵制相关规定,使得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3.内部检查监督不够严格我国很多地勘单位目前还没有设置独立内部审计的部门,从而有针对性以及有计划地对地勘单位的各项相关业务加以审计检查。同时虽然有部分地勘单位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过这些审计部门却缺乏足够权限,甚至导致内部审计的部门被架空,从而难以真正落实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在发现问题之后,往往只停留于认识阶段,而没有引起地勘单位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主动解决发现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以及积极性。
三、完善地勘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措施
1.强化内部财务控制意识要想发挥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作用,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及其落实,同时要带头严格执行。这是因为内部财务控制涉及到对地勘单位的人、财、物等因素的控制以及使用管理,会涉及到地勘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以及每个经营环节,这就要求地勘单位的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将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制度建设以及落实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除此之外,强化内部财务控制意识还需要地勘单位完善相关组织机构的建设。地勘单位需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以及经营规模等相关的因素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同时要配备完备的职能部门,科学界定各个部门职能,同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任务得到实现,尤其是要明确界定各个机构的权限以及职责,一方面要防止权力重叠,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出现漏洞,根据互相牵制原则而让地勘单位的每项业务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授权,并且要实现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2.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地勘单位需要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其抵御风险的水平,需要尽可能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地勘单位在日常经营的过程当中会面临内部或者是外部的各种风险,并且这些风险往往伴随着经济环境以及地勘单位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地勘单位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的评估机制,从而提高驾驭风险能力。此外,地勘单位需要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内部财务控制系统,从而强化对环境改变之后的控制管理,并且在内部要设置专门的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来制订防范风险的措施以及流程,划定重点监控的风险防范治理环节,从而迅速掌握风险信息并组织信息的处理,尽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化解,将地勘单位经营风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这是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可以说是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督,因此地勘单位需要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强化内部审计的工作,并完善内部控制监督的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地勘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同时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其次是要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要有独立性,确定内审机构的地位要高于其他部门,同时赋予其足够权力,这样才可以抱着个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再次是要督促内部审计职能从监督转向服务,从财务的审计转变为管理审计,从而真正实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促使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转变为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经济效益的审计。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财务控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简称财务控制)是对各项资金收支活动(包括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和分配)及其管理活动的控制。建立和加强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实现企业的财务大循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消除资金管理中的弊病,以保证现代企业资金的集中使用,优化资金结构并促进资金流动的顺畅、有效和合法,进而保证企业财务战略和经营战略的实施,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为此,必须做到资金的统一调度、统筹安排。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
不同集团、单位之间,资金、人员和审计的控制差别不是很大,但由于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环境的差异,不同单位具体的财务内部控制的模式与效果也大不相同。对于加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预算控制
(一)财务预算的作用
财务预算是一种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它可以将一些可能发生的资金浪费控制在业务发生之前,可以使企业高层管理者摆脱一些繁琐的日常复核工作,便于单位的事前资金调度,以发挥单位的资金效益、降低单位财务拮据风险。因此,财务预算制度应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最为重要的财务制度之一。企业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及时地采取改进措施。预算编制实际上是一个决策控制过程,它可以降低系统性财务风险。
(二)预算制度的内容
整个综合预算体系的内容分为:资本预算,即对资本性项目的运作所作的计划安排,按年度编制;经常预算,即对日常经营发生的各项目的预计,经常预算按年度编制和按月度滚动编制;财务预算,对单位资金的筹资、投资以及调度进行预算,由财会部门按月、旬等期间进行编制。
(三)预算制度适用的部门
根据年度投资计划下达的任务书,由各部门、各子公司根据经营使用需要按年度编制;经营性部门编制收入预算,对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进行预测和计划。非经营性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对部门费用支出进行计划安排。
(四)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预算编制的决策权掌握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最高层的管理者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编制预算时,可参照前一期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如物价变动、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等,同时考虑单位下一年度的战略计划。预算编制一般先易后难,采取分阶段建立、逐步规范化的方式,留有一定空隙,并对参与编制人员进行培训。综合预算的最后审批权应该为公司董事会。
(五)预算的调整
预算是在合理预计的基础上编制的,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但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做出必要调整: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遭遇不可抗力等。如需调整,企业应根据要求重新编制预算方案并经批准后实行,作为经营考核的依据。
二、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是指利用会计的一些特殊方法与手段,对各部门及下属单位的财务进行监督、管理与控制。一般常用的会计控制主要包括:
(一)银行账户分账制度
即现代企业集团公司为具有对外经营职能的各部门、分制机构等设立两类银行账户,规定A类账户只能存入款项,不能支取,由集团公司控制将存款转入本部账户。B类账户只能提取款项,不能存入款项。集团公司根据预算计划将款项划入该账户。银行分账制度与预算制度配合使用。实行银行分账制度后,各单位有收入只能存入A类账户,不能使用,由公司统一支配;支出只能来源于B类账户,公司财务总部可以根据各营业单位的成本、费用支出预算,按时、按需地将资金划入B类账户,以供开支的需要。这样,不仅简化了公司的预算控制,而且有效的杜绝了各级单位资金以收抵支、账外循环的状况。银行分账制度的有效运转依赖于严厉的约束制度来维护。公司一旦发现两类账户混用的情况,无论金额大小,立即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以防银行账户分账制形同虚设。
(二)会计科目统一制度
有时集团公司出于对各部门及下属单位进行有效控制目的,而在会计科目上要设置一些特殊的科目名称:如对分别设置上级拨入资金、拨付所属资金,内部往来以及其他会计科目等。会计科目的统一,有利于公司的会计监管以及报表的合并;同时,也便于个内部往来单位间账目的相互核对与控制。
(三)财务报告
现代企业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形式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它经营的内外环境决定了它必须与外界保持经常的信息联系,而这种联系的保证就是信息的不断地流动。现代企业在对财务报告编制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精确性与可靠性的必不可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明确财务报告编制的岗位分工和职责安排;财务报告准备编制过程中,应当明确有关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结账等流程控制;编制财务报告方法、格式、审核批准报告等操作流程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等规范要求。
三、内部独立审计与监督
(一)设立独立性、权威性较高的内部审计部门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力量,因此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监。企业应当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必须从为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既定方针的实施而进行的传统的财务审计向以提高企业效益、增加企业价值为宗旨的管理审计发展,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评审各部门的经营业绩及工作效率,评价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及人际关系,发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针对经营现状,提出增进效率、提高效益的建议,以确保企业高效运作和发展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授予内部审计部门职权
内审人员应有权随时接触各单位或部门的会计资料、各项计划、预算、报表等文件、资料,有权参加有关财务会议,有权对严重事态采取应急措施,有权随时向公司最高领导直接报告重大事项等,有权针对单位经营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但内部审计人员没有直接的经营权,不能直接指挥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他们对经营活动的干预应通过其他管理人员间接的进行。
(四)提升内审人员素质
企业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去。同时,要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定期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期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更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五)强化内部审计报告制度
内审部门的审计调查结果、形成的审计结论及管理建议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单位最高管理层报告。常规性的审计项目,应当每月进行一次报告。专题审计应当在审计终结后一周内提交专项审计报告。年度审计报告必须在年终报表编制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交。内审报告应该形成规范的格式。
四、财务风险控制
(一)加强资金控制
1、建立资金使用风险管理机制。资金使用风险包括:因资金使用不当所造成的不能按期付款的风险;资金无效管理所造成的风险(如一方面下属投资单位大量资金闲置,另一方面另一下属投资单位进行大量贷款;及对应收应付账款缺乏应有监督造成的资金流失风险。资金使用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资金的集中使用及财务大循环,通过合理的内部价格转移,来制集团单位之间可能出现的资金使用风险、并出现资金短缺及浪费现象。产生资金使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因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机制和正确的资金信息而使资金调度不合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控制是影响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生存与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财务控制。
2、把握资金风险控制原则。企业为了加强资金的管理,原则上应遵循公司建立的统一资金管理制度,实行资金大循环管理,全资投资单位必须按预算制度进行资金的使用与调拨。即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资金结算中心,由公司负责具体经营,参照银行业务的运作方式对下属公司提供资金结算等业务,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管。资金由结算中心统一调度,这样不仅可以集中资金管理,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地增强集团在银行的融资能力,同时还能对下属单位的资金运营和业务进行适当的监控和管理,排除重点财务风险的隐患。
3、注重资金使用风险管理程序。企业财会部门必须根据预算按周编出资金使用计划,建立应收账款的催讨制度并按月定期对应收账款的客户进行询证。企业各部门如有超预算收支时,应提前一周通知财会部门。全资投资单位在进行资金使用风险管理时,应服从公司的统一调度。
(二)加强担保风险管理
为防范连带贷款责任,现代集团公司应加强和区分下属单位与投资单位的担保风险管理。下属单位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以独立地到市场上去筹措资金,只能靠单位调拨资金。投资单位在市场上筹措资金,如属全资投资单位,必须事前得到公司批准;如属控股、参股单位,必须得到该单位董事会批准。独立全资投资单位要在市场上筹资,事前必须得到公司的批准。参股下属单位要在市场上筹资,在得到原单位董事会批准后,要报公司备案。全资投资单位在得到公司批准的筹资计划后,公司可为其计划内贷款提供担保,亦可采用投资单位财产抵押贷款的方式获取资金。如果必要,经过公司董事会批准,公司可以以全资投资单位名义进行贷款,贷款利息由投资单位承担,但资金使用权可属于公司。参股、控股单位向市场进行筹资时,公司原则上不为其提供担保(除非上述担保能为公司带来较大利益,但必须事先得到公司董事会审批)。参股、控股单位以单位财产抵押贷款时,公司可以董事会身份提出条件,原则上抵押资产金额不得超过合作方投入的实收资本净额。
总之,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复杂而特殊的属性特征,加强现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已刻不容缓。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对于推进现代企业产业
化与市场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淑红.试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1).
2、EugeneF.BrighamMichaelc.Ehrhardt.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郑石桥,周永麟,刘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系统[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4、杜胜利.CFO管理前沿[M].中信出版社,2003.
5、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财务成本;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4-0186-01
要想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发展下去,就要做好加强对财务内部成本的控制。但是,当前的企业在对财务的内部成本控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企业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成本管理制度落后,改革不彻底。当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能够继续的生存和发展下去,自己建立了内部管理体制,但对于目前建立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来讲,严重制约着企业管理的进步和发展。财务成本控制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能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动。主要体现在:使用的项目活动使用的经费、收费以及后勤的开支,培养财务成本的核算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新的制度给与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当今这种小财务的理念,对企业的基础建设和资产投资等方面,没有做到有效、完善的管理,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内部控制体制工作。
(二)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观念陈旧、缺乏创新。当今的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还是处于传统的管理观念,对于财务的管理只是停留在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收拨,衙门对财务的控制和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在现在的企业财会工作中,还存在着以“报账型”为主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不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对财务成本的控制,降低了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由于企业缺少高素质的财务成本控制人员,这严重的影响了财务核心对成本控制发挥的作用。企业重视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忽视了对财务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培养,造成财务控制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缺乏前进的动力,很难把握对财务成本控制工作的重心,工作的效率也很低。这些都是造成当前财务成本控制被动的根本原因。
(三)财务会计部门缺乏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沟通。由于会计部门缺少与企业其他部门的沟通,这直接导致降低了企业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没有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部分企业建立的财务成本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合理,这也是导致企业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针对企业来讲,财务部门就是一个职能部门,对于企业整体的经营运作情况不能及时的了解,所以,就出现了对于企业的一些经营运作的相关信息,财务部门不能及时的了解和判断。这严重的影响了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成本控制管路工作的进一步的深入。导致财务核心对成本控制未能发挥的作用。所以说,财务成本控制管理部门要及时的与其他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合理、完善的财务成本内部控制体系。
二、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水平。提升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定期的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对人员资格的录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企业要认真做到对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落实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不断的提高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确保财务成本预算的科学、准确,并且减少财会控制的风险。
(二)给财务人员创造学习条件,调动其积极性。企业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生存下去,就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水平,同时,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目标,更是企业能够顺利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要做到:为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创作学习的机会,为了能够提升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奖罚制度来加强并促进他们的学习,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使他们不仅提升财务成本控制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合理的进行理财和投资。
(三)强化和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系统。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系统,才能确保和加强企业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工作顺利的进行,只有强化和建立各种管理制度体制,对一些费用的支出要制定一个范围标准,这样企业才能顺利的开展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系体系,企业可以避免经济损失的浪费。
(四)实行强有力的成本控制策略。第一,企业要建立财务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的考核制度和奖罚的制度,让所有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参加,尽量降低对内部成本的控制。第二,在企业的发展环境中,要加强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把企业各部门员工之间的高效合作视为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文对财务成本内部控制的若干问题的探讨,可见,企业对财务内部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要做好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工作,就要及时的发现企业对财务成本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的认识其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个有效的解决的对策,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对财务成本内部控制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密,金治中.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目标模式――政府与市场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2]王乐安.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目标偏离的经济学解释[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02).
[3]李响.对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辩证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7).
自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以来,人们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深入。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严峻,由于内部风险控制的缺陷导致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案例经常发生。为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我国企业逐步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管理机构,为我国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一环,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随着风险的逐步增多和风险失控案例的不断增加,企业管理者逐步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控制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对财务风险管控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企业要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发展的战略高度,及时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将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制定出风险管控措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加强企业管理。
2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能够以货币计量反映,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而造成损失的那部分经营风险,这部分经营风险是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从企业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企业自身由于主观认识和控制风险能力的局限性,对于财务风险认识肤浅,缺乏对风险的警惕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对于一些关键控制点不能很好地控制,导致财务风险形成。在筹资方面,融资渠道不合理,筹资决策失误,企业筹集资金不能有效使用,预期效果不理想,资金流动性不强,周转速率较低,资产的流动性和质量较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缺乏。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相互制约机制,财务决策缺乏相应的合理性,没有建立统一的决策制度,对于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缺乏科学的预见以及应有的防范,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甚至产生巨额的投资损失,为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大量采用赊销方式,扩大市场占有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了解和控制,加大了资金的收回难度,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面临资金断裂,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生产经营风险由此产生。收益分配也会造成经营风险,为了扩大相关领域的发展,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如果分配大量的现金股利,将使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经营风险,股票市值将降低,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资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外部原因主要是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供需等,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相关变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市场汇率等外部因素,这些原因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是企业难以预测和应对的,有时是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会,但也有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的危险。部分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融入市场、适应市场的魄力,不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及时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投资和筹资、生产经营方面的变化。如果企业对外部环境预测或把握不准确,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就必然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风险。
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虽然我国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留存下来的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的管控意识仍较为淡薄,没有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尚未建立起全面控制和预警机制,没有相关控制防范措施,一般是在风险出现后才进行处理。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员工来执行和遵守,员工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成败。
3.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来自多方面,在业务流程方面,只是注重业务成果,忽视风险的存在。部分财务人员只是对单据做机械式的统计,即使是发现了相关疑点,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信息沟通,延误了相关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内部监督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来实现,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只是起到了会计审核的作用,会计监督和审计、评价、鉴证的作用发挥得较少。
3.3企业风险评估不及时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前提,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综合评定。公司层面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调,管理目标不明确,战略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业务层面,没有规范业务流程,没有将部门的业务目标上升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高度。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不能提前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防控预案尚未建立,防控措施存在片面性。部分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不能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4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关性,企业追求的是生存和盈利,生存是基本前提,盈利是最终目标,只要有利润就会存在风险。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员管理和相关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经营管理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4.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善于分担、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好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收益与风险防控相平衡。财务风险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流程贯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职业判断和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对具体环境下的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4.2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的监控,从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探索将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科学有效。制定具体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明确控制各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保各岗位之间的形成相互制约,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目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运转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与负债比率,及时做出正确、客观的风险分析。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整理、披露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要及时预警。
4.3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各类风险全面识别,要善于从未知风险中寻找必然风险,以便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或者抓住机遇应对风险,全方位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财务指标,进行技术性分析。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将财务控制扩大为风险控制;以风险导向为目标,针对风险涉及相关流程、提高控制效率,有效识别和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4加强企业财务活动风险控制
4.4.1筹资风险控制筹资风险要在源头上控制,要做好筹资期限、资金来源、筹资环境等筹资因素的相关预算工作,科学筹资,控制好相关结构和债务结构,降低资金风险。把握好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科学预测。把握市场动态,顺应经济环境,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筹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安排杠杆系数,创造更多利润。企业要对债务进行积极化解,科学管理,加强债务融资治理。
4.4.2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和投资资金效率风险。一般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企业要获取投资收益,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现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投资后,如果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将导致企业运行困难,不能准确把握相关现金流量,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要确保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平衡相关收益和风险。要加强投资前的项目审批和风险论证,严格把握投资进度,做好相关预测分析,建立投资决策机制,避免冒险投资,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企业集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且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的自身价值,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筹措、分配、运用与控制,并且结合相关预算管理等活动,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在企业开展经济活动中,资金是其重要的前提基础,通过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将资本的运营效益实现最大化。财务管理的开展,同时也需要为企业集团的决策提供正确、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企业集团一般来说,根据业务方向和行业的不同,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相关业务流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进行内部控制上,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实现主动化的控制。
2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成效的对策
2.1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企业集团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整个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上,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内部组织结构形式,并且采用科学、先进的监督执行制度,保证企业内部管理目标的有效落实。针对于原有制度的漏洞,要及时地进行消除和解决,并且减少内部人员违规和暗箱操作行为的发生,严格遏制内部舞弊、欺诈等行为的出现,保护企业集团的内部资产安全。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要明确相关领导的责任,并且对各级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的划分。与此同时,相关运营管理部门,也要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指出,以便于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高效的控制流程,并且提高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在风险评估上,要提高各级财务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的认知,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和应对能力,积极识别一些重大变革的发生前兆,做好有效的规避。在内部沟通开展上,要实现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内部横向沟通效率。另外,对于内部监控工作的开展,要建立与当前集团内部体系相协调的监督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控制。
2.2创新管理流程
1)预算管理。
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的预算计划,为后续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严格贯彻集团的发展战略,并且保证预算的精细化。预算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制定上,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且将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进行合理分配。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积极地借鉴先进的行业管理经验,并且实现动态化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成本意识。例如,在预算制定上,可以采用滚动预算、多版本预算与评估预算等多种方式。针对于不同的应用情况和具体环境,财务管理人员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思路,进而更好地提高内部控制的成效。
2)财务分析管理。
在进行财务分析工作时,要突破传统数据分析与加工的局限,对于各个信息回报对象进行明确,并且满足各项信息需求。财务管理部门要对于财务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处理,结合集团需求,输出统一化的数据报表,并且根据业务、区域、市场等不同,对财务信息进行分类,并且制定出相关业绩报告,对于集团运营中的问题进行预测,为集团高层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与此同时,财务分析时也要保证分析的维度和质量,并且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信息质量。
3)绩效考核管理。
在开展内控工作中,提高绩效考核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考核工作中,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个考核工作的频率,以实现长效激励为主要目标。在创新绩效考核体系中,要纳入具有较强全面性、客观性的考核业绩指标,并且将一些指标的计算口径、内容、数据等进行重新梳理。考核工作的开展范围,要在企业内部实现可控化管理,提高整个集团内部员工的整体意识。
2.3加强成本控制
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从现有成本控制工作入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控制计划,并且完善相关费用控制机制,将以往内控工作中成本费用控制效果不佳的情况进行整改。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要对于现有的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并且引入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对于现有流程中一些繁琐、冗余的环节进行剔除,提高整个运营过程的信息流通有效性。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于集团的整个价值链成本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成本费用控制工作的重点,并且予以高度的重视。在进行成本费用结构分析上,要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并且提高对各项数据的积累能力。通过不断地优化和分析,进而真正的找出当前成本控制工作中的不足,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让内控工作的落实成效得到有效地保证。
2.4加强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放眼世界,积极地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的任务较多,管理范围较大,一个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很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了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企业集团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中,要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且将控制工作于信息化体系进行融合,全面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组织与控制。另外,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工作水平,实现在线财务管理,大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2.5加强人才培养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企业集团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中,很多控制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管理人员要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且不断地在日常工作中提升自我,积极参与各项业务技能培训,深入学习国际社会中的一些商务与会计管理知识,加强对业务部门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满足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