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0:06
导语:在英语专业文化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敏感度 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无处不在,人们正经历者前所未有的广泛的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而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无疑成为最急需的人才之一。外语学习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掌握一个阅读交际的工具,了解目的语国家的科技、经济、社会、政治、习俗等各个方面,并与该目的语国家的人们进行商务,外交文化交流。(张红玲,2003)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研究者、外语教师都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涉及文化教学,并且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终极目标。
一、首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1999)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使得交际目的得以成功实现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判标准通常为“有效”(“effectiveness”)和“恰当”(“appropriateness”)。“有效”指的是经过一定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成功实现既定目标,得到应有回报。“恰当”指在交际过程中双方认为重要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期望没有受到严重侵犯(Spitzberg,1991)。Wiseman(2002)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与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有效交流所需要的知识,动机和技能。知识方面既包括文化知识(本民族和外国的),也包括交际过程本身涉及的知识,还包括语言运用的相关知识。动机也可指代态度情感,指对待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采取的态度。偏见、成见以及民族中心论都是其表现。技能或行为层面往往指在交际语境中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实际行为。陈国明(2007)认为交际技能力指的是能够使我们有效的与别人交流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一位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强的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调适能力,懂得如何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下,运用各种不同的行为策略,己达到交流的目的。
笔者认为,应该从知识,动机和技能三个层面全方位的着手。
1、了解掌握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知识层面包括很多内容具体来讲,首先,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并积累文化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胡文仲,1999)要想进行跨文化交流看,无论是本民族文化还是其他文化知识,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文化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信仰,道德,法律,艺术,习俗,信念,价值观念都是文化所涉及的范畴。而其中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胡文仲,1999),是解读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们文化行为的一把钥匙。Nostrand(1985)认为文化的中心密码在于人类主要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以及对人性,社会的普遍的看法其次,掌握相应的外语和语言学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对英语语言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词汇、句法都是成功的跨问化交流的前提。毕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以外语运用能力为前提。除此之外,学生对交际的语境知识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
然而,仅仅向学生介绍文化事实不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的目的(Kramsch,1993)。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描述个人对待具有不同文化人们文化上和观点上的差异的反映(Bhawuk&BriSlin,l992)。M.J.Bennett(1999)提出跨文化名感性发展模式(A Deve1opmental Mode1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DMIS)。这一模式将跨文化敏感性发展过程分为2个阶段:民族中心主义阶段(The EthnoCen—tric Stage),和民族相对主义阶段(The Ethnore1ative Stage)。学习者从最初的否认文化差异的存在渐渐发展到接受文化差异,调整适应文化差异,到最后的完全融入各种文化,即从民族中心主义阶段到民族相对主义阶段。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影响很大,是造成不能达到成功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
wil1imaGrahmaus(1940)曾对这一概念作过比较详尽的解释。他认为民族中心主义是指某个民族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把本民族的文化当作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参照系,以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行为,把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隔离开来。那么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首先,教师应认识到这种民族中心主义思想是普遍存在的,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他们的宽容接纳的态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分析文化差异的能力来树立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充分运用对比比较的方法从最初表面的文化现象上的差异(如习俗)渐渐深入到本质的文化(如价值观)差异比较。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跨文化交际 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缪道蓉(197.8-),女,四川双流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四川 成都 610039)陈渝(1974-),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重庆 40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华大学校级重点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39-01
目前CET4和CET6是检查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不少高校把通过四级或六级而不是培养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这样导致很多过了四级乃至六级的学生仍然难以用英语在实际生活中交际。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立十分必要,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及其必要性,文化与交际等相关概念,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以及跨文化的感知、适应和跨文化能力等。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将分析在已过大学英语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设置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等效学分课程,并将着重分析该课程设置应包含的内容和有效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跨国交流与合作以及跨文化交际愈加频繁,这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更应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较少涉及交际能力,这导致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交际知识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另外,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很多高校和教师虽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始注意对文化的导入,但是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跨文化交际一般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英语国家文化,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该课程一般在英语专业的大二或大三时候开设。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水平。在基于大学英语四级的分层教学下,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经过第一和二学期的语言基础的学习之后,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学生语言水平而言,设置跨文化交际等效学分课程是可行的。
二、跨文化交际课程内容设置
1 常规跨文化交际课程所含内容的摄入。在对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进行该门课程教学时,应包括跨文化交际的历史及--其必要性,文化与交际等相关概念,文化差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以及跨文化的感知、适应和跨文化能力等。但在每部分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非英语专业学生现有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文化及相关概念的知识,对较难或那些离实际交际相对较偏的知识(如理论)做适当的删减或简化,而对于那些较重要或跨文化交际中常遇到的内容应当做适当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或扩充,做到由点到面,从而让学生对该部分有一个相对全面和系统的认识。
2 语言能力的再培养。尽管在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实施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可行的,但是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特点存在很多差异。有鉴于此,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作为等效学分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内容应该包含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再培养这一环节。首先,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听懂英语,能说英语;二是要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具备的听力策略和会话原则,策略以及相关言语行为。其次,在该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扩充学生相关词汇,使其掌握其外延和文化内涵。最后,有效地利用跨文化交际相关资料来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写、译等语言技巧和能力。
3 融合更多的中西文化。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相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仍然比较肤浅。因此,在该课程的内容中应当融合更多的中西文化知识,从而使他们对中西文化有一个相对深入的认识。教师引入中西方文化上可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社会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非语言层面的文化差异。如中西方的教育、宗教和政治、人际交往、对友谊以及年龄的认识等。二是语言层面上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中西方动植物词汇以及颜色词所带有的不同文化内涵、来自历史文化典故以及宗教的习语表达、委婉语与禁忌语、含不同国家名称的习语表达等。另外,现在跨文化交际是多元文化的交际,因此在文化植入中,教师可适当涉及一些非英语发达国家的相关文化。
跨文化交际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交际者对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两方面的认识,有不少跨文化交际失败不是因为对他国文化不了解,而是因为对本国文化的缺失,因此教师不能只注重对西方文化的介绍,而更应该同时注重中国相关文化的引入。
三、跨文化交际课程设置的有效策略
要使跨文化交际课程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有效实施,该课程的设置就必须从多方面人手并采取一定的策略,把相关内容有效地贯穿起来。
1 要使跨文化交际常规知识、中西文化比较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等相关内容有效、灵活地融合在课程中。对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中西文化的介绍,课程可通过视听说,如英语影视、漫画以及图片等方式呈现。这样,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相关跨文化交际知识和中西文化差异。另外,在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和中西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该课程还要采取多样化、具体和直观的策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如Donn Snow在其跨文化交际教程中提出的critical incident exercise就是基于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这让学生在操练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过程中学会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具备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会话协商策略等。
2 要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有效地设置跨文化交际课程,就必须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实施该课程教学之前,相关教师应通过一些途径(如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集体备课,进而让课程的具体内容、结构和教学手段等更全面、更科学化。
关键词:网络;网络文化;英语专业;跨文化学习
近年来,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都开展了基于网络教学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的课程模式改革研究。但涉及到英语专业跨文化学习的网络教学研究还比较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在网络条件下,配合英语专业的专业特点,利用网络学习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而为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找出一条新路。
语言不仅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媒介。由于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以及历史渊源的差异,想和英语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舒畅的沟通就要培养跨文化意识,懂得对方文化中的禁忌,尊重对方的习俗信仰。通常,人们在交流中,对所运用的语言都有一个选择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基于说话人的语言习惯。每种语言都有自己表述的思维模式,因此语言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掌握必要的跨文化知识。
一、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学习的现状
英语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除了把这门语言当作一种交流工具之外,更应该了解语言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习俗禁忌,人文情怀。这样才能在实际交流中,比较顺利地解决语言背后的文化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专业的课堂也开始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及网络文化的渗透,根据自身学习的需求,构建适合自己需要的自主学习模式,了解西方文化最新发展动向,与时俱进地提高跨文化学习意识。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语言来了解另一种文化,而同时也通过文化来促进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对语言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扫除障碍和困惑。
就目前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多数只把注意力放在单词和句型上,忙于应付专四专八考试,往往忽略了语言本身是沟通的工具。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如果只是用错了语法或词句,外国人可能会认为是对这门语言掌握得不够好,但是如果因为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语言表达失误,就会被认为粗鲁甚至失礼。那么是不是仅仅通过几本跨文化交际的书就能够让学生避免文化差异的冲突呢?现在的课堂能否满足学生的跨文化学习需求呢?文化是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目前的课本远远解决不了学生在具体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就需要借助更先进的科技,网络此时无疑成为最好的助手。
二、网络及网络文化在跨文化学习中的作用
网络对于大学生而言早已成为较为普遍的学习手段,网络文化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如今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掌握世界时事,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向,开拓视野,结识朋友,总之网络为当今的大学校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资源丰富,方法灵活的新型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完全依赖教师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兴趣开辟了一条新路。
要了解一门语言最新的发展动态,文化的学习与之息息相关。为了避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在跨文化学习中时刻把握最新的文化动向。而网络此时就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当前西方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有效规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与此同时,网络多媒体教学也开始逐步融入到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当中,通过丰富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场景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同时,对于一些跨文化交流中所涉及到的宗教和传统禁忌,也可以及时从网络当中了解,从而有效规避可能在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解。
三、利用网络辅助跨文化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的跨文化学习的目标和兴趣各不相同,但利用网络学习既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传授知识只是暂时性的行为,教师的首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以及自己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一)观看网络视频,增强互动交流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跨文化学习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灵活性,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够做好的。因此,网络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如今网上随处可见的视频就是丰富而现实的学习素材,在跨文化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先观看视频资料,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探讨材料中所暗示的文化特征以及所表达的信息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同一情形下,中西方文化所体现的不同,进行互动模仿、改编,从而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鼓励学生的参与性,加强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更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分析总结素材背后更深层次的跨文化意义。
(二)分析网络文化,寻找跨文化差异
网络文化如今成为青年人最推崇的文化之一。这些文化当中既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消极的。教师应与时俱进帮助学生及时更新所学的知识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筛选出既有跨文化意义,又能体现出文化差异的部分,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首先,网络文化中的一些新兴词汇或俚语都能体现出跨文化的差异。这需要结合西方传统文化以及宗教典故才能够理解掌握,从中更能分析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而俚语习语也往往带有一个时代的特色,网络文化恰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紧跟时代的学习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才能更恰当地选择语境,得体地使用这些习语。其次,网络文化会折射出当今社会的政治关系,一些针对党政派别,国家关系的敏感话题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变迁,并且反映在网络文化当中,同时也会反映出一些文化认知的差异。最后,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通过网络文化加强对文学、历史、宗教的了解,才能够抽丝剥茧,真正体会出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跨文化沟通的根本目的。
(三)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的发展也随之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早已进入了高校课堂,课件的内容往往较为丰富,直观生动。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英语专业的跨文化学习也引入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成功的网络多媒体课程应该具备以下条件:有效的学习激励体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合理的教学互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训练;基于这样的网络教学条件,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各高校也需要加大网络资源的投入力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督促学生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
(四)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各高校不同专业培养学生的终极目的,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生想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学会学习方法,具备自学能力是必要的。大学应该给学生尽量创造有利条件和学习环境,而教师则应该传授恰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从学习中找到兴趣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将来发展的必要阶段。
利用网络这类高科技手段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早已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谈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动机就显得必不可少。对一门外语的跨文化学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一方面,学习者离不开外部学习环境的刺激。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恰恰可以提供一个内容新颖,多元化的外部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充满兴趣,从而辅助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系统,对外部刺激进行感受、输入、加工、整理、存储和提取外来知识。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学生对较为杂乱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自身已经学到的专业知识,主动提取网络提供的多元化内容,从而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种带着兴趣和求知欲的主动学习过程,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都开展了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这种具有突破性的教学改革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在网络条件下,配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有效避免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中所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为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探索出全新的学习思路。
参考文献:
[1] [德]茨克.跨文化交流一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M].潘亚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R].2006.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创新性;研究
对于英语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要想顺利获取学士学位证书,其毕业论文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特色,展现其专业水平。进行毕业论文题目的设计不仅能够反映出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体现出毕业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而当下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时,不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考虑,这也主要表现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没有创新性。因此,研究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十分有必要。
一、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缺乏创造性的原因
根据调查表明,许多高校的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毕业论文的题目和英语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得体的礼貌”、“日本的茶文化”等。第二,选题的题材过于单一和传统。大多数的学生多是选择文学类的题材作为自身选题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的分析,在毕业论文中更是十分普遍。例如,关于世界名著《呼啸山庄》,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只是简单地将题目设计为《呼啸山庄人物分析》或是《呼啸山庄人物性格特点分析》。借用别人的毕业论文题目进行局部修改,再次套用,缺乏自身的思想和观点。第三,题目设计没有立足于实际,过于空、大。
二、提升英语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创新性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
英语专业作为一个大的专业方向,不仅有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还有英语技能的掌握,有着非常多的英语语言学习方向。例如,英语语言学专业、英语文学专业、英语翻译学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等。所以,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之前,要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方向,并运用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对写作材料进行收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就要有创新意识,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地收集,不可只局限于文学方面。当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没有创新性,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将文学方面的题材作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方向。除了一些学生偏爱文学题材以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文学资料相较于其它的资料,方便查找和理解,可供参考的文献也比较多。所以,许多学生认为选择文学类选题更好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针对这种情况,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立足所学专业,根据自身的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料收集,同时,还要勤于观察和思考,着眼于大处,着手于小处。例如,英语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就可以将落脚点放在语言方面,针对我国公民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情况进行论文创作。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将旅游和英语有机结合,针对旅游和英语的关系进行论文创作,而不必要将选题局限于文学方面。
(二)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
将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就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总的来说,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在选题方面有许多的素材。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速度加快,英语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商务英语;英语教育;英语电影、英语歌曲等都可以作为论文题目。当然,理论来自于实践,应当为实践服务。因此,英语毕业论文选题的创新性必须要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实用性,方可谈创新性。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要选择那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还要考虑其是否具有理论价值和认识价值,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是否能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认识。对于那些与实际生活相脱离、过分咬文嚼字、追求时髦没有意义的题目,要果断摒弃。除了将专业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以外,还可以将专业知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社会热点问题就是指那些在社会上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人们都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进行这方面的论文创作,其好处在于,第一,在一定的时间里,各种媒体都会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导,资料便于收集。第二,在现实生活中,关于这类问题有着自身的切身感受,更加容易找到切入点。第三,由于许多人都关注这类问题,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通过把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加能够体现出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锻炼。例如,有一段时间里,美国枪击平民案件经常见诸报纸,引起了我国公民的广泛关注,不少人都在讨论这些问题。结合这种现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可以把“美国枪支文化”当做毕业论文的题目进行相关的论文创作,以此,做到题目上的创新,独具一格,吸引老师的眼球。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题方面,其创造性还有待加强。本文简单地对一些方法进行了介绍。但是,对于强化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性还有许多方法,需要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提出问题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
作者:王连双 单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论文写作 选题方向 可行性
一、引言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和实践性环节。撰写毕业论文不仅具有一般写作的意义,而且有其特殊的作用:即培养科研创新意识,锻炼思维组织能力,训练语言运用能力,激活知识的输出与输入等。而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论文选题多年来一直是学生和指导老师最为头痛的问题。使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论文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即价值。
二、论文写作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受其自身知识的局限,选题存在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题目范围过大。比如,有的同学选这样的论题:“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English Culture”,“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verbs”。其二:题目不够新颖,缺乏创造性。笔者发现,如果选题是文学方面的,题目大都集中在《红字》、《苔丝》、《简爱》、《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飘》等少数几部文学作品上。其三,学生思路太窄,部分题目存在某种雷同现象。以此为根据,笔者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三、论文写作中选题的方向
论文选题应该符合英语专业的培养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与理论意义。要有新颖性,有一定的学术性,选题原则上要反映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一般来说,英语专业的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选题:
1.文学、文化方向
对文学的研究指的是对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形式的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及其他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学作品进行评论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主题、产生的背景、作家的风格、派别等进行分析和评论。学生可以阅读一本或几本英语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个案或对比研究,或对一个或两个英美作家进行个案研究或对比研究,包括作家的出身,所受教育,经历,爱情,家庭,所受其他作家思潮,哲学流派的影响等。也可以以文体分类的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包括小说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等。
2.翻译方向
口、笔译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口、笔译方面毕业论文的选题大致有以下范畴:中外翻译史;翻译理论;翻译理论评介;译文评价;翻译与文化特殊用途语言翻译(如外贸、体育、旅游等专门行业汉英翻译);翻译与文体、修辞;翻译实践等。
3.英语语言学方向
语言学与语法有相关、相连和包容的关系。语言学和语法选题大致包括:语音学,音位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与方言;语法学,词法,句法,功能,转换,对比等;词汇学;构词法;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对比;外来词语等。
4.英语教学法研究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外语教学法;传统教学法与新式教学法比较;各种教学法比较:优势和不足,相辅与互补;分层次教学,优势与弊端,可改进之处;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利用先进教学辅助设备和手段进行外语教学等。
四、论文写作中选题方向的可行性
关于选题是否有研究的可行性,Creswell 建议可以先提出以下问题:首先,就时间、资源、语料收集而言,该题目研究是否可行? 其次,研究者个人是否对该题目感兴趣,以保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与足够的重视? 另外,该研究是否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观点?换句话说,应遵守论文选题的三原则:价值原则,能力原则,兴趣原则。毕业论文要有新颖性,有一定的学术性,选题原则上要反映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其次,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题,选择自己能够找到充足材料的题目。论文要表现出一定的深度和远见,应该发人深思,使人受益且获得新东西。
根据论文选题的可行性原则,结合学生选题的方向及常见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文学文化方向选题。这方面的选题资源很多,也是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学生很难跳出一个思维定式,经典名著流传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该说的已经都说了,怎么创新呢?能够有所突破很难。不过,为了避免学生选一些老掉牙的题目,可以选择新的突破口。比如,选题“像鲁滨逊一样在逆境中创造精彩”;“《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等,笔者认为,这是比较好的题目,写起来可以结合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思也不乏味。还有,学生可以从所学课本取材,《高级英语》的课文大都来自原著,从这方面着手,既挖掘了课本,又开拓了知识,还完成了论文,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比如,有的同学就有这样的选题:“On the Culture Conflict of”Everyday Use“ by Alice Walker”。再者,也可以从影视文学选题。(2)翻译方向的选题。学生在这一方向选题思路很窄,容易集中,有可能选题部分或全部重复。诸如选题“Culture Difference in Advertisement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Proverb and Its Translation”“Culture Difference in Color Word and Its Translation”这些题目看似不同,其实写起来可以换汤不换药,可套用相同的写作风格,相同的提纲。避免这方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扩大视角,比如,“关于对外交流翻译中不足的反思”是一个较好的题目。可以从电影名的误译,旅游翻译的误译等多方面入手。(3)英语语言学方向的选题。这方面的选题令一般作者望而却步,因为涉及到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或感兴趣的。但不容易与别的同学重复,也容易创新。比如,“网络发展中的英语进化”就是个不错的话题。(4)英语教学法方向的选题。此选题能查阅的文献很多,也能激发作者的兴趣,只是不太容易把握,涉及到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等。比如,选题“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需要做相应的实验。
综上所述,学生要尽可能多地查阅书刊文献资料,通过文献阅读,了解某一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每个方向的选题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能力的学生也可有选择地把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文化学等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研究,或对上述学科进行某种类型的比较,寻找一个突破口,建立自己独特的课题,以便能够产生“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的突破性效果,能够形成“弃暗投明”、不落俗套乃至别开生面的选题风格。
五、结语
撰写毕业论文前应当重视选题,深思论文的选题是否有新意、有创见性,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与本专业有关系、选题范围是否过大。而且应当特别考虑论文题目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题目是否简洁、大小写是否符合规范等几个环节,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题目都不可晦涩难懂。
参考文献:
[1]田贵森,段晓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14.
[2]Creswell J W. Research Design :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M] .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1994
关键词:情态动词must;语料库;对比分析
一、引言
由于英语情态动词是英语语法系统中最重要又是最艰难的一个领域(Palmer 1979),因此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如Aijmer 2002;Biber et al.2000;Coates 1983;Halliday 1994;Hunston 2004等)。根据各个情态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Coates(1983)把英语情态动词分为四个语义类。其中,情态动词 must可以用来表达义务/必然性情态意义。从句法特征看,情态动词常与助动词和实义动词结合,构成“主语+情态动词+助动词或实义动词”的情态序列(modal sequences)(Hunston 2004)。
情态意义主要包括根情态(root modality)和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 两大类(Coates 1983)。认识情态表达说话人对命题真假的确定性,根情态表达说话人感觉到的义务、允许履行的行为或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情态动词must能实现这两种情态意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Hornby,2009)收录了其作为情态动词的三个词义,即:①(表示必要或很重要)必须(used to say that sth is necessary or very important sometimes involving a rule or a law));②(表示很可能或符合逻辑)一定(used to say that sth is likely or logical)。③(提出建议)应该,得(used to recommend thatdoes sth because you think it is a good idea);其中,①和③可视为根情态,②则是认识情态。在表达根情态和认识情态意义时,情态动词must具有不同的句法表现,可概括如表1(Coates 1983)。这些句法特征有利于笔者对情态序列的手工分析。
表1.情态动词must表达根情态/认识情态意义时的句法表现
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情态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有效地反映说话者的看法和态度。然而,前人的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往中对英语情态动词must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对学习者英语情态动词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Aijmer(2002)发现,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瑞典、法国和德国的二语习得者都过度使用了大部分的情态动词(包括must)。刘华(2004,2006)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过多使用情态动词,尤其倾向于使用高度情态动词[2]must来表达集体主义精神、个人责任感等。梁茂成(2008)发现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情态序列呈现两方面特点,即在情态动词(如“must”)前过多使用人称代词作为情态动词短语的主语,而在情态动词后过多使用动态动词及动词的主动语态。谢家成(2009,2010)以情态动词must为例,通过检索自建的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较多使用情态动词must的义务情态意义及其情态序列,认识情态意义及其序列的使用频率相对较少且错误较多。
综上所述,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情态动词和情态意义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多数研究基于对情态动词的频率统计,并未结合情态序列,因此很难揭示二语学习者习得情态动词过程中的句法语义问题。其次,这些研究考察的是所有的英语情态动词,很少专注于被学习者严重过多使用的情态动词,如must这一类表达义务/必然性情态意义的情态动词。另外,目前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研究主要以大学层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中国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写作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是否过多或过少使用情态动词must来表达义务/必然性情态意义?
2)情态动词must的过多和过少使用是否体现在“主语+情态动词must”及“情态动词must+动词”两个情态序列中?
(二)语料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者语料库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来揭示学习者议论文写作中情态动词must的使用情况。学习者语料库的语料来自国内某外语院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3]优秀作文总辑里的议论文,规模约为40000字词。本族语者语料库的语料则是LOCNESS中英语本族语大学生议论文。笔者把美国马凯特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的学生议论文提取出来并以独立文本存放,规模约为54000字词。虽然自建的学习者语料库规模较小,但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表2)。
(三)研究工具与语料分析方法
近百年来,在各个领域中,无论是信件还是报纸杂志,英语的使用都相当频繁,尤其是在新兴的电子信息领域中,世界电子检索系统上90%的信息都是用英语贮存的。英语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因此,世界上诸多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英语列为学生的语言必修课,这样一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就大大的超过了其他语种。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DellHymes)曾提出“交际能力”是指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中,系统、正确地解释文化的能力。语言学家迈克拜拉姆(MichaelByram)也指出语言能力应该包括对文化的理解和识别。克莱尔克拉姆契(ClaireKramsch)在其《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ContextandCulturein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还指出要理解目的语文化就要把它与母语文化结合起来。英语的广泛教学使得其语言背后的英美文化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同时也深深的影响和冲击着各个英语学习国家的本土文化,因而英语教学也应该肩负起保护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使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影响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在通过英语这个国际语言的媒介来对外弘扬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也是使得中华民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经阶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抓住了这两次全球聚焦中国的契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在这两次盛会中,有很多的美术和设计工作都是由中外合作完成的,通过跨文化交际活动来展现中国文化,这对中国的美术和设计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美术院校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专业院校的一类,培养的都是美术和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如绘画、设计、服装表演等等。他们走入社会之后都是从事与这些专业相关的工作,其工作和作品恰好能够更加轻松更加直观的表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及其发展水平,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他们也成为向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锋群体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对提高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是相当有帮助的。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理论支撑下,近些年来,我们在关于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上,主要都集中于英语专业,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君发表的论文“关于专业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的调查”,用调查数据证明了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着实令人担忧;首都师范大学夏伊发表的论文“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文化思维因素及其启示”,从写作的角度探讨了文化介入;武汉理工大学黎慧发表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丢失与保护”,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应对之策。这些论文和研究虽然丰富,但是只是从英语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学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所以,还出现了一些针对大学英语(公共英语)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如清华大学张为民和朱红梅发表的论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探讨了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现状;浙江大学的张丽红发表的论文“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从教材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吴方发表的论文“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关键性因素研究”等等。
由此可见,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育的研究都是一个多元且十分活跃的研究课题。尽管这个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现状调查、成因分析、教材研究等等,但是却鲜有从美术院校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文化介入大学英语教学这个课题。从古到今,无论是文字、国画、壁画、服装、雕像还是陶器瓷器等等,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这些美术和设计形式的表达。不难看出,美术对于文化的表现和继承,是多么的重要。美术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相对特殊的类别,其传统的专业有绘画、设计、书法、雕塑、服装等。21世纪以来,美术的表现形式又不断丰富,很多美术院校也开设了动画、影视、摄影、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这些新的美术形式让文化的展示方式变得更加直观更加清晰易懂。在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离不开这些从美术院校中走出来的美术设计人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有效的使中国文化得以介入,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力。因此,以培养美术设计人才的美术院校为核心,以美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手段,来探讨中国文化导入美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价值。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目前该校美术和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文化输出能力到底如何呢,我通过对22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大致进行了一下摸底,调查从中国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历史典故、节日风俗、武术杂技、民俗风情、等七个方面进行,结果发现约20%的学生在七项中能分别列举出一些例子,约70%的学生能三到四项中列举出例子,剩下约10%的学生只能在两项及两项以下列举出例子。那对中国文化的英文词汇表达方面,结果又如何呢:在20%的对中国文化相对了解的学生当中,只有20%的学生能够用英文表达相关中国文化的词语;而在70%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学生中,这个比例是12%,在20%的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多的学生中,比例是9%。
1.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能力构成
2.应用型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理念
3.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方略探讨
4.专科英语、本科英语及成人专科英语的定位和相互关系
5.大学本科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法探析
6.本科英语专业应用翻译教学调查与研究
7.网络环境下的形成性考核实践与探索——中央电大开放本科英语专业“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验
8.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9.浅谈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0.释意理论关照下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探析
11.基于需求分析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调查研究
12.地方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13.翻译测试对翻译教学的反拨作用——在本科英语专业中的应用
14.ESP应用于高职本科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15.我国本科英语教学的改革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16.试论本科英语专业教师加强修辞意识的必要性
17.应用性本科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1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研究
19.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本科英语专业(中医方向)课程体系优化建设之探讨
21.师资培养模式与教师素质——我国师范大学/学院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反思
22.加强本科英语专业“学科”的建设——兼评《北大英语精读》
23.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分析
24.本科英语专业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中学习动机与需求调查研究
25.护理本科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6.创新教育视野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27.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29.远程英语学习的现状与思考——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问卷调查
30.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31.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32.美剧在本科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33.ESP理论视角下护理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34.大数据时代的本科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
35.《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类专业创新发展
3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改革探讨——供需均衡原理引发的启示
37.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38.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改革
39.本科英语专业文学论文的选题
40.大数据时代网络教育学习成绩预测的研究与实现——以本科公共课程统考英语为例
41.案例教学法在本科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42.护理专业学生本科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3.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应用本科英语写作教学——兼论过程教学法与成果教学法融合的必要性
44.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
45.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实践——本科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改革探究
46.地市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
47.本科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初探(英文)
48.本科英语专业笔译课程设计及其应用探析
49.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
50.如何实现大学预科英语教学和本科英语教学的衔接
51.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活动探究
52.提升本科英语专业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53.本科英语技能化口译教学实践探索
54.浅析专科英语和本科英语教学的异同点
55.对本科英语学科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反思
56.农林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57.本科英语专业教材选用综合评价研究
58.元认知策略在本科英语专业蒙授生英语学习中的训练研究
59.本科英语专业泛读教学模式探讨
60.应注重提高本科英语师范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从综合英语课堂实习凸现的问题入手
61.对本科英语专业精英人才培养的探讨
62.论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非文学性转向
63.试论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当中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应用
64.论本科英语专业显性课程改革
65.普通本科英语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
66.翻转课堂与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基于翻译技巧教学的运用
67.地(市)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之思考
68.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
69.艺术类本科英语课程评估与建设——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
70.关于本科英语专业汉译英教学的几点思考
71.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解读
72.刍议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思辨能力的培养
73.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有效性探析——以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74.合作学习法在现代远程教育英语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75.建设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课堂实践教学
76.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以西华师范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77.二外日语考研题型分析及对策探讨——针对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78.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79.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0.宏观视角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框架构建的思考
81.初等—高等合作教育模式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82.三表本科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
83.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
84.民办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85.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教育认知倾向调查——以沈阳工程学院为例
86.应用技术型本科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87.面向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88.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英语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89.本科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改革初探
90.语码转换与外语教学——基于应用型高校本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调查
91.本科英语专业应用型口译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92.浅谈民办高校艺术类本科英语教学
93.基于“1+N+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英语专业任选课设置探究
94.应用型本科英语自主学习网络系统的构建研究
95.英语师资教育课程发展——师范院校本科英语教育专业课改革思考
96.语料库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建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97.英语文学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本科英语文学教学与批评的关系
98.浅析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对教师的要求
99.图式理论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中的应用
100.本科英语专业交互式翻译教学模式探索
101.本科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102.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师德养成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2012级本科英语专业教育实习生为例
103.后殖民文学在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探索
104.对本科英语专业二外语种选择的思考
105.本科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效果初探——一项基于偏误分析的实证研究
106.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改革
107.士官本科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108.市属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方案设计
109.民族预科英语与大学本科英语衔接初探
110.从社会需求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111.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
112.从翻译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异同看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课堂策略
113.贵州省本科英语专业笔译教学研究
11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115.高职升本科英语考试词形转换题型的应对策略
116.“1+2+3+X”学生活动参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117.浅析“双导师制”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应用原则
118.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现存问题分析
119.网络指导毕业论文模式初探——以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为例
120.提高中医药本科英语教学质量之我见——多伦多大学暑期英语学习体会
121.从怀特海人本教育理念看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22.刍议本科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改革
123.航海类院校航海技术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24.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探索
125.本科英语专业学习自主性与策略动态研究——以三本院校大一学生为例
126.研究性学习在本科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127.浅析交际过程法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中的运用
128.华东高校本科英语教学评估现状探析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一、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我省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调查后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在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实践教学目标尚不明确。商务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综合性专业,但受传统英语专业和英语教育专业的影响,学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上不清晰,对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胜任力还不清楚,对如何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明确的认识。2.实践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多数学校实践课教学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课程自行安排,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实践教学课程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某一项技能,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现代职场对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的需求。3.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不明确。教师多采用课程作业或实践报告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无法体现学生实践训练、团队合作、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导致教师不能完全了解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自身的语言和业务能力没有清晰的认识。4.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设备同质化现象明显。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验室和培训室普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我省外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商务英语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也不足。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和普通类英语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训室,多采用“模拟公司在线+计算机+软件”的模式模拟国际商务交易过程,缺乏真实的商务交易中复杂、多变、灵活的因素和信息,导致商务英语人才专业技能培养效果不佳。5.复合型师资力量不足。地方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或翻译专业毕业,缺乏商务教育背景,实际授课中难免重视英语语言教学,轻视商务能力技能的训练,使得一些商务课程变成了英语翻译课,教学方向稍有偏差。实践教学是理论知识教学向应用能力培养的延伸,其的是使学生加深理论认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动手能力、产生投身实践工作的兴趣和愿望。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互为支撑,共同组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架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层次水平,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定位于应用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类型上的规格要求。应用型高校教学工作的特色性环节是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志性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应与课程教学体系居于同等重要地位,两者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共同构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双轨性特征。实践教学体系应贯穿于本科四年教学全过程,应围绕学生发展这个中心,从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需要出发,最终归结于学生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养成教育。依据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选取切实管用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形式组成各个教学环节,科学设定各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进程中的位次、学时、学分,使各环节既相对独立,又按照一定秩序和内在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并且与课程教学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互为呼应,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架构和运行流程。依据人才培养规律和认知逻辑顺序,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素质拓展实践。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其获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教学方式包括环境模拟演练、计算机应用训练、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沟通能力训练等。2.课程教学实践。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形成课程教学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学方式包括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训、学年论文等。3.专业综合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方式包括专业综合训练、专业顶岗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此外,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层次还可以划分出创新性实践,其内容包括学生科研及发明项目训练、开放实验室项目训练及各类专业竞赛项目训练等。该层次可以相对独立存在于实践教学体系,也可以作为一种指向性要求体现在其他实践教学层次中。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模块:1.语言技能。“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变体。”[1]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是商务活动中的一种工具,它强调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教师应该认识到语言学习和商科学科的不同特点,重视大一、大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认真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设计可行的训练方法,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今后从事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2.商务技能。商务技能是学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基础,也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大二开始开设一些专业课程,比如国际贸易实践、国际市场营销、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和国际金融等商科课程。通过模拟真实的“商务活动场景”,系统化地设计真实的商务活动过程,让学生系统地熟悉掌握工作流程,例如如何写商务信函,如何开展商务谈判,如何签订和履行商务合同,如何使用国际收支以及如何处理纠纷和索赔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商业事务中受益。3.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交际的载体。在商业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协作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应该通过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国际商务交际、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业文化和公共演讲等实践类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4.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让学生理性地认识世界、认识国家、认识社会,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力量。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除了要拥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和开阔的胸怀。这些技能和态度可以在有关政治、军事、社会和创新培训项目中获得。5.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每一项技能训练结束后,应安排学生通过综合技能训练将每一项技能进行整合。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参观、认知、体验、实践等条件和场所,这对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形成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都要求学生必须经过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并且选题都应该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应用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1.在实践性课程方面,重视商务课程与英语课程的衔接、巩固和拓展,既注重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商务职业修养、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以人才培养为主线,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实践任务,选择合适的实训内容,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形式。精心设计商务活动场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本、图像或计算机、动漫相关业务培训项目。通过模拟各种商务场景,例如国际社交活动、国际贸易谈判和国际商务会议,让学生建立学习任务,了解如何使用业务知识分析和解决业务问题,提高其听、说、读、写等沟通能力和技巧。2.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建设。按照“真实场景、实境教学”的标准,努力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商务英语模拟实训中心,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一批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保障。[2]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商品市场和国际贸易的流程,提高他们国际商务业务能力。通过帮助学生成立国际贸易公司,让学生直接参与商业交易,学生的专业培训成绩取决于其真实的商业业绩,让学生分享营销利润,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在实践训练中的积极性,有助于其了解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市场、客户和程序,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能力。3.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两条腿走路方针推动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按照“数量够用、质量合格”的目标加快专业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从行业、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人才力度,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在指导学生专业综合实训中的骨干作用,制定激励政策推动学校没有专业实践经历的教师通过到企业接受培训或挂职锻炼,形成胜任指导学生专业综合实训的能力。[1]在继续实行“双师型”教师评定工作的同时,试行将既能胜任课程教学,又能胜任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教师评定为“双岗型”教师。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使其意识到不能胜任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教师不是称职的教师。4.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对实践教学过程及效果实施有效监控,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建立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使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明确安排。实习实训教学要根据实习内容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应具体明确实习实训目的、要求、时间、地点、内容等,使学生熟悉商务英语专业工作过程,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建立课程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达到课程设计要求。5.开展实践教学体系教材建设。与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项目配套,逐步形成高校自有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教材建设可以采取购入、自编、合编等多种渠道进行,近些年国内职业教育领域(中专、高职高专)、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培训领域出版了很多诸如实训教材、模拟教材、行业实务等教学用书,可以在教材建设中广为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贺鸿莉.地方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途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