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档案助理馆员论文

时间:2023-03-17 18:00:23

导语:在档案助理馆员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档案助理馆员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家谱;搜集;整理;开发利用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内世系人物、事迹和生存状态的历史图籍。它蕴藏丰富的原始史料,不仅有特有的人文价值,还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价值。商丘师院图书馆特藏部自2006年成立以来,十分重视家谱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在搜集方面:首先,制定本馆家谱搜集的目标为重点。其次在搜集的过程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目前,本馆入藏家谱近300种1000余册,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商丘地方特色的家谱文献体系。二在整理方面:第一对入藏的家谱做完了必要的、力所能及的修补工作。第二制定了家谱分类法,填补了我馆此项工作的空白。第三对家谱进行了系统、规范的著录,更好地揭示馆藏家谱。第四编制了馆藏家谱简目,方便读者检索利用。第五对馆藏家谱进行了数字化,为日后建立家谱数据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在开发利用方面:总原则为边搜集、边整理、边开放服务。服务项目主要有:1.为民修谱提供便利。2.代为保藏。3.免费鉴定版本。4.免费修补。5.开展研究,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一、家谱工作面临的问题

经过特藏部全体同事的辛勤努力,本馆家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观念、资金、人员等多方面的原因,家谱工作还面临以下诸多问题。

(一)专业人员少

家谱的搜集、整理及开发利用都是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较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而本馆特藏部固定工作人员仅有4人,又要同时兼顾地方文献和古籍两方面工作,许多工作无法开展或深入开展。

(二)资金投入少

相较新修家谱,古旧版本家谱史料价值更高,而我馆入藏的古旧版本家谱数量较少,很有必要扩充此类家谱数量。古旧版本家谱往往价格高昂,到外馆复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差旅费,成本更高。这些均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只有给予合理的资金投入,才能使家谱工作充分、深入地开展。

(三)现代设备不足

特藏部现有数码相机、扫描仪各一台,打印机二台,液晶电脑四台。现有相机缺少支架、使用不便,且重量较大、外出携带不方便。现有扫描仪扫描彩页效果不太好。装订设备、修复设备也都有缺口。

(四)费用报账难

家谱多数散藏在民间,需要馆员下去寻找,从而产生一些必要的费用。自己垫付,家谱收藏者无法提供发票,馆员无法报销。为了合乎法规得到报销,需耗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由此带来工作效率低下。

(五)宣传力度小

由于财力、人力的不足,对家谱的宣传不够,人们对家谱的了解、认识普遍不足,阻碍了家谱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研究工作薄弱

本馆家谱工作起步较晚,专业人员少,相较较早开展此工作的图书馆,我们的家谱研究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在馆藏资源揭示,挖掘家谱史料对研究地方历史人物及其家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商丘家谱文献的特点与价值、商丘家谱文献的通论研究等方面,还多未涉及。

二、家谱工作发展思路

结合我馆当前的家谱工作实际,笔者想就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及今后的发展思路,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引进专业人才和提升在职人员专业素质

一名家谱工作人员,要想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不仅要具备较为深厚的古代汉语功底和较为广博的古代文化知识,还要熟悉古籍编目的相关知识,还要精通计算机、数码摄影和扫描处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技术。针对图书馆家谱工作专业人员少、工作进程慢的现状,引进专业人才和提升在职人员专业素养,是推动今后工作顺利进行的迫切需要。

一方面,我们向学校和图书馆强烈呼吁,尽快引进古典文献学专业、计算机专业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便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馆员责任感,大力弘扬敬业爱岗精神,提升馆员工作积极性。其次,激发馆员学习家谱相关知识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充电”;第三,为馆员提供参加馆际间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拓宽馆员的视野。

(二)争取专项资金并合理分配使用

我们向学校和图书馆主动反应,家谱工作由于资金所限面临的各种问题,争取专项资金,加强对家谱文献的投入。同时,对争取到的专项资金要合理分配使用。如用于购置一些特藏部所缺但又必要的设备,为工作人员顺利、高效地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探索多种方法解决报账难题

一是积极和学校财务处协商,对于从民间购买的文献,通过多人证明,可减免发票,以购书证明代替。二是与当地税务部门联系,代开发票。三是让一些书商代开发票。

(四)加大宣传力度,多途径扩充搜集数量

1.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报纸、电视、网络等方式,向校外民众与校内师生,全方位宣传家谱的意义、作用,并征集函,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理解、支持家谱的搜集工作,让更多的人认识家谱、重视家谱、利用家谱。

2.多途径扩充搜集数量

2.1加强与地方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本市各图书馆、档案馆、方志办等互通有无,通过交换、转让、补缺等形式,广泛搜集各种家谱。

2.2寻求与更大范围的收藏机构合作。淮阳姓氏研究会、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等藏有多部商丘的古旧版本家谱,我们应与他们联系和合作,丰富双方馆藏,促进地方姓氏文化研究。

2.3与民间收藏者加强联系。随着中国家谱热和寻根热的兴起,民间出现了收藏家谱的爱好者。与他们加强联系,获得家谱线索,从而复制或购买家谱。

2.4深入民间搜集家谱。民间散藏有众多的家谱,我们将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获得家谱线索,深入到民间搜集。

总之,尽可能地扩充家谱的数量和种类,使本馆特藏部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商丘市所有姓氏谱碟馆藏特色的地方文献库。

(五)加大整理力度

目前,大量的家谱资源还处于未整理开发状态。为提高服务社会的便捷层次,我们应加大整理力度。

1.分类、著录

将搜集到的家谱,我们回馆后集中修补、分类、著录,使之有序上架,方便读者查检利用。

2.编制《商丘家谱提要》

家谱记载的内容宏富,为避免读者的重复劳动,使读者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具体内容,我们将编制出版《商丘家谱提要》。这样既可以揭示馆藏,掌握各种姓氏家谱收藏情况,进行分类研究,为修谱人寻谱及本馆进一步搜集家谱提供方便。

3.编制专题目录

家谱记载的内容十分宏富,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我们将依据家谱中的姓氏、家规家训、人物传记、名人诗文著作等方面内容分门别类汇编成专题目录,以满足读者便利快捷的检索要求。

3.编制名人年表

利用家谱资料编制名人年表,按时间顺序,详细梳理名人的生平事迹。通过年表可以了解名人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时代背景。同时,编制人物年表也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建设家谱数据库

本馆准备建立馆藏家谱书目数据库和家谱全文数据库,首先建立家谱书目数据库,然后将入藏的名门望族和根在商丘的家谱资料全部进行数字化,最终实现本馆所有家谱数据上网,提供读者使用,实现家谱资源共享。将《商丘家谱目录提要》放到图书馆即将在互联网开通的商宋特藏网页上,以提供远程检索服务。

(六)深层次开展服务,推动商丘经济、文化发展

我们一边扩充搜集数量及种类,加大整理力度,一边将充分发掘和利用家谱中的资料,为现实服务。

1.近来续修家谱之风很盛,在修谱方面寻求帮助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我们重点放在帮助修谱方面,尽可能满足修谱者需求。

2.举办家谱专题展览,利用墙报、橱窗等宣传家谱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和本地具有影响的家族姓氏源流,地方名人的家族发展史,纪念先贤,教育后人。

3.挖掘家谱中对商丘市一些名胜古迹有所反映的珍贵资料,为当前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提供参考,推动商丘利用家谱文化搭建旅游载体,创建人文旅游景点,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文化旅游平台。

4.以家谱为立足点,为商丘市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宗亲恳谈会,寻根文化节和谒祖朝宗等宗亲联谊活动服务,吸引海内外华人来大陆开展经贸合作,进行商贸洽谈,合作合资兴办企业等,促进商丘经济发展。

5.加强与其他单位及民间研究家谱的人员合作,成立一个学术性的研究机构,推进商丘家谱研究工作的深入系统开展。

参考文献:

[1]黄海明.新时期应重视家谱的收集和利用[J].图书馆论坛,2001(6).

[2]张杨,陈健.家谱的收藏与利用[J].浙江档案,2004(9).

第2篇

论文摘要对两代学科馆员的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学科馆员角色的特性,包括其角色的有限性、层次性、不可替代性、中立性及主动性等特点,进而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进行思考,认为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具有层次性,学科馆员角色的终极定位应该是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1两代学科馆员角色的对比

依据学科馆员制度赖以依存的信息环境、角色职责、组织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的不同将学科馆员制度分为两代,即基于传统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和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也有学者将传统的第一代学科馆员称为学科馆员1.O(Subjectli-brarian1.0),而将具有新的角色的第二代学科馆员称为学科馆员2.0(subjectlibrarian2.0)。

从两代学科馆员承担的角色来看,第一代学科馆员所充当的角色是作为图书馆与用户的联络人、用户信息素质培训者、参考咨询馆员。这个角色在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信息素质、提供咨询服务等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信息环境、用户需求与行为的变化,学科馆员服务也在不断适应形势走向深入,伴随新的业务的拓展,逐渐承担起更多的新的角色。在保留和发展了第一代学科馆员角色职责的同时,还成为学科信息作者与者、信息资源管理者、知识管理者、研究人员、虚拟交流的组织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更是形象地将第二代学科馆员新的角色比喻为信息环境的“战略顾问”、排忧解难的“社区民警”、提供全方位呵护的“私人医生”、善于推广知识和技术的“农业推广教授”、精于运用市场营销策略的“市场营销专家”、路上播撒火种的“工农”、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图书馆馆长”。

比较可以看出,学科馆员的角色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和学科化服务的深化而不断在丰富,并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虽然,第二代学科馆员这种理想的、复合型的学科馆员角色对于彰显学科馆员岗位的重要性很有益处,但其角色的复杂性也带来了学科馆员岗位设计与管理上的困惑。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角色定位是学科馆员服务规划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学科馆员角色的特性

2.1学科馆员角色的有限性

学科馆员角色的有限性包括两个方面:①学科背景的有限性。相对于众多的学科门类,学科馆员的人数总是很有限的,和院系专业教师相比,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学科背景的有限性决定了学科馆员承担的角色应该是信息专家,而不是学科专家。②服务的协作性。学科馆员不是万能的,他不是图书馆骄傲的天使,是为用户服务的有效体系中的一环。在学科馆员服务系统中,学科馆员并不是孤立的,他需要图书馆其他馆员的协作与支持,如采访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在国外一些大学,如英国的UniversityofBristol还设有学科馆员助理(Assistant-subjectLibrarian)和院系联络员(FacultyLibrarian)、学院图书馆代表(AcademicLibraryRepresentatives)协助学科馆员开展工作。学科馆员服务的协作性说明尽管要求学科馆员是复合型人才,但是作为图书馆服务群体的一员,其角色要有一定的专指性。

2.2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

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从国内外有关学科馆员的研究看,学科馆员的角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从低到高呈现出层次性,表现为学科馆员1.0-学科馆员2.0;②从国外学科馆员的名称可以看出其发展的层次性,学科馆员经历了从书目员(Bibli-ographers)发展到联络员(LiaisonLibrarian,AcademicLiaisonLibrarian,FacultyLibrarian),再到学科馆员(subjeetlibrarian)、学科专家(subjectspecialist),再到研究支持馆员(ResearchSupportLibrarian)、学术馆员(AcademicLibrarian)和教育(师)馆员(EducationLi-brarian,TeacherLibrarian)、学习顾问(LearningAdvisor)的历程;③从国内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整体实践看,受各自馆情的制约,表现出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学科馆员服务开展较早、较有影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也只是充当学科联络人和学科咨询馆员的角色,而作为学科馆员职能较高层面的研究支持、科研伙伴、学科情报教育等角色则还无力承担。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情况尚且如此,其他高校的开展情况更是可以想象,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仅仅是学科联络员的角色,甚至一些学校图书馆的针对性更强,如厦门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把学科馆员的工作岗位进一步细分为“学科采访馆员”或直接定位为“学科采访馆员”。学科馆员角色的层次性反映出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应该考虑馆情实际,但要体现学科馆员角色的先进性和发展性。

2.3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性是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的根本特征,是学科馆员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图书馆员的地方。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包括学科馆员角色能力和角色责任两个方面。角色能力是作为学科馆员角色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学科馆员所独特拥有的,角色能力如果不强,就会造成角色定位的模糊。学科馆员是具有学科专业背景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技能的两栖人才,其核心能力是利用自身的学科背景优势敏锐地去发掘学科用户的信息需求,去识别、组织和筛选学科信息资源,开展学科情报教育,支持科学研究。角色责任是学科馆员这一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它是以角色能力为前提的,角色责任和工作职责不同,角色职责是学科馆员天生所具有的,它体现学科馆员的使命,工作职责则是后来设计的,它反映了学科馆员的具体任务。学科馆员角色的不可替代性说明学科馆员角色的学科性和情报性缺一不可。

2.4学科馆员角色的中立性和主动性

有学者认为图书馆的服务应该持中立性的原则,即图书馆员无权代替读者对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做先入为主式的判断。也就是说,在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上,图书馆员并不比读者具有“专业”优势,图书馆员不应该对所提供信息的价值做出好与坏、有用或没用之判断,而应该把判断及选择的权利交给读者自己。这个观点似乎与本文研究的学科馆员的个性化主动服务相矛盾。但这恰恰和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有直接的关系,学科馆员作为学科信息使者,作为学科信息专家,虽然具有角色的中立性,但是他同时又融入了学科团队,成为科研伙伴,具有双重角色。把经由学科信息专家组织、筛选出来的学科信息资源主动推介给学科用户、科研伙伴自然很受欢迎。

3学科馆员角色的定位思考

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可分为三个层次:学科信息联络员、学科咨询馆员和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3.1学科信息联络员

学科信息联络员是学科馆员角色最基础的定位,也是学科馆员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一角色主要承担对口学科单位的学科联络工作,其使命是开辟图书馆和院系交流渠道并建立起协作关系,了解学科用户需求,建立用户档案,宣传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和服务的提升。学科信息联络员是图书馆的信息使者,核心能力是基于学科背景的沟通能力,也即公共关系能力。基于学科背景的沟通交流不同于一般性的沟通联络。学科背景可以让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有共同的专业语言,能让学科馆员更清晰的明白学科用户的需求所指,帮助学科馆员迅速融入学科团体开展工作。

学科馆员自1998年清华大学从国外引进还不到10年时间,虽然学科馆员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但这一先进的服务模式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限于人力资源的困扰,目前还在观望和等待,期待条件的进一步成熟。笔者认为,学科馆员服务的开展可以从学科信息联络员做起,通过学科信息联络员的努力工作和院系学科用户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互动协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将对图书馆进一步开展学科化服务(学科资源建设、学科咨询服务、学科研究支持)至关重要。

3.2学科咨询馆员

学科咨询馆员是学科信息联络员角色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学科馆员发展的中级阶段。学科咨询馆员和学科信息联络员所不同的要求是具备更加专深的学科背景知识,能够在线或现场解答学科用户的咨询,帮助解决其学习研究中资源利用方面的疑难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信息咨询。学科咨询馆员的核心能力是信息能力和咨询能力。

从我国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践情况看,我国较早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一些高校图书馆目前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图书馆,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就明确提出学科咨询馆员制度和学科咨询馆员的岗位名称,并明确规定学科咨询馆员的职责为:及时介绍与学科相关的试用数字资源,搜集对图书馆预(已)订购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反馈给图书馆相关部门;为院系开展用户教育,针对学科用户做数字资源及图书馆服务的培训讲座;为各院系提供重点学科网上资源导航服务,并定期更新;向院系介绍图书馆的相关服务等。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于2006年在总馆成立了学科咨询服务部,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并公开向社会招聘。虽然,国家科学图书馆从一开始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起点就比较高,但由于该馆此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从目前学科馆员服务的内容来看,笔者倾向于将其定位为学科咨询馆员。

3.3学科情报教育专家

学科情报教育专家是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理想的角色定位,也是学科馆员角色实现的最终目标,其核心能力是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对于高校而言,图书馆事实上就是一个教学研究环境,图书馆员就是教育者,从事参考咨询、分类、编目、资源建设、书目指导工作等和课堂上教学一样,都是帮助学生获得各自领域所必需的信息和知识。作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首先应该是学科情报专家(或称学科信息专家),一般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专长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和研究任务,编辑学科动态与研究指南,开展学科导航,帮助用户构筑和优化学科信息空间。同时,作为学科情报教育专家,参与专业课程设计、学科发展规划,进行学科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澳大利亚有学者认为,应将图书馆放在知识更新更加快速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审视,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学科馆员应该变成这个学习场所的一个指导者。学科馆员应该具有与教师相同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而不是“教”,要发展一种学习的文化。新西兰奥克兰大学(theUniversityofAuckland)图书馆培训部主任王晓力女士也认为教师馆员(Teacher-Librarian)提供的服务包括教师服务(Facultyservice)和学习服务(Learningservice),学科馆员当然也含括其中。另外,MCMaster大学图书馆也提出寻找具有创新和革新能力、经验丰富的教育与学习图书馆员(TeachingandLearningLibrarian)来领导信息素养计划和动态指导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ACRL2010年调研报告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CUL) 学术型图书馆 发展趋势

[分类号]G250

2010年2~8月期间,笔者作为访问学者,在康奈尔大学图书馆(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CUL)学习,了解了CUL的一些工作。印象较深的是,在今年经费预算减少的情况下CUL为保持甚至更好地提供服务所做出的努力。正值美国学院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ACRL)在6月下旬学术型图书馆2010年十大发展趋势的调研报告之际,针对报告提出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实践和服务工作,并据此提出对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发展的一些思考。

1 ACRL调研报告:2010年学术型图书馆十大趋势

ACRL的研究、计划和审查委员会在《学院与研究图书馆新闻》上了“2010年学术型图书馆十大趋势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以文献综述和电子邮件调研的方式完成。该委员会给9812位ACRL成员发出调研邮件,得到的反馈比例约为5%。

如果对调研报告中的十大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可以总结为4方面内容:

・预算压力对图书馆在人力资源、资源建设、自身定义等方面的影响;

・用户对图书馆有更好的期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已经得到扩展,如在知识产权、学术交流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同时,图书馆自身也在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图书馆继续受着信息技术的影响。

这个在6月底出炉的报告可以让美国学术型图书馆的近期规划做到有的放矢,因为美国很多大学图书馆的财政年是从每年7月开始的。

2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现状和2015年发展方向

CUL有18个分馆,分布在伊萨卡、纽约市等地。作为美国十大学术型图书馆之一,CUL是学校内学习、教学和科研的很好合作伙伴,这可以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①CUL提供多种资源,从稀有图书、草稿到网络数字资源,包括800万册印本书,36万册电子书,9.4万册印本和电子期刊等;②在康奈尔,图书馆是促进信息发现和知识收藏的活跃中心,用户通过网络获取电子资源,图书馆提供个人和团体的学习空间;③专业咨询馆员为科研工作、学习和教学提供个性化帮助,如,如何开展科研工作,如何申请课程等。

CUL目前受到的主要挑战在于“购买力下降,读者要求变高,馆舍空间使用需要转型,大部分馆藏无法被电子馆藏取代”等。同时,学校也对图书馆提出要求,如“改善资源建设投资,探索分馆合并,改善与他馆的资源共享及传递,评估图书馆的各个项目和服务,参与全校重新调整支持教学的IT服务机制”等。据此,CUL提出2015年发展主题是“用减少的资源来重新预想CUL”:在当前经费减少的环境中,CUL也要为教学、科研和学习提供更好服务,继续建立物理空间和虚拟存在之间的更大平衡,同时,减少图书馆数量。文献资源+馆舍空间+馆员技能,结合读者的需求,这些因素将用来重新设想CUL的服务。

3 以CUL为例来解读美国学术型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

3.1 趋势一:用户需求驱动学术型图书馆资源的增长,也将包括新的资源类型

“报告”中提到,预算缩减、用户对电子访问的偏好以及无法续订全部收藏的现状使得美国很多图书馆从“just-in-case”变为“just-in-time”,不再是尽可能地提前订购或收集用户可能需要的资源。用户希望是从图书馆获取全文资源而不是资源发现途径,这些资源包括特殊资料、档案文件、学术成果。在接下去的4~5年虚拟数据分析工具也将在校园中得到应用。

在CUL,不同学科馆员负责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源建设,且在对口院系中有稳定的用户评价团体,直接在用户需求上建设资源。此外,CUL充分挖掘馆藏,自建有50多个具有当地特色或信息类型特色的数字化数据库。

3.2 趋势二:预算压力下图书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许多图书馆都面临着年度经费削减,馆员很关心预算压力对吸引和保持图书馆工作人员、馆藏建设、图书馆服务以及图书馆创新的影响。随着一些图书馆员的退休,相应岗位会消失,同时馆员延迟退休也相应减少了新馆员的机会。

CUL寻求途径应对经费消减压力:调整馆藏与馆员支出比例,物理图书馆转变为虚拟图书馆,计划把昆虫图书馆合并到其他馆,从按院校分馆理念转向支持跨学科研究的图书馆簇(library cluster),进一步扩大与其他同类机构的合作(如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共建,与清华大学图书馆合作等),与出版社合作发行数据库,和Google、Amazon合作销售数字化图书。

3.3 趋势三:高等教育持续变革要求图书馆员具有多样化技能

技术变革影响着图书馆的馆藏和使用方式,馆员需要不断扩展技能。有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人员到图书馆中工作,同时图书馆也提出新的职业发展计划,图书馆员的学位将改变或者扩展。

在CUL,岗位存在一定的轮换,需要馆员们具有多样化技能。CUL很多工作会议都是公开的。今年5月它组织的培训周给笔者印象较深,包括了30多场报告,涉及各方面工作,甚至包括馆员职业生涯的规划。

3.4 趋势四:对图书馆的评价和问责压力将增加

图书馆需要用数据来证明他们对用户和机构的价值。在当前有限经费资助下,图书馆更需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找工作、基金申请、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影响。

CUL已经被学校要求“评估图书馆的各个项目和服务、对比它们对读者的价值是否高于文献资源建设的价值”。CUL在2015年规划中也提出,将在了解需求、了解竞争者、寻求伙伴、承担服务重担等方面做出决策。

3.省略)。

3.6 趋势六:移动设备指数增加,新的应用将推动新的服务

手持设备如新款手机、iPad等驱动了用户需求和期望,例如学生希望从手机中使用课程管理系统、图书馆服务;也有更多的图书馆通过短信和移动界面提供参考服务。图书馆员需要创造性地思考如何为用户发展移动服务,这也将牵扯到人员、培训、预算、推广和设备等问题。

如CUL两个移动服务的例子:①CULite-图书馆的移动界面,可以搜索图书馆的联合目录、查找图书馆开放时间、管理自己的图书馆账号、给图书馆员打电话发邮件或写短信、搜索有影响力的移动链接,当然,用户首先要拥有iPhone;②We’re on Flickr!-CUL数字化图书馆珍藏的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已过了版权期),放到Flickr上,这样,任何用户都可以登陆Flickr来获取这些图片。

3.7 趋势七:不断增加的合作将扩展图书馆在本机构内外的作用

抛开图书馆物理距离,馆员们正在利用Google Does、Wikis等工具来进行合作,合作形式多样化:与教员的合作将把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到课程中,与科研人员一起工作可以访问他们的数据集、项目信息、论文等,与信息技术专家的合作可以建设在线指南和网站的用户友好界面,与其他机构馆员的合作可以改善开源软件、共享资源和订购资料。

HathiTrust共享数字仓储(http://w省略/)和2CUL(http:///)是大范围合作的两个例子,前者开放给全世界的科研机构来共享人类知识的收集、组织、保存、交流。2CUL是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建设的创新关系,由A.Mellon基金会提供38.5万美元的资助,支持两所大学在资源、联合目录、电子资源管理、数字长期保存等方面更广泛集成。如分地域建设南亚馆藏,合购回溯数据,共享网页长期保存技能等。

3.省略/),它由美国NIH资助,为期两年,资助总额1120万美元,共包括有CUL的美国7所大学参与。

3.9 趋势九:信息技术持续推动服务模式和所需技能的改变

云计算、增强和虚拟现实、发现工具、开源软件以及社会网络工具,成为影响学术型图书馆的重要技术变化,这些发展将影响几乎所有的图书馆运行。两个令人兴奋的发展是:“OCLC的web-scale library manage-ment services”以及发现工具,它们提供了多种资源的单一界面,提供更快更好的检索结果。

除信息技术支持的多个研究项目外,CUL正在建立信息技术计划,提出了一系列在资源建设、保存和长期存储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如改造图书馆网站、建设数字化数据库等。

3.10 趋势十:图书馆的定义将随着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重塑而不断扩展

大多数图书馆的物理馆藏在减少,很多资料被放到了仓库,腾出的地方被用来规划学习和合作空间;增加了支持学术服务的写作、辅导、传媒中心。远程的、在线的培训课程在增加。图书馆员也在扩展图书馆的虚拟呈现,如加入课程管理系统和在线社会网站等。如何转化图书馆物理的和在线的服务价值来支持教学和教育目标,成为一个正面临的挑战。

以上情况在CUL中也存在。CUL正在规划一些图书馆的合并或转变为虚拟图书馆,同时,一些图书馆在调整空间布局,增加更多的学习区域。图书馆员也在努力利用网络来扩展图书馆的影响,如在Facebook上通过个人主页来展示图书馆的工作和服务。

4 对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从ACRL调研的十大趋势以及CUL的现状来看,美国学术型图书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目前我国学术型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科研过程的不断变化而带来的挑战,以用户满意为目标、面向知识内容、面向解决方案、面向增值服务、服务内容个性化等特征的知识服务,正成为我国学术型图书馆工作的生长点,知识管理、知识组织、深化学科化服务、提供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拓展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等成为趋势。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与美国学术型图书馆同样的问题:如何用更有效的服务来实现对用户的价值?如何达成图书馆之间的强强联手?如何在服务推广上做更多努力?

参照ACRL报告以及CUL的工作,笔者提出对国内学术型图书馆建设的以下思考:

4.1 建设适应知识过程的知识服务

科研过程已经发生改变,用户提出了围绕科研过程的知识服务需求;同时,科研产生的大量、多类型的成果需要管理。学术性图书馆需要调整服务模式,建设分层次、有规模的知识服务,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设的专业领域知识环境、CUL建设的VIVO,这些虚拟学术交流环境、信息服务空间为用户提供了围绕科研过程或跨领域的综合信息服务,让用户也重新认识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本质。

4.2 提升图书馆员的工作能力

图书馆通过提供对内部信息的知识管理,例如建立机构知识仓储,通过提供最佳实践、案例学习,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习交流活动或在研项目介绍,通过鼓励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术休假,有责任为馆员创造学习途径和知识获取途径,提升馆员的创新工作能力。

4.3 多途径开展图书馆推广

图书馆的科研型工作首先应该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上,真正体现出学术型图书馆科研推动服务的能力,据此再利用多种方式来推广图书馆服务,如建立图书馆产品品牌,利用社交网络,设计较完善的服务宣传项目,挖掘特色馆藏举办展览,让用户了解图书馆。

另外,针对CUL在物理空间服务的一些特点,笔者也认为可供国内图书馆参考,如CUL提供面向学生的课程服务、提供大量的学习空间和讨论区域、大数量提供计算机硬件和设备(如用户自我服务的网络打印机、扫描仪,甚至提供笔记本电脑的借用),这些表明,用户在CUL是自我服务,而不是寻找图书馆的服务。

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今天能站在这竞聘演讲台上,是各位领导对我的认同和关爱,同时也是各位同事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我将会好好把握和珍惜今天这次机会.

今天我竞聘的岗位是-----工程部经理。

首先,请允许我作一自我介绍,本人20Xx年经考试,被选入馆,之前在一所职业技校做教师。入馆以来,在Xx宾馆历任领导的帮助和关爱下,由一名维修工成长为中层管理者。我先后在工程部做电工、领班、主管、歌舞厅音响师、工程部经理助理。20Xx年Xx宾馆首次部门经理竞聘上岗,本人有幸竞聘到工程部经理岗位。又因宾馆工作需要,本人先后担任过营销部经理、保安部经理、项目部经理等职位。我是乡下走出来的泥娃子,是Xx宾馆培养了我,是Xx宾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正在各行各业创造着令人惊叹与骄傲的成绩,Xx人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正在倾力打造美若天庭的家园。

我----作为与馆同龄的Xx人,对她有着非凡的特属情缘,Xx就是我的根。每当我坐车路过Xx的时候,我都会不经意的深情凝望,看我的家是否安详。每当我在外奔波,疲惫不堪坐下休息时,总会浮现出那台发电机应急准备是否做好,灶台油烟机内油污是否定期清理……。一切的一切,我的脉搏已深深地融入了宾馆的心脏,我的呼吸早已汇入了Xx博大的胸膛。特别是2年来宾馆在以黄总为首的班子领导下,承前启后,开拓进取,取得了举目的业绩,一个绿色生态酒店正以她崭新的姿态屹立在赣西大地。

所有这些,让我更加萌动了参加此次竞聘的决心和信心。做好工程部经理一职,我有如下方面的优势:

1、我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

入馆以来,在工程部从维修电工做起,先后担任工程部经理达六年之久,有着来自一线实践经验和管理技能。带领同事先后对舞台自动控制系统改造;生活消防水系统变频的设计与试验,解决了宾馆消防给水一直不合要求的难题,得到了消防部门的肯定,也受到了宾馆的嘉奖。

制定过工程部设备运行方案,实施细则及考评制度,落实大中型设备维修保养日、周、月、季、年计划。实现设备责任挂牌及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分片分区包干,曾带领工程部全体员工,共创集体荣誉,获得过先进部门殊荣。

建立设施设备档案,做到日常维护与定期计划维修并举,对设备设施实行科学管理。建立设施设备零备件档案,切实做好零配件备品数量计划。建立设备运行及配件网络,使设施设备始终运行在良好状态。

我作的论文《Xx》获洒店管理专家高度称赞。

能耗是酒店利润的最大关键,实时更改设备运行方式及科学合理维护保养使节能降耗的重要环节。

2、我有好学上进及较扎实的工程专业基础

我高中毕业,好学是我的天性。经过不断的自学和函授使我掌握了电工学、无线电、流体力学等许多基础知识,也曾在职业学校主讲过物理及机电一体化等课程,也为宾馆员工培训及工程部上专业课多次。

我有着工程施工及设备选型经验,参与了听胡楼的全面建设,其中的强弱电系统均由我设计而成;也参与了会议中心建设工作,其中动力中心是我设计的,我凭着多年的工程管理经验,作了动力中心与会议中心的有效对接。也正是因此,会议中心隶属权没有被划走,归属我们Xx宾馆管理,为Xx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出了微薄之力,被市领导誉为“土专家”。

参与了天湖楼改造工程,新老楼对接确属工程建设中前所未有的难题。在工期紧,任务重,项目繁多的情况下,短短六个月完成任务,使之成功接待了省运会。这无不饱含着领导和同事的艰辛和智慧。

3、我有着坚毅的意志和不断创新的理念

我从小吃苦耐劳,深知痛苦与欢乐的道理。能摆正位置,服从领导,以大局为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少计较个人得失。不断努力学习,向组织靠拢,崇向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强烈。有勇挑重担、挑战新课题的精神和毅力。20Xx年4月为迎合宾馆改革,我离开娘家参与了社会创业,更使我原本不够成熟的心,得到了一次洗礼。我会将这次创业的每一个过程化作我今后工作的动力,努力工作,不断创新,来报答所有关爱我的领导和同事,竭尽全力地为我们正在腾飞的Xx拧入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我若竞聘上工程部经理职位,着手计划与实施重点是:

一、科学设置岗位,制订岗位运行标准及实施细则,量化标准与制度;

二、设置岗位薪资制及超能奖励制,严格岗位考核制度,量化考评细则;

三、全员起立在同一起跑线上竞岗,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未能竞到岗位者,则工程部没有岗位;

四、花大力气建立健全设施设备档案,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对设备运行、能耗指标、维修记录、员工动态、工单及配件的科学管理。使设备管理真正做到有据可依动态控制,实行节能降耗,为决策层提供有力依据;

五、重保养轻维修,抓培训促竞赛,本资.料来源于贵-州_学_习-网 WWW.gZU521.COM 努力培养一支有Xx特色的“万能工”队伍,使他们手中的泥饭碗加以煅烧,变得更有刚性;

六、协调勾通,加强与一线部门的设施设备使用保养知识的培训,使设施设备完好率真正上台阶,做一线部门的强大后盾;

七、严阵以待,听从指挥,格守操作规范,杜绝恶性事故发生。对重点设备及系统的关键点,实行挂牌由专人负责日常巡查,确保工程部“安全、节能、有效”运行。

部门工作内容及步骤:

1、 紧密围绕宾馆20Xx年工作责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部门工作目标,完善各岗位操作规程。按宾馆核定的人员数,实行定岗定员,在馆内进行岗位竞争,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优胜劣汰。制定岗位工作细则,实行实际操作20分,理论答辩30分制,没有竞到岗位者,即到其它部门竞岗,使各岗位迅速地合理运转。

2、 制定严格考核考勤制度,内容包括:业务水平、操作失误率、设备设施责任区域完好率、设备故障因素与事故、维修保养更换部品件科学合理性。严格按《员工手册》建立员工档案、仪客仪表、精神风貌,对客态度、维修保养的速度与善终工作。表格化、制度化,真正让制度去约束人,考核不满分数的即自动离岗。

3、 设备管理网络化,花三个月时间建立设施设备档案,内容包括:设施设备型号、生产厂家、购置日期、运行特征、维修保养记录、零配件型号来源等。着手建立电脑网络的设备运行,能耗、故障、维修及下单等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各个区域及各责任人的行动状况,合理利用电脑及管理软件。

4、 培养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分大事小事,不论工种与否的万能工队伍。每周组织一次技术交流,每月举办一次至少不少于四小时的万能工技能培训及一次专业理论考试,每季度举办一次专业技能比赛,努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自身素质,力争在相关行业比赛中拿名次。

5、 强化设备运行及维修保养标准,动态调整运行方案,实时琢磨一套适合我馆节能降耗的设备运行方案,内容为:设备运行荷载率、外界气温、客房入住率、前端终端系统运行效率及维修保养率,列出数据进行参照分析,使设施设备真正做到“安全、节能、有效”运行。努力使能耗指标在16%以内,设施设备完好率达335分的四星级标准。

6、 亲力亲为做好各部门间的联络与沟通,设施设备完好率不仅仅是工程部的事,重点是在使用部门及对客的引导与服务上。做到不定期与使用部门的员工学习培训设施设备的正确使用与保养,印发设施设备使用及保养知识资料,提高全员设施设备保养水平,让设施设备完好率得到全面提升,确保我馆对客设备完好率达到四星级标准。

7、 针对大型设备,关键设备实行挂牌,责任到人;责任人必须按设备维保细则每天检查一次,经理每周对重点设备做一次巡查,确保万无一失。订制设施设备前期计划维修及大修,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性依据。工程部员工将组建个人档案,以积分制方式每月15日进行了考评,考评积分直接与当月工资挂钩。针对不同岗位建立健全各类工作要求与标准,极大调动员工工作热情。

总之,20Xx年工程部的工作将表现在“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网络化” ;竭力推行“万能工制度” ;实行考核与技能并举、岗位与薪酬挂钩的模式运行。确保完成宾馆下达的各项任务,实现新一轮的节能降耗战略,使我馆工程设备管理水平跻身同行业前列,为Xx添光增彩。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第5篇

关键词 本土文化 地方图书馆 服务体系 特色建设

分类号 G25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7.013

Construction of a Stereoscopic Indigenous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Local Libraries: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Library

Huang Miaoxian

Abstract To keep a foothold in the native region, develop orientation towards the locality, and render a service to the citizens is the primary task of a local library. To create a demand-oriented stereoscopic local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not only a trend, but also a requir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reating a stereoscopic local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local libraries, and expounds several pairs of strategies, including public service-oriented and investigative service-oriented, service-oriented and display-oriented, experience-oriented and learning-oriented, as well as online service-oriented and offline service-oriented on the basis of Guangzhou Library’s practical experience. Also, it makes a wild gues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ocal cultural service offered by local libraries for the insiders to discuss.

Keywords Local cultur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system.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地方图书馆是由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地方性是其基本属性,服务地方是其根本要求,这就决定了地方图书馆是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立足本土、面向地方、服务市民”应是第一要务。在发展多元文化服务的同时,地方图书馆更应以保护和弘扬本土文化为己任,在大力推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开发的基础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一个涵盖文化保护、文化传播、文化展示、文化教育、文化体验、文化研究、文化交流的立体化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这既是趋势,也是要求。

1 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1.1 构建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从地方图书馆自身发展来看,信息社会的发展、服务经济的兴起、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及竞争的加剧都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从形式和内容上产生了质的变化[1]。地方图书馆应把加强本土文化服务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本土文化服务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向到互动、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依托地方特色馆藏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地方图书馆特色化和品牌化的现实需要。

从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来看,构建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必要措施。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自信力、凝聚力、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当下我国城镇化过程日渐加速,承载地方文化的环境和土壤正在弱化甚至消失,大量特色文化资源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慢慢走向消亡。地方图书馆通过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加以搜集、整理、研究、保护、推广和开发是职责所在,势在必行。

1.2 构建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

本土文化,或称地方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某一地区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2],地方文献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全面翔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地区各时代、各方面的情况,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文化科学事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地方图书馆所藏的大量富有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可以承担本土文化服务基地、研究中心以及交流中心的重任。广州图书馆一直担负着收集和保存广州地区内部和公开出版物的任务,广州市政府于1985、1995年两次发文指定广州图书馆为“市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工作机构之一”。2015年5月1日颁布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缩微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应在出版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广州图书馆呈缴两册(件)[3]。可见地方图书馆收集、整理、保藏地方文献在政策支持或地方政府支持下,依托自身专业性、权威性的特点,可顺利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

2 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分析

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体系主要依托广州人文馆、“广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广厅(以下简称“广州之窗”)及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三大平台进行框架构建(见图1)。三大平台在服务领域、服务资源和服务模式上各有侧重和特色。广州人文馆前身为地方文献室,现设有广州文献区、广州名人专藏区、家谱查询中心,馆藏建设主要通过定期采购、定向征集、社会捐赠、单位呈缴、复制拷贝等形式,重点收藏广州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图书报刊、零散资料和实物。经过20年的深耕细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涵盖地方史志史料、年鉴、统计资料、革命回忆录、亚运亚残运资料、地方报刊、《广州大典》、广州名人专藏、家谱等各种类型的文献收藏体系。主要提供图书报刊及零散资料的检索、阅览、咨询、导读等传统文献服务,兼具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展示展览等拓展功能,不定期举办地方文献、名人、家谱专题沙龙、展览等主题活动。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挂广州古籍研究保护中心、广州大典编辑部牌子)于2015年挂牌成立,与广州图书馆合署办公,主要负责持续开展海内外与广州相关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纂、研究、开发,并进一步促进《广州大典》编纂成果的转化应用。在机构设置上与广州图书馆并行,馆长兼任中心主任,实行共建共享、工作联动的模式。位于广州图书馆一层大堂的“广州之窗”于2014年8月设立,是综合性、一站式的城市宣传窗口,设有专架图书区、主题活动区和互动体验区,在整合提供城市资讯和相关广州文献资料的同时,定期举办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及展览,实现有深度、多层面的广州文化宣传推广。

3 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的策略

3.1 大众服务型和研究服务型

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可以细分为研究型、学习型和大众阅览型三大类,其中研究型和学习型对信息服务有专业性、深度和广度的需求,因此要大力发展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必须大众服务和研究服务并举,增强在地方学术文化研究服务和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广图广州人文馆自设立以来一直定位为提供地方人文专题服务和开展广府文化研究的品牌基地,是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的主阵地,以提供广州文化、广州名人、家谱族谱等专题文献信息服务为基本内容。近年新增的广州名人专藏区、家谱查询中心两个功能区。前者重点收藏岭南学者、本地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的专著及藏书,目前已入藏王贵忱、欧初、“南粤风华一家”、刘逸生刘斯奋家族以及中山大学历史专家姜伯勤教授和蔡鸿生教授藏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专业性强的本土名人赠书体系,供读者深入了解名人生平,以及探讨和研究其思想脉络与学术创作源流;后者以广东为重点,辐射全国进行家谱资源建设,并与美国犹他家谱图书馆合作提供馆藏家谱目录检索与全文引用服务,成立以来已为数以万计读者寻根问祖、开展谱学研究以及修续谱牒提供翔实资料。广州人文馆作为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的综合型门户,除了面向大众提供本土文化专题文献信息服务,还兼具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展示展览等拓展功能。受限于基础业务繁重、馆员专业背景以及思想观念等原因,资源导航、代检索课题和定题跟踪是目前广州人文馆开展研究服务的主要手段。2015年藉《广州大典》全面出版的东风,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在广州图书馆正式设立。目前基本实现高学历化,有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3人,均具有建设管理研究级文献资源或开展研究级文献信息服务的能力。中心现阶段在推动《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深层次研究、开发利用的同时,持续收集、整理海内外与广州相关历史文献,筹备《广州大典》二期编撰工作。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设立及相关工作的开展将使广州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从基本的图书信息服务向支持教学科研的专业化服务拓展延伸,实现研究服务与大众服务相互促进、科研成果与文献资源相互转化,构成地方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2 服务型和展示型

此处所指的服务型(或称资源型)是基于地方图书馆的本土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查阅、咨询导读、信息支撑及科研支持等服务,包含但不仅限于前文所提的大众服务及研究服务,具体形式见图2。以广州图书馆为例,广州人文馆面向不同用户提供地方文献、名人专藏、家谱等文献已超过13.5万册,每年以万为单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并编有《广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文献联合目录》《粤剧专题文献联合目录》《广州市革命回忆录专题文库书目提要》《广州图书馆藏可居室文献图录》《广东历代著者要录:广州府部》等专业性工具书,为用户获取所需本土文献信息提供基本保障;广州图书馆参与编纂的《广州大典》共征集到海内外公藏机构及私人藏书家珍藏的4859种底本,其中收录1911年以前有关广州历史文化的著述、广州人士(含寓贤)著述和广州版丛书4064种,已编印出版,为后人追根溯源查询原文,了解和研究古代广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物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奠定了广州历史文化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文献和数据基础。无论是广州人文馆还是围绕《广州大典》开展工作的广州大典研究中心,都从文献资源出发,致力于消除公众信息获取的障碍,使本土文献资源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在不断的文化传播中实现,基于这一认识,地方图书馆一方面要对本土文献信息进行多类型、多方式、不同深度的加工整理,形成便于宣传便于利用的有序信息产品,另一方面要通过联合展览、引进展览等方式,以原始实物和馆藏文献资料、图像照片相结合的形式,配合相关主题讲座呈现本土文化,引导读者进一步认知与利用图书馆本土文献资源,促使地方文化价值得到彰显。在本土文献资源宣传推介方面,广州图书馆深入挖掘梳理馆藏资源,举办“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广州市革命回忆录专题文库征集成果暨广州革命史图录展览”“走向理论自信――中国梦暨广州人文社会科学30年成就展”“‘《广州大典》:千年古城的根和魂’编纂成果展”“广州地区内部资料出版物展示会”等展览。除此以外,还依托“广州之窗”,结合每月一场的本土文化系列活动“广州味道”举办涵盖广州民俗年俗、饮食文化、民间工艺、粤剧艺术等特色主题展览,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广州文化的魅力。

3.3 体验型和学习型

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系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地方图书馆应该成为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在增强本地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发挥积极作用,最终实现文化强市,这也是地方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定位、新目标。地方图书馆传播普及地方文化普遍采取的是学习型服务形式,如筛选专题文献供读者借阅,或者举办讲座、展览等。学习型服务的基本特点是单向的、线性的,读者被动接收信息。广州图书馆2015年在本土文化服务方面举办活动44场,其中学习型32场次,占72.7%,如广州人文馆全年举办了12期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以及“耀粤名族・广东族谱珍藏展”“百年礼教・百件清末民国教材珍藏展”“岭南近代建筑名师珍图展”等专题展览。学习型服务的优点在于可以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丰富的、成体系的信息,提高传播效率,缺点在于无法调动读者的积极性,读者对地方文化停留在了解认知阶段,不容易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型服务的不足,顺应时展的需要,对本土文化服务形式进行适应性改造,引入体验概念开发体验型服务。

体验型服务相对学习型服务,以人为本,着重强调主体参与性、融入性和接触性,通过创设情境环境或举办体验活动,让读者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去感知、领会地方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广州之窗”一直积极探索学习型服务和体验型服务的有机结合,2015年起着力打造“广州味道”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分别以“广州年味”“广州商味”“广州韵味”和“广州玩味”为主题,涵盖迎春花市、粤菜、广彩广绣、粤剧、南海神庙等本土特色文化。活动主要采取“讲座/沙龙+互动体验+展览”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广州的城市魅力,全年举办14场,累计受众逾4万人次,在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健全本土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如2015年8月23日“广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广厅举办“广州味道”之“粤韵风华”活动,粤剧名家、当家花旦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粤剧的世界,了解在那完美的唱腔背后,蕴含着的多彩故事。为了让现场观众切身体验粤剧的魅力,主办方特意备好材料,邀请广州粤剧院专业化妆师教大家画粤剧脸谱。当然,体验型服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于重视体验过程而忽略文化本身、部分主题不适合设计体验型活动、筹办工作量大和成本较高对图书馆运营形成压力、场面容易失控等等。因此,地方图书馆构建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要实现体验型服务和学习型服务的有机结合,兼顾效率和效益,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选择,取得平衡。

3.4 线上服务型和线下服务型

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推动、支持下,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以及数字图书馆服务方面迅速发展。从“线下”走到“线上”,然后打造“线下+线上”生态圈是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地方图书馆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要体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思路,积极结合线下的馆藏特色资源和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各种地方特色数据库。这既有助于推介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助力地方打造文化品牌,也是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支撑和智力支持。广州图书馆已建或在建的地方特色数据库包括:《广州大典》数据库、广东历史文献书目数据库、广州记忆库、广州人物数据库、“粤睇粤精彩”数据库、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服务平台・广州站等。以《广州大典》数据库为例,纸本型《广州大典》全套丛书共520册,一字排开长达22米,重约1吨,定价40.8万元,其数量、重量之大及价格之高,都极大地限制了读者阅览和学术研究,乃至影响历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推广普及、深化利用。通过开发《广州大典》数据库完整呈现全文数据,突破时空以及方式的限制,使广大读者通过网络平台浏览和欣赏广州珍稀古籍文献,即时获取最新研究动态、科研立项、媒体报道等资讯,实现了历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广泛共享,提高了《广州大典》的使用频率和效率。又如广州人物数据库在提供广州地区(包括从古代到现在所有行政区域范围)产生过作用和影响的人物资料方面,用户可以查检到相关人物的性别、民族、生活时代、出生地或籍贯、党派或社团、职业、职务或身份、职称、荣誉或奖励、学科领域、历史事件、工作单位、教育程度、最高军衔、生卒年、亲属、宗教等多方面的信息,部分人物还配有照片。用户可按人物的活动领域分类进行专项检索,也可通过人名等26个检索入口进行组合检索获取相关人物资料,满足一般阅读、专项检索和学术研究不同层面的需求。

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是本土文化服务体系线上服务的主要内容,但需要强调的是,地方特色数据库绝对不是线上服务的唯一形式,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地方图书馆必定要顺应时代变革,加快互联网与本土文化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创新信息资源服务供给方式,积极构建面向公众的“线上”“线下”互联互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4 本土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猜想

构建立体化的本土文化服务体系是地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社会服务特色化、个性化和优质化的重要目标,在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文所述的是当前地方图书馆最迫切且相对容易实现的发展策略,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必将立足前沿需求、兼顾个性共性对自身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进行有益探索和补充。这里笔者尝试对地方图书馆本土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趋势进行大胆猜想。

4.1 移动服务型

本土文化服务体系在移动服务方面尚有深耕的空间,如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数据采集分析,精确推送地方文献书目或本地服务信息;本土文化活动的在线直播或内容回放;本地网络实时热词、热点、热文的延伸阅读;本土文化服务在线参考咨询、委托课题服务;基于碎片化阅读需求的微阅读内容推送等等,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本土文化资源的体验和粘性。

4.2 自媒体型

自媒体图书馆在本土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一种发展可能性,这里强调每个人都是一座图书馆、档案馆,记录着城市变迁的宝贵记忆或者对地方文化的独特体悟。地方图书馆作为信息整合传播平台,鼓励公众以个人形式口述史、自出版物、纪录片、微电影、摄影作品等资源,使得信息流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空场域中得到释放和交融,拓展新型阅读模式。

4.3 情景体验型

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业界从2003年开始探讨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民俗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成为地方图书馆特色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围绕文献资源和专题活动,结合3D投影技术和局部陈设在馆内周期性设置不同主题的民俗及非遗场景,或在线上结合历史影像和3D技术开发360度全场景游览,辅以图文、语音解说,使公众真切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

4.4 创新智库型

地方图书馆作为区域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在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和参考咨询工作时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本身已具备成为智库的条件。可以预见未来一部分资源丰富、业务领先、功能齐备的地方图书馆势必对信息服务板块进行转型升级,依托地方特色馆藏资源建立服务地方的新型智库,提供知识定制、产业规划、专项政策研究、创业与投资建议等智库服务。如目前广州图书馆正在探索的“人大分馆模式”,即是发挥广州图书馆人大常委会分馆作为信息交换枢纽的平台作用,嵌入决策信息服务,根据人大业务工作需求推送专题信息产品。

4.5 慕课(MOOC)教育型

地方图书馆可以联合本地区高校资源,对本土文化服务体系引入慕课(MOOC)模式,通过邀请本地专家学者制作微视频、微语音,设计本土文化关系图和知识树,搭建传统文化互动教学网络社区平台。

参考文献:

[ 1 ] 杨含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转型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8.

[ 2 ] 骆伟,朱晓华.试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J].图书馆论坛,2000(5):3-6.

[ 3 ] 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EB/OL].(2015-05-01)[2015-12-23].http:///fulltext_form.aspx?Gid=17801661.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