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0:23
导语:在工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此外,设计性实验选题时,在把握综合性、创造性、应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这五个原则外,还要合理掌控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学生自主实验的可操作性等方面。
二、设计性实验选题的“四个方向”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设计性实验选题在把握“五个原则”的前提下,通常可通过“四个方向”来进行选题设立,即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和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一)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为促使学生掌握并加深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按照实验教材的要求,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从实验结果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实验结果在理论授课时已经涉及,因此学生实验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但不要因为这些就抹杀验证性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理解的独特作用。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学习主动性、自主性。例如,对长杆型坯料进行局部镦粗是模锻生产中经常采用的变形工序之一。因此,在《锻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专业实验课中设立了“局部镦粗规则的验证”这项验证性实验。该实验通过对不同长度试件,使用局部镦粗模进行镦粗,验证局部镦粗规则的正确性,观察和分析由于局部镦粗长度与直径比值的影响而出现的正常和不正常现象。由于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兴趣不高,往往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加实验,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该实验涉及内容是比较典型且在生产中常用到的。怎样保留并将其转换为学生感兴趣的设计性实验呢?这就需要转换思路,可将该实验内容转换为首先要求学生根据给定尺寸的不同试件,进行局部镦粗积聚工步计算,并绘制镦粗模模具图。当然,由于实验经费及加工时间的限制,学生设计的镦粗模并不需要制作出来,因为给定尺寸的试件,其局部镦粗模主要模具尺寸及工步是唯一的,可以采用原有的局部镦粗模进行实验和鉴定学生设计结果的准确性,这些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灵活掌握。这样,通过对原有实验内容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可使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予以实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一方面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实验热情,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解决本专业有关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的镦粗模设计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制图能力。验证性实验转换为设计性实验,不但可以保留一些经过长期教学积淀总结的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而且节约实验经费,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有着“一举三得”的益处。当然,并不是所有验证性实验都能转换为设计性实验,对于这类实验项目,如果确实是经典、原理性强的验证实验项目,只要集思广益,通过合理安排,完全可以将验证性实验穿插在设计性实验项目中,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都需要在设计性实验选题中拓宽思路,灵活安排。
(二)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是将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转化为设计性实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而且高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教师学历较高,多为博士毕业,且积累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把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涉及的新技术和新知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根据调查,学生大多数对专业课老师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及内容具有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此举能够有力地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利于实现加强学生专业素质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科研项目涉及到的过共晶Al-Mg2Si合金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等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已成为国内外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的先进复合材料,但铸态过共晶Al-Mg2Si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因此,可将该科研项目涉及内容转化为“原位自生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针对铸态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的特点,设计并实施改善力学性能的方法,并撰写分析报告。该设计性实验所涉及的Al-Mg2Si在专业课中虽未能涉及,但铝硅合金熔炼等相关知识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已涉及并掌握,因此学生进行该项实验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学生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并掌握“原位自生过共晶Al-Mg2Si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在保证合金成分为过共晶Mg2Si的条件下,自主选择、计算合金成分配比。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配料、熔炼、除气,并根据前期选择的不同方法对合金熔液或浇注试件进行处理,最后进行拉伸测试及金相观察,检验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并对结果进行理论分析。该设计性实验虽然由科研课题转化,但涉及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知识中应掌握的合金设计、合金配料、合金熔炼、合金处理及热处理工艺等,较好地将专业知识系统、综合地链接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工程实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加深其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提高解决所学专业涉及工艺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等。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不可盲目地将科研内容或部分内容一成不变地照搬过来,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如果研究内容过于狭窄、难度较大或实验内容过于生僻,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初衷。因此,采用科研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时,一定要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实验能力等方面,保证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设计性实验的工作中。
(三)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设计性实验选题时要力求接近、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将其合理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内容。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的训练,能够有针对性地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时应用、加强、拓展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实际生产项目转化的设计性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例如,以W18Cr4V为代表的高速钢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切削工具和冷变形模具中,其内部的合金元素与碳形成复杂的碳化物,分布在基体金属上,降低了材料的机械性能。而锻造是实际生产中改变高速钢中碳化物分布状态的重要方法。因此,可将该生产项目转化为设计性实验“改善高速钢铸件中碳化物分布的锻造工艺设计与实施”。该实验内容包括铸造和锻造两大部分,铸造部分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高速钢铸件成分,并根据设计成分采用中频炉进行熔炼、浇注小型铸件,然后对铸件进行碳化物偏析分析,根据偏析分析结果,合理设计锻造工艺并利用自由锻机实施,最后再进行偏析检测,以检验设计的锻造方案是否正确。这个设计性实验有机地将铸造和锻压两个专业方向结合,符合实际生产流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实践和掌握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学生兴趣转化为设计性实验
学生的兴趣是实验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的动力,因此,如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设计性实验,就能激发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关注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在实验中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去自主发现、探索和总结规律,达到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精密铸造是用精密造型方法获得精确铸件的工艺,是铸造行业在高新领域的代表,很多铸造企业对精密铸造工艺的应用需求很大。如果开设精密铸造相关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法制备小型零件,学生并不是普遍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都感兴趣呢?这里可以将精密铸造制备小型零件变为艺术铸造,因为艺术铸造采用的熔模铸造、陶瓷型铸造、消失模铸造等的工艺与工厂生产的精密铸造零件工艺及原理是相通的,而要求学生采用精密铸造技术设计并制作小型铸造工艺品,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实验的热情,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提高精密铸造相关知识及工艺。
三、结语
关键词: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论文模式
作者简介:谭德荣(1963-),男,山东青岛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高松(1965-),男,山东潍坊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山东 淄博 255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dyc1106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19-01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培养方式已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两种类型。基于工程实际的切实需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正在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后专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这对工科专业研究生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论文选题、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与学术性学位研究生有所不同。[1,2]因此对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论文选题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的转变,[3]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都在50万人左右,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从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大量毕业生特别是工科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是走向社会实际的工作领域。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在基础理论、整体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规划,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专业领域工程研究、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不能完全照搬学术性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诸多环节。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基本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工程领域的实践环节。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与答辩等都要有不同于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内容。其中学位论文选题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核心环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科学选题,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内容。选题的质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业前景。如果选题没有新意,那么论文写作内容也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同样,选题如果脱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研究内容太理论化,那么也就无法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预期目标。[4]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的选题,要从提升实践创造能力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选题既要考虑到科学性、先进性,也要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目标要求,确定具有一定难度的实用性课题;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实践验证;选题应为本学科、专业或工程实际等方面具有实现该课题的基本物质条件,并经过努力能按期完成。[5]
三、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模式研究
1.论文选题范围
一般情况下,研究生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导师已有课题确定选题。依据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选题,在研究经费、实验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保障,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导师的科研工作相融合,为学生顺利完成论文提供较好的研究条件。二是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论文选题。从工程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决工程实践的现实问题,学生在深入实践、广做调研的基础上,能够确定现实生活或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提升,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三是与企业联合培养确定论文题目。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选择企业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论文选题,这种选题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会设计、研究与实际制作,培养他们从事科研、学习的基本素质和开创性的科研能力。
2.论文选题模式
从生产实际出发,工科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针对某个工程领域的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根据多年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会,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具体可从五个方面进行选题。
(1)产品设计研发类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以及对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和再研发,包括各种软、硬件产品的研发。要求遵循产品研发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学、规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发产品。产品达到行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性能先进,有一定实用价值。
(2)工程设计类论文。该类题目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大型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进行设计研究。要求按照工程类设计规范必备的辅技术文件,包括工程项目概况、所遵循的规范标准、技术经济指标等。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等对设计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3)工程应用类论文。该类题目直接来源于工程领域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实验方案合理,数据翔实准确,分析过程严谨。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4)工程项目管理类论文。该类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工程任务,可以研究专业领域的各职能管理问题,也可以涉及专业领域的各方面技术管理问题等。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研究的工程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研究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并具可执行性。
(5)调研类论文。该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提出命题,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检索、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见解。
四、结束语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形式和论文选题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把好选题关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并根据以往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作经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思考,给出了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可采用的几种模式。这些论文模式符合各专业领域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日益凸显,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德龙.搞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多元化创新性精英人才培养新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
[2]林超,赵海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选题模式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
[3]刘少华.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4).
关键词:理工科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教学质量 实践探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理工科教学中最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检验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一学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直接反映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各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普遍都存在下滑趋势,如何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如何通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针对当前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为了规范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我们学校建立了学校、学院、指导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学校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定”“本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宏观地管理;学院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及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指导教师则具体负责学生的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要真正做到对毕业论文(设计)规范管理和监督,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前期学生完成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开题报告,采取指导教师负责制。中期重点检查工作进度,学生提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翻译和进展报告,指导教师提交工作日志,学院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能按时按质完成。终期检查包括学术不端检测、答辩和成绩的评定以及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归档。三个阶段的检查都分为两个层次:教师自查和学院督导专家检查,对不能及时完成各个阶段任务的学生首先提出警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经指导教师和督导专家审议,不能参加答辩。这既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
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院完善了评阅制度。学生的论文(设计)除了由指导教师评阅外,还邀请相近课题组的两位老师进行交叉评阅。在答辩环节,学院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答辩阶段采取三级答辩:预答辩、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预答辩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相近课题组的学生进行答辩;小组答辩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各专业分小组正式答辩;参加公开答辩的是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学生和答辩成绩为及格的学生,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各专业负责人、教授等组成公开答辩委员会,如果二次答辩不能评为优秀,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评定成绩,从而保证了优秀论文(设计)的名副其实。相反,如果在小组答辩中成绩为及格的学生不能通过二次答辩,则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为不及格。
二、加强思想教育,做好动员工作,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由于扩招后导致师生比例失调,一名指导教师要带6~10名学生,同时教师承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因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对于学生来说,找工作、考研面试、工作实习正好和做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冲突,学生无法保证能用心做好论文(设计),加上工作单位、考研深造的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也不重视,学生也就应付了事。针对这些问题,学院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第一,学院召开毕业论文(设计)动员大会和师生见面会,一则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明确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二则让指导教师和学生能面对面沟通交流,对课题的性质、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减少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
第二,学院调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从第七学期后半学期开始,学生可以提前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由于学生在这一阶段课程不多,课余时间充裕,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特别是选择就业的学生开始一些阶段性的实验或毕业实习等工作,避免了学生忙于应聘或考研造成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缺失。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也带来了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保证了学生论文(设计)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三、严把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关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质量也是影响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选题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有的选题过大过难使学生无从下手或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意的结果;有的选题过窄,工作量明显不足,也容易导致抄袭现象;设计类选题过少,一则是因为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二则学校更重视论文。因此,学院采取了一些方法来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首先,学院严格遴选具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初次带学生的教师,还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加以指导。对于具有讲师职称的教师可以加入到相关课题组辅助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不仅使年轻教师得到了锻炼,也减轻了指导教师的负担。对于工科的指导教师普遍设计能力弱这一现状,学院一方面在制度上保证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要进入工厂或设计院进行至少半年以上的工程实践锻炼,同时也与企业联合,聘请有能力的专家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有助于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制定科学的选题审查制度。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选题逐一进行严格审查,保证课题的质量。选题来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省基金项目、企业攻关项目等,体现了选题的多样性原则,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选题实行一人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对于工科专业,设计类题目要求达到80%以上,要求选题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指导教师要带学生进厂实习,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四、强化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指导
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不仅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在任务下达书中明确任务,召开小组开题报告会,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时间安排提出建议,最终明确方案,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仪器设备的培训。在指导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或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中期检查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做阶段性实验的汇报,总结前段时间的实验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计划,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整个的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更多地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建立奖励机制,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学校每年都要对获得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并把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作品装订成册。
经过3年的改进和探索,学院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了这一实践环节的顺利展开,教师积极申报选题,认真指导学生,发挥了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能够按计划出色完成论文(设计),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初步地开展实验或设计的能力、论文撰写、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继续深造或从事实际生产、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2]黄世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高教研究,2003,(3):81-82.
[3]田玫,王晶,姜艳丽,杨丽娟,陈宝久.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12):142-144.
[4]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56-157.
1.调查结果。问卷调查法以一所工科类大学为例,调查对象为本校学生(本专科大一至大四),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83份,回收率为96.6%,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率为95%,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共计398人,女生共计77人,本次调查涉及6个工科专业,男生占84%,女生占16%。2.工科类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分析。在礼仪意识和礼仪知识的调查中发现,80%的同学礼仪意识显示欠缺和非常欠缺,认为礼仪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可见学生的礼仪意识有待提高;45%的同学的礼仪知识匮乏和非常匮乏,忽略礼仪课程的学习,而只有20%的同学通过选修《大学生礼仪》课程及自主学习,礼仪知识显示丰富,认为学习礼仪知识非常有必要,数据说明,普及礼仪知识,形成全校性的礼仪意识尤为重要。在学校人文环境、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同学反映学校注重只专业课程,人文环境非常不利于他们的人文素质修养的提高,而且《大学生礼仪》课程为选修课,学校、教师、学生重视程度较低,开课教师基本处于积累上课经验阶段,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选课更多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是去获取知识。访谈法结果也显示,学生在人文素质修养意识、知识方面欠缺,对学校的人文环境不满意,除此之外,学生对任课教师自身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加强当前工科大学礼仪教育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1.深刻进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视人文课程的设置。开展规范性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启智慧大门,而且能够让学生的精神更高尚,形象更完美。而长期以来,高校人文课程被忽视,这是高等教育的遗憾,因此,在基于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学校应着力抓好人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2.应将大学生礼仪课程设置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目前被调查大学,礼仪课程属于选修课程体系,呈现学生教师不重视的局面,通过对学校春季选课情况的结果调查,发现《大学生礼仪》相关课程都未能饱和,饱和度甚至不到40%,可见学生对此课程的不重视,所以,建议学校在教学改革中,将此课程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必修课,这是学生重视该课程的充分条件。3.选聘专业或有经验的教师,加强教师的培训与交流力度。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学校礼仪课程的有效推动需要配备一支专业教师队伍,教师专业素质方面具有优势是根本保障。
(二)教师层面
关键词:毕业设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71-02
在高等院校中,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或论文是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教育过程,又是对学生素质的一次全面的检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网络上有一种言论,认为本科毕业设计或论文已成鸡肋,应当取消。其实这种论调是错误的,对工科专业来说,其毕业设计或论文非但不能取消,反而亟需加强。
一、毕业设计或论文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毕业设计或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本科教育的学结。毕业设计或论文在本科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经过几年在校学习,学习了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了解和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将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生产和科研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说如何将生产和科研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已学过课程中的问题,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毕业设计或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得到培养和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般来说,学生要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需要学生系统地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还需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自学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学习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学习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习数据处理和计算方法等,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可以极大地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工作能力。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过程,对每个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工作实践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推理、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有过必改、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全方位地考虑问题等科学技术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同事团结友爱、协作攻关的团队协作精神。一个好的毕业设计或论文课题,一段完美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完成过程,一位认真负责的毕业设计或论文指导教师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反之,则对学生贻害无穷。
4.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在正常的情况下,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情况可反映出学校整体教学情况:学校专业有何特点、学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教学质量如何、甚至有些教师讲授有些课程中有些概念正确与否等均可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过程中反映出来,所以毕业设计或论文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及办学效果的重要根据,也是衡量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或论文是高等院校中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近几年来,有些院校有些专业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以至于出现取消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论调,究其原因,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学生学习投入严重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毕业后就业也从分配工作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每当学生开始毕业设计或论文学习时,也是学生就业工作达到时期,学校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就业工作中去,大部分学生也整天忙于参加招聘会、投简历、面试、实习甚至直接上班工作,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学习,使全日制学习的学生只能在业余时间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学习,更何况有些学生还要忙于社交、谈恋爱、上网玩游戏,在此情况下,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学习还如何安心?
2.毕业设计或论文指导工作不到位。有些院校,有些教师因忙于教学、科研和其他事务,疏于对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教学指导,有些教师将一堆“参考材料”丢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来解决毕业设计或论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有的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闻不问,在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学习期间,从不对学生做必要的指导,学生也找不到指导教师,如此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学习,怎么保证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教学质量?
3.毕业设计或论文成绩评定不合理。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成绩评定,一般会根据学生在毕业设计或论文学习期间学习和工作表现、学生所提交材料以及学生在答辩时临场发挥等给出一个较客观的评判。但也有些教师对一些提交材料错误较多,答辩时口述不清,又不能回答提问的学生,按评分标准应给予不及格成绩,可考虑到毕业设计或论文成绩不及格将影响学生毕业,从而影响学生就业,只得给这些学生评及格成绩。还有些院校不顾毕业设计或论文教学质量下降的事实,硬性规定毕业设计或论文成绩优良率要超过百分之几。这些毕业设计或论文成绩评定不合理现象不正迎合了有些学生厌学、惰学的恶习吗。
三、几点建议
1.恢复或重建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或论文正常教学秩序。学生的就业工作不应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更不能冲击本科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正常教学。一个未经过严格的本科毕业设计或论文学习训练的学生,其学习生涯将是有缺憾的,并且此缺憾将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学校教学管理者和政府教育行政等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生就业应聘和用人单位招聘行为,坚决杜绝学生以应聘、面试为名,逃避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学习,禁止学生在毕业设计或论文学习期间到用人单位“实习”或“工作”的行为,将学生领回学校学习,恢复或重建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或论文正常教学秩序,为切实提高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教学质量奠定必要的基础。
2.切实加强毕业设计或论文指导工作。毕业设计或论文教学工作不同于课程的教学工作,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题,不同的阶段,毕业设计或论文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而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和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学生没有进行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学习,学生也不会有问题,指导教师也将无从指导,只能督促学生抓紧学习。如果教师忙于其他事物,无暇顾及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指导工作,学生也找不到指导教师,教师也从不对学生做必要的指导,这难道不是教师失职了吗?
3.严格、合理评定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成绩。合理评定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成绩,首先必须明确用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成绩优良率作为教师或学校毕业设计或论文教学工作的指标是不合理的。其次必须严格执行评分标准,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完成得不好的,该是不及格的就应评不及格,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如果有学生因此到学校闹或上访甚至发生极端事件,学校应由做学生工作的专职人员出面处理,决不能推给指导教师。
4.要注重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所反映出的学校专业特点、学校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质量、有些教师讲授有些课程中有些概念的疏漏等问题,应及时向学校有关教学部门和有关教师反馈,使之及时做一些调整或修改,从而在课程教学和学生毕业设计或论文教学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定位;特点
一、引言
加人WTO后,我国经济进一步融人经济全球化之中,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交流合作口益频繁。对于我国众多的理丁科学生来说,无论他们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从事各种技术性工作,具备用外语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都是必要的。例如在学术领域,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都有受邀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各大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也不例外,甚至有很多学生获得了当众宣读、答辩论文的宝贵机会,尤其是高学历的硕卜生和博士生。由于这些学术研讨会几乎都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这就对我国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跟上科技的飞速发展,理工科学生应该了解不断发展的科技最新信息,小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以掌握自己所在的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而要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巨联网在第一时间内获得精确的信息,就必须通过原始资料准确掌握其他国家的技术和文明成果,尤其是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以全方位、深层次地把握国外动态。在这样的背景卜,我们就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专业英语阅读课要作为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敦学,指导学生阅读专业英语书刊和文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信息。
二、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的定位
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他们与文科学生在学习内容、自身特点、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自然有着较大的区别。理工科学生在校所学的绝大部分课程郜是与其专业有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必修的人文课程却不多。这就使得理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过于偏重理工方面,而人义知识及文化修养却明显不足在学习方法上,理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更善于计划、组织和安排学习,善于在遇到困难时寻找原因。他们的调控能力较强,在不同的阶段和环境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会如何学,如何记忆,如何更好地进行学习反省,以提高学习的功效。由于这些自然的差异,理工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也与文科学生有着较大的不同。理工科英语在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和文科英语有一些不同之处。这种差异有时会给人一种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如描述同样一个事实,理工科的学生可能会原原小本地把事实用规范的词语精确客观、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而搞文学艺术的人则会觉得理工科学生的说法太呆板乏味,太没有水平,缺乏生动性,他们就会把事实描述得更生动、形象。他们之间的这种差异,还决定了理工科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方面也有其独特之处。理工科学生一般偏好思维和分析,学习方法多以模仿、记忆、训练和实践为主,其学习策略具有明显的特征。
但是,理工科学生的英语教育也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如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分文理科培养学生,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学生性格内向,课堂上不懂的东西不愿意请教老师。凶为他们害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宁愿自己解决也不愿求助于别人,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并且,由于缺乏外语学习环境,很多理工科学生很少阅读英文报刊、听英语广播或与英语母语者交流等。
相关学者对理工科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理工科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听懂日常交际英语,并且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北京成功地申办奥运,和外界交流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多数学生希望大学毕业后能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排在第二位的是阅读能力,仅次于听说的能力,这也是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一个特点。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对外交流的增多,理工科学生在未来的工作或学习中将不可避免地要阅读英文文献资料,尤其是那些选择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们。还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将学好英语视做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桥梁,认为学好英语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能力。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理工科专业的英语教育必然有其独特的定位。那就是将英语作为一种了解本专业国外情况的工具,强化理工科的专业英语教育,使理工科学生具备足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以满足他们在其专业领域的学习要求。
三、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的特点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英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出现的,而不是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因此,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整个大学英语的教育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今后在各自的专业岗位上具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下面我们将分几个方面具体阐述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的特点。
1.词汇、语法和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能否牢记专业英语词汇和专业术语将直接关系到理工科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前景。词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而长期的认知过程。尽管学生不赞成死记硬背的方法,但他们认为单词还是应该要记和背的。由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中国语言教学中仍然很普遍。很多理工科大学生反映,词汇量的缺乏是他们在入学初期面临的最大困难。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重视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在听力、阅读、写作、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之一,应该受到理工科学生的重点关注。事实上,能否娴熟地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将直接关系到理工科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长句子多,句子结构复杂,是理工科专业英语的一个典型特征。对句子结构的分析能力,对句子组成各部分的解剖能力,是学生英语水平的综合体现。而这就涉及到了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问题。专业英语阅读是一门以英语为基础又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它注重对本专业涉及知识的理解,以普通英语阅读为基础又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为理工科学生开设专业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把自己已有的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去获取更广泛的、更前沿的专业信息。
2.听说
受我国传统外语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理工科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聋哑英语”现象,即多数理工科学生的英语读写译能力较强,而听说能力却很弱。大多数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后,仍难以昕懂英语,难以进行口头交流。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他们的听力基础往往较差,这直接影响了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听说的兴趣;另一方面,理工类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习惯于安静地进行思索,在头脑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善于将这些问题表达出来与其他人共同探讨,这一点决定了大部分理工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更不用说是英语的表达了。但是,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基本的英语听力和会话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原因前文已谈到,此处不做赘述。但是笔者认为,理工科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毕竟不像阅读能力那样重要,因此,可以考虑在学生高年级阶段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加强其在专业方面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巩固他们在基础阶段所形成的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翻译与写作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增强我国学术成果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理工科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和写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要写英文文章、向国外期刊投稿的理工科研究生群体更是如此。但在目前的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中,学生翻译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了。试想,一个看不懂英文文献、不会英文写作的学生如何能写出质量好、水平高的学术论文来?因此.培养理工科学生的翻译和写作能力也是理工科英语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四、推进理工科学生英语教育工作的几个着手点
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理工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什么,必然与他学习英语的态度(坚持性、勤奋程度、主动精神等)有关,与他追求的学习目标与水平有关。很多理工科学生只是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自己在学校里学习英语的唯一目标,这是非常不够的。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在理工科院校里,只有3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很感兴趣或较感兴趣。这是我们进行理工科英语教育面对的最大困难。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需要每个理工科大学英语老师思考的问题之一。
2.改善英语教育环境
理工科院校要注重英语学习环境的建设,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外语。比如可以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通过校园广播电台或校园有线电视定期播放英语节目,或者在已有的广播电台和校园电视台中固定一些时段专门播放英语节目。还有其他手段,诸如设立校园英语角、举办各种英语协会、与外国留学生举行联谊会等,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愿参与。总而言之,要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让英语逐步成为校内师生之间交际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英语环境,不仅可以弥补理工科学生英语课时的不足,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学生英语实践提供宽广的舞台。
3.加强专业英语教育
要想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就必须强化专业英语的教育。一个值得借鉴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考试的导向作用,改变专业英语单一的书面考核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事先选择比较熟悉的专业领域,要求学生用英语写好讲稿。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文章内容,教师根据其叙述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稍做准备后作口头解答。用此方式既可以考核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可以考核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还有其他一些做法,比如要注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自学能力和基本技能等,指导有能力的学生阅读英文版专业文献,通过交流和讨论,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从而在理工科学生中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机制。
理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由于受到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英美文学课虽然是一门文学课,但它却是英语与英语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的结合体,所使用的语言比较生涩和难懂,内容上涉及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纷繁复杂。因此,要想让学生把这门课真正学好,必须通过教师长时间讲解与逐渐渗透。但是这门课在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课时都非常少,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分别都是一个学期的课,一般是每周2学时,总共16周的课,一学期不过32学时,而且这门课在有些理工科院校还是选修课,导致一些学生对这门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教师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他们想要讲授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只能走马观花似地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把一些主要的文学流派和著名作家及其主要文学作品一股脑地“扔给学生”,至于学生懂与不懂、接受与否、有无疑问,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于教师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非常严峻的折磨与考验,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学起来更累,有些学生由于听不懂,看不懂,读不懂,就干脆放弃了对这门课的学习。
1.2学生缺乏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兴趣除了课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之外,理工科院校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原有的文学知识严重匮乏,或者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素养的相对低下。因为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大多数都是理科生,或者是从本校的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这其中可能还会包括一些本身英语就不是特别好的学生。由于他们在上大学之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对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学习上,对西方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知识了解和掌握得非常少,对西方文学几乎更是一无所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严重匮乏。除此之外,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学这门课还缺乏足够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精神动力,也就没有了把这门课学好的可能性。很多同学对这门课都很淡然,学不学好没啥关系,学和不学没什么差别。在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客观条件下,这种学习态度所导致的学习状态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不注意听讲,人虽然在课堂上,心早已飞出校外,只有少数学生认真听讲,加之很多学校都是大班授课,教学任务重,老师根本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在期末开始之前才开始大规模的“突击”,拿同学的上课笔记复印一下之后就开始死记硬背,考试及格就算完事,考试过去了就几乎忘得一干二净。
1.3考试与考核体系的不健全有部分理工科院校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英美文学这门课的期末考试,一般都会“暗示”教师要尽量给学生一个期末考试范围,学生只要把这个范围内的相关内容背下来,通过考试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另外,英美文学这门课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还是考查课,根本没有期末考试,学生只要在期末的时候交一个论文就可以了。这样的考试与考核方式根本无法在客观上激励学生把这门课学好。
2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由于理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教学在课程设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考核体系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使得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过于平淡,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好。这样的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和文化素养,根本无法实现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必需从各个方面努力,努力提高理工科院校英美文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与应用型的英语人才。
2.1增加课时量与调整教学内容相结合由于英美文学这门课在理工科院校的课时少,加之授课内容过多,给教师的授课任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首先,学校应该适当增加这门课的课时量,可以把周课时由2学时变成4学时,课时量的增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比如,在讲英国文学时,应该重点讲以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哈代和艾略特等人为代表的一些知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及其所在的文学流派,其他的可以略讲或者不讲,让学生课下自己看。课时的增加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可以使教师更有效地利用授课时间,提高授课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使他们有一个宏观概念,同时对一些知名作家及其作品也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与把握。
2.2努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兴趣的缺乏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对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教师必需努力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学要多样化,使之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既不能是单一的照本宣科,也不能是简单的播放电子课件,而应该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预习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在课堂上采取讨论的形式,争取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课下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和某些文学作品相关的电影和视频,这些影像资料会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和文字材料相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还可以让学生以短剧的形式展现电影中的某些精彩片段,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2.3完善考试与考核体系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考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励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与学习态度。理工科院校的英美文学课在考试与考核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与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做出适当的改革与调整。首先,将这门课都改成考试课,不再以考察课的形式给学生开设。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可以增加到50%,同时,期末考试之前不再给学生考试范围,这样就可以在客观上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预习质量和作业的完成质量。
3结语
关键词:毕业论文;论文改革;改革探究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也是对本科四年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查。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以及确保本科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论文管理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没有时间、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论文选题空泛学生无从下手;选题脱离实际、论文形式单一等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管理工作者,结合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论文现状,对上述问题进行的思考与改革探究。
1 合理调整选题时间,优化选题内容
根据该校人才培养计划,毕业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同一时间段,学生还将面对实习、就业、考研复试几座大山。近来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考研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学生面临的竞争日益增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该校实习时间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冲突严重。针对以上问题,该校应拉通毕业生第四学年时间,在第7学期8周以内学生应确立选题,遵循学生差异性原则,做到选题内容偏向性。考研学生理论知识比较扎实,选题时根据专业属性,选择理论性研究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选择应结合生产实际,做到真题真做。
2 改革论文写作模式,提升论文质量
独立学院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中,往往借鉴母体学校的开展形式,而母体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方向很大程度上与独立学院不一样。独立学院应该凭借自身优势,在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同时,毕业论文也应多样化地开展。
2.1 改变学生单人单题毕业论文形式
单人单题论文形式是我国论文写作传统形式,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独立完成写作任务,虽然以单人单题形式开展论文工作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团队的协作能力上有所不足。该校有一部分理工科专业,对于学科性质而言采取单打独斗的模式不利于学生毕业设计的创造。大型的毕业论文需要学生大量精力投入,学生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也存在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不足。采取团队协作式完成论文工作,可以很好地融合小组成员的长处,在毕业论文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攻克难题,有利于该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结合专业特点,扩宽选题模式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与内涵,是论文内容能否进入后续环节的前提与条件。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该校论文选题虽每一年在不断更新选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选题的实践性不强,实践性论文占比不高,论文写作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该校教师在拟定论文题目时,如经管类专业,可结合区域性经济特点,拟定相应实践性强的课题。同时学生也可依据自身的实习和就业方面来自拟题目,学生自拟题目上报指导教师由学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议后进行课题公布,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命题数量,也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根据以往实际工作来看,经管类专业文章理论性占比大,而符合专业特点的调研类论文,商业报告计划书类的文章占比小。多样化的论文选题,联系生产实际,符合专业特色,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3 培养应用人才,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毕业论文改革
应用型高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构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预制适应的论文模式变得尤为重要,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论文改革应运而生。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①选题面向实际: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论文选题,企业可提供真实案例,选题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理,学生也可通过实习结合自身专业与实习内容,自拟毕业论文选题。
②校企联合指导:聘请企业中技术骨干或者有丰富经验者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共同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论文工作。共同指导有利于学校专任教师了解社会需求,更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③共同管理:过程管理对于论文指导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下的论文指导制度是明确校企双方指导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企业专家主要负责学生调研与实践问题的解答,专任教师主要负责论文理论指导、写作规范等问题,保障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4 依托学科竞赛,改革毕业论文
学科竞赛、实习、实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该校在应用型转型过程中,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国家级、省级的学科竞赛的组织有利于学生通过竞赛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在竞赛过程中,出题教师一般都是行业领域的优秀者,他们的出题往往结合实际,同时也是该行业前沿动态,通过竞赛学生可以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又可进行系统的实现与发挥。结合竞赛,扩宽选题:对参与过竞赛的学生可将竞赛选题作为自身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进行延伸研究;竞赛指导教师通过学生竞赛接触生产生活实际,可将竞赛融入学科,找到其他契合点作为毕业论文选题。
5 推行创新成果置换毕业论文政策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ject have many practice links. Graduation thesis and design have hardware requirements. While for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all aspects shortcomings.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thesis anddesign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 is low. It is point out that fast and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is to do sof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uch as perfectingthe system and doing well the topic selection,enhanc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reform,do the existing contingent of teachers and guidance modes. It wa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give the reference to the university and other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sis (design)quality.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措施;软环境
Key words: new local colleges;science thesis (design);measures;sof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195-02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为专升本的院校[1],其基本上本专科教育并存,多数以专科教育为主,定位是培养大量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富有实干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通过升本的机遇大量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学校科研工作得以快速发展。其功能和以往相比,除了教学以外,加大了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即立足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在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同时,利用自身在科研上的优势,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技术活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2]。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它们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3]。
2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本科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4]。而理工科类专业主要培养科学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其实践环节多,毕业论文多有硬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因地理位置的制约,在生源质量、经验交流等方面处于劣势,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再加上历史原因,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缺乏、学生重视不够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计划不完善,就业与考研复试冲击,学生普遍存在论文基本攻薄弱等因素[5-8],这些不仅制约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
3提高毕业论文的措施
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要解决当前的困难,更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软件建设。
3.1 加强动员,完善制度,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论文效率加强动员,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知道撰写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本科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是与毕业直接关联,获得学位、求职或继续深造的先决条件;让他们明确撰写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人才培养过程,是科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过程。学校和系部统一思想,对不合格的论文决不手软,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标准并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够使学生打消侥幸心理,有压力去完成。学生重视,基本功扎实,可以提高实验(设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减轻老师指导的难度。
3.2 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优化选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除了在选题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到难易适宜外,还可以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
3.2.1 与地方企业联合,利用企业的经济优势共同研究和开发科研课题,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素材。论文(设计)命题一直或部分时间到科研合作单位、实习单位或有工作意向的单位进行,完成后由学校进行考核。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自行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得到锻炼,学到实际本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也解决学生在就业和学习方面的矛盾冲突。
3.2.2 加强与资深的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两类院所师生的“双赢”。很多资深的科研院所高级职称和博士较多、科研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而充足,很多对新升本科院校来讲很难申报的前沿课题,但对省重点高校或更高层次的高校老师手中往往有两个或更多的项目却课题组人手不够,这正是新升本科院校的缺口。因此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加强与这些高校或研究所联系,利用他们的课题和资源优势解决自己课题方向老套、脱离实际、仪器设备不足等问题,为新升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注入一定的活力,让更多学生有进行科研工作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机会,实现两类院校师生的“双赢”。
3.2.3 做设计类课题。现在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有个人电脑,可选择应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设计。调查发现历届理工科毕业生,无论是在工厂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在公司从事经营贸易,还是在政府机关就职,几乎都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培养掌握最新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当然应该顺应这个潮流。
3.2.4 选题时间提前、内容放开,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论文(设计)。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自己或学校立项的科研课题或实验室建设课题中。一方面毕业论文(设计)与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质疑、改进或推广,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科研能力,都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学实践中的综合性或创新型实验,只要能够体现水平的,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向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结合,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利用兴趣这一强大动力提高论文质量。
3.3 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实习、考研、就业与论文写作之间的冲突,同时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提高基本功。狠抓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准备。开设专业文献检索、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训练方面的课程,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外语与计算机水平,对于论文有关文献的查阅以及日后论文的撰写、排版、定稿都大有帮助。改革实践教学,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由简单到综合,由单一到复杂,循序渐进的系列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引导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内容到形式,反复揣摩,以便能够有效地借鉴它、模拟它。同时,老师可每学期给学生布置一两个与其专业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语有针性的攻克自己写作的弱点,争取每写一次论文就能进步一点。课程实习、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有总结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这些写作都可以较早地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有着素材储备、技能准备等多方面的作用。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
3.4.1 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指导老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其勇挑科研重担,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论文(设计)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组织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指导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可适度聘请外校教师或企业高工参与到论文指导中来。
3.4.2 论文指导模式改革首先可采用教师团队指导方式,即以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为组长,在充分考虑老师的专业特长与教龄基础上,组建毕业论文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将发挥教师在各个领域的知识优势和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较好的完成论文指导任务,同时也培养了青年教师论文指导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可采用双导师制。对于校内课题,青年教师可以作为副导师、高职称教师的助手身份参与指导论文。因为教授经验丰富,但是指导学生时间相对较少,而青年教师精力充足,时间多,但是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需要不断提高。每个学生都配有导师和副导师,可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这种联合指导方式,真正体现了教授“传、帮、带”的学科带头作用,加速了具有知识创新和科研攻坚能力的学术人才的形成,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将大大提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来自企业的采用校企双导师指导制,这样做可以将学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提高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可以从完善制度,合理选题,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等软件建设着手。
参考文献:
[1]辛彦怀,王红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5,(5):31-34.
[2]刘海林.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思考——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0,10(3):89-92.
[3]陈蕾.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9-10.
[4]李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5):213-214.
[5]吴平.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和教学环节对应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2):194-196.
[6]刘正远,段玉玺,呼汉卫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2,(3):3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