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7 18:00:29
导语:在评工程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在教育系统内被边缘化
我国四大教育类型中,目前唯成人教育的地位最弱,与时代“火车头”和“主阵地”的使命极不相称。国家对成人教育经费支持严重少于其他教育类型,且比例逐年下降。据统计,2012年仅占教育总经费1.71%。政府部门对成人教育的管理,也远不如其他教育类型。在教育部门,把成人教育看作是一种“副业”。在高等院校,把成人教育仅看作是一条创收渠道。
2.地域差距
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呈“东高西低”态势: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东部沿海及中部经济发达的地区,成人教育轰轰烈烈,而西部边远地区,接受成人教育,依然是一种奢侈。经济基础决定教育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
3.城乡悬殊
我国现有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成人教育发展极不协调。据2011年权威部门对外出农民工的调查,接受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1.2%、初级技术培训的占4.8%、中等职业教育培训以上的占1.3%,而从未接受职业培训的竟达72.7%。这还仅是对外出打工者的统计,若再加上农村留守人员,数据还会更惊人。另外,在教育投入上,如师资和教育设施等,农村与城市相比,差距甚大。
4.社会阶层间的失衡
改革后经济腾飞,阶层收入差别日趋明显。收入差别,影响成人教育的消费能力。接受成人教育机会最多且年限最长的,是国企高管和白领阶层。其次是教师、事业单位人员,再次是普通职工,最低为城镇自由职业者及农村劳动者。由是“马太效应”显著,文化资本越多,受教育机会越大;资本越少,受教育机会越小。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代际效应”,成更大隐患。
5.成人教育系统内的不公平
一是成人教育系统内,“学历化”倾向严重,这与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有关。国家的投入,很少用在非学历教育上,如职业培训、进修、社会文化及老年教育等,而这些非学历教育更接近成人教育的本质。作为成人学历教育子系统的成人高等教育,仿似普通高等教育的“婢女”。成人中等及初等教育,规模逐渐萎缩,生源持续下降,这与我国成教总体需求不符,削弱了公平性。二是在成人教育活动中,学科建设表层化。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僵化,脱离成人需求和身心特点,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基本是说教式授课,无视个体差异。三是教育评价呆板,难以客观评价成人发教育发展水平。
二、策略
1.加速成人教育立法
我国教育系统四大类型中,唯成人教育至今尚无一部专门系统的法律。当前,单独立法的时机已然成熟,一方面国际有先例可循,如美、法、英、德、日等。美国的成人教育法律最完善,“居世界各国之冠”。我国台湾、澳门等地,亦有系统的成人教育法。另一方面,成人教育立法在当前已有其可行性,终身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力资本理论也日臻完善。涉及成人教育公平的一系列问题,如“边缘化”向“中心”靠拢、产业化向公益性转变、工具功利化向“本真”回归、弱势群体扶持、经费投入等有关成人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通过立法来保障。应以《教育法》为总指导,以国家行政法规、规章和政策为基础,以北京、天津及河南等省市的地方法为参考,加速成教立法,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形成政策保障
成人教育的诸多不公平现象,究其根源,均为“教育政策或制度的缺失”。为此,应注重以下政策的制定落实:一是继续贯彻扫盲政策,结合当前现实进行完善;二是加大弱势群体倾斜政策的支持力度,确保其基本教育权利;三是深化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协调东、中和西部经济发展;四是密切关注“三农”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城乡和阶层间的成人教育公平;五是制定成人教育的就业政策,为人才流动创造机会。
3.加大经费投入
经济基础决定成人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目前,成人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应以政府为主体,加强财政投入力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应达6%。我国2012年才达到4%,尚不如古巴、泰国等中等收入国家。用于成人教育的更少得可怜,仅占教育总经费的1.71%,北欧丹麦则达教育总经费的14%。大凡发达国家,都大力支持成人教育。如瑞典、挪威和丹麦三国,除全部承担公立成人教育机构经费外,对私立民间组织,也给予经费扶持。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已达一定水平,应加大成人教育的投资力度,凸显第一责任主体的责任,实现长远公平发展。
4.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而决定事物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各级政府“要以长远的眼光发展教育”。首先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进而转化成行动,带动社会成员的观念转变。作为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坚定信念,不因当前成人教育的不公现状而失却信心希望,甚至妄自菲薄。一般社会成员,当有独立之思想人格,摈弃“学历至上”的功利意识,以自身知识技能及道德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5.完善自身
1 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近年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方法得到促进和发展,李忠等}6]考虑多种风险分析方法,把静态风险管理和动态风险管理有效结合,提出更为全面、合理并贴近大断面城市隧道工程实际的风险界定、辨识、估计、评价和控制的静动态风险管理过程架构;周宗青等}7]针对隧道塌方风险,利用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开展基于孕险环境的静态风险评估,汲取大气降水、开挖支护措施及监控量测等施工信息,进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动态风险评估,基于动态评估结果提出了风险动态规避方法;苏洁等针对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梁安全开展风险评估及控制研究,建立包含工前检测、工前评估、工中动态控制、工后评估及恢复等四个方面的既有桥梁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体系,即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地铁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施工中的控制指标及控制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既有桥梁在全过程中的安全性几通过对施工结束后施工数据的分析,对既有桥梁结构进行必要性评估及恢复。上述文献通过动态更新地质、环境等评价指标、增加施工监控量测等施工信息实现动态风险管理,但是对于施工行为的风险评价方法涉及不多,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定性评估方法中主观因素影响太大,由于相关统计数据有限,定量评估方法发展基础明显不足,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成为目前采用的主要风险评估方法。杜修力等将网络分析法应用到地下工程风险评估中,利用专家调查法对地下工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运用MATLAB对各风险因素的比较判断矩阵及加权超矩阵进行分析和运算;刘保国等通过建立集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和网络分析法于一体的模糊网络分析法,将其应用于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在公路山岭隧道施工全过程分析基础上,建立公路山岭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汪涛等}川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建立风险事件、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合风险贝叶斯网络评估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2 深长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近年大量的高风险深长隧道工程正在或即将在地形地质条件极端复杂的岩溶地区或西部山区修建,建设过程中极易遭遇突水突泥、岩爆等重大灾害,针对隧道突水、岩爆、大变形等单个风险事件开展的研究日益增多。李术才、李利平等通过案例统计分析,遴选出突涌水的影响因子,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与突涌水发生概率和发生次数之间的隶属函数或表征关系,建立岩溶隧道突涌水风险模糊层次评价模型。郝以庆、卢浩等利用概率理论对突水评价指标值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表征,引入了属性测度扰动区间,推导了单指标属性测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多指标综合属性测度矩阵的计算方法。董鑫、卢浩等提出基于嫡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并针对隧道突水,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出了裂隙压剪破坏与裂隙拉剪破坏的临界水压力值,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临界水压力的影响。吴世勇等通过微震实时监测和数值分析等手段,开展TBM施工速度、导洞施工等TBM开挖方案对岩爆风险的影响研究。肖亚勋,冯夏庭等在锦屏II水电站3#引水隧洞极强岩爆段实施了”先半导洞+TBM联合掘进”实验,结合微震实时监测信息对TBM半导洞掘进的岩爆风险开展了研究。温森等针对洞室变形引起的双护盾TBM施工事故开展风险分析,根据后果等级结合发生的概率提出TBM施工变形风险评价矩阵。
深长隧道中地质因素不确定性大,影响机理复杂,目前风险评估主要侧重于研究地质、施工等因素与风险事件的相关关系,建立初步的风险评价模型,对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风险的机理和综合评估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随着我国地铁、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蓬勃发展,围绕深基坑、盾构隧道、过江隧道、地铁穿越建筑物等工程施工开展了风险分析。张驰针对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提出了风险损失评价指标、风险等级划分以及风险损失计算公式。郑刚等开展盾构机掘进参数对地表沉降影响敏感度的风险分析,分析盾构掘进参数与掘进速度的关系,分析对周围地层沉降的影响规律,以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关键掘进参数为底事件建立风险故障树并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估。吴世明对泥水盾构穿越堤防的风险源进行系统分析,阐述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规避和处理措施,并结合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泥水盾构穿越钱塘江南岸大堤的工程实例,验证所述风险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及可行性。王浩开展浅埋大跨隧道下穿建筑物群的施工期安全风险管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开挖、支护进行精细化模拟,得出关键施工步序的变形量几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和规范,制定安全监测的控制标准,以指导监测和施工。石钮锋针对超浅覆大断面暗挖隧道下穿富水河道施工开展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在对可能采用的预加固手段及开挖方案进行初步比选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进一步量化比选。张永刚等针对渤海湾海底隧道工程开展施工风险评估与控制分析,考虑超前地质预报风险、施工工序风险、支护施工风险、防排水风险、超欠挖风险、海域段隧道施工风险、施工对环境影响、洞内环境对人员健康及施工影响8种类型。
相比深长隧道,城市地铁、地下空间地质环境信息更加完备,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施工因素对于风险事件的影响,为施工动态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4 盐岩地下储备库施工风险分析与评估
随着我国对能源储存库的需求增大,盐岩地下储备库风险分析也逐渐展开。井文君,杨春和}29-31 ]基于国外盐岩地下油气储备库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的统计资料,采用风险矩阵法、故障树、专家调查法对盐岩储备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了评价,并利用可靠度分析法计算各参数为正态随机分布时腔体收缩各级风险的发生概率,分析地应力与腔体内压差值与各级风险发生概率之间的变化规律。张宁建立地表沉降、盐岩片帮风险功能函数表达式,最后采用基于随机变量的蒙特卡洛方法、可靠度理论计算获得盐腔体积收缩引起的地表沉降风险、储气库片帮风险失效概率。在力学机理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功能函数,进而利用可靠度理论可实现定量风险评价,然而风险评价指标概率分布的确定比较困难,需要相关的数据统计样本的支撑。
关键词:桥梁工程;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师;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周道传(1982-),男,安徽和县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
董作超(1979-),男,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科技大学引进人才项目(项目编号:35281003)、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高等教育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JKTY2011-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05-02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桥梁工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类型桥梁结构的设计计算,构造措施及施工技术等,“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课时多,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学生的培养质量关系重大,同时,该课程内容也是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学生后续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参考知识。针对该课程的特点,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推进和落实,对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工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价值。
一、“桥梁工程”课程现状
“桥梁工程”课程是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设置在大三的下学期,72学时,主要授课内容包括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的设计计算、构造及施工等。除了课堂教学环节之外还包括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在平常的教学中理论教学内容偏多,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通过设置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现有的课程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实践锻炼效果不佳,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有所欠缺,与国家对高层次工程人才所要求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有所不符。为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需求,国家把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师计划上升为高等工科教育改革的国家战略,并列入国家长期发展改革纲要。
创新型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通过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一大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最终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卓越人才特征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内涵就是着力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训练,特别是重视强化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精神,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对于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的在校学生,如何通过课堂学习和专业实践培养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型卓越工程师计划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去引导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了解更为深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切入点,对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二、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桥梁工程”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具有专业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领域现实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总体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措施。
1.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大量实际工程的文字和图片介绍,例如,在绪论中介绍桥梁类型时,结合大量的实际“桥梁工程”图片和文字介绍,加深学生对于实际工程的印象,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在介绍桥面铺装和伸缩缝类型时,着重介绍每一种桥面铺装和伸缩缝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特点,让学生对每一种类型的桥面铺装和伸缩缝细部构造有较深入的了解,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内容的知识含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变教师填鸭式教学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工程实用性为指导的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实际工程的设计图纸和资料,结合专业教研室的设计图纸和资料,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实际工程相关部分的设计图纸、设计方法和设计要点、构造方法及措施,不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接触到实际桥梁设计内容,设计图纸的绘制注意事项,设计图表的格式等。这是一个生动的专业工程教育的例子,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期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在教学中期学生已经学习了较丰富的“桥梁工程”课程内容,教师通过专题的形式对某一个相关工程领域的知识和内容进行综述,既具有知识型也具有趣味性,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例如,对缆索支承桥梁体系开设讲座,介绍缆索支承桥梁的发展历史,设计历史过程,现有成就和存在问题等,给学生增加了书本之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也为学生打开了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
精讲专业工程案例,每讲完一种类型桥梁的内容之后,都通过专业的桥梁设计施工案例对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和复习,通过视频动画介绍设计施工过程,精讲专业案例,全面加强桥梁工程专业教育和专业认识,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专业案例是学生了解专业应用的一个比较好的形式,具有较全面的专业设计施工的内容,可以弥补专业实习缺乏的不足,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2.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介绍每个部分新内容的时候,采用向学生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出这一节新的内容,例如,在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之前,提问学生:当桥梁跨径大于20m之后,混凝土简支梁桥是否能继续使用,如果继续采用混凝土简支梁桥将带来哪些问题,有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发言并进行讨论,总结发言和讨论的内容后再引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概念,指出跨径增大后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解决方案,开始下一节内容的讲授。通过这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将更加有助于学生去总结先前学习的知识,并能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区别,加深对知识系统性的吸收和理解。
例如,在介绍斜拉桥和悬索桥内容时,为了对比不同类型桥梁类型在跨径上的适应性,进行桥梁类型方案的对比选择讨论,假设跨径在400m~600m范围,让学生提出自己设想的桥梁类型并说明采用这种桥梁类型的理由,让学生分组讨论该种桥梁类型存在哪些设计和施工问题,加深学生对不同桥梁类型跨越能力的认识,提升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指出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以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方式改革
以前,“桥梁工程”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理论考试或者小论文形式进行考查,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点繁杂,理论考试只能考查一些基本知识点和基本计算方法,没有办法对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进行考核。
小论文的考核形式是在这门课结束之后,让学生选择一个题目,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综述和评论,通常,由于小论文的题目是一个比较窄的知识面,学生看的资料也是集中在一个课题上,写出的小论文虽然有深度,但是广度不足。以上的两种考核方式都无法体现对“桥梁工程”全面知识的把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采用了以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方式改革,新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综合形式出现,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小论文及研究报告综述,综合应用考试和建筑模型设计等。理论考试和小论文放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课堂作业去完成,这样在每讲完一个章节部分的内容之后,就可以对这个章节进行理论考试,并以小论文及研究报告综述的形式拓展课堂学习知识,让学生在课下去了解这个章节部分内容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以研究报告综述的形式写出来。
综合应用考试是对每一种桥梁类型提供设计资料,让学生去设计构思桥梁设计的内容,将设计的思路和内容以文字和图纸的形式表达,这是一项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和考核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筑模型设计是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通过对桥梁结构模型的制作,帮助学生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对建筑模型进行打分和点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一步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学生对“桥梁工程”实际施工方法的把握和明确,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提交的建筑模型经过修改优化后也可作为相关的建筑模型设计比赛的参赛作品。
4.课程设计改革
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用两周的时间对某种跨度的桥梁上部结构进行设计,提交设计计算书和手绘的设计图纸。课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专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学生专业实践的不足,通过两周的设计工作锻炼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往在课程设计中布置的设计任务是以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布置一个设计题目作为设计任务,这样,在两周设计时间后一个小组所有学生提交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无法衡量一个小组内每个学生提交设计的优劣,一个小组中有的学生做,有的学生不做,反映出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程设计的锻炼实践效果不明显,只有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提高课程设计的实践效果,首先精心准备课程设计任务书,做到每个学生一个设计题目,通过变化设计条件,如桥梁上部结构类型的变化,跨径变化,混凝土材料的标号变化等,使每个学生的设计初始条件都不一样,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去做自己的课程设计,这样的做法明显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了学习风气,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其次,加强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在学生初步拟定截面尺寸、设计计算、整理设计结果和开始绘图这几个时间节点特别加强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正确进行桥梁上部结构的设计工作。最后,加强对设计结果的点评工作。以往学生提交的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经过评阅打分之后就结束了课程设计,但是这样学生并不能了解自己设计结果的优劣和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没能帮助他们改正设计中的不足和提高设计水平。因此,对设计结果的点评工作不可缺少,并且需要加强这部分的工作:对每个学生提交的结果逐一检查,记录下该学生设计的优点和缺点,整理大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先讲共性的问题,再逐个点评学生设计工作的优劣。通过对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弥补了学生工程实践教学内容的不足。
三、结语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导向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课堂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不仅获得全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业务能力,总结教育方法和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不断思考,反复实践,不断进步,才能按照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良,赵瑞斌,任权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桥梁工程施工”课程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90,94.
[2]曾彦,赵洋,赵顺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桥梁工程毕业设计[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25-128.
关键词:动车检修行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分析;对策思考
1 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截止目前,我段现有在岗职工2922人,实习生62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学历以上709人,占总数的19.9%。其中高级工程师13人、高级技师8人了,仅占总数的0.5%,工程师72人、技师195人,仅占总数的9%,其他各类初级专业职称487人,占总数的13.7%,高技能人才占比少、分配不均,部分车间甚至出现断层现象;各类初级专业人才虽有数量,但综合素质能力不够,队伍现状难以应对当前段生产发展要求。对此,必须正视以下几个问题:
1.1 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认识亟待提高
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基层车间大都把精力集中在生产上,对于早期培养、岗位锻炼和激励评价等共走开展不够深入,对人才工作的认识高度不够,没有整套的培养体系,传统"放养"式自然淘汰或"萝卜坑"式定向培养等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动车快速发展的要求,人才成长缓慢,成才率不高,高技能人才稀缺,大量关键出现岗位空缺,人才队伍形势严峻。
1.2 高技能人才后备力量亟待充实
从来源看,我段新生力量大都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这部分青年职工理论基础强、观念新,对于新知识有着较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但实践经历空白,特别是对应急故障处理和生产工艺变化比较茫然,师徒"传、帮、带"工作没有落实到位,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开展较滞后,缺什么补什么,使得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跟不上,人才后备力量不足,没有形成新老接续、新老交替的良好循环。
1.3 高技能人才发展渠道亟待拓宽
受传统铁路体制的影响,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路线和空间受限。一方面是身份编制问题,使得部分优秀工人岗位锻炼和聘干上升机会少,而部分青年干部生产岗位经验不足,短期内难以胜任关键岗位;另一方面是企业和职工之间岗位双向选择的双向余地小,熟练工想干技术活,运用岗位想干定检岗位等非常困难,岗位缺乏灵活性,不同程度制约了人才综合能力的发挥和上升空间。
1.4 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实际工作中,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未能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一是高技能人才的评聘制度不完善,职称的终生制使得相当一部分人,评前努力钻研做课题,聘后消极工作混日子,把职称当"长期饭票";二是高技能人才的津贴力度不大,平均现状的薪资分配体制下,高技能人才待遇难以凸显,使得部分人才慢慢失去了攻坚克难、拼搏钻研动力;三是针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措施少,特别是解决现场故障、钻研关键课题、发表科技论文等方面的组织和实施次数少,没有形成常态化。
1.5 高技能人才考评制度亟待健全
一是考评缺乏灵活性,理论与实作比例失衡,题目内容相对单一,与其相应岗位生产作业关联较少;二是考评体系不健全,考评工作中只考虑了技能和成绩,缺少日常工作中思想品德、群众服务等项目;三是部分考核措施未落实到位,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奖多罚少,缺乏岗位危机意识。此外,考评队伍建设滞后,考评人员的经验、综合能力不能适应高技能人才考评工作的需要和发展。
2 对策思考与实践
2.1 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住人才工作中一系列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将人才工作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具体来说有两点:一是要转变观念,把人才作为主体工作,把人才队伍建设与提高生产效益、单位建设发展联系起来,充分考虑人才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尽可能的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人才的价值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实现双赢;二是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入职开始,必须要针对新进高校毕业生的个人情况,制定并落实好人才的见习轮岗、培训考核、关键岗位锻炼等早期培养措施,多提供锻炼和表现的平台,不断的培养和挖掘,尽可能为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并落实好高技能人才的储备、考察考评、提拔聘干等制度。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
2.2 创新培养方式,全面加强高技能人才的早期培养工作
从结构看,新进高校毕业生占比非常大,他们有可塑性强等优势,但缺点也是明显的,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因此,对于这部分人的早期培养非常关键。为充实动车组检修方面高技能人才队伍后备力量,我段特制定了"1+3+5"早期培养计划,其中"1"是指见习期一年,见习期内实行的多岗轮换学习制度,指定专业老师"传、帮、带"带教包保,岗位轮换前后都进行岗位考核评定;"3"是指一线生产岗位实践3年,对定职后的职工结合其兴趣特长和工作岗位需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表现优秀的、生产岗位满2年的可通过公开招聘方式提拔到车间专业技术管理岗位;"5"是指关键岗位跟踪培养,对于车间技术或管理岗位表现出色的,可通过公开招聘或挂职锻炼的形式提拔到机关或车间重点岗位考察,并定期组织到人才培养基地、青年人才培训班等深造,最终培养成技术精湛、业务熟练的高技能人才。
2.3 创新校企合作,加快动车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步伐
对于动车组检修而言,校企合作是新的突破点,利用校方在理论研究和教学环境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以及企业在个人实践和业务锻炼上有利条件,为动车组检修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有力帮助。一是"订单培养",校方根据段要求"量身订制"人才队伍,择优挑选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前让学生进入工作环境,初步具备顶岗生产的能力,不但解决缺员困难,而且为人才快速成长打下了基础。今年以来我段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十三家高等院校签订了共计673人的教学计划,从人才质量和岗前培训结果看效果显著。二是"深度培养",针对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技能人才,可以通过联合举办工程硕士培训班、校企管理层相互调研、尖端科技课题研究合作等方式,加强对人才理论深造、实践回归理论培训,拔高能力、强化素质,最终培养出一只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2.4 创新发展渠道,推进动车组运用诊断工程师高级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不断拓宽人才发展渠道,满足动车组运用检修特殊需求,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学技术、比技能"的热情,我段创新提出动车组运用诊断工程师岗位。动车组运用诊断工程师主要是针对故障诊断、故障处理与分析、故障机理研究、技术改进等方面工作的高技术性人才,共分牵引传动、供风及制动、辅助电气、转向架及车端连接、给排水及卫生、车内设施、设备维修等七大专业项目,按照技术水平高低分为A、AA、AAA 三个等级,选拔打破了干部工人身份的限制,通过海选竞争上岗,鼓励有能力、有技能的人才参加,并先考虑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技术研讨、课题攻关,在技能评定、职称晋升、技术津贴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带动人才整理进步,保障我段动车组运用和检修安全稳定发展。
2.5 优化激励机制,营造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1)用成长的舞台造就人才。人才培养与成长必须体现出其优越性,畅通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努力为他们搭建发挥的舞台。鼓励人才积极参加局段组织的合理化建议、QC攻关课题、论文成果交流等活动,充分展现自身的钻研、创新才能;定期举办各类岗位的技能比武大赛,激发人才队伍的斗志,互相比拼、互相学习;在遇到突发故障、重大难题时,要求人才队伍要第一时间到位,冷静分析、独立摸索,相互辩论、共解难题,全面提高人才的实战经验;当关键岗位空缺时,对优秀技能人才要给予优先考虑、优先安排,要在业务上施加一定压力,加大岗位锻炼力度。
(2)用倾斜的待遇凝聚人才。针对技师、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要重点抓好评选、聘任、考核三个环节,实行评、聘分开制,定期组织业务技能继续教育,落实津贴、住房、退休等各项待遇,形成"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的劳动和知识价值。另外,要加大高技能人才的考核和奖励力度,对于没有履行高技能人才职责进行或在生产中出现技术性错误的进行从重考核,对于在动车组运行途中出现突发故障处理得当的,在动车组生产事故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研究有贡献的,以及对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企业安全和效益的,应当重奖并通报表彰,充分体现奖罚分明原则,将人才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保生产、保安全、保质量、促发展"上来。
(3)用周到的服务感召人才。一是要利用党群组织优势,重视并积极开展面对面谈心、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充分与人才进行互动交流,认真倾听真实想法和需求,虚心采纳合理要求和建议;二是要重视"三线"建设,积极配置基本娱乐设施,改善工作环境,如图书馆、篮球场等,开展多彩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生活,营造温馨和睦的氛围,使其放松上班、开心下班;三是要关心人才发展,根据每个人才自身情况和想法,积极制定长期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帮助其走向成才,实现其自身价值;四是要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高技能人才自学成才、刻苦钻研、攻坚克难的先进事迹,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向他们看齐,创先争优、不断进取,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局面,促进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不断提高。
“职场保姆”剥夺了小李的工作能力
小李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大型国企的技术工人,由于没有实践能力,像小李这样新来的技术工人都由一个老员工带着。带小李的“师父”――刘工,是一个极为热心的人,特别喜欢帮助别人。虽然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但刘工差不多像小李的半个领导。小李自己也比较喜欢“被管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幸好有刘工经常督促我工作。”小李得意地说。每个月的送检设备名单,刘工会准时发给小李;日常的质量管理细则,刘工也会一项项地与小李核对落实。即便是刚入职场,小李也几乎没为工作上的事情操心过,因为有一个“职场保姆”为自己全权打理一切。
进单位两年后,刘工依旧为小李操着各种心,提醒她写论文、报科研项目。小李年轻贪玩,这些事难免不放在心上,甚至觉得刘工有些婆婆妈妈,但刘工这位保姆并没有白当。几年后参评工程师的时候,小李在刘工的催促下,不到一周就把各种材料准备好了。小李这时才发现,几年来刘工督促自己做的科研项目、发表的论文、考取的职业资格证全都派上了用场。自己能顺利评上工程师,多亏了刘工这个“职场保姆”。
可在刘工帮小李操心的同时,也使小李养成了依赖、懒惰的心理。年后单位各部门要搬到新厂房,上年度的送检单要求在2月份一次性发放。当时大家手上都一堆事儿。刘工自顾不暇,自然也就没时间盯着小李。结果在审核送检单的时候,小李出现了严重疏漏,被领导狠批了一顿。
这些年刘工这个“职场保姆”可谓“尽职尽责”,一旦刘工这个环节“掉链子”,直接就导致小李在工作上混乱一片。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小李深刻地反思:如果有一天刘工调走或退休了,自己该怎么办?自己一直以为刘工这位“职场保姆”是她的坚强后盾,但正是这种操心过度,刘工实际上成为她的职场绊脚石。
“职场保姆”让董娇成了职场傀儡
董娇之前在一家海外旅行社的签证部做高级签证顾问。在这家流程化管理十分精细的公司,所有工作都是以结果为导向,老板从不过多干涉过程,但非常
注重结果。当时的老板对董娇很信任,使其拥有很大的自,董娇也做成了很多大项目,短短几年就在业内小有名气。后来董娇跳到一家专业签证公司,老板是创业者,事业刚刚起步。客户和市场都需要开发,老板想在服务的过程牢牢地把客户稳住,所以重视结果但更关注过程。在这家新公司里,董娇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老板是名副其实的‘职场保姆’呀,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放过,整个过程充斥着不断的汇报、联络、讨论。”但是,在职场中,董娇必须要学会适应,毕竟自己天天要面对的也是形形的人。尽管经历了相当长的磨合期,但到现在,董娇依旧不认同这位“职场保姆”的很多做法。
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到公司的时候。当时刚好有一家四口想申请美国移民,董娇想趁机展示实力,立马就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制订了计划。按照她的设想,一切妥当之后,董娇胸有成竹地找老板汇报计划内容。结果口头报告刚结束,预期的赞赏没有收到,董娇反而遭到老板连珠炮似的质问:你安排计划的时候为什么不通知我?你的计划有仔细推敲过吗?每个环节都会出现哪些问题?相应对策又是什么?
慌乱中董娇刚想回答时,老板却不客气地打断她,挥挥手说:“你回去把所有设想全部写成报告,然后开会大家一起讨论。”董娇只好回去花了半天时间,写出一份详细报告,再向老板请示开会时间。这会一开,董娇又差点儿崩溃。老板对细节的要求近乎完美,甚至是某些大家根本预想不到的低概率事件也会一并考虑进去。比如在填写签证160表时,签证类型要选择B1B2还是选择B2,填表人和本人是什么关系等等。董娇知道这些细节很重要,但这是作为一个签证顾问最基本的工作常识,就连刚学会填表的实习生都会注意到的事项,但到了老板这里,光为这件小事就讨论了近1个小时:这四个人是不是在一个户口本上?他们谁有过出国记录、谁没有?后续跟进的人员经验是否足够?……讨论、修改,反复若干次后老板终于满意了。原计划一周完成的流程,此时已过去3天。但不管如何,总算是可以开始干活了,可在执行过程中,董娇又几度被“职场保姆”折腾到崩溃。老板要求每天汇报工作进展。这样每天项目组都要花费近半天的时间和人力来陪老板研究报告。而在研究期间,老板还不时加入一些新的想法和要求,每一个新变动,大家又要重新讨论研究。最后项目总算是完成了,但整体时间比预期整整多了三个星期。
董娇当时是老板通过猎头公司高薪聘请来的,但在这家公司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她时常觉得老板并不是很需要她,或者不明白老板为什么要聘用她。董娇总是无奈地抱怨:“没有自,你所有的想法都要被反复论证才能批准。更多时候,他包办一切,你只是一个命令的执行者而已,或者自己只是公司的傀儡。”董娇已经因为老板的过度“操心”而多次与其产生争执,她甚至认为“职场保姆”可能是降低公司工作效率、阻碍公司发展的最大原因。
“职场保姆”有苦难言
“职场保姆”分两种,一种是“妈妈型”,表现为很热心,恨不能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办,没过问一下就觉得不舒服。对别人的关心、关注就像妈妈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自然,当然免不了可能像“妈妈”一样唠叨,故事中的刘工就属于这个类型。“妈妈型”保姆在处理和别人的关系中,尤其是对待小辈或者在他们看来比自己弱小的人,就会全力照顾对方,让对方感觉到温暖、被关心。但是年轻人应该反思,活着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如果是为自己,要如何承担责任?
计划设计理念[1]构建以技能为基础、以提高工程技术能力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需求,确定本专业的知识课程体系。专业主课程按照知识、技能并重的教学思路,根据中职与本科两个阶段分层、梯次进行设计。中职阶段注重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污/废水处理行业职业资格初级证书的取得,以能够胜任企业一线的运行检修岗位为培养目标。本科阶段则发挥高等院校的优势,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加强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性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主课程在中职与本科阶段实现无缝对接,但内容不重复、各有侧重。课程设置紧随行业先进技术发展方向,注重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贯穿于课程中,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专业课程分段、梯次化教学,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安排方面,专业课程体系采用“2+1+3+1”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在前两个学年完成中职教育的大多数公共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第三学年为中职与本科的衔接段学习,该阶段既需要通过职业能力的鉴定与考核,又要在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课程中引入必要的高中教学内容和部分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以实现知识体系从中职向本科阶段的转变。第四学年到第六学年则为本科阶段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化;第七学年则全部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职业资格与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并重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把生产现场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考核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中,实行取证考核与课程考核相融合。
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措施
一体化教学体系设计[2]通过对两校原有课程体系的梳理和对比分析,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合理、集约、高效和便于实施的原则,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和合理交融,形成一体化的中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教学计划。该计划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及实践环节模块,通过与能力对接的课程学习和技能实践,实现基于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标准的环境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在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前三年要注重德育、语文、英语与数学等文化基础课从中职内容向高中内容延续,加强基本素质培养,补充中职教育中过早缺失的人文知识和数理推理能力。在第三年,则增设必要的高中教学内容,并针对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难度较大的课程,进行前期基础性教育。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学生进入大学后,能够顺利衔接大学基础课程,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语文、数学等学科,在完成通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将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与岗位需求,增强应用能力培养模块。在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如化学类课程,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在专业课程模块,开设《电力工业环境保护》《电厂给水处理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特色鲜明、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专业领域更广的课程。在实践模块充分体现“课证融通、校企结合”思想,主要安排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证辅导实训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工业废水处理工(初级、中级、高级)等,并从第四学年至第六学年安排大学英语四级、全国计算机二级、化学检验员(高级)、司泵工(高级)和水处理工(高级)等证书相关的操作培训。通过这样一系列教学体系的调整和修订,避免了中职+本科模式的“中间断层”和“内容重叠”现象,确保了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并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在完成通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将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在中本贯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不仅满足基础岗位的需要,而且具有一定专业研发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环境工程专业领域不同方向(如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和固废处理与处置等)的岗位工作,更能聚焦电力环保市场对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实现环境工程专业高素质、强技能、高端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和“三小”(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专业研究和创新能力。从开展调研、立项、制定研究方案、实施项目研究到研究结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和寻求解决方案,将以往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充分运用了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锻炼了不同方面的专业技能(如仪器操作分析、工艺设计和运行、科技论文写作等)。为了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后五年培养目标达成度的理念,本试点专业鼓励学生在毕业后达到年限要求后参加环境保护行业注册类工程师资格证书考试。本试点专业将在本科教学方案设置中,全方位对接注册环保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在课程内容中增加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与案例,在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中向学生宣传注册环保工程师相关制度。在课程设置中,注册环保工程师基础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的内容对应课程均作为必修课或优选课程;在中本贯通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中,引入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案例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考试资格制度的对接度。为了对接注册环境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本试点专业将增加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课时数,在授课内容中直接引入注册环评工程师考试资料。一体化教学资源建设根据贯通培养目标,制定教材、实验实训及校外实习基地资源共享机制,使教学资源与贯通培训需求相匹配,充分发挥中本两校各自的教学特长和资源优势。建立教材资源共享机制。两校教师将通力合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实践,借鉴先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发有特色的满足不同阶段培养要求的专业教材。选用教材时,由相关教学部门论证、严格筛选,并优先采用基本教材、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等形成配套的出版物。重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及仿真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按照两校已完成的精品课程模式,共建共享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等。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完善教材选用与开发的评价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教材使用情况定期进行调研与评价,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研究对策,不断完善教材选用与开发机制。建立实验实训资源共享机制。贯通培养将历时七年,学生学习的专业与职业技能跨度比较大,因此,两校将开放环境工程相关专业实训室,共享实验实训资源。两校具备成熟的适合环境工程专业不同培养需要的实验实训室,建立共享机制可为贯通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训资源,并使其发挥更大的服务人才培养的功能。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共享机制[3]。在贯通培养的七年中,为使本专业培养更贴近行业,锻炼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安排了一系列实践实习活动,包括专业认识实习(第二学期)、环境监测综合实训(第五学期)、污水工艺与仿真专业实训(第六学期)、污水处理工艺认识实习(第七学期)、环保行业与产业调研(第八学期)、城市排水系统调研(第期)、水环境与水生态调查(第十学期)、泵与阀门拆装检修(第十一学期)、电厂水处理系统运行控制(第十二学期)、毕业实习(第十三学期),两校依托校企合作,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这些实习教学过程提供了支撑条件,包括环境污染治理企业、电力生产企业、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环境监测企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企业等。建立两校实习基地共享机制,充分利用两校已有的实习资源,并进一步建设与行业同步的生产性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岗位实践管理,明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注重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的同时,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两校的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除专任教师外还聘请了行业专家担任专业顾问,以提升师资力量。加强教学研究,由两校教师组成相关课程教学团队。按照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整体要求,通过教研活动,领会培养精神,把握贯通培养的特点,研究新变化新情况,转变观念,共同进行贯通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根据教师培养目标,促进中、本教师的交流与协作,组织两校教师开展结对带教活动,由资深本科教师指导中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选派中青年教师参与贯通培养、参与国内外在职教师资格能力培训等。加强校企合作,邀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选聘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工作,优化贯通培养教师队伍结构,使教学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人才培养更符合岗位需要。一体化教学管理在贯通培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两校的相关教学职能部门、企业主管及职教专家参与的教学管理工作组。贯通培养学制长达七年,管理涉及中职、本科两个阶段,为确保教学工作规范、科学、高效开展,教学管理要从实际出发,针对贯通特点,有计划、有目的,严格、细致地开展各项主要工作。一体化育人工作机制[4]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科学规划教育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建立长期、稳定、系统的育人机制,使育人工作贯穿于学习过程,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达到中本教育一体化效果。积极提倡并实践“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局面。将育人工作贯穿于中本贯通培养的教学工作全过程、管理工作全过程、服务工作全过程,形成育人工作的有效“网络”。建立专任教师联系学生工作制度,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和考研、出国深造等提供指导和咨询,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与学生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特长,做到因人施教,并协同配合学生处的相关工作,落实“三全”育人要求。
结论
通过优化整体课程设计,贯通培养过程,加强专业素养培养,提升学习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拓展专业领域和职业发展综合素质,形成“中本贯通”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1]朱嫣嫣,上海市试点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践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18,08,68-701.
[2]张毅强,中本贯通人才培养的“三横四纵”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决策探索,2019,11,84-85.
[3]念潮旭,基于校企合作的“3+4”中本贯通路径研究,盐城师范师院学报,2020,40,115-124.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外部环境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探索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在完成办学定位、办学理念的确立后,逐步将工作重心转到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上来,尤其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都有一些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考虑得比较多的是团队自身的建设,而对团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考虑得比较少,致使团队建设受到环境的制约,建设效果不理想。
一般来说,人长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精神面貌,直接影响人的成长和工作效果。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人具有强大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高度重视宏观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使人奋发向上,深感必须迅速提高自己的环境。构建生态教师团队所需要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其中外部环境即企业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电力高职院校生态教师团队建设外部环境分析
1.地域环境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是湖南省唯一的电力类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湖南省电力公司的直属部门,能与湖南省超高压管理局、湖南省输变电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实验所等专业性很强的直属部门同在一个城市,也就为学院与这些单位在业务上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利。
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悠久,在电力高职类院校有一定的知名度。中南地区(包括6省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以电力类为主的职业院校主要有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相较而言,学院处于偏上水平,在中南地区具有相对较强的影响力。虽然湖南省内也有别的电力高职类院校,如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也设有一定电力类的系部,但是学院是省内唯一专业化的电力高职院校,有着先天的优势。学院与省公司同在一城市,更能得到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2.师资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
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原电力部直属的长沙电力学院)、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的电力类专业在全国同类大学中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学院长期与它们保持合作,在师资队伍的引进上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学院经常从这些高校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从电力行业建设和试验单位聘请一线专家到学院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学院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另外,学院依托湖南省电力公司,培养各类生态教师团队中所需要的,具备实际操作技术和工艺的教师,同时从湖南省电力体系的一线兄弟单位聘请专业的兼职教师,补充生态团队。通过安排在校专职教师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到生产一线学习,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专业课程由到一线学习过的专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电力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电力企业的招聘需求一直都很大,尤其是对具有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多,如设计工程师、电力厂长等核心岗位。电力行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与企业需求不对等,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电力行业人才现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电力企业规模较大,但是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具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高素质人才不到25%。另一方面,电力行业基层岗位高素质人才具有不稳定性,在湖南省电力公司最近组织的一次调研中发现,目前电力行业基层组织的本科生、研究生一般工作2、3年便流向更高一级的岗位或者是管理层,这就造成基层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电力行业这种人才状况的出现也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教育提供了契机。大力培养专业电力人才,建立和完善电力行业人才选拔机制,将是未来提升电力行业人才素质的一大发展方向。
4.电力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的行业环境
(1)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已形成常效机制。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是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省省内电业局合作开发了多项实训项目并已投入使用,取得了专业经费投资和教学培训的良好效果。同时,学院利用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团队下现场学习调研,结合工作现场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的科研和技改项目。
(2)学院与企业签订教师下现场挂职的协议。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靠自身行业背景的优势,与各地区电业局签订协议,不定期地指派专业团队教师下现场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解决了目前电力系统生产一线部门专业技术员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师直接参与生产一线工作的机会,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3)学院承担了部分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学院与企业紧密联系,根据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求,不定期委派团队的专业教师到各地区电业局开展有关职业技能培训。另外,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也是湖南省供用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同时对电力类学生和电力行业职工进行专业技能鉴定。学院利用供用电职业技能鉴定考评认证的平台,要求专业教师参与考评工作,并通过规范考评员培训制度,引导专业团队的教师努力学习行业标准和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有效提升了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技术水平。
(4)学院从企业一线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建设始终围绕“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这一主线,不断优化生态教学团队的师资结构,注重专兼结合,逐步加大聘请电力行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比例。这批来自电力行业、企业精通生产操作技术、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院电力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学院统一安排青年教师与兼职教师签订师徒合同,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5)学院为电力行业提供相关司法鉴定的技术支持。学院成立了专业的司法鉴定机构,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电力行业供用电事故、电力设施保护、电磁场和电气噪音、电能不明损失等司法鉴定工作。通过对实际的相关电力司法案件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与现实生活当中,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同时也密切了学院与电力行业的关系。
二、构建高职院校生态教师团队建设环境的几点思考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以下的问题:
(1)团队的目标应根据团队及其企业现有内外部环境资源及市场进行综合评判,在团队确实能做到的基础上建立目标,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应太低,教师团队建设目标应切实可行。
(2)目前岗位技术、专业、操作等能力是现有专业教师所欠缺的,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来自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团队中来,结构上要专兼结合,比例上争取各占50%。
这些师资环境可以如此搭建:第一,实施访问工程师项目。访问工程师项目旨在提高专业教师真实生产环境下的操作技能,掌握本专业在企业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如每位二产类新进教师须在企业挂职锻炼一年,三产类新进教师须在企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第二,在校教师到一线行业企业兼职。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兼职。专业教师需到人力资源处、教务处备案,教师至少参与一项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科研项目或技术、设备、工艺改革创新项目。第三,从企业招兼职教师。到企业招聘近几年社会比较热门岗位的一线员工。第四,在校建立热门岗位相关的技术实验室或校办企业,让在校教师积极参与。
(3)进行教师理念文化建设:第一,转变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提升职业境界;第二,要关注教师的反思和体验;第三,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在教学中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第四,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第五,加强校外专业学者、教授及学术团体的指导;第六,加强优秀教师的培养。
(4)结合实际推行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采用从企业招兼职教师的激励制度:给兼职教师一定的薪酬激励,使其能拿企业和学校两份薪水;采用教师到企业兼职方式的激励制度:由人力资源处跟踪挂职学习情况,随时检查到岗情况,不定期走访新教师挂职锻炼企业,通过企业人事部门、实践岗位主管了解新教师挂职学习情况,并由企业人事部门、实践岗位主管给出评价意见,将此作为新教师转正、进编及确定岗档的重要依据。另外,学校教师在电力企业的劳动不要企业支付报酬,学校给予教师一定的补贴;采用访问工程师项目的激励制度:为了更有效地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根据其所创造经济效益的多少由学院进行表彰,并将此项列为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采用在校建立热门的岗位相关技术实验室或校办企业的方式的激励机制:对取得的技术研究成果给予奖励,并对在实验室或校办企业的教师一定的经济补贴;对高新技术实验室的研究进行奖励,实验室取得的成果对应国内省内的科技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
(5)完善经费制度,确保经费充足。学校所需引进的兼职教师的费用;高新技术带头专家引进费用;高新技术成果奖励;外送学校的兼职教师去企业的费用;高新技术实验室建设费用及新型电力设备采购费用;学校教设备的升级费用;给与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及知识的各类方法的奖励。
从社会需求来看,中小型城市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将是电力高职院校可以与高等院校竞争的主要市场。这类电力一线岗位具备技术性强、专业性高、良好的操作性等特征,这些方面也将是高职院校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92-0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20世纪初起源于西方,经过不断发展,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而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较晚,对应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高校纷纷加大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从整体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过去的十年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种种问题。
一、学生的规划准备不足,规划意识淡薄
1.学生的职业目标不清。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恐慌之余,并没有形成理性成熟的职业规划。2014年3月,笔者对西安市17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63%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工作”,表示“有明确职业目标”的学生为16%,“有模糊的职业目标”的学生为21%。一些大学生以考研为目标,从大一开始就把所有精力花在几门考研课程上,对其他课程不闻不问,只求及格,对各种能够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课程和活动也不参加。甚至有的地方高校全校师生均持这种态度,被社会称之为“考研基地”[1]。有的学生盲目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根据上述调查,西安地区二本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四年级学生,有72%的学生持有一种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37%的学生持有三种以上的证书。还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上的所谓“成功人士”,就把自己的目标锁定在该行业,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的专科生计划着“升本”后做大学教授。有远大的理想是好事,但脱离了实际情况的好高骛远,是无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还有的学生没有稳定的职业目标,看着社会上哪种职业收入高,就见异思迁,向往该职业。今天想着要做软件工程师,明天想做销售顾问,到毕业时才发现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学生不努力学习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能被动应对;更有甚者,没有任何理想和目标,得过且过,无所事事,沉迷于谈恋爱、泡网吧,学习成绩不好,道德行为失范。[2]
2.学生缺乏自我认知。①自我认知的内容不全面,个人的成功是智商、情商、知识、技能、机遇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多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只认识到了自己的知识、技能、智商因素,却没有考虑到“情商”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情商(EQ,Emotional Quotient)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的概念,它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3]。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而不是智商[4]”。不同于智商的是,情商水平无法用测验分数的形式准确表示,它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判断。②自我认知的渠道单一,在上述调查中,问到“你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自我认知”时,66%的学生都是通过网上测评系统进行自我评价。实际上,自我测评软件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和最重要的。技术工具的测评结果只可参考,不能照搬。准确的自我认知,更重要的应该来源于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周围人的评价。可以采用面谈或调查问卷与自我测评软件结合的方式,来获得比较客观的自我认知。
3.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偏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日趋成熟和活跃,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自立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得到了强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个人主义思潮蔓延,人生观出现偏移,限制了学生的更好发展。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大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多采用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但是涉及自身利益,却采用利己主义的立场。大学生对于扎根基层、到艰苦行业和地区奉献是认同的,但却无法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对大学生的择业和个人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不高
1.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程度不足。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晚,多是借鉴采用国外的理论,本土化程度不高。以大学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讲授的知识大部分为国外研究成果,如兴趣探索部分使用的是霍兰德量表,性格探索部分使用的是MBTI量表,谈职业生涯发展采用舒伯的生涯彩虹图,而在这些过程中,中国本土的职业生涯理论家或理论研究成果出现频率极少[5]。虽然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教育均起源于西方,但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象是中国学子。在我国,不论是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是全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均与西方具有很大的差距。正如需要“中国化”一样,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也需要“本土化”。
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高校中,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普遍缺乏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背景,接触职业生涯相关理论的时间相对较短,在授课时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他们很多都是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并非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难抽出时间与精力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系统研究。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单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讲授加课外辅导的方式,己经不能满足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学生要求。更有很多高校还停留在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等就业指导的层面,完全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大力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自己的体系,应该是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而不是简单把就业指导的内容进行拼凑。[6]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开展自我认识和评估、生涯计划评估、职业生涯目标和实现路径设计、制定行动步骤等。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该是从大学开始,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应该进行启蒙和普及。要像美国那样,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全面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关键是课程设置。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来设置课程,形成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实践性、实用性、确定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的学科研究基础,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模拟实战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另一方面,高校不能闭门造车,要和用人单位加强合作,结合市场需求,联合开发课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对已有教师(包括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流程,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担任指导老师,如引进心理学相关研究方向的毕业生,引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HR等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3.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就必须选择专业化的评价工具。可以凭借本校专业人员自主开发,也可以引进现有的工具,帮助大学生客观了解自我。职业测评工具软件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为其提供发展建议[7]。
4.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首先,加强宣传教育和信息流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建立专门的网站,提供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资料,开发网上调查问卷、咨询和生涯指导系统。其次,开展专家讲座、报告会、论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营造氛围,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最后,建立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职场。高校要和用人单位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基地。
只有大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发适合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才能有效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斌.部分地方院校成为考研基地[N].中国青年报,2004-10-11(3).
[2]李颖.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策略[D].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曹振杰,王瑞永,李斌,胡树红.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何明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教师是灵魂工程师,做好教师本职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年度考核过后我们教师写好个人总结了吗?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学年度工作总结,请笑纳!
教师学年度工作总结1一年来,本人在上级领导的带领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将本人这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作简要总结汇报。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业务能力。
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深入钻研__关于“____”的重要论述,领会其精神实质,并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掌握教育方向,明确教育趋势,并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的规章办事。
二、积极开展工作,力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案,关心爱护学生,赢得了学生、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的好评。在其中考试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于2019年5月取得了______二等奖,2019年9月本人取得了乡级公开课执教者的称号。本人馔写的论文《__________》在《______》公开发表。
三、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人严格遵守曲阜市教育局的五条禁令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能作到不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没有向学生推销任何商品或强迫学生购买未经批准的各种学习资料;是不举办、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补习班、特长班、有偿家教等活动;从没有在工作日中午饮酒或在教学区、学生面前吸烟;在上课时间不使用任何通讯工具。
当然,在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首先,在思想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深入领会,并坚持作到身体力行。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以更加积极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加强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
其次,在业务知识上与自己本职工作要求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克服畏难心理,思想素质上还需要不断的提高,克服懒惰情绪,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
教师学年度工作总结2时间飞逝,转眼__x年年已接近尾声,回想一年的工作,有很多感触,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认真学习领会十X大精神,积极准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时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积极参加学校、级部和教研组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遵守职业道德,顾全大局、服从安排、爱岗敬业、关心学生、廉洁从教。
二、教学方面:上半年,文理分科后,我担任06级分校8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其中,为准备学业水平测试,6个理科班每周三节课。下半年担任分校两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一年来在如何有效的落实基础知识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平时和张老师、孟老师通力合作,认真研究教材,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充分做到了备课充分,授课认真,反思及时,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一期末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分校历史基本全部过关;文科班的各项考试历史成绩均名列一二名;两个学期各开了研究课一节,受到组里老师好评;另外,本学期还承担了岳麓书社编写历史必修一的修改意见的任务,代表附中参加了济南市历史年会。
三、教育方面:本年度,我担任了06级28班的班主任工作和值班工作。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养成和谐的班风与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增强班级凝聚力,是我高一下学期的主要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抓养成”。通过努力,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有了明确的心理定位,工作目标基本实现,组班以后历次年级统考,28班均稳居普通班第一位,我在学期末也有幸成为校级优秀班主任之一。进入高二学年,部分学生新鲜感已过,学习上惰性意识抬头,这一学年也是学生心理最复杂的一个时期;鉴于此,一方面主要采取了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手段,让学生明确高二学年的基本任务与面临的压力,塑造学生的进取精神与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班级保持了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稳步前进;另一方面,通过统一认识,建立了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实行班干部责任制,既解放了班主任又加强了学生的纪律、竞争意识,总体来看,本学期,班级在晚休、两操、卫生等一系列检查中均表现良好,在学校组织的体育节、12·9演讲等活动中均表现出了团结、积极的精神风貌。此外,工作中抱定“让每一个孩子成才”,加强与任课老师及家长的通力配合始终是我工作的基本原则。本学期,我还参加了在莱山一中进行的全国班主任培训,收益良多。
作为一名教师,不光要教书,还要育人。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使自己的学生保持积极正确的人生航向是我始终不变的志向,我会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努力求索。
教师学年度工作总结3时间如流水,一学年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一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这一年,既忙碌,又充实,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各方面的工作。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思想工作方面
本人思想端正,热情努力,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办事认真负责。并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作为老师我更明白,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活力。这学期有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教育教学方面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年度工作仍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通过教育,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拥有知识能够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使自己成为一个睿智和有品位的人!本人深切的明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完成教学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本人在班级管理上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使每个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以释放!
本人一直把教学看得很重,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一直是心里的重头戏,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好的话,整整一天,都会欢欣鼓舞。在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今年,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全校推广以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本人欣喜地加入到改革的行列中,虽有时还难以改变以自己讲课为主的习惯,但现在慢慢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自己只做导演。今后本人要努力研究.多方学习,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反思
本学期,通过学校加大对老师的评价力度,本人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加理解,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明确。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认真执行学校对教学工作的指示和各种规章制度。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做好本职工作,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
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过去的一年,再次回眸,一路崎岖,一路泥泞,也许愧对了家人,但收获了经验,收获了启示,收获了快乐。在人生的长河里,许多事情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忘,但这种独特的经历和感受却值得我用一生去体验,去回味,我将坚守这份宝贵而又永久的财富,并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回报那些曾经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我也坚信: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我一定不会辜负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期望.
教师学年度工作总结4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向上。
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每周五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加快形成自己的上课风格。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如何把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才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显现出独特的上课风格。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我认真仔细的进行备课,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
再次,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课题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国等的教育。本学期我班开展了“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主题队会,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的收集资料,刻苦的排练,使得主题队会开得很成功,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使他们懂得了不少环保方面的知识。
三、在课余时,努力自学,勇攀高峰。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计算机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学习计算机成了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程,也是形式所迫。
为了能将多媒体运用自如,强化自己的基本功训练,我除在学绞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以外。还自己购买了不下百余元的资料书,在家自学Authorware和Flash,现在我已经能运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用Flash做简单的动画。
但是学习计算机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它就像一个永远游不到边迹的大海,只有在平时不断的学习中慢慢积累知识,才能使之更加灵活的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这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学习心态和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想我会继续延着这条路走下去的,掌握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内容。四、存在问题。
1、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
日常工作按部就班的时候多,主动创新的时候少;对管理工作零碎的思考多,整体的谋划少。
2、自身各方面的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平时注重了学习,但学得不深,学得不透。学习的层次不高。尤其是文化素养、科学思想、管理方法、科研能力、学习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很欠缺,与其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总之,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探索,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教师学年度工作总结5本年度本人在春期担任九年级四、五、六班物理课教学;秋期担任九年级一、二班物理课教学,全年担任物理科兼职教研员。为使下一年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特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方面:
一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认真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热爱教师职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能够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和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尊重领导,服从分配团结同志,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实事求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辱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而伟大的称号。
业务能力方面:
1、本期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业务理论,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进一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__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标运用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并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2、研究课程改革,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全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主题。我们要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推进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从单向知识传授的过程转变为让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的过程,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方向来。使广大教师切实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把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
4、强化教研科活动,圆满完成各种教科研任务。
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论文评比活动等。
履行职责方面:
1、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认知,注重学法指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不但要教知识,而且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2、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切实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为此应在课堂研究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写出优质教案,并能在教案中突出教法和学法指导,讲课时应能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不能以教案教学,而应为教学而写教案。辅导工作认真仔细,除自习课全面辅导外,还应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个别辅导,防止出现差生,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作业及时批改,每次批改有分数和日期,鼓励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上交作业。学段结束及时进行考评工作,利于学生不断地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
3、坚持集体办公、做好教科研工作。
积极承担上级教研室和学校分配的教科研任务,在以前集累的经验中完成教科研任务。主动帮助年轻教师,使我校物理成绩有一全面的提高。
4、指导好学生实验,为中招理化生实验加试做好准备。
我们物理教师定能团结协作,指导好学生实验,不使学生做错实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