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我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17 18:00:36

导语:在我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我教学论文

第1篇

1.1具有开放性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需要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例如:在“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这节内容中,教师为了比较果皮和果肉有何区别,可以提问“果皮和果肉的口感有何不同?”待学生回答后得出结论:它们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品尝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果皮不易嚼烂,说明组成它的细胞排列紧密,且细胞壁较厚,而果肉汁多,味儿甜,易嚼,口感好,说明组成它的细胞壁薄,液泡大且细胞间排列疏松。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接受这样的形象知识。

1.2符合学生实际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讨论的问题要针对中学生知识体系的特点。如果讨论的问题严重偏于专业化、理论化,那么也就失去了讨论的初衷,也不利于同学们的个性发展。例如:教师提出问题:“茎除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哪些功能?”组织学生发言,最后总结:茎除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还有以下几个功能:1、贮藏营养物质,如甘蔗。2、支持,如支持叶,有利于叶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如扦插等。不要举太专业太深奥的例子,不要提太理论的问题。

1.3具有延伸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应考虑到,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善于鼓励学生循序渐进思考,从概念、原理、规律、知识联系、图形等各方面出发,以严谨的缜密逻辑性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例如,在“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生物体是如何长大的?”的问题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展开讨论和学习。

1.4具有思维挑战性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问题的讨论要拥有关联线索的考虑。学生喜欢富有挑战的智力活动思考,厌烦过于单调、枯燥的毫无新意的脑力劳动,一定的思维挑战性在问题的设计中有重大意义。例如:请学生在认真学习与思考的基础上,像一位老师那样备课,争取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讲述什么是新陈代谢?然后给学生机会发言。

1.5讨论的问题要精,不宜多

我们不能一味的注重形式在生物教学讨论中,应多关注实际需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对课堂学习材料进行深思与讨论。例如:通过设置情景引入新知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生物教学中讨论检查如何到位

2.1学生物教学方法

发现法(假设法、探究法、解决问题法)是首选。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到规律。体验发现问题的理智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例如: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细胞结构的知识,最好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先进行观察实验,再进行讲述归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组织教学,难度比较大,要求教师做更充分的准备。

2.2定期接受学生的反馈

生物教学中的讨论需要经历一个试验阶段,建议教师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否有明显的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是否加强,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的改善;学生对这种教育模式持有什么样的建议和心得。从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改善生物教学中的讨论检查。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中对老师的教学提出相关问题。

2.3开展生物教学讨论公开课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贮存在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由静息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例如,在讲授生长的生理作用时,教师首先设问:为什么家中阳台种植的花卉总是朝着光源方向弯曲生长呢?经过学生初步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设问:何种因素会影响生长素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渐进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4“好”在课堂结尾处

堂结尾与新课导入一样,千姿百态,如有归纳式结课法,问题式结课法,串联式结课法,悬念式结课法,延伸式结课法,练习式结课法,口诀式结课法,激励式结课法等等。例如:在食物消化的讲课中要注重提纲式总结法。关于中学生物教学的讨论检查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经过课堂实践探索出来的,需要教师们结合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知理解能力,制定符合他们的课堂讨论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课堂教学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潜力,启迪学生的智慧。生物教学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给与知识,也旨在树立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形成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第2篇

(一)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内容上没丰富性和广泛性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舞蹈教育只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充满艺术气息但是鲜有问津者,因为舞蹈教育的开展受制于很多的因素,例如:年龄身体条件、原有的舞蹈基础、兴趣爱好等等,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舞蹈欣赏,作为选修课开设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第二是为了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组建舞蹈团队而进行的节目排练,形体练习,或者一些受学生喜欢的舞种的培训。因此,高校的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学生参与性不强,重视程度不够的特点十分突出。

(二)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形式上没有一致的教学和考核的标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的舞蹈教育大多以选修课为主,所开的课程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欣赏为主的舞蹈鉴赏和舞蹈知识的普及,是为解决学生选学艺术类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而开设的,重点是舞蹈基训和基本乐理,二是舞蹈技能技巧方面的一些训练,此种类型的课程一般受到场地、经费、师资力量的限制,规模不大,所学不深,停留在一些基础的技能学习上,并且课时比重偏少。三是以舞蹈团队作为课程的一种形式,对高校中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舞蹈兴趣的学生进行的专门的教育,往往是在编排创造中进行实践性的舞蹈教育,不同的学校所学的舞种和教育的重点也不一样。因此,舞蹈教育还未能在各所高校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教学的标准,而且舞蹈教育有考核要求的学校也比较少。

(三)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体制上未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上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造就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但是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还停留在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的层面,未能与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形式进行有效地结合,舞蹈教育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中进行开发,因此不能借助于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创造力,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培养创造性人才相结合,达到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未能把舞蹈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意志品质创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从各种舞蹈艺术形态的认识提升到对社会、历史、人生和未来的进一步认识。

(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实践上没有成为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校所培养大学生的教育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艺术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以及对事物特有的艺术洞察力,但是目前的高校舞蹈教育没有形成科学化的体系和系统的培养模式,不能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舞蹈教育中实现艺术素养的提升,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乐舞时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志趣,把握其中的主旨,从而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在舞蹈艺术作品中,获得有关自然、生活和风土民情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舞蹈艺术作品的熏陶,产生敏锐的美感能力和追求美的创造力,在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过程中形成自我的艺术素养,目前仍然是高校舞蹈教育需要突破的主要方面。

二、促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呈良好发展的策略分析

明代的朱载育提出了舞学是一种“建国之学”,是培养人们道德高尚的情操之学。在高校中进行舞蹈教育中,对受教育者的智力、意志、审美、体能、体魄、操作技能的全面培养、提高,能扩大大学生们的视野,通过认识与了解真、善、美的艺术作品,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塑造舞蹈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来达到自己对美的愉悦与享受。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大力推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也得到了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目前在高校当中,舞蹈教育形成了专业的学科体系,要充分利用广泛的舞蹈群众基础,来实现普通高校通过舞蹈教育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

1.完善公共舞蹈课程教育

高校发展舞蹈教育,先要完善舞蹈教育的教学体系,首先要落实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根据各个系部的专业特点,精心构划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突出舞蹈教学体系的特点,合理安排的课时、课序,结合舞蹈专业特点,规范教风、培养教师、重点突破教学教研,抓好公共舞蹈课程建设,正确把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定位,突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师资和舞蹈人才,在借鉴其他高校的舞蹈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公共舞蹈教学的创新活动,把高校舞蹈教育和学校的专业教育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双方面的提升,学校加大舞蹈专业的投资力度,开展公共舞蹈的社会活动,增加学校艺术活动的举办次数,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的大型舞蹈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加强的舞蹈教材建设。

要建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培养的教学体系,就必须大力加强舞蹈教材的建设,鼓励教师科研立项,从教材改革入手进行高校舞蹈的开发,教师既是舞蹈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更是高校舞蹈课堂的推动者,要树立正确全面科学的课程观,要清晰认识舞蹈课程建设的涵义、功能、特点、目标、原则、方法、内容、从而推动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完成高校舞蹈从精英型向大众性课堂舞台创作的转化,形成理论指导实践,从基础训练、动作组台到表演创新的层级的教材整理模式.使整理出的教材具有系统性、规范性、训练性的特点。

3、采用形式多样的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形式和舞蹈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高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舞蹈理念,对于舞蹈文化新的内涵,新的审美形态、新的技艺技法、要积极引进舞蹈课程中来。改革传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课堂训练教学与创作实践活动的形式相结合的形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性格志趣,舞蹈审美能力,情感理解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技能的训练和学习。促进舞蹈教学的现代化和多媒体辅助,多方位的促进舞蹈艺术的辐射面,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开展舞蹈比赛、舞蹈艺术创新表演、舞蹈艺术作品鉴赏等等一系列的课余活动和讲座,使技术与技巧教学、实践与创作能力的教学全面推进,舞蹈综合能力和艺术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组建高水准的高校舞蹈精英团队,带动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

第3篇

笔者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发现,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材料上使用材料浏览、背景文化、重点语句、推力判断、筛错选对等策略上偏少,有的甚至无意思对文章进行判断,凭主观意愿去选择答案。我们知道学生假使能有效利用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解题题目并灵活加以运用,并利用这些策略对整篇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并不难把握其语篇的深层含义和材料的文化背景。因此,教师要促使学生明确语篇文本意境并加强阅读各方面问题的指导,譬如加强学生对材料中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等关键词汇的理解,从而可首次把握文章主题内容;其次对学生进行对材料中情态动词、介词、短语等句型的理解,可从中推测出材料中作者想表达的意图、立场及文章的逻辑关系。例,“LiLeiisnotgoodathislearningbutheisaverygoodstudent”这句所表达的真正意图从but才开始出现,主要的内容时后半句,因此,材料后面内容肯定是围绕“heisaverygoodstudent”进行写作。

2、重视材料的背景介绍

在新课标文化意识中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很多地方都必须借助文化知识的帮助,才能理解原文真正的含义。因此在阅读过程当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留心和积累一些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材料去了解异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道德标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等,这样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并去其糟粕,化为己用。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一些有异中国的一些文化意识,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譬如在学习AbrahamLincoln时,可介绍材料的时代背景,即美国内战的起因发展及林肯事迹,这样,在以后相似题型中就会轻车熟路,善于选择。

3、重视英语语篇教学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在语义和语法上相互联系的句子连在一起,才能体现语言的连贯性,构成语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结构进行分析,了解语篇的段落结构,并了解语篇观点是通过何种结构进行阐述,同时根据结构找出材料写作路线,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从而把握阅读材料所传递的信息。

4、以“文化内涵”提升英语阅读境界

在新课标文化意识中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很多地方都必须借助文化知识的帮助,才能理解原文真正的含义。因此在阅读过程当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留心和积累一些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在新标准的英语教材中也处处体现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如爱国主义的培养,如阅读教材中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体育健将——刘翔,我的英雄——白求恩,笔者在教授完这些英雄故事后,都能从学生的情感中体会到了一股热流,作为中国的新生代,他们更需要这种文化熏陶。

5、结语

第4篇

1.1转变传统式的教育理念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推进化学创新教育,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传统理念。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育并不只是一种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一种发展认识的手段。因此,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平等、自然的教学环境是每一位老师必须要做到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再是单向性的交流,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使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老师在教学中更多的充当着引导和顾问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带路上自信、自主、自强。

1.2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若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就会陷入茫然、被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要打破“笼统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相关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中教学计划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并结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及时的清楚学生的学习动态,然后对学生针对性的设置教学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要呈现出相应的表达方式,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学习化学有浓厚兴趣和天赋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他们在课余时间继续专研,从而进一步的挖掘他们的潜能。

2高中化学中创新能例培养的途径

2.1自主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主动的学习能力[1]。只有主动的去学习,积极发挥主体的作用,教学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2.1.1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和机会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然后新教材中更多的与实际中的阅读教材、选学内容以及学生所感兴趣的感性材料所联系,使得学生对化学大大的增加了兴趣。通过这些内容的自主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应变能力。

2.1.2加强创新能力的训练

创新教育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寻问题的答案,并且还要帮助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索和思考,从而养成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渴望求知心,使学生既要学会又要会学。

2.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上面问,学生在下面答。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阶梯式的问题,学生积极的思考,表面上的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这样,学生就会在被动的学习中渐渐的失去了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善于设障、立疑,使他们在平常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化学内容时刻处于有疑问可思,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联想,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教师也应该积极的鼓励。

2.3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化学教育上是战士思维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就是对化学基础知识以及今本理论的一个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参与化学规律的揭示以及概念的形成的过程。学生亲自去感受、去揣摩、去体会、去试验、去模拟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在形成的过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2];避免了学生囫囵吞枣和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只是获得零碎的知识或者是已得出的结论,更重要的还是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的能力,从而获得探索教学的办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即是指解决问题时,要思维灵活,从多角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3]。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从一类现象的结论向该现象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推论,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5篇

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制约,在初一的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多为“一刀切”,导致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困难的学生吃不下,且往往不重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太注重过程性评价。每节课中很少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注重“分层次辅导”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知识的血丝上,把一个数学知识的学习分成几个过程,并对每一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渐渐从“我学”变成“我要学”,实现原有知识与初中数学的自如衔接。例如在学习ax+b=0(a≠0)的方程时,把它分成a为正整数、a为负整数、a为分数或小数的几个学习过程,并分别编写测试题,称之为分层测试卡。根据课堂教学进度,每节课编一张分层测试卡,并分层给分,每层100分。对合格部分给予鼓励,不合格部分当天进行补习及补测,通过这种“分层次辅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实现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与初中数学的衔接自如。

二、依据初一学生认知特点,注重课堂问题的逻辑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初一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依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课堂提问。如,在教授有理数的绝对值时,举例小明的家在学校西边3Km处,小丽的加在学校东边2Km处,并提问学生“能建立数轴恰当表示他们的位置吗?”在学生建立数轴恰当地表示除了位置时,接着提问学生“假如他们步行的速度相同,谁先到学校?为什么?”让学生经过讨论,并听取学生的发言,并总结归纳有效信息。在此基础上得出: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这样通过层层设问,较强的逻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符合初一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有利于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假如,在课的开始部分,直截了当的说出“任何有理数都有绝对值”,“绝对值从字面意识理解就是负数(正数)与原来数的相反(相同)”。根本没有通过数到原点的距离顺利成章的引出绝对值概念。这样死板、生硬的、概念化的教学方式,不但不符合教学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正确思维,不利于形成有效性思维。

三、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师生相互合作,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要打好初一学生的数学基础,在教学中就须突出合作性,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互评是师生间很好的交流机会,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既可以发展自我,有学会欣赏别人;教师从反馈中积极汲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如在讲初一下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收集、分析数据,不分课内课外,相互探讨,课堂上按小组展开讨论在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加深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小结

第6篇

课前准备环节对于《科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做好课前准备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直接进入主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才能够把握知识要点,在施教过程中达到师生协调配合的目的。课前准备不但要求老师要收集关于授课知识相关的大量信息资料,同时学生也要从自己的条件和能力方面出发,完成课前准备的相关作业。例如在《各种各样的石头》一节的课前准备中,提前让学生寻找不同形状、颜色、结构的岩石标本。教师也要充分筹备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笔者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运用观察器官通过对岩石的观察和思索来认识岩石的形成、构成,通过对岩石认知的过程增强学生了解事物的能力。其目的既不是单纯地了解岩石的种类,也不是只为了学习岩石的构成,而是通过对岩石观察、了解、认知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和素质。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开展科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选编合适教案,要求案例必须从现实角度出发,贴近现实生活。要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或资料进行梳理分类,甄选出符合学生心理和教学现状的有用材料,将材料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形成自己完整的教学案例。在确定教案上,可以适当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但切忌死搬硬套、照本宣科。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学模式的程序化,缺乏新鲜感而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制作教案上要以新悦人、以奇取胜。学生在课前准备中要根据自己对自然的认知经验,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在不同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进行标本采集,妥善做好标本的收集、存储。教案设置笔者分为这样几个步骤:

1.确定难点。

将重点放在学生观察方法、观察记录和标准分类上,即学生各自采取怎样的观察岩石的方法来填写观察记录,能否将观察心得准确详实地记录下来,并以记录为依据将岩石进行分类,难点确定下来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给予学生正确引导。

2.教具准备。

在学生搜集标本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准备一些岩石标本,并准备一些放大镜、显微镜之类的观察用具,根据教学目标制作观察记录表和岩石标记以备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来做好记录。

3.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采取分组方式,将必要的教具和记录图表发放给学生后,将自己收集标本或图片影像资料向学生做一简单介绍,引入教学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各自观察手头的岩石标本,观察后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样一种表象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诸如“岩石来自哪里”、“看到过什么样的岩石”、“岩石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增加认识、加深理解。选择有典型特征的标本,让学生对标本进行个体描述,广泛征求其他同学对于描述的认同和异议,并进一步引申到岩石结构、形成等认知层面。随着认知的深入给岩石进行分类,完成记录表填写任务。

第7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会计教育教学面临着重大改革,以至于给会计教育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现本文以下将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介绍,从而为会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

1.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分析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逐渐涌入我国国内,那么给当前会计教育教学活动带来极大的挑战,未来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我国会计准则,而且还需要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从而使其更好地投入到跨国企业工作活动中,另外,随着我国面临越来越多经济贸易壁垒后,使得我国国内企业遭到不少经济损失,为此,需要尽快协调好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并且,还需要加强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国内经济贸易壁垒现象。

2.关于科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带来的挑战分析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得以全面开发,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样,会计活动中也普遍应用到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其中,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在企业财务处理活动中得以普遍应用,其不仅有效提高了会计自动化程度,而且还有效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与此同时,随着会计活动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出现,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以及业务系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而且还需要熟悉财会管理知识,并且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知识等也是当前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会计处理水平。

3.关于知识经济的出现而带来的挑战分析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会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通过学习以及积累相关知识才能够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需求,加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会计知识以及积累经验不断更新与出现,则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另外,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强调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形资产以及人力资本等逐渐成为了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因此,通过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企业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而提供有力保障。

二、探讨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途径以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会计教育理念、专业教育体系等来探讨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方法,从而有效保障改革后会计教育教学能够满足当前会计人才培养需求。

1.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树立分析笔者认为当前会计教育应选择分层次方法而进行树立不同的会计教育目标,这不仅与西方先进国家会计教育目标保持一致,而且使得不同教育目标培养的学生均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从而有效提高本校教育水平以及教学质量。

2.关于会计教育课程的设计分析在对会计教育课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跨级课程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例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然后针对不同专业需求而科学的整合其他相关教学内容,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会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还需呀具备一定相关技术技能,从而使其全面发展而更好地投入会计工作活动中。

3.关于会计教育方法的改革以及有效对策分析传统的会计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由教学教师讲授专业知识为主,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教学教师需要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政策实施初衷目的来进行教学活动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且积极引进当代科学技术产品以及网络技术等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手段,不仅使得学生们从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生们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技术能力,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而更好地投身于会计工作活动中。

三、结语

第8篇

1、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2、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者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只有通过数学阅读,通过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3、阅读是一种学习活动,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段,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数学阅读有助于增强记忆,提高听讲效益。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如果有效地指导孩子进行阅读数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要求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其中的数学问题,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4、数学阅读有助于进行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要想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5、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的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类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实施数学阅读教学的方法

1、让学生从“看”中学

一本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刚入学的孩子还不会主动阅读并且识字量很少,所以,阅读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每个星期我都安排一节数学阅读课,来交流他们阅读所得,巩固阅读成果。从阅读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有一次,阅读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我引导孩子们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孩子们表达很踊跃。有的说“:我觉得陈景润爷爷真是伟大,这么大的难题都被他解决了,我要向他学习。”这是多么远大的志向啊!也许这个小朋友在下课之后就把他的想法忘得一干二净,但谁又能否认数学家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播种了呢?有的说:“陈景润爷爷真聪明,是不是从小就爱学习呢?”经过老师的肯定,小朋友就更懂得了天才出自于勤奋的道理。还有的小朋友说:“我们中国人真聪明啊!”看来数学阅读培养的不仅是数学阅读能力,还有民族自豪感。我趁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写到数学写话本上,记录下他们思维的点滴。每到数学阅读课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一读,比一比。被展示到的小朋友别提有多自豪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

2、让学生在“独立”中学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语文识字量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造成他们阅读能力不够。他们常常依赖教师或家长帮助其读题、分析题意,没有自己阅读题目的习惯。我们经常在批改作业中发现,前一次做过的一类题目要求是划出一组题中得数较大的一个算式,这一次再做类似的题型,只不过题目要求变成了在得数较大的算式后面打“√”,许多学生做题时还是按照以前遇到过的要求做题,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做题之前根本就没有阅读过题目要求,也就谈不上按要求正确完成习题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让学生自行读题、独立理解题意。比如在学生学完拼音之后,我给数学题目要求注上拼音,让学生独立读题。读题时先要求读出声音来,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眼、耳、口心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而且,在读题时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重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词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在读了之后还不能正确理解的地方,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在做题之前阅读题目要求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并杜绝上述错误情况发生。

3、让学生从“做”中学

数学阅读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读一读,也可以让学生去做一做。这一招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在做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已经阅读过内容的一种反馈和消化,会做了,自然也就读懂了。比如,在教学完《认识时分》后,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做钟表活动,用彩色硬纸、针线、剪刀及胶水等材料,做出有自己个性的钟表。当时,孩子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灵巧的小手做出的钟表,连我这个做老师的都赞叹不已。有的孩子做了一个大大的弥勒佛,耳朵就是钟表;有好几个孩子剪了花朵形状的钟面,颜色搭配很清新,大格小格也画得比较确切;还有的孩子,做的是立体的动物钟表。做完后,我请了学校里其他老师组成评委团来到班里,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点评、颁奖,孩子们别提多带劲了,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课后,许多孩子都愿意拿着自己制作的钟表,和同学一起拨一拨,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对数学阅读的兴趣。通过学生制作的钟表我发现,有些学生的阅读比较到位,能准确把握钟表的构造,而有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比较马虎,自然制作的钟面也就不太完整,通过这些反馈我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的问题,并加以指导和纠正。

4、让学生从“思”中学

别人都说小孩小,我却认为孩子是人小心不小。的确,大千世界,不只是呈现给成人看,许多时候孩子看到的、想到的并不比我们成人逊色。基于这点想法,我坚持让我们班每个孩子进行数学写话,让每个孩子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当时一年级的新生不会写字,我就请家长帮忙,每天由我根据课堂或课外阅读的知识,定一个主题,孩子回家口述他们从生活中找到的相关有趣的数学知识或现象,家长,我每天批阅。当然在这当中也碰到不少困难,比如,一开始有些孩子想法少,每天只有一句两句;农村里的家长常常有许多农活要忙,抽不出时间;一小部分孩子是由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带的,不能给孩子进行指导;个别家长对此也有点埋怨,说是给他们添乱。我就从评价孩子入手,不仅要评孩子,还要评家长,注意和家长沟通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情况渐渐步入正轨。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并让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在评价上就用了些小小的策略。比如,以星级的形式批改孩子作业,根据作业质量依次画5颗星、4颗星、3颗星等,作业批改中加了些鼓励性的评语。如“,你能从生活中找到这么多长方体,真棒!”“你有一双敏锐的数学眼”“你是未来伟大的数学家!”等。也有对家长说的,如“谢谢您的配合”“您的配合让您的孩子更棒了!“”您的孩子潜力很大!”等。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进步使我惊叹。

5、让学生在“趣”中学

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接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断地比划“一米”和“一厘米”具体有多长,应该说大部分子还是对这两个单位具有很好的感性认识,也能体会到这两单位之间的不同,很好地应用。可是这样的教学总让我提不起劲,总是一种形式过于单,孩子们也觉得很无趣,开始比划时还是兴致勃勃的,可是到后来就是敷衍了。还有几个孩子就在那把手瞎伸,或者干脆不听老师的要求自己玩自己的。所以有个别孩子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好地分清这两个概念。于是我想到了“读”,想到了孩子们动听的声音。我不是像往常一样让他们读题目,而是读“米”和“厘米”这两个词。“一米”比较长,我就让他们读音拖长点,“一厘米”比较短,我就让他们读音拖短点。孩子们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节奏,俨然,数学课变成了音乐课,但是孩子们真的很开心,我听着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也觉得是一种享受。我们在教学中,不妨试一下以“趣”引读,“趣”就是“趣味性”,教师要想办法让读具有一点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愿意读,不由自主地利用读掌握数学知识。

第9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适宜、可行的评价手段,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整理,对课堂教学过程及其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其中,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项目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评价项目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是构成目标的具体因素;指标权重表示评价项目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赋予相应的数值;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项目要求的尺度,并把达到的程度用等级或量化分数加以表示。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

2.1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一,多元智能理论。这个理论主张树立多元化的、情境化的评价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的不同组合使得每一个体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而且,即使是同一项智力,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根本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第二,建构主义理论。这个理论主张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知识的简单呈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第三,后现代主义理论。此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

2.2高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一个综合的、多因素、多准则的复杂问题。本研究根据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结合本人对当前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把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和基本影响因素归结为2大方面、7个因素共计26评价指标。具体包括: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两大方面。借助于数学模型将相应的指标量化,实现评价操作的简便,快捷。

2.3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健全网上评教系统

网络,以其横扫千军之势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教育也“网”罗其中。如今,网络又要走入课程,与学科整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由此课堂教学评价将会发生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建立健全网上评教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直观、快捷、自主性强的优势,能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评教主体,有利于形成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相互制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机制。

2.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往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多采用书面测验来进行,呈现的评价结果也采用定理评价—百分制或等级制。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已经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没有达到学段目标。教师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但不能根据分数排列名次。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分数排名榜”,只是给小部分学生注入学习动力,同时留给更多学生的是焦虑、打击与恐惧,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教师要注意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谈话、作业分析、活动报告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鼓励学生。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评价结果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三、对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结果的报告与解释

3.1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

3.1.1报告与解释必须体现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对于教学评价结果的报告与解释,必须全面体现评价的目的和要求。教学评价报告与解释,又称为教学质量分析,通常是在学期、学年和学段结束时进行。分析时必须以学期、学年和学段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达成度、过程与方法的经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获得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对今后的学生学习提出改进建议。比如,在一次模拟测试中有下面一道题:解不等式:2x-1+x<2。此题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理解与图像法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命题者综合各种情况预期这道题的得分率在0.60以上。统计显示,本题的总体得分率只有0.41,没有达到预期的0.60以上的得分率。教师在阅卷的过程中也发现,多数没有得分的学生是因为没有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而是盲目地用代数的方法解不等式。说明学生总体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数学思想方面的学习目标。在以上评价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今后的学习提出建议与要求:要注意提炼数学学习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有意识地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