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程施工项目论文

时间:2023-03-17 18:00:41

导语:在工程施工项目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程施工项目论文

第1篇

首先,加强工程预算,是签订合同的重要依据。根据多年工程实践表明,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劳务雇用是必不可缺的部分,强化雇用劳务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点,同时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签订合同时,需加强分项工程的施工预算。其次,加强工程预算,是生产要素管理、科学组织施工的重要依据。对于施工生产要素,主要包含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和劳动力等,为确保施工项目顺利开展和完成,必须科学管理施工生产要素。对于生产要素计划、使用,在工程预算中,需结合机械设备、劳动力和施工材料等要素数量。在具体施工中,强化物资管理、机械设备管理,尤其是劳务、设备的供应控制,与工程预算信息相关。不然就会出现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超额供应,进而增加了隐性付款,增加了施工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资金管理和资金计划,均需按照工程预算执行。所以,加强工程预算,是生产要素管理、科学组织施工的重要依据。第三,加强工程预算,有利于促进项目滚动发展。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必须不断滚动发展。目前,因工程市场竞争激烈,施工单位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承揽工程。同时,承揽工程也是项目部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建设单位多选择招投标制度,施工单位投标之后,方可承揽工程任务。所以,投标报价十分重要,报价合理与否,对施工企业中标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如果报价过高,则中标几率会下降。若报价过低,则中标几率较大,然而利益较少,甚至出现亏本风险。因此,在激烈的投标中,施工企业要想获得工程标,必须对合理计算工程预算,科学确定投标报价。

2项目施工中工程预算的优化方法

首先,编制工程预算时,采取自上而下方法。对于项目管理者,编制工程预算之前,就已分解了工作结构,安排了计划进度,配置了施工资源,分配了员工责任。通过上述工作,已经很大程度确保了工程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因此,编制工程预算时,需采取自上而下方法,以便于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其次,加强工程预算,需保证权责利对等。对于工程项目施工而言,实施全面性工程管理,涉及了各具体工作内容,包含了所学资源、人员职责,均需明确规定。对于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等人员而言,按照工作制度、责任机制基础上,需适度下放权力,提升员工责任意识。完成施工任务之后,需严格考核,科学奖惩,以提升员工信任感,使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建立权责利统一责任机制。第三,加强工程预算,需注重刚性管理。在工程预算中,加强刚性管理,是依靠管理制度约束力,在具体工程施工中,确保工程预算严肃性、权威性。项目管理人员需按照工程预算政策,严格执行和有效监督。如果发现违规行为,需采取必要手段制止,确保工程预算执行力度。第四,提升预算人员综合素质。工程预算编制必须十分细心与耐心。从事预算编制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优秀职业道德品质,了解工程预算编制程序、内容、定额、子目、工程量等相关计算规则,具备丰富的工程项目从业经验。在工程预算中,预算人员综合素质,对项目管理成效具有直接影响。现阶段,大多数施工预算人员的素质较低,无法适应管理工作需要。所以,企业需注重员工素质培养,积极开展组织交流和合理培训活动,提升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能力,提高各类工程技术的处理能力。同时,提升预算人员投资预控能力,使员工组织、协调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各项目主体的关系协调。不断丰富预算人员的法律知识、经济知识,提升工程索赔能力。第五,建立项目经理机制。针对工程施工的预算管理,项目经理作用十分重要。所以,项目经理需认识工程预算重要性,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特别是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岗位,需认真选拔项目经理。同时,注重工程项目整体运行,促进各方关系协调,明确各项目系统的预算管理职责,防止出现相互推诿、职责不清问题,进而产生预算执行不到位现象。另外,必须维护工程预算严肃性、权威性,避免决策随意性,防止外界因素干扰,确保预算管理的科学实施。

3结束语

第2篇

(一)施工项目实际工作与成本核算方案差异较大

作为项目评估的关键依据之一,项目成本核算贯穿施工前生产消耗费用预计、施工中工作检查控制、完工后查看项目始终。多数建筑企业不重视,甚至省略预计工作的开展,仅看重施工中成本管理工作控制、竣工后的考核评估工作,使得成本管理工作目的性弱化。盲目控制以及开展事后考核,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在项目成本工作的管理中,由于各种误差的出现,实际成本消耗数额与预计成本支出之间差异巨大,为了使两者相互持平,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由此得出结论,成本管理并非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贯穿施工的整个过程,需要持续开展的一项工作内容,这就要求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动态成本管理模式。

(二)建造合同准则下,要求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

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建造合同的开工日期与完工日期通常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且施工企业对合同预计总成本的计量、对完工进度的计算和当期合同收入、合同毛利和合同费用的确认不规范,有的工程项目在未得到业主确认的程度下,将变更收入计入建造合同总收入中,有的工程项目在和业主签订补充或更改合同时,才对建造合同总收入和合同预计总成本进行调整;有的工程项目因为业主没有验工计价而没有及时确认收入、预计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收入与合同成本的估计与完工百分比法的选择缺少科学的规则,更多是企业的自主判定,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

二、在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中造成问题出现的因素

(一)财务管理工作者能力低下,综合素质不强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这大都因为相关工程招标投标制度、以及工程监理制度的颁布,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建材网站层出不穷,施工项目政务透明化不断提高,建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要想保证企业在发展潮流中屹立不倒,需要一名合格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要求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相关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相应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然而当前行业领域中大多数财务管理者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自身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成本费用的开支标准、使用范围不够明确;不能够清楚划分成本分类,无法正确辨别属于当期还是下期;无法正确分配或汇总各类材料;不清楚相关费用收取标准,不了解成本预算定额。

(二)单位领导对于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不足

部分单位经营者认为成本核算这一工作并不重要,只要收入和支出达到平衡即可,因此对于对于成本核算工作重视不足。同时也有一些领导者因为个人私利,要求财务工作者调剂成本,这一行为使得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应尽的职能和作用。这些情况导致了不能准确核算施工成本数据,使单位真正使用成本资金的情况不能及时得以上报,影响决策者的决策,造成重大资金流失等问题。

三、对成本核算工作质量提高措施

(一)强化项目管理,重视开展基础工作

要想促进单位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企业应提高全体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培训;完善、健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员工内部的协调沟通;重视风险警报体系的建立,降低成本管理风险,并对各类风险能够有效应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使得基层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监督工作得到强化,这些措施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

(二)重视分析研究清单报价,严控单位消耗定额

为使我国建筑企业同国际水平接轨,国家颁布了一些相关规章、政策,这促使着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发展。该变化带来的工作需要施工单位对相应技术人员进行安排,组织参与清单报价工作,详细分析单位报价中心的相关投标报价数据,通过科学比较、结合实际,得出客观评价。对于报价的不成功,需要对失败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不断健全相关规章体系。在体制走向成熟之后,需要制定施工设备租赁、建材供应以及单位劳务分工的动态管理体制。编制单位消耗定额,综合单位管理能力,结合市场变化,使得单位拥有事实依据,促进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

(三)严控成本核算工作

对人工费用的核算:单位劳资部门通过对员工考勤进行记录、参考建筑施工任务书以及工程项目承包结算书,将工汇总表按月提交到财务部门,通过财务部门对该表的查看,计入费用及成本,编制工作人员薪水分配表。对建筑材料费用的核算: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按照其具体用途,可分为工程消耗材料以及其它方面消耗材料;将工程施工消耗材料计入材料费用成本。而其它原材料的损耗,如组织工程施工损耗、材料量管理工程损耗,以及其它施工设备损耗,都需依据各自间接费用科目和机械作业科目等进行分类,并计入相应成本内容。对机械使用费用的核算:明确核算对象是否为从外租入的机械,如果是,需要计入费用核算中;如果为本单位自有的机械设备,必须首先归集机械作业科目,然后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操作,并将其费用计入核算中。分配方式有台班分配法、作业量以及预算分配方法。台班分配法侧重于不同成本核算对象的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使用数量,适合单机核算。其中,预算分配法侧重预算,根据预算定额方案以及具体机械作业费之间比率进行分配。

(四)创新经营观念,升级管理机制

工作中要及时更新经营观念,使经营理念符合发展实际情况,促进施工单位的经营理念革新。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对管理机制进行升级,通过单位内部用人机制的调整,人员分配制度的完善等方式,构建合理有效的激励体制,使得单位员工的自身能力得到更大发挥,扩大员工发展平台。这一改进可以激发员工创造能力,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得自我能力得以提升,自我发展得以实现。除此之外,单位改革可以逐步实现,单位体制得到转变,不良影响因素得以遏制,单位得以更好发展。

四、结束语

第3篇

某建筑厂房进行地梁基础施工,原有的施工方案和材料使用设计已经上报进行审批,进行第一区域施工的时候,在遇到停电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施工项目负责经理在没有得到监理人同意,并且送检材料没有得到审批的情况下,擅自使用混凝土进行地梁的施工。等地梁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发现送检的施工材料不合格,导致施工项目就必须要拆除重建,延误15天工期,造成2万元经济损失,并对施工单位的企业信誉造成一定影响。

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1、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责任问题

通过以上具体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责任管理明确度不够,虽然在施工现场也安排了专业的项目施工管理人,但是相关的管理人员责任心太低,没有将企业的经济命脉和自身的工作职责紧密联系到一起,甚至出现不通报上级管理部门,私自进行决策的现象,给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不但影响到施工现场的质量验收,还会延误工期,造成返工重建的经济损失,例如案例中土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人疏于职守,造成2万元的经济损失,同时延误15天的工期,对于施工企业的整体形象也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信誉,施工企业对于现场管理负责人的选拨必须要严格,施工管理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的施工管理经验,对于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必须到位。同时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政策和制度,对那一些、的项目负责人或者员工制定专业的惩罚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现场施工人员私自决策的现象。

2、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原材料管理问题

分析案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出现的问题,其中施工材料的监管不利也是造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施工材料是构建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施工材料的购买渠道不正规会直接导致施工现场质量的隐患,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但是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项目中施工材料的管理还存在很多漏洞,比如购买渠道不合法,为了贪图便宜购买存在质量隐患的材料等,虽然从购买的成本上可以降低企业的经济支出,但是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针对这种现象,企业不能只贪图一时的便宜,需要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严格管理施工现场材料的进货渠道,制定严格的质量验收标准,成立专业的材料购买部门,从挑选厂家、价格对比、进货、验货、入库等都有专人管理,对于一些高质量要求的材料,最好可以用招标形式进行,通过货比三家选定质量可靠、价格优惠的供货商,不但为企业节省开支,还能提供质量保证。

3、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监督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最后之所以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施工企业的监督部门没有发挥相关的职权,在施工材料审批还没有通过的情况下,施工队伍没有争取监理人员同意直接进行现场施工,导致后期的损失,同时也暴露了本企业施工队伍中监理部门建设的不完善,没有发挥本身的监督管理职能导致后期的质量问题。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很多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监理力度缺乏,有的施工企业甚至不委派专业的监理人员。这种现象造成很多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混乱,一些施工队伍可以任意进行施工改建,没有沟通和协调的施工措施很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原材料不合格、施工技术不合格等问题,不但浪费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时间,还容易对施工材料造成浪费,发生施工验收不合格的情况。监理部门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要以监理部门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的检测报告为基础才能进行施工安排。同时监理部门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程序要严格检测,必要时抽样检查,遇到不合格的施工地段要监督改正和返工。同时监理部门对于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也进行必要的检测,检测施工技术是否达标等。同时对于施工的效果要进行抽样检测,发生问题及时整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等。所以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要加强对于监理部门的重视度,设立专业的监理队伍,忠于职守,不玩弄职权,严格按照质量监督规定检测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活动,发现问题立刻上报,防患于未然,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还和施工设计方案有密切的联系,施工设计方案决定到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因此具体到每一项施工管理方案的设计,施工企业都需要安排专家根据施工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尊重需求方的施工设计意愿,考察周围施工场地的环境制定出完善可靠的施工步骤,同时检测施工图纸和各项计算结果是否准确无误。

三、结束语

第4篇

由于建筑市场从来都是买方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中标承包商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中标只是获得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权,能否盈利还要看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因此,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

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工作弱化。施工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承揽工程,不惜牺牲利润,以低标价中标,甚至垫资启动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企业的风险,损害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成本管理缺乏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一些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仅限于定期的财务报表,是一种事后检查,没有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与现代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理论相差甚远。

3、只重视生产成本,忽视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一些分公司只注重施工过程制造成本的核算,忽视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4、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一些施工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还是依靠人工报表来完成,项目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处理严重滞后,很难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

5、成本管理没有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一些分公司责权利方面不够统一和明确,导致工作相互推诿,绩效无法考核。

二、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思路与对策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纵向贯穿工程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的全过程,横向涉及企业经营、技术、物资、财务等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等现场部门。结合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具体如下:

1、建立成本责任中心。成本责任中心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加以控制,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公司应以项目经理部、各二级分公司为成本责任中心的责任人,按照不同的成本要求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纵向分解到各工程项目经理部、班组,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工程负责人,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并把个人利益与成本指标密切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兑现。项目经理部依据细化和分解的责任成本,与各责任人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2、确定责任目标成本。责任目标成本是企业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详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制定降低成本对策和管理措施提出的要求。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估。根据工程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按照标价分离原则,以直接费为依据,推算出项目责任目标成本,下达给项目经理部。

3、制定内部施工定额。内部施工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的基础,公司根据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按照“成本最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原理,制定本企业内部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费定额、劳动定额、设备租用定额和费用控制定额。企业内部定额每年或半年可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内部情况调整一次。对正在施工的项目,根据调整后的施工定额及时调整施工预算成本。

4、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工程项目管理费用依据费用项目及其分配率在企业和项目经理部之间进行分配,项目经理部应编制施工管理费支出预算,严格控制支出。对于超计划和计划外开支必须严加审查,由项目经理部集体研究决定。

5、强化索赔意识,抓好索赔工作。索赔是相对降低成本的措施,从施工一开始,就要认真研究设计文件、图纸、合同条款和现场条件等,找准索赔的切入点,适时编制索赔资料,据理力争,把索赔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6、及时进行完工清算。项目经理部对已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无论是内部还是外包队伍的工程,都要完工一项清算一项。预算人员应办好有关资料的交接,以防丢项漏项。当整个项目完工后,按合同要求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做好竣工决算,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分析目标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及时办理财务账目的结算和移交工作。

第5篇

(1) 为核算单位上来,并向项目部转移成本管理的责任,下放成本管理的权力。

(2)由于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所以项目部是一次性的临时组织。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也只能在不再重复的过程中进行。项目部为确保必盈不亏,成本管理就必须进行事前管理和过程中的控制。采取“干前预算,干中核算,边干边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3)因为市场经济下的工程项目建设,其成本状况随着生产过程的推进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各种不稳定因素会随时出现,从而影响工程项目成本。如材料价格的变化、甲方资金的支付状况、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等等,都会使项目成本的实际成本处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对项目层次来说,项目班子在承包后要完成上缴利润,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成本。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推行项目施工法,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本身对于施工企业行之有效,但在目前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2.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长期以来,有些项目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财务部门管的事情,其实不然。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如果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由此可见,如果认为成本管理只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就不可能搞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2.2项目部缺乏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依据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次,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通过调研发现,大约有65%的项目部成本管理办法不完善,项目部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只会按照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间接费用等比例套算,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在项目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具体由谁去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2.3“责、权、利”相结合的奖罚机制不完善

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成本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成本控制的主动权绝大部分在项目经理手中,但由于项目部的“责、权、利”不落实,工程项目最终实现的经济效益高低和项目经理、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无直接联系,因此项目经理就不可能在直接关系成本费用高低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方面下工夫去节约控制,而主要满足于产值、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指标的完成,项目部没有把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成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从而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项目部内部无明确的责任分工,各个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无法考核其优劣,以致于出现了在项目部里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盈干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有的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特别是有些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对本该受重奖的人员应施以重奖,但又怕别人眼红,所以意思一下就算了;对于本该受处罚的人员,碍于情面便批评一下了事。例如包头某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处罚。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项目部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3.1成本预测

3.1.1合理进行标价分离

对工程项目进行标价分离,科学预测合同预计总收入、合同预计总成本以及合同毛利。合理进行标价分离,才能确保项目和企业的积极性。分离的合理性是保利,标价分离后,成本到项目上去了,成本控制就是保本,这才能促进项目层的精工细作、集约增效。

3.1.2确定目标成本

成本控制的合理性就在于不超过目标成本,目标成本的确定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成本控制是否可行。因此,编制目标成本应本着具体项目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做出科学的预测。要详实地搜集、分析当地的市场行情和供应条件等准确资料,以确保目标成本编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2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应该全员控制,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施工人员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让每个班组、岗位、个人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指标、责任范围,真正树立起全员降本增效的观念。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即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成本控制工作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把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作为重点控制目标,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预算与财务工作要协调配合,核算成本口径要一致。只有二者共同努力,才能把好成本这个关,使成本控制具有有效性。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成本控制措施,但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必须把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作为重点控制目标。

3.2.1人工费的控制

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主要是加强工资管理,对各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按照事先确定的工日单价乘以班组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工日数作为班组工资,多劳多得,从根本上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应严格考核分包队伍,尽量用一些有多项技能的分包队伍,合理调节各工序衔接工作,既加快工程进度,又节约人工费用。

3.2.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0%~70%,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项目部应强化对大宗材料采购的招投标管理,坚持计划量不高于预算量的原则,在采购量不高于计划量的基础上,严格审批采购计划,实施限额采购,现场验收。这样做,既有利于保证质量,又有利于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对零星材料实行材料零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以免造成损失。建立材料使用各个环节的消耗签字制度,及时登记台帐。做到帐物相符,台帐清楚,注重材料消耗环节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3.2.3机械费的控制

尽可能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加强修理和配件的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的修理工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修理,共同分析故障,请工程师、技师和技术能手做指导,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严格按照修理规程进行修理,减少返工。要尽量修旧利废,配件购进,要先做计划,经项目经理及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购买。购买配件时要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不错购,不积压,购进质优价廉的产品,及时准确的解决现场所需。对租用外部机械设备的,如:塔吊、吊车、铲车等,分别采取按台班、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做好工序衔接,提高利用率,促使其满负荷运转。

3.3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施工奖罚机制

第6篇

区域性强区域性在行业内也称针对性,既不同区域的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具有一定的差异,除了不同区域间建筑工程基坑岩土力学存在差异之外,即便是相同区域的不同时间岩土表现出来的特点也各部相同,这就需要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中要采用针对性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有目的地使用技术,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按时、按质完成。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过程中会遇到气候、温度、地质等各方面的影响,一些环境因素会制约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进行,而一些环境因素会在特定的状态下转换,形成对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制约,造成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存在质量、进度的隐患和问题。

二、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种类

钢板桩支护基坑围护这种基坑围护结构主要有具有锁扣或钳口的轧制钢板经过相互拼接而形成的连续结构,由于相互锁死,钢板桩结构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可以用作建筑工程基坑中挡水或挡土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基坑围护连续墙是基坑围护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采用泥浆护壁的形式使基坑周边软土地质得到加强,在抑制土体变形的同时,使基坑变形得到全面控制,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得到完善,应用的范围正在扩大,并正在向挡土与主体结构加固的结合方向发展。锚固支护基坑围护结构锚固是建筑工程基坑围护常见的支护形式,就是通过锚杆对建筑工程基坑围护结构进行主动地加强,锚杆的一段嵌入岩土深度起到固定作用,另一端连接基坑支护的结构,承受外部的拉力,这样起到维护基坑和维护结构稳定的目的。

三、加强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技术运用的措施

做好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方案的设计要确保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方案的严格性和精确性,要以确保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高效和安全为前提,对设计的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方案展开研讨,以技术、质量为中心对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方案进行平衡,形成最佳的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技术应用的方案。做好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技术准备工作在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之前应该做好技术储备、信息调查和资料准备工作,尤其要展开对地质和水位情况的调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技术准备打下基础,作为建筑施工地质条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水文地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基坑围护工程中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充分了解并掌握,能够促使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渗水现象得到有效防止,避免有安全事故出现,进一步将实现快速且有效的发展。所以,要求建筑施工中的项目经理、项目施工人员、项目总工、安全员以及监理等人员对水文地质特性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做好建筑工程基坑围护项目施工的试验研究开展支护结构的试验研究(包括实验室模拟试验和工程现场试验),虽然要耗费部分资金,但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投资巨大,如经过科学试验再进行设计时,肯定会节省可观的经费。因此,工程现场试验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工程实践积累大量的测试数据,可对同类工程的成功打好基础,为理论研究和建立新的计算方法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四、结语

第7篇

而且随着将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也将慢慢提高,在保证工程质量、提供更加完善的通信产品的同时,必然要控制工程成本的增长,甚至要尽量降低工程成本(这在制造业中已经实现),因此在通信企业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管理研究有着深远的前景。

二、研究背景

通信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国民经济建设的令人头痛的大问题,努力提高通信工程优良品率,一直是建设工程领域的重点。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于通信施工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己被公司各级领导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通信市场的竞争己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是公司形象的窗口,因此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

三、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一)注重承揽、轻视管理

在最近几年,很多通信设施都开始设计并已开始动工,这些进度的加快都是由于国家对第三部发展战略以及最近的十五计划纲要都做了大胆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通信行业铺平了道路,也为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台阶。承揽就变成了通信企业的一大备受关注的事,每个通信企业都把管理放在不受关注的地位,却把承揽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由于管理得不到重视,就使得管理成了影响通信企业的一大因素,势必会让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通信商在通信工程上的投放资金必将增加,从而让通信工程的利润减少、效益降低。所以,通信行业的投资户在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管理这一因素,真正从思想上面意识到通信管理的重要性。

(二)只顾工程的施工,不顾工程施工中的资金核算

只做不算的情况是现在通信行业又一方面的大问题。很多通信工程都是在上级审批、规划和布置图设计规划好之后,就开始着手施工的,要求在最快的速度内争取完成工程的最大化。在施工中,只注重效率,却不注重核算和质量,使得核算上面出现很多资金问题。这就导致财政上出现了很多偏差。因此,有关部门和投资商一定要多关注这一因素。

(三)只注重速度,不重视质量与效果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投资商的竞争力也偏大,想提高自己企业在整个通信业的竞争力,以至于在投资规划后就只注重客户要求的时间内交出通信工程项目,却不注重质量和审美效果,很多通信工程都只是讲求速度,设计上面也没有创意,古老、呆板的通信大大地阻碍了我国通信业的发展。

(四)不完善的施工规划和无法落实的管理

有关人员对现在的一些通信工程做了调查,结果表明,很多通信工程都是虽然投资了,而且也有了规划和设计方案,但是采用的方案也没有依据性以及科学性,很多规划和设计方面都存在一些严重的不足之处,设计和规划的方案不结合实际,与现实生活上的情况相差甚远。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方案和措施,所以在现在完成一项通信是非常不容易的,加之企业业的时间催得很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的难度,降低了质量。

四、通信工程的管理

(一)通信工程的进度管理

1、通信进度快慢的管理

当通信施工的快慢速度确定好后经过监理与企业的业主签订合同、审核批准通过之后,通信业的投资商户就需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联系,当通信工程有了一些的进展,就要通知相关人员通信工程目前的实施情况,倘若相关人员因为临时有任务或者需要变更的,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行通信施工的工人要及时的发挥领导的监督作用,使他们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面做好应完成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的资金和材料一定要分配到位,保证每个地方都能积极完善的完成好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

2、影响通信工程施工快慢得因素

通信的快慢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它,这些因素都在通信施工过程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制定了规划和设计实施以后,不合理的施工位置和场所,施工的目的不明确,施工过程中下达的任务繁重,工作人员无法完成等都会影响通信工程的快慢程度。施工时的实施和布局在技术上的不足是很大的,尽管承包商知道这些难度的所在,但是却只顾进度的要求赶工,致使一些工程施工差不多了之后由于检测不合理,出现质量问题,相关人员要求返工。加之业主因为赶时间所给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致使施工的困难性更大。另一方面就是在施工中也会因为天气、伤员等其它因素而让施工出现问题等。

3、控制施工的快慢的措施

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快慢不稳定时,就要制定相应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首先应该让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在此过程中合理分配到每个岗位,做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制定一些在施工过程中的平衡快慢的制度,并且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工程施工情况开展会议总结,对这期间的一些问题和创新的事迹进行总结和学习。其次,施工开始前,要先制定好相应的施工图纸规划和设计等,在施工的过程中,业主肯定会有一些不满意的或者需要临时改变的,承包商就要让通信工地上的人员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就是要让资金流通速度畅通,一家通信企业倘若整个通信施工过程中,都让承包商承担所有的费用,而业主不及时付款的话那么就会造成资金不流通,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调度出现问题等。所以通信商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业主汇报施工情况,获得资金周转,在最大程度上让通信工程更好竣工,

(二)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

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在进行通信施工前要在一个明确的目标的前提下,了解通信施工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然后将制定好的规划和设计用于通信施工中来,认真把关,严格控制进度,总结经验教训,取得通信工程最后的竣工。

1、制定保障质量的完整的体系

为了把质量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制定相关的保障质量的完整的体系,在整个通信工程的施工到竣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成立相关的负责人员,从最上级在到管理小组成为一个管理体系,以此来对施工项目履行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定好整个通信工程中的人员分工与责任明确的制度,使整个施工过程畅通无阻。

2、通信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与工序的维持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由于天气等外来的因素影响通信的质量,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让质量的影响减到最小,另一方面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整个工序在整个通信施工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所以加强施工工序的确定和管理时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可以从这个思路入手,先以实例为基础,再以分析为关键、最后以判断来定结果。

3、通信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1]编制施工规划和图纸设计,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合理有序的进行的目的,通信工程开始动手施工之前要详细的研讨这些规划和设计是否有误,是否符合实际,最后再由监理审核。有些难度较大的施工位置要进行多方改进施工方案,对于一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通信工地应进行多次使用和考察后方能用于通信施工上,以保证质量的无差错。

[2]通信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施工程序来进行通信施工,并且在一些难处理的问题上面要经过监理的审核批准考察之后,方可进行施工。另外,对于一些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地方要严格把关,让质量问题在此处无路可走。一些特大型通信更要加强质量方面的监督,它的设计图样和施工计划都应该严格把关,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3]维护“三检”制度

通信施工过程中,有了进展之后要由作业班组对其进行检测,然后再由质检以及相关高级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检测,最后再由承包商进行互检以及交接检。在质量这方面,质量部门一定不要马马虎虎,要严加把关,不能心慈手软。倘若通信施工中除了质量或者施工问题,一定要总结原因,让质量问题无处可逃,让群众对所建造的通信满质量满意,认真对待施工中的每一个质量问题。

五、通信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衡量通信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要看通信工程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因为通信工程的质量就直接决定了整个通信效益的好与坏,通信的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一个就是环境效益,三大效益都将直接被质量所影响,同时质量不仅仅影响的是承包商的效益问题,而且还关系着入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通信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倘若由于一些意外而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例如:在日本,由于大家的房屋质量没有问题,而且他们的房屋都很扎实,所以无论经过多少次地震,她们的伤亡是很少的。但是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由于房屋不太结实,没有抗震的效果,很多工程都是偷工减料的,所以出现了死伤无数的情况,由此可见,所以加强质量管理在现在是极其重要的,通信施工时的质量问题会让人住进去的人员由于质量而成天修补、这不仅多耗费人们的资金,而且耗费了时间,

在通信施工过程中,质量是作为承包商放在第一位置考虑的因素。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要想在通信业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要从自身出发,加强质量管理,把质量放在通信工程的首位,让自己的企业在通信业中越走越平坦。

六、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一)保证技术的协调发展

在通信施工前要对图纸进行合理完善的规划和设计。容不得一点差错,倘若发现图纸上面存在着施工难度和技术误差,一定要对图纸进行改进和完善,找出解决办法,决不能拥有这是一点小小的技术问题,不去重视它的思想。因为技术直接影响着通信工程能否建好,另外当把设计图纸交由高级工程师审计时,应该认真从技术角度出发,对图纸逐步加以整改和完善,最后的交底环节同样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那么什么是技术交底呢?技术交底就是指让在通信施工中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和监督人员要对图纸了解的十分透彻,避免在通信施工中因误解而出差错以致返工。

(二)保证管理的全面协调

通信施工中的施工管理除了要重视技术上的问题之外,还要重视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拥有一套能用在通信施工上的管理制度对加强施工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对质量和进度的管理来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以达到让损失减少到最小的地步。另外在通信施工中要派遣专人负责工地的施工到竣工过程,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人员更要对整个施工程序了解透彻,以便更好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施工工人的负担,让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秩序井然的完成任务。

(三)保证组织的全面协调

每个公司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在通信施工中也一样,在通信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一些奖罚制度。对于具有在高难度的施工中根据自己的创新,凭借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解决了此次施工中的高难度施工以及出现在一些问题的将成立一个会议组对其进行总结奖赏,并希望其它工作人员能再接再厉。同时对施工中不按正规程序来办事,只按照自己的思想一意孤行最后造成施工程序出现问题而造成损失的,将由相关人员进行惩罚。做到奖惩分明,才能在为企业树立一定的威严,才能将通信施工一步步落到实处。

(四)加强管理人员以及通信工地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

通信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仅与设计图样与规划有关,还应该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有很大的关系。施工人员是否专业,是否认真仔细对通信工程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让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浮躁,让通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与施工管理都能发挥特有的功效。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控制;管理决策;安全;施工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要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1事故的直接原因

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CTB6442-1986)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1)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②机械设备、设施、工具等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④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主要包括现场照明不足、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混乱、交通线路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和地面滑等;

⑤恶劣的气象条件或现场条件,如暴雨、酷暑、严寒、台风、龙卷风、洪水、泥石流等易造成事故。

(2)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操作错误,忽视警告;

②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③使用不安全设备;

④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和工具等)存放不当;

⑤手代替工具操作:

⑥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⑦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等);

⑧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⑨机器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调整、检查等工作;

⑩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⑧在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⑩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

1.2事故的间接原因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本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

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伤害程度可分为1,2,3级,1级为轻微事故(如所有损失工作日不到3日的事故,假设为1分),2级为严重事故(如使工人3天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工作的事故,假设为2分),3级为重大事故(如死亡和重伤事故,假设为3分)。

第二步:确定每个安全风险的等级值,按发生可能性很大、较大、中等、较小、很小这五个等级,分别以0.9,0.7,0.5,0.3和0.1打分。

第三步:将每项安全风险造成伤害的可能程度与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安全风险的得分,求出所有得分后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各项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即可确定哪些是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的高风险领域,以方便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3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工程管理者所要做的是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选择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将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笔者将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总结为: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的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和损失较严重时,主动放弃项目或变更项目计划从而消除安全风险或安全风险产生的条件,以避免产生风险损失的方法。对潜在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安全风险一般采取回避对策。风险回避可以在某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影响的控制技术,而其它控制技术只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地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因为在回避了风险的同时,也回避了可能的获利机会,从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2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采取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减少风险损失的严重性,或同时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风险缓解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风险缓解的重要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措施有:工程法、程序法和教育法。

工程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减弱甚至消除安全风险的威胁。例如:在高空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对现场的各种施工机具、设备设置安全保护装置;按照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护棚、安全通道、安全标志等;给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品;在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坑井口等设置围栏、盖板等均是工程法的具体应用。

程序法要求用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从事工程施工以保证安全风险因素能及时处理,并发现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因素,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在施工中就是要真正落实好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安全会议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特种作业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职工守则和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

教育法是针对事故的人为风险因素为着眼点实施控制的方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表明,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构成项目的风险因素,因此要减轻安全风险,就必须对项目人员进行安全风险和安全风险管理教育。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普通员工,都要接受相应的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2)减少风险损失。

减少或控制风险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发生的情况下,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以遏制损失继续扩大或限制其扩展的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例如: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后对受伤人员立即采取紧急救护措施,同时加强作业环境的安全防护;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预案,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处置训练,提高施工单位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对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3)分散风险。

分散风险是指通过增加风险承担者以减轻总体安全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摊安全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内部的扩张,增设实体以分散安全风险或通过企业兼并以加大风险承受的能力;企业通过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发动企业各下属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分担安全风险。

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项目管理者设法将风险的结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转移给其他经济单位以使自身免受风险损失。转移安全风险仅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转移给他方,其并不能消除安全风险。一般分保险和非保险两种方式。安全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所投保的安全风险发生并造成人身伤亡时,由保险人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1998年3月开始施行的《建筑法》第4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这对施工单位而言是强制保险。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主要有工程分包和利用合同条件的拟定或变更。例如: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遇到对自身而言具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特殊施工(如水下施工作业)时,可将其分包,将安全风险转移给分包人。

3.险自留

风险自留,又称风险接受,是一种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安全风险后果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自留是一种财务性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后备措施,一般需要准备一笔费用,作为安全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若损失不发生则这笔费用即可节余。其主要用于处置残余风险,因为当其它的风险应对措施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这样只能选择风险自留。所以,风险自留是处理残余安全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它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质量管理

1引言

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建筑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意识到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强化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施工项目管理也成为当前建筑行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与现场管理展开探析。

2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是建筑企业立足的根本,建筑企业要严把质量关卡,把质量上升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地位。建筑行业涉及的范围广且工作内容复杂,给项目造成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工程对质量的要求。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集技术、经济等为一体,具有综合性质。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展开施工计划的编制实施、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其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控制[1];其次,建筑企业要强化内部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员工对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认识。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并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重点还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出高质量工程的关键。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并提高人员的质量管理水平。一些建筑企业由于对质量管理缺乏一定的认识,导致质量管理队伍人才的凋零,无法发挥出质量管理人才队伍的作用,不仅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而且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质量管理还在于施工质量与技术的提高,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使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使工程的各方面都能跟上时展需求。

3安全管理

建设施工项目自身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属于高危行业。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大施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规范施工流程与操作标准,并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安全员岗位,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督促工作,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施工管理体系,设置专门的职位,任用的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一定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技能,以及较强的事件处理能力,能够处理好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细”和“严”是工程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因此,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要全方位展开,做到一丝不苟,并且严格控制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建设与操作流程。由于建设工程的主要施工人员都是学历不高的农民工,他们缺乏安全管理与生产意识,而且对安全生产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展开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使工人自觉地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部门要发挥安全管理的教育作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给施工工人和监理人员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2]。施工企业还要加大安全技术的投入,做好紧急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安全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与企业损失。

4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进行成本预算,包括工程涉及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施工水平等。工程预算要根据工程设计进行,因此,合理的工程设计是各环节衔接的关键,要对关键程序与工程做出优先安排,以保证施工进度。材料费用在整个工程成本预算中所占比例最大,也是工程是否盈利的关键因素。施工企业在一项工程开始建设前,要进行材料采购,所选材料一定要与施工标准相符合,根据成本预算计算出需要的材料数量,并在预算范围内购进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材料,避免出现材料购进过多造成的资源浪费。购进材料后要做好材料的储存工作,避免外部因素造成材料浪费。同时,保证使用的材料质量在标准范围内,把好质量关卡。另外,人工成本也是施工成本预算的重要部分,施工企业要控制好人工成本,选择具有一定施工水平的施工人员,并开展相关培训,规范工人招聘行为,尽量避免招聘短期工人,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施工工程企业要设立相关项目管理部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根据人力需求招聘所需人员,并进行上岗培训,同时定期开展考核工作,以保持工人的技术水平与成本控制意识。对于员工的考核需要实施合理的奖励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奖励制度相结合,根据考核结果设置合理的奖金数量,并与员工的薪酬相关联,深刻树立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控制落实到细节中[3]。

5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也是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个重点。工程开始前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就取决于编制好的施工方案,而施工方案又是现场管理的依据。施工进度除了以施工方案为依据,还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对影响实际施工进度的因素进行排查,并及时解决,以保证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施工进度相一致。进度的管理需要从施工开始贯穿到末尾,制定出分段完成时间,控制好实际施工进度。施工进度控制对于工期来说非常重要,只有控制好施工进度,才能保证工程在规定日期内完工,反之将会严重影响工程的顺利完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加大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另外,工程开始前,需要工作人员详细了解签订的合同文件,明确工程完成的期限及其他要求,并对施工现场做出认真分析,以确保能够及时解决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工作人员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施工能力与施工现场的环境等因素做出综合分析,制定具体的与实际更加贴近的工作计划,在工程施工期间加大对项目管理的监督,促进各项管理条例的真正落实,发挥好现场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施工进度,保证工程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6结语

建筑企业能够保持平稳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存在,通过有效的项目管理对工程以及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条件,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使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工程的质量建设中,并保证获得合理的经济利益,还要不断创新与改进项目管理体系及各项制度,使项目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作者:潘峰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1】刘昌凡.浅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对策研究[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3):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