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财务会计管理论文

时间:2023-03-17 18:00:43

导语:在财务会计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务会计管理论文

第1篇

新公共管理运动是20世纪70世代,兴盛于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一场大范围且影响力很深远的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着眼于建立高效、优质的政府,倡导政府功能定位和输出的市场化取向。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先进的管理理论,提出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服务理念应用到公共管理部门,这项运动促使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会计进行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政府运行效率,提高财政透明度,能够将政府的财务情况更全面地反映给公众,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政府财务风险,使得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监督国有财产。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心思想是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效率、效益和质量结果,包括公共部门组织之间建立相互竞争的环境、重新设定生产力目标;增强国家对公共资源的分配及合理利用能力,有效使用社会公共资源;分权经营管理环境取代了高度集中、分级制的组织机构,使得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决策更贴近基层,并为客户和其他利益机构的意见反馈提供更多的空间;通过灵活的分析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来反映政府管理的成绩。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引导下,政府将能够更加灵活、低成本地对外界的环境变化、利益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传统的公共管理理论是官僚组织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对旧的管理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即“理性人”和“私人管理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假设前提。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所有活动于市场的人都是“理性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希望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这意味着政府放权给“无形的手”,政府的职能从“划桨”转变成“掌舵”,并将政府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新公共管理理论借鉴了许多先进私营管理方法,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尽管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组织结构有所不同,但是有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是通用的。如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放、目标管理等好的管理方法都能完全应用到公共部门中。新公共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也遭遇到了质疑,但是它也在不断被证明将是行政管理发展改革的目标。它通过推进改革管理的多元化,为政府做出公共选择提供了向导。因此,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需要政府会计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政府职能需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市场化政府”“政府”,这就需要政府会计进行深入改革,把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分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社会公众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提高和均衡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第二,政府会计改革是政务公开的需要。随着国家出台各种政务公开政策,这就要求政府公开政务信息和公共部门账户,为了使公众得到重要的基础性数据,就要求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更加全面地核算和披露政府资产、负债资产等相关信息。第三,提升政府绩效需要政府会计的支撑。政府绩效是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所体现的管理能力,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政府绩效(政治绩效、社会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但是政府绩效的评估是一件不易的事,目前的收付制核算基础很难对政府绩效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这就要求提升政府会计评估体系。

二、文献综述与评价

基于财政透明度的政府会计改革,Ferejohn(1999)构建了财政透明度分析框架。他认为政治家的徇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随着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而减少。王满仓等(2005)从理论角度分析了财政透明度的内涵,认为财政透明化是提高政府治理的关键所在,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于政府治理效率的改善有着积极性影响。程晓佳(2004)分析了IMF颁布的《财政透明度》的基本要求,并分析了它对我国政府会计范围、财务报告内容、政府会计基础、预算信息、会计要素、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影响,得出建立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是提高财政透明度的重要途径。B.J.Reed和JohnW.Swain(1996)指出,国家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法规、政府会计、组织安排制是公共治理的根基。基于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李建发(2001)指出,政府会计的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可先实行修正的现金制度,待条件成熟后过渡到权责发生制。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下发了《2010年度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的通知,要求北京、天津、湖南等地区试编基于权责发生制的政府报告,明确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要素以及各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编制披露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信息的综合政府财务报告。AnderwLikierman(1998)指出: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较之前会有更多的机会关注投入产出,这样可以提高政府绩效,优化政府服务质量。TonyDale和GrahamScott、IanBal(l1997)指出,政府会计改革需要在一个政府会计框架和积极健康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引入权责发生制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建立政府会计体系方面,陈继萍(2011)指出,我国的政府会计是“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的双轨制系统,前者和后者的服务目标不同,应该各司其职,但在政府会计和公共管理的整个层面,需要协同发展,互为支持,将预算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有效整合,以满足政府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彭宇田(2012)指出,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政府会计改革,目前的会计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政府会计定位不准、财务报表体系落后等,所以,必须按新公共管理的要求,从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对政府会计进行重新构建。基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方面,Zimmerman,J.L(1977)指出政府会计采取基金会计的形式而不是进行改革是因为作为理性的最大化者,影响基金会计选择程序的利益集团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和供给取决于他们受到的激励因素,并提供了一个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理论模型。Ingram(1984)指出,英国州政府的财务信息披露的数量取决于利益集团受到监督激励的大小,选民与政府官员的信息需求情况对州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程度的影响更强。通过分析国内外政府会计改革的参考文献,最后决定从新公共管理视角进行研究。但总体上说,我国关于政府会计改革方面的文献数量不多,而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改革更是少之又少,且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平台。基于此,本文从新公共管理视角出发建立相关可行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为我国未来的政府会计改革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现行政府会计缺陷分析

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完善政府会计体系,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政府会计管理系统,而且我国目前的政府会计体系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如果不加紧建立政府会计改革路径,在某种程度上将阻碍政府职能的发挥,使社会公众对政府失去信心。目前本国政府会计存在的缺陷有:首先,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缺乏统一标准。现行的政府会计包括预算会计、事业会计和行政会计,但是这三个会计体系是相对独立的,并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和会计科目且各自的监督范围也不同,这就造就了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次,政府的财务报告重点强调预算,不能完整反映整个政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披露的信息不完整,无法给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也无法让公众了解政府绩效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再次,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政府接受公众所托,集中公众的资金,代表公众管理公共物品,分配公共资源,帮人民管理公共物品、国有资产、债务和所有权益。但是目前的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只能反映财政的收支情况,不能反映政府的负债情况,不利于公众对政府财政风险的了解和监督,这完全不能满足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开资金状况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最后,核算基础存在明显弊端。在政府现行的收付实现制下,政府会计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负债状况,不利于防范财政风险。由于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当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在这种记账基础下,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使政府的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而且传统的收付实现制无法反映存量资产、无法对政府绩效和财政风险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这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无形的隐患和危机。

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路径的构建

(一)完善政府会计体系

由于我国的政府会计是预算与财务的双轨制系统,两者的服务目标不同,各司其职,但在公共管理的整个层面,需要协同发展,互为支持,需要将预算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有效整合,以满足政府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所以,必须按新公共管理的要求,从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核算基础和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对政府会计进行重新构建。我们认为应该从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主体和制定政府会计准则这三方面入手来构建以绩效评价为向导的政府会计体系。

1.确定政府会计目标。

目前本国政府会计的目标被定义得很明确,主要是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来源,并精确反映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为社会公众评估政府绩效提供依据。但目前政府会计信息的对象只有政府内部的管理人员,完全不满足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要求,即政府市场化。这就要求政府会计信息既要满足内部政府人员的决策需求还要满足外部相关利益者的需求。通过扩大政府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透明度,加强公众对政府活动的监督力度。政府会计的目标可以结合我国具体的政府会计环境,分为两方面:行为受托责任和报告受托责任,这样可以让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加客观地评估政府绩效和政府的执行效率。

2.确定政府会计主体。

目前政府会计主体模糊不清,为了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急需明确政府会计主体。本文将政府会计分为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其中记账主体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官员的信息需求,报告主体是为了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本文将记账主体分为各级政府、各级政府部门、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将报告主体分为单个报告主体和合并报告主体,这样可以明确政府责任和义务。

3.制定符合要求的政府会计准则。

为了保证政府会计改革的顺利实施,就需要制定贴近我国具体国情的政府会计准则。然而制定政府会计准则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所以需要从新公共管理视角的基础上考虑公共财政等因素。我认为首先应该将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分为政府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和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且财务会计体系对外公开信息的工具是财务报表和合并报表,政府预算会计准则体系对外公开信息的工具是财务预算报告和汇总报表。但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之间如何钩稽,合并报表和汇总报告应该如何编制,数据应该如何计算,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才能建立符合标准的政府会计准则,并以准则为引导改革政府会计。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

政府会计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是国际趋同的要求。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系统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主要目标是反映政府及其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会计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其中,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总体上实行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系统缺乏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营业绩与成本、支出效率与效果等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且从我国目前的国情看,要在政府会计核算、合并财务报表和预算编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引入权责发生制为时尚早,但是通过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可有选择、有步骤地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结合的形式。为了稳步推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除了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府会计体系,还需要其他配套改革措施,如研发相关软件系统、加强预算监督、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还要培养相关的高级管理人才以保障权责发生制能顺利引入。

(三)提高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的最终产出,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载体。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环境的变化,我国现有的政府预、决算报告制度将难以满足各方面使用者的需要,建立更加全面、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将是大势所趋。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政府的运行业绩、政府财务状况,所以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整体财务报告体系,提高政府财务报告信息质量至关重要。(1)引入资本市场的第三方审计。为了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和有效监督、规范政府活动,从新公共管理理论方面考虑应该引入资本市场的第三方审计。审计的种类可以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其中要求外部审计对政府会计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这样有利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则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可以提高政府的职能执行效率。(2)规范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的质量令人担忧,无法反映政府的或有负债,而且最重要的是会导致利润虚增或虚减,无法防范财政风险。所以,必须重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规范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具体的做法是:第一,建议我国将财务报表改为财务报告。我国政府会计财务报告,一般称为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而财务报告主要由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第二,增加政府审计报告,提高政府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综上所述,现行的政府会计无论是核算基础、政府报告制度、会计主体还是政府会计体系都存在很多缺陷,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不能满足政府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政府职能转化的需要,所以必须进行政府会计改革。具体的途径是:第一步,完善政府会计体系;第二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第三步,提高政府财政报告的信息质量。

五、结论

第2篇

(一)管理混乱,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应该明确分开,相互协助,相互制约,而国外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完成了这种分管的改革,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使得企业在发展中更具优势。首先,如此分工使得企业内人才的工作更为明确,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流畅运转。其次,这种方式使的企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在明确的分工下,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也在不断提升,更提高了企业经济周转的效率,稳固了企业发展的步伐。我国在现代企业的改革中,也进行了此类的探索,但少有企业能够完全的完成,这种分管的不明确,使得企业的会计审计等部门也难以真正的独立,使得其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二)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上缺乏有序的结构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是要能够进一步确保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管理,在另外一方面是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好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用。但是,从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还是面临不少的挑战,其中就包括企业财务信息缺乏科学性和可信度。这样就会在各个部门执行相应的命令时,造成各个部门间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很多都是由项目负责人直接进行任命,这样的做法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信息可以进行随意更改,但是对于项目负责人来说,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却往往能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很多的建筑施工财务信息人员与项目负责人之间达到某种“默契”,这样就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信息的失真。

(三)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制度不够透明和完善

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会计违规方面不作为,相关的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相关法律规定的惩罚力度不够,这样就会造成会计违规惩罚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这也将会间接造成会计信息管理的不明确。另外,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也是造成会计信息管理不够科学的主要性原因。

二、如何来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行业财务管理

从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来加强企业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第一,企业要能够实行集权性的财务管理体制,集权型的财务管理就是通过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利以适当的方式进行集中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对财务管理上的有效控制,同时还能有效避免企业资金的挪用和资金使用资源的浪费,有利于企业资金的统一安排和调配,建立有序的财务管理机制,防止资金的非法流失。第二,企业可以详细规范财务审计管理和决策过程,从而有效避免很多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可以避免企业资金进入私人的口袋。第三,建立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对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起着重要的财务控制作用。

三、结束语

第3篇

近年来,全总、省总工会先后下发了《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的通知,要求全国县级以上工会全部完成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同时研究、部署、带动基层工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各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在上级工会的带领和指导下,福州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始终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好用好工会经费、提升会计服务水平”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省总工会关于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规范建设与落实《工会会计制度》相结合、与解决工会财务会计重难点工作相结合、与落实财务会计检查和审计意见的整改相结合。

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主要做法:

1、抓贯彻、定目标,出台县级、基层工会《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福州市总工会在认真做好本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自查自纠工作后,根据省总工会的最新规定和指示,结合福州市实际,先后制定并下发了《福州市县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2011〕34号)及《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榕工办〔2012〕48号),积极组织各级工会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自查自纠工作,通过开展座谈会讨论、互审互评的方式评选出财务管理规范化合格单位,并予以表彰。

2、找差距、重整改,切实解决县级工会财务会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福州市总工会召开规范化建设部署会议,组织县级工会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要点,要求县级工会、市级产业工会要充分认识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把开展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要按照《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考核办法》的要求,对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全面提高工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

3、抓示范、树典型,推进规范化建设见成效。为推动县级工会开展规范化建设,福州市总工会选择了永泰、福清作为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先后在福清市、永泰县召开现场推进会,这两个试点单位在会上分别交流了规范化做法和体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永泰县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工作材料。会议同时通报了全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开展情况。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湘国参加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市级各产业工会,要认真推进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工作,健全制度、对照标准,逐条落实;要抓住机遇,重点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会经费等财务工作重难点问题;要加强学习,提高财务会计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工会重点工作的水平。经过这两年来各级工会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县以上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财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工会财务机构进一步健全、财务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财务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工会资产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二、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现状

近两年来,县级以上工会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了深入了解目前福州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2013年末至2014年初,福州市总工会组织专门人员成立调研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市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本项调研共召开座谈会5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5份。其中,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所占比例分别为10.8%、69.3%和19.9%;行政人员、财务人员、工会主席和其他人员分别占28.5%、53.1%、17.4%和1.0%。从问卷显示结果来看,福州市基层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整体情况仍较为薄弱,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工会经费、会费收缴工作不足额、不及时。在调查中发现,72.94%(310家)的基层工会存在着拨缴经费标准过低、缴交经费不及时的现象。工会经费按规定及时、足额拨缴的单位只有115家,占27.06%。未能体现公平税负。同时,调查中还发现,有259家基层工会从未向会员收取会费,占60.94%;在有向会员收取会费的166家基层工会中,有47家基层工会半年才向会员收取会费一次,占样本总量的11.06%。大部分基层工会未能按规定及时、足额向会员收取会费。二是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总体水平不高。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专职工会财务人员37人,占8.47%;兼职财务人员388人,占91.53%。而且,调查问卷显示,基层工会会计人员职称水平总体不高且参差不齐,其中中级以上会计技术职称的有69人,占16.24%;初级职称有158人,占37.18%;会计员有184人,占43.29%;还有3.29%(14人)无会计从业上岗证。三是工会经费独立核算的比例有待提高。调查问卷显示,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开立银行账户的基层工会仅208家,占48.94%。在问及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原因时,部分基层工会认为工会经费总量少、设立独立银行账户手续繁琐且没必要,工会经费仍在行政账户开支。这种现象间接导致了行政支出挤占了工会经费。有43家基层工会虽然独立设置账目核算,却没有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工会一切经济业务开支仍由企业老板审批,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小型私营企业。四是预算管理不规范,执行不到位。在受调查的425家基层工会中,有228家基层工会未执行预决算管理制度,占样本总数的53.65%;在有执行预决算管理的197家基层工会中,13.88%(59家)基层工会日常活动经费开支随意性大,有超预算现象;11.06%(47家)基层工会预算编制程序不够规范。五是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半数的基层工会反映,基层工会活动经费有限,行政未能给予工会一定的经费补助,不足以满足工会日常开展活动需要。

三、探讨影响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发现的工会经费收缴不足额、财务人员配备不到位、未实行工会经费独立核算、预算管理不规范、基层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等现象,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企业主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对工会经费收缴认识度不高。首先,部分企业主本身对缴交工会经费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对工会组织存在心理抵触。从企业方来说,企业追求的最大利益是成本最小化,从而实现利润效益最大化。企业方认为缴纳工会经费减少了企业利润,直接造成了企业的负担,因此采取了虚报、少报企业人数,以最低工资标准计征工会经费,甚至不交工会经费的方式来规避支出。再次,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的一切开支必须由自己掌管,工会主席也是受命于企业领导,不能与企业领导平起平坐,工会开支不能任由工会主席审批。必须尽量减少开支,没必要多成立账户,财务人员直接由行政方财务部人员兼任即可。这种心理直接或间接造成工会活动难以开展、无法执行工会主席“一支笔”审批、专用账户难以建立、财务人员配备不完善、工会活动经费不足的现象。

(二)工会经费地税代征的作用和成效有待提高。福州市2007年开始推行工会经费地税代征工作,从总体来看,工会经费收缴实现了稳步快速增长,收缴总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收缴成效显著。但是还是存在着经费拨缴率偏低的现象,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从2013年工会经费收缴数据分析来看,全市有15700家独立基层企业,缴费单位数13735家,拨缴面达到87.48%。人均应拨缴经费258元,实际拨缴率只有39%,人均月缴费工资标准1043元,仅是2013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工会经费委托地税部门代收,但地税部门只增任务不增人。为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地税部门有时难免顾此失彼,直接导致一些企业钻空子,每月仅缴交地税部门允许通过的最低标准的工会经费就敷衍了事。二是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由于税务征收和工会经费征收是两套运行系统,地税部门征收工会经费的前置条件是企业必须实行工会信息登记,企业必须在录入工会经费征收系统后才能申报缴交,如果部分投产一年以上的企业不组建工会、不主动登记、申报,逃避缴纳工会经费,而地税和工会两个部门对欠缴、拒缴的企业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进行约束,就无法对这些企业形成有效的制约。三是地税部门税务征收的平台优势尚未能完全为工会所用,征收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脱节。

(三)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是财务人员受“双重”身份的限制。由于大部分行政财务人员兼管行政和工会的财务核算,财务人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先是行政财务人员,其次才是工会财务。这种身份造成了财务人员的意识直接受企业领导的限制,一切工会活动要从企业行政出发,企业资金不足的时候就少交,甚至不交工会经费;企业领导认为没必要的工作就不需要开展,譬如预决算管理工作。同时,由于财务人员身兼数职,当企业行政财务工作量大时,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必然得不到保证。二是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部分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主要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基层工会组织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简单,不需要配备专业素质高的财务人员。这种现象也是导致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推动基层企业工会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从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入手,提高企业领导对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视。要推动基层工会财务工作的规范运行,必须要取得企业主的支持。第一,要通过立法,使企业正视工会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立法部门应加强相关法律的修订,在法律中加入强制性约束条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保护措施,提升工会组织的地位,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应该是独立于企业而存在的,而不是依附于企业管理下的一个分支机构。通过法律,强化工会组织的职能,使企业认识到工会组织的主要职能不仅仅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更是联系企业与职工的桥梁,是劳资双方利益的维护者,是劳资矛盾的“油”、“灭火器”,真正的理解工会组织,理解工运事业,尊重工会干部。第二,加大工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工会政策法规及各项工会发动的惠民活动、措施,提高工会组织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发挥多方联动作用,结合政府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形成合力,深入到企业中去,送政策送制度上门,广泛宣传工会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引导行政领导、工会干部和财务人员学习《工会法》、《新工会会计制度》《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增强其依法拨缴工会经费的自觉性。第三,上级工会应尽可能的多给予基层工会活动经费补助,以满足基层工会开展活动的需要,使企业行政领导认识到工会经费是开展工会工作和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加强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对企业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从加强税务、工会、企业三者沟通协调关系入手,不断提高工会经费拨缴率。要打破工会经费收缴的“瓶颈”,税务部门是关键。一是工会和税务部门双方要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加强协作,及时反馈工会经费代收工作存在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探索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工会要充分利用税务部门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如地税部门在开展税收稽查工作时,把工会经费征收工作纳入其中,大力宣传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的重要性,使企业深入了解工会事业的重大意义,消除对缴纳工会经费的抵触心理,树立法制观念,自觉依法申报、依法收缴。二是要加强双方的信息交流,尽早实现网络互联,保证地税征收系统与工会经费地税代征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两个系统“三同步”,即时间同步、信息同步、措施同步,使工会能第一时间了解企业信息及工会经费代征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保证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三是要促使税务部门加大对不守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对经费不缴、漏缴的单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制约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工会经费收缴的足额到位,保护诚信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

(三)从塑造典型入手,不断扩大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步伐。要在全市基层工会中推进财务规范化工作,关键是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切忌一蹴而就。工会组织要精心选取一些财务管理较为规范的基层工会,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基层中去,以引导激励为主,积极帮助基层工会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这种方法挖掘出一些先进典型,并在全市基层工会中进行广泛宣传并表彰为示范单位,以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激励并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整体协调发展。

(四)从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入手,提高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水平。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县市区总工会、产业工会要加强对下级工会财务工作的指导,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人员进行工会财务、经审方面知识的培训,帮助工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应用新的工会财务知识,可以邀请财政、审计等政府部门有经验的专家对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讲解及指导。并且不断创新财务工作方式,定期组织基层工会财务、经审工作竞赛,促使基层工会财务在比赛中增进知识与沟通,加强基层工会财务工作交流,从而进一步带动基层工会财务规范化建设的发展。

五、总结

第4篇

在企业会计活动中,财务会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财务会计沿用了传统的会计模式进行核算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会计主体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最终形成财务报告,故俗称为“传统会计”。主要侧重对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及政府部门等利益主体,提供相关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能力等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资金走向起着监督和管理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非同小可。管理会计是以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为主,通过信息的确认、计量、分析等过程,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进行严格把控,最终为企业决策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提供出重要的参考数据,达到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文化的形成。因此,有着“内部报告会计”之称,具有指导企业决策者、部门负责人等规划经济活动,实现内部资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价值的高效创造及价值的合理维护的功能。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点及相互关系

在企业会计领域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两个不同的分支,在实践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会计主要对企业内部决策管理层,提供企业者所需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对外部信息需求者,向外提供报告信息。但是,两者都是以提高企业经济为目的,正确记录、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企业中的价值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第二,财务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已发生的、过去的生产经营情况,反映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状况,是一种“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反映的状况进行再加工,反映出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的预期状况,具有前瞻性,属于“经营型会计”;但两者都是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进行信息的采集,体现企业社会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第三,财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有着固定的原则和标准,企业必须遵守特定主体的规定,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如《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等,向有关部门提交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则作为企业内部的活动反映,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法律法规的限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助于企业的改进管理,提高企业效率为宗旨的方式,灵活地应用预测学、控制论等管理理论,进行随时调整,提交适应的报告格式和标准。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现代企业会计服务,共同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满足外部及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必然性

在会计体系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组成了一个耦合的开放系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辅相成,密切相连,财务会计是基础,会计质量是管理会计分析的重要保证。财务会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要管理会计进行提升,只有准确和广泛的财务会计数据,才能使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加工的数据信息得以全面、高质地反馈企业的经营过程。因此,将企业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整合为体系,两者相互渗透,对财务会计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等管理会计手段,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组织中的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都有着积极的帮助。面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内外配合、互相反馈,共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实现会计最原始和终极的目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大融合,是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活动向外延展的结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融措施分析

为了使财务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和管理会计的发展,建立一种全能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的真实完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步伐已经加快,无法割裂地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一)构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模型,保证信息输入的融合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并把这些数据传递到相关部门进行合并、加工、整理,有效地、及时地满足各方的需求,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原始信息目录清单、设置共用的会计凭证模板,将财务会计方面的各类报表,诸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计算公式及相应提示设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便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会计数据库中自由取数,建立各自对应的处理报表。目前,我国在软件设计中,ERP管理系统实现了会计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操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得到了加强。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企业供、产、销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体现生产控制过程的融合

1.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企业运用的各类会计工具的沟通作用来实现融合。从供应链开始,到产品的销售资金回笼,直到出示财务报表,体现财务会计的过程,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明确、具体的依据,便于管理会计为企业未来的经济预算、经营绩效进行规划和考核。形成两种会计活动回路循环的路线:计划-控制-反馈-考核。

2.值得强调的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在成本控制核算方面,两者的成本考虑因素不尽相同。财务会计是据实反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材料、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等在产品中的分配,以此确认产品的成本价值。管理会计的成本计算则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1)建立产品品种编码表和成本动因编码表。这种编码制,可以有效地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数据对应起来。在数据库中,对各类产品品种进行规律性的编码,根据成本动因态势,勾勒出产品与作业的对应关系。(2)分部门、分项目地与成本库的成本核算数据产生对应关系,形成一个成本库编码表。财务会计成本类科目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在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下设的明细与管理会计中作业成本间必须建立相应的联系,可以通过作业成本下设一级、二级科目、或者过渡科目的设置,形成对应关系。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生成了一系列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交叉构成了企业的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显示出的企业经营成果效益,不仅供内部人员使用,而且向外部人员传递的会计信息,包含交叉了许多的内部资料,比如:现在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所披露的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等信息,本质上应属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性的信息,现在也被外部人员所获取。内部的两张报表也扩大了内容,利润表也向综合收益表方向转化,原有的单纯财务报表,增加了非财务信息的项目,丰富了财务报表的内容,使财务会计的标准上了一个台阶。

4.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实施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数据,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防范,这些都与财务数据相关。管理层、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评估及估值的参考资料,企业员工也需要从会计信息中了解其薪酬受影响的情况。因此,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被管理者等相关人员的关注度都是有增无减的。这促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交叉,两者的界限不会那么绝对明显,相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

(三)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抓好预算编制与控制的各个环节,扩大两者的融合度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相互结合在一起,混合使用的,具有较强的内在契合性,管理会计也贯穿了企业整个价值链的环节,为企业的目标战略执行情况起着监督、调整业务活动的作用。全面地预算管理,渗透了企业的销售、生产、成本等各个预算模块,与收入、费用、资产与财务需要合为一体,是一种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推动现代企业贯彻落实经营战略的一种管理工具,将各种关键问题在一个体系中进行评价、控制和解决的有力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持横向、纵向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更加的准确及时。

1.预算编制中的融合。在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制订生产产量、各项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方面的预算,归集数据的逻辑与编制实际的财务报表的流程相一致,按统一的计量标准,经济事项的确认,由财务人员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归纳,并综合考虑企业利润目标及销售预计方案的编制,形成预期的企业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最终编制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使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并对经营过程中的目标控制加以有效管理。

2.预算控制环节的融合。要达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效果,不仅要编制合理的财务预测,而且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完整的预算控制制度,形成一个多环节的联合体系,实施“计划—控制—反馈—考核”的持续改进循环,建立各项指标的勾稽关系,对各项预算考评指标进行量化,倘若计划数与实际数据偏差较大,要及时关注并调整。必须保证预算与战略、预算与奖惩制度、预算与预算动因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真正实现预算对企业前进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第5篇

第一,会计基础对比。旧的高校财务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而新高校会计制度更重注实质,以实际发生的现金收付责任权责来确认本期的债券和债务、收入和费用。第二,会计科目内容对比。在资产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高校的各种财产、债权及其他权利。科目内容新增设了六个方面,涉及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的概念及结算、国有资产出租、无形资产摊销、资产出租、对外投资收益、资产管理要求等;增设了七个一级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等,从而进一步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在负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负债是指高校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劳务或资产偿还的债务。新会计制度调整了借入款项、应缴款项等项目,充实了负债分类及具备内容,并重点强调了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在收入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收入包括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新会计制度维持了这一收入分类,并修订了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强调财政补助收入中财政部门的同级,加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而统一高校财务管理和预算。在支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八条支出管理,明确支出的概念、内容和分类等。新会计制度删除了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增设上缴上级支出、其他支出,并对事业支出做出重点修订。第三,其他内容对比。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方面,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了总会计师的相关内容,修订财务机构的设置,强调高校一级财务机构的管理权责;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高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规范报表附注披露内容,明确绩效评价,同时明确高校财务管理对预算的编制,对资产管理、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的监督职能。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启示

(一)高校应加强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

高校新会计制度转变了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等,并调整高校内部会计核算方式,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运行状况做出更好的反映,更能促进高校财务核算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为规范高校会计工作提供依据。同时,高校新会计制度废除了一些旧科目,增设了部分新科目,为配合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财务部门应积极跟资产管理部门配合,完成好清查学校各类资产的工作,为后续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减少或取消使用临时性的账户,统一使用国库集中支付;组织高校财务会计人员积极学习新会计制度,让财务人员能熟练操作新系统、新软件、新科目,做好新旧衔接工作。另外,在转换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节点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面对巨大的挑战、机遇,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好好把握契机,及时整理财务信息数据、规范财务制度,安排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好内部财务工作。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构建预算编制机构,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多数高校目前并没有专门构建预算编制机构,只是由学校的财务部门编制预算,预算管理意识较弱。为切实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及预算执行力度,高校当务之急就是构建预算编制机构,从思想意识上给予预算管理足够的重视。高校预算编制机构主要由校领导负责,由财务部门牵头,由学校的资产部门、审计部门及二级学院派出的专人等共同组成。预算编制机构负责收集学校各个部门的预算资料、预算编制,并由各部门向预算编制机构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全程监控预算的全过程,最终有效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将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跟二级单位工作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出资金的效率。

2.规范预算编制,

加强预算管理预算是高校事业计划的货币体现,而规范学校预算编制、加强学校预算管理、提高学校的财务计划能力和控制能力是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3]。其一,高校财务部门应坚持综合预算,将学校可能发生的各项支出和收入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其二,坚持把增量预算过渡到零基预算,并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干部人数、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及相关标准确定预算基数;其三,进一步细化经费的指标管理,严格以项目管理要求为依据,设立项目明细,实施刚性项目预算,防止任意挪用预算资金;其四,严格执行既定的预算,坚决防止超预算的现象、无预算就支出的现象,即使是收支情况发生变化,也要在调整预算之后才能处理。通过加强高校预算管理,不仅能强化高校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还能确保高校的科研事业、教学事业等正常运转,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成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强完善预算的绩效考核机制

高校应及时将各个二级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等纳入到相应部门的年终考核系统中,从而把预算跟全体员工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针对执行预算项目的具体情况应定性、定量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完成成本分析。针对严格执行预算文件的部门,可适当给予奖励;针对资金使用效率偏低、预算执行情况较差的部门,应给予一定的处罚、警告;情况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对于高校的各个重大项目支出,务必要进行预算绩效考核,明确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克服一些领导的主观意识,避免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以提高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

1.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中,高校应实行集中核算、统一领导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的财务部门是一级财务管理机构,直接由校领导组织开展工作;学校的后勤集团应实行二级核算,推行会计委派制。财务部门负责贯彻国家财政法规、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统一管理高校的每一项财经工作。在高校党委及行政的领导之下,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争取通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2.积极建章立制,规范收取学费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政府财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有效缓解学校承担的资金压力,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高校应积极建章立制,规范收取学费,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高校在努力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可通过多样化办学的方式创造学校收入的增长点;在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专套本、大专、电大、中专等办学,以切实提高学校收入;财务部门积极以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费收缴管理办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该收的学费、住宿费应收尽收,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缴费率。

3.加强财务监督,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新高校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实行集中财务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要集中管理各类账号,各项合格的收费全部由财务人员收入账户,不留任何死角,坚决避免小金库的出现。在使用资金时,财务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实行审批、核算及监督等程序,确保统一调度学校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高校应顺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如高校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及经济合同制度等,财务部门建立起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以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高校尽早走上科学的财务管理轨道。

三、结语

第6篇

企业的财务管理包括了与企业的资金、资产、债权、财务关系等各方面的管理内容,会计核算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的资源与资产进行货币化计算,他们都属于企业必要且重要的经济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所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对专业与科学的管理技巧和水平要求较为严格。由于财务管理包含了一切与企业经济资金流动相关的事项,因此从某一角度说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融资困难由于房地产企业的特殊生产形式,对资金流通量的要求比较高,并且投资的收益是一个长期的资金回笼过程,因此对企业以及投资公司的实力要求非常高,目前由于地产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同时市场形势也趋于下滑,因此造成了许多地产公司的融资困难。2、生产资金管理困难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由于涉及到各个与原料、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开发等多方面的费用,因此在资金的合理分配与有效管理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目前的房产企业对资金管理的缺失使企业的生产资金不能被集中管理和控制,造成了许多生产上的不便与资金控制的困难。3、销售资金管理困难销售资金主要是指项目的推广和项目销售相关的其它资金,由于企业一般将较多的资金放在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上,因此在项目的运营及推广方面的资金不足,并且即使资金充足,但由于企业对资金管理的忽视,使销售资金方面不能得到科学的管理,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4、成本管控困难合理的成本管控是地产企业取得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地产项目的生产成本占据了整个地产项目的最主要资源与资金消耗,但是由于地产项目的复杂性使得与项目生产有关的原料采购、项目开发、土地使用权的获得等多方面都对成本管控提出了要求,因此在没有科学完善的财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无法完成对成本的有效管控。

(二)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现状

1、工作不规范由于会计核算不仅涉及专业的财务知识还要求符合相应的核算制度,对专业化与法制化的要求均较高,但地产企业又没有对会计核算投入足够的精力,因此造成了在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普遍存在运算与核算数据不的准确,以及运算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不规范。2、缺乏监管由于我国关于会计核算的制度与相关法律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意见,因此对地产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管力度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健全,无法实现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监管。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运作提升措施

(一)加强资金管控

企业要想寻求自身财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效利用会计核算机制实现企业利益的合理分配,必然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加强资金管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企业应当提升自身的资金管控能力,将财务管理做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对待。

(二)建立资金核算监管体制

由于企业的资金核算机制不健全,导致了企业的资金管控困难,因此加强资金管控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将资金的核算体制完善与健全,将资金核算以科学的财务管理要求为标准建成完整的管理体制。

(三)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由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和严格,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培训,是提升企业财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四)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企业要正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意义,并加强企业全面的管理,使企业的每个运营环节都能够条理、科学的进行,最终实现企业的有效运转,实现企业的最终利益、取得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第7篇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是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与应用指南三方面内容,在这之中,占据最主要地位的是基本准则,在整个的会计准则系统中其发挥的作用是主导性的,而具体准则则是参照基本准则的各项要求而对各项关于业务或者报告而执行的详细规定,另外应用指南指的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与连接。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将我国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经济业务会计处理规定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完善,有效提升了会计准则的国际性指标,颁布与实施意义明显。就整体层面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变了传统的重视利润表和忽视资产负债表的观点,转变成为重视资产负债表,体现了财务管理观念的重大变化;第二,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有效完成了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方面的一致性,在会计核算理念、会计计量属性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参照的是国际会计准则条例;第三,资产减值损失与企业成本核算等各个方面都开创了各项全新的规定。研究实践资料显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与开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其和企业经营有关的各种投资人、债权人与经理人等方面的利益主体,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重视程度。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

1.重视资产信息质量

长期发展以来,我国传统的会计收益理论都遵循着收入费用观原则,在这种理念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利润成为了判定企业盈利能力、考核管理等级的重要参照数据。这种形式造成的不良后果便是企业为了追寻短时间内的利益而盲目开展利润操控工作。新企业会计准则完成了从重视利润转变成重视长远利益发展为方向,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组成方面,明确了资产负债表占据的一个中心性地位。在企业所有权益增加的情况下,才能突出表现企业价值的增加。所以能够有效的制约企业短期,促使企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有效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改善资本组成,开展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2.重视现金流量信息

现金流量信息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就从财务管理的理念上分析,企业的价值在于现金流量的能力。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别,即财务管理使用的一般是现金流量,但是财务会计重视的则是收入与利润。实际上财务管理是不能够和财务会计化为同等概念的,例如在进行一个项目分析的过程中,对项目进行现金流量折现而非收益折现,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进行股利折现而非利润折现。但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使得企业的财务和会计间有了更为深入的融合,新会计准则当中有关资金价值理念的注入,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将重点放在现金流量信息之上,从各个方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以盈利性为指导从事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盲目的以经营生产规模的扩大,追求片面的产业利润为目标,需要将企业的发展速度与效益较好融合,企业要想提升效益,必然要勇于投身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用正确有效的竞争战略方针,在竞争过程中谋得最佳地位。

三、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开展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1.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受到冲击

当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都在逐渐接受并使用上市公司的评价方法来进行企业发展,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要求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企业价值最大化当成是企业财务管理上的根本目标,我国对财务管理发挥的基本观念也借助这种方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比如新会计准则当中对企业财务报表和分部报告当中的规定,全面的表示了除了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价值,还需要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工作人员的薪酬等规定也做充分说明,进而实现从利益的层面调整个体和整体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其发挥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企业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被突出表示,各种分配方式也更能够表示出合理性与科学性的目的。而这些种种规定,能够让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冲击,而企业也能够因此更加重视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

2.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受到冲击

新会计准则在企业中能够让企业的经济利润不断朝着最大化的目标发展,同时能够让企业的股东财富同样朝着最大化发展方向转变,在这之中包括了企业价值至企业利益最大化,单单的从当下我国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不断变多的情形分析,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已经把新推出的会计准则基本目标当成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目标。在这之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对医药行业资本系统的研究与规定,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各项合理化的要求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突出表现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性与持续性得到了落实。就企业价值最大化与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调节都发挥着重要良好的指导性作用。

3.对企业财务方面造成的影响

对新会计准则来说,其对资产减值发挥的作用中,会在反对各种相同控制条件和转回的情况下,利用企业的合并手段使用债券造成的损失,都需要进行一种规定,可是这些种种规定全部都是建立在之前相似情况下而出现的以股价上升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但是这一连串的规定让我国在企业财务过程中的各项有关工作的稳定性和风险防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都得到了举足轻重的表现。在会计准则之中,明确的规定了公允价值在房地产投资方面、交易方面和债务重组等方面能够被允许使用。这样的理念也恰好是我国新会计准则朝着国际化方面发展的直接性表现,同时也使其在整个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有具体表现,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中一个突出性特点。就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企业的高层特别偏好对“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并以此为基础而开展的各项连续性的数字游戏,但是这些行为也造成新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其建立的目标与实际内涵等内容不相融合,使其完成对上市单位外部资源而进行的有效性保护,从而让企业在利益和价值获得的过程中朝着正当的方向发展。

4.对企业融资投资经营决策造成的影响

第8篇

近年来,如何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更深入、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有充分而系统的认识。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

诚如我们所知,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它们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它们的发展目标都是通过记录和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链条活动),收集和整理足够的经济信息供决策者使用,以更好地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更确切地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在企业管理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务会计是基础,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核算与报告来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足够的决策信息和评价资料。而管理会计则是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它通过利用财务会计整理和提供的各项经济信息,结合特定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来预测和规划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总的说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的,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

从整体上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发展目标是相似的,但是,它们还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的使用范围和会计的工作主体。

一方面,从工作主体这个角度来说,财务会计是服务于整个企业的,它所收集、整理、加工的信息都立足于整个企业,它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整体的发展。而管理会计的主体,相对而言则更为多样化。它的服务主体既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部门、车间或者是个人。

另一方面,从信息使用者这个角度看来,管理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的使用人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而财务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的所有者范围则相对广泛,既有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还有与企业联系密切的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从整体上看,诚如我们所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加入WTO,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外、国内市场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企业遭遇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压力,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大不如前。而管理会计凭借自身的巨大优势,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会计体系下的数量经济分析、数理统计推断、全面预算等思想充分提高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率,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对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具有不可替代是重大意义。

(二)从信息收集、加工、应用上推动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完善

从细化角度上看,我们不难发现管理会计在信息收集与整理、信息运用与分析、发展规划与设计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说来,正如上文所述,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既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使一个部门、一个小组,甚至一个人。因此,管理会计往往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经济信息,整体的和个体的,单一的和双向的,历史的和未来的等等,在管理会计的核算体系下,企业最大限度上地获得需要的经济信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

  其次,管理会计在局限性的应用和加工上也有专门的方法体系和工作系统,从而对企业的资金运动有着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认识和考察,进而能够做出更为长远、合理的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对未来市场环境的预测和考察,对企业发展时机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对企业整体经济活动和资金流的走向都有着整体的掌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做出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与企业长远发展息息相关的经营规划和绩效考评也离不开管理会计。当前,经营目标的制定与全面预算体系的建立都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必须重视和关注的方面,而管理会计依据自身强大的预算核算功能,在增收节支、减员增效、绩效考核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管理和经济基础。

三、企业管理会计缺乏的原因

正如上文所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会计缺乏的现象,这是十分值得我们探究的。

(一)会计人员综合素养不高,企业管理者放权困难

毋庸置疑,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因为专业的管理会计,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对会计人员的复合型专业技能的要求十分高。这就导致当前财务会计泛滥,而管理会计人才缺乏现象出现的最直接原因。

此外,企业负责人文化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他们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上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记账、核算工作,而没有技术含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工作更是没有贡献和建设,因此对企业的财务工作重视不够。与此同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普遍存在“集权”的问题,而没有给予企业的财务人员足够的管理权和决策权,这也就导致管理会计没有生存的突然和发挥职能的机会。

(二

)会计管理软件使用率低,电算化水平不高 当前,企业的会计管理软件使用率普遍较低,尤其是会计电算化水平并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高。管理会计对会计管理软件的应用要求十分高,会计管理软件能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系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不仅在记录和核算,在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上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不少企业都忽视了会计管理软件的应用与学习,也没有建立起企业专门的数据库,对长期以来的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极大地阻碍着管理会计系统的成熟和完善。

四、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具体战略和措施探讨

在充分认识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和区别后,我们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对管理会计的缺失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下文将对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具体战略和措施展开系统、全面的探讨。

(一)引导企业负责人转变会计理念,推动会计与管理的结合

诚如我们所知,在大多数企业,企业负责人(领导者)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想要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我们首先要引导企业负责人转变自身的会计理念,提升他们对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视程度。

具体说来,一方面,企业负责人要注重自我提升和完善,积极参与管理会计知识相关的培训,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资金运动的运行机制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会计核算系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转变原有的会计理念;另一方面,企业负责人要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会计人才,对财务工作者适当地“放权”,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让财务工作者更好地将财务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相结合,以更完善地进行企业会计核算与预测,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合理、科学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二)加强专业管理会计人才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养

  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和机构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在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当前企业的财务工作者普遍存在着综合素养不高,也即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知识的问题。因此,企业首先要加强专业管理会计日常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具体说来,企业要依据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密度,开展专门的培训活动。针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会计业务熟练,而企业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开展专门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培训和指导,引导财务工作人员掌握管理会计软件应用,让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更好地将财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提高。

(三)增加会计管理软件的应用,提高电算化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管理软件和会计管理模型、方法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与会计核算业务中都应用得较少,这对管理会计的转变和实现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这些会计管理软件和管理模型的应用,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电算化水平。

具体说来,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局域网络,并建立企业自身的会计管理数据库,运用全网联合的系统和专门的管理会计软件对企业进业发展的原始信息进行合理、高效地收集、整理、加工和核算。与此同时,企业要尽可能地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将企业的会计核算设置于快速、高效的运行系统当中,减少人工操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整体核算精度和管理强度,以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应用。

第9篇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影响发展

我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竞争已提前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因此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市场竞争有序合理的进行,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为规范市场运行,保护各方利益,以及发展我国的财会事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财务,是指围绕财产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市场中,财产的货币表现就是资金。企业在运转的过程中,必然发生资金的拥有、分配、消耗和收回,因此,企业有关财产的经济业务,实际上就是资金的运转过程和结果,财务管理即对资金运行过程的管理。

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财政部颁布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来规范市场竞争中的财务工作,与旧的准则相比,新的准则从基本原则性规定到具体实施细则都做了较大的改动,使得财务工作更细致,更具可靠性,充分发挥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引导功能和管理作用,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具体方面:新准则删除了旧准则中的原则性规定,明确的提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将其全面的应用于具体准则的各个方面;利用各种手法,适度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扩大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范围;扩大会计职业判断,将其贯穿整个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等等。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对财务管理工作观念的影响。(1)资金时间价值观。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资金在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形成的差额价值,一般表现为正差,即价值的增加额。资金时间价值观一直在财务管理理论中处于很重要的一个位置,但旧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很少涉及。新会计准则对资金时间价值作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将是会计与财务管理新的结合点。(2)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衡量企业收益的两种不同理论,前者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衡量收益,不必考量如何实现之类的问题;后者根据已实现的收入和费用以及配比原则来确定收益,再分摊计入相应的资产和负债。新准则在财务报表结构上,确定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将更长远的发展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新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强调决策的实用性,降低了利益相关主体在收集信息时花费的成本,优化的资源的配置。公允价值观的引入及合理利用,资产负债表核心地位的确立以及多数资产减值准备不可转回等办法的实施使得财务会计工作更加真实充分的反应了企业的价值。另外,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实质上更加趋向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高了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化程度,方便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进行估值比较,扩大了中国企业资金运转的范围与渠道。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确保了财务的稳定及风险的预防。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使企业在进行金融业务的运作时的风险规避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四)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预算管理的影响

新准则建立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对企业预算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使企业从以利润表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转变为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关注对现金流、资产质量、经营风险的管理,以企业的财富创造和持续发展为立足点,着重于建立企业良好的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

(五)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新准则要求企业必须制作一系列完整的表格,并提供充分、详细的附注以及时补充信息,这些表格包括企业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新准则之所以这样加强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转变原来的传统理念,是为了加大企业业绩的真实度,方便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发展财务管理制度时应当进行怎样的完善

(一)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股东投资,经营者管理的模式是当代企业最显著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新准则通过规定决策的有用性和受托责任履行评价等相关制度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这对财务管理理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二)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

新准则要求企业更系统全面的提供其会计信息,要求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前瞻性的指导作用。此一系列措施的调整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及其有关功能的调整,此外,公允价值计量、减值准备的提取等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撑,这些都给财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进行了大大的提升,必须借助一些财务软件的功能才能将其完成。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素质的管理者,是团队实力和企业实力的根本保障。新准则带来很多具有自我裁量性的工作,给财务工作人员较大的裁量空间,这些对财务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此,企业应当通过各种手法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将财务人员的任用纳入到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中来。在聘用上关注具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同时,对在职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他们对新准则的理解程度,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鼓励财务人员进行自学,同时注意对学习能力强,思维灵活的财务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保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充分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来进行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戴德明,新企业会计准则:阐释、应用与难点透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